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行业发展现状十篇

时间:2023-12-27 17:57:53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组织机构;人员培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其中,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为常见的措施之一。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剖析和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前期发展过程中此类系统性管理多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投资费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系统管理的应用较少。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此类信息系统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的竞争现象。最终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随着此类应用系统费用的降低,当前各类企业对于此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发展中,整体态势良好,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比如,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薪酬体系管理、人才储备管理、系统设置管理。针对此类涉及的内容,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组织机构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项目较多,管理内容之一即为组织机构的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机构的稳定性,针对整体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组织机构划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组织机构主要从企业整体到部门进行划分。以此形成完整的框架式体系,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2人员培训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营项目特点等现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的从业人员作业程序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针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涉及了人员培训管理模块。

2.3薪酬体系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盈利为其主要的经营目的。企业员工在作业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为获取薪酬。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薪酬体系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块之一。通过薪酬体系管理,能有效管控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内部数据分析进行盈利的评判。

2.4人才储备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招聘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当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人才储备管理进行人员的招聘管理。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稳定性。

2.5系统设置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涉及较多的管理模块。应用此类管理模块时又涉及较多的数据删除和录入行为。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应用的稳定性,必须设定一定的权限管理问题,因此,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为系统设置管理。通过系统设置管理,赋予对应管理员一定的操作权限,从而进行系统信息的维护以及管理。

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发展中常见的策略方式。此类现状下,关于其实际的应用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应用的主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主要的分析方向为企业发展、组织机构管理、经营决策、人才管理等。

3.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整地囊括了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根据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制订了一定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组织机构的稳定即为企业本身的稳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管理数据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分析,有效强化了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有效保障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增强了企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

3.3确保人才梯队的建立

针对内部人才的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的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此类现状下,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梯队建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了人才梯队建立中的不足支出,积极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3.4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类现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明确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优化企业经营中的决策,提升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实际收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合理的经营决策,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性。

4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收益都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在此现状下,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保障企业的人才梯队建立。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龙,李牧远,黄海娟,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6(36).

[2]钟文标.特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J].当代石油石化,2017,25(01).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2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中职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及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在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在课程结构和组织形式两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与建议,希望对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化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职体育 课程结构 组织形式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的中职教育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出现在学校体育教学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些年关于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发现中职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因此,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研究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笔者在针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检索收集和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却发现,很多人在开展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时,都选择从中职体育教学的教学师资现状或者是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现状等方面入手,而从中职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现状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现状进行分析的则相对较少。因此,为了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情况,本文就从中职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现状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现状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职体育教学的教学现状及教学对策。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还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全国16个省市的60所中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龙源期刊网和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收集并分析整理了近十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上与中职体育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阅读了数本教育学、中职体育与健康以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从而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全国16个省市60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除了全面的了解了这60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及组织形式的实际情况之外,还利用电子邮件的方法,对这6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任课教师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292份,回收率97.33%,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96.67%,符合本研究的开展要求。

3.数理统计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社会统计学然间SPSS17.0进行了分析、统计与处理。

4.逻辑分析法

针对研究中的要点和所遇到的问题,采用概况、综合、类比以及归纳等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解析与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现状及对策

1.中职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现状

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全国16个省市的60所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了解。具体的课程结构调查统计表见下表1和下表2所示(表1与表2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类型所进行的统计)。

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普修课为主,在大多数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都是在一、二年级开展普修基础课的学习,在三年级开展普修选项课的学习。这样的课程结构使得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固定的时间内开展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大大降低,且已经逐渐无法适应中职学校灵活的办学体制和办学需求。 由表2可知,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类型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性课程在部分中职学校中也有所设置,少数学校形成了以学科性课程为主、活动性课程为辅的基本结构。然而,观察表2可知,设置了职业体育拓展课程的学校却非常少,在本研究的调查中,通过了解发现仅仅有2所学校设置了职业体育拓展课程,仅占所有调查学校的3.3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体育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明显的活动课程比例过低,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和拓展性课程比例过低缺乏职业特征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终身体育和职业实用体育的需求和发展。

2.中职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发展对策

要改变上述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教学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要注意确立多元化体育课程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三维立体的课程结构的方式来打破传统中职体育课程结构中单一、呆板的课程设置方式。例如:在中职三年的体育课程设置中,每个学年都按照常规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1:1:1来进行安排。二要注意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拓展学生的职业体育素质,建立三段式的职业特色课程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一个进口,多个出口”的特点建立适应职业岗位体育能力需要的基础课、选项课以及职业体能课的三段式的特色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二)中职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现状及对策

中职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和中职生的特点,对体育教学的过程所进行的全面的组织和管理。中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是影响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表3所示。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所采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即复式教学、自然班教学、小组教学以及个别教学。

通过表3可知,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多数采用的仍然是自然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接受调查的290名中职体育任课教师中,多达212人认为自己在开展目前的体育教学时,采用的仍然是自然班教学的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带领大批的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但是却存在忽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以及现有的体育运动基础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进行,而且相对于小组学生来说,由于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之间交往的需要,所以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调动,而且由于其所采用的是同步教学的方式,所以,还常常会由于过分强调统一、强调集体而忽略学生对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近些年得到众多重视与关注的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目前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比例还较少,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仅有15.86%和6.90%的任课教师表示自己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但是,对于多数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15-20岁之间,在具有所有青春发育期学生所共有的身心特点的同时,他们在身心各个方面也已经逐渐显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任课教师不顾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盲目的一味的采用自然班教学的组织形式无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由此可知,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较为单一的组织形式开展创新实践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而要改变上述问题,让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的科学合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中职体育任课教师应注意主动了解和学习与新的体育教学组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二是,在自然班教学的基础上,将全班训练、小组学习以及学生的个体指导有效结合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与班际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是目前最为有效,也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措施,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四、结论

