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英语教育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2:32

成年人英语教育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1

【关键词】英语教育史 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 研究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进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实行一年多考。随后全国各省份也陆续出台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这一英语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必将对幼儿及小学英语教育、中学英语教育乃至大学英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英语教育史简介

英语教育史是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是中国人英语语言教育的整个历史过程,所用的教材应该用英文撰写。英语教育史研究横跨语言学、历史学与教育学三个学科,与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联系紧密,属于交叉学科研究。这门学科通过研读相关论著、整理笔记及概括大量文献、厘清浩瀚而错综复杂的英语教育方面的史实,并以史实为依据进行缜密思考,运用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总结出中国一百五十余年完整的英语教育史,并以英文语言表述。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是中国未来的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学习英语教育史有助于他们对自己所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从而为真正实践时的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有助于其成为合格的英语教育传道者、解惑者,为国家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英语教育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是爱丁堡大学的A・P・Howatt在1984年出版的《英语语言教学史》(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这是一部全面介绍英语语言教学史的学术著作,书中详细叙述了英语教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覆盖的历史年代上至文艺复兴时期,下至当代。然而,该书的详尽完整只限在英语教学史这一个方面,而且是基于英国教育状况的英语教学史,较少谈及英语教育史的其他方面。在亚洲,日本早在1808年就开始了英语教育。明治维新后兴起的“开明文化”运动的热潮激发了大众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战后,日本新的教育制度更是把英语教育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2]1984年12月8日,日本成立了英语教育史学会,此后定期举办全国大会,探讨英语教育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英语教科书的使用,包括英语语录、语法分析、词汇量使用统计等。日本英语教育史学会的成立和发展表明日本对英语教育史的重视,这可以作为我国英语教育史发展的借鉴。

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是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学者鲍勃・亚当姆森(Bob Adamson)博士撰写的《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教育史》(China’s English――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3]这部书运用了课程学理论,从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发展、教学大纲和教材教法特点等作了详细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它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英语教育历史的著作,虽然它是英国人撰写的,虽然它只是一部关于中国中学英语教育历史的作品,但它开创了学术界研究中国“官方”英语建构的先河,为研究不同时期“官方”英语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法推广等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厚实的理论平台。然而,该书已经问世十多年了,在这期间国内英语教育蓬勃发展,英语教材、英语教法、英语教育政策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英语教育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该书作者虽然在国内参与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但毕竟是以外国人的视角思考中国英语教育史的,和国人自己的认识会有一定的偏差,与英语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切合度不高。此外,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当中,仍没有出版过直接研究英语教育史的专著,有关英语教育史的学术论文在本世纪初有过几篇,近三年也依然只有几篇。有的论文是关于中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历史,有的是对我国早期、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时期的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初步探讨,有的是对我国英语教育史研究现状及意义的探讨。这些论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者们对英语教育史的研究要么是停留在研究英语教学史的层面,要么是笼统地研究外语教育史而非专门英语学科的教育史,例如李良佑的《中国英语教学史》、付克的《中国外语教育史》、李传松的《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等。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英语教育史研究显示出从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全史研究向断代史研究的发展趋势,例如《中国外语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中国英语教学史》《晚清英语教学研究》等。当下,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是更多关于民国英语教育、晚清英语教育、新中国英语教育等。见林还是见木是观察视角和观察侧重点的不同,然而历史终究是完整的,个别断代史的研究是整个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却不是所有部分。对于英语教育从业者而言,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完整的英语教育史,即便是简史也好,这能为他们在英语教育岗位上添设透视历史、展望未来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明明白白作教育。但遗憾的是,此类研究并没有依照其应有的趋势继续发展,且一放就是近三十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样的研究就已出现。1988年,上海外语学院李良佑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张日升博士、上海《外国语》学术期刊刘犁先生三人合著发表了《中国英语教学史》,一部四十万字的大书。[4]北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先生于1989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特意发文,对这一研究结果进行过介绍与评论。相信为了我国英语教育的未来考虑,会有更多的学者、教师投入到英语教育史的研究中来,最好能形成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论著。

英语教育目前的理论发展总体上普遍高于英语教育的实践发展,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英语教育理论发展越来越理论化,有些形而上的色彩,以至于有人认为越是大家普遍看不懂的理论就越高深,甚至有的研究理论的学者长期远离于一线教育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背离。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这样一部资料,它能够从宏观层面上描述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英语这门语言来到了中国;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使得英语由民间散乱的、自主的学习发展为官办的、正规的教育;随着教育政策的变换和教育机构的变迁,英语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

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

理论上,英语在中国的发展有其历时性又有它的共时性,而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史研究更多侧重于历时性。以历时性理论来研究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英语教育史,且要突破大多年鉴学派坚持的时段划分法,就必须转变关注点,关注具体的人的历史,关注研究主体具体涉及的时间,围绕谁教英语、谁学英语,从宏观角度明确不同时期英语教育可以学习的借鉴之处,从而为英语教育政策和整体规划提供历史借鉴,为正在推行的高考外语社会化考试改革,尤其是英语科目社会化考试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探索中国英语教育史发展的趋势。

实践上,我国内地一百五十多年的英语教育史研究将有助于规范英语教育事业,帮助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从而为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灵活机动、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成为合格的英语教育的传道者、解惑者,为国家素质教育贡献力量。另外,如果研究能够形成文字成果,将会更加完善我国英语教育史的研究,为弥补这一领域目前国内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作出一点贡献。如果能够形成专著,便可解决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教育史课程没有现成教材可选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潜在推广价值。

结语

《旧唐书・魏徽传》里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学习历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我国的外语教育史可追溯至1289年元朝时期的“回回国子学”,其中的英语教育也已超过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5]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英语教育史的研究都较多停留在研究外语教育史或英语教学史的层面,真正全面地从多角度来专门研究英语教育史的还很少,缺乏对英语教育进程进行宏观比较。笔者借此呼吁更多的学者、教师投入到英语教育史的研究中来,完善我国的英语教育史研究,为弥补这一领域目前国内研究缺少的状况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P.R.Howatt.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韩军:《中日韩三国英语教育的对比分析》,《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3]Bob Adamson.China’s English――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4).

