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十篇

时间:2023-09-15 17:33:40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1

心得体会一

由XX校举办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在一上午的学习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XX老师有关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一年级人教版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

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

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心得体会二

我参加了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付成祥等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及评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王娟娟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

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加强评学环节,细化评学环节,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心得体会三

我有幸参加了XX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通过这次新教材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网上学习培训,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仅谈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以话题单元来编写的,话题单元确定设想的内容:

1.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

(孩子的生活、知识、情感、经历相吻合)如梦想的细列。呈现丰富多彩儿童的梦想,激发学生的梦想,如奇思妙想。

2.着眼儿童的成长,关注儿童的优秀品质

如:我爱我家、爱的品质。情感是语言活动的基石,它既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理想。

3.重视地域特色,关注传统文化

语文与文化是血肉相连的,即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民俗风景线、世界更精彩。

4.突出语文特性,关注阅读引导

注意引导孩子们的阅读,如:阅读的快乐,试图来感染孩子们,通过阅读来美化你的生活,丰富你的生活。又如《阅读的境界》。

二、单元结构及特点解析

结构:阅读、链接、交流、评价

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体现了编者的总结与提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它。有的提示语是打动人的话;有的提示语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话;有的提示语是给人留个悬念。

选文突出特性:

(1)可读性;(2)可借鉴性,力求文质兼有,具有一定的示范性;(3)丰富性,文体丰富、图文并茂。

怎样学?

有的把这些文章的学习等同于语文课文中的文章去分析、学习,是不可取的。

三、注意事项

1.从内容出发感受性的阅读或只要求孩子们了解它的大概内容,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深挖。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2.要从问题入手探究性地读教学,要让学生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尝试探究,列举1~3项研究的问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思考,使学生体会阅读过程要深入一点,联系实际发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3.从模仿、借鉴、鼓励学生去积累,学生自愿积累,要老师巧妙引导(那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4.从个性差别考虑,独立性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40~60分钟)在课堂内完成。

链接:

围绕话题组织,与“阅读”并列存在的又一个“读”的天地。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达到丰富融合。

在链接部分主要体现出它的:资料性、丰富性、互补性和引导性。

上挂下联(阅读――生活)采用的方法是:探究式、活动式、三角式阅读。一般要一到两周的时间。

交流:是基于学生群体化的学习行为设计的。有的是认真交流;有的是实践交流。有了“交流”,阅读才在过程和方式上达到了“综合”。

它主要表现为:自主性、合作性、选择性、活动性。

评价与交流:

对阅读过程的反思;是为了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学会探究,学会共享,学会欣赏,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主要表现为: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过程动态化。鼓动激励功能、促进提高功能、积极向导功能、反思总结功能。

“交流”与“评价”在课堂完成,大约要一到二课时。

一学期选2个单元就行,一本书要在一学年内完成任务。

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去完善它、拓展它、补充它。

四、综合阅读教学

1.不着眼于字词句的教育。在了解阅读中把握教材,把握其信息。

2.语文的综合阅读,不是它学科的教学。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发展。培养搜集、整理论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3

关键词:成人英语教学 语法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223-01

一、成人英语培训语法课的现状

随着社会上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种阶层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在英语培训中,他们有的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参加英语培训是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人几乎没有英语基础,参加培训的目的是想拥有一定的英语对话能力。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但参加培训的目的却几乎一样: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英语水平。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悟性,还与授课教师的授课方法、内容、布局规划等方面息息相关。

在现代成人英语培训机构的语法课上,许多课堂上都不见了传统中小学中的死板的语法课,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方法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好评。一方面,其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完善了语法教学。

二、成人英语培训语法课的必要性

从现代的相关调查来看,如果对语法教学掉以轻心,那么几乎不可能学好一门外语。

从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角度来看,与学习母语不同,母语的学习是自然而然就学会的,而成人的英语学习与母语的学习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其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过程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用学习母语的方式来对待英语的学习。由于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成熟健全,更适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英语语法,也较中小学生更能理解语法的内涵,所以成人英语的培训的语法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许多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是不全面的、零碎的。甚至许多人在语法方面仍然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讲解、引导。因此,语法课能够全面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通过对语法的讲解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整理思路,使其更好更快地理解语法知识,以便于其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成人英语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

1.英语教材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英语教学的教材很多,但是其多是一些品质低下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内容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其内容的覆盖面不广,不是内容过于简单就是过于深奥。其次其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几乎找不到一本适合各层次的成年人学习英语的教材,即欠缺了专业性、针对性。

2.教材的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创新性

笔者在本地的几个英语培训机构中查阅了相关的教材,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尽管在同一个机构里有多个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教材,但是几乎每一版本的教材的内容都相差几无,缺少创新性;也有几家培训机构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从实际的反映情况来看,不是教材的内容太过简单就是太艰深晦涩,难以理解。脱离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实际,无法让学习者学到真正想学的知识。

3.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这一点与现今的中小学、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类似,通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下面的学生只管记笔记,甚至发呆、睡觉、玩手机。但是不排除有些学生想要参与到课堂中去,但是碍于面子等问题,还有的学生怕回答问题后被责备、嘲笑等不敢发言。

