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企业文化精神十篇

时间:2023-10-02 16:54:27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1

单靠一个人并不能编织出生活的网络,我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根线。只有将自己视为团队的一部份,以全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团结起来才能实现企业的宏伟蓝图。随着中国加入wto,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情况下,如何加强我们企业的团队精神,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团结产生力量,团结令人精神振奋。只有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具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这一共同的奉献理念,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岗、爱企,才能自觉形成一种自发的团队精神。“百涓之水,汇成江海”,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合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

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内容,而精神说白了就是种思想,我们知道,思想支配行动、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理念对他的言行举止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领会“团队文化”的重大意义。要做到这,一个途径就是学习,一个好的团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成功的,而是通过学习创造出惊人的成果的,团队是由一个个员工组织成的,只有每位员工的思想理念都得到了提升,才能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上把力量凝聚。我公司更是把打造学习型企业,创造学习型团队、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作为工作重心,大规模的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和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体会相结合的有效教育模式,使每个员工具备企业利益至上,始终为客户服务的道德观念,牢固树立企业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大家想一想,情操陶冶了,思想提升了,团队精神也就自然而然会形成。通过学习,不仅培养了一批一身正气,不贪不占,表里如一、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员工,而且还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真正的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了,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团队文化精神,其效果不容忽视啊!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在此,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大雁迁徙为什么呈“人”字队形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大雁在迁徙的过程中。每只大雁展翅高飞之时,将为后边的队友提供“向上之风”;“人”字队形,为雁群增加了71%的飞行范围,当某只大雁偏离队伍时,它会立即发现单独飞行的辛劳和阻力,因此迅速飞回队伍,善用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风”;飞行在队伍中的大雁会发出“呱呱”叫声,鼓励领头的大雁保持前进的速度,当前导的大雁疲倦之时,它会退到队伍的后面,而另一只大雁则会飞到前导位置弥补。它告诉我们分享团队默契能互相帮助,更轻松的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们的旅程建立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每一位员工要像大雁一样,紧跟大队伍,乐于接受他人的协助,并帮助别人,团结好周围的同事,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吧!这样你就为别人减轻了负担,同时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和愉悦!帮助他人,帮助你周围的同事吧,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体会到成功的欣慰!

当然在团结奉献的同时也要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用心搞好服务工作。我们不是常说“理解万岁”吗?是的,理解会缩短距离,自然就增进感情。虽然平常大家可能没多少工作业务上的往来,但通过集体活动,大家在自然不自然的氛围中就会感到我们是一个团体,离开你、离开我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团结产生力量,团结启迪人的智慧,团结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工作和日常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多用心、倾注感情,急别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千万不要找任何籍口推托一些本应作好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有服务思想、要主动。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杯热茶水,都可能打动一个人,拉近我们的距离。只要大家有了用心服务的指导思想,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起来轻松了,同事关系融洽了,团队精神自然也就得到了加强。

俗话说“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每次的成功都是全体丰田员工并肩作战、团结奋斗的结果,试想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不听从指挥,不按步骤,你东我西,你在前面冲我在后面躲,计较劳苦得失,没有理解、没有默契,如何能成功?如果说团队精神比较空洞、抽象,那么用“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就比较通俗易懂了。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2

关键词:基层工会;青工比武;工匠精神;企业文化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随之成为设计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和讨论的重点。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方面既义不容辞,同时也大有可为。

一、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当下建筑业的重大意义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打造一支艰苦奋斗、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队伍要求素质高、业务精、工作敬业。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激励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精神,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是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是攻克艰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如今的建筑业,急需工匠精神,在施工中发挥敬业、守信、创新、求精精神,它是企业的内在动力、灵魂,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首先,“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建筑企业品牌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人员实操能力有限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不断被提及。传统建筑行业由于建筑行业特点、用工方式等导致了行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分散;现代工业化的制造、安装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这将是建筑业一次革命。

建筑企业不断优化,从基础施工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型,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学习理论技术,一味的追求职称、职业证书,掌握实际经验提高施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短缺,成为建筑企业普遍性问题。

技术型人才是建筑行业工艺创新的攻坚力量,理论技术的不断加强是提升企业施工力量、资质水平的根本;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实操能力,提高劳务队的施工水平,填补技能型人才短缺,是企业提升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三、基庸せ嵬平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

陕建十一建集团企业精神是“科学管理,文明施工,艰苦奋斗,勇创第一”,是根据企业历史发展和工匠精神所提炼的,企业文化可强化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体现企业精神文化气质,实现企业愿景。基层工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特定活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贯宣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一)利用劳模典型,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运用宣传平台,传播工匠故事,弘扬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克艰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在职工中形成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二是创新性的举办“工匠精神进项目”活动,放大“工匠效应”,助力企业文化贯宣。去年,陕建十一建设备安装公司与工程二部合办“弘扬企业文化・争做创优先锋”活动,观摩文明工地、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分享劳模成长故事,激发“工匠精神”,贯宣企业文化。

