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才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4 01:41:53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1

一、广电企业计划生育政工人员基本素质能力

1.理论知识素养。理论是思想和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上的储备,就没有思想上的清醒,更没有实际工作中的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计划生育政工人员,一是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打好政治思想基础,才能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打牢干好本职、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二是政工专业知识。业务素质是政工干部的“看家本领”,只有掌握好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人事和技能培训等应知应会的政工业务知识,才能有效的指导开展政治工作。三是计生工作理论。脱离了计生工作的政治工作,是软弱无力、不接地气的形式主义,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学好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学好关于计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成为计生工作的行家里手。

2.宣传教育能力。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也是推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理念在企业全体员工思想中落地生根的基本前提。作为计划生育政工人员,一是要具备面向广大企业员工开展宣传教育的能力。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在企业员工中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工作,使计划生育的基础知识、最新的政策家喻户晓,督促员工提升思想认识、自觉转换生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和氛围。二是要具备面向企业计生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教育的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计生政治工作日常环节多、接触面广、要求高,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推进各项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组织能力。政工干部经常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会议和有关主题活动,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沟通能力。政工干部是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好经常性的上传下达,还要善于争取各级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力支持,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第三,计划生育工作往往需要争取工会、共青团及有关群众组织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同时,计划生育工作还需要与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利益相结合,积极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解除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政工干部必须发挥好协调作用,才能协调处理好上下之间、同志之间、内外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形成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如何提高广电企业计划生育政工人员的素质能力

1.建立选人用人机制。“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方建非常之功”,要做好计划生育政治工作,建立好选人用人的机制是基本前提。一是要建立“公开选拔,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广电企业的人事部门和计生部门应当建立完善计生政工干部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细化选拔任用的具体规定,从年龄、学历、能力、作风等各个方面,划定计划生育政工人员的准入“门槛”,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切实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计生政治工作的岗位上来。二是建立完善各项政治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政治工作在宣传、教育、培训、办事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工作的程序、权限、要求和方法,严格规范工作行为,促进计生政工人员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

2.建立系统培训机制。全面、系统、接地气的业务培训,是提高素质能力的根本手段,必须采取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的方式,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培训机制,快速提升企业计划生育政工人员的素质能力。一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要紧贴当前广电企业实际,特别是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着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灵活采取以会代训、以考促训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政工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计生政工干部的业务水平。二是坚持岗位锻炼。要积极倡导“业务是立身之本”的观念,鼓励计生政工干部立足岗位、立足实践,在“干中学、学中干”,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比武,形成“学政策、学业务、比能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激发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化学历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计生工作业务技能、政治工作、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学历培训教育和继续教育,使计生政工干部及时掌握和更新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党委要定期开展“优秀政工干部”“优秀计划生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将计划生育政工人员纳入其中,充分发挥“典型牵引”的良好效应,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扬计生干部敬业奉献、深钻细研、务实高效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向社会、企业展示良好的计生政工干部新形象。

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科学、严格的奖惩机制,是提升计划生育政工人员能力素质的有效保证,必须从工作实效出发,建立奖惩激励的“三个机制”:一是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考评机制,围绕企业计生政工人员岗位责任目标,科学细化考核的项目、内容及办法,定期组织计生工作人员和部分职工代表,对计生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协调能力、服务态度、敬业意识及工作实绩等进行民主测评,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群众对计生政工干部的满意程度,把考核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能者奖,劣者罚”的奖惩机制,严格树立绩效尺度、奖优罚劣,把考核结果和工作绩效挂钩,对任务完成好、群众评价好的给予奖励,对政治不强、业务不精、工作不力、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公开通报批评、严肃处理,切实营造敬业奉献、积极进取、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三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计生政工人员面临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对他们“多关注一点、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采取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相结合的方式,用崇高的事业留住优秀人才,用丰厚的报酬吸引高水平人才,提高其工资标准和经济待遇,健全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实现计划生育政工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

三、结语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2

本研究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分析框架下,通过个人发展计划量表对学生干部开展培训和考核,探索高校90后学生干部提升自我培养能力的现实路径,继而解决因其自我期望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而造成的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管理;90后;学生干部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党建思政德育高教专项一般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5HJ-DSDG-00-009。

