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9 11:03:15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网络技术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84-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从教育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教育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发展变化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做一探讨。

1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

1.1 总体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1.2 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IT公司、学校等,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售前技术支持、网络产品售后服务、IT产品营销、信息安全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等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1.3 职业能力要求

掌握软硬件安装与配置、WindowsXP配置与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安装配置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规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技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Internet应用技术、电子电工基础、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T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在正式上课之前,还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教育培训;网络平台;管理

一、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构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工学矛盾、节省培训费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培训模式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手段。它集成了硬件环境、操作系统、

教学模块、管理模块于一体,为企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远程教学、互动交流、综合评价、网络培训、网络考试、结果统计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与管理功能,实现学员从注册到学习、交流、辅导、考试全过程的网络化,培训需求、培训规划、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培训课程、考试考核、成绩查询的网络化,也可实现员工在线技术问答、在线考试考核、在线竞赛、统计评估等一系列的现场培训及管理考核工作。

二、如何利用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实施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1.企业员工基本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员工的基本信息库,并设立员工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注册和登录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进行学习、自测。各级管理平台的管理员可通过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注册、登录本级的管

理系统,并在其所管辖权限的范围内增加、修改信息或数据。建立企业每个岗位的培训标准,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随时查看相关岗位的培训标准,对应岗位的素质要求、岗位的资历要求、

岗位知识标准、岗位技能标准、岗位要求的年度积分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规划、培训计划等。

2.网络培训需求、培训计划管理

(1)根据岗位的素质要求、岗位的资历要求、岗位知识标准、岗位技能标准要求,进行个人学习计划的设定,写出自己培训需求。

(2)班组可以根据所管辖的设备运行情况和班组内每个人的培训需求编写出班组培训需求。

(3)部门根据本部门所管辖的设备运行与检修情况及各班组的培训需求制订出本部门的培训需求上报企业。

(4)企业汇总所有部门的培训需求,根据上级的培训计划、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的长期规划和企业的教育培训经费情况,汇总出企业的培训需求上报到上一级组织(分公司),根据分公司的培训计划和企业的培训需求生成企业的培训计划。

(5)分公司汇总基层企业的培训需求后,分专业下发到所属各部门进行审核,形成分公司的培训需求,上报集团公司,并根据集团公司的培训计划和基层企业的培训需求,制订分子

公司的培训计划下发到各基层企业。

(6)集团公司汇总各分公司的培训需求,制订集团公司的培训计划下发到各分子公司。

3.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资源共享

(1)在系统中建立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集团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改善教学中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优质的课件可以在全集团内部共享,极大地节约了师资能源、培训成本,让更多的员工享用优质的教学。

(2)可建立企业集团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级别的专业试题库,应用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训项目、不同级别的考试考核当中,可实现自动随机出题、也可手动选择出题,

既方便快捷,又提高了保密性。

4.员工在线学习管理

职工培训实行网络在线学习和考试。职工的现场培训大都采用技术问答、考问讲解、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形式开展培训。由于现场工作紧张,职工往往很少有集中学习的机会,

有了这个学习的网络平台,职工可随时上网进行答题,回答部门培训员的现场问题来进行学习培训。也可进行相关课程、问题的自测。部门培训员可根据现场实际――设备运行、检修情况、容易发生的故障、无法解决的难题、技术的推广等等题目挂到网上与大家共同讨论。还可进行定期的抽考、调考等考核工作。

5.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程管理

(1)教育经费管理:教育经费使用在线查询,包括所有参加培训的职工费用单、教材和办班用品的费用、教师讲课费等的流水账,以备查询和统计上报。

(2)培训记录管理:系统可清楚记载职工参加各种培训的情况,如学籍管理、培训类别、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单位、考试考核的结果、费用等等培训记录以备查询。

(3)培训积分管理: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考核、效果量化、挂钩联动”的原则,以教育培训管理软件为平台,实行员工培训积分化、培训活动量化管理。职工参加各种培训项目、网上学习培训情况及考试考核结果将按一定比例,换算成积分记入本人学习培训档案。

(4)培训证书管理:系统可记录所有特殊工种和需要取得资格证书的工种的取证、证书的有效期,并可随机查询和检查。

(5)培训成绩管理:系统可记录所有参加各类培训职工的学习成绩、考核结果,以备查询。

(6)教育培训在线统计:系统可在线、准确、快速统计教育培训各项工作的统计报表,如职工在职培训情况统计、人力资源基本情况统计、个人和部门积分达标率统计、授课记录统计、教育资源信息等等,掌握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进展。

(7)各种培训项目和职工个人培训信息查询:可查询部门培训积分、个人培训积分、学习进度情况、学习成绩、费用等。

6.在线教育培训评价与评估

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从技术上突破了对培训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难题。也是针对培训项目的特点,将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制定考证策略的一次创新。网络系统

可以根据制定的考证策略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自动记录,并最终自动生成考证结果。考证策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目标要求而定,通过选择具体的考证指标并确定具体值,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策略并对这种评价策略进行唯一编号,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操作评价策略的编号将评价策略应用于某一培训项目或个人。对每一个培训项目,员工都可以在系统内发表个人和单位的意见,以便让管理者了解此项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此作为今后培训工作的依据。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TE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大学本科教育应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从“理论型”转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对IT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的反复论证,设计了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与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思路

