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1-01 17:23:46

临终护理措施

临终护理措施篇1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它直接的目的不是为更好的生,而是为了更好的死。〔在面临死亡阶段保持舒适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道路。〕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随着人们对二个文明要求的提高,对临终问题越加关注,每个人都希望安详、平静的死去,为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护理内容,要求通过良好的临终护理,使之能够比较“舒服的死”,通过临终护理体现出一种社会道义和社会精神,有利于密切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体现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人们从对一个临终前的人仍然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仍然百厌不烦设法满足临死者的要求,看到了医疗工作的洁白无私。让我们去关怀临终者吧!

临终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临终关怀;晚期肿瘤;护理效果

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肿瘤为晚期的患者实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中的31例患者选择了临终关怀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2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1~71岁,平均(62.3±5.3)岁;疾病为胰腺癌(2例)、肝癌(4例)、直肠癌(4例)、食管癌(7例)、结肠癌(3例)、肺癌(11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0~70岁,平均(63.1±4.9)岁;胰腺癌(3例)、肝癌(3例)、直肠癌(3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5例)、肺癌(12例)。两组患者在普通资料等方面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一般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选择临终关怀的护理,需要让接受过此项措施教育及培训的医师与护士组成小组,患者的病房需要温馨和谐,还需按照患者合理的要求来制订临终关怀的方案,具体为①给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选择有效的医治措施,主要是包含了营养支持,压疮防治,改良胃肠道的症状,失眠医治,控制疼痛与改良呼吸困难等护理。②癌症为晚期的患者不仅要承受着来自生理上的疼痛,还需要随时面对死亡的来临,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患者愤怒时期和否认时期心理上的不同阶段给患者实行针对性心理与社会上的支持。③因为要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肿瘤晚期患者的家属与亲人都会承受很大的痛苦,他们悲观和绝望的情绪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直接影响。对其倾诉、合理的意见与要求认真的倾听,并耐心的对其劝解与宽慰,让家属能克服悲痛,以免增加患者心理上的痛苦。在患者去世过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家属或生前意愿对遗体实行处理,还应对遗体实行有效的处理,这样不但是尊重逝者的表现还能缓和其家属悲痛的心理。④尊重人格与选择,让患者可以安安静静的离开人世,在患者离世以前需要给其家属实行有关的教育,帮助其与家属树立死亡的正确观念。

1.3观察的指标 使用生活质量的核心问卷在护理前与护理后对于两组生活质量实行调查,包含了情绪、情绪和社会功能等,质量越高代表着得分越高。还需对两组抢救与死亡几率实行对比与分析。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选用t检验,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并且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对比两组实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护理以前生活质量的评分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住院期间的抢救情况与死亡情况 研究组抢救与死亡几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3讨论

给肿瘤晚期的患者实行临终的关怀护理不但能让患者临床上的症状获得控制与缓解,还能让患者在人格上获得了尊重,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的质量,让其可以没有遗憾与痛苦的安静离开人世[1,2]。

在给肿瘤晚期的患者实行临终关怀的时候,一定要将护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在面对患者家属的时候,不可以采取敷衍与搪塞的方式,要给其家属实行生死的教育[3]。给患有肿瘤的患者实行临终的关怀护理为一项多元化与综合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将临终光怀当做医学的一种手段,还能让护理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从而降低肿瘤患者与其家属身心上承受的痛苦[4,5]。

综上,对于肿瘤晚期的换下选择临终关怀的护理有效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颖丽,金其林,陈风华,等.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198-3199.

[2]金其林,王颖丽,陈风华,等.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宁养"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195-3197.

[3]李蓉,黄赛菊,于娜英,等.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2):28-31.

