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研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9 04:12:14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1

(XX年---2008年度下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区进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先导作用,以“十一五”课题研究实施管理为重点,加强科研室规范化建设,以校本培训为结合点,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创新我校教育科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做好 “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科研课题的研究质量。 

2、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加强科研培训工作,以点带面、创设科研气氛,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契机,继续系统的进行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3、狠抓科研制度的落实,规范科研管理工作。 

5、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健全科研管理档案。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科研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教师自学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同时学校定期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2)组织教师进行科研培训、科研讲座,同时组织教师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鼓励教师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深层次思考。 

(4)充分利用教育科研信息网,组织教师学习。 

2、积极开展课题课教研活动,围绕课题开展“研升杯”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研究行为化,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 

3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管理。 

(1)实行学年组课题式集体备课。引导教师在问题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 

(2)及时组织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组织教师对现有课题进行整理,对部分课题做好结题工作。 

(3).开通教师科研论坛,结合我校十一五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交流,促进课题的顺利实施 

4建立科研骨干培养机制,继续培养校级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工作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科研课题组例会。 

四月份: 

1、学校开展第三届 “研升杯”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 

2、科研培训 

3、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 

4、课题小组召开课题研究会。 

五月份: 

1、第三届“研升杯”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表彰大会 

2、科研小组例会。 

4、调整课题研究的方案。 

六月份: 

1、科研培训。 

2、科研材料整理。 

3、科研小组例会 

4、课题研究交流会 

七月份: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2

(xx年-2008学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工作将在市、区教育局科研部、学校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坚持“七种意识”,突出“五个重点”,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学期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鼓励教师注重发现自己工作的问题,应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让反思成为改进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校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我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2、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3、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4、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1.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学校要借鉴课堂观察经验,全面推进课堂观察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研究方式,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要在教导处的领导下选定课堂观察切入点,全面启动“课堂观察”的研究。在平时听课活动中也要渗透课堂观察的意识,个人自行确立观察主题,并记录在行动研究手册中。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及各教研组要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典型个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继续倡导教师以研究学生、教材、课堂、作业为中心,在加强以课题研究形式为载体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致力于营造多种形式并存的科研态势,每个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自己教学中的课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科研文化意识、协作(团队)意识、课题意识、精致意识。做到读书、实践和写作三者结合,选择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和教育论文(论著)五种作为教育反思的载体,完成教科室编印的《行动研究》手册。

(二)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抓好“十一五”哈尔滨市级规划课题课题实施工作。各个课题组要制定好本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和课题研讨活动的安排,并要吸引更多的教师加盟,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特征。在骨干教师层面要做好主课题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好主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沙龙活动,期末要写好与主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师层面要广泛宣传,积极发发动,主动吸纳有志于主课题研究的人员,扩大研究队伍。

(三)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1、积极组织和发动教师向各级各类公开刊物投稿及各类论文评比,争取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传播。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3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工作将在市、区教育局科研部、学校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坚持“七种意识”,突出“五个重点”,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学期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鼓励教师注重发现自己工作的问题,应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让反思成为改进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校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我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2、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3、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4、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1.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学校要借鉴课堂观察经验,全面推进课堂观察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研究方式,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要在教导处的领导下选定课堂观察切入点,全面启动“课堂观察”的研究。在平时听课活动中也要渗透课堂观察的意识,个人自行确立观察主题,并记录在行动研究手册中。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及各教研组要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典型个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继续倡导教师以研究学生、教材、课堂、作业为中心,在加强以课题研究形式为载体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致力于营造多种形式并存的科研态势,每个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自己教学中的课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科研文化意识、协作(团队)意识、课题意识、精致意识。做到读书、实践和写作三者结合,选择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和教育论文(论著)五种作为教育反思的载体,完成教科室编印的《行动研究》手册。

(二)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抓好“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课题实施工作。各个课题组要制定好本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和课题研讨活动的安排,并要吸引更多的教师加盟,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特征。在骨干教师层面要做好主课题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好主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沙龙活动,期末要写好与主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师层面要广泛宣传,积极发发动,主动吸纳有志于主课题研究的人员,扩大研究队伍。

(三)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今年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今年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肯定要落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下一代。今年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各类教学理论杂志等,坚持写好学习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2、加强研究讲实效

我校现有省级课题1个,题为《现代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调控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已实施了二年多,并在上学期进行了第一次总结,课题成果相继被评为宁波市级科研课题二等奖、宁波市首届德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奉化市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今年我们将坚持按实施方案继续开展该课题的研究。仍将组织课题研究汇报活动,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服务。

3、严格管理求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水平线。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今年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为争创奉化市级先进教科研学校作好准备。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将认真拜读,积极选送,充分利用,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年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年末做好工作总结。今年,我们还将随机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方式是:听课题汇报课、查看资料(包括各类计划、总结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四,健全科研网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经学校领导商讨决定,课题研究人员名单如下: 李方伟 夏 波 侯军波 王优娜 孙科峰 汪 杰 孙熙芬 范明春 袁吉飞

徐治英 丁朝女 竺叶儿 李春燕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 学习学校工作报告,明确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

2、制订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订好课题的本年度实施计划。

三、四月份:

3、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工作任务。

4、教师课题研究培训活动。

五、六月份:

5、课题研究实施操作。

6、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和资料的积累,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

七、八月份

7、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各课题的实施情况,并予以指导。

8、开始撰写各个课题的结题报告。

九、十月份

9、各课题组作好总结工作。

10、做好总课题的结题报告。

十一、十二月份

11、参加省课题评比工作。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5

 

    本学期,我镇小学的教科研工作要在县教育局正确领导下,以提升办学内涵为发展目标,以“科研兴校”为宗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研水平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我校的教科研质量。

