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7 17:25:13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1

关键词:团体辅导;考试焦虑;基本步骤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担忧或恐惧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水平与考试作业水平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但焦虑水平过高则会抑制学习。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团体辅导对考试焦虑的治疗效果并跟大家分享操作的基本步骤。

一、研究方法与团体辅导基本步骤

本研究对本校的203名高三学生采用《考试焦虑测量表》,在一次模拟考试后对学生进行测评(该量表共33项,采用4级记分法,50分以上为焦虑度过高)。结果发现,焦虑度过高的检出率达到26%。从检出的53名过度焦虑学生中选出得分高的36人,分成辅导组和对照组。辅导组16人(男生6人,女生10人),实行团体辅导治疗。对照组20人(男生9人,女生11人),不作任何辅导。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考试焦虑量表得分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对辅导组主要采用“认知调整―行为训练”的方法,开展团体辅导治疗。为期13周,每周一次,每次45~60分钟,地址选在宽敞安静的心理实验室。整个辅导过程分为四阶段,基本步骤如下:

1.团体辅导开始阶段(2周)

(1)咨询老师向学生介绍团体辅导的意义,提出具体的要求及团体规则,通过签合约的形式强化学生遵守团体规则的意识,解除心理顾虑。

(2)通过游戏方式使学生做相互介绍,使大家相识、了解,并融洽气氛。

(3)把团体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谈自己面临考试时的感受、情绪反应以及所采用的应对措施。

2.认知调整阶段(4周)

本阶段的任务是辅导学生找出对考试的认知偏差,学会从新的角度客观而合理地看待自己、看待考试。

(1)使用《考试焦虑原因和表现自我检查表》,帮助学生找出导致个人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信训练。咨询老师先要分析焦虑情绪的来源,即自己消极的自我暗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把两条主要的、朦胧的消极自我暗示,即对考试的担忧写在一张白纸上。咨询老师收回所有不记名的纸条,混合在一起,从中抽出一张,示范如何对这种消极自我暗示进行质辩,指出其不现实性与不必要性。示范完毕,由学生在小组内抽签,对抽到的两条消极自我暗示进行书面质辩,并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向消极自我暗示挑战,重新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加考试的信心。

(3)自我对话训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自己说、自己听的内在对话,高焦虑者使用的内在对话总是带有自我批判或自毁的性质。如“我不是学英语的料”、“英语考试真可怕”。要消减焦虑,必须将消极的对话变为积极的对话。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以便更好地适应考试情境。

(4)形象控制训练。让学生安静地坐在平椅上,双脚平行自然踏地,身体坐正,头端正,双手平放于两腿上,轻轻闭上眼睛,作腹式呼吸15~20次,令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回想以前曾经历过的一件令自己高兴的事情,尽量去回想当时的情境。逐渐增加内容,如回想自己从事的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或学习,并充分体验成功后的愉快,以此增强自信。

3.行为训练阶段(4周)

(1)放松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通过放松来对抗焦虑的方法,有想象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2)系统脱敏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并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焦虑等级,然后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再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中想象每一情景,当出现焦虑反应时就开始放松,直到想象结束后感到所有的肌肉完全放松为止,依次类推,对每一情景进行脱敏。

(3)模拟情景训练。包括言语模拟与实地情景模拟。

4.团体辅导结束阶段(3周)

(1)通过脑力激荡的方法,学生共同探讨应考的方法、技巧以及应试期的心理保健,咨询老师作补充和总结。

(2)使用热座技术,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对团体辅导的疑问和最想得到帮助的1~2个问题写到纸条上,小组内把纸条收集起来,大家共同阅读所有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体会谈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做法。鼓励大家有所创新,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改进。

(3)团体内交流参加团体辅导的收获、感想,并作团体辅导总结及评估,填写评估调查表。团体辅导结束后,要求学生把参加团体辅导的自我体验写成书面报告。

二、对两组学生重测考试焦虑

在团体辅导结束后,选择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对辅导组与对照组同时重测考试焦虑。

三、结果分析

1.辅导组与对照组的考试焦虑前后测评比较,见表1

表1 辅导组与对照组考试焦虑前后(X平均数+SD)比较

表1表明,治疗前,辅导组与对照组的焦虑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分数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辅导组的分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对照组的后测分数比前测分数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2.学生的自我体验与报告

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辅导治疗后原有的焦虑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并且感到自信心有较大提高,学习上的压力感也大大降低。也有3位同学认为自己的变化不大,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3.来自班主任的信息

据班主任反映,这些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在学习状态以及整个精神面貌上都有较大的改变,面临考试时表现也从容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诉说头疼、失眠。最近一些学科的模拟考试、测验,这些学生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四、讨论

1.本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考试焦虑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在辅导组的16个人中13人的后测得分都降到正常值,其余3个人虽然没有达到正常值,但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2人的前测分数是最高的(得分分别为91和86),属于严重焦虑,有可能是考试焦虑症。对于重度焦虑者还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在研究中对高三学生过度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与有关的研究相符合,这表明考试焦虑过高在考生中并不少见,应引起重视。

2.团体辅导强调“自愿报名原则”,但本团体是由研究者根据需要而挑选成员,在尊重本人选择的基础上,研究者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促使团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团体中。如通过个别谈话让学生明确治疗的意义和性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团体活动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团体气氛。一方面增强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接纳,以便更好地合作,共同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辅导治疗过程中,需强调两点:一是根据活动需要要求学生做好家庭作业,如自我质辩、正面自我对话的练习须长期坚持;在行为训练阶段每次活动结束后回去都要多加练习以至熟练掌握。二是每次活动之前,咨询老师要先与大家分享上一次活动后的家庭作业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4.治疗进入中期,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训练乏味,缺乏耐心与信心。这时咨询老师应及时告诉学生这是治疗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应该努力克服和超越。到治疗后期,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焦虑症状,同时具有较强的克服症状的愿望。这时宜提醒他们承认焦虑的客观性,接受症状。要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正常人都曾经出现过焦虑状态,只是他们能顺其自然,带着焦虑的体验为所当为,因而未形成持久的症状。我们也应如此,只要不去纠缠症状,带着症状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症状将会逐渐消失。

5.考试焦虑过度的学生一般都有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团体辅导通过调整认知偏差、自信训练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团体内被人接受、关心以及在通过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实践证明,借助团体的力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唐红波.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2]郑日昌.小学生心理咨询.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3]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2

