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十篇

时间:2023-10-12 17:33:43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1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纺织产品,创世界名牌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达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目标。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产业结构、产业链、产品方案和市场变化市场需求的矛盾。

(2)大量的能源、水消耗量和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矛盾。

(3)阿克苏地区水资源欠缺和印染厂黏胶纤维厂用水量大的矛盾。

(4)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大量采用现代化先进科技及设备和人才培养及人员素质提高的矛盾。

(5)庞大的资金需求和短时间内落实资金的矛盾,招商引资和落实优惠政策的矛盾。

我们必须用矛盾论的哲学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解决这些矛盾,用实践论的方法论扎扎实实解决好规划、设计及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取得纺织工业城建设的圆满成功,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社会、经济繁荣,平安稳定,安居乐业。搞好纺织工业城建设规划是先行,设计施工中处理好各种工程技术问题是关键,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领导、管理、设计,施工班子是难以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的。

1综述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理念必须符合21世纪现代化科技进步的要求。把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生态平衡及合理布置防风林带,利用再生能源节电,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供热,热电厂炉渣制成建筑材料变废为宝。污水循环利用节水,适度绿化美化,平安畅通,使纺织工业城能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国内外商家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投资办企业。

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好纺织工业城,以上要求决不是一句套话,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放在首位。要不断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动向。由于整个工程牵涉的技术专业多,技术难度大,工程复杂,若设计得好,可达到投资省、耗能低、生态环保好,获得最佳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为此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为了搞好纺织工业城总体规划,已认真的对整个工程做了初步设计,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数据进行了计算,对600万锭324个工厂(工业建筑面积约900万㎡,民用、公共、物流、仓储建筑面积约700万㎡,其中居住小区10个约320万㎡,主商业干道8公里商住楼约240万㎡,25k㎡水库湿地周围别墅区旅游区及其他建筑140万㎡。)“体型尺寸”及电网、热网、水源和给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的排布进行了研究,保证做到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地投产后能安全正常运行,持续保持高产优质低成本,保持生态平衡,厂房内外空气含尘量达到国家标准,污水处理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热电厂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1)产业结构及产品方案。棉纱以高支纱高端产品为龙头用1、2级长绒棉保证产品质量。2、3、4、5级棉生产中低支纱合理配置利用棉花资源。以环锭纺为主,适当配置气流纺及紧密纺等产品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梭织产品以生产高档服装面料,高档纯棉府绸为主,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值及利税。高档服装面料为中、厚织物,可用棉、化纤混纺纱。高档府绸为60支。80支/2、100支/2、120支/2股线为原料,织纯棉府绸制高档衬衫(1件高档纯棉衬衫售价可达100~500元)。棉化纤混纺纱及纯棉纱可作针织物生产针织外衣,运动衣裤及高档针织内衣。

2)印染及其后整理工艺可大大提高服用性能。提高纺织物档次是生产高档产品的关键。后整理工艺可以根据品种要求进行各种整理,如:树脂焙烘,加软三防整理、四防整理(防缩、防皱、防火、防水)、易去污整理、三防加易去污整理、抗菌整理、涂层整理等。工农医用等产业用布及生态家纺布可用无纺布及梭织布或经编针织布,其后整理也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关键,后整理过关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和利税,但我国的后整理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培养高科技人才自主研发攻关。

3)从全人类对纺织品的需求而言,服用纺织品是最大的需求约占纺织品需求的60~65%,纯棉产品尤为国外喜爱为出口创汇的主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家纺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占20%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建设工程、医药卫生、军工等行业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约占15~20%(我国无纺布生产由于技术上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故无纺布在市场上的占有量较小)。因此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及产品方案必须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在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纺纱厂以10万锭、8万锭、6万锭、3万锭的规模分档,这样既考虑了投资者(业主)的资金实力,也考虑了厂房车间建设投资的最省原则,消防安全原则,棉纺厂多品种生产及变更产品品种管理上的方便原则,车间内温湿度控制稳定达到高产优质及车间空调除尘系统的合理节能原则,在棉纺厂建成投产后其先进工艺设备的配置,业主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方便的改变产品品种,适应市场变化。

4)梭织、针织、家纺、无纺布生产及染整生产服装生产,我们在总体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建厂投资最省原则,工厂年耗用棉纱量染整工厂年产量统一原则、厂房标准化原则,工艺设备先进用人最少原则、工厂电、水、蒸汽、天然气耗用保证原则,产品品种变化灵活方便原则,业主适应市场变化获取最大利润原则。由于现在市场千变万化,尤其是纺织品的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按我们的总规产业链配置方案,将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并力争创名牌。业主需要生产什么品种由市场决定,以获取最大利润及社会经济效益。

2电网管网建设

已对各个工厂及整个工业城的用电量、用水量、供热蒸汽量、天然气用量及管网流体力学水力平衡作了初步设计研究计算,保证满足需要、安全运行。

3设计规范

对国家颁布的最新设计规范,《棉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18-2009);《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纺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25-2008及其他有关国家规范、规程等作为我们设计的科学依据及准则,确保工程质量。

4开工建设安排

为了加快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科学设计齐头并进,快马加鞭,全力以赴,严密做好设计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序实施分期建设,首先保证主干道、防风林带、热电厂、水源及水厂工程(一次设计分期施工)、部分给排水电网热网等工程、部分居住小区、商业服务建筑、纺织印染等样板工厂(我院已完成样板工厂初步设计)的先行设计施工。开好头,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纺织工业城的建设。

5纺织工业城600万锭及后续深加工工厂产能、用地、能耗统计表

6工厂总投资、产值利税估算表

7城市建设工程投资估算表

其他城市民用及公用建筑700万㎡,包括仓储物流、居住小区、商业农贸、政府办公、宾馆酒楼、医院学校、科研中心、批发市场、会展中心、交通旅游、地标建筑、城市雕塑、文体娱乐、公园广场、人防工程、消防工程等建筑及设施总投资200亿~250亿元。(工程投资费用以施工设计报价为准)

8纺织工业城环境保护及节水节能低碳工程规划

1)纺织工业城工业及生活总用水量325818m3/日,用水量很大。在做好污水处理的同时应尽可能做好废水利用节约用水。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为了方便废水回用利用,宜每座印染厂(规模年产量4000万米)独立建造一个废水处理及废水回用利用系统。其规模为日处理废水4000m3。纺织工业城完全建成后最多共建印染厂32座。每座黏胶化纤厂(规模年产量20000t/年)独立建造一个废水处理及废水回用利用系统,其规模为日处理废水21000m3。纺织工业城完全建成后最多共建黏胶纤维厂6座。生活污水处理及废水利用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做到节水环保。

2)全部纺织印染工厂设计中采用现代最新工艺及设备、全部机器为电脑全自动控制,高产优质用人少。印染生产采有无污染少污染工艺及热能回收、碱液回收等设施。做到高产优质、低成本,保证城市整个生产系统节水、节能、低碳、环保。

3)纺织工业城600万锭共建棉纺厂90座,采用我国生产的最先进的空调除尘设备,车间空气含尘量达到小于1mg/m3,确保厂内外无粉尘污染。空调进排风窗口安装百叶式消声器控制噪声污染。车间空调系统根据天气变化采用变风量调控车间温湿度,节约用电。

4)阿克苏地区3、4月风沙大,整个纺织工业城主干道、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商贸区、生态休闲区及厂区内应设置防风林带和绿化园带。防风林带及绿化园带应配合整个城市美化有机融合,由专业公司设计施工,使整个纺织工业城真正成为生态、环保、宜居、健康的城市。

5)1200MW特大型热电厂,其烟气排放采用最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能保证达到环保要求。每年100万吨炉渣做成建材,变废为宝,改善环境,提高循环经济效益。

6)整个城市生产及生活采用集中供热,各工厂及生活区不设锅炉,由大型热电厂集中供热,确保减少大气污染,抽汽式发电机组最大抽汽量,冬季2800t/h,非采暖季节2100t/h、蒸汽凝结水集中回收。非工厂建筑可设计太阳能供热采暖,低碳环保。

7)整个城市路灯照明采用风力加太阳能光电池供电,低碳环保。

8)城市垃圾处理采用垃圾发电,节能环保。

9)整个城市电力电气设备设计中均采用高效节能的最先进设备,确保安全节能。

10)每个工厂及生活、物流区均设计电脑能源使用计量监测系统,确保节水、节能安全运行。

9纺织工业城水资源规划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山区为500~700mm,出山口区为177.6mm.而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63.3mm,水资源比较欠缺。根据温宿县人民政府温政函(1998)19号文件精神,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10月完成了新疆温宿县台兰河流域灌区规划报告。该报告主要从农业灌溉角度详细研究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调查了台兰河水资源总量。台兰河灌区位于温宿县东部,距温宿县城22km,距阿克苏市及纺织工业城25km,314国道和南疆铁路从灌区中部通过,交通方便。由于该规划报告没有考虑纺织工业城的大量用水,原考虑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经我们与阿克苏地区水利局专家研究协商,认为由于洪水时在保证农业灌溉的条件下,有大量水资源流失,若能充分利用,可保证纺织工业城的用水需求。台兰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42亿m3,到2030年农林人畜总需水量75101.05万m3/年,总供水量(包括其他水源)86354.84万m3/年。每年有11250万m3的余水可供纺织工业城使用,完全能满足纺织工业城的用水需求。现在由于没有大型水库蓄水,洪水时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供水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纺织工业城供水,水利局专家建议新建一个2亿m3的蓄水库使洪水时水资源不流失。水库建成后不但能使阿克苏地区的供水情况大为改善,由于水库可形成一个2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面,可建一个生态湿地旅游区,成为沙漠地区的一颗明珠,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游客到纺织工业城来旅游,提高阿克苏地区的知名度,推动商贸旅游双丰收。由于水源及水厂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必须立即进行勘测设计,及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方能确保纺织工业城顺利建成生产。

