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6 17:06:40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分子轨道理论 案例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在天津大学编写的《无机化学》教材中,对于分子轨道理论(The Molecular Orbital Method)的基本概念做了如下描述:在分子中任何电子可看成在其所有核和其余电子所构成的势场运动,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被称为分子轨道;分子轨道可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n个原子轨道线形组合成n个分子轨道;每一分子轨道有一相应能量,分子的总能量等于被电子占据的分子轨道能量的总和;分子轨道同原子轨道一样,容纳电子时也遵循能量最低原理,Pauli原理,Hund规则。该教材将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用图1来描述,该描述中用“+”和“-”表示不同组合方式,分别形成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对于这种描述,学生往往不能理解,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组合”这个词在这里解释为“原子轨道的叠加”,其中有一半分子轨道分别由正负符号相同的两个原子轨道叠加而成,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增大,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低,有利于成键,称为成键分子轨道(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如σ、π轨道。另一半分子轨道分别由正负符号不同的两个原子轨道叠加而成,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很小,其能量较原来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不利于成键,被称为反键分子轨道(anti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如σ*、π*轨道。把能量等于原子轨道能量的分子轨道称为非键分子轨道(non-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2.案例教学

2.1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

为了对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举例[1]阐述一些基本概念。

烯丙基正离子、自由基和负离子,其原子轨道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所形成的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也不相同,可如图2表示。烯丙基正离子只在成键轨道上有成对电子,而烯丙基自由基在非键轨道上还有一个单电子,烯丙基负离子在非键轨道上还有成对电子。从图2可以看出,形成分子轨道后,其键能大小依次为:烯丙基正离子?烯丙基自由基?烯丙基负离子,也就是说这三者之中,烯丙基正离子能量最低,最活泼,最容易给出电子参与反应。将深奥的分子轨道理论用这种简单明了的示意图解释,同学们听了很容易理解,对其他类似问题也会用这种办法进行分析。

2.2最高占有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和前线轨道

在分子轨道中,可能含有几个成键轨道,是不是都会参与成键呢?其实在分子轨道理论中还有一种前线轨道理论的概念。在电子占有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叫做最高占有分子轨道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在电子未占有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叫做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把分子轨道中最高占有分子轨道和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统称为前线轨道(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处在前线轨道中的电子就像原子轨道中的价电子一样是化学反应中最活泼的电子,是化学反应的核心。换句话说,只有前线轨道才可能参与成键。

1,3-丁二烯分子中的四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四个分子轨道,其能级分布和电子填充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处于成键轨道中的HOMO轨道上的电子是最活泼的电子,容易给出电子,形成化学键。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前线轨道HOMO和LUMO,采用高斯(Gaussian)软件模拟计算了一种缓蚀剂分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的分子结构,含有碳硫双键[2]。图4为DDTC的分子结构、HOMO和LUMO。从HOMO图上可以看出,电子云在碳硫双键上重叠,两个硫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最大,碳硫双键上硫原子最可能给出电子参与成键。通过量化计算将分子轨道中的活性位点直观地表现出来,同学们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分子轨道理论解释化学活性问题带来的便利性。

为了进一步直观显示DDTC在铜表面的吸附情况,采用SIESTA软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模拟。图5为DDTC在铜表面的平衡吸附模型。从图5可以看出,DDTC在铜表面的吸附正是通过DDTC上的两个硫原子与铜原子成键完成的。因为硫原子上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而铜原子的d轨道上有空轨道,满足了形成配位键的基本条件,所以DDTC能牢固地吸附在铜表面。

咪唑啉分子是另一类非常有效的金属缓蚀剂。我们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计算了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UHCI)的HOMO和LUMO(图6),并模拟了在水溶液中其在铁表面的吸附模型(图7)。从HOMO图上可以看出,电子云在羧甲基上的重叠密度很大,羧基上的氧原子最可能给出电子参与成键。从图7可以看出,由于UHCI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牢固地吸附在铁表面,将水分子与铁表面隔开,从而保护铁免于腐蚀。

这两个例子通过分子轨道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成键分子中的活性位点,以及如何与金属成键,直观、易懂,学生更容易理解。通过分子轨道理论的举例教学,不但将微观的分子结构立体地展现出来,而且很好地阐述了不同物质间的化学相互作用本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概念及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结

通过举例教学,将分子轨道理论中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以示意图、模拟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将在原子轨道理论、晶体结构等物质结构理论中进一步丰富举例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田文芳,毕晓白,蔡民华.浅议生物教学中的举例[J].科学教育,2011,17(6):77-78.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中职;办公自动化;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作为中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办公自动化教学的目标,不单单帮助学生对办公自动化的技巧、方法和理论很好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过去的课堂中应用非常普遍,尽管如今正在改革这种教学方法,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课堂上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训练,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依然非常缓慢。本文与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相结合,从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在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中的意义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搭建创业发展的平台,挖掘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发展和创业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夯实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和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办公自动化虽然有较少的学时数,但却将办公自动化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所涵盖。为此,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将这些实用知识掌握和了解。基于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1、可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在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始日益彰显了案例型教学法的优势。作为一种真实的信息资料,案例能为学生展现办公自动化的真实内容。这样在直观的感情条件和信息背景下,学生能自主的进入案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随着分析、利用、阅读和搜集案例资料,直至评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认真的思考,寻找一个最佳的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案。

2、可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通过实例等方式,案例教学法能提供感性的、生动的和丰富的案例,对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和选择,进而系统化所掌握的知识,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3、统一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

