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十篇

时间:2023-10-20 17:26:35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1

[关键词]报纸广告;发展;出路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07 — 02

一、加大对外地广告市场的开拓

20世纪末以来,本地企业是大多数报社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寻找新的广告源,向外拓展业务已是大势所趋。从外部环境来讲,经济低潮并不等于市场低迷,企业间竞争激烈,产品市场的开拓成了所有企业的营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向外扩展,创出全国著名品牌,并抢滩地市一级的城市,如海尔、长虹、康佳、格力、科龙、春兰、TCL 等电器集团。国外一些大企业也把目光盯向国内这块大好市场,松下、菲利浦、索尼、日立、夏普等电器,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通讯用品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另外,企业还会不断推出新产品,以争取市场,所有这一切都给城市报纸广告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如何抓住这一商机,不断开拓外地广告源,是地市报纸广告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二、培养整合营销传播观念,提高宏观规划市场的能力

美国西北大学著名广告学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的创始人唐·&·舒尔茨教授在他的文章《整合传播演进的天性》中,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了重新界定。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协调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对现在和未来的传播活动的计划、开发和实施进行思考的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活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整合营销是近几年来营销理论界及众多商家所熟知的话题与重要营销模式,越来越多地有形产品品牌借之东风走俏市场。作为报纸广告经营,其营销载体则是相对有形的报纸广告版面与无形的报纸传播功能,从市场经营理论角度看,报纸广告经营的载体可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报纸广告同样需要引入整合营销观念,并与经营实践相结合。报纸广告的整合营销,重点工作是要做好广告客户结构的宏观规划,也就是说根据报纸自身的特点,吸引具有长期广告需求的大型广告客户,形成较为稳定的优质广告客户结构。这是报纸广告部门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提高广告部门工作效率、防止盲目性的最好方法,良好的广告客户结构能给报纸带来稳定的广告收入。在规划的过程中,不同的报纸可以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如党报就可以运用自身的权威性和巨大的政治影响以及良好的品牌效应来吸引大型公司、企业以及其它行业组织前来刊登广告;都市报、专业性报纸等可以根据报纸读者对象的定位,去吸引那些视这些读者为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广告客户。因此,一个合格的报纸广告销售人员必须对报纸产品的受众对象和广告市场中各大企业的目标消费者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找出二者的契合点,招揽来优质广告客户。其次,在报纸广告营销运作中进行市场细分也是相当有必要的。根据市场营销学原理,企业经营者时常审视市场来了解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体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他们所运用的一个方法便是市场细分。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样也需要市场细分,因为只有对广告市场进行细分,才能最准确捕捉目标客户的相关信息,才能最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才能做到报纸广告版面的精确销售。

三、以专题广告策划作为主要增长点

以往传统的广告策划主要是靠“拉广告”和“打价格战”吸引广告客户。在报纸广告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一些大的广告仅靠拉是拉不来的,靠降价最终损害的还是报社的利益。广告客户选择报纸媒体投放广告也不仅仅只看报纸的发行量,还要从报纸的信誉、质量、读者群等综合指标来考量。长期以来,报纸广告经营者还没有建立起媒体与广告客户的利益是相互融合的经营理念,在广告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的经营模式下,许多经营者的观念还往不自觉地停留在卖方市场的定位上,在传达广告信息的角色中多满足于客户上门做广告和广告公司广告,所以面对激烈的媒体广告竞争,报纸广告经营很难占据有利地位。如何根据纸质媒体的优势去创造新的广告需求、开发新的广告资源呢?笔者认为,广告策划的创新关乎报纸广告市场的生存和发展。

1.对广告主市场细分,创造广告机遇对广告主市场细分,就是要通过精心的广告策划活动从市场中找出对广告市场非常重要的大客户。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方面是按业去细分广告主市场。广告策划以各行业为目标,在深入分析、掌握各行业的经营情况的基础上,逐个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策划,积极主动地激发出各行业的广告宣传意识,吸引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参与到广告宣传中来,以此创造新的广告机遇、培育新的广告市场。

另一方面是按读者关注的新闻“热点”去细分广告主市场。“热点”新闻是被社会广泛关注并与读者有切身利益关系的新闻报道,热点新闻能创造广告价值的原因是报纸刊登的“热点”具有很高的阅读率,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新闻信息,往往又使报纸自身成为新闻市场上的“热点”。而报纸通过参与、组织新闻热点报道,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起人们争相阅读,提高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报纸广告策划应该紧紧抓住每个新闻“热点”可能带来的广告机遇,配合即将报道的新闻“热点”提前为相关的客户策划广告方案,积极宣传并注重引导,激起客户的高度关注,带动广告客户参与活动并投放广告。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2

1报纸广告营销的发展现状

在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的强势影响下,报纸广告的市场空间被不断抢占。北美和欧洲报纸广告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了4%左右;我国的报纸广告收入虽然年年保持增长的势头,但是在广告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在过去的5年中下降了4.5个百分点,可见报纸广告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1.1未树立广告营销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报纸业属于卖方市场,作为稀有资源的广告版面,报纸的广告部门根本不需要寻找广告客户,就会有很多广告客户四处找关系要广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广告人员养成了等客户上门的习惯。随着现代广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常出现一些报纸广告量极少甚至没有广告的现象。但我国还有不少报社缺乏市场营销意识,没有树立广告营销观念,不知道广告营销的重要性。

1.2把握不好适度原则

报纸作为对公众影响力很大的传统媒介,追求利润是其生存的主要目的,但是还要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就是说报纸广告也要承担相应的公益责任。因此在报纸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受众的公共利益。报纸既向受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又向广告客户提供媒介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当前许多报纸广告竞争激烈的时代,报纸的广告部门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用心经营广告客户。但是过多的广告版面必然会减少受众所能获取的信息量,从而导致报纸受众的减少、发行量的下降。

1.3对广告客户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普通的中小型报纸企业的广告经营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一般没有系统的广告客户管理规划,对自身的广告客户群体的特点不清楚。如一些报社通常是根据某一时间热点事件随机地寻找广告客户。由于报社对广告的规划不明确,造成广告客户结构的散乱性,不利于广告的长期经营。

1.4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

报纸广告的营销活动不仅仅是报社广告部门的事情,更是报社全体员工的事情。报社要培养广告资源会涉及每一个部门与员工的利益,更关系着报社的持久利益。因此,报社的每个部门都应积极支持广告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也应积极协助广告部门广告制作、宣传的各项工作。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报社的各个部门往往是各自为政,内部协调不好,造成很多广告资源的浪费。

2报纸广告营销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广告整合营销与网络营销时代已经来临。现代整合与网络营销作为整合时代的趋势,引起了广告业的广泛关注。报纸广告营销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强化营销观念,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趋势。报纸广告营销将决定未来广告经营的成败,没有营销的广告将没有发展前景,离开营销的广告将无法获得生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告也将会是未来广告发展的又一新趋势。由于互联网的便捷、高效,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到2011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5亿,可见未来网络用户将成为报纸广告营销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电子报纸的时代已经来临。

3报纸广告营销的发展策略

在广告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商场中,报纸广告如何解决现存问题,不断提升报纸广告的竞争力,是关系报纸广告长久经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建议报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业务水准,促进报纸广告的持续发展。

3.1强化报纸广告整合营销观念

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协调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对现在和未来的传播活动的计划、开发和实施进行思考的方法。”报纸更应该强化整合营销观念,要做好目标客户群体的规划。每个报纸都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吸引具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大型广告客户,形成较为固定的重点客户群体。无论何时,客户永远是企业利润源泉,企业离开客户就无法继续生存。因此,报社在对广告的规划中,要根据不同的报纸进行细分,如专业性比较强的报纸就要侧重从读者方面进行定位。只有报社与广告客户群体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依赖关系,建立良好的客户结构,才能为报社创造更多利润。因此,一个合格的报纸广告销售人员,必须清楚了解各大企业的目标消费者,这样才能够吸引来优质广告客户,才能促进报纸广告更好地发展。