4.受汉语影响严重

这是成人英语培训语法课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许多人受母语影响十分严重,缺少中、英双语之间的差异意识,往往将母语的知识、用法经过简单的翻译直接应用在了英语中,造成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

5.“瓶颈期”难以突破

许多成人英语教育机构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定时间、深度后,遇到了瓶颈期,即短时间内无法有重大的突破,这种现象在一些高层次的英语学习中十分普遍,亟待解决。

四、成人英语培训语法课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1.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

早在两千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理念,具体到成人英语培训的语法课中。首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选择不同层次的教材,对教材的内容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杜绝劣质、粗滥的教材进入学习的课堂;其次,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找到相应的教材,就应该在一方面积极寻找教材的替代品之外,另一方面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活动,确保学习者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具体来说,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讲授语法知识,这样会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大幅度下降,教学成效事倍功半,同时不要刻意追求语法的深度,要注重语法的使用特点,使用频率,多讲授一些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法即可。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可以在将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些改变。

2.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加强互动

成人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外乎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因此,要鼓励学习者在课堂中勇敢的说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重点培养学习者的语感的形成。讲师在讲授的课程中,应该注意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发起学习者学习、发言的兴趣。同时,也要加强课堂上的互动,减少课堂中“真空期”的尴尬境地。同时,可以在学习者中对学习进步、优秀的学员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其树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整个培训小组的学习热情。

3.对“瓶颈期”学员进行多方面辅导

如果发现学员陷入“瓶颈期”,首先,要鼓励其不要气馁,努力学习;其次要对其进行专业的辅导,帮助其突破瓶颈期,打破目前这种状态。另外还要对其进行针对化的训练,训练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与超前性。

五、总结

针对目前社会上越来越流行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成人英语培训机构的英语语法课的教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依靠学习者自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通过市场规范、机构调整、政府推动等许多方面共同来解决。

参考文献

[1]牛卫红.成人英语培训语法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3,07:219-220.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4

1.关于开设进程

目前,本地区共有所小学,其中完全小学所,不完全小学所。本地区共有小学生名。

目前,本地区小学已经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其基本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起步较早。在当地党政的领导和重视下,本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起步较早。90年代末,首先在实验小学进行试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后,本地区虽然不是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但是,英语课程实验与国家课改实验区基本同步,于年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比大市其它县市要早得多。据了解,目前大市其他县、市只有市(县)城区少数有条件的实验小学开设英语课。

二是分步实施。按照教育厅文件要求,吸取省内外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经验,我们制定了英语课程开设方案。按照方案,本地区从年秋季开始,城区3所小学和乡镇所有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从年秋季开始,本地区所有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全面开设英语课。年年,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关心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工作,本地区10所省级实验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年本地区所有小学的一、二年级,全面开设英语课程。按照计划,今年秋季,英语课程覆盖所有学校、所有年级。在教学内容上,为防止英语教学与汉语母语学习相互干扰,各学校一年级英语字母教学皆在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任务完成并得到充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步履稳健。专门召开了开设英语课程动员会。制定了《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实施方案》。每年安排师范英语毕业生选聘计划,陆续补充师资。不断由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英语师资转岗培训以及在职进修培训。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校本研修制度。

2.关于教材使用

1-6年级目前使用的教材为译林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牛津小学英语》。该教材词汇量较大,内容丰富。

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有关文件(苏教基〔2010〕6号)规定,3-6年级英语教材,属于义务教育免费教材,其费用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补助经费统一承担并实行国库支付;1-2年级英语教材,属于地区教学实验教科书,其费用由本地区财政负担。

3.关于师资状况

本地区英语任课教师共360名,其中,英语专业130名,非英语专业256名。为保证英语课程的开设,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一是招考。每年新教师招考时,向小学英语倾斜。尽管每年所下达的新分配的聘用人数指标很紧,但对小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聘用人数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倾斜。年比上年度增加50%。

二是培训。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自年以来,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7期培训班和一期提高班。迄今为止,参加培训转岗英语教师有269名。

三是委培。从年年起,采取定向委培的办法,解决师资来源问题。年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3人,其中小学英语14人;2010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9人,其中小学英语师资11人,2010年委培30人,其中小学英语8人。

4.关于课程设置

3-6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每周安排3课时。

1-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每节课20分钟;由于国家课程计划中低年级没有英语课时,目前,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安排低年级英语课时。

二、存在问题

1.在教材方面,词汇量大、内容多,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同时,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够,备课的要求高,一些转岗改教的老师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要求很高。

2.在师资方面,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转岗培训从事英语教学的269名教师中,有些教师语音和听说能力等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负担较重,小学英语教师一般都跨年级上课,任课班级多,备课量大,教师工作负荷较重,无暇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三是职称评定有障碍,大多转岗培训的教师所拿文凭都不是英语专业,职称评定的时候所教科目与文凭对不上号,按照目前市职称评定的要求,似乎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称评定。

