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革新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7:47

互联网技术革新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1

 

王跃|传漾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内互联网广告的排头兵。那时候国内正兴起网络广告,传漾的Max品牌广告网络平台在那时候就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它集合了受众管理、数据模型分析、媒介计划、投放管理和效果评估的功能,实现了一站式品牌广告投放管理。

 

汇集亿量级受众数据、16类乐活媒体圈、1000多家网络媒体资源,算是国内比较早的品牌广告网络平台了。在程序化购买浪潮下,传漾又推出Adplace广告交易平台,2011年完成在台湾试水,2012全面铺开,并与DSP、DMP、SSP三大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传漾RTB广告生态链,在2014年更是升级为中国首个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TM。它在技术服务上为客户定制专属的DSP、SSP、ATD以及DMP平台;在营销服务上可以为客户提供自助式与非自主式、PMP私有竟价和Non-RTB程序优质直投三种模式;在创意服务上,提供富媒体创意和动态创意优化,真正实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专属服务。

 

这一系列的产品都是传漾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不停探索创新的结果。

 

《品牌传播》|技术和数据—直是传漾科技的两大法宝。传漾科技在技术方面一直保持创新,那在数据方面,传漾科技拥有哪些优势?

 

王跃|仅仅是数量级上的“Big”不是“大数据”;从表面的数据积累到“受众感知”,才是大数据带给网络广告的价值密码。

 

在数据库方面,传漾通过多年的积累,本身拥有9亿量级可验证真实性的数据,达到了来源广、覆盖全、数据基础规模大的条件。而且现在网络广告中受众访问数据碎片化十分严重,受众兴趣数据具有半衰递减性,这就使得受众数据处理计算的实时降及计算速度尤为重要。对此传漾利用先进的数据清洗、挖掘技术,将样本库内的数据信息充分深度整理挖掘,找寻数据的相关性及规律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用于对所有实时数据的预判与匹配。

 

在数据的应用方面,传漾应用最新的算法研究成果,将网民兴趣共分为33兴趣大类,168兴趣中类,857兴趣小类,全方位用户兴趣追踪技术,近距离贴合目标受众。结合十二维定向技术,用机器学习运算,进行非样本数据抽样凋查,真正的用人口统计学定向引擎,从而指导整个传漾网络营销平台的商业智能引擎。

 

《品牌传播》|传漾科技的定位是什么?

 

王跃|传漾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互联网广告技术流代表公司。这不仅仅是说明传漾在互联网广告技术方面有领先优势,更说明了传漾的一种态度,一种务实创新、勇为人先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传漾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做技术、做创新,这是传漾能够迅速发展的核心,也是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的核心。在程序化购买方面,一直以来中国都在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但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生态圈还是跟美国有区别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这种区别,再利用自己的创新技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品牌传播》|传漾科技已推出的技术产品有哪些?有没有即将推出或计划推出的新产品?

 

王跃|传漾已经推出的技术产品,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

 

一、程序化购买产品。今年推出的中国首个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FrameworkTM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化购买框架,除了包括DSP、SSP、DMP之外,还包括AdPlace优选广告交易平台。可以说是从搭建平台到广告投放到程序化交易路径的整合产品。

 

二、技术平台。这其中包括Dolphin广告协作平台,Eagle广告监测协作平台和SamBa富媒体广告协作平台。

 

三、针对移动端的跨屏营销平台。包括Max品牌广告网络平台,OTVNetwork视频广告网络平台,M3aX移动网络广告平台以及MyDSP-自助式DSP优选程序化广告交易平台。至于新产品的推出,主要还是在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TM体系上完善和创新,并加强移动端的权重,加速传漾在移动端的布局。

 

《品牌传播》|如今的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未来几年,传漾科技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何布局?

 

王跃|的确,这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到2014年底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追平PC端甚至略有超出。相信在未来两年时问里,移动互联网还会有爆炸式的增长,这将是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又一个机会。

 

针对这种情况,传漾已经开始了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2012年的时候传漾推出了M3ax移动网络广告平台,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移动端的流量都还比较质疑,没有现在的认知度这么高,对接资源比较困难,客户也不是特别认可,但传漾还是坚持了下来。发展到现在为止,M3ax移动网络广告平台对接的优质app资源已经有20000多个,每天的广告展示量也超过了8000万次,基本覆盖了国内主流智能移动终端。

 

2014年开始我们又推出了MvDSP-自助式DSP优选程序化广告交易平台,把移动端和pe端跨屏连接,实现了跨屏自助式实时竟价购买,并集合20种移动端后续互动方式,结合广告主的Landing Page页面,在充分表现产品卖点的同时,与受众进行趣味深入互动,充分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和操作的便捷性。因为从今年开始,移动端已经开始被大众可,许多客户都会主动询问我们是否有移动流量的资源。

 

由此也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潜在机会。在未来几年,传漾会更关注移动互联网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既有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基础上,有意识的增加业务份额,在程序化购买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相对应的新产品。

 

《品牌传播》:请对传漾科技过去一个年度的工作做—个总结?

 

王跃|可以用一个词总结2014,那就是“奔跑的传漾”。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传漾的客户结构和业务模式已经基本稳定并持续发展,我们的基础相当扎实,而且5月份的C轮融资成功,对本身已经有造血能力的传漾来说更是一个强有力的保证,让传漾能加速创新,放开脚步奔跑起来,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一起面对互联网广告行业变革。

 

《品牌传播》|传漾科技正在计划IPO,什么时候会正式启动?2015年有没有可能完成上市?