3.2广告量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读者会根据喜好的不同选择购买不同的报纸,因此广告需要掌握适度原则,否则将会让读者反感。现在仅仅为了看广告而去购买某份报纸的读者还太少。一份报约在有限的资源里就存在着广告与内容争夺版面空间的矛盾。现在有许多报纸为了利润,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可以牺牲受众的利益来获得广告客户的满意度,他们不知道这样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为了报纸的长远利益,报纸一定要严把广告关,让广告与内容保持科学合理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报纸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3.3要有规划细分市场的能力

细分市场是占领市场的基础条件,首先要对自己所要拥有的市场了解清楚,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细分市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根据市场营销学原理,企业经营者要经常研究市场来了解消费群体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他们所运用的一个方法便是市场细分。因此,市场细分对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样重要,因为只有对报纸的广告市场进行详细调查与细分,才能明确地了解目标客户的详细信息,才能最好地为目标客户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最终达到精确营销的目的。

3.4提高策划能力

报纸广告销售策划是指报纸广告部门以自己的主要广告客户为对象,适当结合特定时期的热点,推出有创意的主题,对广告版面进行推销。广告销售策划一定要从广告客户的兴趣出发,使广告客户能感受到广告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会带给他们的好处。不少广告主在进行资金预算时,并不仅仅满足于购买版面,也希望借助报社的资源,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企业与产品形象。为了体现广告策划的周期性和广告深入的渐进性,报纸广告可以以系列广告的形式按一定时间间隔循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报纸在为客户提供广告服务时,可以适当进行各种广告或公关活动的策划,来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好的广告策划能为报纸带来经济、精神、品牌塑造等多方面收益。

3.5加强与新媒体的营销组合

近年来,报纸已经受到一系列新媒体的冲击,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虽然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但相对于报纸这种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又存在着公信力不足,不具备新闻报道权的弊端。报纸在采编方面比网络优势大很多,报社具有成熟强大的采编队伍,但是报纸版面有限,因此报纸与网络营销组合应该是大势所趋。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四大传播媒介之一的报纸,一定要抓住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自己网站的建设步伐。目前各省市主流报纸推出的手机报和网络报,就是报纸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发展前景将非常好。通过手机报纸广告和网络报纸广告来弥补传统报纸广告的缺口,也必将会是我国报纸广告未来的发展趋势。

3.6加强创新,扩大广告经营空间

创新对任何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报业要扩大广告经营空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意识。企业的高层尤其是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重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在市场上的资源优势。其次要使员工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在广告的内容、设计、编排上都要不断创新,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报纸的受众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受众需要不同的资源,所以要不断整合资源,才能满足不同的广告客户需求。因此,报纸广告经营者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要重视大众传播,要努力使大众传播与小众服务相结合,建立起客户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营销。广告策划应力求创新,在传媒广告组织中,必须以创新取胜,时下社会可谓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社会形态和商品款式都无时不在发生变化,广告策划更要进入创新时代。这就要求传媒经营者不仅要勇于抛弃过期或者正要过期的理念,还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大胆地将自己置身于同业广告中的最高平台。

3.7制定动态营销策略,提升报纸品牌形象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3

广州、深圳这两家报业集团战略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双方充分利用其在各自城市的新闻采编与传播优势,集合新闻资源共用,相互开放版面,编报各取所需,或进行联合采访、联动报道等,增强报刊及网络舆论引导的辐射力,进一步扩大受众市场,推进两大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步伐,活跃珠三角乃至港澳台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二、双方充分利用其在各自城市强势媒体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进行广告客户资源交换,增加广告市场份额,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利用双方驻国内的各机构进行业务交流与紧密合作,扩大广告市场领域。通过多种切合市场需要,同时不损害报纸公信力的形式吸引客户,达到两地经济信息相互延伸,使媒体广告增量,获得报业经济的共赢。

三、双方作为国内两大知名城市的主导媒体,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采编和经管队伍建设,通过进行人员交流,定期互换记者、编辑及经理管理人员,培训报业人才。通过不同工作环境的锻炼与培养,让彼此的员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完善自我,提高技能,为双方报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的人力财富。

四、双方对当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报刊出版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有着共同认识,认为通过合作,必须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这是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辉煌舞台。为抢占数字媒体技术制高点,双方将紧密地相互交流新媒体拓展经验与创新产品,并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依托相互的自身实力和有效资源协同作战,实现报业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五、双方充分利用其在各自城市的社会资源与报社的人力资源,紧密配合两市的中心工作,联合主办有益于提高人民文化素养、提升社会人文精神面貌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型社会活动等,其中包括联合国内其他媒体及境外媒体共同参与承办,在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带动新闻媒体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积极性。

六、为使双方的战略合作务实求是、运作顺畅,并达到合力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建立合作联盟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讨合作的具体项目与具体事宜。联席会议主席由双方的社长轮流担任。合作联盟联席会议下设战略合作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与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项目与事项。并通过若干专业工作小组的实施。

――深圳报业集团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梁金河

寇凤书:广深结盟,剑指“南方”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深圳报业集团的联盟,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巩固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市场的广告优势,进而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尤其是《南方都市报》构成实质性的压力,遏制后者在上述地区的增长势头。然而,报业的竞争远非如此简单,其结盟的效果仍有待观察,而且这个盟约并不会扰动南方报业的既定战略,只会加速这些战略被实施的进程及其对抗烈度。

从广深两个报团盟约的主要内容看,其中有两点最关键:一是通过广深两个市场的广告互惠,继续提高彼此在当地市场的垄断级别,为南方报业的拓展制造麻烦;二是新媒体的协作,希望以两个报团的合力抢占新型的赢利空间,继续封堵南方报业的未来赢利。应当说,这两个方面都是目前广东报团主要的竞争内容。广州日报与深圳报业的联盟,不过是将这些问题挑明罢了。

问题是,广深结盟对南方报业究竟有多少威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南方报团尤其是《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和广州的发展始终受到来自于非市场因素的牵制,不过由于南都自身的不断强大,类似的行政干扰和区域市场垄断始终未能遏制南都的掘进。即便在结盟之前,深圳报业集团已经在利用市场的行政优势,干扰南都在深圳的发行与广告。在结盟之后,这种干扰是否能提高遏制的效果,主要看广告商的投放策略。换言之,决定权并不会随着结盟的产生而自动转换至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深圳报业集团手中。

南方报业或者说《南方都市报》若要从对抗性的结盟中“解套”,最可倚重的仍然是新闻,这始终是南都的强项,也是结盟者无法复制的竞争力量――从报业竞争的核心看,这依旧是核心竞争力,而在这一方面,即便广深两大报团联盟,仍然无法对南都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致命威胁。所以,不管有无外部针对性的盟约,《南方都市报》乃至南方报业要做的只是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在新闻的价值上开进、巩固、升值。此外,盟约的本身,不会改变广州日报与深圳报业主要是党报的市场印象,这是盟约本身无法战胜的弱点。

不过,乐观是谨慎的乐观。至少在新媒体这块,南方报团在规划上的确落后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集团旗下的网络媒体或者说报纸内容的新媒体程度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但由于新媒体的特殊性,它倚重报团现有内容的发展程度,使得南方报团在新媒体的竞争中会呈现出后发优势。目前,南方报团的新媒体发展战略已然在新的集团班子到位后,梳理完毕并且制订出面对市场的新媒体应对计划。始终要强调的是,新媒体的发展质量和后劲,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报纸的新闻制作水准,因此,广深结盟的新媒体部分不能说具有先天的优势,如果结盟无法在新闻制作上战胜南方报业、超越《南方都市报》,那么,结盟的威胁力度将会自然下降。

当然,结盟意味着区域市场中行政因素的“联姻”,虽然这种“联姻”绝非真正的报业市场竞争所理应具备的,但仍然会提供竞争的变量。从这点来说,本人对广深结盟的威慑力持有限度的认同,但人们对它的长远竞争性、以及对于实现一个良序的报业竞争环境不该报有希望。

