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十篇

时间:2023-11-07 17:29:28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1

骨质疏松症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全世界已有2亿人以上,我国也有7 000多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据估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女性有1/2,男性有1/5患有骨质疏松症。它是老年人和绝经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骨折后,老年人失去活动能力,由于长期卧床,即使积极治疗,其死亡率也高达15%~30%,存活者中,约有50%以上留有终身残疾,许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故骨质疏松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已引起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认识危害 早防早治

由于骨质疏松症知识尚未在人民群众中普及,许多人甚至连老年人本人也没有认识到此症的危害性,在传统认识的影响下,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有腰背酸痛、人变矮了或出现驼背现象,也认为这不是什么病,是人老的必然结果,因而不去就医,听其自然。也有一些病人由于夜间下肢抽筋次数增多,无法入睡,失眠、腰背疼痛加重,难以度日时,才在子女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经骨密度等检查,诊断骨质疏松症后开始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因出现腰背酸痛、关节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了,但因有少数医生对骨质疏松症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嘱患者只要回去服用钙制剂就可以了,而不给予深入的检查,也不去研究为患者制订何种治疗方案,以致使骨质疏松症状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还有少数医生在听患者主诉腰背酸痛或腰椎X光片发现有椎体骨质增生,不深入考虑患者是否还患有骨质疏松症,就认为患者是因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炎,而给予芬必得、戴芬等非甾体类镇痛药予以对症治疗,这样既延误了病情,又使患者承受了由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而出现的胃部不适、胃溃疡出血和肾功能受损的可能。

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有各国共同参与的“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将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定为骨关节疾病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十年,旨在唤起全人类共同重视骨骼与关节疾病对人类健康,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骨质疏松症分型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继发在其他疾病后出现的骨质疏松(例如柯兴症、糖尿病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少见,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还不太清楚,可能是一种原发性骨代谢疾病。

骨质疏松症主要病理变化是:①骨基质和骨矿物含量减少,骨量下降;②成骨细胞减少,部分成骨细胞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数增加;③破骨细胞增多;④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体积变小,骨小梁变细,出现断裂;⑤骨小管变短,骨髓腔扩大;⑥骨结构退行性变,骨力学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

最常见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因此人们也称之为“无形杀手”。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逐渐出现症状,最常见骨质疏松的症状有:①腰背酸痛,有的患者还有踝关节痛,早起行走时有足跟痛等;②自觉乏力、倦怠,稍做家务易出现疲劳感,常有失眠、夜多梦,易惊醒,牙齿松动,夜间下肢抽筋,情绪低落,记忆力差、易衰老等症状;③身材变矮,随着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不同,身材和本人年轻时高度相比自觉变短,轻则矮1~2厘米,重则矮5~6厘米或更多;④出现驼背,似龟背形状,驼背则表示已有脊柱椎体压缩;⑤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其原因是骨的力学性能下降,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椎体骨折,下肢股骨颈部骨折及手腕桡骨远端部骨折。重度骨松者椎体骨折可发生在弯腰洗脸时、搬物时、下楼时及咳嗽时;在公共汽车上轻微拥挤也可发生肋骨骨折;在家滑倒时,臀部着地可发生股骨颈骨折,跌倒手臂前伸支撑时可发生手腕部桡骨远端骨折。⑥X线表现,轻者有骨小梁减少,模糊不清;管状骨的皮质间孔隙增大,皮质变薄;重者有椎体边缘硬化,椎体上下呈白色,骨密度减少;椎体发现骨质疏松,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显示出来。⑦测量骨密度,按照WHO推荐骨密度低于正常青年人均值的2.5标准差以上,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1~2.5标准差,可诊断为“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合理均衡饮食 包括提供骨形成必须的足够的蛋白质和富含钙、磷和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多饮牛奶,常吃蛋类、鱼类食品(包括海鱼和淡水鱼),贝壳类食品、豆制品等。

2.加强体育锻炼 青少年期要加强体育活动,锻炼好身体,这样可使在青壮年时就把骨峰值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以减缓老年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活动,因为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对骨组织的应力,使骨钙沉着、骨量增加。持续的应力可阻止进一步的骨钙丢失,对骨组织的重建有积极的作用。

3.室外活动 室外活动可接受日光照射,日光照射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再经肾转化后形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 , 维生素D3 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

