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调研十篇

时间:2023-09-27 18:18:55

卫生健康调研

卫生健康调研篇1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调研;应用;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3-01

早在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规定要逐步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并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在2011年底以前,乡镇居民的健康档案的建档率须达到50%。居民健康档案以个人健康为核心,并动态测量及收集各种健康的相关信息,为了满足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信息资源库。健康档案也是卫生保健的服务中不可缺少的资料[1]。它还是居民健康的管理过程中的规范的、科学的记录。这就要求资料一定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基层医疗机构建档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医疗机构虽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地区的乡镇居民的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70%以上。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档案的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影响了建档的积极性以及档案的后续更新和维护,甚至有浪费和应付的现象。

1资料的真实性

《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档案的资料须真实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除了有医学效应之外,还有法律效应[2]。在调研中发现,某些乡镇卫生院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在建档过程中,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工作的不细致,任务较重,一些乡镇卫生院甚至出钱请农村的留守妇女建档,这些人员并不是卫技人员,对档案中的《个人基本信息表》中如血型、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残疾情况、遗传病史、家族史等并不了解,对《体检表》中的职业暴露、体质指数、牙齿缺失、健康问题、一般的查体、住院治疗的情况和用药的情况一无所知,即使一些乡村医生对一些档案的指标也分辨不清,在缺乏统一的上岗培训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凭着感觉填,给构建国家卫生信息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3]。我们与当地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一起走访并电话联系部分村民,对建档时所提供的一部分资料的回答不能确定的有之,不清楚的亦有,有的多处与档案记录不相符合,尤其是对于血型、过敏史及家族史等情况,如果出现了不真实的记录,对将来参照健康档案诊疗疾病、制订相关诊疗方案有可能误导,对突发的危急重症或者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带来危险,为医疗事故埋下隐患,为可能的医疗纠纷带来新的风险[4]。

2 档案资料的科学性

健康档案是一种医学信息的资料,具有可交流性,这要求资料记录要规范化,各种图表、文字描述、单位使用等都要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求。一部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平时不注重对病案资料的规范科学记录,问题描述具有方言化、疾病的诊断模糊化、诊疗的处置随意化、损害的后果掩盖化、医患关系的冷漠化,对知识的欠缺,对病痛的漠视,对患者的倨傲,导致了档案资料的记录和维护的不负责任,决定了部分档案资料的科学水平大打折扣,随着将来医疗信息化进程的普及和联网,返工、重做在所难免[5]。调研中发现,档案资料和随访中不相符的情况中,对吸烟情况的描述的出入最多,日均吸烟量、开始吸烟时间不准确,对饮酒的换算不统一,正常情况下,1两白酒相当于1瓶啤酒,4两红酒,很多档案的资料对酒的记录很混乱。鉴于各类酒的酒精度数不同,即使同一类白酒的度数也各不相同,建议修改档案中的“饮酒情况”[6]。

3 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规范》要求,健康档案要齐全,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档案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部分;记录的内容须完整,能反映病情、就医的背景、病情的变化,潜在的危险因素,问题的评价结果,处理的计划等。在没有经过岗前培训,聘用农村妇女或个别较低医学水平的村医完成的健康档案,为完成任务,会出现乱填的现象。这种档案资料有百害而无一利[6]。

4 档案资料的连续性

健康档案是以问题为导向,把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记录,每次患病的资料可累加,从而得到了资料的连续性,要保持资料连续性,要求全科医师须善于观察,勤于记录。从制度设计和理论上说,资料的连续性是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项却是最严重的地方[7]。一方面,基层的财力有限,有些县市截留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专项费用,乡镇卫生院不愿意额外为建立和维护居民的健康档案再支出费用,要么一部分乡镇的纸质档案堆积在医院的仓库里,要么购置的电脑没有联网,无论是纸质的档案还是没联网的电子档案,大多数医生在诊疗的过程中不会调用,他们认为,调用健康档案没有直接询问患者快、效果好,还会额外增加新的工作量。即使有的医生想用,但是因为没有建立局域网,如果每位医生电脑的档案资料都在维护,还要经常整合在一起,费时费力[8]。

5 档案资料的可用性

如果乡镇卫生院按照《规范》要求,健康档案的资料具备了科学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这个乡镇的“档案”就完整地记录了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在临床疾病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可以为确诊、制订治疗护理方案提供较大的帮助[9],在公共卫生的服务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档案的资料所提供的居民健康的状况和社区的资源,制订健康指导的计划,对居民、对家庭、甚至对整个村庄或乡镇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的方式,帮助社区的居民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的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10]。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改的产物,也是解决居民病痛疾苦的帮手[11],是搭建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环节,是确实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重要目标的支撑。加大宣传、重视、踏踏实实做好建档和维护工作,逐步构建和完善全国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老百姓提供安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叶飞,朱立国,丁小磊等.江苏省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811-814.

[2]纪建梅,李士雪.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居民健康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23):31-33.

[3]高洁,王勇,廖凯等.湖南省2012年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现况[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1531-1532,1530.

[4]许亚妮.建好健康档案守护居民安康[J].档案与建设,2013,(10):70-71.

卫生健康调研篇2

编制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xx发展高地,实现卫生健康管理现代化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上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和《关于印发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以往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发再出发,全面深化实施我市“两轮驱动”和“融衢接杭”战略,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根本宗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把握公益公平,优化资源整合,强化改革创新,突出能力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综合监督、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综合改革,构建起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xx大花园建设相匹配的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

(一)发展的基本判断。

“十四五”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将从注重公平性、可及性向不仅注重公平性、可及性,而且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转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从碎片化、阶段化向整合型、连续性、一体化转型;医疗健康服务的链条将向前端的预防保健和后端的康复护理延伸,贯穿人的全周期。

(二)规划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健康xx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主线,立足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基础布局,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把握好行业供给侧改革“创新、整合、共享、智慧、价值”的趋势,更加有效地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深入落实融衢接杭战略,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优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合理高效、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三)编制的基本原则。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以来的重要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准确判断xx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形势,把握历史机遇,将“融入衢州”、“接轨杭州”提高到今后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1.坚持因地制宜,理性发展。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改革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对标《健康中国2030》,提炼制定适合我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理性发展。

2.坚持深化改革,统筹发展。深刻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和市委“融衢接杭”、“xx大花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改革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灵活载体,显著提高卫生健康资源融合水平,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统筹发展。

3.坚持行业初心,科学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扣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的行业初心使命,统筹考虑省市之间、城乡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中医和西医之间、全科和专科之间的有效配置,构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事业发展规律和群众健康需求的指标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化发展。

4.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发展。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将群众关注的“两体一跑”、“双体贯通”和“1+5”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工作凝练提升为“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布局、核心领域和重点方向,并以此谋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新时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和谐发展。

5.坚持需求导向,高质发展。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明确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功能定位、设置导向、数量规模、结构布局和建设要求,突出基层基础、预防为主、区域协调、全人全程、品质智慧、联动共享、整合提能等核心元素,强调卫生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科学调控,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主要内容

由局办公室牵头,各科室、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做好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编制背景和现状分析(局办公室负责)

(二)发展趋势和总体构想(局办公室负责)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局办公室负责)

(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工程

1.医疗资源设置规划(局医政科负责)

2.卫生项目建设规划(局规财科负责)

3.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局规财科负责)

4.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局疾控科负责)

(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县域医共体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2.农村卫生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3.中医中药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4.专科和民营医院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六)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

1.疾病预防控制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2.妇幼卫生提升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3.卫生应急保障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4.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局疾控科负责)

5.行业综合监管战略(局监督科负责)

6.健康xx发展战略(局健促科负责)