(二)积极组织、广泛发动,进行全员技能培训

建筑业技术不断革新,施工管理人才继续教育也至关重要。设备安装公司积极结合建筑业发展,全司层面上进行培训活动。一是借助集团公司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建造师等相关培训;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拔企业内训师集中培训,加大对施工工艺、实操能力、BIM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结合项目、工种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为企业施工奠定扎实的人才支撑和工作基础。

(三)搭建竞赛平台,引导职工争当工匠

1.通过劳动竞赛,促进岗位练兵。要围绕企业发展需要,搭建人才展示舞台。劳动竞赛归根到底是业务素质的竞赛,所以通过岗位练兵等活动,把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构建长效机制,对优秀职工予以奖励,以激励制度使职工形成技能学习、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发现人才、培育“工匠”。最终为企业的快速稳点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2.开展青工比武活动,激励青工技能提升。青工比武是基层工会的品牌性活动。利用竞赛、抢答等方式,促进青工技能提升。一方面对青年员工进行理论技能的全面考核,覆盖面为整个企业,阶段性考核,使得青年员工不间断自检自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通过抢答赛形式,选拔优秀青年职工组队参赛。分设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实操题等,题目内容涵盖理论、实操、规范、技能、安全等方面,考察激励青年职工学习和进步。

四、结语

如今,建筑企业工会也已发展成为肩负维权和维稳双重角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会。双重角色定位下,工会以服务促发展,创新性的举办活动促进职工技能提升,助力“工匠精神”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打造工会品牌、实现双赢。这既是企业需要,也是职工需要,更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建超.建筑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6.

[2]郑永强.基层工会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中的作为[J].工会理论研究,2016(05).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3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方面既义不容辞,同时也大有可为。

一、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对于当下建筑业的重大意义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打造一支艰苦奋斗、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队伍要求素质高、业务精、工作敬业。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激励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精神,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是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是攻克艰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如今的建筑业,急需工匠精神,在施工中发挥敬业、守信、创新、求精精神,它是企业的内在动力、灵魂,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首先,“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建筑企业品牌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人员实操能力有限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不断被提及。传统建筑行业由于建筑行业特点、用工方式等导致了行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分散;现代工业化的制造、安装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这将是建筑业一次革命。

建筑企业不断优化,从基础施工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型,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主要学习理论技术,一味的追求职称、职业证书,掌握实际经验提高施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短缺,成为建筑企业普遍性问题。

技术型人才是建筑行业工艺创新的攻坚力量,理论技术的不断加强是提升企业施工力量、资质水平的根本;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实操能力,提高劳务队的施工水平,填补技能型人才短缺,是企业提升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三、基?庸せ嵬平?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

陕建十一建集团企业精神是“科学管理,文明施工,艰苦奋斗,勇创第一”,是根据企业历史发展和工匠精神所提炼的,企业文化可强化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体现企业精神文化气质,实现企业愿景。基层工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特定活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贯宣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一)利用劳模典型,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运用宣传平台,传播工匠故事,弘扬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攻克艰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在职工中形成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二是创新性的举办“工匠精神进项目”活动,放大“工匠效应”,助力企业文化贯宣。去年,陕建十一建设备安装公司与工程二部合办“弘扬企业文化?争做创优先锋”活动,观摩文明工地、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分享劳模成长故事,激发“工匠精神”,贯宣企业文化。

(二)积极组织、广泛发动,进行全员技能培训

建筑业技术不断革新,施工管理人才继续教育也至关重要。设备安装公司积极结合建筑业发展,全司层面上进行培训活动。一是借助集团公司平台,邀请专家进行建造师等相关培训;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拔企业内训师集中培训,加大对施工工艺、实操能力、BIM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结合项目、工种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为企业施工奠定扎实的人才支撑和工作基础。

(三)搭建竞赛平台,引导职工争当工匠

1.通过劳动竞赛,促进岗位练兵。要围绕企业发展需要,搭建人才展示舞台。劳动竞赛归根到底是业务素质的竞赛,所以通过岗位练兵等活动,把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构建长效机制,对优秀职工予以奖励,以激励制度使职工形成技能学习、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发现人才、培育“工匠”。最终为企业的快速稳点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2.开展青工比武活动,激励青工技能提升。青工比武是基层工会的品牌性活动。利用竞赛、抢答等方式,促进青工技能提升。一方面对青年员工进行理论技能的全面考核,覆盖面为整个企业,阶段性考核,使得青年员工不间断自检自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通过抢答赛形式,选拔优秀青年职工组队参赛。分设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实操题等,题目内容涵盖理论、实操、规范、技能、安全等方面,考察激励青年职工学习和进步。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4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实施;途径