三、应对措施

1.招聘专业师资。今后,本地区小学事业将基本稳定在现有规模:学生35000-38000人,班级900个左右。从人数上看,现有英语教师规模,能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对照高标准要求,专业合格人数太少,很多是通过培训临时转岗的。现有222名专职英语教师中,有62名专业学历有待进一步对口;现有138名兼职英语教师中,有135名专业有待进一步对口。因此,请求今后陆续招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加快英语教师专业学历的合格化进程。

2.实施科研兴师。以科研兴教为抓手,以打造优质资源为契机,以编精练题、易错题,写教学案等为手段,通过磨题、研题,磨课、研课等过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加强专业培训。需要对部分转岗教师进行2次培训。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5

关键词:语文教师 培训 学科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33-01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目标是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如何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从提高教育质量做起,而教师队伍的整合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本文针对语文教师的培训问题做了阐述和探讨,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 语文教师培训的一些问题

(1)对教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一些教育结构设置了对语文老师的培训课,但是培训缺乏实际性和可行性,没有根据语文课程和教学大纲来设置培训内容。或者说培训的内容对语文课堂起不到帮助作用,培训者也没有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所以培训的效果不佳。

(2)培训机构不健全,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没有专业的人士来对老师进行培训,或者进行培训的人缺乏一定的素质,所以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也很单一。这样的培训难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培训流于形式和表面,一部分学校为了应付教育局的号召,虽然对老师进行了培训,但是只是出于敷衍,所以培训也流于形式和表面。仅仅只是举行了一些简单的讲座,对语文课堂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4)没有触及到学科根本,所以培训也没有实效性。语文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而一些培训却没有遵循语文学科和语文教材的实际,甚至和课堂内容没有沾上边。所以,培训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2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培训实效

(1)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培训准备,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申请一个账号,方便他们在培训之前登陆平台,浏览需要培训的一些课程,并且了解这些课程的目的、内容,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随时查看培训的动态及信息。

(2)培训过程中对教师进行辅导,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反馈。培训时要给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和作业,督促他们按要求进行课程学习,并且每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评选出优秀作业,实行学分制,教师在达到一定的学分之后才能算完成培训,对培训的教师起到监督和辅导的作用。

(3)鼓励受训教师交流教学方法,接受培训的老师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每15个人组成一组,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后,再在培训会上进行交流,并且让大家共同来讨论。最后大家都认为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培训教师在实际课程中进行展示。

(4)培训课程的设置多样化,培训课程的内容可以不单单只有教材的内容,也要有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学、教师发展学等等,将这些课程与教材内容综合起来,既拓展了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又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从而让教师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

(5)精心设计培训方案,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来设计方案,在培训导师中进行方案设计的讨论,广泛征求教育界领导的意见,让大家来审核培训的方案。设计方案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

(6)培训要触及到学科本身,不能空泛而不切实际,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如果触及不到教材,那么培训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以,语文老师的培训应该首先要尊重语文学科的规律,补充老师在语言、文学、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培训导师中要有文化界的专家,为的是帮助老师们提高文化素养、开阔视野。

(7)告诉老师语文教学的目的及意义,语文是一门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的学科,带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培训导师要告诉老师,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为应付考试,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情商。

3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要把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训导师要让教师把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和经验教训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吸收新的知识。并且对知识和经验形成新的理解,解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不能急于求成,一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太过于看重结果,希望在短期的培训中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会影响教师的培训,所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多注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强求在短期内一定要达到一个效果。

(3)注重培训内容的实际操作性,培训的课程不能够只是空泛无物的。培训导师应该鼓励教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并且讲解一些教师授课的实例,帮助教师们累积经验。

(4)培训导师和受训教师不能有隔阂,在培训的过程之中,培训导师要给予受训教师额外的帮助,要和他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并且对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做出真诚、真实的反应,鼓励和赞许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4 培训教师如何积极的参与其中

(1)态度很重要,它决定了培训的效果,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对培训导师提出的问题真诚的回答,避免类似于“是、否”的简单回答,用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培训,效果就会高于被动式的参与。

(2)听课时要大胆的质疑,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教育者和被教育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一般性的理论知识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教师在听课培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疑和问题,这些质疑都证明教师已经积极的思考过了。教育不能墨守陈规,只有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3)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联系,把培训导师讲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联想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深入的思考究竟该怎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5 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一定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并且侧重于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学科,所以培训过程中,培训导师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帮助老师补充知识,拓宽视野。这样才能够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避免他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生拉硬拽。

参考文献

[1]胡国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冷思考”与“软着陆”――以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8):63-66.

[2]卢彦梅.教师培训促进教育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7):15.

