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十篇

时间:2023-11-03 17:26:31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1

本条与旧《条例》不同的是,对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没有设定具体的财产罚则,而只是要求相关执法部门予以 “取缔”,但由于“取缔”一词的法律属性在法学界具有广泛的争议,在执法实践中往往需要相关立法、行政部门的进一步解释或制定实施细则,方具有可操作性。而新《条例》出台后,并未见相关立法、行政解释及其实施细则,致使许多一线执法部门面对非法娱乐场所经营行为,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陷入执法困境。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对该《条例》立法原意及行政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缺乏或不能够正确理解所致。

一、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形式及性质

新《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娱乐场所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

显然,违反上述规定,即应认定为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未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相关部门批准手续和工商部门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即无证无照无手续。

2、已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但无相关部门批准手续,也未办理工商部门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即有证无照无手续。

3、已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和相关部门批准手续,但未办理工商部门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即有证无照有手续。

4、有工商营业执照,但娱乐经营许可证已被注销、吊销或者有效期届满后仍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擅自继续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即有照无证。

5、营业执照被注销或者吊销,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即超期限无照经营。

6、有工商营业执照但超范围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即超范围经营。

以上几种形式的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性质:即非法市场主体的非法行为和合法市场主体的非法行为。他们同样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及《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等市场主体法规的相关条款规定。这就是所谓的一种违法行为违反多种法规法条的现象,在行政法律法规适用上,有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

二、法律法规适用问题的法理基础及原则

从法理上讲,各种层级和形式的行政法律法规应当统一、协调,但由于行政立法主体存在广泛性,或是出于部门利益考量、或是立法经验不足、法律知识不够、或是协调不充分等,造成相互之间冲突不断,给行政执法带来困难,从而产生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各种层级、形式的行政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不存在冲突和矛盾,就无所谓适用问题。

当行政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和矛盾时,在执法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适用法律法规:

1、高位法优于低位法。即在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之间,法律效力等级高的行政法律法规优先适用于效力等级低的行政法律法规。

2、后法优于前法。即在同一层级的法律法规之间,后面制定的法律法规优先适用于前面制定的法律法规。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特别行政法律法规优先适用于一般行政法律法规。

4、行为地法优于人地法。即当事人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法律法规应当优先适用于当事人所在地的行政法律法规。

三、“取缔”一词的法学内涵及新《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立法原意。

依据新《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依法予以取缔。有人认为“取缔”是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其理由是,《行政处罚法》虽然只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警告、罚款等八种行政处罚,但其第八条第(七)项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作为对行政处罚种类的兜底性规定,弥补了前述列举式规定涵盖不全的缺陷,并成为设定其他行政处罚种类的法律依据。新《条例》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显然具有设定其他行政处罚种类的法定权限。因此,新《条例》法律责任一章中的“取缔”理应属于新的行政处罚种类。

按此观点,由于新《条例》作为特别法及新法的层级地位,对

于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行政处罚,既然已经设定了“取缔”这一所谓行政处罚种类,按照行政法律法规适用原则,理所当然就必须适用新《条例》规定,给与当事人“取缔”处罚。但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处罚根本无法操作,自然就陷入执法窘境。其实这种观点错误理解了“取缔”本身的法学内涵,也曲解了立法者的立法本意。笔者就此问题作如下浅析:

(一)“取缔”的法学概念。

“取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明令取消或禁止”。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取缔”既然作为法律责任的一种承担形式,就具有了一定的法学内涵,笔者认为,取缔就是行政职权机关对非法主体的非法行为及合法主体的非法行为依法采取相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方式予以解散和终止行为活动的统称,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取缔是解散和终止行为活动的统称,表现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是行为和状态的统一体。如无照经营行为被取缔,就表现为该无照经营行为被实施了某种行政强制行为或某种行政处罚予以解散和终止(手段),同时也表现为该无照经营行为被解散和终止,已经消失,不再反复出现的状态(目的)。

2、取缔的主体是法定职权机关。取缔活动的行为主体只能是由法律法规赋予相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职权的行政执法机关。比如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取缔,《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就赋予了工商、国土、环保、消防等行政执法机关的取缔职权。

3、取缔的方法手段只能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方式,即要依法采取,绝不是随心所欲,要么是法条规定,要么就是相关立法、行政解释予以明确。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取缔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卫生部在1996年10月10日卫监发〔1996〕第63号《关于在食品卫生监督中如何理解和适用“取缔”问题的复函》的行政解释中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条所称“取缔”,系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收缴、查封和公告等方式,终止其继续从事非法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处罚,它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一、收缴、查封非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原料、食品用工具、设备……”。

4、取缔的内容,包括非法主体及其非法活动、合法主体的非法活动。对应当登记而未办理登记手续的非法主体予以解散,同时终止其所从事的非法活动,使其消失,不再反复出现;对合法主体的非法活动,也应当予以终止。

综上所述,取缔既不是某种行政强制措施,也不是行政处罚方式,它是违法行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统称,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在执法实践中不具有直接适用性,需要相关法规法条的规定或立法、行政解释的明确,才能适用。如此看来,就不难理解新《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立法本意了。

(二)新《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立法本意

新《条例》第四十条是对旧《条例》第三十一条的修订而来。旧《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立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经营所使用的器材设备等,违法所得4,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4,000元的,并处4,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显然与新《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但这种修订,绝不是立法者的随心所欲,是有其一定的立法依据的。本条列举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违反的是国家行政许可制度,破坏的是市场准入秩序。近年来,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完善,娱乐场所经营单位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其准入理应受到这些法律法规的调整。因而,新《条例》的修订,就不可能不与现有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相衔接,以免重复或发生冲突,给执法带来困扰。而这正是立法者的本意。

纵观本条新、旧《条例》的表述区别,我们不难发现,立法者对旧《条例》的修订主要关注的是与市场主体准入的一般性法规,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相衔接,同时也兼顾了其他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规。表现为:

1、违法行为的表述。旧《条例》规定为“擅自设立娱乐场所经营单位”,新《条例》则表述为“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前者仅仅包含未经登记而擅自设立的非法市场主体,而对《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四)、(五)项列举的超期限、超范围经营以及违反其他市场主体法规的合法主体的非法活动,则没有涵盖,后者不仅包含了非法市场主体的非法活动,而且也包含了合法市场主体的非法活动。

2、行政职权机关。旧《条例》规定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新《条例》规定不仅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且有文化管理部门、同时还赋予了公安机关的职权。《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前款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行为,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许可审批部门(以下简称许可审批部门)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予以查处。但是,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立法者依据上述规定,赋予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取缔权能,同时为了加大对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取缔力度,还赋予了公安机关在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的取缔权能,但剥夺了其他行政审批部门的查处权。

3、法律责任的承担。对于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旧《条例》不仅赋予职权机关“取缔”权能,而且明确了财产罚则。新《条例》删除了财产罚则,仅仅保留了“取缔”权能。之所以这样修订,主要是因为《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十四、十五、十六条已经涵盖了对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查处取缔办法,包括具体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旧《条例》的规定显然与该《办法》相重复且不相一致,新《条例》如果继续予以保留,行政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仍然长期存在下去,这不符合立法原则。

4、取缔的手段。旧《条例》称“予以取缔”,新《条例》称“依法予以取缔”,多了“依法”两字,相当耐人寻味。根据上述“取缔”一词法学内涵的解读,则不难理解这一变化。由于“取缔”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在执法实践中需要相关法规法条的规定或立法、行政解释的明确,才能适用。由此可见,旧《条例》明确的取缔手段就是第三十一条的财产罚则;而新《条例》自始至终的条文中都没有发现与取缔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方式,显然是考虑到了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因而加入“依法”二字,即依据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里主要是《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及其他相关市场主体登记法规中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方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二0__年九月二十七日给文化部的《国发秘函[20__]377号》函 “文化部办公厅:你部关于提请对《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函(办市函[20__]429

号)收悉。经研究,现就《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具体应用问题复函如下: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文化主管部门作为许可审批部门,在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查处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行为时,应当依照《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实施处罚。”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四、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适用依据及取缔办法

根据以上分析,新《条例》的制定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因此在适用时,并不存在法律法规的选择问题,对于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理应依据新《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同时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及其他相关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规的规定,确定取缔职权机关及其应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方式。

文化部门取缔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应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同时依照《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无用置疑。但工商部门在取缔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时,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据行政法律法规适用原则,适用其他相关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律法规对于无照经营的行政处罚,相较于《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则相对较轻。因此,在具体适用时,应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1、无照无证无手续、有证无照无手续经营活动,因其不具备相关市场主体的经营条件,不完全具备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参照文化部门的处罚,按照过罚相当原则,工商部门应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同时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而不应当考虑适用其他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规。

2、有证无照有手续经营活动,其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条件,具备了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基准条件,工商部门应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根据其具备的市场主体形态条件,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转致到《公司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等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2