一、前言

正是由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具备社会指向与强烈进取性的一项管理内容,因此,企业在发展经济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怎样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着手点,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是有待于尽快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现阶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并且被提升到了应有的高度。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与具体的实施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要想将精神文明建设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企业就应当真正的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在行动上予以创新。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纵向延伸以及时代的持续变迁,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变复杂,特别是改革开放工作历经几十年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社会分配形式、经济成分的构成等,均呈现出一片全新的景象。在此类大环境与形势下,企业如何合理的解决各种形式的矛盾,其重点及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将党的执政思想深刻地体会到,在自身的发展中解放传统思想所带来的各种束缚,始终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在环境的要求下,将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起来。在此过程当中,企业不但要对经济制度的适应性予以追求,还应当高度重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途径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想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信赖企业、认同企业,就必须将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将一定的地位确立在消费者的心中,促使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应当放置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员工团结力上,要不断地加大宣传企业的力度,以企业的实力与信誉等诸多优势来占据市场,在将自身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强化对企业的宣传,对各种公关活动加以组织,选取恰当的时机,进行巧妙的策划,以此促进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因此,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强的目的,企业应当提起高度的重视。

2.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展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是企业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重点所在。一方面,企业应当重视党风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不仅要将教育加强,还应当注意对企业党员中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各种观点的改造,强化建设党风廉洁制度,对党员干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加强惩处力度;另一方面,要将员工与干部政治培训、学习的力度加强,进行爱国主义、艰苦朴素等传统思想的教育。同时,还注重学习各种公德、道德和美德,提高全体员工的文明素质。除此之外,要注意企业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想方设法地将各项业务活动办好,促使企业的员工均明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自身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工作中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且发挥出员工的创造性、创新性,让员工真正地明白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决定着企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并且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及重点所在。

3.传承及发扬优良的精神文明传统。企业应当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发展来及时的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这便需要以优良精神文明传统的传承及发扬为基础。通常来说,创新离不开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应当以企业以往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真正地做好“扬弃”,才能够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做好,这是由于毕竟以往的基础是历经长期的、多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所提炼及积淀而来的,其具备着存在的积极意义。所以,企业应当传承及发扬优良的精神文明传统,借助于引导、学习和教育创新意识,采取综合性的方法方式来将创新实现,与此同时,还应当将以往经实践检验证实为落伍、滞后的方面予以彻底摒弃,真正地做到推陈出新。

4.建立健全企业制度。要想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那么就应当实行目标化的企业管理。企业不仅要将短期的目标制定出来,还应当将长期的目标制定出来,并且严格的根据企业现行管理制度的落实状况,来对企业道德建设的操作步骤以及重点予以设定,并且有条理的保证各个步骤的进行;要建立完善的鼓舞激励管理机制。应当实行多鼓励的措施对企业员工,因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而教育与引导工作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在企业中应当善于将先进的典型示范找出,表扬这些典型的、先进的示范,以此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要完善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当前的经济社会可谓是法制社会,企业则是经济的主体,而要想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则需要具备完整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规章管理制度;完善奖励惩罚机制。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赞颂人们真善美的品德、使人们具备高尚灵魂、提高全民综合素养、不断创造文明社会的过程,因而要想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行,则离不开奖励惩罚机制。既要善于批评,又要勇于表扬,要表扬及奖励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员工,要纠正及批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问题多的员工。

总而言之,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较强复杂性且尤为繁琐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切实的立足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提升企业文化,完善及创新企业精神,促使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得以不断进行、不断健全,以此带动企业的有序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5

【关键词】延安精神;历史背景;国有企业

延安在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曾绽放出璀璨光芒,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这块平凡却又伟大的土地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完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任务。虽然当时的物质与经济条件十分匮乏,但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先后组织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以及练兵运动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以及解决战争的伟大胜利。曾在延安多次召开直接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如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以及党的七大等,这些会议的召开为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指引与推动作用。延安时期正值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关键发展阶段,在那个伟大的时代诞生了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即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能够为当时的历史转折提供重大精神支持,同时也契合时展需求。

一、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延安精神被当代人视为一种必需继承和弘扬的革命精神,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其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并在形成过程中不断丰富其科学内涵,概括为:“四种精神、两条路线”,即“追求献身真理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实事求是路线、一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路线”。对于延安精神的形成背景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都是值得我们深刻研究学习的。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历次武装起义和农民战争,延安精神的产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拥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没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革命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延安时期,我们党为了更好地为革命培养优秀人才干部,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任务,开办了各类学习班及学校,其中重要的一所就是马克思列宁学院。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伟大实践中,是我国现代革命精神之源,它的精神内涵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在大革命遭到挫折而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并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信着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坚定的革命决心,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前程。正是有了这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才使得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保持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将自己作为革命的火种,为民族解放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直到燃尽自己的生命。正如所说:中国当前是遍布着干柴,只要有星星之火,就会很快焚烧起来。由此可见,针对时局发展可以用“星火燎原”予以概括与描述。二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在吸取了先前的革命经验之后,进行了“三湾改编”,把党支部直接建在连上,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使军队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此后,逐渐形成了人民军队绝对服从于党、服务于人民的革命精神。三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我党有着天然的群众基础,共产党人自建立之初就始终关心、相信和依靠群众,在井冈山的艰苦创业过程中这种思想作风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党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了牢固的血肉联系,共同与反动派进行殊死的斗争。四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时期,我党正处于革命的低谷期,在总结了革命中的得与失之后,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是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确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革命斗争战略方针,引导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五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井冈山时期,革命队伍处于敌人的封锁压制之中,不仅武器装备不充足,而且粮食和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得到保障,在这样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下,党的领导人带领军民自力更生,克服种种困难艰险,巩固并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特征

