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演讲的技巧十篇

时间:2023-10-08 17:42:02

脱口演讲的技巧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1

1、演讲材料(35分)

思想内容能紧紧围绕的主题,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内容充实具体,生动感人。

材料真实、典型、新颖,事迹感人、实例生动,反映客观事实、具有普遍意义,体现时代精神。

讲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2、语言表达(35分)

演讲者语音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速恰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演讲的内容。

3、形体语言(15分)

演讲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

4、主体形象(5分)

演讲者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感染力。

5、会场效果(10分)

演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能较好地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演讲效果。

* 注意事项

1、每位演讲者的时间必须控制在5分钟以内。

2、演讲顺序采用抽签方式决定。评委在前二位演讲结束时统一打分,以后每演讲一位打一次分。

3、参赛人员要准时到场,超时未到视为弃权。

演讲比赛活动评分细则

分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四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一、演讲内容: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二、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三、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四、综合印象:1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一、演讲评分标准

分内容思想、语言表达、仪态表情、综合印象四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值即为选手最后得分。

1.内容思想:4.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2.5分。要求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激-情昂扬。

3.仪态表情:1.5分。要求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

4.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二、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必须将稿件交大赛活动小组。

2.参赛选手到达会场后,按级部根据抽签序号依次上台演讲确定顺序。

3.要求参赛选手着装整齐,仪表大方。

4.演讲限时5分钟, 超过5分钟时有提示。

5.要求选手用普通话脱稿演讲,语言表达生动流畅。

三、评委成员

任玉霞 余晓辉 唐树武

武霄 郭俊敏 刘晓巧

李伟 刘奇峰 刘华信

一、评分标准:

(一)仪表形象:(15分)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动作适度。(10分)

(二)演讲内容:(50分)

1、主题鲜明、深刻,观点正确,见解独到,符合主题内容。(25分)

2、内容充实、新颖,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5分)

3、行文流畅,用词精练,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0分)

(三)语言艺术:(35分)

1、要求脱稿演讲,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减0.1分。(5分)

2、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10分)

3、节奏处理得当,演讲技巧运用自如。(10分)

4、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10分)

(四)时间:演讲时间为4——7分钟。不足时、超时,均以10秒为计时段,在总分中减0.1分,不足10秒按10秒计算(计时从“我演讲的题目是《……》”开始,到“我演讲完毕”结束)。

二、评分规则:

评委根据每部分评分结果,明确给出总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比赛成绩。

三、奖项设立:

本次比赛根据综合得分高低,评出一等奖 2名(同时获“演讲之星”称号,代表学校去参加县级的比赛),二等奖 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2名,颁发奖状。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2

声乐演唱是人们情感的具体表现,积极情感表达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要求,同时也是解决语言、发声以及呼吸等技术问题的重要辅助条件。在声乐演唱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是在外在与内在的共同刺激下所产生的结果,是情感变化过程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歌曲构成分析发展轨迹。一方面通过歌词、歌曲同旋律之间共同形成特定的情感与情景;另一方面,歌曲中音乐属性主要是利用伴奏与声的配置、节奏变化、旋律起伏来塑造形象和营造气氛。演唱者要想将歌曲特定情景充分表现出来,就需要进行情景设想,以带有饱满情绪的歌声来感染听众,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在声与气的统一中,以技巧丰富音乐情感

在声乐演唱技巧的众多关系中,声与气的关系属于核心关系。只有处理好声与气的关系,才能表现声乐作品思想内容、构建声乐作品艺术风格。在发声的时候,气带动声带而产生振动。在声乐演唱中,如果没有气,也就没有声,无声带合理振动,气就无的放矢。高水平声乐演唱,需要统一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如果演唱技巧运用不当、声音观念错误,声与气的关系会出现不合理、不均衡等情况,破坏声气之间的依存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声门是声气关系中的核心,也就是声带两游离缘间长短、松紧与远近等状态,判定声气关系重要依据为声门状态。声门状态主要是根据声气的比例进行调整、取舍与横梁。气多声少或者是气大于声,就会显得浅、粗;声多气少或者是声大于气,就会显得紧、憋。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这一关系同耳朵判别感受、演唱者声音观念、体态姿势、共鸣腔体利用以及喉头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不管演唱的技巧与技术多么复杂,首先要认识到,声乐演唱中的第一原则或者是基本原则就是建立正确声气关系。要想建立良好声气关系,需要处理好下列几个技巧技术:(1)神似与形似,如果没有形似,也就不会出现神似;(2)弱音与强音,如果没有强音,也就无法体现出弱音,无弱音也就没有所谓的强音;(3)口腔的纵向打开与横向打开,如果无纵向打开也就没有横向打开,无咽喉扩开,口唇将无法发挥与舒展;(4)声音方向靠后或靠前,没有靠前演唱也就没有所谓的靠后演唱。