    一、加大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本学期,教科室将组织全校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校本教研

    具体做法: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读书自悟、集中学习与课改沙龙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随堂听课、专题研讨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读书自悟

    教师根据自己实际的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集中学习与课改沙龙相结合

    学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教师做好笔记。有计划地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悟课等环节,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课的新氛围。利用晚办公的时间举办课改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观看教学光盘、录像等专家名课、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3、请进来走出去 

    学校结合当前的教改实际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另外,也将组织学校的学科教改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同时提高校骨干教师的知名度。 

    4、随堂听课

    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50节。

    5、专题研讨

    要求教师每人确立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利用“星期学校”(双周日下午)把课标解读、教材疏通和专业技能发展作为重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参与式、对话式和案例研究式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完善以会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新格局。通过培训,能使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初步达到“五能”要求(即能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上出有效益的课、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能进行课件制作(电脑操作)、能搞好课题研究),能使老年教师初步达到“四能”要求(能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上出有效的课、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能搞好课题研究)。继续举办课改沙龙,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共3页,当前第1页1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课堂驾御能力。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为了把课堂教学研究落到实处本学期我镇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是注重知识的结构性研究,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二是注重知识的拓展性研究,要依托课本,适度延伸,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说课的研究。本学期我们将加强说课竞赛。要求教师能紧扣理论,结合教材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3.加强教学艺术的研究。一节课的效益如何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任课教师要在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教师的语言和课堂机智等发面加强学习和研究。倡导研究课,发展反思能力,要求任课教师能够始终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想科研型教师转化。

    4.加强教学评价的研究。如何全面的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评价一个的学习状况已经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

    三、以课题为抓手,全面提高科研实效,加强科研课题管理。

    1、构建科研例会制,营造科研新氛围。

    各课题组要运行科研工作例会制。结合常规教科研活动,充分利用两周一次的研讨活动,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努力营造课题组内健康、向上、竞争、求实的教科研氛围,人人做到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把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认真参与课题研究各个阶段的工作,踊跃参加各类课题研究课的开课实践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学术论文。

    2、以课堂为课题研究主阵地,全面提高科研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每一位老师将要面对一个全新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落实。全新的课堂组织策略,要求我们必须以科研为先行,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以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为立足点,创新求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3、扎实开展课题结题工作。

    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深化课题研究的关键。我校现有课题10个。课题研究的管理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下半年结题的课题,做好课题结题最后阶段的工作。要进一步整理好有关上交材料,做好成果总结、展示工作。课题总结以研究主体报告为主,并附上能说明该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的材料。具体包括:①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②基本特点和思想;③课题的设计或过程;④课题研究核心内容——实践操作或探索、策略,可结合案例来讲。⑤研究成效。直接指向课题所要达成的目标。可用数字分析、文字描述分析、案例分析。⑥讨论或结论。提出问题要有一定质量。

    四、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本学期,继续根据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竞赛、省“新世纪园丁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和县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和学科论文等各种评比活动。在每次活动前,努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省市县有关论文竞赛的文件精神,使之明确竞赛的具体要求及规定,以提高论文的获奖率。 共3页,当前第2页2

各小学要对照本计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科研活动计划,争取把我镇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抓紧、抓实,使我镇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厉庄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6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全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目标与措施:一、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勤于学习才会乐于施教,我们才能真正教好书、育好人,为此,我们教研组将不断强化学习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论》、《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争取通过努力,全组上下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学习型教研组。二、 落实常规,明确目标,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在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组将确立“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在学校管理的大背景下,立足教研组自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创建教研组特色。我们从常规教学入手,在开学初教研组相同学科老师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和课程进度,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疑难,力求在备课上体现创新;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课后写好反思和总结,多在一起讨论“我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有什么地方觉得不够到位”,积极的向其他教师请教,把好的教学建议以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将“讨论——学习——讨论——反思、总结”形成了我们教研组独特的风景线。三、 教学教研,相得益彰,快速提高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倡导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运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我们每个人的研究课得到充分体现。 其他工作: 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按时关门、窗、电器,注意防火防盗。 2、按时完成各处室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具体活动安排: 3月份:制定各学科教学计划和学科进度。 4月份:配合学校做好“艺术活动月”工作。5月份:搞好期中质量检测的出题、阅卷和分数统计工作,并写出质量分析报告。6月份:制定期末复习计划,搞好期末复习,搞好期末考试监考、阅卷、统分和试卷分析等工作,并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2011年春学校九年组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春季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1年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英语科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2011年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教研电教中心2011年度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2011年县教研中心工作计划查看更多>> 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2016年保靖县课题 常规管理现状 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采用学校自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3、30日对水田中学、毛沟中小学、葫芦小学、清水坪学校进行了课题常规视导。

水田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没有进入学校计划,没有针对教改难点热点及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没有进行课题项目培训,教科室有计划,但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档案管理比较薄弱,学校有两个县级微型课题,关于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课题资料丰富,研究有序,但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龙蓉芳的数学课题题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开题论证更改课题名称,课题推广没有进入教科室计划,研究成果不十分突出。

毛沟小学对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但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列入学校计划,有专兼职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工作已列入教研计划,但工作内容不太具体,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学校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课题专项奖励制度。研究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省规划课题没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研究资料零散,没有归类整理,2015年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微型课题研究在有序推进,《精心设计班会提高农村少先队员的素质研究》课题资料非常丰富,活动开展有特色,但应该紧扣课题内容,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内容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并收集相关材料,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课活动,《湘西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有初期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汇总表,但无相关资料统计。