[3]陈冬郁.学历培训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13(1):67-68.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6

关键词: 高师现代汉语 课前课后训练 目的 形式 内容安排

引言

高师现代汉语要系统教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科研工作打基础。此所指的是现代汉语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与其他比较,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教学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使课堂讲授、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很好地配合以强化教学效果,那课前课后训练需进行,有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扩展和补充。课前课后训练指的是除作业练习外的,为增强教学效果而安排在课前课后半小时内的训练。这需要教师在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完成预设,开展训练,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和时间。

一、课前课后训练目的

课前课后训练的目的是培养高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或其他语言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可根据训练的内容,确定听、说、读、写等课前课后的训练分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家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必须从学术型或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1]。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教学除注重必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传授外,更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和培养所需时间的投入,注意培养能力的面更宽、力度更大,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为地方教育服务的卓越语文教师或其他行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才。就时间投入而言,课前课后半小时的训练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二、课前课后训练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形式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归纳有以下形式:

(一)课前摸底训练:有普通话注音能力的摸底、普通话口语表达摸底、普通话听辨能力摸底等训练。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普通话注音和口语表达基础,因材施教。(二)听辨训练:要求学生养成听辨普通话的习惯,具有在语流中马上捕捉错误语音的能力,听辨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三)课前讲课及评课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教学,给学生分组,课前安排某组学生按规定时间根据旧课或新课内容,自己选择恰当内容准备课前讲课,教师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四)角色模拟训练:结合教学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模拟某一角色在特定的场合演讲等。(五)规范使用汉字训练:在学生预习、复习的基础上,开展训练。训练可结合现代汉语教材文字附录部分。(六)朗读、归纳短文训练: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教材提供的朗读材料,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归纳短文,提出一到两个问题。教师选择优秀问题,下次课前课后训练请学生回答。(七)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结合词汇、语法等部分教学,开展此工作。(八)学生互改材料训练:可利用课前半小时或课后恰当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规定作业,比如:写小短文等。W生当堂互改,教师回收检查。(九)分组竞争训练:根据训练不同内容和训练目标,可以事先或临时给学生分组,引进竞争,训练学生,提高能力。

三、课前课后训练内容安排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培养师范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汉语教学需注意的内容。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具体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

在课时大量压缩、学生能力培养愈显重要的当下,现代汉语教学课前课后训练是教学预设、补充和扩展,内容安排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安排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注音、听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语音教学部分,利用课前或课后半小时,安排如下内容:1.普通话注音摸底测试训练。讲解语音前,让学生给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大致均衡的一百个音节注音,了解注音能力;2.声母听辨训练。在讲解声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n和l,平翘舌的听辨训练,其他如f和h的听辨等;3.韵母的听辨训练。在讲解韵母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尤其是en和eng,in和ing,uen和uneg的听辨训练。4.声调听辨训练。在讲解声调内容前,可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听辨训练。5.听辨能力综合训练。该部分内容安排在语音学习完成后,检查学生普通话的听辨能力。以上训练,对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很重要,先养成他们听普通话的习惯,这是学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普通话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严格的口耳训练的过程,安排课前课后注音、听辨的训练,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有着帮助作用。

(二)说的能力的训练: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个部分均应贯穿说的能力训练。课前讲课训练、学生短文习作叙述、角色模拟训练、即兴演讲、普通话测试用教材的话题训练等均可作内容安排。如:角色模拟训练,让学生设想在某种场合需要扮演的某一角色,在事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说话训练。结合写作课,安排学生短文习作叙述的内容。根据现代汉语各部分已学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准备某个知识点,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进行5分钟左右的讲课,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可以训练说的能力。结合普通话教材中朗读短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让每人提出问题,谈谈读后的感受,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等。通过这些安排,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三)朗读能力的训练:朗读能力训练主要结合语音教学、普通话测试进行,也可结合现代汉语其他部分内容开展成语接龙、朗读接龙等训练。课前课后训练应和学生平时训练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平时训练是基础,课前课后训练是检验和提高,尤其是要利用课前半小时,带领学生朗读现代汉语教材发音操练内容,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普通话教材的朗读材料。训练的同时,交代朗读的要求、普通测试细节问题等。朗读训练还可同说的能力训练结合进行。

(四)写的能力的训练:包括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书写训练有写规范字,写汉字规范读音,写规范笔画、笔顺的训练,与文字教学紧密结合。写作能力训练:一是与写作课训练结合,二是与词汇、语法、修辞教学内容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如:学习词汇部分时,训练恰当使用词语;学习语法部分,训练遣词造句和改病句等;学习修辞部分,训练修辞格的运用等。在教师带领下的课前课后训练时间是有限的,训练应和学生自行训练紧密结合。

(五)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与考试、考查结合。一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兴趣,二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受训练时间的限制,综合训练内容以简洁、凝练、突出效果为宜。如:可采取教师出题,学生互改互评的方式,也可采取结合考试、考查内容,引进竞争,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四、训练需达到的预期效果

课前课后训练是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有弥补课时不足和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素养的作用。训练需达到的效果如下:

(一)提高普通话水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开展课前课后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包括普通话口语水平和注音水平,使90%的同学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甲及以上等级证书。

(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说普通话为前提,通过学生朗读、说话、即兴演讲等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脱稿表达普通话标准或基本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条理清晰,能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即能文从字顺准确表达思想,为学生将来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奠定基础。

