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十篇

时间:2023-04-02 04:37:56

新能源

新能源篇1

现在世界上到处存在着环境的污染,是人类渐渐普及石油产品用途的弊端而引发出来的后果。这种后果已经成为世界上人类都密切关注的焦点,如今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差,节约能源是环境保护的首要,也是先决条件,所以人类要从这方面去着手。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了现在各国都正在研究一种新的能源——环保燃料电池,据目前所知,德国是暂时在世界上领先着这项技术,原本这项技术是用于军事上的,但是现在正准备应用到航空以及民用上。环保燃料电池的特点是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没有辐射,属于清洁能源。

如果这项新的环保能源可以普及在世界上的话,那么将能够在全方位应用:车辆、船只、飞机这些类似的交通工具,建筑机器、照明等等,这样一来便可以减少对空气、水的污染,而且环保燃料电池使用方便,特点多且优,将会是环保界上的一大伟业!

虽然环保燃料电池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但是一等到这项技术日益成熟,我们将会加以推广,使到各种行业上都使用环保燃料电池,那么我们居住的环境就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我们的地球妈妈造福,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造福!让我们共同期待环保燃料电池的诞生,共同期待我们未来美好的生活环境吧!

新能源篇2

《财经文摘》:埃森哲认为新能源交通会有较大发展,是基于什么判断?

杨葳:2009年,埃森哲在全球范围内研究突破通新能源,这个研究项目名为“科技发展拭目以待”。在研究报告中,埃森哲是把全球交通新能源的十二项技术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称之为进化性技术,致力于将下一代汽车发动机改造得更省油;第二类称为革命性技术,包含合成生物技术,丁醇、生物原油、藻类生物能、航空生物燃料,等等,这些技术突破了一些传统手段,在节能上有更大的进展;第三类是突破性技术,包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以及电池研发、电动汽车入网等技术。

我们考量这十二项技术,一是看技术上是否成熟,估算其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还要多久,五年、十年还是五十年。二是从技术标准和应用规模性上看,例如替代传统碳氢化合物的比例能有多少,1%,20%或是更多。再比如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不是能够减少30%以上,还得看成本是不是有优势,成本与原油相比,是更经济了还是高出了太多,还有市场化时间的长短。第三是技术类型上,也就是上述的三种类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判,我们发现这些技术的发展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得多。

全世界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地缘优势、自然资源储备,在不同领域上的投入不一样。比如中国侧重发展第二代生物能源,纤维素生物燃料以及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第二活跃的国家。目前,中国的乙醇燃料、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发展得比较快。其他方面,例如发动机的节油改造,每个汽车厂商都在做,但是节能方面的发展会比较有限。中国未来还是会在乙醇和新能源车两个方面比较活跃。

《财经文摘》: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困难是什么?

杨葳:在这十二项技术中,有一些相对成熟,有一些不确定性更大。但这些技术都不能在未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技术不够成熟和市场推广困难都是无法回避的原因。例如新能源车生产成本还很高,纯电动汽车还要看充电装置普及的情况,需要观望等待。从我们的研究来说,从国家层面引导推动新的技术向前走,包含研发鼓励、消费者激励、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比较有效。国家层面的规划,比如中国要根据总体的资源背景、中国在低碳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等确定方向和预期,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能耗制造业转向低能耗高产业方向。

《财经文摘》:中国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做得怎么样?

杨葳:新能源定义广泛。埃森哲研究的十二项技术中还包括了纤维素乙醇,丁醇,藻类能,都是新能源。中国的企业里,中石化、中粮在开发纤维素乙醇技术和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主要是通过秸秆、木头碎屑、纤维素等东西炼制成可以用在交通上的燃料,中国秸秆、废弃木屑很多,潜力很大,前景不错。不过这项技术离成熟还很远,首先秸秆的转化率比较低,目前成本很高。

《财经文摘》:中国技术上活跃却不领先的原因在哪?