[关键词] 改良森田疗法; 广泛性焦虑症;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4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1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mproved Morita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30) and control group (n=30).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buspirone in addition to improve Morita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uspirone only. Both group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before and after 6 weeks treatment.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HAMA and SAS were similar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Improved Morita therapy;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Clinical practice

广泛性焦虑症(GAD)是一类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的神经症。因这类疾病患者多存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注、自我中心、追求完美等性格缺陷,在治疗方面,单用药物疗法虽然能够让症状尽快减轻,但是不能根治[1]。改良森田疗法注重行动、注重性格改变,这点正是本类疾病患者治疗的本质[2]。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改良森田疗法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并与单用抗焦虑药系统治疗加以对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关于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③Hamilton焦虑量表(HAMA)[4]评分≥15分,焦虑自评量表(SAS)[5]≥51分;④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该临床研究,并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疾病和/或其它精神疾病者;②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和类似药物过敏者;③因各种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符合上述条件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1±7.8岁;平均病程15.9±8.6月。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9±8.2岁,平均病程16.3±7.9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性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丁螺环酮系统治疗,初始计量为10mg/天,以后视病情变化酌情递增至20-30mg/天。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改良森田疗法。

1.2.2 改良森田疗法 由专门经过改良森田疗法的医师和护师进行指导及日记批注。4期(6周)为1个疗程。每周举办2次讲座,向病人讲解有关焦虑症的发生基础、精神交互作用以及改良森田疗法基本原理、注意事项,让病人阅读《森田疗法入门》及《行动转变性格》等书籍,目标是使其对精神自我冲突的发病机理产生“顿悟”。其后,以主动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去实践和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对生活的信心。并要求患者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过程做生活日记,以便随时观察其治疗中的心理变化及做下一步的生活指导。①相对卧床期,亦称安静期(1周):保证病人每日睡眠8小时以上,不参与任何文体活动,主要回顾发病前个人情况,总结自己认为有关的病因,找出自己最苦恼的事由,尽量写出书面认识。目的是保持安静,解除疲劳和面向现实。②轻作业期(2周):以室内外活动量小的作业治疗为主,包括书法、阅读、智力游戏、折纸、打扫卫生等内容。争取培养生活的自主性,打破“情绪本位”,使注意转向作业(即现实生活),要求写日记。③重作业期(2周):鼓励病人参加各项体能活动,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安排舞蹈、体能游戏、球类项目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目的是培养作业的持久力和忍耐力,使其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继续写日记。④社会适应训练期(1周):重点进行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训练。目的是教病人学习社交技能,提高相互合作及适应外界的能力,培养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实现“目的本位”的行动目标。

1.2.3 效果评价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①HAMA: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分5级评定,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②SAS: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条共5个条目为反序计分。③临床疗效按HAMA减分率评定:即减分率≥80%为痊愈,60%-79%为显著进步,30%-59%为进步,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A和SAS评分比较 经过6周的系统治疗后,两组HAMA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A和S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2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3%。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广泛性焦虑症最常见的焦虑障碍,呈慢性病程,易复发,治愈率低。国际森田疗法学会原理事长田代信维教授认为“焦虑与心理冲突”是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和心因”。在治疗方面,对于患者的焦虑的各种症状可以辅以抗焦虑药针对性的治疗;但对于“心理冲突”,既是患者自身感觉不到,又是别人难以检测出来的问题,治疗无从下手,所以神经症又被称为心因性疾患。目前的治疗方法一般还是“对症治疗”,即支持性精神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时限长,心因消除缓慢[1]。

森田疗法自1920年由日本著名精神医学家森田正马博士创立以来,近80多年在理论、方法及适用范围上逐步延伸和发展。改良森田疗法是以作业疗法为中心,认知疗法与作业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6],较经典的森田疗法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

本研究在在用药物缓解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应用森田疗法作指导,以缓解患者对现实的苦恼为课题,同时与患者共同考虑“患者自身如何做才好”的问题,促使苦恼症状逐渐改善,同时焦虑症状消失。结果显示,经过6周的治疗后,两组的HAMA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 田代信维.焦虑与心理冲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

[2] 大原浩一,大原健士郎.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6.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6-107.

[4] 汤毓华.Hamilton焦虑量表(HAMA)[J].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增):43-44.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3

[关键词] 高血压病;社区;健康促进;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120-03

大量研究表明,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且重要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共存可增加治疗的难度,多数高血压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焦虑症状,并以恶性循环的方式促使疾病恶化[1]。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已有专家提出将其归入心身疾病的范畴。本研究以伦教社区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结合定期的心理辅导,进行综合的干预,通过干预后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知识、信息、行为进行调查,了解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情况,为顺德地区实现高血压患者“诊治在医院,管理在社区”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6个居民区中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均在服药治疗中,其中,男110例,女90例,性别比为1∶0.82;平均年龄为(66.3±13.6)岁,60岁以上者占93.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人,占13.5%,初中106人,占53.0%,高中43人,占21.5%,大学及以上24人,占12.0%。

1.2 研究方法

对200例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并观察2年(2011~2012年);在综合干预前后采取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相关生活方式等,综合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焦虑情况评价。

1.3 干预方法

1.3.1 加强社区卫生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辖区内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均通过专业培训。医院有稳定的培训制度,定期加强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素质水平,同时医院还为他们定期提供一个继续教育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1.3.2 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分6个居民区成立管理团队参与课程实施,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调整服药量、设定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每月进行健康教育的大课宣教等综合干预。

1.3.3 开展团体的心理辅导 每季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过程,最终使患者了解自我,减轻焦虑。

1.4 评价指标

①血压、血脂;②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③高血压相关行为情况;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值比较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后,患者血压平均值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综合干预前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

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认识到了血脂、胆固醇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在主动要求服用降脂类药物的同时,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逐渐改变。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知识综合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平均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调查中发现,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水平的患者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提高最为明显,由干预前(69.8±3.4)分上升至干预后(96.7±5.7)分;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格率达100%;在小学及以下学历的27人中,全部在干预后能对“高血压对身体有害”、“食盐过多会得高血压”、“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病不好”、“定期锻炼对降压有好处”、“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5个方面知晓;但在“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心理与高血压的关系”、“血脂与胆固醇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的危害”方面虽进行了积极地干预但收效甚微,干预后仍有4人(为文盲)考试不合格。