葫芦小学采用自查的方式进行。葫芦小学有课题专项经费,对石爱霞主持的微型课题《苗族地区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学校对课题进行很好地整理,对课题进展作说明,从自查情况看尚不清楚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学校没有进行课题培训,没有课题管理制度,学校不重视课题推广。

二、主要亮点

1.学校均安排了专职或兼职课题管理员。

2.毛沟小学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活动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重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将学校少年宫建成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基地。

3.葫芦小学安排课题活动经费的做法值得倡导。

三、存在问题

学校重视不够;过程管理不细;课题成果不多;教学科研脱节;成果推广滞后。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究制度,如《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汇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尤其是制定和落实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激励老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加强培训。有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课题研究的,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不熟悉研究过程,不擅长资料整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一是对学校课题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建议每年举行两次课题管理人员的培训,让课题管理人员对规划课题管理的流程了然于心,较系统地掌握规划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管理、课题结题等过程;二是加强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可以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培训结合起来,流动培训是县课题管理人员流动到校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目的在于让省规划课题能顺利开展,保证省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三是对课题爱好者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进行,实现课题研究的草根化;四是部级课题申报培训,召集县内研究实力比较强的老师组成部级课题申报专家小组,对他们进行部级课题申报培训。通过各个层次的培训,组建一支多层次的教育科科研队伍。

3.精细管理。一是积极组织课题申报。选题立项是科研的关键。各学校要根据省州下发的“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的要求,广泛宣传动员,精心指导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及时上报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二是经常开展常规检查。学校要根据《保靖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常规管理细则》对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常规自查。三是十分重视档案建设。开展教育科研,离不开档案建设。课题的档案建设实现了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主持人要及时把相关材料整理、分类、归档上传到州网络管理平台,以实现研究成果网络共享,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为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对各课题的档案管理采取网上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做好课题主持人及研究成员的微型课题研究档案整理的培训,让他们学会微型课题资料的整理;其次课题管理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果目录和获奖目录的分类整理工作。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8

英国的专业评价人员指的是:(1)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价小组;(2)科学政策研究机构,例如PREST和SPRU中的有关人员[2](注:PREST: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工程、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所;SPRU:英国Sussex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中心。它们都是世界知名的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它们除开展评价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之外,还从事实际评价工作;(3)一些专门为公共部门服务的私人咨询公司。需要指出的是,参与评价的私人咨询公司的数量非常有限,其原因在于科研评价工作不仅是一项知识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投入,而且需要保持绝对中立,深受评价发起者和被评价方的信赖。这两个因素阻碍了私人咨询机构大量进入评价领域。

一、英国开展评价工作的政策背景

英国政府重视科研评价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1)政府削减了研究投入;(2)财政部(Treasury)和内阁办公室(Cabinet Office)要求所有公共管理领域证明公共资金的价值和交账(accountability);(3)政府科研资助部门必须对前景光明的新兴科技领域作出迅速反应;(4)政府比以往更强调科学的实用性、技术转移和交叉学科研究,并为此尝试利用新模式组织科学研究,诸如资助机构联合启动研究计划、支持产学合作研究和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因此需要把评价纳入政策制定过程,通过评价来阐明复杂、疑难问题,例如不同资助模式的恰当程度、资助产生的经济效益。面对上述4个方面的压力,许多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和机构建立了内部评估小组,小组一般由2~10名全时的工作人员组成,本文将他们称之为内部专业评价人员。小组在一位负有政策制定职责的高级公务员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做有利于把科研评价与政策制定结合起来。

尽管政府R & D管理部门面临相同的压力,但是它们并没有采用统一的评价框架,而是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征组织自己的评价工作[3](注:CABINET OFFICE,《Annual review of Government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HMSO,London,

1990)。在这种情况下,1986年内阁办公室成立了组织协调各部门评价工作的评估办公室[4](注:目前,由于各个部门充分认识到了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不再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推动此项工作,因而取消了该办公室。)。评估办公室既不从事实际评价工作,也不规定应该如何开展评价工作,仅仅制定了一份用户友好的评价指南,用于促进内部评价专家之间的思想交流,传播政府评价工作理念[5](注:CABINET OFFI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essment:a Guide for Custorners and Managers of R

& D》,HMSO,London,1989)。

评估办公室认为科研评价工作应该为科研管理与决策提供信息,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内部评价小组不仅要组织评价工作,还要研究、构建科研绩效、影响和投入等定量指标。例如,研究理事会的内部评价小组特别重视参与研究绩效指标的拟订和内部管理信息的采集与利用,将它们应用于研究计划的制定、预算分配、研究管理以及事后评价工作。再如,贸工部(DTI)的评价办公室不仅仅采集和综合定量指标,而且更强调主动参与R & D计划的制定及其详细评价。

二、内部评价小组在科研评价与管理中的作用

1.在应用研究的评价与管理中的作用

1980年,DTI在其研究与技术政策司成立了研究与技术评估小组,主要从事应用研究项目的评价。1984年,评估活动延伸到科研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即从制定研究计划到监控、评价研究计划实施情况与产生的影响。目前,由于DTI不再支持与市场联系紧密的活动,而是直接支持竞争前研究、支持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和技术转移以及国际合作计划,使DTI必须改进其研究资助计划与管理系统,评估新的资助模式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为此,DTI制定了ROAME文件,以它为框架开展管理与评价工作[6](注:L.Georghiou & E.Davis(eds),Evaluation of R & D-A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HMSO,London,1988)。ROAME由计划中各个要素的首字母构成:基本理由(Rationale)、目标(Objectives)、鉴定(Appraisal)、监控(Monitoring)和评价(Evaluation)。它是提交研究计划申请和评价受资助计划的标准格式,既有利于申请人从上述5个方面考虑如何提出申请计划,亦有利于评价人员对照这5个方面的内容评价计划实施情况。