 

王跃|现在是中国程序化购买飞速发展的时代,行业内比较大、比较成熟的公司大部分都在忙着创新技术,加大流量,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传漾通过多年的积累,通过对客户结构的选择,业务模式的完善,在保持技术活力,市场份额和规模领先的同时,开始盈利并有了自己造血的能力。只要时机合适,传漾—直都是准备着的。

 

结语:通过对王跃的采访,我们不难发现,创新技术必将是助推互联网营销革命的关键利器。我们也同时期待,看到更多本土公司在品牌传播领域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生产方式;变革;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浪潮的推动,技术革命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历史,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被新技术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种影响与变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变革,使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经济形态,面向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传输与获取方式,还改变了社会的资源配置模式,推动了社会经济与组织的变革与发展。文章通过详细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于影响,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1 人类生产方式的内涵与作用

1.1 生产方式的内涵

生产方式指的是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是一种生产力因素的结合形式,需要交换形式与资源配置的结合才能实现其作用,生产方式具有社会属性与物质属性,分别表现在社会生产与物质生产两个层面。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性质的决定因素,而物质生产方式是通过社会生产来表现的。社会生产形式是社会范畴的方式,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与技术属性。技术属性指的是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属性指的是分工协作的程度,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才能发挥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与效果。

1.2 生产方式的地位与作用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纽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必须依据生产力选择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会影响生产资料的消费与分配方式,决定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传导机制。生产方式会对社会变革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实现对上层建筑的改变。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网络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逐渐向网络化与社会化过渡,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2 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

2.1 劳动方式的变化

劳动方式是物质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信息技术革命通过改变生产技术条件与生产形式两方面对劳动方式产生影响。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而互联网是在保证个体独立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共享的方式,互联网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利用,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生产技术与工艺提供了现实动力。

技术条件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生产组织的格局。传统生产组织方式效率较低,逐渐暴露出反应滞后等缺点,为了适应信息化的生产发展,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的纵向传递与外部信息的横向连通。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信息资源传播的固有格局,提高了社会劳动形式的专业化,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2.2 生产形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主要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对对生产形式产生影响,资源信息流动是资源优化的基础条件,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度与流动性能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信息传递上能保持信息的及时性与全面性,网络应用的普及突破了用户间的信息流通障碍,推动了信息自由化、合理化的发展。受资本主义的金融经济市场危机的影响,我国开始重视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相关部门通过信息网络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实现科学的干预,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2.3 生产的社会形式的变化

生产的社会形式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典型判定标志,在信息网络发展的今天,信息和知识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者从消耗劳动力过渡到脑力,信息转化为资本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资料与劳动者间的交换不再通过资本的环节,使生产资料与信息的流动面向社会化、自主化,因此传统不平等的生产资料占有现象逐渐弱化,对立的经济矛盾也逐渐减少。信息网络时代的生产方式变化较为明显,但这种变革并没有克服资本经济的本质缺陷与内在矛盾,但不同程度地缓和了社会矛盾。

3 信息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信息网络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信息技术为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过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人们可以借助网络掌握最新的经济与科技动态,开辟了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形成的信息网络有助于企业与院校之间的联系,搭建了科研机构与社会的联系桥梁,有助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变为渠道生产,加速了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贡献了力量。

信息技术革命提高了我国生产社会化程度,为资料公有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率,有效增强了就业与协作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实现,顺应了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信息网络增强了经济市场活力,促进了社会市场化的进程,能有效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信息信息技术革命还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 结束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从劳动方式与生产形式两个方面对人类经济生产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将实现时代性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琦.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田彬.互联网技术革命视域下的人类生存方式变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宋伟.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

[4]张冠文.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D].山东大学,2013.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3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都源自于军事需要,如今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张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网”。这张“网”还在演进,它的触手还在延伸,越来越多的名词、概念还在涌现。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些概念的内涵,只换一种视角来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模式。如果我们将技术看作人类进化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人们超然于自身,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有人说汽车、飞机解放了人的身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解放了人的思想,使得个体可以更加自由地栖身于人类的“智慧之树”。人们假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然而,人类并没有止步于此,“智能终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正由概念变成现实,使得人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所思即所得已不是难事。所以,当马云狂热地表示“没什么互联网做不了”的时候,我们也许觉得这并不是那么令人费解。一方面,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改变范围之广,超乎想象;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技术的进步使得习惯于传统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因素,用“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考虑客观世界的变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很多业态,人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也期待技术能够给教育带来源头活水,然而热闹背后的隐忧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当下资本市场盯上了互联网教育,资本大鳄都想挖掘互联网教育的金矿,创业热潮如火如荼,各种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类的“外脑”,使得知识的存储与获得更加便捷,甚至使一些获得性技能“传递” 自如。但是,当前很多新技术还很不完善,停留在概念阶段,教育乃百年大计,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教育并非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递与获得,它包括着丰富的内涵;其次,教育修为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看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只能是教育变革的外因,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终将来自于教育体系内部。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新的生态环境,人们处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做出应变,以便适应新的教育常态。学校教育正在适应这样的新常态,一方面需要探索改变传统教育的新形态,如翻转课堂、创客教育、慕课、微课等;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活动,如体育锻炼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审美与艺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教育,等等。相比学校教育,一些社会上的在线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推动教育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在“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推动力,解放教育教学思想,进而释放教育改革的内驱力,使教育适应社会和时展需要。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4

