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思路十篇

时间:2023-10-02 16:54:27

水环境治理思路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1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 水生态文明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04-2

1引言

河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河流水系在构成城市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河道安全事关城市防洪安全、事关居民生活环境、事关城市风貌品位。然而,在过去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河道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侵占河道现象时有发生,与河争地导致水系萎缩,并加速水资源环境退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最近,同志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1]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我们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

2水环境现状

惠山区位于无锡市西北部,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全区总面积325.12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属太湖湖积平原,西南侧、东北侧堰桥港以东地势相对较高,地面高程一般6m 左右(吴淞高程),其余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圩区,地面高程一般3~5m,系古芙蓉湖封淤和人工围垦而成,极少量的低山残丘主要零星分布于阳山――藕塘一带。

区内水系发达,水域面积达48平方公里,其河网水系格局以武澄锡虞区域和无锡市区水网为基础,现有村级以上河道共697条,总长823公里,相应河网密度约2.53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无锡市水资源公报分析,按各水功能区水质指标年均值评价统计,惠山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14.3%,一年之中水环境总体上汛期水质要略好于非汛期。

从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看,近年来本区水环境质量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总体调查表明惠山区目前水污染现象仍比较突出,污染类型主要为有机污染。

3存在问题分析

现状惠山区河道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破坏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接纳各种污染排放超过河道的环境容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另一方面,是因河水停滞少动、流速缓慢,水体交换不足而致河流复氧自净能力减弱。

主要表现:

3.1污染物入河总量较多

近年来,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对沿河排污口的管控,按计划封闭了城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畜禽养殖场污水的入河排污口,但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初期雨水[2]未经过滤直接进入河道也加强了污染。

同时,由于惠山区为弱水动力河网,使得河流停滞少动易于泥砂下沉,加上河道本身水土流失、腐殖质和杂物沉积等原因,使得境内河道总体上淤积现象仍较普遍,不仅影响河道引排水能力,沉积的底泥还会释放污染物,进一步加重水体的污染程度[3]。

3.2水系沟通性差

一是由于惠山区境内主要为低洼圩区,圩区的构建在保障防洪排涝安全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地区水系的沟通,现状圩内圩外水系基本隔绝,外河水体很难进入圩内。

其次,圩区内部水系沟通性也不理想,如玉前大联圩虽为万亩圩区,但内部还是由玉祁、前洲联圩组成,两个圩区内水系无法沟通。

三是城市化进程中,人水争地,侵占河域、填堵河道、覆盖河面等等蚕食河道水面的行为时有发生。

3.3硬质护岸较为普遍,滨河绿地明显不足

近年来,随着水利投入的增加,境内的主要河道大部分进行了护岸,护岸型式以硬质浆砌石驳岸[4]居多,水陆交换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河流水生态的退化,不利于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同时,滨河绿地[5]建设明显不足,沿河人工绿带建设主要集中在城镇区部分已整治过的河道或者航道和大河道上,面广量大的农区河道两岸大多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形成适度规模的绿带,生态防护作用因而受到削弱,防治水土流失、过滤和拦截降雨初期地表径流污染、涵养水源能力较差。

4治理思路及对策

针对惠山区改善河道水环境的目标要求,惠山区河道水环境治理着重要抓好三个结合,即:以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为核心,点、面、内源统筹,源头控制和传输过程控制相结合;减少入河污染负荷与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结合;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

4.1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

一是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6],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工农业产业结构体系,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加强入河污染物控制。

根据各水功能区的保护目标要求,以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为核心、污染物源头控制为重点,统筹点源、面源、仍纯刂疲提高控制水平,综合整治入河排污口,严格污染物陆域控制措施,执行高标准排放。

三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面源污染控制。

加快以提高渠系水利系数和农田尾水拦截为重点的节水改造,大力推广“节水高效、控污、减排”为重点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快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步伐。

4.2增强水体循环动力

依托流域及区域水系网络和清水通道调水功能,增强水体循环动力。

一方面通过疏浚工程整治河道内源污染。在维护河道水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立轮浚制度,定期的对圩内、圩外河道进行轮浚清淤,减少内源污染,提高水域纳污能力和河道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

另一方面针对河道的填、堵、束等情况采取河道畅通措施,拆除临河建筑,杜绝排污后患,拆除坝基、管涵等阻水建筑物,打通断头浜,沟通水系,提高河道联通性和畅通性,增强调水引流能力,加速水网水体流动,建成蓄排能力强、环境容量高、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

4.3利用水利工程调水改善水环境

目前,惠山区对污染源尚未全面有效控制,污水处理系统还不健全,调水引流是改善水环境的辅助措施之一,能较快捷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道水质。

通过调水引流,一方面可“以清释污”,调引较清洁水稀释脏水;另一方面可“以动制静”,改善河道水动力条件,促使河道水体流动,增加河道水体环境容量,提高河流复氧自净能力,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

通过利用惠山区现有水利工程和建设相应配套设施,锡澄运河以东的惠山区东部,将可利用白屈港清水通道调水进入其河网,或利用无锡城市防洪控制圈进行调水;锡澄运河以西的惠山区西部可利用新沟清水通道调水进入其河网,各圩区之间可相互调水。

同时,根据《无锡市水利现代化规划》,随着流域和区域性骨干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实施,无锡地区将建设形成望虞河、新孟河、白屈港和新沟河4条引江清水通道,走马塘、锡澄运河和新沟河3条排江通道,形成4进3出的骨干引排快速通道,打造引排新格局。

