班级文化指导思想十篇

时间:2023-11-22 17:57:18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72-02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及班级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委派到学生班级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专职人员。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受教育状况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殊性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有人提出:“一切成就、财富都来源于健康的心理”。因此,高校辅导员更应该重视日常工作,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下面就谈谈本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

一、以建设良好班风为抓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不以规矩就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有章可循,有律可依,才能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是一种支撑、肯定和鼓励,而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不是规章制度的约束,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1.制定工作计划

有计划、有目标才能把握大方向,给学生指引道路,因此,在每学期初,我们就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简要概述如下。

首先,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班风;学生以学习为本,力求让每个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实现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团日活动及文体活动;提倡养成教育,大学是学生性格的定型期,指导学生在文明行为、生活习惯、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一是选举班委,建立坚强的班集体核心。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班委会,经过老师的培训让班委会成为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核心。二是开展学风建设,争创优良学风班。通过对部级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及院级奖学金政策的积极宣讲,让学生知道国家及学院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视、奖励及资助政策,使他们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减轻家庭负担;通过列举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现状,使学生感受到未来的美好,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三是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向上的团日活动及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勇于锻炼、提高自己。四是在班委会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创文明班级。

2.培养学生干部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培养以班干部为核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我们将培养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采用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班级管理模式,注重从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对班干部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能力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同时在学习上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上鼓励他们大胆去做,使他们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并给予指点;对工作中的困难给予大力支持;对工作中差强人意和不负责任的表现,会给予严肃的批评;对工作中的成绩会及时表扬和鼓励。

通过培养与指导,使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已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例如,通过在活动中对班干部在工作方法及活动策划中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鼓励大家在大学生活中勇于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日常小事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经过老师和班干的耐心疏导才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最终培养出得力的班干部,开展学生自我管理,以形成班集体的向心力,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和团队的亲和力,将使班级管理更加轻松,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3.加强班级建设管理

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干部是主心骨,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小助手作用。提倡“班风好我荣,班风差我耻”的良好风尚,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有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班风好了,学风也就浓了。

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制定班干选举制度,班级财务制度,班级综合测评制度、文明宿舍评比期间宿舍卫生检查制度,班级决策制度、班级考勤制度。在班级工作中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将班级凝聚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4.文体活动开展

文体活动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解压的休闲形式,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接触社会的实践平台。通过开展大学生文体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责任心、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内各种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及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学生工作、各种社团活动及竞赛,来锻炼学生自身胆魄、扩展视野、提高能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文体活动,突出主旋律,创立特色品牌活动,拓宽文体活动的参与面。通过树立校园品牌活动,增强同学们对文体活动的认识和热情。文体活动的开展要有持续性才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都能从文体活动中得到乐趣,从而得到熏陶和教育。

二、关注、关心,沟通交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这是高校辅导员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1.为每名学生建立档案

当前学校学生人数较多,家庭情况复杂,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应从学生一入学就为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并通过与学生的大量谈话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生活,积极为学生解决个人困难,使学生从一入学就对高校辅导员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也为高校辅导员在今后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运用多种形式关注、关心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思想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核心。所以学生思想需要常抓不懈,高校辅导员利用班会、下宿舍、与问题学生单独谈话等方式,结合国家、地区、学院学生思想工作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经常召开全体学生班会,内容应涉及文明礼仪教育、学生规范教育、学生三观教育、生命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学风教育、人生规划教育、考风考纪教育、假期社会实践教育等。同时我们应积极鼓励同学们向党组织靠拢,以学生党员的标准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

3.注重沟通方法

与学生沟通交流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从而对老师信任,把老师当成值得信赖的人,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知心人。

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活力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学生步入社会,走向独立人生打好基础,同时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众所周知在大学期间宿舍是学生休息、交际、业余学习和活动娱乐的主要场所,每名学生每天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三分之一的学习内容也是在宿舍进行的。宿舍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想状况,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文明公寓建设,依托宿舍文化节的等特色活动,培育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宿舍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四、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2

关键词:价值 价值观 班级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11-02

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定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价值观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会激励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确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笔者将以班级价值观为研究对象,探求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几点建议。

一、价值、价值观和班级价值观

“价值”一词,在辞海里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是指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哲学中价值的概念与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是指事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主要是从主体和客体的逻辑关系来思考和界定价值的,即突出和强调了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理解价值,阐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几乎所有的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幸福与不幸等都与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都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存在和发展的。

目前,关于班级价值观的研究在国内还不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课题,但研究起来却要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班级价值观是基于一种群体价值观来研究的,它不是班级成员个体价值观的简单相加,是班级成员通过一定时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而凝练出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伴随着班级的发展而产生的对班级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精神力量。班级价值观是一个班级的精神、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是班级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同时这种价值观又会潜移默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影响其终生。班级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磨合和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班级价值观与班级发展