(三)发展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结合课堂教学的课前课后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打下坚实语文基础。通过训练,树立规范意识,为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由教师指导的课前课后训练,半小时为宜,不能影响正常教学。课前课后适宜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扩展和补充,也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熟练技能的方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地方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师思考、探析和实践的内容。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02-01

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虽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目标,但是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阅读教材陈旧乏味,学生缺少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将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如何切实地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固守课本的条条框框,缺少相关知识、背景的介绍,缺少外延的拓展。目前课堂阅读训练大都局限在书本内容中,只把课堂时间的一部分用作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获得大幅的提高;教师没有给予阅读能力培养以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都把阅读训练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堂上仅仅解释下生词或对下答案,这样的教学形式无异于走过场。学生得不到教师充分的指导,往往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见效甚微。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不难发现,阅读材料过少,而且应用所学英语的机会也不多,课外阅读材料的不足和较低的利用频率使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速度自然难以突破。小学生的性格还没有定性,比较贪玩,除了课本阅读材料几乎不会主动阅读课外的一些英语教材,即使有的学生家长给孩子买了补充性的课外读物,可缺少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很难对阅读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3.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接触英语的时间较短,语音、语法基础还不扎实,词汇量的积累也不丰富,因此很难找到难度相当的教学内容做补充教学。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的句式时,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1.阅读内容的筛选

小学英语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慎重选择课外阅读教材,在选择时要注重以下原则。

第一,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贪玩,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往往是一些童话、歌谣、人物趣事、动画影片,以及深入浅出的生活百科,教师要在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加以指引。

第二,适应性。课外阅读材料作为课堂教材的引申,应尽量与教材匹配。这样,在补充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注重把握课外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应从学生角度去挑选材料,要适时询问学生对课外教学材料难易程度的评价,及时作出修正。如果文章太简单,不利于孩子学习水平的提高;而文章太难,则很容易打击和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一般应选择生词率低于10%的文章,指导孩子通过上下文的情境理解猜测单词的含义,小学课外阅读材料的篇幅不宜过长。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阅读训练活动

第一,与视听训练结合。教师可以选择若干与教学内容相近的文章,进行听力和阅读理解训练。为了使训练生动化不妨加入一些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播放,看后给学生留短暂时间进行快速阅读,随后教师介绍文章主体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最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教材和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第二,与口语训练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多多诵读课本,和记忆表达的过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可以流利背出所学对话,但是在应用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其实阅读能力训练和口语训练可以结合进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第三人称去表述教材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不一,因此表述的能力也不一致,教师只要鼓励学生尽量多说即可,同自己做比较,有进步就值得赞扬。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锻炼学生正确使用第三人称单数。

3.重视课后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阅读课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多设计出形式各样的课后练习来巩固阅读课的教学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后练习形式可以是缩写课文、改写课文、表演课文、复述课文等,还可以转换师生角色。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请学生做“老师”,解释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和段落,综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分析、综合教材,其难度较大,教师有必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补充和评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虽然学生不能对课文中的句、段做出令人满意的分析,但这一过程实践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使原来由教师来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共同求解,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激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学生在自导与互补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关注课后练习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还可以延伸课堂阅读。阅读后以手抄报或英语读书笔记的形式展出,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英语学习风采和获得成功感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冯秀红.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5)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能力;倾听能力;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53-01

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倾听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听的策略,要培养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

一、倾听能力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在人们进行声音言语的听觉接受过程中,由不同的能力组成口头言语信息的接受过程,它主要包括:听音能力、辨音能力、理解和记忆能力,这需要进行良好而专注的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提高辨析和排除干扰的能力。在倾听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有主观倾听意识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当今家庭中,大多是“小公主”和“小皇帝”,一些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由于缺乏合作与协调意识,自我中心欲望强烈,常常以自我的论断进行发言,而不顾其他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另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差的阶段,他们在倾听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状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无法集中精神倾听,影响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

二、学生倾听能力的整体训练关键点分析

对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训练,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把握。(1)要找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性,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并选择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设计题材。要注意题材的选择不要太长,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引起听力疲劳;英语句型不宜过长,而要短小、简捷,呈现口语化、接近实际;英语题材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时代性和寓意性特点。(2)缩短倾听距离,引发学生的倾听好奇心。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要围绕英语教材,明晰语言情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指导学生倾听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关键词和关键短语,通过对关键词的倾听,激发学生的倾听期待。(3)注重学生的倾听互动环节。英语语言的传递不是单纯的我说你听,而是要将学生引入倾听互动环节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训练时,要以听者的姿态参与其中,在学生理解困难的时候予以板书提示,并适当放慢语言速度。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倾听的互动转述,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倾听能力。另外,还要强化倾听反馈部分,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倾听中存在的问题,并施以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倾听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它需要结合阅读、写作、说话的训练,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倾听技巧之后能够求同析异、辨识正误,并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1)倾听能力培养之听问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倾听注意力和判断力的常用方式,它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和分析。教师要注意提问的精心设计,变换提问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提问核心内容并分析要义所在。例如:牛津译林版教材“What colour”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What is your hair color?)学生回答:“我的头发是黑色的。”(My hair is black.)(2)倾听能力培养之“听演”训练。倾听能力的培养中,可以结合问题进行英语情景训练。学生普遍对故事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单纯进行英语故事讲述未免单调缺乏吸引力,因而可以结合提问,让学生在英语情景中进行训练。比如:牛津译林版教材“How much……”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情景倾听训练。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的角色,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英语情景对话。店员:“Can I help you? ”顾客:“How much money is this pen?”店员:“This pen is 10 Yuan。”顾客:“I want it。”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英语情境中,可以专注倾听并掌握相关英语知识。(3)倾听能力培养之听后复述训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记忆特点,学生刚刚接受的知识信息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强化,才能防止遗忘,以便在脑海中留下印痕。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有意识听记的能力。例如,牛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好”一课教学中,教师说道:Yao ming is a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He likes sports in his life and he does sports every day,His success is because of he has a good habit of exercise。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对上述故事进行复述,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它不仅是听觉接受的过程,更是对英语语言的思维过程。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倾听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倾听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天顺.论小学生课堂中倾听习惯的培养策略[J].林区教学,2014(10).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训练

