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武术教学十篇

时间:2023-11-08 17:51:53

初步武术教学

初步武术教学篇1

关键词:培养;武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6-02

一般来说,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内,需要体育教师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四十五分钟时间,事先把课时计划安排好、教学过程完成好,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给我们的体育老师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武术课堂教学。我们知道,武术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武术的套路也错综复杂,并且还要求我们的师生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那么,作为武术体育教师该如何进行武术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正确引导他们做到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下面我就针对这一问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对初学武术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勾、拳、掌、弓步和马步等一些基本动作,逐步教会学生手形变换、手法变换和步型变换等基本功,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的学习武术的套路。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初级长拳课。初级长拳的动作表面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的套路已具备长拳的跳、蹦、穿、跃及方向变化等特点,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先教给学生一些武术基本功及相关的组合动作。然后再教给学生“五步拳”。“五步拳”中它包括武术的主要手法和步型,动作简单,方向变化少。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学生一接触就能学会,也就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完“五步拳”后,教师再进行初级长拳的教学。因此,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长拳基本功进行强化练习后,才能清理出学生在套路练习中的“绊脚石”,这样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长拳的武术套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循序渐进,降低难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宏观上来调控学习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堂准备部分,把武术基本动作进行分解归类并渗透其中,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合理安排武术课的课前准备部分,改变单纯的学生徒手操为学生武术操,再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如:马步冲拳、弹踢冲拳、弓步冲拳的转换;扑步轮拍、双臂绕环、正侧压腿等等。这样就把武术的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紧密衔接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初步建立起了武术动作的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为今后学习武术套路打下坚实基础。在平时的上课练习中,要让学生把武术基本功练习扎实,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体育教师要根据武术特点进行归类记忆,寻找武术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武术的攻和防体现在具体的一招一式上,因此,武术教练在讲解时,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进行模拟示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记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为简化教学动作,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找出套路中每个动作的规律。例如,初级长拳套路的起势与收势的位置相同且方向一致,我们练初级拳时,拳要放在腰间,拳心向上,冲拳时拳心向下等。让学生懂得万物相通的道理,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习兴趣。教师教初级长拳套路时,为了巩固所学套路,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或提问式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本套路中我们冲拳的动作有哪些?亮掌动作有哪些?推掌动作有哪些等等。

一般来说,武术的套路是由好多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又包含着动作的方向和路线、架式和结构、停歇和顿挫、劲力特点等要素。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步骤,让学生一步步连贯、完整地掌握每一个套路。我以为主要应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弄清楚动作的路线和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慢速示范演示和精炼简明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概貌。教师可以先讲后做或先做后讲。其次,要掌握动作和步型姿势的准确性和工整性。教师的示范演示动作要从开始的慢到后来的正常速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与示范中去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眼、手、步和身法,每一招式都要做到工整、准确。再次,要分析动作的节奏、劲力、眼法和精神。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神、形兼备的特点,分析讲解动作的作用、性质、节奏和意向,逐步使学生动作的形和神结合起来,从而全面的掌握各环节的动作要领。

四、选择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促进学生学习并持之以恒的能力

初步武术教学篇2

关键词: 武术 非武术专业 武术教学

1.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1]。2014年3月10日,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武术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2]。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有着武术专项师资缺乏,教师武术基本功欠缺,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影响,所以中学绝大部分武术教学任务由非武术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承担。因此,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一是加强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提升。从实际操作看,前者周期较长,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开展实施方便、快捷,既能在短期内收获良好的效果,又是从根本上推进和深化武术教育教学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作为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一线的非武术专业教师,有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结合常州市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情况,自己对武术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感悟,希望借此为非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武术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武术教学的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2.2.2访谈法

走访常州市区17所中学,了解各校武术专项师资,非武术专项教师武术教学的相关问题。

2.2.3案例研究法

通过部分初中体育课例观摩、研讨,研究出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教学的方法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武术专项师资不足,缺乏系统化专业化教学。

对常州市市区17所中学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得知:目前常州市市区中学武术专项教师比例较少,17所学校中只有4所学校有武术专项教师,占比为23.53%,且每校仅有1名武术教师,平均每校0.24人,可见武术专项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学校学生的武术教学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套路学习阶段,加上常州市体育中考的大环境下,学生没有也不可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更谈不上专业化。

3.1.2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过程不流畅。

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对武术的学习仅限于在校学习期间,武术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对武术动作的掌握高低不一,参加工作后接触武术训练的机会更少,即使偶尔参加武术类的培训活动,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武术的基本功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由于自身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武术技能储备不足,从而造成自信心不足,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流畅,教学效果较弱。

