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教学辅导十篇

时间:2023-11-09 17:46:50

数理化教学辅导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1

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精锐教育===是中国的高端教育连锁机构,由哈佛、北大精英创立。精锐1对1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学习中心遍布全国,倍受信赖。

 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 转分机99733

 (温馨提示 :家长您好,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校区地址、师资、收费标准等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课程辅导: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小升初;

初中一二三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中考;

高中一二三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高考

暑假各科衔接课程辅导,新学期课程提前学习 新初一新高一衔接课程 期中期末考后提高班

辅导形式:暑假、寒假、平时、课外时间 随到随学,灵活安排

 ====广州精锐金牌校区====

越秀区:中华广场学习中心 区庄学习中心

天河区:天河北学习中心 华师附中学习中心

荔湾区:陈家祠学习中心 广雅学习中心 芳村学习中心

海珠区:滨江东学习中心 东晓南学习中心 宝岗学习中心

番禹区:市桥学习中心

白云区:机场路学习中心

广州市口碑好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京翰教育:

建议各位家长拨打免费咨询下,看哪家离校区更近、收费价格、师资环境情况您更满意。

 广州京翰教育:

天河区 广州天河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5

海珠区 广州海珠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6

越秀区 广州越秀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7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2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个别机构校区差异辅导范围有所不同,建议家长拨打电话了解情况)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奥数 小升初 中高考

【辅导介绍】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案,配备辅导经验丰富的课程老师全程指导,各机构收费标准、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详情请家长们拨打电话详细了解。

【热门辅导】

小学:小学各年级奥数拔高、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及应变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串讲、作文框架脉络梳理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解;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查缺补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学、电学等重点难点基础夯实;初中英语语法、数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及阅读理解等得分点提升;中考重点难点辅导、各科基础夯实;

高中:高考理综、文综重点科目得分点突破讲解,针对基础薄弱的考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艺考生、特长生文化课针对性辅导;高中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高考冲刺辅导。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结合所在城区位置,寻找离家就近的机构和校区,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把您孩子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详细描述一下,老师会给您做针对性分析。

【苏州市】

——沧浪区——

苏州市沧浪区京翰教育沧浪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4

——常熟市——

苏州市常熟市学大教育常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高新区——

苏州市高新区京翰教育高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3

苏州市高新区聚智堂名师教育新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2

苏州市高新区学大教育新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工业园区——

苏州市工业园区京翰教育园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5

苏州市工业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苏州园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54

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大教育工业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大教育科文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大教育苏玲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金阊区——

苏州市金阊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姑苏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1

苏州市金阊区学大教育金阊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昆山市——

苏州市昆山市京翰教育昆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76

苏州市昆山市聚智堂名师教育昆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4

苏州市昆山市聚智堂名师教育昆山城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19

苏州市昆山市学大教育苏盛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昆山市学大教育昆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平江区——

苏州市平江区学大教育苏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平江区学大教育苏汇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太仓市——

苏州市太仓市学大教育太仓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苏州市太仓市学大教育苏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吴江市——

苏州市吴江市学大教育吴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吴中区——

苏州市吴中区京翰教育吴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21

苏州市吴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吴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03

苏州市吴中区学大教育吴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相城区——

苏州市相城区学大教育苏蠡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张家港市——

苏州市张家港市学大教育张家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0

【台州市】

台州市椒江区学大教育椒江凤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7

台州市温岭市学大教育中华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7

台州市玉环县学大教育玉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7

【太原市】

——万柏林区——

太原市万柏林区学大教育理工大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小店区——

太原市小店区京翰教育南内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83

太原市小店区京翰教育长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13

太原市小店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赛格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15

太原市小店区聚智堂名师教育长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35

太原市小店区学大教育区政府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小店区学大教育长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杏花岭区——

太原市杏花岭区京翰教育三墙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23

太原市杏花岭区京翰教育府西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84

太原市杏花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解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16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太钢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漪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旱西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太原市杏花岭区学大教育三墙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迎泽区——

太原市迎泽区聚智堂名师教育迎泽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36

太原市迎泽区学大教育桃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3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3

高校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及德育教育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课业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意义重大。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2014年又专门颁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为各高等院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依据。但经过近几年来的具体工作实践,我们发现目前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既影响了辅导员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高校相关工作的成效。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队伍配备不到位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大部分高校都没有配备到位,原因是高校事业单位编制人数是2010年以前核定的(以安徽省为例),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发展,学生数几乎番了一翻,但?制数却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没有增长,高校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专任教师数和一线专职辅导员数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少高校的做法是配备一部分有事业编制的、再选聘一些人事聘用人员作为一线专职辅导员,除此之外还聘任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作为兼职辅导员,其结果是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达到教育部文件规定的专职辅导员人数比例。

(二)辅导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专职辅导员选聘的一般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专业背景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还有其他专业,还有一部分高校在专职辅导员招聘时专业不限;而兼职辅导员选聘主要是专业教师和少量的行政人员。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不同,专兼职辅导员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不同,在辅导员岗位履职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与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要求相差甚远。

(三)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

众所周知,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但由于目前不少专职辅导员上的是行政班,所以还要承担一部分二级学院或系部的行政事务工作;而兼职辅导员则要忙于自身的课业教学或日常行政管理等工作,最终造成辅导员整天忙碌各项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辅导员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思考和研究如何对学生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影响了辅导员工作成效的发挥。[1]

