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声乐教学十篇

时间:2023-10-27 17:31:43

小学生声乐教学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1

一、音乐声势的概念和形式

小学声势教学是指让学生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动作发出声音的教学方式。在利用声势进行教学时,能让学生一边音乐,一边打着节拍,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增强音乐节奏感。利用声势教学,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快速的融入的乐曲中,并跟随音乐用声势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声势教学,不存在无法掌握的运用技巧,只要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就能自然的用动作来跟随音乐进行。通过声势教学,对学生的听觉、思维、身体协调能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音乐声势教学中,能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能放松身心,愉快的跟随节奏进行,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声势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用拍手的方式打出节奏;采用跺脚来打节奏,跺脚时采用坐姿和站姿都可以;还有拍腿和捻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方式利用身体发出声音。声势形式的多样使音乐学习充满了乐趣,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下共同为一首乐曲伴奏,使声音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实现高效的音乐声势教学。

二、音乐声势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教学方法能够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音乐知识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节奏感。同时,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运用声势教学,以音乐节奏作为教学的主基调,以学生根据兴趣做出的声势形式为载体,让学生进行音符和谱的学习,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声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学会合作才能更好的具备竞争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教师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注重合作学习的方式,而不考虑探究的内容是否具有合作的价值。音乐声势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平台,由于声势形式属于外在表现方式,他们在跟随音乐进行声势学习时,学生之间存在问题时,能够互相讨论,提高声势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切合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运用不同的声势形式来共同为音乐伴奏。在跟随音乐伴奏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认真倾听,有需要和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使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伴奏。例如,在学习了歌曲《粉刷匠》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跟随音乐来进行伴奏,在每个小组成员中,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学生一会儿拍腿,一会儿拍手,用各种变化的声势形式来跟随音乐发出声音。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好,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声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如果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观察能力、高度敏感性和持久注意力,对新知识和内容便会快速反应,可以透过表象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关系,得到相对客观的结论,完全能够自行建构相关的知识,并且进行整合,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又促进智能发展。声势的基本形式中拍手可以包括拍掌背、指尖对指尖、手背对手背等,探索拍手可以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通过认真观察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声势形式,能够获得创造性的思维和对不同拍法产生的音色特点的体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对多样性认知策略,逐步的形成或是习惯于对构成新观念、新方法、新过程具备贡献价值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使学生对已经具有的认知经验给予更高程度整合以便实现学生原创性思想的思维品质。

3.声势教学能够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模仿能力

在小学音乐声势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掌握声势的各种形式,并能跟随音乐来发出声音。从模仿单一的方式到模仿声势的多种形式,最终,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声势形式,并能够进行自我创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4.声势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灵敏的反应能力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声势训练

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尽管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没有其他课程那么受重视,但是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价值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提高而逐渐地凸显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只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音乐课堂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声势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他们对音乐的节奏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教学的概念和应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方法,而声势训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训练方式。声势训练是利用人体不同的姿势进行发声训练的简称。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利用拍手、剁脚等方式进行发声。人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加上人的各种姿势,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声音形态。人体的姿势其实也可以传达出一定的无声音的语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声势训练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声势训练教学可以将音乐中的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使小学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课程会更加感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

二、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将声势训练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首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其对音乐更加敏感。但是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从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而学生通过音乐的声势训练,可以将动作、触觉、听觉融为一体,跟随音乐的节拍,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把握能力。音乐作品和动作节拍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从感性角度记住音乐的节奏。因此,声势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会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声势训练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方式

1.使学生通过动作来模仿音乐的节拍,提高他们对节奏的辨识度

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而一般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把握音乐没有太大的提高。利用声势训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从而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感知音乐的特性。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动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体会音阶、音符等不同的音乐概念,学生通过身体节奏的模仿,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也使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独特感受。

2.通过声势训练中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音乐节奏,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游戏,可以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这样就脱离了传统的、单调的音乐教学模式,达到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新高度。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并且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

3.通过选择适当的歌曲,释放小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声势训练来积极适应并推动学生心灵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来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对儿歌有着一定的亲近感。因此,将儿歌作为声势训练的练习曲进行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例如:采用《幸福拍手歌》进行声势训练,可以利用歌词发挥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控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心灵的升华。事实证明,使用声势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声势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3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小组课分三种类型:有的以声乐技术训练为主,有的以声乐排练为主,还有以声乐教学法为主。在声乐小组课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搭配好组员,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多方位训练学生的声乐演唱、声乐教学、钢琴伴奏等综合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既要重视技能学习,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组织教学等综合能力。在高师声乐的实际教学中,通常有三种教学形式,即声乐集体课、声乐小组课、声乐个别课。三种课型相互搭配,其中的声乐小组课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高师声乐小组课,也叫“中课”,这种课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对2~10个学生的上课形式。声乐小组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来分。

低年级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这种课型通常是一个老师面对2~4个学生,把性别相同或者声部相同的同学编为一组,进行集体练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这种课主要针对程度比较低的同学,通过小组课能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课型既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又可以以学生讨论为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和对声音的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也省去了为每个学生单独上课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高年级以排练为主的小组课:这种课型通常是一个老师对5~10个学生,它是以集体歌唱技能训练为基础,侧重于重唱、小组唱、表演唱歌曲的排练。这种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的组织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多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