10纺织工业城循环经济规划

1)阿克苏地区轧花厂废弃的棉短绒制成棉浆粕,生产粘胶纤维。本规划建年产20000吨的粘胶化纤厂6座。纺织工业城各纺织厂生产中废弃的下脚纤维料可供生产无纺布。本规划建年产5000万米的无纺布厂两座。变废为宝,有利环保,提高循环经济效益。棉籽可生产食用棉籽油。

2)热电厂每年100万吨煤渣制成建材变废为宝。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及城市绿地。

11设计与施工要点

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纺织工业城多快好省、有序建设、确保不返工不浪费,必须在总规的基础上作好详规,集约利用土地。热电厂、水厂,每个工厂及各种建筑的布置均要正确划出红线并编号,算出每条线路的电水汽的能源需用量,以保证正确设计整个城市的电网、给排水、供热蒸汽、天然气管网及通讯、电视等网络。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必须与主干道、次干道路网系统、城市防风林带系统、绿化系统密切协调配合。

2)所有工程项目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必须先做样板工程,技术上确认安全可靠可行后再全面设计施工。

12结束语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2

“那时一旦有外国人来,我就被选出来登台唱歌、跳舞。”小李对记者说。

在小李的印象中,外国小孩的个头都很高。

小李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说服下,曾在三厂的清花车间试着干过3个月,但最终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车间干,就走出了纺织城。尽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厂当工人也是要走门路、托关系。她放弃公职,在当时还是引发不少人的惋惜。之后小李先后换过不少工作,现在是一家家政公司的主管。

曾经是国棉四厂(下简称四厂)舞蹈队的祖梅英,也对记者说起过中日青年大联欢的盛况。

在纺织城采访时,不止一人会说起,纺织城曾经是西安市对外接待之地。

1960年6月,赫赫有名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西北第一印染厂(下简称一印)参观访问;1961年10月7日,总理、副总理兼外长陪同尼泊尔马亨德拉国王和王后参观完半坡博物馆后,驱车到一印参观。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纺织城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西安的“会客厅”。

国纺六大基地

“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国家确定在京广线沿线及其以西靠近产棉区的北京、郑州、石家庄、西安4个地方同时发展纺织工业,加上陕西咸阳以及河北邯郸两地,这便是非常著名的“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按建设先后顺序排,在5.3平方公里的郭家滩上,先后建起的三厂、四厂、五厂、六厂及一印,构成了纺织城的主体。

西安纺织城的建设速度极快。

1953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和纺织工业部批准了西安纺织城首家纺织厂—西北国棉三厂(最初曾命名为西北国棉五厂)的基本建设计划书,该厂总投资3804.9985万元人民币,征地1042.448市亩。

同年6月20日,仓库工程破土,标志着工厂的基建全面推开。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地面建筑工程基本完成。土建工程的提前完工,使得设备安装包括工人训练等统统提前进行。

1954年12月15日,三厂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标志着正式建成投产。此前,大约进行了7个月的试生产阶段。

1956年9月29日,四厂正式投产。这个日生产面纱40吨、棉布30多万米的纺织厂,工厂生产区以及家属福利区,包括食堂、学校、浴室等建设只用了8个月,上万台机器设备安装用了不到半年。

随后,每年纺织城都有一个厂举行开工典礼。

1957年12月29日,五厂举行开工庆典,《陕西日报》在对五厂开工庆典的报道中这样描述道:我国目前布机最多的一个工厂,每年生产的棉布可供2200多万人各做一套衣服。

在五厂正式开工典礼的前一天,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前来视察。陈云在厂区视察了约一个多小时。陈云特地要求,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俯瞰了纺织城全貌。

1958年7月,国家副主席,也曾来五厂视察。

1958年8月3日,六厂举行了开工典礼。

1957年3月,一印主厂房破土动工,1960年7月1日竣工验收合格,正式投入生产。而早在1959年1月,就已经开始接受国家生产任务。

截止到1959年,西安纺织城拥有纱锭34万枚,布机8500台,一年织布24700多米,印染各种花布120万疋。解放前,西安只有纱锭3万枚,布机800台。纺织城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西安纺织业弱小落后的局面。

远去的好时光

纺织厂的建设速度快,投资回收速度更快。

一印,国家的投资额为2403万元,从破土动工算起,到回收建厂的全部投资仅用了49个月。

四厂建成后仅两年,就收回了国家建厂的全部投资。据四厂厂志记载,大多数年份里,四厂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税均在3000万元以上,最高时超过5000万元。

在纺织城采访时,总会有人提到设备陈旧是国营棉纺企业衰落、缺乏竞争力的主因,但三厂是个例外,建厂50多年来,不同年代都在进行技术设备的改造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初,通过技术改造,试制并投产了出口的高档产品,比如华达呢、精梳卡其等产品,不少产品还是陕西首家生产的。正是这种突破,使得三厂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能够成功地规避了被“关停并转”的风险。

70年代,三厂被国家轻纺部选定为全国三个“24项配套改造”的试点厂之一。投资296万元进行技术设备改造,不仅棉纱生产能力、棉线生产能力分别提高22%和1.5倍,且是陕西省首个具备纺织涤棉混纺纱技术能力的企业。

1980年到1985年,通过布机加宽改造,以及相应的纱线设备和辅助设备更新换代,使得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以上,多个品种评为省级优秀产品。

1 9 8 6年到1 9 9 8年,共计投资16190万元,从意大利、日本、捷克、德国、美国和法国先后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气流纺纱机、喷气织机等设备。

直到1998年实行破产前,三厂是西北地区设备新度系数最高的企业,年销售收入2.1亿元人民币,年创汇1811万美元,在业界被誉为陕西省纺织系统“四小龙”之首,全国棉纺织行业前50强。

低收入的沦陷

“我1982年从部队转业进了六棉,工资每月42元,比派出所的民警好多了,当时,派出所老所长的工资,也才50元。”六厂社区主任刘文对记者说。

“工人一月的工资50或60元,相当于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的工资水平。”四厂前财务科的科长赫际忠说。

纺织城发工资时,西安市所有的商业银行为纺织城服务,工资的数量大约占西安市银行流动资金的1/4。

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纺织城人的好日子走向末路。

1998年,四厂实行压锭减员,别的人对提前退休还想不通时,赫际忠主动要求退休。厂里经营状况不好时,每到发工资,他这个财务科科长就开始头 痛。

“头一周就开始到处跑钱。把劳司等下属单位该收的钱收回来,实在没钱,就拆东墙补西墙,再不行就贷款。”赫际忠回忆说。

赫际忠要提前退休的一个原因是厂里的工资太低,一个月就660元,同样的工作,在其他单位能拿到几千元。

厂里给他办了退休手续,虽然也被厂里返聘,但可以在外面兼职,多点收入补贴家用。直到2005年,他才彻底退休,享受天伦之乐。

已住在韩森寨的小李,买东西还是会回纺织城,因为同样的东西,纺织城便宜不少。

“纺织城物价低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居住着很多退休工人,而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水平偏低。”四厂社区聂主任向记者介绍说,“这个社区17000人,退休职工就有7000多”。

裴国华,在六厂从技术员干起,1997年从总工的位置退休,当时的退休金也只有600多元。

祖梅英1964年进厂,1995年退休的教练工,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80元,经过7年的连续上涨,现在她能拿1600元。“和我同时进厂,后来调出纺织厂,人家现在一个月少了拿2000元,多的时候能拿3000多元。”祖梅英以赌气的口吻说。

历经两次破产

就纺织厂而言,用数字来体现其经营的艰难,就是报表上连年的亏损。

四厂厂志中写道:由于产品结构老化,品种单一,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四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先后更换了两任厂长及领导班子,虽经努力,但未能遏止企业亏损局面,1995年到1998年,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高达2514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30.35%。

据六厂厂志记载,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已负债累累,生产难以为继。

在1998年实施政策性破产前,曾经有着“东亚第一大厂”的一印,已经是一个空壳企业了。工人下岗,自谋出路;留守人员靠出卖设备,出租厂房艰难度日。

一印现在给人留下的只有这么一些数字:从建厂到1997年,共生产各种印染布35亿米,实现工业产值约50亿元,上交利润税金和折旧基金35000万元,相当于建厂投资的5倍。

1998年,全国纺织企业都在做一件事—限产压锭,减员增效。

在这一政策大背景之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主管部门决定,由中国华诚控股集团公司对三厂、四厂、六厂和陕棉十一厂、一印实施兼并重组,享受国家停息挂账政策。

原本计划是将5家企业的有效生产经营资产进行整合,筹建唐华股份公司,并争取上市。但后来发展思路有所调整,各个企业依然是独立法人,各自独立经营。除厂名分别更换为唐华三棉、唐华四棉、唐华六棉以及唐华一印外,最大的变化是由工厂制变为公司制。