网络工程专业在2012年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已被确定为一级学科,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我校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网络工程专业对实践要求相对较多,因此,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创新型”。应用创新主要体现在教会学生如何将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能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除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需具有较强的工程技能,在校期间较为完善的工程实践训练,使得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可以是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等多领域、多行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主要由普通教育(又称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常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及专业任选课)等组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原则和框架指导下,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达到了40%以上,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了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主体思路,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及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并改革课程内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实验手段,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方式、选题范围等充分与生产、科研及社会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题目来源于实际,最后再应用到实际中;每个暑假设置为工作学期,从大一到大三的三个工作学期,对学生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任务,大一的工作学期通常安排学生到IT企业或市场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主要了解目前网络工程相关的产品行情及IT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大二的工作学期安排学生到IT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对专业有整体和初步的认识;大三的工作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到IT企业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工作、自己目前对社会能做什么贡献等,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完成大四的收尾学习。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及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更是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课程体系来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技能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都含有若干实践环节。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1 基础实践技能培养:(1)专业基础课程内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内实验主要以辅助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目的,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有一定应用创新。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等,主要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2)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课程设计选题以实际应用为主,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2.2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主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从体系上划分为专业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认证培训、综合训练等五大模块。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五大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课程内实验:涉及课程内包含实验的课程主要有软件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与数字逻辑、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编程、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协议、Linux系统管理与应用等。(2)课程设计:安排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面向对向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课程设计、网络安全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实习:认识实习(科技方法训练)、生产实习(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包括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施工实习等)、毕业实习。(4)实训:安排二个较为集中的实训,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和工作学期(顶岗实习)。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主要完成校企合作教育,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较为个性的培养方案,以期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工作学期(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三的暑期,一般为期3个月左右,也是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去工作,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用到企业,到企业解决实践问题,同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和欠缺,以利最后一年的学习提升。(5)专业认证培训:主要与H3C、思科、红帽等合作,目前已成立了H3C网络学院、红帽学院等,在校期间完成H3C的H3CNE、H3CSE认证教育,思科的CCNA、CCNP认证教育、红帽的RHCSA、RHCE认证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取1-2个专业资格认证证书,以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层次。(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涯的最后环节,是检验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准备。

3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3.1 实验室的建设。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目前主要有软件实验室(主要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硬件实验、网络安全实验模拟、网络管理实验等)、H3C实验室(主要完成网络搭建、网络配置、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等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室(主要完成TCP/IP协议族的相关实验)等,信息安全实验室(主要完成信息安全实验)。(1)软件实验室。设有4个软件实验室(与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共同使用),每个实验室由60台计算机组成,每次实验可容纳60名学生,可以完成软件程序设计类实验、网络安全模拟、网络管理、Linux系统实验等。实验室配置了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可对教师提问、提交作业等,教师可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2)H3C实验室。H3C实验室有10组实验设备,每组由2-4台路由器、4-5台交换机和6台计算机组成,每组6名学生,每次实验可容纳60名学生,可以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及接入技术、网络工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3)网络协议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由1套主控设备和60个节点组成,每6个节点组成一组,共有10组,可同时容纳60人完成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室主要承担TCP/IP协议族的网络协议实验和部分网络管理实验,该实验室可完成40多个网络协议实验。同时,实验室配置了网络协议的综合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实验管理平台可对本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无须手工插拔线缆即可灵活变换网络拓扑结构,从而保证了网络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3.2 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基地有学院实验室,主要开展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实习教学。目前已建立了17家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各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作学期(每年暑假学生进入企业的工作学期)、网络工程项目实训等教学任务。

3.3 实训基地的建设。软件学院与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大连中软、大连海辉、北京金源万博、沈阳东鹏电子、北京亚思晟、北京亚嵌、ORACLE中国公司、无锡NIIT等公司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这些校外合作的公司里可完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实训工作。从网络工程专业2006级学生开始已完成了4届学生的网络工程综合实习、实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

3.4 专业认证教育。根据目前企业对学生要求毕业即能上岗的需求,国内IT类的资格认证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而用人企业对具有专业认证证书的学生也给予优先录用,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专业认证方面的培训,既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又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资格认证证书,为将来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已开展了H3CNE、H3CSE、CCNA、RHCSA、RHCE、网络设计师(国家软考)等相关认证教育,并已有100多名学生取得了专业认证资格,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他们的初次就业层次。

3.5 师资队伍的建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能力来源于教师,将来胜于教师。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弱,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的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第一步。(1)加强师资培训。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派出2-4名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或IT企业参加实践教学研讨、会议、课程培训等活动,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认证考试,目前部分教师已获得了H3CNE、H3CSE、RHCSA、RHCE等专业认证证书,对实践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2)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教师将自身的科研项目纳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能紧跟专业学科的前沿和社会的发展。目前,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已组建了网络架构、网络协议安全、无线网络、信息安全等科研小组,学生也成立了网络技术协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以科研促进教学。

3.6 实验室的开放。因为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上可能无法完成全部实验,而且教学安排的实验学时也很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且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实验环境,除必要的正常教学外,学院各个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课内、外的实验,鼓励尝试创新性实验。

4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4.1 逐级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网络工程专业以注重基础理论、强调综合实践能力为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逐级强化方式。

4.2 提高校内外资源利用率。尽量在学院内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上完成课程内实验、中小企业网络的模拟建设(含着网络的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到东软集团、同方股份等校外知名的IT企业联合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4.3 提高课外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如果没有充足的实践保障,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学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学院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和任务,积极引导、强化学生将课外时间更多地花到实验室中,在实验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在实验中收获学习的成果。

4.4 充分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层次和模块。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和模块。而且每门课程的实验都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对于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采用实验与课程设计联合的方式完成。为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出了“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可以用它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在今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开发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从事信息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等。

5 结语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由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在4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今后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1)组建新的实验室,如信息安全、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工程综合实训等实验室;(2)选取部分具有前后相关性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如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网络工程等课程可以进行联合实践教学,重新整合实验部分,授课在实验室完成,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最后到企业实施检验教学效果;(3)进一步加强、拓宽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校企合作教育层次,探讨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广军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19)

[2]徐明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19)

[3]张新有.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袁志祥,秦锋,郑啸,程泽凯,赵娟.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计算机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 项目管理 管理

随着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不断推进,高校逐渐意识到,网络学习空间业务涉及的环节正在逐渐增多,仅单纯的通过对底层用户的督促管理已经不足以满足发展需求,高校空间建设的关建点已从最初的规模建设到质量建设的转型,如何落实保障空间建设各个环节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因此,为了更加贴进高校空间建设的工作需要,尝试将项目管理学与空间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学中的管理方法定义了详细的管理流程,把项目管理的多个知识领域运用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中,有助于高校空间建设管理职能机构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建设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的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管理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进行了探讨。

1 网络学习空间简介

网络学习空间是为教师、学生搭建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供使用者自主学习,也可以供其互动学习,它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环境,是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促进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2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特征

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1]

项目的特征[2]:

(1)临时性。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

(2)独特性。项目创造独特的可交付成果:产品、服务或成果。

(3)渐进明细。渐进明细是项目逐步完善的过程,是项目伴随临时性和独特性两个概念的特点之一。渐进明细意味着分步、连续的积累。

3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应用在高校网络学习空间之中[3]

3.1 加强整体管理,系统性、全方位的做好网络学习空间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

完成空间建设项目和满足项目相关人员期望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运用了整体管理知识理论的空间建设项目里,通常由校内高层或是项目发起人本次空间建设项目的章程,为该空间项目分配资源,指派项目负责人并为其授权,这也意味着空间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空间建设项目宜采用职能型的项目组织结构,即便于管理,又便于调派人手。项目负责人带领空间项目团队制订项目的初步范围说明书、制定空间项目的整体管理计划,为后继的指导和管理空间项目执行及监督和控制空间项目工作提供指导和准则。空间项目会受到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4M1E)这些因素影响,导致空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来的项目计划执行,变更是不可少的。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伴随着整个项目过程,但变更不能是说变就变,必须通过审核的变更才能予以执行。完成一系列空间项目管理工作后,还要进行管理收尾,管理收尾是对空间项目管理计划中收尾部分的执行。

3.2 注重范围管理,有效控制网络学空间项目的范围蔓延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学校行为,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用户。空间项目的范围管理是空间项目未来所有决策的基础。范围的界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学校高层领导的要求,更是全体干系人的意愿。通过制定空间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并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的去完善与修整,为范围管理工作形成指导方法。制定详细的范围说明书、创建WBS、范围的确认这些都是为进行范围管理所需完成的工作,同时,对空间项目的范围基线所做的一系列监控与纠偏的活动是对空间项目范围的监控,能有效的防止范围的蔓延。

3.3 有效的实施进度管理,保障空间项目的如期完成

在高校空间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度安排的准确程度很重要,一旦进度安排的不准确,会影响到空间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进行进度安排,科学的分配工作量,利用进度安排的有效分析方法来监控空间建设项目的进度情况,以保项目的进度不会落后。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随着空间建设项目的进行来更新与监控进度计划,可以有效保障空间建设项目的如期完成。

3.4 灵活的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成本开支

为了保证高校空间项目不超其预算成本,需要进行空间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一系列工作。在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对完成空间项目各活动所用的资源成本进行近似的估算,再将估算结果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中。空间项目成本控制是为了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空间项目的预算成本,通过采用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对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对空间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监控,最大可能的使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和预算范围内,合理利用成本开支。

3.5 严把质量管理关卡,督促空间项目按质按量完工

质量是高校空间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空间项目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枉然。在满足约定的时间和预算的成本下达到合格的质量,以满足项目干系人对于空间项目的期望,是质量管理所要进行的工作。制定空间项目的质量规划,描述出能够直接促成满足需求的关键因素是很重要的。还要清楚的认识到,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不能盲目的追求高质量。质量保证贯穿于整个空间项目的生命同期中,通过持续改进过程提供保证。项目管理人员监督控制项目实施结果,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确保项目质量得以圆满实现。

空间项目管理工作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施经验,在空间建设过程中真正实施项目管理工作也绝非易事,对于高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改进,高校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树立高校范围内的空间项目管理思想很重要,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提高管理能力,解决各类的问题,使空间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硕,李秋实.基于项目管理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43-45.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网络学习;自主学习;绩效管理

高校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按照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课后练习、期末考试的流程来进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且传统的考试方式也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近年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总是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化自主学习。

网络化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保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1],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兴趣和特长,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同时,网络的海量信息不仅能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也能够及时更新学科知识。因此,网络化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网络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网络化学习不仅成为现代远距离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学校教学中也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目前,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型模式、个别指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及探究学习模式等六种。其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处于比较积极主动的状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网络化自主学习的特点

1. 打破时空限制。网络化自主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学生不仅能随时随地获得教学信息进行学习,而且能在需要时进行重复学习,从而保证学习效果。

2. 利于师生互动。通过电子公告栏BBS、电子邮件、网络答疑、QQ群等网络交流方式,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实时、非实时的双向交流,使教和学互相促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利于个别化学习。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更好的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4. 利于协作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经常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通过讨论交流,协作竞争,在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有效的学习。

(二)网络化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 学习的自律性不强。调查表明,学生在对自己学习特点的认识方面和学习反馈监控方面水平不高,大多数自修时间太少,每天少于1小时的占66.7%,每天自修2小时的只占31.3%,复习方式是有空才复习,三分之一被调查者不注意学习计划和及时梳理所学的内容。[3]由于网络教学管理的自由与松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2. 学习的孤独感。网络学习中的师生、生生分离导致学习者缺乏教师的直接关注和反馈,或者得不到其他学习者的参照信息。

3. 缺乏及时的学习指导。网络环境下,缺乏学生交流和师生互动,使得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往往难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从而产生畏难心理,严重时会造成学生厌学。

4. 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网络化自主学习具有时空分离的特点,虽然网络课程有提供自测部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能知道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及时得到具体的反馈信息。因此,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存在学习倦怠的现象。

二、目前网络化自主学习管理的主要措施

齐莫曼(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分为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三个阶段。受到来自个人、行为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影响,学习者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主动的控制与调节,另一方面要根据外部反馈对学习的外在表现和学习环境作出主动的监控和调节。[4][5]也就是说自主学习的管理应从学习前的计划、安排和准备,学习过程中的监察,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反馈和调节三方面进行。

目前网络化自主学习的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

1. 网络课程的管理。主要包括课程学习资料管理、教学组织的管理、教学文件的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在网络课程管理方面,多数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都具有比较全面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够保证网络化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2. 在线学习管理。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电子学档案、在线笔记、单元测试和论坛讨论等。其中电子学档案因能够发挥过程性评价的监控作用以及加强同伴之间的相互监控作用[6],故其在学习监控方面的应用受到比较多的关注;但电子学档案对学前的管理及学习反馈涉及的较少。

实际上,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因此,网络化自主学习的管理和监控应包括学前的计划准备、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和反馈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馈。

三、网络化自主学习的绩效管理措施

对于绩效的含义,一直以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实际上,绩效既包括工作结果,也应包括工作行为。[7][8]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绩效不但包括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也应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自主学习多数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的模式,将绩效管理思想与任务驱动相结合,整个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从绩效的思想来看,绩效管理一般包括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因此,学习绩效的管理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学习计划管理与监控

