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十篇

时间:2023-10-17 17:25:17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1

5月30日,在珠海召开的第四届赛诺菲东西方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今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的国情咨文会场,甫一入场即步入眼帘的摆放在讲台左侧的精致彩色DNA双螺旋模型绝非偶然,它代表了人类组基因测序,忽视这个前提大谈‘精准医学’必然会偏离正轨。”

此前接受媒体专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如是评价:“这一计划并非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对原有计划的重新组合与叠加,更像是树立了一个工作‘标准’和新的目标。”被问及到底该如何理解与界定转化医学、个体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他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转化医学是口号,精准医学是标准,个体化医学是目标,而遗传咨询是纽带,贯穿始终。”

“精准医学”的内涵是应用信息技术分析不同层次的信息,更深入地理解疾病“发病-进展”的每一个潜在影响因素并给予准确的处置,“准确诊断-靶向治疗-优化临床结局”是它的运作模式。精准医学将以网络化的形式牵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以新的理念带动生物医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合作。它建立在经验和循证证据的前提下,将成为新医学的基础所在。

翁建平注意到,奥巴马的“精准医学计划”只提到了两个疾病――癌症和糖尿病。至今仍令他颇感费解的是,虽然全球糖尿病的现实与未来负担堪重,但是相关基因对糖尿病的总预测能力不足5%,缺乏适当生物标志物/胰岛素分泌临床评估工具,尚无法做到靶向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等诸多硬伤恐难支撑“精准医学”早日落地。必须承认的是,“精准医学”是糖尿病学的发展方向(表1),需要循序推进,尤其是在中国,“除了必须搞清楚哪些领域需要精准医学、哪些疾病需要精准医学、需要什么样的精准医学等关键性问题外,全面基础实验/临床研究、完整证据链才是当务之急”。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2

“我2015年做了100多场精准医学报告,今年也做了不少。”

分子肿瘤学家詹启敏曾在美国获得终身教职,因为相信“回来能有更大的平台,做更大的事”,他于本世纪初回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干就是10多年,2011年当选工程院院士,今年4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过去10多年,除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我还一直在国家医学科技战略层面参与顶层设计工作,这在美国是不敢想象的。”詹启敏的相关资历包括“863计划”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卫计委科技行业专项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精准医学计划专家组组长等职务。他认为,精准医学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利用国家的组织优势、技术力量发展精准医学,将实现中国医学的“弯道超车”。

国人健康面临巨大挑战

《财经国家周刊》:你如何看目前我国重大疾病防控任务面临的挑战?

詹启敏:我们得先明白建设健康中国的艰巨性。第一是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等;第二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第三是食品和药品安全。

疾病方面,首当其冲是恶性肿瘤。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超过280万。心脑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超过350万,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超过患者人数。慢性肾病1.1亿人,风湿病致残率非常高,估计约8000多万人。老年性疾病,如老年痴呆600万人,每年增长30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8千万。还有突发性传染病,比如非典、流感和手足口病等。全球是一个“地球村”,即使是一些发生在地缘距离很远国家的传染病,如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在我国传染的风险就是一个“机舱之隔”。

《财经国家周刊》: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患者群体,如何应对?

詹启敏: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的现状就像海上的一座冰山,人们能看到的只是海面上的部分,治疗的手段也主要是针对海面上的部分。

以肿瘤诊疗为例,现在采用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等方法,都是针对海面上的部分。我们对海面之下冰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种状况带来两个瓶颈性问题,一是大部分就诊病人已是中晚期。发达国家早期诊断在50%以上,北欧国家早期诊断可达80%,而中国不到20%;第二是目前的治疗手段有较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实际上,“海面”下的情况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细胞分子改变等,最后导致组织器官病变。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有上百年,从一个简单的听诊器,到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验,从 X光、CT、彩超、核磁,再到分子影像、分子病理和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免疫组等组学技术发展、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让我们实施精准医学有了可能。换句话说,由于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推动医学发展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可以说,精准医学是人类医学史上一场深刻变革,是生物经济时代的新引擎,更是中国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

精准医学与中医理念相通

《财经国家周刊》:精准医学与过去的诊疗方法有何根本不同?

詹启敏:精准医学和我们传统医学提出的辩证施治理念,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相通的。因为中医是一个系统疗法,主要关注各种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这些认识防病、治病。中医多是经验的积累,而精准医学涉及多方面:一是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技术的革新,也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是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包括生物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三是微创技术、手术导航、手术机器人等。我们应把精准医学作为一个完整科学向前推进,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并能降低医疗费用。

精准医学包含了对患病风险的精准预测、疾病的精准诊断、疾病的精准分类、药物的精准应用、疗效的精准评估、预后的精准预测。精准医学不仅仅是针对临床诊疗,也涵盖整个健康过程,包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转归(复发和转移等)和康复等。

《财经国家周刊》:能否以某种病为例,谈谈精准医学的应用?