(四)专职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较差

一方面由于专职辅导员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如专业教师明晰,导致一些专职辅导员不安心于辅导员工作[2],而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过渡性工作,抱着先入职后转岗到专业教师的想法开展工作[3];另一方面由于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科研工作,在职称评审中教师教科研成果相对较多,而专职辅导员在教科研方面则相对较弱、机会较少,造成专职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千方百计地想转行政岗或教师岗,最终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五)辅导员培训不系统

虽然目前各高校针对辅导员队伍存在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采取了加强培训等措施,但由于这种培训学习和实践不仅时间短,而且并没有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培训,而是把《标准》束之高阁,专业训练不到位,所以更多的是靠辅导员自身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摸索和不断积累经验,遇到问题时也难以得到及时指导和帮助,与其他辅导员同行的交流也缺少专业性的平台,从而使得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升较慢。

(六)辅导员缺少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由于未按《标准》建立专职辅导员初、中、高岗位职责,再加上辅导员工作成果周期长,见效比较慢,很多工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定量考核难以实施,考核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辅导员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有不少学校将辅导员归类到行政管理人员,按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存在辅导员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也不完善、难以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等问题,结果导致辅导员干的好与坏都一样,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正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工作。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进一步做好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尽可能按照标准比例选配一线专职辅导员,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首先各高校要按文件要求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尽可能多地争取专职辅导员的人数,在编制数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采用人事聘用方式同岗同酬地选聘一线专职辅导员,保证每个院(系)的各个年级都配备有一线专职辅导员。一时难以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备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院校,也要尽可能缩小两者数量之间的差距,以确保专职辅导员有足够的精力来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其次是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及学历背景方面。一线专职辅导员要尽量选配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以及一定数量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第三是将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同时又具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如当过学生干部等,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以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的人员素质。[4]

(二)进一步厘清辅导员岗位职责,方便辅导员工作开展

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高校要依据《标准》,将辅导员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并结合《标准》中的工作内容,分别制定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同级别的辅导员根据相应的工作职责来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可以解决辅导员份外事干了不少、份内事又没做好,整日忙碌又没忙到点子上的问题,解决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使辅导员工作起来有的放矢,学习、工作也有明确的方向。

(三)畅通专职辅导员晋升通道,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高校专职辅导员由于岗位特性的原因,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与一般专业教师相比存在一定的弱势(这也是造成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建议进一步畅通专职辅导员晋升通道。一方面结合专职辅导员是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将其中管理能力强的人员选聘到行政管理岗位,解决行政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将专职辅导员职称评审条件与《标准》结合起来;各校在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时将辅导员系列单列出来,考虑专职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确定专职辅导员初级、中级、高级人数,这样可以保证专职辅导员从专业技术职务渠道晋升,与专业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让广大专职辅导员能够看到职业发展前景,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这不仅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四)强化辅导员培训的系统性,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

由于完全按照《标准》规定来选聘专职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培训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形势需要。建议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培训的系统性,一是制定专职辅导员专业学习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以实施,如可以通过1-2年的初级学习培训,使其掌握《标准》中所规定的初级辅导员所须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通过后,进入下一轮培训;中级学习培训需要2-3年,高级学习培训需要6-8年;二是要依据《标准》中辅导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选编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教材,供辅导员学习参考。三是采取校外培训、校内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工作。其中校外培训可以借助国家和省级辅导员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或请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专家来校讲座。高校根据本校的培训计划开展专门培训、或借助人社部门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等,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校内培训可以请一些在辅导员工作方面的专家来校为辅导员进行培训,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内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课大赛、创业课大赛等方式促进辅导员学习和进行专业训练。四是为每一个辅导员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对他们的学习培训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进行记录和监管,以及时掌握和了解每个专职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和所达到的职业标准,确保辅导员培训成效的提高。

(五)搭建辅导员专业平台,便于辅导员学习交流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搭建辅导员专业学习和交流平台,建立辅导员工作知识库,按照《标准》把有关辅导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学习内容、经典案例和一些工作经验等到学习交流平台上供广大辅导员自已学习。平台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进行相互交流,使辅导员在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互相探讨解决办法,并能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上传到平台上让大家共享,以此来提高辅导员工作智能化水平,帮助辅导员通过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六)建立健全考核激?罨?制,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4

一、 问题的提出

“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是少先队的工作要求。少先队组织的活力来源于中队的活力,活跃基层关键是活跃中队,活跃中队关键是要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找准定位,树立并落实好科学的辅导理念。然而,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县少先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因此, 对我县大中队辅导员综合素质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全县36名大队辅导员和583名名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三、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调查数据统计

(二)数据分析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优势:

1.文化素质大为提高。辅导员均为合格学历的师资。目前大专学历已经有相当比例,一些辅导员已在进行本科课程学习。辅导员中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基本平衡。

2.知识结构更加宽实。辅导员绝大多数是师范毕业生,优化的教学改革使辅导员打下了合理、扎实的知识基础。当了辅导员以后,既学习少先队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程度,进修教学技术,学习外语、计算机。

3.年轻富有朝气。 辅导员的主体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珍惜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争取“有为”进而“有位”。

根据数字统计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知识匮乏。中队辅导员中没有取得上岗资格证的;而且也很少有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与少先队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辅导员对队的基础知识、常规工作程序不了解。如大、中队会的正规操作程序、阵地建设的工作程序、鼓乐队的训练、《队章》知识不熟悉等。因此,多数中队辅导员在组织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显得较为吃力。尤其在专业素养、技能技巧方面更为突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差距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教育效果。