2.4 综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改变情况

综合干预后吸烟率为16.0%,较干预前17.0%无显著性降低(P > 0.05);干预后仍有6.0%的居民喝酒,但饮酒率较干预前16.0%有显著性下降;干预后参加体育锻炼者占56.5%,比干预前的20.5%有显著提高;95.5%的患者干预后坚持服药,与干预前(49.0%)比较,差异显著;干预后定期监测血压者占96.5%,比干预前的34.0%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2.5 综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况比较

综合干预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 0.05),其中,对高血压病的恐惧和无奈感由干预前的68.1%下降至12.5%,保持乐观情绪者由23.9%上升到76.8%。见表5。

3 讨论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地处珠三角中心,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顺德开展社区服务较早的示范片区。在伦教镇辖区内共有6个居民区,常住人口约18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按此计算伦教镇高血压病患应约3.4万人,而在开展本研究前,通过伦教医院慢病报告的高血压病患不足2万例,高血压病检出率低的现象非常明显。早几年在顺德区伦教地区已非常注重对高血压病的宣传和教育,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广泛开展,政府投入日趋增加,尽管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但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仍属于医生对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患者的参与,这跟早期的执行力度不够、基本医疗和保障服务的不到位、上门服务流于形式等有关。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高“三率”水平,而提高“三率”关键在基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伦教政府及医院重视社区卫生的服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各种慢病防治工作,包括: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动作;②对社区医生制定了更加严谨的绩效考核制度;③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变了以往的医疗模式,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④改变医生对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由被动变主动。这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社区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调动患者广泛参与,让患者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是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好方法[4-5]。

高血压病是受多方面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同时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因素会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产生重要影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的总体危险[6]。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积极干预所有其他的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等),并合理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7]。综合考虑到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因此单纯药物降压治疗,而不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降压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方法很多,包括有饮食治疗、心理治疗、体育疗法、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疗法以及中医疗法等。以上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全面关注,这样才能有利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转变,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目前这种服务模式有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形成互动关系,并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这将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依从性[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积极的心理辅导既可减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焦虑、恐惧心理,同时也可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环过程。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各学科的医师逐渐认识到焦虑等精神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中得出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为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肾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压升高[11]。而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随着心理压力的减轻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同时在定期的心理辅导中患者学会向朋友倾诉,释放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有助血压的降低[12]。本研究2年来(2011~2012年)通过对辖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规范化治疗、定期进行随防、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传统的健康促进的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辅导大大降低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进了患者治疗中的合作,调动了整个家庭的防治意识,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运用到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初步成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天申,孙丽娟,马会斌.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98-89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103-112.

[4] 刘露,刘宁,李美月,等.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的实践与效果[J].内科,2012,7(6):616-619.

[5] 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 2(3):186-188.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3.

[8] 李秀兰,杨珺,韩铮铮,等.北京市德胜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1110.

[9] 赵英艺,姜喜,何文真,等.高血压社区管理现状及策略[J].内科,2012,7(5):557-559.

[10] 张文风,张培信.抗焦虑治疗对降压药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3):153.

[11] 洪名花.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00-101.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4

[关键词] CES微电流脑导入系统;乐友;抑郁症

本文目的在于讨论CES(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微电流脑导入系统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以了解其实际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选病例为我院2005年2~12月住院患者。符合CCMD-2-R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19分,排除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者共5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年龄25~50岁,平均(36±6)岁,平均病程(80.4±20.6)天;对照组(单用乐友)25例,年龄20~59岁,平均(29.6±8.1)岁,病程(88.2±25.3)天。两组的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乐友,剂量为30 mg/d。研究仪器采用美国EPL公司生产的Alpha-Stim 100,电流10~600 μA,频率0.5~1.5 Hz,用耳夹电极夹住患者耳垂,患者平卧,每日1次,每次20 min,20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由2名主治医师和1名理疗师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末分别进行HAMD总分、因子分评定,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

2 结果

2.1 两组有差异的因子分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在第1、2周末在焦虑躯体化及睡眠障碍上差异有显著性。 注:两组与疗前比,*P<0.05,**P<0.01;两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比较 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从治疗第1周开始,与疗前相比HAMD评分均有显著降低,而研究组比对照组明显起效早,第2、3周末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第4周末差异无显著性。

注:与治疗前比,*P<0.05,**P<0.01;两组相比,P

2.3 副作用比较 研究组有一过性头微痛、嗜睡、疲乏等不适,对照组有口干、食欲差、恶心、呕吐等不适。两组不同时间TESS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CES是一种经颅骨颞部向脑直接导入微弱微量生物电流的技术,俗称脑反射。用高科技的心理干预生物电技术,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焦虑、抑郁、失眠等,乐友可以单独用于治疗抑郁症:本文探讨脑反射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其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起效快,在第2、3周末HAMD的减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同时还发现,研究组在第1、2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迅速改善的是患者的焦虑/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其机制可能是CES经脑干和丘脑等脑区导入微量生物电流,能直接刺激机体分泌释放镇静性的内源性吗啡,能通过直接向中枢神经系统导入独特的微量生物电流,对主管心理及情绪活动的下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系统产生直接调整作用,能调整成逆转功能异常的电流,使之恢复为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脑电波,或能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达到一种身体松弛、心情愉快且思维清晰的Alpha-State,即阿尔法状态。抑郁症是一种焦虑严重的疾病,常有复发及慢性衰退化趋势,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有研究表明,焦虑/躯体化症状是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子,患者会出现更多的自杀行为。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焦虑症状,可降低自杀的危险性[1]。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CES微电流导入系统辅助治疗抑郁症,对预防自杀起效快,有积极意义。同时,CES微电流脑导入系统辅助治疗可避免镇静催眠药大剂量的使用,可减轻或预防大剂量镇静药给患者带来的新的痛苦[2]。

总之,笔者认为CES微电流脑导入系统辅助治疗抑郁症有起效快、安全、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且对预防自杀和改善睡眠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5

1.一般资料

D,女,18岁,汉族,高中二年级学生。中等身材,健康状况良好,无过往病史呈现。但从其父及本人描述的一些症状看,有焦虑性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如在考试紧张时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还会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性取向为异性恋,未提及。未婚无恋人。父母双方现处于分居阶段,母亲因患疑病妄想症,现在医院治疗。在父亲的陪伴下前来咨询。

