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5 17:45:27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能源供应,已经无法满足本国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开发新能源必将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绝佳和必须选择。我国在长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中,对于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目前国内石油产量增速已经下滑,导致了石油的供给与人们日益突出的需求产生了极为明显的矛盾。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传统能源型汽车的整体发展也将受到油价上涨等因素的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作为可以替代传统能源消耗方式的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多年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发展历程

自2009年3月起,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宣布,将从财政支出当中,用24亿美元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研发工作,而同年英国政府则斥资2500万英镑来进行电动汽车合作试点的项目推进工作。2009年5月,德国政府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推出了清洁燃料技术电池的研发计划,到9月初的时候又推行了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计划。在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之下,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中已经掀起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浪潮。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方面,一方面是借鉴了传统汽车的制造工艺与装备,另外一方面是采用了更加新型的动力来源与驱动系统,并且借助了新的控制系统。因此在整个制造工艺上与传统汽车相比较的话,同样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新能源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应用现状

2.1新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汽车领域的应用

从全球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时间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相对较短,整个产业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产业研究规模普遍较小,且在发展区域上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战略,新能源产业逐步确立了美、日、欧为核心的区域发展重心。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美国主要发展清洁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日本专注于连接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而欧洲则专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当中。另外,欧盟委员会在2005年的发展报告中,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阶段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进一步明确了该产业的发展框架。

2.2新能源技术在我国汽车领域的应用

在国内,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用于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并对真正起到促进作用的新能源企业给予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维修服务网点建设不完善,电池回收及再利用体系缺乏等情况的存在,都是造成消费市场和顾客满意度无法得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影响。而近年来,国际品牌将大量已经摊薄成本的车型引入中国,价格不断下探,导致自主品牌在轿车细分市场的份额不断下跌。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不足,更重要的是国际品牌在品牌实力和技术实力上的碾压。

3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导致了我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开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201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二零一五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占比达到了333.12%。从此之后一直到2019年为止,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与产量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5年大跨度发展之后,其后每年的增速依然保持在50%左右。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出色的品牌系列为北汽EU系列,凭借着多种优势在消费市场上得到了广大好评,在2019年的时候其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辆。但是在2019年的时候,由于受到市场以及多方面政策的影响,导致了产量同比下降首次出现了负值,为-2.20%。

4推动我国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程度的对策

4.1新能源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的顾客需求分析

需求是对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对于客观世界所存在的不满,是建立在人类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之上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ATheoryofHumanMotivationPsychologicalReview)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金字塔模型,也就是需求层次理论。在该理论体系中,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内容进行了划分,分为五个层次。在马斯洛的观点中,人的需要强度具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并不都是一样的。人的需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发生的,在马斯洛金字塔模型中,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开始出现,并随着层次的变化而上升。这就使得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具有其出现的可能。随着产品定位理论的发展,马斯洛金字塔模型作为这一理论的重要基础,了解需求层次如何划分,对于产品设计目标的定义具有非常有用的作用。然而,对于不同的产品来说,其所关注的需求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在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市场定位。以汽车为例,对于低层次需求的消费者而言,汽车仅作为交通工具使用,客户追求的是汽车这一产品所具有的基本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研发时,应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汽车类产品的基本属性方面对设计方案给予更多考虑。而当汽车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时,奢华和舒适将是顾客追求的目标,它是顾客需求在高层次上的体现。由此可见,需求层次的差异必然导致设计目标的差异。引入新产品定义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的洞察与分析顾客潜在的质量要求,并将这些要素充分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中,使产品质量超出用户心目中对于产品服务质量的期望,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顾客产品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条件,以达到顾客的质量要求是用户需求尤其是潜在需求获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实境访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主要是设计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场所及其之间的关系,突破现有的产品体系,实现产品的创新。例如在针对新能源汽车潜在需求的实境访谈过程中,访谈者与用户会驾驶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解用户的抱怨和要求,并将这些第一手客户需求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客户需求形式,但由于客户需求存在较大的数量和重复性,需要重新组织和分类这些需求,删除重复的元素并分类相似的元素。

4.2未来发展的对策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在努力加快新车的上市步伐,以期占领这一新车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才能保证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未来的质量。反之将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淘汰危机。另一方面,从现在到市场爆发的时间,就是新能源企业的唯一机会,从现在开始就要对标未来国际品牌准备投放的产品,这就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贯穿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

参考文献

[1]左世全,赵世佳,祝月艳.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20(1).

[2]生雳君,谢桐.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商论,2019(21).

[3]李继峰,顾阿伦,张成龙,等.“十四五”中国分省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碳排放展望———基于CMRCGE模型的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9(6).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节能;光伏新能源;应用分析

0引言

近几年,世界各国对能源的大量利用导致能源的耗损量巨大,而本国经济水平在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对城市也在大范围拓展,如此就促使在建筑内耗损了很多能源及资源,电气的耗损在社会总能源耗费中的比重是最高的。因为,为了更好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令建筑项目在提升稳定性及安全性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对工程电气的耗损及时展开节能降耗的基础上,还应当强化光伏性能源于建筑电气降耗中的使用。

1建筑电气低碳环保的特征

能源针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当前,世界各国针对能源的需求与耗损量均在逐渐增多,特别是各国针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的需求量很大,生产与生活极度依靠上述这些资源。但是,这类资源的利用会产生巨大的环境问题。通常建筑中尽管不直接采用石化资源,但建筑耗损的大量电能当前依旧是由以上石化能源转变得到的。所以,怎样在建筑内采用干净的能源是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为此,下文针对建筑电气低碳环保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1实际性

当前,建筑项目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电气结构涵盖的专业内容很多,在节能规划建筑电气时,要根据实际状况,保证最后方案具备很高的可行性,不得脱离实际要求。在设计研究时用科学的理论为依据,综合研究建筑功能特征,分析电气结构运行需要,根据节能减排观念,选用最适当的节能方式及几乎是,比较确定最佳方案,通过后续实际运行降低的能耗对早期投入的设施及计划进行全面补偿。伴随蓄电池科技的进步,锂电池的利用,能够减少蓄电池组资金投入,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