詹启敏:目前的医学诊断模式,一般是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影像学资料,具有相同或相似症状指标的患者,使用相近的治疗方案,但病人结局不一样。比如,大部分常规肿瘤化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上真正有效率低于50%,也就是说50%多的病人是部分有效或根本无效。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精准医学手段把这50%有效的病人筛选出来,达到精确治疗的目的。精准医学还可以对疾病的转归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提示。

精准医疗目前最好的抓手是肿瘤。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使人们首次有可能从基因水平洞悉癌细胞、癌基因与正常细胞、正常基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癌细胞转移机理,这些认识为针对性的疗法提供了可能。肿瘤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肿瘤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即“对症下药”,针对每一个肿瘤病人个体特征定制和实施医疗决策。癌症精准医学诊断,不仅限于基因和蛋白检测,包括遗传、分子及细胞学信息,还包括生活方式、环境信息等在内的大数据综合分析。癌症精准医学治疗不仅限于靶向治疗,还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运用。 早在2014年10月15日,在深圳已启动国家基因库建设,目标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生物资源样本库。图为工作人员把样品放入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中进行培养。

肿瘤精准医学的总体思路是将肿瘤防控“预防、诊断和治疗”三个环节与精准医学“精确、高效、安全、经济”结合到一起,实现三合适:合适的病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治疗。

精准医学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化的医源性损害、最低化的医疗资源耗费去获得最大化的病患效益,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弯道超车”机会何在

《财经国家周刊》:美国等国已率先提出精准医学战略,中国的精准医学有什么优势?

詹启敏:我国在精准医学方面还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重点应放在我国健康需求大和空白的领域。我们目前选择精准医学研究对象有这么几个原则:第一,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因为中国疾病谱和国外的疾病谱不太一样;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不管是常见病还是罕见病;第三,在我国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资源优势的疾病。

《财经国家周刊》:怎么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疾病?

詹启敏:比如肿瘤方面,西方高发病为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我国除肺癌外主要都是在消化道,如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迅速上升。我国有4种肿瘤的死亡位于世界第一位,包括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攻克这些癌症是中国医学界的历史责任。

《财经国家周刊》:如果按精准医学的概念,是不是以后疾病分型可以按照基因分型?

詹启敏:在目前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的基础上,分子分型和分子分期可以提供更精准的临床治疗依据。以血液病为例。30年前,白血病分类较简单,主要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成人白血病和幼儿白血病,再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但现在通过核分型就可以分出几十种来,例如M3白血病,采用我国发明的三氧化二砷治疗,5年生存率达95%以上。可以预测,将来还可能会有更细的分子分型,会对白血病治疗和临床转归有更精准的指导意义。

《财经国家周刊》:这应该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诊疗过程?

詹启敏:伴随精准医学发展,将出现很多新的疾病诊疗路径、标准、规范和指南。但是,未来这些新的疾病分类和治疗指南规范的制定由哪国完成,取决于该国的医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强。这是一个历史机会,至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诊疗标准应该由中国主导。

中国人口众多,临床资源比较丰富,开展科学项目有组织上的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像制造“两弹一星”一样,将中国的疾病资源和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就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需要部级健康大数据

《财经国家周刊》:发展精准医学,要重视哪些环节?

詹启敏:第一是生物样本库。谁拥有生物样本资源,谁就掌握医学科技主动权,谁就能占据医学竞争制高点。中国生物临床资源在全世界是最丰富的,因为我们的人群多,病种全,但共享比较差,现在很多样生物样品库在医院,资源共享和互通有无做得比较差。

再就是大数据。从出生第一天起一直到生命终结,从健康、亚健康、疾病前期、疾病治疗和康复期、生病终结期,整个生命过程都产生动态数据,健康大数据是地球上最大的数据库。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部级的健康大数据库。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临床信息和组学数据,基因组最成熟,蛋白质组逐渐也用上了,还有免疫组、肠道微生物也开始用到临床。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3

关键词:精准医疗 翻转课堂 肿瘤内科学

“精准医疗”与翻转课堂“精准医疗”:最早精准的概念来自精准武器,随后与许多行为领域、学科相联系,具有丰富的内涵。2006年,董家鸿教授首次提出“精准肝脏外科”的概念,在妇科、肿瘤放疗等医学领域应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2011年,美国医学界首次提出“精准医学”的概念。精准医疗是对特定疾病类型、人群进行生物标记物的鉴定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精确分类疾病进程和轻重,对疾病的成因和治疗靶点进行精确定位,对患者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1]。精准医疗涵盖康复医学、卫生经济学、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流行病学等多种学科,是对传统医学的创新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课堂和课外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传统课堂和课前的学习。翻转课堂最早是在2007年由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首先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由于学生交通不便导致的缺课问题。由此提出翻转课堂,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能够不错过内容,及时学习[2]。到2011年,教育界开始对翻转课堂十分关注,并且在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完全颠覆。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解惑答疑,与教师进行互动[3]。针对跟不上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继续辅导。学生在课前,有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查漏补缺。课后复习。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翻转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中心,完成教学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课前主动学习,明确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制作微课程视频:教师需要根据肿瘤内科学教授的具体内容,在课前做好备课,制作微课程视频,以及相应的导学案。上课前3~5天,将微课程视频、导学案给学生。微课程视频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直接从网上选取优秀的课程视频[4]。利用QQ、微信等,及时向学生发送,使学生能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微视频时,需要注意掌握难易度,内容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学生容易掌握,课前就可以达成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时,可以直接解答疑问,进行探究性学习。微视频以精简为主,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避免引起学生反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5]。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需要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结合导学案,反复观看微视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节奏。在预习中查漏补缺。一些学生基础比较差,随时反复观看微视频,随时停止微视频进行思考揣摩,尤其是一些知识点可能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并进行深入学习探讨。通常教师布置有一定的作业,学生学习完微视频后,可以进行练习。

课堂教学实施:肿瘤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已经学习了肿瘤内科教学计划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问,直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难点以及不理解的知识。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成果,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问,理解和巩固知识。学生要形成良好的知识构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梳理和总结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从而有利于知识迁移。重视肿瘤内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行验证并完善。