引言

语感,一般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一种感觉或者直觉,是由长期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共同达到的一种过程,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的产生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为一门工具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学科,其对于学生语感的培训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对语言的掌握与文字的表达能力不足,训练他们丰富的语感对于进一步感悟、领会语文学科中的精髓,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培养语感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天职。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语感的训练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率,进而丰富语文教学的方法模式。

一、加强情感沟通,以“听”训练语感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听的状况。学的方法一般都是把完整的文学作品当作单纯的语言材料肢解,以求条分缕析的逻辑论证。这种情况对于应试是有效果的,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及表达能力则要欠缺很多。因为材料一旦被分解,充满旺盛活力的语言文字变得苍白无力,学生不仅不能感受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而且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素材,以文章内容做为载体,用感情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自我的理解与感悟。尤其小学各年级的学生普遍年龄比较小,尤其很多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与交流,需要一定的环境为学生培养语感作支持。这是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加强跟学生的交流,通过言语间措辞的引导、点化,让学生更多地领悟与把握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同时对于学生运用语言、加深师生感情也大有裨益。

二、加强阅读训练,以“读”训练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情感又是语感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语感的培养,肯定会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新课改也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阅读是语文科目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所传递的信息的最好方式。同时,阅读也是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比如三年级学习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可以先初步介绍一下北大荒的背景,然后结合眼下的季节,引出秋天,然后开始让同学们进行“初读”。之后教师对文章的字词简单讲解后分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的目的,然后要求同学们品味其中一些词语,比如描写天空中流云的颜色用“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到绛紫”五彩斑斓的锦缎来描述。这时候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品味,配合幻灯片上播放的云彩,以此来达到“美读”的目的。在这几个阅读过程之后,学生们普遍对这篇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就提高了很多,尤其对于其中那些优美的词组与句子的运用,有了更深的体会。然后再训练学生们在作文、对话中运用这些词组,以此来达到训练语感的作用。

三、加强对话训练,以“说”训练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感悟的能力。而很多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在对话中才能通过语气、语速、音调的变化让人体会到其中的感觉以及附带情感的变化与差异。而且人们学习语文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实现。比如四年级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来送礼物的客人与公仪休见面的时的场景,由此来让学生循着文中的意思结合对生活中的认识自由发挥,在对话中运用一些学过的词语句子,同时教师统一对对话进行点评,这样反复地模拟训练,语感自然在对话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提高。

四、加强写作训练,以“写”训练语感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感的获得不是师生一起每节课学篇文章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尤其是“写”的功夫。很多问题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同时写作也是对日常学习的一种检验与提高。包括日常对于名言警句、名人名言、佳词妙句的摘录,心得体会的记录等,让学生们把语文学习覆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分小组组织大家评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词句的运用,扩大学生的语文信息量,还能锻炼学生们小组间的协作能力,促进互相交流。那么自然而然的语感将会在“摘”、“抄”、“记”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结束语

语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一步步靠近。尤其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教师需要耐心的引导,并且要得法,还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同时,训练学生语感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于语文科目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一种凝练与升华,对于提炼语文科目的学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小学语文课程培养语感的过程对于小学其它语言类科目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玉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2004,(5):36.

[2]《小学语文课语感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设计报告[EB/OL].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篇10

80年代教材改革呈现繁荣的局面

跳出“三阶段”“两循环”的框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加强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 *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从1903年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打开了新的灿烂的一页。80年代以来 ,“一纲多本”,多种语文教材竞相斗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一、简要的回顾(1950-1979)

