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7:18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1

研究文献综述

1932年Melin[2]以大量实验证实微生物的共生性的存在;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Anton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并指出寄生是一种共生。Fmainsstim、Kozo和Korskii先后对共生引起的物种形态、生理变化展开深入研究;Ceuallery(1952)和Lewils(1973)定义了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生物种群间的不同相互关系,对共生模式做出了清晰的分类。王德利等(2005)[3]研究认为,竞争虽然主导着生物进化,但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态现象,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与最终结果。袁纯清(1998)[4]等学者将这个生态学概念引入经济学范畴描述经济领域内竞争与共生博弈生存的关系。Ehrenfeld(2004)[5]、郭莉[6](2005)等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工业经济领域的企业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并试图利用企业共生理论研究解决或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杨松令等(2009)[7]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行为。谢金等(2010)[8]、郭颂平(2011)[9]等基于金融共生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与保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金融共生理论,大量应用于金融保险业问题分析。

伯克希尔公司综合经营背景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以下简称为BH公司)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以保险为主业实现综合经营模式的控股公司,业务领域涵盖保险、铁路运输、公用设施和能源、金融、制造服务和零售等,总资产达4000多亿美元,实现年营业收入2000亿美元。[10]BH公司形成了保险业务板块和非保险业务板块共同发展的良性综合经营局面(见表1)。BH公司保险业务承保、保险资金运用与非保险业务实现持续盈利(见表2)。保险业务板块下属的4个主要保险公司均连续多年承保盈利,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下;投资业务主要配置现金及现金等各类投资产品,投资连续多年实现盈利;公共设施和能源投资的5个主要公司,对公司盈利贡献逐渐提升;金融和金融衍生品投资也实现连续盈利;其投资业务各年均实现盈利。BH公司是开展综合经营的典型成功案例,其以长期投资见长,实现以低成本获取投资资金目标是该公司开展综合经营的重要内在动因。由于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好,持续实现承保盈利,其所属财产保险公司能为BH公司提供足够稳定的保险资金,奠定了BH公司综合经营模式迅猛发展的资金基础。BH公司主要以控股方式开展并购业务,通过将被控股企业的现金流投资新的业务单元,驱动综合经营发展。

BH公司综合经营模式共生机理

BH公司依托综合经营共生模式优势,借助严格的风险管控以及较强的投资能力,遵循确保风险偿付能力、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经营原则,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即便经历了美国严重的金融危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未受到冲击。综合经营共生模式在BH公司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BH公司的共生界面分析

BH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保险、投资、金融服务、铁路、公共设施与能源等诸多领域,业务单元多元化。公司保险、铁路、公共设施及能源业务承担着资金提供者的角色,投资业务在金融市场中承担着资金供给者角色,金融服务业务承担着资金需求者角色。BH公司参与多个不同的共生系统,拓宽了公司的发展渠道,挖掘了收入来源,提升了盈利水平(见表3)。BH公司以集中管理方式突出发挥综合经营的投资优势,所有投资及资本分配都由公司统一决策。公司充分发挥管理层创造现金流的功能,以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完全覆盖保险负债业务,在确保完全偿付的基础上,将不需考虑负债匹配性的剩余资金配置于高收益的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BH公司保险资金运用能力较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高于承保盈利,充分体现出综合经营模式在资金运作和投资组合上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微观视角分析,BH公司综合经营模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共生系统,此系统共生界面内不同业务单元发挥着共生功能,分别担当着资金供给、资金需求和资金中介的角色。保险单元在系统中承担资金供给者角色,投资、铁路、公共设施、能源单元承担资金需求者角色,集团作为平台,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良性循环的共生系统。

2.BH公司共生特征分析

根据共生理论,共生单元之间能否形成共生系统的判断标准是业务单元是否具备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特征。[11]具备此三维特征的共生综合经营模式,奠定了保险金融集团在金融市场,或者在保险金融集团共生系统内的各业务单元所产生的规模效益,远远高于非共生条件下单生产能力的业务单元的产出效益。由于BH公司业务领域涉及保险、投资、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等,其综合经营共生模式具有显著的多元性特征,投资是其优势业务单元。但是BH公司对各业务单元实施单独考核,例如,将保险业务经营的直接结果与使用保险资金投资的经营结果分离,分别予以单独核算,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承保业务单元和投资业务单元的双盈利。因此,资金成为BH公司联系各共生业务单元的共生能量。相关性是实现整体性特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BH公司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交叉相关性较弱,并且各业务单元实行“隔离”经营,所以BH公司的综合经营共生模式的整体性特征也并不明显。BH公司采取以保险业务单元为核心,承保盈利和投资盈利为“双盈利”的共生单元并行的综合经营共生模式,加大股权投资领域开拓,实现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

3.BH公司共生模式分析

根据共生界面特征的不同,共生模式可以分为寄生型、偏利型和互惠型共生关系;根据组织模式的不同,共生模式可以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四种关系。[12]BH公司对各业务单元之间实行独立经营与考核。从作用方式来看,投资、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等单元的资金大多来自于保险单元,与保险单元关系属于寄生型和偏利型共生关系。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单元的资金都是通过投资单元操作,它们之间关系为寄生型共生关系。从组织模式来看,由于保险资金长期为投资板块提供资金,这两个业务单元的共生关系属于连续型组织模式。投资单元对铁路、公共设施和能源之间的投资大多属于一次性投资,因而两者之间属于点共生或者间歇共生的金融关系。

基于经济资本理论的BH公司综合经营风险测度

经济资本理论的在险价值函数(VaR函数)原本用于银行业风险分析。由于保险业的风险具有严重的厚尾性,因此提出尾部风险价值(TailVaR)。在相同置信区间下,TailVaR比VaR计算结果更高。[13]根据经济资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对BH公司经济资本进行估算。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国内外保险金融集团经营绩效比较的考虑,将以资产收益率(ReturnofAsset,ROA)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即净利润除以总资产,经济含义为单位总资产经过一年的运用后所创造的净利润。假设BH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表4反映了BH公司的净利润、总资产和ROA情况。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净利润出现大幅度下降。由于这一时期总资产和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为减少金融危机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更为准确地反映总资产收益率变化,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将采用期末净利润与期末总资产数据。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之后,与分析框架相对应,将净亏损率定义为资产利润率的负值。BH公司的净亏损率服从均值为-3.23%、标准差为1.26%的正态分布(见表5)。由于计算使用“损失率”指标,表中数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损失占总资产的比重。如果计算保险金融集团某一年度的经济资本估值,用当年总资产乘以(损失率的TailVaR-损失率的均值)就可以得到该年度经济资本估值。本文以高估风险为原则,使用99.99%的置信水平对应的TailVaR值(见表7)。

研究结论及启示

BH公司构建起多元盈利格局,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的协调发展,使得盈利格局更加均衡。虽然公司投资业务具有优势,但公司仍坚持将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分开进行考核,以实现承保盈利作为评价多元盈利格局的基础。投资业务集中管理,集中进行投资和资本配置决策,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投资业务倾向于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力求实现长期价值增长,同时保持流动性充裕以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1.强化保险主业核心构建综合经营共生模式

保险业务是BH公司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为公司投资业务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公司不同于其他财险公司,是以实现盈利的方式获取现金流,不需要用未来的投资收益覆盖投资资金的获取成本。将承保盈利与投资盈利分项考核是BH公司经营的主要特色,国内保险金融集团构建多元盈利格局应不断提高经营管控水平,降低承保业务获取成本,实现以低成本获取保险资金,形成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来源。BH公司保险板块盈利和非保险板块盈利贡献占比接近,是公司持续实现总体盈利的重要保证。国内保险金融集团已形成多元盈利格局,但各业务单元盈利水平有所差异。国内保险金融集团旗下保险业务板块和非保险业务板应该实现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各板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板块盈利能力的提升。

2.以股权投资方式拓展非保险业务单元

国内保险金融集团可以探索以并购等股权投资方式,以私募股权或者风险投资形式,投资一些未上市、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控股,既可以追求企业价值的长期增长,又能获取现金流,扩大资金运用规模。股票是BH公司配置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类型。在股票投资对象的具体选择上,不以追求价差收入为投资目的,重在发现被投资企业长期价值增长。BH公司认为企业的实质价值决定其股价,所以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胜过关注股票价格。未来收益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是投资的主要对象,特别是消费垄断企业。

