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古典文化十篇

时间:2023-10-18 17:21:34

希腊的古典文化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1

【内容提要】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一向为中外学者所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此研究的论文日渐增多,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奴隶制和奴隶制经济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奴隶主民主政治对古代希腊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与古代东方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很少从城市地域空间去观照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文章以雅典为例,述论了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其一,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工商业经济。城市是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二,文化的繁荣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人才和占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文化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才。雅典城市是城邦广行文化教育与交流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舞台;其三,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的政治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权力机构。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与运作,始终与城市密不可分。由此说明,城市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基石。没有城市,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将是不可想象的。

【英文摘要】the causes of the boom of classical greek culture have long received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particularly since 1980s more and more publications on this subject have appeared.however,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 influences of slavery,slavery economy and democracy upon thedevelopment of ancient greek culture,the relation between ancient greekculture and ancient oriental culture,and so on;few of them approach thesubject from city perspective.taking classical athens for an example,thisthesis aims at expounding on the following city factors which engendered the boom of classical greek culture:1.it is in the city that businesses gather,which offer material basis for the prosperity of classical culture,the city is the center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2.the boom of culture requires corresponding talents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it is in the city that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 assemble.athens is the significant stagefor the polis to carry ou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3.it is in the city that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polis democracy are located,which provide political ensurance for the boom of classical greek culture.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polis democrac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it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hence city is the basis for the boom of classical greek culture.without city,it would be hard to imagine such abrilliance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greece.

【关键词】希腊/古典文化/雅典/城市因素/greece/classical culture/athens/city factor

在古代希腊各城邦的演进中,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的科林斯、阿果斯、斯巴达和米利都等城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胜过雅典。而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此前落后的雅典却后来居上,逐渐发展为希腊古典文化的杰出典范。究其原因,学界析论较多[1](第30-35页),但很少从城市地域空间去观照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原因。实际上,历史是有连续性的。古风时代(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空前规模的“殖民运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推动了希腊城市的成长和发展。据统计,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年间,由希腊城市所建的殖民地达139个[2](p.160-162)。这种发展不仅仅是城市地域空间的扩展和城市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城市经济的活跃。“殖民运动”使希腊人“拥有所需的土地,最富产的国家(斯基泰、埃及、西西里)为其供给粮食,他们掌控了集纳世界财富的市场。”[3](p.111)希腊人从此成为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主要竞争对手。正是在城市广为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希腊人迎来了古典时代(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文化盛期。此间,发展突出的雅典城市集聚了古典文化繁荣所必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自然成为“全希腊人的学校”和时代的翘楚。本文旨在以雅典为例,探究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希冀说明城市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基石。如果离开了城市,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将是不可想象的。

城市集聚古典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工商业经济

古典时期,充分发展的希腊工商业经济,无疑是古典文明繁荣的物质基础。而城市集聚了工商业经济,是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希腊世界的工业大有发展,尤其是在阿提卡地区,雅典城市及其外港拜里厄斯的工业特别活跃。手工行业更多,更有组织和更加专门化。出现了冶金业、造船业、制陶业、建筑业、纺织业、制鞋业等多种类型的手工业作坊。以制鞋、冶铁、建筑业和制陶业为例,制鞋业不仅有制男、女鞋的分工,还有裁鞋面、纳鞋底、上鞋等不同工序的分工[3](p.225)。冶铁业出现了专门负责锻打、铸范、拉风的分工。建筑业则有木工、铸工、铜工、石匠、染匠、金匠、象牙匠、画匠、刺绣匠、浮雕工等的分工。制陶业中有烧瓦工、烧砖工、小像制模工和瓷灯制造工等。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说中曾提到众多的职业:木匠、雕刻匠、制模匠、青铜匠、石匠、打金匠、象牙匠、绘画匠、绣花匠、雕金匠等[3](p.222)。公元前5世纪,阿提卡区成为希腊世界最繁盛的工业区域。“冶金业、造船业、武器制造业和陶器业,使劳里昂区、拜里厄斯港和雅典各区的生活紧张热烈起来,而许多伟大建筑物的构造也表明了雅典文明的光辉灿烂”[4](第51-54页)。

随着手工业的专门化,作坊和营造场等手工业生产区应运而生。这时的作坊和营造场一般规模不大,并可以为私人所有。例如,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父亲就有一个铁匠铺;希腊的军政家克利翁父亲有一个硝皮厂;雅典的演说家伊索克拉底的父亲有一个乐器制造厂[4](第56页)。

工业的发达,粮食的不足以及海外的开发,促动了商业贸易的活跃,由此导致以城市为支点的市集贸易和邦际贸易的繁荣。“每一个城邦对于周围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市集,农夫们在那里卖掉他们的产品,换取钱来支付他们的赋税和租金(在某些地方),和购买从外地输入的商品及乡间作坊不能生产的制品(当这些可以用钱支付的时候)”[5](第52页)。

在市集贸易方面,定期市集是古希腊最为普遍的国内贸易形式。小生产者和零售商人定期聚集于市,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交易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不同的市场,按规定的时间开市。交易的商品有蔬菜、水果、干酪、鱼、肉、腊肠、家禽和野鸟、酒、木柴、陶器、铁器、旧货,还有卖书的角落[3](p.290)。雅典城邦的中心市场是此类市集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一些依托于城市的节日或竞技会等非经常性的市集。例如,在奥林匹亚、德尔斐、尼密阿和科林斯地峡举行的全希腊竞技会,为雅典守护神雅典娜举行的祝贺节等,都是商贸活动的良好时机。邦际贸易则指希腊各城邦之间的贸易,或希腊人与异邦人之间的贸易。这种贸易较市集贸易规模更大,辐射更广。在贸易中形成几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希腊本土的雅典和科林斯既加工制造常用的金属与贵金属、木材、羊毛、皮革、琥珀、象牙等产品,又向域外输出各种织物、武器和金属器具、毡毯、花瓶、珠宝、美术品、金银雕刻品等。雅典用葡萄酒、橄榄油、纺织品、精美的工艺品、陶器、军器输出,换回谷物、鱼、牲畜、蜜蜂蜡、食盐以及奴隶。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拜里厄斯港是爱琴海上著名的国际商港,运到这里的商品有埃及、西西里、黑海沿岸的谷物、牲畜和皮革,米利都的羊毛,波斯和迦太基的毛毯,阿拉伯的香水,马其顿和色雷斯的亚麻衣料、大麻和造船木材,此外还从各地输入奴隶。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则是联结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当时,希腊商人的足迹已遍及北欧、西欧、英吉利海峡、北海和波罗的海,甚至到达欧亚交界处的未知地区和非洲的西海岸[4](第62-68页)。

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土地贫瘠,平原狭小,古代希腊的农耕经济并不占优势,雅典就是如此。不可否认,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先前落后的雅典变为公民富足、国家强大的重要原因。国富民强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智力投资和文化建设。伯里克利曾大规模地兴建雅典卫城、帕特浓神庙、赫维斯托斯神庙、苏尼昂海神庙、大剧场、音乐厅、街道和大型雕塑像等一大批规模宏大的公共文化工程,竭力使雅典成为全希腊最美丽的城市、“全希腊的学校”。据载,建造雅典娜神庙花费竟耗资7000塔兰特,相当于雅典城邦整整7个全年的预算[6](第358页)。在其执政期间,国家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发展文化事业。演剧、庆节、献祭等都是开销不菲的公众活动,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其一部分费用由城邦公款支付,大部分则以“社会义务”的形式分摊给富裕的公民。公益捐助是富裕的雅典人的义务,如演剧捐助、海军建设捐助、供应贫民粮食捐助等。色诺芬的《经济论》中记载,苏格拉底曾提醒富有的克利托布勒斯向城市的神及他的友人们尽捐助义务:“必须供奉丰盛的祭品,否则神和人都会找你麻烦。其次,慷慨大方地招待很多陌生人是你的职责。第三,必须宴请市民并对他们有所资助,否则,你就失去追随者。”[7](ⅱ,5-8)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400个雅典人负担前401年至409年间的泛雅典娜祭庆的巨额款项[8](第310页)。古代雅典社会经济生活的相对平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富人”阶层的公益捐助。那么,在相对而言农耕经济并不占优势的古代希腊社会,哪些人可能是富人呢?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从总体上说雅典人的生活仍然是贫乏的。雅典的普通公民,诸如教师、雕刻家、石匠、木工以及普通劳动者,工资标准一个样,都是日得一个德拉克马[9](第253页)。这样的工资收入,除了足够支付一切的必须费用以外,剩余不多,自然无力成为“富人”(即便是有,为数也不会太多)。因此,只有经营获利较多的工商业经济的作坊主和商人或工商业奴隶主,才有可能成为雅典富人阶层中的多数。这种富人阶层的出现,是雅典文化兴盛的必要前提。

城市集聚古典文化繁荣的文化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才

经济富足,并不一定文化昌盛。文化是人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其主体是人。文化的繁荣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人才和占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资源。古希腊人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10](第27页),“一切公民都要受到同样的教育,而关心这种教育应是国家的本身”[11](第28页)。雅典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去做的,从而使雅典城市成为城邦广行文化教育与交流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舞台。

