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十篇

时间:2023-10-20 17:24:57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1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来参加农村实用技术系列培训班开班仪式。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牵头组织的这次农村实用技术系列培训班,思路很好,县委高度重视,县直涉农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与农村党员交流下思想,谈几点看法。

一、为什么要办班

从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看,目前全县现有农村党员8584人,其中60岁以下农村党员6491人,农村生产、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还占有部分比例。农村60岁以下农民党员是农村党员的生力军,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够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贫困党员则是农村党员队伍的弱势群体,是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好农村中青年党员特别是贫困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意义重大深远。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看,据统计,目前全县205个行政村(居委会)集体收入总计613万元,其中财政转移支付460万元,其它收入150万元,只占25%,村级债务近1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究其根源,就是农村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农村党员只有走在了经济发展的前沿,农村经济发展才有可靠保障。广大基层党组织只有加强发展经济的能力,才能带领全村群众致富,才能树立权威。只有富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要通过培训,提高中青年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看,近几年,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加快农村发展不断进行探索,目前农村经济出现了好的势头,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据统计,全县规模畜禽养殖户432家,养殖总量达180万头(只),存栏生猪1.8万头,禽类养殖量174万只;大棚蔬菜种植56家,面积达550亩,食用菌香菇420亩,年产干菇305吨。在产业调整加快的同时,在郭家河乡、浒湾乡出现了农民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外联系,降低了成本,拓展了市场,可以说农村致富产业的龙头,已经舞了起来。农村困难党员政治觉悟高,但由于缺技术、缺资金,致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抓好了困难党员和中青年党员的教育培训就等于抓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我们要通过培训,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强了,基层组织也就强了。

二、怎样办好班

今年以来,县委不断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来源:文秘站 )在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联、帮、促”活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计划举办新西兰红梨、杭白菊、天椒、食用菌、淮南猪、淡水养殖等系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怎样组织举办好这些培训班,达到理想效果,值得我们研究、探索。

要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才能增收致富。单一种粮,不可能致富。目前,县委组织部通过终端远程教育网络把社会各类信息直接送到了农村,广大农村党员要善于从捕捉市场信息,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需要多少种多少。同时,我们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也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服务相应的实用技术。前段时间,我到新集镇调研,听徐生祥书记介绍,彭河村兰河阮成安种植新西兰红梨,产品供不应求,需提前预订,效益很好,我到现场看了,确实不错。我认为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功例子,很好。

要突出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对一个村来讲,关键是要从本村实际出发,根据本村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对一个党员来讲,就是结合自身条件,根据个人能力,发展特色产业。还拿新西兰红梨来说,目前,新西兰红梨是全省要大力推广和普及的水果新品种,在全省只有四个示范区(郑州、新乡、商丘、新县),彭河村新西兰红梨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之一。新西兰红梨经济价值高,见效快,只需三年就可以挂果,现在市场价大约每斤10元,每个平均8两左右,每棵树平均产80个,每亩地种60棵果树,这样算来每亩新西兰红梨可以收益2.5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我们举办培训班,就是推广应用象新西兰红梨这样具有推广价值和竞争力优势农产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我们的特色。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环境、交通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都为发展特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关键是大家要找准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创新思路。坚持因人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富传什么”的要求,力求实际、实用,不搞形式。在培训方法上,针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情况,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实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村党员学技术、用技术,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送出去、请进来”、“集中与分散”、“课堂讲解与科技示范”、“远程电化教学与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使农村党员易于接受,做到学用结合。

要搞好服务。要整合农业、林业、 水利、科技、畜牧等部门培训资源,形成全县整体培训合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水利局等涉农部门具体负责,财政、金融、乡、村等各级各部门共同参加的培训长效机制。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县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全县各终端接收站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的作用,使广大农村党员能够更加方便地学习科技知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科技信息。县涉农部门要把培训工作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计划,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履行职责,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种养殖基地搞好技术服务,编写适合我县实际的乡土教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县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要拿出专项信贷资金,对全县种养殖大户给予资金扶持。

三、如何运用办班成果

培训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运用,使大家尽快掌握实用技术,既带头致富,又带领农民致富。

要带头发展经济。培训能否达到目的,不仅要看大家是否学到了实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看大家是否做到了学以致用。要找到自己的致富项目,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大胆去闯、大胆去干、大胆去实践、大胆去应用。要带头学习农业新科技,带头转变发展观念,带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金种子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党员1000多人次,使很多农民党员学会了实用技术。吴陈河镇马鞍村孔令严在培训中掌握了大棚蔬菜技术,兴办了蔬菜大棚基地;陈店乡高湾村吴卫国通过培训掌握了炒茶技术,兴办了茶叶基地,等等,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掌握了技术先富起来,并带动周围的群众不断富起来。相信不用太长时间,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农村党员,走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冲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真正成为新时期的一名新型党员。