3.1.3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学生激趣易、保趣难。电影、图书等网络多媒体资源对武术项目的夸大和神话,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国粹、传承民族文化的地位,学生愿意进行武术学习。但是武术的教学、训练过于死板;痛苦的基本功的学练、枯燥的套路学习、遥不可及的对练格斗;武术项目评价的单调和缺乏创新性,让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低,造成初中学生较难保持兴趣的状况。

3.2改进措施

3.2.1学案导学法。

套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这样几个过程:分解动作学习、完整动作学习、分组学练、多种形式展示等。形式虽老套,但稍加修改,效果会更明显。如五步拳教学时,可以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练(见下表)。

利用学案导学,一来解决对动作术语不清或遗忘,增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二来省略大量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3.2.2自主学练法。

新课程理念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在武术项目的教学中,有效利用好自主学习对武术项目的学习也大有裨益。这里以五步拳为例(见下表)[3]。

这种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武术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教”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更专注,学习效果自然更高效。

3.2.3“e”学习法。

时代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ipad等新型信息技术工具迅速在社会上普及。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有的学校配备了机房的同时专门装备了ipad机房。目前“e”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文化课学习中比较常见,将“e”学习模式引入武术教学,将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形式改革的新尝试。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程度较高,学生中的网络高手比比皆是,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做文章。

4.结语

4.1当前基层学校的武术专项教师比例失调,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武术教学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在推进深化武术教育教学的进程上,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更多的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自身武术技能的提升。

4.2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首要提升武术基本功,进而掌握简单的套路、器械,其最终目标是自身具备一定的武术动作创编能力。

4.3非武术专项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需要创新教法,如学案导学法、自主学练法、“e”学习法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出更多有效的教法来推进深化学校武术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教体艺〔2014〕3号)[Z].江苏省教育厅,2014-2-27.

[3]姜庆军.初中学生武术项目推进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6.

初步武术教学篇3

【关键词】武术教学 基本功 训练方法

一、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阶段划分

武术基本功主要包括腿部、腰部、裆部、桩功、手眼、冲拳等六个部分。在众多的内容中,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武术教学实际,将基本功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1:初级阶段,主要以基本身型、手型和步型等内容进行教学。

2:在前一段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和难度,同时进行身法、手法、步法和腿法方面的教学。

3:提高巩固阶段,对已学内容不断强化、反复磨练,并同平衡、跌仆、翻腾功的教学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4:应用阶段。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对武术基本功已初步形成概念,并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在此技术上,以基本功小组合形式,进行综合练习,为以后的套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武术基本功的教学是由上述4个阶段组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内容与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进行科学安排,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每堂武术课中真正学到一点东西。

二、武术基本功教学步骤

武术基本功是由不同的基本动作、基本技巧和基本训练方法所组成。练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基本功,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第一步,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及简略讲解,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架式结构及正确做法。在讲解过程中先讲整体姿势,再讲上肢或者下肢。第二步,主要明确基本功动作要求和规格。讲解顺序是由下肢、躯干而后手臂。这一步的基本功任务是力求在练习中,做到准确与工整,并对所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发现、纠正。倘若学生初学时一时还达不到规格和要求标准,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便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第三步,着重于基本功练习要领的讲解。讲解时最好将练习要领归纳成几个字,即便于教师讲解又便于叙述记忆。如前压腿时可将其要领归纳为:一翘(被压腿的脚尖上翘)、两挺(上体挺胸、被压腿挺膝)、三收髋(被压腿髋关节内收)。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平时善于分析和发现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方能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提炼。第四步,结合动作或练习的技击意义进行讲解。武术运动之所以有别于其体育项目,其最主要的一点即在于它的攻防技击特点。所以在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结合其技击特点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或练习的理解,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

三、武术基本功的几种教学方法

1.串联式教学法。即在基本功练习过程中,按照其难易度和内在联系,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一个练习过渡到下一个练习。如:在介绍和练习了基本手型、步型后继而进行基本的手法和步法的教学;当介绍了各种压腿后再进行各种踢腿的练习;继之作各种腿法,最后再练习各种跳跃。这样使前一动作为后一动作服务,一环套一环;动作也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使学生稳步扎实地前进。

2.自我对照法。学生在最初的基本功练习时往往会信心不足,教师这时应该抓住其在武术方面的强力求知欲,结合自我对照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自我对照法即是教师将学生平时的练习成绩记录下来,学生也可进行自我登记;训练一段时间后(1周或者1月),进行一次小测试,通过前后成绩的对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练习基本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基本功的练习效果。