随着2016年《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跑出加速度、“互联网+”行动计划逐步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并让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物联网未来趋势: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慧城市

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执行主席张毅表示:“在世界范围之内,中国在物联方面的技术可圈可点,对物联网概念的推进,可以说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完全摆脱了当初一开始说物联网,还以为是‘送快递’的概念。”

“世界物联网不仅存在于技术革命,更被定位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联互通,还包括公共设备管理运行的共同交互共享,是一个多维度的生态化、智能化的网络体系。”世界物联网大会主席何绪明在2016年12月29日举办的2016世界物联网大会北京峰会中表示,世界物联网通过RFID、云计算、大数据、海存储、智能硬件、终端和软件的工具来实现,将世界所有的产品、物品都汇集在一个可查询、可跟踪、可选择、可追溯的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多功能的网络体系,涵盖工业、农业、军事、教育、医疗卫生、物流、能源化工、交通运输、航天航空、水利电力、环保、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安防安全、金融等16个领域,它们将催生出全球数十个万亿级的市场。

对于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中关村物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正伟认为,首先是是智能制造和无人驾驶。“制造业是物联网发展的的基础,‘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十大行业规划中,真正能做大规模的就是制造业。另外,无人驾驶对接着车联网。车是最大的智能硬件,从智能制造到汽车生产,又产生内生的关联。”

此外,王正伟认为,大健康产业是物联网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就是人口的红利,而人口的红利转换到从产业方中就是大健康产业,大健康非常重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其中健康养老是重头戏,物联网未来可以在这方面广泛应用。”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他表示,物联网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工具,更会为城市带来很多新的服务业态,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是一次商界模式上的变革。

统一物联网游戏规则

“由于各方和各国对物联网的认知不同,创立的标准技术各异,目前还无法适应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何绪明称,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颠覆了以前的生活工作方式,比互联网更大、更全、更实的物联网将会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之后的又一场革命,它更能彻底地颠覆现在和以前的生活工作方式,成为开启智慧革命时代的必然,也会代表智慧革命。诚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游戏规则来引领这场革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

任何行业都有与其相辅相成的行业标准,中兴通讯战略规划部副部长赵孝武认为,标准本身对产业有着推动作用,甚至是加速产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各自为政,各自生产的设备,在产业的整个生产链上是无法工作的,无法真正形成所谓的“互联互通”。对此,赵孝武建议,解决物联网标准化问题,应该降低标准化成本。“如果万物相联智能化的成本降下来,它的经济价值就是指数级的增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冬梅表示,“物联网的特点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而标准正是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基础和保障。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这些都是物联网带来我们每个人的新便利,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说,物联网标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对此,ISO/IEC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主编辑沈杰也表示,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外用户就无法简便使用中国产的智能家电,而企业的后续维护成本也非常高。他认为,尽快建立完善物联网国际标准体系,对于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沈杰介绍,目前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34个成员国投票通过了中国主导的物联网“六域模型”参考架构国际标准的核心内容。他表示,在今后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中,中国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于物联网的需求非常迫切;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完全能够培育和延伸出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生态体系。

发展核心技术、保护信息安全是关键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此,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申表示,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发展物联网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要着力突破核心技术、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生物医药、教育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统筹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联动,着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5

【关键词】互联网数据中心;高层交换技术;第四层交换

引言

高层交换技术在换联网数据中心方面的大力推进,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全新的推进,同时也在交换技术方面展现了极大的优势,这不仅对于曾经一直使用的交换技术所展现出来的技术革命,为展现互联网在数据方面的技术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满足现今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能带动相关技术方面新的进步,在方便使用的同时,达到新的网络时代要求,对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高层交换技术方面的研究,是对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一次新的推进。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出现以及在高层交换技术上面的成功应用,成功的突破了高层交换技术的弊端,在传统的底层交换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第四层交换和第七层交换。这些先进的交换技术的出现适应了当下Internet上处理大量信息和业务的技术需要。对解决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宽带和容量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运行模式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是以互联网数据中心为核心展开的,结合骨干网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以及ISP、ICP、ASP等运行的。现有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运行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运行模式,使得企业和个人能够参与或者通过经营互联网经济成为了可能,也使得了互联网参与者能够利用自身的特长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来进行经济活动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服务范围比传统的互联网服务中心变的更为广泛,其中包含提供高速接入、主机托管、场地出租、VPN以及设计网站等等。它的运行模式是结合现代最新科技进行的,在整体对数据的计算以及辅助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适应大规模的信息量的接收和发送等,互联网的这些功能适应了时展的需要以及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传统的第二、三层交换

