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间艺术十篇

时间:2023-10-26 17:56:13

多彩的民间艺术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1

一、风筝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小小风筝也令中国人无比自豪!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人物、物品。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依照风筝的地域分布,可以把风筝分为: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等。

风筝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它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近年来,风筝的制作有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趋势,各式新型风筝层出不穷,例如利用3D技术制作的立体风筝等。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目的。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鸢城潍坊走向世界。鸢城潍坊市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1987年4月,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之都”。

风筝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北京曹氏风筝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风筝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而且与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戏曲家李渔,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个美貌有才华,一个丑陋且笨拙,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

明代大画家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的《风鸢图诗》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

和风筝有关的诗歌也很多:

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辜负放鸢天。

(明徐渭《题风鸢图》)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郑板桥《怀潍县》)

二、窗花

窗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心头注入轻盈怡然的新春之喜,带给人们飘逸俊美的艺术享受,也记录了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

窗花,又叫刻纸、剪纸或剪画。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使用材料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物。窗花是我国民间久盛不衰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符号”之一,窗花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窗花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纳福迎祥、装饰美化、馈赠亲友的艺术佳品之一。

传说窗花起源于汉朝。汉武帝非常宠爱他的妃子李夫人。李夫人不幸去世,汉武帝非常悲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思念不已。齐人少翁是一个好讲神仙方术的人,为了安慰汉武帝,少翁自称能将李夫人的灵魂招来。少翁用纸剪了李夫人的影像,到了夜晚,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这个影子。晃动的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又慢慢远去,汉武帝痴痴地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种用纸剪成人的形象,据说就是剪纸艺术的起源。以后这种方法流传到民间,人们剪了人物用来表演,于是便产生了皮影戏。

窗花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

北方窗花以朴实生动为美,生活气息浓郁,其特点是粗犷写意,质朴夸张。“北方派”代表为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磁性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南方窗花以精致为美,雅致见长,讲究玲珑剔透,细腻写实,线条纤细顺畅。“南方派”代表为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

郭沫若先生曾说:“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三、雕塑

泥人张――捏出人间百态

乔仲林

提起捏泥人,人们自然会想到蜚声海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创始人张明山。相传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浙江绍兴的一位师爷,随官吏至河北省深县上任,后官吏任职期满辞官而去,失去雇主的张万全辗转来到天津老城外西北角定居下来,以教私塾为业。当地许多邻居都是窑工,为了生计张万全也随他们捏些泥制的文具、玩具出售补贴生活。在这样生活环境中的张明山自幼就接触并喜爱上了泥塑,练就了一手绝技。他为人物造像只须和人对面座谈,抟泥于手,不动声色,不用多时,一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瞬息而成。张明山聪慧好学,心灵手巧,技艺超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泥人张自张明山创始,经过四代人180多年的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了我国泥塑艺术的一座高峰。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人张彩塑艺术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作品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传说、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除历史人物形象外,最具代表的,则是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他们善于捕捉人物刹那间的动态,着力刻画人物内在的性格与精神世界。在塑造上,作者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特点和动态,记录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题材,采用写实技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出神入化,达到神形兼备的境地。泥人张彩塑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泥人张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塑与绘”的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画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与绘”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真实而有活力的生命。

泥人张彩塑用料讲究,用色简雅明快,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他们采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为粘合性强的“熟泥”,辅以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湿润软和易于捏塑的黏土,将形体大局依附于骨骼的肌肉运动、衣纹变化、面部表情等,自内而外地逐步塑造而成,通过塑造把一切可以观察的色相、体积、造型、神态等综合地体现出来,成为体质、神态、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兼备的塑像。它不单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是“随类赋色”地刻画了人物的神韵,使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凝眸欲语”的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塑造好的作品避免阳光直射或炉火烘烤,应自然风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后再着色。在绘色时运用了绘画的技巧,用勾描、渲染、烘托达到苍劲、秀丽、典雅、艳美的目的,表达出雅而不俗、丽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泥人张的作品是以塑为根本,而画则使造像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在创作上对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创作方法,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选自《农民日报》)

四、中考链接

1.(2011福建厦门卷)探究性学习。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竞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材料一】古代诗文对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多有描述,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节,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又如清代高鼎《村居》描绘“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二】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生动画面。现代画家李可染也有一幅名画《牛背放风筝》(见右图),寄寓平步青云之意,表达美好祝愿。

【材料三】扶摇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悬得多高呢/细细一线,却想与整座天空拔河/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见了/沿著河堤,我开始拉着天空奔跑(佚名《风筝》)

【材料四】放风筝时,手牵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梁实秋《放风筝》)

根据上面材料和你的生活感悟,探究一下:放风筝时,除了风筝,还放飞了什么?请将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帮刘悦把“鸢节欢迎辞”拟写完整:

来吧,来吧,相约鹭岛鸢节,相约在金色的阳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谊里。

来吧,来吧,放飞五彩风筝,放飞________,放飞________。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鹭岛鸢节,不论咫尺天涯。

(2)为“鹭岛鸢联”配画

擅长书法的林枫手书了一副鹭岛鸢联。班长提议,为这副对联配上图画,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请你展开想象,将对联所体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

凤凰花开映鹭岛,风筝竞飞绘蓝天。

[注:凤凰,此指凤凰木,系厦门市市树。树冠宽广,叶呈羽片状,花大色红。]

(3)宣传“鹭岛鸢节”特色

主办单位印了数百份风筝节活动安排表,要求志愿者分发时结合安排表的内容向游客简介鸢节特色。请细读下表,简要说明新一届风筝节将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三点)

2.(2011浙江温州卷)语文综合性学习。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文化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

【城市印记】温州市五马街口的这座雕塑(见右图),体现了温州精神,请为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2014模拟试题)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者之中,劳动者的审美情趣又直接受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凭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你的了解,剪纸往往在什么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至少写出三个)

(2)民间剪纸中凝结了承传久远的集体心智,在作品中表现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与丰富的心理。婚嫁贴“双喜”字可是很有讲究的,请你将你了解的贴“双喜”字的方法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3)作为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民间剪纸,是人们生活中最廉价的装饰品,也是最能体现主人意愿的精神产品。春节时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请你说说这其中有什么寓意?

・拓展积累・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2

1民间美术概述

民间美术集合了我国在民俗、审美、哲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传统,在艺术上展现出斑斓色彩和丰厚的文化内在美,并用极富地方特色的素材与包含深意的艺术造型来表达某时某地的人文特色,故而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间美术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源于我国历史上文化中心发生的数次地理位置迁移.民间美术在具体分类上较为繁杂,各个分类的工艺表现在特色和侧重点上也各有不同,日常生活中的风筝、刺绣、剪纸、陶器、雕塑、石刻、泥塑、糖人、面点等都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造型及美感,这些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工艺作品的产生,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出民间美术艺术美化物品的功能性.

2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

2.1.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概述民间美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造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美术造型中代表坚贞友谊的竹、菊和梅,以及寓意早生贵子的枣、桂圆和莲子等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富含吉祥寓意,其造型更是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民间美术造型的典型代表.简单看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反传统性,但两者本身却有着一定的血脉关系且具有相同的艺术本质.具体而言,现代艺术设计必然是在当今本地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而形成,而民间艺术从历史传统中而来,深刻表现了过往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在现实中延续了这种艺术价值,故而现代艺术设计在反映当时当地人文生活的要求下必然要汲取民间美术的血液,才能够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思和再创新.而在艺术追求上,无论现代艺术设计着力追求反映现代人文环境的特征,还是民间美术反映了以往当时当地人文环境的特征,其实质都要求反映当时当地人文环境的特征,故而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相同的艺术追求.民间美术在艺术造型方面形式多变、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美好期望.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上还和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高度一致,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这一点与现代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宗旨不谋而合,也正是民间美术应用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良好结合点.