3.投资业务采取集中管理模式

投资业务是BH公司的优势业务。公司对投资业务决策集中管理,旗下并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从事资金运用业务,公司高管共同参与决策所有与资金运用和资本分配相关的业务。投资业务集中管理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可以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效率;二是可以根据不同子公司资金的属性、期限统筹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运用收益;三是避免各子公司在投资选择上出现差异,降低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国内保险金融集团可以借鉴BH公司对投资业务实行集中管理的经验,加强集团资金运用和投资业务相关部门对集团整体投资业务管理的权利,以实现集团资金运用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资金属性、期限等因素,根据集团整体资产负债匹配情况,统一制定投资策略,避免投资分散决策造成的投资效率降低、效益下降。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2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履行赔偿和给付义务的能力,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对包括被保险人、监管者、投资者在内的多种利益相关者都有重大影响。因样本数据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多针对非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由于寿险公司业务的长期性以及保险标的的特殊性,寿险公司破产的社会影响将远大于非寿险公司,因此本文将针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对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的实证分析,找到影响最大的因素,并研究内外部因素对不同规模寿险公司影响程度上的差异。(2)根据实证结果,针对寿险公司管理者和监管机构,分别给出防范偿付能力风险和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历史较长,不乏有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破产的案例。因此国外学者在对欧美国家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时,主要以保险公司是否破产作为偿付能力状况衡量指标[1]。考虑到国内保险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尚无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选择净资产率作为衡量指标[2]。由于计算净资产率时未剔除非认可资产,存在会夸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可能[3]。2010年5月保监会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0〕7号),要求保险公司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偿付能力信息等。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在公司网站上了2010-2013年共4年的信息披露报告。本文将基于寿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选取2010-2013年的数据样本,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衡量偿付能力状况的指标,进行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国外学者主要采用的模型有Logit模型[4]、多元分析[5]、神经网络分析[6]等方法,此三种方法均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寿险公司成立时间较晚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寿险公司69家,其中42家在2005年以后(包括2005年)成立。,国内学者基本采用灰色关联模型避免样本数据少的问题。粟芳等[2]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内部因素的影响大于外部因素的结论。陈迪红等[7]将非寿险公司分成大、中、小三种规模,得出同一因素对不同规模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差异较大的结论。本文也将采用灰色关联模型,针对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分别分析影响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

国内学者一般通过定性分析选择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Chen和Wong等学者的研究,选择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二、灰色关联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由邓聚龙[9]首先提出,并被广泛运用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10]。

在传统灰色关联度指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广义灰色关联度指标,表2灰色关联度指标及其性质符号 名称主要性质ε0i灰色绝对关联度0<ε0i≤1,序列X0与序列Xi几何上相似度越大,ε0i越大γ0i灰色相对关联度0<γ0i≤1,序列X0与序列Xi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越趋于一致,γ0i越大ρ0i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θε0i+(1-θ)γ0i,一般取θ=0.5其计算过程将不在此赘述。常用的广义灰色关联度指标有灰色绝对关联度ε0i、灰色相对关联度r0i和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各指标含义见表2。

由表2可知,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既反映出序列X0与序列Xi几何上的相似度,又反映了序列X0与序列Xi相对始点变化速率的相似度,是较为全面表现序列之间联系是否紧密的一个数量指标。本文选择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作为内外部因素对偿付能力影响大小的衡量指标,0<ρ0i≤1,ρ0i越大,相关因素的影响越大。

三、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根据Chen和Wong,因此退保率与偿付能力充足率负相关。

基于国内已有研究,本文对Chen和Wong[8]选取的外部因素作出调整。国内寿险市场作为新兴保险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CR4指数能更加有效地衡量市场竞争水平,本文将用CR4指数代替保险公司数量[7]。CR4指数是前四家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与寿险市场总保费之比。同时,本文忽略利率变化因素,选择实际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水平衡量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此外,本文加入实际GDP表3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 外部(调整后)代码因素具体含义相关性微观因素-公司内部因素X1公司规模2013年公司原保费收入/寿险市场总保费+X2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平均投资资产+X3资产组合变化投资资产组合变化率-X4保费增长率当年保费收入/上一年保费收入-1-X5保险杠杆比率准备金/所有者权益-X6退保率-宏观因素-市场和经济因素X7CR4指数前四家寿险公司保费/寿险市场总保费-X8实际利率水平金融机构长期法定存款利率水平+X9通货膨胀率CPI指数-X10实际GDP增长率当年实际GDP/上年实际GDP-1+X11总保费增长率当年寿险市场保费/上一年寿险市场保费-1+增长率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近些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寿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带动投资收益的提高[13],实际GDP增长率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正相关。市场环境是指整个寿险行业的整体行情,如果寿险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将促进寿险公司发展优质业务,偿付能力得到改善。反之,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会恶化。本文以寿险市场总保费增长率作为市场环境的衡量指标,市场总保费增长率越高,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越强[7]。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选取的内外部因素如表3所示。

四、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实证分析

本文以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与寿险市场总保费的比值衡量公司规模,并根据2013年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将寿险公司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规定超过1%的为大规模公司,规定低于1%但超过0.15%为中等规模公司,规定低于0.15%为小规模公司据此分类标准,2013年寿险市场有大规模公司10家,中等规模公司27家,小规模公司32家。。本文公司数据均来自公司的信息披露报告,市场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保险年鉴》、《统计年鉴》,2013年寿险市场数据来自保监会网站。

(一)公司内部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仅分析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因素时,外部环境必须相同。选择2013年的9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大、中、小规模公司各3家。考虑到寿险公司成立初期业务波动较大,选取的9家公司均于2006年前(包括2006年)成立,如表4所示。

国内已有研究在运用横截面数据分析内部因素时,不考虑公司规模因素,而是将相应的市场份额乘以各公司的内部因素指标。此做法意味着假设各内部因素指标值与市场份额呈比例关系,这显然不合理。本文将市场份额也作为比较序列之一进行分析。选取表49家寿险公司2013年的市场份额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市场份额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30.42%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213.60%友邦中国19920.88%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00.38%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60.28%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0.17%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50.03%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40.01%正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60.01%2013年九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形成参考序列X0,选取内部因素形成6个比较序列,它们依次为公司规模X1、投资收益率X2、资产组合变化X3、表56个内部因素的综合灰色关联度ρ01ρ02ρ03ρ04ρ05ρ060.75440.7530.50020.5430.61960.5337公司保费增长率X4、保险杠杆比率X5、退保率X6。比较序列X3-X6均与参考序列X0负相关,此4个参考序列取倒数。运用灰色建模软件,计算综合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5所示。

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ρ01>ρ02>ρ05>ρ04>ρ06>ρ03,即:公司规模 > 投资收益率 > 保险杠杆比率 > 公司保费增长率 > 退保率 > 资产组合变化。

由此可得,2013年引起各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差异的各内部因素特点是:(1)市场份额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在Kim等的研究中,市场份额对偿付能力都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小规模的公司若想提高偿付能力,保证财务稳定性,最有效的做法是提高市场份额。(2)投资收益率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次之。这与何贤良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何贤良的研究中,没有考虑市场份额影响的前提下,投资收益率是对偿付能力影响最大的内部因素。寿险公司在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市场份额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大部分寿险公司,提高投资收益率是最可行的。(3)虽然退保率和资产组合变化都会对偿付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但是2013年退保率和资产组合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何贤良的研究中,选择了8个内部因素指标,不考虑市场份额因素,退保率的影响是最小的。综合而言,在保监会逐步放宽寿险公司投资渠道的政策背景下,各寿险公司应合理配置资产,积极实施投资战略,实现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化和偿付能力状况的改善。

(二)综合内外部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部分学者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单独对外部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这意味着假设各年内部因素的影响是不变的,存在不妥,本文将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考虑。选取三家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201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其中,中国人寿为大规模公司,中德安联为中等规模公司,瑞泰人寿为小规模公司。针对每家公司分别进行综合关联度排序。选取2010-2013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形成参考序列X0,剔除公司规模因素,选取10个内外部因素形成10个比较序列,它们依次为投资收益率X2、资产组合变化X3、公司保费增长率X4、保险杠杆比率X5、退保率X6、CR4指数X7、实际利率水平X8、通货膨胀率X9、实际GDP增长率X10、市场保费增长率X11。比较序列X3-X6、X9与参考序列X0负相关,此4个参考序列取倒数。运用灰色建模软件,计算综合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6所示。