传统的第二层交换技术是在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只能够适应简单的局域网的数据交换,对于比较大规模的数据交换是无法接受的。第二层交换技术建立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第二层。它对数据的处理依赖的是MAC地址。第二层交换技术只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一般需要,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等,它的功能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大规模数据计算以及高层交换的需要。传统的第三层交换则是建立在OSI参考协议的第三层。它也被叫做IP交换技术和交换路由技术。通过对路由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互联网的数据接收和输出能力,也提高了互联网的数据计算速度。这是对第二层交换技术的一种突破,它的应用使得互联网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是路由技术也扩大了局域网的适用范围。第三层交换技术通过使用第三层路由交换协议来确定信息的传送路径,这个路径相比于第二层交互技术而言可以使用多次,同是第三层交换技术不仅可以通过路由快速的发送信息,而且还能够通过路由技术发送数据包。

三、第四层交换技术

第四层交换技术的出现是对第二、三层技术的一种突破,它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不再依赖于MAC地址或源,而是依赖于TCP/UDP的应用口号。第四层交换技术传输的服从协议也扩大到HTTP、FTP、NFS、Telnet等。在第四层的交换中也为每一个提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建立了虚拟的IP地址。在其中每一种的服务器都支持者某种应用。虚拟的IP地址提高了互联网的交换速度。不同于第二三层交换技术的是,第四层指的是OSI模型中的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网络资源和目标系统之间起到协调通信的作用。基于传输层形成的交换技术在信息传输速度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对于信息的识别功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使得互联网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智能化更高。另外,第四层交换技术的端口系统是TCP和UDP,这种端口系统的端点能够利用信息来区分数据包中的数据,尤其是端口号使得一个接收端的计算机系统能够确定它所接收到的IP包的类型,并把它交给合适的高层软件,这就实现了智能化的高层交换,到达了基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高层交换技术使用的需要。具有第四层功能的交换机除了具有以上几种功能之外,它还能够起到与服务器相连接的“虚拟IP“前端的作用。

四、第七层交换技术

互联网交换技术已经成功的由第二层实现了向第三层第四层的跨越,现在也实现了向第七层交换技术的跨越。不同于前几个层的交换技术的是,第七层交换技术的智能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也就是对所有传输流和内容的控制,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化。上面我们谈到第四层交换技术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个水平,但第七层交换技术更加先进。第七层交换技术对于前面几种来说是一种突破,它能够满足简单的数据计算以及信息的传输和数据包的传输等,第七层交换技术包含了前面几种交换技术的所有功能。具有第七层交换技术的交换机能够做到保证不同类型的传输流可以被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它不仅仅是依赖于路由设备或者其他的应用来识别差别服务的,而是通过智能化的装置对传输流进行过滤来分配优先级的,这就使得使用它的用户不必过多的依赖于应用和路由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除此之外,第七层交换技术还能够实现有效的数据流优化和智能负载均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经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同样的,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出现满足了当代各行各业对互联网技术的需要,尤其是高层交换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互联网在使用中变的更为便捷高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交换技术会更较完善。

总结

就目前经济信息技术变化现状,高层交换技术在换联网数据中心方面的大力推进,在技术上有了全新的变革,在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交换技术方面展现了极大的优势。这对于交换技术所展现出来推进作用是前所未有的,也为互联网在数据方面的技术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影响。现今社会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有着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不许应用新的技术来促进也能够带动新的发展,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达到新的信息时代要求,所以对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高层交换技术方面的研究,必将会使高层交换技术到达一个新的时代。就本文中全面对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高层交换技术全面的分析,对于相关技术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希望能够对有相应要求的用户有所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志刚.Web内容交换现身[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6

发展能源互联网,被视为我国提振经济、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未来10年可能形成20万亿元产业规模。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何种条件?发展能源互联网对我国有何意义?面临哪些困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继江。

记者:您如何看待能源互联网这一新概念?

何继江: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他的设计中,能源互联网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

里夫金也论及洲际共享能源的可能性:“当地球的一半处于黑夜时,富余的能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地转移到处于白昼的另一个半球。”在不少人认为里夫金的理论是天方夜谭时,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则计划将其付诸实践,他在2015年2月出版的新著《全球能源互联网》中,为能源互联网概念规划了完整的全球蓝图。他展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依托先进的特高压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形成连接北极地区风电、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和各洲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跨国、跨洲、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并计划2050年形成全球互联格局。

记者:全球能源互联网有何意义?

何继江: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个伟大的规划,它不仅提出了中国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而且为世界贡献了一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从技术视角提供了一种可能。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各地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方便地输送到全球各地的各类用户,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此时全球能源碳排放仅为1990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意义还不仅在于远距离输送清洁能源,它还强调“国家泛在智能电网适应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式电源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友好接入和各种用能设备即接即用,并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相互融合”。这将使得清洁电源的发电行为、消费侧的用电行为等信息得到广泛采集,这将对温室气体核算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形成具有全球统一标准的碳减排MRV(可衡量、可报告、可验证)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依托能源互联网实现了数据集成,它保障了分布式减排项目数据的可采集性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了项目核证成本,使分布式减排项目组合为CDM减排项目或中国的CCER减排项目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为繁荣碳市场乃至推进全球碳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行性。

记者: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

何继江:对全球互联网来说,其核心目标是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特高压技术是国家电网近年来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能源互联网技术这两项技术共同构成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两个基本点,两者互不可缺。

如果离开了能源互联网技术,仅仅利用特高压技术实现洲际联网,只能被称为全球特高压电网;如果特高压电网输送的电力主要是大型燃煤发电厂发的电,而不是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那它就与里夫金所说的能源互联网并无关系。真正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用特高压把全球的区域能源互联网联接起来,真正实现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共享,就真正形成了全球能源互联网。

记者:当前,从技术角度来看,能源互联网还面临哪些瓶颈?

