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十篇

时间:2023-11-03 17:27:03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1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以下简称集贸市场)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由若干生产经营者入场以集市贸易形式进行农副产品的批发、零售交易,有固定经营场地、设施、管理机构的经济组织。

第三条集贸市场由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人依法开办和管理。国家行政机关不得开办和经营集贸市场。

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集贸市场应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第四条集贸市场和入场经营者以及与集贸市场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主管集贸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

公安、消防、交通、规划、税务、物价、技术监督、卫生、畜牧兽医、农林水产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集贸市场建设和开办

第六条集贸市场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住宅小区配套规划,按照农副产品的生产布局和销售流向,人口密度和交通状况合理设置。

批发和零售市场的面积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批发市场应有必要的仓库、车场、装卸场地等设施。乡、镇集贸市场的零售市场除设置固定摊档外,还应有一定的场地给自产自销的农民临时入场经营。

经批准的集贸市场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七条集贸市场建设应遵循防火、安全、卫生、通风、方便、防止噪音污染及不妨碍交通的原则。

第八条集贸市场建设可依法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内外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均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市场。

第九条建设集贸市场,政府在用地、用房等方面应当优先安排。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条开办集贸市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申请开办地方批发市场的,需经市政府商业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办理注册登记。

第十一条集贸市场未经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商业和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拆迁或改变用途。

第十二条开办集贸市场不得占用道路、街、巷。本条例实施前已占用的,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必须将其纳入城市改造和建设规划,限期清理或拆除。

第三章集贸市场管理

第十三条集贸市场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制定各项保障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管理制度,对场内的行政、治安、防火、卫生、计量、商品质量、物价、通讯、秩序等方面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场内设置公用标准计量器具、投诉点和投诉电话;接受与场内经营管理有关的投诉,并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场内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时应佩带胸章,秉公办事,文明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六条入场经营者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集贸市场规章制度,依法纳税、缴费。

第十七条集贸市场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十八条入场经营者必须在集贸市场按合同约定或管理机构指定的地点进行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禁止在集贸市场经营下列商(物)品:

(一)法律、法规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三)毒死、死因不明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品及其制品;

(四)含有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色素的食品;

(五)含有国家规定不得使用的农药或残留农药超标准的蔬菜、瓜果;

(六)灌水肉品、有毒的水产品;

(七)超过保存期限或变质的食品以及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卫生规定的食品;

(八)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九)伪劣商品;

(十)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售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条集贸市场禁止下列行为:

(一)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掺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二)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计量器具;

(四)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五)缺斤少两;

(六)使用涂改、假冒、过期的肉品检验(检疫)证;

(七)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卖营业执照及其副本;

(八)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九)强买强卖,骗买骗卖,欺行霸市;

(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非法交易行为。

第二十一条批发交易可采取买卖双方对手交易、委托或交易、拍卖交易等方式。

批发市场可以组织代购、代销、代贮、代运输;可以自营收购、批发或组织产销直接挂钩、联合经营等。

第二十二条经营畜禽批发业务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或检验。

第二十三条批发市场的交易采取议价、拍卖方式进行,其价格接受政府价格调控。

第二十四条固定摊档的经营者必须亮照(证)经营。

自产自销农副产品农民临时进场,应在集贸市场内指定的地点经营。

零售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第二十五条在集贸市场内经营熟食品的,须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合格证》。生、熟食品必须有适当的隔离措施。

第二十六条在集贸市场内经营牲畜肉品零售的,必须持有《肉品检验证》。

第二十七条集贸市场的零售价格实行批零差率管理。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由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对有关部门的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占用道路、街、巷开办集贸市场的,由公安、市政、工商等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予以取缔。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国家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三十元罚款。违反第三款规定的,由物价管理部门按国家关于商品明码标价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集贸市场及其管理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管理职责,并因而导致入场经营者发生严重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监督管理不严的责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它管理部门视其情节给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进入集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2

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经种植、养殖、采集、捕捞形成的,未经工业化加工的供人类食用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菌类、畜禽及畜禽产品、水产品等。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省地方性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生猪屠宰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保证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

第五条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其它各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环境保护、林业、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七条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成立或者加入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协会。

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制定并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指导会员依法从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农产品产地管理

第八条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土壤肥力条件、土壤和水域的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禁止特定农产品的生产区域,报同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九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根据公布的农产品生产区域,编制农产品生产发展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基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十一条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

第十二条经认定合格,取得认定证书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生产者,可以在基地设置相应的标示牌。

第十三条经认定合格、取得认定证书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不得擅自变更其名称、面积、范围、生产种类;确需变更的,应经原认定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倾倒、填埋下列污染物:

(一)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碱液、有毒废物、放射性废水;

(二)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

(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四)其它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染物。

农产品产地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得进行农产品生产。

第三章农产品生产管理

第十五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产品生产执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的农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市、县(市、区)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十六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鼓励科学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等生产资料。

第十七条农产品生产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

(二)将人用药品作为兽药使用;

(三)使用农药捕捞、捕猎;

(四)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活动中,应当建立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使用日期、用法、用量及使用者姓名;

(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情况;

(三)收获、屠宰、捕捞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第十九条农产品生产者使用肥料、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必须达到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后,方可销售。

第二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其生产的农产品应当进行质量安全自检,或者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检测合格的,附具合格证明。

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或者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产品,其生产者不得销售,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一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不得用非本基地生产的农产品以本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名义对外销售,不得准许他人以本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名义销售其他农产品。

第二十二条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经认证合格的,可以在其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鼓励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禁止伪造、变造、盗用、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第四章农产品经营管理

第二十三条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经检测、检疫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禁止销售。

第二十四条城市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应当配置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配备检测人员,建立相应的检测制度。

城市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应当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履行管理责任,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查验产地认定证明和该批次合格证明;

(二)按批次进行自检,并公布自检结果;

(三)对自检不合格的农产品暂时滞留,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四)建立农产品流通档案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记录;

(五)与进入市场经营的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五条禁止销售下列农产品:

(一)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

(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

(三)致病性寄生虫和微生物或者微行物毒素超标农产品;

(四)伪造、冒用有关认证标志、检测合格证明的农产品;

(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

第二十六条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销售农产品的,应当在摊位(专柜)显著位置悬挂农产品标示牌,如实标明或督促零售商户如实标明农产品品种、产地、进货时间及合格证明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并在包装物或者标签上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宾馆、饭店及学校、医院等集体用餐单位采购农产品,应当实行索证制度和进货台帐登记制度。

第三十条鼓励农产品经营者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业市场、超市、专卖店或配送中心,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销区或专柜。

第三十一条外埠农产品进入本市销售,属依法需要检测、检疫的,应当随该批次农产品携带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证明材料、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证明材料或产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检疫合格证明。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依法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可以按照职责分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及仓储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二)向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记录、档案等有关资料;

(四)依法查封、扣押不符合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

(五)以经检测、检疫不合格的外埠农产品向产地县级人民政府通报;

(六)依法查处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生产中和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并委托其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性抽查检测。

监督性抽查检测不得收取费用。

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第三十四条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可以对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采用国家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监督性抽查。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由到结果之日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

第三十五条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性抽查,被检查者应当予以配合。拒绝接受抽查的,禁止其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对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由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生产者、销售者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依法予以销毁。销毁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被检查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申请复检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被检查的农产品暂予查封或押扣,经复检合格的,应当及时解封退还当事人。

第三十六条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城市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设置农产品速测结果公示栏。

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结果。

第三十七条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部门应当立即到现场调查处理,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未经认定或认定期满未获得重新认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标示的,由市或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未按规定建立、保存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生产记录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撤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证书;

(三)伪造、冒用、转让、买卖农产品认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配送中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或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触犯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收取费用或实施处罚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的;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3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包括种植、养殖形成的未经加工或者经过初级加工的粮食、蔬菜、奶类、水产品、禽畜产品等农产品,以及经过工业加工、制作的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第四条本市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本办法所称市场准入,是指在本市经营的食品应当经过检验、检测,禽畜产品应当经过检疫,符合国家、省、市质量卫生安全要求,未经检验、检测、检疫或经检验、检测、检疫不合格的食品不得经营的管理制度。

政府鼓励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优质食品。对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等称号或认证并以品牌经营的食品,在称号或者认证的有效期内可以免检。

第五条本市建立食品生产者自检、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监督体系。

食品生产者应当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自检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检验、检测。