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同样,一个群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群体价值观的规范。班级价值观对于班级及其成员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班级价值观为班级整体发展提供了“航标”。班级价值观作为班级成员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班级精神对班级发展将起到规范作用,它必将成为班级成员行为、处事的重要依据和精神底线。班级价值观对班级及班级成员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班级价值观具有定向作用。它会给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使人摆脱盲目的状态,成为自觉的人。其次,班级价值观具有标尺作用,它会使人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不正确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高尚自己的人格。再次,班级价值观具有动力作用。它会使人在一种巨大的动力感召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总之,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班级之中,它的存在和发生的作用远远超越有形规范,它会使得不符合集体规范的行为被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行为被排斥。

三、构建班级价值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前提。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是班级价值观形成的沃土。近年来,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

班级文化,特别是班级精神文化对于班级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精神文化为班级的发展提供了理念导向,是班级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学生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整个班级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班级精神文化的气息时,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作用,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学生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凝练班级精神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学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说教上,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并自觉地树立正确的观念。

构建班级价值观的过程中,政治上的说教、理论上的灌输无疑都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其效果远不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总结。当前,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正为许多人士接受、采纳、应用,也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更多形式的活动,并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体系融入其中,要通过组织、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主题文化活动,将他们吸引到活动中来,使得他们提高分辨是非、明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班级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3.健全的制度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班级价值观的构建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预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同价值观斗争、消融、规范、约束并整合的过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实际与体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如何将形形的个人价值观,整合成为能指导班级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价值观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社团章程等,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是班级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障。构建班级价值观,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在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一整套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律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要突出本班精神风貌、凸显本班价值观定位,在健全的制度的“护卫下”将班级价值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重要依据。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一论述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构建班级价值观有着突出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班级价值观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现阶段,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多样化或多元化的趋势,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价值评价和选择,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当然,当代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认同度较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信心十足。但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信仰失重、理想错位、信念危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个人的成长与班级的建设。一些原本十分明确的理念受到质疑,致使一部分学生在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和困惑,在班级的建设中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班级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活跃思想,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摆脱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使得学生学会理性的反思、积极的判断、学会服从,从而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5.具有良好素养的班主任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必备条件。班级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级成员在经过一定时期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班级价值观的形成通常是由班主任倡导和实践,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班主任在班级价值观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形象。班主任的素质和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深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班主任引导。深奥难懂的知识迷津靠班主任点化,富有情趣的人生哲理靠班主任教诲。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各种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常常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准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班主任在道德品质方面要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动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言行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从而使学生敬其师而信其道,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班级价值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只要遵循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各方面有利的条件,多途径、全方位地对他们开展正面的引导、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构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何祖健.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生活动[J].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5日

4.吴倬.关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3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范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效决定着班级的状况及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学校奖励性工资分配办法,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1.每学期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检查并执行,做好总结工作;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家庭、思想品德、生活和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了解班级、队干部的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他们的发展动态。

2.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运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建立班级常规管理机制和班级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班级中建立班级管理岗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搞好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组织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校、年级的社团活动,每班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己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为本班学生认真写评语,负责填写本班学生的学籍;根据多元评价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评比工作,填写好学生素质报告单,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

5.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定期开展少先队活动;指导并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6.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及时处理班内突发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协助学校贯彻体育与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环境,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抛生活垃圾。课间开展正当有益的活动,不追逐不打闹。做好教室及卫生包干区的整洁工作(教室没有垃圾,地面无尘土,包干区无垃圾)。

7.做好班级的文化设计与布置。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做好班级的文化布置,定期更换板报。给学生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

8.协调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定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班级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通过校信通、班级网站等形式,加大与家长沟通的力度,展示班级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构筑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9.经常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互通班级管理情况,共同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门学科的作业量,掌握并调整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恰当措施,因材施教,共同教育好学生。

10.做好班级财产的管理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节约能源。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

1.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久的需要。班主任的地位及其所肩负的责任决定了班主任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小学班主任应站在国家和人民翱益的高度,以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系统地、深入细致地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为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为了使学生学好功课,提高学习质量,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文化水平。班主任还要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协调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共同教好学生。

3.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指导他们有规律地生活。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安排好学习、游戏、休息的时间;要组织他们开展体育锻炼,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要教育他们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护视力,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与校卫生室配合,进行防病教育和采取必要的防病措施;在季节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小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带有学习性质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日常家务劳动、为集体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手工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班主任要结合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与情感、劳动纪律与安全、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本领,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集体的事抢着做。为了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要健全劳动制度,定期进行劳动检查、评比和表扬,使学生看到劳动成果,提高劳动积极性。

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天中,学生有许多时间是在课外度过的。课内活动易于掌握,而课外活动则较难控制。小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活动范围大,内容广.他们对活动往往良莠不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好奇好胜,敢冒风险,但他们毕竟经验不足,往往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班主任要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把精力用到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学习的活动中去。

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班主任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

(1)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做好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工作,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3)做好班里的日常工作,如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安排值日,组织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班级日常活动的讲评,审查班级日志,对个别学生的帮助教育等。