(一)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体育课程结构上,采用的仍然是以普修课和学科课程为主的形式,选修课和职业体育拓展课程的设置比例非常低,已经无法适应中职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也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实用体育的发展。

(二)要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一是要构建三维立体的课程结构,二是要构建三段式职业特色课程结构。

(三)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仍然以自然班教学为主,而符合现代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的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仍然较为少见,存在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单板的问题。

(四)要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一是,要积极地开展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研究和实践;二是要在自然班教学的基础上,将全班训练、小组学习以及学生的个体指导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组织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何运祥,蔡克全.就业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3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部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 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部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 前斜角肌; 小针刀

Mechanism Discuss on Small Needle Knife in the Treatment of Scalenus Syndrome/JU Chuan-gu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7):131-134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scalenus syndrome,respectively from anatomy,soft tissu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pothesis and loose solution,acupuncture effect,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es,expansion of new principle,eliminate inflammation,improve local blood circulation principle of needle knife therapy scalenus syndrome sign of practicality,safety and convenience have carried on the related discussion,the author thinks that although the needle knif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related to some dispute,but its effect should be worthy of recogni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Scalenus syndrome; Small needle knife

First-author’s address:Yanta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 264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35

1 基本概念及相关解剖

前斜角肌位于颈部侧前方深层,其后方为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互成一个间隙。此间隙解剖上叫前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通过。由于痉挛、劳损、退变和外伤等原因导致前斜角肌间隙变窄,使通过其内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受到刺激或/和压迫,引起相应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具体可有单纯的锁骨下动脉卡压、臂丛神经卡压和受刺激或两者同时累及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前斜角肌结节后内缘的长度最短为8.50 mm,最长为20.50 mm,平均为13.16 mm。锁骨下动脉沟内缘与锁骨下静脉外缘的交叉点到第一肋后内缘的垂直距离最短为6.50 mm,最长为16 mm,平均为9.96 mm[1-2]。以此为解剖基本依据,在下刀剥切相关黏连及束带时,切记要注意切割和剥离幅度,随时调整小针刀运行轨迹和切剥范围,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血管和神经损伤。

2 治疗

临床上前斜角肌综合征并不少见,症状不重可以通过按摩推拿、局部封闭、功能锻炼、理疗等减轻症状;若经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又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患者无法忍受且手术愿望强烈,则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前斜角肌止点切断术、黏连束带切除术或颈腋部横切口第1肋切除术等。手术大多在全麻下进行,往往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和创伤,术后留疤、不美观,而且在心理上留下阴影。通过对前斜角肌间隙及其周围的精细解剖结构和形态的详细了解,采用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在目前看是一种安全的新途径。

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具有简便、快捷、患者痛苦小、几乎不留瘢痕、日间手术、疗程短、花费少、疗效明显及社会效益好的优点。针刀松解注意事项:(1)手术姿势:仰卧位,颈下垫软枕,注意若患者有颈椎管狭窄且合并有颈椎黄韧带过度肥厚或骨化时切记不能采取颈部过伸,否则会因颈部长时间过伸,使增厚的黄韧带折叠或骨化的黄韧带直接压迫而造成颈部脊髓受压和刺激而产生不可逆性损害。(2)针刃方向:找到前斜角肌止点,下刀开始时贴近骨膜,针刃方向应与前斜角肌纤维走行相一致;进针点直达病灶,细心做小幅度切割和剥离,切剥时根据前斜角肌结节后内缘平均长度,即前斜角肌在第一肋骨斜角肌结节的宽度,建议医生治疗时选用0.6 mm左右型号针;注意锁骨下动静脉在前斜角肌前后的位置,同时要找准前斜角肌止点的准确位置再下刀[2]。

3 机制与靶点

3.1 作用机制

3.1.1 软组织“机械性质”假说与组织松解 众所周知,人体周围神经和血管走行于软组织或软组织与骨构成的通道中,该通道在提供容纳和保护作用的同时,具有限制神经和血管的活动作用。当通道内压力增加或受到各种机械刺激时,可对包容在通道内的神经和血管产生卡压或刺激作用。这种机械性质的卡压会造成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4]。同时有研究认为,软组织“机械性质”的变化不但使局部病变加重,而且对邻近组织器官如神经、血管、关节等产生影响,参与多种病症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小针刀通过对软组织小范围切开和钝性分离,松解黏连和挛缩的软组织,减轻或消除病变的软组织对神经、血管、骨关节造成的卡压等影响,使软组织内的力学动态平衡状态得以重新恢复,从而改善甚至恢复其生理功能[5]。

3.1.2 针刺效应 小针刀治疗除了具有软组织松解作用之外,还有类似毫针的针刺效应。首先小针刀形状类似毫针,而且小针刀的提插治疗方式也与毫针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人认为针刀的针刺效应虽然具备,但并不是主要作用,其治病机制是重在调节[3]。

3.1.3 改善电生理指标 张鸿振等[6]通过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表现,观察到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过程中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疗效显著而确切。林木南[7]通过临床实验也发现针刀治疗可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神经根电生理通道环境,使组织修复速度加快。