由此可得,内外部因素对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的影响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除瑞泰人寿外,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两公司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体比内部因素大。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受竞争水平的影响最大,中德安联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这与陈迪红等[7]对非寿险公司的研究结果不同。在陈迪红等的研究中,对于不同规模的非寿险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均比外部因素大。此外,公司保费增长率对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的影响较小,但对瑞泰人寿的影响却较大。同时,投资收益率是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但对瑞泰人寿,却是内外部因素里影响最小的。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偿付能力的内外部因素进 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内部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公司规模和投资收益率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寿险公司管理者而言,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已不能再单纯依靠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之间的差额来获取利润,逐步通过保险资金运用来提高公司收益将是必然选择。对于监管者而言,一方面要稳步放宽险资运用渠道,一方面要加大对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的监管,促进寿险公司建立和健全投资管控制度。由于所有内部因素中,公司规模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而小规模公司偿付能力状况波动更大,监管者应特别关注小规模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

综合内外部因素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内部因素,这与寿险公司的产品特色和社会职能是一致的。不同于非寿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者的职能,寿险公司更类似于金融中介。寿险公司大部分产品是长期寿险产品,寿险公司的投资多为长期投资。因此寿险公司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非寿险公司。瑞泰人寿之所以表现出特殊性,可能是因为瑞泰人寿的市场化程度要低于中国人寿和中德安联。瑞泰人寿是国电集团的子公司,其客户资源主要来自于国电集团内部,因此其偿付能力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对于监管者而言,由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在影响因素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兼顾监管成本和监管效率的前提下,对于不同规模公司的监管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内外部因素对非寿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差异较大,寿险公司比非寿险公司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在偿付能力监管上,寿险公司的监管标准应该有别于非寿险公司,对寿险公司的监管应更加关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市场风险。

由于受条件所限,本文仍存在如下局限性:(1)选择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衡量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的指标,其有效性有待验证。(2)本文分析内部影响因素时,仅考虑了财务信息,忽略了组织结构、公司文化、人力资源等软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88, 55: 229-244.

[2]粟芳, 俞自由. 非寿险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1, 27(7): 23-27.

[3]闫春, 赵明清, 张彦梅. 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3, 22(4): 102-105.

[4]LEE S H, URRUTIA J 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Insolvency in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A comparison of Logit and Hazard Models[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6, 63: 121-130.

[5]CARSON J M, HOYT R E. Life Insurer Financial Distress-Classification Model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5, 62: 764-775.

. Journal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1994,13: 131-167.

[7]陈迪红, 陈晓铃. 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 经济数学, 2013, 30(2): 41-47.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04, 71: 469-499.

[9]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3

关键词:综合经营;保险业;保险资金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181-01

一、保险业综合经营之概念界定

综合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国外保险业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由注重承保业务本身的盈利进入到承保业务微利甚至亏损到主要依靠保险资金收益的阶段。随着金融综合经营步伐加快,保险公司向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领域股权互渗渐成气候。

二、我国保险业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此次金融危机是因金融创新而起,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已成为各监管部门的共识。加强对创新的监管,防范可能带来的风险,但要对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加以区别对待。我国目前保险市场面临的不是创新过度问题,而是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我国保费规模逐年扩大,但保险资金收益率低下。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保险资金收益率分别为3.6%、5.8%、10.9%、1.91%和6.41%,和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收益率相比有不小差距。截至2010年6月底,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银行存款占比31%,但增幅仍然远远高于投资增速。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用于各类投资的保险资金额达到23279.72亿元。

三、保险资金综合运用发展趋势

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过去对保险资金运用作了严格的限制,保险资金运用途径窄小,增加了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偿付能力建设。

2004年保监会联合证券会共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保险公司正式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资本市场。2006年保监会《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批准保险资金入股商业银行。2009年保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投资保险公司。

新《保险法》的实施,从立法层面上规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及不动产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有利于优化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降低保险公司投资营运的风险,增加长期收益。

当前,推动我国保险业综合经营发展有以下几个因素:

1、金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综合经营符合多元化业务以及分散风险的需要,增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2、多元化的产品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3、综合经营有利于战略重组,整合资源以及扩大规模,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四、加强对多渠道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途径加以监管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能力较低,金融市场本身尚不完善,现有的监管模式又不足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综合经营是当前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对我国保险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立足保险业本业,促进保险结构调整

保险公司的本质就是风险管理,在经营过程中要在业务和投资、规模和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和保险业内风险相比,综合经营风险传递的危害更大,一旦公司内部的风险隔离和防火墙机制不完善,就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

(二)加强偿付能力建设

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能力较低,金融市场本身尚不完善,在源头上对风险进行控制,严格规定金融集团旗下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及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比例的限制,加强偿付能力的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险保证金和总准备金进行严格的监控。

(三)改革监管体制

虽然目前综合监管机制还不完善,金融混业监管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机构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各司其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现有的机构设置已无法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对混业进行监管,这就需要重新设置一个机构来协调各监管机构的功能和纷争,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监管有效进行协调。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4

对保险股而言,投资者主要看重其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保费增长;二是投资收益;从市场表现观察,以往保险股的估值表现基本与这两个因素正相关。保费增长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潜在需求,更多表现为外在因素;而投资收益则取决于保险公司资管经验和投研能力,更多表现为内在因素。

作为新兴保险市场,人口众多的中国决定了保险需求有巨大的潜力,最近几年保费增速和规模都在不断攀升就是最好的注脚。从2013年至2016年,中国的保险市场规模连续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六位跃居到全球第三位,跻身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2016年上半年,中国的保费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全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与国际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中国保险业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人均指标仍然偏低。随着2013年“保险国十条”的出台,商业保险人均覆盖已成为中国监管层重要的政策导向。

除了人均保障指标仍然偏低之外,在保费不断增长的前提条件下,目前保险业中存在的另一个现象也值得重视,即保险产品中销售的重点(尤其是寿险)已经从保障型产品转为偏重理财功能的产品。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就是最好的例子。随着2015年人身型分红险费改的逐渐完成,寿险公司对分红险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这既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市场化定价的宽松,又更进一步促进了保险公司之间的充分竞争,寿险产品价格管制的放开直接导致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实质上所售产品几乎都是高收益短期产品的后果。

不过,人均保险覆盖率低并未增加保险公司对产品本身的关注,相反,国内已有存量保险市场对于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却更加敏感。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寿险保费增长出现明显的“滞后性”:保费的高增长往往取决于前一年的较高投资分红。这充分说明,尽管中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将确保存量市场不断拓展,但存量市场对于保险利差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将是观察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照物。

低利率侵蚀利差益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于“三差”:死差益(财险是事故差)、利差益和费差益。长期以来,中国保险公司更加依赖利差,也就是衡量保险公司的价值主要看投资收益是否能抵消其提供给客户的资金成本。在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绝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因此,市场利率环境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影响较大。

而2016年以来,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不断下降,保险行业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压力。虽然保险行业在上半年尝试加大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努力,试图最大程度提升投资收益率,突出表现就是向非标类资产重点倾斜,但由于有行业属性和监管要求的双重限制,决定了保险公司在整体资产配置上对债券类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倚重。

低利率确实会影响保险股的估值,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对经济和保险行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2000-2011年,全球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时期的保险股PB估值也随着利率一起走低,这说明市场对于保险股的估值更侧重于其投资表现。长期的低利率将拉低大量配置固定收益资产的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进而影响到市场对其业绩的担忧。另外,利率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影响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久期是否匹配,如果负债久期长于资产,那么利率下行将使负债增长超过资产,从而降低企业的估值。

中国现有保险公司大多于2007年后上市,有待市场考察的周期相对较短,但估值表现均为冲高回落。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保险股的估值表现并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价值。换句话说,当前中国保险股的估值已经不再看重其基本面,保费的高增长与保险估值之间的关联度正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对其估值是否安全的认知。因此,即使未来低利率是大势所趋,也确实会对保险公司业绩造成冲击,但其对保险股估值的影响仍需拭目以待。