4.4推进生态河道和生态廊道建设

从打造“清水流域”出发,大力建设生态河道。结合惠山区城市建设和河网水系治理,加快推进道路与河道两侧景观绿带建设,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加强河流原生态保护,维护和修复河湖湿地,加快水生态功能修复重建,构建主干河流生态廊道和建设生态保护区。同时,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护岸,建设沿河绿化带、生态防护林隔离带,以进一步缓解降雨径流对河流面源污染的冲击,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堵塞,从而稳定堤岸,促进生物多样性,也可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河水初步变清后,在河道环境适宜的水域可进行生态湿地、生态浮床等水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4.5加强河道保护与管理

加强河道管理,重焕河流生机和活力,这不仅是维护河流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及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是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河道管理宣传力度,大力宣扬水文化、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由单纯的工程管理逐步向工程设施、水域岸线资源等全方位管理转变,切实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三是要加强法制化建设,确立河道管理的法律地位,明确河道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责任权利、主要内容、程序等,规范河道、岸线、水域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河道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5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已经是惠山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惠山区河道水环境治理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河道开发、利用、治理等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以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以维护河湖健康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以落实河道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实施河道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完善河道水生态保护格局,促进人水和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river pollution is gradually accepted more than assimilative capacity, resulting in declining water qualit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Huishan districtriver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to build a development goal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proposed a series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s a method for Huishan districtriver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river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gineering measures,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坚持科学治水,全力保障水安全(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人民网.

[2]洪忠.城市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方案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第6期:41-43.

[3]张雅卓.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及思考.水利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32-37.

[4]谢三桃,朱青.城市河道硬质护岸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5月第32卷第5期:83-86.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2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新思路

早在二十世纪末期,我国便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不仅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还构建起初具规模的实践体系。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恶化,长期以往将会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造成巨大影响。所以,新时期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尤其重要,只有掌握适应时代的工作思路才能为日后的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新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1.1有效提升新时期下的投资环境。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其工作基石是优良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只有给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工作的主动能动性。在社会经济的建设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获取企业的资金支持,一个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之前,会进行审核、评估工作,倘若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垃圾满地、臭气弥漫,不难想象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意参与其中。由此看来,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提升新时期下的投资环境。在社会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这样做不仅是为投资方提供便利,更多的是为人民谋福利,以实现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环境科学统计数据指出,我国被摒弃的工业园区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

1.2保证新时期下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相继出台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纲中都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其中强调只有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倘若国家、企业对环境工作都不给予高度重视的话,其潜在后果不仅仅是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举例而言,如果一个经济开发区没有做好污水排污工作,便有可能对周边环境的水资源造成污染,继而影响整个开发区的用水情况,一个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的应用受到限制,势必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打击,由此看来,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保证新时期下的可持续发展。

2新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2.1分析社会治理因素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运用。社会治理主要指政府、相关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关系依据平等共事的原则对社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互利互赢的目的。社会治理因素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有效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传统的管理观念主要以政府机关为核心,而新时期下主要以各个主体为核心,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对监管方案达成共识。第二,推动政府职能进行改变,传统的政府职能涵盖各个领域,企业单位所提出的方案策略必须经过政府的审批环节,而如今政府主要扮演合作方的角色,只需要与施工主体保持联系,监管工作建立在双方协调合作之上。

2.2新时期下社会治理在环境保护中实践进程。社会治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政府落实相关工作,还有利于市民的广泛参与,并且市民在这其中具有监督的权利。在二零一四年初,政府《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建议》,意指规范环境保护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敲定工作的主要性质及目的。通过不断优化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章程,从而促进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还要不断探寻符合时代潮流的实施方式,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与制度,为新时期社会治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实施奠定夯实的基础。

2.3社会治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实施的主要思路。首先,可以开拓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式与途径,政府不要阻碍群众对环境工作的评审进程,相反要大力促进群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我国环境保护目前处在何种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通过在学校里开展相关领域的课程,来培养年青一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保证法律的公开、透明的特性,以防企业利用可乘之机为谋取私利而蓄意破坏社会环境。

3新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3.1保护环境的思想不够深刻。不少人还持有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认为我国资源辽阔,可以通过牺牲部分生态环境来换取一定的经济发展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有甚者,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铺张浪费,这些现象最终换来的一定是珍稀保护动物逐年递减,树木森林覆盖面积愈来愈少。在企业管理方面更要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利益最大化,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肆破坏,导致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屡见不鲜。举例而言,美国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对近百万公里水域造成污染,并且对水生物造成巨大影响,倘若渔民打捞出水的鱼类受到污染,最终仍会对人民带来威胁。

3.2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存在冲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经济情况都有着长久的提升,虽然政府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经济的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小的矛盾与冲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已经成为市民投诉的主要问题。正由于还有许多企业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导致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全国的雾霾天气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环境保护力度不强,导致PM值爆表,市民出行都得随身携带口罩或是过滤装置,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得不引起政府、企业的关注与反思。

4针对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已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是危害,倘若政府、企业再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针对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社会过程中,一直没有将环境的保护工作放在首要前提,大力开展重工业,更有甚者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建立在水源上游或是居民住宅旁。第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环境问题,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革效率,提升资源的综合使用率,这样不仅使经济效益得到保障,还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情况。

5结论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发,企业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具有更多选择性,在此期间政府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和思路。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还要不断研究社会治理机制,扎实基础,更好的为市民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主要从新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以及针对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夏光.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6(5):142.