3.1.4 扩新原理 赵斌等[8]认为通过对病变组织扩新作用,小针刀的治疗可使受损肌肉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促进损伤部位的肉芽组织向正常方向转化,加快受损肌肉或软组织快速恢复,从而达到相应的疗效。

3.1.5 消除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赵艳霞[9]认为针刀疗法打开了细胞膜“酶通路”,注入了生物酶物质,使细胞产生生物“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或产生相应的免疫功能,借此消除炎症;江成林[10]通过对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观察中提出:小针刀通过对病灶组织的松解与解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无菌性炎症。刘灿坤等[11]研究认为针刀治疗可显著提高抑制诸如IL-1β、IL-6 和TNF-α等兔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有效地减轻病灶部位的炎症反应。乔晋琳等[12]研究所得结果认为通过小针刀治疗后TXβ2/PGF、2PGF1α、1α62keto数值呈良性变化趋势,从而促进炎性物质的消散,病灶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组织修复功能得以恢复和改善。

3.2 针刀治疗的作用靶点 针刀治病主要方式是通过靶点作用,改变病变局部的组织力学状态,改变力学结构,使其符合正常生理状态和生物力学状态。有学者认为针刀治疗虽然创伤很小但毕竟是损伤性质的治疗,按照创伤-修复-瘢痕的理论,新形成的瘢痕会在创伤的部位形成新的黏连、挛缩、卡压,刺激及症状,甚至可使原有病情加重。但是,针刀的目的是改变组织力学状态而不是消除瘢痕,只要新形成的瘢痕不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卡压,治疗就已经达到目的。针刀治疗的作用靶点不单纯指软组织本身,而是改善软组织的力学状态,消除其原来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其治疗的目的是在改变软组织力学状态的同时使软组织的长度得以延伸、张力得以降低,从而解除对神经、血管、骨关节等组织器官的不良影响,不是单纯对瘢痕或黏连组织的消除[13]。另外,不同于外科手术,针刀不可能直接切除所谓的“牵系结构”,只是间接降低“牵系结构”的张力,对此,好多学者曾进行了论述。陈青等[14]通过小针刀治疗下颈椎失稳的临床观察认为小针刀能通过去除“牵系结构”组织,从而使其周围组织的张力得以缓解,从而消解对椎动脉生理功能的影响。即使形成新的瘢痕或黏连,但只要新的瘢痕或黏连组织不再影响软组织的生理力学状态、不再影响正常功能即可[15]。此外任月林[16]认为小针刀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及修复能力,使身体产生一定保护机制。

3.3 安全性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小针刀治疗疾病持肯定的态度,只要详致熟知相关精细解剖结构,手法正确而熟练,其安全性足可保证[17-18]。但同其他治疗方式一样,该治疗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质疑,主要表现在小针刀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继承了中医传统的“手摸心会”,故被外界视为盲刀操作,甚至容易误伤神经或血管,特别是在解剖结构有变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此外还存在针刀治疗后瘢痕的问题[19-20]。首先,小针刀治病的手摸心会,是在熟悉解剖基础上,通过严格培训而练就的一门技术,它要求医生在充分认知和掌握人体正常、甚至各种可能出现结构异常时,能够通过体表标志性结构来准确判断目标、准确感知穿刺所在位置、周围都有哪些结构和组织并获得“针感”,而不是像过去给聋哑人之兵所倡导的“勇闯”。通过这些方法完全可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小针刀治疗技术同中医各种针刺技术、西医的神经阻滞技术是一样安全的。虽然小针刀在穿过正常组织时会产生轻微的损伤,但只有0.6 mm刀宽,同时还要求避让重要组织和器官(神经血管等),误伤的概率极低。针刀中“针”的主要功能是穿刺,“刀”的主要功能是切割、剥离,而且这种穿刺、切割与剥离,一般要求贴骨膜、走组织间隙。古代毫针直径和现代小针刀大体相当,而小针刀对组织因穿刺和切割造成伤害能力或程度是和古代所用器具相当,因此小针刀形成的组织离断和其他伤害与传统针刺治疗几乎相当或者没有区别[21-23]。其次,人体的解剖变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多。虽然存在有少数的解剖变异,但经过解剖学的发展,若干年的辨别和总结,绝大多数变异都已知晓,都有文字记载。医生在从事该病治疗之前,对各种正常与不正常的结构已经烂记于心,而且在进针入路选择上尽可能避开可能存在变异的部位,注意针刀进针时紧贴骨膜表面,这样操作不会对其相邻的神经和血管造成伤害,最起码不会对神经和血管的主干造成大的伤害。退一步说,万一有所损伤,只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术后密切观察,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一般不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和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或致残[24]。至于瘢痕更没有必要担心,因为针刀治疗只要认真学习并熟悉、掌握局部解剖、认真履行小针刀操作规程,则操作对组织影响很小,而且针刀治疗又有一定的疗程,故瘢痕最终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微乎其微的[21-23]。

4 展望

正统的讲,小针刀是在祖国传统针灸针具“九针”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每一种治疗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从业者具备应有的资质,经过严格的培训,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了解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预估风险可能出现的各个环节和出现风险时应该采取的各种对策,笔者认为其风险是可控的。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因为针刀行业缺乏有力的管控和规范,是管控和规范化的缺失[25]。笔者认为,每个针刀的培训机构及其从事培训职业的人员,都要从严管理,所具备的资质要经严格地审批,并定期核查;对已从事小针刀治疗的人员核查资质,对将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法定培训机构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经过实习一定时间后,才能准入临床。因此。尽快提高小针刀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规范从业行为,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科学管控,是目前的重要任务或首要任务,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另外小针刀的治疗也不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同其他治疗一样,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样很重要且关键,同时小针刀治疗也存在着疗程长、有时见效缓慢、容易复发等特点,所以小针刀治疗应该结合中医其他的传统治疗方式如推拿和针灸结合,甚至可走中西医结合如物理治疗和其他康复治疗路线。小针刀治疗是祖国传统医学重要的补充和进一步发展,前途光明,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可以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也可以向两边望一望其他科学有么有借鉴、可以联合的方式和方法,使这一门古老而年轻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万有生,陈德松,顾玉东.前、中斜角肌起点与臂丛上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17(3):225-226.