杨葳:这么多技术,不知道哪天哪项技术会有重大突破,可以被广泛运用,这种不确定性很大,客观上使得中国投入活跃,可能性无限。

中国难以领先,是因为除了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源车,其他技术受企业关注也少,政府的资金投资也少,很难前进。

美国企业在生物燃料上的研究投入,这几年翻了好几倍。因为美国有确定的回报政策,吸引利润导向的企业和私人资金,推动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政策不清晰,企业赢利风险大,多维投资不到位。

《财经文摘》:今年国家能源局在新能源发展排序上,将生物质能排到太阳能等之后,为什么您还看好它?怎么看待中国三大油企共同开发藻类能源?

杨葳:新能源的概念极容易有偏差的。比如生物能源,第一代是使用粮食作物,主要是用玉米等淀粉类制成乙醇。中国是人口大国,用粮食制燃料不切实际。第一代生物能源在巴西、美国发展得比较好。而现在是第二代技术,使用农业废料,和第一代完全不一样。另外藻类也属于革命性新技术,全球在藻类上的投入比较大。

新能源篇3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对中国光伏“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诸多企业面临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惊人;

前不久,美国风电塔联盟也向美商务部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产能严重过剩、出口道路被堵、国内市场狭小……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才能杀出十面埋伏?

救市,已迫在眉睫。改变中国目前的供电模式,依靠智能电网,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或是一条可取之道。

苦酒自酿

5月17日,即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双反”初裁结果的同一天,“SNEC第六届(2012)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在上海浦东拉开帷幕。

虽然展会人气火爆,但诸多参展商却难掩愁容。“压力山大!”南方一家从事光伏组件业务的企业负责人王总在电话那头顿了良久,又补上一句“快撑不住了”,声音低沉、满是疲惫。

王总的企业由于资金难题,已在两周前停工。“这半年一直在外要债”,“外面欠了我五六千万,怎么要都要不到”。

王总的遭遇,是当前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困境的一个缩影,“现在有订单也不敢随便接,怕接了最后结不到款;参展是想把存货清理完,然后转行”。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生产太阳能组件的光伏企业,已陷入全面亏损。

2012年5月16日,江西赛维(LDK.NYSE)了2011年报和2012一季报,财报显示:2011年公司净亏损54.9亿元;2012年一季度又亏损3.53亿元。

这家曾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现已裁员9000余人、超过1/3员工;公司高达87.7%的负债率,亦让即将破产的市场传闻不绝于耳。

其它巨头,也是愁云一片:无锡尚德(STP.NYSE)去年四季度负债总额为36亿美元,负债率79%;天合光能(TSL.NYSE)负债总额17.3亿美元,负债率60%;英利新能源(YGE.NYSE)负债总额为32.4亿美元,负债率74.3%……

此次美方“双反”,无锡尚德将被征收31.22%的惩罚性关税,天合光能为31.14%,英利新能源等其它应诉企业31.18%;而未应诉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率,高达249.96%。

“一公斤多晶硅生产成本80多美元,现价则跌到20美元左右,80%以上企业都已停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预测,“在半年到一年内,可能会有大量光伏企业破产”。

光伏产业的另一个“难兄难弟”——风电设备,也在烈火煎熬中。

根据20家中国上市风电企业的财务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主要风电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1.3%,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9.4%。

业界“龙头”华锐风电(601558.SH)的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利润只有5675.8万,同比下降87.06%;金风科技(002202.SZ)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7%,回落至610万元。

目前,国内风机产业近一半的产能闲置,整个行业面临价格不断走低、货款拖欠严重、质量隐患频发、政策持续收紧的不利环境。

但整体而言,风机产业的状况要远好于光伏产业。原因很简单,中国风机用量巨大,不像光伏“两头在外”。

昙花一现。

2000年,留洋澳洲的施正荣博士回到无锡创业时,没几人听说过光伏产业;短短数年后,施已成为中国新首富;而多晶硅亦创下每公斤500多美元的天价。此等造富神话,吸引各路资本竞相杀入,2007年左右,过剩已显端倪。

到2011年,中国国内已经量产和在建的光伏产能,达到了不可思议的50GW!目前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也仅为27GW。