2. 工作繁杂。所有的中队辅导员都是班主任兼任,每周18节课,而班主任工作的日渐繁多、细化,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由于少先队工作没有课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辅导员评职称、评骨干等必须以其他学科参评,这些原因造成了辅导员事务性的工作必然非常多,辅导员在学校里成了兼职最多,任务最重的岗位,使得辅导员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少先队辅导员有其名无其实。

3.心理教育能力欠缺。中队辅导员中无一人取得心理合格证,参加培训的也不是很多。心理教育能力是辅导员基础性能力和队工作教育能力的结合,它是辅导员有效地培养队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能使辅导员把少先队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队员的精神财富,使广大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调动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这种能力不强,工作效果就差,教育任务也无法高效完成。

4.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辅导员任务繁杂,多数辅导员今年当,明年不当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他们来说,少先队的专业知识是否系统掌握都无所谓。

5.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加工教育信息的能力尚显不足。辅导员由班主任兼任,任务繁杂,多数人懒于动笔,未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6.工作主动性不足。辅导员习惯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和通知,上级叫啥就干啥,校长叫啥啥。组织实践及创新能力不强,开展活动不从队员实际需求出发,效果往往不理想。工作落脚点没有放在服务队员健康成长上,少先队自身教育和服务功能弱化。

四、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完善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党政领导对少先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把少先队工作当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生力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组织。把少先队工作纳入校长任期目标管理体系,把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把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把辅导员工作实绩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完善辅导员评比表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先队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强化培训是岗位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还需要相当广博的学识,甚至在某些活动项目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立足实际需要,加强培训,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打好基础。

1.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把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其列入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和个人培训档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对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作业、取得成果均记录个人档案,作为评职评先考核依据。

2. 拓宽培训渠道。除努力参加上级培训外,采取以会代训、开展活动、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坚持自学为主,要求每人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1小时。

3.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学习领域。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拓深学习领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征订《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杂志,充分发挥这些教材的工作指导、理论提高、技能学习的培训作用。

4.学榜样,树典型

以宣传、学习榜样事迹为契机,从先进事迹中来认真总结自己的思想言行,剖析反思,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三)情感管理,形成健康心态

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通过优化人际关系,创设人文环境,使辅导员的体力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比如在工作之余关心辅导员的生活、住房等困难,开展娱乐活动、访谈活动、考察活动等。

(四)改变工作思路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5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思考 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在目前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在各种环境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下,大部分辅导员能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辅导员从事本职工作的思想不够稳定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竞争机制的引入,高校的辅导员多为专职辅导员,这种队伍模式使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小。同时,政治辅导员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又没有具体措施保障和明确的前景平台,因此导致很多辅导员彷徨茫然,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使部分辅导员产生厌倦情绪,不能、不愿也不敢潜心本职工作,并不看好自身工作的前景,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2.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理论素养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不但要求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还要求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分析社会现象,为学生解疑释惑。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都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然而现在的辅导员队伍,一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刚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在年龄上和学生比较相近,没有工作经验。因而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常常出现工作滞后现象。二是社会阅历浅。20多岁的辅导员,他们工作积极有朝气,但普遍缺乏人生体验和工作经验,理论功底也不深。三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普遍存在对辅导员干部理论培训不力以及辅导员自身理论学习不够的现象。

3.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受编制限制,各高校都不可能给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足够的编制。截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人数与在校生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所规定的1:200的要求,这个比例在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400以上。而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辅导员人数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学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太少;职称结构低,中高级职称辅导员太少;许多辅导员年龄偏低;更有甚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根本不适合作辅导员工作的人也挤占了辅导员的岗位。

另外,由于管理体制和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使得在利益分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对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入工作分析与设计,实现对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开发

工作分析是对每位辅导员的工作职位进行信息收集、记录的过程。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位说明书――对该辅导员的职责、责任及资格条件的说明。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包括一个资格标准(qualification standard)以及完成该职位责任的最低知识技能、能力及资格条件(教育、经验)的报告说明。“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在人事行政中的发展与繁荣,首先要归功于它既是科学的原则又不违伦理”。工作分析与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在高校辅导员中建立这一制度不仅是学校进行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高校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

2.制定完备的辅导员需求计划

辅导员需求计划的内容包括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培训计划、职业计划、绩效与薪酬福利计划、劳动关系计划、人力资源预算等。其中,使用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职业计划与人力资源开发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使用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辅导员的工作轮换的有关安排。这种轮换主要指的是让辅导员参与除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外的其他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工作轮换能为辅导员提供新的工作机会,让辅导员经受挑战和锻炼,保持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激情。其次,职业计划是学校为了不断增强辅导员的满意感,并使其能与高校的发展和需要统一起来而制定协调有关辅导员个人的成长、发展与高校需求相结合的计划。在兼顾学校利益的同时,对那些具有高学历及学工队伍中的骨干量身定制职业计划,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品学兼优,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献身精神,但与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相比,多少还会有一种无名的失落感,甚至影响到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必须解决好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在实践中,必须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支持他们,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使用,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组织发展、干部任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向辅导员倾斜。在经济上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给予必要的工作补贴。总之,要确保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中健康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塑造学生人格的灵魂工程师,在新形势下,辅导员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应充分挖掘人力资本的潜能,在强化激励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构架先进的组织文化及理念的同时,从组织结构的纵向和横向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柔性化、数字化、虚拟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第24号令,2006-09-07.

[2]彭轩雁.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07.

