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7:29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1

[关键词] 酒包装 人文 色彩 红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纷彩异呈的各类文化中,酒文化在历史大潮的酝酿中占就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部分。酒包装对于酒文化的体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红色作为中国代表色将酒与中国文化紧密的链接在一起,并将那些饱含韵味的历史底蕴融会贯通于各个历史阶段的酒包装中,红色在酒包装中融汇古今,实现酒包装之中的红之韵的潮流。

一、酒包装的色彩应用现状

包装设计的最终效果,一般都与作品的色彩息息相关,酒包装也不例外。现在国内酒包装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色彩,红、黄、金、白、蓝、黑等几大色彩。这和消费者意识有关。大多中国酒类消费者都是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认可度比较高的就是这几种颜色。酒包装代表了中国深厚的酒文化,也间接的对酒包装色彩上有了文化认可度的要求。酒包装的色彩应用受到购买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它与酒文化密切相关。各地各国的酒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为了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而通过色彩去诠释酒文化。而中国红作为接受面最广的色彩被酒包装所青睐。

二、红色在酒包装中的应用

中国的酒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酒的作用从功能上划分为三种: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立。但在现实生活中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三种,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酒在人们的观念中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却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其他物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故而酒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它独特的客观存在性。故而在酒包装色彩上这种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体现的更为明显。

在早期的酒包装中商家使用红色的标贴置于酒容器上,一方面是起到醒目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红色它所独有的魅力,它代表了吉祥如意,代表了辟邪驱灾。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而能广而接受的色彩深入到了各个阶层。这也是红色在酒包装最初形态的结合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酒包装的要求也更为多样化。但红色却在酒包装中成为了一颗常青树。至始至终从未被历史潮流所淹没掉它独特的光芒。现今的酒包装更为系统化,而它被历史所赋予的内涵也更加的多样化。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它已然成为了酒文化体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酒作为特殊的一种商品,蕴含着文化消费和物质消费两个层面,因此具有很强的文化依赖性和民族选择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包装就是一个民族和文化的秀场。酒假如脱离了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那它就仅仅只是一具无灵魂的空壳,而中国红在酒包装中就担负起了赋予酒包装以内涵灵魂的使命。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将创作视线转移到了自然科学,将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细胞学等作为创新的源泉;同时也强调从社会科学的戏曲、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中寻找色彩语言并转换到包装设计中。而红色作为一种最纯粹的自然色之一,而且它在人文历史中的独特地位被设计者所青睐。在现代包装中就有实例:如国窖1573系列的酒包装。从外包装,以及容器色彩上都采用了较大范围的红色作为主色调。用以体现该酒的历史之渊远,以及它所体现的国窖的大家的王者风范。用红色很好地为该产品赋予了灵魂,给予了它新的历史韵味。让消费者一看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历史长流中传达出来的情感语言。为该产品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层次,使它不仅仅成为了一种消费的一次性的商品,甚至赋予了它收藏价值。由此案例可以看出红色的成功应用,它为冰冷的物质赋予大众情感,并借由自身强烈的色彩冲击效果来打动吸引眼球,引发受众的人文情感上的需求,并产生购买的欲望。无论是在高档或者抵挡酒包装中,红色的应用都是极为广泛的,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来说,红色它本身就代表了酒的产品属性,刚烈,激情;同时它更具有历史所赋予它的独特的人文韵味。使得酒在满足口腹之欲之余,也有了它在视觉甚至心理上的享受,这就是红色之韵味在酒包装中的完美呈现。

三、红色在酒包装中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没有色彩的设计是缺少生命力的”作为最清澈的视觉语言,作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并处处彰显着设计师的个人魅力。红色作为色彩系统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特的色彩语言魅力,这也是大众喜爱它的原因。但在现代酒包装中红色的应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酒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色彩被滥用。我们知道红色之韵在酒包装中之所以能完美呈现是因为它的历史背景与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所致。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酒都能套以红色,那样不但不能体现红色的韵味,更破坏了其美感。这就对设计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设计者对于红色的使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产品的适合度要进行演绎。红色并不是万能色,它不仅仅是种色彩,它对中国人来说更代表了泱泱历史大国的历史底蕴,如果不能应用好便有了画蛇添足之感。而红色也有许多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红。代表的意义也因地域人文的不同而不同。当酒包装中采用红色的时候应该更多的结合酒包装产品的需求结合设计,让红色发挥它独有的韵味。色彩是包装中的一部分,它无法单独演绎产品,它还需要制作工艺,文字造型等的相互配合才可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结语

在社会各科学领域的高速发展下,促进了人们对酒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的强烈的需求。红色作为名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就包装中也必然能反映出民族的心理特征。在红色的应用上中国是运用的最为广泛的国家,然后酒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红色与酒文化的结合就是一种一加一的叠加效果,它能改变现在高度物质化机器化商品中存在的空泛问题,可以为商品赋予民族的,独特的历史语言。而中国红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色彩,更是某种意义上的中国历史遗留下的财产。我们应该在历史潮流中保存它,通过现代的方式在酒包装中诠释它,融汇贯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此才能使中国酒文化更有感染性,使中国酒包装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2

2、倒酒:在透明的玻璃杯里面先倒入半杯的红酒,倒入红酒的时候尽量使酒液在杯内沿杯壁流动,让红酒与空气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以握酒杯的手腕为支点,由外向内的晃动酒杯,这样倒入杯中的红酒香气扩散出来,让生涩的单宁变得圆润,并能除去一些因瓶口长期封闭而产生的异味。

3、倒雪碧:倒入半杯红酒之后,放置1-2分钟,倒入等量的雪碧,雪碧经过冷藏会更好,或者直接在里面加入少量的冰块。

4、喝酒:每天小酒杯饮用一杯,不可过量饮用,因为它也含有酒精,含有酒精的不论酒精度高低,都饮用适量才有益健康。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3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北纬28.3度线上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把这里装扮成“绿”的世界。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青杠坡浴血奋战后,开启了四渡赤水的辉煌篇章。

这里是黔北门户――习水。近年来,习水县坚持以文化为魂魄、以绿色为底色,深挖文化资源、做活旅游文章,致力于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全力推动习水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树立红色文化品牌

走进习水县城,随处可见“国故里・绿洲红城欢迎你”的字眼。赤水大道、湘江路、井冈山路、夹金山路……“红色”与习水息息相关。

“红”是习水的烙印,“红”是习水的品牌。

81年前,红军长征四渡赤水。81年后,“四渡赤水”品牌及由此衍生的红色主题,使习水烙上了“红城”的印记,“红色文化”让习水这座黔北高原的小县城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今年5月9日,第十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遵义召开,期间,多组考察团先后到习水县土城古镇调研考察。

土城不仅是一座千年古镇,同时也是一块红色圣地。镇上至今仍保留着红军司令部旧址、一渡赤水河土城渡口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等。

其中,还原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场景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经过改造升级在旅发大会期间全新亮相。2015年10月,习水县斥资2000万元对四渡赤水纪念馆进行改造升级,除了介绍重要历史背景外,加入了大量历史细节和红军故事,军民鱼水情等场景在馆内均得到体现。

在馆内电报设备陈列点,穿着红军装的工作人员扮成电报员,一丝不苟地敲打着电报机,逼真的场景让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赞叹;在一渡赤水过浮桥的体验场景前,逼真的悬崖山体、石板阶梯、木质浮桥映入眼帘,加上光影效果的点缀,让人身临其境;青杠坡战斗场景增加了1:1红军战士模型,电子地图解说、红星报、标语墙……