三、在音乐与歌词统一中,以技巧丰富表情与表意

同其他音乐表演形式对比,声乐演唱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学与音乐之间的结合。在声乐作品中,曲谱与歌词是两个重要的因素。曲与词不仅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比如,歌声的表达,需要将文字的语气、四声等完美表达出来,就如同朗诵一般。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尽量将音乐抛开,摆脱音乐对于歌词所产生的文学束缚,也就是需要抛弃音乐本身。同样的,要想不受束缚地将音乐的情感内容与旋律自由地表现出来,就需要摆脱歌词的羁绊,在音乐构建过程中,实现二度创造。同时演唱如果没有歌词,从其他角度上看,属于对音乐的摒弃,所以,在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音乐与歌词是主要矛盾。但也正因为存在这一矛盾,赋予声乐演唱更大的魅力,不仅超出了音乐语言方面的情感意义,也超出了文学语言方面的内容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讲,音乐的多义性与抽象性获得了语言文字的具象性指导,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进而形成特有的美感与优势。

要想将这种优势与美感充分地展现出来,就需要有高超演唱技巧作为依托。通常情况下,声乐演唱技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风格技术。不同侧面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都会有不同的标准与审美观,不同的时间段、民族、地域、人会有表达情景、内容的不同需要,进而衍生出多种的标准与审美观,利用这一技术方法,将不同的标准表现出不同音乐风格。(2)肢体动作协调配合技术、呼吸控制运用技术、器官支配驾驭技术,但是核心的技巧技术是与歌曲要求相结合,对音质、音量、音色以及音高的运用和掌握。只有充分掌握相关音色技术,才能够在不同的地域风格与时代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塑造出与实际需要相符合的音乐形象。(3)演唱技巧还包含词义与语音的准确表达。

四、结论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3

演讲赛决赛评分细则

一、评分方法

1.采用10分制评分。

2.评委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3.评委打分汇总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

二、评分标准

1.内容(3分):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2.形象(2分):要求气质高雅,服饰得体,举止自然大方,体现新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3.口才(4分):要求脱稿演讲,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讲究演讲技巧,体现演讲魅力。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4

【关键词】胡志平;《二泉映月》;音乐表演;二度创作

《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表现原则,从而给听者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胡志平老师所表演的《二泉映月》的精髓在于其音乐表演表达了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音乐表演的本质是赋予音乐作品生命的创造行为,是沟通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的中介或桥梁。一首好的作品,我们只有通过表演者的演绎才能被流传和知晓,那么演绎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作为表演美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将真实性与创造性有机的统一。胡志平老师的《二泉映月》首先正确体现了原作者的意图,他的音乐仿佛是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众所周知《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讲述的就是作曲者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