[2]吕忠梅,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的路径思路[J].环境保护,2015(8):91.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3

如果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之美和城市繁荣的象征,那么村庄环境的优劣则彰显了一个地区的文明底蕴和生态形象。扬中物阜民丰、生态优良,素有江中明珠美誉,优美怡人的乡村风貌,历来是我市水上花园城市的一张“名片”。自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依托“四城同创”和新市镇建设,从城乡环境中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全市各级戮力一心、强力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镇江率先完成了11个示范点村庄的整治任务。今年是村庄环境整治全面铺开的关键之年,龙年的誓师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年攻坚计划”,刚性的指标体系对我市村庄环境的整治质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两年攻坚”的起点,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牢牢把握“四个要素”,按序时进度全力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切实擦亮扬中的这块“生态名片”。

一、在整治理念上求“精”,因地制宜,重塑水乡风韵

村庄环境整治需要契合实际、高点定位。“眼界决定境界、理念决定高度”,只有在理念上精益求精,才能在事业中力拔头筹、在发展中谋取跨越。近年来,我市城建投入逐年加大、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在促进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村的人居环境并未因此改善。对照去年出台的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乡村环境的掣肘,已成为我市冲刺“二次率先”的一块短板。与以往专项整治不同,本次村庄环境整治是全省从上至下全面铺开、持续数年的“综合战”和“持久战”,整治内容丰富、目标具体、重点突出,绝非“面子工程”。扬中地处江南水乡,岛内河网纵横、绿意盎然。统筹城乡建设、整治村庄环境、再现我市的水乡风情和魅力,关键要着力做好“水、绿、居”三篇文章。一是要重现水的灵动。城市有水则灵,灵动的水既是扬中地域特色的象征,更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靓化环境要从水体整治开始,通过实施“碧水工程”,结合水利建设,开展新一轮“千河疏浚”,进一步畅通河网水系、改善河道水质、规范临水驳岸、保持水体稳定,实现河道功能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的完美统一。选取生态化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延伸覆盖范围,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打造“水清、流畅、景美、怡人”的村庄水环境。二是要突出绿的灵秀。绿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是城市的底色。要结合国家生态市和园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绿岛工程”,突出骨干道路、河港沿线以及镇村出入口等重要节点区域绿化,因地制宜、见缝补绿、随行造景,努力打造以水系为纽带的滨河风光走廊,以道路为构架的绿色景观轴,以广场、游园、庭院绿化为中心的全方位绿化空间景观,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三是要挖掘居的灵韵。充分放大我市“精致、宜居”的乡村底蕴,挖掘、提升农村民居风貌和特色化水平,以集中开展“三乱”整治、实施建筑立面出新、完善垃圾清运体系为重点,通过科学、持续的整治,使村庄风貌能够体现扬色、传承历史文脉、彰显生态韵味。

二、在整治组织上求“畅”,群策群力,破除要素制约

村庄环境整治需要整合资源、全面保障。本次整治活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三新”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实事工程,按照“镇村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着力强化“三个保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整治氛围,群策群力打赢这场环境整治“攻坚战”。首先,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进一步畅通工作体系,消除思想障碍,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章理事”。一是整合资源,落实责任。通过现场调研、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方式,掌握整治情况,找准症结问题,明确阶段性推进重点和目标,凝聚推进合力。严格“一把手”负责制,各参与部门负责人要亲自主抓、定期过问,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强化协调,统筹推进。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镇区、街道的挂钩联系制度,明确挂钩任务、加强信息沟通、强化政策支持。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强化大局观念,紧扣整治中心、主动承担责任,密切协同配合、合力克难攻坚。三是严格督查,务求必胜。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实地参观检查,结合明察暗访,开展评比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深厚氛围,确保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在上级考核验收中一次通过。其次,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村庄环境整治面广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投入。市财政应结合年度整治计划,优先保障村庄环境整治的资金供给,整合利用各类农村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镇区、街道要转变财政支持方式,按比例严格落实配套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村庄整治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导社会投入。各村、社区要主动发挥筹资主体作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企业、村民、其他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解决资金需求和投入不足矛盾。最后,强化技术保障,提升综合整治的质量。村庄环境整治技术性强,整治标准各异。要广泛开展镇村基层干部专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其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水平。组织技术咨询、技术下乡活动,实地加强村庄整治的技术指导服务。及时总结已完成的11个试点村庄整治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走出扬中,体会苏南先进的整治方略,以“他山之石”为我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提速提质增添动力。

三、在整治思路上求“活”,点面结合,分步分类推进

村庄环境整治需要创新思路、科学推进。我市共有规划布点村庄259个,非规划布点村庄1042个。依照整治计划安排,今年6月底前,全市要完成25%以上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年底前完成50%以上的整治任务,实现整治时间、任务“双过半”。为此我们要紧扣整治要求,明确思路、把准关键,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一是进度提速,打造效率工程。我市年前已完成了11个试点村庄的整治任务,整治质态为镇江最优,为今年的整治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当前,要抢抓村庄环境整治的黄金季节,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早见成效”的整治思路,全力抓好生态市、卫生城市创建迎检沿线,扬中大道、238省道改线、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及城镇、工业园区、园博园周边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重点要在河道疏浚、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绿化造林以及“三乱”整治等方面下功夫,高效率地完成第二阶段的整治任务。二是规划提升,打造民心工程。要紧紧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通过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切实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编制整治规划,要与镇村布局相结合,要与村镇建设“三集中”行动相同步。要科学规划。正确处理好整治规划与村镇规划、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以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为高质量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要统筹规划。对照“三个一”要求,每个村庄都必须有详尽的整治规划方案,要在保持村庄自然肌理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好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各项建设,着力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要为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必须尊重村民意愿,维护村民利益。三是典型提炼,打造精品工程。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各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严格质量标准,规范资金使用,努力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放心工程、优质工程。以彰显我市村庄特色为导向,在村庄环境整治中扎实做好“抓亮点、树典型”工作,精心选取部分环境基础较好、整治条件充分的规划布点村庄作为整治重点,实行政策、资金倾斜,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确保年底前成功创建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到2013底全面建成6个以上省级“康居示范村”,从而带动全市25%的规划布点村庄达到康居乡村建设标准。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4