要起好示范带动作用。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要先富带动后富,在群众想富而不敢富时,要敢于起示范作用;在群众想富又没有致富门路和致富本领时,要能够传帮带,毫不保留的传授技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能从本地实际出发,紧贴农民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想干无力干”等问题,寻找致富路子,确定致富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

要创建产业区。要通过培训,有意识的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种养殖,优质化生产,以种养殖大户为点,以示范村为线,区域化布局,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色”,打造特色品牌,创建特色产业区。新集镇彭河村新西兰红梨种植就为我们带好了头,前几年刚起步时,只有一户种植,面积不过2亩,如今已发展到5户种植,面积达130多亩,年收益10多万元,并呈逐年上涨趋势,初步形成了彭河新西兰红梨示范区。象这样的示范区,我们要培育、扶持、推广,而且越多越好,形成规模化特色产业。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2

主要任务:抓农业技术服务队伍的培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下乡、进村、入户、到田头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主要目标:

(一)培养科技带头人200人;

(二)农校、农广校招生3000人。其中:市农校2800人,农广校200人。

(三)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在全市行政村中每个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骨干,合计1370人;在全市1370个村培训骨干农民6850人实现整村(队)推进。

(四) 绿色证书培训10000人;

(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3000人,对全市县乡两级3818名专业技术人员轮训一遍。

二、主要工作情况

1、组织参加“三下乡”活动。20__年1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等市级18个部门组织的20__年__市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安宁市八街镇中心广场举行,我局由科教处牵头组成科技人员、专家20余人的服务队,开展畜禽禁养、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和种植业、畜牧业专家咨询。共计发放各种宣传品9200份,发放农资500袋,种子200公斤,现场咨询人数达千余人次。

2、组织《__农业》征订。1月按照省农业厅要求组织局属各单位、各县(市)区征订《__农业》杂志,全市共计征订1325份。

3、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奖申报。2月在全市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奖的申报工作,全市共完成《__市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等11个项目的评审、申报工作。

4、组织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6日__市、盘龙区将在东风广场共同举办__市暨盘龙区20__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安排我局组织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我局由科教处牵头,组织市兽医站、市动物检疫站、市农科院、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站等单位相关农业科技专家、科技人员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5、完成提案回复面商工作。完成了《关于在__市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等5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复面商。

6、组织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按照省厅要求,制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方案,下发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通知,全市20__年全年计划从种植业、畜牧业、农经、农业科教育等领域开展培训,使县乡两级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人数共计3818人,全部轮训一遍,在全市行政村中每个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骨干,合计1370人;在全市1370个村培训骨干农民6850人实现整村(队)推进。主要推广应用10项新品种、新技术。截止4月31日,全市已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262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7.6%,开班274个,其中:县乡集中办班239个,培训2165人;现场实训班35个,培训461人;送2人异地研修。全市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956人,开班122个,其中:县乡集中办班60个,培训850人;现场实训班62个,培训1106人。

7、市农校按照市委、市政府决定整体并入__学院,科教处正协助分管领导做好农校的清产核资、平稳移交工作。市农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学校春招班招生60人,完成校内短期培训302人,其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200人,完成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目标任务的100%,校外短期培训2500人。市农广校开展绿色证书培训64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4.91%,组织技能培训鉴定290人,与__教育电视办的《兴农天地》栏目继续每周一期三次播放。市、县农机校1-6月全市培训各类人员8542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235人,拖拉机驾驶员2085人,汽车驾驶员3761人,摩托车驾驶员461人。全市共计完成各类、各专业短期技能培训17835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投入大部分投入到当年生产中,科技投入特别是科技开发、农民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研发力度不够,技术储备不足,在部分县区财政困难,基本无农业科技投入,一些地方过去大力推广转化的先进技术和成果缩水退步。二是农业科技体制不能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大多数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都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技术力量薄弱。三是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缺乏,专业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新兴产业花卉、蔬菜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信息和营销人才缺乏;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缺乏一技之长,需要培训的面

广、人数多、农民对科技的多元化需求迫切。四、下步工作重点

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统揽全局,贯穿科教工作始终,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积极争取部、省级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在上年年工作基础上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1、围绕__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储备工作。

2、积极申报省、部级农业科技教育项目,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步伐。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3

关键词:农村;职业培训;特点;基本原则;途径;方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将呈多元化态势。要结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农村职业培训,并以学习科学技术带动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一、农村职业培训的特点及其基本原则