我国现在农药管理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是国务院1997年5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该《条例》对“农药”的定义作了明确的阐述,对农药的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及其罚则也都作了规定,2001年11月29日又进行了修订。相关法规农业部1999年4月27日出台,并于2002年和2004年2次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但在执法实践中,体会到,农药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而农业部门管理农药所依靠的仅仅是一部《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效力不大,威慑性不强,并且存在农药管理处罚条款设置不严、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此列举,以资相关人士商榷,促进立法完善。

1农药管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1有关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农药管理条例》中对农药经营的某些规定已不符合当前实际[1]。《条例》第十八条写明“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这一条款的制定是依据《条例》颁布时的国情,而在颁布后的10多年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条款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目前,机构改革已经将企事分开,一切经营实体都已经脱离原事业单位,国家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开展经营活动。而供销合作社也早已解散。相反,近年发展起来的农资连锁企业却很多,经营范围则包含了种子、农药和肥料等。《条例》第十九条虽然明确了经营农药要求的几个条件,但是并没有明确由农业部门设置行政许可。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部门制定了农药经营资格证(事实上颁发农药经营资格证也多是变通的作法,经营者都是个体工商户),在国家许可法出台后,各地相继取消了这一做法。根据“法无明文禁止的不罚”原则,无法禁止其他单位经营农药。如不允许他人经营农药,则应在条例中明确:禁止《条例》第十八条中规定以外的一切单位和个人经营,并规定擅自经营的法律责任(处罚条款)。否则,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毫无意义。二是行政处罚法限额规定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颁布于1996年,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人均收入、工资水平与现在差别都很大,所以那时制定了50元、1 000元这一门槛,时隔10多年之后仍用这一标准,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不符,给执法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大大增加了执法成本。

1.2《条例》基本条款与罚则条款不呼应,处罚引用条款难

一是对经营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行为,罚则中有明确条款,但无对应的基本条款。法律文书要求规范,逻辑性强,讲究证据确凿、违法明晰、处罚有依,但《条例》中对经营扩大登记范围、乱用名称这类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的违法行为,处罚条款清晰,但却没有对应的基本条款,当事人违反了哪一条却相当难写。《条例》罚则第四十条第三项:经营标签残缺不清或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但在处罚决定中,当事人违反哪一条却无法写清,很明显,当事人违法了,当事人经营的产品是在生产阶段违反登记相关规定,对经营者,条例中《农药经营》这一章第二十条明确了“禁止收购、销售无登记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无质量标准和产品合格证的农药”,未提及“销售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处罚文书中写当事人违反哪一条就不好写。二是对经营者违法推荐使用导致的药害、损失、事故等罚则中没有作出处罚规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但在罚则中却没有对应的条款,导致很多违法推荐使用后出现损失的投诉无法处罚。实践中,很多农药使用者是按照农药经营者的推荐购买和使用农药的,包括用什么农药、用多大剂量一般都是由经营者说了算。由于农药经营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导致农药严重超量使用、超范围使用十分普遍,因此产生的纠纷也是层出不穷。

[1] [2] [3] 

而在处理这类投诉案件时,往往难以对经营当事人处以罚款。除非农药本身有问题,而即使农药有问题,因为导致事故的农药价值可能很小,处罚往往也很轻,没有给违法经营者造成威慑,也不便于保护受害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行政处罚法》中“其他经济组织”概念不明,对个体工商户处罚难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行政处罚法》并未对“其他组织”作出明确定义。根据行政处罚法,对公民处罚和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罚有明显不同。对公民处罚超过元就不能适用简易程序,超过元就不宜当场收缴。目前农药经营者多是家庭经营,营业执照多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依照《条例》,一般违法者经营数额不大,罚款数额也就在数百元不等,如果以公民个人违法论处,显然程序不能采用简易程序,如果以其他组织论处,则又有不同意见,因为“其他经济组织”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定义。因此,只得按照一般程序查处,违法现象难以得到及时纠正,行政执法成本明显加大。实践中,国家工商局在对辽宁局的答复(工商个字第号)中认为可以引用《劳动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依据这一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属“个体经济组织”。对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当场处罚的个体工商户,应按“其他组织”处罚。但这种做法在农业部门还没有定论,政府的法治机构也不赞同。

.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但需要管理的有关问题

一是经营者将农药与食品混置问题。在市场检查中经常发现农药经营者往往同时经营食品或饲料,但二者或三者往往又摆放在一处,有的是仅没有混放却同处一室相邻而置,有的是虽不在一室却二室相通,不同气味互串,甚至也有混放一处的现象。这些明显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现象,虽然多次警告,但效果不佳。因为执法人员找不到任何处罚的法律依据。二是农药包装容器的处置问题在农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池塘、沟渠,甚至水井旁,经常看到使用过的农药容器随处乱扔。如此乱相,给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让人不寒而栗。毕竟农药大多是有毒的物品,农药容器也不可能被使用者清洗得绝对干净,随处拾起一只农药容器总是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给环境安全带来隐患。但是我国法律法规却没有对此作出规定,更没有处罚的条款。  对策

.广泛征求意见,修改《条例》,完善未涉及的内容

《条例》的修改应建立在广泛征求执法者、管理相对人、环保领域、法律界等人士的意见,从加强农药管理对环境保护贡献的角度来看,最好将《条例》上升为“法”。这样可以突破《行政处罚法》对简易程序罚款数额的限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对不负责任将农药与食品或饲料混置的经营者,应处以较大幅度的罚款,以提高其违法成本,促进其责任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农药容器都实行由生产者负责回收的规定,具体要求可由产品经营者负责,对于不按规定回收的可由对其有管辖权的省级农业部门直接处罚生产单位。在法规中须明确违法推荐使用农药的,由管理机关处以高额罚款,对推荐违法使用造成中毒、污染事故等后果的制定出相应更为严厉的罚则。

.设定较高的处罚底线,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威慑力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3

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药应属违法行为

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但是,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明确解释:“药品批发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即:药品批发行为的对象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零售行为的对象是消费者。《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有关“药品批发与零售”的上述界定,应当作为对《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经营资格”是否包含“药品零售许可证”的有权解释,即该条中的“经营资格”不包含“药品零售许可证”,违反就是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因此,药品零售企业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应属药品批发行为,是违法行为,反之,医疗机构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药亦属违法行为。如本案某医院从一药品零售企业一次购进7个品种计20000元的药品系非中药材药品,则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尚有商榷之处

根据上述分析,本案某医院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药行为已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药监部门应按《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予以涉案医院行政处罚。笔者认为,药监部门除应责令其改正,即以行政决定的方式责令违法购进药品的医院改正其从不具备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行为外,还要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1、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本案所在地药监局没有实施此项处罚。

2、罚款。本案所在地药监局对涉案医院实施购进药品金额2倍的罚款。从金额数量上看应属从轻处罚,但案情介绍中未说明从轻处罚情节,如有《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从轻处罚情节,上述处罚是妥当的;如没有从轻处罚情节,而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已实施2年多,该医院应当知道应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明知故犯,具有主观恶性,因此不应从轻处罚。

3、没收违法所得。即违法购进药品的医疗机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也就是说本案中某医院在违法购进药品时有违法所得,则应予没收。

综上所述,本案所在地药监局做出的行政处罚似有过轻或不完整之处。

药品零售企业应受到行政处罚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4

关键词农药管理;法律法规;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现在农药管理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是国务院1997年5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该《条例》对“农药”的定义作了明确的阐述,对农药的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及其罚则也都作了规定,2001年11月29日又进行了修订。相关法规农业部1999年4月27日出台,并于2002年和2004年2次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但在执法实践中,体会到,农药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而农业部门管理农药所依靠的仅仅是一部《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效力不大,威慑性不强,并且存在农药管理处罚条款设置不严、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此列举,以资相关人士商榷,促进立法完善。

1农药管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1有关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农药管理条例》中对农药经营的某些规定已不符合当前实际[1]。《条例》第十八条写明“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这一条款的制定是依据《条例》颁布时的国情,而在颁布后的10多年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条款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目前,机构改革已经将企事分开,一切经营实体都已经脱离原事业单位,国家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开展经营活动。而供销合作社也早已解散。相反,近年发展起来的农资连锁企业却很多,经营范围则包含了种子、农药和肥料等。《条例》第十九条虽然明确了经营农药要求的几个条件,但是并没有明确由农业部门设置行政许可。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部门制定了农药经营资格证(事实上颁发农药经营资格证也多是变通的作法,经营者都是个体工商户),在国家许可法出台后,各地相继取消了这一做法。根据“法无明文禁止的不罚”原则,无法禁止其他单位经营农药。如不允许他人经营农药,则应在条例中明确:禁止《条例》第十八条中规定以外的一切单位和个人经营,并规定擅自经营的法律责任(处罚条款)。否则,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毫无意义。二是行政处罚法限额规定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颁布于1996年,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人均收入、工资水平与现在差别都很大,所以那时制定了50元、1 000元这一门槛,时隔10多年之后仍用这一标准,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不符,给执法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大大增加了执法成本。

