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7:16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1

【关键词】科技水平;互联网;社会经济;社会生活

一、前言

继电视、广播、报刊之后互联网被称为现在社会中第四媒体,互联网具有同时性(同步、及时、快速)、互动性(自主接受信息和交流)和多媒体(声、文、图并茂)等特点。互联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个人、商业、学校和传媒都你追我赶的发展互联网。互联网对传统的经济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对经济和社会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方式、竞争对抗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二、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改变了产业的格局,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方式,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然而互联网也使得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助力。

1.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管理和市场竞争相呼应,伴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化革命,互联网推动经济新时代的形成,客户在商品过剩和生产力提升的背景下,客户有巨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在新经济时代的影响下,企业应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这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生存的前提。

2.推动经济全球化

近几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然而互联网行业依然发展迅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应用,世界经济随之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流动更加便捷和高效,使得各国经济摆脱了封闭向经济全球化发展。互联网电子资金和货币比传统商品更紧密的信息结合,流动更广、更快,使得经济势不可挡的全球化。

3.影响市场竞争

互联网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市场竞争模式,影响经济全球化。企业不仅能够利用互联网降低市场开发成本,利用互联网适应经济变化,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竞争力。消费者可以直接与企业进行交易,降低了消费支出。交易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有利于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的服务效率,提高的服务效率,从而打断经销商的垄断,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随之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应客观理性的认识互联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能扩展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汲取知识和开阔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娱乐、购物、教育、经济、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不出户以观天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互联网的深刻改变。20世纪末,虽然计算机有各种聊天工具和娱乐方式,但是没得到普及,而且受到严格监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忙碌的生活可以通过各种网站和软件释放和沟通。新闻、社会调查、信息、网购等都能通过互联网快速的进行,随之新兴起诸多行业,例如物流行业,网店等。其中成功的典型例子是马云成立的阿里巴巴,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造成了伤害,例如诈骗、虚假和成瘾等。互联网主要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伤害,据新华网调查100名中学生显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主要用于娱乐,例如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很少用于学习、研究和获取有用的信息。其中使用ICQ占37%、BBS占25%、电子邮箱占49%、聊天室占55%、网络游戏占60%。互联网信息有50%与色情有关,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有60%都接触到了色情信息,且部分青少年容易深陷其中,触发性犯罪的动机。而互联网诈骗对象主要为中老年人,而青少年也占有较少的比重,通过短信、多媒体、网络等实施诈骗。

互联网不仅对人类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我们应客观的对待事实,科学理性的对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认识到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安排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使用方式,不能只是片面的理解,要全面的认识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如何提高互联网安全,提高互联网良好的环境是当前各界各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相关部门定能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互联网影响商业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增长、改变着市场竞争的模式,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通过本文阐述,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提高互联网的发展,并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环境,从而提高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进而提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秀.互联网对箐口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基于传播人类学的调查研究[J].东南传播,2016,01(01):66-69.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2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供给约束;投入产出

一、 引言

2012年,经合组织首次了《OECD互联网经济展望》,将互联网经济定义为通过互联网维系的经济活动或纯粹依靠互联网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价值(OECD,2012),并提出了衡量互联网经济规模的三种方法。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战略,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鼓励创新、促进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经济也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相对而言,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与主要经济体相比,国内互联网经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如何,对各行业促进作用有何不同?显然,准确回答以上问题,对科学把握我国互联网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互联网经济规模的测算

关于互联网经济规模的测算,目前仍是一个存在广泛争议的话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诸多难点。在理论上,“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互联网”可以定义为物理网络与提供数据连通性的架构,而“互联网经济”是用来定义互联网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支撑经济转变的一个词语。“互联网经济”作为替代信息经济、信息产业而全新提出的概念,可能包括由互联网提供连通性所带来的全部用途和利益,涵义要更加宽泛,内涵和机理也尚未形成学术共识。在实践中,考虑到互联网的通用性、转换性的特点以及其深远的经济影响力,互联网活动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存在相互渗透,在现行统计标准下,其边界无法做到清晰界定,这都导致了互联网经济的实际规模难以精确衡量。尽管存在诸多障碍,不同机构还是尝试提出了各种方法,包括直接、间接、建模三种估算方法。从已有文献来看,直接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它利用现有增加值、就业、产值等官方数据,对经济体系中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行业数据进行汇总加工,并作为GDP的一部分来表示互联网经济的宏观影响力。例如《OECD信息社会评测指南》在ISIC国际产业分类标准下,通过衡量ICT行业的增加值来代表互联网经济的规模(OECD,2012)。汉密尔顿咨询公司(2009)则基于与互联网有关的工作岗位数量来估算美国互联网经济规模。波士顿咨询集团相关研究发现,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活动约占英国GDP的7.2%(BCG,2010)。德勤会计事务所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一项类似研究,得到的估算值为3.4%(Deloitte,2010)。麦肯锡(2011)对八国集团和金砖四国的研究也到了类似的结论,互联网经济的平均规模相当于GDP的3.4%。

OECD直接法在测算互联网经济规模时,涉及到相关行业合并,需要大量结构化信息。而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核算账户,它根据ISIC产业分类进行部门划分,包含了丰富结构化数据,在测算互联网经济规模和考察互联网经济对各行业影响上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利用OECD于2016年1月最新的2011年投入产出表,对全球十大经济体的互联网经济规模进行测算。具体做法是根据ISIC产业分类将投入产出表中的Computer, Electronic and optical equipment(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电信业),Computer and related activities(计算机相关服务)三个产业合并为互联网部门,测算其在全部产值和增加值中的比重,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从产值来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总产出的比重达到6.35%,在十大经济体名列第二,远高于印度的4.25%和巴西的4.8%,略高于美国的6.14%和英国的6.07%,仅次于日本的7.59%,说明我国互联网部门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庞大的生产规模,在全球生产供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从增加值来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占本国GDP的比重仅为4.59%,在十大经济体中仅排名倒数第四,不但远低于美、日、英等互联网强国,略低于德、法等欧洲传统发达国家,甚至不及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进一步从产值和增加值的对比来看,美国、英国、印度、加拿大的增加值比重高于产值比重,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的增加值比重与产值比重大体相当,只有我国的增加值比重远低于产值比重。一般来说,增加值是一个经济体新创造价值,相比产值能更准确反映实际经济效益和质量。增加值比重不高,我们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互联网经济大而不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然掌握在主要发达国家手中,国内承接的更多是后期组装、服务外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从产业链条上看,存在增加值漏出效应;第二,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增加值率普遍低于服务业。在我国互联网经济中,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等制造业部门占据较高份额,相应就拉低了互联网部门的总体增加值率。

三、 互联网部门对各行业的促进

在比较了主要国家互联网经济的大体规模后,我们同样关注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别,为此需要引入Ghosh供给约束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测算。

1. Ghosh供给约束模型的引入。Ghosh供给约束模型最早由戴维斯和萨尔金(1984)创立,他们在传统Ghosh模型的基础上,保留了直接分配系数的概念,并把整个产业分为有约束产业 和无约束产业 两部分,假设当受约束产业 增加供给时,将推动无约束产业 的总产品。Ghosh供给约束模型最适合模拟经济体中某些供给不足的能源、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对各产业的影响。Kerschner和Hubacek(2009)曾将Ghosh供给约束模型用于分析石油短缺对经济的冲击。OECD国家的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目前都认为互联网与电力、供水和交通网络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供给约束模型,把整个经济区分为互联网部门和其他部门,当互联网部门产出增加时,会推动其他部门产出的扩大。

表1是供给约束模型的简化形式,现在令产品的直接分配系数为rij=xij/Xi,直接分配矩阵为R,从而把表1表示为分块矩阵的列模型:

Rrr和Rrr为互联网部门r作为供给向部门r和s提供的中间投入量,Rsr和Rss为其他部门s作为供给向部门r和s提供的中间投入量。模型求解,得到:

2. 实证分析。我们选取OECD公布的全球十大经济体34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部门合并和矩阵分块后建立Ghosh供给约束模型,依据公式(3)实证测算互联网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效应。

(1)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推动力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2000年~2011年,七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G7)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均呈现上升趋势。例如2000年,美国互联网部门每增加1单位产出,将推动其他部门0.588单位的产出,到2011年时每增加1单位互联网部门产出,推动其他部门产出提高到0.672单位。相应的,2000年~2011年日本其他部门受互联网部门的推动力从0.437提高到0.473,德国从0.468提高到0.501,英国从0.712提高到0.724,法国从0.599提高到0.682,意大利从0.793提高到0.850,加拿大从0.520提高到0.548,七个发达国家同时出现了上升。尽管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度冲击了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导致英国、德国在2005年的推动力出现下降,但到了2011年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已经回升并超过2000年水平。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中国表现出了与英国、德国类似的趋势,推动力先降后升,只有印度较为特殊,推动力呈现逐渐下滑趋势。

(2)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集中在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三大生产业。我们将互联网部门对各行业的推动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并选取2011年各国受推动力最大的五个行业进行统计归纳,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规律。其中,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是受互联网影响最为显著的3个行业,它们受到的推动力在9个国家中均排名前5。此外,公共管理、建筑业、交通运输也是受互联网推动较为典型的行业,例如有6个国家公共管理受到的推动力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前5。总体来看,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部门的推动效应集中在第三产业,互联网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要高于制造业,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互联网加的发展现状,也揭示了未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3)我国互联网部门对行业的推动力存在独特性。与发达国家和10大经济体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互联网部门对各行业的推动力主要存在三点独特性。第一,国内先进制造业受到的互联网推动力要远高于发达国家。例如国内设备制造、电气制造、汽车制造受到的推动力为0.042、0.038、0.029,明显高于0.020、0.014、0.020的十国平均值。说明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非常重视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颁布了两化融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意识发挥互联网产业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溢出效应,来强化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第二,国内生产业受到的互联网推动力要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我国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受到的推动力为0.030、0.014、0.022,明显低于0.071、0.031、0.066的十国平均值。生产业滞后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短板,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模式,提升改造生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三,国内公共管理受到的互联网推动力不足,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正在大力推广电子政务,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跨部门审批的协同性,努力向全社会提供实时的公共服务,并将部分政府数据由公众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四、 主要结论

本文选取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从产值和增加值两方面测评了全球十大经济体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发现从产值份额看,我国互联网经济在十大经济体名列第二,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庞大的生产规模,在全球生产供应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从增加值份额看,我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Ghosh供给约束模型,实证测算了各国互联网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效应。发现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互联网部门对实体经济总的推动力呈上升趋势,推动力集中在商务服务、金融、批发零售三大生产业,此外公共管理、建筑业、交通运输也是受互联网推动较为典型的行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走在世界前列,但互联网与生产服务业、公共管理、卫生等部门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OECD.OECD Internet Economy Outlook[J].Oecd,2012.

[2] Deighton J, Quelch J.Economic value of the advertising-supported internet ecosystem[J]. IAB Report,2009.

[3] Kalapesi C, Willersdorf S, Zwillenberg P. The Connected Kingdom: How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the UK Econom y[J].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10.

[4] Manyika J, Hazan E, Bughin J, et al. Internet matters: The Net's sweeping impact on growth, jobs, and prosperity[M].McKinsey & Company, 2011.

[5] Economics D A.The Connected Continent: How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the Australian economy[J].Report prepared for Google Australia,2011.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宏观经济;P2P;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在过去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速度,掀起了一阵热潮。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到传统的银行企业,无论是普通的工作者,还是专家学者,大家对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截止到2016年3月底,目前国内P2P运营平台一共有2000多家,而这个数字是2014年年初的3倍,P2P贷款金额2014年年初是309亿元,到今年的3月份已经增长到5040亿元,足足增加了15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几乎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功能与契约内涵不变,但是交易成本低,交易更加快捷方便,一经面世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一、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金简单的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进行应用,而是将两者进行有效地融合。推出一些简单方便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特别是一些零散资金的投资;同时也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然而,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呈野蛮生长,而相关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这也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很大。2015年,就曝出网上金融投资平台发生“跑路事件”2015年年底,e租宝事件爆发,涉及18万投资人和高达500多亿元资金。2016年4月6日,上海一家百亿级理财平台中晋资产及其关联公司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地实现监管,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提高经济主体资金配置效率,达到改变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国家金融部门在经济的宏观运行中,能够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资金配置等方面承担一定的风险,金融机构能够解决储户与社会生产者之间的需求矛盾,从而提高资金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或者信息透明度低,无法让双方进行有效地了解与沟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让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见进行需求匹配,通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提高社会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并根据储户的投资习惯或者风险偏好之间进行资金的配置,从而降低了个体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往往面临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等特点,这让很多中小企业在贷款的时候望而却步。近年来,国内兴起的O2O模式,通过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的模式,不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让顾客更好的体验。而互联网金融也通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资金,通过风险的控制,快速的募集资金,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特别是办理贷款的手续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网上进行注册,然后通过金融平台的审核,就能快速拿到资金,对现有的经济建设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目前互联网的有多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借贷和网络理财两种,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是以P2P网络借贷宝模式,它主要依靠低成本的网络平台,整合借贷市场的信息,通过借贷双方信息的匹配,降低金融风险,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进行交易。例如,借贷宝通过熟人借贷,单向匿名借贷,利用朋友圈融资,既避免借贷使得尴尬,也能降低借贷风险,有助于融资,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第二种就是网络理财,传统的金融理财,往往需要用户到银行柜台进行办理,耗时长,而且一般是用户拥有一笔不小的资金才能购买相关的理财产品,但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一元、十元、一百元你都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平台进行投资,非常方便。

五、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广,其客户数量庞大,结构成分也更加复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吸纳的资金和人员更多,所以一旦互联网金融发生了什么风险个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我们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尽快出台相关的监管制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地监管。比如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方面,传统金融银行与商业活动有一道天然的防火墙,个人信息安全很容易得到保障,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银行与各大网上购物平台合作社签订了交易开放协议,互联网的开放环境,让个人信息安全度大幅度降低,容易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实名制认证,让个人信息越来越多的曝露在网上,这也成为网络交易的依据,这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泄露的风险。

六、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能带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非常低,居民存款收益较小,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打破这样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少林.互联网金融作用于宏观经济的机制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16).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4

关键词:互联网;老工业城市;北上广;利弊;城市发展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城市经济都主要靠工业、制造业来带动。在1984年2月,邓小平就建立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进行了谈话和报告,主张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并视察了上海、厦门和深圳等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率先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城市人口大幅上升。而很多工业型城市人口在1984年的时间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这些地方的衰退主要是制造业。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那些留在老工业城市的企业领导很容易在便宜的地点管理生产。但是,自1991年以来,一些衰落的老城市再次开始在人口中增长,而且往往更为惊人地增加收入。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迅猛发展,专业服务和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曾经城市化程度和城市人口密度是连接制造业、运输和供需双方的关键,然而这种城市密度优势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毕竟,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密集的聚集地中,“贸易的奥秘不是神秘的,而是存在于空气中的”,传统制造业的论述观念越来越陈旧,现在用户和厂商的主导地位正在转变。本文提出这样的假设,即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解释如河南开封和吉林长春等代表性工业城市的相对衰败、重庆市的重振和北上广的持久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典型工业城市和以北上广三个城市为代表的综合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数和工资水平等方面来说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成本的降低对对工业城市相对不利,对北上广这样的综合型城市有利。

