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英语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2:39

全日制教育英语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大纲)在1993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试用本大纲)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改,是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成果。与试用本大纲相比,修订版大纲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外国语缘何要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呢?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这里,学习外国语的对象仅是“尽可能多的人”;目标要求也仅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第一段中将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的素质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语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具有了“立意高,定位准,要求明”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站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高度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外国语这一重要的生存工具。 2.从我国新时期的国策视角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作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的地位已十分明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的新形势,对公民运用外国语的要求会更高,也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天地。 3.以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当今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再只是对少数人提出的口号,而是对新世纪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能将其置于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个大背景下全面地思考、科学地编制,修订版大纲当是个范例。 1.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受教育者的平等性。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部分明确地写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是首次从初中英语学科的“根本大法”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外语教育的平等权利。 2.教育的全面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首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为此在正文的各个部分就思想情感教育、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可操作性措施。 3.教育的个性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然,修订版大纲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试用本大纲虽然也提到了“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但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中。 4.教育的全程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方面。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把“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进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再次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正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本质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首,这也是第一次在大纲里提出“英语教育观”这个概念。 这里,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的主要含义为: 1.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指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只局限于学校。除学校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版大纲为此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 1)修订版大纲着重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中,又进一步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了论述,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强调“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强调思想情感教育。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2

一、中、日、韩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对英语教育的关注使得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入英语教学早已成为中、日、韩三国的共同举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中城市小学陆续将“英语”引入正式的小学课堂。至今,城市小学校已基本将“英语”作为主要教学科目,每周固定课时,由固定的英语老师使用固定教材,在固定的教室上“正规”的英语课。城市小学大多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平均每周3个课时,与语文、数学此类传统重要科目同样安排单元、期中及期末测验,以考试打分形式评估。而在日本,小学课程中不单独开设“英语”科目,其小学英语教学是在名为“综合学习时间”的课程中进行的。根据日本教育部门1998年公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是一门跨学科的正式课程,每学年共105~110学时,各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自行安排课程内容。”而由于对英语教育的重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小学,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会安排其中1/3或以上的时间用于学习英语。[1]2008年修订的新《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进一步规定:从2011年起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英语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日本公立小学将放在“综合学习时间”内的英语教育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一部分进行。新学习指导要领则把沟通能力的素质培养作为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把积极谋求沟通、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体验性理解作为英语教育的主要内容,[2]为培养学习兴趣、信心及良好学习习惯,避免学英语成为学生负担,陷于枯燥语法学习和机械单词记忆中,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规定小学英语教育评估不以考试打分形式进行,课程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形式灵活多变。

韩国教育与科技部自1945年先后对基础教育实施了七次课程改革,第七次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提出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要求,于1997年颁布,2000年正式实施。[3]英语教育自2007年正式进入韩国小学课程体系。目前韩国大部分小学在一、二年级设置一些简单非正式的英语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英语则是所有小学的国民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科目。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自2006年,韩国在全国50所小学试点将英语作为正式课程开设年龄提前至一、二年级,平均每周1课时,并将推广至全国。小学三、四年级自2010年将由原每周1课时增至3课时,五、六年级也将于2011年开始增加英语课时。韩国另将自2010年逐步实行中小学英语课程全英文教学,并于2012年全面推行。同时,韩国政府计划投入5万亿韩元(现合人民币约300亿)以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其中2/3经费用于实行小班化英语教学,目标为英语课每班不超过15名学生。[4]

二、中、日、韩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在我国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中国中学教育课程中文理科兼修,在中考、高考考分中权重最大的三门核心课程。在部分高中,英语课程因高考应试度等各方面因素,其课时安排甚至明显超过语文。因中考、高考英语考试无口语考察项目,教学内容以材为蓝本,以中考、高考题型为线索,应试性强,配套参辅多样,却忽略外语的交际功用及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因教材传统单一,学生英语话语系统单一,重语法而远离西方实际交流语汇。课堂设置与其他课程无异,大班教学,(平均50~60人),极少引入外教师资。在一定程度上,中学教育的浓重应试色彩,入学考试的强势导向功能,为升学而学习的价值传统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痼疾。日本高中及大学升学考试重在考核读写译能力,缺少对听力及口语能力的考核,因此形成了日本中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语法教学和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局面。对此,日本本世纪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01年1月成立“推进英语教育改革恳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并全面讨论研究英语教育改革问题后,于2002年形成《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并于2003年3月出台《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在使用英语开展活动的同时,培养交流能力”的目标,要求初、高中的英语教育采用小班化教学,采取参与活动的方式作为英语交流的手段,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5]行动计划要求将英语听说等交流能力列入高中、大学入学考试评价内容,导入英语口试及听力测试,以打破过去对语法和阅读测试的过分倾斜,提高对英语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视,并促进外部检定考试结果的使用。在师资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初、高中英语教学每周一次以上由母语为英语人士担任,并对外籍教师的聘用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6]。