高年级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小组课:这种课型也是一个老师对5~10个学生,它是由声乐技能、作品表现逐渐向声乐教学过渡,讲授声乐教学法,并融合青少年发声特点训练,以及变声期方法及注意事项。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创造学生之间互相教学的机会,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声乐小组课的设置很重要,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建立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几年高师音乐专业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声乐小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声乐小组课在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这一矛盾。二是高师音乐教育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专门的音乐院校更侧重专业性和技能性,声乐小课只能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无法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编排节目、钢琴伴奏等综合能力,而高师的音乐教育声乐小组课有着多重的教育功能。

高师声乐小组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效果上,声乐小组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从技术上来提高几个同学,是不容易做到的。每一名学生练唱机会与接受指导的机会因时间所限,在教学上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在教学内容上,有的学校忽视了针对高年级以排练为主的小组课和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小组课开设的不同功能。有的只重视声乐技能的训练,甚至把小组课上成了小课的浓缩版。这样的声乐小组课往往会拖堂,45分钟一节的课,“认真负责的老师”往往会超过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声乐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想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无私奉献,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既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在为一个同学上课的时候,小组其他的同学精力容易分散,讲话或者玩弄手机、发短信等等。声乐小组课在教学形式上比较单一,长期以来都是老师坐在钢琴前,聆听学生演唱。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单调、呆板。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往往到了大三、大四有一些没有考上主修的仍然上声乐小组课的学生,越到后期,逃课的学生就越多。有的老师容易偏向小组内程度稍好的同学,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其他同学教学上的不信任。专业教学更需要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而不能有任何的“偏见”,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如何通过声乐小组课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个声乐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4人一组,以提高声乐演唱技能为目的的小组课。首先在学生的编排上,要注意小组内学生的搭配。每个人的嗓音条件、性别、程度、声部、唱法等都不相同,所以划分小组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将这些因素中相同或近似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练声曲目、布置歌曲会比较方便,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将有相同毛病的学生划为一组,使同学互相之间能有参照,有的放矢的进行专业教学。

在声乐课的教学上,应该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不能“一言堂”,不能采用满堂灌的办法。要善于组织教学,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点面结合,力争重点突出而又面面俱到。多让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懂得分析声音,使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由教师主导型变成学生主导型,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上课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能一直都是老师弹、学生唱。可以把学生练声和演唱过程中的钢琴伴奏,交给这一小组的同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课余时间在琴房互相练习、互相监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和钢琴的基本弹奏技术。这样的上课形式,使得老师可以脱离钢琴来到学生身旁,更好地观察学生的演唱状态和肢体动作,也可以调整老师上课的精神状态,不至于在钢琴上一坐就是半天。有些初级程度学生的练声曲就是三度到五度之间基本的音阶练习,速度也比较慢,这些练习曲每个学生都能弹奏的;有些高程度学生的练声曲是在不同的调性上做八度,甚至十度音阶的快速跑动练习、琶音练习、跳音练习以及半音阶练习,这些都需要科学正确的弹奏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对二十四个大小调要烂熟于心。在演唱曲目的时候,循序渐进,多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如学生可自弹自唱,即兴伴奏能力差的同学,开始只要求右手弹奏旋律,慢慢的加进左手主三和弦琶音音型和柱状型,也可以把学生演唱的曲目交给即兴伴奏的老师等。通过声乐小组课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在高年级声乐教学内容上,学校应该重视以声乐教学法为主和以声乐排练为主的声乐小组课的开设,不能简单将声乐小组课等同于浓缩型的声乐小课。对于学生中确实优秀的同学,我们主张在低年级对其实行声乐小课,而大部分的高师声乐专业的同学嗓音条件一般,更适合通过声乐小组课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声乐教师,不能光盯着学生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方位、多层面去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以声乐教学法为主的小组课上,可以让某一个同学给另一同学上课,专业老师和其余同学对教学过程再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在以声乐排练为主的声乐小组课上,可以安排形式多种多样的演唱。声乐演唱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实现,俗语说“三想不如一唱,三唱不如一演”,通过各种演唱形式的排练,学生声乐演唱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接触各种优秀的曲目,这些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师范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中小学生,并会遇到各种音乐活动,所以学生在学校多接触形式多样的作品,对将来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声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和专业技能,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对于专业教学至关重要。纵观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都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老师应该多看到学生的进步,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只要学生努力,有一点点进步,老师就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和学生一道积极努力去探索教学过程。

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是个非常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想让每个学生的声乐演唱和教学能力取得最大的进步,需要我们高师声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和探索。在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小组课是培养学生声乐演唱、声乐教学、组织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全体老师一起群策群力,才能在当前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培养出能唱、能教、能伴奏、能排练的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王万珍. 高师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7(1)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4

关键词:学前本科;声乐课;教学效率

对于当前我们学校的本科幼儿师范学生来说,课堂仍然是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其中,声乐教学一直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存在。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一直是个难题。我校幼师的声乐教学,它不同于其他高师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模式,它是“一对几十”的教学模式。针对我校本科幼师的声乐教学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声乐集体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当前学前本科学生的声乐基础状况