从利差益角度看,保险公司长期保单越多,利差收益对保险公司利润的影响就越大。以万能险为例,在央行2015年六次降息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至2.75%,5家上市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都超过3年定期存款利率,间接扩大其产品的竞争优势。但在利率下降的同时,这些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并未变化,也就是说,其资金成本相对增加。保险公司不愿意下调产品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利率持续走低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但客户对产品收益率短期内的调整更为敏感,因此,在基准利率不断下行的过程中,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仍然能够得以维持。这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资产荒”下险资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全国可运用保险资金余额12.6万亿元,较年初约增长12%,而其中的其他投资高达4.4万亿元,占比约为35%,两项指标均创新高。这意味着在利差缩窄的同时,保险资金仍在不断增长;从另一个角度看,保险行业也不得不应对低利率下投资的困境。如何处理好整个社会未来的保障来源,成为保险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小险企压力更大

一般而言,低利率对寿险的影响要大于非寿险。这主要是因为寿险业务中长期业务更多,利率走低将增加长期保单的现金价值,即客户需要交付更多保费才能换取同样的保险金额。而非寿险中有些需求是强制性的,如车险和一些财产险,这些产品的需求更加稳定,不太容易受到利率变化的冲击。在当前寿险主要产品从保障性过渡到收益性的背景下,寿险公司对利率的敏感度无疑更大。

与寿险公司不同,衡量非寿险公司的关键指标是综合成本率,如果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视为承保亏损,即保险公司的赔付超过其所收取的保费。但承保亏损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一定会出现亏损,如果公司的投资表现良好,那么公司仍然可以实现盈利。如中国太保财险2014年年底的综合成本率一度高达103.8%,但当期财险业务仍然盈利10.37亿元,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同比提升33%,弥补了承保亏损的部分。但总体而言,财险业务的投资收益占到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要明显小于寿险部分。

广发证券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财险业务依赖投资收益的程度明显低于寿险业务,投资收益的占比均不超过8%,而寿险业务的投资收益占比最高可达31%。相对而言,财险业务更加依赖综合成本率的表现,其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与综合成本率的关系更为直接,在综合成本率上升时,ROE一般会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投资收益率和ROE也可以看出,纵然2013-2015年财险业务的投资收益率也在不断上升,但ROE仍然不完全跟随投资收益率的上升。从美国非寿险行业来看,在相同的综合成本率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与ROE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保费中以投资理财为主目标的部分日渐增加,由于利率水平直接关系到保险资金投资的债券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水平,对那些以提供投资收益为主的保险产品而言,利率下行无疑将会使它们受到更大的影响。自2013年起,保监会开始公布保险公司新增投资款这项指标,这基本可以看作是保险产品中偏向理财型产品的规模。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该项指标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增速有明显的不同。

以平安和安邦为例,平安保费新增投资款总规模近几年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平均年化增长率为8.1%。而安邦2015年以后该项指标的增速明显加快,2015年年底同比增长349%;截至2016年上半年,投资款新增交费已达1869亿元,是平安同期的3.24倍。目前市场上举牌较为活跃的保险公司数量并不多,规模较大的前海、安邦、生命和华夏等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并没有普遍复制性,大型保险公司对较为激进的增长模式一直持观望态度。而这类主打理财型产品的中小保险公司,低利率对其的影响更大,在利率下行中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行业角度来看,保户新增投资款在总人身险保费中的占比也持续提升,由2013年年底的22.9%提升到目前的35%,除非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未来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与一些保险公司主要销售短期理财性质的万能险产品密不可分。

从国际视角来看,低利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经济不景气等宏观因素,低利率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一般都是偏负面的。目前尚未有市场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对冲负利率对保险公司投资业绩的冲击。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低利率的影响:一是是否能够找到有效的替资标的来缓冲低利率时期债券收益率的下滑;二是是否有办法保持保险产品的低费率,从而维持客户的投保成本。

中国保险市场不同于日美等成熟保险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市场需求仍然较大,即便处于低利率的背景下,商业保险的补充支柱效应仍尚未成型。总而言之,低利率对于理财型保险产品的影响更大,但目前中国保险业仍应以发展传统保障型保险为主,国家政策导向也是以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对普通群众的覆盖面这一个根本目标而制定。在低利率时期,大型上市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以理财产品迅速扩张的中小保险公司压力明显加大。

脆弱的按揭贷高增长

??????尽管息差收窄幅度有所趋缓,成本管控初见成效,不良生成略有改善,但营收端压力依然不减,尤其三季度分外扎眼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仍不能挽救银行规模增速的下行趋势。

本刊特约作者??刘 链/文

9月,银行业本身基本处于数据真空期,但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和分外扎眼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还是刺痛着市场的神经。银行在房地产这一单一产业上饮鸩止渴般地加杠杆,既显示整个行业的无奈,也令市场分外担忧。在实体经济疲软、过剩产能行业债务违约不断暴露的背景下,房贷只能成为银行唯一的慰藉。与此同时,各国银行的坏消息纷至沓来,让国内银行业也笼罩在一片风声鹤唳的氛围中。

在经济下行趋势并未好转的背景下,三季度规模增速和息差的持续下行对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仍会造成较大压力,而资产质量压力小幅改善带动信贷成本增幅减弱使得拨备对利润的负面影响边际改善,对净利润增速的下行起到一定程度的减缓作用。

银行个体分化加剧

银监会数据显示,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8月末为13%,较6月末下降0.7个百分点,下降最明显的是股份制银行,同比增速较6月末下降2.8个百分点。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体系的资产投放就趋于收敛;从前三个季度来看,虽然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始终保持较高增速,但由于企业端融资需求的匮乏,在一季度项目类贷款集中投放之后,银行对公贷款的增长乏力拖累了整体规模的增长。因此,从规模上看,三季度银行规模增速仍将延续二季度的下行趋势。

贷款重定价负面影响的逐渐消除,使得银行息差收窄的压力得到缓释。在目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对优质资产的竞争仍将使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速度快于负债端。平安证券推测,三季度银行息差的收窄幅度在3-5个BP。

虽然银行三季度手续费收入增长将保持稳定,但增速将小幅下行,主要受2015年同期资本市场相关收入贡献度较高抬高基数因素的影响。银行刷卡手续费率的调降在三季度实施,传统银行卡业务占比较高的国有大行受影响的程度将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个体间手续费收入增速的差异将会加大。根据平安证券的预计,2016年零售业务提升较快的浦发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城商行的手续费表现将更为亮眼,增幅在40%-50%,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增速约为20%,国有大行的手续费增速则在5%左右。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对于成本的管控力度持续提升,银行通过降低平均薪酬涨幅、增加网络、手机、电子机具对于人工的替代、拓展社区、小微网点等方式控制成本,取得了较好成本管控成果,2016年二季度,银行业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将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28%。

二季度单季,银行业不良净生成率年化达到107BP,环比一季度下行12BP,不良生成速度有所放缓。考虑到一般三季度并非银行集中确认不良的时点,银行不良生成率的改善在三季度有望持续,预计三季度单季年化约为105BP。

值得关注的是,不良生成速度的放缓并不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的警报已经解除,在目前经济持续探底的背景下,银行不良仍将长期处于上升通道之中。目前银行板块估值仍维持在相对低位,随着过剩产能改革引发的债务违约问题的加速暴露,银行资产质量将一直考验着估值这根脆弱的神经。

根据平安证券预计,三季度银行信用成本为1.15%,比二季度的1.21%略有下降,与2015年同期的1.11%基本持平。受益于不良生成速度的放缓,行业拨备计提的压力有所缓释,但从个体来看,除农行外的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民生、光大的拨备覆盖率相对较低,未来仍需持续维持高水平的计提。

作为强顺周期的行业,中国银行业开启了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转型之路。互联网化和高科技的应用使得银行标准化业务不断向后台集约,而日益增长的财富又为财富管理类的定制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非息收入占比、资产质量真实性等方面考量,股份制银行应该远胜同行,而在成长空间和拨备覆盖率方面则是城商行胜出。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在议价能力、风控水平和业务扩展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股份制银行,是在低利率和“资产荒”叠加背景下震荡市的稳健选择。

中国太平:投资暂遇滑铁卢

??????中国太平超常规的业绩增速被上半年低迷的市场环境和汇率贬值所带来的糟糕投资业绩所淹没。

本刊特约作者 草帽路飞/文

2016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太平(00966.HK)净资产较年初出现下滑,内含价值仅微弱增长,这让投资人唏嘘不已。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原因是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巨额浮亏,或者说是中国太平投资资金持仓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造成的。该项因素属于一次性调整,不会对公司未来的成长性造成影响。