延安精神具体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革命斗争过程当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优良作风与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集中代表着无产阶级艰苦朴素、奋斗不息的革命主义精神。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之下,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一路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为:崇高的革命理想以及乐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路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能够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延安精神的原生态形式包括延安时期的整风精神、抗大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以及南泥湾精神等。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具体有:第一,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在延安期间,抗日成为党的首要任务,延安精神的本质在于救亡图存、自强进取、爱国奉献,引领中华民族走向解放与独立,不难发现,延安精神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特别能吃苦耐劳,这种精神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得以再次升华。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被继续发扬光大,共产党人有着很强的抗压能力并且可以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延安精神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性。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将马列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所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第二,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延安精神为革命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以及思想指引。

三、弘扬延安精神,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的直观表现,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样也需要“延安精神”。

(一)弘扬延安精神是推动国有企业走科学发展路线的内在需求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权,明确党组织所处的政治核心地位,以确保国有企业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避免走歪路、邪路。在延安精神实现了新历史使命与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之后,其能够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要求积极弘扬延安精神,这是推动国有企业走科学发展路线的内在需求。

(二)弘扬延安精神是强化国资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国有企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为:深化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发展形势日渐错综复杂化,使得改革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积极弘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保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权,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路线,实现国有企业和党中央的密切一致,将国家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并担负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工作使命。国有企业还要做好自身的发展定位工作,走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弘扬延安精神能够为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持

延安精神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同时还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政治基础。在当前国有企业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的背景下,继承并发扬延安精神,能够为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持,包括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这对于实现科学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据此可知,应该将延安精神作为重要动力,切实推动国有企业党建进程,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以及思想支撑。延安精神集中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质以及宗旨,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与博襟。延安精神和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之间具有密切关系。针对国有企业来说,在弘扬延安精神、推动党建工作过程当中,一切应以树立正确政治取向为中心,尤其是要督促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强化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将重点放到基层,以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确保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能够符合党的宗旨。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当中,应着眼于规范化与标准化,树立起良好的威信,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与民心,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工作力度,引导国有企业中的党员强化党性观念,坚决贯彻落实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带头人的模范作用,确保各个重要岗位以及骨干队伍都有党员,使得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具备良好的凝聚力。在延安精神的影响之下,全面推动国有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发展进程,实现科学发展。通过弘扬延安精神来开展国有企业员工队伍建设,能够为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国有企业的各级党组织应坚持“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思维思念,做到以人为本。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重视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国有企业职工队伍作风建设,引导广大职工树立首创精神与实干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勇于担当,锐意进步。要具备奉献意识,做好吃苦耐劳准备;第二,制定人才强企战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动力,所以应该尊重知识与人才,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作为重要战略规划,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与考评机制,以激发人才队伍的积极主动性,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人才培养和国有企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协调。

【参考文献】

[1]高军.延安精神的当代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2):1-4.

[2]郭必选.永恒的延安精神[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8.

[3]朱雪.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西华大学,2013.

[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4.

[5].全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中广网,2009,9,19.

[6].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7.

[7]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260-261.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6

关键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党务工作

一、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要全面、深刻理解其内涵

(一)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始终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不断丰富完善。

(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了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铁人精神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这些朴素无华的精神火种是点亮中国石油工人阶级的不灭灯火,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油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航标和宝贵财富。

二、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需要我们把握几个原则

(一)全面渗透的原则。坚持把继承与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渗透在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中,从工作中发现蕴含着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从管理中窥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来的实效。

(二)突出主题的原则。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思想精髓,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真正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继承发扬的原则。在继承与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过程中,应着眼于自身发展实际,在吸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础上,注重融合创新,使继承与发扬活动,既保持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精髓,又呈现出自身特色.

(四)创新实践的原则。在继承与发扬活动中,要切实把活动的落脚点放在具体实践工作中,积极寻求各项平台,使实践活动更富有特色、更具有成效。使其更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

三、传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需要我们做到四个结合

(一)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继承和发扬大庆优良传统,就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潜移默化为广大党员群众的价值理念,从而由内及外地焕发出每名职工和每个团队的强大战斗力。要积极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等主题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入厂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直观教育与隐性渗透相结合,口头教育与书面宣传相结合,使企业员工能在方方面面中嗅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气息,不断沉淀在思想深处,进一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做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潜移默化为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若水,遇形而定。企业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油田发展中起着管理之基、发展之魂的重要作用。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寻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契合点,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极融合在其中,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精神教育基地,为广大员工提供有形的思想教育阵地,为确保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有效平台。

(三)与榜样选树相结合。铁人王进喜是创业先锋模范人物,而在今天,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李新民以及各个单位选树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都广泛的代表了新时期石油工人的优秀作风,全面展示了其先进形象。在选树典型过程中,我们要大力挖掘榜样身上的铁人精神,以促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源源不息,传承成为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奋发进取的力量。

(四)与助推发展相结合。新时期继承与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核心目的就是把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发展上来。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7

