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5 17:46:10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油松;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7002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油松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3.1油松立枯病

油松立枯病是油松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出土后不久,产生褐色长条形病斑,逐渐扩大,苗根变为红褐色,后苗根皮层腐烂枯死。严重时苗圃松苗成片死亡。

由于苗木受感染的时期不同,表现症状各异。在播种时,种子刚发芽时感染表现为种腐型。在种子发芽后幼苗出土前感染表现为牙腐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受感染表现为猝倒型。苗木木质化后,由于根部受感染,使根部发生腐立枯病。腐立枯病的病原菌因地、因时而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原,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覆土过后;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丝核菌、镰孢菌、腐酶菌等一起。

(1)选好圃地。尽可能避免用连作地,以及易感病植物的栽培地块和洼地育苗。如不得已时,需用2%~3%硫酸亚铁水溶液以9L/m3进行浇灌,或用70%敌克松4~6g/m3或撒生石灰20~25kg/亩。

(2)细致整地,改进播种方法。苗圃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或采用高畦育苗,圃地要平整,深翻细耙,以免播后高低不平而积水,土块太粗而漏风,影响出苗;整地宜在土壤干燥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水分太大造成板结,幼苗不能出土;苗圃土壤需消毒时,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g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g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g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g兑细土4~5kg拌匀,施药前打透底水,取1/3拌好的药土撒于地下,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法。

(3)选好种,适时播种。

(4)合理施肥。施用农家有机肥时,特别是施用垃圾肥或堆肥时,必须充分腐熟后施入。

(5)出苗后的防治。发病初期喷淋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2~3L/m2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悬浮液500倍液。幼苗出土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在雨停后抓紧扒土,并用敌克松、25%多菌灵或50%代森锌等药剂制成药(1份)土(50份)后洒在根茎部,或用1∶1∶100~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2油松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病原为黄檗鞘锈菌,病原菌冬孢子于当年8月下旬、9月上中旬成熟。产生的担孢子积留于叶面上呈白色,靠风雨分散传播。遇油松松针时,萌发产生的芽管便由气孔侵入并增殖。少数病松针上可见少量子器,后随松针越冬。至第二年春,4月下旬开始生出大量的性孢子器,5月开始出现锈孢子囊。6月上旬锈孢子飞散侵染黄檗,经几次再侵染后,形成冬孢子堆。

发生规律:以菌丝在油松针叶中越冬,主要危害油松针叶,引起针叶枯黄早落,使新梢生长缓慢或死亡。在树冠下部发病较重。

(1)生物防治。避免营造油松和黄波萝的混交林。

(2)化学防治。喷洒1∶1∶170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0.3~0.5°Bé的浓度或15%粉锈宁1000倍液,敌锈钠1∶200倍液,退菌特1∶500倍液隔半月1次,共喷2~3次。

3.3松树腐烂病

主要为害中心干及主枝下部皮层。病部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后皮层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清晰,有时呈深浅相间的轮纹状。

(1)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修枝间伐,透光通风,提高植株抗逆性;及时砍出病株烧毁,减少病原;选择当地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

(2)药剂防治。刮净病皮,涂抹1~2次杀菌剂,药剂可用40%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剂、843康复剂、腐烂灵等。

3.4松树白粉病

主要为害新梢及嫩叶,也可危害花及幼果。新梢受害后,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叶缘上卷,质硬而脆,被害部覆盖一层白粉,后期变为黄褐色,严重时整个梢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原;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主要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福美胂等。

3.5松树轮纹病

该病是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较少见。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直经为3~20m的红褐色病斑。病斑中心突起呈病状,边缘开裂,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果实受害,也是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点,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5~6d可使全果腐烂。病斑不凹陷,病组织呈软腐状,常发出酸臭的气味。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

3.6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一般多发生在春节,最初的发生期在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冠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8、9月份,主要以幼虫危害针叶,以3~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或附近草丛下浅土层中越冬。

(1)物理防治。消灭越冬幼虫、综合治理,清除落叶和杂草。对于大苗,采取阻隔法。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用毒纸绳或毒纸环捆绑在树干上,阻杀下树越冬及上树危害的幼虫。

(2)化学防治。幼虫期用2%安得利粉剂,11.25~15kg/hm2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95%以上;或用25%灭幼脲防治,每公顷用有效成份90g。

(3)农业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改造油松纯林为混交林,封山育林,防止强度修枝,提高自控能力;注意剪除有虫枝,秋冬季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人工摘除虫茧,在幼虫大发生期人工捕捉,捕捉时注意毒毛。

(4)生物防治。人工繁育释放天敌赤眼蜂每公顷60万头左右,寄生率达80%以上;幼虫期可用松毛虫杆菌、苏云金杆菌、“7216”芽孢杆菌,含菌量为1亿孢子/mL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白僵菌菌粉含量50亿/g,每公顷量15kg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85%以上,在林间并有再侵染作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2250亿病毒含量,加水喷雾防治,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4结语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魏红梅.浅谈常见树种的病虫害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2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65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类之一,是食用的豆油和酱油以及一些其他豆制品的重要原料。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出地,其中以黑龙江大豆最为出名,其大豆商品性较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但是大豆病虫害往往会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影响大豆的商品性。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大豆病害的防治方法分类,而后具体介绍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1防治方法分类

