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21 08:36:39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 临终关怀;善终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龄化国家。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人口中几乎14%将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数量增长迅猛,老龄化高峰将于2030年前后来到并将持续20余年[1]。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呼唤着临终关怀。中国是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临终关怀很大程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保守、负性观念的影响,束缚了临终关怀的发展。进行临终关怀的“善终”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 临终关怀与善终

临终关怀一词源于中世纪,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善终:把事情的最后阶段工作做完做好,指好的结果,好的结局;亦指人正常的死亡,老死,而不是死于祸患,死于刑戮或意外的灾祸。引申为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善终服务(Hospice),指为垂死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

2 死亡观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历史积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2],甚至不可在言语中对死亡有所提及,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因此听吉利语、说吉利话也就顺理成章。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由耶稣之死来升华对“天堂”、永生的信念,他们认为死亡就是昄依天父(returning to the heavenly father in peace)。他们这种对死亡的看法比中国人传统的看法积极。中国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的接受。

如何在中国这个有着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善终教育应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杨晶等人对北京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436名进行死亡观的调查显示,在家中能“很公开”地谈论死亡情况的仅占37%[3],多数人认为晦气、不吉利。因而,对医护人员进行死亡教育是迫切需要的,医护人员正确的死亡观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识限制了临终关怀的发展。随着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病人最后的家是医院的病房。最后接触的人是护士[4]。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对死亡率的统计,有超过一半的临终病人会在医院度过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5]。病人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向以护理为主的照护。临终护理体现着新的生命理念,善终照顾的是人,而不是病,它突出质量,而不是寿命[6]。

3 善终教育

3.1 护士教育 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救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是否就意味着义无反顾的拒绝死亡呢?完整的生命过程应该包括死亡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完整的尊重生命应包括尊重死亡。可见,发展临终关怀,对护士传统的思维定势有一个强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彻底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接受死亡,面对死亡;还可帮助医护人员认识到临终关怀是对生命性质和死亡意义系统深刻理解基础上的专业服务。树立起正确的临终关怀观,主动给予临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有人做过本科护生死亡观、死亡照护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生死亡认识态度及照护意向存在着差异[7]。研究中发现大三护生对死亡的态度最为客观积极,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们刚刚学习过死亡伦理课程,对死亡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可见,死亡教育对临终照护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内容包括临终护理的目的、特点、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特点,病人各种躯体症状的护理等,知识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护理学、营养学等学科。有研究发现:采用自编教材对全科护士进行临终护理知识培训及考核。一年的回访结果,社会反响良好,临终患者家属问卷满意度由过去52%提高到97%[8]。

3.2 病人教育 善终教育就临终病人而言,首先要增强临终病人追求幸福的意识。临终病人最容易丧失生存的意义和追求幸福的勇气,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负性心理表现。帮助临终病人克服这些心理困扰,寻求生命意义,提高其临终期的生命品质,才能有尊严的死去[9]。

幸福通常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这种生活能给人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常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偏重于物质方面,而临终病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更偏重于精神方面,例如:疼痛得到缓解是一种幸福;得到医护人员和社会的关注与尊重是一种幸福;临死之前完成心愿是一种幸福;能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也是一种幸福。因此,护理上应注意多陪伴,多关注,引导临终病人多回忆人生中美好的记忆,帮助了却其未了心愿等。

有人调查分析恶性肿瘤病人对临终关怀认识及需求结果显示[10]:得知病情真相后,73.1%表现出消极的心理反应;当谈到死亡时23.1%的病人感到恐惧,31.7%的病人表现为悲伤,15.3%的病人认为解脱,29.8%的病人表示能自然面对。因此,教育病人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内容与方式:对于恐惧型病人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通过语言文字图像,采用语言开导法或释疑解惑法[11],解除病人因为对死亡的无知引起的恐惧;针对悲伤期的病人难沟通的特点,护士应注意多满足病人的非语言行为需求,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与大自然的融合,宁神静志。鼓励病人做喜欢的事情,和病人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中获得满足的体验;对于解脱型,护士不能放弃心理关注,教育病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所以不要放弃自己,“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死亡是庄重的、无遗憾的。重视“死亡意识”和“意义感”[12]在这一期病人的应用;对于平静面对型的病人应充分尊重,适当肯定,采用顺情从欲法,顺从病人意志和情绪,尊重病人的一切合理的安排[11]。

3.3 家属教育 护士应指导临终病人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除了为病人提供精心的护理外,亦应重视其家属的作用。家属对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性格最了解。在临终病人的内心深处,家属的关心和照顾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13]。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亲人,面对即将离开的亲人,临终病人家属的内心是极度压抑的。在护理临终病人过程中,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往往打乱原本的生活秩序与工作秩序。护士应充分理解和同情临终病人家属,鼓励其表达心中的压抑,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排解负性情绪,可采用家属座谈会的教育方式指导病人家属之间互相安抚、支持、交流,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缓解压力;其次,护理人员应向临终病人介绍患者的病情和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变化,让家属充分了解治疗、护理过程和效果,并让其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教导家属简单的护理技术,让家属参与基础护理,如:喂饭、翻身、擦浴、按摩等。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慰藉,同时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这样可以让病人与亲人一起度过临终的美好时光,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彼此心理健康[8]。

临终病人备受煎熬,陪伴探视人员多,往往很难遵守医院的探视等各项制度。为此,临终病人的病房以小单间为宜,根据病人的性格、喜欢布置病室,可摆放绿色植物、盆景及自带生活用品;浴室、卫生间齐全,尽量家居化,护士要指导家属尽量给病人以家庭的温暖,满足临终病人安全感的需要。

3.4 社会教育 临终关怀的深层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生命之安顿、社会道德建设之促进以及国家福利事业之启示这三个维度[14]。临终关怀是一种“全人”、“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关怀,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及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家人无声的陪伴,朋友的一句贴心问候,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都是在对临终病人实施关怀,都是在帮助临终者获得“幸福”[9]。

对于临终护理,整个医疗保健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积极的善终大环境。这势必影响本来数量就不多的从事临终护理事业人员的士气,削弱我们发展临终护理的观念力量,起了一个消极涣散的不良作用[15]。发展有利于临终关怀的善终大环境,仅仅靠医生、护士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系统人员的共同努力。

有研究显示,在临终关怀知识来源方面,大部分来自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说明大众媒体在临终关怀科普教育中影响较大[10],应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临终关怀知识和开展国民的死亡教育。使大部分临终病人能较快接受现实,减少心理痛苦,战胜自我,当死亡不可避免时能泰然处之。

美国自1960年起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死亡教育,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目前也在进行相应研究,并在其大、中、小学开设了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课程[16]。但是我国对死亡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人对死亡教育不理解、不认可,处于边探索边实践阶段。

临终关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人数的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对有尊严死亡的愿望越加强烈[17],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一项有待深入拓展的金色黄昏事业,临终关怀是我国21世纪健康发展的大趋势,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关键是形成正确的死亡观,而教育则是形成观念的重要途径。要想帮助临终病人“善终”,达到人生“幸福”,家庭和谐,社会文明。临终关怀知识的普及是基础,只有将知识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才能使大多数人真正了解这项事业,才能将临终关怀的初衷实现于病患者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Gunten CF.Financing palliative care.Clinics in Geriatric Medicine,2004,20(4).

[2] 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6).

[3] 杨晶,张金环,刘玉春,等.医护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8(10).

[4] 冯国琴,谢华琴.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B).