郭全中:广州和深圳报业市场竞争态势变化的结果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深圳报业集团的此次合作,是广州和深圳报业市场竞争态势变化的结果。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一、此次二者的战略合作,是应对广州和深圳报业市场竞争态势变化的措施,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广东省报业市场竞争一直很激烈,这里有实力很强的四家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而且竞争的战火已经从广州、深圳两大主战场烧到佛山、东莞等次中心城市市场。

随着这几年中国报业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这四家报业集团的实力也在此消彼涨,广州、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省的报业市场的竞争态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广州市场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广州日报》和《信患时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羊城晚报》和《新快报》形成五虎相争的态势。其中,《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处于第一集团军,《羊城晚报》处于第二集团军,《新快报》和《信息时报》处于第三集团军。各种监测数据都

表明,经过近几年的竞争,《广州日报》虽然仍牢牢占据广州报业市场第一位的宝座,但是其广告额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南方都市报》继成功超越《羊城晚报》成为第二位之后,继续快速发展,大有赶超《广州日报》之势;《羊城晚报》一直在大幅度下滑;《信息时报》一直不死不活;《新快报》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尚不能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致命威胁。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广州日报》把《南方都市报》定位为自己的全面竞争对手,携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报纸的版面设计、采编、发行、经营和管理上不断创新,力图遏制住自身的下滑态势和全面打压《南方都市报》的生存空间。

在深圳报业市场上,竞争的主角是《南方都市报》和深圳报业集团,之前《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试图进入深圳报业市场都铩羽而归。目前,在单张报纸上,《南方都市报》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都是最大的,但是由于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旗下的所有报纸在广告经营上封杀《南方都市报》,其广告经营额一直不是特别理想。但是,靠打压这种手段毕竟不能长久,《南方都市报》在深圳的广告额上升是迟早的事情,这将使深圳报业集团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

因此,通过分析广州和深圳两个报业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此次二者的战略性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共同的竞争对手――《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在广州市场面临《南方都市报》越来越有力的挑战,深圳报业集团也面临同样的压力,而且深圳报业集团也不愿意长期偏居一隅,也想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可以说二者这次合作是一拍即合,在深圳和广州两个市场上同时对《南方都市报》发起攻击,而且还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报纸加入这个战团。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和联盟,实力尚弱的《南方都市报》如何应对将决定广州和深圳乃至广东省报业市场的下一阶段的竞争态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考验《南方都市报》智慧的时候到了!

二、这次战略合作能合作到什么程度尚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

双方这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共同对付《南方都市报》,当然,他们双方也在五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但是从他们的合作协议来看,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因此,双方能合作到什么程度,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分析一下他们的合作协议:在采编资源共享与互动上,在目前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区域化报业市场上,报业集团内部的采编资源尚难实现共享与互动,两家报业集团之间要实现采编资源的共享与互动难度极大,即使能够勉强实现,其成本也会高得出奇;在新媒体发展交流与市场拓展方面,双方估计更难有所作为,不仅仅是因为开发新媒体技术不是报业集团的特长,也不应是报业集团去做的。更重要的是目前深圳报业集团和百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3G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如何在新媒体的合作上处理这些关系就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因此,在这两个方面,可以说双方更多地是姿态性的合作,很难取得实质性结果。

而余下三方面的合作,二者可能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广告经营联盟与拓展上,二者可以分别帮对方拿到一定份额的广告,这方面能够取得一定合作,如双方可以互相本地广告主在对方城市的广告投放。

曾春光:顺应传媒发展潮流的“牵手”

众所周知,广州是广东省会城市,是我国拥有报业集团最多的城市,有成立于1996年的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还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相关的竞争策略与发展模式一直都是焦点,早就有“大三国”与“小三国”之说。“大三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三大报业集团的主报,即《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一说则是指这三大报业集团。至于“小三国”,原本指《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三张子报,后演变成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三报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格局,三报都在广州以外的城市开办有“地方版”,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

三大报业集团探索出了三种各具特色的集团化发展之路。2005年10月27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大集团适应媒体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增强党领导的主流媒体在新闻舆论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打造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信息互动平台,创新大型国有文化产业集团经营运作模式,有利于报业和广播电视业实现跨媒体合作发展。

2006年6月30日,广东肇庆市委机关报《西江日报》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西江日报》加盟南方报业,增加后者成为其第二主办单位。《西江日报》保持“七个不变”,即作为肇庆市委机关报的性质不变,独立法人身份、名称和报头不变,围绕肇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服务的宗旨和职责不变,人事管理制度和权限不变。而南方报业可以做的是,利用其成功的办报经验和强大的采编优势,对《西江日报》的宣传业务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双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在印务和纸张采购等经营环节加强合作。

到2006年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总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1.63亿元;其中,《广州日报》单报的广告收入(含地方版、特刊和夹报广告)达到18。03亿元,连续13年在全国平面媒体中保持广告总量第一的位置。在进入集团发展的第二个10年后,集团新一届社委会号召全体员工“创新突破,再创辉煌”,以掀起中国报业创新的“第三次浪潮”,并确立了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国际文化传媒集团,把《广州日报》办成国际一流城市主流大报和著名媒体产业品牌的战略。

戴社长表示,广州、深圳都是广东省两个大型中心城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深圳报业集团是这两个相对独立大都市的主流报纸的报业集团,双方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包括采编、广告、发行、出版、经营、新媒体战略等等,对探索两个大型报业集团的横向联合,最终形成共赢的局面很有意义。同时,两家都有很多广告客户希望自己的广告在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同一时间“落地”,而且都希望选择在两个城市里覆盖面最大、竞争力排名第一的报纸,而这个任务只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深圳报业集团能做到。现在,两大报业集团合作,广告客户只要选择一次就等于把两个地方的“第一”都选择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初,国际传媒巨头展开合作战略扩张市场的消息接踵而至: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开价50亿美元收购道琼斯(控股着《华尔街日报》);微软打算用500亿美元收购雅虎;加拿大汤姆森集团以87亿英镑并购路透集团;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合并组成的集团则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笔者认为,在报业集团跨地域、跨媒体扩张的内在要求与当前体制与政策诸多限制的矛盾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深圳报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顺应了时代潮流,是新形势下党报做大做强的新尝试、新探索,将成为业界的一大创举,不仅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而且将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并提升中国本土报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林忠礼:

报业竞争趋向深层次发展

将竞争对手纳入自己的价值网络,并与其结成战略联盟,在实践中既竞争又合作,发生在中国报业最发达地区的广州、深圳两大报业集团战略联盟的组建,是报业竞争走入更高层面、更高阶段的经典性标志,它预示着报业竞争的焦点已从产品、价格等传统层面转移到了以报业集团为载体的价值链及相应公司战略层面上来。

早在2002年,喻国明就提出,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了“合竞时代”。本次两大集团的结盟为这一推断给出最好的注脚。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以上具有资源互补优势的企业,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经营风险的考虑,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素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它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中介,可以发挥组织市场的功能。战略联盟的主要成员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出发,基于各自能力,进行包括产品生产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使整个价值链环节实现增值。

战略联盟作为报业集团竞合战略的实践模式,其理论背景是:报业集团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的现实决定了报业集团必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报业集团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不同报业集团所拥有的迥异资源却决定了他们之间必须进行互惠性的合作,才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于是,当合作方发现可以找到共同使用彼此的资源和能力的方法,使彼此都能创造出自身的、新的、极难为其他集团所理解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时,报业集团就会采用合作战略。

广州、深圳两大报业集团的结盟也是报业竞争的现实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和我国报业产业市场的逐步开放,报业集团要面对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竞争态势,报业集团必须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战略,变竞争为合作、既竞争又合作,合作方共同培育市场、引导受众,由此,报业集团之间,报业集团与供应商、受众之间的关系,已经演化成复杂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关系。报业集团对其他参与方不同的竞争与合作行为选择,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经营绩效和优势持续,也会对其它参与方的行为和绩效产生深层次的关联作用。

所以,从以上理论、实践两个意义来讲,两大报业集团的结盟“不仅是中国报业发展与改革的创新举动,对于国际报业之间探索合作都具有借鉴意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如此说法并不为过。

梁金河:

传媒界战略性合作发展的新趋势

面对境内外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传媒产业化步伐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国内传统传媒集团间跨地区、跨媒体的战略合作,呈现出了一种快速反应、全面推进的发展趋势。此次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深圳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是一个具体表现。

广州、深圳两报集团的战略合作,体现出了国内传媒集团发展合作的新趋势。这种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战略合作开始进入到了一种实战阶段。

国内传媒业跨地区战略合作,自1997年7月创办《北京晨报》,2001年合资创办《京华时报》、《经济观察报》,到2003年的《新京报》,2004年的《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合作报刊的创办,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传媒力量,并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办报模式。

二是媒体的资源整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方面最突出表现在《第一财经日报》和《新京报》的诞生。《第一财经日报》的投资背景,权威、独立、专业,该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管,并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是上海最大的传播集团,从资产和经营规模上讲,亦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旗下拥有雄厚的电视广播资源。“第一财经”即是其中的一个著名品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中国首家报业集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报纸广告收入前列。 北京青年报社为北京报业市场龙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国传媒业的三大重量级集团联手联合主办《第一财经日报》,打破了广电部门和报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中国首个跨地区、跨媒体报纸的创举,完成了“第一财经”从电视、广播到报纸的跨越,对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财经”的合作模式,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充分肯定和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一财经日报》的使命是:力求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权威性、最受尊敬的财经日报,成为一张和中国经济的未来相匹配,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世界级的财经日报相对应的百年大报。

《新京报》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权力形态模式中的一种权力嫁接机制,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机制与现代报业市场竞争的发展方向不完全相适应。权力形态与资本形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两种模式不同的市场扩张效果:资本形态模式的扩张讲求市场效率,这种扩张长远来看更容易做大做强;而目前权力形态模式在行政、地域、政策倾斜等因素作用下,可能更易见到成效。比较盛行的一种看法是:《新京报》是中国传媒业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个体制上的开创性探索;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新京报》更具有体制上的优势。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4

从我国目前的报社广告业务开展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报纸整合营销服务主要是以整合广告服务、新闻采编以及报纸发行等三个主要业务为主。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提升报社整合营销服务的水准,就不单单要做好三个主要业务,新时期下,我们更要不断调整和拓展报社的业务开展活动,需要进一步将业务整合逐渐上升到全面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报社自身全部的资源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整合营销服务,促进我国报社广告行业的稳健发展。在营销平台的整合方面,就是将报业在整合营销服务领域逐渐拓展到其他的营销平台,尤其是要注重重要和优质的客户大型广告营销活动,除此之外,报社集团可以逐渐整合其他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例如,报纸网站和手机报,以及报社员工的服装和办公用具等场所,通过这样多元化的形式和集群化的信息来展示给客户。在关系资源整合层面上,能够将报业在整合广告营销服务中,一定要着眼全局,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关系资源来为广告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整合营销服务。逐步强化和调整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求能够为广告客户市场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稳定外部环境,报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广告营销的影响力,并努力维护好企业客户的良好形象。例如,在为家电企业的策划过程中,报社可以让该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上下游的供应商和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袖来为广告营销做出相应的担保,这样就能为广告效果增强渲染气氛。

二、以客户为主的整合营销模式分析

在当前的报社广告整合营销模式中,我们都知道,“整合”仅仅只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报社在进行广告宣传时,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要义。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报社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局限挖掘自身内部的资源,更应该要以客户为主体,积极全面地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需求和目标,从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良的广告效果,为此,报社在广告营销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客户的营销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深度分析客户和其行业内部各方面的情况,全面深入地剖析整个营销活动、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相应的长远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为报社提供策略和战术层面上的广告营销传播服务,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切实注重对自身整合营销水平的提高,这样就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为客户提供细分的模块化战略服务,尤其是要注重品牌形象、技术模块和服务创新等方面,重视客户资源的全面深入整合,这其中就包括客户内部生产和外部经营,内部组织传播和外部广告等方面的研究,才能有利于推进广告效果的产生。

三、以高水准来打造整合营销传播服务体系

在整合营销传播服务中,必须要求报社集团拥有超强的服务意识和优越的服务品质,才能有效地改变报社集团从传统的广告者的角色,实现高水准的整合营销服务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在新时期下,报社为了能够更好地跟上时展的潮流,这就必须要以“精细化”的服务来要求自身,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将客户市场逐渐切分为不同的子市场和相应的分区域,才能更好地推动营销服务的整合优化,有效地提供多层次的服务项目,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形成报社自身的营销传播服务体系。从传统的“包打听”的经营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广告业务的开展,为此,在市场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切实注重报社的“有所为”,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制定多层次的广告策略方案。例如,在旅游广告的市场宣传中,我们就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细分,从地域层次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本地游、省内游和出国游等三个方面,从主题层面上可以分为人文观光、自然观光以及游乐观光等三个方面,从消费角度上看,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面。所以,在报社对广告市场进行定位时,一定要非常清晰地知道自身的目标市场、服务对象,才能更好地为其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四、结语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5

一、报纸的优势和特点

报纸是一种特殊产品,它不仅要面向市场,还要面向政府,面向公众。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报纸建立了完备并广覆盖的专业采编队伍,发挥着强大的信息引导价值,获得了被社会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人们对报纸的信息传播方式已形成了习惯和依赖,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民众普遍更愿意相信报纸所带来的准确信息,报纸承载着完成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的历史使命。据日本《读卖新闻》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依赖的信息来源。人们信赖报纸,这就为报纸广告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二、报纸广告业务的拓展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环境下,只有充分利用报纸的优势和特点,在受众的心目中树立报纸强势品牌形象,获得受众(客户)的信任,形成忠诚度,报纸广告业务的拓展才有基石,才能有效实现。

1.树立报纸品牌形象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报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报纸品牌影响力。报纸作为信息产品与实体产品的混合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需坚持“内容为王,形态制胜”的品牌化发展之路。新闻内容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内容,这张“王牌”就没有占领市场的基础,没有内容,就没有了灵魂。报纸要重视受众并不断更新自己的受众观,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在满足受众需求和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地得到受众的信赖,才会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通过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要素,遵循“主流、好看、轻松、实用”的办报理念,以“创新传媒价值”为品牌核心,为报纸广告业务的拓展增加砝码。

2.创新广告经营模式

报纸广告业务的传统方式主要依赖人脉关系、业务员电话联系寻找和目标客户追踪服务的营销方式,这一方式形成了报纸的基本广告业务。但如何让业务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报业还需要创新广告经营模式。媒体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制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内容为基础”的经营思想,转变广告部门职能,让广告部门逐步从单纯的售卖部门,发展为公关、活动策划甚至媒体推广部门,以丰富媒体的收益方式和渠道。

3.办好分类广告,扩大业务范围

报纸分类广告是指在报纸广告专栏上以主题归类、分栏刊出的形式非整版类广告。分类广告在美国地区性报纸占据广告收入的35%~40% ,而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处于起步阶段。分类广告服务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团体。针对广泛的行业、广大的潜在客户,报纸应有自己经营内容的侧重点,要在自身熟知的强势领域形成强项,形成特色,使其成为受众参与并热爱的栏目,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受众对报纸的忠诚度,又能扩大报纸的发行量,达到扩大广告业务的目的,带动整个分类广告的发展。

4.开展主题活动,拓展广告客户

主题活动就是以报纸为平台,利用各种商机,策划周全、目标明确,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一系列活动,以活动吸引众多商家参加,吸引民众参与。如会展、论坛、行业峰会、商业活动、关爱健康活动、各类信息会、各类庆典、各类评比、各类公益活动等等。这类广告活动是指以广大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前期以软文的形式进行宣传。这类广告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它的直接目的不是促销获取利润,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形象,建立企业良好的信誉。这种活动的宣传以软文的形式出现,所以受众更易接受和信任,相比硬广告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6

一、中外报业市场危机应变扫描

从传媒市场运作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下的报业行业性应变只是一种成本节制行为,即媒介组织希冀通过对自身子系统的局部调整实现对社会环境变化的有效适应。而报业传媒巨头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

世界报业巨头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1]