反思与反馈:授课结束后,需要对翻转课堂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在评价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生互动。评价可以设置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自我导向能力评价、理论考核、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等。引导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将反思在交流平台上,给教师科学的反馈,优化教学方案。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认知与知识领域:翻转课堂教学使用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并且是一种可携带的学习技术,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传统幻灯片中存在许多信息,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不利于学生记忆。微课程视频是重点知识的浓缩,主题明确。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微课程视频中,都是重点与难点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点,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技能与能力领域: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能消化吸收知识,或者没有按时上课,容易影响临床操作演示的理解,以及操作技能的规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对于没有消化的知识,可以课后反复观看。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临床操作技能。课前观看视频时,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不理解的问题,互相讨论,使学生充分思考。老师在课上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目的性的课前预习,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整体知识,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情感与态度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在精准医疗背景下,肿瘤内科学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讨论后,有充分的准备,能够应对课堂临床案例的分析,促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学习中的锻炼,帮助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平台的互动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和友谊,在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老师从单纯的教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和指导者,使教师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组织协调和引导学习的能力。课前充分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使老师的授课技巧灵活多样。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的应用挑战对教育者的挑战: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比如如何课前收集资料,如何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如何评价学生表现,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等。尤其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需要谨慎考虑。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课程掌控力、组织力提出新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自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掌控好时间分配和内容导向。

对学生的挑战:在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一些学生对翻转课堂并不满意,认为翻转课堂没有受益更多,反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有的学生对传统授课方式形成习惯,不愿意接纳新的方式。有的学生没有做好课堂活动的准备。也有认为翻转课堂增加了很多负担。受传统依赖型学习的影响,不能主动适应新模式。

对教育环境的挑战:翻转课堂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要求一定的硬件与软件支持,对教育环境也是新的挑战。与传统课堂的讨论环境不同,翻转课堂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翻转课堂鼓励变革与创新,采用多样性评价体系,推行新的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环境。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的应用策略教师提高应用翻转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熟练应用信息化平台、制作微视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料。教学效果与教学资源直接相关。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线下自发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需要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课前或课后的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微课程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并根据学生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师生交流,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管是微课程还是课堂活动,教师都要注重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的微课程学习虽然可以自由决定时间和地点,是个人的单独学习时间,但是根据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营造学习的氛围,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有效地调控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有效的对话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或诱导性的话语,激励学生参与交流,及时肯定学生,并倾听学生的意见,补充学生的回答,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针对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少用或巧用,不能滥用,避免影响课堂交流的深入和管理。

学生要主动适应:学生也要转变观念,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要转向自主学习者角色,积极参与在线学习,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中,学生以听课为主,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自觉做好课前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要积极探索在线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向学生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学校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满足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比如提供录制场所和设备、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等等。在临床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真实案例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视频,提高教学效果。稳定、顺畅的网络平台和网络交流渠道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之一。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教学资料的制作与上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监控、学生在线自学、自我检测、求助与交流等,都需要网络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支持。一般来说,每所高校都建立有校内网络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但肿瘤内科学教学课程实践性强,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外,也可以建立网络平台与交流通道,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微信群,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学习小组群。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强大功能可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更方便地进行学习,也可让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更通畅及时。

总结总之,精准医疗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内科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引入团队合作,促进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传统肿瘤内科学教学也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尔西旦·那斯尔,郝洁,艾尼瓦尔·艾木都拉."精准医疗"基础下基于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12):1654-1657.

[2]崔珍,汪朝歌,何泽来,等.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2):190-192.

[3]陈洁,王侠.翻转课堂联合CBL、PBL教学法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70-171.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即设置设备精细化管理、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结果: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得到患者、麻醉医师、手术专家的认可。结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

精细化;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精细化

管理是我国目前护理工作者比较关注的先进理念,其实质是对科学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1]。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是术后在手术室内的重要的护理环节,时患者术后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做好麻醉后复苏护理,值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300余张,年手术例数20000余例。全麻实施患者3000余例。

1.2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体会

①麻醉恢复室(复苏室)精细化管理。麻醉恢复室亦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利用配备的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观察病人麻醉恢复过程,预防并早期发现手术和麻醉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返回病房[2]。本院麻醉后复苏室配置合理,管理措施到位。复苏室位置合理,符合三级医院手术室布局管理要求,床位设置与手术间相匹配,能满足全麻术后病人复苏需求。室内环境相对无菌,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环境要求。室内设备、和监测仪、抢救药品齐全。专人负责设备仪器功能完好的监测和抢救药品(定位、定量、定类,班班交接并做好记录)的管理。②复苏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精细化管理。本院麻醉后复苏护理由手术室N3级专科护士承担。麻醉复苏专科护士应具有一定麻醉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力,能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3]。选择业务素质高、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5~10年以上的护师,派送到上级三甲医院进修或短时间内学习培训,以提高其麻醉业务素质,熟悉麻醉和复苏专业知识和理论,熟练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操作麻醉监测仪和生命体征监测仪及急救用物等操作技术,并知晓各项监测数据的含义和其正常值范围,对出现监测“危急值”时立即报告并积极处理。通过多种途径如参加学说会议或优秀杂志刊物或网络学习掌握麻醉方面护理相关知识,经严格的考核合格才可负责复苏护理工作,同时具备判断各大全麻手术术后复苏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用评判性思维动态、客观判断病情变化,在异常情况出现后第一时间内发现,并给予(同医师)准确及时的救治。③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制定转入转出标准和流程,科室拟定,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以“头脑风暴”形式讨论拟定,报医务科审查下发执行。每半年或1年修改1次。护士长组织培训学习和掌握标准和流程,同时制定出执行措施和考核细则,以提高标准和流程的执行力。严格掌握转出指征,密切观察复苏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特别关注:自主呼吸良好的临床体征、血液动力学指标稳定、病人能准确定位、物代谢至安全要求再转入ICU或病房,手术室负责麻醉后复苏的护师亲自送病人到相应科室,并与他科责任护师床旁交接病人术中情况、复苏情况、现治疗护理内容等,并于次日探访病人。④复苏护理质量管理考核精细化。护士长负责考核。考核明确目的、意义、标准、内容比重、扣分分值。每周1次,考核结果汇总科内通报,存在问题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并循环执行考核流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实施整改—评价—持续改进。