1.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方法,也是笔者强力推荐种植者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大豆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留种对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使来年的粮食产量增加,则必须结合地域环境与病虫害的类型,选取无病土地与虫害受损较低的粮食留种。同时选种一定要因地制宜;二是建议科学换茬,合理轮作,对于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强植株抗逆性都有一定的帮助。重茬和迎茬很容易让虫害发生的后果加重,故而,这种种植方法必须严禁,对虫害严重的部分地区,在进行轮作的时候,应该注意种植地点是否远离至科学给出的距离之外,譬如在食心虫为害严重的地方,新年种植地就必须在去年种植地至少1000米外;三是要及时将病株残体清除。大豆收割完成以后,应该及时翻地,让病株残体深埋进地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四是注重田间管理。播种时要掌握播种深度。施肥时要注意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增加调配适当的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大豆抗病虫的能力。进行两次以上的中耕,改变土壤的温度以及通透性,能让大豆的根部更适宜生长,中耕的日期一般安排在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 注意合理施肥和灌溉,保证植株养分供应充足。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要根据区域的环境气候以及生物管理来合理安排。例如在8月上旬食心虫产卵期时就可以通过赤眼蜂来治理虫害,但是每亩田需要的赤眼蜂数量在一万头,而且经过5天以后,还需要二次放蜂。第二步治理则在8月末,利用白僵菌按比例配置好的菌土洒在垄台上,用来杀死食心虫的幼虫。生物防治的好处在于科学环保,但是普及程度还不高。

1.3化学防治

化学治理是以往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对症下药,情况不严重的病虫害都可以治理得比较好。大豆常见的病虫害一般是大豆根潜蝇、大豆霜霉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等。例如潜根蝇的防治,要先在大豆的种子上喷洒稀释后的硫磷乳油,在喷洒的时候,随喷随拌,搅拌之后要闷上5小时左右。等大豆种子阴干后播种。大豆出苗期间,于每天的四点到五点要对田间的出虫数做一个观察统计,继而考虑是否需要再行喷药防治。在5月末的成虫多发时,第一次喷药的时间则为大豆有第一片复叶前,7~8天后需再喷洒一次。使用化学药剂的浓度和药剂量一定要适当,酌情而定。

2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2.1大豆根潜蝇

农业防治:建议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秋深翻。适时播种,播后镇压,合理施肥,合理灌水。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即大豆长出第一片复叶前,子叶表面出现黄斑,目测田间出现成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90%敌百虫700倍液喷洒,每公顷用药液750升左右;成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缓释卡熏蒸防治成虫。

2.2大豆根腐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议适时晚播,播种时注意播种深度,建议播种不要太深,以3~4厘米为宜。实行轮作,不要迎茬。施足底肥,合理灌水,增强植株抗逆性。

化学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

2.3大豆霜霉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要去除病粒、残粒和干瘪的籽粒,同时建议实行2~3年轮作,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几率。

化学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40公斤左右。

2.4大豆灰斑病

农业防治:首先是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以生命力旺盛品种为主,建议对于大豆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降低大豆发病几率。建议合理轮作,科学进行田间管理,这些都是降低大豆发生病虫害的重要保证。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防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43-0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玉米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并且正逐渐成为限制和降低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科学技术方法的更新提高和各种现代科技药物的层出不穷已经让玉米病虫危害的严重趋势得到了缓解,但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探讨。

二、玉米常见病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

玉米病害的常见种类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青枯病、玉米病毒病、丝黑穗病、玉米圆斑病、玉米细菌性条叶枯病等。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表现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

1.玉米大、小斑病

主要症状表现都是对叶片的危害,叶片症状大斑病斑点大而多中间黄褐色边缘深褐色、斑面清晰显示黑色霉层,小斑病呈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并且四周有黄晕。病斑形状大斑病显示为梭形或者纺锤形,小斑病呈椭圆、长方或者纺锤形。

主要防治方法大、小斑病一样,可以用12%绿乳铜、40%克瘟散乳剂、50%甲基托布津等各类药物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人工降雨或者喷雾,情况严重的时候间隔7小时可以再次喷药。

2.玉米青枯病

在玉米的灌浆末期最容易发生的是玉米青枯病,主要症状表现是叶片青枯萎蔫像被开水烫过一样干枯褪色,茎基部像被水浸逐渐呈淡褐色并且如果手握会有空心感。

主要防治方法建议使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等各类药物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灌根。

3.玉米病毒病

主要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玉米病毒病又分为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生育期一般容易产生玉米矮花叶病,病症表现是在心叶基部褪绿并出现条点状花叶,然后逐渐导致全部叶片叶肉失绿变黄并且显示出黄绿相间条纹。玉米粗缩病主要表现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背面和叶鞘以及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隆起的短条纹。

主要防治方法是通过消灭杂草和防虫进行预防,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喷雾治疗。

4.丝黑穗病

主要症状表现是对玉米果穗和开花的危害,也被称为“乌米”或“灰包”, 苗期入侵抽雄后一旦发病,病果穗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抽不出花丝或者刚抽出的花轴顶端成为黑色孢子堆积。