这次破产工作完成后,除唐华一印停产外,其他企业又继续开工生产了。

1998年末,唐华四棉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大约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扭亏为盈,结束了四棉连续4年严重亏损的局面,1999年全年实现利润1026万元。

从2001年起到2007年,四棉多次荣膺中国纺织行业前50强“排头兵企业”称号,成为陕西纺织行业的“领头羊,唐华集团所属五户企业的排头兵,累计盈利13169万元,利税3.6亿元。

但是,2007年8月2日,中国华诚集团的核心企业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资不抵债,经国务院国企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被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唐华集团作为在陕的全资子公司,所属五户企业也被列入其中。

按相关规定,四棉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后,中国华诚集团兼并企业时所承担的债务409亿元和利息2.25亿元需债务移交给企业。由于这一原因,四棉资产负债率又冲高到185.15%(截止2008年6月末,四棉资产总额77180万元,负债总额81799万元,其中,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借款本息71407万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只好无奈地实行二次破产。

成败皆因萧何

唐华三棉的情况有所不同,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一次破产之后,三棉在市场经营上探索走“多品种快交货”的路径,为满足一些客户的需求,许多工艺独特但产量需求少的订单也积极生产。为达到客户的需要,先后自筹资金购进设备,并对其他配套部件也进行相应改造,加上生活区暖气工程的开建,企业流动资金开始紧缺。2002年上半年,唐华集团对所属企业进行经济效益检查,三棉出现较大的结构性亏损,经济效益开始滑坡。

在二次破产中,六棉彻底沦陷了。

在纺织城的纺织企业中,六棉这个单纱厂,实力最弱,命运也最坎坷。

在最初的计划当中,六棉是位于咸阳的,因为施工单位正在建纺织城的其他厂,倘若又将建设人员往咸阳调动,会耽误时间,如果布局在五厂之南,施工时间上会更紧凑,建设速度也更快。出于这样的考虑,六棉被布局在了纺织城。

当时纺建公司在纺织城实行的是流水作业,很快主厂房框架就立了起来。不巧,却遇到“小三反”运动的冲击,被纺织工业部列入下马项目之中。

西北纺织管理局派人专门向纺织工业部汇报六棉的建设情况:已经投资了420万元,如果下马这些资金就打了水漂。最后的结果是六棉的建设继续,但原设计的织布部分被取消,于是,六棉成为纺织城惟一的一个单纱厂。

这一改动或许成为日后六棉发展不顺的诟病之笔。

1957年11月中旬,试生产期间就已完成了全年计划;1959年,棉纱产量达到86820.31件,比设计能力的76328件提高了12.1%,当年实现利税1109.4万元,是建厂投资总额的一半。

难抑历史之痛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棉花供应紧张,到1962年,六棉生产棉纱仅为13132件,只是设计水平的20%。因此六棉被暂停关闭,仅留200人看守工厂,维护设备,2000余职工调往外厂的有1765人,退职409人,辞退192人。

1964年,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六棉开始复工,直到1965年第三季度,才完全恢复了三班生产。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六棉最好的一个时期,棉纱市场供不应求,要货的函电目不瑕接,厂门内外车水马龙。棉纱市场大好之后,大大小小的纱厂遍地开花,随着私人纱厂的不断发展状大,市场被日益蚕食,六棉再次走了下坡路。

经历了1998年的破产之后,局面并无改善,2008年第二次破产,关门就成了无法回避的结局。职工到退休年限的退休,不到退休年限的或分流到三厂、四厂,或买断工龄,自谋生路。

“厂房、机器都被拍卖了,仅从厂区内移出了一棵桂花树,栽在了生活区里,它成为六棉人惟一的念想。”曾是六厂职工的杨爱丽对记者说。

“纺织吃香的时候,是利税大户。”裴国华大学所学专业是纺织工艺,他将纺织城的末路归结为国营企业的体制,“私营起来了,国企破产了。”

过去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好的时候,将利税,甚至设备折旧上交给了国家,但在设备更新上速度一直很慢,私营企业起来后,设备更新速度快,慢慢就显出国营企业的疲态了。

“江浙包括广东沿海一带,上的小厂很多。从广州到清源沿线全是纺织厂,厂里工人不多,就200或300人,但人家都是新设备,将涤纶丝进行各种花样的加工,又柔软又保暖,比咱纯棉的还好,正所谓船小好调头。”已退休了的赫际忠说。

1998年的限产压锭目标之一是更新设备,但效果并不尽人意。

“设备只改造了一部分,但在市场上还是没竞争力。这次下决心,全是新设备,20万纱锭,才用千把人。”赫际忠说。

现在,纺织城棉纺企业中,只有三厂、四厂还在开工运转。不久,作为西安纺织集团下属的企业,将会迁往位于西安洪庆的纺织产业园。

最后一抹温情

居家养老服务站就设在原六棉的光明区内。

“2009年,纺织城街办提倡建设特色社区活动,六棉针对本社区老年人多、破产导致的下岗工人多的特点,办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六棉退休办主任刘文向记者介绍说。

六棉社区有3140户,光明区就占了1200户,由于是一个老福利区,1200户中以老年人居多。很多1950年代进厂的人年龄大多在七、八十岁。过去,子女在厂里上班,还好照应,现在厂里停产了,很多人需要到市区,甚至到更远的地方打工,照顾不上老人们,尤其是一些独居的高龄老人,生活问题凸显。为了解除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六棉在光明区实验性地办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给老人提供两顿饭,中餐和晚餐,一天只收10元的成本费。”刘文说。

服务站有健身室、图书室、休息室等设施,由于来吃饭的老人过多,只好将健身室腾出来供老人们就餐。

“刚开始办的时候,只有三、五十人来吃,到去年冬天前,增加到了130人。”刘文解释说“冬天一过,来吃饭的老人就会多起来。家属区没有暖气,有的老人被子女接到别的地方过冬了”。

记者采访那天是2月9日,来服务站吃饭的人数是93名,其中有50名是采取送饭上门的办法。

在服务站吃饭,很多退休在家的老人有了彼此交流的场所和机会。原定晚饭开饭时间是五点半,五点就开始有老人来就餐,服务站实行随到随吃。

服务站招募了16名下岗职工做工作人员,属于公益岗位,每月工资860元。“一天差不多要干近10个小时,家也顾不上。”刘文说。服务站绝大部分是中年女工,惟一一名男工,兼做重体力活。

“服务站的开支主要有两块:燃料费、水电费。没有管道气,只能烧罐装液化气,一罐气只能烧三天,350元。水电费也是一个大头,每月差不多要2000元。”让刘文最头疼的是,服务站这个公益项目,水电费不仅没有任何优惠,还按商业标准收取。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3

佰源股份专门从事针织圆形纬编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单面机和双面机,应用于针织行业,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地的营销网络。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3-2015年佰源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7亿元、2.05亿元和1.85亿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对于收入下降,佰源股份解释称,受国内宏观环境影响,公司下游针织工业发展增速放缓,公司营业收入随着下游行业的波动亦呈现下降趋势。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佰源股份所处圆纬机行业销量近年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根据国际纺织品制造商联盟(ITMF)对纺织机械的年度统计,2007年至2014年,全球圆纬机市场整体呈波动性增长态势,2013年全球圆纬机交易量为3.66万台,2014年交货量减少22%至2.85万台,回落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圆纬机销售市场,2007年中国圆纬机销量为1.8万台,占全球的67.48%;2013年,中国圆纬机销量为2.75万台,占比上升至75.07%;2014年,中国圆纬机销量则大幅下滑至1.7万台。

申报稿显示,佰源股份2013-2015年圆纬机销量分别为1530台、1506台、1472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整个行业表现相一致。

在销量下降的同时,佰源股份2015年销售单价也出现明显下降,2013-2015年分别为12.77万元/台、13.12万元/台、11.8万元/台。

受销售价格下降影响,佰源股份毛利率出现下滑,2013-2015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3.51%、42.21%和39.01%。对此,佰源股份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产品平均销售单价较前两年有所降低;未来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加深,或者公司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成本控制不力,都将可能使公司面临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佰源股份主导产品量价齐跌,导致净利润和盈利能力大幅倒退,2013-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4562.39万元、3472.28万元和2333.37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0.52%、13.15%和7.97%。

为了应对行业困境,佰源股份放宽了信用政策,近年来的应收账款一直维持在较高比例。

2013-2015年,佰源股份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16亿元、1.06亿元和1.14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5.73%、39.54%和39.63%,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45、1.63和1.39。

对此,佰源股份解释称,主要原因系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纺织机械行业下游客户的回款情况有所恶化;由于下游纺织品生产企业的资金普遍趋紧,企业推迟支付货款,从而使公司销售回款周期变长。

近年来,纺织品生产行业的持续发展,促使现有纺织设备生产厂商加大投入,同时吸引一部分新厂商进入纺织设备生产领域,加剧了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纺织设备制造业呈现出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中低端产品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中高端产品生产厂家较少。虽然佰源股份的针织大圆机设备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面临众多中小厂家的激烈竞争。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4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里我国毛纺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一条道路?未来又将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毛纺协会理事长彭燕丽。