漫步在土城古镇老街,、、住居,红一军团驻地、红军苏维埃银行旧址等一一坐落在这条全长2.5公里的街道上,其中不同的巷道又可以通向赤水渡口、女红军街等旧址,统一的标识标牌、建筑风格,以及当地群众的自觉爱护,让这些红军旧址得到有效保护。

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习水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努力打造“贵州第一、国内知名、国际一流”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土城打造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推向世界。

近年来,习水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红军节,退伍老兵来到青杠坡战斗遗址重温入党誓词,组织新党员、刚参加工作的民警到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习水是红色老区,红色的历史应该被记住。”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介绍,习水要转变思维方式,积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打造一批红色景观,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骨脉,继续办好‘红军节’、打好‘长征牌’,让习水因红色而飘扬四海。”向承强说。

实施文化传承保护

在历史上,习水县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集散地,商贸业十分发达。土城商业风情街建成的十八帮博物馆,是土城地方特色商帮文化的展示体验中心,展陈了与十八帮相关的实物、事迹,特有的体验项目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模式。

镇上的古宅大院,也是习水历史的见证。范家大院是清代嘉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驻土城时,该大院曾作为红一军团总指挥部机要室;建于清代中晚期的张家大院在红军入驻土城时,曾用作红军总供给部驻地;陈家大院落成于清朝乾隆时期,历经数百年,见证了土城的百年变化……

在不到2万人的土城古镇上,有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红军医院纪念馆,以及船帮博物馆、宋窖博物馆和土城镇博物馆、农耕文化陈列馆等。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也因此享有“最多博物馆小镇”美誉。

习水历史文化厚重,除了红色文化这张品牌外,近年来的遗址考古发现也成为外界知晓习水的一个窗口。

早在上世纪40年代,赤水河沿岸就陆续发现磨制石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一些汉晋时期墓葬。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文物局、贵州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考古专家在赤水河沿岸进行了多次调查,使得赤水河流域的史前至汉晋时期古遗址由1处增至31处,其中黄金湾先秦两汉时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一处,目前正在申报201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通过对黄金湾、官仓坝、福禄台、宝寨、新田湾等遗址的发掘,初步构建起赤水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汉晋时期古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基本特征,对深入认识赤水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面貌、川渝黔文化交流及文化谱系的建构,都提供了最新的宝贵资料。

发展旅游富民产业

每到周末、节假日,刚建成开通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就开始热闹起来。这条公路横穿习水多个乡镇,不仅把习水境内的各景点串联起来,同时还连片打通了丹霞地貌风光景区和沿岸白酒产业带。

来自四川泸州的张霞与家人体验了一把沿赤水河骑行畅游的乐趣。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说:“这条公路专门修建了一条绸带般的自行车道,骑行在路上抬头满是绵绵青山,低头尽有缓缓流水,别提多美了!”

今年“五一”小长假三天,土城古镇接待游客累计达10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0%,游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对农村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我们成立了贵州省土城古镇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公司,鼓励、带动当地村民修建风格统一、各具特色的民居客栈。”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书记兼土城镇党委书记黄勤说,古镇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接待能力的同时,也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到习水旅游,必带的特产是苕丝糖。苕丝糖以当地出产的糯米、红薯、蔗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经过蒸、煮、打、捶、压等3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如今,当地制作苕丝糖的家庭作坊已发展到数十家,家家现做现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坐落在有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边上,习水依托赤水河孕育出习酒系列产品。优良的酿酒环境,精湛的酿酒技术,独特的酿酒工艺,过硬的质保体系,使习酒成为优质美酒。

走进土城古镇“文良工艺雕刻”店,店主曾文良正在仔细打磨木雕工艺品。曾文良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看到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红火,返乡开了这家工艺品雕刻店,妻子也在镇上一家酒楼上班。镇上的下岗工人陈坤,看准旅游业发展势头,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4

一、酒类广告与酒文化关系

随着酒类市场的繁荣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酒类企业都努力寻找一种有效广告营销的方式来宣传酒类产品,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得消费者对酒类产品产生较好的认同感。在现在酒类“同结构、同等级、同质化”的市场上,酒类厂家大多实施了文化营销的策略。厂家之所以选择文化诉求为酒类广告的主要诉求手段,原因如下:

(一)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酒文化已经和酒紧密结合中国的酒文化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酒文化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在社会进步,科学文化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面貌、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同日而语,而酒文化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范畴也得到广泛的发展、完善与弘扬,其深层次的发掘、研究和展示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二)酒类广告具有其特殊性酒类广告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酒的本质的特殊性,在中国长期的文明历史中,酒从起最初的普通消费品成为作为一特殊的消费品,它成为一种文化———酒文化的载体,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人们在消费酒类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消费,这就决定了酒类广告有其自身独特的特殊性。因此,由于酒的特殊性,酒类广告营销的宣传,除了一般商品广告的实体宣传以外,还要重视文化宣传。因为文化是产品品牌中最具个性和最长久的因素之一。同时,在文化宣传中,在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以外,还要注重对酒类特有文化的宣传。对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能够使得酒类厂商寻找到一种合乎自身的、有效的文化诉求方式来表现酒类广告。

二、酒类广告文化诉求辨析

(一)酒类广告独特的文化诉求手段

1、突出自身的历史这类酒广告主要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历史厚重感,迎合消费者对历史的认同心理。所以,在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很多的酒广告的中都强调了其产品或者其厂家的悠久历史。例如,国窖1573、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等等。这些品牌在其产品的广告当中都突出了一个“历史悠久”字,例如“,品尝400年历史的”国窖1573“、千年精酿的”剑南春、……等。通过这种历史的注入,使得消费者该品牌酒形象的正统、正宗表示认同,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了品牌认知感,在这些酒类广告中,有很多都取得了不错的广告效果。

2、著名的历史人物

“李白斗酒诗百篇”,中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爱酒、好酒。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将著名历史人物作为一种品牌的代表形象,将他们引用到自己的产品当中。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酒类企业常用的广告策略,一是因为著名历史人物为社会所熟知,能使该品牌较易被消费者接受;二是这些酒广告中历史人物都与酒有着联系,在消费者心中很容易将这些历史人物作为该酒的品牌等同;三是由于历史人物已年代久远,使产品能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年代久远的认识,符合普遍的消费心理。

3、塑造产地文化品位

白酒优势产地是对白酒酿造文化最好的界定:如仁怀是酱香酒最好的产地,宜宾是五粮浓香的源头等。塑造白酒产地的形象,就是弘扬正统的酿酒文化。例如:茅台镇当地的酿酒史可追溯至汉代。而茅台文化主要是以茅台酒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隶属于夜郎文明,其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浑厚,兼收并蓄、风格朴实,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它的生成、发展和辉煌有其固有规律,随历史发展而发展,呈不断上升完善之势。在《中国白酒五十年》一书中,沈怡方、曾祖训等德高望重的专家,回顾了五十年来白酒发展的历程,鲜明地提出:现代勾兑技术,只能生产出中档的白酒,高档白酒只能在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诞生!传统酿造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茅台、五粮液的经典案例证明了这一特征。茅台酒具有不可移植与不可克隆性,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因此,利用酒的地域性,来塑造酒产地的文化品位,能够形成独特的地理、口味、文化上的优势。