其一,雅典城市广泛吸纳域外先进文化知识和人才。早在梭伦改革时期,就鼓励外籍工匠移居雅典,设各种专业技师居留的特别区,并给予公民权[12](ⅹⅹⅳ.2)。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城更是以海纳百川之势,吸引着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来此学习和交流文化科学知识。“哲学家、作家、学者、艺术家等等,都跑到雅典来,在雅典,他们便有广大的施展才能的余地”[8](第242页)。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雅典40万人口中,有3万2千名外邦人。他们经营工商业,从事科学、文学和艺术研究,执业法律、医生等。来自于外邦的阿那克萨哥那、德谟克里特、普罗泰哥拉、哥尔基斯、希罗多德、品达、迈伦等文化名家,汇聚雅典。正如伯里克利所言:“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它使全世界各地一切好的东西都充分地带给我们,使我们享受外国的东西,正好像是我们本地的出产品一样”[13](第131页)。凡是在西西里、意大利、塞浦路斯、埃及、吕底亚、本都、伯罗奔尼撒或其他地方能找着的合意的东西,都被带到了雅典。而这里所说的“产品”,不仅仅是自然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因为雅典的伟大而被吸引来的。诗歌、音乐和艺术都和商品一样,在雅典城找着了舒适的家乡[13](第131页)。正是这样一批外邦人和雅典本土出生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以自己天才的创造,将古希腊文化推向了繁荣的顶峰。

其二,众所周知,希腊紧邻西亚、北非等古老文明地区。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但是,古老的东方文化既非专为古希腊文化的发展而存在,更不可能自动融入古希腊文明之中。就当时世界来说,已达二三千年之久的东方文化可以被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学习和借鉴。古希腊人能够将东方文化继承、学习、吸纳为推动自己文化繁荣的养料,并加以创造性地改造与发展,形成自有特色的希腊古典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希腊城市中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希腊人常到国外去旅行,在这一方面,连其他民族中商人、士兵、殖民者和旅行者都相形见绌”[14](第212页)。生活于古希腊城市的许多文化人、知识分子,虚心求教,广泛汲取,“拜东方文明为师”,竭心尽力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他们是繁荣希腊古典文化的功臣和时代的先锋。例如,古代雅典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梭伦,青年时代游历经商,遍访小亚细亚沿岸希腊人城邦,考察社会制度与风土人情,结交泰勒斯等名人学者。博学多才的梭伦因而有了“雅典第一诗人”之殊荣,更得“希腊七贤”之美誉。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曾追随波斯术士和迦勒底星相学家学习神学和天文学,师从米利都学派研习自然哲学。后到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等地漫游,向有学问的人求教,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一生中写了约60种科学著作,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知识。马克思称之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15](第146页)。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从小随父学医,曾在小亚细亚、黑海沿岸、北非等地游历行医,学习取经。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出了丰富的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成为西方医学的最早奠基人。被誉为西方“历史之祖”的希罗多德,大约从30岁开始,历时10年游学访察,漫游黑海北岸、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埃及、意大利半岛等地。访查传闻逸事,凭吊历史遗迹,了解风土人情,有助于后来撰述《历史》名著。总之,“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14](第212页)。

其三,希腊古典文化长达200余年的繁荣,绝非仅靠少数文化人、知识分子的努力,而是在于拥有广泛的公民群众基础和城市活动空间,从而使古典文化具有广博的内涵、恒久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文化人、知识分子依托城市开办学园,进行全民性的戏剧演艺、宗教节庆、体育竞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传播了知识,培育了人才,融通了思想,活跃了文化市场,从而使得对戏剧、雕刻、建筑、诗歌、论辩演说等古典文化的认知、理解、接纳和传扬,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转贴于

公元前388年,柏拉图于雅典附近的阿卡德米亚创立学园。园内设有图书馆、授课厅和宿舍等。在柏拉图时期,学院里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该学园是古希腊第一所真正招收学生的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希腊乃至地中海世界的一个学术中心。从学园学成出去的许多学生,在地中海世界的众多地方,传播着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姆体育场创立学园,从事教学和著述。此外,还有一批“智者”所创办的专门教授论辩技术的学校。这些学园或学校,都是城邦政府所允许的,并认为是为青年的显赫前途提供训练所必须的。诸多学园与学派并立于雅典,使人们在更多学习选择的同时,加深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智者学派的学者们教授在公共场合下演说的艺术和辩论的技艺,为培养适应民主政治时代所需要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人才作出了贡献。雅典的民主政治,决定了当时的社会不是靠暴力、行政手段,而是靠辩论、才识赢得人心的。雄辩的口才,超群的才华,是每一位企求成功的政治家必备的要素。

戏剧演艺是雅典城邦利用戏剧节组织戏剧比赛对公民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活动多是在祭典和节日中以集体方式进行。古希腊至少有300个以上由城邦组织的宗教节日,祭奉的神祗超过400位。仅在雅典城邦,一年就有144天为公共的宗教节日[16](第101-102页)。戏剧演艺活动只在狄奥尼索斯节的祭庆日子里进行。连续5天的欢庆,主要是进行戏剧比赛。雅典大剧场是节庆活动的中心,数以万计的人聚集剧场,观看悲剧或喜剧表演。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底斯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等,以其非凡的创作参赛演出。起初,戏剧演艺只是祭仪的附属品,后来逐渐取得社会意义,成为政治的论坛,休息与娱乐之地。戏剧演艺也便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希腊城邦的一般文化的高度水准,在很大的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组织民众、教育民众、启发民众的戏剧”[8](第318页)。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80年的100年内,雅典演出的戏剧有2000多种。

宗教节庆与体育竞技活动是雅典城邦利用宗教节日组织的全民性的文化活动。主要节庆赛会有泛雅典娜节、狄奥尼索斯节和厄琉息斯密仪等。泛雅典娜节年年举行, 4年一大庆,庆节一连6天,雅典所有民众都参加。庆节活动有赛马(赛战车)、徒步竞走 、歌唱、舞蹈、朗诵比赛与音乐比赛。狄奥尼索斯节和厄琉息斯密仪也具有全国性的意 义。“在这些节日里,不仅有体育锻炼,同时也有心智和精神的娱乐,因为那时有艺术 布景和表演”[13](第131页)。伯里克利在其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过:“整个一年之中 ,有各种定期赛会和祭祀;……每天怡娱心目,使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忧虑。”[13](第1 30页)

戏剧、艺术、哲学、竞技等文化活动,是传扬古典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对公民而言,这不只是闲暇之余的精神娱乐,也是接受城邦制度、民主思想和社会道德的教育活动;是认知、理解、接纳古典文化的有效过程。知识、价值和思想在公共广场上接受公众的批评和争议,“以前属于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的精神世界现在向越来越多的人开放,直到向全体平民开放,而希腊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的”[17](第39页)。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言,体育馆、康体馆和剧场“不仅仅是铸造了城市的形态:同样,每个场馆也经由旅游和朝圣而达到更广泛的文化交融之目的”[18](p.168)。

城市集聚古典文化繁荣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的权力机构与活动空间

雅典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与其施行民主政治所带来的宽松而自由的城市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城市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尽管也有这样的事实:苏格拉底以其政见不同而被处死;阿那克萨哥拉和普罗泰哥拉两位哲学家被迫离开本国。但是,雅典城市的宽容和自由的文化环境,“比之大多数其他国家,不论在古代还是近代的国家,都要好些”[9](第258页)。“雅典那时有一种活泼的自由,以及礼节、风俗和精神、文化上活泼的平等;……在不违背这种平等和在这种自由的范围以内,一切性格和才能上的不同、以及一切特质上的参差,都取得最无拘束的发展,都在它的环境里取得最丰富的刺激,来发扬光大”[19](第258页)。人们可以尽自己之所想,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或讽刺、或褒扬,或辩论各种思想、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与运作,始终与城市密不可分。

其一,自梭伦开始直至伯里克利的“黄金时代”,雅典历次民主政治改革的推行,都直接或间接地维护了城市工商业者的利益,并因此而有力地扩大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例如,梭伦改革的核心,是以财产特权代替贵族世袭特权,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以等级确定权利和义务。公民财产主要依据其田产的年收入,工商业者则按其货币收入折合成实物来计算。从而削弱了氏族贵族所享有的种种特权,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机会跻身于国家领导层,更多的“富人”可以走上政坛。恩格斯遂将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后的80年,概括为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势力的胜利竞争的时代,同时又是“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的时代[20](第112页)。梭伦之后的庇西特拉图、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基本上继续推行或发展梭伦的立法。古典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人数在公民大会中明显增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色诺芬等也同样认为,约在公元前5世纪末,工人在议事会中占了多数[4](第58-59页)。

其二,雅典国家机构最重要的是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最高权力机关,10天召开一次,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皆可出席,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议事会为雅典城邦最高行政机关。会议成员500人,执行公民大会的决定和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乃雅典城邦最高司法、检察机关。陪审员由每个地区各选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600人,全雅典共选出6000人,组成10所高等法庭,审理重大案件并参与立法和监督公职人员。一方面,这些权力机构大多设置于城市,以城市为重心运作。考古资料表明,在城邦基本的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同时,市政公共建筑如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和市政大厅随之出现[21](p.101)。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在雅典,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通常是在市政广场或其西南面的匹尼克斯山举行。城邦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议事会的决议等,皆公告于此。有关城邦政治和国民事务的文献保存于市政大厅。“议事院则是一个服务于公民大众的相当大的地方,通常位于市政广场其间或其附近”[18](p.182)。雅典城墙圈内即是政府所在地和贵族上层人物的居住区。政治和宗教首脑的居住地分布于城市中心广场附近的林阴道两侧。下层人物远离城市中心区。各分散的居民区用矮墙或壕沟分开,形成分散隔离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区。随着民主制的确立,特别是希波战争后,曾作为军事、政治、宗教中心的雅典卫城中心广场,主要供人民集会和商业之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有柱廊,后面是商店与庙宇。北面是建于平台之上的神庙,供人们休息与交易。紧邻神庙的则是市民政治集会的地方——市政厅。另一方面,城邦民主政治的权利属于城市的成员——全体公民。“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总是最高的权威”[22](第199页)。有学者认为,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体现为有权参加城市的政治生活——可以出席市镇会议、担任公职等。公民大会是每个年过20的雅典人都有资格参加的一种“城镇会议”[23](第26页)。

此外,城市中的露天剧场和柱廊也是城邦政治生活的重要空间。雅典的公民大会有时就在剧场举行[24](lxii.4)。早在古风时期,“建筑师们就已经认识到柱廊不仅是有用的、附加的建筑装饰,而且对扩展空间——广场(agora)神龛,体育馆等等——在有限的空间支撑一个顶棚,提供一种装饰并赋予其特定的意蕴,也是重要的附属建筑”[25](p.193-195)。柱廊作为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空间,一直持续到希腊化时期。

至此不难看出,城邦既有国家的某些基本属性,如设置公共权力机关等,又有城市的要素和特征——集聚性。城邦一词有“城市”、“国家”、“公民集体”三个含义。城市并非城邦,而只是城邦的一部分。雅典城邦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公民为主体、国家为本质的共同体,而城市是其空间中心和活动中心。古典时代的雅典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城邦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基石是城市。其之所以以雅典城邦为典型,这是与雅典城市对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分不开的。

“希腊城市犹如希腊艺术和思想一样,是个“奇迹”[26](p.viii)。

【参考文献】

[1]杨俊明.古代希腊文化繁荣原因研究概述[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世界史,1997,(2).