(4)处理好班级中的偶发事件。

(5)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

7.做好家长工作

班主任要认真了解研究家庭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身心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争取家庭的配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班主任在接受新班时,应进行普遍的家访,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以便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经常进行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接待家长来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研究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范例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小学德育大纲》的直接实施者。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制定《黄金桥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试行)。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同时班主任负有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联系的责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班主任的任务

班主任的任务是,按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魄健康的公民。

三、班主任的职责

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

2、组织管理班集体。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⑴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

⑵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

⑶督促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⑷督促学生按时到位上好体育课、选修课及各类活动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

⑹与班委会、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

⑺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学校。

⑻查阅班级日志和学生周记。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⑴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

⑵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⑶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军训、社会等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⑷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

⑸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⑺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不良苗头的监控工作。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5、订好班主任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4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班级管理;育人价值;路径选择

高校班级管理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目前,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的决策和创新主要来自于自我认知和理解,即日常的感性认识和不完全的调查分析,对如何挖掘班级管理的内涵、发挥班级管理的育人价值,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探索实现高校班级管理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班级管理蕴含的育人价值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1.1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辅导员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创设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其凝聚的和谐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促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在这种乐观、积极、上进的班级氛围中通过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学会了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与人相处沟通等,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由班级管理形成的“集体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而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表现。

1.2为学生的行为、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它既明确禁止学生的某些行为,一旦违反将受到惩罚,以此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期望学生做出符合集体要求的良好行为。班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指明了行动指南,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明辨是非、去恶扬善。同时,班级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培养有道德的人。它通过规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达到平衡状态,学生体验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对班级管理制度中内涵的价值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追求,做出明确的道德选择,自觉加强品德修养。

1.3启发学生形成清晰的自主意识,成就个体发展

学生的自主意识就是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由此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1]。大学生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发展的关键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渴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地位,但其自我意识仍不成熟,相对缺乏理性思考与独立判断能力。但班级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的平台。学生在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制定班级制度、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学会了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增强了团结协作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与有相似生活实践和发展目标的同学交往,学生能多角度、多尺度的反思、衡量自己,开发某方面的潜能,纠正一些不良发展方向,形成对他人、集体、社会及自身的人格同一性的成熟认识,清晰的自我意识由此建立。

2辅导员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将班级管理等同于事务性工作或技术性工作

首先,辅导员将班级管理看作是无教育价值的事务性工作。因为学校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困惑的解决都需要辅导员的参与,辅导员每天陷于各种琐事中,疲于应对,于是,很多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化、机械化,将班级管理思想价值的发挥机械等同于谈话开会,将班级管理的内容片面理解为应付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这使原本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班级管理变成了没有生机、没有感染力的程序性工作,许多班级管理事项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未得到开发。其次,辅导员将班级管理看作是客观的、可操作的技术性工作,即基于对技术的信仰而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一整套设置好的程序和环节,将班级管理问题分解为细小可操作、可控制的部分,所有可操作、可控制部分的完成则意味着班级整体管理问题的解决。[2]辅导员班级管理的核心素养简化为“工作技能”,其迷失于用各种技术手段管制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被禁锢着、规范着,只能在既定的规则中活动,逐渐失去个性,成为只会适应现实生活,不会开创新生活,只会盲目服从,不会独立思考的驯服的个体。

2.2无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与管理思路

首先,在实践中,很多辅导员的班级管理目标停留在抓考勤让学生遵守纪律,为专业课知识教学提供良好的班级秩序和集体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阶段,班级管理中各种事项的解决仅仅是实现该目标的外在手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中要“规规矩矩”。此外,很多辅导员的班级管理目标比较模糊,无法对班级管理目标进行清晰分类,如分不清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也分不清班级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这导致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无所适从,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学生也无法全过程、全身心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其积极性和建设性不能有效发挥。其次,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思路。实践中,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上缺乏系统建构,在面对很多班级管理事务时无法尽快理出工作体系,区分不出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重点,反而疲惫地淹没到各种琐事之中,无法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整体的目标追求与系统指导,无法形成班级管理的整体格局和实践体系。

3辅导员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实现育人价值的路径选择

英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斯宾塞说:“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不管。高校班级管理涉及面极广,辅导员要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价值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寻求创新和提高。

3.1明确班级管理的教育主题,形成班级的教育主线

首先,辅导员应在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发现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明确班级管理的教育主题。教育主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集中反映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思想和班级追求目标;“下”则统领着班级的各项事务和管理措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使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其教育主题在于促进学生主体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之后,辅导员应围绕班级管理的教育主题,提炼出符合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的、持续一个学期或若干个学期的教育主线,从而有重点、有系列的开展班级管理。“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可在一年级上学期针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侧重行为养成和典范教育;在一年级下学期侧重生涯规划教育和朋辈互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在二年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侧重创新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在三年级侧重成长反思教育,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明晰发展方向;在四年级上学期,侧重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在四年级下学期,侧重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3]据此教育主线整合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各种琐事被整合到班级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这时,辅导员将不再把自上而下布置下来的任务及学生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仅看作是为达到其他目的、维持正常秩序服务的,而是将它们看作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资源,辅导员也不再是零打碎敲的处理或忙于应付,疲惫不堪。