临终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晚期肝癌;疼痛控制;临终关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62

临床上, 肝癌属于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 它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蔓延快等一系列特点,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临床治疗中, 采用的化疗方式易造成对患者的严重影响,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不良症状,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1]。针对肝癌患者晚期的一系列临床特点,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不适, 使其临终前处于较好的状态, 平静的接受死亡。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癌晚期患者64例, 研究探讨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晚期患者64例,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7~89岁, 平均年龄(53.4±11.9)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34~88岁, 平均年龄(52.3±11.9)岁。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症状。两组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从治疗、心理及生理上给予全面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其心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对其做针对性的疏导, 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存在的不良情绪, 以关心的态度来进行问候[2]。同时, 指导患者家属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交流技巧, 给予其一些护理上的指导意见, 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患者家属相处。

1. 2. 2 病症护理 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 其身体机能出现严重衰退, 各器官功能严重下降或出现衰竭,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身体疼痛、烦躁或严重抑郁等, 在饮食上食欲严重下降, 血液循环障碍, 大小便失禁或不能自主进行活动, 对此, 在临床上需要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同时一部分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帮助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咳出痰液, 保证氧气供应等。

1. 2. 3 疼痛护理 肝癌晚期患者易出现阵发性的剧痛和持续的疼痛, 这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同时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的疼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和勇气。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 对患者疼痛强度进行主动测量, 从家庭、社会以及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来促进患者舒适。同时, 基于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措施上常用的有:穴位针刺止痛、放松治疗、安慰剂疗法、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等, 与此同时, 还要指导患者掌握一系列的疼痛护理措施, 在疼痛时以转移注意力、舒适、深呼吸等方法来将疼痛予以减轻或者消除[3, 4]。

1. 2. 4 关怀护理 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 患者身体各器官出现严重衰竭, 临床上易出现发热、虚汗或脱水等一系列的病症,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等。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好关怀护理工作, 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 定期对身体进行清洗, 从而保证患者的清洁卫生。使得身体避免受到其他外部损伤而出现感染。对于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 需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通过按摩等来减轻患者承受的压力。

1. 2. 5 健康护理 对于肝癌晚期的患者, 护理人员除了在生理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外, 同时还需要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关怀,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 消除其心理上存在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并给予心理上的温暖, 促使患者保持内心的平静, 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和照顾。对患者的病情做持续性的监督, 观察期病情发展状况并对患者进行说明, 患者家属需要多陪伴患者, 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进行生死观教育, 消除其面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及护理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对患者疼痛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 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恐惧、焦躁)进行观察, 查看其有无轻生的念头。

1. 4 评定标准 完全无痛为0级;治疗护理后可正常生活, 疼痛程度在可忍受的范围内, 睡眠质量较好为1级;疼痛明显, 需要通过止痛剂等来镇痛, 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干扰为2级;出现剧烈疼痛, 不能忍受,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同时伴随出现食欲不振或厌食、恶心等为3级。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 其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不适, 在其长期治疗过程中, 患者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给其病情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其临终前的生存治疗, 给予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是当前医疗工作的重点, 在临床上通过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 从而确保其保持平静、安详、无遗憾、有尊严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而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从患者身体不适出发,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轻其疼痛程度, 心理上得到疏导和安抚, 对此临床上要求医护人员、家属、患者、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和共同配合, 这就是临终关怀的价值具体体现[5]。

总之, 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可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状态, 缓解患者的疼痛,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萍, 孙丽秋, 陆宇晗, 等. 北京市30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120-123.

[2] 叶夏秋. 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控制与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24(4):144-146.

[3] 赵益明. 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及护理. 全科护理, 2010, 17(11):131-135.

[4] 邹春雁, 李云佳. 晚期肝癌的疼痛控制与关怀护理.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5(2):140-144.

