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4 04:33:29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设计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被高校所重视。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1],要求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发展平台。但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日益壮大,但是存在着四大方面的问题:数量不足、工作头绪多,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思想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影响着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年纪轻、经验少,阻碍着辅导员作用的发挥;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不乐观,影响着辅导员积极性的发挥。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辅导员认识不足、定位不清及自身原因三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众说纷纭。随着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学说的传入,引导高校辅导员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成为一种广为认同的方式。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人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广泛涉猎教育学、成功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辅导员展开设计的前提,必须对上述学科有所了解,甚至掌握。其次,可以有效挖掘潜能,开发自我。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人从事某项工作不仅是为谋生,提高其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辅导员想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同样也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最大限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再者,提高优化人力资源,发展自我。职业生生规划可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设计途径

(一)知己(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是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辅导员通过三问自己,深入了解“我是谁?”首先,清楚“我在做什么?”是在得过且过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时而迷惘、时而清醒的做着辅导员工作。其次,考虑“我能做什么?”这部分内容有两点:一方面,通过橱窗分析法了解和评价自我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全方位了解自我。另一方面,了解辅导员或者相关感兴趣工作的职业信息,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未来发展前景等。最后,知道“我想做什么?”辅导员之所以定位不清,多数时候不是因为外界没有指明道路,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二)知彼(了解环境)

辅导员面对的环境有两类,一类是大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一类是小环境,校园环境。当前,社会上对辅导员愈加重视起来,通过各类相关文件的出台可窥一斑,但整体上来说,相比较于国外,仍然存在定位不明、作用不清、发展方向不确定等问题。而对于校园环境,由于各大高校文件制度执行力的强弱差别显著,辅导员待遇、考核机制、晋升途径等等差别更加巨大。比如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要求各大高校三年内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当前很多高校仅仅开设全校公选课,甚至有的高校还没有开设相应课程。基于此,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清醒认清这两类环境。

三、定位

(一)职业化

终身辅导员方向。这是充分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获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最佳效果的辅导员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全职业化的社会环境,但是一些高校已经尝试通过鼓励、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和提供相关科研项目使他们能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成为“ 终身辅导员”。

(二)专业化

专业化是另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目前可行的主要有心理咨询师和职业咨询师两个方向。心理咨询师方向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选任辅导员, 或从喜欢心理咨询工作的学工线人员中产生,在学生工作中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工作。职业规划师从就业指导转变而来,主要指导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倾向及业内情况,协助学生制订就业方向及计划,锻炼学生求职技巧,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培训,架设社会与大学间的桥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要求必须通过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或国家职业咨询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向咨询师方向发展。

(三)过度化

过度化包括行政化、教师化和其他。高校各级党政管理人员方向是传统的辅导员发展方向, 也是实践证明与辅导员工作接轨较好的方向之一。辅导员熟悉高校的工作规律、行政法规,基层锻炼出来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等可以直接无缝衔接到高校各级管理工作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逐步提拔到校内各级领导岗位上,或向地方政府部门推荐、输送,或者鼓励高校辅导员考取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辅导员本身编制属教师系列,兼任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其他课程教学任务,并结合思政工作开展相关学科研究。目前条件下,教师职务晋升主要看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尤其是的质量与数量, 现实中辅导员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也是十分重视的, 由辅导员转为相关专业教师也是可行的方向。当然也有不少辅导员自行创业,攻读MBA学位,或者投身其他行业的。

四、发展

辅导员为实现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每一天的实践,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培养。同时,由于环境和自我都在变化,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不断修正的循环过程而非固定不变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辅导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具体的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修正不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验证后进入到下一循环的职业发展规划中。

总之,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清晰自我定位,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而且也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资料】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谈心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79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lking with students is a basic work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nselor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of th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talking, discusses how to talk with students better, and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talking work.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talking

0 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文件精神,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的要求,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十六号文件和24号令都明确提出了辅导员要面向大学生广泛深入的开展谈心活动,并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由于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刚毕业就从事辅导员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际与学生谈心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策。

1 目前辅导员谈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日常要处理的事务性工作较多,与学生谈心的时间相对较少。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除了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经济困难生认定、各类助学金评定、团员推优、党员发展、学风建设、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学生保险、学生军训、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活动开展等等,可以说关系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要辅导员去开展,这些工作占去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实际用来与学生谈心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2)辅导员联系的学生数量较多,十六号文件中要求1名辅导员联系200名学生,实际情况中往往比200名要多,面向较大的学生群体,对部分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与学生的谈话不够深入细致。辅导员一般联系几百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开展谈心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与辅导员平时接触不多,很难与辅导员成为知心朋友。

(3)辅导员群体相对年轻化,与学生谈心谈话的经验和技巧欠缺,谈话的效果还有待提高。辅导员一般是从高校到高校,社会阅历相对较少,缺乏谈心谈话的经验与技巧,与学生的谈话有时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也有调查显示辅导员目前谈心的方式单一、谈心内容枯燥、谈心效果不好,如何提高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效果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2 针对辅导员谈心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学生事务性工作较多是每一位辅导员都会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区分,重要而紧急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另外,作为辅导员也要学会延长工作手臂,培养学生干部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性工作,这同时也为学生干部提供了锻炼机会。只有事务性工作量相对减少,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谈心谈话。

(2)辅导员联系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不是特别现实,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平时注重学生谈心谈话档案的建立,档案中可以记载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信息,辅导员对这些信息了解清楚,在谈心过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专门制作了《学生谈话记录本》,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成员等信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每一次谈话都做了记录,这样做就确保辅导员谈话前对学生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即使因为联系学生数量多,在与学生谈话前仔细查阅《学生谈话记录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谈话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辅导员群体相对比较年轻,好处是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话题,不足的地方在于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尤其现在“95后”大学生考虑问题和思维方式较“80”、“90”后的辅导员有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学生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通多读书、学习和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笔者通过课余时间通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TTT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KAB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通过这些专门培训,在与学生谈心和学生学业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谈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职业引导谈心计划”,笔者所在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有5位毕业生进入阿里巴巴集团工作,刚毕业年薪就达到20万,近两年分别有超过30%的毕业生实现高薪或高层次就业。

3 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实践研究

根据中央的文件要求,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成长。下面就根据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谈心方法和技巧作简单阐述。

3.1 充分认识谈心工作的意义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意见还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对学生入学后影响最早、也是最直接的群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谈心可以促进师生间互相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谈心,辅导员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辅导员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爱国情怀和人文法制道德修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 选择合适谈心工作地点

选择合适的谈心地点对谈心工作非常重要,以鼓励、引导、表扬为主的谈心可以选择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还有其他的老师和学生,在多人场合下学生可以受到更大的鼓舞。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被批评的学生等,以及涉及到学生隐私的谈话应该选在专门的谈心室或没人的会议室等场所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戒备或难堪,能够将内心的话跟辅导员讲。有些时候学生寝室、教室、食堂或运动场也可以成为谈心的工作地点,在这些地点谈心会让谈话的双方感到放松。