[2]boardman,john and hammond,n.g.l.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secondedition).volume ⅲ.part 3[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3]glotz,g.ancient greece at work:an economic history of greece[m].london:1926.

[4][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m].志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5][法]保罗·贝罗克.城市与经济发展[m].肖勤福,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6][苏]b.h.迪雅可夫,h.m.尼可尔斯基.古代世界史[m].日 知译.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1954.

[7]xenophon.ⅵ.oeconomicus[m].loeb classical library.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97.

[8][苏]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m].缪灵珠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9][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罗经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0]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1]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2]plutarch.lives ⅰ.solon[m].loeb classical library.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98.

[13][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1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m].吴象婴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1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6]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j].历史研究,2001,(5).

[17][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m].秦海鹰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

[18]munford,lewis.the city in history[m].penguin books,1961.

[19][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0][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1]snodgrass,a.archaeology and the rise of the greek state(inaugurallecture)[z].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3][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m].盛葵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4]aristotle,x.x..athenian constitution[m].loeb classical librar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5]lewis,d.m.,boardman,john,davies,j.k.,ostwald,m.the cambridge ancienthistory(second edition):volume v[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2

关键词:古希腊;教育文化;兴盛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62-01

一、雅典帝国的发达是雅典教育文化兴盛的土壤

(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

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了改革,采取了许多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使雅典的货币商品经济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使雅典成为希腊思想家们活动的主要中心地带。这些鼓励雅典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为雅典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过程。”雅典本土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造成了雅典人大多长于航海与工商业,善于交际、乐于吸取、比较开朗的民族特点。

(二)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先进的奴隶制与奴隶制经济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坚实基础与物质前提。奴隶成为古希腊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与此同时,古希腊各城邦赋予本邦公民更多的权利与地位,这些都激发了古希腊居民的劳动积极性以及享受精神生活的空间,“使他们在免于沦为奴隶、人身获得自由、精神得到解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不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成果。”由于大量外族奴隶的运用,使得古希腊大力发展海外商业贸易,资金周转较为流畅,创造出了大量比农业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蒸蒸日上。

(三)土地制度的积极因素

希腊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小国,并且公民政治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邦也会出现人口增加、耕地有限,公民土地兼并破产失地等现象,希腊积极开展海外殖民运动。希腊的海外殖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即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帮。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200年间,希腊殖民者在地中海、黑海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邦,这虽然对殖民地土著居民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却缓和了国内土地短缺的局面,避免了城邦公民争抢土地的纷争,对希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为公元前5世纪古典时代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古典时代,雅典公民多是中小土地所有者,其生活来源主要是土地。他们所占有的土地数目差距不大,数量平缓。因此,公民中一直未发生大的纠纷,很少出现土地的兼并与集中,这使得雅典公民有条件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更有教育文化发展的自由空间。

二、民主政治的演化是雅典教育文化的发展根基

(一)民主政治的确立推动教育发展

雅典城邦从军事民主制转变为阶级国家,各邦最早都有传说中的国王与王朝;另外还有贵族会议与公民大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王权却不像东方各国那样强大,反而逐渐衰微,雅典建立起了古代公民权利最发达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即“公民”的多数决议,在雅典城邦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正如伯利克里说:“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时代,候选人资格进一步下移至公民三、四等级中,除将军外,几乎全部由选举产生。雅典全体自由的成年男子均可参政,这同时也激发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他们在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追求文化的最高境界。这有助于古希腊文化事业的繁荣。

(二)民主政治下的学术氛围

这种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政体——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给雅典公民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使雅典的文化事业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多样化与自由化。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这种学术自由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但学术自由的根本保证则是政治民主制度,这都为古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三)教育模式的转变

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要求人们转变教育模式,要求发展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各种才能的商人与政治家,以保证民主与和平。这种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不仅有利于公民的身心健康与聪明才智的发挥,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与创造力的发挥。政治民主是学术自由的根本保证,而学术自由则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为古希腊文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总之,雅典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国家的意志与青少年的内在需求结合起来,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一致,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引导公民身心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3

【关键词】:希腊古典时代;人本史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学家安・邦纳在《希腊文明》一书中写道:“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摆在彼此对面的,相互映照的镜子。”【1】希腊古典时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本观念,它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在希腊古典时代,《历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开山鼻祖希罗多德和科学与批判历史的奠基人修昔底德两位史学家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两部传世巨著中,处处闪耀出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人本史观的起源和发展做一番探讨,并试图揭示出这一时期人本史观的特征。

在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大门前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句浸透着唯物主义的话,写在神庙的入口处,是颇有讽刺意味的。不过,它却明白地昭示世人,古希腊人对自身的问题是何等地重视。其实,人的观念很早就深入到希腊人的思维中,众所周知的“斯芬克斯之谜”,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正是揭示了我们人类自身。”【2】古希腊人正是在寻求“认识自己”的漫长历程中,造就了颇为出色的关于人的学说。

在古希腊的想象中,神人是同形同性的。“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赞美神也就是赞美自己。”【3】因此,在人格化了的诸神身上,也具有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更多的人的品格,诸如勇敢与懦弱,闪亮与残忍,宽容与嫉妒等等。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天后赫拉同人间女子一样也会为丈夫的不忠争风吃醋;农神得墨特耳则是一位因失去爱女而痛不欲生的人间父亲;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蒂的金苹果之争,更是体现了女人们的爱美和好胜的天性……这完全是一幅幅希腊社会的世态图画,神们头上的灵光和尊严,全部一扫而光了。“神们也失去了深沉的神秘感,只是一种在高明愉快境遇里的人生。”【4】

如果说古希腊的人本观念,在邈远的古代神话中已有最初的萌芽的话,那么稍后出现的史诗则是这种朦胧历史意识的继续和发展。公元前9世纪,著名的“荷马史诗”大体定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部用史诗形式记载希腊古史的历史名篇。其后,在公元前8至7世纪之交出现的希西阿德的诗篇《田功农时》中,也可以找到最初的人本史观。公元前6世纪,希腊史学从神转向人,从对自然的探索转到对人类社会的求索,显示了人类个体意识的巨大觉醒。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的勃兴,正是这种人类个体意识觉醒的产物。孕育于希腊神话和史诗中的人本观念,经过史学巨匠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阐发,终于发展为荦荦大端的古希腊史学的优良传统。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5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著有《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共九卷。希罗多德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殖民地哈利卡拉索斯城的名门望族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酷爱希腊古老的史诗,尤其对《荷马史诗》十分精通,对整个希腊文学也都相当谙熟,这一切对其《历史》写作都有重大的影响。在他成年时,希波战争渐趋尾声,于是他得以到东方各地旅行。希罗多德见多识广有闻必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当时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此时他在伯里克利等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为此,他再次游历,游访过斯巴达、底比斯、德尔菲及希腊地区的不少城市,考察过一些战役发生的地点及路线,搜集了许多史料。公元前443年,他随同雅典人前往南意大利殖民,成了图里翁殖民城邦的公民。晚年,希罗多德在此潜心著述《历史》一书。

公元前5世纪爆发的希波战争,绵亘达半个世纪左右(公元前492-449年),这使希腊人大大开阔了眼界,并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大震荡,一些弹丸之邦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终于击败了波斯帝国的倾国之师,这就使人们觉察到拯救希腊的是人而非神,希罗多德的《历史》正是表述了这样的主题。希腊人何以能战胜波斯人?作者归之于希腊一方人为的因素: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等,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解释。雅典人作战之所以能一往无前,奋勇杀敌(如在马拉松之战中),那是因为雅典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每个人都尽心竭力为自由而战的缘故。波斯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军队成分复杂,又加上处于外线作战的境况,一批乌合之众终难敌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希腊将士。在他心目中,希腊历史上的这次有重大影响的胜利,并非得自天佑,而是出于人为。希罗多德在这一方面为希腊史学奠立了一块重要的基石。其在《历史》中明确提出了史学的职能在于保存人类的功业,而非圣者的“业绩”。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随着人类认识到自身历史的重要性以及理性精神发扬的必然结果。历史是记人事、训后世,这成了古希腊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囿于历史条件,希罗多德没有挣脱原始宗教的束缚,但他却是他同代史家中朝着人本的、现实的正确道路走得最远的人。后来的修昔底实际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取得辉煌的史学成就,把希腊史学推到了高峰。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4

如果说,有什么严肃的著作能让接受良好教养的古典学(在西方的语境下,它特指建立在语文学基础上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学者及追随者惊愕失态,马丁·贝尔纳(MartinBernal)的《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犅犾犪犮犽犃狋犺犲狀犪:犜犺犲犃犳狉狅犪狊犻犪狋犻犮犚狅狅狋狊狅犳犆犾犪狊狊犻犮犪犾犆犻狏犻犾犻狕犪狋犻狅狀犐-犐犐犐,1987—2006)堪称此类作品之代表。