自酿的过剩苦酒,正待品尝。在江西赛维,来自各地的供应商一波波上门追债,“拿不到货款,供应商就堵门,工厂已处于半停产状态”。

救市

针对新能源行业困境,国内能源业界人士纷纷开出“救市”药方。

2012年5月2日,江西赛维宣布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协议,政府将以银行贷款的形式,为赛维提供20亿元资金。

这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但这种政府纾困的方式方法,却在业界引来一片争论。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企业界的自律,而不是期望有更多的政策来救市;只有光伏企业家们自己救自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指出。

行业人士指出,国内新能源行业要想走出“寒冬”,惟有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大规模启动;而想快速、大规模启动国内市场,惟有寄希望于“分布式能源”的迅速崛起。

所谓分布式能源,并非稀罕物。太阳能热水器,小型柴油发电机,家庭天然气供暖炉……比比皆是;但若要分布式能源兼具清洁环保、无碳排放和永续利用,惟有太阳能、风能和发电的完美结合,才能做到。

屋顶铺满光伏电池板,院后立着小型风机,除了发电自用外,富余电量还可上网销售,不足部分则从电网购电补充;而购来的电,可能就来自邻居家的光伏电池板和风机……这并非什么童话,而是欧美小镇十分常见的情景。

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表示,“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潜力巨大,大规模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国家“强制推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纳入建筑节能标准,特别是对新开工建筑”。

基于以上利好判断,李河君掌控的、中国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汉能控股”,已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布局,开工建设研发制造基地,2012年预计各基地总产能将达3GW。薄膜类光伏电池,被认为是最适宜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制造材料。

“中国有着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产能,最全的光伏产业制造链,最多的工民建屋顶,最广阔充足的阳光资源,还有最高的能源消耗需求”,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一官员称,“只要能开放分布式能源的配电侧并网,便可产业得救,民众得福,国家得利,何需去看欧美的脸色?”

“国内屋顶光伏市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官员分析,目前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快速下降,“开启国内屋顶光伏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历史上,中国官方一直倾向于集中开发可再生能源。部分能源官员认为,中国西部的荒漠,地广人稀,风力阳光充足,可大规模发展大型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然后通过高压电网,远程输送到东部负荷集中区。

国家电网亦提出“一特四大”的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一“特”即为特高压电网;其中一“大”,就是“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

而欧美国家,则倾向于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微型电网,主张光伏和风电直接接入配电网,“分散上网,就地消纳”。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撰文称,中国“为了远距离输送中西部的风电光电,需要为层层升高电压而配套新建从10千伏至750千伏之间各个电压等级的全套输变电设施,才能将昂贵的光电,输送到上千公里甚至数千公里以外去使用”。

专家指出,在最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网上注入波动巨大的风电光电能量流,会对整个大电网系统,特别是受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事实上,在光伏标杆电价等政策激励下,中国西部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的建设进展很快;但由于输电网建设滞后,以及风电光电的波动性,中国西部的大型可再生能源电站窝电严重,产业无以为续。

五大电力集团一高管表示,虽然《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明确提出了“全额保障性收购”,“但若电网不收购,让你弃风,一点辙都没有”。业内公认,所谓“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是一纸空文。

“是大量建设西部大型光伏电站和特高压电网?还是在全国各地大量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在既有建筑物屋顶上敷设光伏板?或在低压用电变压器附近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所发电量由各地的工商企业、机关学校和居民用户直接使用?”电监会一位司级干部称,“这两种路线,各有利弊”。

王骏认为,从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来看,“可再生能源还是宜采用分散式、分布式开发方式,就地、就近利用”。

对于就地消纳的小型屋顶光伏项目,有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以目前光伏电池效率和价格看,按发电量和成本粗略估算,国内屋顶安装光伏系统,不并网情况下,收回投资约要32年;并网不上传,仅自发自用,收回投资约10年;若能申请到政府补贴(如金太阳政策补贴50%),年投资回报率(IRR)可达15%;如容许并网上传多发电量,投资回收期更短。

当IRR达到15%时,已对民间投资有了很大吸引力。在欧美,屋顶光伏电站实际已成为一个稳定的投资产品。

掣肘

“如果一台一台建设风机,发展速度肯定太慢;如果分散的风机可以同时建设,千家万户都来建,可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王骏这样描述了分布式开发可再生能源,高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未来图景。