4.少吃阻碍钙、磷吸收的食物 例如少吃含有大量植酸和草酸的食物,少吃含过量纤维素食物,例如菠菜、笋等,因为植酸或草酸和肠道内钙结合形成不被吸收的钙化合物而排出;少饮碳酸饮料,少喝浓咖啡,少吃含有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不要乱服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因为这些食物可阻止钙的吸收或增加钙的排出。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儿童及青少年要养成合理均衡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和偏食,要避免吸烟和酗酒,因为过度吸烟和酗酒,会影响饮食摄入量,影响钙的摄入量,影响钙的吸收。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2

现代医学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药物,主要有如下10类。

一 雌激素替代疗法

雌激素的缺乏引起的骨丢失是绝经后产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治疗手段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它有很多优点,它补充和纠正了因雌激素不足而发生的病理生理症状,它可以预防骨盐丢失及骨折的发生,对缓解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疼痛,改善更年期症状均有肯定效果。然而,其副作用如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增加限制了它的使用,目前常用的制剂有雌二醇、雌三醇、尼尔雌醇等。

哌嗪雌酚酮,新合成的雌激素,能有效预防老年大鼠骨质减少,对子宫无明显副作用,有望成为防止老年骨质疏松的新药。

二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他莫昔芬为第1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为第2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在不同的靶组织分别表现类雄激素样作用或拮抗雌激素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可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险性,有类雌激素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同时发现与第一代他莫昔芬不同的是雷洛昔芬不诱导子宫内内膜增生,尚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是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

盐酸雷诺昔芬片,美国礼来公司开发,1998年1月美国上市。用于预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显著降低锥体骨折发生率。

三 双膦酸盐

双膦酸盐在骨中与羟基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半衰期长,小剂量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而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是目前用于防治骨代谢疾病中常见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有以下4点:①直接改变骨细胞的形态学,从而抑制骨功能;②与骨质理化结合,直接干扰骨细胞;③直接促使成骨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④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有许多双膦酸盐化合物在考察治疗骨质疏松,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阿仑膦酸盐、依替膦酸盐、利塞膦酸盐、伊拜膦酸盐。

伊拜膦酸钠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由罗氏、葛兰素史克联合开发。是惟一既可静脉注射又可口服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给药间隔长,有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剂型。

唑来膦酸第三代双磷酸类药物,诺华公司生产,可抑制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降低血清钙水平,不仅用于恶性高钙血症的治疗,并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帕米磷酸钠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一些骨吸收亢进的疾病,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四 降钙素

降钙素是调节钙代谢,抑制甲状旁腺的激素之一,降钙素还可以增加尿钙的排出来降低血钙。能迅速减轻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显著减少骨折的发生率。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已有20年,但存在注射剂给药不方便的问题。国外大型临床试验证明,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骨质疏松,可以降低骨折率达36%,镇痛效果良好。是一个很强的抗分解代谢药物。鲑鱼降钙素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五 钙、维生素D和骨化三醇

有效补充钙制剂的目的是增加骨钙量,同时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改善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负平衡。单独补充钙元素仅仅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对骨质疏松症无确切疗效。维生素D参与调节骨中钙和磷的沉积,促进钙的吸收,但血钙浓度的上升并不能保证钙制剂向骨质内沉降。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最重要的活性代谢产物之一,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骨的矿化。在调节钙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肾性骨营养不良者,口服骨化三醇使肠道吸收钙的能力恢复正常,纠正低血钙,及过高的血碱性磷酸酶和血甲状旁腺浓度。骨化三醇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对骨质疏松症产生的腰背疼痛及骨病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六 氟化物

氟离子可取代骨盐羟磷灰石中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增加结晶性,降低骨盐溶解度,从而发挥抗骨吸收作用;氟化物抑制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P),减少成骨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产物分解,在生长因子作用下,促进成骨细胞有丝分裂。在抗骨质疏松药物归类上,因其具有合成代谢药物的作用,能持续地增加骨密度,但由于其对骨晶体结构的损害作用而影响骨强度,所以被归为抗分解代谢类药物,适用于骨质疏松症。

七 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肝中胆固醇的产生并广泛用于治疗血脂过高。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症有很大的潜能,是惟一能够促进骨形成,又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它通过多条途径,多个连锁环节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作用明显。但也有报道说,必须补充雌激素后再服用他汀类药物才有疗效.。辛伐他汀、普法他汀等。

八 利维爱

利维爱是新型甾体化合物,能稳定下丘脑垂体系统,对中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弱雄激素的作用,对绝经期妇女能促进雌激素分泌,而对生育期妇女则能抑制排卵。

利维爱能抑制绝经妇女的骨丢失,其作用可能与其能明显减低骨的重吸收有关。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后引起的多种症状包括骨质疏松症。