从粗放到集约

从世界角度看,二战前,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都是毛纺工业发达的国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起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毛纺企业由传统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发展,到上世纪末除意大利外毛纺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毛纺业开始出现萎缩、下滑。

彭燕丽介绍,在我国,最早的毛纺织厂建立于1876年,全部设备由德国引进,早期发展缓慢,以粗纺厂为主,20世纪30年代才引进了精纺设备。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候,我国只有13万锭毛纺设备,90%集中在东部沿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毛纺工业得到很大发展。

1980年,我国毛纺设备已经达到了60万锭,大部分采用了我国自行制造的全套毛纺织染设备,在新疆、内蒙、和其他地区建立了新厂,改变了毛纺布局不合理和设备落后的局面。在原料的使用上,由于大力培育和改良羊种,改良羊毛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羊毛产量的50%左右。毛纺工业使用的国产羊毛占羊毛原料的80%,化学纤维占毛纺原料的43%,我国特有的山羊绒也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从以出口原料为主到开始加工成羊绒衫等制品。

彭燕丽表示,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兴起了西服热,这对毛纺业来说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同时由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毛用羊养殖业的发展,还有纺织机械技术的进步,这一切使我国毛纺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毛纺设备是60万锭,1985年是139万锭,1990年发展到266万锭,1996年是408万锭,产能扩充速度很快,到9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相对顶峰时期,但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的生产状况。

从90年代中期起发展至今,我国毛纺业取得很大进步,装备水平大大提升:产品质量上,不断改善织物外观和组织规格,改进产品的实物质量;品种上,从素色到花色,从机织到针织,从生活用品到工业用品各类产品品种齐全;在生产设备上,大量引进国际一流毛纺设备。毛纺产品已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毛纺产品品种、数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远销海外,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

一次划时代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纺织工业一度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快增长的局面,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种种原因导致不少纺织企业出现经营上的困难,从1993年开始,我国纺织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199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纺织行业实施“压锭、减人、增效、重组”的重大举措。1998年初,在上海敲响了全国纺织“压锭”的第一锤,短短几年间,纺织企业淘汰了数百万锭陈旧落后设备,由此中国纺织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彭燕丽回忆说,那一次震动行业的压锭决定,其实最先起因跟一个毛纺企业有很大关联,这个企业就是内蒙赤峰第二毛纺织厂。当时赤峰二毛作为一个困难国有企业,资不抵债,国务院朱,基总理针对此事亲自到赤峰调研。

据有关资料,赤峰二毛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厂,时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毛纺联合企业。在赤峰市内,每6个工人中就有1个在第二毛纺织厂就业。该厂是赤峰市经济的一根支柱,上到市长下到普通市民都很重视。但因种种原因,该厂在三年时间里累计亏损达到8300万元。经过有关方面多次研究,认为企业滑坡原因在于设备老化,近一半设备属于压锭之列。朱基总理在考察赤峰二毛后指示:二毛可以搞破产,要以“壮士断腕”精神搞活国有企业。1998年12月29日,朱基、吴邦国、几位国家领导经审定后最终特批赤峰二毛申请破产的紧急报告。

同时,在朱基总理的关怀下,被业界称为“破冰之旅”的赤峰二毛进行了重组。最终大型纺织企业上海华源集团选择了它,共同组建了赤峰华源毛业有限公司。

新时期的成就

彭燕丽介绍,在经历过90年代的“压锭”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我国毛纺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下,毛纺工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变,行业技术进步步伐明显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生产连年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效益稳步提高。

进入新时期以来,毛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4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河北六省市拥有的毛纺锭数量占全国毛纺锭总量的比重达到84%,同时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得到提高。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减少,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改制和重组,实现了资本结构的多元化,非国有经济成为毛纺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主体。

技术进步推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001年至2005年,毛纺织行业、毛针织行业更新改造投资分别为170亿元和30亿元,大规模的技改使得全行业的装备水平提高很快。来自海外的投资在带来先进设备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作用巨大。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毛纺产品出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初级加工产品上,国内已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装备水平一流的毛条生产企业,羊毛初级产品的进口数量大大下降,而出口数量大大增加,2005年毛条进出口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面料特别是精纺面料是毛纺工业技术进步最快的领域,面料生产不论是品种开发还是加工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在2004年面料出口数量首次突破1亿米,而且出口数量超过了进口数量,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这在我国毛纺工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进军世界高档面料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后,毛纺工业的发展成就毋庸置疑。但是,当前我国毛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外毛纺先进水平主要表现为产品齐全、品种繁多、原料利用广泛。国内毛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于毛纺设备的自动化、连续化程度还不高,机台单产和劳动生产率低,部分国产原料的质量还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呢绒产品质量因后整理技术水平较低,与意、日、德等国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今后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5

素以“衣冠王国”、“丝绷之路”闻名世界的中华民族,远在22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以其高度精湛的手工纺织技艺,率先实现了世界纺织技术史上的历史性飞跃。到宋代,棉纺织生产勃然兴起,纺织工艺和技术更臻于普遍完善的程度,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动力纺织机器的雏型一一多锭大纺车。在手工纺织全盛期的明清两代,已形成拥有上千台织机、数千织工的城镇作坊和集中性国家经营工场一一江南三织造局。直至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界上抽出棉织品的主要国家之一。人们从伦教博物馆里看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绅士的时堪服装,还是中国的杭拥衬衫和萦布花裤子。

令木倪叹的是.长期停滞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和闭关镇国政策,最终扼制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手工纺织机器八百年里没有重要改革。延至19世纪70年代,整个中国的纺织生产仍沉醉在“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声里……。

此时的欧洲,整整超趁我国一个世纪,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动力纺织机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纺织机器;大规棋集中性纺织工厂挤垮了手工作坊生产。西方人只用了百年不到的时间就跨越了东方古国的千年漫长之旅,实现了纺织生产史上的第二次飞跃。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美、日各国纷纷非发展纺织工业发家致畜,相继迈人资本主义阶段。纺织—无一例外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富国工业”。面对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洋纱”、“洋布”的大t涌人,清朝政府中的洋务派代表人物迟至19世纪90年代方始重视从欧洲大批引进动力纺织机器和技术人员,创办了中国第一批使用动力机器的棉纺织企业。尽管这批官办企业从诞生到夭亡,维持了仅三四年,但毕竟是一次引进西方技术,开拓近代坊织生产的可贵尝试,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为随后登场的我国民族资本纺织工业拉开了序幕。

这里.就该提到今天展示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那台大生纺织机器,同时牵涉到近代中国一位重要人物:张之洞。这位对中国近代化的时代感颇具敏锐力的洋务派誉宿,早在1888年即着手筹划设立纺织厂。经过十年修淡经营,他的湖北四局(又称纱麻丝布四局)总算开出了三局。唯独纱局命运多外,到1897年仅勉强上马了工程的一半。留下4.08万纱锭设备,因财惮支细只好半途搁浅。张之洞的湖北四局败如流星堕空,已不足后人挂齿。

所幸他遗下的那4.08万纱锭棉纺机器,似乎有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不朽造化,注定会在此后的中国社会,演绎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就是张套大生纱厂在本世纪初的崛起。

且让我们循若这批棉纺设备的来龙去脉,去重沮一段逝去的岁月峥嵘。

据张套《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载云:“计此官机于光绪十九年那仔在武昌认息借瑞记地亚士洋行所定。机至上海运哪,那督调江,则又运江,江不能设,则又运沪。”原来这批机器是张之洞1893年通过德商地亚士洋行向英国赫丘灵登公司订购的。它们分批供货陆续运抵,直到1895年才交付完讫。湖北造厂遇挫,机器也跟着张之洞的调任辗转娜运,一直未能派上用场。最后干脆搁在黄浦江边的芦席拥里整整沉睡了三年。“上雨旁风,板腐箱裂,机件断烂者十之三四。”这批机器从定购始,前后延t五载.所耗银两远远超过机器本金。张套算过一笔账:“随机洋匠一人,月体四百金,前后凡五年。运哪、运江、运沪之费,栈于上海地租、栈租、保险之费,洋匠月体之费,洋行月息之费,统计近八十三万两。”官府办洋务的种种弊端,由此可窥一斑。

很显然,这批久困沪上的官机,早就成为朝廷甩不出去的烫手货。偏偏张套在通设厂筹款催尽磨难、百计俱穷,自己找上门来认领。几经周折,最后达成“绅领商办”、的办法:将这批4.08万锭纱机对半分开,每起作价25万两银子,由张套与盛宜怀分领办厂,官方只取官利股息,不介人厂务。这一特点,决定了张套大生纱厂的民族资本属性。

光绪二十三年(1897)10月17日,张套承领的这批官机由清廷“威靖”兵轮首运南通。“运通安设之时,剔出腐败者堆积如阜。’.连随机洋工程师汤姆斯看了也叹首:“余在本国亦曾装过数厂纱机,从未见锈损腐烂若此之甚者。”安装中,仅用于搬运擦绣的费用就达6侧刃多两银。到1899年大生投产,才勉且开出9000纱锭。随后又花去7万多两银子,定购残缺的零部件,半年后也只开出1喇叹犯纱锭。

然而.正是这批曾经腾娜易地三处,前后闲t五载的破报官机,到了张套手里,却用它们来圆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世纪之梦”。“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遗我东南。”

此后大生的迅速崛起隆兴,岂止倾动东南一隅,其辐射与影响可谓波及全国,瞩目世界,泽被后代!