4、打造地域民俗文化

“民族的才是最有特色的”,这个观点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这是因为在物质文明相当发达的今天人们开始更注重精神的需求,开始注重民族传统。许多具有浓郁民风民俗的活动、仪式都被人们重新延续。民间传统的文化是从人们自古以来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风俗习惯、行为喜好等多方面逐渐趋于统一而慢慢形成的,人们长久以来一直都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因此人们对民族文化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而且地域民俗文化,在独特的地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酒类广告运用民俗文化,能符合该地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例如,宁夏红的酒广告以“红”为中心,其目的是想用“红”将该产品和喜庆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里红色就是代表喜庆的。

5、重视保健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按中医理论,酒能通经络,祛风寒,消冷积,健脾胃,活血化瘀。同时,研究表明,酒那浓郁的香味,入口的柔绵、醇厚甘冽,能通过嗅觉、味觉兴奋大脑皮质,给人以悠长的回味,使人得到精神享受。正是因为中国悠久的养生之道,以及酒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属性,因此,人们在酒类产业中便细分了保健酒,而这些酒类产品在广告中无不给产品赋予保健养生的附加值,突出其在健康方面的特殊功效。具有代表性的,如鹿龟酒、黄金酒等已经抢占保健酒的一定市场份额。

(二)影响我国酒类广告营销文化诉求的因素

1、品牌差异与酒类广告营销文化诉求分析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酒类行业尤其是白酒市场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供大于求状态。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酒类厂商都希望追求价值的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包含了产品本身的利益和品牌带来的附加利益,而产品利益的增加难度越来越大,这种难度是由于产品物质利益具有不能独占和缺少优势稳定性的特征决定的,而品牌附加的利益由于其不可通用性,从而成为企业所努力追求的。在众多的产品和宣传面前,消费者的识别能力通常是不足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品牌的承诺。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消费者与产品联系的桥梁。因此,酒类品牌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品牌价值内涵的选择,这是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优势。而现今,在我国由于酒文化的影响,酒类品牌的价值内涵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广告诉求中则表现为其应具有独特的文化诉求点。因此,在现在的酒类市场竞争中,要达到品牌差异,取得市场竞争的优胜,就要寻找出符合自身的文化内涵。通过自身准确的文化定位,来确定广告中的文化诉求点,以及文化诉求的表现形式。

2、消费心理的文化认同与酒类广告营销文化诉求分析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酒文化被人们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继续保留和认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国酒文化所体现的是一种高层次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酒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已经脱离了其原有的产品形态,已经上升为一种品牌消费,一种文化需求,产品只是一种载体。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不单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更看重能给自己带来的个性满足和精神愉悦。随着酒类产品的同质化,大多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是根据其包装和广告宣传来进行购买决策的。有的消费者接受某种酒类产品,其实是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该酒的包装方式和广告宣传方式。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酒类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一个烙印,就应当更多地关注如下问题: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文化品位上与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让消费者知道你的品牌形象,用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去征服消费者?因为只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包装日益强烈的文化与感情诉求,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几点结论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5

SINCE 1853  瑞士天梭表

SINCE 1903  青岛啤酒

SINCE 1912  伊莱克斯

SINCE ……

企业不断地把目光投到历史的长河中,在SINCE概念里挖掘精神养分,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打造牢固的品牌基石,增强竞争力。人们不仅开始问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是放弃还是坚持?历史,究竟是品牌的资产还是负担? 瑞士钟表:坚持历史资产 打退日本钟表进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90%的手表产自瑞士。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瑞士手表仍然占全世界手表产量的40%。但由于轻视石英手表的未来发展潜力,,瑞士钟表业错失战机,被日本 精工、西铁城和卡西欧等公司发难,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掠地,从1972一1979年近10年的时间里,日本电子手表已占领了瑞士在美国市场的5%,欧洲市场的4%。到八十年代,日本成为名列第一的钟表生产国。

面对日本手表的疯狂进攻,瑞士钟表业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没有舍本逐末地全力发展电子表,去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而是坚持已有的历史资产,牢牢在国际上树立“高档名表在瑞士”的观点,使“瑞士”成为高档名表的代名词,结果成功地维持了瑞士表在消费者心中既定的形象,加强了竞争能力。到1994年,在全球已完成手表出口总值的1068800万瑞士法郎中,瑞士位居第一,日本屈居第三,从而打破了八十年代初日本位居第一的局面,重新夺回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更改历史资产 卷入品牌忠诚漩涡

1984年,可口可乐为了应战百事“年轻一代的选择”、“不够酷”的广告攻势,决定改变自已已经“老”了的形象,修改配方,推出新可乐。1985年4月23日,行销了99年的可口可乐在纽约市举行盛大的新闻会,主题为“公司百年历史中最有意义的饮料营销新动向”。可口可乐总裁郭思达当众宣布,“最好的饮料———可口可乐,将要变得更好”:新可乐取代传统可乐上市。结果遭到消费者的排斥,一场营销噩梦开始。仅以电话热线的统计为例,在新可乐上市4小时之内,接到抗议更改可乐口味的电话650个;4月末,抗议电话的数量是每天上千个;到5月中旬,批评电话多达每天5000个;6月,这个数字上升为8000多个。在被消费者抗议的同时,百事可乐更是迎头痛击,作为老对头的百事可乐,幸灾乐祸地宣布4月23日为公司假日,并称既然新可乐的口味更像百事了,那么可口可乐的消费者不如直接改喝百事算了。

此战之后,可口可乐元气大伤,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销量之比由1960年的1:2.5提高到1985年的1:1.15。1997年以来,百事可乐在美国的销量开始超过可口可乐,在本国市场上与可口可乐开始平分秋色。而所谓的新可乐在1991年才占1%的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更改其行销99年的饮料配方这一行为,使可口可乐公司陷入了空前的品牌忠诚漩涡,被《纽约时报》称为美国商界一百年来最重大的失误之一。 水井坊:挖掘历史资产 树起高档白酒的旗帜

水井坊,在历史的资产里,挖掘到闪光点,成为白酒品牌的异军突起者。

水井坊在广州、上海、北京上市时,都在当地举行了题为“穿越历史 传承文明”的新闻会。在新闻会上,广邀四川、广东、上海、北京的有关领导及国内历史、考古、白酒界专家参加,共同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其非凡手笔,引起包括亚视在内的众海内外媒体强势关注。

与此同时,水井坊进行了专业性的宣传,宣传定位于与产品消费群一致的媒体,如:财经杂志,专业期刊等,其信息的传播均以文字介绍型为主,如“中国最古老的酒坊”、“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中国白酒行业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白酒第一坊” 、“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使受众感觉不是广告,而是酒文化的介绍。

通过这一系列运作,水井坊从死去的历史当中找到了鲜活的生命,成为高档白酒的一面旗帜。 红旗轿车:放弃历史资产 走向堕落的深渊

红旗轿车有不少令人炫目的光环:中国的第一辆国产轿车;国家领导人的专用座骑;我国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轿车;在1999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估中,“红旗”品牌首次评估价值人民币35.01亿元,位居轿车行业首位……

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人一度尊崇的轿车,红旗轿车没有去充分挖掘这份历史遗产,而是走下神坛,走平民化的路线,价格不断跳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并一度眼红出租车、旅游用车市场……。结果在出租车市场被捷达、夏利、桑塔娜打得鼻青脸肿,同时自身中高档的江湖地位也已不保,沦落成了四不象,日子每况愈下。 品牌的历史资产: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