主要防治方法是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消灭土壤中病菌,或者深翻土壤灭杀菌源,一旦发现玉米发病应该及时拔除并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

三、玉米常见虫害的种类特点和防治

玉米虫害的常见种类包括:蓟马、粘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和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几种常见的玉米虫害主要特征危害和防治方法如下:

1.蚜虫

这种虫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卷缩萎蔫或枯死。玉米老叶的提早枯落会缩短玉米的结果期于是降低产量。

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一种利用玉米蚜虫的天敌蚜茧蜂进行消灭,一种是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药剂稀释溶液喷雾。

2.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通常也被称之为火龙、火蜘蛛、红砂,会使被害玉米叶片出现细密集黄白色斑点并逐渐褪绿枯黄后死亡。

主要有三种防治方法:(1)早春和秋后开始灌水,消灭越冬的红蜘蛛成虫;(2)采用药剂治疗,建议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适当比例稀释溶液混合治疗;(3)利用玉米红蜘蛛的天敌食螨蓟马、草蛉或深点食螨瓢虫等消灭。

3.玉米螟

通常也被称之为钻心虫,危害主要来自其幼虫食,会让心叶被蛀穿后,雄花基部折断,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的玉米植株青枯早衰或者籽粒不饱满甚至颗粒无收。

主要防治方法有三种:(1)在越冬的时候就开始消灭幼虫;(2)在心叶期和穗期选用合适药剂及时治疗;(3)利用天敌赤眼蜂低成本消灭。

4.地下害虫

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等,通常会因为咬食玉米的幼苗和根茎导致玉米死苗、缺苗、断垄现象的产生。

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1)通过清除田地里的杂草消灭虫卵或幼虫,控制虫害初源;(2)田间一旦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药剂防治。

四、不同玉米病虫害时期的相应对策

玉米不同病虫害时期应该根据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相应防治对策。

1.玉米选种播种和田地护理期

玉米播种期应该重视减少菌源并尽量选用抗病品种预防病虫害。这样才能提高播种质量,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另外,在播种前应该重视田间护理,将以前的植物残体在田外销毁,减少病虫害初源,播种前田间不但要整平整细还应该考虑便于喷施除草剂。同时,还可以采取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播种的方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以此减少玉米遭受病虫害威胁。

2.玉米生长过程期间

注意保苗及培育壮苗的同时合理清除杂草、喷药除虫。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必须及时摘除产生病变的叶片甚至铲除整棵病株,杜绝病菌继续扩散。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性,采用科学合理的诱杀害虫、药剂防治手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3.玉米的收获期间

玉米在收获期或者结束收获期以后,也应该重视田间护理,特别是在玉米生长期发生过病虫害的田地更需要加强田间清理工作,杜绝病菌病体的残留。收获期后面临越冬,可以施行深耕灭茬,降低下个季节玉米种植时的病虫害威胁。

五、结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与广大玉米种植户的直接经济收入息息相关。综上本文所述,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的研究分析,才能对采取科学合理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才能让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于伟成 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2期

[2]兰昌兵 浅谈玉米栽培、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代青年.教育-2012年1期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4

【关键词】:松树;常见病虫害;类型;防治措施

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这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林业行业的发展均有着密切关系,而建筑行业与林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松树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之一,如何保证其健康生长,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实现突破,已经成为当代林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也在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虽然小有成就,但其中依然存在不小的上升空间。

1松树常见病虫害类型

通过近年来对松树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因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不同的病虫害现象,若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松毛虫病、松干介壳虫病、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蚜虫病、松针褐斑病、松树赤枯病、松疱锈病等。病虫害类型众多不仅对松树产生影响,也对病虫防治工作方面带来了困难,本文仅针对上述松树常见病虫害的几种类型进行介绍,并将防治措施进行阐述[1]。

2松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松毛虫

森林害虫种类多不胜数,而松毛虫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一种,其繁殖能力强、生存能力强,因此其往往会遍及各个地区,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松树患上此病的周期较长,除秋季外任何季节均有可能染上此病,而一旦松树被松毛虫侵害,不仅会使松树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更有可能导致松树的死亡。另外,松毛虫自身带有毒性,其不仅会对松树造成伤害,也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如若松毛虫刺伤人类的皮肤,即会立刻引起皮肤红肿。

防治方法:在此方面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在春季时利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的功效,将益鸟吸引到松树上或松毛幼虫上进行捕杀;二,松毛成虫对光有一定的向往性,因此可以利用黑灯光的优势将虫吸引到同一个地方,进行集中处理;三,冬末春秋时,在松树主要的枝干上涂抹药物,主要以菊酯为主,如此一来当幼虫碰触到药物时即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四,营造防护林,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松树的抗细菌能力,通过对林木的抚育和改造来杜绝病虫害的侵袭[2]。