[5] 牛洪艳,王培席,周新明,等.从利物浦护理路径看我国临终护理的发展方向.护理研究,2011(2).

[6] 张鹏.临终关怀的伦理困境及重构[J].求索,2007(11).

[7] 加那克斯·乌述尔,侯晓静.护理本科学生死亡观及其照护意向的现场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0).

[8] 李桂馨,康筱玲,高彦滨,等.临终护理知识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08(10).

[9] 刘锦秀.临终关怀与幸福悖论.医学与社会,2009(1).

[10] 赵锦秀,赵秀梅,罗羽.恶性肿瘤病人对临终关怀认识及需求的调查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09(1).

[11] 罗珊,王芳,徐静静,等.中西医结合应对临终患者的心理.中医临床研究,2010(22).

[12] 刘超,郭永玉.死亡意识、意义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J].心理研究,2010(1).

[13] 王云.60例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与分析.吉林医学,2011(8).

[14] 迟西琴.从以人为本看临终关怀的当代价值.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

[15] 丁焱.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0(10).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 临终关怀;照顾理念;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4-02

1 临终关怀的理念

临终关怀本着减轻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尊严的理念,使患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无痛苦、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2]。

1.1 以照顾为中心的理念 临终关怀又称“四全照顾”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全人照顾”就是身体、心理、社会及灵性的整体照顾。“全家照顾”就是除了照顾病人外,也照顾家属。“全程照顾”就是从病人临终一直到死亡,乃至家属的悲伤辅导。“全队照顾”就是由一组训练有素的工作团队,分工合作,通力照顾病患。随着人类的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医学已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因此临终关怀也强调了以舒适为目的的一种照顾,在护理工作中以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迎合病人的心理,达到照顾的理念。

1.2 死亡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死亡始终是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甚至在语言中不可对死亡有所提及,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大多数人对死亡讳莫如深,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4]。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其死亡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缓解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 死亡教育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致力于提高病人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死亡教育,使病人可以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得到家属的支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意义,保持平衡的状态及健全的人格。

1.2.2 帮助病人安然接受死亡现实 当病人经过医生诊断为不可逆性质时,对病人进行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护理,使病人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能直言不讳地谈论有关死亡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后事做妥善安排。自始至终保持病人的尊严,从而提高生命阶段的质量。

1.2.3 预防不合理性自杀 临终病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在他们以死亡解除痛苦的要求得不到医生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部分病人采用服毒、自溢、坠楼、割脉等手段结束生命,令人惨不忍睹。

1.2.4 理解临终者的心理需求 心理变化美国医学博士TKobler-Ross将临终时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否认阶段,愤怒阶段,协议阶段,抑郁阶段,接受阶段[5]。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经历这5个阶段,可能某阶段不明显,也有可能阶段顺序不同,阶段往复,甚至跨越某个阶段而直接进入另一阶段[6]。

1.2.5 帮助临终者正确认识生与死 让病人懂得有生必有死,并实施生理、心理的安慰和照顾,使之舒适的度过人生旅途。

1.2.6 理解临终者的亲属 因为患者处于临终状态,家属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如何让家属平静的面对患者的死亡,如何度过这个时期都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的护理理念,尽量减少患者家属亲历患者接受痛苦的场面,尽量在患者平静和舒适的阶段,增加患者家属与患者陪伴与交流的时间,尽量在患者家属与患者接触前,对患者家属进行简短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家属发挥临终安慰的作用,而不是加重患者的抑郁或焦虑情绪[7]。

1.2.7 提高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素质 临终关怀工作者接受死亡教育,提高自身对死亡科学认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临终者及家属身心整体照护的能力。针对死亡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帮助临终者尊严地、安宁地死去,也帮助丧亲者渡过最困难的哀伤阶段。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掌握有关死亡知识,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 临终关怀服务内容

临终关怀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强调的是对病人的治疗、对生命的抢救。临终关怀也不同于安乐死。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与支持。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2.1 控制症状 其中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主要是对症处理。疼痛可使病人和家属产生绝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所以解除疼痛及如何使临终病人感觉舒适是临终关怀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疼痛的处理应采取主动预防。做好对疼痛的评估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做好止痛治疗的解析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8]。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目前临床上采用推荐的三阶段止痛治疗原则。第一阶段止痛,选用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的非固醇类抗炎药;第二阶段梯止痛,选用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段止痛,采用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于不能进食或有口腔疾病者及时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张口呼吸者可用生理水湿润口腔,口唇可涂唇膏,眼睑不能闭合者,及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9]。

2.2 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政治地位、文化程度、和人生经历对死亡会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工作中应学习把握病人的心理分期,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及心理状态,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同时,护士应充分理解病人的绝望、恐惧心理及发自内心的痛苦,充分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从而得到心理慰藉,减少遗憾[10]。帮助临终者正确认识生与死:懂得有生必有死,死亡是人类生命运动的终结,死亡是所有人的人生终点,实施生理、心理的安慰和照顾,使之舒适的度过人生旅途[11]。

2.3 对家属的支持 临终病人长给亲属带来极大的悲痛,而亲属的言行举止又直接影响着病人,亲属良好的情绪能给病人已安慰和支持[12]。为此我们应当与病人家属建立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关系,正确理解家属的悲痛心情,同情、安慰、疏导家属。除了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外,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减轻病人的疼痛也是对家属的关怀和安慰。

3 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HT〗

3.1 缺乏临终关怀的专科护士 临终关怀护理是为临终患者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身心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对人的死亡、生命及其价值有深入的认识,更要具备处理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13]。这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且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应该接受有关专业性知识[14]。它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5]。医院应重视培训,把高质量的培训带给医务人员,使医务人员能以更完美的姿态、更热情的服务、更娴熟的专业技术服务于来求医治病的患者,做到“以患者为本,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懈努力”[16]!

3.2 死亡教育缺乏 临床中患者和家属不能理性面对死亡的现象常有发生,甚至有些经常接触濒死患者的护士也对死亡感到恐惧,其原因是因为缺乏死亡教育,调查显示虽然对死亡有积极、正向的认识,但仍表现出对死亡持回避和拒绝的态度。作为临终关怀的实施者应该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17]。

4 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建议

4.1 建立临终关怀机构 临终关怀机构主要有独立的、附属于医院的、社区的和家庭的等几种形式。我国的临终关怀医疗机构缺乏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这些政策包括医疗行政的、财政的、社会团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慈善赞助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在对有关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培训后,组成服务团队,对医院的临终病人进行集中照护是可行的。关于家居护理,近年来我国家庭病床的飞速发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2 加强死亡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使患者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生命的价值和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质量,保护病人的尊严[18]。目前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和重视。它能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所以大力倡导和推广临终关怀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不断前进[19]。

4.3 对患者家属的建议 指导家属参与护理计划,鼓励家属陪病人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意义上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既能减轻病人的恐惧孤独感,又能使家属在照料亲人过程中获得慰藉[20]。

临终关怀是新的医学模式下的一门新兴学科,对临终患者提供全人护理,对护士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考验。挑战和机遇并存,广大护理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扩展护理服务领域,去迎接新世界挑战。

参考文献

[1] 郑悦平,李映兰.我国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理,2007,4(10):960.

[2] 凌云霞,黄晶.我国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志,2008,25(2):36.

[3] 董丽,李凯燕.浅谈对临终关怀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0(9):1343.

[4] 吴德香.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经验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2006,2(5):13.

[5] 钱培玉,李培林.癌症末期临终关怀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747.

[6] 杨红,韩丽沙.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4):75.