3.2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学生群体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学生民主、平等、责任意识的养成。一方面,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即使是上级部门下发的行为规范等文件,也应该经过学生的讨论或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更具体,最终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生在这种和谐向上班级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下产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欲望,即“自律”的实现。另一方面,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通过班干部组织实施,因此高校学生干部的精神面貌与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着班级整体的管理水平。首先,强化学生干部的自觉性认知,认识到其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其次,健全对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选拔班干部时要发扬民主、公平、公正,干部组成既要考虑性别因素又要考虑性格因素,使之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培养班干部时要学会放手,大胆让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独立组织实施活动,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能很好地带动周围的同学。”[4]还要关心班干部的学习,使其在学习方面起到模范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3设计主动参与的班级活动机制

首先,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内容。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仍停留在以演讲、征文、晚会等为表现形式,机械完成自上而下布置的各项事务性工作,实现教育者为学生预设的教育目标的阶段上。这样的班级活动仍具有封闭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所以,辅导员应在了解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将学校的要求与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创设班级活动。这样的班级活动因反映了学生成长中存在的矛盾、困惑的生活内容,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敞开心扉。辅导员可以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拓展生活意义。其次,引领学生学会主动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辅导员应发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主题、目标、内容的选择,设计、完善班级活动方案。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不能将开展班级活动的权力简单的下放给学生,任其自行摸索,而应有计划的予以引领、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在活动实施阶段,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合理分工,使其各尽所能,得到锻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相互交流、欣赏和讨论可深化学生的体验,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活动完成后,辅导员应引领学生主动反思活动效果及活动主题、内容、方案的质量,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这样,学生在辅导员的引领下,通过参与、设计、开展班级活动,学会了独立思考,实现了成长。

3.4创设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体现着班集体成员通过集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反映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物质、精神生活。[5]班级文化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育人价值效果的发挥。辅导员应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以达成文化养人、造人的目的。首先,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前提下创设班级文化,要将这种先进的思想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寓与他们的社会实践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在这种班级文化熏陶下将充满理想、信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次,创设散发人文关怀的班级人际氛围。班级中人际关系的主体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辅导员可结合班级日常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有意识的对学生间的关系予以指导、培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在班级文化活动中,辅导员应努力消除师生间的对立,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个体性,形成平等交往、真诚沟通的师生关系。

作者:张翠 单位:蚌埠医学院药学系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3.

[2]张杰,张洪高.班级管理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及其批判[J].教育科学,2009,25(2):20.

[3]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5.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5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努力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师徒结对”活动名单: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班主任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安排如下:

三月份:xxx(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四月份:xxx(爱心、耐心、细心开展班级工作)

五月份:xx(良好班风建设)

六月份:xxx(培养一支卓有成效的小干部)

(二)、加强班风建设

学校班级工作计划要点” 学校班级工作计划要点”

1.安排班级活动

要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班级考核评比

1.加强常规检查评比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6

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努力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师徒结对”活动: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班主任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安排如下:

九月份:(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十月份:(爱心、耐心、细心开展班级工作)

十一月份:(良好班风建设)

十二月份:(培养一支卓有成效的小干部)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要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创作班歌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班级考核评比

1.加强常规检查评比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并继续开展各项常规检查评比活动,每天公布检查结果。班主任要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加强宣传发动,指导训练,将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力争主动、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切实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抓好班队课、夕会课等,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艺术化。

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本学期,围绕“规范秩序”的学校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要求班主任协助个人可教师做好教学常规的宣传、指导、训练工作,同时将班主任考核与学科质量挂钩,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格率挂钩,班主任要组织协调好各科老师合理安排拉差补差人员和时间,朝消灭不合格率的目标奋进。

在每日检查评比的基础上,每月汇总成绩,并评出“常规优秀班集体”与“单项先进班集体”。期末,进行“优秀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优秀班主任”及各个单项先进班集体的评选。

(四)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7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1、学校状况。我校广西物资学校是文本直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学校,学校办学基础实力雄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教育,学生以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学校班级学生状况。学生的构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占大部分,主要有①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读高中后升大学的可能性不大便选择读中职学校的学生;②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虽好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了读高中的费用,希望早日掌握一门技术尽快实现就业,以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③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的学生,家长希望找一间学校,使学生可以学一门技能,老师帮着管教,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由于来源不同,学生的状况也不一样,①一部分学生报着求知的渴望来读中职学校,求知欲强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已经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在学校就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健康向上的活动,自主意识在增强。②一部分学生尽管初中基础不太好,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够强,但喜欢动手操作,有决心入读中职后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③另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会学习,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不思进取、纪律松懈、懒惰厌学、缺乏自制力等习惯。