2.问题表现

D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解决困扰已久的考试焦虑症状。从初中二年级开始,特别是升入高中后,每次考试开始,会出现心慌、胸闷,手脚发麻、发凉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同时,大脑一片空白,其自述是“太紧张”导致,这些症状在重大考试中的表现尤其明显。来访者表示,这种状况已经很大地影响到了其考试时候的状态,也对考试成绩造成不良影响。考试的那段时间过去后,就不再感觉困扰,焦虑等相关症状也会自动缓解甚至消失。

3.背景资料收集与初步推测

D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据她父亲讲述,自己以前是名教师,现在为了家里的经济问题,改行做生意了,经常在外地,很难关心到D,但这个孩子很懂事,学习也用功,平时跟爸爸最亲。从童年起,孩子就处在不安定的家庭氛围中,她母亲病情时好时坏,所以孩子要忍受家里不断的争吵,同时还要在学校里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从其父亲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出,D的某些方面的消极情绪实际上被压抑了。而且,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父母角色的缺失,已经对D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初步推测,D的考试焦虑问题与其家庭功能不完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另外,从她对待母亲病情的态度方面,可以着手进行探索。据其父描述,D从初中开始,就不带同学回家玩了。有一次,认识的一个孩子跟她一起回来,正好听到楼底下老妈妈抱怨,说D家里面整天有个病人很吵,让快点去治。自从这之后,D跟这个孩子再也不来往了。而且,在最近两年,她会主动跟爸爸提出让父母离婚,说母亲已经把这个家搅得天翻地覆了,同情父亲活得太不容易。母亲住院之后,她一次也没去探望过。从以上情况初步推测,家庭中母亲的特殊病情让D承受着太大压力(包括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她对母亲的态度包含着复杂的情感,这可能也成为她焦虑的根源之一。

通过了解D的同学和老师,发现她在学校里面的表现还是蛮正常的。平时做事情也比较积极,乖巧懂事,就是有点内向,不怎么说话,但很热心助人,大家有什么事情也很乐意找她帮忙。

4.主动求访情况及初步印象

虽然是由父亲陪同前来咨询,但总体感觉来访者的咨询动机较高。她父亲之前打电话的时候,D并没有直接与我通话,只是在旁边听着,没有表示反对。来到咨询室后,她说话不是太多,语速较慢,但会对咨询的一些问题进行询问,情绪也不那么紧张。整体感觉她对咨询不存在较大排斥感,能够与咨询师积极配合,互动良好,并且其领悟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很强。

二、诊断与评估

1.初步诊断与评估

根据来访者之前在医院的诊断,初步排除心理异常。但鉴于其焦虑已经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的出现,且时间较长(初中二年级就出现过),初步推测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

2.诊断与评估的修正

经过进一步了解和接触,发现来访者家庭情况对其症状发生具有极大影响。一方面,自从来访者的父亲改行做生意,无法经常照顾她之后,来访者的症状表现得越发频繁。另一方面,她对于母亲的怨恨加深,并演化到“我希望他们离婚,让我爸轻松点”、“我才不想去看她,她那个样子让我厌烦”等地步。从这些方面可以得知,D的行为发生存在客观环境的作用,其自身个性相对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但鉴于其存在以下症状:有焦虑的情绪体验,会在每次考试开始时,毫无根据地担心考试结果,并非常不安与害怕;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考试时手脚发麻、出汗、呼吸困难等;存在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手足无措)。从以上表现初步判定为焦虑性神经症,打算还是以心理辅导为主,必要时再辅助药物。

三、咨询工具的选择与目标的制订

我初步打算以人本主义方法为基调,对来访者进行无条件关注、积极倾听、共情,给她提供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同时辅助放松训练、系统脱敏以及攻击羞愧感练习等手段。

辅导目标:主要分为短期目标和终极目标。

短期目标:通过对考试焦虑症状的分析,D能够正确处理内心的紧张,通过系统脱敏、放松训练与角色扮演等,逐步摆脱焦虑情绪、缓解躯体症状,能够正确看待成绩的意义,掌握有效的考试策略,形成自信的应考心态。

终极目标:通过分析家庭对其造成的影响,着重探索母亲的病带来的伤害,帮助D调适自己的心态,正确、全面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缓解其敏感的个性,鼓励其树立自信、乐观的精神状态,感受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四、咨询辅导过程

1.放松训练

在咨询的初始阶段,让来访者想象处于考试情形中的时候,她的身体症状表现非常明显,情绪非常焦虑。所以我先让她尝试做想象放松练习。

首先让她调整好呼吸。让她根据咨询师的口头指导,深呼吸。先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呼出来,把感觉集中于腹部丹田处,使用腹式呼吸,深呼吸,再呼出来,感觉气体贯通身体中一直到头部,再慢慢出来……

呼吸调整好之后,我就开始对她进行想象放松训练。“现在,请闭上你的眼睛,想象自己躺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非常柔软,草地被阳光晒得暖暖的。你慢慢地躺下,可以闻到青草和太阳的清香。你听到不远处有小溪的流水声,很轻地流着,流向远方。深深地呼吸,你可以闻到茉莉花的香味,淡淡的。抬起头,可以看到蓝天,碧蓝碧蓝的,还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白云飘在天空中,慢慢从你头顶飘过。耳边能够听到鸟儿的叫声,很宁静,很安详……你躺在草地上,伸展四肢,可以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身上,身下的草地也是暖和的,软软的,很舒服。阳光照在你的头部和颈部,你的头部和颈部觉得非常温暖,非常舒服,你的头部和颈部也慢慢放松了;阳光照在你的胸部和腹部,你的胸部和腹部觉得非常温暖、非常舒服,你的胸部和腹部也慢慢地放松了;阳光照在你的大腿和小腿上,你的大腿和小腿能够感觉到阳光的温暖,那么温暖,你的大腿和小腿也慢慢地放松了;阳光照在你的双脚上,你的脚背和脚趾感觉到非常温暖,非常舒适,你的双脚也慢慢地放松了;阳光照着你的全身,照着你的头部和颈部,你的胸部和腹部,照着你的背部和臀部,大腿和小腿,照着你的双脚。你感觉到整个身体很温暖,很舒服……现在感受这种轻松的感觉,温暖的感觉,与这种感觉待在一起……

(大段空白,让D自己感受这种感觉)