此外,早在金融危机还没有成型之前,世界范围内的小报化风潮已经兴起。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加快了各国报业“小报”化的进程。法国巴黎世界报业协会更是认为到2008年年底,全球范围40%的报纸将进行“小报”化改革。这大概能为多数报业集团节省上千万美元的成本。反观国内,报业广告“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很严重的下滑。从增幅角度看,同比和环比都是负增长。其中,同比下滑的幅度甚至达到15%~20%”[2]。与此同时,国内的许多报纸不是“裁员”而是“涨价”。2008年3月以后,南京、上海、武汉等近十家报纸提价,涨幅都在30%以上。去年9月22日北京5家报纸也把零售价上调至1元。当然,除此之外国内报业只能选择“等待”,面对市场环境的疲态,诸多报社也唯有如此。

近年来,由于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的三角大众传播平衡被打破。报纸受众正向网媒、手机等互动、即时型的数字媒体转移。特别是2007年纸质媒体真正进入“薄利时代”。时下严重的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报业资本链――广告的紧缩。

二、中外报业应变方式差异解读

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之下报业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救,但国外报业的“裁员、小报化、转型”与国内报业的“涨价、等待”却反映出不同的报业结构关系。

⒈中外报业媒介环境的影响因子有别。美国报业市场是今天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其报业实体已经与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经济上的风吹草动,很容易通过受众购买力、报业收支和广告投放体现出来。与美国成熟的媒介市场运作机制相比,国内报业市场更多的是相对混乱和无序。比照来看,美国报业市场的价格策略和人员配置很大程度上依靠成熟的市场行为进行调整。裁员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性的人员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其报业市场份额下滑折射促使报纸必须转型。倘从经济环境的稳定程度来看,由于欧美经济的连带关系,造成不良资产捆绑严重,以致始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对本地产业的冲击尤为巨大。而“对于中国来说,国内金融业的全球化水平相对较低,金融掌控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这既可能是中国被此次金融危机边缘化的好运气,也是中国金融机构亟待克服的问题。”[3]

⒉中外报业资源配置模式的差异。2005年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在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规定,“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这种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形式迥异于欧美国家的文化产业(报业)上的制度安排。欧美地区将报业推向市场,寄期望于它在履行传媒责任的同时又能成为纯粹的市场资源配置的理性参与者。但这其中的担忧是无法排除的,报业话语和资本的过度垄断同样制约真正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因此,从两方的资源安排上看,“等待”、“涨价”与“裁员”、“转型”这出发点相同的应急方式折射出报业“不仅涉及其他系统怎样依靠媒介资源以达到目标,而且也涉及媒介系统怎样依靠其他系统所控制的资源。”[4]尽管这里的“媒介资源”更多地指向受众和广告市场,同样也能表明行业危机发生时,传媒自主掌控能力的大小。

⒊报业经营运作理念上的差异。运作理念首先表现为对报业发展壮大的一种智力运营。仅就中美两国来说,技术革新进度的不同,使得双方在基础设施、资源管理、资本投入和受众水平差距较大,这样势必造成报业发展链的局部差异。目前来看,这种局部特点往往为国内追求国际风尚和传统风格的报纸所不顾及。世界上发达报业集团的观念与行动往往是同步的,团队意识强烈,真正合理配置资源和共享规模效益。而国内市场化程度高的都市报,其规模效益仅仅是在表面上得到体现,即便是收获盈余,也常常会忽视报纸最为依赖的对阅读价值、阅读方式与文本内容的引导与维护,即引进了先进理念,却缺乏对西方报纸可操作层面的深度了解与空间局限的探讨。与国外发达国家报纸版面多、分量重变“大报小开化”的做法不同,国内流行一种“大报不能小报化,主流不能边缘化”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正是媒介环境和文化惯性的分歧。

三、中国报业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带来了不安定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使得报业市场本就险象环生的局面更显错综复杂。短期来看,报纸的主要压力是阶段性的危机导致,但长期来看,新媒体迅速崛起才是传统报业面临的真正挑战。然而,中国报业的发展决然没有经历西方报业稳定成长的历程,只是一贯缺乏优化报业资源的信心和对报业市场开发潜力的积极性应对。时值中国社会转型渐入深层,又遭遇金融危机滋扰,本文希冀各方努力能共同策动报业新发展的压迫式动力。

⒈资源配置上的深度转型。从公共资源角度分析,结构上的资源再配置利于扩大报业的根本收益,也是我国报业发展的原则性助推力。报业作为公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公共资源,属全民所有。所以,即便是在市场干预下,报业中的报纸资产依然具有多元属性(事业性、专业性、产业性),其在我国制度上的规定正是源于此。传统的报业思维过于关注其“事业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勾连,市场失灵,传媒(报业)的外部成本并不经过市场运作。学者喻国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传媒业现行的计划体制是造成传媒领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传播服务脱离人民群众要求的制度根源。”中国传媒业的结构性问题,不但制约了对公众需求的提供,而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跨域式发展。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报业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主管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和经营性报纸出版产业的分类标准,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也透露,跨地区组建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近几年将会出现双百亿的出版集团。这种政策上的新调整利于改变中国报业长期以来公益性与经营性不分、主体地位缺失、自我发展能力偏弱的局面。而适当的行政干预或许可以避免欧美报业市场化的陷阱。毕竟媒介(报纸)属准公共产品,过于依赖市场的机制,容易造成“公共特质”与“市场特质”(比如兼并)之间的对立冲突。

⒉精确解读报业市场。从市场依存关系分析,媒介(报业)系统本身正如波兹曼所言,也构成一种竞合环境,即媒介生态。报业对于市场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金融危机之下,这种依赖正是通过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得到直观体现。尽管目前全国已经组建了49家报业集团,出版行业上市公司也有11家,但电视、网络以及其他的新兴媒体的直接影响十分突出。不过,新媒体的发展当前还不够成熟。所谓报业市场遭遇的“增长极限”也并不是市场的饱和所致。相反,这只表明在当前经济态势下,市场上的广告份额已趋于有限饱和。事实上,报业市场收益有赖于多维价值链的开发形成收益补偿与跨媒体跨地域合作;针对传统的以广告“养”发行、“养”报社的局面,应有新的健康的报业营销路线加以支撑。另外,报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力争依靠资本纽带、上市平台和市场法则予以实现,削减市场之外的“外部性”带来的伤害。基于中国首次传媒公信力全国性调查的报告显示,现在“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5]。报纸作为最为古老的信息传播媒介,其形成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空间并不如预言家们所称已经进入“消亡时代”,消费市场依然值得信赖。

⒊关注区域受众培育。从受众培育角度分析,受众与报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在国外,报社对消费市场的开发“不遗余力”。与始终坚持走战略转型,寻求规模效益的高难度策略不同,对区域受众的开发可能是国内更多报纸的发展“实验田”。2008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社创办《职场》杂志。早在上市之前,该杂志便与新东方合作,进行入市之前的市场调研和培育工作。与此同时,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职场》还在全国的学校做了数百场巡回演讲。用报社的理念来说,就是“研究读者需要什么,客户还需要什么,将需求结合起来”。而国内许多报业集团即使身处有着大量学生群的都市,却仍旧忽略了对此市场的培育。就全国来看,报业市场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和西安等地,学生市场可开发潜力颇为巨大。再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为了培育自己的未来读者,还在报纸上开展特色项目,比如开办“梦幻足球”项目用以吸引喜欢足球的读者。在受众培育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媒体于无形中构筑品牌价值的过程。

⒋走创意产业化路径。从智力投入角度分析,当今报业无疑是一项文化创意产业。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其特征表现为:具有高知识性;具有高附加值;具有强融合性。虽然创意产业是颇具现代感的词汇,但其本质上的指向却为报业的发展冰期指明了新的“产业化”路径。如果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看,报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公众的需求互为补偿且共进的,不但需要新的技术新的运作思路做支撑,更需要一种资源整合和处理信息能力,而这些直观的表现即是报纸产业经济链的延伸和纸质页面上的思维更新,又要保持一种贝克视野下的“风险意识”,降低运营成本。必须指出的是,笔者的报业创意产业路径意在为缓解国内报业“内容与运营的同质化带来的可替代性与微利化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可能导致的未“强”先衰之痛,寻找可能的学理思路。金融危机带来的报业寒冬,意味着报业突围的现实要求。面对多方面的压力,相信中国报业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生存秩序。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文号:07JC860005)