[3]谢刚.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91.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公寓;日常行为管理

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公寓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住宿场所逐渐转变为集生活、学习、交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场所。随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薄弱环节,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入住公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由于高校的学生公寓由学校的后勤服务实体管理向社会企业管理的转变。使得学生公寓的管理必须做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2、高校的学生人数的迅速膨胀,导致在校学生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他们的自理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突出。

3、目前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主要依靠以外聘社会用工所组成的物业管理人员,这部分人由于整体实力不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兼之薪酬待遇较低,所以缺乏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热情。

4、大学校园的流动教室制使得传统的“班级”概念正在逐渐弱化。这个新情况的出现使宿舍成为了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

由此可见,政治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已经成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改进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主要职责

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以后,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的实际需要上看,主要有教育、管理、服务等几重职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后与学生同吃、同住,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更好的把握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时的思想动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影响力和感召力,成为学生身边的良师益友;进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日常行为管理

日常行为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指导和日常行为的规范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自理自控能力差的W生,辅导员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认识并处理问题,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处于青年时期,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辅导员通过开办心理知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改变旧式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更好的处理在学习、生活、交友等诸多方面遇到的问题。

(四)宿舍文化营造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校文化传承职能最好的载体。良好的宿舍文化可以反映出校园整体的精神风貌,对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够影响和激发学生养成爱国守法、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三、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的角色问题

关于辅导员在学生公寓的角色问题,很多学校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凡是与学生有关甚至和学生公寓有关的一切事宜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甚至将宿舍的财务、公寓的水电、卫生的清理都划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在公寓的角色不明,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二)辅导员的学习问题

辅导员在入职以前,大部分都从未从事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参加工作以后,大量时间在忙于事务性工作,难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三)辅导员的数量问题

辅导员的数量都是根据所在学院学生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的岗位和编制。由于受到编制的控制,辅导员的数量往往不会太多。这就出现了几千人的院系只有1-2名辅导员在从事公寓内学生的管理工作。人员数量少就必然导致工作量大。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辅导员的年龄问题

辅导员大部分年龄在25岁―30岁之间,学历在本科以上,工作的年限不超过5年,特点是学历高,在工作中富有激情且精力充沛。但必须考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现实问题,一是辅导员参加工作之时也正处在成家立业之时,恋爱交友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而每天要求其在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开展工作,显然不切合实际。二是辅导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特别是女辅导员还面临来自生育的压力。所以,辅导员在学生公寓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1-2年,超过了工作的有效期就会出现精神懈怠,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五)辅导员的出路问题

辅导员入住学校公寓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每天在巨大的压力下处理大量的工作,如果在职务升迁、职称考评、岗位调整、薪酬结构等方面等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势必影响工作热情,甚至消极怠工的现象。

四、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管理办法、聘任条件等工作制度,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角色、工作职责等。努力实现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有利于这项工作的长期发展。

(二)双管齐下,通过制度创新增加辅导员人员数量

首先在教学岗位的年青教师、中年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选拔一批有从事学生工作热情的老师加入到公寓辅导员队伍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其次是选拨在校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博士、硕士、本科学生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这部分学生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公寓的管理队伍的实力。公寓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标准、提高待遇补贴等做法稳定工作队伍,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三)为辅导员在公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辅导员在学生公寓内提供专门的住宿、办公场所,添置必备的办公设备和生活用具,同时对辅导员的加班、交通、通讯提供一定的补贴,在物质上尽量满足辅导员的需要。

(四)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解决好辅导员的职务升迁、职称考评、岗位调整、薪酬结构等出路方面的问题,组织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优先选派辅导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培训和进修,使辅导员感到做事有保障、发展有空间,这样就能够全心全意的把精力投入到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发[2002]6号.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7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职业通常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是从业者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由此可见,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高校管理人员也是一种职业。而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也应当成为一种职业。职业化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现象,二是指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决定了他们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也决定了他们在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优质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战斗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实践证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对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增强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维护校园和谐和安全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着认识误区。其一,在辅导员身份问题上,认为辅导员既不完全属于教师编制,也不完全属于干部编制,出现辅导员身份的“蝙蝠”效应,使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均得不到有效落实,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其二,在辅导员职业问题上,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可能当做长期或终生职业来从事,而只能当做阶段性工作岗位来从事,导致多数辅导员职业思想不够牢固,在岗思转岗, 工作不安心,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其三,在辅导员选配问题上,认为年青辅导员和大学生没有代沟,容易沟通,因而辅导员的选配对象要年青化,导致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其四,在辅导员职责定位上,认为辅导员只要负责大学生日常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把大学生管好、不出事就好了,不需要层次太高,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低端化,进而导致辅导员的职称结构、职级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

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现状的影响。一是辅导员队伍年青化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辅导员都在三十岁以下;二是辅导员队伍低职称化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助教和讲师;三是辅导员队伍低职级化现象十分明显,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科员、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

第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制度落实乏力。《规定》对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辅导员既可以按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来确定相应职级的行政待遇并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这是落实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有效政策保障。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措施与其实施

首先,要坚持选聘标准,把好辅导员选聘关。辅导员的选聘标准,一是热爱辅导员工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二是具有研究生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和潜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是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四是具备较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和大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指导能力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

第二,坚持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把好辅导员管理和考评关。一是对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明确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明确院系应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二是由学生工作部门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统一组织对全校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按照略高于其他教职工的比例确定考核优秀人选。三是由学校统一组织优秀辅导员评选工作,校级优秀辅导员从年度工作考核优秀人选中产生,校级以上优秀辅导员从校级优秀辅导员中产生,明确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并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