就声乐教学而言,无论学生的基础怎样,都要在他们毕业的时候达到较好的歌唱水平。不仅自己能唱,还得会教,以达到今后幼师教学工作应有的能力。我们“3+2”大专幼师生对于声乐的学习有五年的课程,而学前本科幼师是四年的学习时间,况且我们目前这届本科幼师学生,经过调查,都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针对我校“零”基础本科幼师学生的声乐教学,我们该如何去进行教学,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求知欲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去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并更加注重声乐课堂内容与信息的有效输入,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并采取措施以发挥好声乐集体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在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声乐集体课是适应我校在职声乐教师与学生现实状况

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我校学前本科声乐教学的构想

1.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或是部分缺乏歌唱兴趣的学生而言,集体课更容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性意识,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从而引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热情。集体课教学同样对建立学生敢唱、愿唱的歌唱自信心非常有利。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对人们在歌唱时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当有的学生由于胆怯、紧张的心理造成气息上提、体僵腿软、无所适从,难以做到自然地发出美好的声音。假如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克服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害怕唱歌,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因此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上课时,只要有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表扬的喜悦之情,不以学生没做好自己的歌唱要求就严厉批评学生,甚至挖苦学生。教师要做到尽量亲切、和蔼,不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唱歌,有信心地去唱歌,保持对歌唱学习的热情,因为,信心和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良好开端,这对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2.解决声乐学习的共性问题,发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优势

(1)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声乐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声乐集体课主要以共性为主。声乐集体课可以传授对每个人都有共性的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增强声乐理论修养。例如,歌唱艺术的器官与发声原理、音响学、生理学、机理状态等,歌唱的姿势、呼吸、共鸣、咬字、歌唱的艺术表现等。向学生讲解理论时,也要注意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时间的切入点。例如,我们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讲到发声时软腭上抬的问题时,由于我们人体的发声器官看不见也摸不着,通常,学生在没有事先的发声实践情况下,学生会找不到感觉与状态。只有经过训练实践后,教师讲授软腭上抬的状态与感受,让学生了解软腭是处于咽的顶部位置,同时,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当软腭在提起的位置时,通向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在学生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发声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状态,以避免重复讲解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达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学生声乐训练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首先,声乐集体课对于刚入学的初级学生解决声音训练中的问题非常有利。初学声乐的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良好的歌唱状态。如,歌唱的体态、气息的控制与训练、声音的高位置、喉咙的打开训练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唱法,这些共性的科学的歌唱训练方法,因为其具有共性的特点,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基本适用的。所以,在集体课中,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同时解决。

其次,声乐集体课对于学生在听觉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初学声乐者一般都无法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正确与否。所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听”,是声乐教师的又一个教学重点。在集体课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听觉环境,全体学生共同演唱、分组的唱、单独的唱、教师科学、准确的范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听、比较和鉴别,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区分声音的好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功能,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只有掌握了辨别声音好坏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加快学习声乐的步伐,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这一目的。

3.融入声乐小课及小组课的问题,优化声乐集体课的内部结构

如前所述,声乐集体课是我校幼师本科的教学形式,有较多的教学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味地进行声乐集体课,势必难培养出优秀的歌唱人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解决疑难问题,而声乐小课可以做到,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等问题的指导与解决。所以,我们要在声乐集体大课中融入声乐小组课与声乐小课。

(1)声乐小课在声乐集体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

声乐集体课中需要融入声乐小课。声乐小课也是其他高等师范院校一直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个性演唱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是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对于我们而言,纯粹地上“一对一”的小课,目前,师资等条件不允许。对于我校学生的声乐教学来说,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基础后,在声乐的集体课中融入小课,教师可以安排出课时,在集体训练后,专门单独辅导一位学生,同时要求其他的学生在教室同时听课。这种在集体大课中融入小课的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由于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形体有其各自的特点,喉位有高低,声带也有长短、厚薄之分。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嗓音条件,在集体课中进行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它的局限性。为个别学生上课,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因材施教。主要解决学生的发声技巧以及演唱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通过个体检验才能知晓发声的技巧如何?同时,其他学生旁听个别课时,通过观摩,在教师通过对个体有针对性地指出发声问题,进行讲解并引导时,旁听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所谓“旁观者清”。这样,学生的思维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怎样做才能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增强了对声音的辨析能力,从而确定了歌唱的各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所以,发展学生歌唱的个性,就应该从小课来实现。这种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实际就是把声乐理论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型。

(2)声乐小组课在声乐集体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

还要提的就是声乐小组课教学。声乐集体课由于人数过多,全体学生同时发出声音,就像合唱课一样,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是否正确,教师很难做出分辨。因而,在有限的课堂上,在声乐集体课上要善于利用声乐小组课来进行教学。

声乐小组课可以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组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一段教学与学生的熟悉、了解后,要对学生进行调整与分组,可以将学生按类型分组,如出现气息、真假声结合运用等具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则排在一组,或者进行好坏搭配。前者,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避免了学生训练时问题各不相同,而逐个指导费时费力,阻碍了教学速度的增快,有目的地分组教学比随意性分组练习,更加明确了目标,提高了效率。后者,由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有的稍好些,有的落后些,把学生进行交叉搭配,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师教学中,会形成“师带生、生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以往上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声乐集体课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发挥它的长处,在不改变声乐集体课这一课型的前提下,课内进行调整与优化,融入个别课,结合声乐小组课。另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欣赏、多媒体教学,定期举行观摩、汇报课等等,来充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率,体现我们幼师自己的鲜明特点,最终达到比过去一直进行单一的“一对几十”的声乐集体大课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王美玉.声韵:谈歌唱技巧与艺术实践[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3]刘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03.