2.1.2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探析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主要是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理念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机融合,且这一过程必须体现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并具有审美特征.民间美术中的传统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多次灵活运用,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态.传统艺术造型应用的典型范例则是中国联通标志上中国结———“盘长”的应用.该设计以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纹样的艺术造型,来象征中国联通联通八方、迅达畅通的服务理念,将中国人对中国结的认同感融合至中国结编制的现代通讯网络形态中,并赋予其崭新的内涵,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成为独具魅力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由此可见,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不仅要充分吸纳我国民间艺术展现出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同时还要从现代人的角度赋予民间美术艺术造型新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深刻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应用主要包含:

2.1.2.1“和谐过渡”“和谐过渡”造型是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大类,其主要功能是将实体事物做抽象化处理或者将抽象化事物做实体化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将实体事物与抽象事物之间做一个自然过渡.其处理手法具体则是通过丰富的线条变化形成生动且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形态.现代艺术设计在吸收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时十分注重引用“和谐过渡”的艺术造型,并通过借鉴民间艺术造型手法以体现传统韵味,且在事物虚实转化间展现出差异化的艺术魅力.“和谐过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视觉传达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接触到的实体海报、网络媒体上的虚拟海报、宣传画册、品牌标志设计等.例如,在手机外观上对青花瓷图案进行的融合设计,就是通过青花瓷图案淡雅脱俗的艺术造型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融合,定义出产品目标人群,自然形成了产品气质和消费者气质之间的和谐过渡,从而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在商业应用中的一个优秀范例.

2.1.2.2“阴阳相济”“阴阳相济”造型是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大类,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美术艺术造型给人们一种安静和谐的心里感受,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传统美术中的剪纸在运用“阴阳相济”艺术造型上具有典范价值.剪纸艺术涉及到的剪法,几乎完美的体现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独特魅力,其中比较出名的阴阳剪法和混合剪法追求对称和互补美,在构图上始终要求统筹整个作品,力求做到布局平衡和谐.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阴阳相济”造型手法能够较为自然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并给人一种整体和谐且平静舒适的心理感受.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阴阳相济”造型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则是中国银行的方圆相济的组合造型,其在造型上形成了阴与阳的矛盾统一,到达了“阴阳相济”的效果,该设计不仅美观大方,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互补之道,在形象和文化内涵上符合我国传统儒家经典的外圆内方思想,给人以大方得体和稳定可靠的感知效果,这也和银行需要给人们传达的安全可信企业价值相符.因此中国银行标志不仅在构图上形成了阴阳互补,其在标志中蕴含的价值观也和企业价值观相符.

2.2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应用探析

2.2.1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民间美术中艺术色彩通常代表着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在我国人口长期社会活动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稳定的心理认同,具有很强的色彩价值共鸣.民间美术中色彩具有特定的象征价值,且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社会价值观等具有严密的对等认定,故而影响深渊而不可磨灭.民间美术色彩在搭配上也通常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例如红色主吉利祥瑞,往往代表运气和福气.民间美术色彩上更加偏好于应用具有奔放、热烈和积极色调的色彩,这也和长期以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内心诉求有着较大关联.较为常见的民间美术色彩作品主要代表有过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张贴的年画等.

2.2.2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民间美术色彩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所以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民间美术色彩本身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并且在人们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心理认同,从而造成原本抽象的色彩艺术变成有迹可循的艺术活动.民间美术中色彩的应用可谓细致入微和灵活多变,其在创作上具有较高的主观性与自由性,故而现代艺术设计中引入民间美术色彩可增加作品的色彩形式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色彩的价值,不仅能够帮助现代艺术设计形成更具人文特色的作品,同时更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助力作用.而用于商业用途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尤其看重作品在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感,故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间艺术色彩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2.2.2.1单色崇拜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识别色彩过程中最初是从识别单色开始,而在单色之中最开始形成记忆和识别的色彩是黑色与白色.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婴儿出生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他眼中的世界其实是由单色组成的世界,简单而言就是由黑白两色组成的“黑白世界”.随着幼儿身体机能的不断发育成熟,其视觉识别系统逐渐开始分辨出黑白二色之外的其他色彩.而这一科学研究结论,其实也和道家的相关哲学思想有着共通之处.民间美术色彩的使用最初也是从单色崇拜开始,具体可追溯到夏朝崇尚黑色,殷商崇尚白色,周朝崇尚赤色...这些朝代认定某一色彩作为自己王朝的代表用色,显然具有单色崇拜的意义.而到了秦朝,秦始皇因为统一六国,自认为功劳之大,古往今来莫可匹敌,且当时认定秦朝之功劳为水德,故而恢复了对黑色的单色崇拜.至此,我们已经明确了古人对黑色的单色崇拜行为并非单一个体事件,而是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而单色在历史王朝上周而复始的被崇拜,则更加凸显了其具有循环往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也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内在象征意义.具体到现代艺术设计上而言,民间美术中单色崇拜的引入,更能够给受众传达丰富的内在文化价值以及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单色简洁直白的表现形式更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如红色的热烈如火,粉色的可爱稚嫩,黑色成熟神秘等,这些无不彰显着强烈的文化暗语,同时还在视觉上以高纯度的色调强调作品受众的视觉感受,从而形成价值传播和视觉感受的双重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中更进一步细化单色崇拜的应用,则可用来调整整个设计作品的基调,通过单一着色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暗示.在设计中运用具有强烈人文功能的色彩则更能凸显现代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2.2.2.2五色彰施民间美术从单色崇拜到五色彰施的发展,与古人把阴阳五行说与颜色相结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种颜色指的是黑、白、黄、赤、青,这五种色彩与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学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木在左,金在右,火在前,水在后,土在中央的说法,其将五种传统颜色和五行学说做了一一对应的解释,从而从五行学说上将传统意义上的五色赋予了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色具有的相生相克道理,在民间美术色彩使用时被赋予了更多可与不可的道理,这也导致了民间美术色彩在色相上具有较大的跨度,颜色对比较为夸张,色调多使用冷暖对比与补色对比,使得画面通常具有更为夸张与浓烈情绪的表现张力.民间美术中木板年画中色彩的应用,通常采用喜煞娘、红黄配等极具节日喜庆气氛的搭配方式.红色和火的热烈相仿,而火与太阳的亮眼相近,两者搭配让作品传达出更加热烈和抢眼效果,将这种色彩搭配使用在节日庆典中往往能够烘托出更为积极向上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引入民间美术五色彰施的色彩搭配技巧,不仅能够体现出更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工艺与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结合成更为绚丽多彩的作品.现代艺术设计和民间美术的五彩彰施有着很多优秀结合.例如服装设计中的复古系列服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混搭了民间色彩,从而打造出更具本国文化色彩的服装作品,而这类服装更加鲜明的具有国家特色与民族特色,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而广告设计内融入更多民间美术色彩,也会让广告设计具有更加鲜明的传统特色,而搭配某民族崇拜的色彩则能够彰显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