1.2适用性

在建筑设计之前,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针对电气结构和供电系统特征,明确规划设计趋势,确保项目方案的适用性,防止为减少能耗而阻碍系统的顺利运行。任何建筑电气降耗设计工作的进行,都要以供电体系为基础,根据建筑施工要求与目标,对其展开优化设计,保证最后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还不会产生不良影响。1.3优化性若要贯彻执行建筑电气减排环保规划方案,就必须在早期综合考虑影响工程机电设施运转效率的各种因素,根据实践经验来比较研究各种信息,选用最佳方案用作施工方式。比如,能够为建筑工程设计智能化温感系统,等系统检查到环境温度大于限定值后,电气结构智能停止运行,不仅能够提升系统运转的安全性,还能够减少运转能耗。

2光伏新能源应用的影响因素

2.1光伏能电池板安装角度

在建筑电气中使用光伏新能源时要注意每个部件电性匹配。一般情况下,光伏新能源在建筑电气中的使用极易产生部件的电流、电压很难匹配的情况,这关键是由于建筑外墙表面形状差异造成的,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控制好太阳板的安装角度。建筑施工阶段,需要结合本地地形条件、外墙表面形状、楼顶外观等科学计算电池板倾斜角度,唯有如此方可合理采用光伏新能源,进而提高光伏新能源的利用率。

2.2光伏电池性能

光伏新能源的使用在现代化建筑结构中比较广泛,其中,通常采用光伏材料,以光伏材料用作具体的工程材料,所以,材料的性能针对输电量有着紧密联系。其中,在建筑施工阶段,光伏部件范围很大以及位置存在差异,如此一来,光伏强度也将不同,所以,要求对不同位置使用不同的部件。例如,楼顶能够采用强度很大的部件,如此能够充分收集楼顶的光伏能源。

3建筑电气节能降耗的策略

3.1科学选用变压器

科学选用变压器是工程电气节能降耗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在选用变压器时,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不仅要考虑到变压器在具体使用阶段的状况,还应确保变压器在能量耗损上满足节能需要。但是,由于季节不同,所要求的电力设施也是不一样的。夏季温度高,空调的利用率是很高的,冬季又需要采暖,如此一来变压器所承担的荷载是很大的,因此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变压器。

3.2设置电压等级

所有的建筑结构,其用电状况是不同的,用电设施的间隔不同,用电设施所需要的电压等级也将不同,如此就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电压,这样电能消耗状况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3.3规划供电系统

在规划供电系统时,全面考虑方可确保供电系统的整体性,如是否实用、是否节能、是否科学等。同时,还应当基于建筑的基本特点,确保正常利用的电能需要,如此配电系统的规划会更加简洁明了。

3.4选取照明工具

在建筑内自然光的照明是不完整的,有些方位强,但有的方位无法照射到,针对该种情况,就需选用能耗小、应用期限比较上且价格便宜的照明工具,如LED灯与白炽灯。

3.5保障输电电路

在选用导线时,优先选用电导率很小的导线,该种材料通常会比较合理也满足要求。而且,在安装线路时,若要防止能源在输电电路上的耗损,就需确保输送的是直线,弯弯屈曲的尽可能规避,能够有效降低输送间隔。

4建筑中光伏新能源系统的运用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多,资源紧缺情况是人类意识到在新能源的使用上也是十分关键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中,不可再生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消耗现象,对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为了可以缓解对能源及资源的耗费情况在各种新能源的研发上均加大了力度。结果显示,能够利用光伏能,光伏能属于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会破坏自然环境,开发出该种技术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能够将太阳能经太阳光转变为电能,并且既环保还极易维护,建筑中也不会耗损过多电能,进而得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还令建筑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方面避免了消耗。在安装光伏能发电装置以前,为了可以充分采集太阳光,更好转变为电能,必须保证周边其他物体或是高达结构物不会遮挡光线。当大范围的光伏发电装置准备安装时,安装的现场要足够大,确保不会产生光伏能设施相互碰撞的情况。光伏能电池板若能接收十分充足的光纤,则可以令接收到的太阳能十分均匀,对太阳光直射方位的角度应通过严格仔细确定。光伏能发电装置安装结束后,不仅要定时进行检测,还要对隐藏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建筑建设技术与光伏技术相结合,防止了大范围占地情况,使光伏技术在工程中起到了显著作用,节能降耗的目的也获得了及早实现,建筑重点采用的能源变成了光能,CO2与其他废气的释放量大幅度降低,进而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5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中电气设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电能的耗损也越来越大,能源开始出现短缺情况,环境破坏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早实现节能降耗,必须采用科学的新能源技术。对于建筑事业的发展,在建筑电气结构中进行优化改造,针对建筑电气的节能降耗采取光伏能源等,充分发挥出新能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薇薇.在建筑电气节能措施中应用光伏新能源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37.

[2]段成锴.建筑电气节能中光伏新能源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03):208-209.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新能源;外观设计;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汽车外形水平上。各种汽车形状设计在购买汽车时为消费者提供了许多选择。在目前阶段,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上客户最关心的是价格。如果价格相同,则不同知名品牌的室内空间设计,驱动力和设备不会有太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车辆的外观成为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并且所有汽车公司中的大多数将改进汽车外形的设计,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据估计,在我国,未来五到十年可能是新能源技术汽车发展中的黄金阶段。在此基础上,在必要条件下确保汽车造型设计的特征和品质升级,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此外,这也有利于提高知名品牌的全球声誉。