[4]胡德映:《中国英语教育九十七年回顾》,《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第4期。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2

一、制订英语特色教育管理机制,为英语特色教育提供制度保证

我校制订了“英语特色三年规划”“英语集体备课制度”“英语课堂常规”“英语课堂评价制度”“英语评课制度”“英语说课制度”“教师双语课堂指令”“英语教案撰写制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制度”“英语培优辅差制度”等,期初认真做好英语教育教研工作计划,细化工作,狠抓落实,强化检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期末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保证了管理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了英语特色创建的实效性,促进了学校的品牌建设。

二、强化科组队伍建设,为英语特色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每周英语科组定期开展科组活动,进行主题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等,努力提高科组的综合教学教研能力。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定流程。科组教研活动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平台,促进了科组成员的成长。

三、加强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英语特色教育提供课程支撑

我们自编了“音标学”“校园百句英语口语”等校本课程,按年级开设电影配音课、拼读课、读写课等,每周各年级还开设一节外教课。这些校本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英语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四、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英语特色教育活动,为英语特色教育提供质量保障

1.创造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我校十分重视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每一处地方都突显出英语教育的元素。还有学生们自己录制的中英文作息提示语、广播站的英语广播专栏、每天早上的通关英语等等,让孩子们每天浸润在英语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英语教育。

2.打造英语课堂教学特色。在我校“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堂模式”改革的引领下,教师不断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开展“全英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说英语、用英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特色。

3.开展英语文化节活动。学校每年在9月、10月举行历时两个月的英语文化节。目前我校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英语文化节的系列活动有拼词比赛、单词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电影配音比赛、英语合唱比赛、短剧比赛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参与率100%,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唱、演、模仿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英语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但营造了浓郁的英语氛围,更为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提供了广大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英语风采。英语文化节已成为我校师生每年翘首以待的、校园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盛事,成为我校校风、学风建设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4.开展丰富有趣的英语第二课堂兴趣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如英语儿歌兴趣班、英语话剧表演班、英语礼仪班、英语口语交际班、英语电影配音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5.每天坚持两个“一分钟”――“课前一分钟英语活动”和“大课间一分钟英语歌”,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6.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一级的英语教育活动。区级以上的英语教育活动,是让学生展示英语才艺的高级别的平台,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因此,我们都会争取条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英语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3

关键词: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0、引 言

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始于19世纪初的清朝,当时英美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了英语这门外语,并且通过传教活动进行零星的小规模的英语教学,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英语教育标志性开端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1903年时大中学校才开始开设外语课程,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于1964年制定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将英语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合作与交流活动日益密切,英语成为国际沟通的一门重要语言,英语的学习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我国英语学习迎来又一次高潮,国内学习英语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2.5亿人。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学习英语的人数更会翻番,我国将会成为“外语教学的超级大国”,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把握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以期发掘出利于加强我国英语教育的方式方法。

1、英语教育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协调发展

英语教育的市场化是指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重视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因此英语教育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的,教育目的单一。而改革开放后,受到市场经济形态的影响,英语教育逐渐由为政治服务转向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目的开始多样化。例如,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英语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国各大院校甚至小学都在开设英语课程,外语专业下设的新专业也越来越多,其他专业如商贸、法律、经济等都在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科目,英语教学活动如火如荼。这些都表明我国英语教育已经走向市场化,时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英语教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英语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教学主体社会化表现为日前的英语学习已经突破公立学校的教育范围,很多民办学校、社会办学机构、各种培训机构等都进入了英语教育的格局中,共存竞争,互补长短。另外,还有大量的社会人士或为工作,或为兴趣等都纷纷学习英语,整个国家的英语教育体系在不断扩大,英语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化的教育行为。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化的英语教育活动,英语教育的社会化开展,也离不开经济市场化进程,因此,我国的英语教育是市场化与社会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2、学校英语教育的应试化和双语化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都在强调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可是应试教育还是广泛存在着,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需求所造成的。但是表面来看,尽管是应试教育,我国英语教育还是稳步发展。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都要学习英语,并且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如中高考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英语、托福、GRE、雅思等国际英语考试,各种目的的考级英语成为中国英语教育的客观现实问题之一。应试在产生负面作用的同时,还是会对英语教育产生一定的推动力,关键问题是要在英语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尽量消除应试教育的消极作用。

英语教育的双语化发展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19世纪时西方的传教士进入中国,继而兴办了各种教会学校,当时这种双鱼教学方式被斥为带有殖民地的教育色彩,不被民众推崇。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再度兴起双语制教学,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地区的重点大中小学校和重点幼儿园等。随着双语制教育方式的成功试行,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且“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随后双语教学更是蓬勃发展,英语教育的双语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应试化存在弊端,但是只要能消除应试的弊端,就能成为英语教育发展的推动力;而双语化的发展更能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英语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教学途径是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和模式,它是教学者基于自身的教学观点、理论和教学技巧,寻求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教学路径。结合相应的英语教学环境,教学途径就能取得积极的效果。由于不同的教学者教学观点各异,因此教学途径各不相同。根据宏观的教学观点进行总结,教学途径包括:经验性教学途径、认知性教学途径两类。经验性教学途径注重英语教学的实践体验,提倡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过程性知识的掌握有利;而认知性教学途径则重在以理解为前提,以英语结构为起点,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使用英语的技能,以此来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教学途径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较有帮助。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已经出现了这两种教学途径共存的趋势,并且两种教学途径相结合、创新发展。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也是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一个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其一,针对某种语言技能探求某种教学模式。如3D外语口语教学法、写长法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延续性写作教学模式等;其二,针对大中学英语教育探求的模式。如立体化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等。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理念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均不同。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4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不少专家学者就教学理念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上为中国大学的发展及其教育理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铁道警察学院的特点,指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理念误区,提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该如何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