(一)农村职业培训的特点

职业培训是指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使其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符合职业规范要求的变化,成为既掌握知识、技能,又乐于参与生产实践的劳动者。农村职业培训是按农村地区各种职业岗位对从业者职业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对农民实施的教育和训练。农村职业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有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就总体而,言,农业还是占农村产业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农村职业培训理解为,“对农村广大从业人员所进行的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1、培训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理所当然应该体现实践性的特点。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源于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其表现形式因职业不同而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职业培训实践性的表现形式同样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农村产业结构如何变化。农业都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农业永远是农民不会放弃的职业,职业培训的实践性必然要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必须抓住农业生产实践这一环。既然是强调对农民培训要抓住农业生产实践,就必须把培训内容及其地点放到田间、岗位等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亲自实践、体会,才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培训的知识、技能。在日本和美国,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农业经营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从农作物前准备到收后销售的全过程实践。诚然,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农民职业培训。试验、实习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也稍有不同。从教育形式上来讲,一般农民职业培训中,试验、实习课程所占的比重高于农民职业学历教育。

2、培训效果的时效性。职业培训效果的时效性即培训效益或效率。农村职业培训效果的时效性主要是指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比。主要从三方面体现出来:投入产出的适时性、满足受训者需求的及时性、适应市场需求契合性。在这三点上体现出培训效果的时效性,要在农村培训中努力做到三点:一是培训时间的合理性。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这就要求培训农民应遵循这一原则。培训农民工作应坚持长期性,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开展培训工作,对一些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培训内容,技术人员要紧跟农时季节。深入村户。亲临现场讲解指导;二是应对受训者需求的及时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农村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种植业领域内部,而是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农民职业分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内容与层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此。一方面要求农村职业培训必须尽力满足当前农民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也必须适应农民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培训内容适应市场需求。农村职业培训要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农村经济的新发展相适应,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地理特点相结合。培训的内容不能仅限于种植、养殖领域,要注重二、三产业领域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培训的环节不只是前期的技术指导、项目投入。后期技术保障、产品营销及项目管理等环节也要到位。

3、为农民。在农村开展培训。舒尔茨被誉为著名的穷人经济学家。他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实证研究。证实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他鼓励发展中国家立足国内,立足当地,为农民开办农业技术培训,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益。舒尔茨的这一思想已为各国政府广泛采用。农村职业培训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策略,就应该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而对农民的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都离不开对农民的职业培训。要搞好农村职业培训。就应该立足农村,针对农民开展广泛深入的职业培训。搞好农村职业培训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培训场所尽可能在农村。因地制宜中,因地是前提。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送培训到农村。送培训到农村的具体形式可以因传播技术不同而异,目的在于消除农民参与培训的空间障碍:二是培训内容紧贴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只有培训内容紧贴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生产实践,农民朋友才会感到培训可以给自己带来效益。才乐于参加培训;三是突出当地生产生活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大,体现为不同的生产结构、生活方式等。这些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开发培训内容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

(二)农村职业培训的基本原则

农村职业培训的基本原则是搞好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的总体规范或要求,这些规范或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划分培训的层次和类型。处理培训内容等。

1、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农村职业培训要取得时效性的前提在于培训的层次结构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同时与区域农村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相吻合。这种“适应”和“吻合”的基本依据在于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培训内容的复杂程度,依此可以把农村职业培训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三个层次的培训无价值高低、优劣之分,因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仅靠单一层次的培训不行,应该采取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的措施。

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不仅是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然。也是农民个体需要。就某一地区而言,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可以体现出为个体农民需要提供选择,有的地区采取培训超市的形式。同时为农民朋友提供多种培训,农民朋友在“超市”中总可以选择到自己需要的培训。对一般农民而言,学习新技术以有用、急用为主;对已经是农业一线的主要生产者而言,其主修科目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关新技术。针对农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变动速度大大加快,要适应农民的知识与能力多元化的需要。农村职业培训要把文化补习、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根基,

职业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为辅助的教育结构。即高中低层次并举。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倡导开设农村职业培训“超市”,避免开“专卖店”。

高中低层次培训并举要求农村职业培训主体多元化。就培训市场而育,各层次培训主体日益专业化。这种专业化趋势要求打破农村培训市场培训主体单一化局面,对政府主导和监管农村培训市场提出挑战。政府自身应该明确定位,从具体培训的实施者转化为政策制定与培训的监管者,吸引企业和社会专业培训组织合法参与农村培训市场竞争。

2、培训内容综合化。如果说培训层次化是以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个体农民需求为基础。那么,培训内容综合化则是居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要求。我国农业面临实现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使命,这一战略转型要求农村既要继承和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技改造、武装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的品质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要求农村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和竞争加剧这一客观现实。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能满足新时期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生态化的消费需求的新型产业结构:要求农村适应农业产业链拉长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转化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专业性产业组织的组建与发展,发挥分工协作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要求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发展而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生产观念,遏制滥垦、滥牧等经营习惯的延续。这些归根结底都要靠科技和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培训的内容,基本上主要围绕农业(包括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推广而开展。对其他产业相关技术的培训相对较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职业培训必须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做出重大调整,适当提供非农产业类职业技术的培训与教育,注意对农民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技术与内容的教育,努力做到各产业内容的综合培训。

