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1:54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1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女大学生;心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73 -02

一、当前女大学生应聘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

1.性别歧视

《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性别歧视却是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

在应聘工作时,虽然现在企业因为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不许出现性别歧视等现象,所以企业不会在招聘信息中涉及性别要求等敏感词语。可是在一般的招聘工作中,招聘官通过面试都会把性别作为隐性的筛选条件。如在面试时,如果是男生就比较关注,问的问题也会比较深入。如果是女生就会在态度和面试流程中,敷衍了事。正因为有了这些招聘潜规则,使女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处处碰壁。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会对性别等问题比较在意呢?因为女性在工作后几年,可能就要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实际情况。必不可少地会请婚假和产假。作为公司,在正常发放工资的情况下,此类员工又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正因为如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比较在意性别问题。

2.外形歧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逐步演变为目前的企业综合形象战。企业为了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往往运用CIS战略时,都会把视觉识别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员工的内外形象就尤其重要。所以企业在同等条件的招聘时,往往都会选择所谓的“俊男靓女”。根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416名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48%左右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形歧视。比如身高歧视、外形歧视等。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中的心理负担,导致她们不自信、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出现,使真正的学历、技能被外形等先天条件所替代。

3.女大学生求职经历比男生更为艰难

在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下,年龄、身高、相貌这些先天的条件都成了女大学生应聘中“有力的核心竞争资本”,而能力、学历却成了这些条件的附加注脚。基于现实的压力,一些女大学生不惜进美容院整形整容,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添购衣物来包装自己。还有的女生在简历中故意强调自己是校花,能喝酒,另外还附加个人写真集。在求职书的制作上,女生往往比男生做得更多、更精美。这样一份相同的工作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耗时长,成本高。虽然女生最后可能也能找到工作,可是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心酸要比男生多得多[1]。

4.面试过程影响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上述歧视现象和现实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大、不自信的心理问题,从而在面试时产生焦虑、不自信,不能发挥出真实的自我,而且在重外貌和身高,轻学历和技能的环境影响下,势必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打击对自我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和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她们可能认为通过后天的形象包装和穿衣打扮,会比天天寒窗苦读要有用得多。或者通过靓丽的外形,来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男朋友以后结婚,将来就不用这么辛苦。久而久之,依赖感和消极情绪就会逐渐形成,从而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对策

人才学研究表明,人才的成功,不能单纯靠智力水平,还要看他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即使智力条件差些,但他具备人才成功的优良心理品格,又能坚持不懈努力,也能锻炼成才,女大学生就业也不例外。因此,社会、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应该做出努力,积极主动地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养成,帮助女大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1.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如今,建立法治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主流声音。社会要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如激励用人单位安排女大学生,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将女性生育费用纳入社会统筹,在女职工因生育、哺乳而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从社会统筹基金中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助等,以保证女性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和施展才华的机会[2]。

2.加强就业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针对社会上的相关行业进行评估和预见,找出适合女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和岗位。从中进行行业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找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匹配的专业和技能。也可以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调查分析,根据这些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从而使教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速度保持一致,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通过此类课程,根据大学每年的实际情况不同。如就业环境不同、教学计划不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大一新生,由于新生刚进入大学,她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所改变。从而可以针对这些对她们进行以适应和认知大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概念性教学。认知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进行规划,使女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等到了大二或者大三阶段,就业指导课程就要开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教学。随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也有所偏移。新生时,由于学习方法和生活环境所改变,所以教育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而大二大三阶段,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可以逐渐由理论教学偏向于实践教学。学校可以通过实习和见习,来帮助女大学生初步接触和认识社会和企业。还可以通过心理和职业测评来使女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中找出自己适合的行业或者岗位,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等到了大四的时候,就要针对毕业班的特点进行职业选择的指导、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就业心理的引导等内容进行教学,来让女大学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通过组织面试技巧、简历设计比赛等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就业实操能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和信心,使她们在用人单位面前,自己的气质与得体的语言和行为,以及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自己的人生争得一片试飞的天空。

3.用人单位应转变女性人才观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看不到女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女性要比男性细心。以行政岗位为例,烦琐的事务和细小的杂事所构成的行政事务所决定了,细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要求。在这一点上,女性较男性更适合做行政的相关工作。再比如,女性比较和善,能体贴人。在公关和销售这两个岗位来说,体贴人和细心都是需要员工所具备的。所以说,女性和男性根据不同的性别特点,所具备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在人力资源招聘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人岗匹配。根据岗位的特点不同,选择相匹配的人员。那么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通过人才测评,找到女性员工的优势所在,从而发挥她们的潜力。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地从中得到长久的利益。

一、当前女大学生应聘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

1.性别歧视

《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性别歧视却是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

在应聘工作时,虽然现在企业因为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不许出现性别歧视等现象,所以企业不会在招聘信息中涉及性别要求等敏感词语。可是在一般的招聘工作中,招聘官通过面试都会把性别作为隐性的筛选条件。如在面试时,如果是男生就比较关注,问的问题也会比较深入。如果是女生就会在态度和面试流程中,敷衍了事。正因为有了这些招聘潜规则,使女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处处碰壁。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会对性别等问题比较在意呢?因为女性在工作后几年,可能就要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实际情况。必不可少地会请婚假和产假。作为公司,在正常发放工资的情况下,此类员工又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正因为如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比较在意性别问题。

2.外形歧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逐步演变为目前的企业综合形象战。企业为了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往往运用CIS战略时,都会把视觉识别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员工的内外形象就尤其重要。所以企业在同等条件的招聘时,往往都会选择所谓的“俊男靓女”。根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416名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48%左右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形歧视。比如身高歧视、外形歧视等。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中的心理负担,导致她们不自信、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出现,使真正的学历、技能被外形等先天条件所替代。