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同时也是一定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一过程可以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上反映出来。刘润清在他的著作《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语教育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复苏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发展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和稳定期(9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发展过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变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开政策的发展,国家对外语人才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处于开放初期,对外交流的模式首先表现在科技人员依靠文献资料来了解国外科技、文化和法律方面的内容,因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阅读能力方面。这一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时期,注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这一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长达20余年的影响。基于这一时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语法翻译教学法”、“句型转换教学法”应运而生,并逐渐表现出他的落后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1999年9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正式颁布实施。本次大纲修订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本次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但是,大纲中没有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2000年教育部发起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在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了全新的说明和部署。体现了当代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研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理念对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误区

铁道警察学院是由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2012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原来数年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理念不会马上消失,而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本科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公安院校不设英语专业,所有课程设置都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加之公安院校的行业特殊性,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也应该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但是现今多数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与普通院校保持同步,这是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存在的最重要的误区。

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树立怎样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目前处于高考英语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亟待转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的教育理念。

(一)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终身教育”的宏观教学理念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规定,树立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指导的终身教育”的宏观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导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世界上首次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理念,并于1970年完成他论述终身教育的重要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之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终身教育理念列入“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之中,由此奠定了终身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地位。我国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始于1993年,1995年“终身教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现今,终身教育被正式进入《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

铁道警察学院是中国众多高校中的一所,理应遵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终身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终身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学习,学生接受教育是一件从生到死一直持续的事情,是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一切教育机会、教育活动和教育的一切方面。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局限在固定知识的传授上,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从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致力于创造有效的交流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将各种教育形式和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来激发潜能,激励学生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并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信心有能力运用它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树立了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发展,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教学活动。“生态化”一词来源于生物学,而当其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意味着以人为本,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化活动中提供应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居于首要地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成为英语课堂的中心,也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显得异常重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本应处于教学活动中心地位的学生却成为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被简化为简单的“教”与“学”,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见健康人格的发展,背离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同时也严重背离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教学表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深层是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要求》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直面西方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搏击的战场,对作为未来代表国家行驶国家权力的警校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文化批判意识对其以后的工作来讲很重要。文化的构成因素是价值观念、信仰和人生态度,历史和传统又是文化的根源。要准确的理解对方的话语,完成跨文化交际,必须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种文化涉及到运用此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伦理标准和价值观念等。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把这种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把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相关的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公共课程,课时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系统的讲授中西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把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考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此外,鼓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英文影视作品、结交异国朋友等都可以积累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都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3年起实施,至今已经走过10年历程,目前,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一方面将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分类体系,鼓励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根据教学指南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自主制定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准确定位,即为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为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为学生个性需求服务。例如复旦大学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南京林业大学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细分为三个部分,满足学生在应试、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的个性需要。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同时,广大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不能只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分班教学,而是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借鉴其他高校课程体系,寻求适合本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结论

近年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目标、观念、教学模式及评估办法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同时,英语高考模式改革的冲击,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急需转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一条既符合主流英语教学,又能突出自己办学特色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5

关键字:中学英语;课程目标;课程改革

G633.41

一、概述

中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它指引着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规定了英语的课程设置、具体的课程实施和主要内容。首先,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中学英语教育尤其是初中英语教育在整个英语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研究中学英语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其次,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民国时期,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英语课程标准。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我国的教育向现代化转型。中华民国成立了教育部以取代清末的学部。英语课程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英语主要为了学习西方器物;维新新政时期主要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了民国时期,开始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因此,民国早期是我国英语教育脱离旧式教育体系融入新式教育体系的重要转折期。外语随着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巩固,英语教学也日渐完善。虽然之后军阀混战,国家相对减弱了对教育的控制力度,但是教育反而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英语教育亦是在这一独特环境中逐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英语教育虽然经历了曲折,但是英语课程逐渐成为一门核心课程,英语课程目标更是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英语课程目标历经百年擅变,从萌芽、逐步发展到基本完善的过程,梳理和总结自民国以来的中学英语课程目标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建国初期与时期的中学英语课程目标

建国初期,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高潮,俄语受到重视,英语教育事业受到阻碍。1952年开始,外国语系科开始缩减,最后英语只剩下8个教学点,缩减幅度最大的是公共外语和中小学英语教学。可见,英语课程的地位下降,只有在不具备俄语的条件下才暂时教授。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以实现制定的英语课程目标。从1952年开始,国内批判亲美、崇美运动涌现,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被阴影笼罩。中学生都不愿学英语而要求学俄语;中学英语教师没有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热情的好办法,甚至时刻担心着是否会失业,教学热情低迷。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国家逐渐认识到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并总结前一阶段俄语发展过多,俄Z人才大大超过了国家建设的需求,决定开始逐步恢复英语教学。1956年,中央在制定二十年人才规划时认识到排斥英语和其他语言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开始扩大外国语的教学,扩大翻译外国重要书籍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现。从这一年起,高中英语课的教学面有所扩大,相继颁布了1956年《中学大纲》、1957年《初中大纲),和1963年《中学大纲》。国家大力纠正以往忽视中学英语教学的错误,开始逐步规范中学英语教学,改变人们对其的理解。1964年《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

1963年的教学大纲没实施多久,就爆发了,刚刚发展起来的英语教育事业在这不短不长的十年里破坏殆尽。期间,不少外语教师被冠上“从洋”、“里通国外”的帽子而备受煎熬。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十年文化革命结束,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革与巩固代替了原来的革命与混乱的状态,全国逐渐进入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时期。英语课程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亦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对外交流开始增加,西方的文化与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涌入国内,如外国的文学、电影、时尚与音乐等等,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观念开始发生重大的改变,英语开始与出国或高收系在一起,英语学习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英语教育日渐受到重视。笔者根据课程目标的特点,将改革开放以后的英语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1978-1985年:目标强调阅读与自学能力;1986-1992年:目标设置日益完善,语用能力提上日程;1993年-2000年:目标突出人文性,逐渐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当代新课程改革时期的英语课程目标设置与实施

进入新世纪,为了解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适应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纲要》中指出课程标准体现了对学会在不同阶段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反映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个立体的维度,三者之间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的发展。新世纪《标准》将英语课程目标的五个要素分布于各自独立的扇形内,五个要素最终指向中心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英语课程目标的平面观。