唤醒:现在请你动动双腿、双手,感觉一下自己,想象一下你坐的椅子,你的双脚踩着的地面,想象一下这个房间的样子。我倒数5下,你将带着轻松、愉悦,精力充沛地回到你现在所处的房间,5……4……3……2……1……

其实,以上的放松训练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用了好几次。起初,D还有点不太适应,双手紧紧地抓着沙发上的抱枕,脚也并拢一起,嘴唇抿得紧紧的,做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到咨询后期,她慢慢地进入状态了,也能够很快放松自己。不仅是身体上面,到后面感觉每次来访者D醒来时精神还是愉悦的,其中最长的一次她睡着了大约20分钟。至此,经过多次训练,来访者已经领会并初步掌握了放松练习的要点,在咨询室之外(如近期的月考考场上),也开始用这种方法安抚自己的紧张情绪,并表示其考试焦虑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2.系统脱敏方法的使用

基于来访者D处于高二阶段,正在为高考做准备,我决定在解决考试焦虑方面,除了进行放松训练之外,还添加系统脱敏的方法。在我与来访者D协商之后,初步制定了训练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D将自己焦虑的事情列举出来。我引导她设想,比如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明天就要考试了,还有几章内容没有复习充分;正走在去往考场的路上;还有10分钟就要进入考场;考试铃声响了;考试时间只剩1小时,还有一半的题目没有完成等等。

第二步:来访者D在咨询师的提示指导下,根据双方之前一起商量好的焦虑等级为以上焦虑事件划分等级,并由低到高排列。

焦虑等级1: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

焦虑等级2:明天就要考试了,还有几章内容没有复习充分。

焦虑等级3:正走在去往考场的路上,心里很紧张。

焦虑等级4:还有10分钟就要进入考场,非常紧张。

焦虑等级5:考试铃声响了,开始答题。

焦虑等级6:只剩1小时,还有一半的题目没有做。

焦虑等级7:只剩5分钟考试结束,还有一道题没做好。

焦虑等级8: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监考老师收卷。

第三步:每到一个焦虑等级,都对来访者D进行放松训练。在咨询的初始阶段,来访者D到焦虑等级3就已经非常紧张了,需要反复做放松。后来,慢慢地,可以达到焦虑等级5。咨询结束时,她告诉我,她自己正在挑战焦虑等级6,但觉得很难,问我有什么建议。“你一直是在进步的,你看现在比之前已经又上了3个等级。走出咨询室后,你可能还会很紧张,会疑惑没有进步,甚至非常想放弃。但你要看到,其实只是路线是螺旋式的,总体趋势却是上升的。所以,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尽管需要有那么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3.角色扮演

鉴于来访者D身上的考试焦虑症状与其家庭存在莫大关系,在咨访关系较为牢靠的后期阶段,我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这种联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上次咨询结束时,D自己跟我提出建议父母离婚的想法,同时其面部表情非常痛苦,边哭边说。所以,我觉得这次咨询可以触碰这个问题了。

咨询开始,聊了大约10分钟后,D开始进入关于母亲病情和自己态度的问题。我提议说,要不咱俩来扮演一下吧?我扮演你,你充当你母亲的角色。D有了片刻犹豫,但很快就答应了。

我:妈妈,你怎么得这个病啊?你知道你把爸爸拖累得多苦吗?他现在一个人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在外面到处跑,就为了挣钱养家,给你交医药费。你忍心吗?忍心吗?

D: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声音哽咽)

我:那你从我小时候起,就整天在家里面疑神疑鬼,你知不知道,你快让我烦死了!

D:对不起,我也不想,我真的不想的。(流眼泪)

我:你现在住院了,我觉得很好,没人烦我,没人烦爸爸,我希望你不要再回来,我想爸爸跟你离婚,让他别这么累了。

D:(沉默,大声哭泣)

……

大段沉默与痛哭之后,D与我主动谈了谈刚才的感受。“我看着自己,心里感觉好害怕,这时候我真的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狠狠地刺着妈妈,那么狠心。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可怜,爸爸可怜,没想到其实妈妈更可怜。我其实好爱妈妈的,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不知道……”

这之后,我们又聊了两次,她逐步能够面对自己对妈妈的复杂情感,接受自己心里的所谓“罪恶”的想法(即要父母离婚),并不再感到很自责,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想法及行为,并努力做出一些积极改变。把这种感受说出来之后,D说她的焦虑症状有所缓解。

五、辅导效果跟踪反馈

对来访者D的咨询结束之后,我们之间有个约定,每周一次、坚持两个月情况反馈。在后续反馈中了解到,D的心结被打开之后,她开始能够更加自信地看待自己目前的生活,现在也可以定期给妈妈打电话表达关心。在每次的周考中,她表明心里没那么紧张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呼吸困难、手脚麻木了。有时真的特别紧张,她就自己做放松,也可以很快平静下来。她爸爸也打电话说,孩子现在情绪比以前好多了,考试也能坚持考下来了,成绩也得到了提高。两个月之后,D说,她现在感觉生活里面阳光变多了,自己有点信心可以好好走下去。

六、对咨询的思考与总结

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从行为方面来说,可以采用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几种方法,表面看来收效还行。但深入下去,我们要考察家庭、学校等给来访者带来的影响。例如在本案例中,来访者D从小就处于不安的家庭氛围中。对父亲的同情使得她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怨恨,但对母亲的爱与可怜又使得她每时每刻都在自责,这种自责被她用理智压制下去了,但却在她的身体上体现出来,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惩罚。

另外,从咨询师角度来说,首先必须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来访者,这一点极其重要。其实,当D说到对母亲的愤怒时,我心里是有震动的。或许这与我自己的生活环境不符,或许我无意中带上了评判的眼光,但无论如何,这种震动被D准确、快速地捕捉到了。那一次咨询的后半段,我感觉我们俩的关系有点破裂,后来经过努力才慢慢弥补。所以,这种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实际上很难做到,特别是如果作为学校心理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双重身份。那种关系中,学生本身会有防备心理,此时就需要教师用更多的爱与真诚关注并接纳他们。

最后,应当有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很容易会担心来访者D遗传她母亲的病症。但通常来说,她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都是周围环境作用下的反应,并不是她自身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此时,我们应当有更多的耐心与爱去包容来访者,用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并积极使用相关技术推进咨询顺利进行。所以咨询最后,初步判定为焦虑性神经症,主要还是以心理辅导为主,实在必要再辅助药物。而来访者D后来的反馈也表明,实际上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6