1现阶段新能源技术汽车的概况分析

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设计中选择自主创新的成果来开展产品制造和服务项目。它具有策略,智商聚合,高相关系数,创新能力,高资本投入、高回报和环保的特点。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点,是我国综合能力的主要前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发展的优化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此外,它还决定了我国竞争优势的高度及其在全球经济布局中的影响。世界各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视为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其在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新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要我国全力支持,以发展壮大。因此,我国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总体规划的一系列发展政策。政府部门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并向购买汽车的人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普通消费者是否更艺术地购买汽车是其外观,外观也是汽车销售市场的关键因素。所有汽车公司中的绝大多数将专注于汽车外形的设计,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下是用于外观分析的不同汽车规格和型号的两个主要类别的示例。

1.1北京汽车电子商品系列产品

北汽的电子商品系列产品,是北汽品牌的首款经典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保留了古典风格和简单的欧式风格设计,前灯和车型极为顺从,流线型很坚固。车身侧面采用了双车身趋势图设计。车窗玻璃的装饰设计提高了光泽度,车身的独特标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镜子的形状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具体表现为缺少方位角光源和自动伸缩缝功能。因此,这种类型的车辆的形状设计相对简单,并且大多数是常规设计。如果将其放置在许多汽车中,则无法与某些传统的成品油车辆区分开。

1.2特斯拉汽车的汽车产品系列

特斯拉汽车产品系列的问世提升了该集团对新能源技术汽车的原始掌握的各个层面,包括时尚趋势,大胆且具有未来派颠覆性的创新设计。它赋予身体某种时尚趋势和优雅气质。它主要体现在气格栅和LOGO的改进上。另外,鹰翼门设计的设计增强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另外,这种新能源技术汽车没有传统的成品油批发汽车的大小汽轮机,因此大大节省了汽车的内部空间设计。另外,它的设计并不是统样式,因此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了这种设计的味道(如图1所示)特斯拉的汽车模型在全球销量中排名第一,并且不逊于某些著名品牌比亚迪汽车,后者是我国的销量冠军。对汽车系列的颜色和亮点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价格的上涨,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一些高端豪华车正在缓慢而具体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人性化设计。基于数据和信息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对新能源技术车辆进行设计时,除了必须考虑安全性能要素之外,还必须将市场销售的特征作为关键切入点。此外,对于具有不同颜色和不同型号的汽车,其视觉冲击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后果。例如,对于某些颜色缺乏信任感,可以使用外观和现代设计原理来增强汽车视觉冲击的规模感。

2新能源技术汽车与传统汽油汽车在外观设计上的差异

2.1两者的外观设计不同

尽管设计人员继续非常重视汽车设计的本质,但是由于汽车的类型,要引起全面的分歧并不容易。但是,近年来,这两种类型的汽车在外观上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与传统汽车的常规造型设计相比,新能源技术汽车在造型设计上更具未来感和启发性。作为现阶段意味着尖端技术的一种新型物质,某些受欢迎的元素的确仅在其中体现出来。至于传统汽车系列,每个人对它的印象是毋庸置疑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改变。一些设计师的大胆设计和设计理念也会被人们接受。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设计风格越来越明显,也将影响传统汽车的外观设计,使其越来越时尚,开放。汽车发动机和汽格栅系统的空间布局与传统的柴油汽油车不同,但这也为设计师提供了许多内部空间设计。这在某些汽车系列中得到了体现:新型梅赛德斯·奔驰的电动概念跑车在汽车外部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用LED灯条代替了原来的汽格栅,并将其与车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光滑,无缝的线框营造出现代感。由于内部结构的根本差异,与具有新能源技术的传统汽油车相比,它们具有更长的轴距,并且可以设计更小的机器和设备来嵌入室内空间的结构中。这种类型的转换可以为设计师的造型设计带来很多可塑性。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将带动越来越多的新时尚趋势和设计风格,并将与传统汽车有越来越大的不同。

2.2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分歧

当新能源技术汽车在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定地位时,每家公司都开始效仿,改善两种汽车之间的设计差异。在造型设计的现阶段,许多使用新能源技术车辆的高层的策略都非常灵活,他们确实希望看到新能源技术车辆的独特之处。传统的柴油汽油车的创造和发明已经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以至于每个人心中都有固定的心态,这对进行颠覆性和创新性改变是不利的。这两者需要不同的设计风格系统管理,并且也有可能创造一种高品质的产品,使之相辅相成,并融为一体。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将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随着新的升级和新能源技术车辆设计风格的盛行,它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传统柴油汽油车的设计。

3新能源技术汽车造型设计技术创新设计理念

绝大多数传统的汽车造型设计往往始于燃气轮机控制模块的驱动力,机械设备控制的驱动安全性以及传动系统的传动齿轮。尽管这种设计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也导致了能源和城市公共交通的困难。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新能源技术汽车才成为中国的汽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新能源技术车辆的外观设计应从以下多个方面寻求技术创新。

3.1实施总体规划

市场上有许多设计独特的电动汽车与其他汽车不同,但是仅依靠表面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由于大多数消费者更希望能够与之前的传统汽车有所不同,因此它体积并不是很大。借助夸张的汽车造型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有必要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来设计基于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技术汽车独有的汽车系列。

3.2从身体部位制定合理的布局

当前,新能源技术车辆还没有自身独特的造型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和符号,并且从车身部件的合理布局有利于设计出新能源技术车辆所特有的一组特性。以室内照明设计为例,室内照明系统的预期效果是更好地确保汽车安全行驶的安全性能,而传统汽车则选择使用氙气灯或卤素灯。通常,此类室内照明必须具有庞大的电子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变压器系统,并且还必须调暗以确保特定要求。外观通常较大,样式固定且始终相同。因此,可以选择使用LED灯。LED灯不仅种类繁多,耗能少,不需要大型照明系统,还因为其体积小巧,节省了内部空间的设计和设计,这对其他层次的设计人员都是有利的。

3.3从设计多元化的方向入手

在进行汽车外形设计时,除了传统的文学和艺术美学的影响外,区域文化艺术多样化设计要求的营销也将对汽车外形设计造成影响。未来,汽车造型设计一定会处理简单的文化符号,重点是在新形势下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艺术创意设计。通过艺术创意设计的整合,可以合理地促进新能源技术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总体上也有利于新能源技术汽车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符号。

3.4高度重视客户审美

汽车设计领域将是一个丰富的领域,无论哪个时代,汽车设计都应遵循“汽车设计的小表情概念”的最大部分,并达到一定水平的汽车美学。无论在任何概念下设计新产品,设计人员应遵循设计核心价值理念,重视客户的审美水平。

4结束语

总体而言,文章是在对新能源技术车辆的形状和颜色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新能源技术车辆与传统柴油汽油车辆的形状设计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了新能源技术车辆的形状设计,新能源技术汽车自主创新设计与设计理念。它使设计师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模型,在商业服务和自身爱好之间找到平衡,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设计更适合于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博.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创新研究[J].时代汽车,2020(20):86-88.