案例教学法的宗旨,就是剖析典型案例。一方面,通过对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触类旁通,通过应用知识,对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通过有机的结合理论和亲身实践,真正实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伴随着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社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职学生。而针对办公自动化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是相应的实践教学。而立足于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视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联系实际,仅仅是对理论进行介绍,会让人觉得空泛和枯燥,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而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其关键点是对案例的选择。原则上,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并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对本节或本章的内容准确而自然的掌握。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案例并非是案例教学的目的,而仅仅是案例教学的工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是中职院校办公自动化教学的目标,以实现熟练掌握各种实用办公设备的目的。通过学习典型案例,将学生的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提升,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2、讨论和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就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相互辩驳并自主发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参与者,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使讨论的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讨论可分为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教师应细致周密的安排课堂讨论的程序和内容,努力营造无拘无束、活泼和宽松的的讨论氛围,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讨论形式,真正实现共同提高、教学相长的效果,最后,教师在简明扼要的总结讨论的效果。

3、选择教学手段

作为办公自动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传统教学往往受限于条件和时间,由老师口述案例,而对于重点信息,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这样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案例教学引入多媒体后,可将上述种种弊端解决,教师可与教学需要相结合,随时呈现各种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图像、动画、声音、图像、文本等,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感性资料,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通过分析和讨论视觉资料,有机的结合现实生活和理论知识,在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实践证实,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办公自动化教学中,可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效、合理的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能使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案例教学的外延和内涵不断进行丰富,对案例库不断进行更新,通过解决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中职教学领域广泛的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唐新力,邰学群.新课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尤琦.案例教学的组织与方式[J].成都大学学报,2001,8.

[3]张琴.试论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

[4]季莉.通过案例教学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7.

[5]赵玉琦.高校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办公自动化,2009.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市场营销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

1.1 教师的主导作用分析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主导作用,没能贯彻案例教学中要求的民主讨论,过于强调自身的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比较少,没有对学生们进行足够的行为激励,没有能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将学生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并且进行充分发挥。在案例教学中,注重的是讨论,其答案并不唯一或者固定,即案例教学问题的答案并没有对错之分,教师们应该多些鼓励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1.2 教师营销实践问题分析

在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具备比较丰富的营销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营销实践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是到目前为止,高校教师经常出现调动等情况,也没有积累到一线营销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其自身营销理论知识与营销实践之间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得营销案例教学的课堂不够生动。一些高校虽然对教师营销实践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教师与企业或者社会等相结合进行营销实践,但是往往都由于教师们的自身角色定位问题,无法真正深入到营销实践中去,使得教师营销实践只限于形式。部分高校采用先进的市场营销模拟软件来弥补其中的不足,不利于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去积累营销实践的经验。

1.3 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分析

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案例教学实现其教学目标,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得师生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但是有些学生对营销教学产生了比较消极的认识,即认为营销教学的案例已经不符合未来营销实践工作的要求。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营销工作并不需要学习营销理论知识,而且教师没有采取合理的方法讲授营销案例,课堂氛围并没有被调动起来,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没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去,也没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1.4 教学目标分析

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也有比较严密的理论章节结构,并且和营销实际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是部分教师讲授的案例并没有和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一致,无法将案例与课堂所讲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学生们对章节理论进行理解与掌握时,教师们所采用的案例并不会发挥多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们运用所学的营销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很难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们也无法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营销技能。

1.5 案例教学程序化分析

当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会结合案例来讲课,使得案例教学趋向程序化。一些案例已经不符合现代营销的发展,其教学方法在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单一机械,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时的程序化更加突出。有些学生虽然了解营销知识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其学习积极性受到程序化比较严重的案例教学的影响,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

2 高校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2.1 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分析

首先,在课堂的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对案例材料的问题本质与营销教学目标进行掌握,从而可以准确地对讨论方向进行引导,并且鼓励学生们对案例的问题提出不一样的见解。讨论结束之后,应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针对案例进行思考以及总结,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们写总结报告,从而加深学生们的认识。其次,教师应该善于将案例中的资源价值挖掘出来,并且对其反映出来的营销理念及其方法进行准确理解。最后,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对学生们的真实反应进行观察,再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心理。

2.2 教师的营销实践经验分析

高校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以丰富教师们的营销实践经验,比如采用校企合作新模式。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让营销教师在社会企业中兼职以获得营销实践经验。也可以制定教师脱产计划,让教师们直接在企业中从事为期一年至两年的营销实践工作。另外,高校也可以建立营销咨询机构,并且面向社会服务,或者建立一个教师和企业合作的平台。因此,可以让教师们在营销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与营销素材,也可以深化教师的营销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营销案例教学。

2.3 学生主体作用分析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去。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们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哪一范围内的案例材料感兴趣,从而针对性地寻找相关案例材料,以激发案例教学课堂中学生们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材料范围布置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相关案例,并且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多些交流与合作,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或者组织辩论赛,将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2.4 案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分析

教师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比较全面的案例教学总计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计划中应该包括所选择的案例类型以及来源,并且将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都设计好,在引导时应该注意问题导向。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实现案例材料对学生的启发意义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学生们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5 案例教学的灵活运用分析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对营销案例教学形式进行灵活运用。另外,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具有程序化特点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以达到营销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案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应用问题,必须加强相关探索与研究工作。而实践证明,营销案例教学的效果比较理想,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理论教学;通用技术;生活案例