第一阶段(1950-1955),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本。这套课本,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 期的需要。它注重课本的思想政治性,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编排。第二阶段(1956-1957),文学课 本和汉语课本。这是新中国中学语文教材的第一次改革。文学、汉语教学的目的比较明确,各自建立了比较完 整的体系,编排形式有所创新,但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第三阶段(1958-1960),重新编写语文课本。这 套课本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变成报刊“时文”的集锦,忽视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第四阶段(1961-1965), 新编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和新编十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后一套就是有名的1963年课本,根据1963年 教学大纲的精神,在选材、知识内容和读写基本训练方面比过去教材有了较多改进,但又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 文学教育。第五阶段(1966-1976),“”时期,各省、市自编教材。在当时的极“左”思想路线下,语文教 材的特色是“语录加大批判”,完全置语文教学的规律于不顾。第六阶段(1977-1979),新编全日制十年制学校 中学语文课本。这套课本起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它与1963年教材是一脉相承的,而更趋成熟,比较重视读写训 练,缺点是教材体系还不很完善。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中,有志之士在教材建设上惨淡经营、执著追求,取得了不少成绩。可 惜全国基本上还是只有一套教材,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发展学 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等,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多种教材竞相斗艳

历史进入了80年代。这是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发生了重 大变化。教材改革也加快了步子,并逐步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1980年前后,教育部主持召开了两次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座谈会。这两次座谈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 次座谈会上递交的教材改革方案就有20多份。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借着这股改革的东风,在全国作了较 大规模的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在这基础上,于1982年开始,着手编写六年制重点中学阅读课本、写 作课本。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拟定教材改革方案,编写实验教材。

但在中学语文教材建设上,真正进行比较深入、比较广泛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还是开始于1986年。在 这一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它规定:“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 样化。提倡各地编写适应当地农村中小学需要的教材。”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其宗旨 是“为了在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19 92年,全国有九套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准予在全国试用。于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材基本上一枝独秀的局面宣告结束,教材建设上众多教材百花齐放的时代来到了。

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主要有以下各套中学语文教材:

1.1987年的人教版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课本。这套课本是对1978年编写、1982年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再次 修订而成的。这套课本的高中部分目前仍在全国使用。

2.1982年的人教版重点中学阅读课本、写作课本。这套课本的高中部分仍在全国部分省、市试教。

3.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语文》(试用)。

4.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教科书《语文》(试用)。

5.北京师范大学“五·四”学制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制初中试用课本《语 文》。

6.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徐汇区教育局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9年 级试用课本《语文》和高中试用课本《语文》。

7.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闸北区教育局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9年 级试用课本《语文》和高中试用课本《语文》。

8.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编委会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课本《语文》(试用)。

9.广东省教育厅、福建省教委、海南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编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10.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用课本《语 文》。

11.北京市教委教研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材编写组编,北京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三 年制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12.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教研组编(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用课本《语文》。

13.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五中学欧阳代娜主编、辽

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用课本《阅读》《写作》。

1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四川西昌地区教材编写组编(颜振遥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 用课本《语文》。

15.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编(耿法禹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试验课本《语文》。

此外,还有华东师大一附中陆继椿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 初中语文实验课本,张志公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实验课本,高原、刘fěi@①fěi @①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作文三级训练》《阅读三级训练》的实验课本,广东省湛江市教 研室李寰英主编的初中语文实验课本以及中央教科所、北京景山学校、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 学附中、江西萍乡二中、西安六中等单位分别编写的初中语文实验课本。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采用全国统一编制的办法。它的好处是使全国各地的语 文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大体上一致,而不会造成太大的差距。但它的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因 为我国幅度辽阔,城市和农村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教材的强求一律,势必 脱离实际,难以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不适应学生不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正因 为如此,教材建设上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三、跳出“三阶段”“两循环”的框框

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是几代教材工作者倾尽全力追求的目标。在这一问题提出以后的30年中,人们经 过艰苦的探索,甚至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主持改革试验,但始终没有构建成理想的教材体系。以至于到了1979年 1月,叶圣陶先生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探讨语文教学问题要重视调查研究》一文 中,还不得不大声疾呼:“特别需要调查和研究的是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为了培养应具备的听、说、读、 写能力,究竟应当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对这个问题,咱们至今还是心里没有数。——至于教材选多少篇,选哪些篇,这些篇怎么编排,我看未必是 关键问题,也未必能说得出多少道理来。……咱们一向在选和编的方面讨论得多,在训练项目和步骤方面研究 得少,这种情形需要改变。”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三阶段”(记叙—说明—议论)“两循环”(初中—高中)的 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但并非是最佳的,更不是唯一的。全国各套教材根据新制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 准或教学大纲的精神,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作了改革旧的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尝试。

从新编的全国各套教材看,大都已经跳出“三阶段”“两循环”的框框,构建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的体系。 有的是合编型,有的是分编型。合编的,有的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主,有的以读写能力训练为主,有的以读写听 说能力训练为主;分编的,有的是《阅读》《写作》分编,有的是《阅读·听话》《写作·说话》分编,有的 是《阅读》《写作》分编后,《阅读》中文言文、文学作品、文化著作又分编。多种教材体系争奇斗妍,美不 胜收。

在语文教材体系改革的探索中,还有一点也值得重视,那就是各种教材在单元组合上的新进展。1980年以 前的教材,一般都是以文体组织单元。现在各种教材的组元方式多种多样:按生活内容,按表达方式,按实用 体裁和文学体裁,按题材,按语文能力训练,按语文活动,按思维能力训练,按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等。至于 单元内容的结构,更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比如,单元提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作文训练或听说训练 语文活动,形成由阅读到表达、由教读到自读、由课内到课外的教学程序。