3结束语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3

关键词: 岭南广彩 教育与培养 文化传承

随着历史的变迁,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广彩这支岭南奇葩也走到了文化失落的边缘。

广彩是清代出现在广州的一种民间彩瓷,广彩构图饱满、色彩浓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讲究金碧辉煌之感,传统广彩精瓷题材大多是神话传说和古代形象。在清道光至光绪朝曾盛行一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如今广彩的发展趋势并不乐观。为何广彩在鼎盛时期能够让外商疯狂购买?那是因为从初创到成熟,广彩基本上都是以满足外国人口味而进行生产的。当时的广彩吸收了西洋技法,植入岭南地方特色风情,独具地方特色,吸引了海外客商,外商初见就爱不释手。但在近几十年,因技术原因,“广彩的海外市场萎缩,已由出口转向内销”。司徒宁老先生表示。风格与技艺的要求,使得广彩这民间传统工艺美术难以适应变化的市场;而政府在目前还并未将传统工艺美术促成产业进行管理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市场受多方因素制约,在后天不足的条件之下,艺术家难以致富――这条路太难走了,等到技艺升值,可能都是几十年后的事――只能暂时先放弃而选择它路。目前广彩最大的困难是怎样发展,以及如何传承。

在一次艺术欣赏课中,我曾问我的学生(广州人)什么是广彩,竟没有一个回答完整的。事实上很多本地人对广彩也几乎不熟悉,这不禁让我感到当代民间艺术教育的缺失。广彩的存在是明清时期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见证,现如今广彩逐渐走向没落,这将不仅仅是失去一种民间工艺,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的消逝。广彩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着中国的渊源的民间美术文化,承载着中国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现在随着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艺术教育在许多高校不断出现并丰富起来,许多高校以本地域民间艺术特色为资源开展民间美术教育课程,打破了一直以来把民间工艺定位在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尴尬地位。这对于广彩的发展来说也打开了一扇天窗。对岭南广彩艺人的教育与培养,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广彩文化的保护教育

我认为广彩存在的文化价值远超艺术价值。作为瓷器,她没有青花的清逸优雅,雍容富贵不及珐琅彩。但是,由于广彩产生于康熙、雍正朝,成熟于乾隆、嘉庆朝,繁盛于道光至光绪朝,所以,她的产生发展承载着巨大的时代变迁和变革的历史信息。广彩与其他民间工艺不同,她在当时其实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的,主要是用于远销西欧国家。因此当时,她也是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位见证者。由此看来,广彩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广彩是岭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奇葩,保护广彩,传承岭南文化势在必行。现在已有很多的文人名士通过号召组织各种工艺活动,让人们意识到广彩文化并用实际行动保护广彩,保护岭南文化。例如,2009年在广州市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办的广东省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其中就有广彩、剪纸和陶瓷等多项民间工艺融入其中。这种社会活动当然不能每天每周都有,但是学校可以。教育培养是文化遗产创承的关键。所以把广彩文化资源内化为教育优势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建设,将会更好地实现广彩的文化传承。

2.广彩艺术欣赏教育

现在关于开设广彩文化讲座,建立岭南工艺美术传承基地等一些积极的传承措施被陆续提出并实施,这是很好的。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岭南工艺美术的教育应进入大学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建设,让学生初步接受民间美术的欣赏教育。因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欣赏能力,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兴趣,所以对于这段时期的教育应是认识、了解广彩是什么,以及广彩的文化渊源,是作为一种艺术欣赏来引导的,重在让学生知道存在这样一种民间工艺,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例如,广彩产生的年代背景,纹饰特征,怎样欣赏工艺作品,作品承载着什么信息,等等。广彩作为欣赏课教育时应配以大量的图片或者瓷器的实物来让学生更直观真实地感受体验广彩。欣赏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欣赏广彩是对艺术情操的陶冶,对历史变迁的感知,是培养学生对岭南民间工艺的兴趣。

3.广彩的传承教育

前面讲到的两个问题是面对普通学生的笼统的广彩知识教育,广彩的传承是广彩实质性发展问题。广彩大师翟慧玲说:“如今,从设计到成品可以一手搞定的广彩工艺师,在广州大概有30人,广彩面临如何传承的难题。”现在愿意从事广彩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为广彩行业不仅薪水低,而且比较枯燥。然而,广彩的承接任务却又落在这些年轻人身上。这样看来,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的、艺术的、高素质的广彩艺人是非常必要的。

翟惠玲坦言,广彩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艺术悟性,用她的话说,“学广彩其实也得讲缘分”。我非常赞成她的说法。我建议在以上两种教育基础上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更深层次的广彩实践教育。就是说在广彩欣赏教育之后,可组织学生参加广彩实践教学活动,近距离接触体验广彩的制作,激发他们潜在的对广彩的冲动也就是翟老师讲的与广彩的“缘分”。最后,选拔一些有志者尤其是美术学习者到基层体验工作,跟随广彩大师深入学习广彩课程。

广彩的前途要看新一代传承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这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我们要打破学院教育和民间传承间的壁垒,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成为教育资源,为新一代广彩艺人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4

1、强烈的意象性

我国民间美术色彩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鲜明的主观意象性,在具体表现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样化的差异导致该种主观意象又出现了相异的倾向。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就是最直接的将主观意向添加到民间美术色彩的典型表现:红、绿属于典型的色彩,而“图个吉利”则彰显了大众内心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在这样的思想意识下,红绿的主观色彩表现形式。民间艺人进行艺术形象构造时,通常的出发点便是人们的直接心理感受。换句话说,在他们的美术色彩运用中,最优先考虑的便是色彩是否符合大众祈求福寿安康、辟邪躲害、实现家人健康、顺利的基本需要。举例说明,在装饰目的以及民间盛大节日中,常见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最常见的主色调便是红色,辅助色为黄色,这是为了彰显出在万民同欢的时间段内,喜气洋洋、普天同庆的热闹场面。民间艺人总结年画创作黄金法则时,最常用的一句口头语便是:“红兼黄,喜煞娘”,这是他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对于色彩运用与群众心理期许关系长期探索的结果,显示出十分明显的意象特点。

2、点缀生活的装饰性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另外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装饰性,进行色彩布局时,民间艺人基本上都倾向于使用简单、鲜明、质朴的方法进行色彩使用,在具体的活动中,“补色”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举例说明,红与绿结合、黄与紫的同时使用。该种方式的运用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不同色彩在相互映衬之下更加的鲜明,使社会大众在欣赏画作时,能够受到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该种设计方法在现代艺术中也十分常见,不过在此处设计者进行该种配色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展现出特殊同时兼具时尚特点内涵。民间美术色彩布局中,艺人通过对不同色块所占空间的大小设置、距离规定以及形状如何的搭配,完成最小限度使用色彩的同时达到明显装饰性的目的,这一点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有着十分鲜明的表现,这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者在进行流行性、经典型艺术作品设计时都有着有益的参考。

3、无处不在的象征性表现

天津杨柳青的木板年画门神图、家居窗户的剪纸装饰艺术图、节日庆典中的面花艺术在我国的民间美术中,不同色彩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味。举例说明,在中国的民间美术中,有喜庆之事出现,选择色彩基本上都是“红”,这是因为红色,在国人的意识中已经成为“喜庆”、“吉样”的象征。究其原因,这与古人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崇拜太阳与火是有着密切关系,今人最喜欢听的话便有“开门红”作为吉利话,认为这样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彩头。“黑”色象征着庄严,尊贵等地位因素外,还关系到:死亡,与危险有着密切关系,在民间“黑道日”意味着凶日,而另外与其相对的颜色“黄道”则表现为吉日。色彩民俗语汇中色彩不仅仅代表着现实的色彩表示,还代表了人们心中对其的意愿与象征。