3.女大学生求职经历比男生更为艰难

在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下,年龄、身高、相貌这些先天的条件都成了女大学生应聘中“有力的核心竞争资本”,而能力、学历却成了这些条件的附加注脚。基于现实的压力,一些女大学生不惜进美容院整形整容,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添购衣物来包装自己。还有的女生在简历中故意强调自己是校花,能喝酒,另外还附加个人写真集。在求职书的制作上,女生往往比男生做得更多、更精美。这样一份相同的工作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耗时长,成本高。虽然女生最后可能也能找到工作,可是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心酸要比男生多得多[1]。

4.面试过程影响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上述歧视现象和现实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大、不自信的心理问题,从而在面试时产生焦虑、不自信,不能发挥出真实的自我,而且在重外貌和身高,轻学历和技能的环境影响下,势必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打击对自我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和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她们可能认为通过后天的形象包装和穿衣打扮,会比天天寒窗苦读要有用得多。或者通过靓丽的外形,来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男朋友以后结婚,将来就不用这么辛苦。久而久之,依赖感和消极情绪就会逐渐形成,从而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对策

人才学研究表明,人才的成功,不能单纯靠智力水平,还要看他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即使智力条件差些,但他具备人才成功的优良心理品格,又能坚持不懈努力,也能锻炼成才,女大学生就业也不例外。因此,社会、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应该做出努力,积极主动地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养成,帮助女大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1.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如今,建立法治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主流声音。社会要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如激励用人单位安排女大学生,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将女性生育费用纳入社会统筹,在女职工因生育、哺乳而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从社会统筹基金中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助等,以保证女性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和施展才华的机会[2]。

2.加强就业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针对社会上的相关行业进行评估和预见,找出适合女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和岗位。从中进行行业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找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匹配的专业和技能。也可以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调查分析,根据这些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从而使教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速度保持一致,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通过此类课程,根据大学每年的实际情况不同。如就业环境不同、教学计划不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大一新生,由于新生刚进入大学,她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所改变。从而可以针对这些对她们进行以适应和认知大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概念性教学。认知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进行规划,使女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等到了大二或者大三阶段,就业指导课程就要开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教学。随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也有所偏移。新生时,由于学习方法和生活环境所改变,所以教育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而大二大三阶段,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可以逐渐由理论教学偏向于实践教学。学校可以通过实习和见习,来帮助女大学生初步接触和认识社会和企业。还可以通过心理和职业测评来使女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中找出自己适合的行业或者岗位,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等到了大四的时候,就要针对毕业班的特点进行职业选择的指导、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就业心理的引导等内容进行教学,来让女大学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通过组织面试技巧、简历设计比赛等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就业实操能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和信心,使她们在用人单位面前,自己的气质与得体的语言和行为,以及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自己的人生争得一片试飞的天空。

3.用人单位应转变女性人才观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看不到女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女性要比男性细心。以行政岗位为例,烦琐的事务和细小的杂事所构成的行政事务所决定了,细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要求。在这一点上,女性较男性更适合做行政的相关工作。再比如,女性比较和善,能体贴人。在公关和销售这两个岗位来说,体贴人和细心都是需要员工所具备的。所以说,女性和男性根据不同的性别特点,所具备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在人力资源招聘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人岗匹配。根据岗位的特点不同,选择相匹配的人员。那么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通过人才测评,找到女性员工的优势所在,从而发挥她们的潜力。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地从中得到长久的利益。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

一、大学生求职就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的成因

(一)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立法及行政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在高等教育扩招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加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各用人单位为此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一些不法企业,利用就业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情况,提出了诸多不公平的用人条件,有些甚至不合理的规避了国家劳动法律制度,与此同时,市场中层出不穷的出现了不少虚假招聘、恐吓招聘等不利于就业市场环境的现象。还有就是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等手段。如此环境,对满怀奉献社会的求职者,是很不利的。而就业立法仍未切实到位,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规没能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条例,行政执法者往往无法监管,导致毕业生深陷就业陷阱而不能自保。

(二)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传播就业政策和讲授一些求职技巧等方面,而往往不涉及就业维权方面。不排除现在有部分高校涉及权益保障内容,但是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在毕业生就业时不能对这方面知识加以巩固,使毕业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客观上说,就业的观念、政策等内容在现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点不适应,高校学生往往对此说教性的指导有抵触情绪,凸显指导力度不足。当这些大学生满怀希望单纯的走向社会,非常容易掉入一个个就业陷阱中。所以,各类高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灌输就业维权知识,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各类就业陷阱,并指导大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保障自己的劳动权利。

二、毕业生就业求职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建立、健全保护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就目前而言,毕业生的就业权在法律范畴之中规定的尚不明确,更别谈操作性了,当大学生受到侵权行为时,往往不能得到更好的救济,而在我国,侵犯毕业生的就业权的行为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实施监督。平等的就业权在我国虽然法律上有规定,应该按照法条执行,但是在实践中却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劳动者应有平等就业权;视为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这相对于以往来说已经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是对于用人单位视就业歧视的情形没有明确的规定,政府行政部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行政法规上对于制裁措施规定尚不具体,很难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平等权利。应不断完善《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及法规,将大学生毕业求职劳动保护列为单独的章节,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的相关法律责任,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对毕业生的劳动保护规定执行的标准有所差别,所以,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对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形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要掌握本地区第一手资料,进一步结合就业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规范本地区用人企业及毕业生的就业行为;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诚实守信、企业人才稳定、遵章守法的用人单位要制定出降低税负、放宽经营范围、优先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加以奖励,要张贴于就业市场的显著位置,让求职者更好的辨别。