3.3 把握好谈心的内容和时机

笔者所在学院建立了“用心呵护,助力成长-辅导员'深度辅导'谈心制度”,主要是“谈心六大计划”,分别是“新生适应谈心计划”、“党团教育谈心计划”、“职业引导谈心计划”、“学业预警谈心计划”、“健康生活谈心计划”和“特殊群体谈心计划”,这六个方面基本涉及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的方方面面,也基本囊括了各类学生群体,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以“新生适应谈心计划”为例简单介绍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该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入学当天报名现场和入住寝室当天谈心计划。主要是在新生入学当天报名现场的接待和新生入住第一天晚上在寝室的交流,迎新现场的接待主要由各自班级的班导师和班导师助理完成,辅导员无法完成与分管的每一位新生进行交流。为了达到拉近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目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走访新生寝室的形式与新生进行交流,着重于解决新生生活方面的帮助,而且报道当天走访寝室还可以跟新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可以更多的了解新生入大学前的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信息,有利于对新生的引导和教育。

(2)新生军训期间的谈心计划。新生入学第二天便投入军训生活,辅导员担任连队指导员,十几天的军训生活是辅导员与新生谈心谈话的重要契机,这也是辅导员了解新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好,对于今后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训期间,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表现都呈现在辅导员面前,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为以后选拔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打好基础。

(3)入学第一年与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谈话计划。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中重点关注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并及时与其谈话进行疏导,有些新生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生活,遇到这样的情况,辅导员要有耐心并善于找到不能适应的原因,期间也可以与学生家长交流并了解原因。

(4)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要开始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可以指导大一新生撰写《职业规划设计书》,然后与每一位学生有一次谈心,通过此次谈心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根据这个数据可以形成《学生职业发展数据库》,进而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开展“分类引导”并跟踪关注。

3.4 合理运用心理咨询技巧

作为辅导员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知识或者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常重要,尤其心理咨询面谈中的一些技巧在谈心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共情、开放式提问、自我开放和焦点解决技术等,辅导员如果对这些技巧或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谈心工作帮助是非常大的。

3.5 做好谈心工作台账

辅导员谈心的对象多,而且每个谈心对象大学四年中不止谈一次,加上事物繁杂,辅导员对有些谈心对象(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77页)的谈话情况不可能都记得非常清楚,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谈心工作台账,制作专门的谈心记录本,便于查找之前的谈话记录,谈心工作也会更有针对性。

总之,辅导员谈心工作是一项细致又需要技巧与艺术的工作,面对当今工作中的更高要求和越来越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需要勤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素质和谈心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燕清,李雪芳.潜议“共情”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适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40-41.

[2] 张兴博.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技术路线[J].科教导刊,2015(16):164-165.

[3] 张超峰.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谈心教育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5(2):177-178.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台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借鉴 启示

台湾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1954年开展以来,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并且随着台湾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该项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形成了教学、训导、辅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台湾教育界认为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的历程和方法,是由辅导教师根据某种信念,提供某些经验,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在教育体系中,它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情操,是一种行动,是基于对人类的基本关怀,其目的是协助学生以自我了解为起点,完成自我实现。

通过了解台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从中找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与可借鉴的方法,无疑对于推动我们的工作开展是十分有益的。

一、台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普遍化与制度化。

台湾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快速发展,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妥善引导,促使高校心理辅导的普遍化。台湾教育行政当局要求专科以上的学校都必须以自身规模在“心理卫生中心”与“学生辅导中心”这两种形式中选其一,设置相应的机构。从1980年起,公立大专院校的学生辅导中心列入正式编制。1982年又分别在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台湾教育学院、高雄师范学院成立了几个“辅导咨询中心”,分片负责台湾北、中、南三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咨询任务,以提高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

同时,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妥善引导,还使得已经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台湾教育行政当局通过制订有关的法令文件、将心理辅导明确列入课程、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编制等,对心理辅导工作作出了有力的推动。

2.三级预防,全员参与。

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建构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的辅导体制方案》,其目的在于引进心理辅导工作的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观念。初级预防是一般辅导,是针对一般学生及适应困难学生进行的,二级预防是较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是针对处于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而进行的,三级预防是专业心理矫治咨询及身心复建,是针对偏差行为及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而进行的。该观念不仅充分体现出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的教育理念,而且充分体现了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的理念,即心理辅导是协助个人自立、自助,而并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是“送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拯溺,而是教人如何游泳;不是救人,而是教人如何自救。同时,也激励了一般教师全面参与辅导学生的工作。

3.投入充足,配备齐全。

台湾地区投入了近86亿台币来推行《辅导工作六年计划》,目的在于“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内资源,建立全面辅导体制,统整规划辅导工作发展,以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培养国民正确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增益社会祥和”。

台湾各高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资金投入充足,硬件设施完备,咨询辅导中心规模大、设备全、藏书多。

另外,在心理辅导的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台湾高校的把关也相对较严格。在聘请辅导教师时会考虑下列因素:首先,教育程度方面,任何辅导人员都必须具备学士学位,以具有硕士学位为佳;其次,工作经验方面,在从事辅导工作之前,最少有两年的教学经验,最好还具有一年以上的教学外的工作经验,如社会工作、行政工作、公众服务等经验,另外还需要有3―6个月的处理辅导业务的实际经验与实习;最后,专业技能方面:从事辅导所需的专门技能包括咨询、调查、问卷、测验、个案研究、心理治疗、资料收集、联络服务等技能,并具备教育心理学、社会学、职业教育与辅导的技能等专门训练。台湾地区培养正规、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人才的基地是台湾师范大学与彰化师范大学,并为新任的辅导教师提供研讨进修的机会。

二、对内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启示

对比台湾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预防、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与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阶段尚存在的不足,借鉴台湾的先进经验,内地高校还应着重就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加强改进。

1.硬件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完善心理辅导机构设置。

目前,内地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建立的比例明显不够,硬件设施仍存在不足;心理辅导人员较紧缺,且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由于身兼行政、教学等多项任务,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很大的冲击和干扰。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投入,划拨专款支持基础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在现有基础上,根据辅导的需要完善心理咨询中心的各项设施。例如,根据辅导对象的不同,分别建设个别辅导室和团体辅导室;根据辅导方式的不同,可建设访谈室、宣泄室、沙盘推演室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开辟心理治疗室、心理测评室、心理阅览室等活动场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配置必要的办公设施和计算机等软件和设备;出台兼职教师各类活动课时给付标准并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机构的正常运转、心理健康普查和组织专题辅导、讲座、报告及人员培训等。

在辅导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可参考台湾学校的经验,根据学校自身的规模设立1个心理咨询中心,由数名热心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校医、政教人员组成,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教师,负责学校经常性的辅导工作;另设1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兼主任委员,负责全校心理辅导活动的规划、发动与互相配合。同时还要确定专职人员的定编指标,并协同人事等部门明确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系列;兼职人员要明确工作量计算方法,落实必要的待遇。

2.师资力量较薄弱,应强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内地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较薄弱,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师生比平均达1∶10986,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要解决这一矛盾,各高校就应该保证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另外,对于在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和进修也较为缺乏。当务之急,我们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及必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我国也积极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教育部社政司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各省也设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但根据被培训者反映,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培训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训练;缺乏实习督导;案例分析少;培训时间短,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督导,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现状,建议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首先,在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严格把关,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从事专职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把在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安排心理辅导教师进修心理学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最后,依托条件较成熟的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成立学校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定期对临近地区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给予及时、集中、具体的指导、咨询与监督,以加强促进心理辅导教师的个人成长,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心理辅导的质量。

3.课程设置欠规范,应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从课程建设来看,目前内地高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欠缺规范,这种现状难以保证通过心理素质教育进课堂而达到增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进课堂,高校心理辅导在一定的普及面上正常地开展起来。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培训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编写心理辅导教材。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三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台湾学者提出的制订心理辅导计划与实施方案的“问题――方式――策略模式”,编制课程的单元活动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与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吸引力与活力。

4.资源未能整合共享,应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目前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校内外资源仍不能很好地整合共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借助于学校多方面的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台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了统筹规划校内资源、发动全员参与和互相配合的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启示;同时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支持,加强与兄弟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如各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加强联系和研讨;聘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开设辅导讲座;开展与有心理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提供心理疾病的医疗干预措施等。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妥善引导,通过立法等措施力求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普遍化,整合共享多方面的资源,以达到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全员积极参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宗亮东.辅导学的回顾与展望.台北心理出版社,1990.