二、我国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完美结合的方法

1、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性与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从受众的视觉效应上来说,民间美术色彩纯粹单一,风格简约,但是其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与装饰意味,这能够使受众在感受到巨大视觉冲击力的同时,非常直接的了解到作品传递出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与现代艺术设计中要求在最简练的方式下用最直接的手段展现出作品信息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具体来说,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要达到这种直接的目的,就需要将作品自身所蕴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表达。表达抽象的概念与思想,必须具体的物象进行展示。物象的色彩无疑是传递这些抽象含义的有效手段。在作品的设计上,设计者应当运用民间美术色彩中被广大群众已经根深蒂固存在于脑海的色彩符号,通过最简单的方式组合,将作品的信息传递出来。这样的设计方法下,不仅仅能够降低艺术作品的欣赏门槛,还可以保证艺术作品的意境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实现双赢的手段。

2、民间色彩的象征性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子便是图形、文字以及色彩,这三部分中色彩对于其他两部分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首先,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目的便是通过它自身传递出来的信息,引导观赏者对艺术设计的内容进行注意。从这方面出发,民间美术在色彩表现上是十分成熟的,它可以利用千百年来已经形成的行业标准,将需要表现的事物用高度概括的色彩进行展现,甚至可以完成在完全不涉及表现事物表面颜色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的色彩提炼出一种全新的事物形象,创造性展现出事物特点的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于该种事物的思想感情。民间美术在历史的流转中一直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源于农村生产方式长期的固定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民间美术背后中的象征意义,对民间美术来说有时候图形符号仅仅是为了表达符号背后深藏的意义。民间美术符号大部分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意”的重视才促使“形”一代代地固定传承下来。另外,传统民间美术中,剪纸在对事物进行变形基础上,展现出民间艺人或喜或忧的感性上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这样的特色使其十分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色彩要求。进行现代艺术创作时,设计者可以有效的借鉴该种方式,向广大受众传递出自己的艺术设计思想倾向。具体来说,设计者可以选择对不同色彩、同种色彩进行多方面的对比,一下子让观赏者在观赏作品中间领悟到作品传递出的感情内涵,以便增强对作品的感知、理解程度。

3、民间美术色彩的时代性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民间美术色彩中不同色彩的寓意已经被民间艺人充分的进行了挖掘与展现,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已经成为了一套发展相对成熟的体系。然而民间美术关注的重点一直在于艺术上,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现代艺术设计中除了向广大受众展现出美的体验,也充分挖掘着艺术自身所包含的商业性特征,他们希望运用成熟的艺术设计展现出自家别具一格的品牌文化。就麦当劳而言,设计者运用红色与黄色的基本色调,使位于鲜红的底色上黄色标志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设计方式不仅给人以非常和谐的感觉,也能够在视力冲击明显的前提下,让所有的受众都记住,这是麦当劳独一无二的标志。中国民间美术中有许多成熟的运用不同颜色搭配的艺术传统,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艺术宝库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是彰显品牌文化有效途径。中国民间美术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颇深,在创作过程中,将具象图形与传统色彩有机结合,使其作品中的寓意顺畅流露出来,进而使受众通过视觉就能够获得这种信息。运用到现代艺术中就形成了具有特殊文化韵味的艺术造型符号,并在传统色彩的配合下,赋予具象图形新的内涵。这是因为在现代艺术中,具象图形更受人们的欢迎,也是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视觉艺术语言形式之一,所以在传统民间艺术色彩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前提下设计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民间色彩,同时也是民间美术色彩和现代设计结合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民间美术色彩文化性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民间美术色彩凝聚了我国上千年各个领域中的文化精华,透过它我们能看到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值得现代设计吸收和利用的文化营养,对充实现代设计的思想、情感有重要作用。除前面所说的形式等方面的应用,民间美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都可以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中国民间艺术在文化内涵方面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还蕴含着一定的佛教文化和自然物我合一的道家文化等,正是文化内涵的支撑才能使其数千年来延续不绝,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要想得到实现中国化,获得大众的喜爱和共鸣就应该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内涵的了解和吸收,使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在现代设计形式中交融、发展、传承。现代设计可在已有的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基础上对民间艺术文化基因全面传承和体现,进而使民间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入一种自由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传统美术色彩作为“中华文化”的表情,从整体角度来看,不仅具有审美上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把传统美术色彩运用到现代艺术中,深刻体现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因此,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更易于吸引大众的注意,深受他们的喜爱。一位著名设计师曾经说过保护传统并非单纯的重复传统。因此,在把传统美术色彩运用到现代艺术中时,并不是对传统美术色彩的简单运用,而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把它的思想与观念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中去,做到出层出新,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传达效果,从而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结语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5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造型手法的运用要保证民间美术艺术独特的视觉享受,就要充分融入设计情感。在造型上,讲究随意性和自然性。多数作品来自于劳动过程中的瞬间灵感,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设计自然而独特,形式多样,抽象而不失深刻,是创造者理念的充分体现。在造型手法上,比喻是一种常用用法,设计者遵循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原则,将客观事物生动化。艺术创造的过程同样是将客观事物形成艺术品的过程,与民间美术的创造过程一致。可以看出,民间艺术既是一种抽象的表现,也是一种实体化的存在,追求实体与抽象之间的自然和谐,指导现代美术设计。民间美术设计中的“阴阳相济”的原则在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或者在立体雕塑中的应用,使产品更加形象化。另外,“虚实结合”原则在现代艺术造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空间画面的协调,在很多建筑设计或者标志设计的构思上应用广泛。民间艺术设计的随意性决定了产品的自然性特征,而在商业化的艺术设计面前,条条框框很可能制约艺术设计构思,只有正确理念实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巧妙的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作品。民间艺术作品重视视觉冲击,现代美术设计中要适当的应用中这一特征,大胆的设想,巧妙应用,使作品的内涵丰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很多作品缺乏对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导致其生命力短暂。将民间艺术设计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依然是存在的难度,如在一些具有不确定形态的物质的应用中,如何将实体来体现抽象的形态是设计者的主要方向。实现从抽象到实体的过度,设计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现代作品,才是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第一感官因素,色彩应用的合理性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接受作品。色彩的应用与设计者的爱喜好有直接的关系,有的设计者喜欢强烈的、浓厚的色彩搭配。一些作品设计者则喜欢低调的、浅色系。这也影响其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1.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

民间艺术的色彩与众不同,却能够深刻的体现出作品的意境。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现代艺术很难达到的一个高度。在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中,色彩搭配不追求刻意性,而是随着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日常活动而产生,色彩的搭配上关联性强,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够给人以朴实亲切的感觉,因此容易生命力强。另外,民间艺术的色彩应用具有多样性,很多色彩奔放且热情,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工作形态。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饱含情感,这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只有传达真实的情感,用心的作品才会得到认可。