(1)理由部分必须阐明需要政府资助的原因,其中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即如果没有政府介入工业界将不会开展此项研究。

(2)目标包括投入目标和技术目标,它们最好可以测度,同时还要列出难以量化和测度的目标,诸如计划可望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样做有利于在计划执行期间或计划完成以后参照目标衡量计划执行的成功程度。

(3)鉴定部分要详细说明单个项目组成计划的方式,列出计划涵盖的技术领域、遴选项目的标准和机制。

(4)监控指检查受资助计划的进展所采用的系统和程序。必须追踪单个项目和整个计划的管理情况,如果出现了问题,或者计划的目标不恰当,都可以迅速作出调整。

(5)评价部分不必列出详细评价计划,只需要针对相关政策信息的需求,拟订出开展评价工作的框架,并说明通过评价可以明确解决的问题。

从DIT评价工作的实践来看,ROAME至少发挥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为DTI的评估专家提供了一种评价思想;(2)通过监控和事后评价活动,把有关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可以提高他们识别、理解问题的水平,从而促进了“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3)按ROAME格式书写的记录,是评估小组获取管理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渠道,这些信息既可以用于DTI制定科研资助政策,也可以用于设计评价方案;(4)对事后评价工作而言,可以对照当初实施计划的理由和计划拟定的目标来考察计划实施情况。

2.在基础研究评价与管理中的作用

农业与食品研究理事会(AFRC)、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率先在内部成立了评价小组,由负有政策制定职责的官员监督小组的评价工作,还指令一名高级官员负责把评价与资助机构的其他活动整合起来。这种线性管理结构有助于确保评价获得理事会高层的认可。

为了实时监控和评价资助项目,内部评价小组制定了绩效指标,建立了相关数据库。例如,AFRC于1972年率先建立了项目管理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除了收录经费与人员投入、研究计划的构成等数据项之外,还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绩效指标,其中定性指标来源于项目立项时对项目和人员的评价,定量指标是出版物和引用情况。评价小组要定期向AFRC的有关管理部门通告这些数据,使它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支持同行专家对AFRC的资助工作及所属研究机构进行评价。同样,NERC的内部评估小组要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开展一系列文献计量研究,参照当初设定的目标分析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的产出。分析研究结果也用于支持同行专家的评价工作。

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SERC)的做法与上述两个研究理事会不同:没有自己的研究投入和绩效指标数据库;重视研究计划的评价,而不是项目评价;倾向于雇佣外部专家深入分析定性问题,而不是单纯依靠内部小组支持的同行评议[7](注:SERC肩负与其他部门共同资助英国的战略研究、联合资助产学合作计划、资助英国参与国际科学合作。很明显,评价这些资助工作非常复杂,不能单纯依靠同行评议方法。)。但是,目前SERC正同教育与科学部以及其它研究理事会合作建立一套测度产出的方法和指标,使之适用于整个科学(不包括国防科学)的评价。此外,SERC还肩负培养科学家的重任,因而需要记录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论文这类数据,用于评价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情况。

由于内部评估小组不仅积极主动地在理事会内部,而且还向广大共同体交流自己的工作,因此,它们提供的定量指标获得了广泛的认同。通过把特定评价业务、评价支持研究和对理事会工作人员进行定量评价方法的培训工作委托给从事科研评价理论研究的学术组织,评估小组与评价理论研究专家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作用。这样,政策制定部门可以迅速了解、掌握评价方面的专门知识,在实际应用时按照每个组织的需求状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知识。各个研究理事会还精选了部分获资助的研究人员、同行评议专家和视察小组(visiting group)成员参与开发定量指标,例如向他们咨询衡量成功的标准和指标,确保任何新颖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强有力的评价证据。尽管如此,内部评估小组提供的研究投入和绩效指标信息是在研究理事会内部发掘的,它们只可能适应于某类研究,因此,需要把它们整合到利用同行评议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中。

总之,在英国基础研究资助机构中,内部专家对评价工作和政策制定工作起支持作用,它们是英国专业科研评价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同行评议仍是评估基础研究最令人满意的方式,不可能被内部专家评价方式替代,但可以肯定的是,评价小组能提供极有价值的政策信息,能为同行评议过程提供许多证据。

三、利用外部专业评价人员的方式

1.实时评价大型R & D计划

英国科技管理部门认为,外部评价人员的评价比内部评价人员的评价更深入,更具有可靠性和公正性,因此,大型R & D计划的评价一般都委托给外部评价人员。例如,英国国家信息技术计划[8](注:该计划由3个政府机构共同资助(DTI、国防部和SERC),涉及公司之间在竞争前的合作和公司与大学的合作。)(Alvey计划)的实时评价就是由外部评价人员完成的。

在开始实施Alvey计划时,DTI决定在计划运行过程中要开展实时评价,通过把评价结论立即反馈到计划运行过程中,提前发现问题并作出纠正。Alvey计划的实时评价包括两个部分:由SPRU评价计划的适宜性和影响,由PREST评价计划的结构和组织。这两个机构的科技政策理论研究人员要把评价过程中开发的专业评价知识传授给DTI的评估小组和参与评价工作的DTI经济学家,使他们掌握最新评价专业知识和经验。

2.制定评价手册

利用外部专业评价人员制定评价手册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外部专家的方式,它不同于DTI和一些研究理事会采取的内部与外部评价专家之间需要长期维持联系的方式。

英国健康和安全执行部门(HSE)就采用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委托评价理论研究人员起草详细的评价手册,指导内部评价人员对研究活动进行事后评价[9](注:PREST,Protoc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HSE Research,Manchester,1988)。评价理论研究人员在起草评价手册时,不仅要充分反映HSE的研究人员、研究计划制定人员以及研究成果用户(包括HSE的其他部门、外部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意见,而且还要提供评价案例,供内部评价人员参考。由于在起草评价手册时调查了受评价活动影响者的意见,HSE的评价工作也获得了很高的可信度。