英语教育获得巨大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目前仍是一个实验稿,还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作为我国英语教育的指导大纲,顺应了时展的要求,而且会对英语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学对课程目标的了解和实施情况有所好转,较2002年和2004年,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更加注意整体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目标的历史回顾和特点分析,笔者发现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具有五个特点,即意识形态与英语课程目标密切相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占据着基础性地位;跨文化意识要求日益突出;语言交际目标的忽视和落实不到位;目标呈现工具性与人文性“钟摆现象”。基于这五个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学英语课程目标设置与实施必须处理好三个因素和三对关系,即学科、社会与学生三因素,语言与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三对关系。

参考文献:

[1]黄振远.英语课程目标:梳理、阐释与达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5 (12)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6

1英语教育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协调发展

英语教育的市场化是指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重视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因此英语教育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的,教育目的单一。而改革开放后,受到市场经济形态的影响,英语教育逐渐由为政治服务转向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目的开始多样化。例如,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英语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国各大院校甚至小学都在开设英语课程,外语专业下设的新专业也越来越多,其他专业如商贸、法律、经济等都在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科目,英语教学活动如火如荼。这些都表明我国英语教育已经走向市场化,时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英语教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英语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教学主体社会化表现为日前的英语学习已经突破公立学校的教育范围,很多民办学校、社会办学机构、各种培训机构等都进入了英语教育的格局中,共存竞争,互补长短。另外,还有大量的社会人士或为工作,或为兴趣等都纷纷学习英语,整个国家的英语教育体系在不断扩大,英语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化的教育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化的英语教育活动,英语教育的社会化开展,也离不开经济市场化进程,因此,我国的英语教育是市场化与社会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2学校英语教育的应试化和双语化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都在强调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可是应试教育还是广泛存在着,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需求所造成的。但是表面来看,尽管是应试教育,我国英语教育还是稳步发展。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都要学习英语,并且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如中高考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英语、托福、GRE、雅思等国际英语考试,各种目的的考级英语成为中国英语教育的客观现实问题之一。应试在产生负面作用的同时,还是会对英语教育产生一定的推动力,关键问题是要在英语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尽量消除应试教育的消极作用。②英语教育的双语化发展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19世纪时西方的传教士进入中国,继而兴办了各种教会学校,当时这种双鱼教学方式被斥为带有殖民地的教育色彩,不被民众推崇。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再度兴起双语制教学,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地区的重点大中小学校和重点幼儿园等。随着双语制教育方式的成功试行,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且“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随后双语教学更是蓬勃发展,英语教育的双语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应试化存在弊端,但是只要能消除应试的弊端,就能成为英语教育发展的推动力;而双语化的发展更能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水平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英语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教学途径是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和模式,它是教学者基于自身的教学观点、理论和教学技巧,寻求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教学路径。结合相应的英语教学环境,教学途径就能取得积极的效果。由于不同的教学者教学观点各异,因此教学途径各不相同。根据宏观的教学观点进行总结,教学途径包括:经验性教学途径、认知性教学途径两类。经验性教学途径注重英语教学的实践体验,提倡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过程性知识的掌握有利;而认知性教学途径则重在以理解为前提,以英语结构为起点,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使用英语的技能,以此来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教学途径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较有帮助。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已经出现了这两种教学途径共存的趋势,并且两种教学途径相结合、创新发展。③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也是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一个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其一,针对某种语言技能探求某种教学模式。如3D外语口语教学法、④写长法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延续性写作教学模式⑤等;其二,针对大中学英语教育探求的模式。如立体化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等。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理念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均不同。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7

我国农村地区的成人实用英语教育的对象较为复杂和特殊,他们有着地区差异性,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英语基础等。而我国现有的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学方法与方式更多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面,缺乏必要的创新性与创造性,这就导致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不少问题。

1.成人英语的教育对象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地区成人实用英语的教育对象往往成分较为复杂和多样,他们一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面,各自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农村地区成人实用英语教育过程中,面对的是英语分层较为明显的学生群体,而且其中英语基础较差的人占了多数比例。这是因为成人学习对象往往都是工作的人士,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学习和使用英语,久而久之,其英语水平出现退化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2.成人英语的教育对象的年龄差异导致学习效率的不同

农村地区的成人实用英语教育过程中,其受教育对象往往年龄层次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会出现年龄差异特别悬殊的情况。同时,由于年龄差异较大,他们在成人实用英语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有效措施的学习效率方面也是有所差异的。一般认为,年龄越大,其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干扰性就越大,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母语固化的过程会加快和深化。此外,成人实用英语的受教育对象的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其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的学习质量的提升。

3.成人英语的教育对象学习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

当前,我国的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的受教育对象由于长时间脱离学习环境,在重新进入学习环境中去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较难适应的现象,他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会变得事倍功半。此外,很多农村成人实用英语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并没有能够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从而使得这些农村地区的成人实用英语受教育对象的学习策略处于正确指导的缺失状态之中,即使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与时间,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策略缺失,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应采取的有效措

施鉴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成人实用英语教育现状,必须尽快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优化成人实用英语教育资源,重组整个教学过程,切实有效改善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进一步提升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开设成人实用英语教育的第二课堂

对于农村地区的成人实用英语学习者来说,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习与工作之间经常会发生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工学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地区成人实用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认真地采取开辟第二课堂的教学措施。具体来说,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利用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资源,搞好第二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具有不同英语基础的成人学习者能够通过第二课堂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能够及时消化的英语知识,可以让英语教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等来进行课后的学习,从而把成人实用英语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同时,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还可以开设网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很好地弥补课堂上英语教师讲授知识的不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此外,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还可以开设网络教学平台“第二课堂”,让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英语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质量。

2.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实践成人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对于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是十分明显和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成人实用英语的学习对象往往都有着不同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经历,他们的工作状况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好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采取成人英语分层教学的模式。这里的因材施教式的分层教学,就是说我国农村成人实用英语教育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不同之处进行有个性化的教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基于自己的英语基础进行认真的学习,提高自己对于实用英语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并按照学生的专业不同、学习时间差异以及工作需求来进行分层教学。那么,成人英语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基础层、进阶层、提高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3.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虚拟语言习得环境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8