[关键词]环境治理 路径突破 观念 制度实践

[中国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以1973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标志,中国现代环境保护事业从此开始,时至今日,已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但长期以来,人们受制于“环境”与“治理”的习惯性思维,受制于认识模式和意识形态,习惯沿用既定方针、政策、机制与经验,致使环境治理的“路径依赖”问题日益凸显,进而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反思的结果就是要从文化思想、规章制度与实践经验三个层面改变造就和维系那种路径的各种机制,寻求中国环境治理的新进路。

文化思想路径的依赖与突破:对环境治理观念的反思

观念一旦形成,在表现形式上,就会以一种先验性的“框架”或“模式”呈现出来,即一种“自明性”。这种“自明性”往往以“不言自明”、“不假思索”、“毫不犹豫”等情形表现出来,并作为行为主体认知与实践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例如关于“环境治理”的观念,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物理层面的自然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等),孰不知它还包括社会环境治理、文化环境治理;往往想到的是“用发展遮蔽污染”的治理。这种关于“环境治理”的观念,正是在过去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过程中逐渐“凝结”的结果,当这种“不假思索”的情形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时,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为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的先验“框架”或“模式”,成为主体认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前提。正是恼庵窒妊樾缘摹翱蚣堋被颉澳J健背龇,环境治理的非良性的思想观念依赖路径得以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把握,固执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应而走向形而上学的两端。人类中心主义根据自然的“科学”和科学的属人性,在价值论上鼓吹“人类至上”,在方法论上号召人类以科学为铲具刨掘自然,以此“建立人对万物统治的帝国”;而自然中心主义根据自然的先在性、系统性和自组织性,在价值论上强调入与自然的价值平等性以及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在方法论上强调“敬畏生命”,以此建立起受人类干扰最小的自然系统。当人们受制于人类中心主义或是自然中心主义认知模式与意识形态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思想路径依赖。文化思想往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旦路径依赖形成,比制度路径与实践路径更难突破,需要借助更大、更强的外力来改变造就和维系这种非良性文化思想路径的各种机制。

作为一种观念的反思,环境治理的文化思想路径的突破点就在于确立“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非中心化为外在手段来实现人的中心化的内在目的,即非中心化的工具价值作了目的化处理”――以自然中心主义来确证并实践人类中心主义。“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超拔于“中心”主义,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方式。“人类中心主义”也只有实现“自然中心主义”的转向,才能成为“活”的“主义”。当然,走向无中心的人类中心,并不是要消解人的主体性。即便如此,执行的主体仍然是人自己。这样,不但没有消解人的主体性,反而更加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去践行,并把这种理念拓展到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当中去,使社会按照“好的生存状态”的要求运行发展。

德法治理路径的依赖与突破:对环境治理制度的反思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与道德的支持。法律制度的变迁总是受历史所决定,每一个判决都按既定程序做出,每一个判决都可能影响下一个判决采取同一种形式。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法律陷入这样一种非良性“锁定”状态: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产生道德风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离。而作为一种制度的反思,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在于法治与德治相互动,既把环境伦理中相应的道德规范法律化,又对环境政策、法规作道德评估。

对于道德规范法律化,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人手:第一,将“不能随地吐痰”等义务性规范通过立法程序直接转化为法律规范;第二,将“节约能源”、“爱护环境”、“植树造林”、“主动减少垃圾”等口号式的道德规范,落实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税收制度、节能制度、碳排放管理制度、排污管理制度、水权交易制度中;第三,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等已经入法的口号式条款、宣示性条款所对应的政策进行具体的落实,使执法者有据可循,使空口号成为能够落到实处的具有指导性的操作措施;第四,制定相应法律规范支持德性伦理。

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作道德评估,主要是需要审视这些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在何种意义是善的,在何种意义是恶的,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为善,又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为恶。反观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我们既不能否定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历史作用,也不能忽视在制定和实施重大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偏重政策本身的实用性、技术,而忽视政策的所包含的价值导向以及制定实施中的道德影响从个体角度来看,忽视了使每一个人“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免受环境污染侵害”;从社会角度来看,忽视了优化经济发展;从生态建设角度来看,忽视了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换言之,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防止出现环境治理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实践经验路径的依赖与突破:对环境治理经验的反思