2结果

2013年1月~2015年1月,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复苏观察治疗的病人安全转出,得到麻醉医师和临床专家的认可,同时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水平。

3讨论

麻醉后复苏护理,是对手术麻醉后病人进行严格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到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做后复苏室护理管理,是护士长的重要职责,精与细的管理模式是加强复苏室环境、设备、仪器、药品、护师、质量和流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夯实复苏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精益求精的全程(过程与结果)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模式,可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增效提质。

[参考文献]

[1]蒋联群,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406-408.

[2]谢岚,张粉玲.麻醉复苏专科护士的构建[J],全科护理2012,10(7):1987-1988.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5

2013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最佳服务奖

自2007年以来,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京颐)HRP团队一直潜心于HRP基础技术架构研究及产品化,经多年沉淀,陆续推出京颐医信通医院HRP系统(军卫版)、京颐医信通医院HRP系统(通用版)。

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 医院资源计划)是医院引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技术,融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流程,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创建的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自2007年以来,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京颐)HRP团队一直潜心于HRP基础技术架构研究及产品化,经多年沉淀,陆续推出京颐医信通医院HRP系统(军卫版)、京颐医信通医院HRP系统(通用版)。

京颐医信通医院HRP系统(军卫版)根据军队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指向要求,围绕医院“经费物资一体化”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思路,实现人、财、物的统筹规划管理,从而帮助医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从系统业务功能上来看,京颐HRP包括8个子系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经费预算控制系统、医院账务管理系统和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四明”(人员底数明、人员状态明、绩效贡献明、职权职责明)、“五化”(财务管理智能化、预算管理科学化、费用管理可视化、经费管理可控化、报销流程全程化)、“四清”(资产负债清、军免补贴清、对外收益清、运营状态清)和“四准”(物资库存准、资产账目准、成本核算准、应付已付准);医院科级核算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细化核算单元、健全考核标准、统一计算口径、划清成本范围的问题;医院药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药品流转全过程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医院运营综合分析系统有助于医院领导实时掌控运行状态、分析运营发展趋势、辅助医院决策管理。

凭借在医疗行业多年经验的积累,京颐HRP在利用现有业务系统及流程成熟等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流程衔接和数据共享。该系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医院人力、财力、物力综合优化管理水平。通过HRP系统与现有临床业务系统的有效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经费预算、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综合运营等一体化的医院资源管理,满足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二、促进医院流程优化、提升效率。通过HRP系统的实施,消除现有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流程衔接、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有效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效率。三、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转型。HRP系统的成功应用能够从战略、流程、人才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强化医院的优势,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转型。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6

在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之“医院营销创新与品牌增值”分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时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肖臻、邯郸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吉祥、央美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荣峰等嘉宾参与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共同讨论了医院在品牌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

刘玉村:有“品”才能有“牌”

何为品牌?简单地看上去,它是“瑞蚨祥”的一块木雕牌匾,它是宝马汽车前端和尾部的圆形商标,它是耐克运动鞋的对勾形状,它是脑海中肯德基老爷爷满头白发的一副图案。但是,品牌并非仅仅是人们眼睛看到的标识符号,品牌蕴含着知识产权和附加值,是需要仔细品味、很有味道的东西。

顾名思义,“品牌”二字先有“品”而后才能有“牌”。作为商家,品的是品质、品味,而作为医疗机构,更是需要品格和品德。医院不仅要拥有一流的医疗技术,更要拥有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然后才能获得患者的尊重、赢得社会的好评,最终打造出自己的优秀品牌。

刘玉村表示,在他刚接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时,医院正处于低谷期,整体是较为落后的,员工普遍素质不高,不少群众并不知道医院有何特色、医疗水平如何。在此情况下,刘玉村首先从提高整体医护人员的品行开始,一步步地去“拨乱反正”。

医院追求的目标是成为医疗行业的“水准原点”。要达到水准原点,我认为就应该把医院打造成一个品牌。有了品牌,就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原点是一个参照,是一个标准。“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去做,而这个标准,就是医德求厚、医术重道。”刘玉村说,“厚德尚道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院训。”

医学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职业,是具有科学性的艺术。所以,北大医院要回到医学的原点――给患者以爱。刘玉村在医院门诊楼大厅中,用中英双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尊敬的来者,不论您因为什么来到北大医院,您都是我们尊贵的客人,您都应受到礼遇。”这句话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同,因为只要医护人员遵守待客之道,在很多时候,仅仅给患者以关爱,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今天,北大医院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医疗界及广大群众的肯定。但是,“我们仍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在颠覆中回归,颠覆的是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回归的是医学的正道、医道的尊严。”刘玉村表示。

王一方:“场所精神”提高服务品质

如何能使医院提高竞争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有人认为是医院的规模,有人认为是高精尖设备,有人认为是人才和学科的优势,有人认为是新技术开展及。王一方认为,这些竞争点都已然成为过去。在今天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在中国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唯有“场所精神”才是医疗服务中最亟需提高的品质。