九 锶盐

锶盐对骨的作用是研究的新发现,可以保持骨更新的速度,在保持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吸收,使这两个过程相分离。锶盐有骨刺激剂特征并且在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很有前景。由于锶盐能明显抑制骨吸收,它应作为

一个特殊的对骨具有双重作用的药物,而不是单纯的骨刺激剂。

十 甲状旁腺素

内源性甲状旁腺素是体内钙水平的调节剂,当钙水平下降时释放甲状旁腺素,当钙水平上升时减少甲状旁腺素。作用于肾小管,增加钙的再吸收。PTH还调节骨代谢,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因给药剂量的不同可导致骨密度的上升和下降,是目前骨质疏松脊骨治疗最有前景的药物。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3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并发骨折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

更早预测风险,让“骨松”可预防

如果骨质疏松症能早发现,早预防,则意义更加重要。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指标很多,诸如CT、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等。但是,这些指标属于预测骨质疏松的中晚期指标,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设备要求高,不适合推广运用。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再恢复。因此,有必要发现更早的预防性指标体系进行预测。

我们项目组通过“证病结合”(病史采集和中医辨证,并结合西医检查)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华东、华北、东南、东北、西北城市人口地区完成了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调查(共计6447例),发现患者多出现倦怠乏力、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抽筋、腿软困重、牙齿松动、头发脱落、夜尿频多等“肾精亏虚证”表现。证明了“肾精亏虚证”共占83%,其中“肾阳虚证”占34%,“肾阴虚证”占49%。

项目组又在上海市、北京市完成了高危人群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共计4250例),发现骨质疏松症早期即产生“肾虚”的中医证候。下肢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建立了“证病结合早期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个体“骨量状态转移”的风险概率。

骨量状态转移----从正常到“骨松”的改变

“骨量状态转移”是指骨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指骨量从正常到减少、再到骨质疏松的过程。骨量即指骨密度,通过国际公认的DEXA检测,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为T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若T值大于或等于-1.0SD,则为正常骨量;若T值在-1.0SD~2.5SD之间,则为骨量减少;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绝经 绝经年限每增加1年,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9.7%,从骨量减少转变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23.3%;

骨痛 出现“骨痛”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3.0%;

抽筋 出现“下肢抽筋”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1.8%;

消瘦 体重指数每减少1个单位,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加大约5%。

这个评估模型将中医证候特征作为危险因素与疾病危险因素共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便捷地预测骨质疏松风险概率――绝经期女性、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者,是“三大”高风险人群。我们的研究还提示,越瘦的人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大。在此呼吁,爱美的人士不要盲目减肥。

温肾阳、滋肾阴,达到肾主骨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除了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营养支持外,临床上主要运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激素等,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增生、乳腺癌、心脏疾病等。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循前期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骨质疏松症多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

*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倦怠乏力等症状;

* 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痛、腿软困重、齿摇发脱、潮热盗汗等症状。

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医“肾主骨”、“生藏精”的理论,提出了创新性的“补肾益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理念。项目组对施杞2646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肾益精类处方进行了配伍规律研究,研制出医院自制制剂温肾阳方(主药为淫羊藿、蛇床子)、滋肾阴方(主药为女贞子、旱莲草),并正在依此开发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中药新药。

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模式,首先明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然后辨证分型。随后,给予相应的温肾阳、肾阴虚中药治疗(目前主要是汤剂),再配合小剂量钙片(600毫克左右,大大小于常规的治疗推荐量)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观察到,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老人的骨骼疼痛、下肢抽筋等肾虚表现都有了很明显的缓解或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检查发现,中药也能够明显增加并维持骨密度,并可以降低钙制剂、激素的使用量,降低临床副作用。

社区推进,综合干预防骨折

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骨健康促进社区服务联合体”,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发病研究、临床医疗服务、诊疗技术设备与一体的“健康直通车”服务体系。

这辆“健康直通车”会定期开到居民小区为居民进行健康服务。在车上,有专业医生为居民采集病史和收集血液,进行免费的体检。车上配有DEXA检测仪,可以免费为群众测骨密度。评估完毕,医生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对每一个小区,我们都会长期跟踪随访,每半年随访一次,计划跟踪十年。

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徐汇区龙华街道的50个社区,完成4371例社区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发现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有1000例,占调查人口的22.87%。对受检测人员,我们提供了中药、针灸、平衡操以及“十二字”养生功等综合干预措施的指导。希望通过长期的医患合作,减少老年人跌倒,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奔走在街头的“健康直通车”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4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多采用综合诊断法,以骨矿含量(BMC)或骨密度(BMD)测定结果为主,结合年龄、性别、症状、体征、骨折、生化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骨质疏松。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以双能X线测定的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金标准”,现在已经被全世界医学界认可并广泛应用。我国目前各大医院也同样应用WHO制订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定的诊断标准“T”值评分,即骨密度(BMD)在青年成人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简称SD)之内的“T”值。