经验制约着人对对象物的理解程度,人有时也依靠经验来指导行动。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定位经验的地位、作用,特别是夸大经验的地位、作用,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国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中有部分原则性经验具有普适性,而有相当一部分经验只能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特定历史时期。这种“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治理经验”既包括“局部性治理经验”,又包括“阶段性治理经验”。这种“局部性治理经验”与“阶段性治理经验”由于僵化、“茧化”而质变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阻碍性因素,一旦具有路径依赖性,将对当下以及今后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产生不良影响,这是我们应当于以高度重视与警惕的。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与要求,任何“局部性治理经验”与“阶段性治理经验”都丧失其存在和应用的条件;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突破对“局部性治理经验”与“阶段性治理经验”的路径依赖。因此,作为一种做法的反思,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路径的突破点就在于“本土化践行”。

所谓“本土化践行”,是指环境治理主体以现时性条件为依据,立足于本土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采取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治理机制。具体说来,一是环境治理要具有本土特色的实践机制,二是环境治理要与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三是环境治理要以现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四是环境治理要以本土群众为主体。这四点分别从实践支撑、场域规范、历史定位和主体要求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场域规范、历史定位与主体要求统一于实践支撑中。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优化与退化――土家族伦理文化现代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4CZX04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英]培根:《新工具》,许宝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04页。

②周忠华:《本土化践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度的根本路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5

关键词:半农半牧地区;水土保持;发展思路

1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过渡地段,境内冷龙岭东延山山脉构成了天祝地形的基本骨架,在地理上、自然区划上属青藏高原地带。县境西北端同祁连山脉相连,东南端没入黄土高原,东北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总面积7 149km2。境内海拔高度在1 960~4 878m之间,相对高差2 918m。地形复杂,地貌种类多。

1.2气候

天祝县境内气候呈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特征,气温低,日照短,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一年中春季天气多变,大风多;夏季气温凉爽,降雨较少,很容易发生伏旱;秋季潮湿多雨,降温迅速;冬季降雪稀少,寒冷时间长。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4 ℃,历年最高气温26 ℃,极端最低气温-30 ℃;年降水量195~632mm,蒸发量720~2 300mm,平均相对湿度58%,日照时数2 500~2 700h,无霜期130d,一般风速1~3m/s,最大风速28m/s;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4cm,冻土深度1.49~2m,干旱指数:乌鞘岭地区2~3,松山地区4~5。

1.3社会经济概况

到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21.74万人,农业人口18.386万人,占总人口的84.57%,非农业人口3.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5.43%;工业总产值56 695万元,农业总产值12 183万元,粮食总产量3 960.30万kg,牲畜存栏58.12万头(只),农业有效灌溉面积6 300hm2,人均收入1 180元。

1.4水土流失现状

多年来,由于一些盲目的生产活动(如垦荒、过牧、采金、挖药、开矿等)和不良的自然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经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7 149km2,水土流失面积达4 86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8%,其中轻度区497.6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0.20%,中度区917.9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8.90%,强度区3 448.5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90%。而且大部分地区的土地侵蚀度已超过4 800t/(km2/a)。草地“三化”严重,面积达202万亩,荒漠化面积31万亩。一、二级沟壑总数9 621条,沟壑密度为1.90km/km2,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延伸。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全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威胁着黄河上游(庄浪河、大通河两流域)及内陆河流域水源涵养植被的发育。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肥土流失,地力减退;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水资源减少,直接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库严重淤积,渠道淤塞,工程寿命缩短,拦截洪水的能力降低,威胁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5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及效益

自1989年天祝县水土保持工作站正式成立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展开了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以退耕还林(草)、改造坡耕地、封育改良草场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工作,现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6.10km2;尤其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国债项目,在总结以往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各小流域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现状,以发展农牧业生产为目标,以退耕还林(草)、改造坡耕地、营造水保林、封禁治理为主要治理措施,通过3a的治理,项目区内的各业总产值递增率达到了3.10%,人均占有粮食增加了99.19kg(经抽样调查,项目区被改造的坡耕地粮食亩产比治理前平均提高了50kg,封育草原的牧草比治理前平均提高了100多kg),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 350元,比当地的平均水平提高了10.80%,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发展思路

根据天祝的半农半牧生产特点和土地资源优势,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及潜力,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坚持退、改、封相结合,以改促退,以退促封,以封促治。

2.1发展思路的特点

从近年来的治理成果表明,该建设思路比较适合半农半牧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一,通过坡改梯工程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从而促进不易耕种的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草)工作;可通过退耕还草工程,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加快牧草基地建设,增加牧草产量,缓解草畜矛盾,促进对荒山荒坡的封禁治理,依靠自然修复功能恢复植被。第二,退、改、封环环相套,形成了封禁中治理,治理中封禁的局面,增强了保护管理工作。第三,该思路很好地遵循了自然规律,不仅治理恢复速度快,还可解决治理经费不足矛盾;更重要的是本建设思路可使水土保持工作很好地与畜牧业生产相结合,解决了在半农半牧地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关于这一点,在2000~200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试点建设中已充分得到了证明。第四,该建设思路拓宽了水土保持治理领域,转变了水土保持工作只面向(农区的)严重水土流失区和治理投入一边倒的现象,给水保工作提供了向更广、更深方向发展的领域。

2.2发展思路实施原则

根据2000~2002年水土保持国债项目试点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具体实施中的做法表明,本建设思路虽能“多、快、好、省”地控制水土流失,带动农牧业的发展,但在实施中,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论是封禁还是治理,都要以农、牧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才能实现总体效益的多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目标;在具体实施中一定要做到农田建设与植被建设相结合;人工造林种草与封山育林育草相结合;草原水土流失的防治与畜牧业生产相结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保治理建设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只有实现了这五个结合,就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由局部质变到总体质变的防治目的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东大门建设和计划单列试点的有利机遇,以建设生态、低碳、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软硬件兼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集中对与国道相交的叉路口等污染源进行硬化治理,加大国道养护力量和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彻底扭转108国道沿线污染严重的现状,进一步改善国道环境面貌和交通对外形象,为东大门建设创造绿色文明的生态环境,构建环保、安全、文明、有序的公路通行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圆满完成治理工作任务,特成立108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建设。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综合办,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三、工作任务