2.2松干介壳虫

松干介壳虫的出现会对松树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在树梢方面,其会造成松树树干的弯曲,也会使针叶逐渐变得枯黄,此种病虫害往往会在春秋季大范围发病,并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很有可能导致老树的死亡,虽然幼虫通常较为活跃,但其不会对松树造成过多伤害,而成虫后则不然,其会对松树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在防治时应尽量在幼虫时期将其消灭。

防治方法:最佳的防治时期是幼虫的发育期,防治方式多以化学方式为主,可以将相关的药物以喷洒的形式来消灭害虫,也可以将其涂抹在松树的枝干上。50%的杀螟松溶液,或是40¥氧化乐果等均能够在此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若在发育期没能及时将介壳虫消灭,也可以选择在繁衍期进行捕杀,如用50%的杀螟松乳油200-300倍进行喷洒。

2.3松材线虫病

该种病害是所有病害中威力最强的一种,甚至可以说其带有毁灭性,因一旦有松树感染此种病症,即会在40-50天内死亡,亦带有传播性质,因此当松树感染此病枯死后,相关部门会对其进行检疫。此种病害的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松褐天牛在此方面即带有了一定的传播功能,另外,如今建筑行业对松树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对松树进行运输也是常见的事情,而在运输中也有可能会将带有病菌的树木与其他树木有所接触,从而导致病害的传播[3]。

防治方法:在松树生长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抗细菌能力,并且大范围种植松树,式害虫没有可乘之机,同时要对已经枯死的树木进行处理,伐桩工具要进行集中消毒,避免其中沾染病害细菌,在砍伐其他树木时将虫害传播。另外,对松褐天牛进行捕杀也是此方面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松褐天牛消失殆尽也就意味着此病虫害的传播方式少了一种,在此方面往往会利用诱捕器,或是引诱剂等。

2.4松针褐斑病

此病症在发病时极容易被发现,因此其也是防治最为及时、方便快捷的虫害类型之一,如其在发病初期会导致松叶的颜色发生变化,也会在松叶中出现褐色的斑点,而当虫害逐渐严重时,会导致松叶表面出现大范围的病害斑纹,且颜色较为冗杂。通过对该虫害的研究可以发现,能够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降雨方面,一旦遭遇大幅度降雨天气后,该病症的潜伏期即会缩小,发病频率大大幅度增加[4]。

防治措施:此方面的防治可以从根本入手,即在进行松树的选苗、种植时加强检测,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或是抗水能力强的树种,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在培育期发生感染。另外,也可以利用混交林的方式斫行防治,此种方式具有多种优势,如见效快、成本低等,若已经发现松树感染此病,则需要利用化学方式来进行遏制,如使用百菌清药物,或使用退菌物药物等,如此一来可以很好的遏制病害蔓延。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松树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松树的生长,也关系到整个林业、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能够使松树的生长得到更好地保障,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松树的病虫害种类较多,而不同的类型其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防治措施方面也会存在差异,若无法在此方面选择更为合适的防治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影响松树的生长,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韦雪刚. 松树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中国林业产业,2016,(02)05:118.

[2]祁永利. 松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14,(02)02:79.

[3]吴仲勇. 松树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 农技服务,2016,(06)12:100.

[4]石龙彪. 马尾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技术[J]. 吉林农业,2011,(11)08:87-88.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叶干类病虫害;蛀干类虫害;食叶类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杨树是我国常见的阔叶树种,在广袤的国土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具有耐低温、抗干旱、水肥要求水平低、综合性能优异的树种,新时期为了加强对杨树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林业部门展开了杨树人工林的营造工作,并成为当前林业的基本工作和技术重点。杨树人工林是依靠杨树繁育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约束和控制不利条件,增大有力条件,加速杨树成林和成材,实现短时间内杨树人工林防护、绿化、积碳等各项林业发展目标。杨树人工林中生态结构比较单一,食物链不完整,难免会出现病虫害的侵扰,很可能会形成病虫害的扩大和蔓延,对杨树人工林产生毁灭性的威胁,因此,需要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杨树人工林管护和抚育工作的重点。根据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经验,林区将杨树常见病虫害分为叶干类、蛀干类、食叶类,提升杨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必须熟悉各类常见的病虫害,并通晓病虫害的种类和习性,找到防治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措施和方法,实现为林业扩大防范杨树人工林常见病虫害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的助推和加速的作用,使杨树人工林得到更适于成林成材的人工干预和自然环境,实现杨树人工林在防护、绿化、基薪等工程中的重要功能。

1叶干类杨树病害的防治办法

1.1杨树溃疡病的防治

杨树溃疡病一般在四月开始出现,5月份进入高发阶段,主要在杨树的枝干部位繁衍和发病,发病部位出现水泡和病斑,并有黄褐色臭味液体排出,当液体流出后会在树皮部位形成凹陷、病斑和色素沉淀,当杨树溃疡病病斑绕干一周后,就会引起病斑枝干的枯死。防治杨树溃疡病应该以林业实际工作为基础,在造林设计时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杨树树种;加强杨树人工林管护阶段的抚育工作,增强杨树的生长态势,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已经产生杨树溃疡病的部位可以用3-5度石硫合剂进行喷雾处理,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也可以用10%碱水涂抹杨树溃疡部位。

