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十篇

时间:2023-11-15 17:46:03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1

关键词:园艺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园艺花卉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1.1 立枯病

当花卉感染立枯病之后,其病原菌会逐渐损害花卉根颈部以及花卉的嫩芽。当花卉感染初期,其根部的花叶会逐渐产生褐色的斑状物,随之表皮开始枯萎,感染后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整株花枯死。部分花卉例如茉莉花在感染立枯病以后其植株组织会出现木质化的情况,呈现出直立状的枯萎。

防治手段:在开始播种时,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受到感染的花卉品种,根据种子总重量的1:500的比例,混合入赛力散播种。注意要在播种完成之后给足水份,保证幼苗长出之后半个月左右不存在缺水的情况。花卉的幼苗可以选择使用硫酸亚铁来防治立枯病,选择1%的硫酸亚铁3kg/m2进行喷洒。

1.2 白粉病

容易受到白粉病感染的花卉主要有瓜叶莲、倒挂金钟等,在白粉病的染病初期,花卉的页面呈现出浅灰色。一般来说染病的部位会产生一层薄薄的白毛状物体,当白色物体逐渐延伸到整个叶面之后,花卉新叶会暂停生长,最终造成花卉整株死亡。白粉病通常会发生于闷热的栽培环境下。

防治手段:在花卉的种植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栽培环境的通风,掌握好花卉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药剂来防治,比如说磷甲化肥的施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花卉的植株抗性;如果花卉已经开始感染白粉病,则应该尽快地摘除受感染的叶片避免其扩散。

1.3 黑霉病

当花卉感染黑霉病之后,其花叶上一般会形成褐色的霉斑,随着感染程度的加深会渐渐生成黑色的霉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对花卉的美观性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花卉死亡。

防治手段:花卉黑霉病的防治工作一般在花卉室内栽培的过程中进行,比如可以通过提高室内环境的透光性与通风性,做好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等方法来防治,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的植株可以喷洒波尔多液。

2 园艺花卉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1 蚜虫

蚜虫又被称之为密虫,是花卉栽培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类虫害。一般来说蚜虫的种类有蚜虫、月季长管蚜虫、桃粉蚜等,蚜虫的繁殖力强,常集中在花卉的叶片背面、嫩芽内部、花蕾中等地方。蚜虫的危害会导致花卉叶片干枯,严重时会造成花卉死亡。

防治手段:可以选择鱼藤精或者除虫菊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也可以选择1:1000的洗衣粉水溶液进行喷洒,尤其是加酶洗衣服,其中的酶成分可以对蚜虫的表皮组织产生较大的破坏,从而起到很好的杀灭效果。通常来说药剂喷洒的周期为一周左右。

2.2 红蜘蛛

红蜘蛛也是花卉常见的虫害之一,相比蚜虫来说,红蜘蛛会对很多花卉造成危害,例如月季花、茉莉花、一串红以及杜鹃花等。一般来说,夏天是红蜘蛛危害率最高的阶段,这类害虫常常会在花叶的背面结网,然后用它们的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的汁液和养分。受红蜘蛛危害的花卉生长会变得异常缓慢,严重的还会枯死。

防治手段:选择乐果1500倍稀释液或者25%杀虫脒800倍稀释液进行雾状喷洒,喷洒周期一般为半个月。需要注意的是在喷洒后一段时间要确保室内的通风。

2.3 白粉虱

白粉虱又称小白娥,白粉虱会危害很多花卉,它经常会存在于花卉的叶片背部吸取植株的汁液,尤其是花卉新生的嫩叶受害最严重。

防治手段:选择敌敌畏乳液1000倍稀释液,1kg溶液加洗衣粉5g进行雾化喷洒。加入洗衣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喷雾的粘性,白粉虱的翅膀沾到之后会失去飞行的能力。一般来说,每隔1周喷洒1次最佳。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艺花卉常见的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我们应该从以下4点出发:首先是有针对性选择防治方法,根据药剂的种类以及病虫害感染类型来开展防治工作;其次是要准确掌握不同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规律,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深入分析各种常见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时间与规律,这样才能够找到最佳的防治切入点;再次是应该掌握好药剂的使用量,准确了解花卉对药物的敏感度,对于花卉种类的不同要实施有差别地喷洒;最后应该科学地使用化学药剂,应该要定期更换药剂种类,防止产生抗药性。总之,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选择花卉病虫害防治方法,确保花卉的健康生长,不断促进城市园艺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2

关键词 枇杷;病虫种类;危害情况;贵州余庆

中图分类号 S667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16-02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为双子叶木本植物,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常绿小乔木植物,又名金丸、芦枝等。枇杷果实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贵州省是枇杷种植区域,随着枇杷栽培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发生种类逐年增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贵州省对枇杷发生病虫种类调查研究较少,仅张 斌等[1]对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为了摸清余庆县枇杷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田间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确保枇杷正常生长,生产优质、无农药残留污染的枇杷精品水果,笔者于2012―2013年在余庆县开展了枇杷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探索其综合治理策略及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2.1 普查法。在枇杷生长期间每隔10~15 d调查1次,采取对根际和根际土壤取样调查及干、枝、叶、花上收集的方法进行普查,采集的病虫害标本带回进行鉴定,调查过程中观察记载病虫危害枇杷植株部位及危害症状。

1.2.2 灯诱法。在枇杷种植园内安装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每10 d调查1次,对诱集的昆虫带回进行鉴定[2]。同时,观察诱集昆虫对枇杷植株危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枇杷发生病虫种类

据调查,余庆县枇杷园发生病虫害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非侵染性病害3种(表1)。枇杷果园发生害虫种类有5个目14个科19种,螨类有1个目1个科1种,其中,同翅目有4科8种,鞘翅目有3科4种,半翅目有1科1种,膜翅目有1科1种,鳞翅目有5科5种(表2)。