着力落实《纲要》精神发挥传统文化优势营建和谐企业环境

《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是管理局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实际,并着眼国际国内的形势,为创建百年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统领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的行动纲领。《纲要》高瞻远瞩,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学习领会《纲要》的基础上,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关键是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在思想、工作等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路,调整战略,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营建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一、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营建和谐企业环境

《二次创业指导纲要》指出,搞好二次创业,推进企业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灵魂,与时俱进建设企业文化,以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钻井二公司又是铁人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增强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营建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一是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职工的荣誉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油田一次创业的石油工人,为祖国和大庆赢得了尊重和荣誉。可以说,大庆油田一次创业,就是一部大庆的发展史和荣誉史。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志给大庆油田的题词:“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同志要求我们:“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同志指示:“要把铁人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发扬光大,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保持下去”。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希望,巨大鼓舞了油田职工,在油田二次创业过程中我们要使这种集体荣誉感转化成为企业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二是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职工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感,具备这种责任感,职工才能自觉提高各方面素质。也只有职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观念,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这必须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得以实现。正因为我们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并拥有象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人物,他们为石油的开发与建设,奉献了全部的青春与热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赞扬和学习,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也调动起职工的责任意识,逐步把对企业的建设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职工的使命感。《纲要》指出,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作为资源型企业,面对油气主营业务剥离、结构性矛盾突出、历史包袱沉重以及新旧思想碰撞的巨大压力,加快调整改造步伐,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二次创业的历史重任。石油管理局的广大职工为了油田二次创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旗帜,继续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传承大庆油田的辉煌历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课题。我们要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广大职工认识到,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期,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肩负起企业自身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历史责任,才能不辱我们当代石油人的神圣使命。

二、发挥传统文化熏陶作用,营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纲要》中指出,“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是、等领导同志对大庆油田的殷切希望,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能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能不能按照《纲要》的要求,把握精髓,结合实际,继续发扬宝贵的大庆精神,发挥传统企业文化的熏陶作用,并不断地集中智慧,提炼精华,营建和谐的企业环境,推进二次创业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看广大的油田职工,这些企业的主人,所以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二次创业的全部热情。我们深刻认识到,稳定工作需要和谐共建,光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在油田二次创业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用身边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人,影响和鼓舞各个群体保持光荣本色,传承光荣传统,激发职工为企业发展而营建和谐氛围的热情。

一是加强传统文化的舆论宣传作用,使职工树立大局意识。不论是铁人精神还是“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都深刻体现了老一辈油田开发建设者,放弃个人利益,为油奉献,为国分忧的高尚情操。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油拼搏、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力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使广大职工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这种传统文化的作用应用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树立一切从大局出发,为油田的发展服务的思想意识,融入到与企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政治高度,只有这样“大河有水,小河才不干”。

二是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效应,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纲要》中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二次创业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坚持发挥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优势,并且规范企业长期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因为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这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文化效应,对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意义重大,将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尚。职工思想道德风尚的提高,更体现在为企业无私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身主动行为,这种完全的主人翁意识,才能营建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才能推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逐步增长。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作用,树立争先意识。在一次创业中,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但参加会战的老前辈们,没有退缩,勇往直前,为油田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一次创业,还是二次创业,这种顾全大局、为油拼搏奉献的精神,都是我

们应时刻保持的。因此,我们坚持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来激励职工,让他们不忘老一辈石油人拼搏奉献精神,不忘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挖掘典型,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人人以先进为标准,从我学先进变成我要先进的争先意识,努力营造职工队伍有榜样、干部队伍有典型、人人争做典型的良好局面。三、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营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纲要》中指出,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思想的解放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会战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传统文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为企业长期性的服务,营建和谐的企业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是活化传统文化,使其更具号召力。老一代的油田建设者们,莽莽荒原参加石油会战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何使油田二次创业更具有这样的号召力?如何营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的和谐企业环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不能单靠短期的宣传和教育。为此,我们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活化传统文化的形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号召力。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参观学习、现场培训等形式,形成整个企业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人人用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互相激励,人人用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来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号召力,进一步营建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二是创新传统文化,使其更具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创新;服务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需要创新;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也要不断创新,任何事务,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所以,对于传统的文化,我们不但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的创新中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也才能营建企业尊重人、信任人、关心爱护人、教育培养人、鼓舞激励人的环境,也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8

一、“炼建铁军精神”的内涵

人o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企业无精神不存。正如所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血性和品节。企业也一样――与时俱进、解决实际问题是弘扬“炼建铁军精神”的秘诀。炼建铁军精神经过多年的传承,在每个时期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铁坯在不断的锤炼中逐渐增加优秀的元素,去除杂质,才能炼出削铁如泥的好钢,即人们常说的“百炼成钢”。20 世纪60 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队伍,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甩掉了新中国贫油的帽子,养成了影响深远、体现我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石油精神”。中国石油一建人传承“石油精神”,养成了“炼建铁军精神”。 炼建铁军精神主要具有这样几个内涵:一是铁的素质,二是铁的纪律,三是铁的作风,四是铁的队伍。换句话说,就是一支队伍的战斗力,体现在过硬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上,体现在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和项目实施计划上,体现在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上,体现在团结协作和管理科学的队伍建设上,这样的队伍能打硬仗,攻坚克难,被公认为“铁军”。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炼建铁军精神”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国石油鏖战国际市场的“资本”。同时,国际工程管理实践,也为弘扬炼建铁军精神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炼建铁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石油一建公司参建的大连石化350 万吨 /年催化裂化,参建的兰州石化百万吨乙烯,独山子石化百万吨乙烯工程的按期一次顺利投产,彰显了“炼建铁军精神”的文化竞争力。“炼建铁军精神”的养成是中国石油一建的历史积淀,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精神内涵也得到发展和传承。