3、学校的师资状况。学校资师力量雄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

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中职学校的办学要求,本人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如下:

(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把“建设一个班风正、学风浓,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感恩社会的班级”的思想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的灵魂,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班风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而班级管理制度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

1、入学初期,根据学校纪律教育安排,依据《广西物资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强化学校纪律教育,并完成纪律考试,考试试卷及成绩册等资料上交学校学工处存档。

2、根据《广西物资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精神和宗旨,与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以企业的管理方式来建设班级。

3、成立一个务实能干的班委会,明确各个班委职责

组建班委,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综合素养水平,展现富有青春活力的班级面貌。开展班团干管理主题培训,增强其管理技术。

(1)组建班委会

(2)注重培养和提升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3)班主任永远做学生干部的坚强后盾

4、班主任注重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绝对做到上传下达,及时把学校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每周一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行为强调文明礼貌,发现思想问题或者其他违纪现象及时纠正。

(3)积极到班级、到宿舍检查,常找学生谈话,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明确职业目标,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浓厚求实的学风,以学风导班风

1、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指导思想

入学之初,就给同学们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指导思想,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通过开展《认清会计职业目标 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了会计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程序及其取得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目前的状况下通过怎样的学习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正确估计自己的职业未来;而且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凭着他们的努力要达这个目标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职业目标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的培养、树立良好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并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了“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浓厚学风,使得每位同学都为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而努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本人利用上课时间和自习课的时间,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传达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探讨出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详细见《学习方法共享介绍》)。

(2)同学们团结互助、热心助人的现象在学习中时常可见。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学习竞赛,并努力争取优秀的成绩。

(4)在本班举行知识竞赛,奖励先进,鼓舞后进,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建温馨二室,创造家庭式美好生活

1、通过新生入学的主题班《你我有缘来相识》,把“共同建设我们共同的家----2011财一班,让我们的家团结和睦、优秀而幸福……”作为建班思想提出来,让学生对班级不要陌生而充满期待。

2、开展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教室,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3、净化、绿化、美化宿舍,构筑温暖的家。

4、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学生。我与家长联系绝对不是因为学生的违纪,而且我是跟家长反映的是学生的优点及表现好的方面,在肯定学生的成绩时委婉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家长易于接受。

5、招开学生座谈会:利用自习课时间与全班学生举行座谈会,谈学生、谈生活、谈将来。

6、与学生一起聚餐:新学期开始,与全体班干部聚餐,感谢他们上学期的辛勤工作,畅谈本学期计划。让班干与老师的距离更近。

7、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乐于助人,学会担当:通过主题班会《学会感恩》,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

8、通过观看视频《夜幕下的黑手》、《变形记》、《职来职往》等,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现象,学会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收获思想上的进步。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成绩和思考

在校领导、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团结勤奋、和谐发展”良好班风的指导下,2011财一班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奋进向上、团结互助的优秀班集体,并取得累累硕果:

(一)荣获广西物资学校“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本班成立至今每月均荣获“文明班级”称号,而且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三)多次荣获先进团支部奖;

(四)多次荣获墙报比赛奖项:班级文化建设墙报获二等奖,感恩资助墙报获二等奖,学雷锋墙报获三等奖等;

(五)“温馨教室”评比一等奖、“温馨宿舍”一等奖、教室环境文化评比二等奖;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8

关键词:高校;党员;小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当今高校迎来的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在高校学生培养中,需要挖掘典型,树立典范,探索小组管理机制与高校学生素质提升的内在联系。运用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能促使学生达到优势互补、学会为人处事,亦能提升党员的自我管理及团队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因此对这种以大学生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值得探究。

一、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的意义

(一)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的必要性

1、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未来高校班级和学生发展的趋势。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指班级人员按照宿舍为基本单元,根据男女比例随机组合成10人小组,以党员来担任组长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大学生党员是通过民主推选出来的具有思想先进、学习优异、工作好、综合素质高、执行力强,并能站在一定高度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分体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可以辅佐老师工作的有力开展。如今高校扩招,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也日趋明显,辅导员不能洞察到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以大学生党员为支点,辅导员可以分解、细化工作,迅速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同时,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大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班级管理成阶梯式发展,这是很多高校已经出现但并没有总结出来的发展模式。因此,这种小组管理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班级和学生发展的最大趋势。

2、素质的差异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化指导成为必然性。“90后”大学生是个性凸显的一代,每个人对自身、对他人的要求、期望都不一样,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个性化指导。由于班级成员的起点不一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较明显地体现出家庭教育、地域差别、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不同,使传统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出现漏洞。因此,通过组长负责制,大学生党员从以上各方面深入了解组员,通过科学引导、合理规范和正确的思想教育,实行个性化指导可以抚平思政工作的纰漏,也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较为有效的实施途径。