历史,不是品牌的资产,也不是品牌的负担,它已经成为品牌的灵魂和生命。

面对品牌的确良历史资产,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拿来主义”观,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6

龙岩沉缸酒是福建省老字号品牌,是中国十名酒之一,其用新罗泉(因公元736年“新罗第一泉”的古石碑而得名)的泉水为生产用水,“沉缸酒”的酒名是因沉缸酒酒醅在酿造过程中“三沉三浮”,必须待酒醅第三次下沉后方可取上部澄清的酒液于坛中陈酿而得名。

龙岩沉缸酒于1963至1990年在国家二、三、四届评酒会上蝉联荣获国家金质奖,1988年获国家轻工优秀出口产品奖。经中国酒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评定,沉缸酒为中华十大名优保健酒,荣立中国甜酒之冠。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前国家领导人陈丕显、杨成武先后莅临企业并为企业题词。

龙岩沉缸酒相传起源于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独具特别的酿造技艺、极其重要的品牌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于今天,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龙岩沉缸酒源远流长的历史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36年设新罗县,公元742年更名为龙岩县,1981年由龙岩县改为龙岩市,1997年由龙岩市改为新罗区。

龙岩沉缸酒相传起源于公元195年,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目前找到有文字可考的是清朝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发源地为龙岩小池镇黄邦村(原名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潢溪村)。龙岩沉缸酒厂始建于1956年9月,当时由龙岩县13家最古老的(最短的有几十年,最长的是祖辈相传的、有二百多年的酿酒历史)私人酿酒作坊联合组成公私合营企业—龙岩县酒厂,用龙岩城区的优质地下矿泉水新罗泉水生产沉缸酒。

现在的龙岩沉缸酒业有限公司拥有占地面积60亩,职工近百余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30余人,公司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紫金山下,紧邻国道龙长高速、龙梅铁路,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泉水丰富,是酿酒之宝地。

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独具特别。

(一)、龙岩沉缸酒采用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沉三浮”的酿造工艺。即:

1、龙岩沉缸酒发酵三日后开始出酒液,这时酒体下沉,酒糟上浮。

2.酒糟上浮后加糖化粬,15日后蛋白质淀粉分解,密度降低,酒体第二次下沉,酒糟第二次上浮。

3、第二次酒糟上浮后加入沉缸原料酒和举世闻名的古田红粬,经细心搅拌后让其继续发酵,40日后,酒体第三次下沉,酒糟第三次上浮。

(二)、沉缸酒使用的粬种有“药粬、红粬、糖化粬、药粬”,是世界上黄酒酿造用粬最全最多的,是独一无二的。

(三)、沉缸酒在保持5000多年前黄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了由冬虫夏草等38中名贵中药材制成药粬,经独特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

(四)、沉缸酒营养极其丰富,1988年得到全国营养食品研评会金奖,1991年得到中国名优保健酒金奖,当地妇女做月子一般都喝沉缸酒,在民间有“一斤酒胜九鸡”之说,深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

三、龙岩沉缸酒的重要价值。

(一)、品牌价值:沉缸酒从1963年至今已连续荣获国内和部级各项金奖24次。

(二)、药用价值:

1、沉缸酒是理想的药引子,其原因在于沉缸酒在其酿造过程中有由冬虫夏草、进口肉桂等三十八种中药药材制成的药粬参与酿制,该药粬古方据传于公元195年,其药用价值至今尚未完全破译,只知道福建省龙岩、泉州、宁德和广东一些县市有不少老中医开药方都特别指定要用沉缸酒做药引。沉缸酒还是中药膏、丹丸的重要辅助材料,许多药酒也常用沉缸酒做酒基。

沉缸酒内含有大量的“r—氨基丁酸”这种氨基丁酸(GABA)经美国、日本专家认定可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改善脑功能,增强长期记忆,提高肝、肾机能的作用,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和扩散,故龙岩沉缸酒厂自1956年建厂以来,至今50余年,厂里上前名职工没有一个得癌症、得肝炎的。

2、沉缸酒内还含有21中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自身无法自行合成而又是人体必需的重要氨基酸,沉缸酒内富含的这8中氨基酸,其含量是葡萄酒的三倍,是啤酒的九倍。

3、沉缸酒内含有大量的洛代他汀,这是由红粬中的红曲霉在沉缸酒酿制过程中大量繁殖产生的代谢物生成的,洛代他汀经权威部门鉴定有降“三高”即: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4、沉缸酒内还有功能性低聚糖,这是精选的酿制沉缸酒用的优质糯米经糖化酶转化生成的,它由2—10个葡萄糖聚合而成,能促进倡导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繁殖,改善肠道的微生物环境,分解肠内毒素及致癌物质,促进B族维生素的合成和钙、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5、沉缸酒中还含有活性肽,而且其含量是其他酒类无可比拟的,它是原料糯米中的蛋白质经酒曲中的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6、沉缸酒中还含有抗氧的多酚类物质,它来源于糯米和米粬霉、酵母的生物转化,其含量远远超过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

四、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工艺不断被机械化控制所替代,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影响传统酿酒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对于现在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12月,新罗区政府通过招商,成功引进香港创宏集团注资,新的团队引进现代管理体制,对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对沉缸酒业进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对老车间进行了技改,新进了蒸饭机等酿酒设备,在吸纳老沉缸酒厂的沉缸酒技术人员的基础上,从北京、深圳等地聘请了人员组成营销团队。

(一)、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的传承。

1、从1986年9月,因沉缸酒生产扩建改造的需要,成立了龙岩县酒厂,历任厂长作为沉缸酒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丛振都(1956.9—1961.12) 刘洪儒(1962.1—1962.12)

杨永如(1963.1—1965.4)徐卓平(1965.5—1969.10)

吴初良(1969.11—1980.9) 苏荣江(1980.10—1985.12)

陈湧金(1986.1—1986.6)尤振民(1986.7—1990.7)

柳新民(1990.8—1995.10) 郭上裕(1995.11—1996.7)

黄福星(1996.8—1997.12) 郭焕炎(1998.1—2000.8)

黄达捷(2000.9—2007.12) 王锐军(2008.1—现在)

(二)、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的保护。

1、搜集整体传统生产工艺资料,局部保留传统生产工艺。

2、已取得“福建老字号”,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按“中华老字号”的标准进行管理和保护。

3、2011年,龙岩沉缸酒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7

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资源化、重型化特征明显,经济增长过度倚重于能源、资源,遵义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新世纪新阶段,当知识经济汹涌澎湃,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席卷全球的时候,遵义应如何应对世界潮流和时代挑战,寻找新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区域协作和全国视野下,遵义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如何利用其知名度、美誉度塑造城市差异化、个性化品牌?如何把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告诉记者,遵义市决策层经过重新审视后认为,深入挖掘红色经典“转折之城”的时代特征和经济价值,凭借良好的人文、生态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会议之都”,发展会展经济,重振并带动贵州白酒业的勃兴,构建核心竞争力,可望成为推动遵义新一轮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抓手和战略选择,其所演绎的深刻内涵正是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的和谐交响。

提升“转折之城”,塑造城市新品牌: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若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上的伟大转折,唯有“遵义会议”独享其名;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命运转折地,遵义以其唯一性、垄断性被世人所共识且盛名远播。提升遵义“转折之城”无形资产的美誉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品牌价值,进一步打造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的。城市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或者说是有文化的。正因为如此,才有“音乐之都”维也纳、“服装之城”米兰、“奥运之城”雅典、“牡丹之城”洛阳等,她们以其非常鲜明的个性而被世人铭记和向往。纽约因其繁荣令人生羡,北京因其古老令人景仰,贵阳因其生态良好被称为“林城”,六盘水因其气候温和被誉为中国“凉都”,个性十足的城市,令向往者络绎不绝。

城市品牌对促进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亮出城市闪光点和个性特色,成为遵义破围而生的战略抉择。那么,遵义市的个性化品牌该是什么?其差异化发展的支点又在哪里?