7.健康老龄化战略(局健促科负责)

8.爱国卫生发展战略(局爱卫办负责)

(七)卫生要素和平台建设工程

1.卫生人才建设战略(局人事科负责)

2.卫生科教发展战略(局医政科负责)

3.卫生法制建设战略(局监督科负责)

4.信息现代化发展战略(局信息中心负责)

(八)保障措施(局办公室负责)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政府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要求,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调研阶段

即日起至2020年5月。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级规划部门沟通衔接做好申报;完成xx市“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卫生健康子课题调研;开展“十四五”规划调查研究,针对“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领域的难点短板重点调研,分析现状和发展趋势,听取相关部门、科室和医疗卫生单位的意见建议;形成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二)规划编制阶段

自2020年6月起至2020年9月。主要任务是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主要指标、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加强与省、衢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加大卫生健康领域“融衢接杭”衔接力度;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撰写完成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三)论证报批阶段

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和论证规划草案,提交局党委会研究审议;修改形成送审稿报市发改局审查;组织召开“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审查会,提出修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批。

上述时间节点根据规划牵头部门统一部署和规划研究编制实际进展情况,适当调整。

五、工作要求

xx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意义深远,要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路径上做好充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卫生健康局成立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不再另行发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统筹安排与协调推进。

(二)注重规划质量。

各相关科室和单位要从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明确专门同志配合xx市“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规划目标和重大措施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加强与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对接,吸纳各方专家和社会意见,为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可邀请第三方参与规划的前期研究、编制、咨询、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三)规范编制程序。

要切实加强前期研究、文本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审查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确保规划工作合规、有序开展。要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吸收采纳合理建议,确保“十四五”卫生规划更加科学。

卫生健康调研篇3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水平较低,致使农村人口疾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偏高[1]。因此,我国在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是全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某调查小组在2013年7月~2014年9月间在农村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并对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工作后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县辖区内的所有农村地区,对农村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内容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D基本知识与技能》中的所有内容为标准。在研究小组推行健康教育前,调查所有村民对于各种疾病的了解情况,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成立调研小组:由县卫生局成立专门的调查培训小组,并在该县辖区内的所有乡镇、卫生站设置教育专栏,建立村民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并明确各个小组不同人员的具体分工。

1.2.2开展培训工作:各个调查小组负责对所有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包括疾病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种类、流行病种类及健康养生等内容。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讲座或者不同宣讲形式开展,同时要对农村的公共企业进行大力宣教,例如农村的学校、医院及政府机关等。除此之外,调查小组也可以给村民发放卫生宣传手册或者录影带等医疗卫生方面的资料,也可以举办与卫生服务相关的健康活动,加强对村民宣传教育的力度。调查小组在向村民宣传的过程中,对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进行宣教活动时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和热情,提升健康宣传教育的效果。

1.3效果观察

调查小组对健康教育后该农村地区的流行病发病率、传染病传染情况及村民对各种疾病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调查村民对于疾病的知晓情况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其中问卷得分90~100分为优秀,60~89分为良好,59分以下为不及格。同时调查小组将村民的问卷评分结果与调查前相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农村地区在2013年7月-2014年9月间村民的甲乙类疾病及其他传染类疾病的发病率同比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新生儿疫苗的接种率升至95%,环比上涨了10%;且该阶段未发生过地区流行病。

由调查小组的问卷调查评分结果得知,该地区村民在健康教育工作后的平均问卷得分为92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的平均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村民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x±s)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和形势,也是公共卫生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组织推行的方式来创办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为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和认知的过程[2]。该种方式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充分的体现了健康教育工作在人类健康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自身存在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在对其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后,不仅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该类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改善了患者过去消极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提升了农民群众对疾病治疗的信心[3]。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工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广过程中的效果极佳。

调查小组在县辖区内农村村民中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后极大程度的改善了该地区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实现了该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调查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村村民在健康教育工作后的平均问卷得分为92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的平均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健康教育的推行工作能够帮助农民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各种致病危险因素的产生,能够对农民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4]。笔者认为,我国在推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我国的农村地区加大宣传健康教育的力度,提升健康教育的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同时提升了患病村民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农村流行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翟敏,张雪文,许圆,等.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认知、满意度及利用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04(10):361-363.

[2]郭静,翁昊艺,周庆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08(07):51-56.

卫生健康调研篇4

大众传媒和医学防治人员对传播性病艾滋病防治信息的意向调查分析 刘景曾,李春霞,于瑞龙,孟庆和,王志琪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讨 黄佩贞

改善农民不卫生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韦菊月

世界艾滋病日及其历年主题 尹利军

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模式的探索 周卫萍

加拿大健康促进研究印象--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健康促进研究所3个半月的经历 傅东波,Fu Dongpo

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 夏时畅,张连根

基层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廖钧,陈文华,王巧智

武平宾馆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 吴彬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门学泳

浅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接轨 石龙,田力,刘丽芳,石捍军

试论健康教育科普美术创作的改革 王安

安太堡露天煤矿受尘职工体检资料分析及健康促进对策 孟志成

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认知教育是人群防治的主要措施 时淑华,钱聪格

开展健康促进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陈怡,王萍

四川省农村社区家庭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许毅,陈继岳

吉林省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析 王浩,刘杰,任占奎,王月娟

以小学生为龙头的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张爱民,刘钟华,蒋传运,李强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作用 王育珊,钟华荪,邝星驰,肖柳红

试论健康咨询热线服务的社会学意义 徐光,孙素娟

武汉市社会人群对现象态度的调查 刘新会,马莉

济南市县城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于国玲,史立宁,李慧智

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开展性健康教育 曹宁校,邵长庚,张君炎,许新东

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全方位推进江阴市健康教育 石杜宏,王玮,张晓阳

"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做法初探 马秀三,哈宝林

贵州省贫困地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活动结果分析 马少文,赵允忠,郭玉丽,谢筠郁

中老年妇女心理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 房瑞阁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讨 钱亚珍,封亚萍,李亚萍,方彩萍

完善放射防护措施 提高生命健康质量 赵东

论医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健康助动作用 赵广元,李盈昌,王红

某部新兵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调查 孔伟,徐世臻,杨国芬,谭崇阳

2460名学龄前儿童智能调查 张宝玲

学生健康教育初探 孙晓林

四位一体: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钟海翔,蔡明哲

立足省情大胆实践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开展 赵忠厚,张瑾瑜,姜戈

医师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培训及经验的全国性评估(摘要) G.L.Freed,陈晓玲

健康教育家庭服务对老年病人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 李文荣,谭芝荣

高血压病人依从性的行为倾向模式研究 段勇,吕承铭,王明,刘梅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申玉玲,胡佩诚,李郁莉,Shen Yuling,Hu Peicheng,Li Yuli

天津市和平区慢病基地内外人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析 吕彦

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袁秀娟,江永会

北京市农民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孙贤理,李玲,田向阳,刘枫,石建辉

关于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思考 何静,He Jing

医院门诊健康教育处方分析 解荣章,马芳

公务员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王青梅,江威,吴滨岗,魏晶,汪韶洁

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的成功实例(附录续) 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