国家能源局其他相关官员,也多次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提及分布式能源发展设想:“在‘十二五’期间,必须改‘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模式为‘集中+分散’的方式,发展低风速风场,鼓励分散接入配电网”。

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该文件同意安排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83. 7万千瓦,要求这些项目,必须严格接入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系统,在配电网内消纳。

这18个分散式风电接入项目,被认为是首批真正意义上获得国家批复的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其导向性和示范意义,一目了然。

但是,分散式能源的开发,却首先面临着《电力法》的掣肘。

根据《电力法》,“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而分布式能源业主,若将多余电力出售给其他用户,显然是违法行为。

国网能源研究院在有关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尚未开展电力零售侧竞争,独立的输配电价尚未形成,目前的政策条件还不具备分布式能源的余电向其他用户出售的条件;建议在现阶段,分布式能源的余电只向电网企业进行出售,上网电价按照政府批准的分布式能源上网电价来执行”。

举例说明,屋顶光伏项目本可用380伏电压直接供电给邻居;但因“供电专营”规定,会被要求原地升压至10千伏以上并入大电网计算上网电价,然后再降回380伏按销售价格结算,无端增加了大量输变电投资。

王骏讽刺称,“这就如同一个人去邻居家串门儿,却必须先开车上大街,缴纳过路费后再绕回来”。

而以“卖电为生”的电网企业,更不愿别人动了自己的“奶酪”。大量分布式能源实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将导致电网企业收入锐减,这是一个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已经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分布式能源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小范围修改《电力法》以及“分布式电源上网管理办法”,以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

“分布式能源的方向肯定是对的”,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项工作一直都在做,但在技术、管理上,肯定要逐步建立一套新体系”。

目前,国家对大中型光伏电站的开发分别制定了“上网标杆电价”和“金太阳”政策;但对于小型居民屋顶光伏系统,支持政策尚为空白。

事实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多处了解到,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和电网企业之间,根本没有就国家新能源战略达成共识。

新能源篇4

北京车展华丽的帷幕圆满落下,但是影响却如余音绕梁般地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尤其是自主品牌集体上演的惊人大戏更是发人深思。从车展亮相的新车不难看出,在油价攀升、能源紧缺,环保节能提上日程的今天,汽车行业开始在新能源战场上进行新一轮的角逐。

“电”之博弈

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基本无污染,是绿色能源时代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交通工具。生产电池出身的比亚迪在踏入汽车行业那天,就已经死死地盯住了“电动汽车”这个名词。

传说中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手里“改变世界的核武器”就是电动汽车E6。2008北京车展上,E6不仅为比亚迪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还为其在全球争霸电动汽车夯实了基础。根据比亚迪公开的材料,这种电动汽车全面克服了以往电池缺陷,以廉价、安全和高效的“铁电池”为新一代动力。

所谓铁电池就是以铁和硅为原料制造而成的一种高效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难在 “高容量要求”、“高安全要求”和“低成本要求”等三个要求上,比亚迪宣称“铁电池”已在上述三个指标都取得了突破。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告诉记者,铁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硅,所以成本便宜。“这块电池的容量、力度都很强,而且安全性远远高于一般电池。比亚迪的铁电池扔到火里烧不爆炸,安然无恙。”根据王传福的介绍,E6全时四驱;无级变速;200千瓦输出功率,相当于奔驰350的动力;15分钟快速充电可充满80%的电池容量;充电一次可以行驶400公里,最高时速140公里―150公里,价格15万元以内,百公里耗电15千瓦,“也就是几块钱的花费”。另外,如果在400公里以外需要继续充电,那么通过未来随处可设的充电桩,500A快速充电10分钟可达70%的电量,能够轻松解决续航问题。

“铁电池这个产品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已经在全球申请了这个专利,专利要有18个月的公开期,等公开期一到,我们就准备市场化运作。”王传福说,“目前,铁电池正在上海制造,准备马上移师深圳。”