多数贵州人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外界对贵州的知晓来自于遵义会议的影响。谈到遵义,不管是黄皮肤还是白皮肤、黑皮肤,多数人会两眼聚光,马上脱口而出“遵义会议”来。

遵义的主题,非长征文化莫属,非遵义会议莫属。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正如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伟大的红军长征,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踏上胜利道路,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今天的遵义人欣喜的发现,在中国现代史上,若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上的伟大转折,唯有“遵义会议”独享其名;若论中国命运的转折地,唯有遵义最具影响力,并以其唯一性、垄断性被世人所共识且盛名远播。“转折之城”便是这座英雄城市苦苦寻觅的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

慕德贵说,“如果说遵义会议给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话,‘转折之城’的美誉则是遵义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提升‘转折之城’、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品牌价值,对于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打造会议之都、推动红色旅游和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遵义而言,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提升‘转折之城’,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打造“会议之都”,会展经济前景可观:会展经济与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依靠遵义会议“转折之城”历史内涵的巨大影响力,依托遵义作为山水园林城市、避暑之都的优势,形成旅游及会展经济生态链。

多年从事政策研究的遵义市委副秘书长龚永育说,遵义明确了“转折之城”的特定历史内涵:因遵义会议而成就其美名,因“四渡赤水”而充满传奇色彩,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激励世人拼搏奋斗。体现“转折之城”的时代价值和经济意义,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形象载体,“会议之都”的城市个性定位无疑具有充当这一形象载体的功能。从遵义的条件来看,从“会议之都”突破,应是提升“转折之城”最有效和最现实的途径。

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对经济发展有强力的拉动作用,可以带动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广告、装潢等产业受益。为此,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

慕德贵满怀信心地说,会展经济是高收入、高盈利的经济,其利润率一般都高达20%以上。另外,会展经济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新就业机会。会展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加快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在我国,会展经济每年增速达20%,2007年全国会展约4000至5000场,相应的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会展城市。南有广(广州)交会、北有哈(哈尔滨)洽会、深圳有高交会、北京有科博会、大连有服装节、青岛有啤酒节。

据了解,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二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一定知名度;三是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四是有发达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的会展服务业。

遵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1℃,是人类宜居城市之一;遵义交通便捷,川黔铁路贯穿南北,兰州至海口和规划建设中的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在境内十字交叉,新舟机场即将启用,北上兰州、南下广州的城际快速铁路不久将开工建设,是西部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要道。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中国酒文化名城”,遵义旅游资源富集,长征文化旅游堪称绝版,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古朴神秘,白色国酒文化旅游内涵丰富,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殊荣;城市品位独特,森林覆盖率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是“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

在已取得11张城市名片的基础上,遵义正在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让遵义成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也会再来”的城市。

按照“紧贴黔中经济圈、融入成渝经济带、参与泛珠经济区”的思路,遵义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遵义拥有以凤凰山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会展硬件设施和相关的会展服务业,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并有多次举办会展和大型赛事的经验。

慕德贵告诉记者,“转折之城”从精神层面意味着“福地”、“圣地”、“吉祥之地”,意味着“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充分挖掘“转折之城”的内涵,全国的公司企业、社团组织都来遵义开会办展,举办各类工作会、座谈会、研讨会、学术年会和专业性展会。在这里接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洗礼,从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中得以深刻启示,有助于事业发展。

他认为,当前遵义在打造“会议之都”过程中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办事,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运作,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让企业和消费者真正成为会展经济的主体;积极培养会展人才,培育展览公司;加快培养会展业策划人才,提高会务接待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育专门从事会展工作的名牌展览公司,使会展经济早日向专业化分工协作迈进。

挖掘“转运、转顺”历史内涵,红色旅游助推资源联动:遵义长征文化独具特色,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闻名于世,令人向往。提升“转折之城”,将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捆绑联动,必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遵义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三大类景点共300多处。这里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长征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水融。赤水、乌江、湄江山水等大部分景区景点,都印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见证过红军当年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激烈,打上了永不泯灭的红色印记。

遵义市旅游局局长黄天舜说,发展遵义旅游就是要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王牌,利用红色的知名度,把游客带进遵义,再向其推介其他旅游产品。近几年来,遵义将丰厚富集、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捆绑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征文化旅游”品牌,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2005年,遵义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并有8大景区项目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名录”。近几年来,遵义市投入资金近4亿元,先后对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等进行保护和建设。

遵义还与重庆、广安、贵阳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联合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这条线路上有红军长征时的息烽、乌江景区、娄山关景区、四渡赤水纪念地、誉满全球的遵义会议和红岩文化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故乡等中国革命时期重要遗迹,人、事、景几乎涵盖了中国革命史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人物”。

据了解,红色旅游已成为遵义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石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有旅游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2003年至2007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累计收入180亿余元,分别年均增长40%和36%,其中红色旅游人次和收入占总量的40%和38%。据悉,自1998年全面启动红色旅游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产业还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对建材、交通、金融、信息等20多个行业产生了较大的拉动效应。

提升“转折之城”,塑造“旅游遵义,从此顺利”、“转运、转顺”的目的地形象,不仅是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城市指纹的最佳概括,并且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形成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品牌的独特性、唯一性和权威性。更重要的是,这一提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满足游客讨个“好口彩”的心理需求,让遵义与广大消费者产生紧密关系,心生非来不可的欲望!

在长征文化形成强大主力品牌的基础上,再分步推出其他旅游品牌,先做减法,后做加法,保持持续的吸引力,使遵义生态旅游资源、酒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都产生更大的联动开发效应。

遵义市旅游局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遵义南临省城贵阳,西与四川毗邻,北面紧靠重庆,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随着贵遵、遵崇等高速路的开通,遵义至北京、上海、广州三趟始发列车运行,遵义机场启动,遵义至茅台高速路的建成,这里的红色旅游必将产生飞跃,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

打造名酒基地,酒博会掀开会展经济大幕:“茅台是王侯,黔酒是贵族”,时下全国白酒市场面临消费升级,“国酒之乡”抢抓机遇,发挥历史、文化、资源、技术方面的独有优势,建立创新品牌,推动名牌化进程,积极打造黔酒尖端品牌群和酱香型白酒基地是遵义乃至贵州重振酒业的必然选择。

荟萃华夏佳酿,展示名酒精华。金秋九月,桂子飘香,“2008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在遵义举行。由国家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支持,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商务厅、遵义市人民政府、中国贸易促进会贵州分会承办的酒类博览会,被专家们解读为遵义发展会展经济的开篇之作,同时标志着承载着“振兴黔酒,再创辉煌”的遵义拉开了打造名酒基地的大幕。

遵义酿酒历史悠久,集中了贵州绝大多数的白酒企业,可以说,遵义白酒的兴衰代表了贵州白酒的业态。然而,多年来,这里白酒业态并没有达到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质等酿酒条件相匹配的地位。