场所精神是一个医疗机构的灵魂,是医院的“精气神”。它既是基础服务,又是高端服务。场所精神包括三个方面:友善的环境气场、共情的人格气场,再加上神圣的专业气场。

根据美国的“破窗效应”,无序嘈杂的环境可以引发人们犯罪。最简单的例子是,当人们在一个又脏又乱的环境中时,看到旁人肆无忌惮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那么他也会做出不文明行为;而当人们走在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的宫殿或商场时,他的不良行为自然会被文明气场所约束。目前不少医院开设了“音乐治疗”“花香治疗”等疗法,正所谓“环境即治疗”。当一所医院充满温馨友善的氛围时,医患纠纷自然会少了很多。

人们经常讲三句话:“人死而无怨,财消而无疑,疴沉而无怒。”如何让患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医疗代价,平心静气地接纳苦难病死?这就需要管理者去培养医护人员共情的人格气场。在面对患者及家属时,医护人员首先要有顺应性,寻找医患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然后过渡到道德共同体,最后上升到情感共同体。王一方认为,医患之间有三重信任,第一重是技术信任,第二重是人格信任,第三重是感情信任。因此,共情的人格气场是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该掌握的。

神圣的专业气场既是医疗高端服务的范畴,也是医护人员对医学的最基本敬畏,但目前却在我国严重缺失。医生在坐诊时嬉皮笑脸玩手机游戏,在做手术时给女护士讲黄段子,这些丑事多次被媒体曝光。医院要时刻注意培养员工的荣誉感、荣耀感和神圣感,开设人文医学教育,宣传生命哲学,并将医者济世当作信仰来灌输给医护人员。

场所精神看似无招却胜有招,必将成为新时期医院品牌竞争的制高点。

祝益民:品牌需要精雕细琢

素有“三湘第一儿科”之称的湖南省人民医院是由中国现代医学创始人、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颜福庆于1912年创建的。作为一所百年老院,经过历史的沉淀,在人才技术、专科特色等方面形成了医疗品牌。但是品牌需要维护,需要医院管理者对其进行精雕细琢。

如果说忠诚度、美誉度和知名度是品牌的三个特性,那么优质的服务则是品牌的灵魂。医院不仅要规范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标准,而且要规范后勤人员、行政人员等辅助岗位的服务效率,将服务品质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时刻警醒激励全体员工。

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的依托,文化与品牌相辅相成。如何让文化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祝益民认为需要使用宣传的手段。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身处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宣传,如何能让群众知道医院做了哪些创新?医生做了哪些努力?宣传并非是买个版面或做个广告,宣传是和科普、教育、培训、交流紧紧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对医生产生认同,对医院产生信任。

麦当劳为何成为经久不衰的品牌?究其原因在于它的精细化管理、规范的流程以及完善的制度。医院也应如此。精细化管理不仅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而且要通过管理者每天的例行查房,去发现工作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规范流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团队精神。完善的制度则是医院不断发展、品牌不断增值的最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各医院都在积极做“十三五”规划,规划内容宁可是小而精的措施,而不能是大而空的口号。医院的管理者一旦制定出规划,就应当把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逐个落实执行到位。切记细节决定品牌,细节决定成败。

刘吉祥:以评审打造品牌

在国外,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不少国家都制定了评审标准,由各医院按照标准开展评审工作,把评审作为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的一个抓手。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家,医院评审工作开展得较早,也比较成熟,特别是美国,早在1963年,就开始了专业的医院评审工作。因此,开展评审工作,已经成为了提升医疗质量、打造医院品牌的国际通用做法。

邯郸市第一医院的自我评审办法按照书面评审、社会评审、医疗信息统计评审、现场评审四个维度进行。医院将全体人员分为三个小组:管理组负责行政管理与医疗管理方面的综合评审,医疗组负责医技、药事等方面的联合评审,护理组负责院感、陪护等方面的联合评审。

评审采用多主题的“追踪检查”方法,即通过跟踪患者就医过程或跟踪医院某一系统运行轨迹,评价医院管理系统是否健全、配套、周密或疏漏以及执行力,感受医院服务品质,考核医院整体服务能力。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医院“以患者为核心”的办院理念。

通过一段时间评审活动的开展,医院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医院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总的来说,评审活动提高了工作效益,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员工待遇。通过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进入了品牌建设阶段。

刘吉祥认为,参加等级医院评审,结果不是终点,迎评准备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医院建设才是重点。作为医院管理者,建议大家借着医院等级评审的东风强化医院内涵建设,通过人才队伍与优势学科的建设树名医、建名科、立名院、创品牌,使医院永葆综合实力,立于不败之地。

时军:以研究型医院提升品牌价值

研究型医院拥有5个基本特征,它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目的,以服务医疗、贡献社会为责任,以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建设引领技术进步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以造就临床和科研水平兼优人才为手段。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创建研究型医院,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提升了医院的品牌。

医院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提出了“精管理、重投入、强激励、促产出”的工作方针,出台了系列政策,创新了激励机制。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在强化科学研究方面,医院创新科研管理机制,规定优秀科技团队奖按科室年度人均科技奖金排名确定,优秀科技个人将按个人年度累计科技奖金排名确定。医院逐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013、2014年共计科研投入9573.2万元。

在强化人才建设方面,医院设立每年200万元的中青年人才培养基金,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政府人才培养项目按照1∶1配套科研经费。为了引进人才,医院还专门在发达国家建立了“海智计划”工作站。

在强化学科建设方面,医院积极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活动,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优势学科。目前,医院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占全省的2/3。