基层健康教育

医院内病人健康教育初探 涂兵,范湘鸿,杨芒

健康教育在医院整体护理技术中的指导作用 张芬

再论卫生美术形式问题 许翰政

《杭州卫生画廊》的三个转变 赵一宁

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行为及家庭卫生行为调查分析 粱桂华,朱希素,夏占普

浙江省东阳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章凤媚

略论卫生报刊的信息资料储存 刘云祥

围麻醉期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作用 李河太

对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郭毅刚,杨古力,李志勤

如何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 冯琪,Feng Qi

北京同仁医院门诊部的健康教育实践 胡雅丽,Hu Yali

模式病房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的体会 赵艳伟

健康教育在预防小学生龋齿及近视中的作用初探 张涛,凌励,黄晓梅,Zhang Tao,Ling Li,Huang Xiaomei

无锡社区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实践 徐伟德,Xü Weide

CorelDRAW及Photoshop在卫生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吴继勋

县医院健康教育版面宣传效果分析 陈志龙,胡硕生,孙艳,左学标

城市儿童家庭健康意识、行为和家庭健康教育 单运务,童慧玲,Shan Yunwu,Tong Huiling

从儿童轻生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颉立文,Xie Liwen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周志纯,王桂兰,陈丽琴,王征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治性传播疾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情况 白郁仙,姚丽英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及健康教育对策探讨 吴承红,蔡澄,Wu Chenghong,Cai Cheng

福州市晋安区工业企业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程生英,李文燕,阮宏锦,程怀民,沈波

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健康教育的五化管理 兰淑华

甘肃、辽宁两省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孙建国,郝阳,李雨波,陈晓宏,郑伯承

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 何景琳,谢蕾,He Jinglin,Xie Lei

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培训近期效果分析 许文青,何景琳,谢蕾,Xu Wenqing,He Jinglin,Xie Lei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与各个学科的结合 何景琳,He Jinglin

艾滋病预防师资培训经验 谢蕾,何景琳,许文青,Xie Lei,He Jinglin,Xu Wenqing

红丝带标志的由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及蒙古区域办事处

值得借鉴的学校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的教学方法 何景琳,谢蕾,He Jingling,Xie Lei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马洪亮,周虹茹,刘枫,杨奉筠,李群英,刘云秋,孙景龙,刘秀荣

在卫校学生中开展性知识教育的体会 晏伯达

青海省试点学校吸烟干预效果评价 牛建平,星敏,庞伟,张生旗,李树成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运动主题释义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传播中心

"代际交流"在控烟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林益强,严玲,孙建新,Lin Yiqiang,Yan Ling,Sun Jianxin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健康教育是关键 李慧文,苗雅娟

浙江省控烟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 郭俊香

企业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及对策探讨 邵晗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把考核机制纳入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 陈立华,张红,Chen Lihua,Zhang Hong

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指导 王琳,吴萍,李凤菊

书面<出院指导>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张红,李俊英,Zhang Hong,Li Junying

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健康指导 张进伶

世界卫生组织人口大国学校卫生范畴第三次网络会议在黑西哥召开 汤书明

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的健康教育工作 王萍,严淑芬,张禾雨

南京市不同人群慢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朱广家,朱安,郭玉琴,董中春

洋马卫生院开展慢病患者跟踪服务

女性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李小宁,黄明豪,李烨,冯家清

江苏省苏州市启用通用门诊病历卡

苏州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徐勇,杨鲁静,郑洋

医院内实行高血压干预措施的必要性研究 卞金陵,黄宝联,汪胜勇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吸烟教育干预研究的评价 张卫,徐克俭,沈明飞,李枫,周雷

无锡市控烟工作效果调查分析 陈再芳

多部门合作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干预研究 福建省CPR/96/402项目组

河南省中等卫校艾滋病教育及学生相关知识调查 陈秀玲,张强,李忠民

南昌市东湖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刘菁萍,蔡军,胡广汉,邹成

宝山区社区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蔡忠元,刘玮

新世纪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位和运作方式探讨 宋山

杭州市城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毛一萍,王定祥,金慧娟

常州市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态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况怡,赵晓军

社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策略思考 凌培敏,韩雪

昆山市高中生心理素质调查 初红

老年科门诊健康教育形式调查分析 茅柳水,袁建华

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包丽华

健康教育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指导作用初探 王翔,郭玉琴,陈文红

卫生科教电视片的分类和特性 黄明豪,元跃进

卫生科普报刊编辑思维的五个特性 刘云祥

健康教育是促进自然分娩率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乔惠平,高月巧

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赵奕华,邢昌赢,殷铃

档案管理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潘叶静

医院健康教育处方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袁立萍

大力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促进医院两个文明建设 许益丰,徐亚敏

卫生健康调研篇5

关键词: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价;健康效用值;SF12;SF6D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西部农村人口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农村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儿童,而中老年人作为慢性病高发群体,其健康状况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1]。目前,SF12(The12-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其条目精简、应答率高,且能有效控制调查费用[2]。但不足的是,采用美国标准化评分法进行SF12量表粗分转化所得结果为非基于偏好的健康状态,其无法应用于经济学评价的分析[3-4]。而卫生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提供一种能够用于经济学评价的健康结果十分必要[4]。采用BRAZIER等[5]构建的SF6D(ShortForm-6Dimension)量表效用值积分体系对定性的健康状态进行效用转化可得到以偏好为基础的健康效用值。健康效用值反映了人们对某种健康状态的偏好程度,是衡量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数,也被认为是成本效用分析中健康产出的标准化指标。本研究以四川省富顺县农村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从SF12量表提取条目形成SF6D,进行效用值换算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6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将富顺县各乡镇按照距离富顺县人民医院的远近程度分为较远、较近两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乡镇;将抽中乡镇的各行政村按照距离乡镇卫生院的远近分为远、中、近三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选取20户,共240户家庭,在家庭成员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取年龄≥45岁且在本地居住超过6个月者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2周病伤、半年慢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情况。2周病伤指调查前2周内符合下述之一:①自觉身体不适而就诊;②自觉身体不适,虽未就诊但有医疗行为(如自服药物或推拿、按摩等辅助疗法);③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1d及以上。半年慢病指调查前半年内经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有慢性病,或半年前诊断有慢性病,在调查前半年内时有发作,并采取了治疗措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指调查前1年内接受过乡镇或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SF12量表,包括8个维度,分别为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共12个条目。122调查方法在当地村干部及村医的协助下,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访谈,并填写问卷。

1、2、3SF6D量表SF6D量表是BRAZIER等[5]基于SF-36量表创建,由健康状态分类系统和效用值积分体系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躯体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PF)、角色限制(rolelimitations,RL)、社会功能(socialfunctioning,SF)、疼痛(bodilypain,BP)、精神健康(mentalhealth,MH)、活力(vitality,VT)6个维度,可测量18000种健康状态,每种健康状态对应0~1之间的某个效用值[5-7];后者是一套表格或算法,可以将健康状态转换成基于一般人群偏好的效用值[8]。在实际应用中,健康状态信息可直接采用SF6D量表进行收集,也可先使用SF-36量表或SF12量表进行调查,再把需要的信息归类到SF6D量表健康状态分类系统中[6]。

1、2、4健康效用值的计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文版SF12量表收集健康状态数据,从中提取条目3、5、6、8、10、11、12,形成6维度7条目的SF6D量表。将条目10、11、12的6种选项转换为5种选项,具体方法为:生成0~10之间的随机数,若<05,则将选择“agoodbitofthetime”更改为“mostofthetime”;若≥05,则更改为“someofthetime”,因“mostofthetime”与“someofthetime”的偏好权重相等,故随机数的大小对最终的健康效用值不产生影响。结合BRAZIER等[3]创建的基于SF12量表的英国SF6D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即各条目各水平的偏好权重值,见表1),将健康状态的定性测量结果转化为健康效用值。健康效用值计算公式为:U=1+PF+RL+SF+BP+MH+VT+MOST,其中MOST=-0077。如果任意1个维度出现最严重的水平,公式中就需要用到该项,最严重的水平是指PF的水平3,RL的水平3和4,SF、BP、MH的水平4和5,以及VT的水平5[3]。例如,某调查对象状态为321453,则U=1-0045-0063-0-0007-0134-0078-0077=0596。