临终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整体护理;病毒性脑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7-02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多种病毒对脑实质侵犯引起的颅内发生急性的炎症,以高热、精神异常,意识改变、呕吐、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为临床表现。此病属于儿科急症,能够使脑膜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实质发生损害,常见于婴幼儿时期[1]。笔者现将整体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的患儿4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19±2.11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惊厥的护理、昏迷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整体护理干预措施①语言功能的锻炼;主要的锻炼方式包括发音训练以及咀嚼吞咽功能的训练[2]。对于患儿指导对面肌、舌肌、软腭以及声带运动功能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患儿的口型以及声带进行支配,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训练,能够使患儿的口腔肌肉运动和舌逐渐的协调,语言功能锻炼上主要是患儿通过模仿简单的发音、反复卷舌、张嘴呼气、吸气等动作,可以在训练时进行播放适当的轻柔的音乐或讲解患儿喜爱的故事,最终能够使声音反复呈现在患儿的大脑中,有利于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导或者督促患儿家长参与练习,此项练习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恢复是十分重要。②肢体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主要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是以肌肉的挛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来缓解肢体的痉挛,可以由上至下,首先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做一系列连续的动作。运动的幅度要从小至大,最终能够循序渐进,保证肢体活动在无痛的范围内进行,可以在运动时配合按摩和揉搓,这样能够诱发或者加强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并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配合能力以及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相同的训练计划。逐渐使各关节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练习,维持肢体正常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能力,预防发生关节挛缩及关节变形现象。采取有效的立位平衡训练,主要有步行训练和卧位训练两种方式。③知觉的训练:对患儿使用不同物体定时进行刺激,如热毛巾、温水带、冰块等不同的热、温以及冷物体对患儿皮肤进行刺激,但需注意训练时防止患儿皮肤发生损伤,使患儿能够逐渐分辨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感觉。④心理康复训练: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能够对患儿心理、情感等做出及时的反馈,多与患儿参加互动游戏。护理人员还要主动与家长做好交流,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病毒性脑炎的发生,病情的发展及生活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最终能够使整体护理渗透到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照顾当中,稳定患儿的情绪,并对家长说相关毒性脑炎治愈成功率的病例,最终使家长树立信心,能够更好的照料患儿。

1.3疗效评分标准根据Fugl-Meycrflz分法[3]分别于对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前与治疗后28d后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正常值为223分。轻度残损值为121―160分、中度受损值为101-120分,明显受损值为80-100分,总分少于80分为重度残损。

1.4统计方法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的评分比较,见表1,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膜脑炎可以引起患儿脑实质发生弥漫性破坏,致残率较高[4]。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治疗后,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的预防功能障碍和致残率的发生。此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后,Fugl-Meyerflz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因此对患儿早期采用系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科学整体护理措施后,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云.乙脑患者66例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10):128-129.

[2]高聪.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ADL的促进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7(11):113-115.

临终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营养护理;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1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al care o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underwent hemodialysis. Methods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88 case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usual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nutritional care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usual care. And the changes i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wo groups were given different nursing regim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in malnutrition, higher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and role function and the grand averag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Nutritional care; Hemodialysis; End-stage renal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整群营养不良是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其预后效果[1]。相关研究表明,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营养不良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该研究在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8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营养护理措施,了解营养护理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来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8例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44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8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在35~80岁,平均年龄为(49.66.7)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患儿的年龄在33~79岁,平均年龄为(48.76.5)岁。88例患者均符合WHO对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度浮肿、呕吐、恶心、贫血等。经过比较可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降压等常规治疗措施,并使用血液透析疗法实施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基础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终末期肾病患者因病程时间长,容易出现严重的焦虑、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要热情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身体情况,降低患者对陌生治疗环境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给予患者最大的情感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及好友多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1.2.2 健康教育 终末期肾病患者入院后,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整体环境和相关工作人员,耐心讲解透析治疗的饮食搭配、营养知识和注意事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为什么实施营养搭配,若不重视合理搭配饮食对治疗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该疾病知识及并发症情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护理、检查工作,告诉患者开展上述工作的意义、目的。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合理饮食不仅能减少透析治疗引发的并发症,也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要求患者家属要进行监督,提升患者规范饮食的依从性,评估整个治疗过程和效果。

1.2.3 日常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对出现破坏病房患者的各类因素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患者的病房环境。对那些长期无法下床患者给予相应的帮助及恰当的床上运动,防止发生静脉血栓或压疮的情况。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的饮水量和排尿量,并检测患者体重。血压、尿量等各项指标,保持患者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卫生。