1.2杨树黑斑病的防治

杨树黑斑病是人工杨树林最难治理的病害,杨树黑斑病以寄生菌和腐生菌的繁孽侵蚀杨树枝干,一般会因引起杨树早期落叶,而影响杨树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在杨树黑斑病发病较重的杨树人工林,会造成对整体林木的毁灭性威胁。防治杨树黑斑病可以在发病的初期喷洒1∶1的波尔多液或80%可湿性代森锌液,以半个月为期限,连续喷施4次就可有效制止杨树黑斑病的继续发展和蔓延。

2杨树蛀干类虫害

天牛是杨树蛀干类害虫的代表,特别在天牛的幼虫时期,以杨树树干为食,手段天牛幼虫蛀蚀的杨树树干可能因风力过大造成风折,进而引发继发性事故和危害。防治天牛的措施有两种,一是化学防治,对于发现天牛幼虫已经蛀蚀过的树木和虫洞采用毒签法、打孔注药法、树干喷施法,用化学药剂杀灭天牛幼虫。二是人工捕杀,利用天牛羽化初期飞翔和附着能力不强时,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控制天牛成虫的数量。

3杨树食叶类病虫害的防治

3.1柳毒蛾的防治

柳毒蛾主要危害时期为幼虫期,柳毒蛾猖獗时,短期内能将整片杨树林全部吃光,柳毒蛾一般4月即开始活动,6月老熟幼虫在被害树皮缝,7~8月上中旬为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9月第2代幼虫孵化稍食后即开始越冬。对柳毒蛾的防治应该抓住幼虫期这一关键阶段,应采用400~8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剂600倍液、10亿/ml的松毛虫杆菌、50%杀虫螟松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也可采用黑灯光诱杀柳毒蛾成虫。

3.2杨尺蛾的防治

杨尺蛾也是在幼虫阶段啃食杨树叶片,造成对杨树林的危害,杨尺蛾在人工杨树林高发时,轻则会影响杨树整体的生长,严重时能将杨树叶片整体吃光,使杨树林整片死亡。防治杨尺蛾应该阻止成虫上树产卵,在春季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农药1000-1500倍液喷雾或10倍液打孔注干,杀灭杨尺蛾的幼虫。

3.3杨树黄刺蛾的防治

杨树黄刺蛾民间俗称:洋拉子,对于人工林来说有比较大的危害,以幼虫啃食杨树树叶为害,幼虫食性较杂,七月中旬幼虫出现,小幼虫只吃叶肉,4龄幼虫取食全叶,严重时仅剩叶柄和主脉。预防杨树黄刺蛾的措施有:造林要选择无病虫害苗木和良种壮苗,购苗造林时发现有带虫茧的苗木,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杨树黄刺蛾的防治方法应该根据越冬时间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利用秋冬季采虫茧深埋或现场击碎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虫口密度,在幼虫期(七月下旬)可使用1.2%苦烟乳油稀释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消杀,注意消杀过程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经常侵扰杨树人工林的病虫害有叶干类、蛀干类、食叶类等三种类型,要想提高杨树人工林成林成材的速度和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上述种类病虫害的分析和防治,以科学的措施、合理的方法有效降低天牛、黄刺蛾、卷叶螟、溃疡病、黑斑病和杨尺蠖对杨树人工林的损害。本文对杨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的研究出发点基于实践和基层,论述的方式又过于直白,可能会出现重点不清和论述不明等问题,希望同仁能够在正确理解本文表达的前提下,结合工作实际和当地特点,通过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研究,促进杨树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走向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润宝,高瑶.延安市两种绿化树种病虫害的调查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7(06)

[2]曹涤环.杨树溃疡病的几种类型及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9(07)

[3]石松涛.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06)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6

一、东北地区常见的水稻病虫害

东北地区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东北地区常见的水稻病害有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立枯病等。

二、东北地区水稻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1.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

二化螟和三化螟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它对水稻的主要危害是凭借初期的孵化中的幼虫对水稻进行侵蚀,它们常以聚集性的方式集中于水稻植株叶鞘内部对其进行危害,它不仅会导致破口时期的水稻植株产生白穗和枯穗,甚至会导致成熟阶段的水稻植株出现病株,从而使水稻的产量下降。由此可见,一定要对二化螟和三化螟进行及时的防治,确保水稻的产量。

防治方法:对二化螟和三化螟防治的手段是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性的防治。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农业防治技术方面,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做好水肥管理,平衡营养成分,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水稻染病的机率。除此之外,如果水稻发生了严重的二化螟和三化螟水稻虫害,需要在水稻收割后及时进行冬耕冬种处理,避免水稻植株出现遗留坂田过冬的问题。而且种植者应该在下一年水稻插秧前进行翻挖晒田,从而从根本上消灭此种虫害。

化学药剂防治方面:要知道二化螟和三化螟的虫卵培养周期不仅长,而且虫卵期是其抵抗力较弱的时期,因此,水稻种植者可以根据这种特性使用化学药剂将其一网打尽。目前,我国常使用的治疗此种虫害的药剂有博打乳油药剂1500倍液、抗蛾斯微乳剂3000倍液、威远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等,实践证明这些药剂十分有效,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因此,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说明书的要求以及虫害发生的程度恰当的选取药剂,并按照田地的大小进行一定倍数浓度的配置,最后采取喷雾的方式对其进行喷洒。