[2]王淑燕,申鲁军.高校心理辅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科技信息,2008,(6).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MPEF模式 规范化管理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57-05

[作者简介]张灵犀,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务员;谢继荣,南昌大学建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南昌330031)

一、前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个定义较全面地提出了辅导员的地位、工作性质、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重点。

辅导员常规性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本文特指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者日常必须完成的管理性工作。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在高校辅导员都担负着超额的工作量和繁杂的事务,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些高校还对辅导员有科研和教学的要求,这让辅导员分身乏术,苦不堪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员一直以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既是“电脑程序员”,又是“救火队员”:一方面对学生的非学术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又得努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日益受到高校管理者和一线辅导员们的关注。对辅导员常规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将辅导员日常工作纳入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是学生工作或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数据库形式居多,如学生信息数据库、助贷信息库,并附带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见图1)。总体来说,这类系统分类缺乏科学性,功能单一,执行中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

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事先展开合理与详尽的需求分析是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对此,本文拟提出基于统筹(Masterplan)――计划(Planning)――执行(Execution)――反馈(Feedback)模式(即MPEF模式)的辅导员工作管理需求分析方法,实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系统性、科学化管理。

二、MPEF模式的提出

MPEF是统筹、计划、执行、反馈的英文字母缩写,MPEF模式的提出旨在规范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的需求分析过程。

(一)统筹

“统筹分析”是从全局把控辅导员工作。该阶段要系统地搜集、分析辅导员工作资料,对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对职务和岗位进行概览;与资深辅导员面谈,确定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动机、态度和个性等中介变量;对任务和中介变量进行优先程度分级,确定重点关注项。

(二)计划

将统筹分析看成是主计划,则计划分析是更为详尽的计划。该阶段要整理辅导员各项工作内容,明确划分常规性工作项目,初步规划各项工作可能的环节和步骤,其中辅导员工作划分可采用树形结构分析法。本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将辅导员工作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常规性、日常性的工作内容,划分常规性工作大类;对每一类工作进行树形结构分解,划分出小类;草拟各类工作的环节和步骤。

(三)执行

“执行分析”中要详细规划各项工作的环节和步骤,重点考虑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因素,准备应急方案,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有:制定常规工作执行步骤;例举辅导员个人突发因素(内部要素)和外界限制条件(外部要素),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计划执行的预警机制和监控过程。

(四)反馈

“需求分析”本身是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反馈是闭环需求分析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在于确定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前述统筹、计划、执行各环节提供修改意见。反馈分析内容包括:执行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执行结果与预期的对比分析,确定执行误差存在的原因;根据执行误差,针对性地修正统筹、计划、执行环节中的工作内容。

三、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分析

MPEF模式的提出为常规性工作规范化管理需求分析提供了参照途径和指标,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明确,需要在对调研获取的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与辅导员常规性工作树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得出。一般将辅导员工作划分为三大模块(即三大类):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本文也将基于该分类展开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党团活动、讲座、社会实践、报告、征文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统筹分析是对思政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制定初步的工作纲领。思政工作模块的统筹分析包括:明确辅导员在该模块应履行的职责,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规划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评价指标和改进措施。计划分析中首先要明确思政工作模块的小类划分如图2所示。它将思政工作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的进一步细分,即思政工作的常规性工作。对这些具体工作可以按照本分析阶段的工作步骤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借助信息系统实施完成。

高校辅导员工作很多是由辅导员、班干部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在执行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就执行分析而言,要求辅导员事先根据每一项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人,能够交给班干部或学生助理完成的应尽可能地交由他们去做。此外,辅导员还要考虑到任务进程的监控,设定任务完成的标志。反馈分析中由辅导员制定反馈信息提取方法和步骤,并根据反馈信息修订前几项需求分析的内容。反馈分析的具体工作可在管理软件系统中完成。因此,辅导员需要及时将自己工作的情况编制成文字,录入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分析或生成反馈信息。比如,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分析各学生和全班总体的思想分析结果,对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可通过面谈、家庭走访等工作形式进行辅导解决。此外,上级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也可从系统中获取辅导员工作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并支持辅导员的各项工作。

(二)学生管理工作

与辅导员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其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积极、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并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学生管理工作范围很广,内容繁杂,涉及的人员相对较多。做好统筹分析工作,主要是明确各项工作的范围和边界,以及各项工作的参与人员,并采取得当的工作手段予以解决。例如,可以动员任课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管理。

“计划分析”中对该模块中的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类别再进行细分,可进一步确定各类别的常规性工作,图3所示。突发性工作往往蕴含于常规性工作之中,从管理的角度看,详细计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各项常规性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制定多种应急处置预案。

“执行分析”要求辅导员、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等所有工作参与者提供工作的信息,最终归口由辅导员统一管理。例如,辅导员根据预定的学生成绩管理方案,动员和组织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由学习委员记录活动内容,并负责录入管理系统,辅导员对录入信息进行审核。反馈既是工作的事后调查,又是后续工作的事前分析。反馈形式多样,如抽查、问卷、访谈等,需要辅导员与参与者的沟通。上述实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学习委员或部分学生的交谈,了解组织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的类似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三)服务咨询工作

服务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其他服务。这些工作内容往往和学校其他相关机构有交叉,各高校都会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部门、学生会等机构。所以,辅导员的服务咨询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好与这些部门的工作对接。在总体规划中,辅导员要了解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在服务咨询工作方面的位置以及与这些部门的对接形式,这些都有助于本职工作的各项规划。图4是辅导员在服务咨询工作方面的工作内容划分,辅导员可根据该内容划分制定出更详尽的工作步骤。如职业生涯服务计划中,体现出对学生就业意向的调研方案,学生就业辅导的次数、时间和人数,与学校就业部门沟通的时间和内容等等。

在“执行分析”中,要制定常规事件的工作步骤,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方案并对结合反馈分析,对执行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如针对个别学生的就业恐惧心理进行访谈,聘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一对一辅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校外活动,向学生校内外就业信息等等。这些工作形式和内容都需要辅导员有长期的工作经验,而且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咨询工作的反馈信息来源于相关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部门、学生。辅导员应做好各方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应对方案,并付诸实施,及时改变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5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清远 511510)