1.2《条例》基本条款与罚则条款不呼应,处罚引用条款难

一是对经营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行为,罚则中有明确条款,但无对应的基本条款。法律文书要求规范,逻辑性强,讲究证据确凿、违法明晰、处罚有依,但《条例》中对经营扩大登记范围、乱用名称这类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的违法行为,处罚条款清晰,但却没有对应的基本条款,当事人违反了哪一条却相当难写。《条例》罚则第四十条第三项:经营标签残缺不清或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但在处罚决定中,当事人违反哪一条却无法写清,很明显,当事人违法了,当事人经营的产品是在生产阶段违反登记相关规定,对经营者,条例中《农药经营》这一章第二十条明确了“禁止收购、销售无登记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无质量标准和产品合格证的农药”,未提及“销售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处罚文书中写当事人违反哪一条就不好写。二是对经营者违法推荐使用导致的药害、损失、事故等罚则中没有作出处罚规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但在罚则中却没有对应的条款,导致很多违法推荐使用后出现损失的投诉无法处罚。实践中,很多农药使用者是按照农药经营者的推荐购买和使用农药的,包括用什么农药、用多大剂量一般都是由经营者说了算。由于农药经营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导致农药严重超量使用、超范围使用十分普遍,因此产生的纠纷也是层出不穷。而在处理这类投诉案件时,往往难以对经营当事人处以罚款。除非农药本身有问题,而即使农药有问题,因为导致事故的农药价值可能很小,处罚往往也很轻,没有给违法经营者造成威慑,也不便于保护受害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1.3《行政处罚法》中“其他经济组织”概念不明,对个体工商户处罚难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行政处罚法》并未对“其他组织”作出明确定义。根据行政处罚法,对公民处罚和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罚有明显不同。对公民处罚超过50元就不能适用简易程序,超过20元就不宜当场收缴。目前农药经营者多是家庭经营,营业执照多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依照《条例》,一般违法者经营数额不大,罚款数额也就在数百元不等,如果以公民个人违法论处,显然程序不能采用简易程序,如果以其他组织论处,则又有不同意见,因为“其他经济组织”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定义。因此,只得按照一般程序查处,违法现象难以得到及时纠正,行政执法成本明显加大。实践中,国家工商局在对辽宁局的答复(工商个字[2000]第12号)中认为可以引用《劳动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依据这一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属“个体经济组织”。对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当场处罚的个体工商户,应按“其他组织”处罚。但这种做法在农业部门还没有定论,政府的法治机构也不赞同。

1.4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但需要管理的有关问题

一是经营者将农药与食品混置问题[2]。在市场检查中经常发现农药经营者往往同时经营食品或饲料,但二者或三者往往又摆放在一处,有的是仅没有混放却同处一室相邻而置,有的是虽不在一室却二室相通,不同气味互串,甚至也有混放一处的现象。这些明显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现象,虽然多次警告,但效果不佳。因为执法人员找不到任何处罚的法律依据。二是农药包装容器的处置问题在农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池塘、沟渠,甚至水井旁,经常看到使用过的农药容器随处乱扔。如此乱相,给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让人不寒而栗。毕竟农药大多是有毒的物品,农药容器也不可能被使用者清洗得绝对干净,随处拾起一只农药容器总是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给环境安全带来隐患。但是我国法律法规却没有对此作出规定,更没有处罚的条款。

2对策

2.1广泛征求意见,修改《条例》,完善未涉及的内容

《条例》的修改应建立在广泛征求执法者、管理相对人、环保领域、法律界等人士的意见,从加强农药管理对环境保护贡献的角度来看,最好将《条例》上升为“法”。这样可以突破《行政处罚法》对简易程序罚款数额的限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3]。对不负责任将农药与食品或饲料混置的经营者,应处以较大幅度的罚款,以提高其违法成本,促进其责任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农药容器都实行由生产者负责回收的规定,具体要求可由产品经营者负责,对于不按规定回收的可由对其有管辖权的省级农业部门直接处罚生产单位。在法规中须明确违法推荐使用农药的,由管理机关处以高额罚款,对推荐违法使用造成中毒、污染事故等后果的制定出相应更为严厉的罚则。

2.2设定较高的处罚底线,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威慑力

法律法规应加大对违法经营农药处罚的力度,对违法经营行为应设定较高的处罚底线,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震慑力。虽然《条例》罚则中对罚款的幅度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执法讲究的是既要合法又要公平,在法规没有最低底线的情况下,不能按照自由裁量权的权限去处以高额罚款。因此,法律必须设置较大的处罚底线,便于处罚而又不利于说情,从而促进经营者自觉守法。如《农药管理条例》第七章(罚则)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生产、经营产品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虽然规定很明确,但现实中往往查得当事人经营的一批农药数量少价值很小,如某人经营出售了10袋擅自修改标签的农药,价值10元,没收违法所得只能是10元,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也就是30元,共计40元。这让管理者相当困难。对于没有销售也即没有违法所得的经营者无法处罚。如果对有销售行为的经营者罚款40元,而对没有违法所得的经营者罚款1 000元,显然有悖公平。《农药管理条例》出台12年了,已经不符合现在的社会、经济状况,现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对于有损环境的一些滥用农药现象应从严打击。建议通过提案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将罚则条款中的规定修改并确立这样的条款:凡经营劣质、假冒农药产品、或擅自修改标签扩大使用范围的农药产品的,一经查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 000元以上罚款;违法所得高于2 000元的,罚款不得低于1倍违法所得。对于擅自修改标签的罚款不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违法所得3倍在2 000元以下的,罚款不得低于2 000元。对于假冒的农药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10倍,违法所得10倍低于2 000元的,罚款不得低于2 000元。

2.3赋予管理部门赔偿裁定权,增设惩罚性处罚条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杜绝罚款返还现象

因误导使用导致使用者损失的,是否可先设定赋予管理部门裁定赔偿数额的权力,并设定在当事人不履行的情况下强制执行的权力,以减轻受害当事人的维权成本[4]。或者设定惩罚性处罚,并将使用者损失纳入罚款,执行后拨付给受损失的使用者。目前执法队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等现象,缺乏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必要的统一着装、摄像设备,当事人不配合不签字就难以处罚到位,而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下强制执行难度大、成本也大,不利于行政案件的执行。我国行政执法普遍存在罚款返还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财政预算不足。要杜绝选择执法、随意执法、为利益执法现象,必须彻底改变罚款返还这一各个地方制定的政策,加大执法经费预算,确保依法行政,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3参考文献

[1] 李光英.探析农药执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12):7-11.

[2] 孔繁琴.浅谈农药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9(3):44-45.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5

"初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的罚款。

初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元的罚款。

再次或多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或多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旅行社及其分社、旅行社服务网点未按核定的服务范围经营旅游业务(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分社经营范围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经营范围;旅行社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旅行社设立的办事处、联络处、代表处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旅行社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相应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的;(二)分社的经营范围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的;

(三)旅行社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的。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旅行社的办事处、联络处、代表处等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罚。"初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到2倍的罚款

初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到20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到5倍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到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条例》第四十七条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2-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受让或者租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条例》第四十七条受让或者租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没收违法所得,停止非法经营,处10万到2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没收违法所得,停止非法经营,处20万到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停止非法经营,处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旅行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增存、补足质量保证金或者提交相应的银行担保的《旅行社条例》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增存、补足质量保证金或者提交相应的银行担保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旅行社未投保旅行社责任险《旅行社条例》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不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旅行社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经营,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换领或者交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条第一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变更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经营,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换领或者交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处3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处3000到10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罚款10000元

8设立分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分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旅行社及其分社、服务网点未悬挂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登记证明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条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二)设立分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分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旅行社及其分社、服务网点未悬挂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登记证明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处3000元的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罚款10000元

9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条第三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三)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处3000元的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罚款10000元

10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业务,《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业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到2倍的罚款

初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到20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到5倍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到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二次以上违规行为,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二次以上违规行为,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1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到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一条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到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到2倍的罚款

初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到20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到5倍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到50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二次以上违规行为,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二次以上违规行为,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2旅行社为旅游者安排或者介绍的旅游活动含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为旅游者安排或者介绍的旅游活动含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到5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3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1万元到2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2万元到4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4万元到5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罚款

14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元到4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4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5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未载明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事项《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二)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未载明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事项;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元到4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4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6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三)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元到4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4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7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或者为接待游客选择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企业,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接待能力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四)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旅行社为接待游客选择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企业,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接待能力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元到4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4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8旅行社未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五)未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元到4万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4万元到10万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19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不为旅游团队安排领队全程陪同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不为旅游团队安排领队全程陪同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初次违规团队运行良好的责令改正,处1万到3万的罚款

初次违规对游客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令改正,处3万到5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0旅行社委派无证导游和领队人员带团《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未持有国家规定的导游证或者领队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到6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6万到10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的罚款

21旅行社、导游、领队未尽合同约定义务的(包括旅行社及其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以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提供服务相威胁的行为)"《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

(一)拒不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旅行社及其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提供服务或以拒绝继续履行合同、提供服务相威胁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处罚。"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10万到2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20万到3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2万到4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30万到5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4万到5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2旅行社、导游、领队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二)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10万到2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20万到3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2万到4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30万到5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4万到5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3旅行社、导游、领队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的《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三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三)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10万到2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20万到3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2万到4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30万到5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4万到5万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4旅行社操作没有支付团费或过低团费的旅游团队《旅行社条例》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或者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到3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3万到8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8万到10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的罚款