(二)高校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的重要性

1、大学生党员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小组成员建立自信心。“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只有将这些个性独立体串联起来,班级的力量才能迸发出来。大学生党员能够科学规划任务,指导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对于自卑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表达和实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增强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提供不同的平台,让同学们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能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知识水平和自我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也增强了党员同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提高对组员的洞察能力,更培养了党员的管理和沟通能力。

2、党员的科学引导,有助于增强竞争意识,进而激发创新意识。组员能力的差别会带来学习、生活的等级差别,会导致某些组员自卑甚至自我放弃心理的产生。此时,在党员组长的科学引导下,摒除组员个人荣辱观,以集体荣誉感来激励组员,可以引导组员发挥所长为集体荣誉而努力,更增加了组别之间的竞争强度。当然,组内的合作也不排除个体与个体的相互进取和竞争,更加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学生以党员为目标,不断上进,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因此,在学生党员的科学引导下,在竞争意识不断形成时,学生的进取心增强,进而激发了创新意识,这个创新意识需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因而具有无法估量的力量。

3、学生党员的桥梁作用,有助于增进辅导员与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营造融洽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一位辅导员管理多个班级,不能在同一时间顾及到每个学生,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可以让党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同学之间的矛盾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而,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能建立积极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及时消除隔阂、分歧和淡漠的现象。学生党员在做思想桥梁工作的时候既锻炼了自己的口才、思维能力,也使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了阶段性的提高,同时也使同学学会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扩充了同学的思想领域,让他们懂得站在一定高度看待事情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三赢”过程,构建了老师、党员、普通学生一体化工程,也营造了整个班级的融洽氛围,有力驱动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付之有效的行动。

二、班级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的价值和实践

(一)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力驱动班级管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性和创造性。大学生党员具有思想先进、为同学们服务为宗旨、能为同学们办实事,受班级同学尊敬的这样一群人。党员的责任感能促使他们带领团队在班级竞争中要争优、创新,这样能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团队管理能力。以亲情式合作方式鼓励小组成员打开心扉,让同学们敢想、敢做、敢说,解放思想,充分调动组员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通过实践拓展思维,无形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整个班级管理的驱动。

(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有助创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集体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集中体现。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学风、生活风、人文风、第二课堂为抓手,逐步凝练出属于班级特色的发展之路。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党员的垂范表率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让组员以党员的准则来要求自己,使整个班级逐步向党组织靠拢。再者,从生活来说,更多的同学愿意找党员倾诉,对他们来说辅导员或者老师已经与他们存在代沟,思想上存在根本差异,考虑事情的角度和出发点迥然不同,甚至有些学生会觉得老师根本就不能理解学生。因此,学生会觉得党员和自己一样,有相同的思想、同样的感触,从而在疏导学生情绪上,大学生党员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紧密的师生、同学之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的形式合作,构建独具特色的班级人文文化,规范生活作风,促进良好学风形成,共同铸建美好的班风,创建和谐文明的班集体。

(三)促进党组织对新党员的吸收,提高班级竞争力。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以党员为中心的辐射式发展模式,一方面推进了党员深入群众的进程,使党员可以拿到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第二课堂表现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推优和推荐入党,有效地促进党组织对新党员的吸收和发展,使考查从始至终的贯彻实施,杜绝了有些成员入党动机不良和功利性过强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可以对组内成员进行党前教育,介绍党的知识,了解党的政策方针,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先进性,让成员自觉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按照党的章程来做人做事,从而规范了整个班级的作风。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班集体竞争力。

三、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小组的结构模式。党员担任组长,从组员中选择出成绩优秀者担任副组长。组长负责全组各项事务的规划、组内人员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副组长则着重抓组内人员的学习情况,协助组长完成组内任务。

(二)小组的运作方式和内容。在各项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和比赛,比如: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从策划、分工、布场、幻灯片的制作、人员的安排上都由一个小组完成,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学习上,通过考勤、学习成绩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在学习运作中,副组长的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应用到生活中,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宿舍个人卫生评分,在组内展开个人的评比,在班级内展开组别的评比。在第二课堂中,班级内组织较多的以团体为单位的比赛,并在每月的民主生活会中,对各个小组组长进行小组评价和指出不足和从组织层面给予需要改进的建议。

(三)小组的评测。组内是按照组长对组员定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抽查为切合点,在常规每月进行的小组会议时进行组内各项评比,同时小组也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认知自己,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组别之间是按照学习委员可以随机抽查小组任何成员学习情况;班长随时抽查出勤情况,了解小组发展情况;组织委员对每次活动开展的创新性,活跃性,积极性和其他同学的支持度来进行第二课堂的评估。

(四)小组的表彰。按照每学期一次的班级表彰大会,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第二课堂等方面对各个小组以小组评测为依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表彰设有综合奖励、单项奖励、个人先进奖、最佳进步奖等奖项,以此鼓励各个小组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总之,以党员为中心的小组管理模式是这样一个以辅导员、班干部、小组组长、组员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纵行管理方式。它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的负担,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加快任务的执行性,更打破了传统的班干部负责制,实行分工协作,网状式开展工作,达到全员激活的目的,而且思想政治工作从以往的由上而下到现在的由下至上的模式,便于快速准确地解决思想问题和纠正不良动机,使整个班级运转迅速、灵活;同时,整个班级也达到上下一体化,左右平衡化,全民参与化,促进班级的和谐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9