[4]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陈建彬.传媒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浙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

[6]王岱超,胡郁清.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南华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5(04).

[7]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8]王本谦.关于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构想.三明师专学报,1999(1).

[9]何团喜.声乐集体课与“一对一”教学形式之比较.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05).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5

【关键词】高师声乐;中小学;音乐教育;适用研究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国际教育界对艺术实践意义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美国音乐教育界将音乐(艺术)设置为学校和新学科。1994年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首次将艺术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针对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独唱、重唱、齐唱和合唱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师的高师院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符合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我们高师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目标。要培养出符合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人才,必须结合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要求,分析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传统声乐教学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回顾高等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改革,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声乐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传统精英教育思想和行为的根深蒂固,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理念与精神在声乐教学中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声乐课程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显得十分薄弱,存在着以下几点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高师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符合当前中小学教学能手,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全能者。然而,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们高师声乐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体现在:声乐教学的曲目设置的范围狭窄、类型单一,基本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并且在教学中大多都会选择专业性很强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独唱曲目,这些类似的教学内容和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及学校的相关活动内容是严重脱节的,最终培养出来的高师学生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

2、师范特色不鲜明

师范专业应有的特点没有渗透到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教法)远远与学生的声乐课堂相脱离。教材与中小学音乐课脱节。声乐教学存在应试倾向。

三、改进措施

1、结合高师教学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全面拓宽教学内容

要充分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培养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的教师,并充分做好高师的声音教学,要做到重视和正确认识声乐教学,将声乐技能课教学建立在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在做好声乐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之上,突破传统内容单一的声乐课堂,以从音响学、生理学的角度讲解,以丰富的课堂及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能力。与此同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有效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声乐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原则来开设声乐理论课程,进而使得我们的声乐教学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另外,该课程应从新生入学的一年级就开始,并通过集体开课、学的方式,每周安排1个学时,且开设1学年。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声乐艺术的表演性,因此,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艺术实践和舞台实践活动而言,以后不管是走向舞台还是讲台,都要与听众见面。因此,只有通过面对面地和听众进行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另外,根据学生的舞台演唱活动,教师可以检验出课题教学的成果,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这种高师的实践活动更加能体现出中小学音乐实践的效果,诸如中小学校园内经常举行的各种节日庆典、音乐比赛、活动仪式等等。这些活动都要求我们高师的学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2、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突出师范特色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师范院校的特点,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不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台实践能力,还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具备组织各项中小学音乐相关活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学生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需要我们高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课程教学:

(1)个别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实施个别课(一对一)教学,能够突出重点,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特殊化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此种授课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还可以很好地突出艺术的个性原则,符合表演艺术的特殊规律,效果十分明显,这也是学生掌握发声技法的一个最佳途径。把个别课与小组课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此外,这种授课方式还可以促进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及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精神,这是进行交流合作很好的方法。

(2)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作为表演性、实践性很强的声乐艺术,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不断完善,反之,课堂教学又是艺术实践的前提和有力保证,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既是声乐艺术自身的特点,也是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的自身特点。声乐艺术的表现依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声乐技巧作为基础,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要适当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泛的艺术实践空间。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不断提高学生组织节目和编排节目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编和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创造力、想象力,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能否建立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及能否不断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要求,这是一项既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高师声乐教学始终不能偏离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其教学内容只有依据培养目标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才能充分体现高师声乐教学的本质特征和适应培养合格师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红莲.理想的“无模式”境界离我们有多远—论教学模式对新时期音乐教师成长的影响中.国音乐教育,2004.04.

[5]万丽君.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中国音乐教育,2003.05.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6

高校现有的声乐教学元素调研

四川省现有高校院校有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师院、内江师院、乐山师院、西华师大、四川民族师范学院、阿坝师专、西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宜宾师院9个,外加几个综合性大学里面设置的音乐教育专业,共有十几所学院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

笔者以四川省高校院校为主要调查对象,并考虑其它各省高校现状,总结调查的结果。我主要从三个领域进行调研,一个是声乐教师的思想领域;另一个是现有的声乐教学元素的情况调查;三是声乐可利用教学元素的基础条件调查。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办法。通过此次调研得到的结论是:

开发意识淡泊。大部分四川声乐教师反映自己的工作量偏大,很多声乐教师一周十七、八节课。而且课型最少是二人课,有的多达十几人的小组课。他们感觉工作压力很大,除了学院声乐课程外,无暇顾及其它。声乐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泊,开发校内、外声乐教学元素比率较低,绝大部分声乐教师没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概念,只有少数声乐教师结合本课程特点开发了多维的教学元素。

思想意识存在差距。他们中大多数声乐教师还是采用古老的声乐教学手段,不主动挖掘身边可利用的声乐元素,对于声乐课程改革存在惰性,满足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对于他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的实际能力缺乏了解,他们的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脱节。少数学院领导层面所站的高度和前瞻性不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音乐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改革声乐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

实际应用率低。对于可挖掘的民族声乐、合唱、地方戏曲等元素几乎没有涉及。例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这些高校院校都有多媒体教室,但是在声乐课的教学中,几乎没有声乐教师用到。声乐教学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如果忽视实际音响效果,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在音响方面了解很少,就很难在心中形成音乐形象。同时学校虽然拥有比较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数量有限,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