【关键词】颈椎病;焦虑障碍;躯体化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其临床上可表现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行为症状和认知症状4个方面[1]。其中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的患者往往由于躯体化不适在综合医院的其他临床科室门诊就诊,常被误认为某些器体疾病[2],而躯体症状的多种多样与严重程度有时会掩盖焦虑障碍的其他症状,从而导致反复检查和误诊、误治。我院门诊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接诊50例被误诊为颈椎病的焦虑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为2009年6月——2011年1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排除了高血压病、糖尿病、溃疡病、胆囊疾病、甲状腺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继发的焦虑症状的可能,也排除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所致的焦虑。所有的患者均获知情同意。50例中,年龄33-58岁,其中男性16例,平均年龄(39.6±6.8)岁;女性34例,平均年龄(41.2±8.6)岁。职业:公务员19例,农民17例,工人10例,个体4例。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29例,初中以下10例,初高中11例.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6±0.9)年。50例均间断出现头昏、头痛、手指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及肩部周围不适等症状多次就诊综合医院骨科或康复科,每周上述症状不少于5d,每天发作不少于4h。

1.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综合医院均结合X线双斜位摄片及颈椎CT、MRI检查,颈椎退行性改变39例,占78%;颈3-4或颈5-7颈椎间盘轻微突出,无硬膜囊受压28例,占56%,颈椎曲度僵直36例,占72%。在我科门诊行四肢肌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1.3确诊前治疗情况50例均不同时间给予对症止痛,配合牵引、理疗及针灸,甚至“小针刀”及局部封闭治疗,均不能明显改善症状,且反复发作。

1.4治疗方案所有患者给予开放性治疗,前5天每日清晨服用帕罗西汀(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一次,第6天后增加为20mg一次,两周后可以根据改善状况将其加量为40mg/d。治疗期间停用所有止痛药。睡眠差者给予阿普唑仑0.4mgqn口服。

1.5统计学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满12周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1.6结果SAS评分结果(平均分)为9-18分,平均(10±3.6)分,支持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符合CCMD-2-R中焦虑症诊断标准。按减分率≧50%有效,

2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现代“文明病”和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及心身疾病犹如异军突起,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顺序,这就使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相形见绌,从而推动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导致人们对由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其致病作用日趋关注。据WHO“综合医疗机构中的心理障碍”全球合作研究报道,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中99.1%是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3]。焦虑症约有一半病人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有关科室[4]。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尤以神经、循环、呼吸及消化系统的表现突出[5-6],因此,他们反复往返于这些临床科室之间,其症状与相应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符,患者不但感到身心痛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7]。本组病例中的患者就诊时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头昏、头痛、颈部不适伴疼痛,肩部疼痛,甚至颈部和上肢活动受限,反复行X片、MRI检查,曾多次诊断为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甚至交感神经型等,并反复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手术,仍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后经抗焦虑治疗获得满意效果。这提示我们对于以主诉症状为主,辅助检查也不支持的“颈椎病”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本例患者在我科就诊时,在病史追问中发现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阵发性心悸、气短、胃区不适伴进食差,易激惹,部分患者还合并月经紊乱、下降等难以启齿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对这些情绪症状的否认或掩盖,是造成焦虑障碍高误诊率和识别率低的原因之一。

总之,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与专业相应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知识,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有效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焦虑障碍的临床检出率,从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提高诊治率。

参考文献

[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 ,el al.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Arch Gen Psychiatry,2005,62(6):593-602.

[2]王进.躯体化障碍56例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93):264.

[3]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9-100.

[4]孙菊水.内科疾病中焦虑的流行病学及药物治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3):174.

[5]Douglas R,Dolnak DO.Treating Patients for Comorbid Depression,Anxiety Disorders,and Somatic Illnesses [J].J Am Osteopath Assoc,2006,106(Suppl2):S9-S14.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7

关键词:强迫症状;焦虑;悦纳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较其他年级更大,在其他年级出现的如异性交往过密、亲子关系僵化甚至恶化、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等问题在高三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受到强迫症困扰的学生也最多。

强迫症是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它一般表现为患者反复出现相同的观念、想法、行为明知不对但无法自控,从而感到十分痛苦。如强迫思考、强迫记数、强迫检查、强迫清洁等。在高三学生中出现强迫症状的表现有:头脑中重复出现一些字句,频繁思考同一无意义的问题;一提笔就反复练字,无法控制;反复检查自己做过的题目,以致考试时不能完成答卷;怕忘记带文具,反复检查书包,以致常常迟到……高考前强迫症状的高频出现,是因为一些学生学习过分紧张,学校、家庭要求过严,学习中经常体验失败,在班级处境不甚良好,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出现强迫症状。

此外,下列几种情况也易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症状:①生活中出现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受到严厉批评、人格受辱、家庭争吵、亲人伤亡等,造成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回忆过去、担忧未来。②人格发展有缺陷,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急躁好强、内倾退缩等。表现为:墨守成规,求全责备,遇事强求细致、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反复评价。③得到错误信息而不知所措,常常思考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情对自己造成伤害时的对策,过分关注于这件事,不知不觉形成强迫性思考。④学生在过去因一些负面事件刺激留下的创伤性体验,也可能在高考前较高心理压力下诱发强迫症。

一般来讲,具有强迫症状,持续时间较短、频率较低,或对日常工作学习没有造成较大麻烦,自我感觉不是特别痛苦,就不需进行专门辅导。但有些学生在书刊杂志中了解到一知半解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就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高三学生,在高考压力下,持续被不理解的强迫症状所困扰,就会造成难以释怀的苦闷心情,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们进行合理认知、辅以积极的自我调节就会最大限度助其减轻困扰。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8

【关键词】 鼻咽癌;放疗;健康教育;康复

鼻咽癌是我国华中地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该地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0%以上[1]。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仍然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效果及康复的影响,笔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自我照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5年4~8月在我科住院的鼻咽癌患者90例,男67例,女23例,年龄20~70岁,平均47.8岁,平均住院61天。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4例,高中22例,初中以下34例。城市患者25例,农村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调查。

1.2 方法

1.2.1分组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病程及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护理、个体化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一对一指导,随机解答患者的问题)、健康教育宣传卡(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及诱因、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方法、体位、饮食、功能锻炼、放疗情况等)、演示及反演示(教育者亲自演示正确的锻炼方法,并要求患者进行反演示), 同时指导患者家庭主要成员协助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头颈部及张口功能锻炼。