[2]刘佳,李殿宁.前斜角肌针刀临床应用解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3(4):180-181.

[3]李殿宁,游国龙,谢兴佐.针刀诊断与治疗精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20-121.

[4]胡永善,孙莉敏.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与康复[J].现代康复,2000,4(12):1773-1775.

[5]张义,郭长青.针刀治疗软组织疾病的理论依据及其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4):4521-4523.

[6]张鸿振,王振湘.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658.

[7]林木南.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电生理变化[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7,10(4B):115-117.

[8]赵斌,刘玉倩.小针刀治疗肌肉损伤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4,9(24):28.

[9]赵艳霞.针刀医学与“酶通道”理论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3):7.

[10]江成林.小针刀松解术在颈椎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56.

[11]刘灿坤,乔晋琳,向东东.针刀干预L3横突综合征兔对

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14-16.

[12]乔晋琳,王健瑞.针刀疗法对L3横突综合征兔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4,17(5):257.

[13]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64-72.

[14]陈青,龚志贤,张月娟,等.小针刀治疗早期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5):60-63.

[15]祝才银.小针刀松解术加关节内注射治疗肩周炎[J].中医正骨,2011,23(1):62-64.

[16]任月林.针刀医学研究方向之浅识[J].中医药学刊,2003,21(5):816.

[17]李传健,戴景兴.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3):27-29.

[18]张文光,陈跃,吴炳煌,等.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的手术入路研究[J].中国骨伤,2006,19(9):550-551.

[19]陈德松,曹光富.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5.

[20] Ebraheim N A,lu J,Haman S P,et al.Anatomic basis of the anterior surgery on the cervical spine:relationg-aships between uncusautery-root complex and vertebral artery ingery[J].Surg Radiol Anat,1998,20(6):389-392.

[21]陈斌,李强,李森恺,等.瘢痕内松解松解治疗颈部瘢痕挛缩[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0-12.

[22]王凯,赵明宇.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86例[J].河南中医,2012,32(5):5-6.

[23]胡超伟.超微针刀疗法[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12:191-192.

[24]孔祥生,宋寒冰,姜益常.针刀斜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36-37.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5

吴峰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中撰文,阐述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研究背景,采用了绩效研究模型的研究框架,分析并提出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和问题,并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干预设计,在这些基础上得出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绩效改进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将是其发展的新契机,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条件下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之间基于教育培训服务这一产品进行交易的过程。作者通过绩效技术的方法与步骤,分析绩效因素,得出绩效改进的干预方案。国际影响力最广泛及最具代表性的绩效技术模型是国际绩效改进协会的HPT(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模型,由五个步骤组成:绩效分析,因素分析,选择、设计或者开发合适的干预方案,实施与变革,评价阶段。

作者通过绩效分析来分析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表现为:职业院校面向从业人员的培训规模在6200万-6700万人次;目前企业职工培训的机构分别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主要有行业主导型、区域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类型。职业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承担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培训与教学工作关联性不强;开展培训的类型虽然丰富,但是培训的内容大多以低技术含量为主。

作者还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干预设计:1.组织环境分析:利益相关者竞争。针对组织环境的改善,可选择财务系统和组织设计作为干预措施。2.工作环境分析:资源、工具、政策。针对教学资源缺乏,可选择人力资源开发干预措施;针对缺乏政策环境,可选择组织开发干预措施。3.工作分析:流程与岗位职责。针对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可选择工作设计干预措施。4.个人分析:知识、技能与动机。对教师缺乏培训动机的问题,可选择绩效支持、个人发展两项干预措施。

最后,作者提出了职业院校企业培训的改进路径:提升教师企业培训的专业胜任能力;开发包含职业认证资格的标准化课程;建立教师及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激励机制;优化职业院校培训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与培训相互促进的组织构架。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 中国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纺织业;出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76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45- 03

0 引 言

从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纺织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的优势也愈加明显,在推动世界纺织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国内经济发展层面进行分析,纺织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其在满足国内纺织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农问题加以解决,在筹集社会建设资金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长时间以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纺织业出口也逐渐演变为社会焦点问题。但是从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纺织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出现了各类问题,对纺织业的发展和纺织经济的兴盛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限制了我国纺织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1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各项问题

受到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逐渐取消的影响,我国纺织品行业在纺织品出口方面对欧美国家的出口量迅速增多,仅在取消配额制度的2005年前两个月,我国对欧美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量就得到了颠覆性的突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突破了50亿元的大关,同比前一年增长了77%左右。但是与纺织品出口飞速发展同时进行的是国内纺织行业竞争的加剧,在市场秩序规范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纺织品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愈加频繁,各个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竞争来增加出口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纺织品行业在国内的价值增量逐渐开始向着国外转移,并且这种价值增量的大量转移还造成欧美国家对我国重新设置了多种类型的贸易壁垒。因此对国内外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各项问题主要包含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1.1 新配额体制逐渐产生