网络化自主学习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需要学习者有制定计划的能力,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9]多数网络课程在学习开始前都会提供教学日历供学生了解、参考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但并未严格要求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也没有相应的机制进行检查。而且,这个教学进度是统一进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性软件Google日历(Google Calendar),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日历。由于Google日历支持多个日程安排以及不同的浏览权限,学生不但可以制定不同课程的学习日历,而且也可邀请其他同学浏览参考,邀请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除了制定学习日历外,订立学习契约(learning contract)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工具。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 Knowles)认为:学习契约包括学习者与帮促者(专家、指导教师或学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及评价)、实现学习的方法(包括学习资源和策略)、学习活动预定的日期、学习者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依据、判断/验证依据的标准、得分标准和等级评定等方面达成的书面协议。[10][11]学习契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订立的,不但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且能促进学生制定计划和管理时间的能力。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学生应学会结合自身的需求,量身定做相应的学习计划,提高自身管理时间的能力。

(二)沟通与辅导管理

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孤独感、学习指导的缺乏和反馈机制的滞后都是造成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因此,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沟通与学习辅导能够激发并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1. 构建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BBS、QQ群、博客、维基Wiki等虚拟网络社区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消除学习的孤独感。调查发现,学生不但渴望教师在其能力和方法上提供建议,还非常希望教师鼓励和支持他们将自主学习坚持下去。[12]因此,教师应利用学习共同体随时随地实现对学习者的监控和管理,并对他们的学习给予组织、引导和帮助,以此增强教师的参与度。对学生而言,可以和同伴一起开展讨论;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可以寻求同伴帮助;可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等。作为学习共同体,要能够为学习者创造一种集体归属感,要让学习者有一种随时可以得到教师及同伴关注的感觉,以此来消除学习者的孤立状态。

2. 完善智能答疑系统,及时解答常见问题。传统答疑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BBS、聊天室、QQ等即时交流手段进行;一是网络平台提供常见问题库供学生查询,学生可通过搜索问题库查找问题的答案。随着数据挖掘和智能Agent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可以逐步构建包括直接答疑、问题推荐和请教专家的多层次智能答疑系统,并结合传统的即时答疑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答疑服务,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3. 采用多种沟通和反馈方式进行学习辅导。多数网络平台都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学习辅导方式,例如讨论区、留言板、QQ群、电子邮件等。辅导过程经常存在讨论主题偏离学习内容、讨论冷场、检索问题解答困难、重复问题过多、辅导工作量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设置专职管理员引导学习者进行讨论,避免讨论偏题或出现冷场;制作每周电子简报,对问题进行整理并归类,既方便学习者查阅,又相应减轻辅导工作量。

(三)绩效评价管理

传统的评价方法――考试和测验注重的是学习结果的评价,容易导致给学生“排队”、“贴标签”等。学习绩效评价的结果和重点不是停留在分数或成绩的简单呈现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能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有所了解。学习绩效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种评价主体和多维度的评价。多种评价方式指的是可采用工作日志、小组报告、自我总结报告、小论文、电子作品和电子档案袋等方式。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即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自身应该参与评估的过程,因为这种参与实际上也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13]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形成成就感、明确目标,学习者由评价客体变为评价主体,可提高他们学习的参与性。利用小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协作精神方面的表现。教师评价可以达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四)绩效反馈管理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考试作为评价手段时,学生获得成绩反馈通常是单向的,即仅仅获知分数是多少。由于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学生不知道具体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而且这种成绩的单向反馈不能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绩效反馈应该贯穿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阶段让学生明确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和考核要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知道自己学习的不足和优势;在评价阶段,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为学生制定学习改进计划提供相应的依据。

总之,绩效反馈应该是及时、连续、明确的,有效的绩效反馈对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自主学习网络平台

在实际应用中,自主学习多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任务驱动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学习者积极参与,成员间的行为是互动的。整个任务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最终任务完成时必须有一定的成果。

任务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任务引入、任务循环和任务完成的分析评价。即首先由教师引入任务,然后由学生执行任务,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最后学生通过任务成果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受到教师的欢迎和推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也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在任务设计方面难易把握度,任务的设计缺乏层次,结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任务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预期成效。(2)小组协作方面存在虚假性。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分组形同虚设。或者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帮小组其余成员或其他的小组完成任务。(3)评价方面只重视对结果或作品本身的评价,忽视对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 评价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4)师生沟通方面,在任务执行期间,缺乏持续的沟通。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评价结果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做好结果反馈。

利用绩效管理不仅可以加强教学方面的管理,而且有利于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是教师设计任务,之后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学习者与指导教师对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共同进行协商和约定。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这种约定计划可以不断修正,从而为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一种基本框架。可以说绩效计划规定了学习者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怎样完成任务以及如何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绩效计划是重要的前馈控制手段,是任务驱动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绩效计划的制定需要师生的相互沟通,并应进行相应的信息记录,作为后续绩效评价的依据,而绩效评价网络平台能够为绩效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沟通平台。

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绩效计划和目标,进行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实施与辅导指的是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师生之间要进行持续的沟通,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与技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收集和记录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关键行为信息,这种信息是进行学习绩效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利用绩效评价网络平台进行绩效实施与辅导,既能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又能够收集并保存相关的信息,方便下一阶段学习绩效评价的实施。

任务完成后,要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任务执行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进行评价。

由于基于绩效管理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管理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双方的互动,同时需收集大量的信息。因此,为了方便教学管理,笔者设计了教学绩效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任务驱动”式教学进行管理,同时也可应用于传统教学管理。

自主学习绩效评价网络平台包含教师功能模块和学生功能模块。其中教师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具有五个功能:(1)管理功能:该功能主要完成对学生的认证管理、浏览学生情况、查看任务资料以及奖惩管理四个部分。(2)设计任务:任务说明部分用于师生共同确定任务目的及要求;资料查删改部分实现对任务资料的查找、增加、删除和修改;分组管理部分既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各小组成员。(3)绩效计划:该模块包括讨论区和确认绩效计划。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区共同讨论并确定任务的具体计划。讨论区是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也记录了学生参与的具体过程。(4)绩效实施与辅导:小组成员可在小组园地就学习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辅导答疑子模块方便学生有疑问时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5)学习绩效评价:该模块主要实现电子作品的展示、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和反馈,以及评价结果的查看。