作为音乐表演者不仅要表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也要在其真实意图下对其进行二度创作,这个二度创造就体现了表演者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对音乐表演美的不同诠释。就拿胡志平老师与宋飞老师对此作品的演绎进行比较,胡老师所拉的作品,速度明显较快,音色清脆干净,情感内敛,力度较强集中,最重要的是,他在表现阿炳一身坎坷遭遇和悲惨境遇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其主人公那种对命运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的气节。而宋飞老师的《二泉映月》速度缓慢,音色圆润,乐句连贯,多变化音,着重给我们带来了一副在宁静的月光下深沉的讲述自己悲惨命运的流浪艺人的一生的画面,给人以悲伤怜悯之情。音乐多柔美,胡老师的音乐较之更为刚强。我认为两位老师的表演有着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的侧重点。宋飞老师在演奏上更注重和最求的是音乐旋律的本身形式的美感,而胡志平老师更注重和最求的是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音乐所应体现的时代背景。阿炳的《二泉映月》能得以如此的广为传承,除了音乐在旋律上的美感外,一定程度上他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给人以鼓舞和斗争精神。这才是这首作品的精髓。所以,我认为胡老师所表演的《二泉映月》更能体现作品的精髓。和体现作曲家的真实心境。但是对于音乐表演美学上来讲,这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每人对美的鉴定不同。

作为音乐表演美学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阿炳(1893―1950),其个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他原名华彦钧,小名阿炳。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时当过吹鼓手,中年时害眼疾无钱医治而失明,从此流落街头,靠卖艺糊口。他在黑暗和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他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但却人穷志不穷,面对恶势力的欺凌和,他从不卑躬屈节,而总是与之抗争,对之声讨。这个就是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个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使表演更符合其应有的风格特征,其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我们不能把70,80年代的邓丽君式的甜美亲切质朴风格的歌唱成90年代周杰伦式的通俗说唱风,不能把中国的戏曲唱成外国的歌剧,那样就会变成“四不像”了。而作为音乐表演者也不可能完全离开自己的时代背景,和自己从小潜移默化所形成的个人气质以及时代精神和美学观点。胡老师在拉《二泉映月》时,首先从他选择的是中山装,以及他所表现的气质,也体现了胡老师的个人教育成长背景,一种高雅的文人气质自然地流露。这可能也是他那个时代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他也赋予了《二泉映月》这首作品另一种表演美。其次二胡这种乐器也是在不断改进的,我们现在的二胡比阿炳先生所用的无论从材质和做工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乐器的改进也会使其音乐音色出来的效果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听了阿炳先生的早期录音,觉得他的二胡音色不如胡老师的二胡音色清脆,透亮,圆润,可能在那个年代,那个声音会更显得多了一份凄凉之情,而在这个时代,音乐会觉得更加柔美动听,圆润。甚至有些版本还加入了大型交响乐团的伴奏,如邓建栋在维也纳音乐大厅的二胡独奏音乐会上所演绎的《二泉映月》就是与彭家鹏指挥的大型交响乐团合作,其音乐显得多了几分华丽质感和大气磅礴之感,这也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审美感。

音乐表演美学的第三个原则就是技术与表现的统一。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音乐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表演技巧根本谈不到音乐表现,反之,脱离了艺术表现,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其自身价值。首先你不会技巧就根本完成不了作品,但是我们的音乐绝不是为技巧而存在,说到底技巧他只不过是音乐表演的手段,我们最终是欣赏的音乐,而并非技巧。而胡老师在这点上做的非常好,他抛弃了很多音乐家在这首曲目上的很多技巧展示,没有加那么多的滑音,变音,而是更加突出音乐本身的质朴,个人内心的情感宣泄。他的音乐线条清晰,干净,直接,非常真实的还原了一度创作者的情感。大家也可以想想,一位讲述自己悲惨命运的流浪艺人,吃不饱,穿不暖,在回忆自己真实的遭遇时,怎么可能还会去在意自己作品的高技巧,高难度,这时只是一种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的讲述。

在音乐表演中我们应该要把真实性和创作性,历史性和时代性,技巧与表现相统一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知识,艺术修养,总结生活经验,提升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包括对音乐要素形式美的直觉把握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对音色的辨别能力等等。

胡志平老师所演奏的《二泉映月》用最朴实的技巧,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内敛的情绪表演在为我们还原了最真实是原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而又创造性的加入了自己所独特的文人儒雅气息,以最简单的音乐形式给我们以音乐表演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冯光钰.筝艺术的传统和创新[J].秦筝,1993,9(1).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5

一、参赛对象:我校非毕业年级每班选派学生1名参加全校决赛。

二、演讲内容:此次学法用法演讲比赛内容,以“法律在我心中”为主题,主要反映学生日常生活中学法用法的体会和感悟,每名参赛选手演讲时间限于3—5分钟之间。

三、时间安排: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1.学校和各班宣传发动阶段(3月19日);