参考文献

[1]搜狐网,《传媒观察》第2期,《关注传媒产业裁员潮》,有调整

[2]晋雅芬:《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报业》,中国新闻出版网,2008年11月28日

[3]杨苜:《关注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信息报》,2008年9月19日

[4]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P45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7

“组合拳战略”延缓下滑趋势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河报》在去年年底就打响了战斗,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延缓了报业整体广告的下滑趋势,在全国同规模的都市报刊中,大河报的下滑趋势明显低于其他报纸的下滑趋势。焦书晖很严肃地说:“因为我们清楚《大河报》广告经营在《大河报》乃至于整个报业集团经营序列里的重要性,更清楚危机时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们的一系列措施,虽然没有遏制住整体广告的下滑,但是我们延缓了这种下滑,相对于全国同类媒体,我们下滑的幅度仍然是比较低的,我们把这一系列的措施称之为‘组合拳策略’。”

“组合拳”的效应具体体现在:调低政策,刺激需求:在制定2009年度政策时,《大河报》经过慎重调研论证,决定调低政策,选择春节来临前的时间,让利于市场和直接客户。

挖潜上量,开辟新市场:参照“参考效益”区域版广告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大差异性地方版开发力度,加大闲置版面投入,吸纳地方版广告;与此同时,以此来不定期推出新闻加广告形态的区域专版,收效良好,累计创收近百万元;

整合资源、策划带动经营、活动营销、助推经营:广告中心与各行业专刊部门、相关新闻部门以及大河传媒公司积极携手,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行业性活动:如中部企业领袖年会、春季中原住交会、大河车展、健康厨卫节、大河电动车展等,累计创收近2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有效遏制了广告形势的迅速下滑。

“多元化经营”创造品牌方阵

“要想保持报业经营的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实施多元化经营。”焦书晖在谈到报刊经营过分依赖广告收入时强调。

2005年的报业“拐点”使更多的报业经营者认识到,过于依赖广告加大了整个报纸经营的风险。目前大多数都市报的广告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左右,发行赔钱广告赚钱的模式较为普遍。另外,在报纸广告收入中房地产和汽车广告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如果房地产或汽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到整个报业广告收入,进而影响到整个报纸的稳定经营。

早在报业“拐点”出现之前,《大河报》就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具体体现在:第一,利用行业专刊进军展会市场。已经主办7年之久的春季、秋季中原住交会和大河车展,已经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第二,利用《大河报》专刊的新闻资源和大河报的品牌优势,相继推出《大河文摘报》和《大河健康报》,两张报纸独立运营,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第三,与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成立大河图文出版公司,试水图书出版,并把《大河报》品牌栏目《厚重河南》和《都市倾诉》结集出版,市场销售状况良好。第四,通过机制创新,整合内部资源,立足市场前沿,成立大河传媒资讯策划公司,并通过运作大型戏剧演出试水演出市场,使《大河报》的经营向下游的活动策划和演出市场延伸,拉长了产业链,丰富了《大河报》的品牌内涵。第五,同时借助《大河报》的发行网络成立大河速递公司,借助《大河报》的市场影响力和外部管理智慧创建大河锦江国际饭店。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大河报》的品牌方阵更加强大,品牌内涵更加丰富。

另外,在广告经营上,焦书晖补充道:“我们也采取抓大不放小的策略,全力稳定房地产、汽车等重点行业广告投放的同时,及时捕捉市场亮点,加大了对商业卖场、家居建材以及金融保险等新兴行业的开发。”《大河报》分别推出了《大河卖场》、《大河家居》和《大河理财》专刊,成为行业内广告的主要平台,为《大河报》把握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打下坚实基础,这些行业已成为大河报广告经营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管理立报”

实现滚雪球效应

自成立以来,《大河报》就确立了“管理立报”的办报理念,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发展思路,确保新闻的客观独立,最大化地满足读者利益,将发挥报纸应有的社会效应放在总体经营的首位。同时,面向市场,搞好经营,重视经济效益。在现在报纸采编、发行、广告三位一体的整合营销理念下,采编与经营的良性互动成为报业经营的大势所趋。

从2001年起,《大河报》便开始针对行业发展陆续推出房地产、汽车、教育、旅游、家电等行业专刊,组建行业工作室。通过行业工作室地组建,加强采编力量,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同时,通过展会、论坛以及咨询会等大型行业活动增加广告收入。当行业的影响力得到提高后,这种影响力又会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形成滚雪球效应。现在,大河报各行业专刊及策划的大型展会如中原住交会和大河车展等,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主流信息平台和发展标杆,大河报在各大行业广告市场也牢牢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这种良性循环是大河报采编与经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最直接体现。

“管理立报”同样离不开整个经营团队的打造。继《大河报》创立广告部之日起,焦书晖就担任《大河报》广告部主任。当焦书晖回忆自己在大河报的工作历程时,他激动地讲道:“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亲历了中原大地第一份都市报的诞生及快速成长并成为河南文化名片的全过程,其中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在管理上,我一直相信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不是来自权力而是工作中的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硬邦邦的业绩,正是这种独特的管理制度和榜样力量才能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才能创造出全国报业罕见的‘大河速度’。”谈到这时,焦书晖顿了顿,遗憾地说:“工作的突破往往是以牺牲对家人的照顾为代价,这是我一直都很愧疚的事情。”

“报纸专刊化”须理性要创新

各种广告专刊的出现是报纸经营市场化的表现,一方面增加了报纸的信息含量,推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也放大了整个报纸的广告容量,扩大了报纸广告经营的空间。另一方面,报纸专刊是顺应传媒市场分众传播的趋势,内容更加专业细分,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细分读者的信息需求。但是,目前的报纸专刊出现了泛滥现象,各类专刊不断增多,各种名目的专刊层出不穷,且内容严重同质。甚至有一部分报纸把各种专刊作为圈占客户广告预算的手段,软文加硬广告的模式使整个专刊充斥着各种广告信息,专刊的可读性已经大打折扣。因此,报纸广告出现了“报纸厚了,发行不变,广告效果却在下降”的怪现象。焦书晖在分析报界这种怪现象时提到,其根本原因是读者阅读深度在下降,读者在每一个版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许多报刊为满足市场新兴行业的需求纷纷增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客户在各种专刊不断地广告搜刮下产生审美疲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体原有的品牌形象。

报纸专刊化经营是一种发展方向,但对于这种盲目跟风现象,报纸专刊化同样需要集约化精细化的经营思路。在增刊前期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论证和市场分析,需要长远规划和统筹把握,经营过程中更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要满足读者利益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报纸经营的突破。2005年7月和2007年初《大河报》分别推出了《大河卖场》广告专刊和《金融资讯》、《大河家居》专刊,这两大专刊从策划方案到可行性论证再到运行评估,都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并在实际经营中坚持品牌经营,打造品牌影响力,同时强调创新、增强互动,依靠活动策划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市场影响力。这几大专刊是《大河报》进行市场化运作专刊的成功尝试,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带来了实际广告投放的明显增长,仅《大河卖场》一年广告收入就达到1000万元以上。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反弹中,这些专刊的成功运作使《大河报》在金融和商业卖场两个行业广告市场占得先机,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

“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未来战略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8

内蒙古地区都市报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1.起步晚发展滞后,地区分布不均衡

2001年,《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先后创刊,内蒙古地区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报。目前,内蒙古地区都市类报纸主要有《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呼和浩特晚报》、《科尔沁都市报》等,这类报纸是真正依靠市场竞争生存发展的。这些报纸主要集中在首府呼和浩特。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外,其他盟市的都市类报纸以晚报为主,像巴彦淖尔市的《巴彦淖尔晚报》、赤峰市的《红山晚报》等,这些报纸的内容以民生为主,与都市报接近,但是它们的生存发展并不单一依靠市场竞争,所以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报。