G633.94

通用技术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为实践操作指明了宏观方向,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背景下,本人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通用技术课堂的理论教学中,以分析生活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一、应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几点原因

1.通用技术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兴起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借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都很缺乏,可用的教辅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在讲授技术概念等理论知识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很好的理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们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

2.新课标提出通用技术教学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灯方面的差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有很多的经典案例,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不同地域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近相同,有些案例不符合新疆地域特征和学生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参考教材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案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3.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和经历者,对日常生活有最直接的感触。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所学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及时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案例的几条途径

1.观察日常生活,积累案例

通用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生活是我们信息的主要来源,生活案例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长期对日常生活观察,在课堂上就可以旁征博引,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一节,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部分中,教材分别举了地下通道、电话等案例。这些事例也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在教材中的应用比较凌乱,没有主线。如果利用书本上的案例讲书本,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

于是我就使用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话}“乌鲁木齐市的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设计”作为案例。因为当时乌鲁木齐的BRT还在试运行,各种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学生们也从每天的坐车中有所体会。我就以BRT这个案例为主线,使用照相机将站台、车座、扶手、色彩、指示牌、车载电视、车门等方面拍摄下来,让学生针对其设计的优劣进行讨论,然后来总结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通过这样的案例鼓励学生怀疑和批判,营造了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我也觉得这节课的教学非常轻松。

再如,手机现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在教学“技术的性质”时,我举了手机的发明与变化这个案例,首先提出问题,手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技术的目的性,然后展示 “手机发展史”的视频讲解技术的创新性,以设计手机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来讲解技术的综合性,以手机的材料和电池来讲解技术的两面性,以常见的手机品牌为例来讲解技术的专利性。如此以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技术知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2.收看电视,挖掘案例

电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特征。新课标提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学生对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的案例很感兴趣,这种类型的案例大都可以通过电视来获得。

例如,中央十套中有《我爱发明》、《走近科学》、《真相》和《原来如此》等科技类节目,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和通用技术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的“发现问题”这一节中,我从《我爱发明》节目中分别找出了“请蝇入瓮”、“救火妙剂”两个案例,形象的讲解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网络查找案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实时性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成本低等特征,这有利于教学中借鉴新技术、新发明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一节的教学时,恰逢我国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全国鼓舞,各种媒体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但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无暇顾及。于是我就通过网络下载天宫一号升空的三维动画和“我国航天之路”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这既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技术试验,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使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做到案例的真实性、目的性、实时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案例既要能充分联系理论知识的要点,又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创新教育; CDIO; 机械类专业; 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33-001

1.引言

21世纪的中国,“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换代、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提出要“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教育的创新也不能滞后。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入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指出在创新教育中存在“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教育部则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表示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而创新教育离不开教育改革,离不开专业教学。只有学生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比较强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创新。针对“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这一弊端,将案例教学与CDIO理念引入教学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点,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联系实际。

2.目前案例教学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案例教学实施模式

目前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是:1.案例在实施之前提前给学生进行布置;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探讨;3.教师进行点评;4.形成最终性报告。

2.2存在的问题

2.2.1目前案例教学模式只适合小班教学。目前案例教学模式虽然开放性、互动性较好,但该模式面对的班容量一般不宜过大,人数不应超过一个自然班(30人),否则,组织实施困难、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该种教学模式在河北工程大学:“CDIO项目”(一般每个小组为15人左右)实施效果较佳。

2.2.2对于工科专业大班教学目前案例教学模式不适合。但目前案例教学模式适宜在小专业、人数较少的专业进行实施,效果相对较好。但对于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工科专业而言,学生专业人数较多,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年招生324人,2015年招生240人,以30人为一个自然班,2014年合计11个班,2015年合计8个班。以2014年教学计划将11个班分为三个教学任务,每个任务不少于三个班,人数一般在90人左右,并且在阶梯教室上课,无论是人数还是教室不适宜开展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2.2.3目前案例教学只局限于讨论完毕即结束而没有进行深层次挖掘,仅仅停留在最终教师点评,学生形成最终性报告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仅仅是对此有感性认识,如果能够对此案例进行进一步挖掘,如改变参数、改变方案等,然后让学生再次进行课下学习、巩固,对于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会有一定帮助。

2.2.4学生实践能力及搜集资料、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相对薄弱。在将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后,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从网上找一些资料,而对于运用中国知网、维普或者万方等专业数据库进行资料搜集、挖掘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同时,由于学生实践环节得到的锻炼较少,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能力对案例帮助较少。

3.基于创新教育和CDIO理念的机械类专业案例研究

3.1按照创新教育和CDIO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以符合工科专业的需求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理念服务的能力。对于案例教学的选择任课教师一定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实施。同时,案例的选择要考虑本门课程的特点,同时要兼顾综合性,尽可能设计一些贯通性案例、综合性案例。

3.2针对机械类专业大班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证案例实施的效果

对于机械类专业大班教学,进行案例教学应灵活进行。如将大班教学划分为不同组,以组为单位将学生在QQ群内形成不同的学习组,在学习组中教师提前将案例布置下去,由同组同学在学习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发言,形成小组报告。任课教师将各小组讨论报告放到课堂上,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任课教师最后点评。点评完毕,各小组根据其他小组的小组报告优化自己的内容,形成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并重。此种方法解决了大班上课人数多、场所局限等问题,但教师的课堂之外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需要相关方面给予考虑。