行业协会应当加强本行业的监督、自律。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定期对各类食品实施检验、检测;指导、规范、监督食品生产者自检和行业自律行为。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依照本办法负责本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一)商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行业指导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推进食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负责禽畜产品屠宰加工的监督和管理,以及禽畜屠宰加工厂(场)设立的审核;负责全市食品经营网点规划及其调整;协同有关部门对食品批发、零售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和组织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负责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防疫、检疫和质量安全监测;负责种子(种禽、种畜)、肥料、农药、兽药等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市饲料管理部门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和食品质量的监测;负责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农产品等农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实施;负责食品质量认证认可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内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审核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食物污染物监测网络。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监督检查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以及无证、无照加工和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食品加工厂(场)、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经营场地环境状况及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七)公安、规划、药监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行业协会可以制定并推行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规范,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二章食品生产加工管理

第一节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

第九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符合卫生、质量、环境、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规划;扶持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的设立和发展。

市农业、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的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应当实行农产品安全跟踪制度。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记载农药、肥料、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防疫、检疫等情况。

其他农产品种植、养殖业户应当参照生产基地的管理方式,记录农药、肥料、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使用情况。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制定农产品安全跟踪制度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应当建立农产品安全检验制度,提供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牲畜屠宰厂(场)屠宰的牲畜应当具有产地县以上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出厂(场)的肉品应当加盖定点屠宰厂(场)的肉品检验合格章及本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兽医检疫合格章,并具有本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定点屠宰厂(场)出具的牲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经过加工、有包装的农产品,应当在产品包装物上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标明产品标准代号、产品名称、净重、生产基地、加工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第十二条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应当建立农产品安全承诺制度。

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应当就其产品的安全状况向农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经营者作出承诺。

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安全承诺制度,由市农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本市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制度。

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程序》的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

通过国家或省认证的,可以在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注相应的认证标识;未通过国家或省认证的,不得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标识。

第十四条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以及其他种植、养殖业户对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上市销售。

屠宰场、禽畜饲养基地(场)以及其他场所对经检疫不合格或者病死、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产品,染疫的禽畜的排泄物,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二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管理

第十五条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食品卫生和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生产加工食品。

第十六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跟踪制度。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明,保留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成品的检验记录,并留有样品。所留样品应当按照品种、批号分类存放于专设的留样库内。

市卫生、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食品安全跟踪制度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检验制度,设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对其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检验。

第十八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规定对本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卫生检验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代检,出具卫生检验合格证书。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按照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规定对本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实施检验。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应当委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公布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产品出厂检验。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具有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自行检验其生产加工的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内的食品质量。国家对于某些特殊食品的检验另有规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出厂前必须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标志;“QS”标志应当在最小销售单位的食品包装或者标签加印(贴)。

第三章食品经营管理

第一节食品经营者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索取所进货物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并建立台账。

第二十二条食品市场经营者应当对未经检验、检测的农产品进行检测,不得经营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食品。

本市宾馆、酒家、医院、学校、幼儿园、机关和其他企事业等集体用餐单位应当采购经政府认证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或经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食品。采购不合格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追究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市、区、县级市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定期对各类食品实施检验并指导、监督企业和行业的检测活动,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处理机制,配置流动食品安全监测设施。发现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等质量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品可以进行现场监控和封存处理,并及时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复检,复检合格的,应当立即解除行政强制措施。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市场进行联合抽查,并将抽查及依法处理结果定期公布。

第二十四条本市实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市政府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定期食品安全信息,并为消费者提供举报和信息查询服务。

第二节食品市场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所称食品市场是指食品批发市场、肉莱(农贸)市场、食品超级市场。

政府扶持、鼓励生鲜超市的设立和发展,鼓励现有肉菜(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或超市化改造。

肉菜(农贸)市场的改造条件和要求由市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规划、卫生、环保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设立肉菜(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应当符合本市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和设立条件。

肉莱(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的设立条件,由商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工商、农业、卫生、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本市实行食品市场经营者责任制度。

市场经营者对其市场内经营食品的安全负有管理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市场经营者具有以下责任:

(一)配备与食品市场规模和食品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专职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

(二)配置与食品市场规模相适应的检验设施;对市场内经营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并按有关规定送检;

(三)配合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督促市场内经营业户合法经营,督促市场内经营业户销售检验、检疫合格的食品;

(四)组织有关食品经营业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配合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执行临时控制措施;

(五)核验、登记场内经营业户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各类经营许可证;

(六)与进场经营业户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就其场内销售的食品安全向顾客作出承诺;

(七)市场经营者应当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立警示牌,对市场内经营业户的不良记录定期予以公布。

第三节废弃食用油脂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禁止将废弃食用油脂用于食品加工。

本办法所指废弃食用油脂,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动植物油脂、从“潲水”中提炼的油以及含油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油脂。

第三十条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区、县级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实申报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种类、数量、回收单位。

第三十一条废弃食用油脂应当由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单位回收、加工,禁止擅自处理。

第三十二条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掌握防止废弃食用油脂污染环境知识的收集人员;

(二)有符合环境、卫生和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要求的运输工具;

(三)转运废弃食用油脂的储存场地及其设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回收单位应当与所在区、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废弃食用油脂回收环保责任协议书,以及与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单位签订废弃食用油脂处理协议书。

第三十三条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营地点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规划;

(二)具有掌握废弃食用油脂加工技术的专业人员;

(三)具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

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单位应当与所在区、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废弃食用油脂加工环保责任协议书,以及与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单位签订废弃食用油脂处理协议书。

第三十四条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加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废弃食用油脂来源、数量和去向的台帐制度;

(二)实行废弃食用油脂转移联单制度;

(三)建立、健全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四)按照规定的标准治理产生的污染物。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生产加工食品有下列行为的,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屠宰厂(场)出厂(场)的肉品未加盖肉品检验合格章、兽医检疫合格章,或者不具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牲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由商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肉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三倍以下罚款;违反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收缴其标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二倍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各自职能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未对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卫生检验,或未提供卫生检验合格证书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企业不具备产品出厂质量检验能力且未按规定进行委托出厂检验而擅自出厂销售的,或者食品生产企业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而未按照规定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按规定在食品《装上加印(贴)“QS”标志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食品经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建立进货查验制度或者台帐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不执行已建立的检查验收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四)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市、区、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将废弃食用油脂交由不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单位回收、加工的,由区、县级市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三十三条规定条件,擅自从事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加工活动的,由区、县级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未建立台帐制度,未实行废弃食用油脂转移联单制度的,由区、县级市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市场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五)(六)(七)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千元罚款;违反第二十八条第(二)(三)(四)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生产者、销售者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理。

第四十条市商业、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活动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相应职责或者、、、索贿受贿,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4

1种子经营者能否拆开包装零售种子

《种子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但是,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第三十五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如果销售者拆开包装销售种子,交付给购买者的种子既没有规格包装,也没有相应的种子标签,该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因此,种子经营者拆包零售种子,依照《种子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责令其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在特定条件下,拆开包装零售种子是一种适当的经营行为,它有别于分装种子和散装种子;法律对经加工、包装后的种子未规定禁止拆零销售,拆零销售产生的根源是现阶段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生产。所以,不再分装种子拆零销售应属于正当经营行为。在市场监管实际中,应当根据政策界限,区别于销售散装种子;同时也要防止监管失控,即拆零行为仅仅存在于对农民或直接用种者的销售环节和极少量的状态。

2关于种子标签和质量标注的要求

种子标签是种子基本情况的真实反映。名称应该是审定公告名称,而不是审定前的代号;标签的品种名称上带有修饰词的,如新、强、提高系、新优系等字样误导种子使用者,即使有审定号也属于违法行为。另外,一些种子标签标注的质量指标也不规范。按照《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条款规定:品种纯度、净度(净种子)、水分百分率保留一位小数,发芽率、其他植物种子数目保留整数。因此,都标注保留到整数,不符合国家强制标注标准。部分质量指标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道理在于,以玉米种子纯度指标为例,国家规定玉米纯度≥96.0%,意味着纯度至少大于或等于95.95%;而如果标注值≥96%,则意味着纯度只是大于或等于95.5%,相当于降低了质量指标要求,可以据此判定企业的标注值低于国家标准,应要求种子生产企业重视此问题,并应按照《种子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3经营可以不经包装销售的种子应注意的问题