[7] 薛静,胡杰.高龄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62.

[8] 吴惠琼,陈春花.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当代护士,2009,(6):53.

[9] 毛建军,徐永华.晚期癌症患者50例临终关怀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61.

[10] 闫丽红.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0):2559.

[11] 玛章淳,林赘.临终关怀护理[J].四川医学,2006,27(7):762.

[12] 付丽松.临终关怀心理特点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152.

[13] 谈学灵,刘素珍.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现代护理,2007,5(5):1229.

[14] 刘薇.临终关怀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3):133.

[15] 安爱芝.临终关怀与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04.

[16] 李骥,李义庭.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2010,10(208):68.

[17] 魏群.临终关怀护理特点[J].工企医刊,2007,20(2):52.

[18] 谷淑华.浅谈临终关怀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73.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研究体会

4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6-02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病患进行必要的临终护理,使病患能够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照顾,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为患者添加不必要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杜绝无意义的延时治疗。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医学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逐步关注死亡的质量,对生老病死有了更多的体会。

在护理学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重点发展临终关怀的临床护理工作,熟悉病患亲属的心理变化和指导的基本理论,尊重病患对死亡的选择也是医护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医疗人员以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力和悉心的医疗和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减轻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临终关怀深刻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意义。

1临终关怀的护理方法

1.1关心及指导临终患者作为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能够引导患者提高对余下生活的积极心态,尊重患者的信仰。

1.2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也要尽可能给予回答,最重要的还是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

1.3对于患者出现的抑郁时期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疏导,因为随着病人的病情日益恶化,生理上会有极大痛苦,而患者的亲人也会因此感到痛苦,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解除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

2临终关怀的意义

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无非是追求幸福感,在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关注死的质量,在考虑如何“优死”,即是“对死亡不恐惧,不孤独,没有痛苦和遗憾,身体完整,清洁整齐,在浓厚的亲情友爱氛围中告别人世。”临终护理就是实现高质量逝世的较好方式。

2.1舒缓末期病人的焦虑心情维持病人的舒适与自我照顾的能力;减轻病患生理上的痛苦,使得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离世;病患逝世之后,还应当悉心照顾病人的遗属,帮助他们接受面对失去亲人的现实。临终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即是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帮助,舒适的医疗环境,还要给他们心理上鼓励和坚持,已达到疏远病患痛苦心理的效果。

2.2疏导病患亲属悲伤心情在病患逝世之后,护理人员还要善于疏导病患亲属的心情,亲人的离世必然会给遗属们带来沉痛的打击,但毕竟有个逐渐接受病患即将离世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在照顾好病患的同事,要对亲属们给予关注,重视病患与亲友之间的交流,例如,尽可能在病患身体舒适的时候安排亲友见面,亲人的陪伴能给双方都带来一定的温暖;给予亲友们一定的心理支持等。

3临终患者主要出现的心理状态

临终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必然会经历一个接受的阶段,根据阶段中的不同表现主要可以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忧郁期、接受期等不同表现阶段,护理人员根据病患的不同表现做出不同的护理手段。例如:否认期的病患其心理十分痛苦,不愿意接受即将死亡的适时,是一种内心自我保护的欺骗形式,其中护理人员应该要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取措施与患者坦诚沟通,切记不能欺骗患者,以真诚的心态面对病患,通过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希望,缓解其心理上的痛苦。

而病患在愤怒期则是一个适应阶段,对患者粗暴的语言行为应忍让克制,切不可与病患争吵,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稳定亲属的情绪,最大可能理解病患,使病患感受到人间温情,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对象的表现要切实关注,根据患者的表现作出适宜的护理手段,关键点要突出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病患的不安与焦躁情绪,使余下的时间能够有意义地渡过。

密切关注临终关怀患者的心态,对于将死的患者,他们的表现通常是绝望、在初期难以接受自己即将会离开人世的事实,并且会质疑医疗诊断结果,这个时期便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消极的指引会让患者产生偏激极端的想法,在经过专业的护理关怀后,患者通常会在后期接受自己的病情后会逐渐理智看待死亡。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安排好亲人朋友与其沟通,通过亲人朋友的安抚可使临终患者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在关怀和爱护中能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尊重病患的尊严。

4临终患者护理的基本要求

护理人员要有专业技能知识能够基本照料病患的基础上,注意一些表达的细节。

4.1表情要温和自然病患觉得护理人员具备亲切感,才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的心理效果,才能愿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护理人员表达出深切的关怀,使病患体会到温情。

4.2一个眼神往往能让病患镇静下来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感到焦虑与烦躁,眼神明亮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心情舒适,会感觉到被关怀,眼神镇定也可以会使患者感觉到轻松,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

4.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阶段的病患要悉心照料,并且仔细思考语言的运用,表达不同语言,最大可能使患者心态平静,在生命最后时段感受到自己处于被关怀照顾中。

5结论

随着人类的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医学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关注起临床医学护理,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临终关怀主要应用在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意识,运用专业技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也能通过专业的医疗护理方式减轻病患的生理病痛,对于临终关怀患者的护理不仅要从生理上病痛入手,更要注入最大的人性关怀,把病患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安详从容地离开人世。

参考文献

[1]刘爱君,胡雪.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3).

[2]廖淑琼.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家庭病床 老年患者

资料与方法

12例均经上级医院确定为治疗不再有任何意义、生命即将结束的各种疾病末期的老年患者,符合临终病人的定义。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76岁。癌症晚期7例,肺心病1例,脑血栓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尿毒症1例。

完善医疗法律手续:社区护士与患者或家属之间要签订家庭病床临终护理协议书。这种护理协议书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预后、发展、恶化和近远期健康问题向患者或家属做实事求是的交代,并征得其配合,共同合作完成家庭护理中各项护理活动的协议。签订协议书就是意味着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此为依据。护理协议书1式3份,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病人及护士各1份。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首先要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理人员首次进入患者家里时,要做到衣着整洁,举止得当,同时要有扎实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取得老年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其次,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多接近患者,充分了解其心理的活动情况。老年临终患者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孤独和恐惧,要视病情因人施护,对患者多一些同情和安慰,适当讲一些小笑话和身边发生的新闻趣事,引导患者开心,以分散其注意力,尽量驱散围绕患者脑海中的死亡阴影。在沟通过程中,多运用非语言动作回馈老人,例如在静脉或肌肉注射等各种治疗操作之前,轻柔地抚摸老人的前额,轻轻握着老人聊聊家常,以驱散老人孤独之心,忌讳谈论患者家庭矛盾,以避免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临终患者的居住环境:在家庭中,应尽力为临终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作为患者最后停留的地方,应具有温暖、舒适、安静、整洁的特点,面积不宜太大或太小。还可以在室内摆放几盆鲜花或者绿色植物,在墙上粘贴患者喜欢的字画、像片等,使周围充满勃勃生机。这样,临终患者在舒适典雅的环境中可以心平气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在临终患者床边可放置便于取用的生活必须品,以适应患者和家属日常生活习惯的需要。可播放一些老年人喜欢的戏曲、歌曲、电视剧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

帮助临终患者面对现实,做好死亡教育:对于临终患者,死亡即将来临,必然给他们带来恐惧和失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老人避免谈论死亡,他们认为谈论死亡会给人带来不愉快、不详,家属对临终关怀的意义缺乏认识,他们不愿正视现实,讳言疾病。国外学者认为,隐瞒和欺骗会使病人长期处于疑问和焦虑之中,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护理工作者作为临终关怀的实施者,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推心置腹的讨论,使患者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2]。然而,对于心胸狭窄和有抑郁倾向的老年临终患者,本人认为不适合做死亡教育。