上半年太平集团总内含价值1199亿港元,较年初仅微增24亿港元。考虑上半年集团向非控股股东派息6亿港元,向次级永续债派息1亿港元,集团总内含价值实际增值31亿港元。

将太平集团总内含价值拆分为三部分:集团调整净资产、存量寿险有效业务价值(扣偿后)、寿险半年新业务价值(扣偿后)。已知上半年寿险新业务价值(扣偿后)增加52亿港元,据此可以推算出:上半年集团调整净资产和存量寿险有效业务价值(扣偿后)较年初合计减少了21亿港元。

如果太平集团保险资金实际投资业绩和精算假设相符(总投资收益5.5%),上述两项业务大概会以年化10%的增速展开,即上半年“集团调整净资产”和“存量寿险有效业务价值(扣偿后)”较年初将合计增长5%左右(约59亿港元)。而现实情况是两项业务合计亏损21亿港元。假设和实际业绩中间产生了约80亿港元的巨大偏差。

上半年太平集团仅实现40亿港元税后净利润,对应保险资金总投资收益率4.69%,与内含价值精算假设的5.5%年化投资收益率有一定差距。然而这只是利润表上的净已实现收益。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太平集团产生了约89亿港元的账面浮亏,在扣除递延税和归属于投保人的浮亏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账面浮亏也高达54亿港元。这部分账面浮亏直接计为公司净资产和内含价值调整净资产的损失。同时,太平集团产生了10亿港元的汇兑亏损。

综上所述,由于股市的糟糕表现,太平集团持仓股票大幅下跌,上半年权益资产产生了54亿港元的账面净亏损;汇兑损失10亿港元;净已实现的投资收益没有达到5.5%的年化预期收益率,致使公司比预期少赚16亿港元;

上述三项就是太平集团上半年经营偏差中80亿港元的组成,若一切如预期假设,太平集团上半年理应实现税后总投资收益56亿港元(比实际多16亿港元),理应不会产生公允价值浮亏和汇兑损失。以母公司股东约75%的权益占比和当前35.94亿股的股本计算,该部分少赚的价值对应每股内含价值约1.67港元,占半年末每股内含价值26.72港元的比例为6.25%。

2016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了17.22%,同期人民币兑港币下跌了2%,这些因素是造成太平集团保险资金上半年投资业绩糟糕的主要原因。投资失利的影响为一次性影响已经反映在集团半年报的财务报表中。作为寿险企业,反映其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是其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速。

太平寿险上半年扣除偿付能力后的新业务价值为52亿港元,同比增61.3%,人民币口径同比增74.8%,这是一个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要知道2014年全年太平寿险的新业务价值也才43亿港元。

太平寿险新业务价值的超常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中国利率环境的不断降低,商业保险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普通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保险人要求条件的放宽也使得行业保险人规模爆发式增长。这都导致了中国寿险行业的强劲复苏。另一方面,太平人寿自2015年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从之前的追求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增长,摒弃了低价值的趸交银保保单,大力发展个人人渠道的长期期交保单。

目前太平集团正处在寿险行业和自身企业双轮推动的高速增长时期,其超常规的业绩增速被上半年低迷的市场环境和汇率贬值所带来的糟糕投资业绩所淹没。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5

关键词:极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绩效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保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日益剧烈,迫切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绩效。因此,能否科学合理地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并据此分析经营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变得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对保险公司绩效的考察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多是采用一些常规单因素指标,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极效率DEA模型,有效区别出有效决策单元(绩效值=1)之间的绩效差别,对我国9家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做出有效排序,并对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简单评价,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极效率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功能是进行多个同类样本间的相对优劣性的评价。利用数学规划技术,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征的同行业企业生产率评价问题。学者魏权龄也证明了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就是在相同情况下采用多目标规划解出的Pareto有效解。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Λ,n)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

xj=(x1j,x2j,Λ,xmj)T>0

yj=(y1j,y2j,Λ,ymj)T>0

极效率模型是以CCR模型为基础,利用极效率来甄别有效DMU的效率差异,从而可以给出所有DMU的效率排序。极效率模型如下:

minθsup

s.t.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分析

指标的选择必须满足评价的要求,能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竞争力水平,在技术上尽量避免投入产出指标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从全面性、客观性、代表性、可得性的原则出发,本文把各个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选取投入指标为逆费用率、逆赔付率、资金运用率、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而产出指标则选取资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其中,费用率为营业费用与保费收人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发生的成本费用;赔付率则是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之间的比率,可以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而资金运用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最后,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保险公司的流动资产在某一时点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表明保险公司每一元钱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另外,作为产出指标的资本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金的关系,表明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而营业利润率则是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率。实证研究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选取我国9家主要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分析的样本容量为9,投入产出指标为7,很明显样本容量大于指标个数,满足DEA分析的要求。首先采用DEA对偶模型对保险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结果θ列。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的相对绩效为1。再利用极效率DEA模型对这五个保险公司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结果华泰最优效率,永安紧随其后,接着是太保、天安和大众。最终的效率排序结果在最后一列。

从结果可以发现,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相对于人寿、平安、新华、新疆而言,是有效的。其中,人寿、大众可以看作弱有效,天安、太保则是比较有效,华泰、永安是非常有效,表明它们的投入产出指标值比较平衡。具体分析,华泰、永安在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的指标值上较其他保险公司高出许多,反映综合盈利能力较强。虽然,天安资产负债率是所有保险公司中最高的,但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差,从而导致其在综合盈利能力方面低于华泰和永安。另外,新疆虽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其资产负债率却只有1.064,低于平均水平,从而使其综合盈利能力下降。在费用率和赔付率方面,华泰、永安及天安、大众远远高于人寿、平安、新华。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它们经营效益的差异。在资金利用率方面,无疑华泰、永安显得尤为突出。最后,流动比率是人寿最高,达到10.014,说明其流动负债,包括应付手续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等项目,在所有保险公司中最少。资本利润率最高是平安、新疆,分别达到0.637和0.538。不过,从本质上而言,虽然资本利润率可以衡量盈利能力,但是其反映的是创造单位盈利所需资本金数量,即盈利的成本。

相关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寿、太保、平安、新华、天安在营业利润率方面都较低,一方面与其保费收入投资渠道狭窄有关,另外,也受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利率下调等市场化因素影响较大。为此,应当注意增强综合盈利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开发新险种和产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裁减冗员并控制人员过快增长,加强理赔工作,以此控制赔款支出。资金运用方面的不足。此外,国家也应采取措施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放宽投资限制、丰富投资品种等。而对于新疆兵团保险公司,虽然其综合盈利能力表现尚好,但是其流动负债相对其经营规模和收入情况而言,显得不合理,究其原因在于成本控制较差,资源浪费严重。为此,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应当注意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在公司内部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以此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人寿、大众、新华的资金运用盈利率都比较低,因此,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除了努力拓展保险业务以便扩大投资资金来源的规模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保险投资进行科学管理与高效运作。这包括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正确的投资方式、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有效的执行与控制。对于华泰、永安而言,虽然综合绩效排名最前,但是它们在流动负债方面表现均不理想,而且永安在体现效益的指标赔付率上也存在不足,所以,它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自身经营状况进一步加以改进,以至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6

但是如果看另一个指标即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则会让人吃惊。中国人寿同比下降52.5%,中国平安同比下降15.5%,中国太保同比下降58.5%,新华保险同比下降52.9%。

为什么不同的指标呈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对保险公司而言,综合收益为何显得更为重要?