《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可以不经加工包装进行销售的种子,标签应当制成印刷品在销售种子时提供给种子使用者。”因此,经销可以不经加工包装进行销售的种子同样需要制作标签,标签制作标准和内容应与包装种子要求一样,只是可以另行制成印刷品在销售种子时一并提供给种子使用者。例如,经营者销售诸如马铃薯、大蒜等可以不经包装的种子时,必须制作标签,否则,应按照《种子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4经营推广的种子应该符合的条件要求

《种子法》第十五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部级或者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省级审定或者部级审定。”据此可以认为,只要通过审定,就可以在审定公告推荐的适宜区域内引进推广。但是,任何品种都有其特定的适宜种植条件,即使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相差也很大,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气候条件时,有些审定品种也会表现一般,甚至减产比较明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该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经过试验、示范成功后方可推广应用。该项工作由县级以上种子管理部门承担,根据试验示范情况推荐主导优势品种。种子企业不可以贸然推广未经当地成功试验示范的品种,种子管理部门应负起责任,否则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5关于种子质量抽查工作的问题

《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实施监督抽查的企业,自扦样之日起6个月内,本级或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企业的同一作物种子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抽查。”这项规定保护了种子企业权益,但在种子管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导致这样的情况:质量抽查时,种子企业并没有经营假劣种子,但不能保证以后6个月内经营的所有种子都符国家标准。因此,该条款在实际工作实践中这样操作才更趋合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实施监督抽查的企业,自扦样之日起6个月内,本级或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企业的同一作物同一品种的同批次种子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抽查。”

6农民在集市上出售、串换种子的问题

《种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管理办法。”这里的“剩余”存在法律空档,剩余的概念模糊,确切数量是多少,可以是几十千克,也可以是几百千克,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区分是真正农民还是不法商贩打着农民的名义。更有甚者,部分不法商贩套购制种基地种子,化整为零销售,执法难度增大,处罚争议增多。

7同一种子经营者同时接受多家种子公司的委托

同一种子经营者同时接受多家种子公司的委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种子法》对经销商接受委托的公司、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别未加限制,按照法律未禁止皆可为的原则,这种现象并不违法违规。但在种子销售过程中,经常出现有的受委托经营者将A公司的种子开成B公司的销售凭证,形成证据不清。在种子质量纠纷投诉中,不好确定事故责任,也导致公司之间推诿扯皮,给调查取证和索赔带来难度。

8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缺少规范

《种子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商品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但对不执行生产技术规程的行为,《种子法》没有规定罚则。例如,制种田隔离区不够的行为的认定和处罚依据就存在盲点,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制种田都有发生。另外,不法商贩随意到他人种子基地套购、抢购种子;农民也很少受制种合同的约束,种子缺时生产企业收不上来所生产的种子,种子多了生产企业以多种理由弃管或拒收,种子管理部门无法可依,种子企业无可奈何,制种农民没人帮助,制种基地的利益链条无法顺畅运转,各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5

根据市局党组====年总体工作思路,二==五年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的工作思路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以开展职工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美化环境、抓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等活动为载体,欢迎光临 争创文明单位;以监管专业市场为中心,继续强化市场标准化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贯彻落实《__市食品与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采取长远计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经常性工作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工作措施推进市场监管模式改革。通过一年来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积极发挥党员先进性教育作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以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各项工作都在稳步地推进。一、以市文明单位为基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年初,市场分局被__市文明委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并利用今年=月机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重新调整和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来,分局党支部组织建设工作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示亮点”的原则,找准集贸市场这一突破口,确立了以市场主办单位为核心,稳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为工作亮点,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当好市场运行裁判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工商干部队伍。

二、以年检、验照工作为契机规范登记注册行为。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把市场准入关。通过年检、验照,加强对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审查,实现二次把关。

=、截止====年==月==日,实际验照====户(包括查无下落===户),完成==.=。全年歇业===户,新注册登记===户。

=、至==月,应检内资企业=户,至==月==日止,已检=户,年检率==。其中某省__金信实业有限公司因逾期未参加企业年检而被分局立案调查,并于====年=月==日吊销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加之==月办理注销登记=户,实际年检率已达===;。

=、至==月,应检私营企业==户,至==月=日止,已检==户,年检率==.==,另外=户(__市顺德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及分支机构)逾期未年检,分局已立案进行查处;==月==日止,已领出企业年检表正在办理年检手续的私营企业=户,至本月底,市场分局私营企业年检率可达===。

=、==月底以前,对城区==个、坝区=个、山区个市场主办单位的《市场登记证》进行了年检,年检率===。

全年收取个体管理费======.=元,市场管理费======元,会员费=====元。其中为==户残疾人经营户减免各种费用====元。

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大经济违法案件的查处。

====年,分局先后组织人员对辖区的个体工商户的无照经营情况、营业执照使用情况等市场主体行为进行集中检查,检查中,重点查处辖区内的无照经营、不亮照经营行为、投机倒把行为和各集贸市场短斤少两、掺杂使假、违章摆摊等违法行为,截止====年==月==日,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共办理经济违法案件===件,其中简易案件===件,立案案件==件,共收缴政府罚没款======.==元,没收无合法来源进口冻制品====公斤,没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西服===套,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户,=件有质量问题的豆芽菜案已移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件简易案件中,无照经营===件,违章摆摊===件,掺杂使假=件,短斤少两=件,逾期未参加个体验照=件,销售未经检疫羊肉案=件。共罚款======元。

==件立案案件中,无照经营==件(涉及食品的案件==件,其它案件==件),短斤少两=件(鲜鱼=件,大米=件),走私贩私经销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冻鸡爪、鸡肾、鸡翅)=件,把马肉当作牛肉卖的虚假宣传案件=件,逾期未参加企业年检的案件=件(其中对__顺德商贸有限公司的罚款====元正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中),擅自改变经营场所案件=件,推销劣质商品的投机倒把案件==件(病死猪=件,劣质电视机=件,有质量问题豆芽菜=件,销售注水羊肉案件=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市场分局以监管集贸市场为契机,把重点和难点放到关系人民群众日常 生活的食品案件上,全年办理的案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共有===件,占案件总数的==.=,有效推动了“放心食品”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一)加强节日市场检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堵工作。

在节日期间,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安全的食品,分局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元旦、春节”期间检查禽类冻制品和活禽经营户===户,其中各禽类冻制品零售经营户能落实备案制,能提供进货凭证,但由于是从禽类冻制品批发商手中购进销售,产品无外包装,无法确认其产地,针对这一情况执法人员当场发出了《市场检查告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检查冷库=个,执法人员不顾寒冷深入冷库对库存的几百箱禽类冻制品进行了仔细检查,认真查看禽类冻制品的产地、保质期等,并与经营者提供的检疫证明进行核对,经检查查出了=户个体户库存的从巴西、美国、阿根廷、智利购进的禽类冻制品无进口商品报关单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执法人员依法当场封存了无合法进口手续的鸡肾、鸡爪进行立案调查,====年=月==日,调查终结,依法没收了该批冻制品====公斤。

====年==月=日,一些国家又连续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呈扩散蔓延态势,防控形式十分严峻,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精神,保持社会稳定,按照市局安排部署,分局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及相关《承诺书》,经局领导审批后并于当日下发各市场主办单位和各分局,以市局名义与各市场主办单位签订了《承诺书》==份;==月==日,分局制作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堵工作情况上报台帐》、《高致病性禽流感防堵工作巡查记录台帐》、《活禽及禽类制品进入市场备案登记表》和《市场消毒情况登记台帐》四个台帐,于当日下发各市场主办单位,要求各市场在做好市场消毒、掌握活禽来源渠道、备案登记活禽检疫情况、对禽类经营户进行备案管理的前提下实行防堵情况零报告制度,周一至周五向市场分局报告,周六至周日向=====值班室报告。

至====年==月==日,各分局已累计出动执法车辆==台次,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督促检查市场主办单位完善相关制度=次,督促市场主办单位与场内活禽、禽类制品经营户签订《承诺书》===份;检查=个乡镇==个市场,检查饭店、卤制品加工点等加工、储存场所==户并与其签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责任书》,检查活禽摊点==余个,到目前为止,除西园市场、小河口市场无活禽销售外各市场经营秩序良好,未发现相关情况。