[2]侯敏枫.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形态设计研究[J].科技风,2019(35):25.

[3]王恒.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形态设计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2):775-776.

[4]李昊.情感化设计在新能源汽车外观造型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03):23,7.

[5]陈磊.流线设计对汽车外观设计的影响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19):100-101.

[6]白亮.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专利的确权与布局[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15(06):79-86.

[7]李勇,武银路.纯电动汽车外饰造型影响因素及特征设计趋势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06):72-80.

[8]孙海君,袁晓伟,王琦,郭晋晖.基于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外观的设计[J].国际公关,2020(02):230.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4

(一)新能源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我国目前对于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研究还处于未成熟阶段,部分甚至仅仅处于研发阶段,无法投入实用。就短期来看,新能源产业成本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少,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产业。

(二)新能源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由于缺乏创新能力而导致的核心技术缺乏一直是抑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导致我国的生产水平跟不上世界市场的需求,使得新能源产业盈利能力不足。

(三)新能源产业政策配套不足。由于大部分新能源产业都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其生产成本较高,获得市场认可度的难度大,很难在竞争中进入市场,需要国家的扶持。加之,我国的财税政策在资金投入、激励企业创新和引导社会投资方面并没有太多作为,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四)新能源产业技术转化率低。由于我国的中介服务系统并不发达,导致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非常低。一方面是企业难以得到合适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成果扩散渠道,这种第三方连接的匮乏导致了先进的技术成果不能产生社会效益。

二、新能源经济增长的出路

(一)实现产业内良性竞争。在不同地区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新能源产业,因地制宜,试点小规模开发。但是开发新能源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满足许多复杂的技术要求,许多企业无法获得相应地资质,造成进入壁垒很高。如果仅仅由一两家企业单独进行开发则容易形成垄断,严重限制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情况也就是这样,特别是在新能源发电这一块,往往是央企“吃肉”,中小企业跟在后面“喝汤”的局面。故而,只有打破垄断,形成产业内良性竞争,才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以科技带动产业振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就目前来看已经落后于世界的许多国家,一般消费者也更加倾向于购买传统的矿石燃料。所以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应该考虑到多重发展道路并进的方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所以即便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平衡,差距也比较小。这种比较小的差距一方面让我国存在着技术上赶超他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技术引进制造了困难。所以,新能源的这种特性就明确了一点,其发展壮大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培育。这种扶持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方面的支持。财政资金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只有拥有了足够雄厚的资金,才能满足科学研发的经费需求,也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

第二,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政策为新能源的市场投入保驾护航。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的在短时间内有效带动科技的发展。

第三,配套设施的建设。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能源就行了,它需要一整套将新能源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资金流动,还需要政府对各方进行统筹调配,相互呼应。第四,整体的规划。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规划,可能因为政府扶持的原因,会让一些新能源的生产出现一些爆发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只是暂时地。一种能源真正被广泛使用需要有一整套相关产业来配套,这种产业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浪费,以科技发展水平为前提,循序渐进。

(三)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我国家,在为高速的发展寻找代替能源的同时,更新国民的能源理念也是发展我国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将我国传统的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以“低碳消费”、“低碳生活”这样的时代新词重新介绍给人们,让人们理解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并将之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真正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接受新兴能源的应用。

三、结束语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5

1引言

职教二十条的出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目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目的在于改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把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到教学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和大学的新能源开发。新能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给我国的环境与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各有关院校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为新时期的全面、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专业建设背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一项战略行动。人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业有两百万名员工,其中17万名新能源员工,预计到2025年的需求为120万。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维修工人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人的入职标准不科学,再培训机制不健全,汽车维修和测试专用设备的使用、电池和控制系统的测试、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测试,以及汽车控制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的测试和应用技能,这些都会对售后服务的质量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当前社会、汽车企业和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新能源汽车时,仍然是以传统的汽车知识为依据,从产业发展和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大部分教师都是以理论解释为主,很少有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都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比如汽车的大致结构、汽车配件的性能、故障诊断与维护等等,都是在理论上无法实现的。在我国高职高专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训练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尚处于研发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新技术的研究与学习。所以,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有创新精神、灵活运用知识的全面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显然缺少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程。同时,由于缺少实习机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都不高,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1]。一是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院校数量较少。相对于企业而言,职业技术学院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敏感性相对较差,近年来才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同时,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供应量也在逐年增长。二是缺乏专业基础课程,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学时间比较晚,大学的人数也比较少,而且许多大学都在忙着开发新能源汽车,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上,市场开发能力往往不够。此外,目前许多高校仅增加了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单片机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新能源汽车基础课程,如自动力电池与能源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与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课程开设较少,专业核心课程少,知识面窄,专业性差等。

4高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拥有率低,维护资料不能传递,且典型故障对象难以识别;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汽车不断更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类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课程,基本上是“机电双管齐下”,容易导致学生“机和电都不太懂”的尴尬局面,缺乏新能源汽车的固有特性,达不到学习目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还在坚持传统的车辆测试与维护专业,这与现实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在课程发展上,一些高职院校只在常规车辆上增设了电池、引擎等课程,而没有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一般课程。从以往的工作任务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活动中,存在着“纸上谈兵”的问题。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区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辆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市场需求,制订出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能源汽车职业培训项目,将校园学习与社会实际无缝结合,确保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效果。