第三,坚持优胜劣汰,优化结构,把好辅导员分流关。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并不是要求所有辅导员都要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而是有选择地推进优秀辅导员的职业化。要在把好辅导员选聘关、培养关、管理和考评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评定制度及其他各项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那些热爱辅导员工作、职业能力较强、能够履行中高端工作职责、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团队带头人和工作骨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辅导员;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学科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师资队伍,既是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本身要求。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强和改进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规定》(以下简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两个重要文件,标志着辅导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几年来,各高校以这两个重要文件为依据,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全面掌握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我们对广西的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状况进行一个摸底调查,旨在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更多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决策依据,努力搭建教育决策机制民主化的畅通渠道。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

我们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的高职高专院校中随机抽取8所院校共207人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与辅导员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着重了解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及他们关心的突出问题,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元统计等统计分析方法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对当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掌握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表1)。

从表1情况看,广西高校辅导员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轻化,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应聘至学院做专职辅导员,40岁以下居多。二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基本符合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本次调查显示,广西辅导员的文化程度总体以大学本科为主,占66%以上,并有28%左右为研究生学历。但仍有5%左右没有达到要求,因此辅导员在学历现状与发展目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三是编制内和编制外各有一定的比例。影响辅导员工作稳定性与积极性的一个重大因素是辅导员是否获得编制,在目前就业难的前景下。稳定的工作更有吸引力。四是工作量过大。生师比达不到有关文件要求是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共性,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负责管理一个年级或者300名以上的学生,有的辅导员还要经常兼任其他行政工作,工作负担比较繁重。

调查显示,辅导员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比例都较高,说明大多辅导员已意识到授课对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性,各高校也都为辅导员授课给予支持,大部分高校都严格执行《加强和改进意见》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文件精神,认可辅导员教师身分,这是辅导员发展的一条好路子。但是我们在对辅导员的访谈中得知。由于工作管理任务较重,虽然不少辅导员具备了上课的资格和基本技能。但真正被学校安排授课的并不多。而且即使安排了授课,学科也受到较多限制,较多院校主要安排辅导员讲授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辅导员在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这些方面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简单,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好。

目前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对辅导员的学历结构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一般都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但对辅导员的专业结构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好象什么专业的人员都能从事辅导员工作,最多强调的是要与所在学院、系部专业相似的人员,如法律院校在招收辅导员时多数要求辅导员为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等。广西高校辅导员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并不多,说明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局限性,不少辅导员没能有效地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广西各高校在招聘、录用辅导员用时,在学历方面普遍要求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有的院校甚至要求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我们在进行调研中发现,部分“本科”学历并非国民全日制教育,也就是说第一学历为大专,参加工作后再通过函授的方式取得本科学历,没有学士学位。这种情况在硕士研究生学历中更为普遍,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辅导员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都是通过在职攻读研究生获取研究生学历的。鉴于目前我国针对学历提高进行的非全日制教育在质量保证上还存在缺陷,对于通过培训或非全日制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辅导员学历的提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单纯追求学历提高,或学历提高与实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能力不匹配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绝大多数辅导员近两年没写过论文,从论文交流和发表的情况看,论文数量不多且质量也不高。从调查资料分析,影响辅导员参与科研的主要因素,一是繁重的负担,使部分辅导员即使有意参与科研也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二是缺乏科研能力和必要的条件。特别是科研能力差已成为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的一大拦路虎。三是激励措施不力,没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科研积极性。

二、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广西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总体上是稳定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辅导员队伍的组织结构是合理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初见成效,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等各方面素养得到了加强和提升。尽管辅导员面临着工作繁重等种种压力和问题,但全体辅导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为广西的高等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工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广西高职高专辅导员的困境与无奈,归纳起来主要有:

1.政治地位不高。有些院校,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是学院聘用的,没有编制,一般为3―5年一聘,相对学院有正式编制的教师而言,辅导员的地位显得较为“低下”。

2.经济待遇较差。各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待遇差别较大,从1100元到2700元不等;而同一院校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也很大,因此不同院校的辅导员之间、本院校内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待遇的差异,已成为辅导员工作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晋升机会受限。职称评定是辅导员最关心的事。在评定职称中,有的学校辅导员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或者在职称评审中的论资排辈,或者以辅导员没有授课任务为由拒绝辅导员进行教师系列职称的评定,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上一些学院又以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不给予辅导

员行政职务任命,这就显得辅导员既不像教师也不像行政人员,他们戏称自己为“三元新产品”。

4.出路何在,前途不明。很多辅导员形容自己就像一只趴在窗口玻璃往外看的蝴蝶,前途一片光明,但就是没有出路。为什么呢?因为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没有正式编制,是学校的编外人员、聘用人员。在目前的办学体制下,编制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一个没有编制的人就是一个没有公职的人。公职的主要特征是工作相对稳定、工资和福利比较好、具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在现行的体制下。公职比工作相对不稳定、工资和福利一般、没有什么社会保障的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大多数外资企业等单位条件优越得多。没有公职意味着生活难、看病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等。在同一个单位,做着同样的工作,甚至付出的精力与时间更多,而得到的经济上的回报却不同等,这也给辅导员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与失落。

三、政策建议

1.加强高职高专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在广西高职高专辅导员师资队伍中,大多数辅导员思想较稳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辅导员心态也有消极迷失的时候,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疏导。尽管辅导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辅导还是安心于教育工作,但是,辅导员中有“有机会想改行”和“工作一段再说”这样的想法的人为数也不少,说明有一部分辅导员思想还不够稳定,对此,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提高高职高专辅导员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广西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学术观念淡漠,科研能力差,这已成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制约因素。科研水平是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调查显示,认为科研很重要和较重要的辅导员占绝大多数。虽然辅导员的主观认识令人欣慰,但从近两年辅导员撰写论文的实际情况看,这一认识并未转化成参与科研的自觉行为。另外,由于青年辅导员比例过多,加上接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人较少的原因,辅导员队伍学术地位与其他教师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长此下去,将严重制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辅导员科研培养能力的在中青年骨干中已成当务之急。