(二)以集贸市场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局的“食品放心工程”。

====年是某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全省食品放心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最严峻的一年,作为执法在一线又监管着全市流通领域的__市工商局,肩上的担子重了,作为监管全市集贸市场的基层分局,作为市局食品放心工程的牵头单位,市场分局感到责任大了。

第一步,以制度约束人。一年来,在市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分局班子的团结和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分局按要求组织肉类、食用菌、水产及制品、奶粉、饮料、酒类、食用盐等质量问题的专项检查==次,报送报表、相关总结材料===份,从局领导到一般干部逐级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份,与城区==家市场主办单位签订了《__市商品交易市场食品安全责任书》,与各市场内的===多户食品经营户签订了《承诺书》,同时督促市场主办单位与市场内各经营户签订《责任书》。====年==月=日《__市食品与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市场分局以超市、批发户为重点对象,对奶粉、食用油、袋装大米、米制品、肉类及制品等食品进行重点备证、备案。要求经营者购进上述商品时,必须向对方索要食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复印件,需经过检验、检疫才能销售的商品,还需提供检验、检疫证明复印件进行备证、备案登记。管区干部对各经营户的备证、备案情况每=个月核对一次,对材料不齐全的,限期提供,拒不提供的,责令停止销售。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分局确定了==户经营户进行重点备证、备案。

第二步,以市场整治规范人。一年来,市场分局不断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至==月止,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出动执法车辆===辆次,共检查农贸市场==个,检查经营户====户次。在检查中,重点对三种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一是所售鲜鱼、大米短斤少两行为。今年=月、=月,市场分局对__城区农贸市场内的鲜鱼、大米经营户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对杆秤一秤多砣和磅秤更换铅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同时对使用假币的违法行为已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全年共立案查处短斤少两案件=件、简易处罚=件,收缴政府罚没款====.==元。

二是无照经营鲜猪肉、推销注水肉、病害肉行为。====年=月下旬以来,随着某省省资阳市相继发生猪链球菌感染病例,分局以市局名义起草了《关于做好本地区“猪链球菌感染”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并加强了__市城区、坝区、山区集贸市场内经营猪肉及其制品、白条猪、活猪等摊点、餐馆、超市和门店的经营户,市区屠宰厂、定点屠宰点、冷库(冷冻厂)的检查力度,至==月==日,市场分局立案查处无照经营鲜猪肉和生猪贩运经营户==户,立案查处推销病死猪、牛经营户=户,共收缴政府罚没款=====元。

(三)其它临时性整治工作。

除以上集中整治外,_年,市场分局还开展了校园周边整治、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反假币专项检查、“扫黄”、“打非”工作、网吧、、打击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合同欺诈、红盾护农、 消防安全等==类==多次专项检查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出动执法车辆===台次,检查市场===个次,检查经营户====户次,报送并被采用相关《工商信息》、《工商简报》=期,撰写并被采用《工商之窗》=篇,完成新闻稿件=篇,其中部级=篇,省级=篇,州级=篇。

五、以“三自教育”为目的,狠抓个私协管理工作。

(一)搞好协会建设。

搞好协会建设,新发展会员===户,停歇业会员===户,收取会员费元,为==位会员减免各种费用====元,慰问意外伤害会员==户,走访会员===户,接待并解答来信来访==人次,发放《信息简报》=期===份,《个私经济信息指导》==期近====份,《消费者杂志》==期===份,《中共某省省委、某省省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宣传资料===份。

(二)落实“四.五”普法工作。

根据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人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和我局“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将新发展的===户个体会员集中到市局进行普法培训,并依托市场主办单位,以市场为中心,组织老会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参会人员共===人,培训学习的内容包括:《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某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公司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规范》。

六、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安排。

(一)存在的问题。工商行政网址:====管理体制、机制、制度、队伍素质与新形式和任务的要求依然存在差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治本方面还需下大工夫;

(二)明年工作打算。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干部职工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实现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三个目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继续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方针,从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高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以巩固专项整治为目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行为的管理,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6

二OO五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

__县工商行政管理局20__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重点加强了“三项整治”,建立和完善了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在全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局20__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结如下:一、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20__年以集中开展“三项整治”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工作,不断拓展监管领域,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新理念,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监管水平,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监管”,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一)狠抓落实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贴花验照工作,着力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贴花既是对市场主体准入的后续监管,也是登记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局通过多种形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不断为完善“经济户口”档案提供了真实资料,也有力地杜绝了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年检验照质量。今年全县应检企业402户,实检企业391户,年检率97。通过年检,核定A级企业385户,B级企业6户。全县应验照贴花个体工商户3450户,验照贴花率96。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在年检贴花验照期间,清理有前置许可证的企业230户、个体工商户1247户,责令无有效前置许可证件的企业办理注销登记5户,依法收缴无有效前置许可证件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2户,责令无有效前置许可证件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的3户,责令无有前置许可证件的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范围的7户。查处企业违法违章行为19起,罚没款金额4.6万元。

(二)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违法行为,扎实开展亮照经营专项检查。

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取缔打击无照经营尤为重要。今年我局做到了组织到位,细化目标责任制,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部门联系,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对无照经营坚决予以取缔。今年在专项整治期间,共检查企业286户、个体工商户2766户,其中:证照齐全的企业282户、个体工商户2741户;证照不全的企业4户、个体工商户25户;限期补改的企业2户、个体工商户13户;限期变更的企业1户;限期注销的企业1户、个体工商户2户;查处无照经营户(个体)10户,限期补办营业执照的9户,取缔1户,罚没款金额0.45万元;未亮照经营的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12户,全部进行了处罚,罚没款金额1600元。

(三)强化农资市场整顿,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真正将“红盾打假护农”行动落到实处,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作为红盾护农支农的具体体现。先后5次组织对流通领域农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对全县7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农资经营户推行了商品质量关口前移,查处了一批“坑农”、“害农”的违法案件,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2人(次),出动车辆43台(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18户、个体工商户88户,查获化肥、农药、种子违法案件6起,收缴罚没款3万余元。

(四)“三项整治”工作长抓不懈。

全面落实“三项整治”工作和“三次集中整治”工作,全年共开展以“三项整治”工作为重点的各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16次,其中组织食品安全及节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6次,组织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3次,省局“三项整治”督查组在对我局“三项整治”工作检查时,给予的充分肯定;开展了盐业市场专项检查,规范了__*盐业市场秩序;对流通领域的成品油进行了质量监管,进行了两次质量抽检;加强了蚕茧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蚕种、蚕茧市场秩序;对全县铁路沿线废旧收购站进行了全面清查,规范了废旧收购市场的经济秩序;对全县辖区煤矿、矿产业、旅游景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规范了保险市场经营秩序,对新进驻我县的5家保险企业进行行为规范;成功的举办了__县20__年“三月三”商品贸易交流大会;在我县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工作中,积极履行职责,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城区集贸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五)以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为重点,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我县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一度有所抬头的实际,我们一是组织对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召开联席会,学习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表现形式,讲解危害后果,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宣传《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广泛地向社会宣传传销和变相传销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张贴宣传 标语60余幅,在媒介报道4篇。三是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加大辖区传销窝点的排查整治力度,驱散变相传销窝点1个,帮教传销人员20余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六)行政执法进一步得到加强,办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坚持监管职能到位,行政执法到位。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16件,其中立案查处67件,简易程序处罚49件,罚没总金额23.70万元。同时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守法经营意识,向社会发放各类法规宣传资料320__余份,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120余人。强化案件核审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处罚案件正确、合法。全年案件合格率达98,优良率达51。案件核审率达100。所有的处罚案件,无一例诉讼。

(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做到长抓不懈。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深入,局党组高度重视,县局与各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不断的完善各类监管机制,把日常巡查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规范执法行为,实行预警制,扩大12315申诉举报网络,把投诉站(点)设在农村的村组上,实行群众举报制,为建立长效监管工作打下了基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和案件的查处工作,不断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二、我局20__年度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有一些薄弱环节R皇腔愎ど趟ぷ鞣⒄共黄胶猓糠止ど趟嗽毖现厝北啵捶üぷ髂岩缘轿唬欢遣糠肿ㄏ钫喂ぷ髅挥型耆轿唬狈愣群蜕疃龋蝗窃诠ぷ髦腥狈卮葱戮瘛4嬖诘恼庑┪侍饣褂写诮窈蠹绦忧亢屯晟啤?ANlang=EN-Ugt;