2.2 枇杷病虫发生危害部位

余庆县枇杷病虫因发生种类不同,其危害部位不同。发生在根部的病害有枇杷根腐病1种;发生在叶片上的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枇杷圆斑病、枇杷叶尖枯斑病5种;发生在花上的病害有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灰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2种;发生在果实上的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其中,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为非侵染性病害(表1)。枇杷果园害虫危害根部的有星天牛、桑天牛、铜绿丽金龟3种;危害树干的有桑天牛、星天牛、矢尖蚧、桑白盾蚧4种;危害枝梢的有桃蚜、棉蚜、桃瘤头蚜、梨茎蜂、星天牛、桑天牛、矢尖蚧、桑白盾蚧8种;危害叶片的害虫有中国梨木虱、桃蚜、棉蚜、桃瘤头蚜、小绿叶蝉、青大叶蝉、矢尖蚧、梨叶甲、枇杷瘤蛾、舟形毛虫、大蓑蛾、红蜘蛛12种,害螨1种;危害花的有铜绿丽金龟1种;危害果实的有丽盾蝽、梨小食心、桃柱螟3种(表2)。

2.3 枇杷病虫发生危害优势种

通过调查,枇杷病虫发生的危害情况和对枇杷植株和产量影响程度确定优势种。在余庆县枇杷病害发生危害较重的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圆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等8种;枇杷果园发生危害重的害虫有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4种,害螨有红蜘蛛1种。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种植园发生病虫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生理性病害3种,虫害5目14科19种,螨类1目1科1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13种,其中,病害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干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圆斑病、湿腐型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8种;虫害有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4种,螨类有红蜘蛛1种。张 斌等[1]报道贵阳地区枇杷园常见的害虫有6个目17个科26个种。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园常见虫害比贵阳地区枇杷园常见的害虫少1个目,少3个科,少7种。说明枇杷种植的种植区域和环境对枇杷害虫发生种类有影响。

分析影响枇杷病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越冬病虫是病虫发生的基础,冬季管理差,没有进行封园处理的枇杷果园病虫发生重;二是湿度影响发病程度,同一品种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树龄短,树势强,通风条件及排水情况好的果园,花腐病、根腐病发生率低;三是果实套袋技术影响病虫发生,实行果实套袋技术后,除有效防止果实病虫锈斑病、炭疽病、枇杷灰斑病、丽盾蝽、梨小食心虫、桃柱螟发生危害,还可明显减少日灼病及裂果病等生理病害的发生[3-5];四是土壤带菌、排水不良是根腐病主要因素;五是生态环境,在山区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蛴螬发生受害重。

科学防治枇杷病虫,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对于提高枇杷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枇杷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其防治策略为:抓好农业防治为重点,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6]。一是农业防治。在冬季清除枇杷果园内的枯枝、病叶(病果)和杂草,集中烧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春季及时施肥,每株施农家肥10~15 kg、复合肥0.5 kg。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进行果树修剪,结果枝自枝条基部10 cm处进行短截。二是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保护利用有益生物和优势种群,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使用量。用10%烟碱乳油1 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1 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国梨木虱、蚜虫、红蜘蛛等。三是物理防治。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成虫;人工捕杀天牛成虫和幼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等。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技术,在枇杷花谢后20~30 d选晴进行套袋。套袋前疏果穗,每穗选留大小一致、发育良好、相对集中的幼果3~5个,疏果后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药液干后进行套袋。四是化学防治。用药原则: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或生物农药。施药原则:抓住防治适期,对症用药,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4 参考文献

[1] 张斌,耿坤,李德友,等.贵阳地区枇杷果园常见害虫种类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0):105-107.

[2] 吕佩珂,庞震,刘文珍,等.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65-168.

[3] 李大庆,夏忠敏,杨再学,等.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4(1):14-15.

[4] 群杨叶,黄圣明.枇杷果实病害及防腐保鲜[J].广西热带农业,2001(4):16-18.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3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防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43-0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玉米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并且正逐渐成为限制和降低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科学技术方法的更新提高和各种现代科技药物的层出不穷已经让玉米病虫危害的严重趋势得到了缓解,但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探讨。

二、玉米常见病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

玉米病害的常见种类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青枯病、玉米病毒病、丝黑穗病、玉米圆斑病、玉米细菌性条叶枯病等。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表现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

1.玉米大、小斑病

主要症状表现都是对叶片的危害,叶片症状大斑病斑点大而多中间黄褐色边缘深褐色、斑面清晰显示黑色霉层,小斑病呈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并且四周有黄晕。病斑形状大斑病显示为梭形或者纺锤形,小斑病呈椭圆、长方或者纺锤形。

主要防治方法大、小斑病一样,可以用12%绿乳铜、40%克瘟散乳剂、50%甲基托布津等各类药物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人工降雨或者喷雾,情况严重的时候间隔7小时可以再次喷药。

2.玉米青枯病

在玉米的灌浆末期最容易发生的是玉米青枯病,主要症状表现是叶片青枯萎蔫像被开水烫过一样干枯褪色,茎基部像被水浸逐渐呈淡褐色并且如果手握会有空心感。

主要防治方法建议使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等各类药物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灌根。

3.玉米病毒病

主要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玉米病毒病又分为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生育期一般容易产生玉米矮花叶病,病症表现是在心叶基部褪绿并出现条点状花叶,然后逐渐导致全部叶片叶肉失绿变黄并且显示出黄绿相间条纹。玉米粗缩病主要表现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背面和叶鞘以及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隆起的短条纹。

主要防治方法是通过消灭杂草和防虫进行预防,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喷雾治疗。

4.丝黑穗病

主要症状表现是对玉米果穗和开花的危害,也被称为“乌米”或“灰包”, 苗期入侵抽雄后一旦发病,病果穗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抽不出花丝或者刚抽出的花轴顶端成为黑色孢子堆积。

主要防治方法是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消灭土壤中病菌,或者深翻土壤灭杀菌源,一旦发现玉米发病应该及时拔除并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

三、玉米常见虫害的种类特点和防治

玉米虫害的常见种类包括:蓟马、粘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和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几种常见的玉米虫害主要特征危害和防治方法如下:

1.蚜虫

这种虫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卷缩萎蔫或枯死。玉米老叶的提早枯落会缩短玉米的结果期于是降低产量。