2007年10月10日,全球首款集纯电动与混合动力系统为一体的双模电动汽车――比亚迪F6正式对外公布。比亚迪DM双模电动汽车采用BHS双动力系统,是一种将控制发电机和电动机两种混合力量相结合的先进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动力和操纵性能,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还大大降低油耗及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系统。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DM双模电动汽车已经申报了700多项国内外专利。经过多种状态下的整车试验,在城市路况下基本可实现纯电动状态的行驶。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E6技术已经成熟,也已具备量产能力,但考虑到社会环境和配套设施,E6将在一两年后才会正式推出。

“氢”之较量

北京车展福田汽车的展台前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奇怪的鱼缸,里面怡然自得的金鱼,粗粗的管子导出的气把缸内的水搅得上下翻腾,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条粗管子竟连着一辆车的排气口,这车就是福田新推出的燃料电池客车。福田汽车副总经理邬学斌说,这辆客车以氢气和氧气为燃料,排放的只有水蒸气,并且这辆车将在北京奥运期间投入使用。金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人想养活不容易,但它们却能在尾气直接排放的环境中正常生存,足够说明这种排放的清洁度。“不过一般都是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收集起来比较慢,不然就可以现场接一杯喝给你们看了。”邬学斌表示。

在日内瓦车展上,宝马汽车高调推出了氢和汽油双燃料混合动力车型“BMW Hydrogen 7”。该车由能够使用氢燃料和汽油的191千瓦的12缸引擎提供动力,在9.5秒内可以从零加速到100公里/小时。

在跑车系列中,长安自主研发的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在北京车展上大放异彩。这款跑车不仅达到了氢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兼顾了充沛的动力性和驾乘的舒适性。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表示:“氢动力概念车采用国内第一款成功点火的氢内燃机为动力,为传统汽车能源多样化提供了范例,也为人类追求终极清洁燃料、实现环保理想展示了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混”之比拼

2007年12月13日,一款纯正中国血统的混合动力汽车在重庆下线,这就是长安公司精心锤炼、倾心打造的长安杰勋。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在杰勋下线仪式上郑重宣布:国内自主品牌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轿车杰勋HEV汽车下线,并将正式实现量产。徐留平还透露,实现量产后的杰勋HEV汽车,将捐赠10台用于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车,将向世界展现长安汽车在混合动力领域自主创新研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为人类持续和谐发展做出的努力。

据长安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长安杰勋HEV轿车拥有各类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在自主创新方面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长安杰勋HEV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量产的混合动力轿车;国内第一个将中度混合技术方案实现产业化的车型;第一款在整车、动力总成和混动系统三个方面全新自主的一体化设计的量产车型;国家“863计划”重大汽车专项中第一款实现量产下线的自主品牌轿车;第一款在整车和系统技术上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建成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条用于制造混合动力的生产线等等。

据了解,长安集团正式涉足混合动力领域,是在2002年10月公司总裁办的一次会议之后。当时,决定由长安集团副总裁等5人共同组成长安混合动力项目组。2005年10月,长安自主研发的CV9正式亮相,并通过国家863计划小组的验收。CV9节油达到20%左右,并拥有专利技术156项。长安集团混和动力项目总监任勇说:“从2002年10月到2005年10月CV9上市期间,是我们混合动力车开始正式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通过三个阶段来成功上市自己的混合动力车:一是系统集成阶段,二是电机及控制阶段,三是电池及管理阶段。”

新能源篇5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月22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太阳能、风能占优势的地区建设微电网示范区,同时还将推动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那么新能源城市是什么样的?新能源城市在我国的未来前景什么样?围绕这些问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

新能源:大势所趋,技术需跟进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当前中国,许多城市都提出了新能源城市的规划和方案,掀起了一股建设新能源城市的热潮。作为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茅于轼: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大的优势是地域分布较为均衡,资源量相比人类需求来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等。新能源取代旧能源是一个必然趋势,新能源越来越便宜,常规能源越来越贵,最后新能源自然便能取代旧能源。当然这是要求技术上的跟进,经济危机下尤其明显,但是需要时间。