2.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的害虫,又称火蠓虫,属于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害虫。它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性,通过身体上的刺来吸取水稻植株汁液。它的危害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就会危害10%的水稻,如果严重就会增多,甚至会绝产。

防治方法:在进行稻飞虱的防治上,要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原则,并以“狠治一代,控制二代”为手段进行防治,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稻飞虱的危害。常使用的化学防治药剂有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叶蝉散乳油、优乐得可湿性粉剂等,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所在田地的发病情况因地制宜的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3.稻螟虫的发生与防治

稻螟虫,昆虫纲鳞翅目,又称水稻钻心虫。虽然它在北方的发生率较低,但是由于其危害十分严重而备受关注。此虫害一般发生在水稻分蘖的时候,首先,害虫会蛀食叶鞘,随着病情的加重,害虫开始咬断心叶,从而造成枯鞘、枯苗。水稻若是在孕穗、抽穗期受害,其危害会更加严重,会产生大量的死孕穗或自穗,毫无疑问水稻会因此大大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常使用的防治稻螟虫的药剂有高渗甲维盐、锐劲特、三哇磷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从而消灭稻螟虫。

三、东北地区水稻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1.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恶苗病是由于水稻受到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菌的侵染,促使水稻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从而抑制了水稻的生殖生长而产生的病害。因为受此病害影响后,植株会又细又长,形成徒长现象,所以它又称为公稻子、徒长病。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症状是水稻节间伸长,节部露于叶鞘之外,而且水稻下部会出现很多不定根的茎节,分蘖也非常少。此病的危害是使水稻穗分化,如果病症严重则会使穗内小而不实。

防治方法:防治水稻恶苗病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精选良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降低种子感染病虫害的机率。二是提高栽培方法,进行科学栽培。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2.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由此可见,它受气候的影响十分大。然而我国的东北地区7、8月份。正值水稻生长季节,气象条件正满足稻瘟病的发病要求。因此,稻瘟病是东北地区最常发生的水稻病害,而且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

防治方法:一是提高栽培技术,合理安排水稻种植密度,科学合理施肥。二是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全面的清除田间的病残体。三是根据田地的发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治愈病害的药剂。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7

关键词: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80

1 从营林技术方面进行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温度、湿度、光照、传播渠道、寄宿环境、越冬环境等,这些因素中如果有些因素不适合病虫害的发生,就能大大减少其危害程度,为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2 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森林本身是个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防治害虫是比较理想的措施,既环保,又能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达到调节害虫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害虫天敌来达到防治效果。

2.1 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

林业病虫害中有许多害虫都有天敌,这些天敌以害虫为食或者利用害虫进行生长繁殖,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天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2 利用微生物来治虫

利用微生物来防治虫害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达到防虫目的,相对来讲微生物治虫,多数具有高度致病,效果理想,另外对于环境因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活性持久,对于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利于生态平衡,对人、畜、植物都比较安全,在自然的条件下,在害虫间可以引起病毒流行,有效控制虫害的种群数量。微生物治虫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应用,在生产实践中,防治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2.3 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鸟类以虫类为食,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在林业生产中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但鸟类治虫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在害虫种群密度不大时,鸟类治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现代造林多树种单一,混交林相对较少,鸟类的筑巢受限,种群数量增加较慢,所以难以应对大面积的虫害数量。另外现代林业采用化学药剂防虫也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鸟类数量减少,不利防虫。

3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方法,相对操作简单,没有环境污染,效果也比较直接,但是作用面较小,如果害虫数量较大,则见效较慢。

3.1 人工捕杀法

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昆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成本较低,见效也较快,比如对于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的人工捕杀,栗山天牛灯诱捕捉;青杨天牛的人工剪除虫瘿等都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3.2 隔离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病虫害的发生地与被保护地之间建立隔离带,隔离带要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隔防带间无寄主,达到阻止和限制害虫传播、扩散、蔓延的目的,从而达到对病虫害的防控。

3.3 诱杀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或对一些激素具有趋集性,采用信息素喷洒或布置诱光灯进行集中捕杀。这种方法具有专一性、无公害、保护天敌等优点,是林业生产及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的一种防治虫害的手段,比如用性信息素诱集舞毒蛾、杨树透翅蛾、小蠹虫等,效果十分不错。

4 化学方法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8

关键词:病虫害 感染原因 防治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3.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4.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4.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4.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4.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4.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5.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2] 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 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4] 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 大学.2009.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9

关键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技术

1.1玉米粗缩病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南北方均有种植。由于气候以及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南北方的玉米常见病害也有所差异。粗缩病是北方玉米常见的一种病害,粗缩病的发病周期长,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在玉米苗期发生的几率更大。粗缩病在发病初期一般表现为生长迟缓、叶片宽大,颜色较之前的较绿。严重时,生长迟缓的现象十分明显,甚至无法结果,大大减少了玉米的产量。