1.2.3 评定方法 统计时间为入院后6周。在患者入院后1~3天收集疾病相关资料,放疗前进行心理状态评定;放疗42天后进行功能锻炼达标情况评定;放疗5周后进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出院后随访患者自愿坚持完成辅助治疗的情况,并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放疗前焦虑状况的比较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焦虑状况比较(略)

注:χ2=0.0001,P>0.005

表2 两组患者放疗前心理焦虑状况比较(略)

注:χ2=17.43,P<0.01

2.2 功能锻炼达标率比较 放疗后第42天,观察组42例达到要求,占93.3%;对照组30例达到要求,占66.7%,两组比较χ2=5.375,P<0.05,差异有显著性。

2.3 两组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比较(略)

2.4 两组患者放疗后辅助治疗自愿坚持状况的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放疗后辅助治疗自愿坚持状况的比较(略)

注:χ2=36.00,P<0.01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2]。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以下优点。

3.1 心理焦虑发生率降低 鼻咽癌患者入院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情绪,担心放疗后出现并发症及预后是否良好。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应在工作中关心、理解和安慰患者,向他们详细介绍鼻咽癌的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癌症的认识,并介绍同病区相同疾病好转病例,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成员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树立信心。从表1、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心理焦虑发生率由入院时的88.9%下降到17.8%,充分说明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3.2 功能锻炼达标率提高 通过有关疾病知识的讲授,使患者了解放疗后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其对锻炼引起疼痛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的演示和帮助使患者知道如何进行锻炼,明确了锻炼的目的;行为演示与强化策略的应用(即讲授后要求患者反演示,并且每天定时检查完成情况,予以正性鼓励),提高了功能锻炼的达标率。由于放疗可使患者颈部肌肉及咀嚼肌纤维化,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颈前后左右旋转,张口练习,按摩颞颌关节,以防活动受限。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为93.3%,而对照组仅为66.7%,表明健康教育这一系统化的教育过程不仅对患者的行为有正性影响,而且对远期健康有明显效果[3]。

3.3 并发症的发生率 鼻咽癌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鼻衄或出血。由于射线的作用,可使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口腔感染,因此教育患者每日清晨起、睡前、饭后须用淡盐水含漱口腔,必要时可改用双氧水。告诉患者不要将所划放疗标志线随意擦去,不要用手搔抓放疗部位皮肤,不要用肥皂擦洗,不贴胶布,不搽含重金属的药物,衣服宜宽大、低领、棉织、吸湿性强。不要在阳光下曝晒,不宜风吹、雨淋,保持照射野皮肤干燥。正确进行鼻咽冲洗,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鼻咽2次。如遇鼻出血时应立即停止。嘱患者勿捏鼻、挖鼻、用力擤鼻涕等。从表3可以说明,健康教育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3.4 放疗后辅助治疗自愿坚持率提高 在放疗后辅助治疗中多数患者因不良反应而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甚至有放弃的念头。由于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命质量的最大因素,所以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4]。应从精神上、生活上更加体贴患者,给他们讲解有关放疗知识,鼓励他们勇敢地接受挑战,遵医嘱坚持完成治疗。表4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愿坚持完成整个辅助治疗43例,占95.6%,其余2例也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督促劝导下完成,而对照组自愿坚持完成者13例,占29.9%,25例在医护人员的劝说下完成,7例因不能忍受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止。说明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放疗的治疗和护理。

4 小结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放疗后康复,提高放疗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43,452-471.

2 黄秀凤,杨晓涛,卢英荣.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护理,2003,9(4):256-257.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133-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ardiac interventional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GAO Hong-xia

Gadre Ward,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ardiac interventional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there were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were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is study,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The complication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core after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io of puncture site bleeding,pulmonary edema and difficult defecation after operation,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ardiac Intervention;Surgery;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Nursing

决定心脏介入手术成功有几大影响因素[1]:首先是要有高超的手术操作技术,其次是术者与助手及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默契配合,还有术前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低心排综合征是成人心脏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通常需要接受机械辅助循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通过增加心肌供氧、降低心脏负荷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其对冠心病术后的辅助疗效确切,但对于心脏功能重度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3]。体外膜肺氧合通过动-静脉(V-A)辅助的血流灌注可达心排血量的75%,使病变的心脏得到充分休息[4]。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需要结合两者的优点联合应用,同时也加大了临床护理难度。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0~81岁,平均(63.2±3.5)岁,行急诊溶栓者26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1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2岁,平均(63.3±3.6)岁,行急诊溶栓者27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者1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急诊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入院教育、药物治疗护理、观察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实施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注意按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护士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保证医生实时掌握患者的各项状况。保证患者住院条件的优良、卫生整洁、空气清新。要求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注意患者的吸氧及下肢变化情况,认真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迅速,病情比较严重,患者一般很难适应突如其来的症状,会有消极的情绪,情绪有时候会失控,护士需要耐心地开导,给患者仔细讲解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消除患者因为无知而出现的恐惧,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给患者讲解一些康复治疗的病例,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

1.2.2 治疗前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有关医学常识以消除其焦虑情绪,并对其问题进行耐心解答,还应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宣传,使其明白心脏介入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安全感,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还应与其家属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一起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术前3 d就应开始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并告知其床上排便的意义。术前对患者进行禁食指导,空腹时间不宜过长或允许术前2 h进半流质饮食。青霉素皮肤测试需遵医嘱。

1.2.3 治疗中护理护士要协助医师全面掌握患者的各项生化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尤其是凝血功能变化,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解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术中备好各项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当全身使用溶栓药物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各种出血症状(牙龈出血、呕血、口腔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渗血等),治疗后也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保证治疗的安全。密切配合医生做全项和尿常规检查,尽早发现出血倾向并及时治疗。术中使用气垫床和加温毯,预防压疮和术中体温过低的发生。经常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1.2.4 治疗后护理术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制动,辅助其多饮水和快速补液,术后4 h补液量达到24 h输液总量的1/3,且术后4 h内每15 分钟测定一次血压。尽量让患者进清淡食物,同时应注意在食物中添加维生素,拔管前应准备好抢救必需品,护士应陪护患者,注意分散其注意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应用2%普鲁卡因镇痛。拔管后密切观察30 min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并使用沙袋在穿刺点压迫6 h,严密监护敷料和伤口。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直至72 h,指导患者应避免因腰部及四肢增加腹压,拔管6 h后方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下床活动。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定期监测血压,注意其心率、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多对其进行巡诊,了解患者的反应并对可能出现的胸闷、大汗等症状进行及时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尽早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准确记录患者的24 h出入水量,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温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股动脉出血状况,如全身有出血现象、有无异常的大小便颜色。