落实常规护理:在家庭进行临终患者护理,虽受到有关条件限制,但应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根据病情和医嘱准确完成各种药物治疗和基本护理。

指导家属护理:主动向患者家属传授有关的护理工作要点并使之掌握,保证患者家属在医护人员离开的情况下,仍能做好有关护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患者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情感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如患者从前的同事、朋友及亲人共同参与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要通过对患者的关怀照顾,使家属的心理得到安慰;另一方面也要使家属尽早对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患者的临终关怀,并共同努力料理后事,使患者“善终”,使亲属欣慰。

结 果

12例临终患者中,11例去世时表情安详,1例去世时表情痛苦。家属均能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患者的死亡。

讨 论

在我国临终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1%[1],老年人占比例很大。临终患者在什么地方度过他的临终阶段,究竟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更好一些,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护理服务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一方面,在家里护理临终患者,费用较低,亲属、朋友、同事探望方便,每日三餐由家里照顾饮食,较好地解决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失衡和经济负担问题。另一方面,综合医院因临终患者住院时间长,病床周转慢而拒绝临终患者入院,使大批临终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护理,在家庭病床中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让老人在家中辞世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孩子反而会有较好的影响。现实社会中允许孩子留在家中接受死亡的冲击,同时让他们参与谈论死亡和恐惧,会使他们感到在家庭的悲痛中,他们并没有被排除在外,使他们感到替大人们分担责任和分担悲痛是份内的事情。这会有助于使孩子们把死亡看做是生命一部分,这是帮助孩子们长大成熟的一种阅历[3]。

总之,根据现阶段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程度、医疗制度、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在家庭中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类型,既为国家节约卫生资源,又为家庭节约开支。患者家属参与、医护共用协商治疗护理方案,本着仁爱的原则,对临终老年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照护。

参考文献

1 张秋霞.临终关怀中的心理问题.中国老年学,2005,1:52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55-02

社区护理工作中,临终关怀体现了崇高的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1] 。在社区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2]。

1 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的理念

以照护(care)为中心尊重生命尊严的理念: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3]。由于观念上的原因,现代医疗体系中皆以治疗为主。医护人员往往是立足于抢救生命,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治疗或延缓生命。诚如库尔勒・罗斯医生指出:“临终病人希望获得休息、平静及尊严,但他们得到的却是静脉注射、输血及气管切开[4]。而在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强调的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照护,照护体系不依从护理人员的想法,而是尽量照着病人及其家属的希望来进行护理[5]。临终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发展及共同参与治疗过程的讨论,社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要求为服务宗旨,提供一个安适的、有意义的、有希望的生活,与家人共度温暖生活,接受关怀。

2 社区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目的

根据世界公认权威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医护措施[6]。社区护理强调的是对临终病人实施姑息性照护(care)不是治疗性照护[7]。对临终病人来讲,大医院的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1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通过帮助临终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来维护人的尊严。社区护士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8]。所以社区护理工作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2.2 社区护士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来临的问题。侧重于解决心理问题,测量病人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状态,更加关注与疾病紧密关联的心理学问题,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必须遵循心理学理论,使用依据心理学原理研制的心理测评工具,较多地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心理调节等方式帮助个体实现其正确面对死亡的目标[9]。

3临终关怀社区护理重点

3.1社区护理要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侧重心理保健,强调对患有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或干预[10]。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命。临终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悲观、恐惧、绝望、自暴自弃的心理。但是他们对亲人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留恋,使得他们的情绪变化异常,极不稳定,求生的欲望使得他们心理异常脆弱,并且更加依赖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精神护理,一切治疗及护理的措施就会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心理支持与精神护理对临终前的患者尤为重要[11]。以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增强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3.2 减轻病痛及防止并发症的社区护理:有调查结果显示7%的晚期肿瘤病人和60%其他疾病末期病人主诉疼痛[12]。疼痛是一种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的感觉经验,随着疼痛加剧和疼痛时间延长,病人可以发生人格的改变,同时,痛苦的哭啼或,使每一个接近病人的亲友都处于继续接近还是撤手不管的矛盾之中,也使参与治疗疼痛的有关医务人员承受内疚和失职的压力[13]。所以,在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时,解除疼痛是关键。处理原则为主动防治,而不是被动压抑。美国护理学会在临终机构关于推动临终病人采取舒适及减轻疼痛的倡议声明中也明确指出:“只要能控制病人感觉到的痛苦,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药物,多大的剂量,采用何种给药途径,都是可以的”[14]。2000年,WHO提出“让每一个癌症患者无痛”,患者在癌症晚期,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不是治愈疾病,延长寿命,而是减轻痛苦,让患者舒适,提高生存质量[15]。及时给予评估疼痛的指数,根据疼痛指数来描绘疼痛曲线图,找出疼痛的规律,在疼痛发作前给予止痛剂。绝对不能让患者强忍疼痛,违反医疗的人性化护理原则,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吗啡类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呼吸抑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在社区护理中要加强生活护理,给患者洗头、擦身,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维护患者尊严。

3.3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有许多调查表明:丧偶或失去家庭成员是人生最痛苦的经历[16]。亲人去世后,家属的悲痛情绪首先表现为失去感觉,随后出现哭泣、呜咽,然后为抑郁[17]。通常最好让家属尽可能地表达其悲痛心情,不要劝阻,不要试图终止表达悲痛的过程,除非他们没完没了。由于亲人特别是配偶丧失所致的老年人抑郁症,常常不能自我控制而持续下去。因此,社区护理方面主要进行抚慰教育,既要鼓励他们多与社会接触和交往,又要为其提供或寻求心理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护理[18]。

4临终关怀社区护理措施

4.1实行社区整体护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后,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9]。社区护士应和家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使病人感到舒适,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社区护士对临终患者要实施整体护理,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以相应处理。

4.2密切配合社区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社区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4.3争取家属的配合:社区护士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看望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骗,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

综上所述,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深刻体现了现代医学生理_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是社区护理工作对生命价值认识加深的重要体现。社区护士从精神上安抚病人家属,用适宜的医学手段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与折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益处,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使临终患者感受到保全生命质量比延长没有生存质量的生命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 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81-283.

[2]田碧珊;陈少娜;叶瑞芬;;社区家庭临终关怀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5年09期

[3] Sham MK.Pain relief and palliative care in Hong Kong[J]. 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5,17(34):6573.

[4] Defilippi K, Downing J, Merriman A, et al.A palliative care association for the whole of Africa[J]. Palliat Med, 2006 ,18(7):583584.

[5]谢开.巫纪英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期刊论文] -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3)

[6] Austin LJ.New directions in endoflife and palliative care in North Carolina[J]. N C Med J,2005 ,65(5):311.

[7] Gunten CF.Financing palliative care[J].Clin Geriatr Med, 2004 ,20(4):767781.

[8]王玉梅;肖适崎;冯国和;;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9] Manima A.Ethical issues in palliative care: considerations[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3,17(34):141149.

[10]韩业坤 曲秀芬 等.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心理支持方法探讨[J].护理杂志,2006,18(5):18.

[11] 李玲;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08期

[12] 郭辉.李小惠.范爱飞.胡艳华 某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 [期刊论文] -护理学报2009(12)

[13] 魏鞍钢.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76-477.

[14] Rajagopal MR, Venkateswaran C.Palliative care in India: successes and limitations[J]. 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7,17(34):121128.