三、20__年即将过去,我们将不断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认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下年度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及早安排部署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工作,更加深入的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扎实做好,查漏补缺。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保好驾、护好航,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7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使用、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符合国家规定技术等级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的统一管理。

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交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有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市公路管理机构和区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分工负责。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第五条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建养并重、保障畅通的原则。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农村公路的义务,有权举报破坏、损坏农村公路和影响农村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二章养护管理

第七条农村公路养护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

第八条市、县(市、区)应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类别和实际技术状况编制农村公路年度养护计划。

全市农村公路年度养护计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农村公路年度养护计划由其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行政区域内,县道的年度养护计划由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编制;乡道、村道的年度养护计划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九条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行政区域内县道的养护由其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行政区域内县道的养护由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乡道的养护和村道的大、中、小修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村道的日常养护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后,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乡道、村道养护的技术指导。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应当逐步推行市场化。大修、中修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养护作业单位,但抢修工程可以除外。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可以由养护责任单位择优确定养护作业单位。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与养护作业单位签订养护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合同约定,使农村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十四条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利用车辆作业时,应当在车辆上设置明显作业标志,过往车辆应当避让。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的绿化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用地、砂石料场以及养护需要的挖砂、采石、取土以及取水,由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七条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农村公路灾害防治工作应急保障机制,提高抗灾害能力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农村公路交通中断,养护责任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修。不能及时修复的,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组织修建临时通道或者公示绕行路线。

第三章养护管理资金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主要由市、县(市、区)财政预算资金和国家、省拨给的补助资金组成。

第十九条市和有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预算,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养护管理经费预算,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年度补助标准,由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补助资金和市专项财政预算资金的数额、养护里程、技术状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县(市、区)对上级拨给的养护管理资金和同级专项财政预算资金应当统筹安排,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完成情况计量支付。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实行年度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条有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行政管理;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行政管理。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在农村公路上应当按规定设置警告、禁令、指示等标志、标线。

第二十五条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

(二)从事建筑作业活动;

(三)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

(四)打场晒粮、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五)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六)焚烧秸秆、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七)其他损坏、污染农村公路的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给他人财产、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车辆轴载质量或总质量超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不得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原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或者承担修复费用。

第二十七条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机具,不得在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公路造成损害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二十八条临时占用、挖掘农村公路或者从事其他涉路项目作业的,应当经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施工。影响交通安全的,并应当征得公安机关同意。工程完工后,应当按照原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或者承担修复费用。

第二十九条除农村公路防护、养护需要以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需要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或者设立其他标志的,应当经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农村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算:县道十米、乡道五米、村道三米。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公路巡查,依法制止、处理各种违法使用、占用和破坏、损坏农村公路的行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设卡、收费的,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超载车辆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

(二)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机具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农村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农村公路畅通的,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的;

(二)堆放物料、从事建筑作业活动及设置其他障碍物的;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的;

(四)焚烧秸秆、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的;

(五)其他损坏、污染农村公路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挪用、截留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8

市场法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自古就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的经验,但在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的束缚,商品经济始终处于附庸地位,发展迟缓,市场法律也就体现为很多限制性规定。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已经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由于出现了诸如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周围等几个地区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商品经济突破自然经济的趋势,甚至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与之相适应,市场法律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内容,形成以一般市场、边境互市市场、外贸市场为范围的以牙行、度量衡、榷物、商税、法律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法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清时期市场法律特征的分析,审视我国封建社会市场法律的地位、机制与功能,深入揭示经济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关系,从历史上探索有益于现实的经验教训。

一、明清市场法的特点

明清市场法,到底是封建性的还是资本主义性的?众所周知,法律的阶级性,决定于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及制定它的主体,而明清时期的市场法,由于处于封建性生产关系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蓬勃生起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关系都是当时市场管理法的调整对象,从而使人们对市场法的性质产生疑惑。但是制定市场法的主体为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其宗旨,是管理、制约明清市场经济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封建统治,以满足其参与管理市场的需要。尽管市场法的调整对象是带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市场,但统治者不断改变市场法的内容,如茶马互市中私茶的开与禁、海外贸易中几次开海与闭海,使市场法并没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成为对资本主义萌芽进行制约的手段。毫无疑问,它是封建性市场法律。与历朝市场法相比,明清市场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清的市场法已成为独立的经济法分支

它已经从经济法中分支出来,有自己的专门法规,这是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重要标志。它把商业活动单列成章,在《大明律》中专列《市廛》一节,与刑法、土地法、民法、婚姻法等并列,不但把市场的管理纳入了法律轨道,而且已自成体系。在《明会典》《明会要》中也记载了丰富的条款。清代的《大清律例》继承了明律的体系,列有《市廛》一节。同时,适应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及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在《刑部现行则例》中进一步规定了《市廛》,列举很多新出现的情况,对《大清律例》进行补充。直到唐宋,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法还偏重于土地管理、赋役征收等几个方面,商业法典、法律还很有限,《唐律疏议》中没有把市场管理立法列为专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只是有七条律文规定在《杂律》中,虽然有疏议为之注释,但仍不丰富。《宋刑统》则全盘照搬过来,没做片字的改动。而明清的律文典章中,“市廛”为专节规定,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相应法规的迫切需求。

其次,明清市场法的可行性更强

中国封建社会法典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立法中弹性条款较多,反映了那个时期立法技术的落后。在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不高,同时神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无疑会给法官矫情执法以钻营的口实。市场法也不例外,如《唐律》中,对私造度量衡器的行为,只规定了两条,即“诸私作斛斗秤度不平,在市执用者,笞五十”;“因有增减者,计所增减,准盗论”。虽然明白却过于简单,显然不能适应现实出现的复杂情况。而明清市场法就很详细,把诸多可能都囊括了进去。还以“私造斛斗秤尺”条为例,它比唐律增加了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处理:“将官降斛斗秤尺作弊增减”、“官降不如法”、“提调官失于较勘者”、“仓库官吏,私自增减官降斛斗秤尺,收支官物而不平者”、“监临官知而不举者”、“失觉察者”、“在市行使斛斗秤尺虽平,但不经官司较勘印烙者”等等。历代市场法只涉及立法原则、执行条目、处罚标准等几个大方面,而明清市场法仅调整海外贸易市场一项,就包括了贸易品种、贸易方式、贸易管理、纳税标准、惩处细则等诸多内容。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纠纷不断增多,远远不是像《唐律》、《宋刑统》(市场法部分与唐律相同)规定的几条法规所能解决得了的。只有不断丰富、完善律文才能使得官吏在执法时,对不同纠纷运用不同规定来处理,而不用比附、类推,增强了处罚的准确性,也增强了市场法的可行性,体现了明清统治者对市场管理的进一步强化。

再次,对违反法律的责任规定更趋合理

这是它比以往市场法有所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封建社会中,刑罚曾几经变革,由初期的墨、劓、膑、腓、大辟旧五刑发展到中后期的笞、杖、徒、流、死新五刑,体现了刑罚的进步。市场法中对违法者的处罚多规定笞刑和杖刑,并伴以经济罚款。但初期量刑标准掌握得并不适应,倚轻倚重,而明清市场法在量刑标准上有很大改进。如:唐律中规定“若参市,谓人有所买卖,在傍高下比价,以相惑乱而规自入者,杖八十”,而《大明律》则规定为“笞五十”;唐律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笞六十”;《大明律》中“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像这种由原来的杖刑改为明清时以笞刑代之的例子还很多,把《大明律》与《唐律》、《宋刑统》相比较可以看出,有2/3的法条在量刑上做了改动,限于篇幅不能多举。这种由重变轻的改动,体现了明清统治者对市场管理的日益放宽和趋近合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市场飞速发展成为必然,对市场的过严控制只能阻碍其进一步发展。这种放宽,实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延缓阻碍商品经济的封建生产关系解体的需要,但客观上给市场繁荣以更多自由的积极效果也是不容否认的。

也有特殊情况,如对私造斛斗秤尺在市执用的处理,唐律规定为“笞五十”,而《大明律》对此处以“杖六十”的刑罚,与唐律相比,有所加重,因当时以私造度量衡巧取非利、坑害商民、逃避处罚的现象日益增多,从重处罚是加强市场管理的需要,但并不影响其主体的放宽。