对于深明古典学研究之传承、路径、取法、旨归(简而言之,是为家法)的学者而言,尽管不时会遇到一些偏离家法的异类作品及作者,其中也不乏离经叛道、石破天惊之语,但是几乎没有一部作品会像《黑色雅典娜》那样引发如此深刻强烈的不满与不安:其他作品无非是试图质疑、动摇古典学研究的若干结论,而《黑色雅典娜》则意在颠覆现代古典学的整体预设、学科基础乃至自身的合法性。这样的一部颠覆性作品来自一个学术背景原本与古典学不甚相关的学者之手,尽管并不出人意料,但对于恪守家法的古典学同情者,则更加深了内心深处的抵触乃至敌意。

马丁·贝尔纳于1937年出身于一个伦敦的学者与艺术家家庭,父亲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母亲为艺术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外祖父是一代埃及学宗师艾伦·加德纳(SirAlanGardiner)。这一家学渊源及对遥远的东方文明的兴趣,与他后来所从事的整体学术活动不无关联。他于1966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选择的学术重点为中国-东亚研究,1972年来到康奈尔大学任教于政府及近东研究专业,并在那里于2001年荣休。在整个60—70年代,他以汉学家-东亚学家而著称。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东亚学家未来会完成一次巨大的学术转向并改变整个相关学科的情状。

《黑色雅典娜》作为对于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发展进行整体重估的系统著作,第一卷名为《构造古希腊1785—1985》(1987),可视作整体作品的理论奠基;第二卷为《考古与文献证据》(1991),从考古证据与文献考索两方面着手,论证埃及-西亚文明对希腊的影响;第三卷为《语言学证据》(2006),是对于古希腊语中的埃及与闪米特外来成分的论证。

《黑色雅典娜》的二、三两卷由于较高的专业度主要在学界内部引发讨论,其第一卷则因较强的理论特征,更方便具有各种学科背景者自由随性地围绕其主题展开激辩,因而影响远远超越古典学乃至古代文明研究的范围,甚而构成了某种带有标志性意味的公共话题。第一卷的核心在于梳理了希腊历史解释中存在的两种模式及其各自的因由、发展:1.将希腊视作仅属欧洲或雅利安的“雅利安模式”,它不断强化某种纯粹、独立、特异、不受他者影响的希腊精神及希腊性,并将之标示为希腊文明的根本特征。这一模式于19世纪上半叶形成,与反犹主义(Antisemitism)之社会-政治运动相互激发促成;2.将希腊视作处于埃及与西亚的影响之下生长并不断与其发生文明交互作用的“古代模式”,命名为“古代”,因为这是希腊人在古典及希腊化时代通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以“修正的古代模式”对希腊文明加以体认,即在回归古代模式的基础上,与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加以结合。

仅就此大体之结构而言,已可推想受古典教育滋养多年的学人与学子之愤懑情状。古典之为古典(Classics),即在将特定的文明传统标示为具有绝对意义的经典,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该传统之于他者的卓然地位。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古典学,从作为神学附庸的地位摆脱而达致独立,其标志即在提出“以希腊解释希腊”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希腊历史与文明的整体解释,并将之作为决定着欧洲之为欧洲、西方之为西方的文明论意义上的绝对起源。而《黑色雅典娜》一书直接挑战的正是“以希腊解释希腊”的古典学原则:它指出,这一原则非但不客观、不合理,不足以解释希腊文明的历史实际,也不符合希腊人理解自身历史—文明的精神实际;所谓以希腊解释希腊,不过是将某种与19世纪西方殖民征服运动(及反犹主义)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强加于希腊,以希腊的名义强加于欧洲,以欧洲的名义强加于世界。这对于古典学真可谓釜底抽薪的诛心之论。

毫无疑问,贝尔纳的《黑色雅典娜》是比萨义德的《东方学》对于欧洲文明中心论颠覆意味更强烈也更彻底的著作。由于其作者本身学术背景的另类性、作品本身涉及问题的深广复杂及与现实紧密的纠结、作者行文风格与结论的鲜明决绝、其解释路向具有的巨大的颠覆性及革命性的特征,都注定该书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1996年,由拉夫科维兹(MaryR.Lefkowitz)与罗杰斯(GuyMacLeanRogers)主编的厚达500页的《黑色雅典娜评述》(犅犾犪犮犽犃狋犺犲狀犪犚犲狏犻狊犻狋犲犱)一书,阵容涵盖古典学、埃及学、人类学、历史学、东方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的知名学者,展开了对于《黑色雅典娜》一书的全方位的批评与批判,其主题已经远超常态的学术批评的程量,堪称欧美学界对于贝尔纳著作及其本人的一次系统性的口诛笔伐。然而贝尔纳也真称得上坚毅强悍,他针对批评之作,几乎是逐篇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于2001年集结为《黑色雅典娜的反击》(犅犾犪犮犽犃狋犺犲狀犪狑狉犻狋犲狊犫犪犮犽)一书出版,反驳批评者之余,也不忘对于瓦尔特·布克特(WalterBurkert)与马丁·韦斯特(MartinWest)这两位深谙古典学传统又具有广阔视野、以各自的方式对传统古典学的希腊中心主义予以批判-修正的学者著作(Burkert:犜犺犲犗狉犻犲狀狋犪犾犻狕犻狀犵犚犲狏狅犾狌狋犻狅狀:犖犲犪狉犈犪狊狋犲狉狀犐狀犳犾狌犲狀犮犲狅狀犌狉犲犲犽犆狌犾狋狌狉犲犻狀狋犺犲犈犪狉犾狔犃狉犪犮犺犪犻犮犃犵犲;犠犲狊狋:犈犪狊狋犉犪犮犲狅犳犎犲犾犻犮狅狀:犠犲狊狋犃狊犻犪狋犻犮犈犾犲犿犲狀狋狊犻狀犌狉犲犲犽犘狅犲狋狉狔犪狀犱犕狔狋犺)予以高度赞赏与评议。此轮历时4年的大规模正面较量,客观上极大丰富了《黑色雅典娜》一书的内在张力,也使得隐藏在有关希腊精神起源的学术化语言背后的文明自我意识乃至政治意识空前清晰地凸显出来。

《黑色雅典娜》第一卷由郝田虎、程英夫妇译为中文并于2011年出版,算得是汉语学术界的一件幸事与大事。马丁·贝尔纳是极少数的西方思想家,能够从容出入以希腊-罗马为核心的西方文明传统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明传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传承、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体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经历了近代为列强的历史,面对重返世界历史中心地位的前景,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下思考希腊之为希腊的情由、特质、因果、命运,绝不只是纯粹抽象的、学院式的、从概念到概念的、只提供某种智力愉悦之用的,它关涉到西方文明的历史—现实认同,由之生发出的各种有关西方—东方、现代—前现代、常态—非常态的思维,都或明或暗、或有意或无意地指向被标志为“希腊”的文明象征。在新时代重建中国文明的自觉与自信,根本上意味着要形成中国的带有普遍性的世界历史—文明史解释体系。在此意义上,如何解释希腊,不但意味着如何理解希腊—欧洲—西方,更是世界文明史视野下中国文明自我认同构造的重要环节。《黑色雅典娜》第一卷的翻译出版,可谓适当其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附录:

《黑色雅典娜》中译本序

马丁·贝尔纳/作 郝田虎/译

我很高兴《黑色雅典娜》第一卷能翻译成中文,这有若干理由。首先,它连接了我生命中的两个学术爱好,中国和“黑色雅典娜”项目。我在剑桥正式开始学习汉语之前很久,我和中国的联系就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七岁时,作家和翻译家萧乾给了我一本他的书《中国而非震旦》(犆犺犻狀犪犫狌狋狀狅狋犆犪狋犺犪狔),当时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讲师。在书的卷首插图,他陈述了该书的主题,即中国不是神秘的东方天堂,而是一个真实的地方,中华民族当时饱受日本侵略、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的苦难,但中国人民的力量终将使它胜利。我最受吸引的地方是,他把这些用毛笔以中文写出来,辅以蓝墨水的英文翻译。

当我的父亲J·D·贝尔纳带我到剑桥拜访他的老朋友和同事李约瑟时,后来的联系形成了。李约瑟的书房满是中文书和中国同事,他们耐心地解答了我关于中国的许多问题。我在剑桥正式开始学习汉语是在1957年,1959年———整整五十年前!———我终于前往中国,在北大和其他外国学生一起留学。这是“”开始的“苦涩年代”。虽然对我们西方人来说,物质条件很艰苦,但我在那里的数个月里,中国对我的吸引和我对中国的承担都增强了。

我回到剑桥和毕业以后,开始了前中国社会主义的研究计划。虽然我最终出版了关于这个题目的一本小书,但在20世纪60年代,我愈来愈被两个重要的政治发展分神。其一是在印度支那的战争,这使我参与了反对美国侵略的政治活动。其二是“”,我发现它既痛苦,又迷人。这两个过程在1975/1976年结束,正是在那时,我改变了研究领域。我意识到,随着东亚和东南亚紧张局势的缓和,在西南亚,尤其是围绕着以色列国,紧张在增加,因此也变得更加有趣。

并不是我不再卷入中国,而是我被新题目吸引了。这其中有个人侧面,因为我虽然从小受到的是无神论教育,没有任何犹太教(或基督教)背景,但我有一些犹太血统。因此,我开始以特殊的兴趣,但是用世俗的方式研究犹太历史。我无法接受通常的目的论、宗教方法,它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拥有对巴勒斯坦土地的神圣权力。根据这一观点,犹太人被视为不同于居住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其他古代民族。我却想在其背景中看待犹太人,他们与腓尼基人、迦南人和埃及人有着民族和文化关系。我很快意识到,所有这些民族都与古希腊人有密切联系。这实际上是古典时期,即公元前6到4世纪希腊人自己的观点。但很久以后,古希腊人在历史编纂上深深陷入19世纪北欧制造的“神话”中,这一神话使得他们迥然相异于他们南面和东面说闪米特语和埃及语的文化。