3.比赛法。在基本功训练一段时间后或者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在班内或组内,以及班与班之间组织基本功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找出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典型带动法。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多差异也大,所以教师除提出一般要求外,还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并发挥典型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发现基本功好的典型,也要发现基本功较差的典型。这样使好的典型发挥其骨干作用,帮助和带动其他水平较差的同学,同时通过典型的教育启发,并对其重点辅导,从而带动全体共同提高。这也是“抓两头带中间”的典型带动法

四、武术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倡良好的武德武风放在首位。练好武术基本功贵在一个“恒”字,要能够吃大苦耐大劳;在武德上要提倡嵩德谨已,常言道“无拳无勇,无德无拳”既此谓也

2.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练习基本功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保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训练程度,科学的进行基本功训练

3.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强调姿势的正确与工整。学习一个基本动作,无论在其架构、发力特点和心志意向等方面,都学精雕细刻,而不能只强调动作的做法而忽视基本姿势的培养。否则一旦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就很难纠正了。如:社会上许多功夫不错但姿态难看,如弯腰、驼背、耸肩、曲腿等等,其原因就在于学习的初始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就必须强调基本姿态的培养。

4.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学校武术教学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所以不能以练基本功而练基本功,更不能不顾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盲目练习基本功。这就势必牵涉到运动量大小的问题。运动量过大超出学生生理承受的限度,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引起伤害事故,同时也容易造成动作变形;运动量太小达不到训练效果。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合理安排运动量。

5.武术基本功训练一定要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武术教学中基本功的内容不能多而杂,更不能走过场。应该根据不同得以、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以及武术课的实际需要和基本功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的安排基本功内容,每次课一般按排2-3个基本动作,力求做到少而精。

初步武术教学篇4

关键词 武术的攻防拆招 套路的学习 基本功的练习 武德的传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对强生健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制定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武术被列为必修的重要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初中武术教学达到新课程目标即初中阶段(7-9年级)水平四的领域目标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达成。

一、通过武术的攻防拆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达成运动参与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领域目标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初中武术教学内容套路中很多都包涵着攻防的动作,通过拆招让提高学生了解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攻防意识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达到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并在其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例如:“少年拳第二套”第四动”弹踢冲拳”与第六动”并步搂手”当“弹踢腿”时运用“搂手”将踢过来的“腿”用“手”勾住,使对方无法站立,从而达到制敌作用。当中一定要注意勾手的方向,对手“踢右脚”勾的方向要向对手的左面“勾手”,相反亦然,原因是如果方向勾反,对方就可以利用另一只腿对你发起第二腿击打。实际生活中遇到袭击时大多数也是采取格、挡、牵、引的方法去化解进攻的,这样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就会大大提高,能让学生自觉的安排锻炼时间去练习武术,结合自己对攻防的理解去研究一些动作去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这样必然能达成运动参与水平四的目标要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通过武术套路的学习使初中学生达成运动技能领域目标

运动技能 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术套路从运动形式来看,既有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编成的拳法和器械套路,又有实战意义的对抗性竞技格斗,还有以针对某一项身体技能为主,进行专门强化训练的各种功法。中国武术历来注重“内外合一”,所谓的“内”,主要指诸如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理品质,所谓的“外”,主要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动作。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它具有极丰富的内涵。长拳中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四法相合,都是这种“内外合一”,整体和谐要求的具体体现。初中体育教学虽然传授的套路有限,但在达成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是不可取代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今后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较好健身手段,“拳打卧牛之地”是武术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场地器材就能到达运动目的和效果,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武术必然能使新课标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达成。

三、通过武术基本功的练习使初中学生达成身体健康领域目标

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水平四要求中发展体能,即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运动的基础,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和跳跃,平衡以及组合动作等练习内容。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和技能,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初中体育教学中可利用武术是运动特点将一些武术动作与体能联系起来,例如:安排两个仰卧起坐垫,分别相隔20米由两名学生手持放置,另外一名学生练习马步冲拳时,进行跑动后成马步对仰卧起坐垫冲拳20次左右,然后和手持垫子其中一名同学交换,其中的马步冲拳可换成其他武术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弥补武术招式中静力性练习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从而到达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武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必然能初中学生使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水平四要求中发展体能达成。

四、通过武术的武德的传授使初中学生达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武德是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初中学生在学习武术时应该更重要的传授武术的道德。例如:通过武术的“抱拳礼” 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这样能让学生从表面和形式上理解武德,而后跟进一步的让学生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了解运动愉的获得对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了解自尊和自信的作用。通过武术的武德的传授必然能达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初步武术教学篇5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体,武术课,对策