学生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包括五个部分:(1)学生情况:该功能可进行学生个人文件夹的管理、查看授课教师情况以及查看自身奖惩情况。(2)学习任务:可实现查看学习任务、下载相关任务资料以及参加自由分组等功能。(3)绩效计划:主要用于学生参与任务的讨论、绩效计划的确认和评价指标的查看。(4)小组园地:是小组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了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以及教师辅导答疑等功能。(5)学习绩效评价:该模块主要实现学生电子作品的展示,实现作品的自评,互评以及评价结果的查看。

“任务驱动”式学习绩效评价网络平台,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情况及完成过程,结合其他学生的民主评价,对某一个学生进行打分,然后将这些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给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

四、结束语

网络化学习是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计划和学习要求;明确学习过程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明确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今后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进一步学习的改进计划。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推行“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方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绩效评价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能加强自主学习的管理,而且有利于绩效评价的实施。基于绩效管理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管理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绩效监控体系的作用,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2]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彭薇.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4):40-43.

[4]朱祖德,王静琼,张卫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60-65.

[5]Zimmerman B.J.Self-Efficacy: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1):82-91.

[6]孙鸿飞,刘洪沛,上官右黎.电子学档在在线学习监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2):57-60.

[7]王怀明.绩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8]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9]董艳.不同网络教学模式下的学与教策略分析[C]//第十二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8)会议论文集,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2008.

[10]邓海波.学习契约是支持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J].教育与职业,2006(24):145-147.

[11]Joseph R.Codde.Using Learning Contracts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DB/OL].msu.edu/user/coddejos/contract.htm,2005-12-08.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网络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68-03

Based on Excellent Engineer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ajor of Network Engineering

XING Hui-fe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ohu University, Hefei 238000, China)

Abstract: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the Major of Network Engineering was discussed. First, the foundation of Excellence Programs has been introduced from three existing aspects,such as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eaching, the measures of Discipline-build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Secon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Major of Network Engineering has been addressed specif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which were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Finally, the specific training measures based on excellent talent have been introduced. Through the training mode of excellent talent, 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for the applied talent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Key words:Network Engineering;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1引言

“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1]。目前,我国网络技术人才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对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运营与管理都是基于理论的学习,对实际工作的开展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制定适合现在网络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争取将网络课程教学从传统方法向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实施卓越计划的基础

近年来,我院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一些专业建设经验,为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1 已具备的课程教学基础条件

第一,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资源投入为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所制定的政策,以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为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二,现有的教学设备是设置本专业的物质基础。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基础实验室、嵌入式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物联网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的存在都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第三,现有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是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我校有一套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经过不断改革而日趋完善,管理水平和效益也在不断提高。如教学管理方面的课堂教学

督导制度、校系两级听课制度、教师进修访学管理办法、教学科研奖励机制和教师

基本功大赛机制等,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2.2 已具备的学科专业建设措施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教学和科研水平等。并且利用寒暑假派年轻老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能力。

其次,加强图书资料和实验室建设,为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

最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已在中软国际、苏州风云科技、科大讯飞、上海思博等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还在陆续在省内外企业开展实习基地。

2.3 已具备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采用工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容易造成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讲新课,让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并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培养了他们挖掘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大力加强教研立项费用,鼓励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验教学方面:受很多软件培训公司的启示,实验课采取实验室操作演示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突破传统实验模式。在实验室,老师根据实验内容,通过广播的方式, 演示并讲解本次实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清楚看到老师操作的步骤和执行的过程,然后老师再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个类似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疑问, 老师再予以辅导,学生也可以相互讨论, 共同解决难题[7]。目前学院云实验室的建设为老师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的建设,注意将最新科技和技术知识融入本专业的实验内容,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项目教学方面,突破以理论课程教学先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企业进行项目共建,让一部分学生直接参与真实项目建设和开发,在工程实际中发现知识缺口,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程接受速度。

3 研究主要内容

在已具备的软硬条件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企业实习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教学改革,引入企业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对现有的教学及课程体系进行探讨和修改,制定适合现在网络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争取将网络课程教学从传统方法向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型,形成的成果作为网络工程专业卓业工程师项目的基础。

3.1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以在校学习为主,最后一年以企业工程实践为主。前三年又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四个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五、六学期,主要在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在四年的大学时间,坚持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不断线的原则,将工程项目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

主要在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以达到培养出学生的“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网络组建规划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嵌入式无线网络系统开发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等六大应用能力(如图1所示)的目的。

坚持能力与知识并举,本着 “厚基础、重网络、强实践、高应用”的原则,围绕着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工程与管理”与“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两个专业方向,拟制定了一个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技术与技能的需求。

4 卓越人才培养方式实现途径

4.1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实现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培养规划,是决定卓越工程师计划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用全新的思维,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以“能力培养”为关键,“项目驱动” 为手段,精简课程门数,增大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以往先教学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实施实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查阅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挖掘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卓越工程师计划”重点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经过校企、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多方面反复研讨,把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工程化教学体系。体现“面向市场、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专长、增强创新”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育结合”的专业特点。

4.2以校企联合工程实训中心为载体,强化工程项目实施能力

如何以工程实践实训中心为载体,通过连续渐进的、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主要教学环节采用工程项目驱动培养方式,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工程教学模式,通过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挖掘知识、团队协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运行与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机制

建立系统、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动态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确保“网络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考虑建立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执行机构、教学督导委员会,三位一体,分工明确、互相制约、协调运行的新型教学体系与管理体制。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质量,指导、教务、考核三部门责任明确,相互制约与协调运行。

① 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教研室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有目标的,量化可核查的能力标准。

② 教学执行机构(包括校教务处、各级学院、教研室与任课教师、学工部门)

负责实施该培养方案及其教学过程与管理。

③ 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考核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根据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培养方案之能力要求与标准,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年级进行考核与评估。

再者,可以借用“教考分离”举措来消除教学执行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弊病,并使得教师与学生可能存在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转变为“命运共同体”关系。通过教与学双方共同努力,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考核目标明确、考核方法明确,教与学双方为达到培养目标,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达标。分数线与通过率在改革初期由三方协商根据整体情况划定,成熟后稳定成为学业合格标准。

5总结

“网络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顺应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从已具备的课程教学基础条件、已具备的学科专业建设措施及已具备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基础;然后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及工程化实践体系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最后介绍了卓越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具体措施。希望通过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尹向东,张新林.“卓越工程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W报,2013(4):71-73.