二、文献综述

当互联网驱动一个城市发展时,不仅仅是给这个城市带来很多的优势,还会带来空间上的转化。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不同城市之间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恰恰弱化了城市间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就像ThomasFriedman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科技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飞快发展会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彼此接近”,比如中国和印度经济爆炸式的增长。然而,Leamer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加贸易自由度,促进学习、知识的产生和传播。全球化反而提升了‘地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制度要素”。互联网的发展会带城市进入一种共享经济的发展当中,在这是城市将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成功转型,另一个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中逐渐消亡。城市消亡理论认为,城市存在的核心基础是对“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或知识的需求。先进的信息技术减少了对见面交流的需求。当这一需求消失时,城市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们见面和沟通的物理场所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城市会逐渐消失。凡事都有两面性,EdwardGlaeser《城市的胜利》证明:“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希望。基于城市得以繁衍的人力资本,在高技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反而更加重要”,技术越发达,对信息交流需求的增长将增加对城市的需求。我们假设传统制造业需要的土地最多,沟通障碍最小,而创新行业则需要相对较少的土地,传播障碍较大。该假设中,我们主要考虑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我们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因素作为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生产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当通信成本下降时,制造业将离开城市,造成城市收入和财产价值的下降。随着城市生产优势的消失,整个经济越来越富有成效。这个目标是为了抓住像开封和长春这样的制造业强市的衰落。随着通信成本的下降和新兴产业规模的增加,城市内部的不平等也在增加。这种不平等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福利损失,因为尽管城市工人的名义工资下降,但通信技术的改善提高了所有工人的实际工资。城市人口将随着城市制造业的下滑而上升,因为新兴产业的土地密集程度低于制造部门。只要制造业是城市边缘地区的边缘产业,那么降低位于内地的信息成本就会降低城市的物业价值。然而,一旦所有的制造业都离开了城市,那么通信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主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加创新收益。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导致城市土地价值上升。本文将城市分为了工业城市和以北上广为代表的综合型城市两种,并且从GDP、人口和工资三个方面展现了六个城市在互联网时代转型的成功与失败。

三、互联网时代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了经济成分中的主流产业。随着互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媒介,“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已不再陌生。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标志性的是阿里巴巴的诞生。针对文本中研究的两类城市研究,有四个基本的事实:(1)信息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2)“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制造业中的生产者和制造者越来越分离;(3)自1991年以来,许多老城市的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性;(4)虽然所有老城市的制造业工作岗位都大幅度下降,但成功的老城市越来越多地专注于“互联网+制造业”的有机结合。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就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我国可以独立依靠国产电子工业原件生产20多类,数千种整机设备及电子元件。许多精密复杂的产品生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并且形成了雷达、电视广播和电子计算机等六大产业。直到2005年,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不少已经达到世界信息技术水平。我国传统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以解放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为主要的企业发展理念。长久以来,传统制造业间的竞争是资源和生产力的竞争。制造业与需求者或购买者之间是直接关系,且由制造业的生产者作为主导,需求者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购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逐渐转变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制造业生产。这一转变使得原来传统制造业受到打击和挑战。但对于一些可以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生产过程中的老工业城市是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与重庆携手发展智能产业,这将给重庆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利好。重庆新动能、新产业持续壮大。2017年,重庆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6.1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7.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北上广三大新兴城市,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兴产业不断集聚在这三个城市,而老工业基地就会迁出,如北京首钢的迁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传统技术工人的失业,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远高于失业岗位,从而给这三个地区吸引来大量的人口,工资水平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第一,GDP国内生产总值。本文研究的是技术进步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考虑互联网经济的因素。那么,假设影响城市发展的变量只有互联网经济,其他的大环境假设为常量,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分析。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最直观的是对这个城市的GDP进行分析。从统计年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城市的GDP具有增长趋势,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当然,也有例外,对开封和长春两个城市来说,国内生产总值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是退步的,也就是说,这两个老工业城市在工业制造业为社会经济主流产业的时候发展得较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时候失败了,没有很好地适应现在互联网经济趋势,出现了衰退的迹象。第二,工资水平。一个城市的迅猛发展,生产总值升高会带来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从统计年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封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下降,综合六个城市看,北上广三个城市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老工业城市。也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会使这个城市的生产总值提高,还会带动在职员工的工资水平,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优势。第三,人口流动。城市的发展,人是主要对象,我们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同时追求更高的生活保障,譬如高薪。所以,当一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同时,工资水平也很高,这个城市就会对大多数人有吸引力。从人口数据统计年报中可以看出,从时间的变化上这六个城市都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的人口明显是开封和长春两个城市人口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尤其是在2010年后,互联网发展增长的时间段更加明显。

四、原因分析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个城市都是在动态前进的。当加入互联网发展这一变量时,这六个城市的前进发生了变化,有的迅猛前行而有的甚至出现了倒退。首先,城市自身优势特征。北京具有政治优势,是教育之城,汇聚了大量的高校和人才,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能够率先掌握这项新鲜技能的人才汇聚在这里,这也是北京吸引人的一点。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发展起来的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它们是经济中心,国际贸易往来的港口,既有沿海的地理优势也有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优势不言而喻。所以,在信息技术提高时又或者面临经济改革时,这些城市会较快地适应新的变化。先进的技术和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会帮助这三个城市在面对改革时可以更快速地做出调整,实现城市向前发展。其次,一个新技术的引入,会设立几个试点。新技术试点大多会选择经济和人员基础稳固的城市。当这些试点城市成功转型时,扩大引入范围中就会出现生搬硬套、人员缺少或技术不过关等问题。老工业城市在从原来手工业制造业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上就出现上述问题,影响城市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说———长春市,20世纪30年代长春城市成功建立,当时的长春拥有多项亚洲第一,比如最大的无线电台。建国后,有两个厂在全国范围很知名,分别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第一汽车制造厂。但改革开放后,长春开始出现了衰退的现象,长影制片厂几乎名存实亡,转行为长影世纪城。当年将一汽放在长春,是希望长春可以像底特律这个城市一样将汽车产业规模发展,带动中国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时代,长春的汽车产业是国家汽车业的老大,有“汽车城”之称。但20世纪80年代后,长春的汽车工业大幅度滑坡,汽车产业也是靠国家扶持,引进外资,勉强维持。总之,长春在东北的地位已经下滑,在东北四城中只能添居末席。

五、总结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有着明显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中国的工业城市。像吉林省和河南省等老工业城市居多的省份,他们的发展远落后于北上广这样的综合型城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城市有了政策和政治地位上的绝对优势,在创新技术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功。笔者认为,这些城市的成功和失败可能反映了理智的技术变革的根本: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制造企业离开了城市,如首钢的迁出。然而,通信成本的下降也增加了对创新的回报,而城市专门从事创意生产,使得这些城市更为活跃。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Friedman.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EdwardGlaeser.城市的胜利[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夏元,王先明.重庆智能化应用在9个领域取得突破[N].重庆日报,2017-12-01.