3.关心辅导员个人成长。我们在访谈中得知,由于工作得不到重视,不少辅导员工作不认真,工作主动性也较差,而且大多数辅导员的闲瑕娱乐方式主要是看电视、体育活动和麻将扑克,显得比较单调,与年轻人以及政工人员的身份特点、职业特点不符。应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以促进教师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此,应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合理科学地制定各种奖励制度,以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性,使之形成一支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催人奋进、充满激情的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4.加强辅导员进修与培训。进修是教师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各院校均有一整套完整的辅导员工作职责、职业进修培训、考核机制以及晋升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所制定的这些似乎没有起太大的作用,都漠视这些规章制度的存在性,形成了有制度不执行的局面。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辅导员都有工作再忙等困难也想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愿望。但仍有近一半的辅导员未能参加培训。究其原因,除了没时间外,主要是学校不给予安排等客观因素外造成。调查中辅导员普遍反映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僵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培训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性指导不足。二是培训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流于形式的培训进修不能满足辅导员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培训机会有限,并且限制性条件多。四是培训费用给辅导员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即使有系统而实用的培训进修机会,费用的负担也成为辅导员求知路上的一个障碍,辅导员收入本来就不高。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校都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处培训,进行知识更新。

5.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意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两个重要文件,走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子。

目前广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基本上是实行双肩挑模式。双肩挑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步入大众化时代后产生的。扩招之后,各校的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但高校的编制一直很少得到增加,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面前,有限的编制当然要用来引进专任教师,没有编制引进专职辅导员,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最后也只能通过兼职来完成。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学院师资不足的困难,降低了办学成本,也培养和造就了许多教学科研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长的复合型人才。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的人员担任辅导员,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人格魅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思维习惯的形成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专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其主要精力理所当然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加上近几年由于扩大招生的影响,许多高职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年年增长,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日益加重。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哪有多少精力和时间来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要坚持做到:首先是要加强对加强教师队伍编制管理。给予辅导员独立的编制,这是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首要条件。根据广西的实际,笔者认为应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划出专门的专职辅导员编制比较合理,而且这些编制只能培养和引进专职辅导员,不可挪来引进教师和其他人员。第二,要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只有建立严格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把辅导员入口关和质量,才能从源头上阻止不合格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第三,要改革辅导员资格制度。要将辅导员资格制度从教师资格制度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辅导员资格制度。这是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辅导员职业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建立辅导员资格证书的更新制度。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是终身制的,一旦获得,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很难废除,这种制度不利于人才流动,也使教师没有危机感,不利于竞争,难以提高工作积极性。第四要改革辅导员培养模式。辅导员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笔者认为,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师资培养基地,从辅导员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师资培养基地再学习一到二年时间,主要加强实践和实训,在实践中培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综合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9

[关键词]“80后”年轻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年轻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从队伍构成看,高校专职辅导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21岁至40岁占总数的85%,其中22岁至30岁的辅导员占多数,也就是说越来越多得“80后”加入到了高校辅导员群体。

“80后”年轻辅导员给高校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他们有敢于尝试与探索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工作热情决定了感情的投入。因为“80后”辅导员和学生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所以师生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师生关系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亲密和和谐。相对于上述优势,“80后”辅导员身上也有着一系列薄弱环节,例如,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感度较低、情绪自控薄弱、生活阅历不丰富等。如何化解这些问题,让这群“80后”年轻辅导员将从事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在时间上具有存续性的职业,这就对于“80后”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于“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内涵的理解

200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等一系列文件中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所谓职业化,一是指职业的壁垒和标准,即从事这个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二是指一种工作态度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长期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甚至把它作为终生事业来对待。

所谓专业化,是对职业或工作知识性、技术性的要求,是对该职业、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肯定。随着社会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辅导员队伍的壮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日渐成熟,辅导员作为一个岗位,其专业化的要求也随之提出,其中更是细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心理健康方向、就业职业指导方向等。

“80后”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而统一的关系。无论是职业化还是专业化都是为了促进“80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确立辅导员的职业地位,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化又是职业化的发展和归宿。“80后”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80后”辅导员的特点分析及现状

(一)“80后”辅导员的政治敏感度较低,情绪自控能力薄弱,生活视野狭窄

1.“80后”辅导员的政治敏感度较低

部分“80后”辅导员虽然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但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度依然较低,不能果断的做出正确的决断。政治素养不够和理论基础不扎实是“80后”辅导员的致命弱点。“80后”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并用这些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在突发性重大事件时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80后”辅导员的情绪自控能力薄弱

“80后”辅导员大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待高校辅导员这份工作的态度是: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兴趣爱好广泛,与此同时也有着较强的个性。并且大多数“80后”辅导员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在面对这一份繁琐、高压的工作时,有时不能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缺乏魄力和耐心,在遇到挫折时会被情绪左右,产生焦虑、浮躁的情绪。更有甚者在面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时没有把握好沟通的方式方法,因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3.“80后”辅导员生活阅历浅、视野狭窄