对108国道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与国道相交的叉路口硬化

完成108国道沿线支线78个路口的道路硬化工作,对重点和次重点路段从国道向内至少硬化300米,硬化全长约14070米,一般路段有计划逐步实施。

(二)养护工作

1、路面常年保持清洁,无病害、无坑槽、无啃边、无翻浆、无积水、无抛洒物。

2、公路排水设施坚固完好,边沟内无淤积物、杂草、白色垃圾,确保排水畅通无堵塞。

3、涵洞养护达到洞身、涵底、护坡、帽石完好,常年保持涵洞进出水口无淤积物、生活垃圾,排水畅通。

4、桥梁养护达到桥面常年平整完好无积水,泄水孔无堵塞,伸缩缝无破损;路缘石、栏杆、扶手、桥头护栏(柱)无损坏;翼墙、侧墙、耳墙无开裂;锥坡、护坡无塌陷无破损,基础完好无冲刷。

5、公路沿线安全设施(示警桩、防护墩及护栏)、公路标志(公里桩、百米桩、轮廓桩)及其它指路标志必须保持常年完好,路面标线规范醒目。

6、公路绿化做到“栽、管、护”相结合,防止虫灾和人为破坏;绿化灌、花、草根据季节变化,加强管理和养护,杂草高度常年保持15公分左右。

7、冬季养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季节及气候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性养护的准备工作和安排,储备必要的融雪盐及防滑料,在急弯、陡坡、阴坡、桥梁等路段规范放置防滑料,对存在险情的路段要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确保冬季养护工作有预案、有安排、有落实。

8、公路沿线村、镇过境路段、平交道口、加油站杜绝生活垃圾及其它脏乱差现象,常年保持干净整洁。

公路治超

源头装载企业有效监管达到95%以上,源头装载超限率控制在1%以内,车辆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3%以下。

四、工作进度

本次国道环境综合集中整顿活动安排四个月时间,从2012年8月1日开始,至11月底结束。

1、2012年8月底前完成设计,工程建设资金、方案的落实及施工单位的确定工作;2012年9月至11月初,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012年11月底,完成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2、开展为期三个月时间的国道集中养护活动,采用清扫机械和人力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进行,通过集中攻坚治理,达到:路面整洁完好、标志标线清晰、公路标牌齐全,路边水沟通畅、整洁,护坡修整到位、美观、无杂草,让人有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和舒适清爽的驾乘感受。2012年11月份,探索建立国道保洁的长效机制。

整合交通执法力量,加强对源头装载企业的监管,对源头企业装载行为进行全面清查,确保源头装载不超载。集中三个月时间联合交警、环保等执法部门,对国道超载现象进行专项集中整治,严管重罚超限车辆,杜绝超载现象发生。至2012年11月份,探索建立长效的治超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硬化工程(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工程股,工作人员:)

1、坚持标准,严格设计质量。要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设计质量。平交路口硬化工程要严格按照相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首先从设计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工程施工工序,加强工程监理及工程质量巡查,确保工程质量。

3、全面动员,限期完成。要根据硬化工作时间安排,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对沿线硬化工作进行要分片进行实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二)养护工作(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工程股,实施单位:农管站,工作人员:等)

1、主要是对108国道9.6公里一级公路进行清扫保洁。

2、强化日常管理。一是确定由农管站副站长吴春生同志主抓此项工作。二是两台吸尘车同时全天候上路,左右两边同时进行,每天坚持8:00至15:00不间断上路吸尘;二是每公里1名清扫工全天候配合吸尘车清洁各自路段;三是雇佣民工60名,配备三轮车两台,重点对李村路口至上峪口超限检测站段进行集中清扫,以确保108国道通行环境。四是雇佣人员对沿线水沟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排水畅通。

3、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全力推行公路沿线经营门店门前“三包”工作责任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108国道一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和义务监督工作,并以各种形式的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参与国道环境治理。

国道治超(责任领导,责任股室:治超办,工作人员:)

1、采取动静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治理。整合交通运输系统内部执法资源,依托车流量相对集中的大的叉路口和便于货物卸载的宽敞地带,设立固定治超点对超载现象进行集中治理,同时建立巡回检查组,沿国道及临近的各县乡道路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同时,强化源头管理,杜绝源头超载,减轻路面治超压力。

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治理。联合公安交警、环保等外部执法力量开展治超专项集中治理活动,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此外,还要将激励、引导社会和广大市参与公路治超的热情,并采取各种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知晓率,提高群众参与治超的积极性,建立治超长效机制。

(四)统筹协调(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办公室,工作人员:)

1、督促协调统计我局牵头的两项治理任务相关配合部门,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及进展情况;

2、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局实施的三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3、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市治理办汇报我局牵头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统计形象进度。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全体交通战线的工作人员要站在东大门建设和计划单列试点的高度认识国道环境治理的极端重要性,积极参与认真落实环境治理工作任务。