2. 月 日前各班进行预赛,并将参赛学生名单报政教处;

3. 月 日在校报告厅进行决赛。

四、奖项设置

本次演讲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

五、评委:本次学法用法演讲设评委5名(人员待定)。

六、参赛要求

1、演讲内容要突出“法律在我心中”的主题,赛前认真撰写演讲稿,演讲内容要积极向上,有号召力、响应力。

2、演讲时语言要文明,吐字清晰,脱稿演讲。

七、评分细则

各参赛选手以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讲,评委依据以下标准打分。决赛采用100分制,其中:

1、演讲内容(4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内容生动、格调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感情充沛;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能灵活运用语速、语调、手势等演讲技巧。

4、综合印象(10分):由评委根据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评价。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6

一、“实”字

校长在和师生的口头交流中,主要针对的是诸多的实际问题,因而不应过分讲究话语是否华丽,而应突出它的务实性与针对性,尤其是脱稿式的讲话,既真实地反映出校长心中的想法和思路,也因去掉了一些刻意准备的辞藻,因而在直奔主题和推心置腹中更富有感染力,更容易影响和打动受众,从而有助于学校目标的一致达成。

二、“勤”字

现实中有的校长习惯于在管理层中侃侃而谈,一年也和师生讲不了几次话。我们知道,校长的讲话尤其是一些演讲式的讲话给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的影响力有时是班主任等教师所无法替代的,因而校长针对师生的讲话须讲求“勤”字。如,每周国旗下的校长讲话、重大节庆日或学校庆典日等重要日子里更应看到校长的演讲身影。而勤于演讲,无形中传达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了。在笔者的记忆里,初中、高中时的两位校长尽管口才算不上多么出色,但他们让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经常分享到一份“心灵鸡汤”,或谈学习、或议成长、或聊中外大事,启迪和熏陶的记忆至今仍鲜活地留在脑海中。校长勤于走到师生中间讲话,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校长的管理理念能直达师生心间,又可便于了解到一些在办公室里看不到的真实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三、“情”字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要想让手下的教师真正乐于倾听你的讲话,必须要用真情去和他们交流,那些官话、套话、大话和空话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不利于讲话精神的领会与贯彻执行。同样,学生尽管大多是未成年人,理解力虽然或许会逊于成年人,但正如俗话讲的“听锣听声,听话听音”。感情真挚的讲话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激发他们的情绪,如此也才能更好地达到校长讲话的初衷。

四、“巧”字

校长讲话要讲究务实性,并不是说不讲究技巧。相反,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师生的注意力和情绪,有时不妨学习运用一些演讲等讲话的技巧,如,巧妙地借用会场上发生的一些偶然事情,或适时地联系国内外、校内外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或故意卖个关子等,既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又活跃了气氛,给讲话增添一些“幽默”的佐料,会在听众心里留下讲话者睿智与幽默开朗的印记,无形中也会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不是值得一试吗?

五、“和”字

古人云:“和为贵”,理想的讲话状态应是让听众在“如沐春风”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即使是让人恼火的事情也最好在私下个别解决,而不应将其拿到公众场合来雷烟火炮似地点名批评,否则极容易伤了和气,也容易同员工形成“顶牛”局面,又会降低校长的威信,可谓得不偿失了。那么,在人员多的场合口头表达中,校长需特别注意讲“和”、促“和”,从而有助于整个团队团结性和向心力的增强。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7

讲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听者及自己个性等因素,选择适合于自己结束演讲的方法,使之有效地为自己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常见的正确方法有:

①在演讲结束时简洁、扼要地对自己已阐述的思想进行总结,帮助听者加深印象。

②利用赞颂的话结束演讲。人一般都喜欢听赞颂成了人们交往的最好手段。通过这些赞颂的话,会场的活跃气氛可达到一个新高潮,讲者和听者的关系就更融洽了,给听者留下一个满意的印象。但要注意,讲者在说赞颂的话时,不能有过分的夸张和庸俗的捧场,否则听者就会有溢美或哗众取宠的感觉。同时,讲者说话的表情要自然,态度要严肃,口气要诚恳。