绝大多数“80后”辅导员只经历过从学校到学校的过度,校园生活的丰富经历与单薄匮乏的社会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思想较为单纯,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法清晰的向学生解释清楚,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仅限于道听途说,所以无法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并存,微薄、博客、飞信等传播媒介让“80后”辅导员和学生都能快速地了解社会动态,原本知识的垄断优势就逐渐消失了。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事件时,“80后”辅导员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在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全面性上都会有所欠缺,应对方法和技巧也都待具体掌握,进而无法在第一时间针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80后”辅导员对于辅导员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专业方向和定位

1.“80后”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日常工作专业化水平不高

“80后”辅导员在校的形象大多是年纪轻、资历浅,身处基层部门,每天应对着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化身为学生心目的“保姆”,领导心目中的“消防员”,可谓集各部门的职能于一身,其中包括班级管理、奖勤补助、安全教育、公寓管理、突发事件处理和行政教学事务等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政策定位除了强调了辅导员德育功能之外,还对辅导员提出了社会性和服务性的要求。但这种多重化的定位在实践中却背离了其本该有的效果,“80后”辅导员成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代职者。“80后”辅导员的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占据,疏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模糊的定位使其弱化了辅导员的基本职能,直接导致“80后”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2.“80后”辅导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

辅导员工作涉及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岗位。许多高等院校的“80后”辅导员并不是教育类、思政类相关专业出身,这类辅导员大都没有经历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专门培训,仅仅通过辅导员岗前培训,无法达到专业辅导员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上岗之后,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也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80后”辅导员缺乏过硬专业功底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只能用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们层出不穷的问题。

3.“80后”辅导员发展前景模糊,职业化程度低

大多数“80后”辅导员在进入辅导员这个行业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而更有社会舆论认为只有专业不过硬的教师才会被安排去做学生工作。辅导员这一群体在工作中无法得到身份的认同,无法获得身份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大环境造就了大多数“80后”辅导员心中存在这样一个概念――辅导员这个岗位是一个临时岗,是一个过渡性的职业。多数辅导员两到三年后就选择了转岗或者离职,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跳板,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实现“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面对“80后”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合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体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的工作职责、专业方向和职业定位

1.优化“80后”辅导员队伍结构,聘用专业化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结构问题包括:年龄结构问题、学历结构问题、学科结构问题等,而对于“80后”辅导员来说,学科结构问题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选拔高校辅导员的过程中提出相关的准入专业范围,使“80后”辅导员在入职时自身所学的专业与辅导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相匹配。针对每个高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队伍结构现状,选聘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才,从而解决“80后”辅导员学科结构问题。

2.明确“80后”辅导员工作职责,管理职能和教育职能相互渗透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党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条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就意味着“80后”辅导员身兼管理和育人的双重职能。作为管理者,“80后”辅导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繁重性和琐碎性,如何将教育职能渗透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是“80后”辅导员必须明确的一个重点,不能单纯的“为管理而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突发事件、评优评先、困难补助等工作中加入思想引导、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入教育的成分,让看似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也承担起育人的功效。

3.针对“80后”辅导员选定专业化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纵观高校学生工作,可将其细分为几大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团学工作模块、勤工俭学模块、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模块、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咨询模块等。相对应于每一模块的工作内容,针对“80后”辅导员设定专业化的岗位分工,专职专岗,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达到工作效率最大化。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针对每一模块对“80后”辅导员提出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通过各种平台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关注该模块内涵的前沿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岗位专业化之后,即可以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岗位的“80后”辅导员提出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的要求。这样对于“80后”辅导员个体而言,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发展,使他们成为这一专业的研究型人才,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二)相关制度保障“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1.落实思想政治教师职称职务评定机制

近年来,多地出台了关于辅导员职称评聘的序列,改变了原本辅导员既不能参加行政系列评聘,也不能参加教师系列评聘的局面。有了独立的职称评聘序列,大大拓宽了“80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让整支队伍充满了职业牵引力,职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因此“80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将大大加强。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在辅导员中设立了3%和25%的教授岗和副教授岗。上海大学设立了辅导员职业等级分级制,规定三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并享受同等待遇,四级辅导员相当于教授、硕士生导师级别等。

2.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机制

要建立符合本校实际工作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辅导员考评考核体系,定期对“80后”辅导员进行动态、灵活的考核。将考评考察和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以公开公平的考核结果作为激励机制实施的依据,作为“80后”辅导员职务晋升及提拔的依据。对于多次考评成绩优秀的“80后”辅导员要大胆提拔,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向高层次管理队伍输送人才的后备军。

3.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自从2007年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成立以来,辅导员培训基地承担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高级研修、学历学位培养等”任务。但就目前而言,各方面培训的开展数量仍然与辅导员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多数“80后”辅导员依然被动地等待着培训的机会,被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学工论坛、辅导员论坛和培训。因此,高校除了鼓励“80后”辅导员自行寻找适合自己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培训项目的同时,应开发形式多样的培训与交流,加强校际沟通、学习和考察,取长补短,将真正提高“80后”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四、结论

各高校“80后”辅导员群体日趋强大,通过对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从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出发点,深化“80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建设,弥补“80后”辅导员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将“80后”辅导员塑造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爱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57-162

[2]姚楠,蒋丽丽.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2-47

[3]邓荣华,李文剑.年轻辅导员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劣势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90-91

[4]陈庆健,庄兴忠.大学生辅导员必备的政治、道德、心理、人文素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63-64