3、培训支持系统整合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改变了政府在我国农村职业培训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政府的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等部门从培训的具体实施者退出,扮演着培训的监管者角色。就现实而言,上述的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农民培训支持系统中的职能普遍存在重叠。出现政出多门现象,对于推动农村职业培训不仅难以起支持和推动作用,时常造成消极影响。为了有效推动农村职业培训,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机构改革理念,有必要再成为建立农村职业培训支持系统的动力。职业培训成功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培训成败的关键,不仅在于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建立适合国情的培训支持系统并发挥其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德国的“双元制”难以移植,不在其培训技术,而在于我们不具备相应的职业培训支持系统。

建立农村职业培训支持系统要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进程逐步推进,就推动目前的农民培训而言。就是形成政府的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农村职业培训职能的优化结构,通过对于农民的职业培训,推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这种结构优化,应该明确一个机构牵头负责协调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各尽职责,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统一协调。优势互补,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教育资源整合。从而大力提高教育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提高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效率。

二、农村职业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一)农村职业培训的途径

1、村民学校。村民学校是在村委会领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农村非学历培训机构。村民学校的任务在于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针对农民适应农村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村民开展职业培训。以增强他们的生产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面对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不到10%的学校在农村,无法满足农民的职业教育需求:由于受到农村产业特点的限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约束,无法保证农民有时间和经济条件去城市学校参加职业培训,同时,城市学校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个庞大的群体:由于城市学校脱离农村,难免对村民的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以村为单位成立村民学校。更方便村民,更符合村民的需要。

村民学校是村民学习的一种渠道、平台及载体,其职责、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新村运动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韩国从开展新村运动的第二年起。各地农村纷纷兴建“村民会馆”。村民会馆长期不间断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农民灌输正直诚实的价值观,培养农民勤勉、自强、团结和奉献的主人公使命感、集体荣誉感和生活态度,并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村民会馆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讨论会,在技术宣传和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村民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村民会馆还收集了包括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和农业收入统计资料在内的各种统计资料,方便农民查阅和阅读:村民会馆经常向村民展示本村发展计划和蓝图,使农民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会馆还办起了公共食堂,提高农忙期间的劳动效率。总之。通过村民会馆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但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劳动者,而且还增强了农民与各级政府同心协力、共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能力。

建设村民学校,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武装村民,大力宣传村民学校的重要性;二要有投入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运行;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四要加强协调,使村民学校成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2、生产(服务)实践。农民职业培训的过程就是要让培训对象进入和参与一系列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这样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去构成这些认识与实践活动,这种载体即为途径。生产(服务)实践就是培训农民的最有效的途径,农民职业培训目标中绝大部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任务,都要依靠实践途径来完成。法国农民接受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就是商会或农会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农场的田间地头和企业的车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让农民边培训,边实践,使得农民可信度增强,培训效率高。目前,我国有很多地方采取“示范基地式”培训模式。就是利用生产(服务)实践来培训、指导农民,就是在基地实施培训。再推广到受训农户的培训模式。“示范基地式”培训模式,在时间上是“实验――试点――推广”。在空间上是“基地――示范农户――农户”的培训模

式。建立示范基地是为了项目推广的需要,示范基地本身的成功取信于民,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农民乐于接受事实,积极参加培训和推广。因此,要发挥生产(服务)实践对农民职业培训的作用。必须加强示范基地培训模式的建设,必须充分运用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手段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