25旅行社向导游、领队人员收取接待旅游团队相关费用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或者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万到3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3万到8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8万到10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的罚款

26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一条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1万到2万的罚款依据本条的处罚可能涉及旅游和工商两个部门都有处罚权,故采用“谁先立案,谁处理”的原则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2万到4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4万到5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7旅行社不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一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一)旅行社不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停业整顿2到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8旅行社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二)旅行社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停业整顿2到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两次以上违规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29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三)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到2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停业整顿2到3个月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两次以上违规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0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未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旅行社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一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

(一)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未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2万到4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4000到1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4万到1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到3个月,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2万元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1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旅游者非法滞留境外,旅行社未及时报告并协助提供非法滞留者信息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二)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旅游者非法滞留境外,旅行社未及时报告并协助提供非法滞留者信息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2万到4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4000到1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4万到1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到3个月,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2万元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2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的旅游者非法滞留境内,旅行社未及时报告并协助提供非法滞留者信息的。《旅行社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三)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的旅游者非法滞留境内,旅行社未及时报告并协助提供非法滞留者信息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2万到4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4000到1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旅行社4万到10万的罚款,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1万到2万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1到3个月,对失职导游或领队处2万元的罚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3旅行社为接待游客选择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企业,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接待能力的《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旅行社为接待游客选择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企业,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接待能力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1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3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3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3000到1万元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1万元罚款

34"在签订旅游合同时,旅行社要求旅游者必须参加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活动、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或者对同一旅游团队提出与其他旅游者不同的合同事项

"《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要求旅游者必须参加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活动、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或者对同一旅游团队的旅游者提出与其他旅游者不同合同事项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3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处3000到1万元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责令改正,处1万元罚款

35旅行社未妥善保存各类旅游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保存期不够两年,或者泄露旅游者个人信息《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八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未妥善保存各类旅游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保存期不够两年,或者泄露旅游者个人信息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1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3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3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3000到1万元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1万元罚款

36"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到10000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0-20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0-30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其导游证并予以公告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7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该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初次违规没有造成恶劣影响对导游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以警告处罚

初次违规造成恶劣影响或两次以上违规吊销导游证,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38导游人员未佩戴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处100-300元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300-500元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500元罚款

39导游人员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导游人员“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4个月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4-6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导游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0导游人员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导游人员“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4个月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4-6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导游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1导游人员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导游人员“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4个月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4-6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导游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2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八条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30000元罚款。

43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旅游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警告处罚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罚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0元罚款,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罚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导游证,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罚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警告处罚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罚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0元罚款,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罚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导游证,并给予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罚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5旅行社向导游、领队人员违法收取费用《**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五条第一款旅行社违法向导游、领队人员收取费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并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退还的,暂扣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责令退还,处20000-30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责令退还,并处30000-50000元罚款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退还,暂扣《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46旅行社使用未取得导游证的人员从事导游活动。"《**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五条第二款

违法使用未取得导游证的人员从事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警告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警告,并处1000元到10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警告,并处10000到20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警告,并处20000元的罚款

47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未签订书面合同、未制定旅游团队运行计划、单方面变更书面合同、旅游团队运行计划内容。《**省旅游条例》第七十六条旅行社未签订书面合同、未制定旅游团队运行计划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再次违规的处3000-5000元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处5000-10000元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处10000元罚款

48旅行社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单方面转、并旅游团《**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七条旅行社单方面转并旅游团队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初次违规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5000-10000元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10000-20000元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20000元罚款

49旅行社因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单方面终止旅游团队运行或滞留旅游者《**省旅游条例》第七十八条旅行社单方面终止旅游团队运行或者滞留旅游者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改15日至30日初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并处10000-20000元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并处20000-30000元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15-20日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并30000元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20-30天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并30000元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30天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0旅行社租用无旅游客运经营许可单位的车辆、船舶承接旅游团队《**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九条旅行社违法租用汽车和船舶从事旅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并处50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50000-80000元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80000-100000元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1经营出国、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委托未取得出国、出境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签订出国、出境旅游合同或者办理出国、出境旅游手续;经营出国、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出国、出境旅游活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报有关部门审验。《**省旅游条例》第七十四条违法从事出国、出境旅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出境旅游业务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再次违规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暂停其经营出国、出境旅游业务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2伪造、涂改、买卖、转借旅游从业证书。《**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二款伪造、涂改、买卖、转借旅游从业人员证书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

二次违规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3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3000-50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5000元的罚款

53擅自使用服务质量等级标志和称谓《**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二条违法使用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标志和称谓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5至20日初次违规积极配合执法检查的责令限期改正,处3000-10000元的罚款。

初次违规不配合执法检查的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到3万的罚款

再次违规的能及时纠正的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建议责令停业整顿5-10天

再次违规不能及时纠正的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建议责令停业整顿10-20天

54导游人员在从事导游活动中,违反所委派旅行社与相关旅游经营者签订的合同,而向旅游经营者索要业务促销费的《**省旅游条例》第八十条导游人员违法索要业务促销费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至5倍的罚款,可以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违法索要业务促销费用在三次以上,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初次违规的责令退还,并处违法所得3-4倍的罚款,暂扣导游证3个月

二次违规的责令退还,并处违法所得4-5倍的罚款,暂扣导游证3-5个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退还,处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并暂扣导游证5-6个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退还,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5旅行社设立门市部未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旅行社门市部设立分支机构,以门市部名义签订合同,聘用、委派导游和领队人员。《**省旅游条例》第七十三条旅行社门市部违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初次违规,没有违法所得的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0-2000元罚款

初次违规,有违法所得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0—30000元罚款

经责令改正后再次实施违规行为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6旅行社逾期不缴纳保证金、逾期不补缴保证金差额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三十条旅行社逾期不缴纳保证金、逾期不补缴保证金差额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整顿或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分。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分的,该旅行社的行政主管单位和法定代表人三年内不得再申办旅行社。逾期10个工作日的警告

在警告处罚后10日内,还未补交的停业整顿15天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在停业整顿期满后30日内,还未补交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该旅行社的行政主管单位和法定代表人三年内不得再申办旅行社。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7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入境旅游业绩下降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组团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

(一)入境旅游业绩下降的"年经营额连续三年下降50%以下或连续五年下降30%以下的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年经营额连续三年下降50%以上或连续五年下降30%以上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8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因自身原因,在1年内未能正常开展出国旅游业务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组团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二)因自身原因,在1年内未能正常开展出国旅游业务的;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一次书面告知提醒后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二次书面告知提醒后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9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因出国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被投诉并经查实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组团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三)因出国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被投诉并经查实的;因旅行社原因导致投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因旅行社原因导致投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0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有逃汇、非法套汇行为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四项组团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四)有逃汇、非法套汇行为的;初次违规的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1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以旅游名义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或者送他人出境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五项组团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五)以旅游名义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或者送他人出境的;初次违规的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再次违规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2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认定的影响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秩序的其他行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六项组团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暂停其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六)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认定的影响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秩序的其他行为。

"由于尚无实际案例,故建议以国务院的认定的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为依据进行处罚。

63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不为旅游团队安排专职领队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组团社不为旅游团队安排专职领队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多次不安排专职领队的,并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初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5000-10000元罚款,

三次实施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10000—20000元罚款,暂停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三次以上实施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20000元罚款,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4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未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或者未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组团社或者旅游团队领队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未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或者未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组团社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旅游团队领队可以暂扣直至吊销其领队证;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承担赔偿责任初次违规造成旅游者轻伤或2人以下重伤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暂扣领队证

再次违规造成旅游者轻伤或2人以下重伤的责令改正,处5000-10000元的罚款,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吊销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二次以上违规造成旅游者轻伤的或2人以下重伤的责令改正,处10000-20000元的罚款,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吊销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初次违规造成旅游者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的责令改正,处5000-10000元的罚款,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吊销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5取得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团队领队未要求境外接待社不得组织旅游者参与涉及色情、、内容的活动或者危险性活动,未要求其不得擅自改变行程、减少旅游项目、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额外付费项目,或者在境外接待社违反前述要求时未制止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组团社或者旅游团队领队未要求境外接待社不得组织旅游者参与涉及色情、、内容的活动或者危险性活动,未要求其不得擅自改变行程、减少旅游项目、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额外付费项目,或者在境外接待社违反前述要求时未制止的,由旅游行政部门对组团社处组织该旅游团队所收取费用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对旅游团队领队暂扣其领队证;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组团社取消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对旅游团队领队吊销其领队证。初次违规处收取费用2倍的罚款,暂扣领队证

再次违规处所收取费用3倍的罚款,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暂扣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处所收取费用的4倍罚款,暂停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暂扣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或虽然没有达到三次以上但造成恶劣影响的处所收取费用的5倍罚款,吊销其出国旅游业务经营资格和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6擅自经营或者以商务、考察、培训等方式变相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经营或者以商务、考察、培训等方式变相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初次违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罚款