2.在现代美术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设计理念上。在设计者的设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美术艺术设计,使作品更加生动。设计者要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巧妙的采用民间美术色彩中的文化特征、淳朴的风格以及丰富的真实的内容,以提高艺术作品的真实度和内涵,中国风是值得推荐的,艺术作品应具有传递和传承中国风的特点,当然这种艺术设计源于设计者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而非生搬硬套。通过民间艺术的应用,现代艺术作品更真实,也能够对传统文化,对作品本身起到一种很好的宣传作用。我们以包装设计为例进行分析,在这一设计过程中,包装就是给人以好的视觉感受,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激发起购买欲望。民间美术的色彩更容易吸引眼球,包装中可以将不同的颜色与自然与产品融合在一起。总之,色彩就是最响亮的语言,在包装设计中,有非常明显的应用,如中秋节的月饼礼盒包装等。另外,服装设计师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在我国,服装设计处于时尚的边缘,加上对于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服装设计讲求新奇,色彩的变化通常较大,很多设计师的作品的灵感都源于民间艺术,对各种色彩均具有较好的把握与应用。建筑设计在我国发展迅速,室内装修、装饰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装饰的难点在于每个人对于美的欣赏角度不同,在装饰设计中灵活的运用民间艺术色彩将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或复古、或现代,总之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是设计师的基本功之一。

总结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6

来自“博物馆”的借鉴应是广义性的,从仰韶彩陶、楚文化彩绘到“唐三彩”,从宋元青花瓷、建筑彩绘到民族服饰的色彩,是启迪色彩设计灵感的所在。音乐的节奏是流动中的多样统一。音乐的节奏律动对于一般人的感觉所产生的影响力比视觉中的色彩设计更直接明显,运用色彩系统中各要素组合,摸拟音乐的连续、往复、并置等手法表现于视觉,表明近年来“色听论”在色彩设计领域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色光研究是当代人对色彩想象用引导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色彩领域,色光研究使色彩认识实现的不单是形式的转变,而更能证明色彩本质久远、直接的影响力,能进一步加大对未来色彩认知的范围。

重点主题性课题训练也是包豪斯取得巨大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至今在德国和法国的色彩构成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主题性课题训练是通过色彩要素、原理及表现手段等创造性地实现主题概念的表达,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也是探索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有效途径。主题性课题训练可以从着重以下三方面:

1.强调多元化

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重点应该放在主题性课题训练内容的多元化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培养广泛兴趣、开拓视野,从而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形式的表现。意象性内容构成训练-以语言词汇的意象含义为构思的出发点,以隐喻性心理分析来启示对形态与色彩的选择,这与艺术大师康定斯基所研究的隐性结构一样,选择抽象的形与色,为表达某种含义与意念而有目的的设定,创造性地运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趣、情感、意象与感受,获得对自己天赋才华的自信心。大自然色彩的启示——“师从自然”。历来许多色彩艺术家们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探索着自然色彩美的规律,从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思路。音乐感的视觉化表现——把音乐通过联想与想象综合地用形与色表现出来。听音乐通感到色彩和图形对我们来说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课题训练可以用抽象的形态与色彩去表现一首乐曲、一段音乐的综合感受,让音乐中所传达的情绪、意境、意念、精神成为作品构思的创意源泉。与艺术大师的对话—西方的色彩艺术流派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抽象主义,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大师,与艺术大师的对话这一主题训练,是借助一些在色彩方面有辉煌成就的艺术大师,分析其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符号与色彩组合,以学习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态与色彩综合表现为训练目的。通过学习、分析、解剖现代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象符号和色彩表现的构成因素,启发学生创新新的思维。

2.注重民族性

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史的一朵奇葩,它生动、活泼、鲜明、有趣的艺术形式也反应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心理,也为当代当代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民间美术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头,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与民间美术相互融合产生出一个以各民族传统艺术风格为基础的现代化的设计艺术风格,以提升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走民族化的现代艺术设计之路——一个国家艺术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重视对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把现代科技与本国特色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来。只有立足于传统民间美术设计的设计艺术风格才能够占据最广大的市场,才能成为具有特色的、最具创新精神的设计艺术风格。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7

[关键词]泥塑 民间艺术 传承 发展

一、天津民间泥塑

1.“泥人张”泥塑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种。泥塑又称彩塑,天津泥塑尤其以“泥人张”彩塑为代表。“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题材基本来源于民间传说以及现实生活,有神话、戏剧、小说故事等。通过艺术家精心地塑造与绘色,这些泥塑作品,不仅能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能生动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点,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泥塑的制作过程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泥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方式之一。“泥人张”彩塑主要以手工捏制,然后风干而成,小巧精致,造型可爱。彩塑尺寸大小不等,一般适于室内陈设,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纯净胶泥,这种胶泥含沙量低、无杂质,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熟泥”。经艺术家手工造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因此,泥塑的制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步:①备泥加工;②搭内骨架 搭制骨架常用木,木版,铁丝,钢筋,铁钉等.泥塑的骨架像人的骨骼一样,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③开始实质性的泥塑制作;④阴干;⑤修饰、上色。

3.泥塑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①彩塑的艺术特点

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也极为丰富和多样,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造型上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形神兼备。用色上,主要以鲜明艳丽为主,也有典雅秀丽的;但无论哪种色彩倾向,在色彩的搭配上都能做到自然谐调、明快活泼;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很好地切合了人类的审美意识。

②艺术价值

跟许多高科技的产品相比较,泥人张泥塑确实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但是,艺术的价值并不取决于科技含量的多少。由于泥人张泥塑作品纯手工制作的独特性决定了,每件泥人张作品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皆为孤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无法出现仿造、复制或者说盗版等被侵权现象的,因而也就意味着每件泥塑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泥塑作品以朴实、直观、生动的形象,贴近我们的生活,愉悦着每个人的身心,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其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泥人张泥塑艺术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新的亮点。

二、辉煌的过去

天津“泥人张”彩塑民间艺术,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已享有很大声誉,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清末闻名于世。天津泥人自张万全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艺术世代相传,彩塑艺术不断发展。第二代传人张明山,能在自己的衣袖中塑像,当他和别人谈话时对方无意识的表情流露和各种动态变化,他都能在衣袖中及时塑出来。第三代张玉亭,继承父业,善于从动态中表现人物,其作品更多反映劳动人民,讽刺揭露黑暗势力,艺术成就极高。张明山、张玉亭的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的金奖,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荣誉奖,并在南洋各地展览会上获得奖状、奖牌20余件。第四代张景沽,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为彩塑艺术开创了新的途径。第五代张铭、张乃英以及彩塑专业人员的一些优秀作品已为国家收购和博物馆收藏定期陈列,部分作品并选送外国展览。日本芦屋市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于1983年曾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作品58件。

三、目前的现状

目前泥人张彩塑,不仅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而且已经逐渐形成具有社会、时展特点的创作风格。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工艺和技术的综合运用方面,在创作技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第五代开始,泥人张改变了以往只传嫡亲后代的规矩,对外收徒弟,开办培训班,使彩塑技艺得到广泛传播,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泥人张的第六代传人张宇,在天津创办了“天津市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在天津的古文化街设店铺,销售工作室的彩塑作品,把艺术和经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为艺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但是,在扩展和宣传泥人张艺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传承风格的统一问题,泥人张商标侵权的问题等。当然,这只是发展道路上的小问题,影响不了发展的大趋势。