[4]巫细波,杨再高.广州建设智慧城市前瞻[J].城市观察,2010.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5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货币;微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2

前言

就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据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末,我国网民数已经突破2亿,直到2015年,我国网民数已经突破7亿,庞大的网民人数,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虚拟货币作为互联网经济活动中的新型货币形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传统的货币购买形式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并且传统货币产生的高交易成本也为虚拟货币的发展创造了商机。同时,银行系统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原因都促进了虚拟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虚拟货币更好地解决了小额电子支付存在的麻烦和风险,更加方便人们的消费生活。除此之外,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开始接受虚拟货币,让虚拟货币拥有了一定现实货币的购买能力。这样一来,虚拟货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影响的分析,阐述了虚拟货币的概念,并就虚拟货币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以此来研究和分析其对微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一、虚拟货币的概念

要想弄清楚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就必须明确虚拟货币的概念,对虚拟货币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就虚拟货币的发展情况来看,虚拟货币主要指游戏币、电子货币、网络货币等,这些货币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通性,对其具体的含义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一般来说,虚拟货币主要是指网络上进行流通的货币,要比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为流通媒介,具有等价交换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术界对虚拟货币的概念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但尚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就以Q币为例,Q币就是一种虚拟货币,能够购买腾讯旗下所有的服务。腾讯公司对Q币与现实货币之间有着明确的兑换率,一般来说,1Q币的价格相当于0.8元左右。Q币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环境中,起到了等价交换的功能,不单单能够购买腾讯的服务,也可以折算购买其他企业的服务。例如用Q币进行充值话费、Q币充值起点中文网的看书币等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网上很多服务,除了利用现实货币结算后,也可以利用Q币进行结算,进一步扩大了Q币的流通性。但是Q币毕竟不是国家进行发行的货币,关于它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普遍争论的一个问题。在研究虚拟货币时,虚拟货币的流通性以及在互联网交易中起到的实际作用,对于把握虚拟货币的发展方向来说,具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对于虚拟货币的划分,目前来看主要有初级虚拟货币和高级虚拟货币两个方面,初级虚拟货币是指能够完成商品买卖,将其与现实货币进行一定比例兑换的虚拟货币。而高级虚拟货币的界定,主要是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之间的关系。当虚拟货币具备了与现实货币一样的功能,由国家银行进行,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流通的法定货币,这一阶段,则是虚拟货币的高级阶段。

二、虚拟货币的发展

本文对虚拟货币的研究,主要是研究虚拟货币的初级阶段,即虚拟货币能够完成商品买卖,并且与现实货币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虚拟货币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出现,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虚拟货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网上购物、网上消费的需要,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让网民数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进行商品交换,一些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推出了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推出,方便了人们对产品的购买,减少了中间环节存在的不必要麻烦。人们将现实的货币进行转换,兑换足额的虚拟货币,从而完成商品交易。据相关数据调察显示,2007年,我国国内虚拟货币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百分之十,并且这一数据在2015年,已经上升到了27%,2015年中旬,虚拟货币交易额已经突破200亿元。就目前虚拟货币的发展情况来看,人们众所周知的虚拟货币主要有QQ币、yy币、百度币、魔兽币、盛大点券等,其中QQ币、盛大点卷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很多门户网站将这两种虚拟货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兑换。虚拟货币的实际应用案例并不少见,很多在网上冲浪的人知道,yy直播过程中,在送礼物的时候,都是用yy币来完成交易的。很多网站在给版主发工资的时候,就是用Q币来进行结算的。

本文对虚拟货币现状的研究,将以Q币为案例。腾讯QQ是我国最大的网络即时通讯平台,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Q号、微信号,庞大的用户群为Q币的应用提供了市场。腾讯的业务都需要利用QQ来进行购买,例如会员、黄钻、红钻、绿钻等服务,除此之外,大家在创世中文网看电子书的时候,也可以用Q币进行充值。Q币对于腾讯公司来说,就相当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只要你在使用腾讯的相关服务,利用Q币都可以完成交易。就腾讯公司推出的虚拟货币――Q币的发展情况来看,用户通过充值现实货币,就可以兑换一定数额的虚拟货币,利用虚拟货币,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这种兑换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腾讯公司相关业务的发展,并且使现实货币和虚拟货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综合腾讯公司虚拟货币的发展来看,其对腾讯的经济效益来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Q币在虚拟环境中的流通作用,让腾讯公司的Q币兑换了数额庞大的现实货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金[1]。

三、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影响的分析

本文就互联网的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影响的分析,将从发行者和第三方商家两个方面进行。

(一)虚拟货币对发行者的影响

1.虚拟货币的发行成本分析

虚拟货币的发行,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以及相应的维护成本。就以硬件成本来说,虚拟货币的硬件成本主要是计算机服务器和相应的网络设备的价格。虚拟货币作为企业的交易货币,在发行过程中,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发行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性能,例如较大的存储能力、快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接纳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虚拟货币进行更好地监控。就以腾讯公司发行的Q币来说,由于Q币在实际应用中,要面临着较大的人群,同时访问量较大,计算机服务器必须具备强大的性能,PC服务器的配置较高;软件成本主要是操作系统软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软件是确保虚拟货币发挥作用的关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软件必须要保证虚拟货币的相关功能得以发挥,这样一来,才能确保虚拟货币的流通。同时,虚拟货币的发行,要考虑到的策略选择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虚拟货币的发行成本与预期用户数以及预期系统的吞吐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虚拟货币在互联网上流通,要确保其支持软件的性能,根据虚拟货币的特点,虚拟货币的软件具有特殊性,必须要与虚拟货币保持一致性。随着虚拟货币需求量的增大,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虚拟货币的成本;维护成本是由软件、硬件维护产生的,系统维护对于虚拟货币稳定运行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虚拟货币流通过程中,由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会随着虚拟货币的流通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这样一来,系统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虚拟货币的流通情况。为了保证虚拟货币能够有效流通,就必须加强对软件、硬件的维护,这期间产生的费用,则是虚拟货币的发行成本[2]。

2.虚拟货币的发行收入分析

虚拟货币发行后,人们为了获取企业的服务,就需要用现实货币进行购买虚拟货币,这样一来,购买的虚拟货币就成为企业的收入。就虚拟货币的收入情况来看,虚拟货币取得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留存资金收入。虚拟货币的获得,需要利用先进进行购买,都是以“预付”的方式来实现的。虚拟货币的发行者通过销售虚拟货币,获得了现实资金,为企业发展吸纳了大量的资金,这些大量的资金就成为了一种长期借款,从而为虚拟货币的发行带来了较大的收入;第二,虚拟货币扩大了企业的收入。网络服务需要通过现实货币进行购买,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解决了很多麻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收入。虚拟货币是购买企业服务的主要货币,用户在购买虚拟货币的同时,其消费行为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只能购买虚拟货币发行者的服务,因此可以更好地扩大企业的收入;第三,虚拟货币的应用,是企业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后,有着庞大的用户群,才得以推广的。这样一来,虚拟货币在发行后,无需进行广告宣传,为企业产品的推广,节约了大量的广告费用;第四,虚拟货币的应用,加快了企业的资金流转,避免了企业受到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限制。

(二)虚拟货币对第三方商家的影响分析

1.虚拟货币对第三方商家成本的影响

第三方商家接受虚拟货币交易这种形式后,也将接受虚拟货币交易带来的成本。虚拟货币对第三方商家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了手续费、资金收益损失、风险损失等问题上。首先,第三方商家接受虚拟货币交易时,需要与虚拟货币的发行企业进行协商,并签订一系列的协议,这样一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虚拟货币发行企业的影响力,第三方商家会接受免收手续费等优惠措施,这些优惠,则增加了第三方商家交易的成本;其次,消费者在利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过程中,使用的是虚拟货币,商家收到的也是虚拟货币,现实的货币并没有到商家的手里,而是在虚拟货币发行企业手中。虚拟货币发行企业就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从侧面来看,第三方商家损失了资金收益;第三,虚拟货币并不是现实的货币,是企业发行的一种虚拟货币,就相当于一种债券或是股票,若是虚拟货币发行企业一旦破产,虚拟货币无法转化为现实货币,这样一来,第三方商家将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损失风险[3]。

2.虚拟货币对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影响

第三方商家利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现金交易的麻烦,很多消费者乐于用虚拟货币进行商品购买,这样一来,可以提升商家的收入,实现商家的经济效益。同时,第三方商家在利用虚拟货币交易时,由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可以为第三方商家进行宣传,节省了第三方商家的广告费用。虚拟货币对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影响,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有效地增加交易量。我们在上网过程中,一些网络服务的费用较低,例如我们在看网络小说时,一本完本的网络小说的下载费用极低,有可能是0.4元或是0.8元等,这样的小额交易,消费者通常会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若是商家不接受虚拟货币交易,很多消费者会因为交易过程的麻烦,就选择放弃该商品。这样一来,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可以增加商品的交易量,让商家获得经济收入;第二,节省广告费用。虚拟货币的发行企业,有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这样一来,第三方商家与虚拟货币发行企业进行合作,无形之中为第三方商家打了广告,增强了第三方商家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了第三方商家商品交易的机会,有效地提高了交易量,使第三方商家更容易获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第三方商家的交易成本,但又提高了第三方商家的交易量,促进了第三方商家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于这一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虚拟货币的利弊,根据微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虚拟货币进行有效的把握。同时,从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的影响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发展模式起到了巨大的冲击,微观经济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利用虚拟货币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艳.互联网虚拟货币对微观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5, 22:75-76.