当年张之洞上奏朝廷批准设厂的名单里,同时还有苏州的陆润库、镇江的丁立该。若论设厂的客观条件,苏州、镇江、南通三地各具优势,结果“姑苏、京口两跳陀”,就连精于洋务的卖办盛宜怀,他与张容同时认领的一半官机,也因锈蚀不堪弃置原处未敢启用,最后仍被张赛领去扩充大生纱厂。

难道历史特别垂青于张套?在张粤之前洋务派搞了几十年的军用民用工业均以失败告终。左宗棠的兰州织呢局、李鸿章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的湖北官布局等一批纺织企业,也都开办在大生之前,却都昙花一现未能奏效。据著名纺织史专家严仲平先生40年代的统计调查,至第一次欧战姆发,国内19家华资纱厂中“十八家莫不曾失败易主”。“张赛创办的大生纱厂是唯一成功的厂”。事实远甚于此。翻开大生纱厂历年的账略,自1899年开机出纱,工厂竟创下连获厚利21年的经济奇迹!就在这短短20年里,张赛把一个资本不足45万两、纱锭仅2万余枚的棉织厂,发展为16万纱锭、1300余台布机,拥有4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总资本达3000万元的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集团—大生企业系统。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

那么.张套大生纱厂何以能在本世纪初一举成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大生的崛起,对处于徘徊、摸索中的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又起到何种启迪和推动作用?这是值得深究下去的问题。

中国近代工业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怪胎。它缺乏一个漫长的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孕育,也没有经受“蒸汽和钢铁时代”的催产,而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的火光里,伴随着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阵痛和人侵资本的血腥摧残,而仓促分娩的。这是中国历史的不幸,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韧初期的一个重要基本国情。谁若忽视这一基本国情,盲目照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套,注定会事与愿违、归于失败。

不是吗,当年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以“兵船路矿”为发端,紧紧追赶模仿西方的“船尖炮利”。结果呢,抵不住威海卫一仗,便把30年的“强国梦”击得粉碎。

继而,他们又改弦易辙,推行“全盘引进”的卖办口岸经济。只可惜那批所谓“富民工业”一个个如沙中建塔,转眼也毁于一旦。缺乏民族的基础工业,一味依赖仰仗洋人,这难道不是我国近代化步履瞒姗的重要原因?

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开辟民族基础工业。这正是张套独领时代的超人胆识。棉纺工业是维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洋纱”又是当时中国的“漏危大宗”。花往纱来,仅棉纱一项,我国每年损失的白银就达2亿两以上。张套痛感此状“无异于沥血肥虎而祖肉以继之”,于是愤然辞官.归乡创设大生纱厂。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大生纱厂《厂约))紧紧结合本国国情,利用西方的工业文明与本土乡村经济的自然优势,积极发展民族的基础工业。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性选择。

大生纱广投产后,张容即为大生设立了一条“土产土销”方针:充分利用通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当地土布业的传统优势,从棉农手中购进棉花供纱厂纺纱.再把生产的机纱卖给农家手工织布。这种“寓工于农.以工利民”的经营方针,形成工厂小车间,农村大工厂的局面,推动了南通地区土布业的空前繁荣。每年行销东北的“关庄大布”均突破十万件大关(每件40匹),并在东北市场连续保持28年长盛不衰的独猫地位。土布业兴旺带来的巨大纱市渴求,促使大生自身也不断走向壮大发展。张套的这种“以大工业为中心的乡土经济建设”,移西方文明就东土生辉,不失为中国近代化的途径之一。

大生纱厂初见成效,张赛又创办通海垦牧公司,着手,.兴垦植棉,以厚纱厂自助之力”。棉纺与盐垦结合,为大生开辟了丰沛的棉花生产基地,稳定和保障了纱厂的原棉所需,使张容的大生企业能够于劣势地位与外资在华纱厂和洋纱洋布的倾销展开力量悬殊的悍战,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不兼农事,本末不备。’,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发展近代工业必须走与改造农业相结合的道路,这显示出张套又一过人的战略眼光。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6

上市公司福建凤竹是面料生产的龙头企业,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凤竹大规模投资研发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水治理系统建设。这种大手笔需要背后有雄厚的资金,更需要的是企业强烈的环保责任来支撑。

每生产1吨布省25元

凤竹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福建省纺织漂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样板工程”。2004年,凤竹集团将原有的环保业务分离出来,组建福建凤竹环保有限公司,重点发展城市污水治理,工业废水的治理及深度处理回月,城市及工业净水的处理,城市及工业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环保业务。

众所周知,纺织漂染业是重污染的行业,而凤竹作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是“产污大户”。而今,“产污大户”变身“治污大户”,凤竹是如何成功实现蜕变的’凤竹人认定,治污、清洁生产是一把手工程,只要舍得投钱,就一切好办。的确,企业清洁生产的前期投入确实是烧钱。据凤竹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山博士介绍,凤竹污水处理厂整套设备的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以往被更新换代的设备以及维持日常运营的人员及能源费用。凤竹这十几年来,在环保处理方面的投入至少有1个亿。

舍得做这样的投入,需要企业家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环保责任是近年来越来越高的呼声。企业发展了,环境却遭到破坏,那就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对凤竹而言更重要,因此,主动承担环保社会责任,是凤竹的必然选择。

纺织漂染行业污染治理的难度集中在污水处理上,其印染污水,有机含量构成复杂,彻底治理难度非常大。凤竹首先推广清洁生产工艺,特别是选择环保型的染化料及助剂,严格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的产生。控制污染源,比末端处理好。目前,通过技术、设备的改造,凤竹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而且回用率达到了90%,这在本行业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当然,光有社会责任感是不够的,企业如果完全无利可图,一直往污水里砸钱,也是做不下去的。凤竹多年的投入,现在见到了效益,污水处理并非无利可图。目前水价是1吨1.5元,如果不处理直接排放需加上排污费,这样每吨的成本在3元以上。而处理后达标的水不仅不需要加收排污费,还有50%可回收利用。这一增一减,每生产1吨布大约可以省下25元。此外,凤竹集团已拥有“环保运营设施资质证书”,可以为其它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使其成为公司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凤竹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山博士介绍,凤竹的环保业务现在已经走出了厂区大门。2004年6月30日,凤竹与晋江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签订《晋江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协议》,以BOT形式投资建设晋江市市区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40万吨/日,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凤竹是福建省最大的针织漂染专业厂和针织品出口生产基地,是福建唯一取得Oeko第一类证书的厂家,此乃符合婴儿类穿着的最高标准,拥有Oeko证书就意味着取得了欧美国家市场的准入证,从而突破了出口环保壁垒,直接拓展了海外市场。

绿色印染新方向

据环保部门的统计,印染行业是用水量多、污水排放量大的工业部门,所排废水具有高温、高碱、高污染的特点,是仅次于发电行业的5个重点用水工业部门和污水排放大户。据凤竹集团的总工程师常向真介绍,由于政府部门对排污企业要征收高额“治污费”,印染业是重点盯防对象,凤竹集团每年工业用水600万吨以上,工业废水排放500万吨以上,仅此两项,凤竹每年就必须支付1760万以上,这样的消耗与排污,不仅是增大了环境污染,还使得集团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现在印染业利润已经薄得像张纸了,企业每年还要花费这么大笔制污成本,对企业压力太大了,因此这几年,我们都致力于加快传统漂染行业的改造,开发和研究低污染的纺织品染色技术。”气雾染色方法,就是近年来国际绿色印染的发展方向之一。

气雾染色又称超低浴比环保染色,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织物浸染的染色原理,使纺织品染色中产生的污水、染色所消耗的蒸汽,单位重量的纺织品每种颜色所耗染料、助剂降低到最低临界点,所以又被称为环保染色。

传统溢流机染色织物是依靠提布轮及喷嘴喷色染液带动,而气雾染色机中的织物是依靠系统中的风机产生的气流推动及展幅。气流同时把染液雾化后喷射在展开的织物上,染料被织物吸附渗透并固着在纤维内部。以往我们使用传统溢流机染色,最常出现的麻烦是染制后的布料容易出现色花,而用了气雾染色后,我们发现,不仅染料用量降低了,色花的产生率也大大降低了。”常向真告诉记者,由于染色浴比小、染液循环速度快,是传统溢流机染色工艺的2~3倍,因此,不容易产生色花。另外,由于染色过程中不断展幅、变换提布轮上的绳状折叠位置,所以气雾机染色产品也不会产生折皱。自从凤竹集团开始使用气雾染色机之后,产品的成果率大大提高,优等品率88%,合格品率93%以上,开发出来的优质产品布面平整美观,很适合高档针织品的加工。再加上凤竹使用了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环保染料,产品很受欧美国家的欢迎,就在其它印染企业被后配额时代的国际贸易限制及绿色壁垒折腾得难以生存之时,凤竹集团的产品却在欧美市场上供不应求。环保效益呈现