与中国相似,英语、韩语、数学同为韩国高中生大学入学的最重要三门课程。而除了申请进入特殊专业特长类高中(如科技高中、外语高中等)的少数初中毕业生需参加该校单独举行的入学考试,其余均就近入学,无需面对高中入学考试。在高中阶段(少量学校从初三起,大部分学校从高一起),外语课程在英语之外更增加“第二外语”作为必修课程,提供德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供学生选择。近年来中学的英语及“第二外语”课程均大量引进外语母语外教,外教聘用制度已较成熟。不同大学在入学考试时对“二外”成绩的权重要求不同,但英语成绩均为最重要考量标准之一,因此90%以上的中学生参加校外各类英语补习班。较之公立中学的免费教育及大型就业单位对职工子女学校教育费用的报销制度,补习班价格昂贵,成为普通家庭重大开支项目,却仍门庭若市,凌晨一两点补习班楼下常等满接孩子回家的家长。由此造成的中学生,尤其高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比中国更甚,已引起韩国国内社会强烈反响及官方关注。小班化教学改革正在政府计划中,近年将推行。

三、中、日、韩高校英语教育现状

中国关于高校英语教育的争论近年来甚嚣尘上,主要围绕考级制度与英语专业教学等问题。虽部分大学已取消英语等级证书与学位证的捆绑,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大多仍以“考级”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及目的。大部分高校仍要求大专生及艺体类本科生须通过大学英语二级或三级,本科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PETS-4),而进一步努力争取通过六级(PETS-6)的学生获得证书后,许多便觉英语已无证可考,英语学习遂就此止步。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同样由等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TEM-4)、英语专业八级(TEM-8)量化。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资源及师资未能同步增长,英语专业小班教学已无法保证,每班三四十人、每年级七八个班的批量化教学比比皆是。从英语课一周平均4个课时的非英语专业到细分为精读、泛读、翻译、听力等课程的英语专业,批量化教学,外教师资匮乏,重应试、重语法、重书本词汇;轻听说、轻运用、轻地道表达,是共同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留学考试及少数就业单位对英语成绩的硬性要求,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继考级之后英语学习的动力。近十年来兴起的“n+n”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及交换生项目,开启了高校教育期间小规模留学海外强化英语的窗口。英文授课课程萌芽初现,未成规模。

日本2003年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确定了两项目标:一是提高全体国民的英语能力,要让全体日本国民都具备用英语进行日常简单交流的能力。第二是提高专业人士和从事国际社会活动人士的英语能力,要求大学毕业生要能在工作中使用英语,掌握相应的专业英语[7]。相比中国大部分高校仅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大多仅一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日本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则已作为重要课程开设,重视英语教育的专业化及职业化,以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工作实际运用接轨。日本STEP考试是由“日本英语检定协会”主持、日本文部省认定的国内大型英语水平测试,2004年改革提高了听力与写作的分值权重,降低了阅读与词汇的分值权重。大学生除了参加STEP考试,研究生入学、留学申请及企业录用对于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促使大学生参加各类兼顾听说读写考核的国际公认英语测试(如TOEFL、TOEIC、IELTS等)。考生虽仍多以应试为目的,但听说读写的能力却也潜移默化地在考试设计的导向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发展。日本近年来大力改革外籍教师聘用制度,引进大量英语母语外籍教师任教,参与英语课、其他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及全英文授课专业或学院的教学。