我国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协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纺织品进出口问题仍可以采用纺织品条款和特别保护条款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相关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进行特定的限制。这些规定的存在促使欧美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价值增量急剧增加的现实,指出中国纺织品短期出口量大幅增加造成纺织品价格下跌,已经对本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提出相应的配额限制,甚至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开展适当的反倾销调查工作。这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限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 技术壁垒方面绿色壁垒产生限制性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工作的开展除了必须要应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下各国采取的措施外,还需要应对技术壁垒。针对我国纺织品在短时间内出口数量急剧增多的社会现实,欧美等国还充分利用技术壁垒这一更加具有隐蔽性的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进行适当的限制。一般来说,在纺织品行业中存在两个主要的技术壁垒:纺织品从生产、运输到最终销售的全过程都应该符合特定的环境指标;纺织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后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威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两个技术壁垒的存在从表面上进行分析确实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推进环保工作的需要和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维护,但是实质上,为了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设定了过高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技术壁垒中的绿色壁垒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我国纺织业的发展。

1.3 反倾销措施

在配额制度取消后,欧美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了一定的反倾销措施,看似是对本国权益的维护,但是实质上不公正的判定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配额制度取消后的一年时间内,欧美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反倾销按键就超过了10起。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欧美国家借助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条款,提出反倾销诉讼,并且适当的选取第三国家来对中国纺织品的国内价格和生产成本加以衡量,在“确定”中国存在倾销行为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并且反倾销案件的判定时间相对较长,在反倾销案件中所有遭受指控的中国产品都必然不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由此可见,欧美国家的反倾销措施也严重限制了中国纺织品出口。

1.4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从一定意义上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问题进行适当的缓解。但是从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上看,由于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范畴,因此其产品的价值增值能力相对较低,企业能够在单个产品中获得的利润也往往偏低,倘若在人民币增值后企业保持原有的国际市场价格进行出口,势必会对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压缩,而如果为了维护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而适当的提升产品出口价格,那么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必然会逐渐丧失,对纺织品出口也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2 针对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针对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井喷”式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贸易摩擦问题的出现,激发贸易矛盾问题,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不良影响。而从近几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可以看出,这一论述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想改善中国纺织品发展现状,促使中国纺织品出口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应该结合纺织品出口需求探索更为稳健的措施,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稳定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

2.1 加强对征收从量税的重视

根据近几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以及商务部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制定的措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出口纺织品征收从量税工作的重视,借助从量税规范纺织品出口,避免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在短时间内激增,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具体而言,纺织品出口方面的从量税就是按照纺织品产品的出口数量征税,目的在于有效限制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纺织品对外出口短时间内激增,保证纺织品出口数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2 对预警机制加以完善

我国商务部在2005年《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后,商务部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一直出台各项政策予以指导和规范,促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逐渐被建立起来并且得到了适当的完善。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情况进行分析,并在中国纺织行业的相关网站上进行及时的公布,保证纺织企业能够及时调节纺织品的出口变动情况,进而对自身生产策略做出正确的调整。因此当前对纺织品出口进行规范也应该适当的建立更为完善的预警机制,保证借助系统的数据分析预警系统能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和趋势加以判定,并结合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决策的制定做出适当的指引。唯有如此,中国纺织品预警机制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纺织品出口工作也能够获得相应的保障。

2.3 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是世界上较为著名的纺织品大国,从事纺织品行业的人口相对较多,上下游产业链甚至涉及到上亿人。同时,在纺织品行业中不同企业规模的产业规模、生产能力、人力资源占有量以及资产形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缺乏行业自律,那么就极易造成行业混乱,对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和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即使在当前社会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行业规范、行业自律也相对较强的背景下,仍然应该加强对行业自律的重视,希望各个相关企业都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在行业的规范下完成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唯有如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纺织品行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纺织品行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也会逐渐凸显出来,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坚实的保障。

2.4 加强对产业升级工作的重视

在后配额时代,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既能够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也能够促使我国纺织品行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契机,具体来说就是防止配额限制逐渐取消后,世界纺织品市场的大门真正向我国打开,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更大的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全新发展契机,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品出口也必然面临着更大市场竞争,促使纺织品行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在新时期谋求新的发展。在这一经济形势下,我国传统纺织业以量取胜的竞争方式优势逐渐丧失,并且随着时尚界的流行周期逐渐呈现出缩短化的发展态势,纺织业也逐渐进入到短周期、快交货、小批量的生产制造周期,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纺织业转型升级。同时,纺织业在当前经济形势的作用下逐步加快转型升级,不仅能够应对国际纺织市场的变化,也可以促使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产业附加值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增加,对于企业合理应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利于纺织品出口工作的优化开展。

2.5 坚持走品牌化建设发展道路

产品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纺织业要想进一步提升纺织产品的出口优势,还应该加强对品牌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从地区品牌、国家品牌逐步建设成为国际品牌,保证品牌优势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特别是对于我国纺织品行业来说,由于我国纺织品行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基本上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品牌效应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对产品出口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纺织业应该保持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逐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结 语

综上所述,受到国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逐渐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挑战,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基于当前社会背景,要想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增加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切实改善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在全面提升纺织品出口总量的基础上带动我国纺织经济的发展,进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纺织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以纺织经济的进步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春来,李秉强.中国纺织品出口相对困境及应对措施[J].价格月刊,2014(2):38-41..