2、加大工作落实。任务已经明确,各负责领导要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早落实早见效。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主题,深入开展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断层,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建立稳定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动态保洁,彻底整治“脏、乱、差”及卫生死角,确保辖区“路净、境洁、地绿、水清”,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把街道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经济繁荣、文明祥和、达到“国家文明城市”标准的美好家园,树立*新形象。

二、考核对象

辖区内27个社区

三、考核内容

1、按罗办发[20*]3号文规定,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建有规范的工作台帐资料,并按要求及时考核;根据作业量需要,按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专用垃圾箱;专职保洁作业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岗;积极配合缴纳垃圾处理费和卫生管理费。2、晨间清扫工作在早8:00前完成,社区主干道路及硬化道路做到“三无”、“二净”,其它道路(区域)达到“二无”,即无明显垃圾,无卫生死角。

3、动态保洁时间(早9:00-晚5:00)内保洁责任区域无垃圾废弃物,垃圾箱外无外倒垃圾,并保持地面整洁,道路无明显积水(雨水除外)、积泥。

四、考核方法及奖惩措施

1、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街道办事处拿出20万元进行奖励。2、街道环卫所按照《*街道社区环卫保洁作业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评分。(详见附表)

3、采取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巡查、暗访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检查时间为每月20日—25日。

4、设立卫生工作先进排行榜,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名。对每季度排名前十位的社区分别给予3000—5000元奖励。

5、对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完成好的社区给予适当加分奖励。

6、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按街道环卫所下发的“环境卫生整改通知书”的通知,限期改正,到期仍不改正的,由环卫所督导,视情节分别处以2000—5000元的罚款。

7、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年度总评排名前十位的社区,给予5000元奖励。

8、总评成绩将做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与其他各类先进评比直接挂钩。

五、保障措施

1、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要下大力气抓好组织落实,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列出整治计划和时间表,制定整治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大投入,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既要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社区主干道卫生清理等重点工作,又要全面部署,通过对“脏、乱、差”地段的整治,以点带面,推动环境卫生整体工作的全面提高。在整治中要注重标本兼治,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措施,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整治活动,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

一、晨间清扫作业质量考核标准(20分)

1、晨间清扫工作在早8:00前完成,社区主干道路及硬化道路做到“三无”、“二净”,即无零星垃圾、石块,无积泥、积水,无果皮、纸屑;路面、人行道干净,树穴、墙根干净。其它道路(区域)达到“二无”,即无明显垃圾,无卫生死角。

2、晨间完成时间不达标的硬化道路每100m2扣1分,未硬化区域不达标的每200m2扣1分,晨扫质量未达标的,每处酌情扣0.5-1分。

二、动态保洁作业质量保洁标准(40分)

1、动态保洁时间(早9:00-晚5:00)内保洁责任区域无垃圾废弃物,垃圾箱外无外倒垃圾,并保持地面整洁,道路无明显积水(雨水除外)、积泥。

2、随机抽查考核,每发现一处(次)未达标扣0.5分。

三、规定执行及其它情况考核标准(40分)

1、按罗办发[20*]3号文规定,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管理人员,未达到有关要求的扣3-8分。

2、社区(单位)建有规范的工作台帐资料,并按要求及时考核。无台帐资料的不得分,台帐资料不规范的扣2-5分。

3、社区根据作业量需要,设置专用垃圾箱,无垃圾箱或未达到要求的扣3-10分。

4、保洁作业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得

为积极响应市、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的号召,结合区开展“两项活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街道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为建造文明、整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主题,深入开展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断层,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建立稳定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动态保洁,彻底整治“脏、乱、差”及卫生死角,确保辖区“路净、境洁、地绿、水清”,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把街道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经济繁荣、文明祥和、达到“国家文明城市”标准的美好家园,树立*新形象。

二、考核对象

辖区内27个社区

三、考核内容

1、按罗办发[20*]3号文规定,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建有规范的工作台帐资料,并按要求及时考核;根据作业量需要,按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专用垃圾箱;专职保洁作业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岗;积极配合缴纳垃圾处理费和卫生管理费。2、晨间清扫工作在早8:00前完成,社区主干道路及硬化道路做到“三无”、“二净”,其它道路(区域)达到“二无”,即无明显垃圾,无卫生死角。

3、动态保洁时间(早9:00-晚5:00)内保洁责任区域无垃圾废弃物,垃圾箱外无外倒垃圾,并保持地面整洁,道路无明显积水(雨水除外)、积泥。

四、考核方法及奖惩措施

1、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街道办事处拿出20万元进行奖励。2、街道环卫所按照《*街道社区环卫保洁作业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评分。(详见附表)

3、采取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巡查、暗访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检查时间为每月20日—25日。

4、设立卫生工作先进排行榜,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名。对每季度排名前十位的社区分别给予3000—5000元奖励。

5、对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完成好的社区给予适当加分奖励。

6、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按街道环卫所下发的“环境卫生整改通知书”的通知,限期改正,到期仍不改正的,由环卫所督导,视情节分别处以2000—5000元的罚款。

7、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年度总评排名前十位的社区,给予5000元奖励。

8、总评成绩将做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与其他各类先进评比直接挂钩。

五、保障措施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8

按照上级安排,我于9月23日至27日参加了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研讨班学习培训。5天紧张充实的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总体感受

省委组织部、省生态环境厅共同举办此次培训,参加培训的不仅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的领导干部,而且涵盖了其他10家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规格很高、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环保干部,我倍感关怀、深受鼓舞。培训期间,各位领导为我们讲授的课程非常细致、生动,对我们工作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给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入新鲜动力。