要注意的是“T”值是按照测定的骨量值与同性别峰值骨量相比,依据骨量下降的标准差(SD)作出骨质疏松的诊断与分级。一般以第1至第4腰椎(L1~L4)骨密度平均值作为腰椎骨密度诊断值,髋部则以股骨颈作为髋部骨密度诊断值。

若以骨量测得值(BMD)与同性别年龄组人群骨量平均值相比,以标准差表示称为“Z”值,“Z”值不作为诊断用,但有助于分析受检者所测的值是否真正低于同龄人群的骨密度值,这对预测骨折风险有意义。最后只要把腰部和髋部骨密度的“T”值检测结果和WHO制订的诊断标准对照,即可作出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分级诊断了。

骨密度测定其临床意义有:

1.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骨密度测定值为主要依据,故骨密度检测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2. 通过骨密度检测,按其“T”值的多少以及是否伴有骨折可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级诊断,以区别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轻重程度。

3. 一般医师要求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测定一次骨密度,治疗一年后再检测一次骨密度,两次检查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前后两次骨密度的改变,以监测疗效,引导第二年治疗方案的制订。

骨质疏松症的血、尿生化检查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预防和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其临床意义有:

1. 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有骨密度低,但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一般在正常范围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Ca、P、AKP多为异常,血Ca升高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脏病、骨转移性癌肿和维生素D中毒者。血P升高多见于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亢、多发性骨髓瘤等;血P下降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和软骨病。AKP升高多见于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软骨病、骨转移性癌症、肝病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I型)和老年性(II型)两种,I型多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指标均高,即高转换型;II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表现为骨形成及骨吸收的指标多在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范围,即低转换型。血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低,则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合成减少,钙吸收也减少,血钙低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形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更加快骨破坏、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

2. 有助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危险的发现。可根据患者生化检查发现骨丢失情况和速率,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生化检查若发现骨高转换率伴有低骨密度者可提示他们是骨折危险性人群。例如,在临床中若发现患者PTH增高的同时,也检测到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增高时,则表示该患者为骨转换率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骨折的危险性,应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发生骨折。

3. 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可定期复查患者血尿生化,并根据用药前后的化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类别,修正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T”值评分表

正常 >-1SD

骨量减少 -1SD~-2.5SD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5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健康测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3-0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度的致残性,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还应着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机能的评估和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等共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住院病人共127例,时间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患者;

1.2.2年龄50~70岁之间(含50岁和70岁),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过敏体质;

1.3.2 长期同时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鲜骨折,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严重多处骨折。

1.4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999年3月,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

1.4.1 诊断原则

诊断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

1.4.2 诊断基本手段

骨密度减少以骨矿含量测定和脊柱腰椎X线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相结合判断。

1.4.3 诊断标准

骨矿含量诊断标准和峰值骨密度丢失百分率及分级标准(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参照执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以汉族妇女DEXA测量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必要时检测骨质疏松的疗效性指标:(1)相关症状及体征;(2)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3)X线骨质改变:观测腰椎骨正侧位片;(4)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观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声骨密度检测仪观测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减少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工具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标准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大方面9个维度共36个条目。为了便于比较,对各维度的初得分进行了转换,得到终得分,终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状况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发病前与何人居住、看病费用等。

1.5.2 调查方法 调查员为5所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医师。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及方法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所有调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调查时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并记录。调查表收集后,由课题负责者随机抽样进行复核,对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排出。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合格的调查表,使用双输入法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龄(62±11)岁,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70岁。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离异者4例,丧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29例,中学50例,大学39例。职业:干部42例,教师6例,医务工作者6例,工人45例,农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离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况

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5例。合并症:糖尿病35例,心脏病29例,高血压37例,心理障碍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评定结果

127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及其总评分见表1。将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看病费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饮茶、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患其他病的情况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亦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地区、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除身体疼痛外,其余项目及其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我国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2]。尤其是功能状态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数研究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社会心理障碍、精神状态、经济条件、各种治疗干预措施、康复、护理应用等。经相关分析发现:骨折、疼痛、大量饮茶、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咖啡因有促进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的作用,如长期存在最终导致骨矿物降低,茶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有报道长期饮茶可使BMD明显降低[2],本文长期饮茶组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长期饮茶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减少运动,或运动量减少,而运动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重要途径[3]。家人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和健康变化状况均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情绪,进而可影响起居饮食,对患者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我们认为:吸烟、饮酒、饮茶、摄入高钠饮食、少运动、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导致骨质丢失,加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骨质疏松,避免老年人发生骨折。所以,加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劝告其适度运动、戒饮浓茶,鼓励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罗兴华,李凤英,廖八根,等.广州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0~2921.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6