3.外部专业评价人员和同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ESRC)采用外部专业评价人员和同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它管理的研究计划、研究中心和培训计划做非常详细的定性评价。其中,专业评价人员发挥两方面的作用:采集研究绩效方面的定量数据,指导评价。例如,ESRC在评价地方研究实验室时,专业评价人员要与实验室的管理者共同商定评价的范围,然后向同行评议小组提供详细的评价证据。这些证据不仅仅涉及研究质量,还包含管理问题、相关性和影响。评价座谈会、同行小组可根据这些证据作出判断。从表面上看,这种评价模式和欧共体的小组评价模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但是,这种评价模式中的评价专家在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实施方面比欧共体评价模式中的评价人员有更多的控制权。

四、结论

1.充分发挥内部评估组织和外部评价专家的作用,使两者相互密切配合,对科研评价工作非常重要

内部评价专家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他们一般有制定研究计划、管理研究、为同行评议提供支持以及委托和实施评价的职责。由于他们熟知自己部门的使命、了解评价的需求和目标,因此在设计评价方案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见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和学术性极强的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通晓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有关专门知识、熟练掌握评价方法,而内部评价人员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可见,如果没有外部评价专家为内部评价专家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政府机构要建立评价职能是非常困难的。

2.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影响评价的可接受程度

(1)为评价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资助机构要有高级公务员负责评价活动,只有这样评价活动才能受到高层的认可,且不受任何要挟和胁迫。

(2)允许不同资助机构对自己的评价活动进行安排。不同资助机构都有自己特殊的评价需求,评价体系要反映这些需求。不能草率地对各个机构的评价工作强加一些硬性要求,否则,评价体系将缺乏可操作性。

(3)把评价作为政府R & D资助与管理全过程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重视评价工作并对其做周密部署,使政策制定者从评价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4)外部专家在学界的声望深刻地影响评价公正性和评价结论的可信度。评估专家可能被指责为得出了在政治上有利的结论,以获取更多政府委托评价任务;小组评价易受专家地位的影响,小组成员总是想要保护自己所属专业领域的声望;而声望卓著的专家易于被信任。

(5)在评价时要广泛咨询广大科学共同体。只有充分调查被评价团体及其同行、科研管理人员乃至研究成果用户的意见,并且适时利用评价专业技能,科研人员才可能接受评价专业人员的结论。

3.评价方法的日益复杂化要求评价人员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知识。内部评价人员和外部评价人员相结合组成评价共同体,既有利于内部评价人员迅速掌握最新的评价专业知识,又有利于外部评价人员发现政府机构的需求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展研究、推动评价理论的进步。

4.尽管评价工作的伦理准则至今还未见有机构明确提出,但是要加以深入研究,以确保和维护评价工作应有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在欧共体的小组评价方式中,小组成员一般由著名科学家和工业界的专家组成,成员的选择依赖于评价背景和目标。在整个评价工作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的内部专业评价人员要为小组提供有关背景信息、事实和证据,他们仅仅起辅助开展评价工作的作用,并不指导评价工作,也不影响评价的结论。

[2] PREST: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工程、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所;SPRU:英国Sussex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中心。它们都是世界知名的科技政策研究机构。

[3] CABINET OFFICE,《Annual review of Government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HMSO,London,1990

[4] 目前,由于各个部门充分认识到了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不再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推动此项工作,因而取消了该办公室。

[5] CABINET OFFI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essment:a Guide for Custorners and Managers of

R & D》,HMSO,London,1989

[6] L.Georghiou & E.Davis(eds),Evaluation of R & D-A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HMSO,London,1988

[7] SERC肩负与其他部门共同资助英国的战略研究、联合资助产学合作计划、资助英国参与国际科学合作。很明显,评价这些资助工作非常复杂,不能单纯依靠同行评议方法。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9

一、科技计划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科技工作以“创新、产业化”为指导思想,在科技计划的管理上,坚持科技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结构调整的方针,切实转变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由过去的重立项向重管理、重绩效评价转变。

1、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强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20*年共申报部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4项,其中共有1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20万元;组织申报部级新产品计划项目29项,其中共有20个项目获科技部立项,8~11个项目获国家资金资助(经费文件未下);国家攻关项目引导项目2项,获国家经费资助220万元;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1项,尚有10余项正在准备之中。积极组织申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专项,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论证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调查等工作。目前,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2、强化政府出题功能和宏观导向作用,积极项目申报指南。我们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省“*”工程和《*省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在近年来登记和奖励的科技成果以及各有关单位申报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工业项目注重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及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农业项目注重选择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新品种、新技术及优质高效肥料、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机械、畜牧、林业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效益明显的科技成果;编制完成了《*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200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于20*年3月底前在*之窗网站上公开。该指南分前言、指南说明、注意事项和指南内容等四部分,其中农业部分主要涉及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与栽培;节水、旱作农业;畜牧与饲料;农机、农产品加工及无公害农业等;林业;水利、水保技术等。工业部分主要包括煤炭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领域。同时申报指南对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完成人也作了明确规定。通过申报指南的,使各申报单位更加了解了成果推广计划支持的方向,以及应具备的条件,有效避免了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时的盲目性,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制的安排意见》,积极开展项目评审、编制和下达工作。根据20*年度省科技三项费预算,全年共组织编制和下达了*省科技攻关(第一、二批),*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第一、二批)、*省火炬计划、*省星火计划、*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省青年基金和自然基金计划等科技计划,下拨经费11788万元。