[2]刘鹏辉.“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2(1):172-175.

[3]尹向东.卓越工程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71-73.

[4]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5]张士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5-8.

[6]邢长友.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9-52.

[7]李旗.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168-169.

[8]王易,黎红星,唐明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以重庆信息学院实施“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0):131-132.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7

论文摘要: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乡镇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化、师资队伍模块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方式模块化的建构谈一点肤浅之见,为实现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块化作一浅入探讨。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体制转换,职工“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全社会已向学习型社会转移和网络环境基本普及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它能适应每一个团体、每一个个人具体的和根本的目标,在各个教育水平上,塑造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进步、变革的生活。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块化的建构,在形成农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所谓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围绕农村社区教育的主题,组织相关内容,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并对社区教育内容进行细化、分层、分类,加强社区教育工作之间的链接,最终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综合化。它的设计原则就是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以主体来组织内容的模块。它由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内容模块组成,同时通过几部分内容模块的分别实施来达到模块化,进而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最大有效性和最终目标。以下就构建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模块化的方式作出探讨。

一、建构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化

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的整体思路应该是:政府领导统筹,学院主抓培训,成教指导管理,社区整合协调,群众参与推动,网络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需求导向,全员全面全程。因此,建立合理的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模块,是推进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良好运行的重要举措。县长、教育局局长要亲自带头,亲历亲行,要建好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三大模块:一是县府—教育局—乡镇—村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块,负责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并对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进行全面的部署;二是市社区大学—县社区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校—村校为主的培训管理模块,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三是建立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计划与管理制度模块,各个管理模块必须制订完善的社区教育规范的实施计划和管理规章。如:制订《专项技能培训实施计划》《科技农业培训实施计划》《乡镇企业职工“双证制”培训计划》等培训计划和《培训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书档案建立、保管、制度》《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奖惩制度》《院务公开制度》《居民培训卡制度》《考勤点名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由行政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计划制度模块等构建成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化,可以使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建构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模块化

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革新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实施“能人培训”工程,力求培养选拔出一大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五强”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全县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提供强劲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而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是实现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的有效措施。成功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构建人才内选模块。社区学院要制定培训教师任职条件,选拔具有专业性、技能性、责任性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辅导培训教师。二是构建人才外聘模块。在实际的工作中,争取让有经验的县部、委、办、局的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乡镇村的技能人才,科技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企业经营主等担任兼职教师。三是构建人才回聘模块。应当积极聘请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复退军人,高等院校有技能的相关专业教师,虽是本地但在外地有一技之长、发财致富的“能人”任客座教师。通过上述的人才内选、外聘、回聘三个模块,形成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

三、建构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模块化

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应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和“面向全员,兼顾精英,突出农村”的原则,针对农村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展开不同内容的培训,以增强培训的效果。此外,社区学院和乡镇成校在开展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具体工作时,可根据居民报名参加的培训内容,采用下列五种模块实施:一是分线培训模块,即把企业、科技农业、商业、管理类四条线实行分工培训;二是分项目培训模块,即把分专业培训、管理培训、科技培训、技能培训、服务业培训等分类型、分层次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理念培训模块,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发财致富理念教育,政策法规、文明礼仪、八荣八耻、安全等教育;四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训模块,即对社区居民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精于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等一系列的教育,促使社区居民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上述的分线培训、分项目培训、理念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模块,构建成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模块化,促使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深层次地开展。

四、构建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方式模块化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具体来说,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新社区教育方式,并结合不同类型的需求,着重探索以下三种社区教育模块。

1.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

指根据乡镇经济特色,依托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成人教育学校、村校,以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为重点,探索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一是根据农村实用人才需求,积极鼓励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农村有志青年参与进修,依托电大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历教育,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后备人才的素质;二是各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实用技术和“双证制”教育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地农民培训;三是积极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函大”培训、外来务工人群各项培训。应努力做到内容多样,时间超前,对象广泛。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乡镇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起集学历证书、绿色证书、技能证书培训于一体的培训模块。

2.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

指根据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需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重点,探索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一是加强与县公安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县机关工委等单位的联系,开展会计上岗证,电算化会计、单证员,建筑业、矿山四大员,旅馆从业人员,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危险品货物运输员,浴室服务人员,酒店服务业人员,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普通话、旅游从业人员,废旧物品协会业主,再就业人员等行业型学习培训;二是专项开展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保健、孕妇保健、文明礼仪、文化娱乐、生活休闲、国家时政等休闲型学习培训;三是各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争取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充分利用热心社区教育的单位和成员单位的各类资源,如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电影院、青少年宫、健身中心等,积极开展各类文明修身,文化培训,娱乐修身、健身等活动型学习培训。通过各类型学习培训的开展,把“学习型组织”活动作为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各乡镇要评选出典型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通过开展活动,加大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力度,探索具有针对性、吸引力的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

3.整合资源型社区教育模块

指开展社区教育要构建多元化的社区教育形式,应依托县社区学院网站,建立和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访问教育网站。县社区学院网站要具有资源功能、办班报名功能、作业提交功能、教育博客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教育科研功能、教学资源库功能等,便于社区居民自主上网学习,必要时也可以相对集中上网学习。二是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库。县社区教育网站应设置“视频点播”“教育博客”,建立各种专项技能培训资源库、培训管理库,开设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研究(包括研究文献、学术活动、专业理论、专项技能、课题研究等),公告信息栏(日常工作的通知、以上各资料库新内容的介绍)等,为社区居民直接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提供便利。三是利用双向视频系统。应积极利用各乡镇政府、村及中、小学开通的双向视频系统这一平台来开展县内社区居民远程培训。可利用双向视频进行技能培训交流,把双向视频运用到各种培训活动中。四是采购或印刷文字资料。指把各种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编印成小册子,送发给参训人员,为参训人员提供书面学习资料。