一、普通高校公体武术课发展概况

我们可以把高校武术教师水平分为4种类型。顶级类: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水平的教师(训练走竟技体育方向),训练时间一般在10~15年。第二类:武术大中专馆校、高等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可以参加全国大赛,但是成绩比顶级类差一点,主要参加省级比赛,有较好成绩的教师。第三类比第二类中成绩差一点,参加省级比赛,主要以地区、县市级别的武术比赛为主。初步了解类:接触武术训练(训练时限一般为3~4年)仅限于小型武术比赛,或者说参加学院内部的通级比赛、高校大学生武术业余组比赛。主要起到传播、普及武术运动的作用。但经了解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公体武术课的大部分教师的武术水平都处在初步了解类,只能教授基本的套路动作,把武术等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只注重形体动作的眼帘,对武术的内涵和特色教育比较含糊,使学生对武术缺乏应有的了解,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质量低下,影响了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高校武术课发展的因素

1、武术教学场地、器材、财力均较欠缺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这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绝大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9~11m2的要求。老师少,学生多,示范累,教学效果不好,影响教学情绪。

2、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活力

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内容的主干课程,而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内容贫乏、方法单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武术教学内容雷同,教材内容只注重统一化、规格化和套路动作统一的外在合理性,无法体现武术技击的本质特点,忽视了武术中隐含的技击攻法和内在的合理性,也忽略了武术本身内海的复合性和多元性。

3、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1961年,在《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把武术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1978年武术在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中正式立项,这为培养武术专业高级人才敞开了大门,国家规定高等师范院校可列为选修课或必修课。但随着高校健身活动的不断丰富,显然固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对策

1、要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

现代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没有能够同柔道、跆拳道一样走上世界舞台,缺乏的就是“学校化”。专家认为,现代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曾陷入误区,其历史原因在于大跃进式的跨越。武术教育进入学校教材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但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多年来很多地方的武术教育有名无实。提及武术,很多人会认为武术是一种非常复杂,蒙着一层面纱非常神秘的东西,不禁会问:“你一次能打倒几个人?”这充分说明武术在中国本土的普及力度不够,缺少文化的土壤。随着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各国都在开设跆拳道课程。在很多体育类的院校里跆拳道课程设置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行列。假期里跆拳道的培训班比武术的还多。我们的学生选择跆拳道只是因为他们对于作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缺乏了解,我们的武术教育不足而已。

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即要解决由谁来教、教什么、怎么交的问题。首先,在增加武术课时的情况下,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武术教材的重新选编是摆在广大武术就研究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几十年来普通高校中基本上没有武术教材,有的也只是统编的初级长拳初三路、24式太极拳、初级剑等,教师再根据学校场地、课时、器材、学生水平等情况选择教学,这样学生只能初略了解初步完成本套路动作,缺乏内在感觉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更谈不上学习其技击特点、精气神等特点了。因此武术教材的重新选编是摆在广大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成为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二;再次,武术项目的特点在于区别于其他项目质的规定性,攻防和对抗是武术项目的本质特点,是其区分其他项目的存在价值。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中如何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乐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特点、要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任何高挂南明的文化和艺术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反而使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使人们更好地去接纳和理解。由此,提高教师素养,形成武术教师的独有教学风格成为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凾待解决的问题之三。

2、采用武术内外兼修——形态与心理结合的训练方式,发扬武德的教育特性、文化性

武术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习方式是武术运动的特点。俗话说“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南拳追求“内练心神意志胆,外练手眼身腰步”。这些都把内在的精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不要把武术动作人为的划分成体操动作,只注重外练,忽视内修。

武术历来讲究“尚武崇德”,这是中华民族讲礼仪、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武德是武术的灵魂,武术教学要结合这一点,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自律,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3、坚持走社会化和大众化的道路

“社会化”是现代体育区别于古代体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任何一项运动,希望得到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加速其社会化进程。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在于扩大其群众基础。也只有在拥有广大爱好者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推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化,一是要打破民族与地域间的限制,逐步把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体育活动推向全国,扩展其开展范围与规模。二是克服某些练功与健身方法相互封锁的神秘化倾向,使其大众化、通俗化,打破少数人垄断的局面。中华传统武术虽然来源于民间,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和为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走上社会化的道路。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源泉,竞技武术的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地吸取传统武术的精华,同时,传统武术在社会上的广泛开展,还可以为竞技武术培养大批后备人才。我国的传统武术群众基础相当广泛,这是我们的优势。为此,中国传统武术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学校公体武术课,正是完善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最好方法。