20*年,*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省“*”工程,立足全省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产业方向,积极开展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编制下达工作。本年度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共受理11个市、15个省直有关部门申报的180个项目。在项目评审中,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中关于科技产业化项目立项评审“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从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形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或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配套集成等方面作出评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从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程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推广辐射能力、市场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性、组织机制、实施基础和能力等八个方面设计了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多次审核和筛选,在申报单位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对通过初审的120个项目分为6个专业组,组织30余名专家,于3月24日至25日进行了项目评审。

本年度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共安排项目61项,计划总投资9亿元,其中政府资助经费1424万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利税6.1亿元。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3.6。

本年度计划安排的项目中,资助经费45~50万元的重大项目有12项(其中5项是“*”项目),占项目总数的20%,占资助经费总数37.2%;资助经费15~30万元的重点项目31项,占项目总数的50.82%,占资助经费总数的40.2%。

4、完善计划项目申报内容,积极推进计划管理的电子政务。20*年新改版的项目申报书将各类计划集中分为《*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书》《*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省科技产业化与环境建设项目申报书》《*省软科学项目申报书》《*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书》等五类,从而使各计划的管理更趋规范、统一。它不仅满足了项目评审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机关办公效率,推动了*省科技信息网络化的巨大进步。目前,项目的申报、受理工作已全部实现了网络化。

5、积极部署*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20*年将全面启动制定*省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在规划的制定上,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立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制定科技规划体现国家意志,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二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以原始创新为主,引进和创新相结合,实现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使中国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三是通过制定规划凝炼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大幅度增强*省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按照20*年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报送了省科技厅参加领导组的成员名单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拟开展研究的专题,并对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初步安排。

组织相关人员,就“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的事宜进行了安排,并完成了上报工作。

6、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工作。20*年科技部与财政部将组织创新基金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为搞好本次活动,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对创新基金的总结、调研、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目前已开展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根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通知要求,对本省2003年的创新基金工作从组织、实施、运行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上报了相应的总结报告。

(2)围绕创新基金五周年工作相关规划调研主题,对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单位、各市科技管理部门、参与创新基金工作的中介机构及申请过创新基金的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等80余家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返回的调研材料的汇总分析,并结合*省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与体会,编写上报了相应的调研报告。

(3)目前,正在根据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通知要求,制定创新基金五周年工作计划。

(4)完成了创新基金项目2003年年末的监理与上报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的创新基金申报工作,并对合同到期的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和上报。

(5)创新基金五周年展览宣传活动。20*年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五周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在全国开展了创新基金五周年总结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创新基金实施五年来的成效和经验,向社会各界展示创新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创新基金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按照科技部与财政部的部署,省科技厅也组织开展了相应的总结宣传活动,通过报刊、网络、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示*省创新基金实施所取得的成效,以扩大创新基金的影响,促进社会各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全省创新基金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第一,对创新基金实施五年来*省所有的立项项目(共40余项)进行了调研。并通过《*日报》和《*科技报》对创新基金实施所取得的六个方面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引导地方财政投入、吸引社会投入方面;在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面;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方面;在推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

第二,网上展。在《*之窗》网站设立了创新基金网上宣传窗口,主要内容包括:序言;政策法规;*省创新基金五周年宣传方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介;*省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一览表;*省创新基金项目展示;*省创新基金实施成效;典型案例。

第三,编辑出版了《*省创新基金项目汇编》。主要内容:项目名称、立项编号、资助金额、技术领域、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技术特征、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项目投资情况、执行期内实现的年销售收入、年利润和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第四,组织企业参加了科技部举办的“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省五个企业入选)。

第六,组织企业参加“*省第二届高新技术产业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组织20个项目参展)。

第七,组织有关科技中介机构和人员,深入各市地,就创新基金及其项目申报等内容,对市县科技管理人员及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讲座培训,并开展了相应的宣传咨询活动。

二、科技进步奖奖励工作情况

1、2003年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于20*年1月13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在廉毅敏副厅长的主持下,经过项目主审人介绍、专家讨论、填写投票表等议程,对通过省科技进步奖学科评审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出的14项一等奖项目进行了审核,对137项二等奖项目进行了核准。会议决定授予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三峡1200/125吨桥式起重机研制》等14项为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决定授予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新线铁路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综合施工技术》等137项为200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共计151项。

经过30天公示和异议处理,20*年2月28日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对获奖项目进行了颁奖。奖励金额为:一等奖4万元,二等奖1.5万元(软科学类奖奖金6000元)。授奖单位及完成人指标为:应用研究类、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类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限额在:一等奖为10人、7个单位;二等奖为8人、5个单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软科学研究类的一、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数均限额在5个以内。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对2003年*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及奖励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编制成《2003年度*省科技奖励工作年报》上报国家科技部备案。

2、20*年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准备情况。20*年*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与评审是按照新的科技奖励办法组织的第一次评审。新的科技奖励办法最主要的调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奖励的名称和类别设置进行了更改;二是增设了三等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和国际科技合作类除外);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奖励力度。根据上述方面的调整,并结合往年科技奖的评审情况,提出本年度科技奖的评审方案。

本年度共计受理报奖项目322项,截止目前,形式审查已经结束,本月底前将进行各学科组及专业组的评审工作。

3、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截止到10月15日,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227项。这些成果中按成果来源来划分,部级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12.4%;省部级计划项目占成果总数的47.3%;其他项目占成果总数的53.3%;按成果类别划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占到87.7%,软科学类占到12.3%;按成果完成单位划分,科研院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占到19.5%,大专院校主持完成的成果占到33.5%,由企业完成的成果占到23.1%,由医疗机构完成的成果占到14.8%,由其他单位完成的成果占到9.1%。