1、3质量控制本研究调查员均为公共卫生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调查前接受统一培训;调查中样本的选取严格按照抽样方法的要求,确保抽样过程中随机化原则的实施;数据清理阶段采用双人录入,校验数据确保录入的准确无误。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英国Sheffield大学提供的SPSS计算程序进行健康效用值计算;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人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265名中老年人,2名主要数据缺失,263名纳入分析。调查对象男101名,女162名;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25±98)岁,60岁以上162名(616%);非在婚(未婚、离婚、丧偶)51名(194%);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05名(779%),初中及以上58名(221%);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99名(376%),3000~8000元106名(403%),>8000元58名(221%);184名(700%)有2周病伤;166名(631%)出现半年慢病;192名(730%)表示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2不同基本特征的调查对象健康效用值比较调查对象健康效用值为034~100,中位数为066,平均(067±014)。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者健康效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2周病伤和半年慢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情况者健康效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健康效用值为因变量,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2周病伤、半年慢病是健康效用值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3讨论

SF12量表多采用3级或5级评分法计算粗分,再通过极差化的方法将其标准化。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其对量表中不同维度赋予相同的权重,而实际上,如果让调查对象根据自身的偏好对各维度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所得结果可能相差较大。其次,对同一维度中不同水平也赋予相同权重[10]。实际情况是,某维度通过A疗法,可以从“有很大限制”改善到“有一点限制”,通过B疗法,可以从“有一点限制”改善到“没有任何限制”,虽然评分变化一致,而这两种疗法带来的效用很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必要根据一般人群的偏好对量表的不同维度及不同水平赋予特定的权重系数[8]。BRAZIER等[3]采用健康效用值直接测量法对英国具有代表性的一组人群进行调查,并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制出了基于一般人群偏好的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采用该体系换算健康效用值能够充分反映最广泛人群对不同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依据健康效用值做出的卫生决策能够促使卫生资源根据一般人群偏好进行配置,提高人们的整体满意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健康效用值平均值为067,低于英国45岁及以上人群的0769[9],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英国人群健康水平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本研究采用的英国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是基于英国人群的健康偏好建立的,这对研究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既往同样采用英国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进行健康效用值转化的研究中,WU等[7]对41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测得SF6D健康效用值为(068±012);岳明等[11]测得北京和昆明两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SF6D健康效用值分别为(075±009)、(075±011);CHEN等[12]所测香港1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SF6D健康效用值为(0629±0133)。本研究所测健康效用值与上述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上述研究是针对特定疾病患者,不同种类疾病患者与普通人群健康水平可能差异较大,另一方面研究人群在经济、文化背景、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及2周病伤、半年慢病的发生是中老年人健康效用值较低的危险因素。

慢性病会造成长期躯体痛苦和精神负担,影响居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对生活满意度下降,加上长期的医疗费用压力,最终导致健康效用值的降低。尽管慢性病难以治愈,但是早期正确的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因此,在开展农村卫生工作中,需重点关注慢性病的防控,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倡导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农村慢性病患病率[13]。同时,应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做好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有2周病伤者健康效用值较低,可能是由于病伤影响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身体上的不适和情绪上的低落降低了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提示要加强疾病防控,完善西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者健康效用值也较高,可能的原因包括较高的经济收入为中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从而能获得更多的卫生资源以及追求更高的健康层次。提示应加大对低收入中老年人的扶持力度,减少因收入分化导致的健康不公平。与李小杉等[14]研究认为“男性生命质量高于女性”“文化程度高者生命质量高于文化程度低者”不同的是,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性别、文化程度与中老年人健康效用值有关。一方面可能由于生命质量与健康效用值并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本研究调查地点身体状况较好的男性大多外出务工,纳入调查的中老年男性身体状况较差,且本研究调查对象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针对健康效用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SF6D量表在健康效用值测量中的实证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采用SF12量表收集数据,从中提取SF6D换算健康效用值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受财力的限制以及调查点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本研究样本量较低,后续研究需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其次,本研究采用英国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换算健康效用值,并以英国人群常模为依据进行效用值分类,由于种族、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快研制基于中国大陆人群偏好的SF6D健康效用值积分体系,提高健康效用值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姚君.我国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社会管理完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YAOJ.Theresearchonthesocialmanagementofthelocalgovernmentintheruralleftbehindinourcountry[D].Chengdu: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2015.

[2]李宁秀,刘丹萍,刘朝杰,等.成都市城市居民SF12评价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6):1044-1046.DOI:10.13464/j.scuxbyxb.2010.06.003.LINX,LIUDP,LIUCJ,etal.AssessingqualityoflifeinanurbanpopulationinChengduusingtheSF12[J].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MedicalScienceEdition),2010,41(6):1044-1046.DOI:10.13464/j.scuxbyxb.2010.06.003.

[3]BRAZIERJE,ROBERTSJ.Theestimationofapreference-basedmeasureofhealthfromtheSF12[J].MedCare,2004,42(9):851-859.

[4]周挺,官海静,刘国恩,等.基于EQ-5D量表的中国疾病人群生命质量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2):135-142.DOI:10.7507/1672-2531.20160024.ZHOUT,GUANHJ,LIUGE,et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fordiseasepopulationinChinabasedonEQ-5D:asystematicreview[J].ChineseJournalofEvidence-basedMedicine,2016,16(2):135-142.DOI:10.7507/1672-2531.20160024.

[5]BRAZIERJ,ROBERTSJ,DEVERILLM.Theestimationofapreference-basedmeasureofhealthfromtheSF-36[J].JHealthEcon,2002,21(2):271-292.DOI:10.1016/S0167-6296(01)00130-8.

[6]梁敏洪,付希婧,高鹏.生命质量量表EQ-5D与SF6D的比较[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3):9-11.DOI:10.7664/CHE20140302.LIANGMH,FUXJ,GAOP.ComparativeanalysisonEuroQol-5dimensionsandShortForm6Dinqualityoflifescale[J].ChineseHealthEconomics,2014,33(3):9-11.DOI:10.7664/CHE20140302.

[7]WUJ,HANY,ZHAOFL,etal.ValidationandcomparisonofEuroQoL-5dimension(EQ-5D)andShortForm-6dimension(SF6D)amongstableanginapatients[J].HealthQualLifeOutcomes,2014,12:156.DOI:10.1186/s12955-014-0156-6.

[8]伍红艳.健康效用值测量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2.WUHY.Measurementofhealthutilityvalue[D].Shenyang: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2012.

[9]VANDENBERG.SF6Dpopulationnorms[J].HealthEcon,2012,21(12):1508-1512.DOI:10.1002/hec.1823.

[10]伍红艳,刘国恩.生命质量量表不同计分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66-67.DOI:10.7664/CHE20130823.WUHY,LIUGE.Discussionontheinfluencesofusingqualityoflifescale′sdifferentscoringmethodsonevaluationresults[J].ChineseHealthEconomics,2013,32(8):66-67.DOI:10.7664/CHE20130823.

[11]岳明,赵绯丽,吴久鸿,等.地区因素对生活质量总体评分和效用的影响:北京昆明两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命质量比较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1):89-91.DOI:10.3969/j.issn.1003-0743.2010.11.034.YUEM,ZHAOFL,WUJH,etal.Regionalinfluenceontheassessmentof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ndutilityelicitation:acomparativestudyon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chronicprostatitispatientsinBeijingandKunming[J].ChineseHealthEconomics,2010,29(11):89-91.DOI:10.3969/j.issn.1003-0743.2010.11.034.