5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的差异

传统汽车的结构与功能可分为变速箱、底盘系统、车身部件、内外饰件、娱乐安全及舒适性系统等。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相似之处。第一,动力总成。新能源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力系统。与传统的内燃机一样,新能源车采用的是新的洁净能源,而传统的汽车则是通过燃烧汽油或者柴油来产生电力。相对于这两种技术,电机节能、加速性能好,而且电机不会对汽车侧造成污染。同时,电机的性能曲线具有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定的特点,与车辆的动力要求完全吻合,无需与传统的变速箱相匹配。电机和变速箱相比,电机和变速箱结构更加简化,所以各部件的可靠性得到了改善,维修工作量也得到了降低。第二,底盘系统。从底盘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车和常规车差别不大。这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的电动车都是以传统的车辆为基础的。在传动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基本上是沿用了传统汽车的结构。只用电池和高压电线代替了汽车的油箱和油管,并去掉了其他设备。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这一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例如,在线控转向技术中,将会去掉机械式转向柱,而在采用了轮毂马达技术后,整个齿轮箱就不会再有这种系统了。第三,车身和内部装饰。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内外饰件与普通汽车一样,对汽车的钣金制造及涂装没有太大的影响。第四,休闲设施,安全、舒适。在低电压方面,娱乐和保安系统没有明显的改变。在新能源汽车中,采用了高压电池,并增加了对高压电力的保护。在舒适系统中,传统的汽车空调制冷是通过发动机皮带轮驱动的,而在新型汽车上,发动机的热量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电动汽车、车载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和制热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高压空气压缩机可为汽车降温,并能提高PTC的温度,这些都是高电压的电器部件。由于新能源汽车中的高压电子元件,它的舒适性和普通汽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鉴于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新能源汽车在结构设计和维修方面与常规车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6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1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其在求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人才短缺的现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业水平。学生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技能、技能、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在考试中加强对工作的适应性。高职高专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2]。首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和社会对汽车行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需求,并与国家培养改革课程体系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在保持所需的科目、拓展所需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缩短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目标开展理论教学、增加技能、更新教学内容、建立高效的教学系统、强化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技能等。其次,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为目标,立足社会需要,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新理论、新知识,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新理论、新知识,以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岗位需求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传统的考评制度进行改革,把科学的考评制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最后,根据目前人才短缺的情况,在新能源开发、能源开发、能源技术改造等方面,增设相应的选修课,以提升人才的素质。

6.2对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培训器材和场所应符合基本的学习和教育需求(每个班级40名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时间里,使用不同的仪器,根据发动机,底盘,电气,性能测试和新能源汽车培训中心进行划分。校园实训基地的基本结构是:汽车实训工作区、发动机拆装测试工作区、底盘训练工作区、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区、汽车装备实训工作区、新能源汽车实训工作区。第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必须符合学员的实习(训练)需求,例如:有关岗位、工作内容等,主要在4S店、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或维修店进行。第三,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要大力建设校外、校外的上市基地,使公司的职能、企业的多样化。高校校园基地的职能多样化,既是教学课程基地,又是学生实践基地,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的源泉和产业化基地;校园内有国企、外企、私营三大类。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企业品牌,并获取专业的品牌知识。

6.3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结构、性能、电气控制、高压保护、检测、运维等方面,对车辆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还要使学生对新能源的应用领域、研究现状等方面有更多的认识。以及下面几段对趋势和目的的探讨。教科书中所展示的专业知识是一成不变的,但在实践中又会发生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要求学生从其结构、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还要注意从个案中总结和运用到实际中去。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老师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方向与同学们分享,并使他们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建设与时俱进的崭新的、完整的、现代化的知识系统。在培训课程中,教学内容应与理论充实、创新能力强的理念相结合,并结合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技能要求,对每一门学科的知识、技能点进行重新编排,以保留其精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并具有企业家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科研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确立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并能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反省与研究,培养创造性思维[3]。

6.4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有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来指导、引导、激励、积极思考,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首先,可以在相关的研发、维修、诊断、测试等领域中,通过分组讨论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情景解说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的生动、逼真,达到线上、线下的融合,扬长避短,改变传统教学场所以及学习、学习固定时间的弊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选择。最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企业共同努力,让老师走出去,让公司的专家们走进来,老师、公司的专家们共同组成专业的教学队伍。

7结语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急需大量的理论、技术人员、观念等方面的支持。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深入改革,新能源技术要与时俱进,改革教学体制、模式、内容,以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更多的科研项目,加大师资力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香莲.“1+X”证书制度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时代汽车,2020(23):54-55.

[2]崔广磊,李超,白树全,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55-257.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环境问题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的措施。可以说,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二五”以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问题成为了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中共“”以后,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国家的进一步重视。新能源产业存在着技术要求高、技术研发难度大等特点。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新能源企业正面对者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对低碳经济理念下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探究,有助于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新能源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1.1新能源企业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新能源产业具有清洁干净、安全可靠及资源丰富等优势。新能源企业的功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②新能源技术的创新;③与新能源有关的产品与服务。新能源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资源之间具有互为替代品的关系。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有助于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1]。新能源企业可以让新能源资源的优势得到社会认可,故而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1.2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在现阶段,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下,以低碳能源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开始逐步替代以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应用方式。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量相对降低。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国家关注以后,低能耗、低污染的新能源产业的开发,成为了国家所关注重要内容。新能源产业开发力度的提升,可以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外部经营环境与内部经营条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企业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往往会让企业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收益。在经济新常态下,新能源企业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市场宏观因素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影响,是新能源企业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企业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的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也会成为新能源企业的制约因素[2]。2.1外部风险的主要特征。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企业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多以进口技术为主。在新能源技术对西方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的情况下。技术壁垒及国际争端会成为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就给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现阶段我国已经在光伏太阳能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技术与西方新能源技术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新能源企业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均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2.2内部风险的主要特征。新能源生产技术的落后性与新能源自身资本结构的滞后性是新能源企业内部风险的主要特征。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一些投资商为了在新能源企业发展过低碳经济程中获取较大收益,往往应用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技术。企业低技术循环状态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新能源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一些新能源企业存在的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些新能源企业存在的环保意识缺失的问题也会给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