1.2.4 血液透析护理措施 实施透析治疗前,要密切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治疗30 min后,确定患者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或病症,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认真观察敷料是否出现渗血的情况,如果发生渗血的情况要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有效防止发生感染。正确指导患者合理保护动静脉内瘘,患者可以适量活动建瘘肢体,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出现局部水肿或血液渗出的情况。医护人员每日定时对患者建瘘肢体皮肤进行清洁,可以在建瘘位置涂抹相应的保护、红霉素、喜疗妥等,促使皮肤更加柔软。透析完成拔除针,必须适当压迫止血,避免瘘管凝血栓或出血等情况发生,防止患者瘘管位置受压或过度牵拉,禁止在瘘管位置实施穿刺、采血等各项操作。患者尽量穿衣袖宽松的衣服,并摘除手表或其他饰品,防止造瘘手臂要承受重物的重力和压力。

1.2.5 饮食护理 患者尽可能食用低蛋白、高热量、低磷等药物,每周需要开展两次透析治疗的患者,每天要摄入0.8~1 g/kg的蛋白质或每周补充3次蛋白质,每次补充量控制为1.0~1.2 g/kg。患者每天必须摄入充足的热量,降低蛋白质因提供热量引起分解的情况,患者每日主要从糖类、低蛋白淀粉、植物油脂等摄入的热量,每日合理的热量控制在527~586 kj/kg。患者每天磷摄入的剂量最好低于800 mg,尽可能少摄入动物内脏、无鳞鱼等。主要通过水溶性维生素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如B6、叶酸等等。

1.3 评价指标

采用汉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评价量表主要由生理职能、认知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情绪职能、角色职能这六个因子组成,整个项目的评分在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因子变化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生理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角色职能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肾脏作为最常见的损害器官,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糖尿病终末期肾疗比其他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的特点[4]。营养不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具有住院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如果患者摄入的蛋白质及其他能量不足,会引发营养不良问题。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患者长期治疗体内淤积大量的毒素,加之不规律的饮食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情况[5]。同时患者及家属对营养知识缺乏了解,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如何合理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和预后效果成为医学界和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与医生的医术有关,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和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6]。因此,实施营养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蛋白质营养不良,这一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营养护理不单单要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摄入因透析治疗丧失的营养成分。日常生活中重视营养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掌握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7]。

何英等人的研究表明,营养护理措施能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焦虑、绝望、轻生等不良情绪,解除其因这些情绪产生的厌食等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8]。同时,营养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把透析治疗中身体丧失的营养成分补充回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热量,提升机体抗病魔能力。为深入研究终末期肾病血液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该研究以该院收集88例患者作为研究依据,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生理(67.9±5.7)、情绪(66.5±4.3)、认知(62.4±5.9)等因子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总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

综上所述,营养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同喜患者的焦虑、急躁情绪,并改善患者出现的营养不良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花卉.刍议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26):150,152.

[2] 李小卿.舒适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37(34):22,29.

[3] 邹颖红.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9):174-175.

[4] 张玉红.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内脏损害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3):26-27.

[5] 刘美丽.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151-152.

[6] 章友芳.护理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2-73.

[7] 张红燕.探索营养护理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58.

临终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7-02

护理措施是临床护理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护理措施涉及病人的饮食、日常活动、临床病症、病情观察、用药及疾病认知等多方面内容。不少学生反映其内容繁多而复杂,难于记忆和理解。下面谈谈临床护理学中护理措施的几个教学要点:

1 了解护理措施的内容结构

护理措施一般包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时可根据此顺序将某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分条列举。先制定好病人的作息、饮食方案(一般护理);再根据病情确定重点监测的重要体征(病情观察);再根据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制定相应对策(对症护理);根据病人目前用药提出用药的注意事项及需观察的药物副作用(用药护理);最后做好病人的心态调整工作及疾病知识宣教工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这样整个护理过程结构清晰、井井有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对病例进行讨论,得出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再按护理措施的内容结构分条制定出一整套该病人的护理措施,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点评,纠正其错误,补充其遗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和享用终身的自学能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完善和提高[1]。