在强化对外交流方面,医院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拿大肿瘤研究所、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等机构长期保持交流合作关系,并定期与国外医学科研机构共同举办研讨会,鼓励医护人员去海外参观学习。

在强化绩效考核方面,医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改革,实行以工作量为基础、以质量控制为重点、以综合评价为手段的绩效分配管理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运行核心指标、质量控制指标和护理质控指标,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原则。

通过创建研究型医院,医院各项事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了“2014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江西省唯一榜上有名的医院。

肖臻:在传承中创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作为一所以中医特色为立院之本的医院,向来重视中医精髓的传承,并结合现代化技术,在传承中创新,探索出一条独有的品牌塑造之路。

医院在全国率先创建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开设名中医工作室31个,拥有上海市名中医2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19人。该模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开创了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技创新体制,在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提高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

医院以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学科群、中医综合平台等项目为契机,逐步构筑起研究型医院学科发展新体系,建立了中医继承和发展的创新途径。随后,医院将名老中医工作室与学科建设双向结合,挖掘流派技艺,构建智能型医案库,将各家之言融会贯通,将课题传承科学整理,达到了“回归经典、传承文化、挖掘展示、切磋提高”的目的。

通过医院全体员工的努力,医院品牌效应彰显:2012年,医院在全国三级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总分第一名;在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的核心竞争力评估中,医院在全国中医院中名列第二;2015年2月,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院领导受到了国家主席同志的亲切接见。

展望未来,龙华医院将进一步坚持以临床研究为根本,强化高水平人才与队伍培养,完善学科与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为实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不断奋进。

何荣峰:人文生态系统推进品牌建设

近年来,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一直都很重视文化建设,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医院的文化建设都是纸上谈兵,又玄又虚,很难助力医院的健康发展以及品牌建设。

谈到医院文化建设,不少人想当然地把文化建设认为就是CIS建设,但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CIS仅停留在为文化而文化的表象上,是一种狭义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医院院长解决战略制定、绩效管理和人文服务等实际问题。

为了深入研究医院文化对医院品牌建设的推进作用,2015年在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承担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课题《医院人文生态系统研究》中,探讨如何建立在医院的文化、战略、绩效、管理品牌的基础上,包括场所精神、品牌信仰、人文关怀、空间导识、战略导向、绩效管理、文化景观七位一体的系统思维。

人文生态系统以问题为靶心,分别从医院院长管理的角度、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医院发展的深度、品牌营销的广度、医院管理的精度和医疗服务的温度六个维度精准把脉,去找准医院的生态系统。该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解决“明方向、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做绩效”五个核心问题。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7

[关键词]告知义务 履行 医师素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产生不利后果。《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以上条款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患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是否得到尊重,主要是从医师是否履行好了告知义务中体现出来的,履行好告知义务,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及病案质量的关键。临床医师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做好交流与沟通,不仅需要医师掌握精湛的技能及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从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营养与保健、社会与法律等方面获得知识,并且要掌握谈话的方法与技巧。因此,笔者认为,医师履行告知义务,必须是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肤浅之见。

1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具备人文素质

现代医学模式注重病人“社会──心理──生理”有机统一[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的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医疗中的作用逐步提高,医师的医学人文素质也日益受到重视[2]。因此,临床医师在履行告知义务的同时,要把对患者的尊重、关怀与同情溶入其中,使患者随时能感受到人性化服务,领略到人文关怀精神。首先必须尊重患者,用关怀感动对方、消除其防范与戒备心理。由于受公共心理的影响,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对非专家级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信任,在相互交流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防范与戒备,如担心、怀疑等,这就给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医师与患者交谈时用富有人情味的话语缩小心理距离,如谈话开始时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同情,这样就多了些亲近与随和以利产生共鸣,使患者容易认同你的观点,并不产生怀疑,如果谈话中少了点人情味,自然便多了些生硬与淡漠,多了些距离与隔膜,使医患沟通产生阻隔与障碍,也埋下了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其次笔者认为医师在人文素质提高方面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不足,转变观念,要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与能力,深刻认识医患之间特殊的伦理关系,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要学会准确捕捉病人的心理现象,掌握其心理需要,及时把医师的关爱送到他们手中。同时医师还要学会把自己对病人的重视及时传递给对方,使其充分相信医师对他们是高度负责的,以便获得信任。信任是沟通的前提,是友谊的基础,只有医患双方充分信任后,双方的权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医师的人文关怀精神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2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具备道德素质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长期以来,医学领域始终重视医生的职业道德的教化,现在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伦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的“知、情、意、信、行”[3]。作为一名临床医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视病人如亲人,注重与之交流与沟通,才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才能在医疗活动中依法执业,按常规办事。如果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不理不睬,随意评价他人的治疗方案,这都是行医之大忌,也不符合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规范。因此,笔者认为履行告知义务,必须注重医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医学伦理学教育,逐步提升医师的医德境界,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激励敬业品质,树立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

3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具备法律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求医师必须加强法制教育,注重证据意识,有较强的法律应用水平及循证医学知识,不仅要履行告知义务,还要将所有谈话准确、真实、及时地记录在案,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必须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诊疗常规、规范去做、去说,该告之的一定要告之,不该告之的要适可而止,切忌泄露病人的隐私,切忌没有依据,信口开河,这些方面做得不够,都是有惨痛教训的。另外,在尊重患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同时,不能满足患者不合理的要求,因为在保护患者的同时,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因此,笔者认为,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业,用法律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4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具备文化素质