摘要:台湾已经进行了60年的建教合作,该模式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大陆可以参考台湾的建教合作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严谨的合作项目审批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充分有效的岗前教育以预防实习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访视(巡点)流程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台湾;建教合作;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88-04

作者简介:徐吉祥(1977—),男,硕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食品加工与质量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岸高职教育‘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A11401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借鉴台湾UACN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编号:JG12002)

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与大陆“工学结合”可以基本对应的“台湾建教合作”从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建教合作实施方案》开始正式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

台湾的建教合作是“建设”与“教育”双方合作的一种极具经济功能及社会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轮调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或者两班,一组在校外实习、一组在校内上课,2个月或3个月轮换一次; 二是阶梯式,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内上课,最后一年在合作单位实习,类似于大陆的“2+1”模式;三是实习式,利用假期或是课余时间去实习,一般传统式教学多采用寒暑假让学生去业界实习的方式。台湾的建教合作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大陆工学结合的开展,特别是对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校外实习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建教合作教育的管理

195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建教合作的法令——《建教合作实施方案》来规范建教合作教育实施的全过程。60年来,建教合作法规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由《职业学校法》、《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高级职业学校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高级职业学校阶梯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高级职业学校实习式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建教合作之学分采计作业细则》、《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以及《建教合作教育班合约书》等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建教合作有法可依,能够保护学生权益,保障教学质量。

大陆职业教育方面的法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之外,基本没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或细则,特别是对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方面的全国性的法规基本是空白,目前只是在浙江宁波市有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2009年3月开始施行。大陆当前非常有必要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规范,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台湾教育部门严格审批合作项目以保障建教合作教育质量

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建教合作应由学校向各该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始得办理之。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得聘请建教合作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及学校代表等组成建教合作审议委员会,审核学校所提报之申请案;并得视业务需要,于核定前组成专家小组,办理建教合作机构现场评估。”

审核包括对申办学校条件的审核、合作机构条件的审核(使用“建教合作机构评估评估书表”)、办理建教合作班资料的审核。对建教合作班的审核资料规定尤为细致,《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规定审批资料中必须包括12个定制表格资料。其中,表1是“建教合作教育班计划书”,包括15个方面的内容,主要项目为“训练科别及人数”、“建教合作机构具体情况”、“建教合作期限”、“行政组织:成立建教合作教育协调会议,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必要时得临时召集之。其成员由学校实习、教务、训导(学务)、辅导、相关科(学程)主任、建教组长、生活辅导组长、导师、家长代表等与建教合作机构指定代表组成轮调式建教合作协调会”、“课程教学计划、“考核”、“辅导计划”、“师资”、“技术生津贴与福利”及“结业与就业”等;表3是保证学校与合作单位师资的“申办科别专任合格教师名册”;表4是“训练员(辅导人员)名册”;表6是保障生活心理辅导的“技术生辅导计划”;表7是保障技术辅导的“技术生训练计划”;表10是“建教合作机构变动之技术生安置辅导计划”,具有应对情况变化等方面的要求,还详细规定了需收集的相关证明文件;表11是“工厂登记证复印件或商工登记资料(务必加盖与正本无异及建教合作机构公司章与建教合作机构负责人章)”;表12是“劳工保险局保险费缴款单、异动被保险人计费清单复印件(务必加盖与正本无异及建教合作机构负责人或相关承办员章)”。

对比台湾,大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习审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订单班”有时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而仓促成班,审批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在解决学生就业压力、个人感情等引发的思想问题和社会阅历贫乏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辅导安排;对实习单位的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设定标准;实习生校内和校外导师的确认没有具体规定等等。以上问题都可以参考台湾《申请办理建教合作教育班注意事项》规定的审批资料要求加以解决。

三、台湾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规定了明确的岗前教育学习时数

为了避免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所导致的操作事故、人身安全问题和劳动争议等问题的发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育作业规范》明确规定:“学生进入建教合作机构前,应由学校会同建教合作机构办理至少四十小时职前训练,其课程应包含该行业之专业知识、安全卫生、职业伦理道德及劳动权益等相关知识。有关训练经费,由学校与建教合作机构共同负担。”

台湾主管部门还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发放《建教合作班学生权益须知》。该权益须知总共有五十条内容,主要包括:合作单位不得强制技术生担任繁重及有危险性或工作场所有影响健康之虞的工作;因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之学生,合作单位不得强制其工作;合作单位也不得于例假日及午后8时至次日早晨6时之内安排工作;合作单位若需实施超时训练,必须征得技术生及家长同意;合作单位应以技术生为被保险人,并以合作单位为投保单位,参加劳工保险;学校必须协调事业单位与技术生签订训练契约,以保障建教生于职场实习期间之相关权益;学校必须提供建教班学生申诉专线,等等,内容非常细致。

大陆高职院校学生近年在实习期间经常发生一些工伤事故,学生从实习单位不辞而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同时也有学生在权益被侵犯时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同部分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岗前教育有很大关系。大陆可以借鉴台湾立法规定岗前教育学习时数,规定岗前教育必须包括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过程的具体要求和保障自身权益的方法及途径,建立有效的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之间能够进行顺畅沟通的途径,明确劳动保险的投保单位并落实学生实习期间所需的相应保障措施,特别是建立学生实习期间的申诉专线,如此将可对以上问题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四、台湾建教合作教育建立和实施了职业技术生辅导计划

以台南立德工业家事学校为例,其辅导计划包括技能辅导和生活辅导两方面,生活辅导的内容与要求并不低于技能辅导的内容与要求。

技能辅导包括基础训练、岗位轮调训练、补充训练和专精训练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时数都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专精训练以取得丙级技术士证书为目标,是为提升技术生技能水平,针对日后毕业、升学、在就业市场或公司晋升职务等方面的需求特别加强的训练。

生活辅导规定建教合作机构应设置辅导人员,并加强与学校及家长的联系,以达成辅导的功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期间,学校应定期或必要时指派导师或相关辅导人员协助建教合作机构辅导技术生,使技术生得到良好的适应与学习;学校辅导人员赴建教合作机构辅导技术生,应检视学生住宿环境、了解学生的适应与学习情形,如发现有归责于建教合作机构的缺失,应向建教合作机构反映以实时改进,返校后应提出辅导访视报告。

大陆高职院校的实习计划一般只有技能训练计划(且计划往往比较粗糙)而没有生活辅导计划。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学校的技能训练计划充实现有的实习计划,借鉴台湾学校的生活辅导计划增加实习辅导项目,让学生在实习机构接受训练期间,在享有应得的福利待遇的同时遵守公司规定。大陆学校与合作企业应共同合作,帮助学生制定自信、有目标、有理想的生涯规划。

五、台湾建教合作教育建立并实施了主管单位与学校的双重访视制度

与大陆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中普遍实施的“巡点”相对应的是台湾建教合作教育中的“访视”。台湾的访视由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单位实施,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访视对建教合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其考核结果绩优者,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予奖励;办理不善者,应限期改善,必要时得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其下次申请案”。