[2]李邦胤.虚拟货币现状及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6

一、“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农业”:推动中国农业信息化、品牌化、现代化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源于1999年北大荒集团投资农博网,但由于农业的行业特殊性,“互联网+农业”发展相对缓慢。目前,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技术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壤、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通过对收集的农业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得到某特定农业生产区域的播种、施肥、收割等相关的解决方案,其次,农业咨询服务类、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信息时代,涉农企业与农民对相关资讯的需求更加强烈,农业信息与咨询网站能为它们提供政策、市场、价格趋势等全方位的信息。艾格农业、天下粮仓等咨询网站能够对农业数据进行专业分析,为涉农企业、农民等提供所需的查询、咨询等服务;农博网、安徽农网等商业类或政府类信息门户网能够为政府、企业和农民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并实时互动交流。最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农产品销售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商平台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了广阔市场,蔬菜、水果等借助网络可以直接从原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消除了以往多层中间环节,减少了损耗。例如,沱沱工社、菜管家等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整合了农产品生产、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使农产品销售环节简单化、信息透明化,为生产者、消费者带来便利。

(二)“互联网+工业”: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智能化

2015年德国汉诺威IT展览(CeBIT2015)上,德国“工业4.0”与中国元素的碰撞成为最大看点,参会的中国企业达760家,阿里巴巴、华为、海尔等中国企业充分展示了中国创造的最新水平。“互联网+”与“工业4.0”,变革传统的制造方式,重新建立“互联网+工业”的行业规则,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创新,将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水平,不但节约时间与成本,还将充分挖掘和培育新兴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目前,“互联网+工业”的发展现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相互渗透,传统制造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智能化,新兴互联网企业则依托技术优势,不断瓜分传统制造业的市场。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顺势推出互联网工厂计划,新创的无人工厂、交互式生产等模式已获得业界认可。目前海尔新的生产模式已经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并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推进,而且海尔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以满足用户“任性要求,个性设计”的诉求。以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积极抢占电视等传统制造业市场,利用企业早先搭建技术体系、营销模式,并通过价值链重构、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等方式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并逐步形成产业化趋势。

(三)“互联网+服务业”: 创新服务、消费方式与体验

1. “互联网+生活服务、零售业”:O2O的兴起

生活服务业范围广泛,给“互联网+”的渗透与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与市场。目前,“互联网+生活服务业”融合的最典型表即为O2O。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通过线上虚拟数字世界和线下现实物理世界互动协作的一种新商务模式。传统的餐饮、娱乐、家居、家装、洗衣洗车等行业的相关经营活动都在线下实体店完成,而如今O2O模式的引入,诞生了诸如大众点评、美团外卖、饿了么、龙居网、爱洗车等的网络平台及移动客户端。O2O模式下,传统的中介被剔除,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用户在客户端以时间、地点、价格等为条件寻找最合适的服务提供方,线上预订、线下体验,高效率、低成本地解决需求。而对传统的实体店来说,借助O2O平台,节省了人力与店面成本,并借助网络平台带来更多流量及利润。传统零售业也在积极探索O2O,京东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等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活动,未来线上支付线下体验将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

2. “互联网+交通、旅游业”:推动资源共享

现有的人口、道路、车辆等条件下,拥堵现象时有发生,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困扰,“互联网+”的出现及时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互联网+”应用于交通业,推出诸多基于GPS的交通应用APP。实时公交APP,可以帮助实时查询公交汽车的到站情况,防止长时间等待与误点现象的发生;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APP,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的一次双赢,既减短了乘客等车时间,又降低了出租车空车率;易到用车、嘀嘀和PP租车等专车服务APP的推出,掀起了互联网时代交通领域的大革命,有效推动了汽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在旅游服务行业,携程、途牛旅游网、去哪儿网等在线旅游企业以不同的模式将旅游服务推向网络化、无中介化,引入的评分、分享等机制,也使得在线旅游的体验更加完善。

3. 互联网+医疗行业”:移动医疗垂直化发展

现有的医疗环境下,“看病难”已成为普遍现象。“互联网+”与医疗行业融合,推出多种网络平台与移动应用,有效缓和了这一矛盾。当前,挂号、看病甚至结算都需要长时间等待,挂号网等服务平台将挂号由线下转到线上,大大缩短了看病预约时间;而丁香园、春雨医生等轻问诊型应用消除了部分用户就诊难的困扰。专业化的移动医疗垂直化产品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可穿戴监测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代表性的iHealth Align血糖仪、Withings Activite Pop智能手表等都是健康数据管理融合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典范。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健康实时管理的兴起,传统的医疗模式将迎来深刻变革,以医患实时问诊、互动为代表的新医疗社群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就诊模式。“互联网+医疗”将打通医药产业服务链,促进医疗移动平台化、信息透明化,为政府解决“看病难”问题助力。

4. “互联网+教育行业”:量身打造的个人教育方案

传统的教育教学面向整体、面向大众,不能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为教育人性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其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充分尊重每位学生,赋予每位学生自主选择权、决定权。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等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化增长。掌握着大量高粘性、高价值人群的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网易旗下的有道词典,因受互联网冲击,也开始向在线教育转型,推出诸如口语大师等产品和服务,并通数据挖掘技术,将用户需要进行多层次深入分析,从而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服务与推荐。在线教育企业不断推出风格迥异的移动终端,方便用户在各种环境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沉浸式学习,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打破传统教育对环境、时间要求高的瓶颈。

二、“互联网+”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互联网+”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方式粗放、落后,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急需注入“互联网+”的新鲜“血液”。从目前“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来看,“互联网+不同产业”已产生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创新模式,并快速推动行业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将多样化的互联网相关技术融入农业全程生产活动,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商营销平台建设,为涉农企业或农民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与解决方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互联网+工业”则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在未来提供规模化的个性化产品定制,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而且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也将给制造业产品推广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互联网+服务业”更是以愈加成熟的商业模式、更低的成本及更及时高效的时间概念不断提高该行业的服务水平与能力。“互联网+”将作为新的引擎推动各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有助于变革服务方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互联网+”将互联网的技术成果大规模的应用于传统服务业,不断创新消费、支付等服务方式,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势将传统服务业带入新的高度。传统服务业市场涉及居民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诸多互联网企业不断推出基于个人PC、手机等的客户端,将用户的需求集成于便捷的应用软件,从时间、成本等多角度为用户提供最适合地便捷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更深层次融合。从目前的“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成果来看,金融、教育、零售、广告、媒体等领域的“互联网+”已卓有成效,不仅整合了交通、旅游等行业资源,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服务业”因便捷与高效吸引了众多用户群体。人是消费的主体,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成熟,消费人群、消费规模也将日趋扩大,无疑将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生产,促进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有助于激活创新市场,营造创新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出给了亿万创业者以极大的信心,同时也给万千创客提供了市场环境,指明了创新方向。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技术进步是关键环节,而“互联网+”也扮演重要角色――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将创新贯穿于技术进步与技术运用的各个环节。“互联网+”计划的推出,将高效推动各地区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合理流动,汇聚亿万民众的创新激情,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集人民群众的力量为新常态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新的创新征程。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7