[15] 吴辉.曾 医护人员对癌症终末治疗和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期刊论文] -护士进修杂志2009(6)

[16] 李玲敏;;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沟通技巧总结[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7] 刘辉;重危患者家属需求评估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临终关怀;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55-01

1 对于临终关怀的认识及应有态度

1.1 对于临终关怀事业的正确认识

临终关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桑德(D.C.Saunders)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一生的护理生涯时,她认为病人的生命终究挽救不了,但全可以减轻病人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哀伤。我们的社会还不至于穷到不能提时间、爱和金钱来帮助人们安然去世。对于那些身陷恐惧和忧愁之苦,而我们有可以解除其痛苦的法,我们不需要杀他们。[1]让自愿性的安乐死合法化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会妨碍我们对于老弱残障和临终者的真正尊敬和负责任。

死亡是人的必经之路,如何让人们幸福地离开世界是全人类都想理解与追寻的事业。临终关怀对于提高生命质量,解决社会经济,卫生资源分配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这也符合了社会的发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死观的历史选择性。

1.2 对于护士自身职责及在临终关怀中的角色任务

作为护士,在临终关怀中有着重要位置,肩负为病患减少痛苦,给予心理支持,维护其死亡尊严的职责。要秉承高尚的职业道德,使患者最后的人生旅程减少痛苦,消减死亡给予人的惊恐和折磨。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正确的死亡观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条件。[3]

1.3 对于临终关怀对象和家属的真诚态度及理解

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临终者家属的需求来更进一步对病患的护理与照顾。以晚期癌症患者家属为例,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需求是:确保患者得到好的医疗与护理 ;其次是能让患者家属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 ,而大部分家属对医护人员协助尸体料理的需求率较高 ,说明家属在失去亲人的伤痛中 ,希望得到帮助并满足习俗的要求 ,也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和自身心理的安慰。[4]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对患者极尽关怀,对家属据实以告,共同努力用最恰当的方式做好对临终病人的护养,需将诚挚之心升入灵魂。

2 关于临终关怀的各方面心理问题

2.1 社会人群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患者的临终阶段, 实际上是由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护理为主的照护。这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人们都抱有“逝者魂安,生者心慰”的意识。[5]临终关怀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增加,人们遥想自己的将来以后,这是不可回避的。社会人群从家庭到个人都寄予临终关怀深入地人性化地发展和完善。

2.2 对于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把握

临终关怀病人多为自身不能自理,患有晚期癌症或无法救治成活,一些老年人或老年痴呆病人等等多样性复杂性病症的有一定能力或机体缺陷的病患。作为医护工作者更应深刻认识这一严重性,竭尽所能地照料,成为患者在最后生存的精神寄托和支持。

2.3 对于病患家属的心理沟通及安慰

患者临终, 其家属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对其进行关怀是不可缺少的。护士应根据临终患者各种心理给予疏导和鼓励,建立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当家属得知病人失去康复希望时,除了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减轻病人疼痛,也是对家属的关怀和安慰。死亡是病人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家属悲哀的高峰,护士必须认真进行尸体料理, 使病人清洁、整齐、安详地离去。这才可使家属得以接受现实,理解医护工作者。

3 其他护理

临终关怀会产生令人心安和温暖生命的强烈作用,让善良和感动蔓延。

3.1 临终关怀的重点工作是护理

临终关怀强调患者及家属情感、 心理、 社会、 经济和精神需要,由患者家属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并由临终关怀机构常规地提供患者和家属所需要的各种临终关怀服务。[6][7]临终关怀注重姑息护理,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于是临终关怀的工作重点则转移到护理上面。[8]

3.2 多采取理性治疗,专业执行工作不放弃病人.

基本原则上临终关怀机构都采取护理尤其全身护理为主,以姑息治疗的方式来对待临终者。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 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以改善患者余寿的质量 ,并将对其尊严的关心作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9][10]护士要理性地进行保守姑息的需要治疗,对与病患的生理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及采取有效措施如疼痛控制,要专业而严谨,为病患带去生命最后的宽慰。

3.3 临终关怀工作中的感性护理

护理的感性过程在于,从事临终关怀的护理人不是单一存在于生命的末端,而是带着人性关怀对病患进行照顾。明确护士在临终关怀过程中除主要为照护者的责任还兼有、 心理疏导者、 健康教育者、研究者、协调者等。[11][12]同情心的培养有助于抚慰极度悲伤和痛苦的病患。[13]研究结果表明 ,在病人的疼痛情境,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处于同情细致的心理心灵活动。[14]这是可贵而必须的。

4 对于临终关怀工作的经验总结及事业展望

4.1 护理工作者的收获

护士的实践中得到人文关怀的深刻的领悟和成长。家属的理解与肯定对护士起到了鼓舞作用,护士指出工作虽然辛苦、 压力大,但是得到了家属的认可,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对此项工作更有信心。[15]

4.2 临终关怀的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死亡观念的转化及卫生服务的发展,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增加。临终关怀是一种立体化、社会化的服务 ,是医护人员,针对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病人,为其缓解极端痛苦,维护致死尊严,增强对临终生理、心理的积极应对能力,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的旅程和对临终者的家属提供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关怀。[16]越来越多的老人和癌症患者迫切呼吁临终关怀。各种临终病人日益增多,受现有医疗卫生制度的制约及人们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临终关怀护理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家庭、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可实现患者真正意义上的有尊严的死亡,体现了生命价值与质量 ,是实现临终关怀护理内容的理想形式。[17]

4.3 对于临终关怀的积极推广设想

临终关怀机构绝对有积极推广的必要。临终关怀机构的增加,由于工作人员的需要,不仅能为中国老龄化趋势的问题保证老有所养,还可缓解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基于临终关怀长期性,需求性,必然性集于一身并急需发展的事业,我们是主张和呼吁政府深入此课题来讨论探索及在一定程度上的建设。但在全世界范围内,经济所需的支持,特别是国家政府的巨大医疗财政支出问题成为不可逃避的现实。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发展中国家医疗经济的匮乏状态是不可能短时间解决的。我们作为医护工作者也有必要将临终关怀或死亡教育的宣教付出努力。然而在社区内的宣传会存在中国人自身的传统观念,对死忘的避而不谈等导致搁浅。可是在医院里可定期对此话题开设讲座吸引在医院的病人或家属了解并争求意见。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推广家庭护理,希望家属能传承中化民族的美德,对家人的照顾更是责无旁贷。如若护理工作者,定期去“家访”,对其病症及护理的一定指导,必要性地作疏导心理,排遣伤心等的人性化工作,发挥“天使”的本领,这将大大减少患者家庭的负担,也节约人力资源,减缓专业人员紧张的问题。于此,也将仁爱的思想传播,在人的心中种下爱心种子。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各个职能人员的作用,对生命的负责的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萧瀚;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关于安乐死[J].开放时代,2001.11.

[2] 丁晓军;安乐死与临终关怀刍议On Euthanasia and Hospice .[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3] 谭文京,杨宇清,任卫红;护理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5,11.

[4] 洪秀萍;晚期癌症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6.6.

[5] 陈长金;临终护理的进展[J].医学文选,2004.10.

[6] Fell owesD, GoodmanM,Wilkins on S,et al.District nurses’views of themarie curie nursing service[J]. Nurse Times,2003, 99 (14):342 35.

[7] Gage B, Susan CM, Kristen C, et al.Important questions for hospice in the next century[ EB /L] [2000 - 03].