第四,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明清市场法不但在具体法条规定上有所增加,其整体内容比以往也大大丰富,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前所举唐宋元时期,只有对营业场地及时间、市官的设立及职责、市场交易活动、市场秩序与市容、互市贸易等方面的规定,而且这些内容也不是每个朝代都涉及到。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都很重视营业场地和营业时间的规定,还有简单的度量衡、商税、物价法律。因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场地与时间都是市场运行的基本要素,但随着市场的稳定、扩大与繁荣,在市场管理中,对场地和时间的规定就不很重要,所以唐宋元市场法取消了这方面内容,把立法目标指向了更复杂的客体,如加强了对市官职责、市场交易活动、边境互市、海外贸易中法律关系的调整,元代特设立“舶则法”以满足外贸发展的需要,这一进程,体现了市场法的不断发展。而明清时代的市场法,集封建社会历代市场法之大成,在继承以往律文的基础上,又在牙行、税收、度量衡、榷物、马市、茶禁、海禁等条款上大大丰富了市场法的内容,形成以国内一般市场、海外贸易市场、边境互市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法体系,不但对封建性的市场法有所发展,而且大大完善了它的体系,这种完善,恰恰是明清时代市场法走向成熟的重要特征。

二、明清市场法的功能

明清市场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市场的控制,延缓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

其一,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统治者们通过《盐法》、《茶法》、《矿冶法》、《市舶法》等一系列法律,把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牢牢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然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和地主制经济的生存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帝国内部各区域贸易联系的密切进一步加深这种依赖性。因此,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费尽心机控制市场发展,使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出现各种扭曲变态,最终却无法消灭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封建统治者在政策法律上也时常处于抑商而无法灭商或抑商又不能抑之太过这一矛盾状态中。

始于汉唐而盛于明清的“官山海”禁榷专营的政策是封建政府垄断市场的武器库中最得力的一件。通过对盐、铁、茶、酒等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贸易的强力控制和垄断,增加财政收入,排挤商人势力,并进而用“开中”等方法驱使商人为封建统治的政治、军事目的服务。在细密的苛禁峻法之下,盐、铁、茶、酒诸行业被强制纳入封建赋役贡税的渠道,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无可避免地出现严重扭曲变态。但是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中叶“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的社会风气熏染下,商人产生了强烈的财富追求欲,纵是边戌绝塞之地,丰草平野之区,也不惜铤而走险。这种甘冒严法苛禁的锐意经营,恰与官营互市中的懒散混乱、贪贿盛行形成鲜明对照,商人往往能在茶叶运销上捷足先登,使封建衙门莫能望其项背,更何况禁榷专营法令的推行和效用程度是与专制强权统治的强化成正比的,随着封建王朝的中衰没落,禁榷垄断便随之松弛败坏,封建统治者为维持边境互市贸易和增加军需储备,不得不日益依赖商人的力量,同时尽可能地限制他们的过分贪欲,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调节利益的分配,客观上削弱了统治者对市场的垄断。

其二,明清市场管理法保护少数贵族地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权地位。少数贵族地主是封建统治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随着明清社会阶级关系的复杂化,特别是伴随资本主义萌芽,市民作为一个重要的阶层产生了。但明清市场管理法却加强了对贵族地主阶层的保护,维护他们在市场中的特权地位。法律中明确了包买商的法律地位,培植一批为封建国家服务的“盐商”、“茶商”。清朝在解除海禁后,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和“十三会馆”,特许少数商人经营海外贸易,保护他们的特权,而对其他商贩严格限制,甚至取缔。对贵族地主特权的保护,实际就是对商民合法经济、政治权利的一种剥夺。

2.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在明代市场经济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成为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没落的催化剂,统治者对这一新现象采取各种抑制措施,市场法便是其中之一。

首先,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商人的人身自由。封建社会的工商业者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发展的主体,其对封建政权的人身依附程度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统治者牢固地控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使其失去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如明朝的“市籍”法令规定,从事工商业者,必须先取得“市籍”,保证经营活动完全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商人若想摆脱官府的控制,则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明律》规定:“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若诈冒脱色,避重就轻者,杖八十。”

其次,以市场管理立法,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遵循的既定政策。而明清两代,尽管商品经济的兴旺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统治者对商人的社会地位仍压制得十分厉害,朱元璋称帝之前就认为:“军国之费,所资不少,皆出于民。若使之不得尽力田亩,则国家资用,何所赖焉。”〔1 〕他在即位后又说:“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对市场经营者,除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不得穿着绸纱绢”〔3〕之外, 于洪武二十二年(1387年)下令“做买卖的发边远充军府军卫”〔4〕。 洪武二十四年下令:“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5〕可见,除限制衣着之外,还伴随以严刑重法。

再次,以法律手段,加重商税征收,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税收控制市场,是明清统治者抵制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手段,他们课以名目繁多的赋税,如盐税、茶税、酒醋税、市舶税等等,且税率逐年上升,限制了商人的经营能力。在残酷的盘剥下,商人们失去了扩大市场经营的必要资金。

3.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明清统治者不但以法律明文阻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通过对海外贸易的管理,阻碍中外经济的交流,限制西方资本主义因素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封建国家维护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的保守的海禁政策,在明清时期长久实行,它抑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资本不能像西方各国那样迅速成长并很快向资本转化,致使中国社会长期在封建领域内徘徊。马克思曾说,商品流通是资本起点。明朝统治者厉行“禁榷”重征商税,奉行海禁政策,严重地限制了商品流通,从而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开辟。虽然海禁政策对殖民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使封建社会内部已经滋长起来的商品经济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贸易角度看,市舶司废后“寸板不许下海”,严重打击了东南沿海的工商业和沿海商人同西方商人的正常贸易。明中叶后,西班牙侵略中国失败,便继以马尼拉为转运站,通过定期航行于墨西哥和菲律宾之间的商船,把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大宗丝货还销拉美地区,并将当地生产的大量白银运回菲律宾岛,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商人进行贸易。自嘉靖末年和隆庆年间开始的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一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商业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但是,曾经在扩大世界经济贸易市场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中国海外贸易,在明清政府所反复执行的海禁政策压制下,却无法在本国的社会经济和世界贸易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明隆庆年间,统治者被迫开放东西洋海禁,但所执行的仍然是“于通之(商)之中,申禁之(商)之法”。如规定下海船只必须领取引文,回后缴销,又实行对商舶搜括榨取,课以重税。征税项目有“水饷”、“陆饷”、“加增饷”,其中仅加增饷一项,每船须交税银150两, 可见关税之苛重。另外,明清政府还申禁不得将硝、铜、铁等物品同海外诸商贸易,这样一来,就削弱了中国商人进入世界市场与西欧商人竞争的能力,使我国海外贸易始终不能突破封建主义的羁绊,资本主义萌芽迟迟不能发展,而步入了原地踏步的死谷。

总之,明清时期的市场法,是以往各朝市场管理法的合理因素,与明清特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市场法的集大成者,其作用的发挥程度与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反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有清一代的走向末日,市场法的效用也日益削弱。虽然其本质是用来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压制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管理市场的法律手段,其中一些如对度量衡、物价、税收、惩处不法商贩等方面的规定,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值得后人借鉴和吸收。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9

第一条为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科研、培训、推广、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的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第三条农业机械管理应当坚持加强服务、严格管理、保障安全、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或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农业机械管理机构(以下统称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各级工商、经贸、质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业机械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六条农业机械产品(包括零配件)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生产;没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按照地方标准或者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第七条农业机械产品销售者,应当对其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在产品质量保证期内,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业机械产品承担包修、包换、包退的义务;因销售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八条允许农业机械旧机交易,并可依法设立农业机械旧机交易市场。农业机械旧机交易,出让方应当出具所有权等有效证明。出让旧拖拉机、旧联合收割机的,还应当出具有效的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第九条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应当配备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以及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并依法取得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核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按照审定的维修等级和范围承揽维修业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零配件维修农业机械,不得承修已报废的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维修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维修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致使农业机械发生故障的,维修经营者应当负责无偿返修。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维修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科研、培训和推广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关院校以及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研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人员以科研成果转让或者入股等方式,促进农业机械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和支持闽台等地区间以及对外农业机械化技术合作与交流。

第十一条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应当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进行。推广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应当经推广地区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开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可以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助或者奖励。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省级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贴;市、县(区)、乡(镇)财政也可以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贴。