文化知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说话前后矛盾、不合逻辑、语句不通、吞吞吐吐,势必给患者造成不好印象甚至产生戒备心理。如果一个医师起码的文化素质太差,说话词不达意,患者怎能放心让你给他看病呢?医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在与病人交谈时有一个明确思路,才会措辞得当,表达准确,对于不能肯定的检查和治疗才能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及表述,不致让患者产生误解。另外,在履行告知义务时要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有些专业术语必须靠你丰富的文化底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大众生活术语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医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5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具备专业素质

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及精湛的医学技能,这是医生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对病人的疑问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病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检查、治疗,对检查与治疗的目的及风险不了解,而是被动接受;交待预后不客观或预后效果过于乐观,只将有效的结果告知病人甚至夸大治疗作用,说话不留余地,忽视个体差异和无法预料的医疗意外,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期望值,对病人的诊疗方案心中无数,要求病人选择时模棱两可,医师知识面局限,对本专业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识不足等等,这些都势必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医师的专业素质培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医师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勤不倦地钻研医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自觉的学习,加速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高、精、尖”发展。二十一世纪是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名医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法律、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更要有不断利用新的信息资源进行自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杨同卫.医学与哲学.2000,21(4):32~33.

2. 唐文,达建,陈亚新.医学与社会.2001,14(2):62~63.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8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层次和标准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转移——从以病人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移;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移;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移。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我们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新要求,树立我院的良好服务形象,经医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做五星级‘医生’,建医患间真情”暨“争当服务明星”活动。(注:“医生”泛指所有医务人员。“五星级‘医生’”标准为:成为人们的“健康保护士、健康管理员、健康指导师、健康理财人、健康协调者”)。

一:组织领导: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要求医务人员要有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准,我们拟通过开展“星级”医疗服务及评选“五星级‘医生’”和“服务明星”活动,不断改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成为健康者、亚健康者及患者的“健康保护士、健康管理员、健康指导师、健康理财人、健康协调者”,给所有病人提供全方位、高水平、人性化的更高服务标准的“星级”医疗和护理服务。通过选树典型,树立我院医德高尚、服务优秀的新时代楷模,掀起学、比、赶、帮、超的热潮,激励大家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更加尊重和关爱病人。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高尚的品格重塑医务人员新形象、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活动步骤:

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10日)

各科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此活动方案和__省内分泌及代谢病医院院长荣海钦教授所写《做五星级医生建医患间真情——重建良好医患关系从我做起》一文,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此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人人都能敢为人先、积极参与到此活动中来。

(二)活动开展和实施阶段:(8月11日~9月20日)

各科室及班组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职能,在不断转变服务理念的前提下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人人对照“五星级‘医生’”的服务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参与活动密切医患鱼水关系,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用实际行动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患者的好评。

(三)评选和选树阶段(9月21~30日)

科室及单位要定期进行活动讲评和总结,然后按照医院根据各单位人数和岗位不同分配的评选指标,每个支部推选1~2名候选人上报活动办公室,然后由医院最后选出5~6名“五星级‘医生’”及“服务明星”进行表彰和奖励。

为保证评比活动公平、公正、公开的有序和顺利开展,医院将制定严格的评选程序并成立评选小组具体负责评选工作。

四:实施要求:

1:各单位及科室要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活动经验,通过选树典型,将业务水平较高、工作业绩突出、医德高尚、德医双馨、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强示范性的人选推荐到医院参与最后评选。

2:推荐到医院的候选人必须达到“五星级”的服务水准和“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五星级‘医生’”标准为:(1)健康保护士:这是医生的基本职责。医务人员治病救人、调理健康的第一手段不是药物和手术刀,而是对病人的爱心。不管处于何种技术水平的医务人员,都要明明白白、合情合理的为病人提供个体化、恰如其分的医疗服务。(2)健康管理员:随着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作为医务人员要有长期服务意识,每位医务人员要按照我院制定的《出院病人随访制度》要求,为病人建立永久性的健康档案,并认真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3)健康指导师:由于部分人的健康理念和保健意识较差,患病后不能在最佳治疗时机来医院,所以作为医生除了治病救人外,还能对病人进行健康科普教育和健康生活指导。(4)健康理财人:医务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经济承受能力,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制定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5)健康协调员:针对大部分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和医疗信息,就诊时可能走弯路的现状,作为能“心中有病人”的医务人员应主动为病人排忧解难,执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对他们全面负责、服务到底,把“病人病情就是命令”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3:每个人都要适应新时代对我们医务人员提出的更高服务新要求,及时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技能,在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工作上端正态度、恪尽职责;服务上忘我精诚、尽善尽美;使互相协作、相互竞争的氛围越来越浓、医护关系越来越融洽、病人满意度越来越高。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9

一、发展战略要确立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确定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只有坚持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大局出发,掌握军队医院发展建设特点和规律,立足于单位实际,才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思路。结合军队医院的实际来讲,确立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必须从四个方面人手:

一是放远眼光,把握大局。始终瞄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任务的新变化,结合医疗市场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家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在科学决断中坚定“服务市场、保障战场”方向,在把握大势中争取主动,认清军队医院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可能拓展的发展空问。

二是吐故纳新,树立新观念。结合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理论体系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努力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观、管理观、发展观,打牢谋划发展目标的思想基础。

三是把握实情,科学定位。全面分析研究国情、军情、院情、社情,特别是卫生资源、综合实力、学科人才、技术设备、体制机制等事关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找准在国内、军内、地区所处地位,理清工作头绪,科学决策,调整发展规划。