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一种利用玉米蚜虫的天敌蚜茧蜂进行消灭,一种是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药剂稀释溶液喷雾。

2.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通常也被称之为火龙、火蜘蛛、红砂,会使被害玉米叶片出现细密集黄白色斑点并逐渐褪绿枯黄后死亡。

主要有三种防治方法:(1)早春和秋后开始灌水,消灭越冬的红蜘蛛成虫;(2)采用药剂治疗,建议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适当比例稀释溶液混合治疗;(3)利用玉米红蜘蛛的天敌食螨蓟马、草蛉或深点食螨瓢虫等消灭。

3.玉米螟

通常也被称之为钻心虫,危害主要来自其幼虫食,会让心叶被蛀穿后,雄花基部折断,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的玉米植株青枯早衰或者籽粒不饱满甚至颗粒无收。

主要防治方法有三种:(1)在越冬的时候就开始消灭幼虫;(2)在心叶期和穗期选用合适药剂及时治疗;(3)利用天敌赤眼蜂低成本消灭。

4.地下害虫

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蝼蛄、蛴螬、小地老虎等,通常会因为咬食玉米的幼苗和根茎导致玉米死苗、缺苗、断垄现象的产生。

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1)通过清除田地里的杂草消灭虫卵或幼虫,控制虫害初源;(2)田间一旦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药剂防治。

四、不同玉米病虫害时期的相应对策

玉米不同病虫害时期应该根据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相应防治对策。

1.玉米选种播种和田地护理期

玉米播种期应该重视减少菌源并尽量选用抗病品种预防病虫害。这样才能提高播种质量,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另外,在播种前应该重视田间护理,将以前的植物残体在田外销毁,减少病虫害初源,播种前田间不但要整平整细还应该考虑便于喷施除草剂。同时,还可以采取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播种的方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以此减少玉米遭受病虫害威胁。

2.玉米生长过程期间

注意保苗及培育壮苗的同时合理清除杂草、喷药除虫。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必须及时摘除产生病变的叶片甚至铲除整棵病株,杜绝病菌继续扩散。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性,采用科学合理的诱杀害虫、药剂防治手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3.玉米的收获期间

玉米在收获期或者结束收获期以后,也应该重视田间护理,特别是在玉米生长期发生过病虫害的田地更需要加强田间清理工作,杜绝病菌病体的残留。收获期后面临越冬,可以施行深耕灭茬,降低下个季节玉米种植时的病虫害威胁。

五、结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而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与广大玉米种植户的直接经济收入息息相关。综上本文所述,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的研究分析,才能对采取科学合理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才能让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于伟成 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2期

[2]兰昌兵 浅谈玉米栽培、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时代青年.教育-2012年1期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4

论文摘要 介绍了皖北地区葡萄常见病虫害如葡萄黑痘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紫纹羽病、葡萄透翅蛾、葡萄斑衣蜡蝉、葡萄红蜘蛛及金龟子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皖北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葡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侵害,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如不及时防治将会给果农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皖北地区葡萄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1主要病害防治

1.1葡萄黑痘病

该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春、夏多雨的地区发病严重。该病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穗轴、卷须和花序均能侵染。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病部以上枝梢、花序枯死。

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病原。落叶后结合冬剪清扫果园,清除病枝、病叶、病蔓、病果等,集中烧毁。②选用抗病品种,如巨峰等。③药剂防治。初花期后连喷2遍杀菌剂,即可控制此病害。也可喷1∶0.7∶20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科博500~600倍液。

1.2葡萄白腐病

又名腐烂病,是对葡萄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在15%~20%,病害流行年份果实损失率可达60%以上。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原。发病时,及时清除树上和地面的病穗、病粒和病叶等,集中深埋;秋季落叶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②药剂防治。可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用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撒在上面进行防治,用量15~30kg/hm2。

1.3葡萄炭疽病

该病是葡萄成熟期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果粒,严重时可使病果逐渐干枯,变成僵果。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剪消灭越冬病原。②果穗套袋。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果期,对果穗进行套袋。套袋前喷洒退菌特600倍液,果实成熟前1周去袋。③药剂防治。从幼果期初次出现孢子时开始喷杀菌剂。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500~600倍液、科博500倍液、3°Bé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等,连喷2遍,以后每隔10~15d喷1次。

1.4葡萄紫纹羽病

此病是葡萄的根部病害,皖北地区的黄河故道地区较为常见。感病植株树势衰弱,新梢生长量少,叶片黄化,早脱落,数年后感病植株便枯死。

防治方法:①土壤消毒。要彻底清除残留的树根,栽植苗木前,用土壤杀菌剂对园内土壤进行消毒。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先将病株的根部挖出,晾7~10d,然后用50%多菌特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灌根。

2主要虫害防治

2.1葡萄透翅蛾

该虫以幼虫蛀食枝蔓,树体受害后会造成营养输送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枝蔓枯死。

防治方法:①剪除虫枝。结合冬剪,将被害枝蔓剪下烧毁。②6~7月,在粗枝上发现为害现象时,可从蛀孔注入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再用黏土封孔,以熏杀幼虫。③在成虫产卵和幼虫为害嫩梢时,每隔7~10d喷1次50%杀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连喷3次为佳。

2.2葡萄斑衣蜡蝉

该蝉虫俗你“花大姐”,以成虫、若虫为害枝条和叶片,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失绿变白,甚至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剪,清理园内落叶和杂草,刮除越冬卵块,集中烧毁。②人工捕捉若虫。③药剂防治。成虫及若虫期,可喷90%晶体敌百虫1 500倍液、2.5%吡虫晽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2 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乳油1 500倍液。 转贴于

2.3葡萄红蜘蛛

又叫葡萄短须螨,它对嫩梢、叶片、果穗等都有危害。受害的叶片先由绿色变为淡黄色,之后变红,最后焦枯脱落。叶柄、果穗、新梢等受害后,表面变为黑褐色,极易折断。果实受害后,果皮粗糙龟裂,含糖量降低。