【关键词】班级团支部;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光荣任务。并强调:共青团组织一定要适应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更好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高校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是学校党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校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一个创新点。所以,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对班级团支部功能发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的原因所在,并针对原因探索性的提出对策,将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推进学校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项目设计

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将问卷分成三个大的部分,即班级建设情况、团支部建设情况、学生个人对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建议及意见。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调查,以期从中发现班级及班级团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的原因所在,为进一步对策研究提供思考。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面向宁夏医科大学各专业本科生,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等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调查学生所在团支部人数集中在30-50人之间,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7.05%、62.96%;其中党员占11.55%、共青团员占83.67%、群众占4.78%,在班级团支部建设中主体是共青团员,学生党员不离团对于班级团支部建设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少部分数据来源于学生群众。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91.27%。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班级建设

本次调查中35.26%的学生来自先进班集体,40.24%的班级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表彰,95.79%的学生认可自己所在班级建设工作,学生们认为班级建设方面需要完善的方面:思想、学风、能力方面占59.43%,组织、制度建设占40.57%。从数据可以看出,宁夏医科大学广大学生对本班班级建设状况比较满意,也反映出对班级建设进一步完善的渴望。

1.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作为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工作的组织载体,对宁夏医科大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思想上必须真正认同并重视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调查中80.82%的学生认为本班级文化氛围主流积极向上,但是19.18%的学生对班级文化氛围表示了悲观的态度。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向上的前提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指引,调查中50.90%的学生认为班级有明确的奋斗目标,38.92%对班级奋斗目标不明确。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并为之团结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医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所以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调查中63.55%学生认为学习气氛浓厚,积极向上,34.06%学生认为学习得过且过,差不多就好,挂科也无所谓的大有人在。这从另一个角度放映了医学生的学科专业性强、课业负担重,需要更好的学习风气来保证学习质量。

2.班级组织建设

宁夏医科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医疗人才为主的大学,生源广泛,这凸显出班级组织建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班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辅导员与班干部是班级组织建设的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组织建设的方向。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可辅导员的工作,他们更希望辅导员能从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健全班级制度等方面进行班级组织建设;16.26%的学生认为本班班委缺乏凝聚力,34.50%的学生表示本班班会1-2次/学期,这个比例相对较高,但是这种班会的频率是低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班委会缺乏凝聚力,班级的和谐状况也不是最佳状态。在班级组织建设中不能忽视纪律建设,调查中75.60%的学生认为班级日常出勤情况良好,但是我们要关注大学生逃课的问题,大学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地方,如思想自由、学习拓展自由等等,但是课堂的教学依然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在问及班级同学是否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时,不到一半学生回答是积极的,有59.27%的同学对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

班级是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学分制的实行,这些细小班级结构的变化,使现在班级实际上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集体,直接影响班级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在悄悄的弱化。调查中只是从某些方面了解了宁夏医科大学现有的班级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团支部建设

班级团支部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举足轻重,对于宁夏医科大学同样如此,但是现在有种现象:大型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共青团活动蓬勃开展,班级团支部建设却有弱化的趋势。长此以往,将致使宁夏医科大学共青团组织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团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建设状况,如团员对团活动开展情况的思考、团员对团干部素质的要求、团员从团活动中的收获、上级党组织如何指导团支部工作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72.11%的学生对现有班级团支部建设比较满意。绝大多数团支部在一个月左右开展一起团支部活动,活动中有88.65%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有积极意义,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丰富了业余生活。但是11.35%的学生参加活动只是为自己综合测评加分,或是无收获,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在调查班级团支部应该开展哪些活动时,同学们的选择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现象,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学风建设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科技创新类活动、文化体育类活动、创新创业类活动、学生社团类活动的比例基本相当,这反映了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对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渴望多样性,从侧面也反映了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的不足。

团干部是团支部工作的核心,团干部要与学生党员及班委一道团结和带领支部青年按照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开展活动,带领支部青年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一道成长成才。调查中广大学生对班级团支部提出了很多期待与要求,如大家认为团干部应该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与奉献意识,其中39.64%的学生更倾向于大局意识。团干部更需要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这不难理解,团干部是青年团员中的先进者,团支部又是一个先进青年的集合体,核心者素质不高直接决定了集体的素质,这也是团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有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调查中还反映了广大学生不仅要求班级团支部团干部要具有学习、组织管理、服务领导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思维,特别是在团支部活动的组织策划及执行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形式,寻求时代感。