主管机关检查的资料有18项,分别为:“评估表二份”、“建教合作课程计划书”、“建教合作计划书”、“科别班数一览表”、“课程调整计划表”、“学分采计统计表”、“职场学习对照表”、“采计学分成绩考核计划”、“技术生训练计划”、“技术生辅导计划”、“申办科别专任专业合格教师名册”、“辅导人员名册”、“建教合作教育班合约书”、“技术生教育训练契约”、“日班及不加班条款”、“基训费用20%条款”、“访视建议事项复印件(申请免评估用)”、“技术生个人训练计划复印件及其执行纪录复印件(申请免评估用)”。

主管机关使用的“建教合作班合作事业机构辅导访视工作检核表”包括住宿条件、训练契约等17个方面。主要项目为:实习地点是否与评估合格的合作机构地点相符;实习工作岗位是否与原核定的工作岗位相符;学校辅导人员是否亲自至建教生工作岗位检视其环境并询问学生适应、学习情形;建教生住宿地点是否与评估合格的地址(点)相符;学校辅导人员是否检视建教生住宿环境情形;进入职场实习的建教生是否已全数完成技术生训练契约签订;合作机构是否已将训练契约函送当地劳政机关并获同意备案;学校是否指派相关科专业教师赴合作机构查核“技术生训练周记”、“技能训练进度表”及相关部门轮调,并考核采计专业科目之学分;学校辅导人员至该家合作机构办理辅导访视之次数。

学校组织的访视要求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访视工作人员的选派要求、辅导访视日程规划、访视工作内容和访视工作流程等项目。访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要亲临学生工作岗位,视察工作环境有无安全疑虑,询问适应情形,并查对出缺席人员;传达或提醒应办事项;查核训练周记缴交情形,批阅内容,若有反映事项,应实时协助解决;向合作机构询问学生适应情形、技能训练情形及辅导相关窗体记录状况;登载职场实习表现成绩纪录;辅导人员返校之后,必须送交辅导访视纪录表,以便进行后续的查核、签办;建教组依辅导访视纪录,进行网络填报。访视工作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大陆教育主管部门很少对实习点进行监督检查,大陆如果参考应用台湾的两级管理,可以由院级机构负责进行监督管理的访视,而由二级学院实施一般的访视(巡点)。台湾由学校进行的访视对于阶梯式建教合作模式(与大陆“2+1”相同的模式)的规定:“技术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补充训练及专精训练,学校应每周指派相关科专业教师实地了解技术生技能训练情形,查核“技术生训练周记”、“技能训练进度表”及相关部门轮调,并考核采计专业科目之学分。”对比大陆部分学校的“放羊式”管理,该内容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大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巡点的频率定为1个月左右,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大陆的工学结合模式是教育部在高职院校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因为起步不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台湾的建教合作已经有6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大陆可以参考台湾的建教合作法律法规以规范并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严谨的合作项目审批流程保证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实施充分有效的岗前教育预防学生实习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访视(巡点)流程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政治辅导员 职业定位 规划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43-01

一 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1.高校政治辅导员应该是学生的导师

大学生都是从“独木桥”上挤过来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疑惑,渴望知道结果,充满朝气,对未来充满希望,求胜心理强烈,不服输,对未来充满热情与信念。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发展,使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有了一些改变,这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将有所影响。在网络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着各式各样的信息,虽然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宽广,可以学习到在课堂上不曾学到的东西,但也会接触一些不利的信息,所以该阶段是非常关键的时刻。此时,政治辅导员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政治辅导员能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让大学生感受正能量。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应该有所改变,不能继续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未来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发展,新式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高校政治辅导员应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引导者

相对于初中、高中忙碌的学习、考试,大学时期是学生锻炼自己社会能力的时期,影响着将来的就业方向。对于大学生未来工作的培养,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针对大学生未来的工作方针政策有计划地做好培训课程及活动。部分大学生只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计划自己未来的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没有为自己的工作做好细致有效的规划和准备。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也不厌恶,不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自己最终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阻碍了很多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政治辅导员就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做好职业规划。

二 政治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管理

1.探索阶段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辅导员要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系统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帮助。这项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要求较为严格,任务重,但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2.发展阶段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辅导员的发展跟随年纪及个人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发展到某一阶段,辅导员要将工作提高一个层次,并将辅导员的职位让贤。在工作刚开始阶段,学校应组织辅导老师针对自己的性格、学历等特点进行自我分析,请资深的辅导老师给予帮助,规划自己的工作方向,这样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针对有上进心的辅导员老师,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学习、培养和机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学校应给予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这样可以促进辅导员老师的求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保持政工系统发展通道畅通,避免人才流失

行政工作比较受中老年大学老师的喜欢,不论老师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或个人是否适合这个工作,他们都比较青睐于行政工作。由于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锻炼了自己行政方面的能力,可以说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合格的行政队伍,可以为行政岗位提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但由于行政岗位数量较少,只有少数教师能被安排到行政岗位上,从而使先前重点培养的辅导员不能在行政岗位工作,由此学校将损失人才。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

促进大学生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学校应以正确的发展观和实际相结合,使辅导员感到作为这个职业的荣誉感,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应作专项研究,尤其应针对大学生的未来职业方向,专家、学者应重点讨论、探讨出切合实际的方法予以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订,同时政治辅导员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开梅、顾生玖.试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教育科学研究,2011(5)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面对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且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面临着新的问题,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新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帮助个人选择职业和准备职业技能,进入某个职业以及在该职业上进行发展的全过程l”。职业生涯辅导是综合性的激发个人发展潜力的一个过程。职业生涯辅导是职业发展的必要环节,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辅导才能落实好职业发展方案。因此,网络环境下对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高校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网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使大学生及时学习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使自己在四年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辅导,更多的了解了国家就业的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网络职业生涯辅导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增加了就业的成功机率,有助于高校全面有效的开展就业工作。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掘学生自身潜能。通过网络媒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对自己重新定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学生对自己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渗透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生涯规划方案,最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树立学校品牌和信誉。大学是人生的转型时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环境的改变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问题,导致目标迷失。职业生涯辅导作为新的教育管理方法,及时引导大学生对自己合理定位,合理设计大学生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这不仅对大学生事业成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学校的品牌和信誉,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当前职业生涯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职业生涯辅导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课程体系、教育手段单一。面对严峻的就业趋势,各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指导。但是只进行求职技巧和政策的指导只能应付一时,对学生长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作用不大。现行的学校就业管理流程致使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而且教育手段单一化,只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知识,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等新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新载体的作用。另外,生涯辅导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必修课。因学校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视不够,高校开设的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高校只是利用本校教师资源,通过心理咨询工作者、辅导员老师以及资深教授、杰出校友等讲授的方式进行,形成了“拼盘”现象,造成了课程设置不规范,不具有科学性,内容重复,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高校只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没有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生涯辅导,脱节现象严重。

2.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现在,高校对职业生涯辅导定位不明确,相关政策不完善,导致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没有专业职业规划教师,一般由政治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大学生心理辅导、职业设计、职业测评等工作做的不到位,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影响很大,如: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在学生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的意识和思想,致使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把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提上教学日程,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切实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