③利用名人的话或轶事结束演讲。权威崇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恰当地运用权威和名人的话或者轶事结束演讲,可以把演讲推向一个新高潮,给讲者的思想提供最有力的证明。讲者可借助象“最后,我想引用×××的话(或者关于×××的一个轶事)来结束我的演讲……”。但要注意,讲者引用名人的话或轶事要有针对性,要能丰富和深化自己演讲的主题。

④利用诗结束演讲。用诗结束演讲可使演讲显得典雅而富有魅力,听者听了也会产生清新和优美的感觉。引用诗句同用名人的话或轶事一样,要有目的,要为演讲的主题服务。同时,讲者引用的诗一定要短,

最好四句,最多八句,而且讲者一定要谙熟地背诵所引用的诗句,否则弄巧成拙,反而影响演讲效果。

⑤利用幽默结束演讲。除了某些较为庄重的演讲场合外,利用幽默结束演讲可为演讲添加欢声笑语,使演讲更富有趣味,并给听者留下一个愉快的印象。讲者利用幽默结束演讲时,要做到自然、真实,使幽默的动作或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绝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只会引起听者反感。

⑥利用呼吁结束演讲。这方法对一些“使人信”(相信)和“使人动”(行动)的演讲来说,效果尤为显著。讲者通过对与听者有共同思想、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的某问题的阐述,使演讲达到一定高潮。然后,讲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动人心弦的讲演词对听者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吁,并借助象“为实现我们预定的目的而奋斗”等语言,向听者指明行动的具体步骤,这样,讲者实现了激励和感召听者的目的,听者马上就会明了讲者的意图和自己行动的具体方案。

⑦利用动作结束演讲。在演讲中,讲者的动作(无声语言)是与听者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利用动作结束演讲,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方法。例如,有位演讲者在结束自己的演讲时,他穿上外套,戴好帽子,拿起手套,尔后诙谐地对听者说:“我已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你们呢?”他的出人意料之外的绝技立刻博得了全场听者的掌声。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8

一、豫剧起源的影响及豫剧流派分析

有相当一部分说法认为,豫剧由河南梆子戏发源,并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至今。河南梆子戏,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为大众所创作,为大众所欣赏。据史料记载,梆子戏系由工农大众所发起,源于一种强悍而又大气磅礴的劳动,因此节奏感极强,感情极浓烈。豫剧正因此,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深层文化心理上与广大民众有血肉联系,也因此具有了激昂豪放的阳刚美、强大的情感力度等特点。豫剧中有不少“打朝戏”,这些戏塑造的是忠勇之士、清官贤吏、英雄好汉,即使以女角为主的戏,也多洋溢着阳刚之气,如《花木兰》《拷红》《樊梨花》等剧目,无一不塑造了女性的阴中之阳、柔中之刚之形象。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将豫剧的这些特点融入剧目的分析讲解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情。节奏是豫剧表演中的突出特点。豫剧以唱见长,根据流传地域、语音不同分为不同的艺术流派。如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其又称西府调,委婉动听,吐字清晰,唱腔悲凉、愤慨,适合演悲情戏,如著名剧目《花木兰》《秦香莲》等,演唱经久不衰,代表人物常香玉、崔兰田更是成为豫剧常派和崔派的领军人物,常派唱腔以浑厚、奔放和细腻、典雅兼收并蓄见长,崔派以哀怨、淳朴、甜美、深厚而脍炙人口;又如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符调”“沙河调”,因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和“豫东调”比较近似,被统称为“豫东调”。豫东调在传统演唱中多用二本腔,声腔慷慨、激昂,女声花腔较多,有明快、俏丽之感,男声则挺拔、昂奋,代表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白莲花》等,同时,又因艺术家表演、唱腔风格、弟子传承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如陈素真陈派在豫东流派中又发展了祥符调流派,唱腔以华丽、清新、明快、跳荡著称,马金凤马派高亢、清新,阎立品阎派则是含蓄秀丽,桑振君桑派则以字乖音巧、闪滑抢离独树一帜。