3.3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与普通的教学不同,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及额外的工作量。同时在案例教学中任课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基于最后的成绩,可能与现有评价体系产生矛盾。因此学校管理层应该根据案例教学新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以便教师更好的工作。

3.4将CDIO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传播学导论;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138-02

当前,我国约有800多所学校有新闻传播学教学点,《传播学导论》课程是高校所有传媒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传播学导论》源自西方,不仅理论庞杂,涉及到社会学、符号学、新闻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思辨性强;而且理论解释力强,但应用性不足。传播学中的许多理论对媒介对现实的影响具有穿透性的解释力,如媒介即讯息,但是理论与传播媒介的各项实际运用与操作关系甚远。在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学来无用,因而不愿多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与教授法相对立,它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传媒情境中,通过师生间互动、平等对话和讨论,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传媒情境的思辨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种寻找理论和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描述真实的传媒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学到的传播学理论思考、解释传播现象,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反响很好。本文将选取武汉公交女司机被打事件解释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来解释案例教学法在《传播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过程。

一、《传播学导论》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研发案例

《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案例可以取材于人类社会中的传播现象,传媒实践中经典性的活生生的真实事件。但是,课程中所要呈现的案例,则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进行精心的挑选,选中的案例首先要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应具备一定的时事性、新鲜性和典型性,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只有选择合适的案例,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述大众传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在当今各种媒介铺天盖地的覆盖下,这一现象太为常见了,学生们也觉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而且在很多现象中要想很明确的证明现实环境是由拟态环境转化的太过武断。在众多传媒现象中,笔者选定了2008年发生在武汉的一个公交女司机被打事件,本来仅仅是现实中的一个普通冲突,一个说话不礼貌的武汉公交女司机骂了车上的东北乘客,被同行的两个东北男人在公交车上打了一顿;但经由武汉经济电视台一次报道“东北打人者不是人,简直是畜生”直接引发了网络和现实中武汉人对东北人臭骂的现象,现实社会中承袭了武汉经济电视台的观点。以下简称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案例。

(二)讲课过程中呈现案例

讲课过程中,在合适的时机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程上呈现,呈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讲述是最常用的一种,或者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或者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堂阅读,也可以提前一次课就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案例材料,上课学生陈述的方式等。不管采用哪种呈现形式,最主要的是需要把案例中的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讲述清楚。

例如: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案例中,为了让学生通过现实现象来更好的理解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理论,采用多媒体呈现案例的方式。首先,呈现了武汉经济电视台对这一事件报道的视频,视频中首先记者对武汉司机宋汉芳在医院的镜头,在车上被两名东北男人打的镜头,采访了宋汉芳的亲人们,公交车司机对这一事件的愤慨,视频中的旁白和主持人的言论都是同一个观点,两个不是人的东北人殴打了公交车司机。然后,图片和文字呈现两名目击者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乘客“高山无语”在博客中透露:“我亲眼看见是她先出言侮辱上车的东北妹,也是她先用手推开东北妹,她以为在她的地盘、她的车上,没人敢把她怎么样,更何况她作威作福习惯了。此时东北人并没有说什么,所谓东北人等车等烦了才大打出手,完全是杜撰出来的噱头,只是东北妹说了一句‘你们的车好慢’,仅仅这一句,至少我没有听见东北人说第二句话。可司机大妈却没完没了,而且是她先动的手,一旁的东北男才这样愤怒”。该网友指出:“这个女司机不但脾气不好,而且性情暴躁,乘坐她开的车你不要企图向她问路,要是向她问路,我保证她会把你损得狗血喷头”。目击网友“记录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博客上写道:“当时我在车的中间,听到有个女的在前面说,怎么来车这么晚。那女司机说的什么我没听清楚,但语气非常不好。因为我也是外地人,对东北口音听得非常清楚。那女司机就说了一些之类的话,后来我伸头往前面看的时候,就打起来了。”最后,文字描述这一事件的进展,2008年9月,一则武汉经济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武汉女司机被打”播出后,一些传统媒体和网站在不断转传的过程中,标题从《公交司机被打》到《东北人打武汉公交司机》,到《东北男人打武汉女公交司机》,再到《2个东北男人打1个武汉公交女司机》,一件普通的社会冲突事件,被传媒演变成不同地区籍贯人之间的冲突,网上各大论坛形成了以区域划分的武汉和东北两大PK阵营,互相攻击、谩骂,无所不用其极。大概用将近6分钟的时间呈现该案例的来龙去脉。

(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

所呈现的案例,具备趣味性、实践性能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认知这一事件的兴趣,但是,对于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却不可能通过了解了案例就可以知晓,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结合这一案例中的表现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师更多的采用启发式提问方式。

例如,在前述案例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案例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网友记录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即现场目击者了解这件事情的渠道与武汉经济电视台的观众了解这一事情的渠道有什么不同?2.现场目击者会不会参与到网络上的武汉人与东北人的对骂,武汉经济电视台的观众会不会参与到对骂的队伍中?这两者行为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会有现实社会中的一起小纠纷会发展到武汉人与东北人的对骂?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怎么样解释这种现象的转变?现实社会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5.这一原理能同样解释网上流行语“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和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医闹现象发生的契合性吗?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的环节,教师已经从传统课堂的知识的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上知识的引导者,根据学生讨论及其发言的情况适时引导,防止学生讨论的话题分散或者跑题,使学生仅仅围绕所呈现的案例进行讨论,才能较好的实现其教学目标。

(四)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给出评价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从案例的讨论中总结概述出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如前述案例中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可以纳入到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期末考试和试卷分数以不同的权重参与到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评定,从而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动力。