正是这一故事的不可信性引导我进入了《黑色雅典娜》项目。我开始遵从少数学者的意见,他们认为希腊神话和黎凡特闪米特神话之间存在细致的相似性。从这里出发,我在两个方向上继续旅行,首先我将相似性拓展到语言,尤其是词汇,其次我开始相信,埃及影响如果不是比闪米特影响更重要的话,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寻找证据,以验证古希腊人的声称,即他们的宗教、数学和哲学是以埃及为基础的。

在《黑色雅典娜》的日译本序言中,我指出,我发现日本为古希腊提供了有用模式。毫无疑问,最早的日本文化的一些基本要素完全不同于中国,而且两种语言在根本上不相联系。但另一方面,忽视、贬低或否认中国对日本文明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服饰、建筑、艺术、音乐、写作和词汇等,将是荒谬可笑的。然而,西方古典学家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日本”,即希腊的。他们几乎完全从本土和北方的根源方面研究希腊文化。这种方法注定要失败。借用一下20世纪中国有名的领导人制定的原则,我认为,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土法和洋法并举”(这是的话———译注)。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5

关键词:古希腊 雕塑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如果说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则是追求“真实的美”。

在文化史上,通常从亚历山大远征开始到埃及托勒密王朝臣服于罗马帝国的历史阶段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题材相当丰富,出现的地区也十分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扩张,其影响覆盖了整个欧洲,并且成为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奠基,其崇尚客观真实之美的文化便是西方文明讲究思辨性、讲究客观之真的最初体现。希腊雕塑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这些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许多裸体雕塑上得以体会。反过来说崇尚裸体的风俗也给了写实雕塑语言的发挥以淋漓尽致的机会。

在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眼里,人体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最具匀称和谐、庄重优美特征的审美对象。于是,古希腊艺术中,人体雕塑随处可见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与希腊人特殊的观念有关。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越、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这种思想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他们周围的利提阿人、加里人等几乎所有临近的异族都以裸体为羞,只有希腊人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角斗与竞走。斯巴达连青年女子运动时也差不多是裸体的。

古希腊人在古典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与其他古代世界观相比较是进步的。私有制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古典世界观是重视个人个性的。但公有原则的并存,又决定了它对集体和国家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一个古典的民主主义思想。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古典世界观在本质上并没有离开唯心的即宗教世界观的范畴,但是,另一方面它承认人的崇高与伟大。古典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是主体,是标准,是世间万物的尺度,而神不过是理想的人。尽管神生活在天上,人生活在地上,但本质上人与神并没有这种天壤之别。神的身上所体现的实质上是人自身,对神的赞颂实质上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与此紧密相联的就是那种神圣的裸裎观念,并因此而导致了更为直接的优异条件就是青年人的赤裸身体锻炼与竞技,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民的模特儿。

其次,那时的人们在浴场上、在练习场上、在敬神的舞蹈中、在公众的竞技中,经常看到裸体和裸体的动作。他们所注重而特别喜爱的,是表现力量、健康和活泼的形态和姿势。他们竭力要使肉体长成这一类形态,培养这一类姿势。几百年之间,雕塑家们就是这样的修正、改善、发展肉体美的观念。事实上,我们今日对于理想人体的观念就是始于他们的。在哥特式艺术终结的时期,比萨的尼古拉与近代最早的一批雕塑家脱离了教会传统,放弃细长丑陋、瘦骨嶙峋的形体的时候,就以留存下来的或新出土的希腊浮雕为模范。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6

关键词:古希腊;民主政治;改革措施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高中学生要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这是新课程的变化之一,西方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不同于东方的中央集权制度,而且它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雅典人赋予了“民主”概念最原始的内涵,民主的英文是

democracy,demos等于people即人民,cracy等于to rule即统治、治理方式,所以,民主就是指由人民治理、由所有公民参与决策的制度。雅典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它的民主发展是希腊城邦政治发展的典型,它的民主制度是希腊民主制度的突出典型”。

那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呢?希腊是地中海的宠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海洋的环绕使雅典人民致力于航海事业,工商业更加发达,小国寡民也是希腊城邦政治实行的前提。中国是黄河、长江的恩赐,封闭的小农经济和不断扩大的疆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统治。所以,环境不能独自决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也没有优劣之分。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的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生的不平等,建立了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单位举行选举,每个部落选举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这次改革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的改革,让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民主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得到进一步完善,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也就是“黄金时代”。以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权机构为例,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官职都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体现了在民;五百人会议等由抽签产生,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征。

“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体现的只是公民内部的平等。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克里斯提尼时期设置了陶片放逐法,这是由于有些人民危害国家利益,侵犯公民权利。以一个故事为例,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严重影响帕帕提的农活,但他还是想去参加公民大会。帕帕提的妻子海伦也很想去,但门口的监察员说“你的妻子不能进入”。帕帕提只好一个人进去,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陶片一人一块,写下名字后,交给工作人员。可是帕帕提不会写字,只能让别人帮忙填写陶瓷片。这次获得票数最多的是一个贵族李维,人们都谴责他的不利国家行为,他也因此被流放海外。接下来审判苏格拉底,由于他反对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民主,最后被判处死刑。

通过这个案例,得出对雅典民主政治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认识,也就是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表现在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为近代的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极少数人的民主,所以最终导致国家的覆灭。

雅典民主政治利用数字归纳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指一个局限,即少数人的民主。二指两个特征,即人民、轮番而治。三指三个阶段,即奠基、确立、顶峰。四是指四大机构,即公民大会、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

总之,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狭隘的城邦政治体制,由于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日渐衰微的希腊最终被马其顿王国所灭。不可否认的是,希腊民主政治是人类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开端,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学习雅典公民的精神,争做国家的主人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7

希腊农业好风光

11月中旬,希腊早已过了收获的季节。但得天独厚的地中海气候,使广袤的大地仍是五颜六色。金黄色的葡萄树与碧绿的橄榄树交织,还有偶尔可见的牧群,乡间村落中,点缀着白底红瓦的房子,把这个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国家装扮得很美很美。在这里考察,透过这美丽的面纱,看其农业基本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是另一种风光无限。

希腊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5万多公里,是个千岛之国。历史上,希腊的古代文明起源于农耕和渔猎。现阶段,希腊的农业虽然在欧洲算不上发达,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特别是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温顺的地中海气候,给希腊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自然条件。希腊的纬度比较低,环境与气候适应了几乎所有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极有利于柑橘、葡萄、橄榄等林果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农业2006年占全国GDP6.4%,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园艺和特产业。甜菜、烟草、棉花、葡萄、柑橘、蔬菜、橄榄油的产量和出口,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欧洲第三位。其中棉花产量为欧洲第二位。农业,不但满足了一千多万人口的吃和用,而且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源泉。

据文献和希腊友人介绍,希腊的农地经营,以小规模为主。如果同我们中国的情况进行一下对比分析,就会看出这种说法是相对的。希腊全国可耕地394.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近30%,人均占有耕地5.7亩,要比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多出3.83倍。希腊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平均每个农场主的耕地面积52.5亩。

希腊的耕地,完全是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和流动,耕农的改行或歇业,是常有的事。国家对土地的用途,实行严格的管制,对耕地有一些保护措施。比如严格控制城市的扩张,农地不得转为建设用地,利用山丘和废弃地来发展工业等。希腊山多,丘陵绵延,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但政府出于保护生态平衡和执行共同的欧共体农业政策等考虑,不让去开发。在他们看来,对山区和丘陵地的开发利用,弊大于利,是个短视和不明智的选择。

比较高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使耕农有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兼营其他行业;无迹可寻的城乡差别,也给自耕农的再择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克里特岛上,给我们做导游的就是一位橄农。他说他除了经营橄榄园外,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希腊古老文明的发展史,在农闲时间作导游,既充实自己的生活又增加了收入。像这位具有第二职业的橄农,在希腊比较普遍。本国大量的农民改行或兼业,给外国涌入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条件,但待遇并不公平。

希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612立方米,年降雨量400~1200毫米。应该说,水资源是希腊发展农业的一个优势。问题是希腊降雨多集中在冬季,夏秋少雨。夏季干旱炎热,使农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希腊政府出资,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政府组织对灌区输水渠道进行混凝土防渗衬砌,发展喷灌、滴灌,同时对灌区排水系统和道路进行综合改造。目前,希腊灌溉面积已达耕地总量的46%,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希腊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只是行政,不干预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政府还是比较关注的。该国前任农业部长曾强调,农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他说,政府认为,希腊的农业基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希腊农民能迅速转变为专业人员,提高现代营销观念很重要。在这个国家,农业同其他经济行业一样,受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制约。欧洲农业共同市场的建立,给希腊带来了复苏的机会,农业市场加快了由国内型向国际型的转变,并在生产、加工和出口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甚至得到了为未进入市场的多余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补偿。

与农业的产业规模相比,希腊农业科研尚属需要加强的领域。农业科研体系主要由雅典、萨洛尼卡和特萨利亚的农业大学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研究所、站组成,并由全国农业研究基金会协调管理。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农业科研开发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跟踪和评估;开展国际农业研究组织、大学及研究院所进行合作;采取必要措施在法律上保护农业研究项目中产生的专利、商标和版权。近几年,希腊参加了一系列欧盟研究项目,通过欧盟研究总体计划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合作,同时也得到了欧盟的资助。

希腊农业发展的潜力,主要体现在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通过调整产业布局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方面。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值,各占农业总产值70%和30%,发展畜牧业的空间余地比较大;希腊具有丰富的森林和海洋资源,但林业和渔业仅分别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2%和4.8%,林业和渔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个欧洲的烟叶重点出口国,却没有卷烟厂,每年要进口大量香烟,这个事例说明希腊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基础。