目前,传统学校课堂模式已满足不了部分人才对英语知识技能的需求,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英语教育产业便应运而生。从语言经济学视角来看,我国当前英语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我国英语教育产业与产业化市场运营机制之间还有一些不适应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大量培养专业化英语人才,促进形成标准规范、竞争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英语教育产业,为我国英语人力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关键词:

英语教育;教育产业;语言经济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动,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各层经济体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实行,我国教育经费的总量大幅度增长,教育规模呈阶梯式扩大。教育投资的结构发生了急剧改变,教育成本逐渐由政府承担转向由个人和家庭承担。蓬勃发展的英语教育产业和日益壮大的英语尖端人才群体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导致我国教育的发展出现不均衡。

一、语言经济学的内涵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语言经济学就已经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存在了。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学属性是由美国的“信息经济学”开拓者雅各布•马尔沙克(JacobMarschak)揭示的,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它还同样拥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等四种经济学本质属性(Ja-cobMarschak,1965)。首先,语言人力资本是一种工具性资本,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资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他人力资本。第二语言的习得之所以能够称为人力资本,是因为第二语言能够成为人才获取其他知识与技能资本的途径和工具,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实现人力资本在生产上的一种经济投资。其次,不同的经济成分带来的经济效益及价值是不同的。在英语教育的人力投资中,成本-收益之间的平衡点很难预判。在我国,英语教育投资通常分为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两部分,它们都属于社会经济成本。对于学习者学习语言而言,共同投资和个人投资的重复在导致教育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剧的同时,又影响了供求市场的支配问题。再次,语言的经济属性受限于诸多因素。语言是否能够在劳务市场中成为一种人力资本,取决于它是否适用于某一特定地区或领域,即该语言使用的广度、深度和密度。由于英语教育受众群体具有多样性,英语教育产业很难形成寡头市场。由此可见,语言的经济效益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将语言的经济属性尽可能多地体现在其所能够获利的经济资源上。

二、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动机、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英语教育步入产业化阶段,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推动和完善英语教育产业化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金融环境和经济形势。如果要分析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就要厘清英语教育产业化的实质。英语教育产业化的突出表现就是需支付一定报酬才能享受英语教育,而现代社会对于英语技能的需求促使这种交易的达成。当英语教育产业提供的服务低于社会需要时,就需要有更多的机构出现来弥补这种供求不平衡。单就英语技能所能带来的个人利益来讲,升学、晋升职称、考研等都要进行英语素质的考核,英语课程已经开设到了学前教育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超过95%的行业都需要英语方面的人才。但是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又不能完全用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模型”来解释,因为供求曲线是以价格和需求为两个基础变量来构建的,但在教育市场中,价格的变动并不能直接决定和影响教育市场需求的变化。英语教育产业化的市场主体主要为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培训机构和英语音像制品。目前,我国庞大的英语教育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据统计,1995年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仅有71个,但现在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已增至2371个,在校生总数更是高达56万人。在英语培训机构领域,截至目前,仅少儿英语培训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占到整个培训行业的70%,而英语音像制品所占市场比例也越来越大。

三、英语教育产业化的语言经济学意义

由于中国近年在涉外经济市场中的活跃程度不断加深,在国际经济市场活动中受文化差异、社会制度、发展程度等的影响也日渐显现,外语也就成为中国涉外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和语言环境下,为了消除这种障碍对我国国际市场活跃度的影响,英语教育产业必然要成为一种有形的社会经济资源。

(一)英语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条的经济增长

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人力资本,它的形成是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延伸,而它的获取所耗费的经济成本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投资。英语人力资源除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社会英语教育产业的辅助。英语教育产业的最普遍形式就是英语培训班,以北京新东方学校公布的2015年数据为例,其年净收入为2.877亿美元,而其所教授学生人数也已突破60万人次。在这些数据背后,包含着一个经济团体的成功运作。每个学员在进入新东方学校学习之前都需要预先支付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课程费用,这些费用为新东方几万人的庞大师资团队提供了薪酬支持。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各类语言类出版物、教学声视频、网络课程等,又为英语教育产业形成庞大助力。下图是以北京市为例,0~6岁孩子的家庭每月教育花费及比例和7~18岁孩子的家庭每月教育花费及比例情况图。由此分析,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反映了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也改变了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这种改变直接反映在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并作用于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又同样反作用于家庭生活水平。另外,从消费的角度上来看,语言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经济属性中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与语言传播相关的各种收益,都不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二)英语教育产业的持续发酵促进形成全球化经济与文化共同体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英语教育的基本形式仍是本土化施教,拥有外籍师资的培训机构较少。许多国人目前主要是通过学习语言摄取西方文化。无论是文化还是精神文明的创造与传播都离不开语言,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全球化更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国人学习英语的愿望更加迫切。邓炎昌、刘润清曾在《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一书的前言中提到:“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只有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地掌握英语。”[1]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共同体,必须将学习西方语言和熟悉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的方式都是遵循一些固定的原则。语言本身是一种交流的符号,它反映了一类人在表达言辞时的惯式,也是人类表达一定范围内各种规则制度的信息承载体。由于语言的存在,不同社会中的习俗、法规等才能交流互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的教育是语言的教育,所以文化的汇通离不开语言的文化导入功能。英语教育产业在实现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语言的文化功能,这种实现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在语言人才创造的经济效益上。

(三)英语教育产业为中国的教育产业乃至其他经济体增添国际竞争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英语学习需求的扩大,这种需求推动了英语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输出的英语专业人才在国际市场中的活跃身影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良好的英语技能无疑更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英语人才自身的语言沟通优势所创造的贸易商机和经济利益,能够大大降低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的语言交易成本。英语教育产业培养出的语言人才带来的社会收益同样不可估量。当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语言人才的增加对企业甚至国家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的影响都可以算作英语教育产业的间接产出。

四、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在我国,英语教育产业仍属于新兴产业,有关政策还在不断更新完善过程中,英语教育产业发展不完全成熟,存在诸多弊端。