英语专业在韩国高校文科专业中收分较低,已列在冷门之列。英语综合能力是韩国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职员招聘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成为职务升迁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这使几乎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对与英语的重视程度比对自身专业知识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日常的英语学习或补习,大学生在高校教育阶段中休学半年到两年不等,专门用以学习英语,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而条件许可的家庭,其间送子女赴英语国家强化进修英语半年到两年不等的模式,在韩国蔚然成风。英语专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优势的同时,却也通过小班教学、大量外教任教、统一组织外语专业学生赴外语母语国学习至少半年等统一政策性措施,保证着自身质量。而非英语专业教学,则通过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引进外教,开设英文授课课程及全英文授课学院等方式,在完成本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着渗入式英语教学。由韩国教育部门策划支持并在韩国几所优秀学府中开设的GSIS(Graduate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韩国全英文授课学院的品牌,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宗旨,下设国际关系、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国际情报、东亚研究、亚洲国家研究等专业。

四、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及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应试色彩浓重,重语法阅读、轻听说交流是中、日、韩英语教育共同的痼疾。面对全球化浪潮对英语交往能力要求的提升,东亚三国对此都有自己的作为。在这新一轮教育与人才的竞争中,中国应知己知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百战不殆。

(一)应高度重视、系统改革

日本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提到了战略高度,从2002年《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到2003年《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对日本的英语教育进行了由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由教学内容到考试评价体系,由师资管理培养体系到外派留学体制等从上至下的系统改革,足见日本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国,英语教育的改革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的重视与高度参与、政策与资金投入的支持,以及对外语教育规律的理性尊重,缺一不可。而近年来对于英语教育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措施在进行中,但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系统性的重视远未如日本。

(二)应对考试制度及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中、日、韩的英语教育面对其应试性、入学考试的强势导向功能、为升学而学习的价值传统,对其考试制度及评价方式均进行了改革,其中日本力度不乏最大。2003年《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要求将英语口试及听力测试列入高中、大学入学考试评价内容,以打破过去对语法和阅读测试的过分倾斜,提高对英语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视,2004年STEP考试改革提高了听力与写作的分值权重,降低了阅读与词汇的分值权重。而韩国采用最广泛的TOEIC考试题型为单一的客观选择题,包含阅读、语法、词汇、听力测试,只有分数达到一定高分的考生才进行写作及口语测试,这造成了韩国人在听说及写作能力上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中国现阶段采用最广泛的英语考试仍是大学英语公共四、六级考试及大学英语专业四、八级,虽在本世纪已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相较于日韩广泛采取的社会型考试(不限制考试次数、年龄、是否毕业,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大学英语级别考试仅面对在校大学生,无法成为全社会适用的评价标准,且成绩终生有效,无异成为英语终身教育与学习的一剂毒药。

(三)应加强小班教学、外教授课

日本《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要求初、高中的英语教育采用小班化教学;韩国政府计划投入5万亿韩元以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其中2/3经费用于实行小班化英语教学,目标为英语课每班不超过15名学生。而中国的英语小班教学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尚不能全面保证,更未能在中小学推行,仅在社会补习班形式中得以补充。在师资方面,在加强对本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及考核的同时,日本的“行动计划“要求初、高中英语教学每周一次以上由母语为英语人士担任,并对外籍教师的聘用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韩国本世纪以来初、高中英语及高中“第二外语”课程均大量引进外语母语外教,外教聘用制度已较成熟。中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对于年轻教师及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机构考核,外教数量虽大幅度增加却仍覆盖严重不足,且质量却良莠不齐(尤其中小学外教),缺乏统一规范的科学管理、考核、培训体系。

(四)应采取英语授课、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日韩高校均在大量专业开设有英语授课的专业课课程,部分高校开设有全英文教学学院,吸引了大量本国学生及海外留学生。这在引入外教的同时,对本国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中国的英文授课课程才刚在极少数高校的特殊项目中萌芽初现,未成规模,尚待发展。韩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在完成本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渗入式英语教学。而不仅中国高校教学少有如此举措,图书市场上英文原版教材的购买也尚不便利。

(五)拓宽学生留学进修英语的渠道

不可否认赴英语国家实地学习仍是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自费留学规模虽已持续快速增长多年,但在比率上仍与日韩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政府与学校在留学政策措施上对此进行补充。日本政府每年派一批高中生赴海外留学,高校交流及交换项目种类繁多;韩国高校外语专业均统一组织学生赴外语母语国学习至少半年,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大量自费赴英语国家进修英语半年到两年不等。中国近十年来兴起的“n+n”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及交换生项目,开启了留学海外强化英语的窗口,但在参与比率上仍未为“小众”项目,相较于日韩几乎所有高校均有交换生项目的规模,仍有较大差距。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成人本科生;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08-02