葡萄酒与橄榄树

亘古以来,希腊人就以农耕为主,园艺特产业较为发达,栽植葡萄和橄榄,是绝大多数希腊农户的重要创收源泉。每当金秋时节,满山遍野的葡萄园与碧绿的橄榄树交相辉映,陪衬着白房红瓦的住所和湛蓝的海洋,编织着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

栽葡萄,酿葡萄酒,与希腊的古代文明一样,有着渊远的历史。相传早在米诺斯文化时代,人们就有用葡萄酒进贡国王的礼习。据考证,雅典考古博物馆所陈列的一些出土的陶瓷坛罐,大多是用于盛装葡萄酒和橄榄油的。今天去到克里特岛寻古,还可以看到欧洲以至于整个世界最原始的酿制葡萄酒和榨橄榄油的作坊。从作坊中各种生产器具的摆放顺序上可以联想到,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是对古希腊酿制葡萄酒工艺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葡萄酒是希腊人每天餐桌必备饮料。喜喝葡萄酒,是希腊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大量的消费需求,有效地拉动了生产。希腊人喝葡萄酒,也喝出了酒文化。在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农家酒店,朴实的店主夫妇用他们酿制的上好葡萄酒招待我们,推杯换盏,相谦相让,使语言不同的两国人的情谊深深地融进了淡红色的葡萄酒中。席间,照相机的闪光灯不断闪烁,记录下了这令人陶醉的欢快场面。临行时,店主夫妇出门相送,看着我们的汽车起动后频频挥手,并不断欢呼,“中国朋友,再来!”

希腊的葡萄酒能名扬五洲,与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技术有关,也与他们对葡萄的精心栽植和对品种的挑剔有关。希腊的气候和土质适宜葡萄的生长。但能否培育出适合造酒的上等葡萄,其中还有许多人为因素。希腊友人介绍,葡萄从品种上说,有食用与酿酒之分。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要求,如打破这个戒律,就不可能酿出好的葡萄酒。为了保证用于酿酒的葡萄含有足够的糖份,在生产期间不准浇水,并要求剪枝限产。如果不剪枝,再浇水,片面追求产量,用这样的葡萄去酿酒,就必须添加食糖和色素,所酿的当然就不可能是纯正的葡萄酒了。

在希腊,同葡萄酒齐名的是橄榄油。用野橄榄榨油,在希腊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1500年前,橄榄树被大批人工种植。橄榄树虽然对光、热和空气湿度等条件要求苛刻,但它也具有抗病虫害、再生能力强和寿命长等优点。陪同我们访问的希腊友人介绍,橄榄树长得特别快。今年砍去一个头,明年可以长出5个头,哪怕是把所有的叶子都打掉了,明年照样生机盎然。幼苗栽下3年就可以结果,以后每两年需剪一次枝。盛果期是在栽后的300至500年,500年之后产量逐年减弱,生命长者可存活1500年以上。

橄榄油是希腊人的主要食用油。据科学家进行试剂分析,橄榄油营养丰富,具有平衡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功能,是多种食用油脂中的佳品。据介绍,希腊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得益于橄榄油的平衡调节作用,希腊能达到人均79岁的高寿,其中橄榄油功不可没。

希腊同意大利、西班牙并称三大橄榄生产国。希腊最南端的克里特岛,是重要的橄榄生产基地。它的橄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其橄榄油以质量最好闻名于世。

橄榄虽然经济价值较高,但果实小,不便采摘。由于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聪明的希腊人努力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实现了橄榄采摘的机械化。在采摘时,把苫布铺在树下,用一种动力机械均匀地摇晃树干,熟透的橄榄自然会落到苫布上,然后再收起来。这种技术虽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但很适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橄榄与希腊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人们用它的枝叶作为和平的象征。

克里特岛与米诺斯文化

克里特岛位于希腊的最南端,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中陆隅。岛的总面积为8360平方公里,居住着45.6万希腊人。

克里特岛是米诺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早在公元前2800年,克里特岛建立了第一个海上帝国,史称“米诺斯”王朝。随着米诺斯王朝的兴衰、变迁,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世界上比较早的古代文明。陈列在岛上伊拉克林博物馆中的大量文物证明,米诺斯文化持续了1500年。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400年,是米诺斯王国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克里特人在岛上修筑了许多雄伟壮丽的宫殿式建筑,比较著名的有克诺索斯、马力亚、扎克罗斯和凡斯都斯王宫。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克诺索斯王宫同附近的城市一样变成了废墟。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们就米诺斯时代城市的毁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的倾向性结论是遭到岛外人入侵或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公元前1200年,克里特岛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城邦,从此文明走向衰落。

克诺索斯王宫连同它的城廓虽然变成了一片废墟,但米诺斯文化却由克里特岛传播到了广泛的希腊疆域,由此影响到古罗马、波斯和巴比伦文明。克里特岛也是欧亚非三角地带上的商贸交易中心。居住在岛上的米诺斯人,将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橄榄油出口到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换回黄金、银器、象牙和珠宝。它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它比较早地取得了进步和文明,同时也使它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在公元前100年,克里特岛成了海盗猖獗之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6年至本世纪初,克里特岛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人、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占领。战乱持续了十几个世纪。1913年,克里特岛同希腊本土合并,全岛划分为四个州,最发达的伊拉克林市为伊拉克林州的首府。

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于1900年登上了克里特岛,奇迹般地发掘了在地下沉睡了3800多年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参观者今天所能见到的残垣断壁,虽已不能充分展示昔日的雄伟和辉煌,但从王宫复原效果图上,却仍然使人感悟到当年王宫的奇丽和壮观。克诺索斯王宫建于公元前18世纪,是米诺斯文化的象征。它依山而建,围绕着中央长方形庭院,分布着国王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色彩的双斧宫,依地势坡度布局的小的庭院和仓库等。千门百户、曲折通达,素有迷宫之称。在王宫的西北角,有一处中央平坦四处缓坡的盆地,后人考证是斗牛场,是国王寻欢作乐之地。

对克里特岛寻古,可发现米诺斯时代的贡献在于给人类创造了制陶、彩绘、榨油、酿酒和给排水五大技术,并有了文字符号记载。博物馆展出的有公元前3500多年前的陶器,并有彩绘。当时的米诺斯人用花朵、树干的汁制成彩料,用墨斗鱼的墨汁制成黑料。在距米诺斯古城址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欧洲乃至世界最早的榨橄榄油和酿葡萄酒的作坊。当时的米诺斯人把物体比重原理用于榨橄榄油。即用油水分离法,滤掉杂质,得到成油。在克诺索斯王宫的废墟上,断断续续地可见到一些每节为80厘米长的陶瓷管,这就是世界上比较早的给排水系统。王宫的人们用它引进生活用水,排除污流。从伊拉克林博物馆的陶器上所刻的符号上看出,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有了米诺斯文字。

自古以来,米诺斯人以农耕为主业,这里的农作物主要是谷物、豆类、小麦,并种植葡萄、橄榄和无花果。在米诺斯时代,居家也养牛、养羊,但主要用于祭祀,或用于制皮革。有考古学家根据人类牙齿化石推断,米诺斯人不吃牛羊肉,只吃鱼和海产品。从出土的米诺斯人骨骼化石上判断,那时人很年轻就夭折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足够的蛋白和脂肪营养。

昔日,克里特岛孕育了希腊的古代文明;今天,克里特岛仍是希腊现代文明的摇篮。希腊最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才基地――科学技术学院,也坐落在克里特岛。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研究激光、遗传基因、病理诊断、电子计算机与机器人等多学科的一流人才,有先进的实验手段和设备,具有从事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的良好的环境,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从这里走向应用领域。

雅典访古问今

希腊的首都雅典,是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到此逗留几天,我们才发现,它闻名于世,其原因不单单是因为她是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那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深邃的文化底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城市风格,自然使你留连忘返。

雅典坐落于阿提卡盆地的南部,东西两面环山,南面是爱琴海的萨罗尼科斯海湾。整个城市由新区和老区两部分组成。聪慧的希腊人,充分认识到老祖宗给留下的古建筑群及其遗址,是人们研究过去、借鉴过去、利用过去的难得的财富,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她们在建设一个新雅典的同时,十分注意保护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旧雅典。以雅典卫城为中心的古城区,保存下了大批古建筑,那里风味餐厅、酒吧和手工艺品店铺云集。到这里访古,给人置身于中世纪的感觉。而在古城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则崛起了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新区。这里风景优美,亚热带独有的棕榈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桔树点缀着大街小巷,花坛喷泉辉映,高级旅馆、超市星罗棋布,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加上徐徐吹拂的海风,漫步在这里,令人心旷神怡。

在雅典访古,无论是到古城遗址还是到各种博物馆,听到最多的一句开场白就是:雅典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据希腊友人介绍,希腊这个地方从有人居住算起,至今已有39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8世纪,这里就已发展成为辐射欧亚非三角地带的城邦。公元前507年庇斯特拉图执政,开始实行奴隶制。经过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及之后10年的萨拉米湾战役,雅典城邦更加强盛。数十年的大发展,雅典迈进了“黄金时代”。这一时代,文学、艺术、哲学、数学等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思想活跃,流派争讨不休。与精神文明相伴的是造船、海运业的萌生,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以石柱为主体框架的建筑技术的兴起,把雅典城邦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遗憾的是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只持续了三四十年,后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大伤元气,逐步衰落,滑入长期被占领、被统治、被奴役的历史时期。公元前146年被古罗马占领,公元1456年至1821年,受土耳其统治近400年,其间还被威尼斯统治二年。1821年雅典呼应希腊全国的反抗土耳其大行动,于1834年获胜。当年的9月18日,希腊国定都于雅典,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阶段。