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无论是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最关键的因素都是人才。这里的人才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经过高校培养后成才的学生人才,一个是培养学生的教师人才,在培养教育学生干部的同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并改进工作思路,做到与时俱进,与青年们在一起,对做好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内涵和作用

大学生经过努力完成高中的学业顺利进入大学后,除了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关注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己实践水平的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岗位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在完成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因此,高校中学生干部的岗位是培养优秀学生的练兵台,如何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的作用,对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不同,是无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授来直接完成的。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和培养中逐步推进。大学中的学生干部群体都由学生自己组建,自我管理并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能,其组织架构与小型公司非常相似。因此在企业管理视域下开展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的研究能够很好的契合学生干部团体的运作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对于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90后学生干部的特点和由此引发的培养问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高校学生干部怀揣青春中国梦,在实现自己理想和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国际环境的瞬息万变和所产生的影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体制、机制、理念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重点和培养目标都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进入90后时代,在90后学生干部积极开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特点,也给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带来了一些急需应对的变化。比如:

(一)自主决策和自我选择的行为模式

在“个人”本位和相互尊重的关联下,90后学生的更注重自我,在对待事物的时候更愿意进行自主决策和自主选择,他们的思维方式更为“理性”,对自己的目标把握更为清晰,非常清楚的知道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这一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再仅仅依赖指导老师的工作,学生干部的自我培养,也是其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一变化要求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要充分挖掘学生干部自我培养的能力。曹迎在《试论对高校学生干部自我培养的引导教育》一文中提到:可以“通过引导高校学生干部认识和挖掘自我培养的内部动力,引导高校学生干部把握自我培养的过程以及引导高校学生干部加强自我培养的管理三个环节来开展学生干部自我培养的引导教育”。为高校教师如何挖掘学生干部自我培养的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不过仅在思路上提供方案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寻求一种实际操作方案,才能帮助高校教师引导90后学生干部挖掘和提高自我培养的能力。

(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

90后学生的成长环境优越,从小受到家人长辈的保护和呵护,缺少挫折教育,人生中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性格阳光开朗,同时也导致了他们的任性和浮躁。他们具有很高的自我期望,但实际能力却不能与这样的自我期望所匹配。这一特点,加深了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高校发掘出提升学生干部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周永杰等在《论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培养》一文中写道:“对学生干部执行力的培养要常抓不懈,避免虎头蛇尾;提出目标和出台管理制度要严谨;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要有科学的考核体系是培养执行力的有效方法”。这些为实际的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同样这些意见停留在理论和指导层面,并没有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给出可以实践的具体方案。针对上述90后学生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因此给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带来的急需应对的变化,包括现有研究结论的不足。本文尝试通过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激励提供实践操作方案,从而弥补相应研究停留在理论和思路层面,缺乏实践操作方案的缺陷。

三、企业化管理视域下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创新

(一)以个人发展计划量表对学生干部开展培训和考核

个人发展计划是一个根据个人认知、价值、目标设定和规划而设计完成的关于个人职业发展、教育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行动计划。个人发展计划广泛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和高等教育中。人们运用该计划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学习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和学习。个人发展计划(personaldevel-opmentplan)简称PDP,也可以称为个性发展规划IDP(individualdevelopmentplan)或者个人企业发展计划PEP(personalenterpriseplan)。从学生干部的培训、学习到发展,人才发展的策略性价值在组织中的地位已日益彰显,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同样需要策略性和体系化。本研究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个人发展计划量表,尝试将高校学生干部开展活动的计划和自我评价纳入量表,并根据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发展需求和目标,使学生干部的工作有计划、有评价,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寻求帮助学生规划发展路径和进行工作评价有效工具,并为教师选拔更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重要岗位提供策略和方法。

(二)机制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个人发展计划量表的优化和改进,将高校学生干部开展活动的计划和自我评价纳入量表,并根据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发展需求和目标,使学生干部的工作有计划、有评价。能够有效解决高校90后学生干部提升自我培养能力的问题和由于其自我期望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而造成的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足,需要寻求提升学生干部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问题。