中国城市经济:创新、科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人说:“未来国家之间的战争就是能源之战。”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茅于轼:相比传统的石化能源,新能源目前所占的比重仍偏低,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不可估量。在资本市场上,凡沾上“新能源”概念的股票,往往会成为投资界的宠儿。我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放眼全球,在新能源技术和运用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从市场应用空间上分析,我国更是具有领先其他国家的无穷潜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等新能源都潜力无穷。

新城市:根据特色新能源资源配置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新能源城市成为国内城市的共识。您认为新能源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茅于轼:新能源城市目前尚无准确定义。我们粗浅理解,新能源城市至少必须达到国家绿色能源县(市)的要求,也就是在县(市)域能源开发利用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15万吨标煤或户均1吨标煤以上;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70%的养殖户动物粪便进行沼气处理,80%的中小畜禽养殖场有沼气工程:生活能源基本实现清洁化和优质化。

中国城市经济:每座城市的情况和资源条件不一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适合发展新能源呢?在创建新能源城市中每个城市的模式是否一样?每个城市该如何做呢?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茅于轼:创建新能源城市中每个城市的模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发展新能源城市,拥有新能源特色资源条件十分重要。如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双龙岗,面临杭州湾,背靠秦山,这里风景似画、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华东电网枢纽,是建设核电站的理想之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又如江苏省东台缺乏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发展传统能源不具备资源条件。但东台土地资源丰富,沿海空间大、滩涂广、风光好,风能资源稳定丰富。海边处于太平洋信风带,地上70米高平均风速达到7.5米/秒,是国内风力发电十分理想的地区之一,开发规模可达4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沿海滩涂广袤,年均日照时间达2232小时,太阳能年辐射量5126兆焦/平方米,是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场的优质基地。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可观。所以每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拥有的新能源特色资源条件来找寻适合自身发展新能源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新能源。

新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这对于创建新能源城市也是新的机遇,您认为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做?

茅于轼:政策扶持,对于新能源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安装大国,德国于5月末明确表示,将在2022年关停所有核电站,而后者在2009年贡献了德国26%的发电量。未来十年,德国计划将新能源占总需求的比重从目前的l7%提升到近50%,并将在2020年投资2000亿欧元发展风电和太阳能。

城市发展靠产业,产业支撑靠企业。企业是具有自负盈亏能力的经济实体,产业是具有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链是存在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交换的企业群结合体。新能源产业是新能源城市的重要支撑。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增加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降低新能源成本上,建议政府要扶持和帮助企业和个人在沼气发展等方面,用新能源的规模化效益来降低其开发和使用的成本。在政策支持上,建议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城市经济:您认为从国家层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给予这些新能源城市支持?您对我国能源城市的未来发展如何看?

新能源篇6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部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新能源篇7

7月20日,宇通客车节能与新能源基地在郑州新区奠基。这一宇通投资24.35亿的基地于一年后建成,将成为中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研发和制造基地。基地建成后,将为宇通带来1万台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年产能,其中节能型客车6000辆/年、新能源客车4000辆/年。

要知道,这一投资四倍于宇通亚洲客车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为何宇通要下如此大的手笔?市场前景广阔是先决条件。并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一项持续的过程,需要庞大而持续的资金投入。

宇通预计未来客车年需求量增长在7%左右,新能源客车的比例将快速增长。

不过,虽然新能源早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福田、中通等客车企业也早已制定出新能源客车发展规划,但出于对当时整个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尚无100%把握,宇通一直未做明确表态。大手笔投资节能与新能源基地,表明了宇通发力新能源的决心。

宇通的新能源客车发展规划了两个主要方向:

一是纯电动,这也是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在纯电动客车方面,宇通的轻量化优势非常明,12米纯电动车整备质量只有12.3吨,比同类型的其它纯电动车轻2吨。

二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宇通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PH EB)产业化技术攻关项目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批获得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的新能源客车项目,不包含国家拨款、试验设备及其他设备宇通专门对这一项目的研发投入6000万元,预计到2013年将进行规模化推广。