二、《传播学导论》课程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是选取的案例应具备针对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意思是指选取的案例要具备理论的针对性,课堂上所选的案例能涉及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不能仅仅是为了案例而讲案例;二是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传播学导论》课程面对各科背景的学生,理科类、文科类和艺术类都有,对于理科和文科类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自己搜索、总结和陈述案例,而对于艺术类的学生则需要选择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清晰,篇幅不是很长,涉及的知识点不是很多的案例,从而更有效滴激发起艺术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具备时事性。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就是实时发生的新事、奇事和大事。而《传播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主体一般是与媒介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具备非常关注时事的专业素养。例如,讲解第三人效果假说时,2011年之前用的是芜湖蓝藻引发的水污染事件中的抢水现象,可在2011年春天日本发生地震之后在中国沿海发生的抢盐风波之后,假说案例就更换为分析民众的抢盐行为。

三、结 语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

许多高校把V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希望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能力。然而,VB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点众多,内容抽象难懂,因此,要教好和学好该门课程对师生双方而言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国内许多老师和学者都将该方法应用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刘声田老师就案例设计思想做了详细研究,并总结案例的构建方法,吴海珍老师采用关联案例教学法,强调案例的选择应与学生生活、专业相关联。本文借鉴这些老师的思想,并结合生态学的部分思想,总结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生态案例教学法,希望通过该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如上机操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型,屡教不改型,经过对这些问题认真深入分析,发现在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VB程序设计教材自90年代沿用至今,部分内容与时代脱节,学生希望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程序,而不是简单模仿教材中的传统知识。

(2)知识点零散分布,不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固定不变,但是教学时间却在减少,学生脑海中存留的是碎片化散乱的内容,所以要在各个知识之间建立前后联系,否则必是前学后忘。

(3)验证性实验过多,不利于计算机思维培养。VB程序上机实验多是验证性操作,导致学生上课时只是照猫画虎输入,并没有真正理解代码的含义。

2 优化案例库设计方案

将生态学的发展观、动态观等理念融入案例设计中,把案例设计视为一个多元的,生成的,复杂的,但又是统一关联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利用案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争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构建案例系统:

(1)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激励为推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而这个学习兴趣是需要保持的,不能因为感觉到困难就畏缩不前,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长效学习的意愿。

(2)以程序游戏代替枯燥概念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重视概念的讲授,但是这些概念对程序开发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将会舍本逐末,可以将枯燥的概念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程序,并且,将游戏设计为开放式的,通过不断改进来完善程序功能。

(3)以鲜活案例提高有效参与度

常变常新,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活力和吸引力,鲜活的案例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更新,在教学中加入平时遇到的计算机应用实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参与性,还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模仿,设计程序,从而促使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养成。

(4)以专业案例激发学习欲望

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会使学生感受到程序设计思想是可以用在他所学的专业课程中,对他现在以至于将来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 纵横布局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将教学过程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条主线。结合案例库,发挥层次培养作用。

第一阶段(3-4周),针对学生反映的“概念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等问题,将实验内容进行悦趣化处理,将语法规则、算法思想融入趣味性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第二阶段(7-8周),将前一阶段的基本验证型实验升级为设计型实验,增加了代码调试、组织、检测等实验内容,大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频繁,会在实验过程中探讨代码是否可以简化,程序的功能是否还可以继续增加等问题。

第三阶段(4-5周),以前一阶段的程序设计知识为支撑,将模块,多窗体,数据库等纳入实验内容,进行创新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难度增加,依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学生必须相互合作,并且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课外学习,此阶段重点是培养学有余力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生态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自我充实,自我积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将案例内容与生态学思想不断糅合,创设更多的生态案例资源,让学生在多样发展的情境下身心愉悦地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与内涵。

参考文献:

[1]袁媛.“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12(01):55-57.

[2]刘声田,裘皓杰.《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45-146.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8

摘要: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结合计算机多媒体类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和特点,介绍了在多媒体类教材编写中如何设计和筛选出合适的案例。

关键词:多媒体;教材;案例;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案例一词译自英文的Case,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法,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并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这些例子就是案例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的师范教育或教师培训领域,案例教学法得到广泛运用。在世界范围内利用案例组织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影响的学校当推美国哈佛商学院,该校成功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工商界成功人士,才使得案例教学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在我国,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案例化教材的建设有待完善。

2案例化教材的优势

案例化教材的目标定位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特别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化教材的目标定位正是针对于当前在多媒体类课程教学领域的薄弱环节,与传统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

2.1案例化教材有利于对传统概念的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化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2.2案例化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别于一般的传统的教材,案例化教材通过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项目或从中抽取出的模拟项目为研讨核心,体现了任务驱动和模拟实战场景的思路,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环境,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同时案例中隐含的理论问题被揭示出来后,会慢慢与原有的知识融合,成为已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而且在实施比较复杂的案例时,会遇到一些突破学生原有的知识范围、知识领域的内容,就迫使学生从角色的扮演中学会综合运用更多的知识和更加灵活的技巧来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实际运作能力,增加新的知识,弥补学习中知识片面的弊端。

2.3案例化教材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化教材通过案例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解答是开放的、发展的。通过案例教材,再加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和实践,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解答,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从目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类教材来看,案例化的教材已经不少,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案例教材并不多,原因一是作者对案例化教学把握欠缺,未能将案例的特点发挥出来,二是作者实践经验不足,案例选择不恰当,没有体现出案例教学的优势,三是案例的质量参次不齐,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3多媒体类案例化教材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的理解并具备必要的多媒体信息制作与处理的应用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教材沿袭过去的出书