 

 

民间金融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它是尚未纳入政府监管的、未取得合法地位的金融形式,是非正式金融的一部分。传统形式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企业互相融资、企业非法融资形式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各种金融会以及私人钱庄、典当行形式的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的融资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凭借其自身开放、便捷等优势迅速在各大行业发挥作用,改写行业优势。“互联网+”模式下的民间金融得到了发展和扩充,但互联网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阻碍其发展的弊端,比如监管不力、权责不明、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决定了民间金融今后的发展潜力如何。

 

一、互联网对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民间金融与传统民间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特点使金融业务做到透明度更高、交易成本更低、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操作上更便捷等。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互联网降低了民间金融的融资成本

 

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民间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这种融资方式既无传统中介又无垄断利润。

 

2.互联网使得民间金融的形式多样化

 

互联网使得民间金融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众筹、P2P网贷,这使得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程度风险爱好者的需求。

 

3.互联网提高民间金融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由计算机处理,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客户交易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不利影响

 

1.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该风险会比较严重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整体金融效率和秩序,侵害普通社会公众的投资利益,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以“e租宝”为例,互联网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它在使得融资更为便捷的同时,也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几率。

 

2.P2P经营模式下的技术风险

 

P2P 网络金融业务模式下的民间金融机构,其金融业务的相关单据的数据信息均以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格式在进行传输。由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其金融数据难以处于绝对保密状态。在涉及重要财务资料的内部安保措施缺位的情形下,由民间金融机构经办员工掌握客户的存款资料及贷款资料的制度安排为将来的安全风险暴露埋下隐患。

 

3.民间金融活动更加频繁、参与主体更为复杂、波及面更为广泛,而且往往游离于银监会和央行监管之外,加大了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难度。

 

针对我国民间金融现状,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健全法制,加快有关互联网民间金融管制问题的法律条文的出台;

 

第二,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内部不同部门的监管权责,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沟通渠道,健全民间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处置机制;

 

第三,注重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披露及信息公开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推进互联网民间金融活动阳光化;

 

第四,培养民众科学的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将金融知识大众化、通俗化,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我国民间金融具有显著的风险脆弱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不高,缺乏风险缓冲和吸收机制,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面对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发展,既不能简单地强调严厉监管,完全适用正规金融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适用规制传统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应当在现行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传统间融资和互联网民间融资的二元民间融资法律制度,采用非审慎的重点监管原则,纳入宏观监管的框架,以消费者保护、合规监管、竞争监管为重点,建立适合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特点的法律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我们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过如此。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就从互联网的影响内容入手,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出现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互联网对我国旅游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成长与发展也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它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互联网而言,它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多的,它使消费者的旅游方式更加丰富、信息渠道更加广泛、旅游成本更加经济,下文就详细的阐述了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

一、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不同水平的旅游者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与成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事物,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不同,所以人们对旅游商品以及心理的需求就会拉开层次,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不同水平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种影响大多都体现在了人性化与积极的方面,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来比较,下文就对互联网分别影响高收入、中等收入以及低收入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阐述。1、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收入的旅游者消费方式更加多样。互联网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高收入的旅游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容易适应以及有能力负担互联网给他们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换句话说,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收入的旅游者消费方式更加多样。这一点也是根据高收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特点而形成的。对于高收入旅游者来说,他们的工作相对繁忙,接触的事物一定也是高标准、高质量的,所以高收入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质量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1]由此可见,为了满足高收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一定要为高收入的旅游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2、互联网的发展使中等收入的旅游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方案。与高收入的旅游消费者相比较,中等收入的旅游者则没有过高的消费需求,因为中等收入人群他们的工作较稳定,薪水也相对较平均,所以中等的旅游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消费形式的追求并不是很高,所以互联网的发展使中等收入的旅游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方案。对于中等收入的旅游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活动。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旅游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都处在中等阶段,所以长期以来,互联网为中等旅游者所提供的旅游活动形式也逐渐广泛,更加的能够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发展使中等收入的旅游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方案。3、互联网的发展使低收入的旅游者消费方式更加经济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仍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还存在许多低收入的人群。对于他们而言,旅游活动则是经济原则优先,互联网的发展使低收入的旅游者消费方式更加的经济化。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消费者来说,在旅游活动之前,他们需要掌握全面的旅游活动信息,对于收入较低的旅游消费者来说,他们所居住的地区较远,难以获得及时的、有效的旅游信息。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许多低收入人群带来了福利。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发展,因为网络具有及时、有效、覆盖面广等特点,所以旅游产品的信息也会让大部分低收入人群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与此同时,网上购买的旅游产品会直接面向旅游消费者,并且价格优惠,这一一来,不仅仅会较少消费者的旅游成本负担,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旅游消费者消费方式的经济化。

(二)互联网对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而且它对旅游者所购买的旅游产品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他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精神需求也在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旅游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高质量、高服务的旅游产品,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帮助旅游消费者去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产品。“与此同时,他们可以根据互联网上散布的信息来加深对陌生旅游产品的理解,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不同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认识与了解,使消费者通过对网络的信息传播功能,能够更直接、更加理性的掌握了各种旅游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为自身挑选性价比较高的旅游产品。”[2]除此之外,旅游者在网上购买旅游产品时,更多的是倾向于物买价廉的商品,近年来,人们在网上购买产品时,大多都会注意产品的性价比,还会关注产品的评价与信誉度,这对于旅游消费者的选择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这也是互联网的展对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影响。由此可见,无论是对旅游消费者来说,还是对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来说,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互联网影响着旅游者的信息渠道对于我国大部分旅游消费者来说,有效的信息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形式、产品的选择与购买有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目前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影响着旅游者的信息渠道。对于这一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不对称性方面,这个问题始终是夹在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一大障碍,与此同时,旅游信息的不对称性还会造成旅行社出现自己营销困难,很难打开产品市场,没有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从而降低旅游者信赖度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网上旅游产品的评价来说,有时也会出现一定的假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旅游消费者的产品的选择与购买有了错误的引导,所以就会导致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容易失去消费者的市场,这样不仅仅会对旅游者的信息渠道带来消极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来说,它对旅游者的信息渠道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发展必然会给旅游者的信息渠道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它使得旅游信息的更加及时,传播速度更加迅猛,从而可以使旅游者及时的获取旅游信息,使旅游业的服务更加经济化,人性化。