防治方法:①冬季刮除老粗外皮,集中烧毁,把枝蔓上越冬的雌成虫消灭。②春季葡萄发芽前,喷施5°Bé石硫合剂。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喷施5%霸螨灵乳油1 500倍液、30%哒螨灵乳油3 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4 000倍液。

2.4金龟子

为害葡萄的常见金龟子有铜绿金龟子、东方金龟子、苹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5

关键词 烤烟;病虫害;防治;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46-02

烤烟生产对黔东南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其常因受到病虫危害,而造成烟叶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经济效益大幅降低。笔者通过多年田间观测调查,发现黔东南州烤烟的主要病害有气候斑病、赤星病、普通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病、青枯病,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蚜虫、斜纹夜蛾、烟青虫等[1-2]。

保证烤烟种植、生产的质量,准确掌握烟叶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有效的防治方法,不仅关系到当地烤烟正常生产与否,而且对当地烤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提出黔东南州烤烟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以为烤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1 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

1.1 烤烟气候斑病

该病为大田期发生的一种烟草生理性病害,症状首先在接近成熟的下部叶片出现,起初叶片正面会出现许多直径为1~3 mm、密集的、不规则的水渍状小斑点(斑点常集中在主脉、侧脉两侧和叶尖处),2 d内斑点变为灰色或白色,并使叶片组织坏死凹陷。

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大气中的臭氧(O3)及其他空气污染物浓度高而引起的毒害;②土壤湿度高,氮肥偏多,磷钾肥不足;③阴雨、持续低温、突遇强烈光照的天气。

烤烟气候斑病在世界各地已均有发生,在黔东南州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2012年发生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为烟株在进入快速生长至生理成熟期,气候阴晴不断、变化无常,特别是持续性低温、多雨后,骤然转晴的天气时有发生,大大加剧了该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合理施肥。控制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1.5∶2,增施有机肥;②团棵期用多宁400~600倍液喷施烟株2~3次。

1.2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属典型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位均可受害,但以根、茎危害为主。大田植株感病初表面半边枯萎,但仍呈青绿色,不低头;发病一侧的许多根变黑腐烂,而叶片生长正常的一侧,其根大部分也生长正常;横切茎部,发病一侧的维管束为黄褐色。黔东南州东部烟区发生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移栽前将农用链霉素混合底肥施用;移栽后每隔10 d,将奇农素150 g/hm2、KH2PO4 1 500 g/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

1.3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该病害为烟草栽培中最常见的病毒病,此病为全生育期病害,但以大田期发病较重,最初出现明脉,对光照射似有透明感,接着出现黄绿相间症状,称花叶。严重时叶片畸形,厚薄不匀,叶缘紧缩向下翻卷,叶面凸凹不平呈“耳突状”,上部新叶抽出后还产生枯死斑,称为花叶灼斑;发病较早的植株有明显矮化现象。

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气温偏高,干旱少雨;②移栽期较晚;③烟田连作严重;④管理不当、土层薄,施肥不足。

防治方法:移栽前1周用20%移栽灵150 mL/hm2对水225 kg/hm2对苗床进行喷施,待烟苗运输至烟田后,再使用东旺毒消600倍液进行消毒,移栽后5 d将奇农素150 g/hm2、漯效王600 g/hm2和甲K多抗菌素150 mL/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增强烟株抗逆性,之后在旺长期和打顶前各喷施1次。

1.4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

烟草马铃薯Y病毒(PVY)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发病初期,新叶上表现明脉现象,此后由于病毒株系不同,引起的症状也有差异。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脉带花叶型和叶脉坏死型,脉带花叶型症状:在较大的叶片上,沿叶脉两侧形成暗绿色脉带,脉带之间叶肉表现黄化,在叶片基部的裂片上,这种脉带症状更加明显;叶脉坏死型症状:病株无明显矮化,发病叶片的小叶脉或中脉常有褐色坏死斑。发病严重时,坏死斑进入主脉和茎的维管束组织或髓部,形成褐色坏死,叶脉停止生长,叶片变形、扭曲。

发病规律:马铃薯Y病毒主要在农田杂草或茄科植物上越冬,通过蚜虫、汁液摩擦等多种方式传毒(在自然条件下仍以蚜虫传播为主)。早春通过蚜虫的迁飞活动而引起苗床发病。病苗、带毒蚜虫是大田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土质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生较重;连作烟田发生重,而且连作年限越多,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同普通烟草花叶病毒病。

1.5 烟草赤星病

该病为大田生长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症状表现:烟株下部叶开始出现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点,后扩大到1~2 cm,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晕圈上产生明显的以病斑为中心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碎,病斑多为梭形。

发病原因主要有:①雨量大、雨日多,高湿环境对此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土壤肥力高,施氮量过大,导致烟株营养失调、抗逆性差。

防治方法为:①合理施肥,控制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1.5∶2;②在烟株感病前对长势好的烟株群体喷施1.5%多抗霉素100~150倍液2~3次,可以有效防止烟草赤星病害的发生。

2 烤烟常见虫害与防治方法

2.1 小地老虎

其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地蚕。小地老虎1年发生3~4代,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均为第1代幼虫。幼虫的危害习性表现为:1~2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危害,3龄后分散;幼虫行动敏捷,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当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当该虫害发生严重时,会使田间烟苗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主要防治方法为覆膜前用菊酯类农药喷洒垄体,即可有效防治小地老虎虫害[3]。

2.2 烟蚜

其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桃蚜、腻虫、蜜虫,是烟草主要虫害之一。以刺吸烟草叶片、茎秆及花轴汁液为生,喜欢密集在叶背面或心叶上,叶片受害出现褪色斑点,严重的发黄卷缩、变形或枯死。嫩茎、花梗受害呈畸形,蒴果发育不正常或枯死。防治方法为用2%吡虫啉进行烟株喷施。

2.3 烟青虫

其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青虫,又名烟草夜蛾,每年发生2~6代,以第2、3代为害烟草最重。初孵化的幼虫取食卵壳后,即爬向烟株顶端,取食嫩叶使叶成小孔,昼夜取食,食量比较小;烟青虫3龄后,白天潜伏在叶片下或土缝间,夜晚、清晨活动,取食顶部的嫩叶,烟叶被害后出现大小孔洞,破碎不堪;烟青虫为害烟草蒴果时,可将其内部蛀空,或造成烂果、落果。防治方法为在危害初期,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4]。