中国白酒信息通报显示,全国白酒百强企业除茅台酒厂外,贵州只有茅台集团麾下的习酒公司榜上有名。作为国酒之乡和白酒生产大省,却没有第二家达到上亿元产值的白酒企业,其衰落可见一斑。2007年,全省白酒产量14万余吨,销售额为80亿元,利润总额30亿元,其中茅台集团销售总额达到70亿元,利润总额为30亿元。扣除茅台集团的业绩,贵州省42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2亿元,几无利润可言,与“邻居”川酒的集团强势形成巨大反差。

在遵义市经贸委副主任吴键的记忆中,贵州白酒今天的业态与上世纪80年代“发酒疯”后的萧瑟不无关系。当时,贵州可谓全民“皆酒”,几乎县县有酒厂,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上规模的酒厂在百家以上。在茅台酒、董酒的品牌带动下,涌现出习酒、珍酒、鸭溪窖酒、安酒、湄窖等贵州老名酒和一批新兴名优酒。1986年,贵州评出的45种名优酒中,遵义市就占了23种。

然而,全民“皆酒”并未给贵州酒业带来无限春光。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贵州酒业便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对此吴键遗憾地说,当时贵州白酒业滑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国家宏观调控从紧,贵州企业不仅没有敏锐地意识到这点,反而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后期资金链断裂后续投入和生产乏力;二是酒业已进入买方市场,省外白酒企业得风气之先,不惜花血本在央视等媒体上大打广告做宣传,占领大片市场,而贵州企业仍埋头拉车,错失良机从此不振。

专家认为,当前贵州尤其遵义重振白酒产业正逢其时。原因之一是白酒生产经过市场洗礼,除国酒茅台、习酒、董酒、鸭溪窖酒等老牌名优酒外,又涌现出金士酒业、糊涂酒业、云峰酒业、酒中酒业等一批新兴名优酒,发展势头强劲;二是与上世纪相比,贵州酒业已完成体制上的锻造,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灵活。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白酒消费面临新一轮升级,商机无限。四是与其他一些香型白酒酿造方法不同,贵州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完全源于原生态纯粮酿造,绿色且环保,喝后不上头,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近年来,贵州省相继出台《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法规性文件,推动、指导和规范全省白酒产业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确立了“在支持国酒茅台做大规模的同时,大力培育二、三类品牌,以形成品牌梯次”的振兴黔酒战略决策。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一大十星’名优白酒企业,着力打造、提升遵义名酒地域品牌”的白酒工业发展举措。

所谓“一大”即指茅台酒厂有限公司,“十星”指茅台集团麾下的习酒公司和董酒、鸭溪窖酒、湄窖、珍酒等5户企业,以及在仁怀市新发展起来的酒中酒、金士酒业、糊涂酒业、云峰酒业、钓鱼台国宾酒业等5户企业。今后要大力发展壮大赤水河谷名酒工业集聚区,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茅台做大做强,推进茅台酒每年新增2000吨以上技改扩能,加快有机高梁基地建设,力保2020年前达到每年4万吨的生产规模;积极支持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加快发展,打造贵州浓香型白酒第一品牌,形成年产5万吨的生产能力;发挥赤水河谷酒业发展潜力,培育一批新的白酒知名品牌,形成4至5家上规模、有市场的骨干企业;振兴董酒、珍酒等知名品牌;配套发展包装、印刷产业,形成名优酒产业群。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8

关键词:酒包装 诗 文化 情感 韵味

酒之文化,历史悠久,酒的包装也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早期酒的包装只具有“盛酒器”的作用,其实用功能远大于审美功能。时至今日,酒的种类日益丰富,人们对酒包装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行为不再仅仅停留在实用层面上,渐渐趋于品位化和个性化。

酒在中国,不仅只是饮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酒的包装只停留在形式美上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把酒的文化、酒的品位完美地表现出来。提高酒包装的文化品位,中国的诗学文化与酒文化紧密相连,诗歌中的情感、韵味甚至色彩、情景,让人如醉如痴,与之共鸣。酒的包装中如果融合诗的意境,让人一见便回味无穷。在包装中添加诗学文化,能体现出更多的人文性,融入更多的情感,也增添了许多的诗意美。

一、酒与诗的深厚文化渊源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很多文人墨客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酒后有美诗,诗中有美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我们从诗中闻到浓烈的酒香。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与酒有关的佳作也层出不穷。“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经・大雅・旱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载的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酒便被作为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酒与诗,远古时就是不分家的。

土陶器,瓦当纹,这些有着历史传统特色的材料和图案,充满着东方古国的神秘风韵。用于酒的包装则富有古诗之意,悠然勾起人们对于古老祖先的怀念,忆起那些民风朴拙的诗歌,“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诗经・鲁颂・有马必》)。丰收的日子,人们载歌载舞,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酒是美妙的神品。

汉代的青龙瓦当纹,黑与黄的色彩,朴拙的书法,透露出浓重的古诗之美。将之运用在酒的包装上,则能彰显出酒的传统色彩。酒的包装是一种文化,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只是瓶中物,也有诗的品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包装设计上融入一种品质,一种观念。对于中国的酒包装,我们要与历史相结合,要与它附带的文化相结合。

我们的酒文化历史深厚,在设计酒的包装时,尤其是有着悠久酿造历史的酒,更应该凸显它的古老诗意。我们要看到酒的包装设计里的传统特色,把它更好地发挥、发展,使之成为精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把单纯的饮品上升到诗学文化。

二、酒与诗的情感联系

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魏武帝曹孟德,具有雄才大略,他希望平定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曹操《对酒》)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象,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太平盛世的乐园。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感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当然,大概也只有“杜康”可以排解了。

人们饮酒,有的浅酌,有的豪饮,有的独自享受,有的定要呼朋唤友猜拳划令,这都在于饮酒之人的心情。所以写酒的诗中也包含了各种情感。而包装中情感的表现却是最不好把握的。在白酒包装中,最常使用的素材莫过于中国画。这在白酒包装中几乎是泛滥的一种设计,各种人物白描、风景山水、花鸟虫鱼,配着古旧的色彩,仿佛在宣示着品牌的古老。即使使用的材料不同、色彩不同,但是所带来的情感和韵味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甚至是没有情感体现的。其实,我们不如这样结合诗酒文化构思设计,不同的画作会带来不同的诗的情感:工笔国画细腻的笔触,淡雅的色彩,能够带来一种雅致的诗意――这酒似乎是淡淡的味道,一个人在月光中独自悠然地啜饮;而泼墨般的山水人物配着不羁的狂草,浓烈的酒香就扑面而来,狂野、自由的诗意洋溢在酒的包装上;精致的传统纹样,配着大红大金的色彩,再装饰一个中国结,如此热闹的诗意,自然是要在喜庆的节日和家人共享……这样富于情感的包装怎能不打动买酒人呢?