3、大众传播媒介及网络。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日趋加强。广大传播媒介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与教育的快捷途径。当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一方面,农民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就业愿望等信息无法摸底;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就业信息又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传递到农民手中,造成农村职业培训供需脱节;同时,农民培训网络没有覆盖到每个乡镇,参加培训必须去县城。增加了农民食宿等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培训的参加率。另外。由于农民素质不高,不会利用或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农村网络等信息媒介,农民也无法从网络中得到有用信息;又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不利于农民生产和交易,不利于高科技转化成高的生产力。面对上述状况,必须强化农村职业培训,强化农村职业培训信息化。使农村生产、生活、教育、经营信息化,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及网络的过程是农村职业培训信息化过程。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二是建设农村文化站和图书室。通过报纸、杂志、图书、音像资料及其他书面资料向农民传输各种致富信息和途径;定期举办科普大集,宣传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三是在各级农民培训中心建立信息网络体系,特别要建立自己的网站,随时农民培训的有关信息。调查农民的发展现状,为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络技术,在各级乡镇设立互联网点,与各级培训中心联网,及时农业产业政策,农产品供求信息,雇用农民工信息。专业技术知识讲座等,免费为农民搭建信息互动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机会;另外,各培训中心要设立网上农民接待站。安排专人值班。公布服务电话。收集和反馈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二)农村职业培训的方法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农村职业培训当中最典型的方法,这跟农村经济特点是分不开的。农村产业周期性长、季节性强,使得对农民的培训时间上不能过长、分散;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决定了农村职业培训必须是快速的,有针对性的,高效实用的,才有利于农民的生产和交易。提高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对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农民集中培训。一是充分利用农闲期间对村民进行职业培训:二是采取短期、中期培训相结合。农闲系统培训、农忙急用培训;三是根据市场变化、需求开展高效实用培训班;四、充分利用农民白天、夜间休息时间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2、典型示范(专业户与普通农户结对子帮扶)。农村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致富带头人,在农村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发掘农村发展的模范带头人。他们可以是村领导班子成员,也可以是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手。在这些人的示范带动下,增强农民相互学习和赶超意识。让农民在实际的观摩交流中,逐步掌握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这在韩国农民教育培训中最为显著。“农民看到邻居或临村某农民兄弟也靠勤劳和努力富了起来,立即有了信心和动力,他行,我也行”,“我们能做好”、“要干就能成功”。“我也要靠勤劳致富”,这就是韩国新村教育带来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总之。通过示范引路,让广大农户看得见“成效”。摸得着“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普知识的传播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所以。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民技术培训方式。深受农民的欢迎。

实践证明典型示范有三项措施:一是突出示范户示范;二是优化示范户发展环境。培养、扶持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当样板、作示范,传授技能,以收到一户带多户的效益:三是突出经验示范。分期分批组织乡村组干部、党员、农业生产大户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掌握外地先进经验。带动广大农户进行种养技术革新。加快农民科技致富步伐。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党的大和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科教兴安战略,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全市农业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法制化为重点,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二、科技下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今年科技下乡活动内容要做到“五个延伸”,活动形式要做到“十个结合”。

(一)科技下乡活动内容

1、具体要做到“五个延伸”。一是增产技术向增收技术延伸,突出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项目;二是由产中技术向产前信息传递、产后贮藏保鲜、加工销售知识延伸,特别要突出水果、蔬菜、畜产品、干果等的保鲜贮藏及营销知识等,实现增值;三是由常规、一般性技术向高新组装配套技术延伸;四是由农业生产技术向标准化生产技术延伸;五是种植、养殖等生产技术向法制化生产延伸。

2、科技下乡活动的具体内容

各职能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选择有计划性的科技下乡活动内容,要注意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全力做好科技下乡活动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十项培训内容。

①标准化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

②农产品节本增效技术;

③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及农村有关政策培训;

④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

⑤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

⑥高效蔬菜生产技术;

⑦优质水果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⑧畜牧养殖技术培训;

⑨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干果经济林技术培训;

⑩农机、水利、气象等综合配套技术。

(二)科技下乡活动的基本原则

1、分类培训原则。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后备农民以及农民企业家等不同培训对象,按照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经济发展不同程度,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分类培训。

2、服务产业原则。立足于区域经济,科技和教育资源的现状,围绕各乡村的农村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开展培训。

3、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需求,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

(三)科技下乡活动的目标

通过实施科技下乡活动,营造学科技、用科技氛围,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年,全市组织科技下乡10次以上,培训农民达3万人次。

(四)科技下乡活动的形式

要完善以前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做法,加强示范操作,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科技下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要做到“十个结合”。一是课堂讲授与现场示范相结合,技术人员在讲课培训的同时,更要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地亲自示范操作,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会议与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以会代训”、“无会不训”;三是要与新闻等部门科普宣传相结合,开辟《畜牧之窗》、《农技之窗》等电视栏目,扩大科技下乡活动的覆盖面;四是送技术与送信息、送物资相结合;五是科技下乡活动与技术承包相结合,认真落实科技承包、有偿服务的政策,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的普及程度;六是科技下乡活动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七是科技下乡活动培训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八是单纯的技术培训与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要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整个科技下乡活动;九是科技下乡活动培训与法制培训相结合;十是科技下乡活动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科技局要建立健全科技下乡活动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科技下乡活动计划,确保各项科技下乡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一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今年科技下乡活动工作,把今年科技下乡活动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全市今年科技工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对待,精心组织,扎实搞好。

(三)各县(市、区)科技部门要千方百计安排必要的科技下乡活动经费,确保各项科技下乡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

(四)严格考核评比。为保证今年科技下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便于考核评比,各县(市、区)科技部门要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力戒形式主义。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5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XX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XX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XX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XX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XX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XX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0个核心示范农户及100个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

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XX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4、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6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06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版权所有