2.4 斜纹夜蛾

其属鳞翅目夜蛾科,为迁飞性、杂食性害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繁殖力强的特点,是黔东南州烤烟的主要害虫之一。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防治方法为初孵幼虫用菊酯类药物进行叶面喷雾;在4龄后只能进行人工捕杀。

3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

建立烤烟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普查及系统监测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测报体系,强化业务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强对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信息传递能力;三是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报的实效性;四是要制订详细的测报调查方法[5-6]。

3.2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各烟草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其中贵烟201、南江3号、云烟85和云烟87抗病性较强。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控制在1.5万~1.8万株/hm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前移栽,避开烟株易感病期;中耕除草,做好烟株打顶抹芽工作;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减少病源、虫源。三是合理轮作。提倡3年的有效轮作,一般实行烟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害的共同寄主,控制病害。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方式,其防治对象主要是虫害,主要防治方式为: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同时结合田间其他农事活动对害虫的卵块和初孵幼虫进行清除,并对大龄幼虫进行人工捕杀。

3.4 药剂防治

在综合防治技术中,药剂防治仍然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做到“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防早治”的原则,药剂防治过程中需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农药管理规定和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对农药推荐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烟草农药合理使用技术(规范)。施用农药应做到对症下药,并选择适当的施用方法;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合理混配施用,交替施用。

4 参考文献

[1] 卢贤仁,龙庆祥,陈相.贵州烤烟的主要害虫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24-126.

[2] 王刚.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研究策略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3,24(4):37-39.

[3] 邓海滨,陈永明,黄履明.南雄市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80-81.

[4] 彭海峰,王俊生,江祥伟.湘南烟区烤烟病虫害类型及生态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94-195.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6

>> 贵州省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浅析贵州省安龙县夏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松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吉林省九台市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以及防治技术 贵州辣椒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牧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旱育稀植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柿树主要病虫害管理防治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刘小康.贵州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初探[J].草业科学,1989,6(4):38-40.

[6] 何凡,范林祥,唐成斌.人工混播草地粘虫的发生与防治[J].病虫测报,1989(2):27-29.

[7] 舒育基,王宜祜,杨仲奇,等.贵阳地区人工牧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2,26(6):33-34.

[8] 范林祥,何凡.利用放牧和刈割措施防治人工草地粘虫为害[J].中国草地,1992(1):74.

[9] 袁庆华,薛福祥.人工草地蛴螬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5,12(1):33-37.

[10] 袁庆华.高强度放牧对草地蛴螬种群数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5,4(1):30-35.

[11] 屠敏仪,邓芳席,刘太勇.卵孢白僵菌感染草地蛴螬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3(4):283-288.

[12] 郭先敏,张忠虎,唐登兰.紫花苜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4):50.

[13] 罗禄怡,施万清,孟庆贤.贵州三叶草上的两种褐纹斑病[J].中国草地,1990(1):46-48.

[14] 陈曙晖,陆忠权.人工草场红三叶草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四川草原,1997(2):46-47.

[15] 李雪艳,吴金亮,刘红刚,等.黑麦草冠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56-59.

[16] 王明生.多年生黑麦草锈病及网斑病的防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87(3):31-32.

[17] 罗禄怡.黑麦草网斑病及其防治[J].中国草原,1988(3):11-12.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7

为了保证北仑杜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对杜鹃花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发生相对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7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3种。

1杜鹃花病害

1.1杜鹃花叶斑病

又称褐斑病、角斑病,主要侵染叶片,是杜鹃花最常见的病害,北仑区9个镇(乡)均普遍发生。病原为真菌,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rhododendriFer.)。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西鹃罹病最重,尤其是光叶和扭叶类品种。持续发生于整个生长季节,发病高峰多在5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花可周年发病。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梅雨和台风季节及多雨年份病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1.2杜鹃花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器,是北仑杜鹃较为常见病害之一。病原为富克核盘菌(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Fuck),属担子菌门真菌。无性态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r.)属半知菌亚门。春季室内外栽培的杜鹃花花器易染病,冻害常是发病诱因之一。发病初期,花瓣上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很快,并相互连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湿度高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低温高湿的早春或晚秋及阴雨连绵、降雨量大的夏季易发病,杜鹃受冻害发病重。

1.3杜鹃花煤污病

又称煤烟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为枝条和叶柄。北仑6~9月较易发病。病原为煤炱菌(Capnodiumsp.),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一种由蚜虫、蚧壳虫引起的次生性病害。发病时叶面上产生辐射状黑色圆形霉点,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煤斑,煤斑汇合、增厚形成1层黑色的煤灰状物。发生严重时,整株污染,枝叶枯萎,植株死亡。蚜虫、蚧壳虫数量大,温度高时有利于病害流行。

1.4杜鹃花花腐病

主要危害花器,各品种杜鹃上均有发现。病原为杜鹃卵孢核盘菌(Ovliniaazaleaeweiss),属子囊菌门真菌。病菌在花瓣上形成菌核落地后在地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开花后在红色或紫色花上产生褐色斑点;在白色花上产生浅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展至所有花瓣,造成花瓣沾污,花期缩短,花朵下垂,影响其观赏价值。一般在春雨季节发病严重。

1.5杜鹃花芽枯病

个别镇(乡)局部发生为害相对较少的病害有杜鹃花芽枯病(BriosiaozaleaeMorris),杜鹃顶生花芽多在7~8月发病,后进一步侵染叶芽和小枝,是杜鹃花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北仑只在个别年份偶有个别植株发生。