(一)英语培训行业牛骥同槽,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英语培训行业缺乏品牌,专业化条件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为获取经济利益不注重培训质量。有关英语培训的小广告充斥大街小巷,“25天轻松考过四六级”“押题宝典在你手,考研英语不用愁”等广告语夸大其词。英语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我国英语学习浪潮刚刚兴起,英语专业水平较高且具有熟练教学能力的人才缺乏,导致英语培训市场良莠杂出的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打出“外教牌”,但很多外教并不具备专业的语言传播及教授技能,甚至有些培训机构为降低成本招用在校大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专业知识不扎实,英语发音不标准,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各类英语培训机构课程计费没有固定标准

家长“望子成龙”热衷于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许多商家看准商机,纷纷开设各种层次的辅导班。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培训价格扶摇直上。导致许多课程所提供的服务与定价不相匹配,动辄上万元的培训费令人咋舌。根据语言经济学的观点,语言的习得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经济投入。学习一门外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若是不能与相应的效益和效用成正比,它就有悖学生学习这门外语的预期收益。学习的最好效果是在学习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所以语言的教育培训应基于学生的这种“收益-成本需求”合理地制定收费价格标准,让教育物超所值。

(三)英语教育产业城乡分布不均,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据统计,2015年6月进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主要集中于我国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教育环境优越,教育质量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农村地区的英语水平却普遍较低,尽管新东方等英语培训机构已开设线上培训课程,但受众群体仍以城镇学生为主。消费需求决定市场规模,农村居民对英语的求知欲近年越来越高,但相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较低的收入导致没有多余的家庭支出来支付昂贵的英语学习费用。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城乡英语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尤以听力及口语水平差距最为突出。

五、对英语教育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英语教育行业进行整顿,尽快消除上述弊端,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大力开发语言类人力资源。针对语言的教育,应充分将个人实用和社会利益综合分析,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统筹规划。

(一)完善英语教育行业准入制度,严格把控行业内教育质量

第一,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必须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保证教育设备、教学场地以及师资的高质量;第二,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填鸭式灌输;第三,教师的聘任制度必须透明严格,除需拥有规定的上岗资格外,还应有学历专业方面的限制;第四,所有英语培训机构必须服从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监管,履行社会义务。

(二)严把英语教育培训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收费监管体系

再好的产业如果没有合理有序的规划和干预,也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没有规范化的市场化运作,就很难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应制定系统科学的收费标准和监管及处罚条例,使英语教育产业法治化,实行英语培训按质收费,按量计价,不以软硬件水平作为最主要的定价标准。另外,国家应要求各英语培训机构将其收费标准和项目公开,不搞隐性收费,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应适应国家当下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规律。多元化的英语类教育培训市场只有走上“标准统一、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184,才能将该产业的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定期对注册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对于违反行业准则和规范胡乱收费的培训机构,依法追究其责任。

(三)缩小城乡英语教育水平差距,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消除城乡之间英语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必然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发展速度的不一致使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为缩小这种差距,国家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农村地区教育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地区自主改善教育现状,加大教育类经费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薪资待遇,通过实施城乡教育帮扶等措施,尽最大可能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六、结语

21世纪的教育理念趋向于全球化的交流和学术合作,各国之间互惠共通、资源共享。新的趋势和英语教育产业投资模式的改进要求我国的英语教育政策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政府应制定英语教育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平衡我国各地区的英语教育。扶持英语教育产业大幅提高国民英语水平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需求,更能体现我国致力于国际化的气度和姿态。语言教育的投资既能产生个人收益又能带来社会效益。英语教育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应加强引导和调控,让这一新兴产业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使其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

作者:赵晗毓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9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6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九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很显然,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国各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改革也正在悄然进行中。面对国际化教育的影响,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迎接挑战,重新定位公共英语教学,这是改革的核心。本文试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位进行研究。

一、高职公共英语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一)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参与国际交往的速度迅速扩大,社会对于外语人才,尤其是侧重实际运用能力(如听说能力)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不少企事业单位就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及写作能力更为不满。尤其在外企,员工们时常会用英语收发邮件和翻译英文资料,在工作中对英语能力的考察集中在英语翻译和写作上,然而高职毕业生往往在翻译中存在较严重的不足。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职业技能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傅政对杭州、宁波、和温州等浙江五市的外贸进出口公司、投资公司和高技术公司等126个涉外单位及其320名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他们对英语技能重要性的排序是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由此可知,仍旧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即以系统的语言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定位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了。对于主要面对第一生产领域而培养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公共英语教学定位也应侧重其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学生自身需求的变化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直接受用体,随着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们自身的英语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进入大学的英语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03年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并与2004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试行。以广西为例。广西从2001年开始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到2005年义务教育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2007年,广西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两基目标;接下来,广西普通高中将进行全面课程改革,实行全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由此,到了2015年左右,广西秋季入学的大学生也已经完全接受过《新课标》的全面培养了。《新课标》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课程目标覆盖认知维度、情感与价值维度、方法维度;课程类型多样化,有必修课、序列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课程要求高中毕业生需要掌握单词3300个,短语400~500个,涉及的话题24个,功能概念项目66个。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进入大学的新生整体水平将会有显著的提高。然而,2006年颁布新的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于学生在英语词汇的要求如下:A级要求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B级要求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很显然,如果在将来几年,英语教学定位还不进行调整的话,课程将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或许就会出现高中知识重复学习的,或是知识点陈旧等等方面的问题了。

(三)国际合作办学交流的需求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越来越强劲,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的许多高校也纷纷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课程的建设脚步。其中,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成了许多高校抢占国际教育资源的一个有力措施。根据统计,全国2000多所公立大学中,近一半以上有中外合作办班和办学的项目。高职院校也积极参与到分享国际教育资源的大蛋糕中来。以广西的高职院校为例,全区高职院校共有38所,据现有数据统计显示,开展有中外合作办学的有16所,这占了将近一半的院校。这些中外交流的项目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聘请外籍教师、为东盟国家举办培训班、学生到海外实习,就业和交换项目、教师,学生赴境外进修学习,支教等等。在这16所学院所开展的中外合作项目中,涉及的专业有计算机软件、电子工程、国际金融、农业、旅游、体育以及越南语、泰语等东盟十国的语言等各个学科。所有开展的这些项目不仅仅是把国内的学生送到国外,现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来到这些学校就读。