高校声乐的多维教学元素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声乐教学。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声乐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声乐微格教学法,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设备,自己设计并全程监控声乐课程。通过微格教学,使学生喜欢上自己所设计、组织、实施的声乐内容,加快练习的速度,使枯燥的音符趣味化、形象化。这符合高校学生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他们应具备设计、组织教学的能力。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声乐教材中的部分歌曲配上动画来增加情趣,也可以用多媒体演示身体歌唱器官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把复杂抽象的声乐课程简单立体化。

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是声乐课程共享的资源。互联网是各种课程开发、利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众多的网站,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中国几所著名的音乐学院网站、国外一些知名的音乐院校网站等提供了众多的中外音乐作品、 大师介绍、音乐交流等信息,这些对于促进高校声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师生要有效地利用,使之成为声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歌元素的利用。作为中小学音乐的职前教育阶段,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一些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技巧、方法。因为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风格特色鲜明。既然民族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就有义务从感性的音乐入手,培养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喜爱,加强中小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和热爱。所以高校声乐教师也有责任让高校的学生们了解民族歌曲、喜爱民族歌曲,掌握民族歌曲的唱法,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挖掘民族音乐的意识,挖掘出高校学生乃至未来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个性,增加国民的意识。

发挥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优势。首先,学生作为个体,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基础及独特的个性喜好,尤其四川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声乐教师和学生在民族、喜好、特长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尝试在学校间开展声乐教师经验交流或采用跨校兼课的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群体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许多经验来自他们的生活,来自他们对社区环境、传媒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这些经验与经历,无疑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

例如,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我所教的高校声乐学生共16名,其中有汉族、羌族、畲族、彝族四个民族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自己收集自己本民族或者自己喜爱民族的民歌,建立数据库,十六名学生中有一名同学选择畲族、三名同学选择羌族、三名同学选择彝族,其余同学选择汉族。我和本组学生共同完善、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建立了自己的QQ群,从原来搜集的几首民歌不断发展到几十首不等。我们探讨这几个民族歌曲的风格差别、特色,探讨演唱方法。我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培养了学生自我创造、创新的意识,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节省了时间,有很多工作学生是在课下完成的。这样的方式深受我组学生的喜爱。所以笔者认为声乐教师应该创设一切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获取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并融入新的知识结构。

合唱元素的开发、利用。合唱课是中、外音乐高校的重要课程,笔者在德国Folkswang艺术大学交流期间发现这个学校声乐教育的学生要上三个学年的合唱课,合唱课分为实践和理论两个部分,共计480学时。可见合唱课在德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里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音乐高校,尤其是高校院校里,合唱课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合唱课是中国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社会音乐活动的重头戏。合唱分“合” 与“唱” 两个部分,“合” 的部分在合唱课中得到解决,而“唱”的部分,我们可以在声乐课中解决。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老师,他们需要有组织和排练合唱的能力,我们声乐教师应该把合唱元素引入到声乐教学的课堂中来。例如声乐小组课上应引导学生探索合唱的声乐技术,并进行实践演唱,以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经过这些学习,合唱老师就很容易解决“大合”的问题了。这样, 既提高了合唱的专业水平,又使同学们多角度掌握了学习合唱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以后作为一名基础音乐教师组织、排练合唱的能力。

即兴伴奏元素的开发、利用。即兴伴奏在高校学生未来的教学中作用巨大。声乐课中开发、利用此元素就是要突出即兴与伴奏这两个部分与声乐的结合。声乐课与即兴伴奏结合,可以为即兴伴奏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娴熟地自弹自唱。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自己弹伴奏的问题不是很大,给别人弹即兴伴奏就有些慌乱,不能配合演唱者的速度,情绪烘托歌曲的气氛。尤其是学生自弹自唱的时候,基本上就乱了章法,要么有琴声没有歌声、要么有歌声没有琴声。所以我在声乐课上进行过这样的尝试,要求同组学生互相弹伴奏,开始他们伴奏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后来他们经常在课下彼此配合。我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即提高了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又增加了练习声乐的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们协调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要求他们课上自弹自唱,并且我院的声乐考试也加入了自弹自唱的环节。通过这种声乐教学模式,感觉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显著提高。

作曲元素的开发、利用。作曲课中,同学们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与作曲老师相沟通,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在声乐课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提供给他们演唱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这会让学生们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使他们的创作热情得到空前的提高,声乐演唱能力也不断进步。

学生实践与声乐课的结合。音乐社会实践基地是学校音乐课程的基石, 是音乐教育质量、特色的保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声乐知识和技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举办实践音乐会。音乐会可以是独唱音乐会的形式或是晚会的形式,可以是通俗唱法、或是美声、民族、原生态等唱法的结合。比如,举办班级音乐会、个人独唱音乐会、师生独唱音乐会、声乐比赛和声乐讲座等。声乐教师应对学生的艺术实践给予积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学校既要建立好校内声乐实践教学基地,又要开发校外声乐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校内和校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校内外连锁互动、资源互补、合理利用的良好教学环境。

教材元素的挖掘。现有的教材大多是纯专业化的歌集,演唱方法单一,大多数属于美声唱法曲目,笔者认为高校教材应与中小学课标结合,在声乐选曲上,应有一些经典的中小学歌曲,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共同探索中小学声乐的演唱特点。同时演唱歌曲应该多样化,例如近现代流行歌曲的演唱,因为流行音乐已经深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应该熟悉流行歌曲、具有引领中小学生选择、演唱流行歌曲的能力。高校声乐教材还应该多些地方、民族特色的歌曲。在声乐课教材的选择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学生创造性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能力。