二次违规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倍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67旅游团队领队与境外接待社、导游及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向境外接待社、导游和其他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索要回扣、提成或者收受其财物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旅游团队领队与境外接待社、导游及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向境外接待社、导游和其他为旅游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索要回扣、提成或者收受其财物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索要的回扣、提成或者收受的财物,并处索要的回扣、提成或者收受的财物价值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吊销其领队证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3倍罚款

二次违规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4倍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4-5倍罚款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吊销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8领队人员伪造、涂改、出借或转让领队证,或者在从事领队业务时未佩戴领队证的《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第十一条领队人员伪造、涂改、出借或转让领队证,或者在从事领队业务时未佩戴领队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人民币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暂扣领队证3个月至1年,并不得重新换发领队证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次违规的责令改正,处3000元-5000的罚款,暂扣领队证3-6个月

二次以上违规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10000的罚款,暂扣领队证6-12个月,并不得重新换发领队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69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时未佩戴讲解证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一)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时未佩戴讲解证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二次违规的处100到300元的罚款

实施三次违规行为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三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0"讲解人员未经讲解服务单位委派,私自承揽讲解服务业务或进行讲解服务活动的;

""《**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二)讲解人员未经讲解服务单位委派,私自承揽讲解服务业务或进行讲解服务活动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1讲解人员擅自减少服务项目或终止讲解服务活动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三)讲解人员擅自减少服务项目或终止讲解服务活动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2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言行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四)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言行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300元罚款,暂扣讲解证3个月

再次违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3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像旅游者兜售物品或索要小费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五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五)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像旅游者兜售物品或索要小费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4讲解人员强制旅行社或旅游者接受讲解服务,或者排挤其他讲解服务单位及讲解服务单位及讲解人员公平竞争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六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六)讲解服务单位或其讲解人员强制旅行社或旅游者接受讲解服务,或者排挤其他讲解服务单位及讲解服务单位及讲解人员公平竞争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5讲解服务单位或讲解人员拒不接受景区景点管理机构或县级部门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检查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七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3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并可根据情节暂扣讲解证1至3个月或吊销讲解证:(七)讲解服务单位或讲解人员拒不接受景区景点管理机构或县级部门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检查的。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6讲解人员在讲解服务中,对涉嫌欺诈经营的行为和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未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或明确警示,造成旅游者损害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讲解证并予以公告,并对委派讲解人员的讲解服务单位给予警告:

(一)违反第十四条规定,未尽真实说明或明确警示义务使旅游者遭受损害的"初次违规,未造成较大损失处500到2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未造成较大损失处2000到5000元罚款

两次以上违规的吊销讲解证并予以公告,并对委派讲解人员的讲解服务单位给予警告: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发生一次违规行为,造成游客损失严重的吊销讲解证并予以公告,并对委派讲解人员的讲解服务单位给予警告: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7讲解员在讲解活动中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讲解人员进行讲解服务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讲解证并予以公告,并对委派讲解人员的讲解服务单位给予警告:(二)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初次违规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

二次违规的暂扣讲解证3个月

实施两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吊销讲解证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78无讲解证进行讲解活动或超越讲解证核定的服务区域提供讲解服务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无讲解证进行讲解活动或超越讲解证核定的服务区域提供讲解服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处500到2000元罚款

两次以上违规的处2000到5000元罚款

79讲解服务单位委派无讲解证的人员从事讲解活动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讲解服务单位委派无讲解证的人员从事讲解活动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

再次违规处500到2000元罚款

两次以上违规的处2000到5000元罚款

80转借、涂改、伪造讲解证的"《**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转借、涂改、伪造讲解证的,责令限期改正,收缴违法物品,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初次违规责令改正,收缴违法物品,处1000到2000元罚款

再次违规责令改正,收缴违法物品,处2000到5000元罚款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6

第一条 根据《广告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管理范围包括:

(一)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名录等刊登广告。

(二)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幻灯等播映广告。

(三)利用街道、广场、机场、车站、码头等的建筑物或空间设置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橱窗、灯箱、墙壁等广告。

(四)利用影剧院、体育场(馆)、文化馆、展览馆、宾馆、饭店、游乐场、商场等场所内外设置、张贴广告。

(五)利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广告。

(六)通过邮局邮寄各类广告宣传品。

(七)利用馈赠实物进行广告宣传。

(八)利用其他媒介和形式刊播、设置、张贴广告。

第三条 申请经营广告业务的企业,除符合企业登记等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负责市场调查的机构和专业人员。

(二)有熟悉广告管理法规的管理人员及广告设计、制作、编审人员。

(三)有专职的财会人员。

(四)申请承接或外商来华广告,应当具备经营外商来华广告的能力。

第四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事业单位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办理广告经营许可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直接广告的媒介或手段。

(二)设有专门的广告经营机构。

(三)有广告经营设备和经营场所。

(四)有广告专业人员和熟悉广告法规的广告审查员。

第五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申请经营广告业务,按照《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管理规定》,参照《条例》、本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 申请经营广告业务的个体工商户,除应具备《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外,本人还应具有广告专业技能,熟悉广告管理法规。

第七条 根据《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广告经营者登记手续:

(一)设立经营广告业务的企业,向具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企业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申请兼营广告业务应当办理广告经营许可登记的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其授权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发给《广告经营许可证》。

(三)经营广告业务的个体工商户,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经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登记,发给营业执照。

第八条 广告客户申请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外的媒介为卷烟做广告,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其授权的省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第九条 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广告客户申请广告,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

(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交验营业执照。

(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提交本单位的证明。

(三)个人提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所在单位的证明。

(四)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应当交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

第十条 根据《条例》第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申请商品广告,应当交验符合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质量证明。

第十一条 根据《条例》第十一条第(七)项的规定,申请下列广告应当提交有关证明:

(一)报刊出版发行广告,应当交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机关核发的登记证。

(二)图书出版发行广告,应当提交新闻出版机关批准成立出版社的证明。

(三)各类文艺演出广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交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 根据《条例》第十一条第(八)项的规定,申请刊播下列内容的广告,应当提交有关证明:

(一)各类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等广告,应当提交主办单位主管部门批准的证明。

(二)个人启事、声明等广告,应当提交所在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

第十三条 广告客户申请刊播、设置、张贴广告,应当提交各类证明的原件或有效复制件。

第十四条 广告收费标准为广告费的15%。

第十五条 国内企业在境外广告,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员在境内承揽和广告,应当委托在中国注册的具有广告经营资格的企业。违反规定者,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根据《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和广告,者和者均应负责审查广告内容,查验有关证明,并有权要求广告客户提交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对于无合法证明、证明不全或内容不实的广告,不得、。

广告经营者必须建立广告的承接登记、复审和业务档案制度。广告业务档案保存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第十七条 广告客户违反《条例》第三条、第八条第(五)项规定,利用广告弄虚作假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的,责令其在相应的范围内更正广告,并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给用户和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广告经营者帮助广告客户弄虚作假的,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广告经营许可证》;给用户和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负连带赔偿责任。

更正广告的费用分别由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者承担。

第十八条 违反《条例》第四条、第八条第(六)项规定的,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第十九条 广告经营者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无证照经营广告业务的,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超越经营范围经营广告业务的,按照企业登记管理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广告客户违反《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条例》第八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对广告经营者予以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对广告客户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新闻单位违反《条例》第九条规定的,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广告经营者违反《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广告客户违反《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伪造、涂改、盗用或者非法复制广告证明的,予以通报批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广告经营者违反《条例》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为广告客户出具非法或虚假证明的,予以通报批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并负连带责任。

第二十五条 广告经营者违反《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处三千元以下罚款;由此造成虚假广告的,必须负责更正广告,给用户和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非法设置、张贴广告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并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其费用由设置、张贴者承担。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7

(1998年7月31日经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25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昆明市旅游业管理,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旅游业监察,是指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行为和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旅游业监察和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昆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旅游业监察的管理工作,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业监察工作。

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监察机构负责具体监察工作。

工商、技术监督、物价、市容、交通、园林、民族、宗教、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旅游业监察工作。

第五条旅游业监察实行行政管理部门监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监察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均有权举报和投诉。

第二章监察职责和内容

第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使下列监察职责:

(一)宣传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

(二)检查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举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受理旅者的投诉,并进行调查和调解;

(五)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六)管理和监督旅游业监察人员。

第八条旅游业监察的主要内容:

(一)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及参加年度审查的情况;

(二)旅行社和旅游定点单位参加年度审查的情况;

(三)旅游经营许可证、资格证、标志(识)牌和旅游服务资格证的使用情况;

(四)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有无欺诈、引诱、纠缠、胁迫、虚假宣传、回扣、低价倾销等行为;

(五)旅游定点商店有无出售假冒伪劣、质价不符商品的行为;

(六)旅游定点经营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履行旅游服务公约、服务合同的情况;

(八)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的旅游综合服务质量;

(九)违反旅游业发展规划擅自建设旅游项目的行为;

(十)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执行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

第九条旅游业监察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从事旅游业监察工作。

第十条旅游业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可以查阅或者复制与监察内容相关的材料;询问与监察内容有关的人员并制作笔录;检查旅游经营、服务场所。