三、科技统计与科技信息工作

20*年科技统计工作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省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及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科技统计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科技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尽职尽责,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了各项科技统计工作。

(一)科技统计年报工作

1、独立科技机构及有关科技活动单位的统计调查。按照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对全省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包括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和省市地以上各部门所属的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省社会科学院所属的非独立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138个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3个转制研究与开发机构、20个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3个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及37个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课题、成果、专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

2、部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调查。对国家基础研究计划3项、国家863计划19项、国家攻关计划14项、国家星火计划72项、国家成果推广计划52项进行了统计调查,报表回收率100%。

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年报。对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方科技支出进行了统计调查,包括11个市、119个县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情况的总体调查,为进一步分析各级科技三项费和科技事业费投入情况做了基础性的工作。

上述各类科技统计调查数据已于5月30日前按时上报国家科技部。并按*省统计局的特殊要求做了相应的数据汇总,将汇总数据报送省统计局。

(二)完成了科技部布置的县(市)科技调查工作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将20*年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为了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全国县域科技工作的发展情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科技部国科计函[20*]9号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县(市)科技工作开展全面的调查。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将“地(市)科技工作调查问卷”和“县(市、区)科技工作调查问卷”布置到11个市及119个县的科技管理部门,报表回收率100%。按照要求将数据整理、核实后上报科技部。并配合科技部进行的县(市)调研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省科技进步统计分析

根据近年来《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对1998?2002年这五年间*省科技进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省的总体排序由1998年的第25位上升为2003年的17位,增幅十分明显”,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各级领导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等多种场合引用了该分析结果,对全省的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论文“1998?2003年*省科技进步统计分析”发表在《*科技》。文章通过对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4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总排序处于上升水平。由于科技进步监测是将*置于全国各地区组成的动态系统中进行评价的,因此,*位次的上升,一方面与上年水平比较有较高增幅;另一方面,其他地区历年水平较高,其增幅不明显,而*原来水平较低,增幅较大,表现出位次明显增高。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看,目前*省突出的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科技意识较为落后。

(四)*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启动

根据科技厅党组成立“*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的决定,积极与省情报所沟通,完成了办公场地的改造装修、办公设施的购置,目前中心可进入正常运转。

(五)编辑、出版了《20*年*省科学技术统计年鉴》

为了满足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制定科技规划、计划及科技管理决策的需要,更好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我们和*省统计局社会科技处共同编辑了《20*年*省科学技术统计年鉴》,以反映全省科技活动概况。本年鉴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编辑了*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及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综合资料;第二部分对*省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社会人文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转制研究与开发机构、县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人员、经费、课题、成果等情况作了详尽的反映;第三、四、五部分分别反映了*省科技进步奖、专利、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市场、各类科技计划安排等情况;第六部分列出了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概况一览表。

四、其他工作

1、行风评议工作。行风评议是掀起“三个代表”学习新高潮的具体落实,是贯彻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旨的具体体现。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按照《计划成果处行风自查与整改意见》,计划成果处作为行风评议的主要处室之一,结合这次行风评议,我们针对社会上普遍关心的工作作风建设、科技计划和科技评价工作,积极开展处室行风建设,并参预完成了20*年行风热线等行风活动。

2、地方科技工作调研。20*年是科技部确定的“县市科技工作年”。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地方科技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更好地配合科技部完成*省的调研工作,我们从县(市)科技工作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等方面,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全省各县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完成了县市科技工作调查报告,形成《*省科技工作情况汇报》。20*年5月18日,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张景安一行5人,专程来并进行调研。我们根据县(市)科技工作情况,召集晋中市、阳泉市、忻州市、太原市、长治市等市科技局,及部分县科技局领导,与科技部领导进行了座谈,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较好地配合科技部调研团完成了调研工作。

小学科研工作计划篇10

总体而言,德国自主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德国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独具特色的教育体制两方面,德国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积累的经验则主要表现为政府通过将创新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落到实处、加大对产业R&D的支持、促进产学研的合作等行动在促进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就德国自主创新特点和经验给予具体分析。

一、企业是德国创新活动的主体

德国学者在理论上将创新系统的主要角色(即创新主体)分成“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用户”(企业)、“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生产者”(研究机构)以及“技术(知识)转移机构”(中介)等三大类。其中,企业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创新的发起者、主要投资者和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决定创新的力度。

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德国政府先后制定《工商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促进计划》、《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担计划》、《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小型企业服务投资促进计划》和《欧洲复兴创新计划》等,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体系。应该说,各类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德国研发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研发创新投入的主要力量。

根据《2012年联邦研究与创新》报告:2009年,德国国内研发经费支出约670亿欧元,其中,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约443亿欧元,占其国内研发经费支出总数的66.1%。

一方面,德国创新系统最具特色的就是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研究部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起龙头作用。许多大型企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有些开设自己的试验室,在应用研究和试验研究的同时也进行部分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化工企业)。R&D绝大多数由大企业执行。约31%的国内产业研发能力要算到(以研发雇员衡量)七大巨头的名下:西门子、戴姆勒―奔驰、拜耳、赫斯特、大众和巴斯夫。西门子就占据了电子技术产业研发中37%的份额;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占化学产业研发的46%;大众和戴姆勒―奔驰占汽车交通产业研发的53%。专利统计也显示出技术能力的集中:5家德国公司占据了29%的德国在美国申请的专利。而根据德国的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R&D趋向集中于少量的企业。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德国有10万多家创新型企业,其中约95%的企业是员工数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德国工业产值创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向市场提供新产品,还提供面向未来的服务并研发新的工艺,他们也是创造新的就业的重要动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趋于活跃。在其销售产品中,新产品的比重已远超过大企业,但中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投入仅占企业界研究与发展投入的14%。鉴于德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在工业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为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德国政府一直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和扶助。例如,德国工业研究协会联盟(AiF)作为基础研究与企业商业化研发之间的重要桥梁,负责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项目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为德国中小企业的合作研究提供公共平台,在此,中小企业可以就一些共用技术(或称“前竞争技术”)进行合作研究。截至2009年,协会共完成约18万个研究项目,有约5万家中小企业受益。因此,德国逐渐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很强、专业化程度很高、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并打造出了作为质量优良代名词的“made in German”品牌。例如,专注于邮票和纸钞印刷的专业印刷机制造的德兰特―格贝尔印刷机械公司(Drent Goebel),专门为公共汽车生产配套空调设备的康唯特公司(Konvekta),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的伍尔特公司(Würth Group)等等。