(三)设立专门的大学生维权服务机构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学生事物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高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职能。各高校在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方面的指导和就业场所准入的管理之外,可结合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在就业指导中心下设立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服务机构,针对大学生就业期间发生的维权问题进行个案咨询、权益保护讲座等,这将为毕业生维权起到重要作用。

(四)毕业生增强就业法律意识

对于求职毕业生而言,应具备相关法律知识,同时要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对不法企业规避《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求职者应有效的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力,对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有所了解,通过熟悉的人或者是本校在该企业工作的学长去了解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对就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再或通过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核实单位的真实性。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要注明双方谈妥的薪资、福利、保险、食宿条件和劳动保护等相关内容,这样一旦劳资双方出现纠纷就会有据可查。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与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情况不符的,求职者可以向负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求职者千万不要心存多投简历就会有好单位的心理,要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参加招聘活动,对自身资料应加强保密,不要到没有公信力的网站参加求职。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屡破新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时候,由于毕业生越来越多,可供企业选择的范围大,使毕业生在求职时处于弱势地位,再由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展不足,必然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问题、新情况。毕业生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时代,要更好的生存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 徐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2).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3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医药领域的突破创新,我国医药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药教育体系,但是,纵观世界医药事业发展水平,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外先进的医药学科技冲击的我国的医药教育事业.而在药学研究中临床实践又是一种十分科学的途径.因此,推动临床实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药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出临床实践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今后药学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开展临床实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临床实践;药学教育;问题分析;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79-02

临床实践作为当今药学院最为广泛的实践方式一直影响着药学教育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对于药学研究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临床实践将担负着药学教育的大任.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当然,我们对于临床实践方式的研究也应继续进行.通过研究发现,虽然目前我国的临床实践为药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制约临床实践在药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临床实践的作用就成为了本文的重点.

1 临床实践在药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药学教育中,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书本的讲解.由于药学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导致很多药学生对于药学教育的排斥,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兴趣不高.而临床实践这种学习方式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学生通过结合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再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能够更好的对各种药物的性质,疗效等方面进行学习.通过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药学教育,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们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又能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既做到了对于书本知识的巩固,又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们的药学经验.可见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促进学生药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药学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高素质的药学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对于创新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传统的药学教育大多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这虽然能够学习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药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现今的药学教育中,普遍采取通过繁重的课程提高学生药学知识水平的方式,这极大的摧残了药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药学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更制约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药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临床实践通过带领药学学生深入实践中去,通过一个又一个详细的病例进行分析,对于药性、药量以及药物构成的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除此之外,学生在临床实践研究中也能充分调动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对于药学创新来说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当代药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它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需要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

1.3 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医药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十分重要.因此,在药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就被放在重要位置.药学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而临床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最主要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药学学生直接面对患者和药物,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感官上都有最直接的接触,这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药学专业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刻苦钻研的学问.学习责任感一旦形成对今后学生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药学知识,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这时就需要他们发挥责任意识,通过学习责任感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因此,我们说临床实践对于药学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有益.

2 药学教育中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主动性不足,临床实践效果差

在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中,出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导致临床实践效果较差.从表面上看,这源于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兴趣的不足.其实当我们调查之后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疲倦感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老师在实际演示给学生看,而学生获得实际动手的机会较少.药学专业的临床实践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实践,对药物的熟悉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在缺失实际动手锻炼的情况下,临床实践的效果当然也就不明显了.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老师布置的药学报告也成为了导致临床实践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同学们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实践报告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在既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知识,又没有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情况下,临床实践报告自然难以完成.再者,由于部分同学不善表达,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没有及时的反馈给老师,造成临床实践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同时这些问题也将不利于今后学习和发展.

2.2 缺乏老师悉心的指导

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起着指导作用的,当药学临床实践环节缺乏教师应有的指导,临床实践工作也难以开展.在我们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学生和临床实践老师在平常的学习中沟通较少,在很多情况下,临床实践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在临床实践环节给与我们悉心的指导.同时,通过调查显示,临床实践中分组问题也成为阻碍临床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每一个行政班级来说,分组过少导致每组人数早已超国临床实践负荷.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抱着侥幸的态度,不能很认真地完成临床实践任务,没有从客观上激发学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此外,老师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与课本教学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从而导致临床实践的真正目的和目标并没有实现,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临床实践环节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在这一方面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2.3 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个令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临床实践设备就是我们临床实践的工具,缺乏工具的帮助,临床实践工作当然无法做好,我校进行临床实践历史悠久,很多临床实践设备都是开始进行临床实践投入运行的,无论从设备的新旧程度还是从设备的时效性来说都是较差的.陈旧的设备一直被老师和学生所抱怨.有了这种抱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兴趣自然被抹杀了.因此临床实践设备陈旧也成为了阻碍临床实践效果提高的一项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以及日常维护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临床实践工具丢失现象严重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个班级的同学在有些项目上需要轮流进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次序进行协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利于临床实践效率的提高.

2.4 临床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老师

专业临床实践老师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灵魂,对于药学临床实践也是如此,在进行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临床实践老师往往是由学生的授课教师兼任,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并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业课老师往往注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他们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会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专业的临床实践老师也成为目前我国药学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2.5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足,影响学生素质发展

我们的临床实践学习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大学中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然而我们在药学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创新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因此,也在无形之中失去了对药学临床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 在药学教育中实施临床实践的建议

3.1 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

很多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了教室学习的氛围,对于临床实践学习不太适应,这就在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那么在此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建立奖励机制主要是给学生制定一些临床实践目标,当学生很好地完成这些目标后,学校给与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奖励可以包括精神上的嘉奖,也可以是机会上的奖励.