第十一条旅游业监察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为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咨询服务;

(二)遵纪守法、文明监察、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三)保守工作秘密和被检查者的商业秘密;

(四)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三章监察方式与程序

第十二条旅游业监察采用年度审查、日常检查、抽查和案件专查等方式。

第十三条旅游业监察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出示执法证件并佩戴明显标识。未出示执法证件和不佩戴明显标识的,当事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十四条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当接受和协助旅游业监察人员调查和检查,不得阻挠其执行公务。

第十五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向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发出《旅游监察询问通知书》,接到通知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六条旅游业监察人员办理旅游违法案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是本案当事人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旅游业监察人员的回避,由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旅游者投诉后,应当在五日内办理;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投诉,应当在二日内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有处理权的部门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移送的投诉之日起七日内将办理情况答复投诉人。

第十八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登记立案。对需要调查的事项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应当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予以立案;

(二)调查取证。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并收集证据;

(三)听取申辩和举行听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被处罚人的陈述和申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听取;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举行听证;

(四)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作出处罚决定,并制作处罚决定书;

(五)送达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七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处罚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九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立案的案件,不给予行政处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法情节轻微的,下达责令整改书;

(二)证据不足的,由原承办案件的监察人员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应当自退回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经补充调查,证据仍然不足或事实不能成立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第二十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案情复杂的,经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二十一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现行政处罚决定错误的,应当依法及时纠正。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当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予以纠正或者责成其自行纠正。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已取得合法资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法予以处理。

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由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处理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无《导游证》而从事经营性导游业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导游人员不按时参加年度审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元罚款,其《导游证》自行失效;只具有国内导游资格的人员从事国际导游业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罚款,吊销其《导游证》,三年内不得从事导游工作。

借用《导游资格证》或《导游证》的,对借出人处以警告、暂扣其《导游资格证》或《导游证》三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证件。对借用人按无《导游证)的规定处罚。

伪造、买卖《导游资格证》或《导游证》的,没收其违法证件及违法所得,并处以4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借用旅游经营许可证、标志(识)牌的,对借出单位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旅游经营资格或定点资格。对借用单位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3000元罚款。

伪造、买卖单位旅游经营许可证、标志(识)牌的,没收伪造、买卖的许可证、标志(识)牌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采用欺诈、引诱、纠缠、胁迫、虚假宣传、回扣、低价倾销等行为,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使旅游者或者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责令赔偿,并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负责人和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单位旅游经营资格或定点资格,吊销个人旅游服务资格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旅游定点商店出售假冒伪劣、质价不符商品的,由旅游、技术监督、工商、物价、文化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旅游定点经营资格证。

第二十七条旅行社擅自安排旅游团队到非旅游定点单位接受服务和购买商品的,对旅行社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对接待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旅行社不与旅游者签定标准服务合同的,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旅游定点单位未达到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整顿,整顿后仍达不到行业服务标准的,吊销其旅游定点经营资格证。

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未达到行业服务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行业服务标准的,吊销其旅游服务资格证。

第三十条吊销旅游经营许可证、资格证、标志(识)牌和旅游服务资格证的处罚,经原发证单位同意后,由昆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执行。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应当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罚(没)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旅游业监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或者的;

(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三)泄露工作秘密或者被检查者商业秘密的;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8

江西省烟草专卖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加强烟草专卖管理,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运输和进出口。

第三条 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烟草专卖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烟草专卖工作,受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以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

各级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商检、交通、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烟草专卖管理工作。

第四条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烟草专卖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依法组织实施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制度和烟叶收购许可证制度,按照管理权限审核、发放和管理各种烟草专卖证件;

(三)监督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案件;

(四)承办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烟草专卖方面的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烟草专卖工作的领导,维护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输秩序。

全社会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法禁止在规定不准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第六条 烟草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降低烟草制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烟草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七条 烟草公司和烟叶种植者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烟叶收购计划和种植规划,签订烟叶生产收购合同,约定烟叶种植面积,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烟叶产区的人民政府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烟叶种植规划和收购计划的管理,督促检查烟叶生产收购合同的履行,按质按量落实国家烟叶收购计划,推行产烟区域布局合理、品种优良化。

烟草公司应当为烟叶种植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扶持资金和物资。

第八条 烟叶种植者应当凭烟叶生产收购合同交售烟叶。

烟叶由当地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依法统一收购,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烟叶收购站(点)必须取得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烟叶收购许可证。

烟叶收购站(点)必须在规定的区域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价格,全部收购合同约定的种植面积生产的烟叶,不得压级压价或者擅自提级提价。

烟叶由当地烟草公司依法统一经营、调拨和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

禁止无销售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烟叶和烟丝。但未列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名晾晒烟名录的其他晾晒烟可以在集市贸易市场出售。

第九条 烟叶产区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成立烟叶等级质量监督组织。烟叶种植者对烟叶收购站(点)确定的烟叶等级有异议的,可以向烟叶等级质量监督组织申请复议。

第十条 托运或者自运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省或者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准运证,准运证核定的数量、品种、调入和调出单位与运达地点等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按无准运证运输处理。

第十一条 未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烟草专卖品交易市场。非法设立的,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取缔。不予以取缔的,依法追究当地政府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并由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市场物业管理者的违法所得。

前款所称烟草专卖品交易市场,是指以形成批发、零售烟草制品集散地为特征的交易市场或调剂中心。

第十二条 批发、零售烟草制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到当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烟草专卖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到发证机关指定的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不得非法购进烟草制品,并做到亮证、定点经营。

依法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单位之间、个人之间,或者单位与个人之间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互相进行烟草制品购销活动。

第十三条 禁止非法销售、运输、存储、投递、走私烟草制品以及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四条 禁止生产、运输、存储、投递、销售下列烟草制品:

(一)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的;

(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三)无注册商标的;

(四)霉坏、变质的;

(五)以营利为目的,非法收购的卷烟、雪茄烟。

禁止明知是前款规定的烟草制品,仍为前款规定的烟草制品的生产、运输、存储、投递、销售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 零售卷烟、雪茄烟实行加贴或者加注专卖标志的管理制度。烟草专卖标志由省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烟草零售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卷烟、雪茄烟,须有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加贴或者加注的专卖标志,并限于专卖标志限定的范围零售。无专卖标志的卷烟、雪茄烟严禁销售。

禁止非法印制、销售、使用烟草专卖标志。

第十六条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可以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品交易市场和烟草专卖品存放地依法进行烟草专卖检查。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举报线索对有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嫌疑的车辆或者船舶依法进行检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加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与邻省交界地区设立的检查站,对有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嫌疑的车辆或者船舶依法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 烟草专卖主管部门查处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案件时,可以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在处理有关涉案物品时,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证据的,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违法收购烟叶总值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当地收购价的70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违法收购烟叶1000公斤以上的,依法没收其违法收购的烟叶和违法所得。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收购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五款规定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烟叶或者烟丝货值金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按当时市场批发价格的70收购违法经营的烟草制品。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分别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烟草制品货值金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其违法经营的烟草制品可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当时市场批发价格的70收购。但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二)未亮证经营烟草制品的单位或者个人,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三)烟草制品零售单位或者个人未在发证机关指定的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进货总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并按市场批发价格的70收购非法购进的烟草制品。

(四)依法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单位之间、个人之间或者单位与个人之间以营利为目的,互相进行烟草制品购销活动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货方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进货总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销售方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销售烟草制品价值5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非法运输、存储、投递走私卷烟的,没收其走私卷烟和违法所得。

(二)销售走私卷烟的,没收其走私卷烟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销售烟草制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三)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烟草制品的,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和生产设备,处以所生产烟草制品价值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并将其违法生产的烟草制品公开销毁。

(四)运输、存储、投递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的,责令停止运输、存储、投递,没收违法所得,并将非法运输、存储、投递的烟草制品公开销毁。

(五)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用于生产、销售的原材料,处以违法生产、销售烟草制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生产、销售的烟草制品公开销毁。

(六)明知是走私卷烟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仍为走私卷烟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无注册商标以及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的生产、运输、存储、投递、销售提供便利条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七)以营利为目的,非法收购卷烟、雪茄烟的,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收购的卷烟、雪茄烟。

上述行为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查处权的部门或者机关可以依法进行查处。但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其他依法享有查处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案件的执法机关,对依法查获的烟草专卖品,必须交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公开销毁或者依法收购拍卖,不得自行处理。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持有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或者零售许可证的单位、个人违法经营,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处罚3次以上,或者以暴力手段抗拒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实施检查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吊销其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或者零售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销售的卷烟、雪茄烟未加贴或者加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专卖标志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无当地烟草专卖标志的卷烟、雪茄烟,并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印制、销售的烟草专卖标志和违法所得,以及其用于印制、销售烟草专卖标志的原材料,可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查处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案件,烟草专卖主管部门调查取证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终结,案情重大、复杂需要延长调查取证期限的,应当经本烟草专卖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两次书面通知或者自查获之日起30日内当事人拒不到场,放弃申辩或者听证权利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 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违法检查运输车辆、船舶或者违法查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六条 对检举烟草专卖违法行为有功的人员按照该案罚没收入10以上20以下的标准给予奖励;没有罚没收入的,可按涉案物品货值金额10以内的标准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受非法干预。