[5]段仁启.专业化与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1(15):74-75

[6]王俊垒.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24-226

数理化教学辅导篇10

关键词:辅导员;基建队伍;发展模式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本文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了队伍建设的发展模式,对高校人才的管理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高校要认真做好辅导员选聘配备工作。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都是要由辅导员去落实,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决定高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那样重视和扶持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更多关爱,同时在各类评定适当倾斜;最后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把优秀人才留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如此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建队目标不清晰

自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正因为如此各高校也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两部分人员组成。据调查,部分专职辅导员是从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一些成绩优秀、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先做两年专职辅导员,再保送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青年业务课教师兼职,另一种是由研究生党员或高年级本科生兼职,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的专职人员。由此可见,在学习与管理学生并存的情况下,这些辅导员管理学生的目标发生了本质性的偏移,即整个队伍的目标不清晰。

(二)队伍数量没保障

据统计,目前按规定配备了专职辅导员的高校有50%,有34.8%的高校未按规定配备,辅导员与学生比例最高的达1∶760。据厦门大学关于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情况的调查:配备比例在1∶150以下的高校占0.9%,比例在1∶l50-250的占29.5%,比例在1∶250-350的占26.4%,比例在1∶350-450的占12.6%,比例在1∶450以上的占22.5%,专科学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基本上在1∶35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人员与学生比例失调,数量偏低,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

(三)队伍连续性不够

为了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深入学生群体,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多数为年轻人。但年轻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有限,处理事情难免欠妥当,导致思想上的浮动。大多数人把辅导员工作当成留在高校工作的过渡阶段,把能够成为专业课教师当成了发展目标。比如一些高校实行了短期的辅导员制度,专职辅导员一般的工作期限是三到四年,服务期满后有相当部分的人通过转岗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或报考研究生、学历进修而离开辅导员岗位,还有些高校的部分辅导员采用流动岗位,辅导员工作两到三年后转为攻读研究生。队伍的频繁调整和更替,造成了队伍的连续性不够,稳定性差。

(四)队伍整体待遇低,心理反差大

辅导员历来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要力量,是具体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他们虽然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工作繁杂,事无巨细,凡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必须过问,但其地位比较低下,不仅接受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而且各个行政部门几乎都是辅导员的领导。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辅导员不但没有科研项目,而且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只能获得国家和单位的分配;另外政工人员的职称普遍较低,待遇也往往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而政工人员待遇又偏低,这一高一低大反差,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发展模式探析

(一)建立明确的辅导员管理体制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不明确:其工作重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却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助学贷款、学费、就业等事务性管理工作上,更多地扮演了“办事员、勤杂工、保姆或消防队”的角色,经常是“受命于学校任一部门、任一人员”。所以明确辅导员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应该从日常管理、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和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辅导员归口和管理,避免出现“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有效建立辅导员的工作阵地;在编制问题上,辅导员应由目前专兼职并重过渡到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模式。这既有利于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非职业化”问题,又能缓解学校编制紧张的现状,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考核可分为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依据,实行奖惩分明,能上能下。

(二)强化辅导员基建队伍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辅导员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角色定位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是基础,专业化、专家化的岗位载体是职业化。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关键。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提高育人水平,改变辅导员工作的过渡性和临时性做法,专业化要求辅导员在专业上“守一而望多”。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建立专职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结构,积极探索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专门化、职业化的管理模式。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作为担当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辅导员,应该审时度势,把学习作为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终身任务。

(三)引入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促进辅导员的合理流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高素质的辅导员。其次,科学管理,明确岗位目标和责任,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严格考核,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分配的多少与岗位、能力、业绩与效益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促进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四)优化辅导员待遇,提升辅导员地位

虽然一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社会地位相对而言比较低。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教育辅导员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并对其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关心支持辅导员工作,提高辅导员待遇,根据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辅导员的劳动特点,实事求是地确认其正当利益;提高辅导员的工资水平,使之与同期毕业的教师相当;增加辅导员岗位津贴,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的中上水平。创造良好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促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还要从职称评聘、科研立项、评优选先等方面对辅导员予以倾斜,确保其权益,为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鼓励部分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

四、对策与建议

(一)创建相对稳定1+1>2的辅导员队伍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的现状,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深层次地开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辅导员的评价与出路问题没有解决好,专职辅导员应定期进行工作研讨,常沟通、常协调,及时总结学生的管理工作,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效能,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二)明确目标、做好定位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事业。历史是前进的,教育是发展的。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其目标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不辱使命,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高校的培养目标,真正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对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定位,帮助其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方面3-5年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学校要明确地指导辅导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预期的职业目标,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培训,以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又要优化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消除辅导员发展的后顾之忧,从而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三)加大对辅导员个人的培养力度,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关键。高校要制订辅导员培养培训规划,逐步建立起自学、专题研讨、在职进修、学习考察、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等多层次、多形式相结合的培养培训体系。这与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密切相联。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由青年人组成的朝气蓬勃的队伍,稳定是主要的。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青年后备干部、党政管理骨干、学科专业骨干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源头之一。创造条件让辅导员有序发展:鼓励有志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在政策上要解决好他们的技术职称和行政职级问题;对优秀的辅导员要列入青年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优先从具有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生工作经历的同志中产生,对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也要优先从他们中选拔和推荐;高校应出台辅导员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考博的相关政策与规定,为优秀辅导员创造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机会。

(四)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机制

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没有明确的职责,也就没有有效的管理。因此各高校应当加强“数量与质量、选拔与管理、使用与培养、考核与激励”四个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与队伍建设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评优奖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解决出路问题,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和教学科研的后备力量来培养,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向校内其他党政管理岗位、教学科研岗位输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有了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必将会逐步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要求,政策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稳定而又精良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袁伟菊.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