理念:从基本知识开始,循序渐进的铺陈,再论述重点,这种安排有些僵化,往往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而忽视其具体的应用。目前很多计算机多媒体方面教材介绍的软件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学生对此类课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类教材建设任重而道远。

现在很多出版社已开始着手于建设多媒体类案例式教程,对于一般侧重应用的本科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以具体的应用案例组织知识点,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先不讲理论,只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应用了,再回头讲理论,理论也是够用为度。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具体应用的能力。从各大出版社已出版的多媒体类教材来看,采用案例形式编写的教材,其销售量远远好于普通类教材。

目前很多教材以例子多自封为案例化教材,实为鱼目混珠。案例和举例在含义上有所相近,但在教学方式上二者有很大区别。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们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占有次要地位,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而举例则完全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

4多媒体类案例化教材案例选择要点

案例化教材中案例的选择是关键,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笔者最近编写了《Flash CS3动画设计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261049,以下简称《教程》),根据在编写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来谈谈如何选择多媒体类案例化教材的案例:

(1) 案例首先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现在很多案例化教材注重案例库的建设,案例的数量虽然上去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收效甚微,因为过多的案例耗费教师在备课环节的精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达到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程》第一章,我选择了“雨夜探宝”这个案例,这个案例很典型,制作过程中涉及了大部分的动画技术,让学生对各种动画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案例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如果选择的案例比较简单,流于形式,没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分析和研讨,学生感觉看一眼就会,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此类的案例过多,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浮躁的现象。如果选择的案例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在尝试二、三次之后做不出来的话,就很容易丧失信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教学不利。案例本身如果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形成见解纷呈、观点不一的案例教学应有的氛围,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从而在较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是看起来无从下手,但掌握了相关内容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的案例比较合适。在《教程》第四章,我选择的“小池”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制作过程较复杂,学生完成这个精美的案例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3) 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材案例的应用范围不宜太广,应针对具体的某一知识点或原理展开,案例的突出部分或是特色部分要为所介绍的知识点和原理服务,使学生对案例有深刻的印象,通过案例能深刻理解知识点和原则的内涵。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案例化教材使用的对象应确定,选择的案例是针对于本科学生,还是高职高专学生,或是中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能力也不同,对于案例的理解和应用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在《教程》第四章,针对遮罩层的概念,我选择了“黑夜偷窥”这个案例,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遮罩层的作用,很受学生的喜爱。

(4) 案例大小应合适:对于不同的计算机类的课程,选择的案例大小要求会有所不同,例如《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案例化教材,一般会精选一至二个软件工程的大型案例,全书围绕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来讲述,案例则会从头至尾贯穿于教材之中。对于多媒体类课程教材使用的案例,笔者建议尽量避免选择使用大型的案例,因为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学生来说,大型案例在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如果涉及的知识点和原理过多,学生很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很难从中找出学习的重、难点。同时教师每次授课的时间有限,选择大小适中的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和原理不多,这样更容易突出授课目标,从而不容易偏离授课内容,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5) 案例要新:教材使用的案例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一方面案例化教材必须快速反映客观现实,跟上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与时代进程合拍,通过富有时代气息的案例化教材,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多媒体类课程涉及的相关的软件发展很快,新的版本出现了不少新的功能与技术,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版本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对案例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程》第八章,我选择了“奥运倒计时”这个案例,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很有兴趣。

(6) 案例应具有启发性:过于直白的案例会减小学生的思考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选择的案例不仅要反映某一知识点或原理的涵义,同时还要有新意,能够启发读者和研究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开拓新的思路,只有这样的案例化教材才能更好地为案例教学服务。在《教程》第四章,我选择了“原子的世界”案例,介绍了二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案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补间动画这个概念,启发了学生的思路。

5结束语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类课程中开展案例化教材的建设的经验证明,案例化教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它的成功与否虽然还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它是在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上的探索与实践,也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迈出了新的一步。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 行政法;案例教学;实践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1]

它起源于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这种教学法在他的弟子柏拉图那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柏拉图把老师的问答法编辑成书,寓教于许多有趣的日常小故事中,我们现在常见的《理想国》一书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

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开始在行政法教学中逐步引入案例教学。行政法教学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行政法教学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法[2],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俗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才能将法律规范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法律素养。案例式教学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的特点正是行政法教学所需要的效果。

行政法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中,在宣讲和解释法律理论、法律概念或法律条文时,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法律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该法律理论、法律概念或是法律条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的缺陷

(1)案例选取缺乏启发性、时代性和中国特色

行政法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有些老师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案例资料,在选取案例时没有经过精心筛选和加工就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讨论。这导致很多教学案例对学生来说不是太容易就是太难,不能给学生以启发,更不用谈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也有一些老师所选择的案例太过老旧缺乏,缺乏时事性,或是不能适应新的法律规范的要求,或是脱离实际太远,这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基础知识。还有一些老师选了很多外国行政法的司法案例,不仅严重脱离中国的行政法司法实践,也让抽象的行政法更加让学生难以理解。

(2)课堂组织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和对抗性

行政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进入案例的情景,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法律思维能力。行政法学案例教学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像司法人员、律师一样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运用各种技术和技巧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3]但有些老师只注重利用案例对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进行讲解,只是向几个学生提问,只顾表达自己的新观点,显示自己的理论水平,把自己当作演员,把学生当作观众,完全忘记了培养学生才是课堂的目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没有发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进入案例中的角色。这样就没办法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也没办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不到案例教学所应有的效果。