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位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专门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的一门英语课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千百万学生的重要课程。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以及定位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育部2001年颁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对比两个《基本要求》不难看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正逐步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点,逐渐向实用性和职业性转变。

针对2006年新的《基本要求》,全国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对公共英语进行了重新定位,比如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培养方向,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出能力目标、职业导向,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是对于实用性、针对性,具体的指向在操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很明晰,而实际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对广西的某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果是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即以系统的语言知识传授为重点,在该校公共英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甚至还存在应试教育现象――把公共外语课开成B级辅导课,学生反映上课单调烦闷,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哑巴英语”的存在了,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更无从可谈。并且,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逐渐把学生的在校时间缩短,改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加上一年的实习期。这样一来,作为公共课,其教学时数也由于在校时间的缩短而成为被牺牲掉的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展公共英语课程的课时数缩减到64个课时,分一到两个学期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课时里,要实现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就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不管是什么专业,其公共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新世纪高职英语(1-3册)》、《实用综合教程(1-4册)》等,如何做到实用性又不得不令人怀疑。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位调整的方向

(一)向职业英语教学转型

我们认为,在新生英语水平较好的前提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在于以社会需求为培养方向,以职业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突出能力目标、职业导向,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英语能真正成为学生职场上有力工具。因此,应走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向职业英语教学转型。为此,我们建议开设英语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前者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教授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基础性的内容,主要就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后者主要就是开设以职业口为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物流英语、会计英语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比较有限的时间里,针对性地学到符合自己专业或是职业的实用英语。

(二)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服务

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在高职院校的日益增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或许可以大有作为或从此可以走出一片新天地。首先,高职公共英语可以为参与合作交流的学生提供包括基础和学术两个方面的授课,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去到目的国所接受的英语授课和学术交流。其次,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还可以参与到某些专业课中,给外国留学生提供全英的专业学术课程,但前提是公共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提升自己,除本身专业外,还应辅修或全修拿到某些专业任教资格;或者,公共英语教师还可以为某些参与到国际教育合作的专业课老师提供英语辅导的课程。

总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是首要任务。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向职业英语教学转型,同时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服务。在面对教育国际化给公共英语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定要牢牢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赢得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J].外国语,2012(1)

[2]张正会,李云辉.浅谈高职英语教学[J].职业时空,2010(9)

[3]夏彩霞.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4]傅政,庞继贤,周星.中国入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及需求预测[J].外语界,2003(5)

成年人英语教育篇10

[关键词]:英语教育 城乡 差异 思考 改变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随着打工浪潮的高涨,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农村家长的素质,使得他们教育起孩子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学习困难。笔者分别在城市、农村学校任过教,对英语教学的城乡差别深有体会,经过考察城乡两地日常的教学环境、教学基础、教学方法等方面,深深地认识到,小学英语教育在城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应该引起老师们的思考呢?这是否就是造成城乡孩子英语水平不平衡的关键呢?这能否通过一定的手段消除呢?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英语教育总是没有起色,教师很难对英语教育进行一个规范的、系统的教育,很多农村教师对此现象也已经司空见惯。笔者就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和建议,望能够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探讨更多的策略,为城乡英语教育拉近一点距离,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好地促进乡村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目前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的主要表现

(一)农村教学设施落后,无专人维护设施,难以有效开展英语教学

目前城乡小学英语教学设施差异巨大,农村小学教学设施普遍落后,远不如城市小学,难以满足新时期小学英语教育需求。城市里的小学教室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设施充足,教室灯光明亮,布置着各种教学相关内容,氛围浓郁,各种教具充足。《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需求,政府近几年也对大部分农村小学配置了多媒体设施(边远山村学校只是小部分配置了)。可是在这过程中,很多使用者用完后没有很好的保养,没有保养意识,也没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一旦出现问题,上报维修等来的只是“再等等吧,很快就派人来维修了”这答复。久而久之,灰尘、粉笔尘、垃圾在多媒体平台上频繁出现,平台问题随之而来。上课需要用多媒体的时候,不是这屏幕用不了就是电脑启动不了。这就使英语课堂逊色很多。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课堂又回到了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时代了。这与城中学校相比,孩子的学习兴趣当然会减少了。

(二)城乡英语教育的起步时间不同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实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教育,适时的起步和规范的教学,就是孩子英语之路上的良好开端。大家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这种起步上的差异,造成了农村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感到陌生和吃力,今后只能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而非自己的“第二语言”。

城镇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上完小学二年级已经会认读很多的单词,会默写26个字母;顺口溜、英语歌曲已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了,甚至可以用phonics拼读新的单词。这些都是老师们按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大纲要求进行开展所得的成果。相反,农村的孩子先不说在幼儿园有没有学习英语了,就连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有没有真正上好一节英语口语课都成问题,很多农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是安排了一年级每周2节、二年级每周3节的英语口语课,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候被挪用上其他科了,有时候被安排自习了,偶尔上一节口语课,2年下来连26个字母都没有很好的认读更别说默写了,等到三年级才重新认真学习字母。这相对城镇的孩子来说明显就慢起步了。

教育的起点的差别化,在大城市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给孩子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可是由于农村的教育只能依赖现有很少的教育资源,所以不可能给他们很好的培养,这是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连带反应。

(三)城乡家庭教育差异,课外延伸不同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农村,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持有相同的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英语一点也不重要,他们往往命令孩子将中心放在学习语文和数学上。父母的这些传统思想严重地误导他们。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爱学习英语的孩子甚至会因此受到父母和其他同伴的嘲笑。