新中国成立后,专家经过对豫剧传统唱腔的综合吸收和大幅度改革,融入歌剧元素,运用科学唱腔,形成了“现代戏流派”,如著名剧目《朝阳沟》,成为经典,深受百姓喜爱。授课时,笔者注意将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特点重点向学生介绍,使其对各种表演特点都有一定了解。

二、桑派的演唱艺术

笔者师承桑派代表人物桑振君,在教学中,注意对桑派的表演演唱特点进行传承。桑振君老师自幼学习河南坠子,后改学豫剧,她不仅继承了豫剧不同地域派别的演唱传统,又擅长从各种表演流派以及多种姊妹艺术中吸取精华,发展变化。她在豫剧声腔中,将河南坠子韵律和嘴皮功夫巧妙地融入,使豫剧旋律显得丰富多彩,优美耐听。正是由于此,她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如演唱代表剧目《投衙》胡雪莲唱中,唱词“自从公子闯下了祸,府里差人五百多,把龟山围得可是如铁锁,纵然插翅难逃脱”,上下句大多起于板而落于板,句句连垛,全句唱腔或三个词节连起来一气呵成,或分作两个腔节;再如《白莲花》白莲唱“绿柳成荫绕池边……”中慢板与其他板式的相互转换,桑振君老师在转板时在这两种不同节拍形式的交接处,通常使用放慢一倍的速度……还有许多其他优美唱腔,她创造性地运用闪滑抢离技巧,使声腔甜润娟丽,旋律变化有致,听来尤为美妙。

桑振君老师从登上舞台起,就不甘于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她总是要根据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戏剧情境的认定,琢磨出更准确、更生动、更有力、更优美的唱腔来。在几十年的豫剧表演艺术中,她更对豫剧四个地域调式进行研究,对其他剧中优美旋律进行借鉴,她把自己所演的剧目逐一进行分析,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在借用其他剧种旋律时,不论其旋律多么优美,她都会把它掰开揉碎,再融入豫剧唱腔中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她融会贯通,最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桑派”演唱艺术。她创造了偷闪滑抢和离调的演唱技巧和公式,被公认为戏曲的一绝,人们总结这种唱法委婉细腻,字乖韵巧,声情并茂,白句不竭,桑派尤以此出名。

在教学中,笔者也着重向学生传递创新的思想和技巧,唱腔是豫剧艺术在抒感、刻画人物、展现冲突等表演时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学习时,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唱腔素材,再将唱腔吸收和消化,不断丰富创新自己的表演。

三、吐字发声的学习技巧

在豫剧的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唱戏就讲究吐字发声。桑振君老师常说“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入桑老师的演唱艺术的特点。她的唱腔富于变化,以“口齿伶俐,韵乖字巧”出名。在给学生的讲授中,笔者注意教其吐字发音,从吐字开始,如怎样掌握声母的预备口型、韵母的微变口型以及组气运气等,并结合唱腔讲发音位置、发音的着力点,还有不同情绪、不同感情用气时气流的轻重和大小,以拓宽学生的嗓子音域,打开其喉、口、鼻、腔等各个部位的共鸣。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唱腔从实践到理论,有了理性的认识,提高了把握唱腔和科学运气的能力。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同时注意教给学生练唱时规范的姿势。一个演员的站立姿势与发声用气有很大的关系,对声音发出来美不美也有一定的影响。唱戏时,演员腰要用劲,丹田要存气。这些基本功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表演有莫大的帮助。