第十三条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各类人员的技术培训。鼓励有关院校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面向农村,为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管理等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第四章安全监理

第十四条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下列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国家规定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二)3.75千瓦以上固定式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目录由省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公布。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申请操作(驾驶)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考试、考核合格,取得操作(驾驶)证,方可操作(驾驶)相应的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投入使用时,应当悬挂农业机械号牌,随机携带准用(行驶)证、操作(驾驶)证;自走式农业机械还应当随机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禁止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准用(行驶)证、操作(驾驶)证、检验合格标志和保险标志。

第十六条取得牌、证的农业机械和持有操作(驾驶)证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检验或者审验。

第十七条农业机械操作(驾驶)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遵守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自走式农业机械不得违章载人,驾驶人员不得酒后驾驶。禁止无证驾驶或者驾驶与准驾机型不符的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禁止驾驶无牌、无证的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

第十八条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所有权发生转移和登记内容变更、用作抵押、报废以及农业机械操作(驾驶)人员换证、补证、注销证件的,应当到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拼装或者擅自改装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确需改装的,应当经所在地的设区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核准。改装后的自走式农业机械,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按照规定应当报废的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应当强制报废,禁止转让或者继续使用。禁止驾驶拼装或者擅自改装的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

第二十条拖拉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大中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省人民政府禁止其通行的道路行驶。

第二十一条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道路以外的乡(镇)、村道和田间、场院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驾驶)人员实施安全检查,纠正违法行为。

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在道路以外的乡(镇)、村道和田间、场院发生事故,属于轻微事故、一般事故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属于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拖拉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在道路上行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

第五章社会化服务

第二十二条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机械使用者以及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机具推广、油料供应、机械维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鼓励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机耕、机播、排灌、植保、收割、烘干和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运输等服务。

第二十四条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实施跨区机耕、机收等作业,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并发放农业部统一制作的跨区作业证;通过道路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维护沿线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安全畅通;通过公路收费站时,交通主管部门凭跨区作业证免费放行。

第二十五条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和个人在服务中应当信守合同、保证质量、合理收费。

农业机械作业服务价格受物价部门监督。农业机械作业应当符合有关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或者服务方与用户约定的标准。

第二十六条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机耕道的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机耕道建设,并保障机耕道完好、安全、畅通。鼓励乡(镇)、村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或者捐助修建机耕道。禁止擅自挖掘、占用机耕道。

第二十七条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统一调集农业机械投入抢险救灾活动;抢险救灾结束后,应当根据农业机械损坏程度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未按照审定的维修等级和范围承揽维修业务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营业。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没收假冒伪劣零配件,收缴并强制报废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农业机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因维修质量不合格给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引发农业机械事故的,应当按照过错程度承担事故责任,并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视其情节轻重,暂扣或者吊销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对无法当场提供的,暂扣农业机械至提供相应牌证标志为止。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四款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收缴有关牌证标志,暂扣农业机械,对使用伪造、变造牌证标志的,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伪造、变造牌证标志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农业机械。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相应手续;逾期未补办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发生在道路以外的乡(镇)、村道和田间、场院的违法行为,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违章载人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饮酒后驾驶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对醉酒后驾驶的,约束醉酒人员不得驾驶至酒醒,暂扣三十日以上六十日以下驾驶证,并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无证驾驶或者驾驶与准驾机型不符的人员,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补办相应手续;对驾驶无牌、无证的实行牌证管理的自走式农业机械的,暂扣该农业机械,并可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当事人补办相应手续后应当及时退还农业机械。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该农业机械,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该农业机械,对驾驶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其驾驶证。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作业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服务方应当无偿返工或者减收服务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擅自挖掘、占用机耕道的,应当进行修复或者恢复原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贸市场罚款管理条例篇10

一、发挥职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

今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年”,我局紧紧围绕“年主题”深化学习活动,版权所有在服务“第一要务”中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地改进工商监管执法工作。

㈠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向我们提出了管理职能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的新要求。全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这个决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与辖区共兴衰的大局观思想,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实事、服好务。

㈡认真贯彻落实登记制度“条”。市局去年出台的登记制度“条”是我市工商系统为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宽松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我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逐条解读文件,注册登记部门不断细化操作办法,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政策口径,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发展私营企业户,三资企业发展户,达到户,内资企业发展户,达到户,总户数达到户,个体工商户发展户,总户数达到户。

㈢贴近服务,提高“窗口”部位服务质量。我局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立足职能,紧紧结合分局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是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本着“简化、便捷”的原则,尽可能清除人为设置的障碍,使群众感到办事方便;二是实行办事窗口“一口清”,调整窗口工作职能分工,狠抓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做到对受理的登记申请事项“一口清”地讲明存在的问题及要求;三是突出服务重点,为招商引资提供全程法律法规咨询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到辖区农场、办事处和大型企业,送法律法规服务上门。召开开门评局座谈会,邀请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农场(办事处)各园区领导来局向他们汇报工作,征求意见,为外埠企业落户东西湖营造了宽松便利的环境;四是严格作息时间,按要求着装佩牌上岗,规范行为准则和文明用语,使每一个前来办事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㈣分类指导,推进商标名牌战略的实施和信用名牌打造工作,一是引导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强化商标专项权保护工作,全年共商标注册件;二是引导企业实施名牌路线,积极培育著名商标“行吟阁”、“友芝友”争创驰名商标;三是建立“武汉统一”等著名商标企业联络员制度,创建著名商标保护档案;四是强化信用名牌打造工作,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通过推荐评选,全区共有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守重”企业,其中,有户企业被省级命名“守重”企业,户被命名为部级“守重”企业,为我区企业参入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

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突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件,其中一般案件件,简易案件件,罚没款万元,着力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㈠深入开展查处取缔无证经营活动。按照市局部署,根据国务院《无证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号令),我局成立了查处取缔无证经营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采取宣传、调查、整治、验收四个阶段,对辖区户无证经营户,通过宣传政策法规、督促办照、集中整治等措施,办照户,查处取缔户,罚没款万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按照市局年初工作部署和下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局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处假冒伪劣酒、饮料件,没收假冒枝江、白云边酒余件,有毒牛肚公斤,“三无食品”袋、饲料箱,没收劣质奶粉吨,罚没款万元。同时,查处违反国家陈化粮管理规定案件一起,罚没款万元。

㈢开展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一是重点对“三专店”进行检查。共检查三专店户,对违规经营的户“三专店”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二是开展了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重点检查了个市场,对检查中发现的注册商标侵权案件进行了查处。

㈣农资市场整顿工作。今年月,会同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辖区家农资经营者经营的种复合肥进行抽样检验,对其中未销售完的吨不合格复合肥进行了查扣;月初,根据举报,捣毁农药制假窝点个,查扣大量假冒“专打螨”、“蚜螨”、“黑风特杀”农药包装袋;—月,对省化工仓库、市果品仓库、市化工仓库、市医药仓库存放的农资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查,查扣不合格复合肥余吨,不合格农膜卷,涉案农资市值达万余元。共立案查处农资违章违规案件件,罚没款万元,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㈤学校周边环境和网吧整治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局成立了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专班,采取有力措施,共组织了三次大型检查活动,取缔无照网吧家,游戏机室家,取缔学校周边其它无照经营户家,收缴电脑主机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㈥烟草专项整顿工作。根据武烟专号文件和市局要求,我局配合区政法委、烟草专卖局、公安局对烟草市场进行了整顿,取缔无证卷烟经营户家,即时处罚家,收缴无证卷烟条,罚没款万元,维护烟草市场正常秩序。

㈦禽流感期间对兽药经营户专项检查。今年年初,在历时天防治禽流感工作中,我局实行了小时全天候监控,对辖区兽药经营户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查处违规经营兽药案件件,罚没款万元。

㈧建材市场整治。根据市局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局对建材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检查板材、磁砖、水泥、油漆经营户户。查处冒牌福汉木芯板张、冒牌汉港环保白乳胶公斤、劣质水泥吨、冒用质量标识乳胶漆公斤,没收不合格板材张,罚没款万元。