3.2 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

经过研究发现,现在的药学临床研究大多重视实践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实践过程的重要性.繁杂的实践报告成为压在学生心头的包袱,带着这种包袱进行临床实践显然是不利于实践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通过减轻学生思想包袱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质量.

3.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最重要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保持这一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在临床实践中,导师在完成基础内容的讲解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思考,创新,实践,在创新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4 总结

临床实践作为药学教育学习中重要的方法一直被各大药学院所亲赖.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药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这些方面.正因为临床实践对于药学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才使得相关的研究得以深入.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药学临床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突出实践过程,淡化实践报告的方式为学生减轻负担,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活动.本文对于临床实践在药学研究中作用的分析不尽完整,文中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

参考文献:

〔1〕李琳.药学专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87-88.

〔2〕崔恩烈.论药学教育的不可替代性[J].教育科学,2001,17(4):9-10.

〔3〕亓曙冬,周青,王美意.试论全球化与中医药高等教育[J].中医教育,2003,22(1):4244.

〔4〕徐佩华.大学人文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报,2007,28(5):46-48.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4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就业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就医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大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面临招聘困难,面向基层培养的专科临床生对到基层就业有着各自的顾虑,求职心理在学生择业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本文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毕业后的基层就业心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帮助学生走出基层就业心理误区,调适自身心态提供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73份(四个专业方向发放份数分别为临床医学212份、康复治疗方向13份、眼视光方向21份、健康管理方向27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81名(29.7%),女生192名(70.3%)。

(二)方法

本次调查为电子问卷,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形式。内容从4各方面进行调查,分别为到乡镇就业的意愿、希望的基层就业形式、不愿意到基层乡镇就业的原因、希望的优惠政策。每个问题下设3-7个选项,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到乡镇就业的自我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62.6%的学生愿意到乡镇就业,其中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方向、眼视光方向、健康管理方向分别为70.3%、38.5%、33.3%、37.0%。不愿意到基层乡镇就业的学生为37.4%,上述4个专业方向比例分别为29.7%、61.5%、66.7%、63.0%。这说明不同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的差异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影响较大,以专升本升学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临床医学毕业生较其他三个专业方向更接受到基层就业,就业态度更为务实。研究显示,学校相关部门从新生入学时就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咨询和帮助,使他们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心理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1]。

(二)基层就业期望值

88.3%的学生选择有正式编制,工作地点在乡镇,6.9%的学生能够接受乡管村用形式(正式编制在乡镇,工作地点在村),而聘用制的仅有9.3%。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很看重事业编制。目前,编制的有无关系到相关待遇的落实,医学生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影响着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而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合法保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基层政府只有确实增加基层岗位的设置,才能更好地解决专科临床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问题[2]。

(三)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误区的原因

1.个人发展机会的影响

在37.4%不愿意是到基层乡镇就业的临床医学毕业生中,认为进修、培训、继续教育等机会少的占63.7%,57.8%担忧职业发展前景不佳。与大城市相比,基层相对落后的医疗设施、医疗技术对于医学生来说发展空间存在局限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从事本职医疗工作,如果这个理想不能实现,就留在城市社区或干个体行业,不愿意下基层,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在基层会失去个人发展机会[3]。

2.福利待遇的落实问题

调查显示,44.1%的毕业生认为保险、住房等福利待遇低,38.2%认为工资低,26.5%认为生活环境差。目前,大部分乡镇地区物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物质条件艰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积极性,成为阻碍医学毕业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另一主要因素[4]。

3.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

44.1%的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就业与家人期望不符,41.2%考虑到不利于子女发展。家庭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及家长不愿接受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后到基层就业的事实。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在决定是否到基层就业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倾向于听从父母和亲友的意见[5]。然而,医学较强的专业性及较单一的就业面,使得其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引导学生及家长明确专科医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存在的巨大潜力,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已成为新的突破点。

4.希望的优惠政策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希望得到的优惠政策多集中于能够得到与城市一样的福利待遇;工作一定年限后到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工作;优先获得晋升和培训等发展机会;给予一次性的货币补偿等几个方面。

三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误区的积极调适

(一)转变功力思想,培养良性心理

目前,在一些毕业生中存在只注重物质利益、不愿吃苦或者过分强调自我感受等不良的就业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择业期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自身期望值过高,且只讲究金钱、名声,不愿到待遇低、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而引发了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无奈”;同样,就业后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对此,作为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我们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并引起注意,注重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作风及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增强学生在面临挫折的心理耐受性教育,扩大专业心理疏导的受众面,逐步培养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心理[6}。

(二)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就业心态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面对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素质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相杰,高彩荣,孙闽.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732-734.

[2]屈顺利,唐秋颖,雷茗.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74-76.

[3]贾旭生范茜妍等.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与分析,2015,31(3):123-124.

[4]张建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0):101-102+105.