2.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内蒙古报业市场上,报纸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结构特点相同;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版面结构安排和编排手法相同,独家内容缺失,并存在同质化的运作模式、商业模式等。

3.二次销售困难

发行是报纸二次营销的关键资本。从发行的角度看,内蒙古地区都市报中《北方新报》发行量最大,近几年发行量均在10万份以上。其他进行市场运作的报纸发行量个别的只有几万份,发行量在1万份左右的报纸占绝大多数,起步较晚的报纸仅仅几千份左右。

4.盈利模式单一

内蒙古地区都市报收入约90%依靠广告。2009年,《北方新报》广告达到了8000万元,占据了内蒙古平面媒体广告经营的半壁江山;《内蒙古晨报》有两三千万元的总收入。在发行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都市报的现有价格优势,很多都市报都是要靠广告收入来补贴发行的,这更加重了都市报对广告收入的依赖程度,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往往禁不住市场一点点风吹草动。

5.与地区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内蒙古地区都市报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匹配的。内蒙古经济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没有一家报纸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与国内其他省区和城市相比,报业发展明显落后。当然都市报发展缓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体制的因素。

如何加快内蒙古地区都市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坚持“内容为王”,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是提高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未来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竞争表面上看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较量,从根本上看是内容,尤其是原创信息的较量。新闻报道力求公正、严肃、客观、冷静,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提升都市报的公信力。

2.探索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化发展

我区都市报由于创办时间短,单纯以广告为收入来源,经营风险较大。只有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步降低单一依靠广告主业对报纸发展带来的风险 。在多元化经营中,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经营报纸是一个大前提,广告经营只不过是经营报纸当中的一部分。其次,报纸在经营过程中,广告并非单一可经营要素,报纸品牌价值、社会影响力、公信力、文化力、服务力等都是尚待开发的可经营要素。

3.调整结构,开发新的受众和广告资源

一是调整地区分布结构。从内蒙古都市报的现状看,在区域结构上存在“中西部强,东南部弱”,“呼和浩特超强,非首府城市较弱”的现象。所以,都市报不能仅仅盯住呼和浩特市场不放,可以采取办地方版、与地方合作办报的多种形式,向城市化基础较好的包头、新崛起的鄂尔多斯以及东部的赤峰、呼伦贝尔发展,开发新的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

二是合理调整报业品种。合理的报业结构是推进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报业市场的大环境需要调整报业品种,在报业集团内部也必须充分注意结构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内耗。2005年国内一些综合性日报广告出现下滑,但是内蒙古日报的几张子报发展稳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蒙古日报对子报结构管理比较科学,各子报之间各自的侧重点少有内耗。

4.加强数字化建设,向全媒体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异军突起,既向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也呼唤信息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为报业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途径。

5.运用品牌战略,缔造影响力经济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9

[关键词]北京地区;报业;多元化;集中化

作者要求内容不删减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9-0072-03

随着1990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公示具有法人资格的报社“可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自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报社纷纷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开办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但该阶段大部分报社的经营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于是,关于传媒企业究竟是多元化还是集中化经营的问题,开始在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学者高景春(2007)认为,跨媒体经营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报业,促使资本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并提出报业经济多元化是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许逸(2009)则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得出,传媒集团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平衡,以及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协调,集团具备一定规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傅云舟、郭薇(2010)通过以新闻集团的成功战略发展模式为借鉴,结合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中国传媒产业不仅需要顺应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走跨媒体整合、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应该作出清晰的自我定位,采取集中化经营战略集中资源将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向小勇(2001)认为,当企业由小到大追求规模经济时,最大的障碍是生产领域以设备和生产方式为中心的“技术制约”;当企业由大到追求更大成长时,最大的障碍是流通领域以产品竞争为中心的“市场制约”;当企业通过多元化进行快速扩张时,最大的障碍则变成战略领域以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管理制约”。

本文综合以上观点,通过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当前北京地区报业所处的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就该地区的各类报纸,究竟是选择多元化还是集中化战略做出具体判断。

1 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的葛雷纳教授于1972 年在其《组织成长中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提出,并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 个阶段:创业阶段、集成阶段、规范化与控制阶段、结构精细化阶段和衰亡阶段。1983 年,美国的奈因和梅隆在《组织的生命周期和效益标准》一文中,则把企业的生命周期简化为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高峰期和衰退期,目前这一种分类得到学者广泛认可[ZW(]苗雨君,盛秋生.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决策特征及策略分析[J].上海企业,2003(6):43-45.[ZW)]。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采用四阶段论,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高峰期和衰退期4 个阶段(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在产业导入期,因市场需求小,故企业规模小且数量少,销售收入低且利润低甚至为负数;产业在成长期,市场快速扩张,其销售收入也得到迅速增长,利润增长明显,且由于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毛利率而导致较多企业的进入;产业在高峰期,市场需求的增长表现为相对缓慢或相对稳定,产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均达到顶峰[ZW(]也有学者认为利润曲线会在成长期阶段达到顶点,因为高峰期产品的价格下降,毛利率较低,而销售量虽有上升,但上升幅度平缓,无法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ZW)],在达到顶峰后由于市场出现相对饱和、企业间产品趋于同质化,导致产品价格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企业间的价格战也随之而来;而产业到了衰退期,由于其产品和服务不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销售规模、利润不断下滑,部分竞争者开始退出市场,至此,整个行业便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

图1 产业生命周期曲线

2 北京地区报业的生命周期研究

由于北京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报业广告额、总印数等数据无法获得,笔者姑且采用中国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简要分析北京报业的发展历程,并通过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这样处理存在的合理性主要为北京地区报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与全国地区存在类似性。

就中国报业而言,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报业虽有刊登广告,但随着的进行,197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刊登了最后三条广告后,便不再刊登广告;直到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首家刊登商业性广告;到了1979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文件正式认可传媒开展广告业务。至此,中国报业的广告经营业务开始得到快速发展。[ZW(]张辉锋.传媒经济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86-88.[ZW)]

从图2可以看出,1983年以来中国报业的广告经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1983―1991年:加速成长时期。以1983年报纸广告额0.73亿元为基准,至1991年,这一阶段报业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8.03%;之所以会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因为广告经营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被人们所认知,当中央政策允许后,报纸的广告经营活动立即进入加速成长阶段,无须导入阶段。②1991―2003年:新一轮的成长阶段。以1991年报纸广告额9.62亿元为基准,至2003年,报纸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73%;之所以会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因为19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行各业加速市场化进程,报业由于政策因素,重新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阶段。③2003年至今:缓慢增长的高峰期阶段。以2003年报纸广告额243.01亿元为基准,至2011年,报纸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0.05%,明显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平均增长率19.07%[ZW(]这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报纸广告额增长率均按照名义数值计算,并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ZW)];之所以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报纸广告收入额被互联网严重分流。

就北京地区而言,其发展阶段与中国整体报业发展基本类似。从图3可以看出:①北京地区报纸广告收入增速的缓慢。2006―2012年,北京报纸广告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1.24,明显低于地区广告整体收入平均增长率的39.93%;并且2012年北京报纸广告收入额为48.98亿元,比上年下滑了5.61%。其中2008―2009年北京报纸广告收入明显下滑,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汽车广告的大幅减少。②北京报纸广告收入占广告整体收入的比重不断下滑,已从2006年的18.89%下滑到当前的2.71%。③从报纸种类数来看,2011年,北京报纸在2004―2010年报纸种类数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首次出现减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为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报社无法承担亏损局面;同时,根据报纸的分类来看(见图4),北京报纸行业内竞争对手众多,这种状况同时存在于综合报纸和专业报纸中。④从千人日报拥有量来看,北京报纸当前的销售量整体呈现下滑态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相对于全国地区报业来说,当前北京地区的报业,在手机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冲击下,受到的影响更加巨大,具体表现在:销售量的整体下滑、广告收入发展的相对缓慢甚至出现下滑、报业广告占广告整体收入的比重却在下降,地位有所削弱。与此同时,报业内部呈现“零和博弈”局面。整体而言,当前北京地区的报业已经处于高峰期末端甚至衰退期阶段。