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成人英语教育的难点在于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适应性。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英语教学普遍套用的是相关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课程制定的教学课程目标和结构模式,造成了英语教学上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重叠和浪费。

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就面对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院成人本科生的特点,谈谈大学英语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学时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为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奠定基础。

一、成人本科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成人英语培养目标

成人英语教学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学主攻方向,抓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实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工作业务的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人才。在应用性这一目标上,ESP教学与成人英语教学是一致的。对几所我市成人高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开设情况不同,有的学校面对成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有的学校则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对工科生开设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课时分配情况不同;任课教师也有差异,有的是专业教师,有的是公共英语授课教师。总之,大部分学校成人英语教学模式和ESP 模式相差较大,没有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配套教材缺失,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综合英语课程,教材所选的课文侧重于文史题材,强调趣味性、情节性,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显然,全日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使大学生英语学得扎实,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和配套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而且在毕业走入社会后,还能在参加对他们职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来说的重大考试,例如在研究生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出国考试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在对成人本科的学生调研中显示,成人本科的学生已经专科毕业,大部分进入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时,普遍发现应试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道理非常简单,全日制大学英语和成人本科英语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根据成人本科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向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很难,配套教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三)成人本科英语教师队伍水平欠缺

成人本科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成人英语教学规律。调研中显示,我校教授大学英语的都是英语教师,但ESP教师既有专业课教师,也有英语教师。现实是专业课教师不懂语言学习规律且英语能力欠缺,英语教师则专业知识欠缺。学生反映,专业课教师能把原理、图等讲解得很明白,但讲课文就是翻译,教师并不在意语音面貌。而英语教师讲解行业术语时也很勉强,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再者,我校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语教师是兼职的,他们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成教的英语教学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欣慰的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英语教师已经发现,如果不考虑成教的学科特点,即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学科相关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相结合,教学效果一定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四)成人学生在时间、态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差异性大

调研中发现成人英语学习存在很多特殊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不能接受教师用英文授课,听说挫折感强,而少部分学生却希望在课堂上有听说训练。其次,经历过传统英语考试洗礼的成人学生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依赖教师上课讲解和演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并不理解,他们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没能很好的主动学习。再次,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可支配学习时间少,无法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看似学习英语动机明显,但主要是工作需要导致的外部动机,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毕业条件、学士学位考试和工作需要,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学科。并且,学生整体年龄偏大,错过了英语学习的最佳时间,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自我效能感较差。最重要的是,学生英语基础、可支配时间、学习目的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进行细化。

二、课程建设探索及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用性得到重视,ESP作为实用教学法,应用到成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工作已有开展。但我们一线教师仍然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科研工作,力求尽早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学习领域中。成人学生希望学到实用专业英语,这与ESP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一致。目前,ESP课程正在我国全日制高校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得到推广,但由于成人本科授课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为有效地完成工作的成人学生开设了此课。开设的结果显示尽管教师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花费了大量心血,但教学效果都不大。在理论和阶段性成绩的指导下,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对英语这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都系统而完整,适合学生全面培养。如果将这种体系不加调整地应用于成人学生,就会导致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结合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全日制大学英语的教材多,教学方法多,而适合成人学生的教材却很少,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际。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成人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学习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就成人学生学习目的而言,是学习相关学科及工作领域的英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英语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从语言教学法角度设计教学,目的是帮助成人学生掌握他们所选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虽然专业英语兼有专业课的特点,但仍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继续教育能不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通常,任课的教师尽管也意识到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却很少有教师采用需求分析的方法主动改进教学的方式。成人本科英语教师应当做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思想上有转变,还要花时间研究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多看成人本科类教学论文,甚至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自己的教案、教学活动的安排。

(四)成人学生的特殊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个新的课题

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中面向的是成人本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英语本身知识的连贯性强,易混淆,这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不易掌握,随之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造成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去组织课堂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要帮学生转变学习思路,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成人学生的“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成人学生的学多都采取面授、函授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集中面授时进行反馈。辅导答疑、作业对成人本科学生来说与宝贵的课堂学习同样重要。通过反复在课堂外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通过测试及时为学生反馈掌握程度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笔者在教学过程和前期调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成人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研究、去改进。配套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成人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顺应实际,转变全日制本科的课堂教学观念,尝试易使成人学生掌握、理解英语知识的方法,用心对待每一名成人学生,让成人本科生不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机会,更能胜任他们的工作岗位。

[ 参 考 文 献 ]

[1] 阳玲英.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223.