[5]余雅.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新机制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18):67-68.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5

1.1对象

本调查共包括面向医院为主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和面向临近毕业的2009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两部分。面向医院为主的用人单位的调查以江苏省内一、二、三级医院共计200家用人单位为对象。面向临近毕业的2009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南京医科大学210位同学为对象。

1.2方法

调查方法为发放调查问卷。面向医院为主的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内容提供12个指标作为医学临床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构成供选择,并设四个主观问答题请求回答。调查问卷由经过训练的实习生送达,填答完毕,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后以邮寄的方式反馈给我们。截至到2010年4月30日,共有98家单位邮寄回了填写好的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用spss13.0社会统计软件对这些问卷材料进行了统计,并对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构成进行了分析。回收的问卷中,三级医院39家,占40%;二级医院53家,占54%;一级医院6家,占6%。从答卷的各等级医院分布情况看,与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面向南京医科大学210名2009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内容同样提供12个指标作为医学临床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构成供选择,并设五个主观问答题请求回答。采用组织学生现场填答的方式,问卷填答完毕当场回收。用spss13.0社会统计软件对这些问卷材料进行统计,除去读研、出国等继续深造外,三级医院就业率为32%,二级医院就业率为54%,一级医院就业率为14%,并对同学们认为的可能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2结果及其分析

2.1用人单位在招录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时的考量因素

在用人单位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最看重的素质要求方面,此次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正确积极地工作态度、品德操守、持续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学历和毕业学校、组织管理能力、外语能力、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12个因素。上述三个层次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个层次内的因素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层次的三项因素可以归纳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素质”,这些素质是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必备素质;第二层次的五项因素可以归纳为“潜在素质”,具备了这些素质中的一项和多项,才能从自身群体众多的竞争对象中展露出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三层次的六项因素可以归纳为“精英素质”,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同学,在获得用人单位的录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逐渐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形成进入职业发展领域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有层次性并逐步提升的。基础素质、潜在素质、精英素质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因此尽管潜在素质、精英素质的提及率并没有基础素质高,但并不表示这些因素不重要。

2.2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影响自身就业因素的认识及分析

在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调查中,他们所认为的最被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要求方面,此次研究设计调查因素和“用人单位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最看重的素质要求调查”相匹配,也是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等12个方面的因素。针对上述匹配调查表,应用spss13.0社会统计软件,分别对表一和表二各对应项做卡方检验。其中p值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分别是: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品德操守、团队协作精神、持续学习的能力、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能力。学生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医院的因素有: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品德操守、团队协作精神、持续学习的能力、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基本位于医院调查素质构成的第二层次。对于这些因素重视的不够,体现出同学对于在已经具备第一层次基础素质的基础上,缺乏对“进一步提升自己综合竞争素质,使自己从自身竞争群体中脱颖而出”的重视。学生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医院的因素有:外语能力。这项因素的反差体现了目前高校在重视外语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高度重视。但是重视英语学习并不等于外语能力成为顺利就业的决定因素,只有在具备了上述顺利就业的基础素质和潜在素质后,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出外语能力强的优势出来,本末不能颠倒。

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3.1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素质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医学生要想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向医生角色的转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调查研究的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作为用人单位的医院方面还是待就业的毕业生,双方的共识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是作为最重要因素进行考虑的。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学是一门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因此面对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于从医人员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医学院校要利用一切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严把教学质量关,夯实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6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初期 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24-01

大学是学生的最后一个防御环节,是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完成从心理到身理的蜕变,并逐渐去适应社会生活。就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与社会接触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在就业初期大学毕业生会面临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给学生的心理带去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基于这样一种条件,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进行良好有效的自我调适,那么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面临的主要压力

就业初期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一个较为尴尬的时期,这一时期,毕业生们刚从学校走出来,对于自身的价值定位及位置定位都要进行更新和完善。但是并不是一开始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毕业生们会遭遇许多与前辈们相似的经历和磨难,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1.1 价值观冲突

大学生就业初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冲突问题。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学生们以往形成的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新的冲突,如果不能从现象中剥出本质,大学毕业生极有可能迷失在横流的物欲中或是其他精神潮流中。在面对社会新价值体系的冲击,毕业生们都会经历一个筛选和重组的过程中,只有当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位置,摆脱一些表面现象的干扰,认清自身工作岗位的价值,他们才有可能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学以致用。在大学毕业生价值观统一的过程中,需要承受莫大的挑战和压力,如果不能对这些压力进行合理转换的话,势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身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1.2 经济压力

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都是靠父母给予生活费,并没有养成自力更生的理念,或者说较为缺乏劳动价值的理念,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突然转换到自生自灭的模式,毕业生难免感到经济紧张,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又不好再伸手向父母要,这一局面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初期的思想焦虑。加之现阶段买房买车潮流,大学毕业生一边适应就业初期氛围的同时,还要面临同龄其他领域信息的干扰,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些议题,所有问题最终都会变成压在毕业生心上的重石。

1.3 思想压力

除上述问题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初期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即感情问题。许多父母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年龄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已经可以进行人生问题的探讨了。但是作为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才进入社会,自己的价值还没有找到正确的体现途径,也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正是打拼事业的最好阶段,谈个人问题只会分心。长辈与晚辈立场不同,易产生矛盾,进而也成为大学毕业生当前面临的思想压力之一。

大学毕业生虽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但是在接受社会检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风险,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基于这一背景条件下,脱离大学教育的毕业生们自我调适功课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既是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及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及方法。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点的重要性。

2 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自我调适的有效策略及途径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的基本情况及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结合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态势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 主动认识心理冲突,做出正确选择

心理冲突是个体在有目的的行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抵触或对抗的动机难以选择,从而表现出矛盾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有选择就会有痛苦,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时表现出来的困惑、沮丧、焦虑、怯懦,往往源于心理冲突,其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自主与被动、生存与兴趣的冲突。针对自主与被动的冲突,大学毕业生要主动规划自己,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意识,独立自主地去生活,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被动等待家长的包办和代替;针对生存与兴趣的冲突,首先要建立谋生是生存之本、兴趣可以改变的思想,同时尽量把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在解决心理冲突的过程中,大学生会谨慎地对所有的有效选择进行比较,慎重权衡利弊得失,主动做出最佳选择。可以说,冲突的解决过程本身就是毕业生经受历练和主动成长的过程。