[8] 刘霖 ,袁长蓉,徐燕;死亡教育与姑息护理[J].护理杂志,2006.6

[9] Mary E,Betty R F. Pnlimive care nursing education: Opponunity forg2er ont ol ogical nurses[J].J Geronto Nurs, 2005,31 (7): 452 46.

[10] 滑霏 ,袁长蓉 ,徐燕;美国姑息护理政策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杂志,2006,11

[11] 凌云霞 ,黄晶 ,李若惠 ,商艳霞 ,殷春红;我国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08.2.

[12] 孙建萍,吕巧云;临终护理中护士心态的调查分析 [J] .中华护理杂志,1996 ,31 (3) :26227.

[13] 姜雁;临终服务中护理人员的角色[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3年9月 第20卷 第3期.

[14] 李惠玲 郎黎筱 沈利敏 陈惠芬 李红 霞 黄回 陈胡安琪;护生在临床安宁照护情境中的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 2006年 5月第41 卷第5期.

[15] 魏誉民,余婷,谢凤兰,钟慧珍;护士在护理临终病人中的真实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4月第42卷第4期.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难题;护理方法

临床观察分析,从晚期癌症患者年龄上观察。在临终护理过程中,出现心理反应最为强烈的是中青年人,因不良心理因素给临终护理带来难题也多出现在他们身上[1]。中青年时代正是人生旅途的黄金时代,也是为事业和生活拼搏的时代。青年人思想活跃,积极向上,情感丰富,兴趣广泛,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年人兴家立业,养老育幼,不仅是家庭的栋梁,也是工作中的骨干。因此,中青年人若是失去健康,病魔将他们束缚在病榻上,而且生命不会太长久,这对他们是何等残酷的打击,难以接受。因此,他们强烈的心理反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我们针对的主要对象。老年患者大多认为自己年事已,或者是家里的负担,面对死亡比较坦然。少数老人产生不良心理因素,因他们的晚年本来很幸福,儿孙满堂,有享不尽的天伦之乐,可疾病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力。即使这样,同中青年患者相比,在临终护理中比较容易帮助相处。年幼儿童尚不理解死亡的含义,躯体的损害和治疗的痛苦,使他们更加需要父母的疼爱、安抚和陪护。总之,由于临终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等不同,他们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就不同。

1 临终护理难题及护理方法

临终是指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区域衰竭,生命活动趋向终结。临终患者可被断言在几小时、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内死亡。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意外事故造成主要脏器严重损害,如脑干、心脏、肝脾破裂等,这些患者的临终过程很短。而慢性病所致的脏器功能衰竭、肿瘤晚期,患者的临终过程就可能旷日持久。医务工作者有责任为那些毫无康复希望的绝症晚期患者提供优良的全身心的护理,提高他们尚存生命的生活质量,维护其人格及生命尊严。下面就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护理中常遇到的难题谈四点看法。

1.1当诊断已明确,患者得知自己确系癌症晚期,犹如惊天霹雳,因而产生十分严重的恐惧反应,认为自己的生命很快就要完结,从此精神崩溃,悲观失望,表现出埋怨、沮丧、愤怒、不思饮食、不睡觉、拒绝治疗、要求出院等一系列癌症患者的情绪应急反应。这是临终护理中遇到的难题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消除这些患者的恐惧,这需要有平时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只有以真挚慈爱、亲切的态度和语言对待他们,进场与他们交谈,成为他可信赖的交心人,才可真正了解到患者的内心活动,从而以谈心、暗示等心理疗法,缓解与疏导患者病情情绪,减轻心理负担,让患者懂得不良因素心理只能加快病情恶化,只有配合治疗,才能达到稳定病情、延长生命、减少痛苦,提高他们尚存生命生活的质量和价值。

1.2有些癌症患者由于心理应急失控,自我价值感丧失,自信心降低,造成失助自怜的心理反应。随着病情的恶化,给癌症患者带来的是烦恼与痛苦,焦虑恐惧反应逐渐增强,终日抑郁不乐,事事不兴,处处寡欢,情绪木僵,麻木不仁。这些都给安慰工作带来难题。此时,护士人员必须富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留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与心理支持。有时,无言的抚慰,如握住患者的手,能起到和语言相同的作用。还可以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具体事例,或请这样的患者现身说法,以稳定病情,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1.3癌症患者在弥留之际会感到孤单和凄凉,他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看看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想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慰藉,但又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痛苦和憔悴的样子,所以亲戚朋友来了反而显得很冷淡,不愿多说话,甚至烦躁不满。这是他们心理状态的复杂表现。他们的情绪反复无常,有时稍有不满,就对平时热情照顾的医护人员大发脾气,甚至骂人,或无故训斥其家属,摔杯摔碗,借以发泄对疾病的反抗和内心的痛苦。还有个别患者要求特殊,甚至无理取闹。这些都给护理人员在满足患者要求上带来难题。遇到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做到宽容大度,善于理解患者某些失常表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一时难以满足的应耐心做好解释。同时,生活上应给予更加完美的照顾,如理发、剪指甲、洗澡擦身、喂水喂饭,病房要保持清洁、安静、舒适、美观,还可以摆放些有顽强生命力的长青绿叶植物和时令鲜花,让患者感受大家真挚的爱,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

1.4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死亡的威胁步步逼近,患者对各种治疗失去信心,对一切都不寄予希望,加上化疗、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一些癌症患者不愿继续忍受疾病折磨,厌世轻生,产生绝望心理。这是护理临终癌症晚期患者时遇到的又一难题-防范难。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发现理智失控、有自杀念头的患者,要及时给与心理支持,循循善诱,耐心疏堵,解除不良刺激。同时,要严格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各班查房,严格交接班手续,注意检查患者有无刀、剪、绳、带等危险物品,如果发现,应及时收回,妥善保管。这些都是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总之,护理人员要提高对临床临终护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使晚期癌症患者平静安详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维护他们生命的尊严。

2 讨论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叉学科,涉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有独特的伦理道德价值[2]。临终患者最终要走向死亡,但如何走向死亡更能体现人的权利和尊严,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无论是安乐死还是临终关怀,其共同点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有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很想采取安乐死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之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但目前我国尚无安乐死的相关法律。晚期癌症患者还需要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超的床边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心理和躯体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充实、安详、尊严地离开人间,使死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参考文献: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晚期癌症;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00-02

由于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癌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但是至今为止,癌症仍是无法攻克的难题,死亡就在所难免。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也是生命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死亡带给病人和家属的影响就备受关注。如何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增加其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命周期?通过临终关怀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护理,特别是癌症患者生命的终末阶段实施的临终关怀,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都会起到减轻痛苦,增加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1 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一词源于中世纪,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顾。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2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

2.1 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癌症病人重要的心理特征。具有焦虑心理的病人对现实持有一种消极的评价,在展望自己的未来时感到无比的艰辛,充满挫折,百般无奈和失落,以致坚信没有任何方法和途径能够摆脱苦难,他进入医院接受各种医疗检查和治疗时,心理上首先产生一种焦虑。主要表现为心事重重,唉声叹气,情感脆弱。

2.2 忧郁心理 忧郁心理是临终病人最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临床观察表明他(她)有较多的消极信念,从而滋生失望和抑郁。许多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症状的加重,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特别体贴,多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离开人世。表现为心情忧郁、痛苦、消沉、失望。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病人先是急于交代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日夜守护在身边。