1.3 观察指标及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住院时间。其中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为4级,得分为1~4分,其中15项为负性陈述,5项为正性陈诉,总分为80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穿刺点渗血、充血性肺水肿和术后排便困难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总住院时间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心脏介入术对患者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患者往往因自身心脏疾病而濒临死亡,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而术后出现的低心排综合征更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此时治疗上大多通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甚至体外膜肺治疗[5]。针对此类患者,护理难度大,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6]。鉴于患者治疗前的紧张焦虑,对患者而言手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应激源,患者会对内、外环境刺激进行认沽并产生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多汗等心理应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情绪[7]。研究表明[8],术前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心理,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患者术前出现焦虑和恐惧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这也可能导致消极情绪的并发症[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穿刺点渗血、充血性肺水肿和术后排便困难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贴心关怀改善患者的感受、认知、情感和态度,在缓解或消除患者消极情绪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结果显示,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上述护理方法还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恐怖 咨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07-01

1 案例情况

1.1 求助者情况

陈某,男,18岁,大一学生,大庆人,家族无精神病史,家教传统,望子成龙。初、高中阶段,在校住宿,由于父母管教不到位及青春期叛逆,沉迷网游,遭班主任责骂,导致害怕见老师。随后发展到不敢与陌生人交流,严重影响睡眠。进入大学后情况更为严重,并为此焦虑和痛苦。既往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疾病,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1.2 主诉

自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遇事喜欢独自思索。初中开始住校,父母比较远,管不着我。我与同学经常抽烟、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初三换了班主任,非常严厉。大学,我以为环境变化,情况会好转,但实际情况越来越糟糕。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甚至避开人群。

1.3 观察和他人反映

辅导员反映,陈某较少与同学交流,交流时神色慌张羞怯,面红耳赤,浑身直冒汗,动作僵硬,眼神不敢直视对方。曾因逃课被发现,表现非常紧张,说话不连贯。上课总低着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与老师说话。

接受咨询时,不敢抬头与咨询师对视。其自知力和定向力完整,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欠主动,表情焦虑伴时有紧张不安。无明显的幻觉和妄想。

1.4 心理测验结果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为194,阳性项目有58项,躯体化1.25、强迫症状1.90、人际关系敏感3.22、抑郁2.00、焦虑2.20、敌对1.80、恐怖2.90、偏执2.30、精神病性2.00,其他1.71。对照SCl-90国内常模(成人),其人际敏感分值明显偏高,恐怖分次之。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60分,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5分,中度抑郁。

2 评估与诊断

2.1 心理状态的评估

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第一,求助者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无幻觉和妄想,因此其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第二,求助者知道这可能只是自己紧张担忧,但却无法控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从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是一致性的;第三,其除了情绪变化,其个性没有变化,因此符合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依据上述分析,求助者的心理活动是正常的。

2.2 案例诊断及依据

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诊断理论,本案例诊断是社交恐怖症性神经症。属于严重心理障碍。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排除精神病。由于初始由生活事件引起,据许又新神经症评分标准,持续时间已长达一年评2分;痛苦程度病人无法自己摆脱评2分,严重影响了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的功能评3分,该求助者在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方面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症状主要为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身体倦怠、胸闷气短、怕与别人目光接触等。据此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3 咨询方法和原理

据求助者的情况,经与求助者协商并同意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咨询治疗,并与求助者共同制定了治疗计划。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

系统脱敏疗法是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来访者与治疗者一起做一个等级层次表。这个表中列举一系列能够诱发恐惧的情境,包括从引起最低度恐惧的情境到引起极度恐惧的情境;(2)治疗者教来访者练习并达到完全放松;(3)当来访者学会放松后,让他开始尝试做等级表中所列的引起最低度恐惧的一件事。

4 咨询过程

4.1 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倾听求助者叙述,收集了解情况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让求助者明确自己目前的情绪和不良行为模式,消除求助者的顾虑。其次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确定了咨询目标和制定方案。再次对求助者进行松弛训练。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4.2 治疗与巩固阶段

4.2.1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第2~4次)

首先向求助者讲述社交恐惧、焦虑的一般性知识,包括患病率、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间等。其次针对患者的回避行为治疗,向求助者讲述“回避行为”的致病机理和进行暴露练习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情绪监控表,用来记录自己焦虑情绪变化。再次改变认知,正确认识交往。目的在于让该求助者抬头看人,培养正常交往习惯。

4.2.2 系统脱敏法治疗(第5~6次)

经历上述疗程,求助者在反馈中感觉好了很多,为巩固疗效,咨询师在求助者已掌握放松技术的基础上,建立1~8级恐惧反应层次表为:(1)和人一起但不说话;(2)和家人讲话;(3)和陌生人讲话;(4)和辅导员讲话;(5)和任课老师讲话;(6)小组发言;(7)班级发言;(8)参加苗子竞选。让其从恐惧度最低的等级开始,进行想象脱敏,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停止想象,进行放松。依次逐级通过,直至求助者能够想象最糟糕的情景时不再受恐惧焦虑的折磨。接下来,让其把获得的这种行为和感受移植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现实的人与人交往中真正进行实地脱敏。

经过总共6次咨询治疗,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总结了咨询过程中的感受,咨询师要求求助者要学会自己成长。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及时给予他鼓励,并建议参与人际交往小组活动。

5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为“我现在像放下了一个很重的包袱,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与人交往,能抬起头和大家交流”。辅导员反映能与其交流,同学反映可在宿舍里面走动,与人交朋友。干预后心理测验结果为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恐怖1.75;人际关系敏感1.80;焦虑1.65;其他各项指标已恢复到常模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35分。根据求助者自我描述、他人反映以及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评估认为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正常听课、回答问题,与他人交流,参加活动,消除自卑感、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了求助者的目光恐惧,纠正了求助者对人际关系及其交往方式的认知偏离。

参考文献

[1]钟有彬.认识领悟疗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