2.2 科学解析失败原因,得出经验教训

毕业生就业时常出现理想无法实现,需要暂时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形。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正视事实,又要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把遇到挫折看成正常的事,把挫折看作“伪装的机遇”,不要消极退缩,要放下心理包袱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应聘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如果是主观原因,就要面对真实的自己,扬长避短、重新选择,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如果是客观原因,如所学专业社会需求量小,就应该将就业目标转向中小城镇或农村,从基层脚踏实地做起,积累工作经验。通过调整就业目标,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2.3 寻找合适的宣泄途径,释放压力

除了上述措施外,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自我调适的有效进行,还应合理利用多种宣泄途径,对压力进行释放,缓解不适应的情绪,为大学生社会初期适应步伐和计划提供有效的缓冲,及时补充正面能量,让自己以全新、健康、向上的状态去面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迎难而上;此外,大学毕业生自我调适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自身理性思维及感性思维的双向培养,发展自身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在工作之外得到完全的放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祥辉.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的自我调适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张恋.重点大学本科女毕业生就业期望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3] 罗少珍,廖月英,翟小姬,等.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办法[J].成功(教育),2009(9):177.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5日

我国是从1998年开始试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随着临床专业研究生招生的普遍发展,其规模也不断加大,在不断丰富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层次,加大医学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模式革新与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科学学位强调对于医学学术理论水平与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将培养目标设定为从事医学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侧重其学术性,而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则要求在有限的培养年限内,强化其医学职业性特征的培养方向,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本文聚焦到两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为切入点,探讨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方向。

一、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缘起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了学位比较齐全、学位授予质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的学位授权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博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不管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还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不同学科均授予医学学位,存在名实不符的情形。即使是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也往往是针对生物医学某个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并不直接探讨或解决临床医学的职业技能问题,许多毕业生“不会看病”、“不会开刀”,这些问题阻碍了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的医学学位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决定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确定首批试点单位。至此,我国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把学位类型正式区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前者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对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专门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选择和使用,有利于国际上的对等交流与合作。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严谨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开展至今,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计划分类管理缺乏保障条件。教学计划管理是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实施和管理。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的蓝图,也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实践中,虽然针对不同类型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方案、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教学计划。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都是在一个相同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基本相同的师资条件,培养方案的实施也普遍类似,无论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还是医院的科教部门,很难真正针对不同的学位类型做到分类培养与管理。

(二)“考教不分”影响教学质量管理效果。教学质量管理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所达到的教育目标的程度。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质量管理。抓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质量控制、质量反馈),动员全员,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重点与核心,如何客观、有效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种类繁多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但随着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院校往往只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交由培养医院组织完成,作为质量监控的关键手段的临床技能考核也往往由于“考教不分”而流于形式。

(三)教学资源管理需要合理配套。教学资源管理,其范围大致包含:一是教学基本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实验设备、图书馆等的维护与管理;二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现代化传播技术资源的维护与管理;三是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技术精湛的高级临床医师为其目标,因此在其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激化,面临无法较好地安排学生临床实践的实际困难。

(四)师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解存在模糊。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着眼于临床能力的提高。但是多数导师甚至学生未能意识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特点,这些导师大多身兼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基本上科学型、专业型研究生一起带,在繁重的临床任务和科研压力下,很难真正区分培养,难免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研究生一起被派到实验室做实验以发表高质量的文章。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在读期间有好的科研成果对其评奖评优、以后就业、晋升都有利,因此他们也希望减少临床实践和临床轮转,埋头搞科研,做出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水平相当的论文。这类学生并不理解专业学位的真正含义,图一时之利,把专业学位作为获得学位的一种捷径。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设计

(一)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分类管理与分层次培养。严格分类培养,建立针对临床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根据岗位胜任力制定更加明确的分类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开展跨专业学院选课,加强人文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将来更加适合复杂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压缩学生在校理论课上课时间,突出临床实践,加强临床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管理

其一,抓临床轮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严格要求在相关科室的轮转,通过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达到一定的目标水平。作为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培养要求的部门或违反有关制度的研究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不足。

其二,抓论文开题。培养方案应明确指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应为临床实用型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定要结合临床,在临床中寻找课题,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与技术手段为出发点。管理部门通过挑选高水平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选题的科学性、应用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

其三,抓临床技能考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工作应由学校统一组织、管理,按学科抽调出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临床专家组成临床技能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的相关事宜。考核可试行一定的重考率和不合格率使临床技能考核落到实处。

其四,善用教学督导,检查临床带教情况。教学管理部门要挑选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有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退休及部分在职的资深教授组成教学督导组。通过教学督导定期检查,掌握临床教学的全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搞好临床教学工作,必须充分调动临床医生的积极性。首先,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引导临床教师重视教学的投入;其次,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对青年临床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挑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乐于教学的高水平临床医师加入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再次,逐步规范专业型指导教师和学术型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便使承担不同指导任务的教师可以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内提高各自的指导水平,使不同的导师群体具有更加专业化的水准。

(四)完善临床实践配套建设,建立临床技能中心。完善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将大幅度地改善临床医学技能的训练教学条件,有利于开展符合临床实际的技能训练及考核,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连铸淡,陈新超,徐永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

[2]连铸淡,徐永刚,陈新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8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对临床用药方面也越来越关注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的安全需要我们重点来加强,医院药品在使用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本文在分析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的问题上对临床用药的风险进行了探讨,通过制定一些药物风险管理等来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同时,对临床用药安全的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73-01 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加强防范,尽最大限度来避免风险。而用药风险作为医疗中的差错无疑会给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医院在药物风险管理方面就要重点来加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预防医院临床用药潜在的风险,以此来保障患者的人身健康,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努力。在这里,笔者分析了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因素,以及提出了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的方法策略,以此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影响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的一些因素