[2]张慧颖.天津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6(3):123-124.

[3]杨元生.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6):41-43.

[4]王赢赢,王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152-153.

[5]胡向媛.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贸易壁垒分析与量化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5.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7

路桥工程指针对公路设施和桥梁设施组织开展的勘察设计工作、施工过程性管理工作以及日常养护工作。施工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对我国路桥工程建设事业的综合性质量效能获取状态具备深刻影响。文章围绕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问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路桥施工管理;管理过程;创新管理;路桥工程;施工计划

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具备系统化和复杂化特征的管理工作实践过程,其具体的任务组成内容不仅包含对施工计划的管理工作,而且还同时包含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材料管理等多个具体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施工管理工作能够贯穿和覆盖路桥工程施工活动的完整性组织开展过程。在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作业过程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中,高效系统科学的施工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是确保路桥工作施工活动顺畅有序组织开展和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的基本前提条件,而针对实际组织开展的路桥管理工作,展开基于指导思想和实践策略领域的创新改革优化,对于切实改善提升我国路桥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展开简要阐释。

1路桥工程的概念界定和路桥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1.1路桥工程的概念界定

所谓路桥工程,指的是针对公路设施和桥梁设施组织开展的勘察设计工作、施工过程性管理工作以及日常养护工作过程,其具体涉及的任务项目,同时包含路基建设工程、路面建设工程、路桥防护工程、路桥绿化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具体化任务项目。从整体性角度展开分析,路桥工程项目本身包含广泛的具体内容,并且通常包含一定数量的路桥相关性施工作业任务项目。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具体组织开展路桥工程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具体的组织开展质量不仅深刻影响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水平,同时还深刻影响路桥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成型之后的使用功能表现状态以及实际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平。从这一基本角度展开阐释,在实际组织开展路桥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必须科学系统地组织开展基础性的施工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改善提升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整体性质量控制水平。

1.2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1.2.1复杂性。在现有的施工作业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路桥工程施工产品在种类和表现特征层面的多样性特点,导致实际组织开展的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本身具备表现特征极其鲜明的复杂性:第一,不同路桥工程施工产品在表现类型层面的差异,诱导了各种类型路桥工程施工产品在使用功能层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在路桥工程施工产品表现类型完全相同条件下或者是在不同类型路桥工程施工产品具备相同使用功能条件下,施工作业活动现场在综合性技术环境条件方面展现的差异,通常会导致不同项目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具体面对的技术难度明显不同。从如上所述的两个具体方面可以知道,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管理工作本身具备着表现鲜明的复杂性。1.2.2流动性。在现有的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背景之下,路桥工程施工活动本身具备较高表现水平的流动性,给实际组织开展的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难度。路桥施工企业与其他多种类型的建设施工企业之间,本身在基础性业务项目表现类型和组织实施路径层面存在着表现显著的相互差异特征,因而导致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管理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在较短时间之内在多个不同的具体项目之间进行流动或者是同时承担处在多个不同空间区域中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任务,从这一研究切入角度具体展开分析,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本身表现出较为鲜明的流动性特点,导致实际组织开展的施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获取到充分的稳定性和系统性,给我国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综合性质量指标获取水平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1.2.3计划管理性。现有的施工技术发展实践背景之下,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本身都具备较大的空间体积表现特征,因而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通常会在露天作业条件下,真切地面对一系列表现状态极其恶劣的施工作业技术环境,导致实际工程施工技术作业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施工作业活动过程中实际面对自然环境限制条件以及施工作业现场实际具备技术支持条件,动态调整施工作业活动过程中的项目任务计划和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并且在基于施工计划组织实施施工作业环节管理工作过程中,确保我国路桥工程施工作业活动,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

2路桥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管理实践思路

2.1切实建构和完善指向路桥工程施工活动的质量保障体系

2.1.1切实建构形成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监理制度体系。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当逐步建构和完善指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作业过程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制度,确保在实际组织开展的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具备较为充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具体运用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制度组织开展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应当督导相关质量监理工作人员,结合具体项目在施工作业活动过程中,实际具备的质量表现状态,及时恰当行使施工质量否定权,确保我国实际建设形成的路桥工程施工成果,能够稳定具备最佳的质量表现状态。2.1.2切实建构和运行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和基础业务活动的组织开展水平,能够深刻影响我国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综合性质量活动状态,同时还能在工程施工活动的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基础性质量指标发挥一定表现程度的控制作用。鉴于工地试验室在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同时承担着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双重功能,是确保工程施工活动顺利获取最佳预期施工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实际组织开展路桥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确保实际建设形成的工地试验室能够具备较为完善的功能配置。在具体组织开展针对特定路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状态检验工作过程中,要全面指令工地试验室技术人员,严格遵照相关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开展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质量水平检验活动,确保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能够获取到相对充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切实建构完善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工期控制系统