3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3.1新能源企业经营风险较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与市场预测能力也是新能源企业的经营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人才储备力度的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企业技术落后性问题的影响下,企业需要在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提升人才的储备量。此时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问题会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存在的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的问题也会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企业管理层环保意识的缺失,也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诱发因素。3.2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技术开始在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得到应用。就新能源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些管理人员对信息时代下的岗位职能要求难以适应,缺乏学习前沿化财务管理知识的意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与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也是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3]。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职业道德缺失的情况下,会作出徇私舞弊及泄露商业秘密等行为。3.3新能源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完善的问题也会给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现阶段一些新能源企业存在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有待完善的问题,一些企业在现金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让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增加。一些新能源企业现阶段还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4低碳经济理念下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4.1提升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新能源企业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影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者需要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各项决策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充分发挥。在低碳经济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后,新能源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视为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4.2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低碳经济理念与风险防范意识。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低碳经济理念与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强化,也是提升企业风险水平的可行措施。针对经济新常态给新能源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在积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将低碳经济理念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人员培训力度的强化,是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可行措施。在财务人员职业培训与技术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注重前沿化的财务管理知识的渗透,也需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对事关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财务政策进行调整,也可以在促进财务管理方法创新的同时,提升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4.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提升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为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企业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对预算控制制度进行完善。根据新能源企业的实际情况,低碳经济理念与企业预算控制之间的结合,要求企业对新能源项目投资与新能源产品的生产运营环节进行充分关注。针对企业生产运行方面的资源投入,相关人员在预算控制及预算考评工作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分阶段、分项目进行预算控制和考评[4]。项目整体成本的资金投入与收益情况的合理预算,有助于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出于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需要,企业也需要选择科学化的财务风险度量方法。一般情况下,风险价值VaR方法、杠杆分析法与信息熵法是三种较为常用的财务风险度量方法。风险价值VaR方法是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风险的大小,也可以在财务风险的事前计算过程中得到应用。这一风险价值度量方法可以对整个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杠杆分析法可以对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等参数进行分析,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杠杆分析法应用以后,杠杆系数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人员也可以根据财务报表,直接开展分析计算。表1所示的内容是为信息熵法、WaR方法与杠杆分析法的比较结果。根据表1所示的内容,信息熵法可以利用指标的价值系数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同VaR方法及杠杆分析法相比,信息熵法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信息熵法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财务风险度量结果的客观性的强化。在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确定以后,新能源企业需要对财务预警系统与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进行完善,以便在企业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对财务状况恶化问题的原因进行明确,并利用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在财务预警系统构建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以避免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盈利能力判断指标、内部管理能力为预警指标及偿债能力指标等指标。

5结语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企业所面对的发展风险相对较大。财务风险是新能源企业发展风险的代表因素。新能源产业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新能源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并要在对风险价值度量方法进行合理运用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孟婷妤,李珂,张佳玉.基于财务分析对新能源企业的内控研究[J].财会学习,2018(18):255~256.

[2]田静,安增龙.浅谈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与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8(11):138~140.

[3]方娟.新能源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J].财会学习,2017(18):73.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教学改革;课程优化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速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而传统能源的消耗和枯竭制约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能源消耗剧增,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是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材料的突破。新能源是区别于传统能源的创新技术基础上可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是一种可循环利用、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新能源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和能源水平至关重要,同时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有效提升的重要标志[1]。如何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技术和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家们所面对的重要挑战[2]。在这个新兴产业中对技术类人员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加大对新能源材料类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了新能源材料的课程,该课程属于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不仅有能源科学,还有材料科学、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的结合。当今社会,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知识信息爆炸性输出,需要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如何科学高效地培养本专业的学生是该课程授课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新能源材料这们课程是随着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而设置的专业选修课,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能源材料工作、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本课程在介绍国内外新能源材料开发、利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概述了新能源和新能源材料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新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显示材料、储氢材料等材料技术的特点。并对新能源材料的工作原理、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讲述。通过新能源材料课程的特点与学科前沿发展的结合,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深入了解和学习新能源材料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各类能源材料,引导其在新能源材料方向的发展。为了改进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作者讲授新能源材料课程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了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