行政法案例教学还要求学生相互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在互动中启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相互讨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一些老师只草草地将案例结合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展开阐述,无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能或不想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行政法案例教学更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擦出真理的火花和灵感,锻炼分析能力和辩论技巧,夯实法律实践的基本能力。但课堂中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对于老师来讲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点是行政法案例教学中最难以实现的目标。这有些是由于老师的教学能力的不足,有一些是由于学生没有这种对抗性学习的能力。

2、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认识和技巧

行政法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而是案例讨论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仲裁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技能。然而,由于高校普遍存在‘“大学无教法”、‘“ 教学方法是中小学的事,大学里用不着讲究这些”等思想。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教师多数重视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又由于行政法课程的开设和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原本就不足,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以及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培训的缺乏,使得能够熟练运用案例教学进行行政法教学的专业老师更是屈指可数。此外,作为从事行政法教学的教师而言,行政执法实践经验的缺乏也会对案例教学造成制约,加之进行案例教学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致许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激情和热情,不愿意主动地加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即便是那些积极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在案例选择、编写,组织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无法真正胜任行政法案例教学。

3、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行政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演员”。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行政法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和热情的欠缺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重大障碍。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一些非重点大学的学生中。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社会“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等庸俗观念盛行,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也不想把精力花在学习上。其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多的教师仍然奉行“师道尊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仍将学生置于自身的对立面,自觉与不自觉地拉大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致使学生在行政法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敢轻易提问,在讨论中也从不敢轻易发言。再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已经养成依赖教师、死记硬背、照搬书本的习惯,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行政法案例教学方式,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或不能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或囿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使行政法案例教学的目的无法真正实现。

4、行政法案例教学缺乏评价机制

行政法案例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强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是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它的功能是测量学生,带有技术理性色彩管理主义倾向,妨碍了学生与教师的健康发展。从当前的行政法案例教学实践来看,仍然主要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而行政法案例教学的评价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激情和热情,不愿意主动地加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学生则出于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往往对案例教学有一种排斥的心理。

三、行政法案例教学之新思路

面临前述的种种困境和问题,行政法案例教学实践需要进一步进行反思,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1、行政法案例的选择

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案例式教学中,对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是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笔者认为案例式教学中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4]

案例教学所选择案例的案件事实应与所探讨的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对应性,案例能够较好的说明或解释某一或某些法律原理、原则、规则的内涵及其运用。案例的选取并不在于其所涉及的标的额的大小、内容的繁简,而在于其案件事实与教师所授法律知识的联系。

(2)案例应具有争议性

案例的疑难性即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疑点多、障碍多、曲折性的特点。选取的案例最好满足“似是而非”、“ 是而不非”的情节曲折之奇和事件引人入胜之奇的两大基本要求。“似是而非”是指教学中选取的案例情节曲折,粗看一目了然,仔细分析却越看越有争议,引发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难以一下子下结论;或者是案例一出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而不非”是指通过所选案例的曲折离奇的情节的层层剖析,抽丝剥茧,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在正反思索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案例应具有时事性

案例教学过程中尽量选取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这样能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法律实践中的新动态。通过具有时代性的案例的讨论,有利于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应具有综合性

案例教学中选取的案例最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性即指所选取的案例所涉猎的知识点不拘泥于某一个方面,而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涉及到多个法学原理和法律问题,有时甚至还可以涉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知识。

(5)案例应具有适当性

案例选取的适当性是指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案例的选取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案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选择知识点少、难度小、篇幅短的案例;针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取知识面广、疑难性大的案例。其次,案例的选取应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的深入,传授法学知识的多寡来选取教学案例,一般是先易后难,层层深入。

(6)案例应具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的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7)案例应具有适度的理论性

现行法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漏洞,部分案例在现行法上甚至找不到合理的依据,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法律分析问题,找到理论上的最佳解决方案。

2、课堂组织中的作用

行政法案例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提高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对抗性,这就要发动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进入案例中的情景和角色,通过相互讨论与相互辩驳,获得灵感,擦出真理的火花,提高法律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培养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要实现前述效果,教师要发挥如下几种作用:

(1)案例讨论、参与的主持人

在行政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向学生布置教学的内容,把握教学进行的程序,并在课堂教学中维持课堂秩序。因此,在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那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学习的程序、规范。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营造热烈而有秩序的气氛。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有始有终,首尾照应。尤其当学生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和共识时,教师还要综合各种不同的看法和决策,给学生一个既有共性又包含特性的结论代。这是在行政法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最经常性的角色。

(2)课堂互动和辩论的导演

课堂互动首先是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5] 师生关系是任何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从理想的层面看,师生双方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双方的智识与能力的提升,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达到教育内容与思想认识的相互促进、双向授受。课堂互动还要引导生生之间的互动。行政法案例教学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它实际上应处于教师无形的监控与指导之下。教师相当于导演的角色,使学生学会相互讨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促使学生之间的观点相互碰撞,引发他们相互的辩驳,进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3)学生思想碰撞的催化剂

学生思想的相互碰撞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像催化剂一样促进学生的讨论和思维,完成或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催化剂角色的发挥,就是帮助、启发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向学生发出挑战,推动他们思考,将问题由表面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教师催化剂角色的发挥,还体现在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充当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促使各种思想相互撞击和融合,丰富教学的内容。

3、建立和完善激励评价机制

行政法案例教学既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顺利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因此,激励评价机制应当涉及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面。一方面,应当建立促进教师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的激励机制,设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成效进行核定,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奖评定的一项指标。另一方面,应当建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激励评价机制。高校可以将学生考试制度、考试内容的确定、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等等都与案例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克服学生基于功利主义思想应付甚至抵制行政法案例教学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第10期.