酒包装的诗学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注重的就是情感,它对酒文化是一种情感上的诠释。诗学的美不但融入了情感,而且更好地表现了酒的包装,提升了包装设计对消费者情感上的号召力,包装,便有了生命的质感。

三、酒和诗的韵味之美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全唐诗・客中行》第181卷)。诗仙李白仅用两句就描出了酒的香、酒的色,未见其酒已是垂涎三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诗中的“琥珀”“红泥”“玉碗”无不充满了色彩与韵味。

不同的诗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酒包装也展示着不同的视觉效果。陶器的古朴厚重,瓷器的光洁莹润,玻璃的晶莹剔透……结合着酒的特色,采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凸显诗的独特韵味。诗的韵味之美能让人陶醉,诗中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酒包装中的诗意之美,能让观者不由地被吸引被陶醉,包装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结 论:

“在欧洲,一些平面设计家形成了一种设计核心力量,被称为‘视觉诗人’,他们反对所有传统的、保守的、商业化的设计风格,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形态的立场,把设计当作诗歌一样高度个人化的、自由发挥的对象和手段。”这个观点突出了设计中的诗学意义。酒之文化底蕴丰厚,酒的包装也不应该仅停留于包装形式,应该上升到对文化的包装。酒中的诗意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它是文化艺术的浓缩,是人的情感的宣泄。活泼的、不拘一格的文字和图片的编排,加上情感的注入,这是诗学美在包装中的体现。在酒的包装设计中,应该有这样的魅力:每一个文字,每一种色彩都应被赋予文化和情感,让包装体现出诗意之美。

吟诗如品美酒,品美酒亦如吟诗,其回味无穷。那么,酒的包装,也应该是如饮美酒,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何方《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文化语言.包装工程》[J].2004.25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9

关键词:客家文化;客家娘酒;包装设计;地域文化

客家娘酒是广东客家的特色产品,客家娘酒采用优质的糯米和曲红酿造而成,是黄酒的一个分支[1]。娘酒红褐透彻,醇厚香甜,余味长绵,酒度低,营养保健,独具特色。客家娘酒是客家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无论是婚丧嫁娶、开斋祭祀、金榜题名还是宴请宾朋,都离不开娘酒的陪伴。

一、客家娘酒包装设计现状调查

1.市场调研

在全球化与多样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来自各地区的土特产品大量出现超市或百货公司的货架上。为了探明客家娘酒在黄酒市场中的生存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1)问卷调查。针对客家娘酒与黄酒在酒类市场占有率,以及潜在消费群体大小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900份的调查问卷。认识黄酒的有542份,占调查总数的60.2%,其中,了解并且饮用黄酒的有483份,占调查总数的53.6%,但是认识并且饮用过客家娘酒的只有93份,占调查总数的11%不到;对于潜在消费群体的调查,不了解娘酒但表示愿意尝试购买的有207份,占调查总数23%,并且有468份调查问卷显示,在挑选同类产品时会优先考虑包装的美感,这以群体占调查总数的52%。这份调查报告说明:目前黄酒在酒类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认知度比较可观,而客家娘酒虽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偏低,但是有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2)市场走访调查。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娘酒的生存现状与竞争对手,选择了广州几家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发现超市和百货公司货架上的客家娘酒产品很少,并且产品没有外包装(见图1),价格低廉多数在60元以下;而古越龙山、会稽山等黄酒品牌在货架上却显得光彩照人,其产品包装精美(见图2),并且有多个系列产品,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大部分在200元至500元之间。(3)利用大型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搜索调查。当前我国网购盛行,并且发展势头强劲,利用好网络平台将为我们收集更多的市场信息。我们选择了天猫商城、亚马逊两个大型的网络购物平台对客家娘酒、古越龙山、会稽山三个黄酒品牌进行网络搜索调查。网络平台上显示的产品要比超市与百货公司的种类多,较为齐全。客家娘酒在网络上的价格最高不超过380元,大部分集中在100元以下;而其它两个品牌的产品价格多为100元至800元,一些礼品包装与珍藏版系列的价格甚至高达几千元。

2.娘酒市场调研分析

通过对客家娘酒市场调查,发现客家娘家酒、古越龙山、会稽山同为黄酒品牌,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与品牌故事,可以说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从调查的数据看,古越龙山、会稽山两个品牌在黄酒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基本垄断了中高端的黄酒市场,成为了中高端黄酒的代名词;而目前市场上客家娘酒的市场占有率低,游走于黄酒的低端市场,价格低廉且销量不佳。调查发现,客家娘酒的主要问题在于包装设计的滞后,难以体现客家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1)形式简陋,包装雷同,档次低;(2)对当地传统元素生搬硬套,简单堆砌,缺乏美感;(3)应用混乱、不合理,对传统元素历史来源不了解,有的甚至错误使用其他民族的元素;(4)设计手法传统,缺乏现代感,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二、客家文化与客家娘酒文化

1.客家文化中的娘酒文化

客家娘酒是广东客家的特色产品,是客家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无茶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俗语,道出了客家人对酒文化的喜爱。客家酒文化以酒作为载体融入到客家人民的生活之中,在客家无论是婚丧嫁娶、开斋祭祀、金榜题名还是宴请宾朋,都离不开娘酒的陪伴。关于客家娘酒的来源,历史上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客家娘酒为神仙酿造,在“五胡乱华”年代,客家先民大举南迁,由于路途遥远,导致困顿劳累体力不支。神仙遂将娘酒的酿造方法传授于客家先民,客家先民将功效奇特的娘酒视为瑰宝世代相传。

2.客家文化对客家娘酒包装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客家文化和客家娘酒包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方面,客家娘酒通过借助优秀客家文化元素在市场上成功的销售可以使娘酒生产企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增加当地就业岗位,留住青壮人才,继承客家文化;另一方面,娘酒的成功销售让优秀的客家文化更好的走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使他们对客家文化产生兴趣,可以引起旅游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收益,引起社会团体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开发与宣传,使客家文化更具知名度。同时,也将引起政府与民间组织对客家文化的重视,对客家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客家文化更好地保存下来,为客家地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3.探寻广东客家优秀文化元素

客家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璀璨的客家文化,广东客家文化是南方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华夏文明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广东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是古代中原汉文化与南粤土著文化的完美结晶,是岭南文化中一条重要的支流。(1)客家传统吉祥纹案。吉祥纹案在客家地区作为装饰图案被广泛运用,成为祈愿和美化于一体的民俗事象。客家传统吉祥纹案贴近自然,根据主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祥禽瑞兽、花卉果木作为主题的吉祥纹案,其选材中多以人们生活中常见且生动美丽的动物、花草、果实来作为表现元素,将人们美好的愿望或寓意化作图形融入到各物体之中;二是以神话故事、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吉祥纹案,这类主题的吉祥纹案选材较广,归纳起来有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神话故事等;三是以文字符号、几何图形为主题的吉祥纹案,在这类纹案中,将文字转化为图形符号,或者将一些非生命的事物形象加以了几何化的抽象处理,使之形成规范简洁的符号形式,并赋予吉祥的含义[2]。(2)客家传统服饰。客家传统服饰展现了客家人优良的制作工艺与高超的技术。客家服饰种类较多,但均由客家人自己手工缝制,其中以客家妇女服饰和儿童服饰最具特色,其服饰纹样丰富,以吉祥纹案为主,内涵丰富、工艺复杂、做工精美、形象栩栩如生,彰显了客家独特艺术魅力。(3)客家地貌。从客家地区闽赣粤三地交汇的地形来看,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属于山地盆谷区,山地、丘陵、平地交汇,地形崎岖不平,错综复杂。客家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3]。山多田少,客家建筑依山而住,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土楼、围屋等建筑。客家人开垦山地,山上不易耕作,故种植茶叶。客家地区因此形成了著名的茶乡文化,例如广东梅州地区的雁南飞茶园充分展现了客家地区特有的茶文化。客家人利用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面对穷山恶水,开垦出了一片片梯田繁衍生息,例如梅州大浦地区的坪山梯田展现了客家地区的精神风貌。