常向春还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使用气雾染色后,凤竹集团每生产吨布料,平均可减少排污量30%,吨布染料和助剂消耗分别降低10%N20%和50%以上,废水中COD含量减少20%以上。如果仅在福建推广这一技术,以省中高档针织成品布年产量50万吨计,从传统染色工艺进入气雾染色工艺,每年将节省耗水3000万吨,减少排放污水3000万吨,福建一省全年染化料每吨节省150元计,50万吨针织布节省染化料7500万元,每吨布节省蒸汽1.5吨,全年可节省蒸汽75万吨,每吨蒸汽95元计,全年可节省7125万元,福建省针织染整业全部实施气雾染色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每年将降低消耗为23625万元。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7

大家都知道,环锭纺的纱线品质和生产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原料、机器部件、速度设置、工厂条件和人员等等。USTER SENTINEL将所有这些因素与全面测试中心TM中的断头信息和质量数据进行整合,为纺织厂的产品质量和赢利能力带来了全面优化的机会。

覆盖所有关键参数

断头水平是环锭纺纱性能的关键指标。USTER SENTINEL用直观报告反映了影响断头的每一项参数;清晰的视觉准确定位分析了断头的原因――环境条件、机械部件磨损、机器速度和能耗等,从而可以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显著改善纺织品质量。因为其软件支持从整个工厂概览到每个区域、甚至具体到需要注意的单锭快速切换,因此它可以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它通过清晰明了的颜色编码,突出显示需要注意的区域――即时显示有关断头、速度、能耗、温度和湿度的各种示意图,并且针对各机器提供实时数据,包括详细的事件日志。

除此之外,停工的原因是USTER SENTINEL可以提供的另一个最令人关注的信息。 它将生成一个运行/停止图表,显示与细纱机效率相关的每一个事件。它还将记录落纱和品中的变换,以及每次停机的原因;图示和表格中进一步分析了停机的原因,所有纺织企业可以优先解决最为严重的问题。该运行/停止图表还显示了机器连续锭位上的断头报警,这有助于识别一般问题,如:纺纱区域中环境条件的恶化等。

优化纺纱控制浪费

USTER SENTINEL的主要功能是对环锭纺纱进行优化,还可有效控制浪费。由于USTER ROVING STOP系统具有在断头吸棉装置处使废棉最小化的功能,因此可以显著提高粗纱到细纱的产出量。无论断头数量多少,系统运行时无需接触后罗拉,从而避免了机械部件损伤。此外,它同样避免了触碰前罗拉,不会导致机械系统的损伤。

设计USTER SENTINEL时的一个关键考量是要避免妨碍接头操作。与其它会导致接头操作困难的单锭检测系统不同的是,USTER SENTINEL传感器无需近距离接触,从而为接头操作预留了足够空间。USTER SENTINEL系统结构紧凑――市场上最薄最轻的系统――这意味着它可以与细纱机无缝集成,并且对细纱钢领板传动具有最低的能耗要求。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8

55年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一代又一代白鲨建设者“三更灯火五更鸡”,不舍昼夜,夯实了跻身世界强企的基础;55年来,几代白鲨创业者不忘初心,找准出身,坚守于纺织器材专件领域,在市场的浪潮中沐风栉雨,砥砺前行;55年来,白鲨人薪火相传,开拓创新,一步一步朝着梦想坚实迈进。

“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这是白鲨对品质的追求,是白鲨创业者工匠精神的彰显,更是白鲨对用户的承诺。

白鲨不是神话,却在用行动书写着奇迹;白鲨自担重任,勇敢的扛起在国际舞台上打造民族品牌的大旗;白鲨负重拼搏,薪火相传,努力实现建百年老字号的梦想。

白鲨出海 锋芒毕现

正如每个品牌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一样,“白鲨”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光山县刺条厂是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的前身,建厂伊始使用“絮花”商标。据张永钢回忆,“白鲨”的最初灵感来源于他带女儿参观海洋博物馆。当看到大鲨鱼和八带鱼搏斗的画面时,他灵光乍现,骤然萌生并毅然坚定了使用“白鲨”商标的信念。用白鲨做商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小时候看过一个名叫《大白鲨》的电影,影片中威猛骄健的大白鲨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切看似如此偶然,一切又皆注定了必然。在确定使用“白鲨”商标后,张永钢雷厉风行地布置公司相关部门邀请专业人士重新设计商标LOGO,数易其稿,“白鲨”首版商标LOGO诞生;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认知度提升、市场拓展、品牌意识强化等,“白鲨”商标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品牌LOGO优化升级,最终形成以“白鲨”为企业品牌,“境泉”、“大白鲨”、“鲸鲨”、“蓝鲨”为产品品牌的完整品牌体系。

“白鲨”新版LOGO承载着白鲨人的追求和期盼,彰显了新一代白鲨人的气度与风范,清晰地表达了白鲨的远大追求与远景规划:第一,LOGO主体是一个写意的“白”字,用艺术的手法凸显“白鲨”的民族品牌定位;第二,LOGO设计通过“白”字变形,突出针布齿尖元素展现,是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定位;第三,LOGO整体形象像风帆,又似鲨鱼飞跃出海,寓意白鲨“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世界经济的海洋中所向披靡、无所畏惧地矢志前行。

“大白鲨”是“白鲨”旗下的一个高端产品品牌,产品采用独创的锥齿化技术生产,独具保护纤维的特质。用“大白鲨”做高端产品品牌,寓意深远:大白鲨的牙齿有锯齿缘,品牌与产品具有思维易联想性;大白鲨是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攻击性强,表达品牌无惧前行,做行业强者决心;大白鲨是一个古老珍稀的物种,自然界中的大白鲨最早出现在中新世,深袤广阔海洋中存在的每一只大白鲨都是一个生命奇迹,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建百年老字号企业”梦想,展现创品牌奇迹的追求。

“境泉”是“白鲨”旗下又一高端产品品牌,产品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生产制造,外观品相与内在品质超出国际任何品牌。“境泉”LOGO主体采用现代白鲨创始人张境泉先生的亲笔手书。“境泉”以白鲨针布创始人----张境泉先生的名字命名,先生孜孜以求,为纺织业工作近四十年,表达了白鲨人对先生的崇敬;张境泉先生研发的表面强化处理针布通过了国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境泉”命名,是对先生为纺织工业所做贡献的肯定;“境泉”针布的命名,旨在传承和弘扬张境泉先生的民族工匠精神,集中体现在对针布“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领导白鲨针布发展,传承“拼搏进取,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

谈到LOGO设计,张永钢感慨万端:市场如果定位于河南一隅,销量就省内那点儿份额,但如果拓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销量就会呈级数放大。这就像鱼类的生长:池塘里的小鱼最多只能长到几斤;水库里的鱼就可达几十斤至几百斤,而海洋里的鱼却可长成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巨无霸。张永钢希望白鲨公司能在全球经济的蓝海里成长为巨无霸,期盼着他的“白鲨”能在世界经济的海洋中披波斩浪,傲立潮头。谈到“白鲨”,张永钢思绪飞扬,联想翩翩:“白鲨”是“白纱”的谐音,“白鲨”针布纺“白纱”,似乎又给用户增添了一层亲切感;同时,白沙(白鲨的谐音)还是古地名,很多省市地区至今仍有诸如白沙镇或白沙井的地名仍在使用,选“白鲨”做品牌,又让产品包含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此外,在某些民族的风俗中,献给贵宾的哈达大多是白纱,也凸显出了白纱(白鲨)的另一种“高度”。

唐代诗人张若虚曾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他描述的这幅优美的画面中,“白沙”依然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张永钢选取白鲨做品牌,还有很多理由,但可以概括为,它不仅有白鲨出海,锋芒毕现的气势和实力,还有白鲨(白纱、白沙)的历史底蕴以及留给人们的文化遐思??

埋头苦干 打造精品

信阳,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并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环境。信阳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更在于它的文化。它东连安徽,南接湖北,既是鄂豫皖三省的通衢,又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从这里出发,三四公里就可以进入大别山的腹地;信阳,被誉为山水茶都,是中国气候的一个分水岭,这里四季分明,既是北国的江南,又是江南的北国。

白鲨针布地处信阳市光山县,多元文化的底蕴深深地陶染着她的发展,造就了白鲨针布特殊的品质。虽然光山是部级贫困县,但白鲨针布却是行业内国际知名的企业。在这样一个无任何先天优势的环境下,白鲨能跻身行业世界舞台,是白鲨人对“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尽善尽美,争创一流”企业精神的秉持。

白鲨公司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共性。据公司董事长张永钢回忆,1962年,白鲨由村办企业起家,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它主要生产民用弹花机的金属齿条,产品比较单一。1985年以后,南方崛起了一批民营中小企业,白鲨公司由于针布制造装备和工艺比较落后、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等原因,生产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1995年的r候,企业难以为继之际,公司原负责技术的张境泉副厂长(张永钢的父亲)勇挑大梁,接手这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企业正式转制为民营企业。

1995年改制刚完成的时候,企业生产设备简陋、条件艰苦、产值极低,但大家都很兴奋,干劲儿很足。当时,公司的产品只有棉纺109齿条和毛纺150齿条两个系列两、三个品种,而现在,公司的产品已经涵盖棉纺、毛纺、麻纺、无纺、特种动物纤维处理、棉花加工等多个纺织领域,产品品种已达几千种。

这一切,都源于公司“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企业作风、“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造精品针布,做梳理专家,成为梳理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的经营宗旨。