何继江: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核心目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大能源网络内各类设备的信息交互,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实时平衡。目前的特高压项目已经显现了洲际电能输送的能力。但里夫金所构想的洲际电网是输送可再生能源,而目前的特高压则是以输送煤电为主、风光电为辅。要想通过特高压对风电光伏进行远距离传输,就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配套远距离、大容量的需求响应能力。这时,特高压电网不仅是电能输送载体,而是通过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融合,成为我国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海量分布式设备的广域协调和未来即插即用能够实现双向互动的分布式储能,能够提供远距离、大容量的需求侧响应能力。大规模分布式储能装备要想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高效运行,最不可少的制度支撑是动态电价和全球电力市场。足够大的峰谷电价差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普通家庭积极进入电力市场。依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消费者能够根据实时电价自动调整用电消费行为和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智慧能源”,国家能源局的文件中将其等同于能源互联网。电改9号文已经,“形成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和“构建电力市场体系”将会逐步实现,这将落实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能源革命。

记者:能源互联网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在我国的能源结构变革中处于什么地位?

何继江:我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关键点。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世界能源发展必须进入以无碳化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次能源变革时代。在2014年6月提出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必须要能够解决中国的能源供给、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能源生产的革命和能源消费的革命,到2050年应该能基本实现,目标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系统,使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的比例降到最低,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多元、低碳、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节约、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结合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当前中国能源革命的核心是要推进能源的清洁替代,把当前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

能源互联网作为接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方案,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的战略性选择。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7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传统主流媒体将是此番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高层对新传播形态的重视势在必然,从人类传播的演进史看,没有哪一次的传播革命有这一次的数字革命来得汹涌。数字传播几乎将整个世界都卷入其中,成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巨大网络。

作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整合工具,大众媒介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传统大众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各类社会机构如政府、企业、大众等的主要沟通中介。藉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需要通过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得到巩固和增强。

这种巩固和增强不仅是传播技术、传播方式的变革,而且包括传播逻辑的变换。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静态产品、专业生产乃至管理方式都需要变革,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传统媒体趋近于封闭系统,互联媒体则是开放系统。这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基本逻辑能否适应数字传播时代的逻辑,是媒介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可以想见,国家动员下的技术创新与融合很快便如火如荼。按照经验,通过政府层面推进技术创新,本来在实力、资源、人才方面占据优势的主流媒体实施与新兴媒体的接轨指日可待。

当然,技术逻辑仅仅是媒介融合的第一个层面,技术上领先的媒体并不必然成为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的领先媒体。因为,媒介的影响力取决于用户对内容的接受度、信任度和参与度。

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媒介逻辑之一便是用户。换言之,用户将互联网视作自媒体形态,即可以相对自由地传播与互动。如果媒体所传达的内容不能为用户所喜闻乐见,结果可想而知。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8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城市 机遇

关于“互联网+”是由总理于2015年3月首次提出的,旨在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与现代传统行业进行结合,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促进产业新的发展。智慧城市正是基于互联网技g,将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例如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形态。互联网+正是基于同样的发展理念,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集合,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动力和发展机会。

1 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背景技术提出的新的发展新理念,是指将我国传统行业同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包括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现有传统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传统经济行业的整体活力,从而在整体上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带动整体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经济能力,实现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整合在一起,带来新的创新驱动力,实现新的产业变革。

2 关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兴的概念,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区域在发展智慧城市,不同的城市都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主要有这几种形式:其一是以建设智慧基础设施为中心,让城市建设成为一座感知城市;其二是结合城市自身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城市新型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城市发展产业;其三是围绕现今的环境问题,建立环保型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国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始于2013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结合“互联网 +”、云计算的新型模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健康、公共卫生、教育服务等多方面,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信息,实现城市生活的智能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智慧城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通过着眼于城市基础建设,利用互联网建设,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 “互联网+”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背景发展起来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实体行业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行业的便捷性,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等特征,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互联网+理念正是基于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1 互联网+下的智慧城市内涵

互联网+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通过利用互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日常生活的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正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通过网络来进行完成,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互联网+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3.2 “互联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互联网+”主要是讲传统行业同互联网线上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传统零售业的重新洗牌,互联网+中最为常见的线上支付方式,很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提供海量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规格、颜色、尺码以及供应商等相关信息,人们只需要在网上进行点击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互联网+技术利于其数据服务功能,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互联网+”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在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和培育国家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将社会中的经济体同网络结合在一起,提升产业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3 “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结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带动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实现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业效率,并且打破了传统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产业界限,改变传统产业业态。“互联网+”对服务业的影响是所有产业当中最广泛最深刻的。互联网与服务业相结合,给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组织方式、成本分布、营销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革,催生了金融、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例如基于网络发展的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在线打车、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业新态的产生,这都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4 “互联网 + ”驱动智慧城市之医疗

“互联网+”将传统医疗搬到网络上,实现网络医疗平台,居民可以在网上进行挂号问诊,极大缩减病人的排队时间,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减少医院的不必要的花销。通过在网上实现挂号看病,医院通过网络平台对病人进行病例管理,极大降低医院人工对病人病例管理的成本费和人力费,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医疗的建设。医疗健康问题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对此,建立智慧医疗具有极大的便利。

4 结束语

综上,智慧城市正是基于兴起的互联网技术而发展,智慧城市借助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传统产业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生活智能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和便捷。“互联网+”正是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行业同互联网线上技术进行结合,正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为此,互联网+技术为发展智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坚.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发展[J].现代企业,2014(1):7-8.