3.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脱节。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只是注重理论教学,没有注重与实践相互结合。主要表现:片面注重理论或是注重实践。学校为了应对就业压力,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注重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知识,并没有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没有更深层次的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学校的职业生涯辅导也应该和企业等相关单位相互沟通,通过企业、实习单位参观和实践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做好人生角色的转换,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4.职业生涯辅导网站建设滞后。在网站建设方面,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网站的建设技术水平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缺乏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和专家的维护,网页制作较为粗糙;部分网站只是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信息;有些网站的内容和信息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较差,表现形式不鲜活,缺乏知名品牌栏目和原创优秀作品的支撑,照抄照搬现象较严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专题职业生涯辅导网站较少。高校一般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就业网站的一个子栏目,内容不充实,缺乏新颖性,没有形成各自的职业生涯辅导网站的特色,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用性较差,没有充分发挥本来的作用。

5.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现代网络发达的时代,有的大学生认为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世界变化比较快,人们无法预料自己的将来,没必要做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没有正视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相反,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社会环境的多变,更是需要积极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应对变化的、复杂的外部环境。机会总是青睐有充分准备的人。所以,诸多成功人士不仅抓住了机遇,

还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然而,抓住机遇和创造条件是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的。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重视职业生涯辅导规划在事业中的作用。加强对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课程的学习,并坚持到底,就会在求职中获得回报。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

网络的普及为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了新载体、新媒介。为了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并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应该针对当前的问题,加强和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一)高校开设全程的网络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全程辅导”模式是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辅导。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网络对职业生涯信息与辅导服务的传递提供了方便。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协助生涯辅导服务的推广,扩大服务的范围。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利用网络针对当前的就业趋势,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利用网络,开设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构建全程辅导的课程体系,向学生讲授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网络课程是探索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新途径口{。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方式,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辅导新体系,开拓教学新途径、新方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建设全新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网络平台,开设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创业课程、公共礼仪、就业技巧课程、职业素质能力、职前适应等课程,将校内外的精品生涯教育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另外,开发相应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根据学员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学习进程管理和学习成果总结等。

(二)开展网络辅导与咨询,解疑释惑

网络辅导与咨询主要是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它是网络环境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在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心理辅导,建立生涯辅导资料系统,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途径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也是同样适用的。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是指导就业,增强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挫折的能力。其立足点是个性化服务。在专门的职业生涯辅导网站中,辅导人员通过网络调研并借助专业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全面客观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对学生本人和家庭等相关情况的了解,掌握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科学选择自己的职业。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和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建立职业生涯资料辅导系统,为以后的信息反馈做好基础工作。

2.开通网络职业咨询服务,解决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疑惑

职业咨询是就业中个别辅导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当积极开拓网络职业咨询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化网上职业咨询服务。

网上职业咨询主要有三种方式:(1)以就业信息网为主渠道进行的网上咨询,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的同时,对广大同学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校报专栏、系列专题讲座、网络视频等形式,为同学们提供解读和引导;(2)利用QQ、电子邮件等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咨询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业中心的老师及时针对该问题做出答复;(3)BBS咨询,利用本高校的就业网站的BBS论坛,提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洞悉学生在求职就业和生涯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和疑难,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网络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树立正确、客观的就业思想和观念,使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增加对就业的自信心,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拓展了职业咨询的渠道,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网络调研、测评与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共享

要进行网络调研、测评和信息反馈,就要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站,开展网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满足学生接受辅导需求,更好地实现学校、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样也可以进行择业和就业方面的调研,并对个案进行测评,给予相应的指导或者辅导,帮助其走出就业困境,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做到职业生涯辅导的人性化。

网络测评是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目。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引进科学先进的职业测评系统。通过调研、测评使学生自我了解和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发展测评采用相关的网络职业生涯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基本情况分析和职业发展分析,为学生的自我职业定位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网络职业测评实现了远程登陆、测试、结果反馈和解疑释惑功能,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对自己需要的职业进行测评,从而为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调整提供了参考。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到就业中心的老师反馈信息,有助于后期的跟踪服务,不断地提升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和水平。

另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各主体的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共享。尽可能地将高校就业网站与相关就业网站、人才网站整合,及时更新、淘汰失效的信息,从而使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大学生求职信息保持最新,以便大学生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实施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也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以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第一,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岗位编制,吸纳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在生涯辅导全员化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校生涯辅导师资队伍。第二,利用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辅导网站,通过远程教育和函授的方式,加强对兼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尽最大努力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第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加强高校之间职业生涯辅导相关经验的学习与交流,丰富专兼职教师生涯辅

导专业知识,提高专兼职生涯辅导教师能力与素养。第四,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辅导培训班,邀请生涯辅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者知名学者讲课,加快生涯辅导教师专业知识的熟悉与掌握,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2.坚持心理辅导与生涯辅导相结合,树立自信,明确其重要性。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做好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必须坚持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学校必须把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纳入学生工作的范畴,将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相结合,利用新方式,加大辅导力度,帮助大学生重塑自信,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应对社会的挑战。另外,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特点,积极利用社会化网络软件,开展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和职业咨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以积极、理性的心态,正确处理择业过程的各种矛盾,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通过辅导,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并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提升理论层次。

3.改变课程设置,多途径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辅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要做好大学生生涯辅导,就要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辅导,把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提上教学日程。第一,改革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必修、选修、远程教育或函授生涯辅导课程,将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向学生传授生涯辅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接受生涯辅导,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第二,完善专题辅导;以学生生涯规划和发展探索过程中的问题为主胚举办视频讲座、专题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第三,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相关活动;以专门的生涯辅导工作机构为主导,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辅导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技能训练的机会和舞台,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网站。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是不但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的平台。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要求,建立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网站。在网站中,设置“心理辅导”、“就业咨询”、“职业辅导与规划”、“论坛专区”等栏目,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地接受辅导需求,实现社会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交流。另一方面增进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5.加强与企业合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理论升华。不管通过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学生接受的职业生涯辅导知识还处于感性层面,没有进一步加深理解。所以,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实习搭建平台,使大学生在步人社会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接触,了解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从理论升华到实践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职业生涯辅导与规划的实效性。不但要和企业合作,而且要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如模拟招聘会、研讨交流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知识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还存在问题,我们应该构建职业生涯辅导体系,重视与加强网络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建设,进行网络化职业生涯辅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利用网络优势,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和虚拟性,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突出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蓉.浅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网络体系[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9-13.

[2]房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1.

[3]柳艳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剃辅导模式的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33-34.

[4]余新丽.上海交通大学高校生涯辅导服务网络化的做法与方向[J].规划与建设,2006,(2):47-50.