雅典访古,必到之地是雅典的古城堡――卫城。卫城坐落在雅典市中心最高处的石灰岩山冈上,语意是建在城邦高处的城堡。卫城始建于公元前八世纪,它承担着保卫城邦和祭天供神的双重职能。目前可见到的以巴特农神庙为中心的古建筑群,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最强盛时建造的。为祭奠雅典女神雅典娜所建造的巴特农神庙,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石建筑的代表作。因为“巴特农”的希腊语意是处女,所以人们习惯地叫它为处女庙。神庙为长方形布局,有东西16根、南北8根大理石廊柱,内由前殿、正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在山墙及檐壁上有描写希腊古代神话故事的大理石浮雕。其基座与檐部水平线呈现极其微妙的突出曲度,柱子微向中央倾斜,据说是以增强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气势磅礴,突出和谐之美。在建筑技术上,巴特农神庙有两点技术性突破。一是金属楔连接技术。石块之间应用榫原理,楔入金属楔,以增强对接强度和稳定性。二是防氧化技术。利用比较稳定的铅将金属楔相包,使石与铁之间形成防氧层,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金属楔保持内应力的寿命。

希腊人认为,雅典娜是智慧女神,是希腊人的保护神。因此,这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庙,自然会以纪念雅典娜为第一职能。当年,巴特农神庙的正殿供奉着一尊高12米的雅典娜雕像。史书记载,雅典娜头戴金盔,身着黄金战袍,手持盾牌及长矛,表现出出征前胸有成竹和必胜的心态。这尊雕像的脸、臂和脚都用象牙所雕,凸显材料的珍贵和雕琢细腻。这尊出自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菲迪亚斯之手的稀世之宝,在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帝国掠走。

神庙也同希腊人民一样,历经磨难。公元393年被改为基督教堂。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作为伊斯兰教寺院。公元1687年入侵的威尼斯军队炮轰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堆放在神庙内的炸药,把顶部及围墙全部炸塌。19世纪初,英国人艾尔金把神庙中的大量浮雕运往英国。

在卫城废墟上,除了巴特农神庙外,能见到的还有以前后两排大理石柱为标志的卫城入口,位于城堡东南角的无翼胜利女神庙,位于巴特农神庙背面的埃雷赫西奥神庙。从建筑效果复原图上可以看得出,这些建筑的规模虽然不大,却是设计各有所长,别具匠心。浏览一下卫城博物馆,会使人们对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古城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从中管窥希腊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历史。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8

摘要:科学是讲求一脉相承的,在我看来近代科学的产生主要不在于继承了希腊的文明,而在于继承了希腊的精神,一种乐观、乐于开拓的精神。虽然古希腊的实验理性,逻辑理性和数学理性的解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却并非必须。而希腊民族的乐于进取的精神才是近代科学产生土壤。哲学和实践相结合使这精神得到了极大发挥,于是文艺复兴不久的欧洲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对于科技哲学而言,它的进程发展是有自己道路的,它的轨迹并不是复制与古希腊文明,而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科技哲学 古希腊哲学 结合

1 古希腊哲学

1.1 古希腊哲学的概念:对于哲学,我们都知道它最基本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对于古希腊哲学,我们具有知道它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古希腊哲学(Graeco philosophy)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1.2 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地位: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古希腊哲学。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古希腊哲学是它的幼年时期。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原始宗教和神话,根据自己的直观,以人类正常的常识为依据,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他们从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中看到它们的统一和联系,看到它们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看到它们的矛盾和对立。这对后现代的科技哲学的影响至深。

2 科技哲学

2.1 科技哲学的概念:科技哲学就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简称。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哲学的社会,我们从事的大量的活动,很多都是可学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科学,与此同时,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夜如影随形。

2.2 科技哲学的范围: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研究领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策、管理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等,均为其研究的范围。科技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很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重点。科技哲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界的本性,研究科学技术思维、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3 科技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之间关系

3.1 “根”与“芽”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会讲求一个源。至于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我想正是一种“芽”与“根”的关系。首先得承认科技哲学产生于古希腊哲学。不论怎么讲,没有古希腊哲学这个“温床”,近代科技哲学是不会那么轻易的破土而出的。

记得最近看的《中华读书报・文史天地》发表的刘华杰同志的《席先生,我不能同意您》一文,讨论古希腊文化和近代科学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为中外许多学者所关心、并且关系着一系列问题的问题。比如说它的伴随物就有: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而在这两个问题之后,又是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传统决定着现实的命运呢,还是相反?这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刘华杰和席先生争论的焦点和归宿。席先生认为:“现实的需要和提供的条件才是科学发展的更重要的动力”,而刘华杰则把近代科学的产生归结为文化问题,即古希腊文化中有近代科学得以产生的“种子”。在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我赞同刘华杰先生的观点。一直以来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根据这个观点,既然科技哲学产生了,那么灭亡的旧事物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旧事物可不可以就是古希腊哲学呢?是可以这么的认为的,文化本身讲求的一种传承,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就是这种“芽”与“根”的关系。生物学上的种子说或者基因论,把生物学上的种子说或基因论移植到文化问题上,可称之为“传统决定论”或“文化决定论”,而文化决定论或传统决定论也是文化学上的“血统论”。我想近代科技哲学也可以认为符合这种生物规律。

3.2 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条件:范岱年先生的观点涉及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变革的一般关系问题。现实不可能不继承传统,犹如近代科技哲学不能不继承古希腊哲学一样,就像是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促成了伽利略力学的诞生,而伽利略又促成了牛顿的力学的诞生。

文化因素:深邃的文化底蕴是近代科技哲学产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政治经济因素: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一种社会活动的结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

4 小结

近代科技哲学的产生少不了古希腊哲学的铺垫,但决定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不单是古希腊哲学的发达程度,而是那些具有古典哲学的基础又有乐观开拓精神的人。文明进程和精神进程的统一乃是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土壤。这显然和当时欧洲继承了希腊文化,所以古希腊哲学是产生近代科技哲学的一个条件。这里要说明的它不是完全的必要,也不是充分条件。它需要古希腊哲学的铺垫,所以不是充分条件。

近代科技哲学思潮的发展,是离不开一种潜意识哲学思潮的推动的,所以,对于目前的形势而言,我的观点仍然是近代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是饮水思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国盛编译,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9

关键词:历史;中西艺术史;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38-01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产生了艺术,所以人类的历史也是艺术的历史。综观古今中外精彩纷呈的艺术史,我们得以领略各个不同地区、时期的艺术与文化,从而对世界历史、艺术以及社会有更好的理解。

我认为,历史不应仅是对过去的陈述和记录,它应该复活,并且照亮未来。主要的历史才能其实是想像力―不是幻想,而是一种制像的力量,一种重新创造原物,使别人似乎可以看见生活在过去的亿万人的面貌特征,听见他们的声音的力量。这样,历史就能够变得鲜活。

艺术史也是美的历史,艺术美是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美,而艺术美是美的典型形态。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西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

中国艺术具有含蓄内敛、淡雅朴素的美,注重“性灵”,重“意在象外”的妙趣。中国艺术所描绘的外部世界往往能委婉地表达内心世界,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体现,如“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绘画在总体特征上倾向于意象的表现,其中心观念是“气韵”,“气”是画家与其内在修养、文化的统一体,“韵”指的是画家在画面上流露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画还体现出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与哲理。

虽然“美学”学科来自西方,但中国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理念由来已久,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道”、“象”、“有”、“气”、“虚”、“无”、“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孔子则开创了儒家美学传统,儒家美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传统,他提出了一种超功利、超逻辑的“游”的境界,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是对美感特点的深刻认识。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如“气”、“妙”、“神”、“意象”、“风骨”、“隐秀”、“神思”、“得意忘象”、“声无哀乐”、“传神写照”、“澄怀味象”、“气韵生动”等等。这些范畴和命题都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在唐、五代和宋元时期,中国古典美学继续得到发展,在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这两条线路之外,禅宗对中国古典美学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提出一个“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重要命题。唐代美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形成了意境的理论。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希腊民族并不是最古老的民族,然而它是历史的宠儿,它在古代创造的灿烂文化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当我们欣赏希腊雕刻时,能强烈地感受到它具有有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作品从整体到部分几乎都是美的。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培育了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生命价值、注重个人地位和个人尊严的文化价值观念。正是在这块独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土壤上,古希腊民族度过了自己美丽而健康的童年,因而古希腊人被史学家们称为“正常的儿童”;也正是在这块土壤上,生长出了古希腊丰富多彩、雄大活泼的文学艺术,它记录了古希腊民族那如梦年华的童话。

希腊艺术,在黑格尔心目中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是“绝对的艺术”他把整个希腊宗教和艺术概括为艺术宗教,认为希腊宗教是美的艺术,希腊艺术就是美的宗教。在这时己清除了艺术中直接的自然性和物质性,“精神就是艺术家”,思想与形象达到了统一。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极盛于公元前5-前4世纪,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是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与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的。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但也就在这个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从此哲学就日渐占上风,一系列的卓越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就陆续出现了。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极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期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异是由各自的文化、社会背景,宗教,哲学以及民族性差异所导致的。虽然中西方的艺术观念与美学思想有所不同,但艺术无国界,审美是互通的。中西方艺术史以自己的方式与风格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与社会,思想与观念,我们不仅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也可以复活一段段鲜活的历史。

希腊的古典文化篇10

传递圣火的第一站――奥林匹亚考古遗址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航行,终于降落在希腊机场,与所有地处于地中海沿线的南欧国家一样,一下飞机便马上被热情过度的太阳、干燥的空气席卷着。到达希腊当天丝毫没有半点的倦意,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址、市政广场以及宙斯神庙,也拉开了对希腊,这充斥着雅典文明的古国之旅。