[2]王夏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机遇[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5:1-5.

[3]侯纪勇.郭为.中国智慧城市专家[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11(10).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9

 

一、“互联网+”内涵及特点

 

“互联网+”以其泛在、开放、平等、协同、免费的特点,通过大数据的采集、重组、再利用重构教与学的组织流程,对传统高等教育造成颠覆式冲击和深刻变革。

 

(一)内涵

 

历史上每次工业革命都有一种新的生产力工具极大提升各行业效率。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产生蒸汽动力带动纺织、采矿、冶炼等行业的效率大幅提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的发明和使用带动电气、化工、石油等行业迅猛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互联网利用近乎零边际成本的优势[1],以其泛在、开放、平等、协同、共享的特点改造升级甚至颠覆性变革其它传统产业,互联网也将像过去的蒸汽动力、电力一样为其它各行业生产效率跃升提供强劲动力。

 

腾讯CEO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代表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互联网+”的“+”不应仅是技术上的“+”,更应是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上的“+”。“互联网+”并不是两者简单相加,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其效益应是“互联网X”。基于此,“互联网+”是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工具和应用把互联网和各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并创造新的业态。

 

(二)特点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仅局限于一种连接工具,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哲学[2]。它表现出泛在、开放、平等、协同、共享的特点。泛在是人置身于广泛存在,无所不在的网络中,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互联网技术的开源创造使其打破国界、地域、组织的限制,面向全球、全社会配置资源。平等就是去等级化、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互联网技术分布架构的特点使社会由纵向金字塔等级模式转变为日趋扁平化、网络化的横向分布式协作模式,嵌入网络的每个对象是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各方参与的力量和协同精神使互联网日臻完善。共享包括分享、免费和普惠。互联网通过传感器和软件将人、设备、资源、信息等经济社会生活中各方面连接起来,不断为分布各节点(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等组织)提供实时大数据。各节点通过对大数据的消化、挖掘、重组、再利用,将其转化并输人自动化系统,将经济体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降至趋近于零。“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几乎零边际成本使分享成为可能。使用大量的“虚拟资源”无需缴纳费用,免费成为一种重要商业模式和市场培养策略。“互联网+”时代,免费并不是完全不盈利,而是对用户最便宜。免费商业模式可通过直接交叉补贴、第三方市场、免费加收费等途径来实现。在分享与免费的基础上,普惠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点。小到个人系统,大到社会网络,其使用体验、信息、知识等均可实现共享。

 

(三)“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升级甚至颠覆式变革传统教育行业,利用大数据对传统教育进行组织流程再造,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带来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管理等的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显性基因——免费和开放与隐性基因——大数据和组织变革将对传统教育行业产生深远变革[3]。

 

1.“互联网+教育”以其开放、分享和低成本运营的特点倒逼传统教育企业进行变革。“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开发建设的固定成本确定后,其使用、传播的边际成本将无限降低并趋近于零。随着课程参与人数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将随着选课人数的提高而降低,出现规模经济效应。2014年Udacity、Coursera宣布对认证证书进行收费,Coursera系列课程(3〜9门)的费用在200-500美金。但其费用远低于传统课堂教育的收费[4]。在开放、分享与低成本的基础上,互联网教育的普惠有助于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提供大众可以支付的高等教育服务,更大程度促进教育公平。

 

2.“互联网+教育”通过大数据采集、重组、再利用重构教与学的组织流程。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后者主要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且大数据80%以上都是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将现象(包括文字、方位、行为等)转变为在线的量化数据形式,量化一切是数据化的核心[5]。在线数据远比记录在纸上、磁带上的数据更有价值。第二个特征是在正常行为发生同时,系统同步、持续、自动地记录数据。如大规模在线课程能同步自动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偏好等,通过对数据挖掘和再利用,得到学生“情商”、领导力等潜在信息。在此基础上,重构教与学组织流程,实现教学内容、手段、方式的动态调整。

 

二、“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自纽曼、洪堡到威斯康辛的范海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三大主要职能W。从大学职能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一)教学领域从MOOC到SPOC引发教育革命

 

在教学领域,“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是自2012年以来MOOC所引发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数字海啸。“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边界、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带来深刻变革。在教育理念上,传统高等教育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将让位于分布式协同的教育模式,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开放的学习空间和社交网络,学生可以分享信息、观点和经验[7]。在教学边界上,MOOC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将打破传统高等教育物理边界和地域边界。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虚拟学习环境向全球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在教学过程管理中,“互联网+”要求高等教育以用户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师生关系更为平等。教师由传统教育的注重内容传授变为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思维、学生评价、体验,教师角色由教学转变为教学辅导。传统高校教学管理的考勤制度、学时制度将变得更柔性化。在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上,MOOC带来了新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何保证是否本人学习,是否原创,如何避免抄袭[8],学分认证等。对老师教学评价体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包括对老师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互动、教学社会影响等。