1.“炼建铁军精神”的养成与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推陈出新,永葆青春活力。中国石油一建公司一代代炼建人深谙此中真味,用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创新与发展炼建铁军精神,使之产生新的活力,解决新的问题。中国石油一建公司1954年成立,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炼化建设专业公司,炼建人从东北老石油工业基地出发,奔赴祖国各地建设炼化厂,参建了中国最早的五个炼化厂,被称为“五朵金花”,此后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国内外众多化工、石油基地建设,被誉为“中国炼建第一军”。炼建人在长达60多年的建设中发扬光大大庆精神,同时,以大庆精神为母本,针对炼建工程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炼建铁军精神”,它丰富了大庆精神的内涵,在炼建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炼建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炼建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中国石油一建公司在国内外都遇到了一些采用国际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工程,这些工程与国内管理模式的工程相比有较大差异,那就是: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要求苛刻、计划严密。这对于习惯快节奏、打冲锋、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者和工人师傅们都有些不适应。为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炼建铁军精神”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2. “炼建铁军精神”的创新与发展。从中国石油一建公司的辉煌历史以及国际工程的具体实践来看,炼建铁军精神也需要适应国际工程的新形势,产生新的内涵,焕发新的力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传承“炼建铁军精神”,提升队伍“亮剑”水平;二是传承“炼建铁军精神”,强化队伍责任担当意识;三是传承“炼建铁军精神”,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新时期“炼建铁军精神”实践路径

中国石油一建公司一代代建设者用“炼建铁军精神”抒写了历史发展的壮歌。那么,如何在新时期弘扬“炼建铁军精神”呢?下面以中海壳牌大修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新时期实践炼建铁军精神。

1.南海石化项目基本情况。中海壳牌大修工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南海石化项目承建,采用国际项目管理模式,业主是中外合资企业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工程工期只有45天,投入845名施工人员,其中管理人员45人,本公司施工队400人,分包队400人。项目承担了SM/PO(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的大修任务,工程量包括装置内所有的管线、塔、罐、加热炉、冷换设备等检修任务,是壳牌投产10年来的第二次停产大修,意义十分重大。该工程工期紧、工作量大、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要求苛刻。这样的施工环境,普通的施工队伍难以适应,正是发扬炼建铁军精神的良好契机。

2. “炼建铁军精神”新实践。“炼建铁军精神”是中国石油一建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需要以工程建设实践为载体,在实践中传承,在实践中发展。

①发扬“炼建铁军精神”,将“文化力”转化为科学组织力。“全面建成国内最强、同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化工石油专业建设公司”是中国石油一建公司的发展目标。在“炼建铁军精神”的引领下,项目团队精神抖擞地承担了这项任务。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大修任务,因此人员动迁是大问题。为尽早落实人力资源,项目提前两个月编制详细的动迁计划, 3月1日以前人员全部进场培训取证。国际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极为重视,除了进行的培训外,还要对人员进行进一步面试,培训取证内容多达五、六项,800多人每个人都经过面试,整整进行了五、六天时间。严格的考试难不倒炼建铁军,大家认真听课,踊跃讨论,很快掌握了大修施工的复杂要求,顺利进厂投入施工。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工程特点的掌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早在开工前的几个月,项目就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工程文件,每天到现场了解装置情况,熟悉工程内容,掌握详细的工程量,安排P6施工计划,编制了一本厚厚的项目实施规划,保证了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②发扬“炼建铁军精神”,增强团队自信心,树立企业品牌新形象。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实施,随着国力增强,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能够与国外先进水平一较高下。中国石油一建公司惠州石化项目坚持弘扬“炼建铁军精神”,不断增强了团队自信心。如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相信自己的实力是最棒的,与各参与方沟通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力有节,掌握分寸,争取效益最大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积极组织各部门每周定期与业主维修部门、生产运行部门、其他有关承包商召开会议,讨论施工计划,不断完善实施规划,主动提出需要对方提供的支持,细化到名称、规格、数量、时间、地点、责任人,做到各方都心中有数,并保存见证材料。对于有争议的内容,动员管理人员和施工队骨干想方设法,从I主的图纸和现场的问题中寻找证据支持,找到双方都能接收的方案,说服对方。达到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满足工艺要求的目的。发扬“炼建铁军精神”,增强了团队自信心,尤其是克服了以往国内企业受多年落后思想影响,在与外国专家打交道过程中容易犯的唯唯诺诺毛病,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摆脱了被动地位,树立了企业品牌新形象。