在高校的武术教学环节中应安排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课学习和相关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阅读和首场传统文化书籍。因为武术的学习和修行是终生的修炼和提升,如果不结合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无法真正理解武术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作为教育者自身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参考文献:

1、孙丽萍《提高大学生对武术课兴趣的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2、刘劲松《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吴宝忠《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搏击.武术科学,2008,(1)

初步武术教学篇6

在“启慧教育”的浸染下,学校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致力于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天下为公、勇于担当、敢于开拓的公民意识的唤醒。因此,将学校现有的大小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优化组合,形成“启慧”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启慧五大学科课程群(语言与文学、数学与创造、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社会)和启慧六系列活动课程(人文素养系列、品德素养系列、科学素养系列、健康素养系列、生活素养系列、艺术素养系列)。

本文以学校校本化课程中的武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为例,以期更好地培育出“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

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武术课程方向

1.武术校本课程实施目标,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武术课程教学,可以使广大学生热爱武术,自觉参与并养成终身武健身的好习惯,从小尚武崇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教师讲解、传授、示范,学生参与练习,搭建活动展示平台为手段,使学生内外兼修、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自我展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学校以培养为目标,通过“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动武术课程建设。

武术课程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一是树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明礼”。武术教育注重“德”与“礼”的培养。二是习武技,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激发生命潜能,还有利于学生直面挫折、主动进取、个性品质的形成。三是弘武魂,不仅能传承民族精神,丰富爱国主义内涵,还能培养忠于民族、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为此,我们将武术课程建设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外健内慧”智慧少年的重要途径。

2.武术校本课程实施任务,重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习武、练武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武术活动。而且,我们会通过对武术历史的学习、武术名人的了解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武德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套路练习、对练等内容的教学,认真传授武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武术的正确姿态和“精、气、神”,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具有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建立个人与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合作与竞争意识,教会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养成敢于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3.武术校本课程实施分层要求,重在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年级:初步了解武术历史和现代武术名人故事,了解学习武术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初步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简单组合,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发展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激发武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且能够让学生初步领略“精、气、神”的意义。

二年级:了解武术历史和古代、近代武术名人的故事,了解武术健身、养身、防身的基本常识;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简单组合以及基本功串联;力求学生动作规范,用力准确,发展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习惯,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感受“精、气、神”的气势。

三年级:了解武德精神的内涵,学习武术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基本功串联,学习武术套路(步行拳)和少儿武术操,使学生的动作规范,用力准确,“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养成习武、练武的好习惯和安全意识,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和良好武德,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年级:了解学校武术活动开展的历史与成就,介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之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基本功串联,以及步行拳和少儿武术操,学习少年拳第一套。力求达到动作熟练规范,神形兼备,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学生具有习武、练武的浓烈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团结互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思想

品质。

五年级:复习、巩固一至四年级所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学习少年拳第二套和组合长拳第一套,学习自编武术组合动作。使学生掌握武术“三基”要领,提高动作质量;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自我展示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自然而然地在个体动作中显现“精、气、神”的

姿势。

六年级:复习、巩固一至五年级所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学习棍术的基本棍法和套路,学习太极拳,学会自编武术组合动作。使学生全面学会和掌握所学武术内容,武术动作规范、准确、健美,并彰显武术的“精、气、神”;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展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以“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动武术课程实施

学校的武术课程建设走的是一条“全员普及”与“提高训练”相结合之路,在全员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确保课程的实效性。

1.全员普及,夯实课程基础

为了保障武术课程的有效建设,学校开展了武术课程体系研究,编写了武术校本教材《中华武术》,明确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低段要求初步掌握武术基础技术,中段要求掌握武术基本功,高段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武术器械的运用。学校将武术纳入课程计划,各班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让所有学生了解武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坚持做自编武术操,让武术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主要运动。在阳光体育节中,我们还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武术集体奖项和“功夫小子”“功夫达人”等个人表演奖项,营造出浓厚的武术课程氛围。