 

伴随MOOC平台、上线课程、学生注册人数的迅猛增加,在发展中也暴露一些问题。由于M00C没有先修条件限制和规模限制,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等,导致M00C注册率高,完成率低。此外,“开放+免费”的在线教育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成为大学的不小负担。如杜克大学最近的MOOC课“Bioelectricity”,其建设和传输需要花费超过600个小时的精力,其中需要教师投人的时间超过420小时w。鉴于MOOC的缺陷,国外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尝试小而精的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相对MOOC中的Massive和Open,SPOC中的“Small”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人条件,要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加入。

 

SPOC主要面向校园内的大学生和在线学生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校园内的学生,实行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模式。教师把M00C视频资料作为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在课堂了解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互动来解决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要求和自身偏好调控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对于在线的学生,在全球的申请者中筛选出一定规模(一般是500人)的学习者。人选者要保证学习时间,参与在线讨论,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学习证书。未申请成功的在线者可以旁听课程,完成作业,参与在线讨论,但课程结束时没有课程学习证书[1°]。相对传统课堂,SPOC使用M00C视频比指定教材和阅读资料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相对MOOC,SPOC通过筛选申请者,为他们提供有区别且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避免M00C的高辍课率和和低完成率。某种意义上,SPOC融合了实体课堂和在线教育,是“SPOC=教室+M00C”的模式[11]。从MOOC到SPOC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革命在引向深入。

 

(二)科研领域从创新1.0到创新2.0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

 

大学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或专业设置院和系所,学科泾渭分明,条块分割。学科细化和研究的各自为政将科技创新人为划分为众多小块,当面临产业重大需求的战略性调整,现有科研存在不适应、不满足现象,难以很好解决技术创新产业化问题。传统高校科研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1.0模式正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转变。

 

互联网分布架构和开源创造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科研能充分利用横向力量打破科研和学科发展的条块分割,突破地域和组织机构的边界,促使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由纵向金字塔等级模式转变为日趋扁平化、网络化的横向分布式协关系,从而使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由封闭与离散走向开放与协同。研究者来自不同领域,以分布式方法共享知识和信息,研究不再拘泥于封闭的小圈子,学术视野更为开阔,在学科交叉融合部分涌现创新。通过吸收各方参与的力量和协同创新精神,高校科研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获得“合作剩余”和社会福利的改进。

 

面对科研领域协同创新的趋势,教育部自2012年启动的“2011计划”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和文化创新重大需求确立了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计划在2015年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是协同创新的成果。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领导的团队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不能发射卫星,做不了空地实验。在联合了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4家单位后,实现共同科研目标。开放式协同创新将成为“互联网+”时代高校科研的趋势。

 

(三)服务社会领域从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到“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来,高等教育的服务社会功能越来越凸显。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较多釆用直接技术转让、校企合作转化、大学科技园转化、技术转移办公室或中心转化等模式[12]。传统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科技成果产业实用性偏低,应用开发脱离市场需求;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等问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通过在线技术交易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高校研发,形成“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一是利用“互联网+”精准对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供需方转化需求。科易网、中科网等利用互联网通过推出在线科技展会、技术交易价格评估系统、在线技术交易服务保障体系连接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市场平台、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和院校技术转移平台,将“企业圈”与“技术圈”精准对接,以用户为中心,为企业、研究所、高校技术发明者和所有者推出会员服务。

 

二是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评价和信用服务。借鉴淘宝网等交易网站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程度、产品体验、用户评价等方法,对科技成果转化双方或多方进行评级打分,实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方的相互评价,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大数据,为后续技术转化提供评价和信用服务。如中科网提出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做科技中介网站里的淘宝网。三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高校科技成果交易需求、交易过程、交易项目进行海量信息分析,对分类高校科技成果、分类企业的价值创造、技术转化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趋势性判断,为高校科研提供参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手机的第三方运用程序APP(Application)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利用APP营销推广科技成果。与传统移动媒体营销相比,APP营销具有成本低、精准性好、互动性强、即时服务、用户粘性等优势。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成果转化要运营APP营销模式,在充分收集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用户历史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利用APP精准投放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建立以目标用户为主导的双向甚至多项互动,跟踪技术供需双方转化进度和问题,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实现科技成果的顺利对接与转化。

 

三、“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

 

(―)提前做好"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谋划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要做好顶层的战略谋划,有序推进,避免一哄而上,出现所谓的“M00C泡沫”。面对高等教育领域M00C和SP0C的潮流,我国高校要积极应对,而不是简单加入。国家间知识平台竞争的失利将导致智力资本流失,国家名牌大学削弱,教育研究大数据被外国掌控,将危及国家安全。某种意义上,大学在线教育将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要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捍卫教育领域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打造我国高校的精品在线教育课程,提高国家间知识平台竞争优势。在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中,要增强谈判能力,防止教育研究大数据被外国掌控。

 

(二)积极推进“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在教学领域,要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借鉴MOOC商业运作模式,将已有在“爱课程”网站对社会开放的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从“开放内容”逐步向“开放教学”发展,通过课程认证、学分认证、图书销售进行推广。从制度层面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学籍、学分和学历的管理制度改革。

 