综上所述,即通过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资源整合型社区教育模块的构建,实现农村社区教育方式模块化。

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必须深入仔细的工作。让我们创新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手段和培训手段,与时俱进,致力构建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新模块,实践基于网络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模块化。让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认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号召,构建农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曹东云.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04(4).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8

1999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教育部门对校园网络的建设高度重视,对校园网络的硬件、软件建设进行了大量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规划、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校园网规划方面对当前校园网络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过程中应规避的问题。

一、校园网络的功能与定位

校园网络具有数字资源丰富、人机交互灵活、应用平台高度集成的特点。通过校园网络提供的资源,可以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实践协作化、个别化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模式,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需要对校园网络承担的角色与发挥的功能进行准确分析定位。

1.校园网络是一个系统

校园网络是一个有机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使用系统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社会、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是校园网络的受益者,它们与校园网络间存在一个互动过程,并且在互动中,校园网络培养创新性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得以体现。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校园网络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校园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教育生态的平衡状态,为一些新的教学设计模型、学习模型的出现与实施提供了土壤,在教育生态环境的进化下,最终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受益。

2.校园网络是一种教学资源

数字化校园网络是一个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教育硬件资源与教育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接入终端等网络设备,通过合理的配置,校园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文件共享、网络打印等服务。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各类资源库、认知工具类软件、专家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校园网络通过提供的软硬件资源对师生服务,所以在校园网络规划中,既要重视硬件资源建设,又要重视软件资源建设,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缺失,都会对校园网络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带来影响。

3.校园网络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应用平台

校园网络在统一数据交换协议的基础上,可以在内部多个软件系统中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在辅助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方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工具、专家系统等认知工具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并可依据系统给出的评价,对学生开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学习)处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工具,可以把教师从重复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到有创造价值的劳动中去。在科研中,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资料,了解国内外学科动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或学习方法,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4.校园网络是促进教育信息化、探索新型教学、学习模式的平台

校园网络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的推广和应用。在以“教”为主的学科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教学材料,可以起到学得更快、更牢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依靠校园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开展WebQuest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来促进教学改革,达到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校园网络规划的任务与实施要点

校园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硬件环境建设、软件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人员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所以在规划阶段要使用系统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校园网络建设一般需要经过图1所示的几个阶段:

需求分析:确定校园网络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

规划设计:包括各子项目的设计、网络设备与技术造型、系统软件、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选择;

方案论证:组织行业专家对技术选型、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估,并给出反馈建议;

工程实施: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布线工程方案、实施布线、部署网络硬件设备,安装软件应用;

系统调试:对软硬件资源进行调试,使运行状态最优化;

工程验收:组织专家进行工程验收,移交设备文档、相关白皮书;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反馈的信息,对方案进行再修改、再论证。只有使用系统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才能根据学校特点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络系统。

在校园网络规划实施中引入系统化思想方法,把校园网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规划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从需求分析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分批分步骤持续推进,不求一步到位

校园网的建设既要经济实用,能够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又要避免追求最新、最好的设备,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同时,要考虑到以后网络的发展,为以后系统功能扩充留有余地。因为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校园网络建设应当立足于当前实际需要,在资金支持相对富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超前。一些中小学采用分批、分期的方式来建设校园网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通过分步走的方式逐步完善校园网的功能,既满足了需求,又可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最新技术成果。

2.先期投入与后期维护的关系

校园网络的建设并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后期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硬件网络维护、安全维护、系统功能维护。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对硬件设备、软件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体现校园网络的价值。随着网络的扩展,网络的日常维护与安全防护工作日趋重要。有些中小学对硬件设备舍得进行投资,但对管理维护、操作人员水平不够重视,最终影响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

3.软硬件平台建设与人员培训的关系

校园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对其有一个接受过程。在有些发达的城市与地区,软硬件投入所需要的资金已经不成问题,但校园网络的利用仍不理想,根本原因是相关人员操作水平不高,不知道或不熟悉如何利用校园网络方便管理与教学。当务之急是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当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通用操作技能,对常用的网络硬件、软件工具、搜索引擎的使用进行培训;二是专业化应用平台的使用,针对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岗位要求,对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综合测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化软件进行培训;针对一线教师,需要对教学课件制作工具,常见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处理工具,网络课程的制作与使用开展培训工作;针对学生,需要对其在网络环境下有效的信息获取能力进行培养。

4.软硬件建设与教育理念的关系

校园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认知工具。这些新要素的出现,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方法、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理念更新。软硬件设备可以在资金支持下得到快速解决。但人的观念转变是一个过程,如何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更新理念,这是校园网络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校园网络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园网络工程是教育部计划性的目标,它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教育是网络化的和全球化的。在国家资金支持下,硬件建设比较容易实现,但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资源,使其成为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工具,尚有一段路程要走。根本原因在于观念上对校园网络缺乏全面的认识,定位不准,理解思路不清晰,缺乏专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实施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具体到校园网络的规划上,存在以下问题:

1.校园网络规划没有考虑到学校自身特点,规划方案水土不服

根据对山东省济南市与聊城市多所中小学的问卷调查,多数中小学在制定校园网络规划时自身参与度较少,规划方案多由硬件设备提供商提供或参照其它同类学校。由于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师生水平、学校层次、长期发展规划,导致规划方案不能与学校实际相适应,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变革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2.定位目标不明确,理解思路不清,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一些中小学管理部门对校园网络的功能不明确,在规划阶段不能提出合适的功能需求,不知道校园网络应如何构建和起到何种作用,校园网络的建设只是完成上级的任务或评比需要,很容易出现重硬偏软、重建设轻维护、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导致校园网络建设变成一个形象工程,背离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校园网络的初衷。

3.追求一步到位,缺乏系统规划

由于对校园网络缺少长期发展规划,并且迫于各种评比的压力,校园网络建设很容易走进求新、求全、盲目攀比硬件参数的误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现阶段性能最好的设备很快也会落伍,因此校园网络建设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需要,采购能达到性能要求的设备,另一方面建议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分批、分阶段的校园网络建设长期规划,逐步推进,不断修正,实现校园网络的良性发展。

4.追求硬件投入带来的短期效益,对校园网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人员培训有待加强