【摘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富”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口同非老年人口相比,在生理上会出现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特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日趋衰退,抵抗能力不断降低,健康状况下降。一些慢性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困扰着老年人的主要疾病。这里主要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与治疗进行解析。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降钙素 中医理论 高频电疗 营养疗法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五普”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充分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未富”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另据国家卫生部门1994年统计,“我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60.2%,城市总人口患病率为23.7%,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出总人口的1.54倍。农村老年人患病率22.6%,农村总人口患病率7.4%,老年人比总人口患病率高出2.1倍。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口同非老年人口相比,在生理上会出现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特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日趋衰退,抵抗能力不断降低,健康状况下降。一些慢性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是困扰着老年人的主要疾病。这里主要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与治疗进行解析。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骼是活的硬组织,不断地新陈代谢,旧的骨质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吸收过多或过快,骨质疏松症便会出现。也是人体衰老过程的一部分表现形式。

1. 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骨折发生率高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之一。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1.2 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骨质疏松的危害可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的出现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因此,这也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之一。

1.3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骨质疏松的危害表现具体的描述,

2. 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哪些?

2.1 内分泌变化:妇女停经后,雌激素合成量突然减少,休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流失过多,是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也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I型骨质疏松)。

2.2 功能衰退: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易引起骨质琉松症,也称老年性骨质硫松症。

2.3 与使用部分药物有关:内于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肾脏、肿瘤等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强的松、抗痔药、利尿剂、含有铝制剂的胃药等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2.4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还有长期不合理的缺钙饮食,再加上老年人食量减少、缺牙掉齿、咀嚼功能差,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常常不足。

2.5 老年人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少,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退,加上肾功能减退,使维生素D的话化能力也下降。

2.6 缺乏体育锻炼与运动.有抽烟、酗酒等嗜好等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3.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3.1 药物治疗

停经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老年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

3.1.1 雌激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有人认为单独使用有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建议同时使用一种孕激素如黄体酮可减低癌的发生率。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降低PTH对骨吸收的作用;促进CT分泌,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肾1α羟化酶活性,增加1,25(OH)2D3的生成,促进骨形成;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促进骨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的生成,增加骨的新生。

3.1.1 ①雌二醇1-2mg/d。②乙烯雌酚0.25mg/每晚。③复方雌激素0.625mg/d。④尼尔雌醇2mg/半月,3个月后加服安宫共体酮10mg/日,共7天。如无出血,可延至6个月加服 黄体酮一个疗程。尼尔雌醇对子宫内膜增殖作用不强。⑤利维爱含7-甲异炔诺酮,它具有雌激素活性使骨量增加,又有孕激素活性,防止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还可使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每日服0.25mg,连服2年。10%的可有轻度子宫内膜增生。

3.1.2 降钙素(C 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是调节钙的三种(PTH、活性Vit D)主要激素之一。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活化1α羟化酶,促进1,25(OH)2D3合成,改善Ca代谢。还有中枢性镇痛作用。一般在用药二周腰痛即可改善。一般主张同时补钙600-1200mg/d。若单独给CT,使血浆Ca下降,PTH上升,反而增加骨吸收。若与Vit D及Ca合用效果更好。

①降钙素是天然CT,猪CT,由甲状腺提取。40U肌注或皮下,2-3次/周。上痛可用200U,1次/隔日,应用前须作过敏试验,1:1000稀释液。②益钙宁(依降钙素,)为合成鳗色(腮后腺)CT,10U肌注,2次/周或40U,1次/周。最大用量每日100U肌注。对肿瘤、多发性骨髓瘤、乳癌、甲旁亢引起高Ca血症、骨痛显著者,可用40U肌注,2次/d,2-3周显效。③密钙息(合成鲑鱼CT)一般用量为10-20U,2次/周,皮下注射。现有鼻吸剂,每日200-400U,分多次鼻吸,吸收率20%-30%,使用方便。急性胰腺炎可每次用300U溶于生理盐水500ml静滴连续6日,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有消炎作用。以上三种CT制剂比较,以密钙息(鲑鱼CT)作用最强,比猪CT强20-200倍,比人CT强10倍,可能与半衰期长,且不易灭活有关。