2 根据疾病的表现特点,确定护理措施的重点

不同的疾病护理措施各不相同,学习过程中如果仅凭死记硬背、往往会重点不清,相互混淆。应教会学生根据该疾病特点进行理解记忆。如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那么护理措施的重点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各种方法协助病人排痰、清除血凝块,防止形成窒息而威胁病人生命。再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主要的死因是心律失常,那么病情观察的重点就是病人的脉博、血压、心律、心电监护。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护理措施总是根据病情特点来制定的,学习中应把两者密切联系起来。分析病情是制定措施的前提,首先应了解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最突出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以及对病人治疗的中心环节,然后才能制定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护理措施。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把护理措施和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等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理解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印象,牢固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 鼓励学生对不同疾病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记忆

不同疾病有很多类似的护理措施,但又不尽相同。鼓励学生总结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如慢性心衰、高心压、肝硬化、慢性肾衰病人的饮食护理都要求低盐,但对食盐的限制量又各不相同,心衰要求

4 鼓励学生进行情景设计、思维记忆

可以让学生试想自己就是医院的值班护士,遇见急诊病人,思考自己应如何处理。如面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取中凹位,接吸氧管予中流量吸氧,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扩容,接好心电监护仪以监测生命体征,再根据医嘱使用抗休克药物。通过这样的模拟想象,一整套抢救休克的护理措施历历在目,一气呵成。学生也会印象深刻,对知识牢固掌握,也更容易完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郑艳楠、谢世发、陈晓玲等在护理学教学中也应用此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设计出护士分析病情,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的情节,分组进行表演,表演者谈其感受,其他同学进行观众点评,最后由教师根据表演内容作相关总结。结果显示这种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的成绩大幅提高[2]。

总之,疾病护理措施虽内容多而繁,易混淆,但有规律可循。如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还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临终护理措施篇7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麻醉三区,广东高州 5252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心外科手术患者75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外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 379例):给予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 379例):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 结果 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83%,A2组为64.12%,A1组手术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完成手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http://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心外科;下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160-02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将造成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进行消除,针对防止完成手术后出现院内感染以及将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有效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该研究主要针对该院2014年2—8月收治的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对其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最终在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等方面表现出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58例心外科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外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分组。在A1组的379例手术患者中,男200例,女17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个月~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6±2.9)岁;在A2组的379例手术患者中,男195例,女18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个月~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9±3.2)岁。对比A1组与A2组心外科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A2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正确疏导。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认真解答。针对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主要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 针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同手术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针对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给予对应的心理护理。[2]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及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1.2.2 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 (1)有效进行环境管理,保证患者的手术环境安静舒适。控制手术室的温度,针对老人、儿童以及表现出休克症状的患者,对其给予有效的保暖措施,包括调节室温及充气式保温毯、电热毯、恒温箱、加温输血器的使用等。控制患者核心温度(一般指直肠温度)不低于36 ℃。此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3]。(2)对手术室人员进行严密的监督:①限制不必要的人员进入手术室,限制每台手术的参观人员在3人以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有效降低细菌的污染;②严格遵守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加强监督术中用药及手卫生等。(3)对气管插管用物及麻醉管路的管理:定时监测,主动控制气管插管、麻醉管路的消毒质量,加强清洗、消毒的监管力度。

1.2.3 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给予严密的监测,观察患者麻醉清醒并且血压恢复正常后,要求患者选择半座卧位。每间隔2 h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好翻身以及叩背,指导患者进行咳嗽以及咳痰,做好深呼吸训练[4]。对患者的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常规等指标进行密切的监管,必要时对患者进行X线的检查及痰和血的培养,最终有效确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以及针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主要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两组心外科手术患者的数据分析,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下呼吸道感染率