模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造成两个指标间呈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计算方法导致的大相径庭的结果。

依照目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计算方法是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股东权益,待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原直接计入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则原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予以转出并计入减值损失。

2013年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4815亿元,占其总资产比例为24.26%,中国平安占比为9.7%,中国太保占比为22.4%,新华保险占比为18.3%。如果以投资资产作为基数,中国人寿占比25.9%,中国平安占比17%,中国太保占比24.3%%,新华保险占比18.8%。

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所以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其并不影响利润表。

另一个影响利润表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其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当期利润表,所以大多数公司中此类资产占投资资产比例很少。

2013年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37亿元,占投资资产2.3%;中国平安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32亿元,仅占投资资产1.2%;中国太保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5亿元,仅占投资资产0.29%。

由于各家保险公司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占其总投资资产比例较少,因此其对利润表的影响有限。2013年上半年,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导致利润下降,比如中国太保上半年由此项导致收益下降影响仅为7200万元,中国平安则影响了6800万元。

但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总投资资产比例较大,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占比仅次于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比例为37%,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为25.9%,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仍以半年报为例,中国人寿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资本公积减少61.8亿元,中国平安则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资本公积减少30.32亿元。由此直接导致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国人寿为-27.23亿元,而2012年同期则为187亿元;中国平安为-24.9亿元,而2012年同期则为45.8亿元。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何种金融资产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何种金融资产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未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大多根据管理层意图来划分,如此就为公司盈余管理留下不小的空间。

牛熊市的盈余管理

以中国平安为例,2007年A股罕见大牛市时,其划分股权类和基金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其投资资产比例为4.2%,而目前仅占其投资资产的1.2%,也就是说,有3%的盈余管理空间由管理层来掌握。股权类和基金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2007年占其投资资产比例仅为20%,而在目前市场持续萎靡,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仅占比为17%,但是却有高达44.8%占比的持有到期投资。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持有到期投资仅按应摊成本计量,其未实现损失和利得均不在利润表中体现,而已实现的损益和利息却能进入利润表。有趣的是,2007年其持有到期投资仅占投资资产25%。

由于目前会计准则的缘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损失和利得均计入资本公积,但在利润表中却能体现已经实现损益和收到股利,因此一时之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熊市的避风港。投资者可能仅看到财报里公司格外提示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增幅,但却忽略了资本公积的减少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严重下降。

导致2013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投资收益的增长。2013年上半年,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得到了显著增长,中国人寿增长25%,中国平安增长53%,中国太保增长48.6%,新华保险增长34%。不过,中国人寿也在半年报里坦言,“息类收入稳定增长,净投资收益率为4.42%;价差收入大幅增长,资产减值损失显著下降,总投资收益率为4.96%,包含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在内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05%。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27%。”

在投资收益增长里,主要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和定期存款和货币资金利息的增长,比如中国人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长36%,持有到期投资增长73%,定期存款和货币资金利息同比增长6.5%,而恰恰计入利润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其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而同期收益下降36.3%。在投资收益贡献比例里,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占比高达46%,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仅占9.2%,可见中国人寿在投资收益里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其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由政府机构债券、企业债券和次级债券构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上半年资产减值大幅减少,也是导致上半年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寿资产减值减少了114亿元,减少幅度高达75%;中国平安资产减值减少了17亿元,减少幅度31%;中国太保减少了19.5亿元,减少幅度高达75.6%;新华保险减少了10.9亿元,减少幅度54%。在资产减值准备里,各家保险公司主要都是针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对于其减值的条件也大同小异,比如中国太保资产减值准备里其中主要是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而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在期后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虽然,各家保险公司都对可供出售的权益投资减值之后如果发现公允价值增加,增加金额将直接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但是实际操作中均以转销处置减值准备而实现最终减值准备的减少,利润大幅增加的目的。比如中国太保上半年转销减值准备高达11亿元,中国平安也是由可供出售权益投资减值准备由上年同期39亿元大幅减少至10.5亿元。

而具体针对债券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则远没有可供出售的权益投资减值准备规定如此具体条件,而大多依靠管理层的主观判断。比如中国人寿对此作如下描述:“本集团评估金融资产是否存在减值基于但并不仅限于下列几项因素(1)公允价值下降的幅度或持续的时间;(2)发行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近期发展前景。”

综合收益的重要性

按传统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来计算,中国人寿每股收益为0.57元,中国平安每股收益为2.26元,中国太保每股收益为0.6元,新华保险每股收益为0.7元。但是如果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重新考量,中国人寿每股收益为0.48元,中国平安每股收益为1.96元,中国太保每股收益为0.36元,新华保险每股收益为0.58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的是,如果按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重新考量除了每股收益下降外,其他指标也不同程度参与变动,比如投资者格外关注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中国人寿公布的该指标为7.11%,中国平安为10.7%,中国太保为5.6%,新华保险为5.95%。但是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重新考量,则中国人寿为5.92%,中国平安为7.09%,中国太保为3.38%,新华保险为4.92%。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7

投连账户业绩分化扩大

受益于A股市场的带动,偏股型账户收益回升最为明显,但其平均收益仍然落后于大盘30多个百分点。不过近半年资本市场结构性上涨伴随板块快速轮动,导致了同类账户之间的收益差距扩大。

同时,受累于债市的疲软,30%左右的偏债型账户累计出现负收益,而权益类资产配置空间较大的混合偏债型账户受影响相对较小,多数混合偏债型账户收益在10%-30%。

世德贝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部投连分析组的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1~8月,偏股型、混台偏股型、混合偏债型、偏债型和货币型账户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1.73%、23.22%、13.55%、0.23%和0.58%。

各类账户净值显著恢复,但涨幅弱于同类比较基准,反映了保险公司谨慎的投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其加仓举措的被动。投连市场账户业绩分化,主因是对市场走势判断有分歧。

以与资本市场挂钩最为紧密的偏股型账户为例,其中光大永明VUL指数型投资账户以50.11%的收益率超越上证指数并位居同类账户之首,而信诚人寿成长先锋以18.16%的收益垫底。

综合考虑选产品

在选择投连险时,多数人都会按照收益高低来确定是否是好产品,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也要考虑,如抗风险能力、费用、各公司服务细节等。实际上,理财产品因人而异,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绝不能因为某个产品收益高就说这个产品适合所有投资人。

世德贝投资咨询公司以“红绿灯评级系统”来呈现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研究分析结果供投资者参考,分别以绿灯、黄灯、红灯代表推荐、中性及回避的产品。具体的方法是,将每个投连账户的累计收益率同该类别指数同期累计收益率进行比较,同时考虑该账户的收益波动性,结合蒙特卡罗模拟各投连产品的成本因素,最终确定该产品供应商即保险公司的综合得分。所有保险公司评级结果以交通信号灯形式给出,绿灯表示此类保险公司旗下投连账户综合表现优异,推荐投资;红灯表示整体表现欠佳,建议回避投资;黄灯表示能力表现中性,应谨慎投资。

下半年走势现分歧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8

关键词:技术效率;DEA方法;效益

一、在衡量财产保险行业的效率问题上,以前曾经用净资产收益率、保费费用率、资产收益率。随着DEA方法的产生,传统的方法已经过时。一方面,DEA方法假定每家公司最大化收益并且最小化风险,另外一方面,将各家公司与位于生产前沿面上的各家公司比较来获得效率值。应该说,这种方法提供了更加有意义并可靠的效率值,本文将应用这种方法到中国的财产保险行业。

DEA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DMU)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各DMU需要具有相同类型的输入和输出。通过数学规划从总体上对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每个DMU的综合效率,这个效率是相对效率,相对效率最高的DMU被确定为有效的DMU,其他DMU与这些有效的DMU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它们的相对效率。

资料包络分析方法起源于Charnes,Cooper与Rhodes(1978),文中所提出的CCR模式,其后Banker,Charnes与Cooper(1984)将CCR模式中要求规模报酬固定的限制取消,提出BBC模式。此二模式被学界公认为是DEA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SEiford,1996)。

二、对国内产险公司技术效率的研究

1.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选择。作为保险公司特别是财产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是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投保人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费,将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确定的支出。本文选取了“实际引致损失(Y1)”这个指标。该指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赔款支出”,这代表承保业务在当年的支出情况;第二部分是“准备金增加”,这代表由于保险公司当年业务引起的将来期望损失支出。其中“准备金增加”应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增加+未决赔款准备金增加+长期责任准备金增加”。

在保险公司的投入方面,本文将其界定为三个方面:劳动、物料投入和资本金。本文直接选取保险公司大专以上学位人员数作为“人力投入”变量(X1)的代表。物料投入需涵盖广告、公关、对中介机构和兼业的支出等等许多方面,故本文用“手续费+分保费用支出+营业费用-摊回分保费用-人力投入×当年保险业平均工资”作为代表,用变量(X2)来表示。资本金对提供保险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是投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指标。资本金是决定保险产品的提供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除了要满足监管机关对资本金的最低要求外,资本金还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本文选取资本金作为投入的第三个指标(X3),采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资本”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都可以代表资本的投入量,两者的差别在于后者没有考虑从未分配利润。我们对于资本金的选取分两种情况,当利润为负时,采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当利润为正时,采用权益资本。换句话说,我们此处定义的资本投入为权益资本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中较大的那一个指标。