四、教材改革向更高层次推进

近十几年来的教材建设,重视继承我国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重视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教材编写的经验, 重视吸取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又重视调查研究,从全国或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因此所有教材都具有这 样那样的优点,具有80年代以前的教材所没有的长处。除上文谈到的对旧教材体系有所突破以外,还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或者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传授,例如解放初 期的教材、50年代末“”时期的教材以至于“”时期的教材;或者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 育,例如1963年编写的教材。70年代末的语文教材,强调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教学,兼顾思想政治教育, 应该说比以往教材成熟得多,然而仍不重视心理素养、思维能力等的培养。80年代以来的教材,终于亮出了全 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旗帜:训练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素 养、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提高。这标志着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向更高层次推进。

当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要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把教学仅仅定义为传 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实质上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 ,最终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主,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直至整个人格上都能 够真正自立的人。整个教学的任务是如此,作为整个教学一部分的语文教学自然不能例外。何况语文是带有很 强人文性的工具性学科,与思维、思想、知识、文化、道德、情操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语文教材的 功能仅仅局限于或者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只注重语文能力训练,固然是不正确的,即使扩展到既进行语 文能力训练,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还是不全面的。语文教材要着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才顺应 当代教育的潮流,适应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需要。80年代以来的教材在这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是重大的 。

(二)着力于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

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而且,其他非核心因素,要在读、写、听、说能 力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着力于读、写、听、说的能力训练。

如上文所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中,大多数中学语文教材忽视语文能力训练。直到1963年,才在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揭示语文的工具性质,规定语文教材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在1963年编写的中 学语文教材中有所体现。但在当时,这一个大纲和一套教材并没有被多数人认识和理解。到了70年代末,人们 在对的反思中,在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时,才对这一问题达成共识。1986年的中学语文教学 大纲,在培养读、写能力之外,增添了培养听、说能力。以后的教学大纲,又对着力于读、写、听、说的能力 训练问题加以突出和强化。现今的十几套中学语文教材,遵照教学大纲的这个精神,根据读、写、听、说能力 的形成过程和培养过程的规律,进行教材的整体设计,从而使教材呈现新面貌。

各套教材对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设计不尽一致,或者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主,带动其他;或者以读写 能力训练为主,带动其他;或者读、写、听、说能力训练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有这种种不同,是正常的。不 同的设计都付诸实践,平等竞争,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得出最优化的设计。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中学教育新模式, 是从单一 的选拔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也就是加强基础,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除了为学生打下会生活 、会学习、会做人的基础外,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使学生成为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打下基础。现今 的十几套中学语文新教材,为适应这种发展的形势,除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外,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 展。

比如,教材的能力训练设置坡度,加大弹性,训练有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课文有必读课文和选读课文, 练习有必做题和选做题。教材内容很丰富,但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其中的基本部分,就能大体上达到大纲的要求 ,这是“保底”。而有余力的学生,“上不封顶”,想学得难一点、深一点、宽一点,教材中尽有。教科书不 够学,还有自读课本;自读课本不够学,还有推荐书目中的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总之,不搞一刀切,使每一 个学生都有发展个性和特长的余地。

尤其是,根据新的课程计划,全国除已编出十几套必修课教材以外,还陆续编出了一些限定选修课教材、 任意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如果说,必修课教材和限定选修课教材还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那么, 任意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就是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据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选修课和活动课在 初中要占30%,在高中要占50%。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目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今后是大有发展余地的 。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材,称为“教本”,教材编写者的着眼点是利于教师的“教”,而不怎么考虑利于学生的“ 学”。现今的十几套教材则不然,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而且更主要是“学本”,教材编写者的 着眼点当然不只是利于教师的“教”,而是更要利于学生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少教材编进自学参考材料。有两种教材将教学参考书中供教师参考的部分内 容编进教材,供学生自学用;还有两种教材辟有专门篇幅介绍课文作者、作品背景材料,供学生理解课文用; 至于在提示、注释和练习题中介绍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那几乎是所有教材的做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各套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以利于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 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迁移到自读课文中,进行自学训练。有的教材除课堂用书外,还配有自读课本,以巩 固和扩大课内所得,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即使是讲读课文,也编写了启发性的提示,以至于启发性的评点,以 利于学生自学。最突出的是颜振遥先生主编的自学辅导语文课本,最便于学生自学。这套课本的课文之前有“ 学习要求”、“复习旧知识”;课文周围有各种内容的“辅读”,起示范、解说、提示、提问等作用;课后有 用于巩固、扩展的练习题。学生借助这些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体上能读懂课文。这套课本学下来,学生 的自学能力有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必须看 到,教材编写上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大家认同的比较完善的教材体系并没有诞生,多种教 材大同小异。这需要教材编写者和全体教师、语文教育工作者以至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合力攻关。可以预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飞速发展,教材改革的步伐必将越迈越快。教材建设空前繁荣的局面必将在21世纪 的曙光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