四是着眼长远,创新思路。坚持与时俱进,着眼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框架,才能描绘出军队医院长远和近期发展蓝图,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提出创新工作思路。我们西南医院党委正是在科学判断形势,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了“做行业典范、建一流名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目标牵引、主题经营、培育增长点、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这一工作思路,把“主题经营”的现代化医院发展新理念成功引入医院实际工作中,已经顺势推进了“管理质量年”、“优势发展年”、“文化建设年”、“标准规范年”、“品质提升年”等

阶段性目标,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硬件、软件、效益整体提升,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日益凸现。

二、深化改革要谋求新突破

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三个解放出来”和“三个反对”的要求,敢于打破传统的过时的体制,在继承和发展中确立起与时代相适应、与单位发展实际相吻合的新机制。推进军队医院制体编制调整改革逐步深化,应从三个方面力求突破,为实现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创新机制求突破。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积极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行IS09000标准,确立现代管理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管理和医疗流程控制力度,构建现代化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新模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调整改革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劳动用工机制,坚持依法办事,合理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等等。这些有效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成功应用,有利于形成医院管理运行规范化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搭建支撑平台。

二是选拔任用求突破。深化改革第一难是用人制度的改革。从军队医院的角度讲,科室主任任用改革是推动改革深化的突破口,要大胆起用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才能激活医院科室领导干部任用机制。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推行多角度、大纵深、全方位的管理、人事、科研、医疗、后勤等各个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也才能激发起科技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抢抓机遇求突破。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又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空间。从加快军队医院发展的需要出发,要紧紧抓住四大机遇。即,紧紧抓住进入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调整军队医院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一心致力于医院的建设改革,确定一系列军队医院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营造发展创新的浓厚氛围;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主动投身西部大开潮,利用我们西南医院学科技术资源优势支持“三峡库区”、“山区”、“老区”、“边区”的医学卫生事业,建立技术指导关系,每年派遣科技干部进行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西南医院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构建医疗集团、建设长江上游医学航母的网络打牢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开发稳定的卫生资源;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机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重并举的路子,进一步加大引资合资、技术合作、成果转让等方式的合资合作开发力度,形成独具特点的新优势和新特色,使之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紧紧抓住调整改革的机遇,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全面推进军队医院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创新发展。

三、科技创新要拿出新举措

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军队医院的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上,具体包括学科人才、科技创新和医疗质量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学科人才。学科人才是军队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服务市场,保障战场,关键在于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注重发挥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加快“院中院”建设步伐;积极挖掘和发展新兴前沿学科,形成军队医院新的学科经济增长点,创建军队医院品牌学科群;推出培养引进人才特殊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同时,放宽眼界,多渠道引进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紧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优化组合科技资源,围绕“大项目、大课题、大协作、大攻关、大成果”的构想,实施“科技兴院”、“科技强院”战略,提高军队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新技术代表了当代世界医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展示军队医院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医院夺取市场“制高点”的需要。始终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和发展趋势,加大引进高新设备力度,拓展医疗领域,高筑临床救治“平台”。我们西南医院要依托已经形成的“大器官移植”、“系列微创”、“基因技术”三大特色优势技术格局,不断推出新业务、新技术,形成由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军内首创、地区独有的诊治技术,构成优势技术学科群,成为军队医院发展的特色品牌优势。

三是优化质量体系。医疗质量是军队医院品牌的内核,是增强军队医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支柱,必须把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医疗竞争愈演愈烈。抢占医疗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体现在综合质量的竞争上。实现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两个取胜”的办院方针,以鲜明的质量特色增强军队医院综合竞争能力。努力适应“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医疗管理由行政行为向依法办事转变,医疗定向消费向选择性消费转变的新变化,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把握医疗市场运行规律,研究病人消费需求,找准军队医院发展方向;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把标准质量、环节质量、终端质量纳入质量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及质控网络;围绕降低医疗成本,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成本核算制度,把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全面建设要开创新局面

结合医院实际,稳步推进全面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着眼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和“两大历史性”课题,按照军队基层建设“五句话”总要求,始终抓住军事医学“龙头”,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人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必须立足于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大局,用活、用好、用足国家与军队及总部出台的配套政策,在精简中锻造精兵,通过精简,减少数量,保留骨干;在调整中铸造精制,通过调整,科学编成,强化功能;在改革中打造“精品”,通过改革,提升品质,内涵发展。必须以超前的眼光、负责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坚持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夯实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围绕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调整改革的思考,开创全面建设新局面,务必正确处理好影响军队医院协调发展的“八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适度规模的关系。科学把握加快发展与扩大规模的比例关系,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调控好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使军队医院的各项建设走上协调、和谐、全面、持续的发展轨道。

二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经济效益是衡量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是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撑,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加大学科建设投入,以高水准的学科品牌效应提升经济效益,相互促进,互为支撑。

三是处理好提高效率与注重质量的关系。面对医疗市场竞争,提高效率成为必然选择,而高效率对保持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四是处理好高新技术与基础医疗的关系。采用高新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医疗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在推广高新技术手段的同时,必须加固基础医疗。

五是处理好重点固强与坚持扶弱的关系。强势学科是军队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弱势学科是大型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学科布局需要,在重点加快强势学科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弱势学科的建设,做到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六是处理好加大投入与产出回报的关系。加大投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需要加强市场研究和投入论证,确保加大投入能够倍增收益。

七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当安全稳定与工作任务产生冲突时,坚持把安全稳定摆在首位,“保持零距离,确立零起点,追求零缺陷,实现零目标”。在稳定大局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大局稳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是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发展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必须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上述关系,还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整体效能,使军队医院全面建设形成协调、和谐、持续的良好局面。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篇10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