3.1.3 Vit D的作用是促进肠道Ca的吸收,调节PTH分泌及骨细胞的分化。Vit D经肝、肾羟化后形成1,25(OH)2D3为最终活性物质,直接参与骨矿代谢。老年人一般Vit D吸收代谢(羟化)功能下降,影响Ca的吸收,必要时应适应补充。老年人每日Vit D摄取量为400-800单位。①罗钙全(钙三醇)。本口是活性VD(1,25(OH)2D3),无须经肝、肾羟化,直接参与骨矿代谢。每日口服0.25-0.5μg。②阿法骨化醇(α-D3)是1α(OH)D3,经肝(无须羟化,所以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用)羟化为1,25(OH)2D3参与骨矿代谢。0.5-1.0μg/d,,长期服用(3-6个月以上)。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7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疗法;金乌骨通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均为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患者共212例,试验治疗组150例,对照组62例。

1.2 入选标准 参考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过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1]。

1.2.1 绝经一年以上,无内分泌病症及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

1.2.2 腰椎前后位(L2-L4)骨密度(BMD)低于本地区同性别30~39岁均值1SD(约10%)以上(本研究参考上海市成人腰椎骨密度[2],因青岛地区未见此类参考数据)。

1.2.3 有腰背痛、关节痛症状,或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股骨颈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临床表现。

1.3 观察方法

1.3.1 处方设计 试验治疗组:口服金乌骨通胶囊每次3粒,3次/d(贵州盛世龙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对照组:盖天力每次4片,3次/d(盖天力有东盛科技盖天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2 所有病例停用其它治疗。

1.3.3 疗程 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连服6个月结束观察,统计疗效。患者生活饮食习惯不变。

1.1.4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1 症状 腰背痛、关节痛以0、1、2、3记分表示疼痛程度;疼痛难忍表示程度较重为3分,疼痛可忍表示程度中等为2分,疼痛较轻或酸痛不适为1分,不痛为0分,治疗前及治疗中每月评分1次。

1.4.2 体征 驼背、脊柱弯曲、骨折、压痛等,用药前检查,6个月后复查。

1.4.3 X线检查 胸、腰椎侧位,用药前检查,如身高无变化和无新压缩骨折可能则不复查。

1.5 判断标准 显效:腰背、关节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改善程度为二级。良效:腰痛、关节痛有所减轻,改善程度为一级。 进步:腰背痛、关节痛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显效与良效两者合计为有效,据此计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双盲随机对照药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Ridit法(或χ2检验)与t检验,P

2 结果

2.1 腰背疼痛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有腰背疼痛症状87例,对照组38例。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5.1%,对照组为6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关节疼痛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有关节痛74例,对照组35例,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3.8%,对照组为60.0%,且治疗组显效率(31.1%)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11.4%)治疗组与对照组关节痛症状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疗效分析 对腰背疼痛和关节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腰背痛的有效率为85.1%,改善关节疼痛的有效率为83.8%,均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0.5%和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良反应 无明显不良反应。

3 临床观察结论

金乌骨通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疗效,对腰背痛和关节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无毒性反应发生。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为59.8%[3],作为老年性疾病,使很多人越来越深受其害。骨质疏松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4],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逐渐深化的。1994年WTO组织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的疾病[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的表现为腰背、关节等冷痛或酸痛,屈伸不利,足痿无力,甚者驼背、骨折,齿摇发脱,耳鸣耳聋,精神萎靡,四肢怕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辨证属肾阳虚、肾精不足。腰背酸痛或冷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症状。祖国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归属于肾虚“虚劳”、“骨痹”、“骨痿”等的范畴。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这与中国传统医学对骨胳的生长发育规律的阐述是分不开的[6]。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表明,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原因[7]。金乌骨通胶囊各种中药组方根据祖国医学“虚则补之”的治则,以“补肝肾”、“益精气”为治疗原则,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采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对中医脏腑学说中“肾”的研究表明,“肾虚”患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下降,而中医药某些补肾药物则可抑制和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减退。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是以中医学的脏腑理论为基础来进行探讨和治疗的。因此,通过中医药“补肝肾、“益精气”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达到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抗凋亡能力和调节性激素水平,减轻多因素尤其是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骨代谢异常,达到对本病的治疗目的。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与中医整体治疗的思路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2(1):1.

[2]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科学出版社,1998:158.

[3] 丁桂芝,刘忠厚.骨质疏松防治进展.临床内科杂志,1993,10(6):17.

[4]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科技出版社.1998:142.