3 北京地区报业的战略选择分析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经营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范围经济;集中化经营,则是集中所有资源和能力发展公司所擅长的核心业务,通过专注于某个领域带动公司的成长。[ZW(]黄山,宗其俊,蓝海林.关于多元化、集中化、专业化与集团化战略的辨析[J].江苏商论,2008(3):130.[ZW)]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提出的波士顿矩阵的观点,决定企业战略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其中最能够反映市场引力的指标为市场增长率,反映企业实力的指标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增长率相互影响,又互为条件:市场引力大,市场占有率高可以显示产品发展的良好前景,企业也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实力较强;如果仅有市场吸引力大,而没有相应的高市场占有率,则说明企业尚无足够实力,则该种产品也无法顺利发展;相反,企业实力强而市场引力小的产品也预示了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佳。[ZW(]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77-79.[ZW)]

因此,就当前北京地区报业整体而言,由于报纸行业正处于高峰期末端或衰退期阶段,其产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整体销售规模、利润不断下滑,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佳。因此,面对这种趋势,报业无论是市场占有率高还是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都应当选择“多元化”战略,而不是“集中化”战略。但就不同类别企业,其所面对的战略选择又有所不同。

作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即在区域或细分市场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应当侧重于“维持”战略,即投资维持现状、尽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并进军与本企业业务相关的多元化产业。其理由主要有:首先,虽然当前报纸行业呈现衰退趋势,但由于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仍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ZW(]这里的利润为经济学中的利润,即考虑了机会成本,而非会计上的利润。[ZW)]。其次,面对互联网等替代品的威胁,根据价值工程的理论:“价值=功能/成本”,新产品是否替代老产品,主要取决于功能―价格比的比较。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企业若想要减少技术环境带来的冲击,就必须提高产品的功能,通过技术改进与开发研制新产品,尽量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

而作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弱者,即在区域或细分市场中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企业,则应当采用“放弃”战略,即逐步清理和撤销报业业务,以便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效益较高的业务。其理由为:由于当前北京地区报业处于高峰期末端或衰退期阶段,这时期市场出现巨大的“供大于求”局面,新的客户减少,主要靠老客户的重复购买支撑;且报业市场上有赢利空间的“蓝海市场”已被基本发现。此时,作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弱者,若继续在该行业进行资金、人力的投资,往往会得不到预期收益,不如将资源和能力着眼于市场引力大的行业。

新能源行业市场报告篇10

【关键词】产业扩张;传统报业;资本运营;资源整合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移动互联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与现代社交化平台的崛起,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传统报业产业的所占市场份额有不断萎缩的趋势。纸质媒体发行量出现明显下滑,印刷成本不断上升,广告收人锐减,受众群体不断减少,这些,都使得传统报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所以,认真剖析中国传统报业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如何通过产业化的运营,从而实现传统报业向现代化传媒集团的顺利转变,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传统报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以来,我国的报业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还不成熟,其经营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经营机制比较落后,产业发展明显受限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报业就开始实行集团化的改革,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报业集团都是由行政撮合而成的报业集群,所以机关化思维比较严重,产业经营仍然停留在比较粗放的阶段。主要体现首先是经营思路比较保守,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某些报业集团的创新意识非常较弱,惧怕尝试新型产业,其次是新闻定位与发行思路、以及广告战略脱节,不能把新闻传播规律同市场经济规律做到有效结合。再者是经营机制非常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思路。此外,报业集团的现代化企业法人管理结构很不完善,在集团层面,对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等很多重大问题的调控能力比较欠缺。加之产业投融资项目经常需要层层报批,尤其是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也使得报业集团错失投资良机,这些都非常严重地阻碍了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市场开发深度不足

在市场竞争出现多元化的今天,很多报业依然停留在高度依赖广告与发行业务的发展层面上。但是,传统广告与发行市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以及新型广告载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前景很不容乐观。相关数据显示,在2013年我国报纸的发行量同比下降高达10.83%,广告收入也同比下降了8.3%。产业结构的过分单一化,也使得报业的风险抵抗能力比较弱,若传统报业不能深度地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加强策划力度,以提升报业品牌营销能力,并积极开拓创元化的赢利渠道,那么,报业经济的发展也将难以有所突破。

3.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资源整合能力较差

受到市场竞争的刺激,我国各地报业集团都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出路,可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一味机械复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其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仅仅重规模不重视质量,因而,未能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导致报业集团总体大而不强。比如,近些年来,不少报业集团开发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引进企业入驻园区并且简单进行收租的工作,就当做是发展文化的产业。将介入计算机或者手机网络游戏等业务,就当作是发展全媒体。这样盲目地进行产业扩张,也最终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性风险,结果得不偿失。

二、传统报业的产业发展主要途径

面对报业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为传统报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才能达到向现代化传媒集团转变的理想目标。目前,产业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传统报业应当敢于突破现有的机制,不断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积极发展优势行业,从而以创造最佳的盈利模式,要在巩固传统主业,不断地挖潜新兴行业,并积极向资本市场进军。

1.深料主业,不断拓展产业链

广告和发行业务是纸职媒体的传统主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报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报业资源的传统优势,通过采编和经营业务的配合联动,用以新闻版面聚合广告和发行市场,做强报业主业。广告经营也要在细分市场与精耕细作的同时,通过活动和策划以及服务等各种手段提供好增值业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不断满足广告客户各种需求。要积极进行跨媒体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的广告载体。另一方面,要注重整合各项有效的资源,积极策划大型品牌的活动,比如各种展览会、比赛评选和论坛、庆典等活动,不断扩大报业品牌影响力,从而推动广告经营向品牌化、专业化迈进。发行单位,应当创新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利用好所收集的客户数据与配送队伍优势,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业务,还可同同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大数据业务,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产业链进行的纵向延伸,巩固和扩大报业市场。

2.挖掘新兴市场,拓宽报业产业面

未来报业的发展,将逐渐脱离广告和发行等传统业务的载体,而转型的途径就是挖潜新兴市场,拓宽报业产业范围。报业产业扩张首先是指领域的扩张,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选取一些有优势和有发展潜质的领域,优先发展一些骨干产业。例如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注重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等高端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式发展。要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游戏和动漫设计产业,可以涉足进军文化地产与酒店服务业,争取开发出适应群众需求的综合文化体验产业等。其次是指区域的扩张,有条件的纸质媒体,可以与地市区县进行合作办报与办网,其主要的目的,不但是提升影响力,而且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快速占领当地市场,并且为开发当地的新兴产业做好铺垫,从而不断扩大产业区域的空间。总而言之,只要具备条件成熟,一切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均可以进行尝试和发展。

3.向资本市场进军,不断壮大报业经济

开发新兴产业是当前报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报业产业扩张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这就要求报业集团必须走资本化运营道路,以借助资本力量来推动报业产业发展。首先是要完善产业内部的投融资机制,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鼓励拥有资产优质的公司上市或者借壳和买壳上市,如果不具备上市的有利条件,可以运用发行债券、控股和重组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操作,从而实现资产增值的目的。其次,资本运营方向应当明确,其宗旨,就在于促进报业主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利用融资所得资金进行收购门户网站和网络视频企业以及移动互联企业,以加速纸质媒体的全媒体化转型,并通过参股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公司,积极发展020业务,或者通过并购电子游戏公司与动漫设计公司等方式,积极发展文化科技的创意产业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报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单是新闻产品和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和资本整合竞争,属于终端消费者受众的竞争。传统报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媒体转型的同时,要善于整合有效资源,并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科学布局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报业集团的复合型向现代化的传媒集团产业的转型,最终达到报业经济的快速、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吴光振. 报业集团急需完成从行政管理向股权管理的转型[J].中国报业,2009, 22(10):177.

[2]张垒.全媒体运作:条件、风险和挑战―来自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案例分析[J].中国记者,2009, 18(05):263.

[3]尹虹.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01):191.

[4]卓悦.报业改革由试点转向全面深入推进―十六大以来报业改革思路分析与难点透视[J].中国报业.,2012,9(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