2.3 否认心理 这类患者大多具有“非好即坏”的偏执认识,易在思维上走向极端,没有回旋余地。不能根据现实调节自己的期待。表现为拒绝接受治疗,脾气急躁异常。容易与家人和医务人员发生冲突。由于国人在对待癌症是否真实告知病人本人存在诸多争议,许多病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死于何种疾病。家属不愿意让病人知道病情。临终是否放弃治疗,多半是由家属决定。医务人员尊重家属的意见,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临终病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不能把真实病情告知病人。当病人意识到或间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种事实,常常反复追问医生自己的病情如何,不安、急躁、烦闷,要求家属带自己到大医院进行复查,以求以前的诊断。否认对临终病人来说如同一种缓解沉重打击,减轻心理压力的缓冲剂。

2.4 认可心理 患者会感到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没有什么悲哀和痛苦了,于是开始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患者表现相当的平静,非常的坦然。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

3 心理护理

3.1 焦虑心理的护理 要帮助病人解决焦虑情绪,就必须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心理疏导工作。对待病人的心理波动给予安慰和理解,促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成为病人的倾诉对象;同时尽量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减轻因经济负担造成的负性情绪。倘若护患关系搞好,病人的焦虑问题即便不愿向家人讲,也能向护理人员说。这时,积极对症处理,便可稳定病人情绪。

3.2 忧郁心理护理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可出现全身衰竭状态,患者从家属的表情及表现等意识到自己病情严重,心情明显抑郁,语言减少,表情呆板。护士应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沟通,允许患者悲伤,痛苦并诉说,同时,争取家属、单位及社会力量的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3 极端否认心理护理 否认是一种应付突然不幸的心理防卫,但也可导致少数人心理突变而采取自杀行为。所以护士在面对病人的极端否认心理时应以真诚忠实的态度,坦诚的回答患者对病情的询问,关心患者。在与患者交流中主动正确地引导病人,加强观察情绪举动变化,防止病人的极端行为。

3.4 认可心理的护理 癌症晚期最终结局是死亡。此时病人已有思想准备,情绪平和、镇定,精神及肉体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情感减退,对外界反应淡漠。此时护士应让病人宁静、安详地告别人间,不应过多打扰,不勉强交谈,适度陪伴和支持、尊重信仰,保证临终前的生活质量,协调和指导家属参与临终护理,建议家属合理安排护理时间,指导家属协助做好基础护理。

3.5 疼痛的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到了晚期,往往出现疼痛难忍,护士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对疼痛部位避免触碰。护士要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恰当向病人解释疼痛机制显示出理解病人的痛苦,安慰病人,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疼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交谈、阅读、看有趣的电视节目等活动上来减轻疼痛。

4 疼痛的护理

4.1 药物控制

4.1.1 按阶梯给药 根据癌症患者的主观疼痛现象,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三个阶面,分别制定止痛方法。第1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本类药物无成瘾性,无镇静安眠作用。第2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药与非阿片类止痛,如可待因、曲马多及高乌甲素等。第3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

4.1.2 无创给药 癌痛药物治疗原则之一是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以便于患者长期用药。WHO重点推荐使用的止痛药是吗啡。

4.1.3 按时(3~6h)给药,而不是按需(只在疼痛时)给药 临床实践证明,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时,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以选择镇痛强度低的药物,使用最小剂量。如果等到疼痛剧烈时使用镇痛药,患者就要遭受疼痛的折磨。如果长期得不到镇痛治疗,癌症患者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4.1.4 给药剂量个体化即按量(止痛剂量直至病人疼痛消失)给药,而不是定量给药。临床实践证明,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少数癌症患者镇痛治疗需要高剂量。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强,长期用药无器官毒性作用。当患者疼痛因肿瘤进展而加重时,可通过增加剂量提高镇痛治疗效果,用药量无最高限制性剂量,即阿片类镇痛药无封项效应。

4.1.5 止痛泵的应用 广泛的应用于疼痛原因明确,需行止痛的治疗。特别适合于癌症病人需持续性、大剂量给药的患者。它具有依据患者止痛意识需要,可预先确定流速及自控加药,止痛持续,操作简单。克服了一般口服及肌注止痛药维持时间短,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的特点。

4.2 转移注意力 采取让患者听音乐、看电视、读报纸、玩扑克等活动,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我们让爱好音乐的患者选择喜爱的乐曲,在睡前、饭后或输液过程中播放,患者通过欣赏音乐,转移了对疼痛的注意力,有效地缓解了疼痛。音乐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美妙的乐曲能提供松驰的环境,使人回忆起美好的往事,音乐不仅能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而且可转移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疼痛。

5 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多,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操作与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的技术,轻柔的语言,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大多数患者的痛苦除原发病引起的疼痛外,还因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呕吐、身上带有各种不良气味、生活不能自理,及时准确缓解患者的痛苦。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保持大小便通畅,卧位要舒适、营养及液体的补充要及时等。协助患者解决身体需要,护理中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相互配合。

6 对家属的关怀

6.1 创造机会使家属宣泄内心的悲伤 诱导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并认真倾听同时给予理解和安慰。心理学家认为长期压抑,长期压抑悲痛的感情会导致人们的心身疾病。大声哭泣,让悲痛发泄出来,能减少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护士必须提供合适的场所,让他们发泄其内心的感受。此时,护士应认真倾听,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沟通技巧给予关心、理解、支持和安慰。

6.2 满足家属照顾患者的需要,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生活照顾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照护活动,如计划的制定、生活护理等。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应耐心指导、解释、示范有关的护理技术,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慰藉,同时也减轻患者的孤独情绪。

6.3 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 协助家属在医院环境中,安排日常的家庭活动,以增进患者的的调适,保持家庭完整性,如共进晚餐、看电视等。

6.4 对家属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 对家属进行死亡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能幸免,进而接受亲人即将死亡或已死亡的事实。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亲属接受现实,了解悲伤与居丧,尽快适应亲人去世后的生活。缩短悲伤过程,顺利度过居丧期,保持身心健康。

6.5 满足家属本身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护理人员对家属要多关心体贴,帮助安排陪伴期间的生活,尽量解决其实际困难。

随着临终关怀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为即将结束生命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服务,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王晓琳,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620.

[2] 赵庆英,晚期癌痛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7(8):582.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9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工介入;哀伤辅导

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临终关怀是由社会各层面(护士、医生、社工、志愿者、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组成的机构为生命处于晚期的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方位的照顾与支持,创造一种安宁、舒适和温暖的临终环境,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价值和质量,让他们有尊严,愉快、安详和不留任何遗憾地离开人世。经过近40年对临终关怀的探索,现代医学一般认为: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支持性和姑息性照顾的医护措施。它关注的是对临终病人照顾的姑息性(Care),而非治疗性(Cure),它不以延长临终病人寿命为宗旨,而以“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临终病人的身心痛楚,同时给予病人家属心理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坦然地接受死亡事实”为目的,从而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让病人能够安详无痛苦地离开人世。目前我国社会关注研究的主要是老年人老年初期生活这个阶段的需求,面对老年人生命历程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临终阶段的关心和研究则十分欠缺。因此,在我国对临终病人进行临终关怀已经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一、临终关怀的内涵

(一)临终关怀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全面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以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控制疼痛,以及减少病人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社工等服务人员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系统性的照护,尽可能地使病人平静安详地带着尊严离开人世。与此同时,给临终者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与丧亲辅导。总而言之,临终关怀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提供照护和支持服务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临终者客观看待死亡,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完成最后的生命旅途,并为家属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给予安慰和关怀。简言之,临终关怀就是让患者“善终”、使家属“好生”的一种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