(三)机制操作的方法

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将个人发展计划与高校的相关活动安排结合在一起,是通过个人发展计划量表,对学生干部展开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因此个人发展计划量表包括三个主体内容,分别是:自我计划和期待(What’sexpectedofme?),自我表现(HowamIdoing?)和我如何取得成功(HowdoIsucceed?)。自我计划和期待是学生干部从自身出发,对自己在接下来一年工作的一个规划和自我要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干部开展自我培养,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详细罗列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干部的执行力。自我表现包括三个小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工作结束后,学生干部对照前期的自我规划和期望,对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逐一评估,以此对比其自我期望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干部对自己进行细致客观评价和认知。第二部分是由学生干部,在基于第一部分对自己的表现的逐一评估后,给出一个总体表现的总结和评估。第三部分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一年的工作表现和自己的特点,深入分析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干部客观认知自我期望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提升自我培养的能力。我如何取得成功是对自我长期发展的进一步规划,高校培养学生干部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和职责,更长远的是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使其取得长远的成功,因此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干部列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兴趣和潜力,从而引导学生干部独立思考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将兴趣和自我潜力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标杆。并要求他们对自我发展进行一个优先次序的排序,从而帮助他们协调自我发展优先次序,将未来目标进一步细化。行动计划部分,要求学生干部将计划落到实处,进行实际规划。在评估的评分环节,为保证分数的很参照性和规范性,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尺度评分法,5分表示表现超过期望(Exceed-edallexpectations),4分表示表现超过部分期望(Exceededsomeexpectations);3分表示表现达到期望(Metallexpectations);2分表示部分表现达到期望(Some,butnotallexpectationsmet);1分表示表现没有达到期望(Didnotmeetexpectations,unsatisfac-tory)。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激励不是通过几次集中的讲座培训就能完成的,需要充分运用90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学生干部工作的过程中实习自我培养和激励的目标。通过企业化管理模式视域下学生干部培养和激励机制创新,运用个人发展计划量表对学生干部开展培训和考核,帮助高校解决现阶段学生干部培养所遇到的问题,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提供可行性的方案,与此同时,帮助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拓宽管理思路,教学相长,提升管理能力。不仅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更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精英人才。

作者:沈莲莲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注释:

1.李芳.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重新定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2).10-12.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3

不断配备充实计生队伍,使他科学规范行政有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我乡各项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着眼于计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计生”战略。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计生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计生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时展,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干部队伍建设体系日趋完善,队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年,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干部符合4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有较强工作能力的计生干部达到80%其中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占三分之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结构达到省要求标准。

三、政策措施

(一)稳定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根据国家、省、市的规定。列入乡行政编制。计生助理的调动和任免,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规定,由乡政府与市计生局会商,实行民主评议、业务考试,党委考核相结合,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镇计生服务站人员按市缟办核定的编制配备到位,40人员工资报酬由乡财政负担。加强人员机构管理,保证技术人员占计生服务站编制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并确保有1名统计微机员。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确保竞争上岗人员有编制,无编制人员合理分流。每村要保证有1名计划生育服务室主任,具体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今后计划生育服务室主任全部实和竞聘上岗,并按照“岗位责任制、以效计酬制、定期考核制”管理,每个自然屯要配备1名兼职计划生育中心户或计划生育信息员。

(二)认真落实待遇报酬。一要落实经济待遇。计生助理人列入公务员序列。养老、医疗保险与村其他干部同等对待,屯服务户每年定额给付报酬视各村经济情况予以落实,原则上年不能低于300元。二要落实政治待遇。加强对计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对有突出贡献的计生干部,要在提拔使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予以考虑。同时,对有特殊困难的计生专干,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计生工作中。

(三)实行竞聘上岗。公开招聘计生干部,把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懂政策、会管理,具有大专文化水平,一专多能的年轻同志,充实到计生队伍中来。逐步建立竞争上岗、定期考核、转岗轮岗等具体管理体制,对不称职者要坚决辞退,以增强干部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生学习、敬业爱岗的需求。计生助理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一年一考核”制度,对考核不称职的予以降职使用。技术人员应按照〈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服务条例〉规定,考取执业医师资格、执证上岗。凡不符合条件的要逐步调整。