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引起,其传播的方式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减少这种病害的影响,提高吉林省的玉米粮食产量,就要做好该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对于该病的预防主要是采用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以及时常检测玉米,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如果发现玉米染有粗缩病,则建议使用25%扑虱灵50g/667m2。在玉米5叶期时,每隔5天喷1次药,连续使用2~3次,同时,采用40%病毒AS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

1.2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吉林省就已有所记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多,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农业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玉米纹枯病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其范围也不仅仅在吉林省内,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发展,这无疑会大大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玉米纹枯病的发病位置主要是在玉米的叶鞘和茎秆,其危害主要是对玉米的疏导组织进行损害,影响玉米水分以及营养的流通,进而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极大的危害。玉米纹枯病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叶鞘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其病斑也会逐渐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对玉米果穗产生影响,造成果穗的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影响玉米产量。

为了减少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危害,主要采用预防和治理2种方法,对于玉米纹枯病也不例外。对于该病的预防:(1)采用抗病害能力较强的优良玉米品种;(2)翻耕土地,以消灭病源。对于该病的治理,在发病初期,玉米受病害较轻的情况下可以摘掉感染病害的叶子,并同时在植株基部涂抹药剂。或者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也可以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2.玉米常见虫害以及防治技术

2.1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对于玉米具有十分重大的危害,是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虫害。玉米螟虫对于玉米的危害重要集中在玉米的地上部分,对埋于地下的部分则没有什么损害。玉米螟虫的颜色为黄褐色,长度为12mm,有翅膀,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2条褐色波状横纹,2纹之间有2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玉米螟虫可蛀食玉米的叶、茎、雌、雄穗,造成枯心苗、折茎。对于该病的治理也是主要分为2个方面:其一是对于该病的预防;其二是发现该病之后对其进行治理。对于该病的预防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田地的管理,尽可能消除玉米螟虫赖以生存的条件;二是采用抗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在发现虫害后,则可用菊酯类农药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人心叶丛中。

2.2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也是危害吉林省玉米产量的一种常见害虫,玉米蚜,属同翅目,蚜科,俗名麦蚰、腻虫、蚁虫,分布在全国各地,寄主为玉米、高梁、小麦、狗尾草等。主要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虫多群集在心叶,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别于高梁蚜。在紧凑型玉米上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部叶受害轻,刺吸玉米的汁液,致叶片变黄枯死,常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就是选用抗虫害能力较强的优良玉米品种,其次,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整理周围环境,预防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该虫害,可用40%氧化乐果50~100倍液涂茎。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10

关键词 烤烟;病虫害;防治;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46-02

烤烟生产对黔东南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其常因受到病虫危害,而造成烟叶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经济效益大幅降低。笔者通过多年田间观测调查,发现黔东南州烤烟的主要病害有气候斑病、赤星病、普通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病、青枯病,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蚜虫、斜纹夜蛾、烟青虫等[1-2]。

保证烤烟种植、生产的质量,准确掌握烟叶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有效的防治方法,不仅关系到当地烤烟正常生产与否,而且对当地烤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提出黔东南州烤烟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以为烤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1 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

1.1 烤烟气候斑病

该病为大田期发生的一种烟草生理性病害,症状首先在接近成熟的下部叶片出现,起初叶片正面会出现许多直径为1~3 mm、密集的、不规则的水渍状小斑点(斑点常集中在主脉、侧脉两侧和叶尖处),2 d内斑点变为灰色或白色,并使叶片组织坏死凹陷。

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大气中的臭氧(O3)及其他空气污染物浓度高而引起的毒害;②土壤湿度高,氮肥偏多,磷钾肥不足;③阴雨、持续低温、突遇强烈光照的天气。

烤烟气候斑病在世界各地已均有发生,在黔东南州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2012年发生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为烟株在进入快速生长至生理成熟期,气候阴晴不断、变化无常,特别是持续性低温、多雨后,骤然转晴的天气时有发生,大大加剧了该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合理施肥。控制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1.5∶2,增施有机肥;②团棵期用多宁400~600倍液喷施烟株2~3次。

1.2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属典型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位均可受害,但以根、茎危害为主。大田植株感病初表面半边枯萎,但仍呈青绿色,不低头;发病一侧的许多根变黑腐烂,而叶片生长正常的一侧,其根大部分也生长正常;横切茎部,发病一侧的维管束为黄褐色。黔东南州东部烟区发生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移栽前将农用链霉素混合底肥施用;移栽后每隔10 d,将奇农素150 g/hm2、KH2PO4 1 500 g/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

1.3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该病害为烟草栽培中最常见的病毒病,此病为全生育期病害,但以大田期发病较重,最初出现明脉,对光照射似有透明感,接着出现黄绿相间症状,称花叶。严重时叶片畸形,厚薄不匀,叶缘紧缩向下翻卷,叶面凸凹不平呈“耳突状”,上部新叶抽出后还产生枯死斑,称为花叶灼斑;发病较早的植株有明显矮化现象。

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气温偏高,干旱少雨;②移栽期较晚;③烟田连作严重;④管理不当、土层薄,施肥不足。