[5]黄玉莉.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4):89-92.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s

QIAN Lu, LI Xiaox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 Haining, Zhejiang 31440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social issues, the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e state of colleges and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related courses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s.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ssue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counselors as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the focus on the fi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ounselors with the daily work of combining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guidance teaching.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guidance; teaching mode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东方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不断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经过逐步地探索,2012年制订并实施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育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但是从课程开始以来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教学。

1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第一,对课程重视不够,资源投入力度较低,没有形成比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首先,缺乏专职的师资队伍。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老师大部分都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者在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任,他们往往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或其他事务的同时兼做职业指导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师相对于专职教师来说,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造成了在上课过程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课程缺乏专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课时安排较短,课程间隔较长,导致师生间交流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对大学生应有的作用。最后,由于开设该课程时间较短,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职业规划测评和培训欠缺,实践教育缺乏等等,没有形成较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

第二,课程流于形式,学生意识淡薄,教学效果有待实践检验。首先,该课程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公选课的形式开展,采取较为传统的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形式,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没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教育流于形式。其次,由于大学生本身知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职业规划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知道制定目标和计划,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就是为了修到学分。最后,学校对该课程的安排具有临时性,上课时间并没有提前在教务系统的课表上做出安排,而是在开课前临时通知任课老师和学生。导致该课程开课时间与任课老师日常时间安排出现冲突,老师调课情况时有发生。对学生来说,由于上课时间由辅导员临时通知,往往会出现学生忘记上课的情况,课堂上缺勤人数也较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效果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东方学院2012级学生第一次实施全程化教学方案,实际教学结果还有待检验。

2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2.1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全程化。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一直贯穿始终,工作是连续不断的。这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提供了条件。辅导员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四年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并使各个阶段有机联系、相互贯通,教育更有实效性。

(2)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第一线,更加了解学生,有利于实现指导的具体化。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 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职责。与一般专业老师相比,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更多,相处时间更长,掌握学生相关信息丰富,对大学生个体的了解也更直接,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性格、心理及目标规划,同时能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 生活状况和职业生涯各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很容易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化的指导,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辅导员能较便捷的与毕业学生取得联系,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实际就业的后续影响。

2.2 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辅导员日常事务较多,投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辅导员的工作是多头开展且持续不断的,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类学生党建、团学社组织和班级建设、学生公寓管理、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指导等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教学工作中,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被随意应付,教学效果不佳。

(2)辅导员专业背景不一,欠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专业知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往往对专业不限,后期又只经过简单培训就开始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很多辅导员的关于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薄弱,使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课程内容单薄,根据课件照本宣科,无法实现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3)辅导员上课机会较少,课堂教学经验不足。辅导员承担课程较少,相对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堂缺少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际教学效果欠佳。

3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学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1)课上课下双向互动模式。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课时较短,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时间有限,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合理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在课堂下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融入日常工作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建立课上课下双向互动模式。

(2)专业教研室团队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专业能力以及上课技巧,要以现有的辅导员就业创业团队为依托,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研室”,通过团队的形式开展教学资料的搜集工作,共享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对授课辅导员进行课程教学指导,有助于辅导员提高课堂授课能力,强化课程效果。此外,以教研室为中心,组织授课辅导员强化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开展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3)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模式。.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观念。随着大学生的三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若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过多关注个人的、眼前的物质利益,无法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因此会在职业规划上迷失方向,无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承担授课任务的辅导员通过建立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模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以个人长远发展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对大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有深远影响。

(4)第二课堂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模式。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沟通协作意识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第二课堂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岗位分析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此外,辅导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带出校园,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进行社会调研、参加社会实习、兼职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岗位认知,了解岗位需求与自身素质的差距,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小文.从辅导员视角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13:87-89.

[2] 郝晓丽,仲爱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73-274.

[3] 张菡.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79-80.

[4] 张秀梅,王越芬.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心骨[J].文教资料,2011(10):169-170.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 辅导

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和体育健康教育的新时期,学校体育在搞好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如何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辅导,如何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些问题就成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我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又不在教学课时之内,受国家教育法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制约,带有“课内”与“课外”的双重性,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各校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本位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课外活动的项目、器材、以及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实践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以吸引学生的主动注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某些个性不知不觉地从课外体育活动中凸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要有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课外体育活动从内容设计上对学生的行为要有张有弛,不能放过了头,到达一定的界限时,教师可宏观调控,用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但也要避免人来疯的现象。在项目的设计上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第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当设计一些较困难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中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协调自身的心理能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组织活动上还应考虑让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对表现欲较强的同学及时表扬,才能发挥其效果,对不善表现的同学,积极地鼓励他们去参加活动,通过活动帮助他们调整心理活动能力。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管理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泼,而且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最多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学生的体质、终身体育意识、参加活动的兴趣、活动的习惯以及现代人所具备的体育活动能力、心理素质等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第三,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领导、体委会、体育教研组、学生科、班主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如果抓好了,可以得到全校各方面的支持,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能大大促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

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体育教研室制定课外体育比赛及活动内容的计划,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这种形式可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也确实存在弊端,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教师同时辅导几百名学生,课外活动效果无法保证,走马观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而且安全保护差,久而久之,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因而会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影响锻炼的效果,如何克服上述弊端?我认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解决。

1.领导重视,制定计划

要真正落实好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和支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组建课余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并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统一安排,对课余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必须克服随意性,时间、内容和场地应统一安排落实。

2.班主任积极参与辅导

课外体育活动,要依靠和发挥班主任的力量。班主任要严格筛选,除具备其他任职条件外,还要懂体育,热爱体育,发挥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参加意识强、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的特点。他们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称职的辅导教师,他们热爱和了解自己班的学生情况,和学生较密切,他们的参与,对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安全性,巩固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学校代表队的运动员积极参与辅导

学校普遍容易开展的传统项目有:田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每个班基本上都会有校代表队的运动员,这部分学生随班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体育特长作用。把在代表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同学,这样既可起组织与示范作用,又可以提高自身动作的熟练程度,在合作中,共同学习与提高,共同享受体育的乐趣。

4.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辅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往往一个班有多项活动内容,或者同时要分成几组进行活动,各项目小组都需要辅导员,在此情况下,我们教师就要随时发现“小先生”,采用毛遂自荐或学生之间相互推荐的办法,从班级中产生“小先生”——辅导员,在同年级班与班之间进行互换辅导,这种同级辅导,可以加强班级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增强班级之间的友谊。

5.不同年级间的相互辅导

不同年级的相互辅导就是低年级可以聘请高年级的同学作指导,高年级同学也可以拜低年级的能者为师。一所学校里,有的班级擅长篮球,有的擅长足球,还有的擅长跑、跳、投,广播操、韵律操等,这样各班可根据自己本班的活动内容跨年级聘请辅导员,从而可参与活动的人数,同时壮大辅导队伍,加强班级之间的纵向联系,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

6.体育教师参与辅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首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各自负责自己所任课的班级,在辅导上要与上述几种方法有所不同,应与体育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侧重加强对新授课内容、难度较大的运动的技术、技能的辅导工作,这样使教师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技能得到复习巩固,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做到时间、内容、场地器材和辅导人员的“四落实”。

(2)课外体育活动要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学年、学期计划。

(3)改革体育教学考核模式,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

(4)适时地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以“赛”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行业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

自党的十七大郑重地将“民生”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大学生的就业便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精神和纲要中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无不是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国内外对其描述也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所,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一般意义上,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基本工作态度、处理工作环境中的人和事务的能力,以及思考和管理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个特定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或处于某种特定就业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如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计算机设计和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一般就业能力还是特殊就业能力在就业活动中都很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块为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正是对其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个体,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在特殊就业能力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高校职业辅导工作归口职能部门,辅导员参与度低

目前,有不少国内高等院校引入了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职业生涯辅导思想,也有不少高校在校园内设立了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职业辅导工作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和部门来实施完成,而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都没有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院一级直接和学生培养相关的学院一级的人员,尤其是直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并没有直接参与学生职业辅导工作和课程的方案制定等。这样一定意义上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制定的目标以及所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和统一,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职业定位和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泛化,缺乏针对性