2006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2006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2006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2006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0个核心示范农户及100个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版权所有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8

吴晓光副主任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各技术包保单位大力支持和各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下,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地、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地全面开展,各个重点科教项目得到深入实施,确保了大培训活动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本次活动中,“四个三”培训得到了加快推进。到目前,7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承担的3300名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任务已经基本完成,33个县市组织技术指导员对3.3万名农业科技示范户普遍进行了3~5次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287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5个创业培训基地和20个绿证培训基地已完成16万名专业骨干农民的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和绿色证书培训任务,全省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农业生产技术明白人达到253万人次。同时,省里集中组织了34个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中专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对全省60个县市区进行技术包保,确保实现了省级科教资源能够有效地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农业生产和了解活动情况。省农委与省电视台共同开办了《农业科技大讲堂》栏目系统宣讲和推广农业技术,这在我省还是首次,并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针对下一阶段大培训各项工作,吴晓光副主任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把组织开展好大培训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一个实际行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支撑“三农”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尤其是各技术包保单位,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备春耕生产一线。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9

一、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

我市因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全市有农村人口9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一半,农村劳动力资源58.8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3.9万人。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但我市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村生产力还很落后,农民整体生活水平还很低。近几年来,我市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村实用人才,他们在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商贸流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才数量少、素质低。现全市有农村实用人才22700名,仅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2.3%,文化程度近80%都在初中以下;二是人才分布不均,城郊多于远郊,川水地区多于脑山;三是农村实用人才的个体优势尚未形成群体优势,整体效益发挥不充分;四是有关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培养、使用机制;五是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潜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市委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摆在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年3月,我省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省战略。**年11月**市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同时市委、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市人才开发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即到2010年**市农村45岁以下掌握一定技术和技能的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并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推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各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拓展信息传递渠道,推进农村技能培训课件开发。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青年农民的科技培训、各类能工巧匠的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等工程项目,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不少于400期,培训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农村党员的培训面达到95%以上。通过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使全市农村干部和绝大多数农民党员全面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45岁以下的农民党员至少掌握1—2门适用于本地区生产需要的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5年内争取每个乡镇培养30—50名党员致富“明星户”,培养10—20名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头人,使其中一批人达到农民技术员或中、高级农民技师、经济师的水平,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逐步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和实际需要的科技人才和各类实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把“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容之一,也将有力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步伐,因此把“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在举办党训班的同时,重点加强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讲授,强化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以市县农广校、市县职业学校,县乡党校为依托,利用党训班、党课学习的机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党员新科技开发基地,进行示范培训,增强党员致富的能力。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一是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参加党组织活动,增强入党光荣感。二是引导、组织各方面的行家里手、致富能手参加党课和党内的其他活动,让他们直接了解和熟悉党内生活,深刻认识党的宗旨,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三是认真考察,跟踪了解,把那些积极上进,思想品质端正的致富能手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同时,加强党的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并进行相关内容培训。四是确定培养联系人进行帮助教育,让致富能手实现入党愿望。按照入党程序,严格标准,指定正式党员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帮助他们在政治上迅速成熟,为早日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

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对党员致富能手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实践者,事事处处作出表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党性强,思想活跃,掌握实用技术并且有较好的基础的党员,经党组织考察,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突出培养重点,加强培训,有意识让确定的后备干部参与村两委班子开展的活动,列席有关会议,增强工作决策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对于培养成熟的党员致富能手,根据村两委班子的需要,按照《基层组织选举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程序进入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使基层党员和干部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在示范带动作用中,把党员和村干部的经济、技术优势与群众的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投资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通过党员、村干部带动广大群众学习农村适用技术,使党员干部成为先进技术的“二传手”,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村干部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兴办示范基地、组建服务中介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等多种形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争当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

三、把教育培训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最广大来源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群众,拥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群众是培养大规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土壤。因此,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农村教育手段,大力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实用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培训工程,不断充实和更新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综合性,特别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加大实用技术培训的分量,特别是一些短、平、快项目技术的培训,使一部分党员和群众能在短时间内富起来,并树立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满足不同层次的党员和群众的需要。培训主要采取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要符合农业生产经营特色的实际,又要考虑到相关人员的接受能力和承受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阵地和教学器具,轮训和普训相结合,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形式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同时,认真实施好《2002—**年全省农村牧区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实施意见》、《**市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等意见、办法,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市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23.9万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本着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目标,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劳务输出由普通劳动力转为技术工人,增强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的能力。培训与服务管理模式主要采取“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培训+小额贷款服务”、“培训+就业服务”、“培训+劳动安全服务”4种方式,培训工作充分结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特点,突出针对性、适用性、简便性和灵活性,把提高服务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开展好科普冬训和星火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针对科普培训对象,重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训。科普冬训的内容包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适用技术、岗位技能培训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和要求,对每年的培训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如增加公民道德建设、反、破除迷信等方面知识的讲授和培训。星火培训是星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方式之一,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农牧业示范户开展,能有利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因此,要通过科普冬训和星火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效推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落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过硬,科技文化素质较高,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脱贫治富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村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依托市委党校,市、县农广校,县、乡党校,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把培训形式与科普冬训结合起来,把巩固培训成果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把自主培训与结对帮扶活动结合起来,使培训工作分阶段有序进行,确保培训工作的落实。充实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提升教研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全市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开拓省外继续教育基地,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高质量;逐步优化整合全市各类培训资源,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人员的施教水平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积极与其它省、市(区)联系,利用外地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的基地和设施加强培训工作,并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推动教育培训投资的多元化、社会化。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篇10