2.计量结果。本文选择了目前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8家产险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涵盖了大中小保险公司,采用DEAP2.1软件进行运算。如图1所示,在观察期间技术效率的均值基本保持不变,方差则明显上升,直到2005年之后才开始下降。这可能因为技术效率是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乘积,表明随着从业公司的增加,各家公司在技术和规模方面的综合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略有下降的趋势,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而方差的波动性更大,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三、利润率与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保险公司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水平,本文选取权益收益率(ROE)和资产利润率(ROA)作为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选取TE(技术效率)作为反映保险公司效率水平的指标,将两者排序,进行比较。

本文对2008年的各财险公司技术效率值进行排序,并将公司的利润率的排序列在后面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直观感受中技术效率较好的财险公司如人保、太保、平安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的技术效率均处于前列,这一点符合一般预期,这也说明了我国保险市场的部分公司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效率已经颇高,但是部分新成立的中小产险公司的技术效率较低,但由于公司自有资本也较低,导致了效益值的表现却较高。

通过对表1中数据的分析,财险公司可以按照效率和利润高低的不同组合进行分类,结论如下:

1.效率高且利润率也高。中国人保财险、平安保险、太平洋财险、永安保险这几家公司,效率相对较高,利润率也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成立较早的几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不仅经营技术效率高,而且经受住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盈利能力同样很高。同时,一些中小型的公司随着经营年份的增加,经营经验的不断累积,也在不断努力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升市场份额和业务质量,盈利能力相应提升。像大众保险这样的中小规模公司,比较注重集约化经营,找出客观规律,从而很好地控制了占领市场和提高业务品质之间的关系。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作为财险市场的前三甲,占据了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依然凭借着丰富的经营经验、众多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优秀的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率的投资能力,因而也能很好地控制经营所必须的成本,利润和效率没有偏废。尽管有些公司如平安在之前的年份会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但都能及时调整发展速度,加强内部效率的改进,摆脱利润下滑的阴影。

2.有些公司效率较好,然而利润率却较低。这类公司很多,其中,天安产险和中华联合这两个案例表现的十分明显。天安产险的技术效率表现得较好,但是其效益值却表现较差。天安产险成立于199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险经验,技术效率较好,但是近年来效益的提升一直较迟缓。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与同业相比,天安产险支付给员工的报酬相对较低,这样虽然短期内降低了人工费用的支出,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种薪酬政策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进入团队,影响了公司长期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其次,虽然成立时间较早,但天安产险的市场份额却发展不是很快,当时的管理层为了尽可能多地占据市场份额,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主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车险等亏损险种占比较高,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的收益来弥补这些亏损;另外,天安产险的投资能力值得担忧,2009年投资收益仅为2.294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水平也略有下降,比起同期投资收益较高的公司,还有很大差距,投资收益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天安2005年~2008年过度投资引起,在资本市场火爆之时,忽视了隐藏的风险,一旦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其偿付能力也随着资产收益的缩水而下降,经营的风险也加大。另外,由于偿付能力不足,效益表现较差,天安产险寄希望于在2009年的资本金由6.678亿元扩充至21.72亿元,但半年后很快偿付不足的困境还是出现了,一是因为注资资金不会立刻全部到位;二是业务摊子铺得过散,导致资本金的消耗速度较快。因此,面对该种困境,本文认为应该通过产险公司自身效率的进步和对经营风险意识的加强来慢慢改善。

中华联合也是我国成立较早的产险公司,在走出新疆、迈向全国的发展道路上,中华联合短短数年间,完成了全国机构布局;又在短短数年间,中华联合保费收入呈“井喷式”飙升,迅速跻身为国内第四大产险企业。2006年,中华联合的保费收入从4年前的十几亿增长到150亿,跃居国内产险第一集团。中华联合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扩张太快,为了一味追求保费规模,承保控制不到位造成了中华联合一步步走向困境。因总部偏居新疆,在以往的快速扩张中,总部放权过甚,各分公司自成诸侯,日益坐大,形成总部对分公司管控能力较弱的局面。而且因为总部偏处新疆,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因此,中华联合才于2010年将总部搬到北京。另外,由于扩张太快,承保控制不到位,过度价格竞争。中华联合的快速扩张模式:在车险领域一味依赖高佣金和低手续费,没有控制好赔付率和成本费用,最终导致必须保持业务高速增长,以便用新收保费支付以前的赔付。

为了解决公司最大的问题——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华联合曾于2007年开始引资工作,法国安盛一度成为潜在收购者,但有关谈判目前已经终止。引资失败,加速了危机的爆发。目前状况:自2006年来一直排名第四,一度陷入巨额亏损的中华联合2010年上半年实现盈利,但6个月保费累计增速均为负值,市场份额也较2007缩水一半,至4.8%。但是,为了维持经营的质量,为了公司长期的稳健经营,收缩业务将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3.效率低但利润率高。一些小型保险公司,效率指标都不是很高,但利润率相对还是很高,如中银保险、东京海上和大众保险等。这可能是由于公司本身资本金就较小,加上经营上比较审慎,坚持利润导向,不盲目追求市场份额,保持每年的收益,这样计算起来,其ROA和ROE指标就相对较大。

4.效率低,利润率也低。一些公司,如丰泰保险等,利润率和效率都不高。作为新兴的公司,由于在成立了前三年没有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加上自身管理与经营理念上的存在诸多问题迟迟没有进步,业务质量和规模都乏善可陈,于是就湮没在众多新成立的小型产险公司之中了。

四、产险公司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

中国产险业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承保利润率波动的现象也比较明显。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产险业承保效益连续下滑,全行业亏损的被动情况也时有出现,在2009年,经过贯彻“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方针,积极转变经营模式,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全行业实现了账面扭亏,但承保还处在略有亏损的状况,经营的不稳定性仍然较大,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

根据前文的对国内产险公司的效率与效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来看,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较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质量来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但低效率的中小公司还有不少,高成本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比比皆是。

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是保险险公司获得利润最重要的两大渠道。在承保利润空间逐步压缩的情形下,保险企业的盈利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另一只“轮子”——投资收益的高低。由于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的时间差,保险公司有了资金运用的可能性。由于竞争的需要,在制定保费时要考虑投资收益率情况以降低保费,这一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尤显重要。所以,资金运用也成为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的无形服务。保险是金融的一支,注重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承保过程是为了进行资本投资筹集资金的融资过程。保险公司应该注重资金运用,通过资金运用获得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利润的损失。

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①的相继成立和保险资金的集中专业化管理,国内保险业投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从2003年开始,保险机构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了主动,把握了机遇,为整体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自2004年10月24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进行股票投资以来,基础设施项目、商业银行股权、境外投资等投资渠道的逐一解禁,是近几年保险业改革结出的最丰硕成果。尤其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鼓励保险资金逐步提高资本市场投资比例、扩大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和品种、试点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等,自此在政策层面上打通了保险资金可投资运用的所有通道。结果,保险资金频频以战略、财务投资者身份参与中、工、建行重组上市,并投身于京沪高速、南方电网等基建、能源项目。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9

【关键词】竞争力 保险公司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国外的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文献主要是通过相对效率和计量经济学的多元回归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例如,Cummins等(1999);Cummins、Tennyson和Weiss(1999)研究保险公司兼并和合并对于公司效率的影响。Cummins和Weiss(1993)应用计量方法探讨美国财险公司竞争力,Yuengert(1993)运用混合正态伽马误差模型对美国寿险公司竞争力进行研究。而我国对竞争力的研究,多根据具体险种进行。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多通过财险和寿险来划分。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还不多,将中资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的文献就更少。大部分的国内研究都可以将指标体系分成定性和定量两类。其中定性指标多见为宏观经济环境,客户满意度等不易具体测量的指标。而定量指标则偏重财务指体系指标的构建,并根据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代表性、一致性以及可行性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对比中外财险公司竞争力,指标的代表性要根据外资财险公司的业务限制而调整。本文根据财险公司经营特点,建立了财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整理了2010年和2011年《中国保险年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归纳了保险公司竞争力的五个方面,计算中外保险公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以期根据不同指标的排名了解中外财险公司的现状,并通过当前政策和形势对未来可能的走势进行预测。

一、财险公司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财险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中国当前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保险公司数据的可获得情况,对于财险公司的指标选取分为五个方面的综合指标,分别为市场规模指标、业务经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投资能力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