在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辅导,尤其是在校园内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讲座,多数是一般意义上、广撒网似的对职业规划相关概念进行介绍,无法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们听课的过程中仅仅是了解到了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包含了哪些内容,但是该如何结合自己专业、倚靠整个行业市场,根据不同的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规划,找寻专属于自己专业的定位。

(三)职业辅导时间安排多在大一、大四,二三年级涉及较少

鉴于职业辅导内容多是概念性的职业规划介绍以及简历、面试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因此多数国内高等院校将对学生的职业辅导课程时间安排在大一新生入校大四学生即将毕业两个时间段,在二三年级涉及较少。但是依据笔者的课堂实验以及学生访谈结果显示,对行业的分析在大四毕业时间由于学生都已经面向就业市场,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因此大四进行讲授时间偏晚;而若是放在大一新生入学时间,由于学生对课程和专业内容都不了解,还处在大学的适应阶段,所以讲授相关职业内容同学们的接受度也较低。

二、行业分析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就是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较早地有针对性进行行业分析,又是极为重要但是较为缺失的内容。将行业分析课程引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但丰富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引领性

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内容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诠释、就业信息的、就业经验的介绍、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基本技能的指导、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等方面。在辅导员所做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更多是被动的为学生安排一些宣讲会,告知一些就业信息,而较少地在为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就业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因此开设由高校辅导员主讲的行业分析课程,即为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授课,行业分析的内容中,根据不同的特点培养来设计课程内容;在内容选择上,将以塑造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为目标,引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以及日常的职业路径选择上往长效性和创新性发展。

(二)预知性

许多毕业生在大四求职过程中,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迷茫和困惑,尤其是对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以及专业市场的走向把握方面。由于这些问题未知的存在,尤其是二三年级学生在发展自己专业兴趣和给自我未来就业发展定位时候,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甚至压抑,导致学生难免会有患得患失、自卑胆怯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通过在二三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市场以及职位的预先性告知,会让学生能够对未来发展的路和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使得学生在较早就能够有方向性的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三)针对性

通过对职业市场的清晰化描述,以及市场开放职位和相关证书的介绍,让同学们对于市场有相对直观的、全局的了解,在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去找寻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去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发展“最优”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分析介绍,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对行业情况分析,即可针对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对相关职务资质要求的介绍,即可针对性的对泛化意义上的能力进行培养;对行业中“奇货”的介绍,更是可进行具有学生自身特色的特殊能力培养,通过一一对应的介绍,让学生更加容易在过程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有一定“不可替代”性的就业能力。

三、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行业分析课程主要讲授者的原因分析

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行业市场分析课程的主要讲授者,除了考虑到高校的相关就业管理部分的课程较少安排在在二三年级,在师资力量上较为欠缺等因素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做好学生专业的行业分析工作

在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辅导员需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协助就业部门做好学生职业生涯和学习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期间,有责任做好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培养符合自身发展的就业能力。

(二)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的直接管理者,高校辅导员有优势做好学生专业的行业分析工作

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辅导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与辅导、座谈走访、校园BBS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经济、家庭、人际关系情况及思想、心理动态等都能够有较好的把握,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尤其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有着最为清晰和具体的了解。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最有优势也是能够最具有针对性的为本学院学生做好行业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人选。

(三)作为所在学院的专职教工,高校辅导员有能力做好学生专业的行业分析工作

无论辅导员是否从事本学院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但辅导员相对于高校就业相关部门而言,对学院的专业特色能够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同时辅导员在收集和整理学生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市场的相关资讯中,辅导员也可以通过与学院老师进行交流,与学院相关的公司进行联系等方法,较为方便、快捷、有效地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利用本学院的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校友资源来对信息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让行业分析的课程内容愈加丰富。

四、高校辅导员运用行业分析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析

就以上论述,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相关结业课程的开展情况,提出在大二上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专项行业分析课程,用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析。

图1 行业分析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首先是对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中包含行业的基本定义、行业分类、行业背景、行业发展历程等方面。使学生对行业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和认知。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就业全局观。如将IT行业的基本定义、三类划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IT服务业)、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涉及范围等进行介绍。目前大学生尤其是在毕业过程中,较多都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而对市场的正确把握和认知,正是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只有对所面临的市场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和了解,学生才有可能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尤其是自己适合的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为自己的择业道路有合理和正确的判断。

其次对行业中所包含的具有普遍性的相关职位进行介绍,其介绍依据主要来自相关职位的资质要求和职位说明。主要包含学历要求、专业要求、工作年限要求、相关技能要求、能力要求等。其中有主要针对相关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做详细的比较和介绍。如在对IT行业分析上,通过对热门职位进行职位描述、职位预测、职位分析、求职攻略、经验介绍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游戏开发工程师、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电子产品)、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版本控制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电子测试工程师等职位,根据其中具体的职位说明和要求,可以分析出IT行业对专业的要求较高,对具体的技能有特定的需求,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沟通及团队合作以及良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两个方面。此部分通过具体的职位说明和分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

再次是对行业中的紧缺和热门行业进行逐个介绍。以IT行业为例,首先是对IT行业作为一种市场紧缺的紧缺热门行业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行业的需求量和供应量的对比介绍、不同职位的人员需求分析等,来阐明我国当前互联网经济急需的人才空缺巨大,网络人才依然“奇货可居”。其次是对行业中较为稀缺、需求量较高的职业进行介绍。如在IT行业中,据调查显示,较为稀缺的为网络经销人才、网络法学人才、网络导读人才、网络分析人才、软件设计人才等,从对这些紧缺热门职位的介绍和分析,不难看出,在任何一个行业中,一方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其他领域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的人员才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这样的介绍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整体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为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定一定的方向。

最后,根据大四毕业生找工作时的一些误区,如盲目考证、跟风心理、仅以考试为目的等,有针对性的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一些指导学生该如何规避职业规划中的一些陷阱,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中包含正确认识培训目的,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找寻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认证考试;例如根据自己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来选择,或者根据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岗位需求来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及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来选择。总之,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经济承受力等因素,来规避误区,选择对将来工作有帮助的培训或者认证考试。接着在行业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介绍与所处行业相关的培训以及入行的“敲门砖”――相关证书。告知同学们在学好专业课程之余,要学会自我增值。辅导员通过这些具体渠道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在大二阶段就能够学会积累知识以及有针对性去发展和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道路,形成正确且有利于自我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行业分析这一角度来引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也试图说明高校辅导员通过专业市场分析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质量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力资本,后者又有助于提升学校品牌,二者相得益彰。因此,要将就业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实践经验、合作精神等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要求.

[2]十七大报告.

[3]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DB/OL].教育部网站.

[4]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DB/OL].教育部网站.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汝信等.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樊钉.变革中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

[8]王军.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5(3):48-51.

[9]陈兆华,李恒庆,吴怡龙:管窥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82-85.

[10]沈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绝对性与相对性[N].光明日报,2003-8-7.

[11]白天亮.中国上半年就业形势稳定 促进就业仍需要加把劲[DB/OL].网易新闻,2004-7-30.

[12]黄全权.六问我国就业形势:2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DB/OL].新浪新闻,2004-9-6.

[13]宋丽云.教育部出台十大措施确保2004年高校就业率达70%[DB/OL].人民网,2004-5-12.

[1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与毕业生将达15万[DB/OL].中原教育网,20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