沐风栉雨 砥砺前行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人大抵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也同样适用。不难发现,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白鲨针布的与时俱进是有目共睹的,公司的发展理念也凝聚在“白鲨针布,天天进步”这八个字上。

白鲨针布的快速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个年代,国内梳理设备上的高端针布品种仍然基本依靠进口,进口设备上使用着一种叫自锁针布的齿条,价格比较昂贵。当时,不少纺织企业的针布损毁或到达更换周期,却找不到配套的厂家。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老牌针布厂家虽然有研发能力,但因为该品种批量太小,而不屑去做。尽管常州一家企业专门进口了一条生厂线制造自锁针布,但因为成本太高,很少有人问津。

现代白鲨的创造者张境泉先生――当时的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上世纪60年代工科大学生,敏感地觉查到这是一个机遇,于是向原河南省纺织工业厅申请了这个研发项目,主动承担了自锁针布的自主研发。公司技术人员在老总张境泉先生的带领下,因陋就简、含辛茹苦,经过千百次的失败,终于在1992年地成功研制出了V、E、D型自锁针布。

张永钢幽默地说,用现在的标准品评当时的装备,落后得“不只是一两条街”。在那样的现实条件下,自锁针布研制能够取得成功,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它的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该项目的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投放市场后,很快就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随后,该项目顺利通过了原纺织工业部的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了原国家经贸委、原纺织工业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发的新产品开发奖,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自锁针布的研发成功,给了白鲨更大的创新信心。在这之后,公司在资金少、设备落后、条件简陋的情况下,陆续开发出了许多品种齿条,并靠自锁针布的市场积累开始了企业规模的继续扩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许多针布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不少企业缩减了生产规模,甚至有些还退出了这个行业。白鲨公司坚信行业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危难中找机会、险境中求发展,不仅没有缩减生产规模,反而逆势并购了十几家针布厂,通过对这些企业装备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和完善,使公司驶入了规模扩大的快车道。

白鲨开始企业转型的时候,行业内做棉纺针布的企业非常多,而且还非常强势,公司就从当时行业技术比较薄弱、品种繁杂、批次多批量小的毛纺针布入手,不仅避开了市场的同质化竞争,而且很快取得了突破,成功开发出完整配套国内外高、中、低端各型毛纺梳理机的系列产品。1995~2003年期间,毛纺行业的强劲发展,又为公司的进一步高速擢升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发展和时间推进,国内非织造布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明显提高,原来的毛纺系列针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非织造用布行业生产需求。面对这种现状,张永钢率领自己的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热风、热轧、水刺非织造布针布型号配套和生产工艺改进,满足了用户日渐提高的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需求。2001年始,顺应国内无纺行业发展需求,白鲨在行业内率先将非织造布针布从毛纺中分离,研发非织造布专用针布。

至2005年,非织造布专用针布主体系列针布产品开发基本完成,公司开始涉足棉纺针布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白鲨的研发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完成了棉纺针布系列品种的完整配套,更让创新性开发出的抗轧道夫、降结锡林等型号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为白鲨后来在棉纺领域大显身手夯实了桩基。

张永钢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公司走的路是对的――从毛纺和非织造布行业入手,帮助白鲨在行业内确定了地位。

企业发展的历史,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段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沉淀出管理的真谛、凝练出企业的文化、彰显出企业的厚重,进而雕琢出世界级的品牌。

白鲨针布正在一步步迈近目标,触摸梦想。

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砥砺,白鲨走到了今天,虽筚路蓝缕,但终玉汝于成。

白鲨的发展成就不仅倾注了公司三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而且也凝集了所有白鲨人的辛劳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白鲨针布受到了市场的磨砺,白鲨人的心智也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逐渐趋于成熟。

白鲨之所以能够在55年中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它寻到了发展的根;就是因为它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就是因为它一直在向着“创世界名牌,建百年老字号”的梦想而努力。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市场为导向是白鲨不断进步的根本和秘诀。科技和创新是引领白鲨前行的不竭动力。

2006年开始,白鲨公司又率先在行业内开展“针布应用对纤维梳理中的保护”课题的研究,解决传统工艺生产的针布齿体毛刺对纤维造成切割损伤等问题,经过三四年潜心钻研,创造性地推出“大白鲨”锥齿处理技术,使用这种新技术生产出的“大白鲨”品牌产品,自2009年投放市场,经多个客户使用检验证实:使用大白鲨针布,生条和成纱质量均可达到或超过使用国际著名品牌产品,以原棉3.5级、纺40支纱为例,棉结去除率达90%以上。安徽华茂公司使用大白鲨针布后,指标显示棉结去除率达到93%;四川广汉宏南纺织2011年7月在FA221B上使用大白鲨针布纺C40S(台时产量36~40公斤),该厂规模不大,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未见传闻,但大白鲨针布使用至2014年7月29日,指标依然良好;山东高密大昌纺织配套青岛宏大JWF1211梳棉机,至2016年7月21日统计,棉纤维加工量已超过1200吨,CV值达到乌斯特公报5%水平??“大白鲨”品牌产品完全可以替代任何国际高端品牌。同时,运用大白鲨锥齿化技术还解决了针布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继成功研发出“大白鲨”锥齿化技术后,白鲨最新研发成功的“境泉”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又一次让行业惊艳。2016年8月,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具有自主创新性,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境泉”品牌系列产品引起了来自全球纺织业界和针布制造业的高度关注。境泉品牌产品将早已成熟的大白鲨锥齿化工艺,与使用纳米级耐磨材料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经多家纺织企业使用的数据显示,不仅其使用寿命为国际著名品牌的2倍及以上,更具有保护纤维、柔性分梳的优势。“境泉”品牌产品在山东岱银、山东联润、山东大海、新疆宇华等纺织企业与国内外针布品牌同台竞技,检测指标显示均优于同行;豫南某纺织企业大面积更换表面强化处理针布;郑州纺机2017年开局即批量采购 “境泉”产品配套主机,替代进口产品??

现在白鲨谋求创新与发展,已经从单纯产品上的“零打细敲”实现了产品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白鲨”不仅提供订制化的梳理解决系统方案,而且技艺成熟,经验丰富的包卷、技改、技术服务梯队足以保证方案的示范性落实;白鲨与纺织企业、纺机企业合作建立分梳技术研究站,为纺织企业提供纤维梳理甚至是纺纱其它工序的深度技术服务;白鲨携手纺机企业与相关协会合作的梳理技能职业大赛等活动,让纺机、纺器企业联动,带动纺织行业技能的进步与提高,为纺织企业提升总体竞争力创建示范, 2016年“白鲨・郑纺机杯”河南省纺织行业梳理职业技能大赛已华丽谢幕,2017年“白鲨境泉・青岛宏大杯”全国纺织梳理技能大赛(山东赛区)已拉开序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白鲨专注针布行业,用10年时间开发了5代产品,目前保护纤维的“大白鲨”锥齿技术“、境泉”表面特殊强化处理等不仅让白鲨拥有核心竞争力,更创造性地建立了“大白鲨”梳理系统工艺标准、“白鲨・境泉”梳理系统工艺标准,为中国梳理专件器材向高端领域发展建标立规,为白鲨迈向行业翘楚提供保障。

民族品牌 国际品质

在产品单一,规模较小的时候,白鲨公司的口号是“白鲨针布,天天进步”。后恚白鲨要倾心打造世界级的品牌,“造精品针布,做梳理专家”便成为了新的口号。从“白鲨针布,天天进步”到“造精品针布,做梳理专家”,不仅仅是词语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白鲨打造世界品牌的决心。

张永钢对品牌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谈道,一个品牌是一个企业、一群人通过产品对社会、对人类生活、福祉做出贡献的总和,包括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质量到服务,从人的认知到感情等等。他认为品牌是时代的、传承的、与时俱进的,同时也是没有国界的。

为了实现自由遨游世界经济海洋的目标,白鲨一直在寻找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在2000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期间,张永钢结识了西班牙布鲁哈公司的负责人,双方都表达了希望合作的意愿。在之后的8年时间内,双方8次互访,最终于2008年――布鲁哈建厂百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年份,达成合作意向――合资成立光山布鲁哈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外方负责人真诚地说,布鲁哈针布在西班牙已经100年,希望在中国能再做100年。

2016年,白鲨悄然将“布鲁哈”品牌收入囊中,把它作为与“白鲨”并行的另一品牌体系。“布鲁哈”是纯欧洲血统品牌,有着109年的品牌历史,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稳固的客户群,白鲨把它作为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的利器,助力白鲨国际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张永钢相信,任何一个产品做好了,都可以成为世界级的产品。比如,百年布鲁哈,是欧洲的也是世界的。现在张永钢在考虑如何将布鲁哈和光山白鲨进行中西结合、东西合璧、深度整合,实现民族品牌与世界品牌嫁接的问题。他认为,2017年白鲨公司上市工作正式启动了,将布鲁哈完全并入白鲨公司,或许机会就真来了。白鲨要将欧洲的精湛工艺技术与民族的工匠精神有机融合,在行业内绽放出一株鲜艳夺目永不凋谢的奇葩!