三、推进三个重点,努力夯实基础工作

㈠推进“经济户口”建设工作。一是强化“经济户口”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分局机关各部门及各工商所“经济户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调“经济户口”在执法监管中的作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目前,我局个工商所均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所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的经济户口的录入工作;二是认真调查,摸清底数,及时录入。分局借查处取缔无证经营活动之机,由分局领导带队,组成个小组,对全区有证和无证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拉网式清查,核实“经济户口”数据库的基本数据,及时将登记、变更、贴花、收费、回访、日常检查信息全部录入“经济户口”中,使“经济户口”更加完善;三是落实硬件配置,技术保障到位。以前分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非常薄弱,从装备上来说,有的所有微机,有的所没有微机,有的所有线路,有的所无线路。从技术力量看,以前分局的机房只有两个临时工,领导很少过问他们的工作,各所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所有会操作微机人员,有的所没有。今年,我们从吴家山所抽调一名熟悉微机的同志到办公室来,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为缺少微机的所配置了计算机,对线路不通的所,与相关单位协调,联通了线路,于今年月份全局网开通;四是抓好学习培训。为了搞好我区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的经济户口建立工作,我局组织注册登记直属局及有关工商所到桥口工商分局和有关工商所学习他们建立经济户口的经验,使参加学习的同志深受启发。同时,针对各工商所计算机操作人员业务不熟悉的状况,我们及时组织各所余人分两期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直到学会为止。目前,各所内勤及相关人员均能正常操作。

㈡推进维权工作。

今年来,我局依托分局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个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站和个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共受理消费者申诉起,举报起,处理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共收到感谢信封,锦旗面。其中因购房申诉的位消费者获得退赔款近万元,因农膜质量问题申诉的东山农场户农民获得赔偿万元。此外,根据举报,我局查处了一批假冒伪劣案件,端掉了假冒农药和电池生产窝点各一个,案值达万元,罚没款万元。具体做法是:

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今年我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局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今年工作总的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

⒉认真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今年“”期间,分局根据市局要求和我区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共设置了两个大型“诚信维权”宣传点,共接待消费者咨询余起。组织了一次假冒伪劣物品绿色销毁活动,销毁了一批假冒伪劣物品,市值万元,包括劣质醋、酱油、假冒矿泉水、假冒酒、味精、劣质蚊香、水泥、假冒商标标识和包装等。

⒊规范建设,不断发展。我局在去年原有的个联络站基础上,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个。各工作站和联络站的各项工作和制度正进一步规范。我局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对分局工作中心和个工作站、个联络站的名称牌匾、登记记录本、工作夹进行了统一印制和购买,并要求有条件的工作站和联络站进行了公示上墙。

⒋扩大工作影响,加大宣传力度。今年,我局在各大商场、超市、市场及相关企业设置了小型提示牌块,并建成了块户外大型提示牌(分别设在分局大门口、吴家山工商所、万国汽配城、欧亚达家俱大市场、吴家山中心集贸市场、舵落口农资市场、常青花园一社区)。并分别在《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工商》杂志和武汉电视台、东西湖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次。版权所有

⒌利用局域网络,提高接待维权工作效率。自今年月我局申诉举报中心和个工作站的局域网正式开通以来,我局通过局域网共受理申诉举报起,处理起。局域网络的开通促进了我局处理申诉举报案件效率的提高,便捷了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统计工作。

㈢推进业主负责制工作。一是组织分局副科以上干部和市场管理人员进行《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吃透条例精神,提高了对推行市场业主负责制监管方式关口前移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组织吴家山、常青花园、舵落口工商所负责人及部门业主赴洪山、江岸等兄弟分局学习取经,从而推动业主负责制工作落实;三是制定推进业主负责制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即:在辖区较大农贸市场和超市全面建立“一栏、二帐、三制”和“一站”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目前,吴家山中心集贸市场、吴家山汽配城、常青花园菜市场、舵落口大市场个重点市场经营重要商品的固定门面经营户建立了进销货两本台帐和商品销售信誉卡,设立了投诉站,中百仓储吴家山购物广场超市的户租赁经营户纳入了管理;各农场集贸市场实行了“一栏、三制”,从而监督业主进行无公害蔬菜检测,确保上市蔬菜安全;四是与辖区个农贸市场、个超市、个工业品市场签定了《市场业主负责制责任书》,达到了推进市场业主负责制预期目标。

四、采取有效举措,加强工商队伍形象建设

㈠抓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促进了领导干部理论素质的提高;二是坚持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严格落实市局党组提出的“一把手”不直接管“人、财、物”的要求;三是转变领导工作作风,班子成员到基层工商所挂点,加强对各工商所的联系和协调工作。

㈡抓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今年来,分局陆续出台了《党组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干部人事管理实施意见》、《工商所工作人员考核实施意见》、《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公务接待工作制度》、《车辆管理规定》、《信息化设备管理办法》、《临时人员管理规定》等九项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分局各项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㈢抓队伍建设,认真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一是制定队伍教育整顿方案,召开动员会,营造队伍教育整顿氛围,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队伍教育整顿的认识;二是收听收看英雄事迹报告会、警示片和上党课,教育了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自觉性;三是认真开展五项清理和七查七纠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四是加强对“禁令”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上班纪律和着装风纪,使队伍整体形象得到了提高。

㈣抓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队伍业务素质。一是坚持开展“一月一法”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了《行政许可法》、《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宪法修正案》等,特别是重点开展了《行政许可法》的培训活动,分局公务员培训率。同时协助市局承办了《行政许可法》研讨会,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实施日大型宣传活动;二是举办了工商业务技能培训,先后举办了技能培训、登记监管、办公自动化、通讯员、行政性收费集中软件、规范预算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技能;三是对近年来的执法案件进行了清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纠正;四是每月选调基层工商所法制员、办案人员若干名,到分局法规部门与审核人员一起核审案件,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办案水平;五是开展“争创岗位能手”、“新风杯”和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文明执法水平。

㈤抓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干部公仆意识。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年初,分局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一岗两责”,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巡视督察工作,不定期对全局干部节日外出、车辆使用、工作时间禁令执行情况进行督察,对副科以上干部拖欠公款、住房、在企业兼职情况进行了排查,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基层各单位配备了兼职纪检监察员。一年来,据统计,拒贿人,金额元,拒礼折款元,拒请吃人次,拒说情次,收到锦旗面,受上级和有关部门表彰人;三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组织分局党员干部收看了廉政之光专题电视片,副处以上干部观看了《触目惊心的法官腐败案》专题电视片和《清风颂》专题文艺汇演,全体党员收看了两个《条例》辅导报告;四是加大“以物顶费、以吃顶费”督查力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收到良好效果;五是积极受理举报,处理件件,对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回复,警示和提高了干部依法办事,廉洁行政意识。

㈥加强基层建设,完善政务公开。今年,分局个工商所按市局关于工商所分类晋级达标的要求,全部达到一类工商所标准。今年月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按照市局要求,重新调整了工商所政务公开内容,目前,个工商所调整后的政务公开内容已全部上墙。同时,加紧慈惠工商所办公楼还建和舵落口工商所办公楼维修改造工程。

㈦加强财务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做到应收尽收,罚没款及时入库,坚持“收缴、罚缴”分离;二是严格遵守增收节支原则。按照分局制定的经济工作方案,各单位广开费源,增收节支,做到了“三控三保”;三是实行财务公开,分局每季度公开全局财务收支情况,增强透明度,接受局、所全部干部监督。截止目前,分局已完成市局下达的经济指标。

此外,分局所属社团组织紧紧围绕分局中心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后勤服务中心加强了车辆、食堂和办公大楼日常事务管理,为分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个私协会从抓会员的学习教育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会员的综合素质和法制观念;消费者协会紧紧围绕“诚信维权”年主题活动,认真受理消费者申诉,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工商学会积极开展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讨活动,组织开展了从“收费型”工商向“监管型”工商转变论文征集和研讨会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离市局年初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分局管理范围较大、地域较广,管理手段和方式相对落后,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

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一直以来工商部门财政拨款非常有限,干部工资、福利直接或间接与规费收入挂钩,因此还普遍存在轻管理、重收费现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经济户口建设、市场业主负责制、维权三个重点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离市局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还需花大气力充实、完善、提高。

四、基层工商所布局、人员编制、人员结构不甚合理,需加以调整和完善。

去年接近尾声,今年即将来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一、继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分局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二、发挥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卫士型工商新理念,贴近服务,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

三、深入开展“整规”工作,严厉查处各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章违法行为,积极受理调解消费者申诉举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

四进一步推进经济户口建设、市场业主负责制、三个重点,努力夯实基础工作。

五、进一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之业务技能、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与本区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