③建设精品工程,传承和发展“炼建铁军精神”。国际工程管理重程序、重管理、重见证资料,少一个签字都不允许施工。HSE、质量、计划管理要求严格,内容繁多,处罚严厉。这对习惯于国内工程中常见的猛打猛冲,先干活后补单子的员工是很难一下子适应的。为此,项目抓科学管理,建精品工程,丰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工程开工后,因为每天早晨都要找业主和管理公司开作业票、动火票占用了较多宝贵时间,有的人就受不了,要求走捷径。项目就以这件事为契机,抓住不放,举一反三,及时召开专题会统一思想,重申管理程序不许逾越,管理标准不许降低,工程质量必须保证,HSE必须达标,确保精品工程。员工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杜绝蛮干思想,牢记爱岗敬业要求,再苦再累也要精益求精出精品工程。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公司价值观的维系。项目大多数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行动,也是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在业主组织的多次检查中,项目的HSE管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都名列前茅。

3.坚持以价值观为统领,传承和发展“炼建铁军精神”。国际工程不好干,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大家会感到无所适从,有劲使不上,处处受限制。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坚持以价值观为统领,用计划目标凝神聚力,用团队合力克服困难,传承和发展“炼建铁军精神”。在团队建设中,项目和施工队领导率先垂范,和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加班加点,随时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上的问题。每周组织一次大检查,找出问题,打分评比,并与奖惩挂钩。对有共性的问题,项目随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解决。刚开工时,大家还没完全适应,HSE问题比较多,有个别人因为上下梯子不习惯抓扶手,耳塞、护目镜不习惯总戴着等问题受到业主批评警告,影响了一些人的情绪。项目抓住这一时机,提出将严格遵守HSE规定作为一个目标,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其他问题,让大家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先进带后进共同进步,并加强现场巡视,随时纠正错误,及时地扭转了局面。项目在大修工程中弘扬炼建铁军精神,经受了种种考验,保证了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取得了安全无事故的佳绩,实现了一次开车投产成功,被业主授予“优秀承包商”荣誉称号,成为业主信得过的长期合作伙伴。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融合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加快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国有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一方面,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由于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载体,而企业文化恰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两者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有利于确保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和阵地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在形式、方法和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打造出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实现两者双赢的目的。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现状

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管理的革命。从主流上说,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变革,即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带来资源利益的共享。思想、文化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催生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因此,一大批优秀的、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作为构建企业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并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许多大企业集团在企业党群工作持续加强的基础上,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的还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

但是有的企业在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误区,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危害极大,有必要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同时,提醒企业领导者远离这些陷阱。有的企业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只图虚名,不务实效,主要表现在满足于一般号召,检查评比,不干实事,做表面文章,习惯于下文件,发标语口号,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和群众。

二、正确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第一,要坚决执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的正确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企业文化作为当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已被世界优秀企业证实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不仅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益,而且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十分有益。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三资”企业取得很大成功,受到外方的欢迎等。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完全具有这种功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但二者均不可偏废,不得相互替代。

第二,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在经营企业的实践中,应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略。我国一些优秀企业的实践己经充分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的极好途径和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与此同时,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应当很好地利用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来推动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在二者相结合时要坚持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原则,不能搞没有政治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能搞空洞的教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要吸收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注重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吸收企业文化的文化氛围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方法。

张孝忠: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第三,要妥善处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一方面,要处理好指导和促进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具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他以独特的文化方式和管理方式,对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保持社会主义方向,担负起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领域和新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结合与替代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所处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不能以企业文化建设替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替代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指导方向。

三、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融合的性质和方向。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发展社会主义企业经济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保持企业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三个代表”既体现了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也反映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既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精华,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尺和工作思路。要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特有形态和有效途径为广大职工服务,即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等方式,逐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精神激励和舆论引导等,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企业沿着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国有企业要通过不断地创造精神文化产品,在为企业内外提供物质消费的同时提供精神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在企业内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是我们国有企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历史沉淀,它世代相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且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和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既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职工的精神力量。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强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先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它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不断发扬光大,使我们企业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魄力和实践勇气,使企业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使企业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三,要积极汲取国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西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参考借鉴价值,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吸收。对外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用批判的精神,吸收和借鉴。首先,我们虽然不能全盘照搬、照抄西方已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但在方法、原则、经验、内容等方面,还是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的。其次,我们还可以借鉴他们在培育、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寻找我们自己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四,要以诚信理念作为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主线。诚实信用不仅是社会交 往的伦理原则之一,还是经济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建构现代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伦理基石。信用累积与升华形成的商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润滑剂。诚实守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企业精神第一要义,要使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中国企业经营者 的诚信问题是关系中国企业家成长的要害所在,将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那些不守信用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因而,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维护商誉,确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俊才.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2]盛宇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软管理模式[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发扬企业文化精神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文化融合;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023-03