结语

总之,豫剧剧目很多,大致分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大类,其最大的特色即历史剧众多,如三国演义、说岳等。豫剧起源于民间,反映老百姓的生活。为使学生爱上豫剧,笔者经常从豫剧的渊源讲起,通过历史事件的追溯,使他们对戏曲、豫剧剧目的历史有所了解,并更能体会出演唱中所需体会的情感,在表演中要尽量体会,并融入这样历史厚重的情感。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70-01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颇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学环境比较封闭,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难点。近两年来,“脱口秀”节目日益盛行,学生们也总是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脱口秀”主持人的摸样。笔者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用“脱口秀”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脱口秀”训练的第一步就是积极心态的训练。良好的心态是表达的基础。而农村小学的孩子因为环境、家庭等原因,普遍存在胆小害羞,不善与人交流的缺点,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是脸红声音小。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脱口秀”的训练技巧,首先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清晨至少默念十遍:“今天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和同学愉快地交流,我要放松地大笑。”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长期的训练下,很多学生都变得比以前开朗、自信了。班里有个小男孩,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看到陌生人就不会说话。笔者了解情况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聊聊家常,不断鼓励他按照自我暗示法进行练习,并且让他爷爷奶奶督促。两个学期过后,他有了明显的改观,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比较响亮了,课后也能和同学做游戏了。

二、口才训练

口才训练是“脱口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此,笔者根据“脱口秀”的训练方式,采取了“五”字训练法。

(一)每天至少与五个人有意识地交流。鼓励学生在每天放学途中,碰到熟悉的老师、同学或邻居,能主动热情地交流,即使是不太熟悉的清洁工阿姨或者车上的司机,也要大方地问好。回家以后,主动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给家里人听,最好能做到有条有理。笔者还主动联系家长,希望他们能有耐心地听孩子的讲解,并对孩子的讲解给予合适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每天大声朗诵课文至少五分钟。小学的课文大多图文并茂,文字优美,内容抒情,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诵读。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布置孩子在早读课上朗读背诵,学生却毫无语感地进行着所谓的朗读与背诵。这样的诵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此,笔者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和孩子一起朗读,比赛谁读得有感情,谁能读出文章的韵味。孩子在激励下,大都读得声情并茂。

(三)每天进行一次五分钟的演讲。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它不仅要求演讲者的声音清晰、准确,而且要求语言流畅自然,婉转甜美,以充分显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语言魅力。笔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名家的精彩演讲,从声音的清晰度到多样性,从思维的准确性到逻辑性,从演讲者的表情到仪态,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笔者鼓励学生每天在镜子前进行一次五分钟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网上摘抄后修改的,让他们注意观察自己的表情和手势,并让家长给孩子打分。每节语文课前,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请其他学生当评委,给予适当的点评。还可以进行班级评选,一周评选一位“演说之星”,一学期评选一位“小小演说家”。

三、辅助训练

(一)坚持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要想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培养他们坚持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训练学生直面他人的目光,培养自信。告诉学生当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时,就当做一种鼓励;当别人投来不屑的眼光时,就当做一种鞭策。

脱口演讲的技巧篇10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 口语训练 方法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或方言,这种“南腔北调”的语言状态,使得人们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很大的不便,造成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障碍。鉴于这种情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并把“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前,教师、护士、文秘、公务员等行业都对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普通话口语表达已经成为其普通话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但是,在目前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训练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的侧重点依然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讲授,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完全忽视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口语训练,使得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能力,导致学生最终丧失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要想使学生自如地用普通话表达思想、与人交流,口语训练必不可少。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方法应当多种多样、循序渐进。

一、朗读

在普通高校中,普通话课程一般课时较少,多为每周2节课。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侧重语音流变的讲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教授,对于作品本身,则习惯于播放范读录音或者亲自朗读,很少要求学生朗读,或者干脆把朗读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解决,草草了事。我们认为这是极为不妥的。

朗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值较高。它是一个从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是用声音塑造形象、传递情感的过程,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体现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朗读技巧的掌握。

普通话教材中的朗读作品都是精选出来的白话文作品,语言、语法都十分规范,应当鼓励学生课后对照范读带反复朗读并揣摩作品。学生通过对范读的反复聆听和模仿,不仅可以纠正不纯正的发音,学习停顿、断句、轻重音的处理以及轻声、儿化、音变等方面的语音技巧,而且可以学习到与方言对应的词语和句式的表达方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很多人学习普通话都是通过对中央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语音模仿来进行的。与标准的普通话相比,朗读者很容易发现自身语言存在的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纠正和改进,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技巧。长久的模仿还会把这些正确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在需要表达时能够脱口而出。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朗读与课后朗读相结合。课堂上,采用理论知识讲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教学时间不足,所以可采用分段朗读、非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教师可以针对参加朗读的每位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音变、语速、节奏等方面的错误引导他们纠正。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收效十分显著,学生进步很快。