防治方法:移栽前1周用20%移栽灵150 mL/hm2对水225 kg/hm2对苗床进行喷施,待烟苗运输至烟田后,再使用东旺毒消600倍液进行消毒,移栽后5 d将奇农素150 g/hm2、漯效王600 g/hm2和甲K多抗菌素150 mL/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增强烟株抗逆性,之后在旺长期和打顶前各喷施1次。

1.4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

烟草马铃薯Y病毒(PVY)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发病初期,新叶上表现明脉现象,此后由于病毒株系不同,引起的症状也有差异。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脉带花叶型和叶脉坏死型,脉带花叶型症状:在较大的叶片上,沿叶脉两侧形成暗绿色脉带,脉带之间叶肉表现黄化,在叶片基部的裂片上,这种脉带症状更加明显;叶脉坏死型症状:病株无明显矮化,发病叶片的小叶脉或中脉常有褐色坏死斑。发病严重时,坏死斑进入主脉和茎的维管束组织或髓部,形成褐色坏死,叶脉停止生长,叶片变形、扭曲。

发病规律:马铃薯Y病毒主要在农田杂草或茄科植物上越冬,通过蚜虫、汁液摩擦等多种方式传毒(在自然条件下仍以蚜虫传播为主)。早春通过蚜虫的迁飞活动而引起苗床发病。病苗、带毒蚜虫是大田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土质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生较重;连作烟田发生重,而且连作年限越多,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同普通烟草花叶病毒病。

1.5 烟草赤星病

该病为大田生长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症状表现:烟株下部叶开始出现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点,后扩大到1~2 cm,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晕圈上产生明显的以病斑为中心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碎,病斑多为梭形。

发病原因主要有:①雨量大、雨日多,高湿环境对此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土壤肥力高,施氮量过大,导致烟株营养失调、抗逆性差。

防治方法为:①合理施肥,控制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1.5∶2;②在烟株感病前对长势好的烟株群体喷施1.5%多抗霉素100~150倍液2~3次,可以有效防止烟草赤星病害的发生。

2 烤烟常见虫害与防治方法

2.1 小地老虎

其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地蚕。小地老虎1年发生3~4代,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均为第1代幼虫。幼虫的危害习性表现为:1~2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危害,3龄后分散;幼虫行动敏捷,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当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当该虫害发生严重时,会使田间烟苗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主要防治方法为覆膜前用菊酯类农药喷洒垄体,即可有效防治小地老虎虫害[3]。

2.2 烟蚜

其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桃蚜、腻虫、蜜虫,是烟草主要虫害之一。以刺吸烟草叶片、茎秆及花轴汁液为生,喜欢密集在叶背面或心叶上,叶片受害出现褪色斑点,严重的发黄卷缩、变形或枯死。嫩茎、花梗受害呈畸形,蒴果发育不正常或枯死。防治方法为用2%吡虫啉进行烟株喷施。

2.3 烟青虫

其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青虫,又名烟草夜蛾,每年发生2~6代,以第2、3代为害烟草最重。初孵化的幼虫取食卵壳后,即爬向烟株顶端,取食嫩叶使叶成小孔,昼夜取食,食量比较小;烟青虫3龄后,白天潜伏在叶片下或土缝间,夜晚、清晨活动,取食顶部的嫩叶,烟叶被害后出现大小孔洞,破碎不堪;烟青虫为害烟草蒴果时,可将其内部蛀空,或造成烂果、落果。防治方法为在危害初期,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4]。

2.4 斜纹夜蛾

其属鳞翅目夜蛾科,为迁飞性、杂食性害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繁殖力强的特点,是黔东南州烤烟的主要害虫之一。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防治方法为初孵幼虫用菊酯类药物进行叶面喷雾;在4龄后只能进行人工捕杀。

3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

建立烤烟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普查及系统监测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测报体系,强化业务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强对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信息传递能力;三是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报的实效性;四是要制订详细的测报调查方法[5-6]。

3.2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各烟草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其中贵烟201、南江3号、云烟85和云烟87抗病性较强。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控制在1.5万~1.8万株/hm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前移栽,避开烟株易感病期;中耕除草,做好烟株打顶抹芽工作;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减少病源、虫源。三是合理轮作。提倡3年的有效轮作,一般实行烟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害的共同寄主,控制病害。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方式,其防治对象主要是虫害,主要防治方式为: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同时结合田间其他农事活动对害虫的卵块和初孵幼虫进行清除,并对大龄幼虫进行人工捕杀。

3.4 药剂防治

在综合防治技术中,药剂防治仍然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做到“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防早治”的原则,药剂防治过程中需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农药管理规定和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对农药推荐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烟草农药合理使用技术(规范)。施用农药应做到对症下药,并选择适当的施用方法;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合理混配施用,交替施用。

4 参考文献

[1] 卢贤仁,龙庆祥,陈相.贵州烤烟的主要害虫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24-126.

[2] 王刚.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研究策略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3,24(4):37-39.

[3] 邓海滨,陈永明,黄履明.南雄市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80-81.

[4] 彭海峰,王俊生,江祥伟.湘南烟区烤烟病虫害类型及生态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