传统文化既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更是中国特色优秀企业构建的重要且有力的支撑,只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萃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优质工业文明相结合,才能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本文中,主要在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应该是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而当前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并未真正的将企业文化中国化,只有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运用于企业建设之中,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企业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应汲取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下为公,忧国忧民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忧国忧民”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精神,是对于祖国的一种责任意识。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忠”“孝”闻名于世,古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救国图强变法的谭嗣同以及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并投身于建设国家。因此,我国企业应当时刻铭记这一责任,将产业报国作为自身企业经营的一项宗旨,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

(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古中华民族就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上可溯至《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其意为自然界在永不停息的进行着变化,古人欲效仿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培养自身坚忍不拔,不懈怠、不断进取,不畏困难挫折的优秀品质。如湖湘文化中涌现着变法图强的谭嗣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等革命家们救国图强的伟大精神都凝聚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发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这种精神运用于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而调动其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内聚力,不断的激发起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永葆生机。

(三)和谐的理念

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又一精髓,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备受推崇普遍被认同的一种人文精神。我们在提到“和谐”二字时,往往会联系到“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其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精神,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样也是对个性的尊重:“厚德载物”意为如大地般可包容万物;“和而不同”则表现为对事物个性的一种正视,主张事物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及和谐一致,但不是机械和没有生命力的一致。在建设我国优秀现代企业文化时,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尊重差异和多元化,求同存异。

(四)儒家文化“仁”到“以人为本”

“仁者爱人”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观点,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本的思想,是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放眼于当今的管理,则可体现为要“以人为中心”。从儒家“仁”思想来看,管理本质“治人”,关键在于“得人”,方式上要选择“人治”,由此看出,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此外儒家文化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以和为贵”的思想,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企业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内聚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五)兵家“权变”思想到创新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变”思想中的 “审时度势”表现为能够审察时机,忖度形势。而着眼于现代的管理,则体现了企业的创新观念,其是兵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根据事物不断发生的变化,正确分析时代形势,把握良好的时机,依据形势注重改革,进行灵活应变,进而实现目标。在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时,应注重汲取兵家权变思想精髓,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强大自己,开拓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这些精神理念皆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含的精神和内容在不断的发展中经过了科学的批判和扬弃皆可为企业文化建设所用,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

二、现代企业文化如何与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

如何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并将其有效的运用于建设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能否在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可持续发展中永葆生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汲取传统文化“忠”的精髓,强化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敬业报国”是传统文化中“忠”的精髓的体现,在儒学思想中,忠体现为一种更对君主统治尽心尽力的维护。通过责任意识的树立,将这样一种“忠”的企业文化逐渐深入到企业成员心中,并逐步形成一种价值观。那么强化责任意识,发扬传统文化中“忠”的精髓来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强化企业成员的责任意识,发挥其内在驱动作用。不仅要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包括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使企业的所有成员能够个人的追求、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全体成员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共识,进而逐渐内化成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

争力。

(二)汲取传统文化“刚健有为”的精髓,发扬自强不息精神

在构建优秀现代企业文化时,应当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纳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上升为企业精神的高度,并在包括企业领导人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进行学习和发扬,使所有企业成员能够自尊、自立、自信、自胜。要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点

入手:

1.培养企业员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注重培养企业员工刚健有为的精神,促使企业员工以整个企业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发奋图强,不断的开拓进取,不畏困难与挫折,努力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主动于企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中去。

2.应主要强化企业员工的自尊意识、自立意识、自信意识和自胜意识。增强自尊意识要求企业员工能够尊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增强自立意识,则要求员工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增强自信意识要求员工对自己能力能够充分的肯定,并始终坚信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

(三)强化企业和谐意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较为完整的阐述了和谐的理念,和谐即把握节度,恰到好处,从个人行为的角度,主张坚持原则,避免片面、偏激行为的出现,而放眼于企业文化建设,则表现为正确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公正与效率之间、财富与精神之间、增长与发展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道德与法律之间、竞争与和谐之间、对内与对外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为企业构建一个稳定、宽松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企业的和谐意识,恰当利用传统文化赋予的和谐理念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汲取传统文化“仁”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儒学思想放眼于管理,则体现为如下三点,即管理本质“治人”,关键在于“得人”,方式上要选择“人治”,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优化管理体制是关键,而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有效的对人进行管理,关键在乎如何获得人心和人的支持,而在实施时则应当注重以人为本。那么运用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推进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呢?

1.企业领导人应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修养。领导人的理想、信念、性格和举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员工效仿的楷模,因此。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当注重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水平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影响员工,进而增强企业全体成员的凝聚力,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2.以“仁”思想为基础,营造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人乃根本,在企业发展的过去、今天和将来,人的素质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应注重营造人尽其才的氛围,激励人人向高冲击,尊重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营造起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够留住人才,服务于企业发展。

(五)汲取兵家“权变”思想,强化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中兵家的权变思想,在如今的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则体现为一种创新意识。自古兵者诡道,阴阳互换,审时度势,奇正相应等思想也无不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学习兵家“权变”思想中的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增强企业领导人以及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进而其创新能力,服务于企业建设和

发展。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企业优秀文化建设得以形成、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肥沃土壤,因此要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以此根基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祖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弘扬[J].才智,2009,(8).

[2] 王东华.浅谈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3] 祝小诗.企业文化建设须“内外兼修”[J].现代金融,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