在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实践活动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中,不论是施工作业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人员,还是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参与者,都必须严格建构形成稳定合理的工期控制意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工程项目施工将作业活动环节,能够在严格完成最佳表现状态的工期控制指标基础之上,顺利实现最优化的施工作业质量水平控制目标。在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环节的组织筹划工作阶段,项目施工经理应当将具体施工作业项目中,涉及的所有作业任务项目都纳入到施工工期管理控制方案的研究考量视野之中,要以路桥工程项目发包方,在项目施工承包合同文本中规定的最终竣工时间节点,作为基础限制条件,在实际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组织开展之前,优先做好施工作业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各主要作业任务环节的施工进度次序和时间进度安排控制工作,确保实际组织开展的路桥工程施工作业项目,能够严格遵照预先设定的施工作业周期,顺利且优质完成预先设定的各项基本施工作业任务环节。在具体组织开展针对具体化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工期管理控制干预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在针对施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具体任务环节开展时间进度状态表现水平管理控制工作过程中,同时充分做好指向具体施工作业活动环节的施工质量状态控制工作,确保我国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活动的综合性质量获取水平不断改善优化,提升我国路桥工程项目设施的综合性使用效能表现水平。

2.3切实加强施工资料管理创新

在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竣工交接业务环节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中,基础性工程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组织开展,对于具体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竣工交接业务环节能否顺利完成,具备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价值。在具体组织开展的路桥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具体涉及的项目信息资料主要包含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路桥工程项目的组织设计规程,施工作业过程技术细节操作要领指导书,以及其他资料多种具体表现类型。从具体化的业务活动组织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工程资料文本是在路桥工程项目竣工阶段开展施工结果验收工作以及审计工作环节工程中的基础性信息数据要素准备条件。有鉴于此,在实际组织开展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实践环节之前,应当优先全面组织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人员以及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人员,优先针对施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基本资料文本展开全面系统的学习领会,确保实际参与的施工作业活动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预期效果。

3结语

针对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问题,本文具体择取路桥工程的概念界定和路桥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以及路桥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管理实践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仵晓煜.探究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2).

[2]孙凌.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5).

[3]房兴华.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

[4]彭翔.关于路桥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管理相关思考[J].江西建材,2015,(22).

[5]吴锐.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2,(29).

[6]张卫斌.浅议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价值工程,2010,(30).

[7]高朝.探析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价值工程,2013,(30).

[8]张亮.浅谈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电子制作,2013,(22).

[9]刘建.浅议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2).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8

传递智慧的高层论坛

“中国毛针织服装高层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大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高层论坛于2008年11月3日在广东东莞市隆重举行。作为第七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重头戏,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界、商界及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代表等近300名嘉宾参加,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毛针织业的智慧盛宴。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大朗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尹景辉在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他们对本届论坛的议题充满期待,希望讨论的话题对产业的发展有广泛的意义。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发表了“国际经济形势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题演讲,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发表了“中国纺织经济形势与走势分析”的主题演讲。随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质仙。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执行总裁、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张志,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瑞璞,著名品牌战略专家、著名时尚产业经济专家、品牌专家李凯洛等几位嘉宾,又分别做了题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影响”、“毛针织企业面临困境如何转型”、“从设计和国际惯例开拓毛针织企业品牌之路”、“加工型企业如何向品牌经营转换”的专题演讲。从多个方面结合主题,进一步为整个产业如何应对困境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在最后的对话互动环节中,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作为嘉宾主持,与张燕生、李质仙、张志、刘瑞璞、李凯洛等嘉宾,从企业如何应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在变革中前行。与观众展开了互动,在场众多企业家反响强烈。

最具影响力的毛织交易会

以中国毛针织行业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为立足点、为产业献计献策的“中国毛针织服装高层论坛”是中国毛针织产业每年一度的思想盛会,也是“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由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大朗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自2001年创办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是第七届。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9

1 人员需求识别的内容

识别组织当前和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进行人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根据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形成人力资源规划,明确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该规划应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和依据,主要内容需包括。

1.1 普查、评价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人力资源包括种类人员状况、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利用率、流动率,各类职务、岗位人数及比率、行业水平对比、匹配程度等;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如宏观经营环境信息、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政府职业培训政策等;内部环境信息,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生产技术流程、企业组织机构、管理风格、人力资源政策等。需要强调的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人员特殊要求的识别,如对食品制造、餐饮行业人员的健康要求,特殊工种的资格要求。

1.2 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定性方法包括主观判断法(经验预测法)、微观集成法、工作研究法、德尔菲法;定量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比率预测法、时间序列法等。在实际预测中,不可能只用和未来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以及因内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连续性变化需求等。

2 具体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及实施计划的确定

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应当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针对员工短缺的措施有:现有员工加班、现有员工培训、“一个萝卜两个坑”、返聘以前的员工、招聘新员工;针对员工相对过剩的措施有:提早退休、创造额外的工作机会、降职、裁员等。需要关注的是无论何种措施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周密的谋划和策略,以免损失所需要的员工。

2.1 人员能力的需求

ISO 9004指出,管理者应当考虑对组织当前和预期的能力需求。对于能力的需求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求(未来),执行规定活动的人员能力需求(当前),组织的过程、设备、工具变化对人员能力的需求,相关法律法规对岗位人员能力的需求(如某些特种行业的焊接工等),岗位人员储备的需求等5个方面进行考虑。

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岗位分析识别和确定人员能力的需求。工作分析是对一项工作相关的重要方面收集信息的有目的的、系统的过程。工作分析是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其他一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是对工作内容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描述和研究的过程,从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工作实践、工作原因和如何工作五个方面进行调研,最后形成工作说明书(有效完成一项特定的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工作的能力书面说明)和工作规范,以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参与其他工作的能力、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和完成此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人员的考核评价、任用及再培训提供依据。