二、我国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互联网中旅游者消费不理性,法律机制不健全互联网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互联网的发展对旅游者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它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形式、产品的选择、购买等。然而,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对旅游者消费者行为影响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问题,首先,在互联网中旅游消费者不理性,同时也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许多旅游者都存在错误的消费心理,往往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出现了随大流的问题,而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情况,导致了自身对旅游产品的认识上出现了盲点,并且许多旅游消费者还存在着攀比心理,就是所谓的别人有我也必须要有的错误心理,甚至有一些旅游产品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支付能力范围,这一现象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工作与生活。”[3]除此之外,互联网在旅游业方面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完善过程中都缺少健全的法律机制,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也有许多企业在自身利益的诱导下对消费者进行恶意的欺骗,例如信息漏洞或者产品不符合标准等等。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发展容易导致企业进行经济垄断,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正确的运用互联网,就需要旅游消费者自身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消费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对应的互联网法律机制,最终能够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互联网中旅游者消费安全指数不是很高,旅游产品不符合大众消费心理近年来,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在互联网仍旧属于新兴事物,在很多方面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当然许多方面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互联网中旅游消费者的安全指数不是很高,并且很多旅游产品不符合大众消费心理。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事物,但是它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中旅游者消费安全指数不是很高,大部分消费者还在担心产品购买的安全问题,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对于旅游产品的销售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目前许多旅游产品还不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他们不知道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旅游产品失去消费者的依赖性,逐渐失去市场,所以说,互联网的发展要提高消费安全指数,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三)互联网的旅游消费监督机制不完善,影响消费者情绪对于互联网而言,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网上购买以及支付的安全性,旅游消费监督机制是旅游消费者得以安全消费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来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恰恰缺少了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一个开放的互联网世界如果没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与安全措施,就会给网络营销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会给消费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更不利于旅游产品自身的销售。“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来说,网络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在线交易的保密性以及旅游网站建设的稳定性。一方面,对于在线交易的保密性而言,大多体现在旅游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自身的信息、以及电子支付的密码等进行严格的保密工作,不泄露出去,保证自身财产的安全性。”[4]而对于网络建设的稳定性而言,它主要体现在网站数据的稳定、安全、反黑客能力强,客户资料的保密等工作。这两点对于互联网的监督机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都是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重要保证。只有安全的网络环境,才会给消费者带来积极的情绪与心态,使旅游者者能够放心的消费。

三、完善我国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的对策

(一)完善网络旅游经济法律法规,使旅游者的消费趋于理性互联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但是这些改变也存在许多问题。完善我国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首先就要完善网络旅游经济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只有完备的经济法律法规,才会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互联网的发展要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核心,法律法规的建设也要着实保证旅游者的消费安全,而且在完善经济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对旅游者的消费环境进行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网络服务。在互联网的完善过程中除了要完善网络旅游经济法律法规,从主观的角度来说,还要促使旅游者进行理性消费。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情况与生活水平来选择商品,要避免消费时的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就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不断改善,完善的网络旅游经济法规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促进消费者结构的合理性,最终能够保证自身生活的稳定性。

(二)提高网络消费安全性,使旅游产品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大大缺少了旅游者消费的安全性,缺乏安全指数,并且这一过程中,旅游产品也没有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所以,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网络消费的安全性,增强安全指数,使旅游产品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网络消费的安全性就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与管理,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网络环境。“与此同时,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要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近年来,消费者更加的倾向于高质量、高服务的产品,所以互联网的发展要抓住这一特点生产出能够吸引消费者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以此来促进消费者市场的占有率,拉动经济增长。”[5]

(三)完善网络监督机制,使旅游者消费后有愉悦的情感行为最后,为了完善互联网的环境,就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督机制,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善: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要加强在线交易的保密性,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放心的进行消费;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的稳定性,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增强消费者对互联网的信赖程度,促进消费。在完善网络环境,建立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旅游者在消费后有着愉悦的情感,只有满意的服务与购买,才会再次拉动消费者,由此可见,消费者的心理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对整个社会,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为新型的旅游网络销售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也为消费者的行为影响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把改善这些问题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以此来促进互联网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好地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维亚,俞世海.旅游者在线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与启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1-26.

[2]张亭.互联网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78-79,82.

[3]尹士军.互联网结伴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陈思.基于延边地区女性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女性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5.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9

2008年10月27日,九九中国音乐网站因VC撤资倒闭,这家运营不到一年的网站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令媒体惊呼“中国互联网的冬天正式来到”。这不仅让人想起互联网泡沫年――2000年。世界银行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甚至认为2008年的金融风暴祸起2000年互联网泡沫,原因是当时美国没有处理好互联网泡沫,盲目求解决之道于房地产,岂不知房地产容易产生更大的泡沫,且泡沫产生以后就更难解决。

而从中国大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GDP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明确地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禁疑惑,又一个互联网(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到了吗?

神话和野心的王国

过去几年,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互联网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是我们讨论互联网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互联网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互联网经济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高度的市场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高度的市场化导致互联网企业资产较为透明,一般不会涉及现有政策、文化和意识的冲突。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社会、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互联网行业发展了十几年,如果要说到创造的绝对财富,根本没法和大部分行业比,但是要说到一个行业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和互联网行业比。

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个知识英雄、财富神话不断吸引着广大青年。因互联网而一举成名、成富的精彩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这就是互联网造就的神话,才刚刚开始的神话。

从来没有哪个产业如此激动人心,如此令人着迷,且牵动着全球投资界的目光。是互联网的开放与互动的天然自由特质使然,还是由此而激发的大众无限的畅想?“知本”的兴起,资本的欲望,一切都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强大引擎。

当然,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除了天时地利,自己的变革也很重要。比如从“注意力经济”到“意愿经济”的变化。“注意力经济”以卖家为中心,卖家通过广告吸引买家的注意,从而达成交易;“意愿经济”则是围绕购买意愿做文章。在“意愿经济”的环境中,不需要用广告激起买家的购买欲望,因为买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购买意愿,卖家的任务变成争夺这种意愿。所以,买家需要有个渠道把他的购买意愿发放出去,卖家需要一个平台来竞逐这笔生意。当然,Web2.0的模式给“意愿经济”帮了很大的忙。

又见冬天?

2008年的7月23日,马云写给阿里巴巴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在网上曝光。马云在这封题为《冬天的使命》的信件中告诫他的同事,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困难时期,我们准备过冬吧!马云此言一出,盛夏时节“过冬论”的探讨成为最热的话题。

从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得到的大量信息来看,对马云的“过冬论”,国内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领军人物表示了保留意见,经济衰退对互联网业务影响不一。联想、华为等IT巨头反倒是对“冬天的寒流”不无担忧,积极筹划过冬保暖计划。对冷暖气息把握更为灵敏的风投显然是站在了马云这一边,纷纷力挺“过冬论”。

从美国来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是由投资银行主导的,它们发现并鼓励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同时参与了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在美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对传统行业的贷款和短期贷款市场,而投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对美国经济增长点的发现功能,善于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和长期融资。

这一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影响目前还不算太大,更大的坏处在于信心层面。现在投资银行纷纷破产或被接管,投资银行不能发挥应有的发现经济增长点的功能,这才是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担忧的根源。

对于这个令很多人疑惑的“冬天论”,从金融危机的影响力、互联网发展对风投的依赖性来看,笔者认为这一次确确实实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冬天,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重蹈,而且可能要比2000年的第一个冬天还要严重。

谁的机会?

但是,冬天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强腾迅、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是在2000年的第一个互联网的冬天里发展起来的。现在想想那一年的冬天,给了这三家创新的企业多少机会啊!冬天里,大家才可以安心做事,而安心做事,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的必要前提。

第一次冬天以后,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第二场浪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第二次冬天以后,必定会迎来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谁会有更大机会呢?重点在三个领域:电子商务、无线互联网、SNS等WEB2.0的应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必定是将网络和中国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互联网的企业要想发展得健康茁壮,方向就是要将传统的经济功能更深更广地渗透。中国有那么大的市场,有那么庞大的用户群,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是浮在上面,那肯定受影响就很大,必须做好落地工作。对现代企业而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互联网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互联网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断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即使从吸引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冬天也不见得都是坏事。那些做概念、做用户、做流量的企业确实不好融资了,但是那些有着良好现金流的企业却更好融资了。对于VC来说,冬天也是机会,因为他们可能面对的是合理或者较低的价格。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篇10