2杜鹃花虫害

2.1卵形短须螨

别名扁螨、叶螨、茶短须螨、杜鹃红蜘蛛,直螨目,细须螨科,是北仑杜鹃尤其是常绿杜鹃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害虫。雌成螨体长约0.3mm,椭圆形,有红、暗红、橙红等色,背腹扁平,体背有网纹状斑。雄成螨体略小,体尾部略尖。幼螨似成螨,鲜红色,足4对。成螨、若螨多喜在叶背面吮吸汁液危害,叶脉附近受害尤烈;叶背呈现油渍状紫褐色斑点,叶面呈灰白色斑点;受害叶片失去光泽,叶柄呈紫褐色,严重时叶片枯黄,早期落叶,影响生长和观赏。北仑1年中以6~9月发生严重,高温干燥有利于发生,多雨潮湿则不利其发生。

2.2杜鹃冠网蝽

别名拟梨冠网蝽、杜鹃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是北仑杜鹃为害较为严重的害虫。成虫体长3.5mm左右,体形扁平,黑褐色。触角丝状,4节。前胸背板中央纵向隆起,向后延伸呈叶状突起,前胸两侧向外突出呈羽片状。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前胸两则和背面叶状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网状纹。静止时,前翅叠起,由上向下正视整个虫体,似由多翅组成的“X”字形。以成虫、若虫在叶背上吮吸汁液危害,并排泄粪便,从而使被害叶面形成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出现锈黄色污斑和蜕皮壳。受害植株树势衰弱,提早落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北仑危害期为5~10月,在干旱季节繁殖最快,带白点的叶片可遍及全株,降低观赏价值。

2.3红带网纹蓟马

别名红带滑胸针蓟马、荔枝网纹蓟马、红腰带蓟马,缨翅目,蓟马科,是北仑杜鹃花较为常见的害虫。成虫体长1.1~1.3mm,宽0.4mm,黑色有光泽。触角8节,翅暗灰色。雌虫腹部膨大,雄虫腹部细长。主要在叶背刺吸汁液,使被害叶面产生失绿点,可连成片,产生灰白色斑点,十分明显,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影响花木生长和观赏。

2.4其他虫害

调查中发现危害北仑杜鹃花的虫害还有蚜虫、杜鹃叶蜂、温室白粉虱、卷叶蛾等不同程度为害叶片,木蠹蛾蛀食树干,地老虎咬食根须。

3防治方法

3.1加强养护管理

西洋杜鹃、东鹃、毛鹃、夏鹃喜温凉、怕燥热,喜湿润、怕水涝,喜散光、怕曝晒,喜薄肥、怕闷湿,养护适温为12~25℃,高于30℃生长缓慢,低于5℃进入休眠,低于0℃发生霜冻。要求肥沃疏松的酸性土,适宜pH值5.5~6.5。中性或偏碱时浇3%~4%硫酸亚铁水溶液3~4次。杜鹃怕浓肥、生肥,不要施生浓的人粪肥、死动物等。2~5月施肥为宜,7月、8月不宜施肥,高温时施肥易烂根。杜鹃施肥时,干肥少施,液肥薄施,春夏秋隔10~15d施1次稀饼肥水或矾肥水,每年春、秋各施干饼肥1次,6月中旬施1次速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发病少或不发病。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植杜鹃,并尽可能实行轮栽,以改善栽培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土壤和栽培基物可以用太阳能或热蒸气消毒,也可以用农药处理。育苗和移栽园地时,株行距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透光,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高温时适时遮阳。及时清除病残株、花、落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害侵染源和虫体越冬场所。

3.2化学防治

叶斑病、煤污病等可用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轮换防治,每隔10~20d喷1次,长期阴雨,做到雨前防、雨后治。花期注意防治灰霉病和花腐病,从早春开花前开始每隔7~10d,喷施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1~3次,可控制发病;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28%灰霉克8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防治。防治杜鹃冠网蝽、红带网纹蓟马、蛇眼蚧等虫害可喷施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0%~20%拟除虫菊酯类1000~2000倍液。防治卵形短须螨可喷施34%杀螨利果乳剂2000倍液,或22.5%索螨醇乳油1500倍液。木蠹蛾可用棉球蘸1/200敌敌畏堵塞洞口。防治地老虎可在盆面上撒一些呋喃丹,地栽的撒75kg/hm2,即可杀死。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8

对花红李果园常见病虫害进行的植保综合调控的原理是:在了解果园特定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从花红李、花红李病虫害及其天敌、其它生物以及果园周围环境的整体出发,研究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果园环境中有益天敌的自然调控作用,全面协调各种防治措施,实现果园栽培无公害植保综合调控。

1、科学种植,合理耕作,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力度。改变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科学施肥和间作,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树健壮生长,控制病虫害发生。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控制果园主要病虫害,使之达到自然的生态平衡状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农药。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改善树体的营养条件,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进行数次中耕和深耕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果树根系生长,破坏害虫在地下的生存环境,并利于天敌觅食。

2、系统测报、综合治理

在果园内设置害虫测报点,加强系统分析,为果园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指导适时防治:一是在主要病虫的发生高峰期进行防治,二是在害虫对农药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

3、科学用药,确保安全有效

在使用农药防治时,首先提倡使用调节性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其次要认真筛选适宜在果园中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的农药。严格控制防治指标、药剂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并合理轮换使用。同时讲究施药方法,选择低容量喷雾,针对性用药。在进行喷药防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最佳的喷药时期,在不同病虫害对农药比较敏感的时期进行防治,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有的放矢,喷药前首先要明确哪些病虫是主要防治对象,哪些病虫是兼治对象,明确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浓度,避免浪费。

(3)避开天敌活动盛期。

(4)减少盲目用药。

(5)交替使用农药,以免致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6)合理混用农药,在生产中,经常是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或是两种杀虫剂混合使用,但必须弄清哪些药可以混用,哪些不能混用。

(7)强化农药管理,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在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喷洒任何农药。

(8)宣传普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利用害虫趋性诱杀,保护、放养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症”下药,掌握好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期,交替使用多种农药,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①李红点病

症状:李红点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橙黄色,稍隆起,近圆形的病斑,病斑扩大后,颜色逐渐加深,叶肉变厚,隆起,其上产生许多深红色小粒,到秋末病叶变成红黑色,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叶片卷曲,并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红点密布,造成早期落叶。果实受害时,果面产生红色圆形病斑,微隆起,后期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很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多畸形,易早落。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第二年李树开花末期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展叶期起至9月份都能发病,尤其在雨季发生严重。但其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病原菌无再侵染。