总之,目前的泥人张彩塑,由于打破了家族传承的局限性,更多的艺术工作者投入到彩塑艺术的创作中来,因而,生产规模大了,发展速度快了,作品种类更多了,技艺也更精湛了。泥人张彩塑的创作理念,均来源于生活。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发展,历史给了泥人张彩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泥人张彩塑既要具有自身的风格,又要具有时代特色,既要民族性,又要国际性,科学的进步,新材料和新科技的出现,为泥人张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那么,如何把科技和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利用科技传承、保护和发展泥人张彩塑艺术,成了时代赋予泥人张的新使命。

四、将来的传承和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8年,泥人张被天津市首批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基因、意识理念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文化和艺术价值。泥人张彩塑艺术是天津市,也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是必然的。

2、发展的策略

对于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应该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泥人张彩塑艺术,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很多优秀的泥塑作品得到了保护,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政策的支持让彩塑艺术的创作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要发展泥人张艺术,我们还应该合理运用网络化环境,进行多渠道,广泛的传承和传播。

首先,提高传承和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做到政府鼓励,政策支持,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出资、出力,长期性、系统化保护和传承天津民间泥塑艺术。同时,提高“泥人张”泥塑艺术自身的竞争力,逐步实现产业化保护与发展。

其次,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传承方式的单一,传承途径的受限,传承的范围和人群相对不足,扩大传承途径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开办专门的泥人张彩塑艺术培训学校,或者在全国各地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的课程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大量、广泛地传播泥人张彩塑艺术。保护和鼓励民间泥塑艺术传承人积极传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最后,要充分运用科学方式和现代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对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网络化传承为主导,结合三大网络优势,依靠互联网,建立天津民间艺术博物馆,保护和传播天津民间泥塑作品,建立网络民间泥塑艺术学校,传播泥塑艺术的创作。利用互联网,实现民间艺术的国际化传播。依靠电信网,实现泥塑艺术作品展示手机点播,泥塑艺术创作短信互动等等,依靠广电网,实现电视教学,电视点播,创作现场的互动等等,并且三大网络互连互通,利用相互的优势,实现更为广泛和全面的传承和传播,推动天津民间泥塑艺术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

虽然目前天津民间泥塑艺术的保护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要求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然有相当的差距,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保护和利用好天津民间泥塑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天津民间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省略

[2] 潘嘉来《中国传统泥塑》[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6月 p70-100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8

关键词:民间剪纸;造型基础;纵横时空;意象造型;色彩语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西方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得海报设计受到严重的冲击。很多设计者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导致设计作品缺乏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缺失,没有独特性。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是人类劳动活动当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多样的地域风格对于现代海报设计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民间剪纸艺术,将其合理运用于海报设计中去,是在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发展民族文化、保护民族特色、发展人文艺术的积极有效的策略。不仅有利于丰富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而且有利于推进海报设计的民族化进程,创新海报设计表现方法。

一、剪纸艺术的历史进程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西汉时期人们就运用雕、剔、刻、镂的方法在金箔、绢帛以及皮革和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记载了西周成王剪“圭”字赠送给其弟虞姬的故事;战国时出现了镂空刻花的技法。都为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时期镂花木版纹样颇具特色,并且出现了楼板印花版,可以快速便捷的制造出美丽的图案。宋代时期造纸业成熟,为民间剪纸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出现了“窗花”、“礼花”等装饰。而且当时,不仅运用剪纸技法制作陶瓷的花样而且还采用“动物皮”雕刻皮影戏的人物造型。明、清时期剪纸不仅在刺绣的花样、居家的装饰(窗花、门栈等)等方面异常繁荣,而且还成为了“女红”必学技巧之一。可见,当时的剪纸艺术已相当成熟。如今,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天地更为广阔,更为人们所重视,在室内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影视、动画等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剪纸艺术已经走出庄户农家,向更广阔的设计天地挺进,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是民族的骄傲,世界的瑰宝。

二、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海报又称招贴画,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主要分为商业海报、文化海报、电影海报、公益海报等,具有尺寸大、远视强、艺术性高的特点。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海报设计需要具备丰富内涵,独特设计风格和艺术特点,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吸引受众的眼球。1、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造型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造型基础是“正负形”,即我通常所说的“阴阳”。“阴阳学说”是我们研究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基础必须首先关注的哲学思想。因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不仅体现在外在的造型形式,而且更表现在其内部的文化涵养上。对于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阴阳法则,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剪纸的外部形势的阴阳表现方式。其分为阳剪法、阴剪法和阴阳混剪法。阳剪法,即保留有用的花纹,剪掉无用的部分;阴剪法又叫挖空发,即剪掉花纹,保留其余部分;阴阳混剪法,即二者结合。另一方面,民间剪纸的内部形势的阴阳表现方式。民间传统剪纸中“阳”是指有形有象的部分,“阴”是指无形无象的部分。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而是相互生发,互相依附,二者中的阴阳结合更能拨动人的心弦。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巧妙的利用民间剪纸艺术的阴阳特性,要学会阴阳互补,虚实结合,使作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阳剪法”的应用。如图1,“东风日产2015城市大闯关”活动的宣传海报是运用了民间剪纸的“阳剪法”进行设计,在处理上运用实虚结合的阴阳手法,实形勾勒出奔跑的人、树叶等,虚形形成了天空。整体设计构思自由活泼,凸显出活跃奔放的氛围。该活动的主题为:无论是家人、兄弟和闺蜜,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忙碌,好想多一点时间陪伴,一起享受欢乐时光,让我们月底一起去疯吧!这一设计作品,很好的表达了“东风日产2015城市大闯关”的表达主题。“阴剪法”的应用。如图2,是设计作品中十分著名的《鲁宾之杯》,在进行设计时运用了图底反转方法,实则是民间剪纸的“阴剪法”,实形是指我们所看见的杯子,虚形是指黑色部分的人脸。两部分互相依存,互相衬托,虚实相间,很好的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图像。“阴阳混剪法”的应用。如图3,是日本平面设计教父福田繁雄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作品的图形构成形式实则是剪纸中的“阴阳混剪法”。虚实相衬,白色部分是女士的腿,黑色部分是男士的腿,设计师又根据男女特征的不同,使男士的大腿和女士的小腿有机结合,使作品更加细腻形象。2、民间传统剪纸纵横时空的造型及其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纵横时空的造型主要源于——混沌学。剪纸艺术所运用的“混沌”是指世界开天辟地之前的状态,是一种无序的状态,是对随意性和自由性的感悟。从混沌美学思维的层面上分析,他的造型自然天成,没有任何客观逻辑的约束。这种纵横时空造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将某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特征,描绘到同一平面上”;二是“将某一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并且还能将几个物体的特征进行综合呈现”。民间剪纸艺人受混沌思维的影响,不受任何思维逻辑和客观规律的约束,看见什么剪什么,自然天成。虽然看似没有规律章法,但是非常有层次感和装饰性,不会杂乱无章。如图4,民间传统剪纸作品——《生命树》,这幅剪纸作品是由树、鸡、鹿、猴、人和鸟组成,树的底部是两只鸡和两头鹿相互对称,树的两侧顶端是两只鸟,中间是一个人,人的上方是两只对称的猴子。整个剪纸作品有纷繁复杂的元素组成,看似没有章法,但是内容和形式却结合的完美无缺,带来均衡、和谐的感觉,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纵横时空造型方法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颇为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打破时空局限,将物体任意组合。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基于混沌学的思想,将不同时空的物体相互组合,用一个物体代替另一个物体,表达出新的含义,而两者之间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看似无序的表达,但总体上却是和谐统一。如图5,可口可乐的海报设计作品,整个画面由可口可乐、人、各种动物、吉他、乐符等元素组成,看似无序,实则整体。打开可口可乐的瓶子,从里面迸发出很多元素,玩音乐,打游戏等等自由欢乐,这正是可口可乐想要表达的主题——自由、闲适和欢乐。使用纵横时空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如图6,这则环保节能海报中的动物是由地球、植物、房子以及各种符号任意组合而成,但是,整体又统一于动物的造型中。组成元素中的循环符号以及植物等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否则这些动物都将难以生存。以局部的造型寓意整体的意义,造型独特,引人注目。