在班级团支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了党组织的指导作用,更要将优秀团员青年推荐到党组织中来。在调查中只有45.42%团干部积极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也只有44.42%团支部与上级党组织沟通密切,这两组数据真实反映了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与党组织联系不足,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团支部的关心也存在不足,也侧面使广大学生表达了希望上级党组织更多关心的愿望。在问及搞好团支部建设需要什么时,学生的回答是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发挥团干部的核心作用,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活动中去。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发挥作用的基础阵地,要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班级团支部建设。

(三)建议和意见

在调查中通过主观题了解到广大学生对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学生反映的主问题主要集中在团支部活动的创新度不够,活动的开展不能吸引广大团员的积极参与,团干部在团支部的建设中组织管理作用发挥不好,可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创新类活动,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促进团支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的思考及对策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建设的基石,是团员成长成才的摇篮。新的形势下,学分制的实行,班级不再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这也决定班级团支部原有的集体感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降低。班级功能的弱化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班级团支部建设必然受到班级功能弱化的影响。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班级团支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团干部培养不充分、团支委凝聚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团支部活动开展缺乏创新等等。因此,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建设中要坚持团员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团干部培训、完善团支部制度建设和丰富支部文化生活等内容,提升班级团支部的重要地位,切实发挥其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具体对策如下:

(一)坚持团员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文化传播作用

宁夏医科大学将继续落实班级团支部管理工作,把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一是将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其成长成才紧密相联。从团员进入大学开始抓团员的思想教育,整个大学期间这一举措不可懈怠。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优秀的团员带领其他同学进步,积极推荐团员向党组织靠近。二是将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积极引导团员进行道德实践,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团员自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为的核心,使团员青年以仰望星空的姿态全面发展。

(二)加强团干部建设,提升其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班级团支部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这样一支队伍是重要任务:一班干的选拔和管理: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考核制度和工作优劣奖惩制度;制定班干部违纪处罚制度。二是培养团干部的管理能力,激发参与团支部建设的兴趣。上级团组织对团干部加强领导,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让其明白班级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三)完善班级团支部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团支部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尉缭子・制谈》)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制度的重要性。班级团支部有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团干部队伍)和运行机制(团支部管理制度)后,优秀青年在一起才会有凝聚力。尝试制定《团支部公约》、《团支部发展规划纲要》、《团支部例会制度》、《团支部考勤制度》、《团支部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健全民主参与制度,实行团支部民主管理,培养团支部成员民主意识和主人意识,主要包括民主决策制度和干部民主选举制度等。

(四)丰富团支部青年课余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

课余文化建设成为班级团支部文化建设的中心和依托,有利于提高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提高活动的创新性。课余文化建设体现了集体生活的互感性、个性发展的随意性、业余生活的消遣性。积极开发业余文化建设,真正增强团支部凝聚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面对高校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我们需要的是积极面对,寻找原因的同时,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对策,要狠抓对策落实情况,避免纸上谈兵。上级团组织要真正把班级团支部建设放到工作的重心上来,真正把青年的成长成才当做党组织堡垒工程重点来抓。最终实施有助于加强团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高校基层团支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在学校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诤,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1.

[2]吴成海著.应重视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J].安徽中医学院报,2004(8):3.

[3]陈生平著.名校创新管理模式全集[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4]刘杰.新时期高校团委成功管理模式与工作创新指导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8(5):47.

[5]傅安洲,王甫.整合大学生社团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M].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4.

[6]苏章,程洁.新时期医院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7]秦宁.高校一年级团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6).

[8]姜艳.试论高校基层团支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06).

[9]甄超.关于加强新时期团支部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10]周杨,王仲德,于长海.大学先进班集体建设与评价――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0(05).

[11]周胜斌.健全完善机制 促进班集体建设[J].北京教育(德育),2011(04).

[12]李宁.浅议高校优秀班集体的形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13]黄清华.新时期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8(06).

[14]居世宾.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新生班集体建设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

作者简介:

班级文化指导思想篇10

1.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引导者和实施者。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建设班级文化对建设良好的班级集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班级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把校园文化理念具体化、典型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传统。不管是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的开展,还是班级目标的提出、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2.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班级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建设班级文化要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制度、班级关系为保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生反思、创造、实践、建构人生意义的过程。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大胆参与。如制定班训,因为班训是班级的总目标,是班级学生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形成良好班级集体的关键,必须充分发动学生,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热情和创造力发挥出来,群策群力,几上几下,经过充分的讨论、争论、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3.班级文化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价值观是如何判断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指导着建设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怎样建设班级文化。对此,全班师生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用科学的班级文化价值观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智育第一、分数至上、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班级文化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素质教育、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知能行统一、发展个性特长、创新图强、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等都是科学的班级文化价值观。

4.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管理各项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管总结,不断完善。有人说,不能用班级文化建设代替班级各项日常管理,此话不假,我们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坚决不能丢。但是,学校,班级,是教育单位,是文化单位,我们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纲,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各项日常管理,岂不是更好吗?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强调的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班风建设、班级量化管理、班级凝聚力等问题,不正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