1.1临床药品自身特性影响用药安全

有一些药品受自身药性的影响,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等,药物自身的这种不良反应则会对用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严重的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1.2药物质量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药物质量风险的管理贯穿了药物的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应用等的各个环节。无论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问题;而且,现如今的药品生产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可能会对药品的药性含量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从而会影响药品的质量,那么,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则很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药品的疗效也将会大大减弱。

1.3医生以及医护人员专业药物知识的缺乏

医生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作为接触药物的主要人员,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就要具备专业的用药诊断、用药监测、评价等药物知识,但是,现在一些医护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用药专业知识,对新药不了解、临床用药选择不当等问题的存在都将会对患者的用药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我们说,医生及医护人员就要不断增长自己的医疗知识,在临床用药中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细心、热心、耐心的原则来服务于患者。

1.4中药注射剂在注射方面存在安全风险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院不可避免会用到中药注射剂进行注射,然而,在具体的注射中,我们依旧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比如今年来由于双黄连等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医院临床在具体的用药过程中就要搞清楚药物的特性,避免药物之间产生有毒的反应,而且在用药量上要严格遵守说明书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剂量和浓度来实现科学合理的安全用药,从而在规范的操作下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最大药效。

2对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提出的方法策略

2.1加强药品的风险防范监督力度

有些医药企业在生产药物的过程中,存在生产条件不合格、环境不达标等问题,这将会影响药品的药效,倘若在生产中存在大的问题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就要加大对药品的风险监督防范力度,执法机关可定期抽查一些药物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进行教育等;同时要严厉打击假药生产地点,杜绝假药向市场的流通,保障市民的用药安全。而且,要注意完善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医院在临床用药方面要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管,排除用药隐患,同时要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制度,在相关用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下来做好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防范问题。

2.2临床用药人员要重视药学工作

临床用药中的调剂工作是一项专业水平很高的工作,因此,调剂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就要注意学习掌握临床药学、药物学、生物制剂学等知识,还要懂得药品管理的各项规则,在具体的收验方、调剂、发药过程中还要掌握药品的用途、用药的剂量,以及要明确药品对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对用药的一些禁忌也要清楚,以此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放心。

2.3开展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在医院临床用药中,针对临床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可以定期开展一些ADR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此检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弥补临床用药实验研究的不足,依托ADR进行药品安全检测可以保障药品上市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重大的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止风险的扩散蔓延,从而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避免一些药物的浪费情况;在对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医院相关部门分析当前药品存在的问题、缺陷,从而在解决这些不足的基础上促进新药的研发,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医院临床用药在安全风险方面的防范,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的药品,促进他们身体的恢复。

2.4加强医疗人员的管理

临床用药过程中,接触药品和治疗过程最多的就是医生以及一些医护人员了,因此,他们对于用药安全风险问题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自身就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高度对工作和患者负责的责任感,一名好的医师,就要有精湛的医术、高尚崇高的医德、完美的服务,在精湛医术的指导下,医生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存在的风险,崇高的医德、完善的服务来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质量环境,而且能够使患者在用药方面消除担忧,构建这种具有专业医疗知识、具有完善服务质量、具有崇高医德的医护群体,必然会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我国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防范,保障用药的安全无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在临床用药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问题,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医护人员自身临床用药的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因素都会对临床用药造成威胁,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不应回避,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来重点探讨避免临床用药风险的相关措施,通过完善医院设施、医生自身知识等来防范临床用药的安全风险,以此来加强用药风险的防范,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立荣,戴晓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呈报现状与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9

引言

医学的发展,促使医学院的教学质量获得足够的重视。医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促使医院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需要予以医学生充足的实习机会。如果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将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基于此,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需要对当前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面对新形势,临床实验教学唯有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1 新形势下临床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从临床实验教学的现状就可以了解到,新形势下临床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实践可以了解到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验教学相脱节

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的都是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余临床实习课等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需要完成的事基础课余临床专业可,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随后进行临床实验教学与实习阶段[1]。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并不利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基础与临床相互脱节,并且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忽略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在临床实验教学遇到问题的时候,难以保持整体性。也就是说在当前临床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况,学习中难以表现出主动性,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临床实践表明唯有高素质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就当前我国临床叫徐相对不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仍旧不能对临床实验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之间并没有竞争力,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获得有效保证。如此教学,在临床实验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还是在教师的责任心。如果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合格的敬业精神,也就会在临床实验教学中敷衍了事,教学成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1.3 临床实习与考研相冲突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会直接参加工作,但是有部分学生毕业后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还会有部分医学院的学生为了能够成功就业,会改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针对想要考研的学生,进入临床实验教学后的上半年就需要准备考研,参加考研辅导班,集中精力复习,而这样必然会影响临床实教学的效果。而对于不准备考一年的学生,下半年则是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毕业生忙于各种单位考试与面试,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很少关心临床实验教学。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缺乏上进心的同学,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又不想考研,对进入社会产生迷茫,因而更加不重视临床实验教学,整天不知道该做什么。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参与临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忽视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

2 提高临床临床实验教学的思考

从当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就可以了解到,临床实验教学效果与状态不是很满意,这样一种状态不仅影响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影响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2.1 改革教学模式

临床实验教学要想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当前这种教学模式。临床实验教学中表明,PBL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一问题为基础,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的模式开展教学[2]。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要想医学生在临床教学中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临床思维,就需要及时安排临床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强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优秀医疗人才的培养,必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提高临床实验教学水平,就需要保证临床带教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带教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临床实验教学经验,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更贴近实际情况[3]。保证教师尽心尽力。基于此,需要针对临床实验教学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带教教师的同时,还需要评价带教教师的教学成果,加强对带教教师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2.3 加强对临床实验教学的管理