无可否认,三位作者将社会语境引入有关互联网影响的研究之中,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之进行了批判,这将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互联网及其社会影响研究的视野。不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又有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那就是他们虽然认为是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制约了互联网技术的积极社会影响的发挥,但是却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富有理想色彩的国家和机制上。然而,现有的政治经济机制以及建立于此上的国家又恰是作者要批判的对象,它们显然不会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作者们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与机制,这或许是连作者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一个悖论。唯其如此,我们仍然需要思考互联网到底能够在社会变革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互联网祛魅

恰如作者在书中开头部分所表达的那样,在20世纪90年代,因应于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共享性、全球性、丰富性和个性化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当时已经为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互联网将改变世界的观点一时间风起云涌。在这些观点看来,在政治上,互联网将振兴民主,通过电子投票,直接的电子治理将成为可能,同时它还将赋予弱者和边缘人以力量,从而实现权力的重组;在经济上,互联网将产生创新和增长的高潮,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爆发,并为每个人创造财富和繁荣;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互联网这种全球媒介将使宇宙收缩,促进国家之间的全球理解……

但在20年后的今天,面对互联网发展的现实以及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某些不利影响,三位作者以重新解释互联网和重新思考互联网发展历史的方式来告诉我们,技术决定论者在浪漫主义情怀下误读和夸大了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潜力和能力。这是因为,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全球理解、民主振兴以及新闻业的复兴四大革命预言都没成为现实――作者通过翔实的材料和极其丰富的征引告诉我们,互联网改造政治和经济的潜能受社会语境的影响。

比如,在反驳互联网具有促进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解放潜能方面,作者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针对当下颇为流行且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交媒体来进行阐述。在他们眼里,社交媒体固然代表了多样性和多中心性,其传播方式也能使用户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并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讲述方式,但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依然掌握着更多的文化资本和政治资本,能够使社交媒体对自己有利。同时,社交媒体产生的交流行为也有助于政治经济利益集团对个人的跟踪和审查。因此,作者认为,“社交媒体是个人解放的媒介,而不是集体解放的媒介;是自我表达的媒介(常常在消费者或者个人意义上),而不是改变社会的媒介;是精英和大公司形塑社会议程的媒介,而不是激进政治的媒介。”

而在重新思考互联网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则发现,虽然互联网是冷战时代美国军方赞助的产物,但随着科学家与反文化价值观对互联网发展理念的介入,互联网公共服务的价值观曾一度张扬,并试图把互联网打造成一个去集中化的、多元化的互动空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商业化最终使互联网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损害了互联网开放与合作的传统。此外,监控技术和对数据的分析又被用来进行市场营销,并促成了巨无霸互联网企业的产生,如苹果、微软、谷歌以及甲骨文等,这也影响了互联网的自由和多元化。因此,尼葛洛庞帝等人宣扬的那种“小作坊产业”式的互联网新经济并没有出现,它也没有为我们带来一场从消费方式到商业模式都产生巨变的商业革命。

由是观之,三位作者试图通过对互联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对技术决定论者那种宗教迷狂式的互联网情结进行祛魅。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社会,而不是电脑芯片――这句话可谓是他们对互联网变革潜力最为形象和精辟的概括。

二、政治经济自我革新的悖论

诚如上文所言,作者认为,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制约了互联网这一技术社会变革潜力的实现。换句话说,所有的问题都隐藏在社会之中,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呢?如何才能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呢?

在这一问题上,与那些相信用技术的力量来改变目前社会问题的人不同,作者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担当民主责任、富有代表性的国家”上,并声称,“也许,这样的国家不是我们现在的国家,这样的规制不是我们现有的机制,但是,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渴望的国家和机制。”

在这个理想的国家和机制中,作者提倡一种旨在复活公共利益的公共干预手段。这一手段包括两大指向,即 “否定国家的规制”以及“否定市场的规制”。“否定国家的规制”主要涉及政治层面,“它不应该导致政府(无论其是否为民选)的垄断,政府不能垄断数字空间,也不能用其权力为数字空间里的活动指定方向。”“否定市场的规制”则涉及经济层面,提倡对公共资源的监管,目的是要推进“对社会有益”的结果。

具体来说,这个理想的国家和机制应具有建设性、可以践行的干预手段,并具备深思熟虑的、含有公众意志的公共政策来进行干预,为建设一个更加民主的互联网而创造条件。为此,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网络新闻。使互联网能突出更多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把读者和新闻联系起来。(2)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公民需求的宽带公共设施而不是私营的“收费公路”。(3)保护公共空间。不要圈占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不要建构商品化的关系。(4)培育国内外公民交流的能力。向关注公益的网站提供经费,而不是培育打上商标烙印的虚假的国际社区。(5)保证网络内容(无论是娱乐、新闻、信息还是教育)的流通。流通的规则需要以公众的名义来制定,而不是由谷歌、Facebook等大型网络运营商来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在论述该如何解决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时,作者们同技术决定论者产生了分歧。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就整体行文而言,作者试图在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之间采取折中的观点,也曾对互联网技术改变社会的潜力做过较为客观的描述,但就他们的主要立论观点而言,技术依然无法担当变革社会的任务,或者至少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这也就是作者所强调的,网络本身并不具有天然的解放功能,网络开放性并不直接产生民主,新媒体的使用虽然可能赋予用户解放的功能,但新媒体未必就能使社会民主化,如果要了解网络的功能,我们就必须将之置于大的社会环境里去考察。就此而言,在作者看来,解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途径仍主要在于自我革新。无疑,在技术驱动社会变革论者看来,这似乎进入了政治经济自我变革的怪圈,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体现了作者立论的一种悖论。

三、从技术决定论到技术基础论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一书中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30年原则”,其大致意思是说,一项重大的技术发明运用于社会时,在第一个10年往往备受好评;在第二个10年却又会饱受诟病,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希望所在;只有到了第三个10年,它才会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并真正地融入公众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到现在,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恰恰处在第三个10年的开端。与菲德勒的“30年原则”相对应,互联网也是在其第一个10年里被寄予了很大期望,在第二个10年里则开始受到广泛质疑,而在当下这个第三个10年的开端,它也正在开始大规模地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对我们起着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互联网的误读》的出版体现了作者试图调和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的努力。不过,就整本书而言,他们并不是完全的建构主义者,对互联网技术变革社会的可能性也没有形成非常明确的观点,这不能不说是这本书的遗憾。

那么, 技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变革呢?或许,以伊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理论能够给我们某些思考。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即环境”,“环境即媒介”,这一理论主张,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而是带有某种偏向性,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偏向、时空和认知偏向、政治偏向、社会偏向、形而上偏向、内容偏向、认识论偏向等,因此,传播技术对文化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这也正是麦克卢汉强调“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的真正用意所在,可以说,“媒介即文化”是麦克卢汉想说而没有点破的命题。

然而,诚如很多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媒介环境学派尤其是其代表人物伊尼斯和麦克卢汉往往被冠之以技术决定论者,他们也正是《互联网的误读》一书所着力批判的对象。因此,这就涉及如何评价媒介环境学理论这一即使在国际学术界也颇具争议的问题。或许,明智的做法是暂时搁置争议,即无论技术是否决定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但无疑技术尤其是重大技术对人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化又决定着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对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比如,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偏重单向传播因而往往具有控制倾向的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的交互性、参与性、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可以促成一种自由、平等以及理解文化的形成,它也的确与去中心化的、参与性的政治形式有一种天然契合的关系。

当然,社会是复杂的,它是由形形的个人和政治经济利益群体所组成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总会保持着一种张力,这也就决定了某一种技术和它所代表的文化并不必然会带来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变革。但我们依然可以说,这种技术及其文化为改变这种政治经济结构奠定了基础,使社会变革具备了某种可能性,这是因为,文化往往决定了个人和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印刷术、电子技术等重大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的确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而互联网技术也终将如它们一样成为社会基础性的底层结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施加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或许,互联网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已经能够让我们瞧出这一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