(二)财险公司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和计算方法

本文选取市场占有率(保费收入/市场的总保费收入)、保费收入和总资产作为市场规模指标;业务经营能力指标选取综合费用率=(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摊回分保费用)/已赚保费、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已赚保费;

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投资能力指标选取实际投资收益率=(利润表总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变化)/平均调整后总资产。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变化=2011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2010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化,平均调整后总资产=(2011年调整后总资产+2010年调整后总资产)/2,调整后总资产=总资产-卖出回购证券资产款-独立账户资产;偿付能力指标选取了偿付能力充足率=(认可资产-认可负债)/最低资本、保费增长率=(本年保费收入-上年保费收入)/上年保费收入。

(三)财险公司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本文从2010年和2011年《中国保险年鉴》中选取了25家财险公司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该25家公司中,中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占所有中资公司的比重大于90%,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占所有外资公司的比重大于73%,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我国财险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的9项指标,利用SPSS19.0的因子分析过程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主成分法提取的初等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varimax)。从总方差分析表(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5项综合因子代替初始9项指标之后,模型的解释力可达到96.067%。

根据表2可知,公共因子F1在变量X2、X3、X4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说明F1可作为市场规模指标因子;F2在变量X8、X9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说明F2可作为偿付能力指标因子;F3在变量X5、X6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说明F3可作为业务经营能力指标因子;F4在变量X7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说明F4可作为盈利能力指标因子;F5在变量X1上的因子载荷系数最大,说明F5可作为投资能力指标因子。

利用回归法(regression)求得各个单因子的得分函数,最后利用综合因子得分公式:F=(33.270F1+23.883F2+15.982F3+11.756F4+11.176F5)/96.067计算出25家财险公司的综合得分,见表3。

二、因子分析结果的探析

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篇10

从各家上市保险公司披露的中报情况来看,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除中国平安净利润逆势上涨17.7%外,其他公司下降45.62%-67%。归母综合收益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因为上半年投资市场环境复杂,“资产荒”、低利率等负面因素持续发酵,行业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高增长是亮点,同比增长18.12%-55.86%。目前,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结构中,比例最大的险种仍为分红险,占比为40.4%-64%。考虑到分红险的分红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上半年保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还在享受2015年投资业绩较好的高分红效应。

新业务价值高增长背后

2016年上半年,保险股的市场表现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自2016年年初以来,综合保险股表现好于纯寿险股。截至6月末,上证综指下跌17%,综合保险股表现更好,如中国平安下跌11%、中国太保下跌6%;纯寿险股表现相对较差,如新华保险下跌23%、中国人寿下跌26%。

与市场表现分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市险企的两大背离,即保费上行与投资收益下行的背离,以及净利润下行与新业务价值上行的背离。

上半年,上市险企(除新华保险外)保费收入增速维持在高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维持较高增速,分别为21%、17%、25%,新华保险上半年保费同比下降2.2%,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大幅压缩银保趸交业务,但银保首年期缴业务和个险新单仍保持高增速,分别达到70%和18%。

与2015年同期上涨60%相比,2016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17%,债券收益率由年初的2.87%下降至上半年末的2.84%,同时,资本市场“资产荒”状况日益凸显,使得险企上半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分别下降35%、32%、48%、51%,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明显回落,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分别下降10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由此导致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均出现回落,中国平安为4.4%,中国人寿为4.36%,中国太保为4.7%,新华保险为5.3%,投资收益率的下滑对下半年保费的增速将产生负面影响。

在会计处理方面,上市险企股票基金资产大多被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中国平安的占比为89%、中国人寿为85%、新华保险为80%、中国太保为90%。安信证券预计,为平滑投资收益,险企股票基金计入可供金融资产的占比会逐步提升,2016年险企投资收益率将维持在4.5%-4.8%之间。

“资产荒”、低利率两大不利因素在上半年持续发酵,对保险资金投资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和困扰。上半年,保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均大幅下降,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也进一步降低。就应对策略而言,保险公司上半年均发力非标类资产,主要以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和基建项目等为主。

根据中报,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首次明确披露了非标资产的规模和比例,其中新华保险非标资产占比已达31%,占比提升8.4%;中国太保非标资产占比为15%,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2.2%。从披露情况看,目前保险公司还是较为注重非标资产的安全性把控,例如占比较高的债券类非标资产都较为注重担保情况,3A级非标资产的比例在95%以上。

总体来看,保险行业目前配置的非标资产比例预计在12.25%-31%左右。从投资收益率表现上看,配置非标资产比例最高的新华保险,实现了更高的半年投资收益。

上半年,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皆为负增长,分别为-46%、-51%、-67%,中国平安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增速好于同业,达到18%左右,但其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确认了普惠金融重组交易的净利润94.97亿元。

虽然上市险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均稳健增长。在内含价值增速方面,中国平安增长11%、中国人寿增长4%、新华保险增长6%、中国太保增长5%;在新业务价值增速方面,中国平安增长42%、中国人寿增长50%、中国太保增长56%、新华保险增长18%。

个险业务较好的发展态势是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力。与2015年年末相比,2016年上半年,营销员规模稳定增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分别增长20%、32%、40%,虽然新华保险负增长6.5%,但有效人力增长37%,这使得个险业务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分别增长26%、32%、18%、40%,个险业务占比也逐步提升,中国平安为94%、中国人寿为61%、新华保险为46%、中国太保为88%,预计2016年新业务价值增速将维持在30%以上。

投资环境的巨大改变

从投资结构来看,险企存款债券及股票基金资产占比持续下滑,就全行业而言,存款债券资产占比从2015年年初的64%下降至2016年6月的52%。截至2016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存款和债券在投资资产中的占比均小幅下降,与2015年年末相比,中国平安减少1个百分点,中国太保减少4个百分点、中国人寿减少1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减少6个百分点。在股票基金资产占比方面,除中国平安基本维持在14%左右,其他三家企险股票基金投资占比均较2015年年末减少2个百分点左右。

在“资产荒”的背景下,2016年以来,险企更加重视非标投资,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大幅提高非标投资占比。截至上半年末,中国太保非标资产投资规模达1363亿元,较2015年年末增加32.2%,占比达到15%;新华保险非标资产投资规模达2066亿元,占比达到31%,较2015年年末增加8.4个百分点,2016年6月全行业非标投资占比达到34%,预计2016年年末能达到36%左右。

除了投资结构的改变外,精算假设的改变也不容忽视,利率下行,准备金假设调整导致险企利润减少。由于2015年多次降息,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10年期中债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上半年末降至2.84%,较2105年同期下降75BP,带动750日移动均值在2016年上半年末降至3.68%,同比下降14BP,预计2016年年末750日移动均值将会下降至3.44%,相比2015年年末减少34BP。

上市险企由于下调准备金折现率假设,进而需要补提准备金。截至上半年末,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准备金占营业支出的比重均超过24%,分别为24%、31%、47%、27%,由此对利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人寿减少107亿元、新华保险减少15亿元、中国平安减少92亿元、中国太保减少40亿元。未来,险企将通过上调合理溢价部分的假设来减小折现率下降的幅度,进而减少补提准备金的金额,缓解利润下降的压力。

而债券利率下降利好净资产,保险全行业大类资产配置中有33%左右为债券资产,中国太保为50%、中国人寿为45%、新华保险为36%、中国平安为47%,其中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占比基本在20%以上,中国太保为28%、中国人寿为35%、新华保险为18%、中国平安为28%,国债收益率下行提升存量债券资产的公允价值,带动净资产的上升,因此,2016年上市险企净资产增速好于净利润增速是大概率事件。

险企当前内含价值中投资回报率的假设基本在5%至5.5%,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下行,利率长期维持低位对保险的贴现率假设也会造成影响,投资回报率精算假设也将面临挑战。

中报数据显示,当期保险公司因假设变动计提准备金导致当期利润减少15.53亿-107.31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计提准备金同比分别增加157%和398%,对当期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公布的折现率来看,各家保险公司上半年的折现率较2015年同期下降20BP-30BP。当期750日国债收益率曲线也出现明显下行,降幅为13BP-20BP。短期内,利率持续下行可能会继续影响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的增加。

由于上半年险资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导致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对保险业务的约束也明显提升,2016年年初以来,保监会相继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组合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加强行业监管,监管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2016年4月,全行业万能险规模已经出现明显的环比负增长,预计未来从严监管的态势还将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