在科研领域,“互联网+”时代科研领域开放分布式协同创新给高校科研管理带来新挑战。高校应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鼓励不同单位科研人员的协同创新,改革协同创新部门的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员考评、国际合作制度。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市场推广人员采取不同的利益激励机制,如对赌协议、股权期权激励等。不同单位的人进行协同创新,要打破单位属性,要让科研人员“流动但不调动”。

 

在服务社会领域,髙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瞄准用户需求做研发,将“企业圈”与“技术圈”精准对接。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网络平台如科易网、中科网,积极开发APP营销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高校研发,形成“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三)清醒认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局限性和面临的风险

 

“互联网+”时代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对高等教育带来颠覆性冲击甚至革命,但也要清醒认识“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高等教育带来的风险。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还不成熟,现在所使用的数据库技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大数据时代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整个IT结构的重新架构,提升对不断增长的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能力[13]。大数据80%以上是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音频、图片等,数据格式间不兼容,目前缺乏有效技术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的提取、存储、管理以及搜索等。此外,“互联网+”冲击的是高等教育的某些机构和部门,但不会颠覆整个行业。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改造升级高等教育,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M].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66-67.

 

[2]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3]郭文革,陈丽,陈庚.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

 

(4):173-184.

 

[4]汪琼,张桐.2014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教育信息化,2015(4):35-43.

 

[5][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的大变革[M].盛杨燕,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61-64.

 

[6]陈柳.MOOC兴起对高等教育影响[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16-18.

 

[7][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本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55-258.

 

[8]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8.

 

[9]BelangerV,ThorntonJ.Bioelechici2y:AQuantitativeApproach-DukeUniveusity'sRustMOOC[EB/OL].[2013-12-16].http://dukespace.libduke.edu/dspace/handle/10161/6216.

 

[10]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85-93.

 

[11]HoffmannRolf.MOOCs-BestPracticesandWorstChallenges[EB/OL].[2013-10-10].aca-secretariat.be/index.php?id=674,ACASeminarBrussels.

 

[12]张平等.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研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38-41.

互联网技术革新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管理模式;企业;创新

一、传统企业的管理现状与互联网技术

(一)传统企业的经济管理现状

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存在相当的弊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经济思维模式还处在较为落后的阶段,一直以一种老态化的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挣扎,虽然作出了人员管理上的一些变革,但是仍旧不能把握时代主流。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路,企业管理模式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管理体制中缺乏年轻的活力思想,在企业经济体制变革中形成了阻力。创新性的思维方式难以得到重视,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严峻。如果还是依照这种老旧的经济管理模式的话,企业就会很快被现代经济发展的洪流所淘汰。第二点,企业管理模式中数字化营销模式滞后,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想要打开市场经济环境,但是因为对于数字化营销还停留在基础阶段,没有深层次的融合网络宣传技术,就呈现出了数字化营销套路落后的情况。数字化营销是一种良好的企业营销手段,但是在传统企业的应用中,没有与之配套的相应经济管理体系,数字化营销无法发挥出其真正的影响力。可谓是治标不治本。在营销道路上虽然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济营销体系,但是在核心管理中却还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国内传统企业的经济日渐下滑。

(二)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当前社会应用在各行各业,生活工作中的新型信息技术。在经济方面,互联网可以有效的调动信息经济的发展,通过自身的信息传递交流性,对社会经济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同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作为一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技术,已经和教育、经济、生活所息息相关。互联网通过它的强大计算能力,运行整个现代经济模式,“淘宝”、“京东”新型互联网营销已经占据了现代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互联网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对于现代经济信息的敏感程度,同时也能够发挥出互联网所独有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信息生产力。当时网上经济交易初见眉头的时候,许多企业也保持观望的态度,但是互联网凭借着不可阻挡的势头一跃成为中国经济产业的支柱,带给了传统企业融合变革的机会。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与集成中互联网能够将创新深度融合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

二、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引进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互联网通过其特有的信息传递技术,把企业产品信息与管理阶层相结合起来,便捷化,创新化的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完成由老旧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型为新型的互联网经济管理模式。在目前国内顶尖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互联网作为重要因素被广泛应用,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腾讯这一类的电子商务型产业。互联网设计了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企业经营,在网络上产品信息,吸收大量的有效促进意见,对产品的完善和销售都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同时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互联网也能够帮助企业打造相关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联播,向社会群众宣传企业文化,让员工们也能够了解到企业文化和学习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内部管理的平衡性,积极调动了员工的生产工作热情,这都是互联网技术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积极促进。再一个通过销售之后的产品效果调查,网上征求意见无疑是要便捷许多,从互联网上对产品效果调查进行统一的数据收集管理,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式的思维发散。打造新理念,新模式的互联网经济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跟上社会经济的总方向。

三、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通过互联网对企业产品,人力资源,营销化管理以及数字化经销的革新和改进。在企业产品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庞大的宣传特点,对产品的生产、经销产生一个量化的作用效果,扩大产品经销思路,多样化的创新生产。在人力资源方面要集中人才管理制度,通过互联网招聘募集相关技术人才,集中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信息化便捷的互联网对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数字化经销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继续深入发展,要考虑到其中的便利性和数字化的基本特征。从互联网的角度深入变革,推进企业经济管理的不断完善。

四、总结: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变革离不开互联网的帮助和融入,当代企业要熟练运用互联网的创新特征深入探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