拒绝、阻碍烟草专卖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对烟草专卖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打击报复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第二十八条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或者收购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收购价格按照该烟草专卖品当时市场批发价的70计算。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烟草专卖品货值金额,是指按照同一品名的正品烟草专卖品同期市场销售价格计算的价格。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烟草专卖许可证1.我国由烟草专卖局颁发的,允许公司、企业、单位和个人经营销售烟草的许可证件。在我国,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就不能进行烟草经营和销售。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9

    一、第二条中“……施工、工程监理、施工经济技术咨询……”修改为:“……施工、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

    二、第五条修改为:“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生产经营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必须接受资质审查”。

    三、第六条中“建筑安装企业”,修改为:“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

    四、第八条修改为:“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生产经营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应接受资质、资格动态管理和年度审查。”

    五、第十一条第二款中“凡具备招投标条件的工程项目”,修改为:“凡属于招标范围的工程项目”。

    六、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不具备本条第(二)、(三)项条件的,须委托招标机构”。

    七、第十五条增加第(五)项,增加内容为:“已经依法领取了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原第(五)项修改为第(六)项。增加第(七)项,增加内容为:“已经办理了报建手续”。

    八、第十九修改为:“承包工程可采用总包、分包的方式。总包单位可按照规定将其承包的工程分包给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所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禁止以挂靠方式承包和转包工程”。

    九、第三十六条中“……当事人可以向建筑物所在地经济合同仲裁机关……”,修改为:“……当事人可以向经济合同仲裁机关……”。

    十、第三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为行之一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责令停止发包、承包、中介服务活动,限期改正,补办有关手续,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处以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输建筑工程报建手续的,处1万元至5万元罚款;

    “(二)将建筑工程发包人不具备承包条件的单位,处5千元至2万元罚款;

    “(三)属于招标范围的建筑工程,未按照规定招标的,按工程造价2%至5%处以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四)肢解发包、转包以及挂靠方式承包建筑工程的,处1万元至10万元罚款;

    “(五)在招标中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故意抬价或者压价投标、利用不正当手段承包工程的,处1万元至20万元罚款;

    “(六)未按照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及工程造价、咨询、招标单位同时接受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对同一建筑工程委托的,处5千元至1万元罚款。”

    十一、第三十九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施工或停产整顿、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资质下书、超出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从事建筑经营活动,未按照规定办理资质证书登记的,处5千元至10万元罚款;

    “(二)省外、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企业未经批准在我市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处3万元至10万元罚款;

    “(三)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证书,出借、出租设计图签的,处5千元至10万元罚款”。

    十二、第四十条中“无证、无照或越级勘察、设计的……”,修改为:“无证或越级勘察、设计的……”。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篇10

无照经营是一种扰乱秩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活造成,损害国家利益,造成不公平竞争的一种违法行为。这种现象必定在一定条件下会长期存在。本文了无照经营概念和存在的形式、无照经营这种违法行为的形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由经营者的主观原因造成,还有许多客观上的原因和管理上的原因以及无照经营的种种危害、查处无照经营法规的适用。并从工作中了无照经营这种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素质来解决;有的需要靠政府有关部门去规范方能解决;有的可以通过加大行政机关的执法查处力度来解决。

关键词:无照经营 查处 转致

,我国已致力于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公平的竞争,进而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此方面的行政执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围绕着无照经营这个现象来探讨一些话题。

一、无照经营的概念。

营业执照是一个经营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凭证。就象律师的律师证、的会计证资格一样。是经营者进入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绿卡”,而无照经营者则象一个非法移民面对自己的根本利益无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以往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无照经营一般是指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而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总结无照经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无证无照。是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比如食品行业需要《卫生许可证》,烟草经营需要《烟草专卖证》等等。

2、直接无照。是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比如服装、小商品等行业。

3、有证无照。是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4、照已失效。是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5、无证有照。是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

无照经营形式只此五类,现实生活中却小到针头线脑,大到非法组织经营犯罪中无不穿插渗透,这是由我国社会现实和人们法制观念淡薄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无照经营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市无照经营现象较为突出,而且屡禁不止,原因来自多方面,并不能简单地看成仅是管理上的。从无照经营者角度去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原因、客观上原因和管理原因。

1、主观原因。除极少数无照经营者不知道从事经营活动要办营业执照外,绝大多数无照经营者都知道凡从事经营活动必须事先取得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活动。但为什么仍然有如此多的无照经营呢?

(1)侥幸心理。这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置偏僻的小街小巷从事无照经营的占一定比例。上述无照经营者认为,由于地域上的特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般很少来检查,即使检查也不一定刚巧查到自己,所以就拖着不去申办营业执照。

(2)观望心理。这点特别是在一些刚建成或尚未全部建成的商业街、新区经营的人中有一定比例。商业街、新区刚建成或尚未全部建成时,一些人在未办营业执照前就开始了经营活动。这些人你看我,我看你,你不去办照,我也不去办照,能拖则拖。

(3)怕麻烦心理。近几年来,尽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营业执照的申请、审查、审批程序方面进行了改革,简化了一部分手续,缩短了办照时间。政府部门还成立了行政服务办证中心,进行集中审批办证,大大方便了申办营业执照。但还是有少数人觉得申办营业执照既麻烦,又要缴费,并受管理部门约束,不如没有营业执照,查到再说。

2、客观原因。当前,无照经营较多,屡查不绝,除了无照经营者自身原因外,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也是造成无照经营多的一个重要方面。

(1)城市建设规划设施不合理、不配套。城区一些道路旁、住宅下不允许经营铝合金和防盗窗加工、快餐等有噪音、污染的行业。但一些经营户在这些地段已租了场地或装修了房子,因为有规定不允许开办这类行业,其他地方和场地又不理想或没有可供选择,所以就只好在此地违规从事无照经营。目前,一些小区、住宅下不应建造营业房的,却建起了营业房,有些小区该封闭的却变成了开放式小区。对有噪音的加工修理行业没有统一规划场地给予集中经营。有些人因地段、行业和自身等原因,不能或不愿申办营业执照,就干脆无照经营。

(2)认识差异。不可否认,在要不要取缔无照经营方面,大家确实也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有些无照经营无碍大局;有些人认为,随地设摊、占道经营的无照经营方便了群众;

3、管理原因。

(1)“一阵风”。这里的“风”是指清理无照经营行为的集中行动。②我们的一些基层工商部门之所以衷情于“一阵风”的方式,主要是在思想上对清理无照经营认识不足。检查来了,一阵风似的清理几家,检查走后,好长时间不查处一次。又由于管理区域较大,管理任务又不断增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人力、物力都一时难以适应目前日益繁重的监督管理任务,因而使无照经营者有机可乘。应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对无照经营的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2)“灯下黑”。《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可谓利器,但在不少地方仍有“漏网之鱼”,有些漏洞便出自工商部门内部。①对于办公场所的左邻右舍、工商干部的亲戚朋友等的无照经营行为,常常不能一视同仁。有些甚至认为认识工商执法人员,就不用办理营业执照,等查到后找熟人说情就没事了,有些人还从小集体利益考虑,向无照经营进行收费,充当起保护伞,这些都给查处无照经营增加了难度。说重些,这就是执法黑幕。

(3)“单打一”。《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为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经营场所等条件的处罚规定是很严厉的。但是,不少地方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时,往往只查处经营者,而对为其提供经营场所者的查处却很少触及,这就是查处无照经营行为中的“单打一”。②专门对为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经营场所等条件者作出处罚决定,就是要铲除无照经营行为的土壤。而“单打一”的做法,恰恰给无照经营者留下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三、无照经营的危害。

无照经营行为是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违法行为,是涉及到人身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相关,是国家和人民所不允许的行为。它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公平竞争,偷逃国家税收,侵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窝点或者重大生产事故的隐患,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1、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如无照经营的海上、陆上加油船,加油站。由于加油船舶、加油站及其他设施设备不符合有关安全、环保等条件,经营的油品往往质量不好,所以缺乏安全、环保等可靠性,很容易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等。这些,都是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

大量路边、菜场周边、马路市场中无照经营的存在,妨碍,影响卫生,产生噪音。由于难以管理,甚至有管理不到位现象,致使这些地段还经常发生吵架斗殴等事件,引发许多治安问题。这些,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2、损害国家利益,造成不公平竞争,增加监管难度。无照经营有着生存条件简单,表现形式多样,从业人员背景复杂等特点,给工商部门的查处带来极大的难度。无照经营商贩大多是规模小,流动性强,突出性治理远不能一网打尽,一劳永逸。无照经营从业人员复杂,三教九流,鱼目混杂,致使一些不法分子使用“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游击策略,或是公然对抗执法,加大了工商部门对无照经营管理的难度。一些无照经营者既不纳税,又不缴费,导致国家税费流失,损害了国家利益。无照经营户进入市场的准入成本为零,以及经营者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既然经营者可以在市场中“自由地进退”,那么,在诚信制度不完备的社会中,就有可能被投机的经营者利用来损害他人的利益。由于这些无照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往往低于有照经营者,因此造成不公平竞争,对有照经营者构成冲击,容易使有照的经营者产生有照不如无照的思想,进而有部分有照者重新变成了无照者。