结语

高校声乐可利用元素的开发探索是解决师资短缺、提高声乐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声乐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模式中解放出来,运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进行声乐教学,使教师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改善声乐教学资源环境,将教学更多的放大到校园外,甚至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这一开发探索对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可燕:《民族地区高校声乐特色教育探究》,《艺术探索》2010年第3期。

2. 叶高峰:《高师声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辩证关系》,《音乐探索》2010年第1期。

3. 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人民音乐》2010年第9期。

4. 宋曼蕾:《音乐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9期。

5. 徐杰:《课程改革要“瞻前顾后”》,《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第5期。

6. 刘东:《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音乐天地》2003年第3期。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7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欣赏;因材施教

音乐欣赏是人在音乐活动中对音乐进行理解和品读,一定的音乐素养可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而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歌唱的教学有利于净化小学生的心灵,使其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为提高审美能力奠定基础。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轻声歌唱和小学生轻声歌唱技能的具体培养方法。

一、对轻声歌唱的认识

轻声歌唱是与追求音量截然相反的一种歌唱方式。追求音量的歌唱方式用的是胸气,是真声,这种歌唱方式音调低、喉音重,音区不统一,声音缺少美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歌唱方式无法唱高音。而轻声歌唱则与追求音量的歌唱方式相反,它只需要少量的声带张力和气息就可以清楚地发出每一个音符。轻声歌唱可以稳定气息和喉头,与头腔产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放松地歌唱。柯威曾说过:“轻声是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在歌唱的过程中进行轻声练习有利于提高声带的耐力,保持声带的健康和损伤后的康复。所以,音乐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应该关注小学生轻声歌唱技能的培养。

二、小学生轻声歌唱技能的培养方法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音乐教师开始关注小学生轻声歌唱技能的培养。经过音乐教师的总结,“轻声歌唱”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下面就对小学生轻声歌唱技能的培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改掉小学生的陋习,树立轻声歌唱的意识

为了实现轻声教学,教师应该努力纠正学生根深蒂固的歌唱陋习,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轻声歌唱的观念。首先,教师应该先介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典型的陋习,指明陋习产生的原因,并解释这种错误会给音乐学习带来哪些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纠正陋习和错误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意识到平常唱歌时的干吼是一种不正确的唱歌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单纯地追求音量并不是探索音乐的康庄大道,这种唱法会使音区不统一,使声音缺少美感,甚至还会损坏声带。只有这样,音乐教师才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树立轻声歌唱的意识。

(二)音乐教师要巧用教学手段,培养轻声歌唱的习惯

在纠正了学生的陋习之后,音乐教师就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轻声歌唱的习惯。下面就对这些教学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1.在器乐的学习中融入轻声歌唱

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在进行器乐的教学时,不应该一味地进行器乐的讲解和训练,而应该学会变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可以将轻声歌唱融入器乐的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乐谱时,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边哼唱,将学习、哼唱和吹奏三者结合在一起。当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春雨蒙蒙地下》时,就可以让学生用乐器演奏出来,人声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轻声歌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乐器的同时达到练习轻声歌唱的目的。

2.在合唱教学中融入轻声歌唱

学生轻声歌唱是为合唱奠定基础,学会了轻声歌唱,可以使合唱在声音上更加和谐,可以防止学生之间出现“比音量”的现象,保证合唱的正常进行。例如,音乐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学习《迷人的火塘》第二声部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你强我弱,你弱我强”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合唱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你追我赶中掌握轻声歌唱的技能。

3.在打击乐教学中融入轻声歌唱

表面看来,打击乐和人声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它们两者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如果一个学生不会轻声歌唱,看不懂旋律,那么他就无法将伴奏加入其中,所以说会打击乐的人一定会轻声歌唱。例如,在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时,音乐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唱主旋律,另一组学生进行伴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轻声歌唱的重要性,并将打击乐的练习应用到实际的音乐伴奏当中。

(三)音乐教师在轻声歌唱中应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两者之间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声带长,有的学生声带短,有的学生声带厚,有的学生声带薄,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轻声歌唱的教学时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对他们进行歌唱训练时,可以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类,然后制定不同的、适应该类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发高音、中音、低音三种不同的音,并介绍这三种音的发音方法,让对应的学生掌握对应的发音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声音条件的学生,音乐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轻声歌唱的潜力,避免学生因不当的教学方法而造成潜力被埋没的状况。

总而言之,小学生轻声歌唱技能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这还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让小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陶冶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代西明.运用“轻声教学法”克服音乐课中的“喊唱”现象[J].科学咨询:下旬,2011(05):198.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8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学习音乐的形式对具有一定音乐技能的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掌握某种演唱、演奏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而且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教别人,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形成审美观点,并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使他们在个人素质、音乐能力和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二、目前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声乐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会唱和教唱的能力。由于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高师声乐教学模仿其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教唱能力的培养,以致不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从教后发现自己在校期间学的知识过于专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有所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较少,特别是范唱、教唱及教学组织能力有欠缺,无法适应中小学音乐的多元化教学和多样化的音乐课外活动。