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完成治疗与护理后,临床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5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概率为3.96%。A2组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6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概率为9.498%。A1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9,P<0.05)。

2.2 护理满意度

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83%,A2组为64.12%,A1组手术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对心外科术后患者出现的下呼吸道感染概率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取前瞻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心脏病人由于病程长,抵抗力下降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控制患者核心体温,可有效减少血液的流失及保护粒细胞的功能[5-7]。加强手术器械和麻醉用品质量的监管,防止细菌的种植。手术室护士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同时,严格督促手术团体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准确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等护理措施。经过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最终有效降低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概率,成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针对患者自身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均表现出重要的意义[8]。

该研究中,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96%,A2组为9.498%,A1组手术患者低于A2组患者明显(P<0.05)。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83%,A2组为64.12%,A1组手术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从而能够证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可以有效将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降低,并且将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最终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表现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针对心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凸显手术室护理的临床干预价值。

http://

参考文献

[1] 施芬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4):132-133.

[2] 张金兰,王伟行.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8):75-78.

[3] 柴桂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 (2):142.

[4] 张学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25):1025-1026.

[5] 黎建敏.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2(34):65-67.

[6] 谢明水,郝建春,刘国政,等.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5(5):513-514.

[7] 黎伟珍,韦武燕,邓春华,等.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71-72.

临终护理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118-01

临终护理是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让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目前,癌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癌症患者在经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也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因此,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至关重要,也是社会对医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肿瘤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15例,除外昏迷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建立临终病房,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了解患者及家属心态,通过观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突出对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控制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对照组患者仅限于传统的疾病治疗及护理。

2结果

2.1实施临终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P<0.0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2.2实施临终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更重视的是人类的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治疗和护理疾病。临终护理的重点在于疼痛的控制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

3.1疼痛控制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疼痛使患者情绪低落、悲观,甚至自杀,导致失眠,食欲下降,消瘦、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对癌症患者的控制疼痛至关重要,护理措施主要有:①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学习并遵循WHO推荐的三个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提供定时、定量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疼痛情况不断予以调整。②护理人员在使用止痛药物时,应准时、准确地给药,密切观察止痛效果及副作用,同时配合心理护理,音乐疗法,针灸、按摩措施止痛,使患者在临终前得到必要的冶疗和精神安慰,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地顺其自然地到达生命终点。这不仅仅是对临终者尊严的维护,也是对活人的安慰。

3.2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期大都已被告知自己的病情,往往表现出否认、愤怒、恐惧、消极等心理,癌症疼痛及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而不仅仅是躯体痛苦。①设置临终病房,积极营造舒适的环境,做好基础护理,让他们深感医院也是家,使病房充满家庭式的温馨,逐步淡化患者自己面临困境的角色,使其身心协调、日趋统一。②临终患者大多伴随疾病的折磨,对未知的恐惧,对生活的依恋,与亲人的分别,失去尊严等复杂心态,同时还伴随一些不自觉的被压抑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烦燥不安,常把生命的一线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渴望回天有术。因此,护士必须洞察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体态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情和问候,使患者感到尤如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感情一样。③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死之教育,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使其坦然面对。

3.3对癌症患者家属的支持

临终护理应把家属和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患者的病情时时牵动着家属,尽管家属知道临终患者首选的是舒适护理,但他们仍请求致力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应和家属建立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关系,告诉家属患者病情进展状况,让家属参与治疗决策,允许家属多陪伴,让患者与家属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死亡是患者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家属悲哀的高峰,护士必须认真进行尸体料理,使患者清洁、整齐、安详地离去,在患者死后1个月内,可通过电话、访视和家属联系,帮助疏导,让其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伤痛苦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金凤,王淑红.临终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6):286.

[2]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2.