[5] 靳家玉,译.关于绝经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0.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8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成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简介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AOP)是指因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亦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酒精性骨病之一。

酸性体质与钙流失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形成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骨质疏松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引起因素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低了,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

酸性体质除了造成以上疾病外,还容易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

预防骨质疏松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壳寡肽为一种动物性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病因分类

(一)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二)继发性

1.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2.妊娠-哺乳

3.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4.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5.肝脏病

6.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7.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8.废用性 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等。

9.胃肠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

10.类风湿性关节炎

11.肿瘤多发性 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12.其他原因 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椎体一旦发生骨折即需卧硬板床休息,膝下垫一枕头以减轻下腰部的应力。注意褥疮护理,可以用些止痛药,疼痛消失后即应开始锻炼并逐日增加活动量;疼痛剧烈者可佩戴支架。

(二)增加骨组织的方法

1.口服钙剂:碳酸钙、磷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都可应用。口服钙剂后应鼓励多饮水,以防止尿路结石。

2.补充维生素D:必须注意,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钙症,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每天的剂量为400单位。

3.补充求偶素:适用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剂量为每天0.6mg,长期使用有致癌可能,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4.运动:每天至少需作30分钟的散步,即可负重下锻炼又可吸收光照。

5.品椒:每天口服氟化钠1mg/kg,分36次服用,必须同时加用钙剂,过量服用会出现氟中毒,用后18个月90%病例不再有骨折。

6.其他药物:有双磷酸盐降钙素与促进合成代谢的皮质醇如stanozolol。

7.钙之缘片:内涵碳酸钙及维生素D,更有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危害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他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2.临床表现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骨质疏松诊断: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不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

(三)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由于海绵疏松,骨较致密骨更易脱钙,故椎体受椎间盘压迫而形成双面凹陷,也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线上有时不易与软骨病相区别或两者并存。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检测,如中子激活分析法测定全身体钙,单光束骨密度仪测定前臂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脊柱骨密度,椎体用计算机断层(CT)以及放射光密度计量法等。必要时施行骨活检,对于早期诊断和随访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因素

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功能对骨重建调节,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其一,随着免疫功能而改变;其二,细胞因子和体液因子与骨代谢有关。

免疫功能和骨的关系实质上是免疫细胞和骨髓的关系,免疫细胞是指巨噬细胞和担当骨吸收的破骨细胞等。骨髓位于骨的中心部分,其骨髓中各系列细胞按比例增生的情况和细胞形态、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此骨骼的坚实程度。70-80岁的老人,其骨髓增生普遍减低,骨髓内脂肪组织增加,造血细胞减少,这也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当然,骨髓中免疫细胞的活跃程度也与骨形成有关。

骨细胞和免疫细胞通过各自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体液因子,共同发挥着骨髓与骨之间的彼此关联的机能,保障骨钙平衡,支持骨重建与骨形成。一旦平衡破坏,骨吸收明显大于骨形成时,骨量减少,将发生骨质疏松症。

遗传基因的影响

白种人、黄种人比黑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高,且症状较重;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是生活条件、身体状况、环境因素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程度也有差异,这些事实都显示骨质疏松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物理因素的影响

包括是否经常运动、日光照射情况、重力负荷情况等因素,它们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运动员由于经常运动,身体健壮,骨密度高,极少患骨质疏松症;经常伏案工作,活动甚少的知识分子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而长期卧床、偏瘫的病人常有骨质疏松症或合并骨折。这是由于长期肢体失用,使正常骨代谢失调,形成负钙平衡,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吸收增强,骨钙融出,故发生骨质疏松症。

经常从事室外体力劳动者其骨矿含量比室内脑力工作者多,这除了劳动锻炼坚强了体魄外,接受日光照射量较多也是个原因。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体内引起一系列光生物学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索D,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钙吸收,并使之在骨中沉积,有利骨形成。一般而言,南方人较北方人骨矿含量高,一个人夏季较冬季骨矿含量偏高,就是因为南方比北方,夏季较冬季日照时间长,接受日光中的紫外线量较多,皮肤内维生素D合成相对多,促进骨代谢,有利于骨的形成。

治疗药物

有下列四种:

1.骨肽片,该药是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是唯一的口服骨肽制剂,能将发生骨质疏松的骨骼接到骨质疏松部位,靶向性好,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5.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健康正常的骨骼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四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固体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骨肽片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状况(全身体质、疾病)、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咖啡、饮食习惯、运动、精神情绪)、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级预防:我们倡导补钙从年轻抓起,均衡饮食,多多运动,保证每天15分钟左右的时间晒太阳获取最自然的钙质来源,并对骨质疏松有科学性的认识。比如大家所认为的磷酸盐阻碍钙吸收就是不科学的言论。