(二)临终关怀的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是帮助病人了解死亡,接受死亡,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享受良好的医疗消费,使他们能够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超脱于身体的痛苦,安详而无牵挂地离开人世;另一方面是为病人家属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给予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直面亲人的死亡,坦然地接受丧亲之痛和将要面对的问题。在我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临终关怀不仅在生活方面有利于解决临终病人的照护问题,而且在精神层面上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痛苦,排解临终阶段病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恐惧不安,意义更为重大。

(三)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

临终关怀实际上是运用多种形式对临终者给予生活上的照护、情感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满足和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维护。临终关怀用温情和爱,让死亡变得不再狰狞和恐怖。

1、理解并接受死亡是临终关怀的首要内容。

2、减轻恐惧和不安是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

3、控制并减轻疼痛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

4、实现临终者的愿望是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

5、对临终家属的慰藉与关怀是临终关怀工作至关重要的内容。

二、中国临终关怀的缘起和发展

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1988年7月15日。该中心是全中国(包括港台地区)首家临终关怀专业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开端。而同年10月创立的中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则拉开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序幕。与此同时,香港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在大陆捐建了20多家慈善性质的宁养院,每年拨款2 000多万元,为关爱生命、造福人民、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4月16日,由李家熙教授发起与倡导的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正式成立,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

21世纪中国面临着人口老年化的严峻考验,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但近年来中国对于临终关怀的探索从未停止,探索中国本土的临终关怀模式,推进中国临终关怀本土化进程。已形成的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李义庭的PDS模式,让医院、社区和家庭相结合进行临终服务,旨在解除病人病痛。二是施榕的“施氏模式”,即“中国乡村临终照护”模式,主要是家庭照护,致力于发展中国农村的临终关怀事业,适应我国已经步入的老龄化社会。他认为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在乡村将大有发展。三是家庭、社区和专业医护人员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家庭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创建满意的临终环境,并对病人进行生活照护、精神抚慰及其他帮助;社区帮助安排志愿者作为临终团队成员进行筹资;由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其他相关的临终关怀医护服务。尽管上述三者都力求将家庭临终照护与社区临终关怀相结合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形式,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却仍面临着各种现实性的挑战。

三、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71-02

〖HJ1.6mm〗临终关怀护理就是让癌症病人在有效的时间内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它的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在生理上解除肉体痛苦、心理上缓和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社会上使其具有社会成员自觉感,从而使其提高生存的生命意义[1]。它不仅是针对病人个体,同时要为临终者的家属提供心理、社会及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和适应。

1 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科共收治晚期肿瘤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88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肺癌6例.食管癌7例.胃癌3例.结肠癌7例.肝癌7例。

2 临终关怀护理的实施

2.1 用心理解病人:临终病人就要走到人生尽头,其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对未来恐惧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对晚期癌症病人治疗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以支持病人、理解病人控制症状与全面照护为重。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克服一切困难.为病人合理需要提供服务。

2.2 必要时告知患者真实的信息:提供真实信息的原则是希望和诚实,医务人员在了解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告知患者病情及相关各种真实信息,但要使患者保持对治疗的期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要避免漠不关心,闪烁其词或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30例患者中有22例由医务人员告知患者病情,另外8例由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病情,患者均能够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

2.3 做好疼痛的护理:晚期肿瘤患者70%左右以疼痛为主诉,其中50%属于剧烈疼痛,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痛苦甚为重要。通常患者的疼痛是由肿瘤压迫或直接侵犯神经所致,但有时会由心理因素引起,护士可采用暗示疗法、放松技术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或按摩病人疼痛部位,以缓解肌张力,帮助病人减轻疼痛。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时,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物治疗癌痛五要点,即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进行止痛治疗,以达到使患者夜间睡眠时无痛、白天休息时无痛、日间活动时无痛,真正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病人的疼痛主诉要表示认同,尽快评估并处理。按时给予止痛药,而不是等到疼痛后才给药,即下一次给药应在前一次给药剂量药效未完全消失之前给予,保证止痛效果。观察并掌握病人疼痛的规律,亲自看病人的服药,不可强调成瘾而拖延或漏给药。

2.4 尽量维持病人心中生存希望: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眼神.体态姿势和非语言行为。探求了解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做好心理诱导,使其以最佳心态.乐观,愉快的心境对待死亡。

2.5 消除自卑心理,确立生活信念:晚期癌症病人渴望得到社会关爱,希望得到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怀和爱护。他们害怕孤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不希望亲人离开。我们采用允许家属或朋友陪护和探视,满足他们生命最后时刻与亲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愿望,不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2.6 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并适时运用。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安慰等方式,与患者进行语言或非语言交流,让患者对疾病始终抱有希望和信心;积极开展有意义、有快乐感的活动,如听患者喜欢的歌曲,跳节奏舒缓的舞步,或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鼓励患者及时表达或发泄自己的负性情感;重视家属及社会的作用,可通过治疗效果较好的病友讲述其治疗过程及效果,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针对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工作。

2.7 鼓励并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除了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外,亦应重视其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性格最了解,在患者的内心深处,家属的关心和照顾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应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如与患者共同回忆美好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趣事;家属尽量多抽时间陪护,护士指导其做好基础护理,如喂饭、翻身、按摩等,让患者感受亲情的力量,从而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2.8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修养环境: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身心备受煎熬,在护理工作中尽量为其安排空调、浴室及卫生间齐全的小房间,根据患者的性格、喜好布置病房,可摆放绿色植物、花卉、盆景并允许家属陪住及自带生活饮食尽量由家属准备患者喜爱的食物,保持病室安静、整洁。

3 结果

30例临终病人均平稳地度过临终期,在有限生命岁月里充满温情的气氛中,感受温暖和爱.安详,舒适,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经过精神支持.临终病人家属的悲伤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笔者深切体会到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依赖,希望与更多的同行一起努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患者消极失望时给予其信心,在患者充满希望时给予其鼓励,在患者平静面对死亡时给予其尊严,使患者和其家属始终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从而能共同坦然面对死亡。

4 讨论

4.1 晚期肿瘤的病人一旦被确认为临终状态,应该以病人需要为中心的全面照料为根本点,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为目标,同时使家属的健康得到维护.虽然患者疾病已无法治愈,但仍拥有生命、有痛苦、恐惧和需要,需要更为特殊的关怀和照顾。首先要解除患者痛苦,痛苦绝大部分由疼痛和对死亡的恐惧引起,联合止痛方法可以缓解90%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正确的死亡观,情感援助和悉心照料能缓解对死亡的恐惧,让患者平静的接受死亡过程。其次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生命质量评价标准包括患者身体感受,内心体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观满意度。临终关怀目的是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减轻疼痛折磨、有尊严、有亲人陪伴的生活环境,让患者与亲人共同温暖生活,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平静、安详走向人生的最后旅程。

4.2 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常规镇痛治疗并不能使疼痛完全缓解。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对临终病人护理的重点从生理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要求护士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修养,掌握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培养良好的业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激能力,帮助病人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生与死,使病人在精神与躯体痛苦的双重压力下,生理、心理得到最适当的安慰和满足,从而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身心护理上。护士用自己娴熟的技术、亲切的语言、良好的服务态度、人性化的护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临终者能信任护士的工作配合治疗享受着每一天;通过临终关怀护理再现人情味,使临终者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最后一刻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比较舒适而又无痛中死去,达到死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的目的、真正达到安详、舒适,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