(一)教材内容单一

声乐教学的教材选择是一个根本问题,它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由于不能完全摆脱音乐专业院校的一套知识、技能训练体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选择较为单一。大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使用的声乐教材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这套教材集一些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和歌剧内容为主,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相对于音乐能力起点较低的师范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这套教材中的大多数声乐作品艺术性很高,对演唱技能技巧有比较高的要求,真正适合师范生选用的作品很少,因此在演唱时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与实际的教学目的相差较远,使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训练以及曲目的选择上,存在与中小学音乐课本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失去了它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虽然有些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自选教材,但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训练规格,满足于对内容与形式上的简单重复,忽略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形式、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大都是采用“师灌生受、我示他仿”、“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这种直面单人的教学方式能因材施教,针对性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出高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并把它发展提高。但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相对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师范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明显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思维和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有一对一的训练形式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对将来的中小学音乐班级集体课的教学示范也会有所影响。

(三)训练的质量不高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声乐+文化”的形式考入大学的。由于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相对于音乐专业院校学生来说,平均水平较差,嗓音条件、演唱技术等声乐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比较差,这就更增加了高师声乐教学的难度,再加上声乐课时不足,学生训练的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使训练的质受到影响。尽管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提出较高的训练要求,但在具体操作时,有些老师担心影响教学进程,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和歌曲演唱要求进行详细地剖析和具体的指导,以致造成多数学生的声乐训练在量和质上均未达到所定的要求,长期如此就会造成不少学生得过且过,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按教师的要求完成训练任务。

(四)忽视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课内声乐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不断完善自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然而就现状看,很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得不少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据调查,很多学生都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声乐课外实践,但这样的机会很少,有的学生甚至在大学四年时间里都没有上台表演过。缺少课外实践对学生全方位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一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声乐学习表演和演出机会少,缺乏声乐教学环境的实习,那么他就不可能发现自身发展不平衡的方面,也就没有去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三、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实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各方面都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更为重视,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具有高的音乐文化素养,而且在学科综合、民族文化、知识面即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要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也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施教材内容多元化

过去的中小学音乐课主要以唱歌、欣赏为主,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会唱或者会弹就可以,因此高师声乐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后,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做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强调要尊重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及世界多元音乐文化,需要的是多能型的音乐师资,因此高师声乐教材内容的选择也要实现多元化。无论是学习哪种唱法,歌曲的内容都应该涉及各个方面,各个时代、各种风格,既有艺术歌曲、也有经典的民族民间歌曲,特别是当代著名声乐作品,此外还应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生源特点,适当的增加具有地域色彩和风格的一些原生态声乐作品,通过多元音乐风格作品的接触,了解作品相关的文化,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技巧,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演唱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校不少声乐教师进行大胆实践,根据学生个体的声音特点和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训练学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形式

目前高师声乐课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遭到更多声乐教师的质疑。毋庸置疑单一的教学形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不足之处也逐渐表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影响很大。因此高师声乐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声乐教学中的发音机理、发声基础知识、歌曲分析、嗓音保护常识等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教师集中讲解的集体课形式,这样既避免了无意义的教学重复,节约时间和师资,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督促,提高学习积极性。又如对学生选择针对性声乐曲目训练,就应该采用个别课的形式,对其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和纠正发声、呼吸、歌唱的身体状态等问题,以达到扩充、深化和细化教学内容。对于声区的统一问题则适用小组课的形式,如对女高音声音存在的气息较浅,喉咙放松打开不够,声音挤、紧的通病就可利用同声部的小组课来进行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每种授课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努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丰富的声乐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例如利用电脑技术制作视听影像资料、幻灯片等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声乐教学中有许多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学生也许一时掌握了要领,可能一下子又忘记了,例如歌唱时的呼吸要领,不同唱法有不同的呼吸技巧,随着不同的乐句呼吸的方法也在时刻变换。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诸如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播放训练的技能内容,让学生反复听看,自我分析,找出缺点和问题。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教师或中小学生,进行某一内容或某一课堂环节、某一项专业技能模拟,然后反馈评价。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简短、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强化技艺训练

新课标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综合技能,不仅要会歌唱、演奏、伴奏,而且还要会范唱、教唱,同时要掌握音乐教学的技能及相关音乐理论知识。例如音乐教学设计、音乐课堂组织能力、音乐课外活动指导能力等,因此高师声乐教学要注意强化对学生的技艺训练。从技能上说要训练学生歌唱的基本方法,掌握歌唱的呼吸、气息的控制方法,还要训练学生的范唱和教唱方法,从艺术上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作品,用真情去唱,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内心的歌声来传达美的情感体验。通过高质量的技艺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符合新课标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五)注重艺术实践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9

【关键词】声乐美声教学;存在问题;建议对策;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08-01

一、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培养技能。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传统声乐教学仅仅是对声乐技能进行培养,忽略了学生声乐理论的学习,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举例来说,由于社会环境和考试制度的影响,音乐学院的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加之心理素质不够高,忘词和走调的现象经常出现在美声演唱过程中。究其原因,就是声乐美声教师过于重视培养技能,导致学生声乐美学理论教育的缺失。声乐美声教师只是依据学生的声音,对其节奏、旋律、发音和咬字进行指导,忽略了理论教育对于声乐艺术的重要性。而学生不能及时认识到理论对于声乐美声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声乐素养水平不高。