临终护理措施篇9

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JCAHO) 将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 ,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1]。持续质量改进(CQI)强调团队参与意识 ,通过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来阐明整个系统的功能 ,提供适当的、 有效的、 充足的照顾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2]。该方法一直被应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并且收效良好[3]。我院于2008年将TQMS和CQI的理念应用到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中,摸索并逐步完善了临床带教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张,42个护理单元,护士590人,护理管理人员53名。设护理示教室,专职示教老师2名。每年承担地区卫校、高等专业学院、本科院校等二十余个学校的护理专业临床带教工作,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生。

2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JCAHO 10步流程图[4],清晰地表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全过程。根据流程图结合院校临床实纲、临床实际工作要求,带教小组进行了确定带教标准及流程;描述当前过程;测评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评价效果;得出结论;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3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实行护理部―科室―个人三级带教管理模式,护理部专人管理并设立“院带教小组”负责全院的护理带教管理工作。

具体流程如下:

3.1 明确带教考核标准,了解学生的期望 根据不同院校的需求 ,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岗前培训的调查分别了解了各院校不同学历护生的学习期望,以明确带教内容 ,了解学生的期望。确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带教考核标准。

3.2 描述当前过程 重要带教内容均有相关的测量指标,如基础理论以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为统一标准,在入科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由护理部命题并组织考试评分;基础技能以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第二轮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技能操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课前科室考核、护示教室抽考打分;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以我院制订《专科护理常规》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科前,科室组织考核打分。根据上述各项内容 ,描述护生现状与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

3.3 测评和分析 通过测评以往的临床带教工作,分析历届实习生理论考核结果,结合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 ,建立阈值。阈值是介于达标和未达标的界限 ,即合格率。阈值的制定应客观、可操作、符合实际。【5】院带教小组完成带教测评与分析。

3.4 确定根本原因 带教组人员将在临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进行归纳、 总结分析并反馈给护理部。月底护理部将各单元存在的问题以反馈会、图片、专刊形式通报科室及实习生 ,限期改正 ,并与科带教老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找根本原因。

3.5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带教组定期参加科室实习生考核和座谈会 ,与带教护士、护生针对原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月、每季、每年都进行总结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2008年经过测评发现护生技能操作水平低,增加实习生技能操作竞赛活动;2009年发现护生出现“三散现象” [6],重点规范了入院岗前培训和入科科室宣教,护理部和各科均要制定详细的宣教内容,为实习工作做好防范提醒和正确引导;2010年针对护生护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实行了三阶段理论考核[7]工作,即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实习中期阶段、毕业阶段。

3.6 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 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否按计划执行 ,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控制手段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 ,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会有一定的难度[8]。带教组人员将对相关问题的措施执行情况进一步检查督导 ,协助纠正不足 ,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3.7 评价效果,得出结论 采取改进方案后的效果如何 ,由科带教老师、护理部带教小组抽查并跟踪检查改进结果,再次对带教质量进行评价。每季对实习生各组进行质量评估 1 次 ,并通报护士长例会、实习生大会 ,年终计算出全院各组护生的考核总评分,护理部存档,并作为评优奖惩的参考依据之一。

3.8 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 带教组不断修订带教标准、 完善决策和运作程序,适应改进的过程。每季度一次的测评和每月的结果控制保证已改进的质量是稳固的,并确保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高的新标准 ,以便进入下一个新的改进循环。

4 效果

4.1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基础理论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中专≥60分为合格,大专≥85分为合格,本科≥85分为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我院护理带教工作在推行持续改进管理模式的 3 年中,护生的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08―2010级护生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统计表

4.2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技能竞赛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5分为优秀,<95分≥85分为合格,<85分为不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2008―2010级护生技能竞赛成绩统计表

5 结论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是临床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范畴之一,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套成熟的的管理模式,我院积累多年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借鉴JCAHO 的TQMS和CQT的理念,将流程管理应用到了临床带教工作中,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新模式,它将学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作为目标阈值,强调团队参与管理,关注护生带教的全过程,使护理临床带教能够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并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3年的实践证明,临床带教持续改进模式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生成优质护生。

参考文献

[1]Ann B , Veta H. Nursing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earch. Pennsylvania :S pring2

h ouse corporation ,1999. 80281.