截至目前,宇通已形成以多名博士和众多硕士为核心的专业研发团队,拥有15个混合动力客车和5个纯电动客车公告,自主研制的新能源客车已分别在杭州、昆明、广州、郑州和新乡等城市示范运伉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奠基仪式上,宇通工作人员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宇通的纯电动车快速充电只需2.5小时,可达到80%的电量,慢充需要8小时,目前,已经在郑州215线路上运行1年多,电池衰减率小于20%。宇通对全铝车身纯电动车的实际路测结果是,满载18吨的情况下,可行驶200公里。

在节能客车研发方面,宇通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宇通博士后项目的推动下,结合宇通热管理系统,宇通取得了整车轻量化、发动机快速启停、辅助系统综合能量管理等多项节能技术成果。不仅如此,作为替代燃料的LNG、LPG、CNG、生物柴油、醇类、醚类等节能客车等也在宇通的深入研究之列。截止目前,已累计销售各种节能客车1万余台。

宇通还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阶段性市场目标,2012年,推出从10米到18米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和7米到14米纯电动城市客车;2015年,实现市场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品的全覆盖。

要实现新能源客车的商业化,核心技术和产品品质是基础。因此,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基地并非只是生产基地,新能源客车研发中心也设在其中。按照规划,研发中心下设立新能源客车动力系统、车载能源系统、电驱动系统和整车控制系统等7个专业研发团队,专门从事新能源客车整车核心技术研究,完善新能源产品研发体系。

新能源篇8

比亚迪老板王传福可能是2009年最幸运的企业家。金融危机后,他以58亿美元,约合396亿元人民币成为《福布斯》2009中国富豪榜第一名,而08年他仅位列第23位。公司最近获得了美国富豪沃伦一巴菲特的投资后,股票价格抬升6倍。实力进一步增强。

与王传福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其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比亚迪凭借电池方面的技术优势,率先推出了F3 DM双模电动车,它的广告语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这是中国在新能源轿车方面的重要进步。起步

事实上,中国许多汽车企业都意识到新型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纷纷投入巨资在新型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上。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二汽早就定下时间表,让新型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海外企业在电动汽车推进上也争先恐后。在日本,三菱微型i-MiEV的标价超过4.8万美元,价格相当于其汽油引擎版的3倍左右;在以色列,雷诺一日产与美国公司Better Place进行合作,后者负债建设覆盖以色列全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其中包括驾车者可前去更换掉空电池的电池更换站;在美国,日产最近成为首家有资格获得美国能源部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补贴的外国汽车制造商,日产将利用获得的16亿美元低息贷款重新装备其在田纳西州士麦那(Smyrna)的工厂,以便从2012年开始在那里生产电动汽车。

不仅是民间,中美政府也开始越来越多关注新能源汽车。去年年初,中国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到,计划三年内中央将投资100亿元专项资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从而形成10亿高性能车用电池生产能力。去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40000多元的补贴,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电池充电站。去年10月22日,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桑德罗(David Sandalow)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上表示,中美可以在电动汽车等六大领域进行合作。

普华永道(PwC)预计,到2014年,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可能价值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预期财富的15%。

该行业的活跃部分归功于中国政府大规模的环境目标和支出。中国政府去年早些时候承诺,其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中的三分之一将用于清洁能源支出。

毫无疑问,政府已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政策上的支持已无悬念。然而,不要忘记,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政策因素,还有技术的发展,配套设施的建立。一条被中国汽车已验证的理论是:机会和把握它的能力似乎并不一致。

困境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究竟采用何种能源作为汽车燃料。电动汽车仅仅只是其中一项,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氢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而政策制定者们并未明确表态,哪一种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类型。此外,新能源汽车的高昂定价,也让一般消费者望而却步,毕竟在技术尚未成熟和大规模普及条件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更低的经济车作为代步工具。

新能源篇9

新能源汽车分类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新能源篇10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底公布的最新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上调至150亿瓦,相较于原本100亿瓦增加了50%。这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在2010年将新能源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相继颁布了新能源行业政策、法规,包括“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北京“十二五”新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等,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的“小阳春”。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跑之后,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瓶颈一国内严重的产能过剩。如何破解“楚歌”的困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之前建议,当前多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中国已成为太阳能、风力发电等产业大国,相关产业已进人对外投资机遇期,中国企业可抓住机遇实现“走出去”战略。