防治方法:在入冬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在春季展叶后剪除病枝、病叶,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春季展叶期时,树上喷洒1∶1.5∶200倍波尔多液保护植株。在侵染初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进行防治。

②李袋果病

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叶和新梢也能感染。果实发病时,幼果呈袋状,后变狭长、略弯曲,淡黄色至红色,果面平滑,最后变成灰色到暗黑色,脱落。病果中空无核,仅能见到未发育好的雏形核。叶片被侵染后,变成黄色或红色,叶肥厚,雏缩不平。枝梢发病,呈灰色,略肿胀,组织松软,秋后干枯死亡。5~6月病果、病叶、病枝表面着生白色粉状物。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子囊孢子和芽孢子在病部越冬。5~6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至病部长出白色粉状物之前,连续摘除病果、病叶、病梢,集中烧毁。在初花期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③梨小食心虫

症状:前期发生的幼虫,既可为害新梢,也可为害果实。新梢被害后,顶端出现流胶,并有虫粪,叶片萎蔫,髓部被蛀空,干枯折断。后期发生的幼虫大多数为害果实,被害果蛀孔不明显,易脱落。

防治方法:刮除树干和主枝上的翘皮,消灭在树皮缝隙中越冬的幼虫,同时清扫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在生长期及时剪除被害梢,最好在新梢刚萎蔫时剪除,此时幼虫尚未转移,及时清理落地果实,集中处理,杀死果内幼虫。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为红糖0.5份,醋1份,水10份,加少量白酒,搅拌均匀。当诱捕器上出现成虫高峰期后2~4天即是卵高峰期和幼虫孵化高峰期,此时喷药效果最好。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

①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小绿叶蝉

防治方法:休眠期,要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叶,刮除老翘皮,清扫枯枝,落叶、杂草,集中烧毁做好清园工作,并在全园内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萌芽前,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开花前,在树干周围培土,防止小食心虫幼虫出土,并在树盘范围进行地面施药,消灭在土中越冬的害虫。落花后到果实成熟期,喷布杀虫剂、杀螨剂及杀菌剂,防治各类病虫害,并及时剪除被小食心虫为害的新梢,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及时清理落地的病虫果,减少侵染源。果实采收后,及时清理落地的病虫果、枝、叶,喷布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螨剂防治后期发生的病虫害,集中处理落叶、落果,做好清园工作。

②桃蚜

症状:成蚜、若蚜群集寄生在芽、叶、嫩梢上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向背面不规则卷曲皱缩,叶色变黄,以致干枯。

防治方法:保护天敌,在果园间作豆科作物,可以改善园内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活动场所、繁殖场所,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期喷洒广谱性杀虫剂。在冬季休眠期,喷洒95%蚧螨灵乳油100倍剂,可杀死越冬卵,而且对天敌安全。在发芽至开花前,越冬卵大部分孵化时,喷2.5%溴氢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

③天牛类害虫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9

摘要: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由于线虫病害症状的隐蔽性,往往会因防治不及时,导致病害蔓延,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总结了花生根结线虫的症状表现、病原形态及其特性、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或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各主要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部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花生播种半个月后,当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便可侵入主根尖端,使之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一般2~4mm,表面粗糙,根系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在根茎、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由于根部组织受到破坏,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叶片早期脱落,病株开花迟,结果少而小,甚至不结果。

(1)从茎叶上看,植株矮小,茎叶发黄,叶片变小,生长缓慢,底部叶片焦灼,早期脱落,开花推迟,与健株相比,出现成片高低不齐的病窝。

(2)从根上看,根部尖端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疙瘩及虫瘿,虫瘿上又生出许多幼嫩毛根,经多次重复侵染,根部形成乱麻状须根团。根瘤与虫瘿的区别在于:根瘤生长在侧根一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毛根,剖开可见褐色汁液,虫瘿则生长在根端,使整个根端膨大,表面粗糙,并生出许多不定根,剖开可见乳白色粒状线虫。有无虫瘿是与病毒病的主要区别。

(3)从果上看,初期在幼果上形成乳白色的小瘤,后形成褐色疮痂状虫瘿,造成果小而少。

2病原形态及其特性

该病由植株寄生线虫引起。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特点:雌雄虫体异型。一般认为,侵染花生的根结线虫有3种: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aren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蛙根结线虫(M.javanica)。国内主要是前2种,主要从雌虫形态上区分。

2.1形态和发育特征

线虫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黄褐色,刚产的卵是包在卵囊内的,卵囊胶质,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幼虫期发育蜕4次皮,5个龄期成为成虫,1~2龄都是线形,1龄幼虫在卵内,出卵壳后为2龄幼虫,2龄幼虫开始侵染。3~4龄雌雄虫体体形分化,雄虫仍是线形,雌虫由辣椒形逐渐发育成洋梨形。雌虫侵染后在寄主组织中定居、取食、发育、成熟产卵。雄虫后到土壤中不久即死亡。目前研究,雌成虫可不经而进行孤雌生殖。因此,根部组织中有大量线虫交替危害(在组织解剖及土壤分离时,一般很少见到雄虫,可能与孤雌生殖有关)。

2.2寄主范围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35科130余种植物,包括16科80余种栽培植物和19科50余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中主要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的常规作物。另外,甘薯虽然是寄主,但线虫在甘薯上不能正常发育成成虫,禾本科作物也可受侵染,但发病轻。

2.3生理特性

耐水淹,据试验,虫瘿浸水135d仍具侵染力。不耐干燥,带有虫瘿的荚果、根系等含水量降至26.1%以下时线虫全部死亡。利用这一特点,生产上采用充分晒干果壳、田间曝晒病残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害。

3发生规律

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1年发生3~4代,条件适宜20~30d可完成1代,线虫侵入的土壤温度为11.3~34.0℃,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土壤湿度为70%,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和90%以上不利于侵入