(二)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师也没有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现状,改进教学内容。所以我国声乐美声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我国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学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由于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只是单一培养学生的声乐美声能力,造成了学生脱离教材、不会使用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无法进行教学工作等。因此,在我国高校声乐美声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声乐美声教学队伍水平有限。当前我国声乐美声教学队伍水平有限,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美声唱法人才的培养,美声唱法的高超技巧仅仅被少部分歌唱家所掌握,在客观上培养美声唱法人才的难度持续增加。所以,提高声乐美声教学队伍水平,完善教学设备,是我国高校声乐美学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改M声乐美声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声乐美声技能的培养一定要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声乐美声教师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教学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目的,声乐美声教师可以进行集体授课,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声乐美声的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需要在课堂上练习声乐美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水平进行小组练习,在小组练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就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乐美声技能。

(二)提高实用课程的比重。我国高校声乐美学教学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忽略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部分高校声乐美学教学只是直接引用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课程,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深奥。所以,高校声乐美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方向,积极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程比重,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举例来说,对于一些未来将要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培养他们的声乐美声能力外,还要在课堂上讲授一些音乐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声乐美声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到提升,同时也适应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的需求。高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种类丰富的声乐选修课,把选择课程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三)提高声乐美声教学队伍水平。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确有着较高的音乐教育水平,也培养了一些具有高超美声唱法和成绩斐然的音乐人才。但是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培养形式,就必须要提高声乐美声教学队伍水平,持续扩增高校声乐美声师资队伍,增加和完善声乐美声的教学设备。声乐美声的学习过程是乏味的,学生必须要牢牢掌握声乐美声的原理和概念,勤于练习。在练习时,就要求有高素质的声乐美声教师进行指导,从而推动我国声乐美声人才的培养进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美声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声乐美声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使用课程的比重,同时提高声乐美声教学队伍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吸收美声唱法的精华,高校声乐美声教学的质量才会全面提升,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璐瑶.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5,(12):13-14.

[2]胡世荣.当前高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参花(文化视界),2013,(03):22-23.

[3]马兵.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思路[J].戏剧之家,2016,(12):08-09.

小学生声乐教学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大课;培养;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37-01

中小学音乐老师基本以歌唱教学为主,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会唱歌又要能教学。这就把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彻底的区分开来,我们不能一味的像声乐表演专业教学那样只注重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我觉得应该打破单一的声乐小课模式,实现课程多元化,设置每周一次声乐大课,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促进课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老师能兼顾对她所带的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理由有以下四点:

一、将教学模式定位在“师”字上——着重师范性

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要将它的教学模式定位在“师”字上,让学生们从一入学就做好做教师的准备。在大课上,可以采用给某一学生上课,其他学生听课,学生们通过观察老师对某一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示范,了解老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启发方式;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教互学活动,或高年纪的学生辅导低年级的学生,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总体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教学观摩,使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找出自身缺点、吸取他人长处,提高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会避免学生因适应能力差而歌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并且,教师还可以总结一些好的、先进的针对不同问题的教学方法和规律交给学生,充分做到师范性。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提问法、演唱法、点拨式指导法、纠正式指导法、对比式指导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穿插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传教去进行声乐教学以弥补学生个人学习中的不足。

二、普及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增强理论性

就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欠缺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就算了解一些、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总体来说都不是特别明确。这对于她们对声乐技能的掌握没有好处,更别提以后在中小学承担教学任务了。因此,声乐大课就可以很好的弥补声乐小课的欠缺:在课堂上,全方位、多角度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利用生理解剖图、实物标本、声乐理论书籍、多媒体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谈及某些问题的时候恰当的请学生做示范,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们讨论,从而将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的学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更多的学生明白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以后她们将从事的教学都是有章可循的,都有着充分的、科学的一整套体系,避免她们走入学习的误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到不同的同学的演唱,听到不同风格、不同作家、不同表现内容的歌曲,增加自己对声乐艺术的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听多想,增强自己的声音概念及对不同声部的了解。

三、培养学生的视奏、即兴配奏能力——突出实用性

由于中学音乐课的内容包括欣赏、唱歌、音乐理论这三大块,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要会唱会教,还应具备相当的弹伴奏的能力。因此,伴奏是非常重要的。在大课上,声乐教师可以注重发展学生独立伴奏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把自己从弹伴奏的干扰中解放出来,而且更有利于教学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她们在课堂上相互弹伴奏,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形式,发挥她们的集体智慧、创造合力解决问题的精神,使她们在声乐技艺的完整性得到锻炼的同时,提高她们的伴奏意识和完整的审美意识。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全面性

声乐是一种瞬间表演艺术,有的学生自己单独在琴房练习演唱时还唱得不错,但一旦有了听众就会“怯场”,出现心神慌乱,气息不稳,声音发紧,面部表情僵硬,歌曲没有表现力,更有甚者忘词、卡壳。如果他不能打破“怯场”时的僵局,跨出这种思维呆滞的状态,一旦长期形成心理障,必定对以后公开的演唱、教学带来相当大的恐惧、负担。因此声乐大课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方面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这样形式的大课,并不是单纯的集体课,而是带有集体特点的个别课。让学生学会在众人面前如何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调整好心态,去稳定、正常的演唱、表达、表演。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应该树立将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并重的教学观念,将声乐大课与一对一的声乐小课相结合, 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 既注重师范特色、又符合当今需要,更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得以长远、健康、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