[12]CHENJ,WONGCK,MCGHEESM,etal.AcomparisonbetweentheEQ-5DandtheSF6D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J].PLoSOne,2014,9(11):e112389.DOI:10.1371/journal.pone.0112389.

[13]张丽.山东三县农村居民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ZHANGL.studyonruralresident′s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ndtheinfluencingfactorsinthreecountries,Shandong[D].Jinan:ShandongUniversity,2014.

卫生健康调研篇6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13-03

【关键词】 卫生系统机构;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200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这是我国党和政府专门针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行文规格最高的文件,既有宏观政策导向,又具有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1]。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配套文件,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当前的形势对学校卫生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7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开拓性地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目前,北京市的学校卫生是由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同来管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2个部门均设立了学校卫生行政管理相应的机构;二是学校卫生的业务管理,卫生部门由市、区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科)或健康教育所和社区地段保健科负责,教育部门则由区域性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校医室承担。近年来,各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学校卫生工作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责任意识,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通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3]。笔者结合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就如何促进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1 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塑造一支合格的卫生保健队伍

1.1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发展 有专家在1981年就指出,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实质上是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管理。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工作计划,执行有关规定,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和总结工作;设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学校卫生工作;中小学设卫生室,并配备学校卫生人员[4]。1980年从沈阳市各区开始,全国成立了大量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并写入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5]中。全国多数省市都成立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到目前已达到了200多家;北京市18个区县成立了19家保健所。保健所的优势在于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基本属于固定人群;职责任务明确,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有卫生部门的指导,这些都是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优势和有力保障。因此,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

1.2 正确认识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出现后,做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多了,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认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保健所的发展,也曾引起有关部门的质疑;保健所的定位、医务人员的来源和水平、管理系统与有关方面的关系以及资金来源问题等[7],始终困扰着保健所。有专家在借鉴国内外的学校卫生管理经验后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过去多年的工作基础,学校卫生工作仍以2个部门共管为好:行政上以教育部门为主,业务上以卫生部门为主。理由为:一是国家财力和卫生技术力量有限,教育部门无力独自承担此项工作;二是日本的经验并不十分成功,婴幼儿保健归卫生口,学校保健归教育口,两段割裂,学校卫生脱离卫生口导致学术衰退,工作水平难以提高;三是学校卫生需要教育部门的领导、支持和配合。20多年来,尽管各地方保健所发展不平衡,但是保健所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当前开展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落实中央7号文件下发了[2008]6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加强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因此,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建设,充分发挥2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作用,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

1.3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职责,依法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直属市(区)教委,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直接为中小学服务的卫生事业单位;应接受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保健所应坚持“以体检为基础,全面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思路,紧紧抓住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及常见病防治等工作重点,采取相关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效地发挥卫生、教育及管理的职能。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6],结合当前的形势需要,笔者认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应承担以下职责:负责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学生的健康体检、毕业生体检及教师体检;承担国家下达的学生体质调研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任务;完成各类体检及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和反馈,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业务指导;开展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矫治;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学校各种传染病(包括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宣传指导;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对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的检测与指导;对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和伤害进行干预和指导;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工作。

1.4 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保健所的机构设置应与其职责任务相匹配。目前北京市的保健所多设立体检科、学校卫生科、疾病防治科及办公室等,实行所长负责制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内部管理提倡两级化管理的模式;所长对中层干部的管理是宏观和协调管理;科室管理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以制度管人,克服“以人管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定期考核,做到公平竞争。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共同营造和谐、健康、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养成按制度办事的好作风,这是保健所能够长久健康发展的前提。

1.5 建设合格的职工队伍,以适应学校卫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保健所在医务人员来源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职工队伍参差不齐,工作水平难以提高。因此,保健所要重视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人员编制要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卫生技术人员应不低于总编制的80%,既要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又要关注未来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比例结构,从卫生部门和医学院校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职工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分析目前的人员状况,培养员工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职工学校卫生业务水平和自身胜任力,以适应学校卫生发展的需要。

2 发挥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优势,探讨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模式

2.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一门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面过程[9]。健康管理在美国已有2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但在中国则仅有不到10 a的历史。截至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学术理论研究和权威专著,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或定义尚存争议[10]。而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以前虽然尚未明确提出此名词,但实际上早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整个工作过程都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的。

2.2 做好健康体检是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的基础 健康体检是加强学生健康管理的主要基础,也是加强对学校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的重要基础。2008年5月,卫生部、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对体检项目、经费解决途径、体检机构资质、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3]。就北京地区而言,青少年的健康体检管理已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市教委最近也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但是,如何用新的理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管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3 发挥保健所的优势,探讨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的模式 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评价。该项工作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已规范和成熟,并已形成了制度,为各级行政部门提供了科学数据。但是,各保健机构对健康管理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每年各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定期进行大量的学生体检,存在着重视周期健康体检、忽视长期的健康管理工作,即“检而不管”现象,尚未达到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因此,必须提高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做到体检工作前对参检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责任;在体检过程中,坚持全程质量监控,坚持质量第一,数据可靠,及时评价和反馈;发挥保健所的优势 ,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健康管理软件;探讨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的模式,将青少年学生的体检工作和疾病防控纳入到健康管理的范畴,用新的理念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保障中央7号文件所要求的工作落到实处。

3 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促进保健所全面发展

3.1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关学生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受到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央7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为保障学生食品安全,依照相关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对学校食品卫生进行行业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并形成制度,是保健所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日常管理,注重营养餐质量,结合不同季节特点,每学年进行定期普查。做到检查有重点,重细节,求质量,抓整改,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食源性疾患的预防和处理;坚持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营养餐从业人员的水平;每年召开学生营养餐总结表彰会进行总结评优;开展食谱分析,及时反馈学校;针对学生营养餐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学生营养餐新的供餐模式探讨,着重解决营养餐工作中存在的配送路途较远、加工时间过早、过长等问题[11],使学生营养餐真正达到既要安全卫生、也要讲究营养的目标。

3.2 加强管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学校是人群密集地区,青少年易受传染病的感染,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对保护学生健康和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极为重要。保健所要有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控:指导学校坚持做好晨午检,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做到报告程序规范,网络畅通,及时上报;学校出现传染病要及时到达现场,密切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现场处理疫情,严防传染病的播散;每学年利用校医继续教育机会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配合辖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联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不断提高学校校医的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3.3 重点做好中小学生近视眼预防和肥胖防控工作 中央7号文件指出,要通过5 a左右的时间,使学生的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北京市委根据本市情况也提出,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当前学生肥胖、视力低下率高发的严峻形势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

作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要抓住机遇,尽职尽责,认真研究对策。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青少年肥胖率和近视率。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加强了预防肥胖和近视的宣传,开展了宣传月活动,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料。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墙报、校园网、宣传折页、家长信等形式宣传到学生、家长和教师。还公布了各校视力、肥胖检查结果,使各校长了解发病情况,以引起重视。在预防近视方面,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全区小学一年级中开展坐姿调查与干预活动,此工作是自2006年开始试点。据2006年对365名一年级学生读写姿势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小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和良好用眼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健康教育、课堂纠正、家校配合等措施,改变不良的读写姿势,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以降低小学生视力低下新发率。经过2 a的干预,读写姿势正确率有明显提高。现已向全区推广。(2)在加强用眼卫生宣传的同时,积极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北京市新眼保健操。(3)进行学生一日生活调查,指导学生减轻负担,科学用眼。

在控制儿童肥胖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在小学开展“健康动动动!快乐十分钟”活动,旨在减少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静坐时间,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促进小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2)抓好每天1 h体育锻炼,开展体育卫生监督,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

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实现学校卫生的总体要求,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3]。现阶段,学校卫生队伍还很弱,更需要教育、卫生两部门的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保健所要在学校卫生工作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配合下,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要以优异的成绩,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领导的信任、社会的认可。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青少年一生负责的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开创学校卫生工作的新局面,为保证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努力奋斗[3]。

4 参考文献

[1] 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3.