在文艺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张永钢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公司的“境泉”品牌推向市场后,这种感受就更加明显和强烈了。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过去参加展会时,国际行业巨头的技术负责人到展位上看到白鲨的产品后,笑笑就走了;而 “境泉”品牌针布亮像2015ITMA米兰展会和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时,他们再看到晶莹闪亮的“白鲨”,表情就不一样了,他们很惊讶,并表示不可思议和不敢想象。

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张永钢感慨道,55年来白鲨能够活下来,而且越来越好,靠的就是不断创新带来的发展;纺织大国向强国跨越,也注定是一个民族品牌向国际品牌跨进的过程,而白鲨会一直努力冲在创新的最前线。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9

(一)产业集群的出现形式多样。

一是由产业的转移形成的。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企业自然会选择低成本劳动力易获得的地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南昌劳动力易获得且低廉,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低廉的劳动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带动了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由国企改革推动形成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国有纺织业面临诸多困难,被迫压锭改造、改制改革、职工分流的同时,一批纺织企业职工与近郊农民结合在一起,办起了一个个生产出口低档背心、文化衫等针纺服装的企业,由于体制优越、机制灵活,这些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纺纱、织布、漂染、制衣一条龙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向中东、非洲、拉美和欧洲等世界各地出口低档针纺织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国际针纺织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三是由龙头企业和品牌形象依托带动起来的。近年来,青山湖区不断引进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通过区委、区政府“招商联姻”,投资8亿元的南昌银志纺织服装城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瑞达纺织等一批企业先后落户青山湖区。

(二)发展速度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十五”期间,纺织服装产业年均增长26.7%,高于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2006年,青山湖区共有针织服装企业562多家,占工业企业的36.5%。涌现了如银志、盛兴、成功、阳光、福德隆等一大批上了“龙字号”的企业。青山湖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95户,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的针纺企业达50余家,占全区针纺企业的10%,针织服装业占青山湖区三大产业的68%。从业人数达3.52万人,占青山湖区工业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1亿元,利税总额3.03亿元,实现出口创汇2.07亿美元,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85.2%。今年上半年,全区服装企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增加了16户,达到111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01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1%,同比增长32.26%。与针纺产品有关的配套产业随处可见。纽扣厂、拉链厂、棉线厂、塑料包装厂、纸箱厂等看似不起眼,却带富一方。青山湖区已由当初的“块状经济”升级到今天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纺织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的“大青松”,经济发展的“隆起带”。

(三)中小民营企业比重大。

由于纺织工业还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内部规模效应还不明显,而纺织服装的最终市场又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多元化、易变性等特点,因此中小型企业必将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构成主体,是南昌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大量从事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特定地理区域,形成集群,则可以视为南昌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从我省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特点看,凡是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方,都是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是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产权制度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企业除华源江纺、华安针织等几家国有企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2006年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68亿元,占纺织服装企业增加值的95.1%。

(四)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

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业门类比较齐全,主要以棉化纤纺织加工、棉化纤纺织品及编织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造三种行业为主,生产的文化衫、T恤、休闲衫、针织运动服大小规格齐全,颜色图案各异,高中低档齐备,产品销售主要与沿海地区和境外、国外客商接单生产,远销中东、南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文化衫出口占全省总量的1/2。2006年,青山湖区出口创汇2.43亿美元,其中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创汇2.07亿美元,占85.2%,涌现出银志服装、兆丰纺织、嘉鸿服装、贤日印染、中基等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群。

二、青山湖区纺织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的层次还比较粗浅。

青山湖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多数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主要还是加工型的企业集聚,承接沿海地区部分转移产业,属上游原料粗加品居多,甚至有些产品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产业转移输出地。产业链条难以衔接,致使产品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较差。多数产品档次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以低质跑量经营为主的企业还占大部分。

(二)产业专业化结构、综合功能不够完善。

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产业集群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难以得到很好发育,产业集群或企业群体内部的专业化深度不够是起点低、规模偏小的结果。作为轻纺工业本身的链条不长,企业的生产往往又集中于这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也不丰满。总体配套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

(三)具有自营出口权企业少。

在青山湖区纺织行业中,仅有银志服装、盛兴制衣等50余家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其他企业基本通过外贸公司接单。

(四)缺少自己的品牌,没有纺织品专业市场,行业难以进一步集聚。

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配套服务功能上。在原材料供应、选购和配送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地区配套功能的完善,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强化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没有纺织品专业市场,针纺服装业所用原材料大多外购。不仅运输费用高,企业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是难以吸引众多全国知名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极大地限制了行业进一步集聚。

企业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创建自己的品牌,而南昌针纺服装业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接订单和贴牌生产阶段,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虽然近年来,也培育出了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品牌,但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甚理想。

三、发展青山湖区纺织业集群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对纺织业的政府调控,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创造有利于纺织工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和政策环境。当前要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强化信息引导和市场准入,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进一步扩大。纺织行业协会应积极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行业信息,为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及纺织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重视协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一些组织技术性的职能委托协会代行。

(二)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抢占市场。

当前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市场转移。南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成本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配套,积极承接当前纺织业的转移。同时,也要加快技术、原料结构调整,提高服装纺织产品附加值,立足于提高竞争力,抓住市场。通过沿海市场的链接,直接进入全球服装市场中去,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由市场机制整合产能,培育优势纺织企业。

(1)加强资源整合。要鼓励具有技术、管理、资金或品牌优势的纺织企业,对小散弱的企业加以资源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使生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延伸产业链,强化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提高行业组织度及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促使产业做大做强。(2)重点扶持,培育优势纺织企业。重点扶持那些品牌商誉好、具有民族特色、市场前景光明的中小企业。培育部级知名品牌,争取尽早在国际知名品牌培育方面有所突破,以品牌创建提升纺织服装行业。(3)坚持市场产业联动,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加快针纺大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会展、营销等产业。(4)注重中小企业的培育。由于中小型企业必将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主体,产业集聚要注重中小企业主体,使其强大的创造性和快速应变能力来满足和适应复杂多变的服务市场,而使产业集聚更能呈现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四)不断加快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

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我省产业集群开发能力,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区域建立纺织研发中心。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辐射范围大的企业技术中心要特别给予重点扶持;第三,要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文化和品牌效应,充分显现区域创新特色。改变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长期忽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放大作用,而要面对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的条件,增强质量、品牌创新能力,改变以往低质跑量为主的产业集群,充分提高产业层次和集聚竞争力。第四,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行业创新示范体系,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技术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强化纺织专业市场,增强产业集群效应。

进一步开发及提升纺织专业市场,完善纺织城的建设,使纺织专业市场真正成为纺织产业集群与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和各生产要素的扭带,推动纺织集群效应的发挥。在加强纺织专业市场中,要注重诚信与法制,推进交易结构多样化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发挥专业市场对纺织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我省纺织产业。

针织厂和纺织厂区别篇10

中国制衣: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美誉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扬子纺纱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在德国Biella Yarn by Suedwolle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品质上有差异吗?

扬子纺纱:我们的品质是全世界一致的,就像所有世界知名品牌一样,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可以讲“质量无国界、品质有保证”。就拿可口可乐来说,不管是在中国的可乐,还是在美国纽约,或者是日本东京,它的口感和品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我们“Biella Yarn”所一贯追求的。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统一标准,严抓品质,精心挑选所需要的生产原料。我们的工艺都是严格遵照国际标准和秉承公司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展开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交期,价格和品质三者中品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做生意要建立长期合作而不是一单买卖,我们的产品质量高,会提高客户的效益,你帮客户提高效益,他自然而然会买这笔帐。

中国制衣:我们看到贵公司此次参展以针织纱线为主导,这些产品有什么特点?你们又如何对产品进行售后服务的?

扬子纺纱:我们这次参展的针织纱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机用纱,用于如毛衣、围巾类产品;另一类是圆机用纱,用于生产如内衣T恤和袜子类。羊毛产品用于圆机纱线属新型产品,特别推广于户外系列,例如运动类服饰,由于羊毛本身有着透气,排汗的功能,不会像棉类产品一样出汗后黏在身上,所以更适合做户外装,这一产品在国外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针织过程是整个供应链上最重要的一环,我们经常安排技术人员走访工厂特别希望针织工厂能将我们纱线最好的品质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最终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穿“Biella Yam”纱线做的衣服与众不同。另外,我们拥有一套先进的ERP系统,所有的订单跟踪,生产环节都是公开,透明的。不管我们的销售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地区的商身在何处,我们都能够及时捕捉、跟踪到客户的订单,以便更好、更快的为客户服务。

中国制衣:据了解,自去年经济危机以来,澳大利亚羊毛的库存量减少,这是否对贵公司的产品价格造成影响?对今年的业绩预期如何?

扬子纺纱:毫无疑问,影响肯定是有的。从产品价格来说,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去年统计的羊毛价格趋势图中看出,羊毛价格自09年以来,一直都是小幅下落,大帽上升,原料成本很难控制。

从销售量来说,由于我们的大部分梭织纱纱线是出口到欧美国家,而这些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所以整体来说量的减少是肯定的。但是就针织纱而言,我们整体的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圆机类纱线我们还出现了增长。由于客户都是中高档客户,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保障,所以也不会受到像印度,孟加拉国纱线产品价格偏低,带走客户的影响。另外。今年的订单,我们目前生产都已经排得满满的,相信我们的业绩今年还会更上一步。

中国制衣:目前,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拥有一家自己的染厂,你们在生态环保方面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