三、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色彩语言及其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一词,“色”是色彩意义的简称,“彩”是色的集合,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对人有强烈的视觉感应,影响着人们的情感需求。民间传统剪纸的色彩语言一般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单色剪纸是指在单色纸上进行剪刻的艺术形式,剪纸为纯色;彩色剪纸是指两种及其以上颜色的剪纸。其中单色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色剪纸,具有吉祥、喜庆、欢愉等寓意。彩色剪纸分为拼贴在组合、染色剪纸、衬色剪纸、拼色剪纸、色彩套色剪纸、木印剪纸等形式。每种剪纸的色彩语言和表现形式不同所展现的特点不同,因此剪纸艺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富有魅力。1、单色剪纸在海报设计中应用单色剪纸中以红色最具代表性,有着幸福、希望、吉祥等美好的寓意。在海报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图7,这两幅海报作品都运用了剪纸的形式,作品中分别用红色的花和红色的船来展现海报寓意,“花”展现了“花开”;“船”寓意继往开来,准确的切合了海报的主题,使人一目了然。并且海报采用红色调,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准确表达了海报主题,而且给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内涵丰富,使人印象深刻。如图8,这则海报作品运用了民间传统剪纸的创意方式,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作品采用剪纸艺术体现了传统特色,增加了文化内涵。整体色彩运用了红色,一方面传统剪纸一般与红色相对应,体现了传统特色,另一方面红色具有警戒的意思,以警示人类停止破坏生态环境。2、彩色剪纸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伊顿曾在《色彩艺术》中论述:“色彩和谐统一的效果及其分类是研究色彩美学时一个适当的出发点”。运用多种颜色合理搭配,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民间剪纸在采用鲜艳的色彩的同时,也考虑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因此,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色彩语言对海报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图9,这则新年海报,运用彩色民间剪纸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结合,而且运用多种明亮鲜艳的色彩使画面更加活泼,年味十足,展现了新年的快乐多彩。

四、结论

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结合自身实践和精神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伟大艺术。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质朴纯真的情感特色,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性——取不尽的艺术本源。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中的造型基础、纵横时空、意象造型的运用对海报设计的升华和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多元化社会的状态下,我国海报设计正在遭受其他国家设计理念的入侵,很多设计师一味的模仿其他国家,设计作品缺乏内涵、脱离实际、缺乏创新,很难得到大众认可。我们应该借鉴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创造有内涵的海报设计作品。因此,设计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民间传统剪纸艺术,把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意蕴内涵、造型方式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这种融入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造,塑造出属于自己独特、有内涵的设计风格。学海无涯,要想巧妙的运用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各方面特性,设计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K].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7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5.

[3]刘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13:45.

[4](德)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23.

[5]叶影著.新表现剪纸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50.

[6]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2.

[7]乔晓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56.

[8]龙湘平.《论民间美术研究对发展中国设计艺术的作用》[J]《装饰》2003:23.

[9]杨佳兴.海报设计中创新性表现形式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5.

[10]孔俊杰.广告招贴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11]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55.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9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色彩;现代美术设计

民间美术源于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辛勤劳作,历经多年的劳动实践,将日常生活和生产融入美术创作,才形成了我国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魅力的民间美术艺术。我国的民间美术以其夸张、独特的平面造型和变化多彩、绚丽多姿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现代美术设计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先进的元素和设计理念,二者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民间美术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色彩搭配,给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因此,将民间美术应用于现代美术设计,能够使现代美术设计更富有传统文化色彩,也能使其形成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一、中国民间美术简述

中国民间美术体系庞大,是我国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满足了人们在辛勤劳动过程中的文化需求,跨越了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两个层面。民间美术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真实而质朴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也是劳动人民艺术品位的体现。由于民间美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并发展的,因此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生产创作活动。民间美术的作品往往具有实用性,但又不缺乏审美价值,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和真实信仰[1]。人们在整体审视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较为朴素的道德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一些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从中汲取了许多特殊的文化元素。在一些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极为活跃。此外,在一些传统佳节中,民间美术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更为活跃和丰富多彩。民间美术创作通常使用一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如布料、竹子、泥土等,但是对于技巧的要求较为严格,创作者很少再现客观事物,而是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表达内心的强烈情感。经过了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民间美术仍然有着纯朴和本真的艺术品质,完整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民间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联系

1.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美术设计的灵感源泉

民间美术的色彩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的主要文化特征,而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体现。从民间美术色彩中获取灵感和设计元素是重要的设计途径。我国民间美术色彩是以五行思想为依据的,讲究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典型的代表就是红色。在中国人的思想中,红色是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对于红色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红色在五行思想中代表火,有着喜庆尊贵和吉祥的思想内涵,创作者也通常用这种色彩表现美好和欣喜[2]。从古至今,红色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更深远的象征意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许多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仍会选择红色作为品牌的颜色。如:斯沃琪手表在新年推出红色的特别款;苹果公司网站上具有中国风味的传统插画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风。

2.民间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在视觉感受方面的相似性

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装饰性和表现性,民间美术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现代美术设计多将字体、图形等元素进行叠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在本质上与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相似,都比较重视视觉感受。用这种最简单的视觉表达方式传递作品蕴含的深层情感,是美术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民间美术在这一方面有着非常卓越的表现。因此,如果现代美术设计师能够找到这一共性并加以利用,往往能创作出具有深远意境的美术设计作品[3]。

3.现代美术设计借鉴了民间美术的创作概念

民间美术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多是天然材料,美术作品中也保留了材料的质地和肌理,其中一些自然材料的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产生神奇的时间效应,加上因材施艺,材质美和造型美可以巧妙契合。现代美术设计追求自然和绿色,同样强调材质和造型的结合,这与民间美术十分契合[4]。