三、客家文化元素在客家娘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市场定位

娘酒本身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黄酒产品,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与品牌故事。但娘酒厂家,在销售娘酒时缺乏营销理念,不重视娘酒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宣传,使娘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埋没。而娘酒本身的价值要远高于目前的市场价格,所以为娘酒重塑形象,将其定位为中高端黄酒产品符合市场规律。

2.造型应用

在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基础上,把符合主题的客家元素,通过解构、改造、发展或者模拟仿生等手法应用到造型上,同时力求创新,注意视觉兼顾触觉。以1988年荣获世界之星奖的“安酒”设计为例(见图3),“安酒”的容器造型以贵州民间艺术——安顺地戏的脸谱作为仿生对象进行设计,该容器可以平放、树立、展挂,既有强烈的地方民族风格又具创新性。在客家娘酒的容器造型设计上,选用了客家围屋与梯田两个具有客家视觉代表性的两个元素,进行解构与仿生,将元素立体地融入到酒容器的造型设计中,使容器更具地域特色,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见图4)。

3.图形应用

图形在包装的视觉传达上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好的图形设计能更好地拉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直接或间接地把产品推荐给消费者。传统吉祥纹案是一个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图形美好的寓意与呈现的画面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所以适当地运用传统吉祥纹案可以为设计作品加分。当然在运用时应当做到言简而意明,鲜明而独特。例如紫光液酒的包装设计(见图5),该玻璃容器和外包装盒下部都采用象征皇权的海水江牙图案,呈现出地道的皇家风范,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较强的艺术感染力[4]。对于客家娘酒而言,除了借用客家地区传统的吉祥文案作为图形的表现外,还运用客家传统图案的构成手法对客家围屋屋顶的造型、客家梯田进行打散重构,使包装设计更具地域特色,体现产地特征(见图6)。

4.色彩应用

红色与黄色常代表喜庆、高贵,应该是炎黄子孙所公认的色彩,在中国很多产品的包装上都会运用上这两个颜色,特别是在礼品包装上寓意着红红火火、喜事连连。古越龙山的女儿红(见图7)、状元红两个产品就是以大红色作为主打颜色,配上金黄色的手写字体显得特别醒目。由于客家地区以“黑、白、蓝”作为他们服饰的主要色彩,所以客家娘酒包装在颜色的应用上既要符合传统的习惯也要尊重地域特色,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产品既有广泛性又具独特性(见图8),因为色彩永远是包装先声夺人的第一印象。四、结语客家文化元素在客家酿酒包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极大地提升客家娘酒包装的品味与审美内涵,重塑客家娘酒的品牌形象,同时为设计师设计地域特色产品包装提供了丰富表现手法和广阔的设计思维。设计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吸收、借鉴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包装产品,使产品与消费者的诉求相呼应,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对弘扬地域文化以及促进地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爱军,白卫东,汪薇,赵文红.广东客家娘酒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0(3):91-95.

[2]王贵民.赣南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与对比研究[J].前沿,2013(14):173-174.

[3]梁锦梅.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J].岭南文史,2003(2):3-6.

红酒的历史文化起源篇10

葡萄美酒夜光杯

80后90后大致会认为红葡萄酒是洋玩意,其实不然。中国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想来,唐代诗人王翰的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抵会拉近今天与历史的距离。先民最早对葡萄的记载见于《诗经》,到了汉武帝时代,欧亚优质葡萄引进到了西域,葡萄酒业与文化开始萌芽、发展,及至唐代、元代达到鼎盛,一直到清代,2000多年间虽历经蹉跎,潮起潮落,但中国葡萄酒文化绵延不断。

清代,西部疆土太平,葡萄种植的品种日益增加,为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但产量相对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海禁开放以来,除了国产葡萄酒外,有一些外国葡萄酒也跨海来到了东方。据《清稗类钞》中记载:“葡萄酒为葡萄汁所制,外国输入甚多,有数种。不去皮者色赤,为赤葡萄酒,能除肠中障害。去皮者色白微黄,为白葡萄酒,能助肠之运动。别有一种葡萄,产西班牙,糖分极多,其酒无色透明,谓之甜葡萄酒。最宜病人,能令精神速复。”书中还表述,当时北京的药酒店已经出售白兰地酒。另外,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的《西域闻见录》中说:“深秋葡萄熟,酿酒极佳,饶有风味”,又记,“其酿法纳果于瓮,覆盖数日,待果烂发后,取以烧酒,一切无需面蘖。”这其中说到的便是纯正的葡萄蒸馏酒。

葡萄酒不仅是清代王公贵族的饮品,在一般社交场合及酒馆里也有出售,沉醉者不乏其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尽享荣华富贵,他在《赴淮舟行杂诗》中吟道:“绿烟飞蛱蝶,金斗泛葡萄”,由此,我们可以管窥清朝上层社会人士杯中佳饮之一斑。康熙年间的诗人费锡璜在《吴姬劝酒》中又云:“吴姬十五发鬖鬖,玉椀蒲桃劝客酣。”这里的“蒲桃”即葡萄。

酒不醉人人自醉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来,喝完这杯再说吧!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一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沿海的几座繁华城市,许多人会联想到霓虹灯下的大小酒吧、咖啡馆,又有显贵名流、交际花穿梭其间的画面。

那个年代,西式的酒会在天津、上海已经非常普遍,葡萄酒和洋酒是酒会中的宠儿,这种风气逐渐在民间、在交际场也蔓延开来。尽管当时我们的葡萄酒业尚处在萌芽阶段。就像老电影中的情景:夜夜笙歌的舞厅中,淡淡地传来“金嗓子”的歌声,吧台前一个身着香艳旗袍的女子手托着红酒杯,正与脂粉姐妹或油光男人低声谈笑着,若明若暗的灯影中,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红酒,成为社交场合中重要的角色,或许也是一种身份和生活质量的外化表征,且消费面在悄然扩大。

约1917年至1918年间,上海名画家丁云先为张裕葡萄酒绘制了一幅精美的月份牌广告画。画中,餐桌旁有一位时髦的纤纤女子,她梳着发鬏,身着改良衣裤,穿着绣花鞋。值得注意的是,桌上有两瓶葡萄酒,一瓶是“佐谈经”,一瓶是“正甜红”。那女子轻握着高脚杯,娇颜含羞的样子。画面四周的装饰花边上也穿插画有几种葡萄酒,如“樱甜红”、“琼瑶浆”、“品丽珠”、“佛兰地”等。

民国初期,我国葡萄酒工业方兴未艾,上海、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兴建了葡萄酒厂。还要提及的是,1923年4月,来自四川的赵友兰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女子工业社(位于法租界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这家女子工业社主要生产牙粉、香粉等化妆品,以及金虎牌葡萄酒。另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还有《酿造杂志》,以及译著《葡萄酒及果酒酿造法》出版发行。

名人品鉴

1921年冬,田汉在日本东京创作发表了独幕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这是最早抒发“咖啡馆情调”的新文学作品之一(1932年秋修订)。剧作的背景正是上海的咖啡馆。剧中描写了19岁的农家女白秋英被盐商的儿子遗弃的故事,展现着“新浪漫主义”的体验和感伤。剧中有段细节:

“饮客甲:……白姑娘,再替我斟一杯,你也再陪我喝一口儿吧。”

“白秋英:我不能再喝了。威士忌怪辣的,我只能喝一点葡萄酒。”

“饮客丙:我也爱喝葡萄酒。”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交场合和民间,饮用葡萄酒已是较为普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