为确保校园网络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对校园网的使用、维护、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校园网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而目前中小学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数字资源建设落后、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当前校园网络已经成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高发区等方面。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首先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校园网络的安全长期运行得到制度保证。其次应当重视网络维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工程完成后,学校负责网络维护的技术人员应接受设备提供公司的技术指导,以能够胜任网络的运行维护任务。另外需要对全校师生进行全员培训,让每位教师与学生都掌握校园网的使用技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校园网络的价值。

5.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

校园网络是一个综合应用平台,集成有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辅助等多种软件,由于软件的专业性与多样性,软件的提供者来自不同的公司,每种软件都有自己的专用格式,导致数据无法在多个软件平台间交换。因此在校园网络规划阶段进行软件选型时,需要考虑其交换数据格式是否符合统一的教育资源标准,保证数据在各个软件系统间的流转。

6.缺少校园网络对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没有形成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校园网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建设,其最终价值体现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促进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掌握教学支持工具、教学资源管理工具并具备开发网络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与学形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9

乳山冯家中学是冯家镇唯一的初级中学,校长李乃友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力争在3年之内将学校创办成省示范初中。 

李校长在规划学校的未来的同时,也一直在深深地思索着一个问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半年来,他先后走访了不少的学校。通过了解,他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只是花钱买来了电脑、服务器和教育软件,搭成了网络环境。由于一些学校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毫无整体思路。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和管理水平没有提高,校园网却成了老师们上网打牌的工具。李校长觉得,这样的教训实在令人心痛。 

同时,他也接触了许多的厂商。可是,令李校长失望的是:这些厂商的工程师一上门,不是使出浑身解术推销产品和方案,就是大肆泛谈信息化的背景和好处,但一问到校园网如何才能用起来,就变得瞠目结舌。这样的厂商是不可能提出自己对教学和管理的建议的。 

通过调研,李校长暗下决心:冯家中学的校园网建设基础架构的搭建只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部分。工程必须在规划指导下完成。如何分配校园网建设的人、财、物?李校长总结出“三个三分之一”的独特理论:基础建设占三分之一,资源建设占三分之一、队伍建设三分之一。  校园网建设的整体规划 

一 基础建设:楼宇之间采用千兆主干光纤连接。百兆交换到桌面,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专门的接入信息点,为学校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通过乳山教育网与Internet相连。 

二 资源建设:采用乳山市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库、影视库。在此基础上,后续运行阶段,学校自建资源非常重要,是积累优秀教师智慧的最佳途径。 

三 应用建设:采用联想网络教学系统、联想校园网视频服务系统。 

网络管理实习工作计划篇10

乳山冯家中学是冯家镇唯一的初级中学,校长李乃友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力争在3年之内将学校创办成省示范初中。 

李校长在规划学校的未来的同时,也一直在深深地思索着一个问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半年来,他先后走访了不少的学校。通过了解,他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只是花钱买来了电脑、服务器和教育软件,搭成了网络环境。由于一些学校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毫无整体思路。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和管理水平没有提高,校园网却成了老师们上网打牌的工具。李校长觉得,这样的教训实在令人心痛。 

同时,他也接触了许多的厂商。可是,令李校长失望的是:这些厂商的工程师一上门,不是使出浑身解术推销产品和方案,就是大肆泛谈信息化的背景和好处,但一问到校园网如何才能用起来,就变得瞠目结舌。这样的厂商是不可能提出自己对教学和管理的建议的。 

通过调研,李校长暗下决心:冯家中学的校园网建设基础架构的搭建只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部分。工程必须在规划指导下完成。如何分配校园网建设的人、财、物?李校长总结出“三个三分之一”的独特理论:基础建设占三分之一,资源建设占三分之一、队伍建设三分之一。  

校园网建设的整体规划

 

一 基础建设:楼宇之间采用千兆主干光纤连接。百兆交换到桌面,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专门的接入信息点,为学校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通过乳山教育网与Internet相连。 

二 资源建设:采用乳山市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库、影视库。在此基础上,后续运行阶段,学校自建资源非常重要,是积累优秀教师智慧的最佳途径。 

三 应用建设:采用联想网络教学系统、联想校园网视频服务系统。 

四 队伍建设:这也是李校长最关注的部分。学校将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对象举办不同内容的培训。基础培训面向全校老师,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培训、Internet应用培训。应用培训面向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内容为Windows98、Word2000、Excel、Frontpage。对学校的技术核心骨干将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研讨、学习。

插上教学管理腾飞的翅膀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两步走"的分布应用计划。由于该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队伍建设,通过学校前期投资建设的微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应用,使学校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一、 网络中心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继续建设的准备工作,尽量做到周全仔细,为校园网下一步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规划合理的网络投资,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

3、进一步加快校园网络的技术培训工作,以便今后能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校园网。

4、逐步组织人员实施某些实用性应用软件的学习工作。

5、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的主页设计工作,作好对外宣传工作。

6、做好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网络服务三大块的调研工作,以吸取其他学校校园网的经验教训等。

7、加强网络管理,健全校园网的管理规章及制度。

8、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园网的合理应用策略。

三、 规划:

第一、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由于学校的网络建设投资基本到位,争取在年底建成一个先进、可靠、稳定的校园网络,这将是本年度网络中心工作的核心。

1、校园网骨干网设备的规划

由于我校布线点数较多,部分地方点数较密集,如教学大楼,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层次结构的交换分布,即多个分中心共存。因此,对骨干网应用和流量进行分析,制定出设备定型方案,对原有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使之更符合我校实情。

2、IP地址规划

我校已经申请了因特网IP地址,如何利用和管理好IP地址,关系到我校校园网络以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很有必要做好IP规划与分配。

3、 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建设规划

校园网的应用主要包括文件服务、软件下载、多媒体、VOD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系统等。

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建议对通用性较强,影响面广、开发周期长的应用系统原则上采用购买为主的方针;而通用性较弱,影响面较窄、开发周期较短的应用系统则采用学习与自主开发为主,软件下载中心、广播电台、VOD视频点播系统等。

第二、网络管理规划

加强中心队伍人员素质的建设和培养。加强校园网络技术的改造和更新。加强管理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校园网全面实现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加强兄弟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健全校园网的管理规章及制度。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园网的合理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