例如,在教学“基本功成套串联―仆步穿掌”时,教师要先向全体学生讲解动作方法:两脚并立,双摆掌。(1)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上体右转成右弓步,右手自左向上,经头向右方劈落,右掌与眉同高,左手回收至腰侧。(2)上体继续右转,右手收至右腰侧成掌,左手自左经上头部,向右前方下落成按掌,高与胸齐,掌心向外。(3)上体向左转,左掌收至右胸前,同时右掌经左掌背向前上穿出成穿掌,手心朝上,并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立,目视右掌。(4)左脚向左侧落步,右腿屈膝全蹲成左仆步,右掌内旋使掌心朝外,上体左转,左掌贴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掌,成左仆步穿掌。(5)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手上挑,右手下落,两手成左高右低斜直线,眼看左掌。并强调两臂要挥圆,臂的摆动与身体转动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连贯协调。

武术的全员普及,对学生体格和人格的塑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2.社团活动,助推课程发展

为了让更多喜爱武术的学生在武术功底、身体机能、意志品质与武德修养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通过武术社团活动助推武术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武术社团活动主要以学生武术提高训练为主,尝试课程间的横向关联,将中华武术与文学、艺术等进行整合,编排出高质量的武术表演项目,如中国少年说、红旗飘飘、大王叫我来巡山等,在市、区各级各类表演中均获一等奖。

3.提高训练,彰显课程特色

学校在武术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术提高班,进行武术业余训练。一是抓好训练常规,从队员的武德礼仪、规则意识、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训练作风等方面严格要求。二是努力打造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悉心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选送到各省市专业武术队深造训练,肩负为国争光的使命。三是通过组织队员参加全国、全市的运动会,彰显学校武术品牌。

武术特色品牌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为“启慧”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可借鉴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学校特色的打造。

三、增加课程实施效果和师生评价

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多年努力,我校先后走出了世界武术冠军、全国九运会冠军刘艳艳,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汤露,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袁梦洁……近几年,我校参加的各级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为20多次,单项金牌216枚,银牌196枚,铜牌92枚。2014年,学校组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特殊贡献奖。2015年,学校输送的武术队员徐鹏以19.26的高分获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武术全能冠军,为重庆夺得唯一金牌。学校也成为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重庆市首批体育(武术)特色学校、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武术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试点学校、重庆市武术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称号,为今后更加扎实地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初步武术教学篇7

关键词:成都市 普通高校 武术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74-0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已逐步从打斗取胜转变成了一项有效的健身途径。从1954年开始,全国各大体育院系先后设立了武术专项和普修课,希望通过高校发展武术项目,培养武术教学、竞技人才,并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而近年来,国家号召在青少年当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的武术运动成为一个有效的开展途径,它在普通高校以公共选项课形式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并作为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既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又能够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成都市普通高校院系大学生及武术选项课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公共课教学和武术公共选修课开设内容等方面文献和书籍。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成都市普通高校武术公共选项课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有关问题设计的调查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实效性和随机性,随机抽取了成都市四所普通高校(包括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系院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其中教师调查问卷15份,回收14份,回收率93.3%,2009级的学生200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回收率93.5%。为了确认问卷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采用首先向四川师范大学武术老教师发放设计的问卷,请他们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

1.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一步研究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各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师基本情况

教师这一群体是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对教学计划的设立和规划,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学什么,学习的效率如何。可归纳出其教学素质的高低和创新科学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武术的教学质量,将对学校武术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1.1 武术教师年龄结构分析

通过对成都市多所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中能看出,45-50岁的教师为0%;36-45岁教师为26.1%;35岁以下的教师占73.9%。可以明显看出,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是一支充满年轻活力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36岁以上的教师只有26.1%,而35岁以下的教师却占73.9%,可以分析得出武术选项课教师年龄所占比例的年轻化,使整个教师队伍在教学经验板块上呈现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武术选项课开展水平与发展状况。

2.1.2 武术教师学历情况分析

通过表2数据可知:成都市普通高校中大专学历的教师为0%;本科学历的教师为35.7%;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64.3%;而没有具备博士学历的教师。以上数据说明成都市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师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据绝大部分,与目前高校所要求的中青年教师应具备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条件要求相吻合。教师学历的高低可以间接决定教师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及理论素养包括其文化和理论的讲述、学科建设、课程和教学改革、科研能力等等。因此,为了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方向,要求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技术和专业理论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完善业务、素养知识结构。

2.2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材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所有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更缺乏武术选项课电子声像教材,其教材比较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易于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武术教材的匮乏不能完整地体现武术所具有的多功能价值,而且在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及可教性、可学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与现代教育观念不吻合,不利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2.3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现状

初步武术教学篇8

摘 要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幼儿武术活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机体的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各种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炼意、养气更可培养坚持忍耐、敢于挑战、不言放弃的良好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这正是我们所要培养幼儿具有的品质。