二、独具特色的教育体制

教育作为科技实力的基础,倍受德国重视。联邦政府认为,人民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德国的创新潜力。高水平的、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的专业人才是研究与开发活动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们对使用新的技术知识来说也必不可少。德国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曾指出,“知识社会只能作为教育社会而存在,德国的未来取决于德国人的受教育水平”。应该说,德国的教育制度是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为德国培育了大量适用人才。

一方面,德国以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综合大学更加从制度上关心科学研究。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发源地的德国,其高等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一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18世纪,德国的很多州都可以找到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也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到了19世纪中期,研究定位已经在德国大学中被稳固地建立起来。这一定位,由自然科学的实验室和专门的人文图书馆(称做“研讨会”)组成的制度基础所支持。目前,德国综合大学114所(包括全科、理工、师范等大学,学生约130万),表现为学科较多、专业齐全,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与科研并重,设有工科、理科、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农学以及林学等学科。

另一方面,德国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主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创新提供了实用人才的支撑。创新不仅需要有高级科研和开发人才,还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生产工艺的技术工人。联邦政府强调,职业教育是德国保持经济竞争强国优势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必须和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密切联系。德国高等教育对培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十分重视,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德国还发展出一种特殊形式的大学: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这类大学同企业合作十分紧密,注重技术应用和知识商业化的研究,为德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德国有应用技术大学152所(学生约40万),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德国青年中学毕业后大都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12]或全天职业教育(2006年为70%),在从全科中学毕业后则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2006年为大学入学人数的54%),注重实际技能而非科研能力的培养。

此外,除高等院校以外,还有大量专门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其中,任何劳动与培训都是以职业形式运行的理念,是德国职业教育最核心的思想。联邦德国在1969年的职业培训法案(BBiG)中指定了双重体系的完善规则;1997年,德国联邦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灵活的结构,现代的专业”的行动,把职业教育现有专业的现代化与新兴专业的建立列为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中的首位问题;2005年做了最后修订。双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于德国的技术生产力具有特殊意义。德国的双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所有年轻人提供了一条在普通教育系统内学校的进阶之路。这一过程在职业学校和公司里完成,通常需要三年。这个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公司里的实践训练和在职业学校里的理论学习相结合。同时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受过业务相关的实践训练是前提,也是实现职业社会化最理想的途径。

三、政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德国实施的是所谓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原则是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因此,一直以来德国致力于运用政策和法规促进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

(一)将创新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落到实处

一方面,加强科技立法。战后德国走的是一条科技立国、科技兴国之路,除了制定有《科学技术法》和《专利法》、《版权法》等一系列与科技有关法律之外,德国的许多法律、法规之中都有促进科技进步、保障经济发展的规定。另一方面,强化规划导向。利用各种名目繁多的科研规划(包括规划、计划、大纲、咨询报告和蓝皮书等)引导科研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德国政府直接干预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的一种合法形式。

(二)加大对产业R&D的支持

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部门接受了政府支持产业研发是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关键这一理念。据2012年OECD主要科技指标,从主要国家的政府研发资助强度看,2009年,德国的政府研发强度为0.84%,高于欧盟27国的政府研发强度(0.68%),也高于OECD的平均政府研发强度(0.73%)。从政府研发支出占国内研发总支出的比重看,德国为29.7%。

政府对企业R&D的资助不仅是通过资助R&D项目,还包括以独立的政府目标为基础直接向企业委托R&D。例如,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公共商品”)改善政务绩效。根据统计数据,德国企业从政府获得的公共研发经费投入从2005年的17.2亿欧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20.2亿欧元。

(三)促进产学研的合作

自1978年以来,政府部门开始支持公司和公司间,以及公司和政府实验室间的研究。真正的制度创新是弗朗霍夫学会,作为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为企业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研究服务,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协助解决其创新发展中的组织、管理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设计新计划以强化公司之间或者公司和公共研究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综合科技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核心计划》、《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产业共性技术研究计划》、《研究额外补贴》等专项科技计划的引导,为支持私营部门创新及产学研合作提供经费资助;通过《创新能力网络》计划、《战略伙伴关系与创新联盟》计划、《尖端集群竞赛》计划、《研究型校园》倡议等方式,大力推动研发创新合作网络建设,通过高水平研发创新合作网络为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平台支撑。

此外,德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产学结合的科技园、技术孵化中心和创新联盟的建立。自1983年起,德国政府采取专项投资的办法在全国范围里建立了80多个类似科技园区的科技中心或创新中心。它们不仅为青年学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和部分科研设备),促进高技术的发展,而且使园区内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为改造传统技术及工艺、改善经济结构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据《2012年联邦研究与创新》(Bundesbericht Forschung and Innovation 2012)报告显示,德国私营部门(企业)与公共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之间已形成了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在德国,约有58%的企业与大学高校开展合作研发,约有26%的企业与校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