朗读还是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的好方式。照本宣科式的朗读,只要认识字,学生便可以完成;如果学生课后根据范读带模仿得当,还会收到很好的朗读效果。由于这种形式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小,所以,很适用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次得到老师肯定的朗读,往往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普通话的成功感,从而极大地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提问

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朗读时字正腔圆,神态自若;但是,只要他们自己开口说话,回答问题就会暴露一系列的语言问题,甚至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主要是因为朗读作品的语言内容表达的依然是书面语,不需要用大脑去组织语言。而抛开书本的口语表达,需要学生边思考边组织语言,由于学生缺乏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所以才出现窘态。

课堂提问可以初步改善这一点。课堂提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口语训练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语言表达的热情,课堂提问的时机和提问对象完全由教师把握。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随机提问,但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可以针对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状态,点名发言,尤其要注意一些普通话不好、羞于当众表达、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温和的态度和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表扬,都会让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这样能够激发其参与课堂提问的热情,培养其对于普通话的兴趣,最终促成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三、说话

走上讲台当众说话,可能是很多人没有体验过的人生经历。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表达自我,需要的不仅是战胜内心恐惧的勇气,还有熟练的语言技巧。

说话练习,教师既可以采用命题的形式进行,即给出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选择最有话可说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讲一段见闻、谈一谈理想,甚至讲一个小故事。这样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可选余地非常大。

学生可以事先写成书面发言稿,在熟悉文稿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脱稿发言。这种说话练习,较之于演讲,要求较低。只要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讲得出来,只要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教师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由于当众说话,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造成情绪的紧张,会使得说话者可能暴露出比平时更多的语音错误,教师要在其发言之后,及时指出,给予纠正;由于是一对一的指导,收效显著。这种训练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语言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学生在这一训练中的表现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力表扬的同时,对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同学,更要及时鼓励,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这种说、写相互促进的口语训练形式,给了每一位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同班同学积极的表现,也激起了别的同学参与其中的勇气。语言表达就是这样,越是不敢开口,就越是开不了口;只要敢于当众讲出第一句话,就可以进行更多的表达。学生从自己和别人的说话练习中汲取直接和间接经验,增加了说普通话的自信心,唤起了当众表达的勇气。班级积极热烈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往往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燃起其表达自我的愿望。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学生克服了当众进行口语表达的胆怯的心理,为下一步演讲打下了基础。

四、演讲

西方社会曾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那就是原子弹和演讲。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第一次登台演讲都是失败的,“英国首相狄斯瑞黎称自己第一次在国会上演讲是‘失败的、可笑的、十分糟糕的’;爱尔兰政治家潘乃尔第一次上台时,紧张得握紧拳头,直到指甲扎进肉里,掌心也出了血;英国大政治家的约翰伯莱特,第一次演说之前,紧张得不得了,他恳求同伴在他心慌说不出话时,赶快鼓掌,为他解围。甚至连全世界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林肯,在最初几次演讲时,也总会有一阵畏惧袭上心头……”[1]

演讲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消除对听众的恐惧心理。我们的演讲训练,是在上述口语训练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口语训练的较高形式,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演讲,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好演讲题目,并给出演讲的时间要求和评分细则,然后给学生课后充分的准备时间,为演讲成功创造条件。这种演讲训练时,学生们既是听众,又是演讲者,还是评委,身兼数职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从别人的演讲和点评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五、辩论

辩论可以说是演讲基础上的又一深入的表达。

辩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之前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准备和材料搜集,以及小组辩论预演。辩手由各辩论小组自行推选,辩手要求反应机敏、语言表达清晰、心理素质稳定、思维逻辑性强。小组其余成员可以材料搜集并对之整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种自主、合作的口语训练方式,通过高密度的发言得以实现。辩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刺激了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应变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辩论风度,使其口语表达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燕杰.我的第一次演讲[C].语文,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