在临床实验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临床实验教学考核与管理。保证学生的出勤,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保证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临床实验教学进行考核没考核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篇10

关键词:临床基本技能;医学生;实践教学;从业能力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需要经过反复培训才能获得的。临床技能培训是临床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熟练、规范、正确地进行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毕业时具备较为熟练的临床技能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 浅析当代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医疗服务需要,提升临床医学学生从业能力是当今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多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医院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当前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临床技能操作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

临床医学专业课间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影响临床课间实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医院和实习学生本人,如考研、就业、实践机会少、法律约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等[1-2]。

我小组以问卷形式,调查了同学们对临床基本技能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学校进行技能培训的认识和看法,结果分析如下。

1.1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现状

1.1.1学生们对临床基本技能知识了解较浅,掌握不扎实。只有约20%对基本的临床技能较为熟悉,并且是通过自主去医院实习而获得的了解,而60%左右的同学在临床基本技能方面并不过关,几乎没有太多的学习。

1.1.2大家对学校技能培训有所耳闻,但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途径知道一些学校或中心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但是并不清楚具体的内容和培训方式。

1.1.3对基本技能的学习热情高涨。简单了解技能培训内容后,同学们大都对基本技能培训抱有十分强烈的兴趣,十分支持开展此类的课程,肯定了它的优势,并且表示很愿参加学习。

从问卷可以看出,多数人都很担心在基本操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未来的从业困难,低年级时,对医学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容易迷茫;高年级时,进入临床阶段,所有操作只会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之下完成,很难独立完成操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一个穿刺都没做过。

1.2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1.2.1法制约束不断增强 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客观上造成医学实习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医生执业走向法制化,但对实习医生没有明确定位,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从事医疗活动,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得一些检查、穿刺、手术操作项目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实践,大大减少医学生的训练动手机会。

1.2.2缺乏考核约束机制和教学激励措施 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来控制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包括临床技能水平,从而导致临床技能考与不考、考好与考差一个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好的带教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临床带教时费力、责任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教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忽视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疏于管理,特别是对纪律和医疗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忽视临床带教过程是师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忽视学生对临床带教的促进作用。

1.2.3实习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医学生尤其如此。所以医学生重理论,轻临床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把实习作为考研的一个充实点,整天把头埋在书本里,无暇顾及临床学习和临床实践,还有的医学生整天奔波于找工作、就业,认为有了工作再掌握技能也不迟,还有的学生对学医不感兴趣,只想有个毕业文凭,在临床实习中,没有主动意识,老师在旁指导也不愿意动手或多动手,明显淡化了临床实践。

2011年12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医学教育,能力为重。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高等医学教育要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3]。

2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医学临床实践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让医学生拥有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素质,拥有为患者进行规范诊断、治疗、操作、服务的执业能力。临床实践是本科医学生五年中学习关键的一年,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中的一年,也是临床医学教学核心的一年。因此,如何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1研究条件 我校于2012年创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后共投入资金1168.028万元。现已建成基本技能实训室13间,综合技能实训室2间,配套功能室2间,模拟诊室2间,技能操作准备室1间,模型准备室2间,管理办公室1间,教学仪和培训设备780余台(套),总面积达2000m2。我们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在临床医学本科卓越医师班中开设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课程,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有条理、有方向、有目的的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扎实的临床医学生。通过增开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加大临床技能培训的力度,从而达到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从业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投入到祖国卫生事业当中[4]。

2.2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在卓越医师班全面展开培训,形成以培养过硬的医务工作者为工作任务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执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临床医学人才[3]。

2.3研究对象 以2012级卓越医师班学生30人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选出60人志愿者为研究群体。

2.4开设课程 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项目选择如下项目进行培训:穿脱手术衣与带无菌手套、清创术、手术区消毒、铺单(铺巾)、导尿术、胸腔穿刺术(液体)、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腔穿刺术、三腔两囊管置入术。

2.5对比分析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选出60名志愿者完全以文字资料为本学习知识点。2012级卓越医师班学生学习文字材料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1个月后进行检测,进入临床实习后再次进行对比分析。

2.6实验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发现,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学生的临床从业能力远远低于经过临床技能培训的学生。

3 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3.1加强临床实习技能培训 2008年起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习生在对患者进行相关诊疗操作须征得对方同意,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等因素,造成了愿意让实习生实践锻炼的患者越来越少,因此,必须加强扩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对医学生制订训练计划,组织各临床教研室对同学们进行规范的技能培训,按时开放培训中心,使同学们有机会在模型上多练习,以此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尽快适应临床。

3.2强化教学意识、激发教学动力。临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医师又是教师,既是临床技能操作者,又是医学知识的传授者。因此,要在教师中牢固树立以教促医、以教促研的思想,同时加强教学投入,保证有足够的临床教师和教学经费投入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年终评优考核,激发教学动力,形成长期而持久的教学氛围。

3.3严格进行考核 注重考核实践能力,各病区负责带教老师在命题、技能操作以及评分标准上都做到统一要求,让同学们感觉出科考核不仅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手把手学习的好机会。组织所有临床实习生参加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情景模拟考试,让同学们进入角色、自我评估,找出差距,以便更好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姜虹.医改一年成果遗憾相伴[N].中华工商时报,2010-05-28.

[2]杜琳琳,闰磊.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医学生就业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11):160-161.

[3]王和仁,任凤云,张海峰.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5(3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