对于岗位能力的要求,应该反映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纯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不是理想的侯选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对于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组织要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新技术及组织战备的变化而变化,应对这些能力的需求做连续适宜性的评价,以满足组织持续改进和发展的需要。

2.2 人员培训的需求

ISO 9004指出的6.2.2.2条款明确提出了对教育和培训需求的策划,指出:教育和培训应当强调满足要求和期望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育和培训的需求,整个培训工作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才能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培训的方案和方法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因此,对教育和培训需求的策划是人员意识和培训的基础。

培训的需求识别要全方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组织战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战略层次的需求),包括组织短期、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②组织现状的需求(工作层次的需求),包括岗位职位技能知识的需求、对岗位工作评价与考评结果的利用;③识别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个人层次的需求),结合组织的发展需要,进行个人发展策划(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篇10

所谓税收筹划,是独立纳税人在具体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要素投资收益活动,以及多种多样的理财实践活动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面对的纳税业务实践活动负担展开的前期性策划控制活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条文体系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可以在充分遵守我国税收事业领域现存法律法规条文体系的基础条件下,参照企业自身在现有生产经营发展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背景下实际具备的专有业务特点,针对企业现有的纳税实践行为计划展开的适当类型的优化处置行为,并在现有税收领域法律条文和税收领域基础制度规制的实践背景之下,有效降低企业在单位性生产经营实践活动周期之内发生的税金支出数额,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强度。从具体化的实践效能获取状态角度展开分析,企业在科学有效组织开展基础性税收业务筹划的前提条件之下完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规划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企业内部现有的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改善优化,为我国企业经济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坚实的实践支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企业税收筹划的内控制度设计框架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一、税收筹划问题的基础概述

(一)税收筹划概念界定

所谓税收筹划,有时也被称作税务筹划或者是纳税筹划,是独立存在的纳税人(通常包含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基础性的存在形态),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条文,以及薄重税法基础条文的前在性业务约束条件之下,充分利用纳税人自身目前具备和控制的基础性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充分择取和运用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条文体系中存在的“允许”项目内容要素与“不允许”项目内容要素、“应该”项目内容要素与“不应该”项目内容要素,以及“非不允许”项目内容要素与“非不应该”项目要素,借由对企业现有的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发展状态展开全面系统分析,针对性规划建构我国企业在具体参与生产经营、资金要素投资,以及经营性应用资金要素项目筹集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支出的税务资金项目,并借此有效减轻我国企业在现有的生产经营发展实践过程中实际承担的税负支出强度。

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实施税收筹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与企业其他类型财务决策的形成过程相类似,往往也会同时遭致多种多样的主观性影响因素,以及客观性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企业实际制定形成的财务管理工作决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经济利益获取效果,甚至会因企业在基础业务环节实施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失当,或者是存在一定表现的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引致企业在某些特定化的业务实践方面发生明显违背基础税收精神的具体事件,导致企业在后续的经营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得不遭受一定表现程度的,来自国家税收职能部门的政策性惩罚,给我国企业实际获取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经济收益状态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引致原因

第一,国家基础税收政策制度环境的变化。现有的时代历史背景之下,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效能,与我国财政税收事业领域各类基础政策制度的存在形态,以及发生发展演化趋势之间具备密切的直接相关性,因而切实做好针对我国财政税收事业领域现有政策制度的系统化分析,是确保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实施的税收筹划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效能,最大限度避免税收筹划活动风险事件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企业必须适当结合财政税收事业实践领域基础政策制度的综合性发展演化特征,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税收筹划工作实践指导方案展开及时动态该调整,确保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税收筹划实践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能。

第二,企业税收筹划实践方案在具体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基础性税务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较为显著的基础认知差异,从基础性业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税收筹划活动,是我国企业在严格遵循我国财政税收事业领域基础性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的实践背景之下,为切实减轻企业自身在基础性生产经营过程中承受的税务负担而具体实施的合法合理性财务规划决策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基础法律和制度规范意义层面之上的正当性。但是在现有的财政税收业务活动的综合实践背景下,我国政府税收职能工作部分,与独立存在的企业组织实体之间,在企业应当承担的税负认知方面却存在着表现程度极其显著的相互差异特征,给我国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税收筹划实践活动,在具体化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带来了一定表现程度的实践性风险隐患。

二、基于税收筹划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基于企业内部税收筹划的实践背景之下展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工作,其基本性的实践指导目标,就是要借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合理的制定实施,确保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各项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业务控制目标均能够平稳顺利组织实施。

要切实加强基于企业税收筹划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扎实而且是充分地保障企业内部各项基础性财产要素项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内部各项基础性会计信息数据资料能够长期保持真实完整的业务存在状态,确保我国各项基础性财政税收事业领域法律法规条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领域具体政策制度规范均能获取到稳定充分的贯彻实施,借由合理合法减轻我国现代企业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扎实提升和优化我国现代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的基础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收益水平。

现代企业内部的基础性组织机构,是企业内部在特定实践发展阶段背景之下拥有的全体员工,为了扎实稳定地实现企业内部的各项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实践目标而具体组织实施的业务性分工合作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规划建设形成基于工作职务范围,工作责任归属,以及工作权力应用等基础性实践层面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实践体系。我国企业基于税收筹划的实践工作视角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基础性组织结构的设计建设工作,应当重点全面地关注企业内部全体在职员工,在具体化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过程中所面对的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以及职权结构,并借由对上述基础性结构关系格局项目的完整准确认识,确保企业内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够借由在基础性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分工配合,确保企业基础性分工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