来到希腊的第二天,乘车前往奥林匹亚遗址。沿路映入眼帘的都是白色红顶屋,阳台种满了鲜花盛开的植物,阳光明媚得让人不禁哼起小歌来。历经了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遗址。记得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传递圣火的第一站,电视总会播出这样的一个镜头:几位身穿白色纺纱裙子的女祭司,手持火炬举行庄重的取火仪式。取火的地点就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考古遗址内。它是古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宙斯神像的所在地。奥林匹亚考古遗址分别为室内的考古博物馆和另一个是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的体育竞技场、赫拉斯神、宙斯神庙以及其他各种健身场所遗址。奥林匹亚博物馆用于陈列的展馆部分虽然不如别的历史博物馆一般的宽裕,但是陈列在其馆内的各种雕塑十分出彩,位于博物馆中间大厅的左右两边各有一组希腊大三角式的雕像,一组为宙斯神庙西山墙上的人物雕像,讲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传说;另一组则是半人半马的喀戎(chiron,又叫凯隆)与人类之间的战争局面。雕塑即使残缺不已,但动作、神态依日是栩栩如生。闭上眼睛感觉,激烈的战争场面似乎就能马上在脑海里浮现,很难不由衷地感叹古希腊人在千年以前已具有这等的艺术造诣。

奥林匹亚博物馆最重要的雕塑应属《抱着狄奥尼索斯的赫尔墨斯》,展览空间充满着静谧的气息,步入展厅,自己内心的浮躁得到暂时的平息,静静地绕着雕塑走了

圈。虽然这件作品被认为是比普拉克西特列斯原作稍晚的复制品,但是依旧能感受雕像的安详沉静,赫尔墨斯身体动态微成S型,左手抱着狄奥尼索斯,左手的布料更是雕刻出柔软度。不同于馆内其他的雕塑,《抱着狄奥尼索斯的赫尔墨斯》光滑细腻,腹部的扭动处理得十分微妙。看着馆内的各式展品,不能不暗叹古希腊艺术真的是西方艺术的起源,几个断缺的手臂造型,让我马上想到波提切利对人物手脚的塑造,作为希腊邻国,意大利的艺术家怎么可能不受到古希腊艺术的影响?几何变形的雕塑造型更是现代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溯源地,受其的影响至今也一直有增无减。

走出博物馆,沿着一条林荫小路,5分钟的步行路程就来到了古代奥林匹亚各种场所的遗址。尽管现在已是残垣断壁,但依旧保持原来的格局,凹凹凸凸的石块,各种风格的柱式、茂密的橄榄树互相交织,历史的沧桑感迎面扑来。取火的地方相较于其他的建筑稍不注意就会被忽略,但是就是这两个用石块砌合而成的中等大小的石坑开启了古代奥运会的篇章。走进遗址才能体会到当时这里有多繁华,置身于此,看着周围经过千年日晒雨淋、战争破坏而特有的痕迹,真的能听到专属于这里的声音,各种进贡的人、运动员、百姓,人来人往的喧闹。迈锡尼卫城与埃皮道罗斯剧场

迈锡尼卫城,这座昔日被称为黄金之城的山城,如今只剩下大小不一的巨石紧密地砌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稳固墙垣。相较于奥林匹亚遗址,这里显得略微苍凉,没有任何神庙建筑的遗存,只剩下著名的迈锡尼城墙的狮子门。城门的中间过梁上有块刻着一对昂然站起的狮子守护着立柱的三角形巨石,其雕刻手法粗犷有力。站在狮子门的面前,稍微能感受到迈锡尼卫城当时坐落一方,坚不可摧的霸气。离狮子门大概8分钟的步程,有一座保存最好的圆顶墓――“阿伽门农的墓室”,虽然是否为其墓室还存有很大的争议,但是这种无梁柱的穹顶的确是迈锡尼独特的建筑形式。顺着前山绵延到后山,迈锡尼博物馆隐藏在靠近出口处的山坳,博物馆里展出了各种精美的迈锡尼饰品、瓶画、造型独特的动物小型雕塑,馆内也有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展出,但应为复制品,真正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王见藏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Museum)。离开迈锡尼卫城,搭上前往埃皮道罗斯剧场的大巴时,无法不对施里曼产生敬佩之心,如果不是因为他一直坚信荷马史诗描绘的迈锡尼古城真实存在而永不放弃地挖掘,这座被人们以为只存在于史诗中的城市也将难以重见天日。

埃皮道罗斯剧场是距今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剧院。来到剧场,我是有点激动的,在今年的4月份,如愿以偿地在广州大剧院欣赏到了《流浪者之歌》,2005年希腊艺术节的时候,林怀民的云门舞的经典剧目《流浪者之歌》曾经在这里表演过。坐在观众席望着中间舞台的时候心里一直暗暗想象当时是个怎样的表演场景,一场具有东方文化的表演与这西方古老的露天剧院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这个巨大的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而建,舞台在最低处的中间,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观众通道,现在很多剧院的构建应该从中得到不少的灵感。如今的埃皮道罗斯剧院经常会有各类型的音乐表演,天然的音响效果,完全不逊色于室内剧院。

希腊藏品最丰富的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和雅典卫城博物馆绝对是希腊博物馆之旅必不可少的两处。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希腊最大的,而且是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总共有56个展厅,收藏了各个时期希腊的艺术精品。几乎所有的游览者在参观完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希腊艺术发展有了一条清晰的纵向了解,不是通过书上文字,而是视觉感官直接感受,特别是我们往往会忽略的两种风格的过渡期。一楼陈列的是迈锡尼卫城挖掘出来的各种出土物,例如“阿伽门农黄金面具”、造型丰富的动物器皿、装饰品等等。在第15展厅,古典时期的雕塑《波塞东》,它头向左转,左脚微微弯曲,左手平伸,右手为将武器投出去的姿势,肌肉的拉伸起伏舒展自然,不同于在书上看到的平面认识,走近雕塑,全方位近距离观看时,会发现《波塞东》的背部以及手脚的塑造也是自然生动,富有血肉之躯感,手脚的表现不似之前的概念化、粗糙,脚部的血管甚至是隐隐若现。此时期的雕塑风格已不是深受埃及影响的古风时期,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被取代,希腊人对解剖学的认识更加的透彻,逐渐接近写实,对人体不再是僵硬、毫无生气的表达。 同在一楼的第21号展厅的还有另一座被认为是镇馆之宝之一的雕塑――《马背上的少年》《马背上的少年》(Horse and JOCkey of Artemlslon)为青铜中空雕塑,马与少年的神情动作像是被时间瞬间锁在某个空间,奔驰的骏马上坐着一位少年,雕塑家巧妙地运用少年飘扬的衣服,体现出一种策马奔腾的速度。看着这个雕塑的时候,和朋友不约而同地说了句:“电影里的慢镜头拍摄是从这个雕塑得到灵感的吗?”

博物馆还有各种样式的陶土器皿,一楼展厅有用作坟墓祭祀品的陶器。例如,因为在迪派隆附近坟墓发现的迪派隆花瓶,瓶身的装饰纹是各种图样的几何纹样与被几何化的人影、动物,手柄为艺化的动物头部。二楼展出的是古希腊瓶画繁荣期最重要的两种艺术风格:黑绘式、红绘式。国家考古博物馆虽然只有两层,但是展品非常的多,如果想看完全部那真的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建筑设计现代化的雅典卫城博物馆

在考古博物馆我感受到了南方人特有的热情。因为临时起意想去新雅典卫城博物馆,但不太清楚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便咨询馆内的工作人员,他们热情的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们,不解之处还会拉上其他的工作人员帮忙,并耐心地告诉我们开放时间以及该怎么去,还很兴奋自豪地介绍这个新博物馆是他们雅典的骄傲,博物馆建筑设计非常现代化,让我们一定要参观这个新开的雅典卫城博物馆。

果然,新雅典卫城博物馆真的是名不虚传,新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艺术品,门口前的广场采用隔空玻璃,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脚底下卫城遗址博物馆总共有3层,全部都采用透明的玻璃走廊,自然光能透过玻璃窗射入展厅,柔和的白色主调搭配着“古风式微笑”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走到3楼,还能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几百米之外的帕特农神庙。一楼的入口处的展示很特别,不透明的玻璃地板,墙的两边展示各种陶器。博物馆主要收藏的是雅典卫城以及周边地区挖掘出来的各种文物。馆内的藏品时间跨度由古希腊时期到罗马帝国时期,雕塑多为希腊古风时期,有几个雕塑的头发、衣服还保留了色彩的痕迹。看完几个博物馆,发现古希腊人对动物的刻划充满灵动,对动物的各种动态拿捏得十分到位,就像在卫城博物馆,同一时期的人物塑像还是显为僵硬,但是对狗的塑造是活灵活现。另外有件浮雕让我挺印象深刻的,这件浮雕完成于希腊雕塑的黄金时代,描绘的是一位胜利女神在弯腰系鞋,柔软的爱奥尼亚式长内衣紧紧地包裹在身上。生活化的动作使得这位女神多了一股人气,不是平常所看到的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形象。馆内藏有与系鞋同时代的雕像还有来自厄瑞克忒翁神庙的女像柱。为了保护像柱,考古学家把她们安放在博物馆内,而位于雅典卫城的厄瑞克忒翁神庙的女像柱则为复制品。

2009年才建成的卫城博物馆,馆内设施非常的齐全。看到馆内有家咖啡厅,忍不住小资了一把,点上了一杯热可可,透过落地玻璃看着远景,很是享受。博物馆各式的周边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精美的丝巾、首饰、趣味的拼图、实用的猫头鹰图案的圆珠笔等等,真是要有多大的抑制力才能控制住自己不要太冲动,什么都捧回家。

如果有人问希腊最多游客的景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雅典卫城”在希腊旅游那么多天以来,第一次在景点看到那么多游客,简直堪比上海世博会,游客需要排队登上神庙,下来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