一、农广校已成为农民接受各类培训的主要阵地

阜宁农广校已成为农民接受各类培训的主阵地,学校一直与县有关部门保持办学合作联系,根据农村不同人才的培养需要,每年举办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与县组织部门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每年培训农村“四类”实用人才(年轻当家人、致富带头人、发展领路人和农产品经纪人)1500人;与县委农工办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会计及经纪人350人;每年与共青团开展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培训3期以上,培训青年农民300人;与妇联开展农村妇女技术培训,妇女参学率占到总培训人数的38%左右;与林牧渔业局开展兽医、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培训,完成全县村级防疫员队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工作,培训700多人,建设了一支350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另外,还开展稻麦、瓜菜科技示范户技术培训,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农业人才培训以及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

二、阵地元素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和能力明显提高

1. 硬件元素

(1)环境建设

学校通过不断加强环境建设,现拥有占地近2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两幢、宿舍楼一幢、可容纳200名学员同时就餐的餐厅一个、500平方米实训基地一个。办公区有教职工办公室8间、专设农民培训工程办公室1间、招生接待室1间、会议室2间、党建活动室1间、门卫值班室2间;教学区建有180座可视化电教室1间、40座计算机机房1间、36座电子操作室1间、大小教室5个、图书资料室2间、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基地1个。

(2)文化建设

学校为进一步宣传农广校办学成果,扩大农广校办学影响力,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定期开设宣传版块。并在校内设立多处文化宣传栏、指示牌、标识牌等,树立朝气蓬勃的农广校新气象。

2. 师资元素

在农民教育培训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一环,学校一直不断在提高、完善教职员工的授课水平。现有在岗教职工15人,兼职教师38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1) 专职教师

参加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学校专职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全省教材课件开发制作培训班及计算机专项技能培训以及专家教授授课等活动,提高专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继续教育:安排专职教师参加在职专升本、在职研究生等层次学历学习,提高所有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2) 兼职教师

根据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同时选聘一些“乡土人才”加入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兼职队伍的规模。

(3)聘请专家教授

每年聘请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来学校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班、蔬菜产业发展论坛等相关专题的技术讲座,提高学员受训层次。

3 . 教材元素

(1) 统编教材征订

根据教学培训活动安排,征订中央校各类教材,充实学校资料库,包括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教材50余种,声像教学碟片60余种。征订省农广校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50余种。

(2) 地方教材开发

根据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安排师资力量,开展专题调研,开发适合本县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技术教材,先后编写《瓜菜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农业实用技术手册》、《实用技术春季培训突击月技术明白纸汇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学课件集》,又选取部分经过培训实现创业的学员作为培植典型,编写《农民创业典型100例》、《阜宁农民创业项目汇编》等培训教材,同时学校还制作农民创业风采挂历、创业培训学员致富项目10例精选等教学材料,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

(3)课件编写

学校为提高农民学习热情和教学培训效果,要求每次培训教学都要实现可视、可听教学氛围,每个教学课题,全部制作成课件形式,实行可视化教学。

4 . 体系元素

(1) 校外教学点(田头学校)

学校为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围绕农广校办学进村的新要求,把教学班办到田间地头,办成群众需要、学习方便、服务及时、特色有效的田间学校。三灶镇昌兴村以发展设施大棚种植为主导产业,约有1/3农户参与蔬菜种植,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农民白天大多在田头劳作,学校在该村建立田间学校,根据农户的种植需求,经常性地提供技术培训,并在晚上开展教学活动,夜校深受农民欢迎。

(2) 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推广、引进、合作建立一批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放大示范效应,推动农民学技能、争致富的热情。

太阳能杀虫灯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学校在县内东沟镇太平桥村建立太阳能杀虫灯生态种植基地,集成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插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品种引进等先进技术,示范种植有机水稻1000亩,其中核心区500亩,该基地已成功申报“阜鼎牌”有机大米商标。在阜益村众旺禽业建立太阳能诱虫灯生态养殖基地,灯光诱集的害虫成为蛋白饲料喂养林间草鸡。