一些不自觉的家长没有做好表率的作用,例如孩子晚上家庭听写任务由孩子自己完成,家长根本没有参与进去;签名的时候连看都不看,直接签名就算完成任务了。笔者更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在批改孩子作业时,发现家长在作业本紧接当天的空白页早已为孩子本周未来几天的签名都签好了,这可想而知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只是一味的应付罢了。另外,还有这么一类家长:老师发现该孩子的作业总是不能按质量完成(总是偷工减料);更离谱的是回到学校后叫同学帮他完成作业,自己就冒充家长的签名应付老师的检查。老师把这一切现象都告知该家长,得到的回复竟然是“老师,我很忙!我每次问他做完作业没有,他都说做完了,我就没再管了。我都根本不认识英语,叫我怎么检查他的作业呢?我都忙到管不着了。”这可以想像得到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上述的现象,家长本身就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这又怎能一味地怪罪在孩子的身上呢?由于从小父母处于为生存忙碌的奔波中,农二代们往往没有得到监护人良好的监管,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滥用自由的机会。这些都让原本薄弱的农村教育变得更是棘手了。

与农村父母不同的是,许多城市中小学生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孩子利用放学或者周末,跟着家教进行英语学习,能及时预习和巩固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并对课堂一些语法知识查缺补漏,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这些从高校学生中请来的家教,都是小学生亲切的大哥哥、大姐姐,容易与孩子形成好朋友,他们结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还可以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孩子的英语成绩渐渐也就会有进步。毫无疑问,这也正是农村的家长们所应提升的地方。

二、造成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差异的原因

(一)政府对城乡小学英语教育投入差距较大

我国的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在教育体制和教育投入上,主要以城市为主,甚至是以重点学校为主,所以政府对城市的学校投入多,对农村的学校投入少。而镇或区的学校就不一样,所有的经费都是镇或者区直接拨款,经费充足,在英语教育中能够很好地体现。有时候上级领导检查教育教学装备时都已城镇学校为重点,农村学校只是个别的作为代表,边远的农村学校更是无人问津。

(二)城乡家庭观念、重视程度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尤其体现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大多时候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因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在农村的父母都持有相同的观念:英语不重要。然而,与农村父母不同的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却很重视英语学习,他们觉得英语学习对孩子开发大脑和以后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有过这样的感受:城市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将近一半是家长的功劳,他们会鼓励孩子平衡学习英语和其他科目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孩子的英语学习。这从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孩子端正对第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毫无疑问,这也正是农村的家长们所应提升的地方。

(三)城乡师资队伍构建的原因

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强不强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这包括两方面的能力:第一,英语专业知识能力;第二,教学能力。城乡小学英语教育在师资队伍的构建上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城市,随着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发展,英语师资力量配备相对完善,很多优秀教师都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居乐业。然而在农村,英语教师学历水平普及不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动力不足,英语师资流失严重等。另外,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均不高,其中从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从这点来看,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英语能力远远低于实际教学水平。这也正是生活在农村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区别所在。其次,从教学能力来看,农村英语教师还有待很大的提高。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的教学为主。这些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无疑是落后的,而且低效的,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专业能力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农村英语教学的落后与失败。再次,农村英语师资还存在任课时多,跨级、多科兼教现象明显。笔者也曾在农村任教过,农村英语教师专职英语教学的屈指可数,一般都兼教其他术科。英语教师跨班、跨级教学已是一大难题,每天要批改的作业量相对其他科来说无疑是翻倍的工作量,还同时兼顾其他术科教学,无形的压力分散了英语教师的精力。而在城市,英语教师一般是专职专任,也不会超过2-3个教学班,还很少是跨年级的。这样就能把时间、精力集中在所教的年级,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

三、缩小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的措施

(一)改善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

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如:语音室、英语教学教具学具、多媒体设施等,加大对乡村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英语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逐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

政府在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坚持科学的法律程序来拔用教育经费,并实行规范使用,各地区要坚决执行财务部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禁止挪用农村教育经费,并建立教育财务、审计等各种监督机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经费有下达及投入,从而缩小城乡小学教育的差距。

加大对专业英语师资的投入,农村教师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瓶颈。一方面要开展英语教师的培训,并且开展有关英语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英语教师参加优秀课展观摩活动,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二)引进优秀毕业大学生,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技能

鉴于农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的现实情况,引进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来提高师资是很有必要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创新和接受新挑战的能力。同时,他们往往与前沿知识联系最紧密,知道怎样与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保持同步,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然而,因为农村环境不好以及农村学校待遇不佳的情况,大学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到乡镇学校就业,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或人事局酌情提高毕业生的待遇和生活环境。缩小城乡教师工资福利的差距,改变优秀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和农村优质师资向城市单边流动的局面。

(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提高农村英语教育,从根本上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而家长的思想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现在的农村孩子家长普遍不能重视孩子接受英语教育。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对其进行观念和方法的指导,使学校的英语学习在校外、在家庭中得以延伸。让家长明白孩子学习英语首要的是保持浓厚的兴趣,不要向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特别是背单词等读写方面的要求)。只要当家长主动地把英语看做是一门和数理化一样重要的学科,积极地鼓动孩子去学习英语,才能慢慢改变学生对英语的错误看法,重新正确地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最基本的一步。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有两点可以值得参考的:首先,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家长接受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座谈会、视频宣传、报纸媒体等方式提高,从思想上转变家长的传统看法;其次,让学生和家长交流,或者互动,共同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英语时的激情与认真。这可以从行动上改变家长的看法。通过这两种方式,家长会慢慢地改变对英语的态度,并积极地接受和鼓励孩子去学习英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大家都认真学习。

(四)让英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再现英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我们教师应把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总之, 城乡英语教育存在的差异,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城乡的教育差异也就是我国城乡发展埋下的伏笔,改变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促进了城乡教学的发展等于为我国城乡发展的未来铺好路了。我们的教育需要人才、我们的教育需要重视,我国政府需要重视这一现象。为了我们祖国花朵、国家栋梁材的成长,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尤其是教育战线上的耕耘者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自身的知识水平、素质修养。在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让其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也让家长们多配合共同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在生活再现英语,反复的强化训练,持之以恒,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

[2] 贺淑曼 《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 北大出版社 2001

[3]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教育科学出版社 [A] 2004

[4] 朱迎春,周志刚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A] 教育理论实践[A] 26卷第4期 2006年

[5] 周义涛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写在小学英语课程普及到乡镇之后,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

[6] 张金英,陈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指标体系建构》[A] 中国农机化导报 2010年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