[2] 于风军.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优越性[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 李艳雄.以自主学习中心为平台培养英语自主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0(18):98-99.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4

当时的中学英语教育包括中国本土的英语教育和教会中学的英语教育。

首先,中国本土英语教育的发展逐渐完善。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学校系统方面承袭了1922年新学制的规定。1928 年5 月,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讨论全国教育问题,会上提出教育方针与政策等一系列问题。1929 年8 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标准规定中学实现学分制,高中普通科目取消文理科分组。这次学制改革主要是纠正1922年学制存在的不足,如科目繁多,外语课程比重不协调等问题。

1932年教育部又聘请专家拟定中学法和中学课程标准,同年12月公布了《中学法》,并与1933年11月确定并颁布了中学课程标准。其中规定了中学英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例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每周为5学时,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等。

同时,对高中英语阶段的学习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而后,1935年《修正中学生毕业会考规程》中初高中毕业生会考科目也有外语,可见国民政府是十分重视外语教学的。由于课程标准实施后,各地中学反映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于是在1936年,国民党政府再一次进行学制改革,规定英语课程由原来的每周5节减少为4节。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中国正常的学校秩序被破坏,1939年教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会议,在抗战的环境下,教育界提出很多关于中学英语教育的议案。于是,1940年,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教育部重新制定了中学课程标准,在该学制改革中英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英语改为选修课程,各学年均为3小时,但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还是颇为重视的。在修改时补充说明了理由,“初中教学英语,学生学习颇为困难和浪费……唯英语为研究世界学术及了解世界形势之工具,凡志愿升学之学生,均应选习,故中学仍列英语为必修课,入学试验仍需考试英语”。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年底教育部召集专家学者商量重新拟定学校的课程标准,1946年教育部联合专家一起对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1948年12月公布了新课程标准,这次将初中英语改为必修课,三年总课时数仅次于国文。高中每周课时为5学时。在国民党撤离大陆前颁布的一份课程标准,虽未来得及实施但是据史料记载,这份课标是教育家们尽心设计的教学要求,也是民国期间三十多年中学英语教育的经验总结。

整体上而言,整个国民政府是比较重视外语教学的。即使在抗战八年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放弃对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是采取灵活的措施来应对,例如减少英语课时数等。另外,在这一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亦多样化,采用直接法教学等,上课多数是英语和国语兼用。英语教学也注重其实用性,与此同时,一些外语专家也开始注重外语教学的研究,如艾伟教授等。但也有结构不完整,政策变得过快,等问题存在。

其次,教会学校的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地变化。从1922年非基督教运动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加强了对教会学校学校的管理,教会中学逐步与公立学校接轨,并纳入国民政府的教育系统,成为其重要的补充。但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9年是教会中学的停滞和混乱时期。由于日军入侵,广大新教差会创办的教会中学不愿接受日本统治,纷纷停办或迁走。在此期间,英语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学校被迫取消英语课改授日语课。总之,英语教学水平大幅度下降。

抗日战争结束后,教会中学的英语教育在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教会学校的老师中,中国籍教员已占主导地位。另外,英语教材也发生了变化,如国人自编的教科书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教会英语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许多中学生读写水平不高,课本中语法出现的量过大等问题。

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教会中学为了维护其英语教学的特色而在英语课时规定、师资、教材、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因此教会学校的英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教会中学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具有扎实基本功的英语人才,他们中不少人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成为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如钱钟书教授等。但由于过度重视英语,学生的生活方式西化也受到了国人的批评。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5

【导语】安徽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安徽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6

【导语】朝阳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朝阳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7

【导语】怀化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怀化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8

【导语】玉林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玉林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9

【导语】淄博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淄博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全日制教育英语篇10

【导语】周口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周口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