磷酸盐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矿物质,而且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磷酸盐不仅在人体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后相关并发症,在美国每年有约37500患骨质疏松者死于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虽不能完全预防,但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此外,对于具有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患有导致骨质疏松症高危情况的疾病以及使用可致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患者,及时去除高危因素,给予相应的药物预防治疗尤为重要。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以及种族;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家族史;生殖系统因素,尤其是过早绝经;与骨密度降低有关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以及缺乏锻炼、导致无月经的大强度运动(例如马拉松长跑者);饮食因素,尤其是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二者缺乏即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以及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其他疾病以及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为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应警惕老年患者容易摔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平衡能力减退、性低血压、下肢肌力下降、反应迟钝、用药(如镇静剂)、视力障碍以及认知缺损。

运动处方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医生再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还需要作一些配合,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剂,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这种病确实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缺少运动很有关系,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龄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并不可怕,只要医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患者的烦恼和痛苦。

食疗方法

发生骨质疏松后,除了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合理的膳食营养也会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下面是几个骨质疏松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方一]黄豆猪骨汤: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方二]桑葚牛骨汤: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方三]虾皮豆腐汤: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方四]猪皮续断汤: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猪皮含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对人体的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具有重要作用。续断有强筋健骨、益肝肾等作用。此粥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更年期之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重要的雌激素受体。

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雌激素调节蛋白分子,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很重要。缺少这种受体,雌激素就难以产生作用。科学家以体内缺少“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实验鼠进行实验,发现它们的骨骼在承受强力时,骨细胞没有增生。从这种实验鼠体内提取骨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也显示张力并未能使骨细胞增生。

正常情况下,当骨骼受到机械张力作用时,会有新的骨细胞产生,帮助承受负荷,保持骨骼强度。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女性体内,雌激素对于这一过程十分重要。

科学家说,这一发现表明更年期后的女性骨量下降,可能是由于体内缺少这种受体,这将有助于治疗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

女性多吃豆腐不怕更年期

豆腐是一种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

豆腐不仅很有营养,对于上了年纪的女性,还可帮助她们克服更年期症状。

许多更年期女性不愿意服用荷尔蒙药物,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减少更年期症状。豆腐就是其中一种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专家说:“豆腐等大豆产品是各种食物中雌激素含量最高的食品,但由于雌激素有很多种类,各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很难拿豆腐和西药的疗效相比较。”“有很多更年期女性说她们每天吃一两块豆腐,潮红等症状会减少。但是,还没有什么科学证明豆腐不能吃过多,或是得吃多少才足以发挥效用。”

专家指出,要准确地治疗症状,还是服用含有很纯的雌激素的荷尔蒙药物,会比较有效,因为这类药物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的。

药膳原则

原则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证,总的治则是补肾壮骨,但要辨证施膳。药膳以选用具有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益肝健脾作用的药食为主;

2.需重视营养成分的补充,保护或改善脾胃的运化及吸收功能。

膳食宜忌

1.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

2.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9

56岁的王女士最近总是腰疼,朋友还打趣说她变矮了,王女士脑中浮出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骨质疏松了?于是她来到了骨科就诊。骨科医生检查后确诊为骨质疏松,建议王女士去内分泌科看看。王女士很纳闷,骨质疏松,去内分泌科看啥?

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董玉梅说:骨质疏松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它是人体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于钙营养长期缺乏造成骨循环不平衡,导致骨质有机成分不足、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的结果。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它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所以应在内分泌科就诊。

瘦女人更易骨质疏松

董玉梅主任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几方面有关。

?茺内分泌因素: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更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当然,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女性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而对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存在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所以一般认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茺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茺营养因素:已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茺废用因素: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茺药物及疾病: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及性激素的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

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胃肠道疾病,如炎性肠病导致吸收不良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快速的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并与无月经有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源于骨髓过度增生以及骨小梁连接处变薄。

?茺其他因素: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另外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并致提前绝经。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日间疼痛轻,夜间加重

董主任说: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老年骨质疏松症时,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

“变矮”是骨质疏松的另一大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第三,易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

第四,呼吸功能下降。老年人多数有一定程度的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骨质疏松须从娃娃抓起

董主任说:对于骨质疏松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因此预防很重要。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适量补钙、补雌激素。

成年骨质疏松的症状篇10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用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43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 芍药木瓜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WwW.133229.coM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 ,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 [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