关键词 武术 幼儿园 可行性

一、武术活动是否合适在幼儿园开展

(一)武术活动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1997年版本《辞海》中提到:“武术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起良好作用”,武术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反击防身,通过练习提高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基本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增强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可陶冶情操,培养坚毅、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

(二)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特点符合学习武术

3-6岁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骨骼富有弹性,韧带柔韧性好,肌肉中肌纤维较细,协调性好,动作模仿强,身体可塑性较大等,这些条件都符合练习武术的基本条件。

(三)环境设施及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合开展武术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及身体素质的发展,《纲要》中对健康教育的定位是:“促进每位幼儿健康发展”,所以,基本幼儿园里都有宽阔的场地及器材供幼儿使用,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这样可以使幼儿接受专业的健康知识。

(四)传承民族文化,创建幼儿园特色发展

“中国功夫”享誉世界,幼儿从小学习武术,了解武术的文化及发展,可以使武术世代传承下去,取到很好的继承性。武术感染力强、表演效果好,便于推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探索课程整合,积累实践经验,创建特色课程”是每个幼儿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着“为幼儿全面发展服务”的原则,结合幼儿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发展目标,着力开展武术教育,开发幼儿武术活动特色课程。

二、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指导思想的定位

(一)活动形式介于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之间

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宗旨,所以,在设计每个教育活动时,游戏是教育活动的载体,活动离不开游戏。将武术融于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既要给幼儿充分发现、探索的机会,又要给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

(二)组织形式多样性

《纲要》中说:“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选择。”只有真正做到这点,才能真正保护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根据幼儿年龄、生理等发展特点,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开设武术兴趣班、特色课等,幼儿自主选择,所以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比较专注,活动中也很投入。

三、武术活动在幼儿园是如何实施的

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是将武术活动介于活动与游戏之间的,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以下要素。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2.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3.积累幼儿经验,提出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教学方法,创编相关幼儿武术活动的游戏。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每周教学方案都是以“幼儿时活动的主体”为中心,幼儿为主要活动形式进行设计、开展的(见每周教学活动设计)。

(三)教学原则

1.兴趣、游戏为主导的第一原则;2.传承性和传播性原则;3.全面性、循序渐进原则;4.注重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的活动主体是3―6岁的幼儿,所以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主要以武术的基本动作为主,在把基本动作创编在游戏中进行教学,为以后学习武术打好基础。

(一)手型:拳、掌、勾;(二)步型: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主;(三)手法:冲拳、架拳、推掌为主;(四)腿法:以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弹腿为主;(五)创编武术操:将幼儿所学武术的基本动作创编成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发展的武术操(如:三字经拳)。

五、武术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后的价值体现

幼儿对武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武术有了初步了解,通过练习,幼儿的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增强幼儿体质及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学习武术时,可以配上口号的呼喊,不仅可以排除肺中的废气,提高肺活量,还能树立自信,这样一来使得形体和精神兼备。

参考文献:

[1] 刘馨.学龄前期体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徐云.关于少儿武术运动启蒙训练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

初步武术教学篇9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材;选编;排列;改革;健康;兴趣

1999年十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无锡召开,会议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至少要解决10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八条是课程教材也要改革。原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吕福源同志认为,要加强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对江苏省中学体育教材内容选编与排列的质疑

1.目前江苏省中学体育教材的选编与排列概况

初中一年级: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跳高、投掷、基本体操、单杠、技巧、身体素质练习、篮球、足球、排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初中二年级: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跨栏跑、跳远、投掷、基本体操、双杠、支撑跳跃、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初中三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跨栏跑、跳高、跳远、投掷、基本体操、单杠、技巧、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高中一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跳高、投掷、基本体操、接力跑、跨栏跑、跳远、双杠、支撑跳跃、身体素质练习、篮球、足球、排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高中二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跳高、投掷、基本体操、单杠、技巧、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高中三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跳高、跳远、投掷、基本体操、支撑跳跃、双杠、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2.对中学体育教材选编与排列的分析与质疑

从六年体育教材的罗列我们可以看出,每年的教材基本上相同。一些项目(如快速跑、耐久跑、跳高、跳远、投掷等)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学完,却也分到了六年学习中。

(1)我省现行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主线传授,以竞技项目为主。其他项目内容较少。

(2)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管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全省规定大纲,不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灵活需要。

(3)教材内容严重重复,有许多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学完,却也分到了每年的教学之中。例如快速跑,每学期都有,每次都是快学会了,可也上完了,结果学习了六年,连个起跑也没学会,用了起跑器成绩反而下降了。