适应者胜

2011年12月21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宣布,已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达成协议,向三峡集团位于巴基斯坦的“三峡巴基斯坦第一风电项目”提供33台高温系列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GW77/1500,并签订了两年的项目运行维护合同。该项目是金风科技在巴基斯坦乃至南亚市场获得的第一单。至此金风科技已在全球六大洲都有了风电项目。金风科技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早在几年前,金风科技率先在国内风电市场启动了风电开发“一站式”服务和风电场投资运营业务,目前在全球已经达到的风力发电机安装总数超过7000台。

金风科技于2009年正式启动国际化战略。2009年12月31日实现了首台中国风力发电机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完成安装、调试及定网,作为示范性项目但却只有三台的装机量。2011年金风科技在美国又实现了1D9兆瓦的开工建设。同时金风科技在澳大利亚也实现了20兆瓦的首个澳大利亚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工。

作为“出击”较早的能源企业,金风科技下属全资子公司――金风国际控股公司谢轶然分享了金风科技的经验。“当你走出去的时候,首先要看到这个市场的规则是什么,这个市场我们应该怎样去顺应它,或者说去进入它,进而真正熟悉它。”

在对美国的一个风力发电厂环评的过程中,金风科技注意到,这个区域有一种蝙蝠,它会在某个特定时间内出没在整个区域。当地环评相关部门让至少做一年的蝙蝠监测,来统计这种动物的生物习惯,以预测风力发电厂在那里建设的时候是否会影响这个动物的生活。“这就说明一点,在发达国家,或者环境完备的一些市场里面,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遵循当地的规则,若是熟悉那个规则,你就可以很顺利地进入这个市场。”

在谢轶然看来,有规则反而更容易一些。

“在一些非发达国家,它的市场规则还不完善的时候,我也建议政策层面能够考虑在机制不完善、规则不明确的一些国家里面,进行一些政府层面导入式的市场经营战略,也就是说,它没有游戏规则,我们来帮它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住宅和商业太阳能安装组件的41%是中国生产的,美国生产的仅占20%。且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组件的份额将会更大。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光伏企业在海外频频遭遇欧美国家反倾销,为此中国新能源企业如何加快出口海外的产品升级也是今后的一个重点。对此优势资本合伙人吴克忠指出,企业要快速地扩张,有效的商业模式不可或缺。中国能源企业需要进一步具备的是做快的力量,要能很快地扩张出去。

“以前中国企业是有多少钱考虑办多少事,现在资本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做快的商业模式,能够复制的商业模式。”

资本同行

2011年12月12日,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主办、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在北京举行。根据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顾骏在此次论坛上的介绍,近年来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正在发生着变化,已从最初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逐步发展到包含电力、风能等新能源在内的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合作对象日益丰富。截止到目前,我国与近30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能源机制,对象国从初期的周边邻国,中东国家逐步扩展到中亚、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广大地区,在多边合作方面,我国已参与了20多个国家的国际组织或国际机制。

谢轶然分析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希望能够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战略引导和匹配,

“比如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额较高,银行都有走出去的愿望。”对此吴克忠深表认同,

“新能源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资本市场就是为引擎加油的,那么我们首先得保证油质好,同时车的硬件、驾驶员技术等也必须得到发展。在能源行业,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同样需要这几种因素的协同、配合。”

资本是企业走出去的第一力量,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吴克忠在参加“能源企业走出去圆桌论坛”时也点明了金融资本在能源企业走出去中的作用:“资本在走出去过程中起到一个做大的力量,它协助企业做大,企业依靠它拓展和拉近市场,这是第一力量。”

实际上,正如谢轶然所指出的那样,银行本身也希望和企业一同走出去。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总监樊位洲表示,跟随能源企业走出去,是银行业提高自身水平的需要。他指出,中国的银行除去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海外利润以外,其他几乎所有地区的利润率都是在3%左右。我国的银行虽然很大,但是国际化的经验和水平都远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