[2] 陈竺.加强指导紧密协作做好学校卫生工作.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873-874.

[3] 周济.始终把学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871-872.

[4] 唐锡麟.预防医学现状和展望.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43.

[5] 唐锡麟.“扬州会议”前后的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学校卫生,1999,20(5):323-324.

[6] 国家教委,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02-03.

[7] 唐锡麟.对校医和中小学保健所的思考.中国学校卫生,1991,12(4):201-203.

[8] 唐锡麟.我国学校卫生事业面临的改革问题.中国学校卫生,1988,9(2):37-39.

[9] 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98-300.

[10]武留信.加快健康管理学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7,1(1):4.

卫生健康调研篇7

关键词: 健康传播;框架研究;策略研究;传播效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概述

健康传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②其诱因多元,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危害性大且影响人群广,流动传播无限性和处置应对的综合性等特点,③一旦发生通常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并恶化为社会公共危机事件。 因此,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危机传播。

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的健康传播研究方向

(一)媒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对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网络媒体的报道框架和报纸媒体的报道框架研究。 例如:《禽流感媒体报道内容分析:以健康传播学的视角》(聂靓,西北大学)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疆日报》《四川日报》为研究对象。

在样本时间选取上,作者均以一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切入点,选取事件发生媒体的第一反应时间作为起点,并以媒体公布突发事件可以得到解决为终点,时间从2个月到6个月不等。

在数据统计类目设置上,各个研究均有交叉部分,差异不明显。一般从报道数量、报道方式、报道体裁、报道基调、消息来源、报道位置、报道篇幅、报道对象、新闻标题等类目进行数据统计。

从研究可以看出,各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基本符合健康传播应有作用及功能,但报道之中还有不足之处,不能完全满足对健康传播的要求。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策略研究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出发,学界认为媒介的传播策略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持续期和危机消退期。

在危机潜伏期,媒体要做好预警策划,树立危机意识。

在危机爆发期,媒体要迅速做出报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消息。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护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大量准确、翔实的报道,稳定民心,避免爆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掌握舆论走向。

在危机持续期,要做好后续报道,继续安抚民众情绪,在此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落实人文关怀”④继续引导舆论。

在危机消退期,做好政府形象修复工作,要建立长效的预警机制,并对整个健康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加强媒介从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传播意识,并通过舆论对后续问题加以引导。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效果研究

在健康传播效果研究方法上,学者普遍采用了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对研究对象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假设,再针对受众进行问卷调查,验证媒介传播效果。

在研究中,学者更多地从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部分学者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受众的“认知行为”“使用与满足”“舆论领袖 ”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而对受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受众认为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信息公开程度上都有很大提高,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很大改善,且目前媒介的健康传播影响较大,但对政府防治措施和政策的认知率还不够大。 受众也对媒介报道的信息量、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媒体对健康专业知识的报道和解释方面还有欠缺,在指导受众行为方面并没有突出贡献。

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研究的不足

(一) 健康传播框架研究发展瓶颈

由于各媒体的报道形式趋同,且研究者在方案设计上创新点少,类目趋同。造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框架研究中存在框架构成趋于单一。研究者多针对党报、都市报、门户网站、专业新闻网站进行框架分析,但是缺少对专业性报刊、杂志、网站内容的框架分析,研究方向产生空白点。

(二)健康传播策略可操作性不强

学界给出的健康传播策略内容大致相同,各有交叉,并且多为标语、口号式的提示性策略,并没有对媒体的健康传播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方案,不能直接、快速、有效地对媒体的健康传播过程加以干预。

(四)健康传播效果研究时效性不强

“非典”以后,研究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效果的讨论大规模开展,并集中在对“禽流感疫情”的传播效果研究上,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会使研究结论呈现趋同的状态,而从研究开始到文章刊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较大影响了研究成果的时效性,致使研究成果不能为业界所用 ,并且,研究成果对媒体的影响并不能因为研究数量的增多而扩大 。

四、建议和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 多做跨学科研究

要突出健康传播的专业性,就要多做跨学科研究,将传播学的研究与医疗科技、医药卫生学科联系起来,相应地,传播学者在针对健康传播学做研究时,要与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或从业人员合作,拓展健康传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 多做经验型研究

传播学者在科研中应多注重积累经验,掌握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不能只在故纸堆中找突破点和设计方案,要深入业界多做实地调研,在调研中掌握及时、有效、可靠的数据,提高结论可操作性,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和创新性。

(三) 侧重研究的批判性

与进行较多的对策性研究相比,学界应该加强对批判性研究的重视程度,策略性研究可以对媒介进行健康传播的过程进行规范性和有效性指导,但是鉴于媒介对学科理论研究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健康传播效果参差不齐。 批判性研究以媒介健康传播实际效果为对象,成果更有现实意义。

(四)侧重研究的现实性

健康传播这一传播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进行健康传播的根本目的是要强化受众认知、引导受众态度、指导受众行为,健康传播效果对整个传播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与理论研究相较,学界更应注重生活现实情况,研究与时俱进,侧重于研究的现实性,加强传播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地球环境和社会状况愈加复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危机,传播学者要做的是将健康传播发展成为媒介日益重视的工作内容,将健康传播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使社会各界都能够更好地处置危机、平稳过渡。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42-48+94.

[2] 韩纲.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64-70+96.

[3] 梁燕萍.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1(24):102-103.

[4] 孙少晶,傅华,王帆.H7N9禽流感危机中的健康风险传播与评价――基于上海的经验数据[J].新闻记者,2013(5):55-59.

[5] 黄彪文,董晨宇.媒体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报道图景――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J].新闻大学,2010(4):19-32.

注解:

① Rogers,Everett M.转引自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C]//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页码范围缺失.

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卫生健康调研篇8

1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服务模式

1.1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有92个站开展了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对象32358人;有88个站开展了妇幼两个系统管理工作;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健康网络,共有健康教育宣传栏159个,每季度出版1期,共举办教育健康讲座526次,听课居民32463人次,印发健康教育资料20多万份,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8万多张;自1999年起率先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筛查共50011人;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4275人;开展居民体检215852人,已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40839户,共计119032人,其中暂住人口871918人;60岁以上老人建档13622人,其殊老人4796人;建档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4275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402人,0~3岁儿童系统管理12118人;残疾人专案管理714人;2002年全区社康诊疗129?郾5万人次(不包括医院周围站数字),约占全区总诊疗人次的25%左右;2001年9月开始,与计生部门共同开展“计卫联手、育医结合”试点工作,2003年7月对首批4个点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牌匾,正式开展计生技术服务试点工作;全区100个社康站同时与残联合作举办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1.2全科服务模式仅就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来看,宝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疾病预防、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特殊人群保健等内容,基本实现政府提倡的“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与国外的全科医学服务模式相比(1),同样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照顾。这种具有宝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我们称之为全科模式。

2全科服务模式特点分析

深圳市宝安区的全科服务模式具有实现最佳卫生保健、实现最佳医疗服务、实现卫生服务公平和效率的显著特点(2)。

2.1实现最佳卫生保健(1)提供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与个人服务。深圳市宝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上能够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获得基本的、并且证明是经济有效的个人化服务,使现有的卫生经费能在现阶段获得最大的价值,满足居民的需要。(2)财政政策促进健康。目前,保安区各级政府、卫生局、医院已尽可能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财政政策,用于奖励改善个人和社区居民健康的服务系统和服务提供者,提倡加强成本效益管理,鼓励将为个人卫生服务的公共和私人部分投资用于预防、急性病的有效治疗以及旨在维持高生命质量的慢性病的管理,并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优质性、连续性、协调以及服务的可及性、可接受性、消费者的满意度等。(3)强调基层服务。在宝安区开展的社区服务内容中,基本上都是基层服务,包括保证实现基层服务的措施如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足够的医护人员等。(4)适当利用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在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社区个人需要专科性的医疗服务,一般由社区医生首诊后,由社区医生与当事人或其家属共同协商,在双方对所需的专科服务质量、可能的结果、可能发生的费用有所了解以后,由病人决定是否有必要看专科医生。