1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1)对前期基础要求高。新能源材料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前期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物理、数学、材料、化学等)学习或理解不深,那后面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有些知识点和理论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例如电池材料中的“电解池”、“原电池”等概念,有的学生以前学习过,但是仍然弄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和工作原理。此外,具体讲解某一类新能源材料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专业术语、过程原理及公式,这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前期基础知识。(2)授课模式单一。由于特定教材的局限和传统讲授式授课方式的单一,“灌输式”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几乎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不生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讲授内容感到无趣,使得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和相关材料的大环境下,前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有待整合和优化,同时增加和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并为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应用输出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3)教学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时代前沿。日益增长的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促进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国面对疫情,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如欧盟为应对疫情的影响,通过的史上最大规模疫后振兴计划,其中将太阳能产业在经济复苏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而我国作为全球太阳能的大国,这对中国的太阳能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发展机遇[3]。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紧跟时代的需求,可以有侧重的增加相应内容的课时量。然而上课时使用的特定教材中讲授的内容比较滞后,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而传递最新的资讯和发展信息。(4)缺乏自主思考及实践过程。新能源材料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同时还应具备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同时受到实验场地、环境、设备等实验条件的限制,缺少相应的实践课程,无法完全真实进行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不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能源材料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新能源材料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生选修课,共3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当今能源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了解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现状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材料的了解和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各类能源材料,引导其在新能源材料方向的发展。根据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关于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建议。2.1新能源材料前沿发展信息了解的基础上,穿插引入经典理论。知识信息爆炸,各种新知识非常多,但很多新材料的发展有相近的经典原理。理解了相应原理,学习和消化新的知识就会更容易、更高效。新能源材料的相关基础知识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前期部分内容在其它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后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新能源材料发展及应用的同时穿插引入相应的经典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的更为深入。例如讲解锂离子电池材料时,先讲解了它的发展历史背景,然后穿插引入什么是电解池,什么是原电池,通过电解CuCl2溶液装置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电解池的工作过程及相应概念,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和相关术语,不断引导学生对电池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正极、负极、阳极、阴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然后再讲电池的分类及应用等,进一步引出锂离子电池,并让学生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电池工作示意图及前面奠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白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到负极,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使负极处于富锂离子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进入正极[4]。工作原理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及应用、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就更容易理解。2.2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及重点与主次的合理取舍。新能源材料课程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宽广,学科交叉性强,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点。而且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包括了新能源和新能源材料的背景和进展,以及具体的一些新能源材料种类,如分类包括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储氢材料、光电显示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新材料技术;同时对这些新材料的学习所需的相关专业基础比较多,如半导体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然而新能源材料课程只有32学时,在教学内容上,如果要把门类众多的各种新材料完整地讲解完,这很难做到,也不现实,这就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5]。如跟本学院相关性比较大的新材料内容可以多讲解,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显示材料等与本学院多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接近,这样可以多讲解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该方向的前沿热点和发展方向等,为学生进入具体的实验过程打下基础,同时更容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前沿,多讲解一些最新的新能源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由于这种新能源材料的发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开阔眼界并提高科研兴趣。2.3丰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进行实时的优化和调整,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教学质量[6]。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跟上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常规的课堂讲授方式外,将课堂互动、线下实践、视频及音频展示、研究报告、科研训练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查阅文献、撰写学术报告及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某一种新能源材料进行文献资料或实验调研并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形式可以包括PPT、视频材料、音频材料以及动画展示等,在课堂上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提建议和问题,该形式并作为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学习新能源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2.4引导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采用灵活学习方式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以现有学生所在课题组的资源为平台,鼓励学生分组进入相关的科研团队,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并进行方案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具体实验中理解和实践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多种方式的混合教学,为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比如根据班级情况可以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个人负责不同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已学的基本知识和科研实践、以及文献资料的调研,来完成预计的科研研究项目或方案设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在做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为学生以后能够独立科研或参与科研活动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7]。

3结语

本文以新能源材料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探讨研究了《新能源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是学校、老师及学生同时参与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进,刘丰,郭东磊,等.新能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9,47(15):186-187.

[2]林伯强.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76-83.

[3]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新能源材料[J].新材料产业,2020(04):87-89.

[4]黄可龙.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李新利,李丽华,任凤章,等.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课程的教改探索[J].山东化工,2018,47(21):156-158.

[6]韩延明.建设创新课堂提高教学质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04):1-9.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机遇与挑战;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自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汽车工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相应地带来了石油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量飙升。一方面,世界原油供应紧张,石油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而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严重依赖进口;另一方面,能源的大量消耗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不仅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更是加剧了温室效应。那么,在石油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下,新能源汽车必将是汽车产业最终的发展方向。

1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背景

21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国的汽车人均保有量很低,预计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可达到1.3~1.5亿辆,在人均汽车保有量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基本水平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上的日益困难。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石油能源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实现我国汽车行业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1]。而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汽车工业还在发展初期,汽车保有量低使得我国石油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较为小型,在新能源汽车的推行上更有优势。

2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机遇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发展中有一些机遇,主要体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科技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上。(1)社会环境。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发展中拥有较为适合的社会环境,对于汽车行业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其传统汽车行业较为庞大,与之相配套的石油基础设施等较为成熟,要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行业则会花费更多的成本。同时发达国家的民众已经习惯了使用传统汽车,在民众中推行新能源汽车更加困难。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时间短,在正确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2]。(2)科技环境。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科技环境优良,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我国还拥有在世界前列的二甲醚汽车技术、纯电动车技术等,并且还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投身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内,且人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低,这对于新能源汽车转型和生产总体成本的降低较为有利。(3)市场环境。我国石油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较为匮乏,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且上升趋势明显,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推行新能源汽车会得到民众的支持,燃油总量不足引起的汽油价格上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大部分都拥有与国外汽车制造厂商的合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风险。

3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面临的挑战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发展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技术方面,我国新能源技术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研究高度都不及发达国家;在资金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有限;在市场方面,我国汽车行业不多,行业规模也有限,和一些跨国汽车制造企业实力有差距,竞争力略显不足。同时,因为我国传统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当中,在传统汽车行业投入人力及资金能获得相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更为丰厚的回报,所以大部分中小型汽车制造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抵触心理;其次是拥有更发达新能源技术的跨国汽车制造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而我国在新能源技术上还不足以与之抗衡。

4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转型中尽快发展,但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刚刚起步,同时新能源汽车又和传统汽车在研发与技术上密不可分,所以我国应该在明确新能源车技术发展目标的同时,选择“在过渡中转型”的发展策略,在保证研发质量的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进度以及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争取尽快赶上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我国新能源技术的总体实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还处在萌芽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拥有社会其他新兴行业所没有的生长土壤,且相对于传统汽车行业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相当严峻,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研发实力相对于跨国汽车制造厂商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在选择利润较大的传统汽车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举棋不定,这些都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俊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政策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7(03).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9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通常新能源汽车又被称为代用燃料汽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能源在逐渐的减少,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我国的石油资源为例,石油资源并不丰富,据调查,在整个石油资源总消耗中,交通能源消耗占有巨大的比例,石油资源即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能源问题。在石油资源使用的过程中,交通能源消耗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并使全球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基于这样严峻的能源形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车技术势在必行,从而使我国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