花生根结线虫侵染花生有明显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生出苗后的21~31d,第1个高峰期正值花生大量新根增长期,第2个高峰期正值第2代幼虫在土壤中口密度增长期。线虫主要分布在40cm土层内,在沙土地平均每天移动1cm。

病原线虫可借病果及混有病株残体的粪肥作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农具、人畜、地面流水作近距离扩散。一般重茬田、肥力低的沙土地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砂壤土病重,黏壤土病轻;早播病重,晚播病轻;春播病重,夏播病轻;干旱年份发病重,多雨年份发病轻。

4防治方法

防治线虫病应先做调查,然后进行防治。调查时间宜在收获前后。因为此时植株上部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4.1加强检疫工作

保护无病区,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在调运其他寄主植物时,也应实施检疫。

4.2加强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明显。

(2)清除侵染源。收获时清除病根,并将病土犁翻、曝晒,可减少线虫数量,病株、病根、病果要集中处理,清除田内外杂草寄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4)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浇传播。

4.3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色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篇10

[关键词] 胡椒 栽种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94-01

引言

胡椒是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植物,对阳光、水分等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适宜生活在年降水量大于2500毫米的热带地区,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一段干热的间隔时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是胡椒的主要出口过,胡椒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中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等物质。在胡椒栽种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与管理之外,还应该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提高胡椒的产量与质量。在胡椒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要积极结合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加强对生态防治方法和农业防治方法的应用,并且配合药物防治手段,提高对胡椒病虫害的控制效率。

1 胡椒病害的防治

在胡椒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胡椒瘟病、细菌性叶斑病、花叶病等,对于不同的病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1.1 胡椒瘟病及其防治方法

胡椒瘟病是一种是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强烈的传染能力,胡椒瘟病能够对胡椒的很多器官都产生影响,但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部位是主蔓基部,也就是椒头部位。如果感染胡椒瘟病,则在表土下15-20厘米处的主蔓会变黑腐烂,有时还会流出黑水,患病的根部也会变黑,最终导致根部无法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整个植株枯萎死亡。患胡椒瘟病的植株,其叶片颜色也会改变,在叶片上会出现墨黑色圆形病斑,而且病斑的边缘有放射状黑线,严重的时候胡椒会逐节脱落,然后从断开的伤口上继续感染。胡椒瘟病在每年的3-5月最容易发生,其主要原因是降雨过多,空气潮湿,可以通过水、风、雨水等传播。

胡椒瘟病对胡椒的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在胡椒栽种过程中必须要对这种病害进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新植区进行严格检疫,对于进入栽种区域的胡椒苗,应该要加强检查,确保苗木没有出现感染,一旦发现幼苗感染胡椒瘟病,则应该要立即放弃病苗,防止病苗⒑椒瘟病带入健康园区。在栽种管理过程中要定期对枯枝落叶进行清除,并且要及时培土,旱季的时候可以进行松土,一旦发现有病情,要及时隔离控制。第二,采用药物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治疗可以对胡椒瘟病进行治愈,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则会对整个胡椒苗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其死亡。在发病初期,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使用浓度为1%的霜疫灵或用农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在每一株胡椒树之间,也要进行消毒,使用浓度为1%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消毒。当土壤湿度较大的时候,可以采用硫酸铜粉拌砂土,均匀撒在土壤表面上进行消毒。对于患病的植株,要及时对其病叶进行摘除烧毁,并且要对患病胡椒喷施浓度为0.5%的霜疫灵或喷波尔多液。在胡椒瘟病流行期间,应该要在园区的进出口撒上硫酸铜粉进行消毒。

1.2 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也是胡椒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症,是仅次于胡椒瘟病的病害,在任何时段都可能发生。叶斑病主要对胡椒的叶片、枝蔓、花果等产生影响。感染细菌性叶斑病的胡椒叶片,其病斑呈多角形水渍状,而且会不断扩散,扩散之后病斑的中间呈褐色,其边缘会逐渐变黄。如果枝蔓感染叶斑病,则会逐节脱落,最后枯死。细菌性叶斑病在全年都可能发生,但是在春夏季节的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在大风天气,很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胡椒染病。

对于细菌性叶斑病进行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园区进行管理,防治病苗进入园区。第二,对园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并且要定期对枯枝落叶进行清除。第三,要及时检查园区的情况,一旦发现感染叶斑病的植株,要及时将其病叶摘除,并且剪掉其病枝。第四,采用药物进行防治,在每年春季风雨到来之前使用喷波尔多液或者浓度为1%的霜疫灵进行预防。

1.3 花叶病

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感染花叶病的胡椒,其嫩叶会逐渐变小、卷曲,并且会出现黄化,花穗短,结果很少,产量低。

对花叶病进行防治,也要从园区管理着手,防治患病植株进入园区,在栽种之前要及时施肥,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胡椒的抵抗力,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将其挖除,并且要补种。

2 胡椒虫害的防治

在胡椒种植过程中也很容易爆发各种虫害,虫害对胡椒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胡椒种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虫害情况进行防治。

第一,对于介壳虫类进行防治,介壳虫类主要对胡椒的嫩叶、嫩芽和主蔓产生危害,导致胡椒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供给不足,而且会引起其他疾病。

在预防过程中,可以采用乐果500-800倍喷2-3次,同时要保护虫害的天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虫害进行控制。

第二,对盲蝽进行控制。盲蝽主要对胡椒的嫩叶、枝叶以及花进行危害。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1000-1500倍液敌百虫、乐果500-800倍液进行喷施,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

另外,胡椒栽种过程中的病虫害还有很多,例如蚜虫、刺蛾、蚂蚁、金龟子等,可以采用均有机磷进行喷杀,也可以结合生物防治以及农业防治方法,及时对虫害进行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胡椒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各种病虫害,在胡椒栽种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栽培过程的管理,通过农业管理手段可以对一些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另一方面还应该要结合药物防治方法,根据胡椒在不同阶段出现的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对药物比例和浓度进行控制,从而对胡椒虫害进行防治。同时还应该要结合生物防治方法,例如保护害虫天敌、灯光诱杀等方式,对胡椒病虫害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符策保.胡椒高产稳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