2.2实现最佳医疗服务(1)医疗服务更适应个人和社区。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提倡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体系紧密结合,促进个人和社区健康。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特别是社区医生。他们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与个人和社区的交流者,又是管理者和社区卫生保健团队的成员。正是宝安区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加强对社区卫生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他们提供的服务更适应于个人与社区的需要。(2)争取每个居民都有他们熟悉的家庭医生(或保健服务提供者),并为医生熟悉。深圳市宝安区通过契约式的服务、合作医疗、上门服务、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预约等多种形式,争取社区居民都有自己熟悉的家庭医生,社区医生通过各种服务形式熟悉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和社区,这样,居民的大部分健康问题可以由社区医生负责处理,使医生、护士等社区团队人员与社区居民形成一种长期持久的信任关系。(3)对社区医疗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优质医疗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宝安区在人才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市卫生局举办了全科医学岗前培训学习班12期,共550人次参加;经卫生部同意,同中山医科大学合作,1999年举办两年制全科医学专业证书班,学员56人,现已毕业;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社康站长、信息管理、电脑操作培训班等14期1180人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2次1260人次;并经常外出学习交流。

2.3实现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宝安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勃勃生机。但随着这一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它与生俱来的内在自然性矛盾,也就是它的两重性,也在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卫生、生活等方面凸现出来,其中卫生服务的不公平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深圳市宝安区自1996年5月开始试点,1997年全面普及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内居民卫生资源的拥有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大大提高,实现了全区范围内基本卫生服务的相对公平。

2.4实现效率仅仅就经济效益而言(1999年),宝安社区卫生服务就有4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固定资产投入少,如医院人均投入10?郾24万元,社康站投入2?郾06万元;第二是政府年投入经费少,如医院每年人均职工补助经费1?郾78万元,社康站补助0?郾37万元;第三是社康站服务收费低,医院次均门诊收费76?郾52元,社康站收费47?郾50元;第四是社康站职工人均盈利水平高,达到每年每人1615?郾6元,医院平均每一职工亏损6454元。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宝安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更为重视社会效益,如为社区内所有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检查等活动,增进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水平。

3实施全科服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全科服务需要根据宝安区公明医院社康中心工作人员资料统计,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不是全科医学出身,所学专业非全科医学,少于10%的护士接受过社区护理学教育和训练。从人员总体情况来看,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全科服务需要。

3.2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机制不健全从宝安区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看,除了疾病诊断与治疗,其他的服务如社区内健康促进,老年保健,妇幼保健,慢病防治,卫生预防基本上是无偿服务,没有经济收入,一般又需要2~3人开展此方面的工作,所以,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负担过重,急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3.3社会医疗机构和医疗市场还需要整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无牌无证私人诊所较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康站的医疗工作。

3.4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尚需要进一步调整(3)目前,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六大功能”在服务项目方面有一些重叠和交叉,应该在过去运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分析、归类,重新组合,切实使社区全科服务落到实处,并保证服务质量。在以上服务项目调整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的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社区服务站开展评估。

3.5病人与社区医生的关系尚需要加强目前,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由于以上等原因,社区健康服务的提供并未取得绝大多数居民的充分信任,在现阶段如何在社区健康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一种健康依赖关系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4全科服务模式发展建议

4.1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切合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从管理角度来看,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针对居民的需求开展服务。要寻求切合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居民需求调查,并将以上调查的需求资料与国家和社区资料进行比较平衡,从而提出适宜的卫生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4,5)。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一要依靠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如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大力发展合作医疗,将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筹资力度,探索包括契约式在内的多种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筹资机制。

4.2选用训练有素的社区医生,提高现有社区医生的素质国外全科医学的实践表明,一位训练有素的家庭医生可以适当地处理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日常健康问题,作为首诊医生,有利于控制不必要的、过早的专科服务利用,使病人获得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在宝安区现阶段,适宜的手段是提高现有医生的素质,加强培训和在职教育,并加强对社区医生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建立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现有人员素质的快速提高。

4.3积极宣传,加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激励所有的居民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密切社康站工作人员与居民的关系非常重要,应该鼓励所有的居民都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并加强合作。起码每一个居民都应该知道其所居社区保健医生的姓名、联系方式。医生也应该知道居民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不论是居民本人,还是医生,从职业的需要出发,这种合作都需要财政刺激或契约要求来加以强化。

4.4更加重视从事以人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保健及管理研究首先,研究资金的资助单位应该将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等研究,这类直接影响健康结果的项目列为高度优先资助项目;其次,医学院校、研究所也应该与卫生管理部门、专业协会、社区或社区医生合作进行此类项目的研究;此外,还要注意研究的资料应该合理地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决策。

4.5注重社区服务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注重社区服务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社会交流、研究等工作的开展。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注重信息的收集,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在发展过渡阶段,应注重社区健康和居民健康档案的频繁使用和完善(6)。

参考文献

(1)卓凯星.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教材.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27

(2)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家庭医生组织联合会议——家庭医生的贡献.加拿大:1994.11

(3)吴凡,应晓华,陈文.社区基本预防服务项目的界定.中国卫生经济,2002(7):5-7

(4)姚岚,陈迎春,陈启鸿,等.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26

卫生健康调研篇9

[关键词] 民众;健康素养;危害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a)-0156-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公众的身心疾病日益增多,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张悟本事件”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旺盛程度。当公众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由于他们健康素养较低,极其容易被“江湖骗子”所蒙蔽。为此,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1 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

关于“健康素养”概念,文献可追溯到1974年,其内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而不断丰富。美国医学会(AMA)把健康素养定义为“在医疗环境下执行基本的阅读和计数等相互影响的一系列能力”[1];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出的健康素养概念是 “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的决策的能力”[2];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3];2008年1月,我国卫生部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从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普及公众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国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的角度对健康素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成为世界上第1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健康素养内涵应具4个层次:一是具有健康意识;二是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三是具有一种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四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目的。

2 低健康素养的表现与危害

2.1 低健康素养的表现

目前公布的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民众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康意识较薄弱,对于身体发出的警告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确保自身健康得到保障。二是对于健康的认知存在缺陷且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偏低,仍旧认为“无病即健康”。三是健康素养低的人群容易养成较为消极的健康行为,例如吸烟、饮酒、滥用抗生素、久坐不起的生活方式。尽管不少公众知道要运动,要限盐、限油,却对具体的做法认识不清或者懒得去做。四是有些人一旦出现健康状况,或者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是任其发展,比如,人们在对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采取的处理方式问题时,有24.30%的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都归因于公众健康认知能力与医疗信息采集能力欠缺。

2.2 低健康素养的危害

2.2.1 低健康素养可导致民众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 根据Sudore等在1999~2004年间,对2 000多位使用英语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那些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比具有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有较高的死亡率(19.7% vs 10.6%)[3]。在美国,低素养人群仅有一半的人了解低血糖的症状,而且他们很少知道血压可以通过控制自身体重来降低,而且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要比高健康素养的老年人卧床久坐的可能性更高。在我国每年32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的1/6。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类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缺乏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低健康素养的公众,不仅造成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给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研究表明低健康素养的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住院和使用急救服务的比率要更高一些。