1.1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评价

经过对现有能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其中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能源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基液燃料氢、电能、核能等。人们常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指不是单纯利用一种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汽车,这样的汽车被称为混合型电动汽车。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动力汽车。混合式动力汽车的出现与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混合电动汽车又分为两种,即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但两种的关键技术都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的优势:其同样可以到加油站加油,没有改变汽车的使用习惯;政府和企业推广这种产品也无须投资新建充电装置或加气站;其燃油的经济性能较高,并且其拥有优越的行驶性,在起步和加速时,可以在电动马达的辅助,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油耗,最终实现"零"排放;另外,其采用电动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噪音。混合动力汽车的劣势:其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相关产品的定价较高,电动机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的造价远比一套动力系统的成本高;如果长时间高速或匀速行驶不省油。

1.2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评价

纯电动汽车主要将车载电源作为主要的动力,在纯电动汽车中,没有燃机发动装置。纯电动汽车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没污染、噪音小、效能高,一旦纯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其维修较为方便简单。

1.3其他类型汽车的技术评价

天然气汽车主要是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就大大促进了天然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是在现有的引擎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氢发动机汽车没有任何污染。其排放量较少,同时,对氢的要求较低,最主要的优点是内燃机技术比较成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正在处于瓶颈期,其在技术专利、配套设施等发面需要逐渐的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的研究。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2.1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新能源汽车主要将较为规范的燃料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其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包括:高密度的能源能量、污染较小的能源,要注重能源制造及使用成本的经济性,尽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这样条件下,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较高的清洁性,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性能。在进行新能源技术研究中,不断的强调各个组件的使用性和使用寿命。

2.2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评价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其拥有两种驱动方式,即燃油式和电力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项,即价格、排量、节油率、销量五部分,这五项技术指标体系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能及其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其中销量主要可以反映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状况,如果销量较好,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水平较高;如果销量较低,显然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较少,市场需求水平很低。节油率主要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车型比较的基础之上,混合动力汽车所节约的燃油比率,节油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技术,具有较强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较高。

3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评价

对于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体系中,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包含关系。新能源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严格要求,要从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势,并符合时展的要求。在选取指标时,要注重总结评价对象的共性特征,要使所选取的指标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要重点考虑量化评价是否可行、及指标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汽车节能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的选择原则问题。针对目前各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就各国实际能源情况及环保情况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战略。其具有标准的产业化基础,对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车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全球中市场广阔。

4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并确定当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期,最终实施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4.1实施新能源汽车研发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研发模式。在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专注于主要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政府大力提倡自主研发,适当增加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的实现引进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培育专业的新能源研发人员,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

4.2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增加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的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配套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发展配套产业。

4.3实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策略

注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不断延伸,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通过跨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样也可以利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宣传推广,进而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5结语

新能源技术范文篇10

尽管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然而针对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缺失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预计到2020年,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将达到数十万,而全国新能源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总量却不足1000人。因此,培养适合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型人才刻不容缓。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可再生能源学院,2008年10月南昌大学成立了光伏学院,同年,复旦大学成立新能源研究院,河海大学设立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始终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是培养新能源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对“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群的调整开展了有益思考与探索。

二、课程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

由于本课程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再加上电机学本身的理解难度,使得目前课堂教学更注重讲授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一方面,重点讲授电动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发电机的基础知识和技术难点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较少,针对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知识讲授更是一带而过;另一方面,当涉及到实际工程应用时,均以系统框图为背景,例如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与并网,课堂讲解与工程实际的应用偏差较大,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抽象。总体而言,新能源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更新较慢。

2.实验教学

我院的实验教学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由于现有的实验设备高度集成,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看不到其内部结构,只要对外部端子进行简单接线,然后手工记录数据即可,整个实验过程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的元器件联系起来。考虑实验设备的限制,在系统仿真环节,课程多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大多是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基础进行计算机数字仿真,与工程实际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传统经典课程,我院在保留课程主干内容的基础上,适度缩减与工程实际差距较大的理论知识讲授课时,着重加大关于发电机运行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分析和论述,借此进一步夯实学生关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并逐步增加“新能源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车用电机原理及控制”、“光伏发电与微网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调整使新的课程体系能满足新能源人才培养需要。

2.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更多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新能源技术视频展示和项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注意增加学生新技术实验与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鼓励学生更注重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度降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以避免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采用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授课班级中开展项目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新能源相关课题进行项目构想、设计、实施、改进以及答辩讨论。每个项目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至少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团队写作能力。针对众多新能源相关课题,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在课题开始阶段,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提炼,形成项目的整体推进思路;在课题推进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行子课题分解,对课题中的具体工程实现进行设计、实施和改进;在课题答辩讨论阶段,项目负责人将课题进展结果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加以阐述,班级同学均可就其结论和观点展开讨论,最后以指定的论文格式要求上交纸质论文或样机实物,教师对课题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并计入课程总成绩中。

3.实践教学分层次能力提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项目设计—系统实现—实施改进三个层次的渐进过程。在项目设计阶段,学院组织教师结合企业新能源方面的需求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命题,学生分小组选题,并根据课题进行协作设计。设计完成后,学院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设计的评讲活动,学院对于设计成果有创新的进行奖励。在系统实现阶段,充分利用我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项经费,解决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利用MATLAB的电力系统工具箱(SimPowerSystem)和Pspice软件,开展了系统仿真,工具箱在元件库中提供的电气元器件能够反映相应实际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激发了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实施改进阶段,学院组织评审委员对系统的实现进行再评讲活动,提出实施改进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实现成果进行完善性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成果的层次和质量水平。2009年我院购置“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的成套实验教学设备,2010级电气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实验内容就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减少数字仿真的内容,增加工程实践训练内容。新的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根据实验内容、原理图和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控制系统的具体接线图,列出实验步骤;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实施了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行的一个全CDIO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个人、职业、团队、交流及社会意识与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