秸秆生物反应堆种植绿色西瓜示范基地:示范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100亩,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特定菌种的作用下,将秸秆转化为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有机质和矿物质,同时产生抗病微生物,使设施蔬菜实现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实验,使用秸秆反应堆技术栽培的大棚西瓜比没有采用这一技术上市时间提前10天左右,同期西瓜长势大一倍左右。

(3)创业培训教学实践基地

建设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教学实践基地20个,其中规模种植基地5个,特种养殖基地7个,县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

(4)农民培训科技书屋

从2006年开始,农广校先后在全县部分镇村建立20个农民培训科技书屋,每个科技书屋配备书籍柜2个,农业科技图书300册以上,并不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补充。通过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农民学习科技知识、交流技术的新平台,延伸发挥农广校为农服务功能。

三、突出主体学历教育,充分发挥农广校教育职能

提高教学质量是农广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准确定位、积极谋划、广泛动员、开展合作,办学成效显著。

1. 中专学历层次教育

(1) 涉农中等专业免费教育

结合本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生产一线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管理和经营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按照中央校和省校开班要求,开设涉农专业免费中专学历班,每年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

(2) 热门专业中专学历教育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青年劳动力学技能的实际需求,农广校联合社会力量,扩大招生范围,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等热门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一体的教学班,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提高素质与增强技能同步”,进一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影响和竞争力,每年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

(3) 生源基地

农广校同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南京蓝天汽车专修学院、常州三顾人才资源公司等开展联合办学,对学员采取2+3的学习模式,实现学历加技能双重认证,更好地适应市场用人需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 大专、本科层次学历教育

学校积极与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办学,创建大专、本科学历教育教学平台,为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层次,每年春秋两季招生都在80人以上,网络学历教育现有农学、动物科(医)学、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法学等专业的注册在校生达250人,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重抓农民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广校培训职能

学校紧紧围绕阜宁县委提出的“人人学技能、户户忙调整、家家办实业”的活动要求,服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发展,推广新技术,让农业从业劳动者每人接受1~2项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做到“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随时服务”,实现“技术培训到村、指导服务到田”。

1. 部门合作联合培训

培训工作中注重统筹涉农各部门的业务技术指导,实现讲师团成员分工协作,围绕农业主推新技术,成效明显。

2. 关键农时专题培训

适应农时季节,围绕早春棚室、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粮食丰产增收、动物疫病防治、农村新能源户用沼气建设、秋播结构种植、冬季设施农业开发等环节,全年开展“春季培训突击月”、“暑期技术培训月”、“秋播结构调整技术培训月”等活动,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3. 重点技术推进培训

以农业法律法规、高效农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及测土配方施肥、沼气综合利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林业高效复合经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为重点,引导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对比核算突出发展高效规模种植的经济收益;沼气建设收益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强化风险意识宣传引导农业保险全覆盖等。

4. 培植典型带动培训

学校在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中,创新特色开展培训,注重引导宣传培训,实例示范提高培训。开展学员回访服务,在跟踪指导与学员回访工作中培植学员典型,建设培训学员产业发展基地和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是组织编写《阜宁县农民创业典型100例》,用县内农民学用科技创业发展的事例引导、启发农民,示范带动农民,用身边的实例教学来提高农民培训效果,助推“人人学技能、户户忙调整、家家办实业”的热潮。二是编印“阜宁县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创业风采挂历(2010)”,用于培训跟踪指导服务时现场发放,挂历在创业培训典型100例中再精选全县农民创业培训人员及致富项目24人(项)、现代农业创业指导六条、每月重点农事记要12项等内容,宣传创业培训典型、展示农民创业风采、培训现代新型农民、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三是组织创业培训典型学员参加农民创业培训(提高)班学习,组织外出观摩县外高效农业及特色种养项目,开拓创业视野、激发创业热情、掌握创业技能、带动创新发展。四是制作培训教学专题片《创业培训学员致富项目10例精选》,用农民身边的培训典型和创业致富特色项目激发受训农民的创业热情、服务引导发展高效农业。

阜宁农广校建校18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100多期,培训25万多人次,其中在校集中培训500多期,培训4万人次;校外教学点培训80多期,培训6000人次;组织进村培训2600多期,培训21万人次。累计招收学历教育班学员2454人,毕业2181人,其中中专毕业1515人,大专毕业666人,现有中专、大专及本科层次在校生320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000多人,输出转移3600多人。据调查统计,从农广校毕业的学员中,约有1/3的学员担任村组干部;有1/3的学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骨干;有1/3的学员成为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养能手,培植全县农民学用科技发展生产的典型100例,精选推广农民创业致富项目10例,培植科技示范户3000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种养技术显著提高,收入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