二、学习收获

通过此次培训,对生态文明思想,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和思路对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充实,更加系统全面,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站在全国看山西、站在全省看朔州,让我们更加看清了差距不足,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期间,通过交流研讨,学习借鉴到了兄弟地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视野进一步拓宽,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思想和知识保障。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9

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进一步理清思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重点,拓宽领域,积极探索新路子。第一,创新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放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协调上,突出生态保护的首要位置,彻底改变过去重治理、轻管护的做法,把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真正地落到实处。组织方式上,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走由政府推动和依靠市场机制促动相结合的治理路子,建立水土流失治理良性循环机制。第二,创新治理模式。通过示范引导,全区各地涌现出一批水土保持新的富有当地特点的治理模式。如,地成、水成、林成、路成、主导产业成的五成”模式,沟谷节节拦蓄的沟道梯级开发”模式等。走出了治理一个流域,调一片结构,富一方群众,增一块财力的路子。第三,创新投融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农村费改税以后,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发治理小流域和“四荒”鼓励大户、企业、家庭承包和能人带动农场式治理开发,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大大有利于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突出重点,择优扶持,集中力量,连片治理。争取每年都至少确定一个区级水保示范工程,参照基建项目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三是大胆使用国家投入小流域治理的有偿使用、滚动发展资金。第四,创新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坚持以《水保法》及《省实施水保法办法》为武器,把水土保持方案编报作为环保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计划部门立项、国土部门办理征地的前置程序,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同交通、电力、煤炭等部门的配合,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人为的水土流失。第五,创新技术应用机制。近几年,水保部门坚持边治理边研究新技术,编制的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区低山丘陵区水平梯田断面的优化设计研究》获全省水利系统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公山区综合治理开发技术》获全市水利系统科技进步及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为水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今后,要积极创造条件,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小流域规划、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等工作,为水土流失的治理积极探索新路子。

以小流域为单元,区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优化配置,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总体思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目前,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多平方公里,建成示范小流域条,兴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多项,查处违法案件多起,办理水土保持方案份,征收水土保持“两费”多万元。

水环境治理思路篇10

由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原因,我村居住较集中,人口密集,村庄内主巷道狭窄,两侧断墙残壁,路面破损。一到夏天,臭气熏天,两侧的露天粪坑、垃圾、草堆、乱搭乱建,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水面水花生、漂浮物也经常到处都是,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自2011年11月份开展村庄环境工作以来,我村抢抓契机,以为民办实事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目标,按照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到位”的原则要求,在溱潼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着力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经过前期一段时期的工作,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为我村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 强化领导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形势,我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和方案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实施小组:

(1)宣传教育组。由村支部副书记任组长的五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动员,发放公开信1500份,做到环境整治家喻户晓,使全村村民人人要达到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中去的要求,通过会议、广播、专栏等多种途径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达到积极行动并带领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使广大村民认识到村庄环境整治是一件为民办的大好事,是全体村民大家的事,从而形成党员干部、全体村民齐动手,人人都是村庄环境整治责任人的良好局面。也只有全民参与,才能顺利达到整治的要求,为全面达到整治效果扫除了思想障碍。

(2)环境整治组。由村委会副主任任组长的五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村庄路道及周边绿化的管护、道路和田间乱堆乱放的清理、村庄内公共厕所的整改、水面漂浮物的打捞、露天粪坑的取缔等方案的具体落实。

(3)矛盾协调组。由村治安民调主任任组长的七名党员干部组成。具体负责环境整治过程中涉及对象矛盾的处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让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立足自我 明确要求

(1)获得村干部支持。按照村庄环境整治的各项要求,我村通过召开村两委会,统一干部的思想认识,签订环境整治责任状,成立环境整治实施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2)赢得领导的支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是项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面广量大,矛盾错综复杂,在遇到重大困难和矛盾时,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通过依靠和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去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矛盾。针对突出矛盾和困难,要及时汇报情况,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争得上级财力的支持。针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投入大的情况,我村为加大资金筹措的力度,村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里帮扶及相关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工程有了可靠的保障。具体做到了“三个一点”。

一是“民集一点”:就是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采取村民共整、共治、共建、共享措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实施受益村民共同集资建设。同时对在外能人、有钱老板回归的机会,让他们多多支持家乡建设。

二是“村筹一点”:村里进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压缩其他支出,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建设费用的投入。

三是“上争一点”:通过争取上级的补助,从而解决一些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的困难,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常态化。

在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建、整、拆、包、清、栽六个字上因地制宜地进行了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建幼儿园东侧与老实验小学西侧停车场2处;建化库池1处;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车停车棚各1座;建2组泵房1座;建洲城新区污水池1座。

“整”:对村东西、南北两侧河道2000米护堤进行整治;整治村庄内水冲式厕所3座;整修村庄内破损路面1.8公里,并做好排水设施;整修路灯56盏。

“拆”:拆村内主干道两侧违章建筑26处;拆除涉及路道拓宽户18户;拆除泰东河两侧猪场4座、房屋2座。

“包”:包村庄内主干道清洁工2名;包村庄内公厕清洁工1名;包村庄内垃圾清理工2名;包村庄垃圾运输工1名;包村庄内主河道水面清理工14名。

“清”:清理村庄内主干道两侧露天粪坑89个、乱堆乱放草堆265个;清理村部东西、南北两侧河道淤泥3200米;疏浚泰东河周边河道8条;冲填沟塘土方9.3万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