2.2.2 低健康素养妨碍医患沟通,导致医患矛盾加剧 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占84.7%的民众对医学与健康信息最感兴趣[3],但是大多数公众承认他们缺乏必要的医学与健康知识。由于医患双方知识信息上的不对称,医患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在对疾病诊治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上通常会以医方为强势或主动方,患者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不能充分了解,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处于劣势的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健康素养,不能正确判断产生纠纷原因,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即采取过激的行为,使医患矛盾上升为医患冲突,甚至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

2.2.3 低健康素养加重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加剧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健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维护自身健康,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只能求助于国家卫生保障体系,造成各国卫生医疗费用急剧澎涨。研究显示,1998年美国的医疗系统对低健康素养人群的额外支出高达730亿美元[4]。2003年,我国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存在着就医方式、选择医院、用药等不合理的行为,人们无论生什么病,都选择“最好的”医院、医生,“最贵的”药,而非“最合适”治疗方式[4],这不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城乡之间、大小医院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性。总之,健康素养对公众的健康结局、医疗支出及国家的卫生资源分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4 低健康素养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 低健康素养还会造成社会危害。如,非典时期我国出现了大规范的抢购板蓝根事件。再如,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后,一时间美国碘化钾被抢购一空,中国更是上演了轰轰烈烈的“抢盐”闹剧。一些城市的超市、商场、商店的食盐被抢购一空,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海带、海藻、海鲜等富含碘元素的产品脱销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不法商贩囤货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每包1.3元的食盐卖到5元至10元不等[4]。这些群体性社会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诱发群体性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

3 健康素养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3.1 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

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5],低文化程度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健康素养。在医疗环境中,患者低文化程度会妨碍与医生的交流,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文化程度还会影响个体获取关于自身健康相关的权利和护理方面的关键信息,如低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不能很好理解关于自己所患疾病治疗和管理的基本信息。反之,文化程度高的人在对治疗方案准确的理解、按照规定服药的信念、对疾病较少的恐慌、阅读瓶子上标签的能力和对医嘱的理解上均优于低文化程度的个体,从而可能更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但是,这并不表明具有高文化程度的个体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5-8]。显然,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的养成呈正相关,但并不具有可逆性。为此,我们应将公众文化程度的提高与个体健康素养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系统的、渐进的学校健康课程体系;同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医患教育和大众媒体传播等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认知能力,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2 政府行为与健康素养

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对人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健康知识也就越来越专业化,加之,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复杂性,使公众提高健康素养难度不断增加,政府有责任担负起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职责。从另一角度说,就是政府行为是影响公众健康素养高低的另一重要因素,公众低健康素养,不再单纯是个人的不足,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13]。

为此,首先,政府应鼓励卫生医疗机构与卫生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将健康素养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开展健康咨询、行为指导、健康管理、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次,政府应把健康素养普及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机制,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再次,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最后,针对一些“群体性社会事件”,政府在进行应对性处置的同时,应借机开展相关性健康普及活动,将危机转化为全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的大好时机,例如,针对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政府不仅保证食盐供应,稳定市场,抑制公众恐慌心理;而且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3.3 社会文化与健康素养

前一阶段,网络上有个“段子”流传很广,说是奥巴马访华时将中国文化总结为吃文化。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等等。尽管“段子”借奥巴马之口博人一笑,却从另一个偏面反映了“吃”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于是,“神医”的一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时间蛊惑了大众,人们怀着美好而简单的愿望,希望就着饭菜就把病防了、身也健了。这两个事例用事实证明了:一是公众的健康素养亟待提高;二是“社会文化”是传承与传播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视角论证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健康具有泛影响性、累积性、交互作用等特征。

如何充分运用“社会文化”这个载体去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呢?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公众不断增强健康素养助推器[14]。应发挥传媒的宣传效果,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使公众在轻松愉快的形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健康知识的灌输。二要倡导一种“让健康走进生活”的新理念。让健康知识走进公众生活,让公众增强健康意识,使公众成为传播健康知识的主体,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浩林,傅华.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25-229.

[2] 高浩宇,王刚,袁媛媛.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616-618.

[3] 邹思梅,方小衡,林德南,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37-545.

[4] 刘小娜,常春,孙昕霙.健康素养全球研究概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2):150-153.

[5] 邱心镜.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J].社会与医学,2010,(1):91.

[6] 徐玉洁,周芬,谢红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1-3.

[7] 孔燕,沈菲飞.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17-20.

[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

[9] 郭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10]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02,115, 179,181.

[11] 李林,余丰慧.“抢盐风”拷问民众科学素养[J].今日南国,2011,8:1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2009.

[13] 孙琦,陈俊国.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16-317.

卫生健康调研篇10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高中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选择了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纵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现某些研究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到民族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较新的方面。

一、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青少年步入高中后大多面对的是应试教育,而这又致使家长和学校过分重视成绩,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等,导致心理不平衡。

对河北某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52. 4%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1]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的调查发现,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 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 5%,北京某高中学生抑郁率达35.2%。[2]对广州市城区和农村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5%。[3]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组自治区学生,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占16.59%。[4] 对银川市高中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5%。 [5]关于包头市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表明,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二、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对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自我强迫、情绪不稳定5项因子上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抗干扰能力、性格方面差异有关。 [7]赞成其结论的有崔婷对西安两中学及张媛媛对地震灾区高中生的调查研究。[8] [9] [10]

对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女生抑郁、恐怖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偏执、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平衡性等方面问题检出率比女生高。原因可能在于,学校纪律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压抑了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却使女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而且女生与男生相比,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更善于发泄。[11] [12][13]

对广西侗族高中生调查表明,男生较女生情绪更不稳定性、性格更内向,可能是侗族传承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习俗,女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比男生能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有关。 [14]

对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在5个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上,男生的敌对、偏执、强迫等3个因子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女生的忧郁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则无显著差异。 [15]

现阶段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应根据不同性别心理问题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民族差异

调查表明与全国中学生水平比较,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随和、活泼开朗,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造成其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可能与他们生活在贫穷山区环境有关。调查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高中生个性更为温和,可能与该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区有关,不同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可以使不同民俗逐渐同化,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14]

还有研究发现壮、瑶、侗族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且男生心理问题比女生稍重。存在个性偏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个性特征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上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6][17]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差异

本文关注的学校差异,主要指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的差异。

研究表明银川市直属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严重,而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上不如示范性高中学生,他们具有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险性。[5]另有研究指出,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总体上包头市重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私立高中生。 [6]对唐山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与重点高中3类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重点高中学生总体均分和学习焦虑均分最低,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分上比较突出。 [18]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私立、职业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三、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索的研究及展望

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本文就生活压力事件这方面做详细论述。

生活事件易形成负面应激反应,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而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事件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如学业成就、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再者,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19][20]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 [3]

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多套用成人,这样就使其与成人等同,抹杀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应统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的统计表明,研究者多采用测量法、观察法,很少甚至不使用个案法、实验法,所以应提倡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第三,应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为高中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海俊.河北某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

[2]孙玮.北京市某校高中生抑郁症状及求助现状调查 [J]. 中国学校卫生,2009,(9)

[3]任杰.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4]张青.石河子大学及石河子市3所不同性质高中在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5]马丽.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

[6]关明杰.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

[7]方琪.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

[8]崔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9]张媛媛.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

[10]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6,(10)

[11]林东.广西高中生SCL-90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

[12]黄永新.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

[13]胡春梅.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1)

[14]陆雪萍.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特征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

[15]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16]林东.广西不同民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17]林东.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

[18]蔡青.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