二、中学生对体育教材内容满意度,兴趣项目等的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在校中学生对现行体育教材的满意度,兴趣项目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苏州2所重点学校的1300余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苏州立达学校529名;苏州中学835名。学校各项体育设施基本齐全,对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都比较重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1)从调查中得出初中学生平常喜欢锻炼的项目:做操、跑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2)从调查中得出初中学生很想学习的项目:羽毛球、健美操、武术、溜冰、游泳、健身。

(3)从调查中得出高中学生平常喜欢锻炼的项目:做操、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

(4)从调查中得出高中学生很想学习的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游泳、溜冰、棒球。

(5)从问卷中可知初中学生对体育项目满意度的顺序如下:篮球、排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锻炼方法、足球、跳远、支撑跳跃、单双杠、快速跑、徒手操、投掷、跳高、耐久跑。

(6)高中学生对体育项目满意度的顺序如下:篮球、武术、锻炼方法、足球、排球、快速跑、投掷、单双杠、跳高、耐久跑。

三、小结与建议

在将来教材的改革方面应尽量多安排好运动内容,对于学生喜欢的项目应注意多安排教材时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拓展内容,把学生想学的内容列入到教材之中,是教材内容达到科学性,全面性;对于中学教材内容的选编与排列方面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原则。

参考文献:

[1]黄杰,朱俊泠.未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展望.四川体育科学,1999(3).

[2]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国学校体育,1999(10/11).

[3]高松,尚萍.体育教改的几点建议.体育师友,1999(6).

初步武术教学篇10

陈锦华:男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亮甲店镇,2012年春到雪松习武堂习武术基本功及北派少林拳械及对练、功法等,两多年来在拳械方面皆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熟练掌握少林大金刚拳、八卦掌直趟六十四手、少林金刚大刀、八卦五行棒等拳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对每个动作都细细体会,认真揣摩,收获颇丰。深深体会到武家们常讲:“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道理(见图2)。

刘新甜:女,2004年2月出生。自2012年2月随王雪松教练学练武术基本功及北派少林拳法,已熟练掌握三段拳术、少林罗汉十八手、仙人指路拳、少林四平拳、少林三十六棍及拳术对练等。平日训练认真刻苦,基本功扎实,深得教练赏识,爆发力好、节奏性强,拳械演练很有特点。多次参加学校及社会上表演(见图3)。

王炳:男,2003年3月出生。六岁始随父王雪松先生习练传统武术,习武五年来,系统地掌握了武术基本功、少林十趟弹腿、少林五虎镇山拳、少林黑虎拳、少林五形八法拳、棍术、梨花枪、五虎群拦刀、拳术对练等。在第十届香港国际武术界获得拳术第一名、棍术第一名、拳术对练第三名,2012年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会上获得拳术第一名、传统枪术第一名、拳术对练第二名(见图4)。

王海:男,35岁,1981年11月出生,自幼体质虚弱,2010年以来身体每况愈下,求医问药,未见效果。2012年秋,到雪松习武堂以求练武强身,通过循序渐进练习武术基本功及八卦掌走圈转掌,一年多来逐渐赶走了纠缠自己多年的慢性病,如肾阴虚、肾阳虚、手脚冰凉、神经衰弱、脾胃不和等症,现在气血充足,精神饱满。今后准备在继承刘斌传王文魁一系八卦掌上多下功夫(见图5)。

王钟浩:男,2003年11月出生。自2011年4月在雪松习武堂随王雪松教练学练武术基本功及北派少林拳法至今,已熟练掌握少林罗汉十八手、少林五虎镇山拳、少林大金刚拳、少林五虎群拦刀及拳术对练等。平日训练认真刻苦,进步较快,多次参加学校表演,受到老师及家长的表扬称赞(见图6)。

于泽浩:2005年1月25日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但性格略显内向。于2013年初到雪松习武堂随王雪松教练学习武艺,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勤学苦练,很快熟练掌握了五步拳、一段拳术、少林罗汉十八手、少林八步连环拳、少林镇山拳以及八卦五行棒,他通过习武锻炼了体魄,增强了自信,性格逐渐开朗,通过习武也越来越乐观、自信、勇敢(见图7)。

王树生:男,27岁,1988年3月出生。今年2月遇到王雪松教练,知道了武术是集健身,修身、养生、实战于一体的传统国粹。通过几个月的认真学习,已熟练掌握了初级拳术、少林四平拳、少林镇山拳和三十六棍等拳械;同时,柔韧性及基本功均有很大提高。现更加认识到中国武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值得认真学习研究与继承(见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