[2]关保英.行政法案例教学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第4期.

[3]余清华,龚家林,郭善玲.行政法学案例教学管见[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第5期.

[4]张晓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2004年10月,第13卷第5期.

无机化学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案例式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79-02

引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面向应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技术课程。该课程涉及机械、传感、电工电子、控制技术、物理、工程数学等多种知识[1][2],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多,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实践教学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接近工程实际。[3][4]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增大课程知识点,压缩学时数成为趋势。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更多的知识点,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式教学的开展

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式教学自古就有[6][7],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诸子百家在与弟子传道过程中就经常使用民间故事阐述义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师生间也时常利用一个又一个故事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说事明理。目前,全球兴起的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哈佛法学院兰戴尔院长的倡导。[8]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案例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大致可分成课前案例的收集与选择、课中案例的讲解与探究和课后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三个阶段。

(一)课前案例的收集与选择

案例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的案例选择。案例选择合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案例选择不当,教学任务就无法有效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当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案例多而杂,在目前教学课时量大幅压缩的背景下,课堂上案例太多,学生应接不暇,积极性不高;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大部分案例仅牵涉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无法与前后的知识点形成联系,教学过程容易割裂整个知识链;教材中一些教学案例基于理论,脱离工程实际,脱离工程实际的案例会让学生眼高手低,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们难以有效地及时解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案例应基于现有的教学课时量,结合学校现有实验实践环境,结合工程实际和科研项目,在有限的案例里尽量多地反映更加全面的知识点。

(二)课中案例的讲解与探究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把控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结合教材,考虑知识体系的前后连贯,理清案例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过程中,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究。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应从理论到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别要注意信号处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应用过程中需考虑现场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现场的噪声等干扰消除,后续测信号处理电路的搭建。整个案例的讲解与分析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状态,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纠结于某个小问题,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天马行空,脱离教学核心内容。

(三)课后案例的分析c评价

案例式教学课后还需对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全面剖析。教师应利用找各类学生谈话、问卷调查、课后思考题等方式掌握教学案例的适用度,弄清理好的案例应如何更进一步地深入与拓展,课堂上无法进行的案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案例吸引度不够还是超出了学生可理解的范围。从质与量两个方面,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案例选择及开展的可行性及适用度,通过对教学案例的不断分析、反思与总结,建构起科学充足的教学案例资源,不断完善案例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式教学实例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案例不能太多太杂,应基于现有的教学课时量,结合现有的学校实验实践环境,结合工程实际,同时还可以结合科研项目,在有限的案例里尽量多地反映更加全面的知识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信号处理和传感器两大部分。信号处理偏于理论,传感器侧重于实践,在案例的选择与分析中应考虑信号处理和传感器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案例一:机器人工作过程的分析与实现

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才能使课程的效用达到最佳。笔者结合本学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选用机器人作为教学案例。目前,学院已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在工业机器人实验室中,可以利用焊接、搬运工业机器人,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关节位姿、速度加速度、工件位置的检测及后续的信号处理与控制。在机器人工作室中,利用“创意之星”机器人套件,学生可以搭建各类创意机器人,可以学会红外线传感器、灰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图像、声音等各类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并利用机器人擂台赛等赛事,摈弃书本的枯燥,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在该案例的教学中,应先基于教材,让学生了解一些特定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程应用,了解位置、速度、力等参数的测试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桥、调制等基本的信号处理方法。基于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可以利用焊接、搬运工业机器人,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过编程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运作方式;可以利用“创意之星”等机器人套件,让学生搭建各类富有创造力的机器人,体验创新的乐趣,并利用各类机器人赛事,如机器人创意赛、机器人擂台赛、大学生机器人赛等,在比赛中学习成长。

(二)案例二: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在线测试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将科研项目作为部分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科研方法,这能为其进一步深造及探知未来打下基础。如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子课题,就要求对零件加工表面质量进行在线测试,这也是需要解决的工厂实际问题。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很多零件由抽检改为必检,这对零件加工表面的在线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针对这个案例,笔者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学生思考及讨论:测试的方案应如何设定?应选择什么类型的传感器进行测试?传感器测试的原理是什么?使用该类传感器时应注意什么?测试的后续电路怎么接?如何排除测试干扰?利用这些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及实际工程问题的具体解决。该案例侧重项目开展,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接近科技前沿,将教材内容延伸,让学生结合最新技术,创新性地开展项目研究。

三、结束语

在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教学的改革,教学课时量的压缩成为一种趋势。案例式教学是在课时量压缩的前提下依然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近十年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的案例式课程改革,通过各种案例的积累和优化,笔者充分感觉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案例式教学,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 参 考 文 献 ]

[1] 石磊.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1(5):147-148.

[2] 徐琳,李伯全.“C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49-50.

[3] 郝鸿雁,刘叶华.工程案例导入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4(3):102-103.

[4] 张凤生,王海峰,孙忠义,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1):92-94.

[5] 文成,周传德.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案例和实验并举”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1-63.

[6] 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