3、扰乱市场秩序。无照经营是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以牟取非法利润为目的,未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发照,擅自开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它具有即时发生,流动性大,对抗性强的特点,对有照经营造成冲击,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③它的主要危害为:(1)是经销的产品往往是国家禁止或限制经营的商品,直接破坏国家行政管理秩序,并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直接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2)是流动经营、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3)是生产经销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没有质量保证,容易给人民群众造成伤害,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电脑游戏属国家不允许经营的项目。许多中小学生由于经常到这些无照电脑游戏房玩电脑游戏,有的甚至一天好几小时玩电脑游戏并入了迷,不仅影响了,还影响了身心健康。另有一些分散在学校周边小摊的食品经营户,经营的食品几乎全都是“三无食品”,甚至是一些腐烂变质的食品。这种状况,也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社会反响强烈。

4、使群众对政府工作产生不满情绪,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有的无照经营者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搞欺诈行为,侵害了群众的利益。群众多次反映都仍难以解决,引起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继而对政府正常工作带来难度。还有无照房地产和劳务中介机构,由于操作不规范,经常隐瞒真象从事房地产、劳务中介业务,侵害了委托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受害人找上门时,该中介机构或已人去楼空或不予理采,造成这些受害人到处告状、投诉,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产生。

四、查处无照经营法规的适用

在日常工作中查处无照经营一般适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比较多,但随着一些案例的出现,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引发了“转致”问题的出现。

“转致”是指适用法律的转移。现在有我们很多同志还没有转致的概念。是因为在以前我们办案比较清晰,运用的法规比较单一。例如:查处登记问题的就用《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查处个体户无照经营的就用《集贸市场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而现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越来越多,调整的范围越来越复杂,相互转致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1、主体转致。主体指的是执法监督主体、处罚主体。《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对于无照经营行为,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你没有行政主体资格,那么,不管你办的案子实体上如何,哪怕当事人真违法,你也不能查他。因为不归你管。如果你查了,那只能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无照经营行为,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工商局办理的五万元以上的经济案件就必须按时移交检察机关办理,如果不移交,就是渎职。④

2、处罚依据转致。《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规定。” 比如一经营户无照经营,可以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进行处罚,但是经调查后发现是代表某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是某企业的分支机构,那么就用《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进行处罚。例如:第六条:“对于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但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或者已经取得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被吊销、撤销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这就是具体处罚依据的转致。⑤

3、案件定性转致。对涉嫌无照经营的,初步判定可以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五种情况进行,但是第四条不能作为案件定性和处罚的依据。必须依据该办法第二条转致相关法律。例如: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这个“应当依法”根据本办法第二条规定就是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这就是案件定性依据的转致。⑥

案例:

在我市某闹市区有一家大型超市,因某些前置手续没有办理,在营业执照无法办理的情况下就开业经营。在此案的查处工作中就遇到一个法规转置的。首先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规的规定,从事无照经营。”的规定,该超市因消防方面的手续未办理本身已开业经营,造成了无照经营行为的事实。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发现该超市由某商贸有限公司投资,统一配备工作人员,调配货物,由总公司对该超市进行财务核算。由此而追查到某商贸有限公司的违法经营行为。经取证核实,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市、县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核准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及《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公司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机构,其名称可以不含分公司字样,但应当按分公司登记程序办理登记。”之规定,依据《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责令改正;有非法所得的,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商贸有限公司作出了处罚。

在此案的查处中,首先以《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为依据对该超市无照经营行为定性,在深入调查发现某商贸公司投资经营,统一人员、财务,由于转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查处,依据《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其依法作出了处罚。

五、解决无照经营的途径。

1、广泛宣传,形成取缔无照经营的氛围。向经营户大力宣传国务院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以警示无照经营的违法行为,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抵制无照经营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抵制、打击无照经营违法活动的氛围。⑦通过疏通经营户的思想,自觉的使无照经营变有照经营,广泛的宣传必将能受到广大经营户的响应和支持。

2、帮助进入市场的无照经营者提供合法的就业途径,可以培植必要的税源和费源。对一些流动性的无照经营商户,要尽可能的规划经营场地,通过引导使其合法经营后,也可增加费源。对于一些季节性的商品,就尽可能的简化办案手续,给其办理《临时营业执照》,使其能尽快合法经营。

3、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⑧严格自身的管理,用好《责令改正通知书》,对于以前没有经营过的和较为主动地接受监督管理的无照经营者,不一定非要采取扣押、罚款的措施,完全可以责令补办营业执照,引导其合法经营。可根据经营者经营行业的不同给出一定的时间责令其改正,在无照经营的查处上,我们基层工商部门一定要区分无照经营的不同情况、不同原因、违法情节的轻重,克服以罚为主的指导思想,纠正简单粗暴的执法作风,引导无照经营者走上合法的轨道,切实达到行政处罚的目的。总之,罚款不是惟一的手段,执法人员应准确把握处罚尺度,宽严相济。还要准确、谨慎地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特别是在对待下岗在就业人员无照经营的问题,更应该慎之又慎,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手续,合法经营。这样做一则可以减少执法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4、对于抗拒监督管理,经多次通知,仍拒不办理营业执照的无照经营者,则查处要快,处罚要重,使处罚真正达到惩戒作用。

一味的强调引导和疏通,有可能对一些顽固不化的无照经营行为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从事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经营行为显得苍白无力。对一些屡叫不改的且无法规范的的无照经营通过各种手段制止,对抗法不改,危害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构成犯罪的还可通过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坚决打击和彻底取缔。

但执法人员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时,查封、扣押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财物及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履行报批手续。采取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如果方式不当,易给当事人造成损害,引起复议或行政诉讼。因此,只有在不采取强制措施就不足以制止违法行为或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才应采取强制措施。⑨

5、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查处无照经营。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个单位“自扫门前雪”,不仅给经营户的经营增加负担,而且还给无照经营的查处工作带来难度。比如:今年的年检,营业执照上的经营期限后面要打上前置审批手续各类许可证的期限,并且营业执照上的经营期限是按许可证的到期期限来定。但法规规定《个体营业执照》的年检结束时间为3月31日结束,企业年检最迟递送年检材料的时间为3月15日,否则就按过期年检进行处罚。但是很多前置审批许可证的到期换证时间为4月,那么这些经营户如果按时参加年检,到4月份许可证未换完,那么按法规就是无照经营。就是许可证按时换证了,也还要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再一次换营业执照,要么就无照经营。这无疑给经营户增加了负担。在这种的情况下,很多原本有照经营户又变成无照经营户。这就需要各个执法部门协商解决,并从国家立法方面约束各个执法部门的各种许可证合理的换发证照、许可证的时间。

在查处无照经营方面国家法规规定了我们工商部门应当对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但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并不是工商部门一家的专利,不能包揽一切无照行为的查处。比如:在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无照经营查处战役中,在传销人员“洗脑”的现场很难发现从事经营的物品、工具和商品,那么我们工商部门只能教育,而传销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反反复复,愈演愈烈,这时候就必须工商和公安等多个部门合作,驱散、收容以及拘留从事传销的人员,各个执法单位合法利用各种手段来彻底的瓦解传销组织。对于未取得许可审批手续而从事无照或超范围经营的行为,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许可审批部门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予以查处。⑩各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衔接,实现综合治理,使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工作标本兼治。

综上所述,有的无照经营行为可以通过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来解决;有的无照经营行为需要靠政府有关部门去规范方能解决;有的无照经营行为可以通过加大行政机关的执法查处力度来解决。

无照经营现象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与售假制假,欺骗消费者、犯罪、安全生产等相互渗透,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查处无照经营工作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阶段性工作,我们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义不容辞担任起“经济卫士”的重担,严厉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同时奉劝大家一句“善良的人们,擦亮你的双眼”。

注释:

①②《工商报》第2644期,第三版。作者:胡佳

③《光彩》杂志2004第八期第15页作者:冯灵

④《光彩》杂志2004第八期第31页作者:罗伟

⑤⑥摘自作者:孙百昌

⑦《工商行政管理》杂志2004年第三期第21页。作者:葛言

⑧《工商行政管理》杂志2004年第三期第23页。作者:张学林

⑨《中国工商报》第2482期,第三版。作者:辛闻

⑩《中国工商报》第3082期,第四版。作者:周建

①李富民 傅伟光编:《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汇编》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04年3月

②高小霞编:《现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汇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年版

③许栩主编:《河南省干部法律手册》郑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

④刘林主编:《中国工商报》第3082期 工商出版社2004年11月

⑤文翔主编:《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手册》工商出版社

⑥李轶群主编:《工商行政管理》杂志综合期刊第四刊 工商出版社 2003年版

⑦李轶群主编:《工商行政管理》杂志综合期刊第六刊 工商出版社 2004年版

⑧王敏云主编:《光彩》杂志光彩杂志社出版2003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