[2]Jacqueline M, kat Z. Management quality manu facturing supervis or. I owa : Sheperd ,Inc ,1999. 8210.

[3]张素珍,卢明. 特、一级护理质量的量化控制与持续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5-76.

[4]Wendy L , Clara J . The health care manager’ s guide to continu ous quality improve2ment. Chicag o : American H ospital Publishing Inc ,1991. 94295.

[5]陈爱萍.孙红.姚莉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6]杨磊.吴凡.谭映军等.运用量化管理方法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83-84.

[7]高秀文.朴红梅.韩霜等.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5(3):65-66.

临终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 畸形胎儿;引产孕妇;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19-02

畸形胎儿是指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发生的结构异常现象[1]。导致畸形胎儿的原因很多,主要为遗传、饮食、环境、病毒感染、药物作用以及母婴血型不合等[2]。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上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率也有显著的提高。本文对本院就诊的24例胎儿畸形进行引产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心理反应,确认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积极意义,最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前来就诊的24例(2010年11例,2011年9例,2012年1月至6月4例)胎儿畸形进行引产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年龄20~40岁,平均(30.3±1.4)岁;孕周15~36周,平均(24.8±1.2)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

1.2 诊断方法

采用彩超、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MRI、心脏三节段法超声心动图、胎儿心室内灶状强回声等方法对24例孕妇体内胎儿发育情况进行诊断。

1.3 护理方法

对24例胎儿畸形且实施引产的孕妇进行心理反应分析,以及对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满足其各种需求、适当的心理沟通和疏导、引产过程前后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家属对其给予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在进行上述心理护理后的治疗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护理措施给予及时调整。

1.4 疗效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对于出现严重畸形的胎儿,临床上主要以对畸形胎儿引产的方式终止妊娠,从而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4]。孕妇体内胎儿一旦确诊为畸形,则对孕妇以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实施引产的胎儿畸形孕妇易产生负罪感、抱怨、恐惧、焦虑、矛盾、自卑、孤独等心理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孕妇今后的身心健康[5]。因此,在对畸形胎儿进行引产的孕妇进行护理时,应及时观察孕妇的心理反应,从而针对具体的心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措施,提高孕妇引产的安全性以及引产成功率,最终促进孕妇尽快恢复健康[2]。

3.1 畸形胎儿引产孕妇心理反应分析

孕妇得知身体内部胎儿为畸形时,往往不愿相信且多方求证,造成身心疲惫;且在确认事实之后会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身药物或饮食原因造成胎儿畸形,内心有强烈负罪感;孕妇担心以后再次怀孕也会引起胎儿畸形或担心将来无法怀孕,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孕妇不知如何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无法面对周围亲朋,易造成孤独和自卑心理;孕妇在得知需对胎儿进行引产的初期易出现抵抗情绪,不忍心终止妊娠,但内心明白必须终止妊娠,内心处于矛盾状态。

3.2 具体心理护理措施

孕妇在确诊为畸形胎儿后,及时对患者确认病情,并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包括相关知识以及将要进行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适时安慰,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心理感受,发泄心理负面情绪,并给予患者适当的自信心接受以再次妊娠。患者家属以及朋友此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亲朋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及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治疗。以上措施均为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引产,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和康复为目的。患者康复出院时,告知患者在日后生活中尤其是再次妊娠时避免接触可引起胎儿畸形的各种因素,做好孕前检查,当再次妊娠后应进行定期产前检查,明确胎儿发育情况,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6]。

综上所述,对畸形胎儿引产孕妇进行心理反应分析以及及时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的引产成功率,促进孕妇尽快康复,从而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丰绿,谢惠莲,蔡蒸蒸. 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心理护[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0):95.

[2] 盖铭英. 高级产科生命支持[M]. 4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25-326.

[3] 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M]. 2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36.

[4] 黄瑞华,缪佳,史德焕,等. 产后抑郁症5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2):92.

[5] 唐也佩. 共情艺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5B):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