三、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主要包含的符号元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崇尚“源”和“体”两方面的力量。“源”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这也是传统文化的源泉;“体”就是劳动人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的事物。前者主要体现了自然之美,强调非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即自然符号;后者主要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劳动人民在自然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创造出的人工符号,也叫人造符号。生生不息的文化孕育出这些传统符号,但是文化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尤其是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从手工艺品到民间建筑、服饰、文学等,都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元素。很多国际品牌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积极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美术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符合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和消费习惯。如,肯德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除了保留原本的商标,在商品海报和包装中都加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肯德基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全家桶海报和包装就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还加入了龙纹、鞭炮等元素符号[5]。此外,肯德基在“五一”期间推出的节日桶中加入了一些自然符号,并将各地区标志性的建筑物印在包装纸上,还加入了各种传统器物的装饰纹样,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肯德基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位于北京的肯德基餐厅将京剧作为设计主题,融入了京剧脸谱等戏剧元素,创作出许多种鸡的形象,同时融入撞色元素,打造以京剧脸谱为主题的餐厅环境。这样的设计充分展示出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设计相结合的魅力,有助于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四、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1.民间美术色彩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富有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观念息息相关。民间艺术创作中的色彩元素往往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选自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元素,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内涵。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奔放而热情,反映出劳动人民勤劳积极的精神面貌。现代美术设计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元素,对于彰显设计的积极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2.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民间美术色彩运用于现代美术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代美术设计要将设计理念扎根于民族文化,设计师应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后加以创新运用,如此才能赋予设计作品新的内涵和特质。民间美术色彩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特征、大胆简朴的设计理念,深刻影响了当前的平面设计风格,催生出一大批带有中国传统色彩元素的平面设计作品。其次是民间美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包装设计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行为为目标,这与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绚丽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美术设计可以这些夺目的色彩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最后是在服装设计及相关装饰设计方面的应用。服装设计的色彩变化丰富,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服装设计师会从民间美术中选取色彩设计服装。在装饰方面,很多装饰设计体现出复古的风格,设计师不仅会从民间美术作品中选取色彩元素,而且会结合相关的文化特点进行再创作。

四、结语

多彩的民间艺术篇10

Abstract: The folk arts of Xifu in Shaanxi, taking Baoji as center, have a wide range in type. Folk art color, as one of important elements of folk culture, once lost its way in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even walked into the err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olor, combining with reality, this paper raises doubts about the folk art color of Xifu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at innovative ideas should be rooted in tradition, and only can folk color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society.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间色彩;传承;创新

Key words: folk art;folk color;inheritanc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08-02

0引言

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最常见的有泥塑、皮影、木板年画、社火脸谱、布堆画、刺绣、麦秆画等,它们以造型概括夸张简练、形态逼真粗犷、色彩热烈饱满、色泽鲜明艳丽流传于世。千百年来,西府人民以他们勤劳的双手,凭借诸多艺术法则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把这些民间艺术瑰宝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并得到发扬,其中以凤翔六营村泥塑为最,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西府民间艺术,尤其作为民间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正在远离民间。

1马勺脸谱上的明度推移

凤翔六营村作为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的集散地,吸引着大批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以及诸多大中专艺术类院校师生去观摩学习。因为教学任务的安排,笔者曾三次带学生走进六营村,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初次看到些可爱的泥玩意儿很是激动,不说造型多样各异,憨态可掬,单就对民间艺人的认真以及对彩绘技法之娴熟,图案绘制程序之老到精细,足以让我等所谓专业人士自惭形秽。出于对色彩的敏感性,我对在马勺、木梭上采用色彩推移的形式绘制出的脸谱形象提出一点小小的疑问:这算是民间色彩吗?

色彩推移也叫色彩渐变,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配色技巧,讲究构成形式,画面色彩丰富,变化微妙,属于理性配色。民间色彩讲究感性表现,其特征是色泽鲜明、艳丽、简单,色彩明快、强烈,装饰性强,擅用原色,单纯而富于变化,强调强烈的对比。“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而色彩推移恰恰犯了民间用色的大忌,明度推移加白,纯度推移加灰,无论明度推移,还是纯度推移都改变了原始色彩的相貌,都破坏了民间色彩的概括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左传》中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之说,民间也有 “朱锁五色,用来悬以门户,抵制恶气”的习俗,这种传统的“五行色”观念为民间美术的用色奠定了基础。作为西府民间民俗艺术之一的社火脸谱,其起源据陕西的民间艺人介绍:周朝时,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兵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戴上天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天意,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便产生了画脸谱驱鬼的习俗,并逐渐融入到社火表演中。学术界则认为,脸谱起源于周秦时期的傩舞。傩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宗教仪式,“傩”本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后被人格化,成为一种祭祀表演。傩舞是周代在祭祀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舞蹈,而傩的明显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可见脸谱色彩具有特殊的表征――象征性。红色喜庆忠勇,黄色皇权猛烈,黑色刚直,白诈。用色彩推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脸谱艺术,虽然做到了创新,但却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2传承之艰与创新之误

作为产生在农村这块相对封闭和保守的土地上的艺术领域,其传承形式主要是家族式传授和非家族式传授。家族式传授一般是子承父业,在家庭内部进行,不传外姓,并且传男不传女,所谓“父传子”,“婆传媳”, “传媳不传女”,以保持其家族在掌握某项技艺的优越性。非家族式传授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徒相传,而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师傅往往把其中技法上的精华作为压轴绝活偷偷地保留下来。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到万不得已,绝活绝不轻易示人,往往因意外事故的发生使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艺术种类失传,这给民间美术的流传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从一个皮影艺人那里了解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专门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能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艺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很难用来养家糊口了。拿皮影艺术来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宝鸡地区有各种皮影戏班120多个,现在不到四分之一,久负盛名的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现在基本上没有活动。在这样的经营状态下,从事皮影制作的艺人又能赚到多少钱?民间艺人也要生存,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继承和发扬谈何容易!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凤翔泥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泥塑的商品价值也不断地突显,一些农民看到泥玩意有利可图,纷纷在家里开起了作坊,出现大规模生产的势头,对传承与发展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使民间工艺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笔者于2009年3月第三次去六营村时,看到一些泥塑、马勺、木梭上绘制的图案远不如第一次见到的细致精巧。据一份 “西府民俗艺博园”的资料说:艺博园年设计制作生产泥塑、皮影、陶艺、版画、布艺、社火脸谱、草编等20万件手工艺品……

民间艺术的卖点就是民间性、原始性、手工性。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显然违背了民间艺术生产的特性和环境,这样所产生的作品,最终的结果是失去所谓的民间性,而趋向一种商业流行,必然有一些远远超越当地的艺术传统和民俗基础,难以上升到艺术的表现和追求的境界。这是民间艺术品创新的悲哀,是时代进步的悲哀。

3创新,根植于传统

著名工艺美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汉民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创新,还必须坚守民族的东西……”对于民间美术的创新,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民间美术应较多地保留着艺术发生时期的基本性质,保留着如同原始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混溶性文化精神。

决定着市场价值和价格的民间美术是其本身承载的人文分量和本土文化底蕴,任何脱离本土文化的所谓创新都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民众的拷问。大学美术老师和文化学者之所以不辞辛苦到民间采风,还不是学习民间的传统艺术?而一旦发现所谓的民间艺术原本就是“学院派”里的东西,恐怕不只是一种失落和失望,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不是亘古不变的,但“变”要根植于传统,尊重地域文化。作为民间美术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尽量保持其民间性。只有民间色彩才能突显民间的特征。对于民间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看上的就是你的民间民俗味。登上2003中国羊年生肖邮票的《发财羊》就是较成功运用民间色彩的典范:大红象征喜庆吉祥,大绿意味着自然和平,大黄代表着财运富贵,对比着意味纯粹和神圣的白,处处体现喜气,让人着迷,使人疯狂。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军说:“民间美术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继承和恢复那些传统的技艺和艺术形式。作为传承人应当保持和运用传统技艺,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材料、造型、图案制作产品。”民间手工艺品是民俗民情以及人文历史的一面镜子,没有本土特色,再漂亮的工艺品,也不过是手工做的产品而已。失去民间颜色的民间工艺品亦如此。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

[2]丛小桦.中国民间绝景(北方卷)[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