(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职业道德、科学文化、技术业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他明确工作思路,熟悉计生政策,牢固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服务群众、求真务实、钻研业务、廉洁奉公”职业道德,特别是从事计生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取得相应的做作业资格。要进一步加强计生干部培训,提倡和鼓励计生干部自学成才,凡在岗计生干部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学历的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取得本科学历的奖励500元;取得志科学历的奖励300元;取得中志学历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奖励200元。对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主任每年要至少培训两次以上。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4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科学院1996年推出,由中组部和中科院共同管理的一项区域性人才工作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快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覆盖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中科院院属单位、与地方共建单位及地方的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支持科研项目和资助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方式,通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实践,为西部培养造就了大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年来,中组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全面的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地方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计划从支持强度、资助范围及支持形式,均得到较大的加强与发展。10年来中科院投入经费近1亿元,以资助科研项目形式,共支持青年科技骨干362人,其中资助地方项目57个,资助培养在职博士生116人。受资助的362位项目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已经竞聘到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其中,122人成为中科院创新岗位的研究员,67人成为了博士生导师,21人担任了研究所一级的领导,169人担任了研究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4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资助的地方科研团队中,已经有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他们还借助“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的支持,通过与地方和企业的积极合作,科研竞争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争取到了各类经费达1.6亿元。以这362位入选者为核心队伍,凝聚了2550多名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实践中共同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形成了一批具有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入选者招收培养的727名研究生,为西部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西部之光”在发挥人才培养功效的同时,更加强调为西部经济建设服务。他们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及灾害防治、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及育种增产等重要农业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科院各分院的协调小组在立项评审和终期评估中,把科研产出与地方需求的紧密结合作为重要指标,对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项目给予优先、重点支持。据对“西部之光”计划执行完毕的153位入选者的统计,他们共发表了SCI、El论文1267篇,撰写出专著26部,申请发明专利163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获得部级奖励26项。

通过计划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热爱西部、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科技骨干人才,形成一支团结协作、作风过硬的科技团队。该计划在西部地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推动西部地区的人才工作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分为项目支持计划,培养在职博士生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

一、“西部之光”项目支持计划分为联合学者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联合学者项目每年评选10~15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30~50万,可采取海外、东、西部人才联手立项,一般项目的支持强度在20万左右,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强度在原基数上增加20%。各单位匹配强度不能低于“西部之光”计划支持强度的20%。执行期均为3年。

二、“西部之光”培养在职博士生计划,每年资助地方在职博士研究生20人,每人2万元。

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是中科院、中组部、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起,从西部地区选调部分青年科研骨干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所属科研机构、重点院校等进行培训。5年国家计划培养1000名左右西部学术带头人,中科院每年接受50名左右。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基本条件

1,申请者应热爱西部,有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而拼搏奉献的精神,

2,具有博士学位并有三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经历或具有硕士学位并受聘于副研究员岗位,

3,重点和一般项目申请者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40周岁,联合学者项目申请者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45周岁:

4,具有5名以上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组。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

为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发挥中科院研究机构特别是东北地区研究所的科研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的人才需求,为东北地区培养和凝聚大批人才,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2004年中科院提出了实施“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以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改造,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生态农业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为重点领域,配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遴选的科技项目,设立人才培养计划科研项目;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支持为企业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以授课培训与到研究机构实习相结合方式为地方组织培训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以及新型产业人才。至2010年为东北地区培养数十位学术带头人,培训数千位科技骨干,为东北地区企业培养数百位高级科技人才。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年来,支持重点科研项目18项,支持一般科研项目9项,支持地方项目2项,共计29人。资助在职博士生50人,举办培训班10期。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包含下列支持项目

一、围绕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设立“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支持强度为30万元。

二、围绕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设立“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一般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支持强度为20万元。

三、为企业培养在职博士生项目

中科院东北地区研究所每年以委托培养形式为东北地区企业培养在职博士生,中科院按每名博士生补助2万元的标准,给予培养单位经费支持。

四、培训项目

主要依托沈阳和长春两个分院,组织实施为地方培训人才项目。每年在沈阳和长春分别举办至少两期培训班,每班招收学员50名,每班培训1~3个月。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支持的人选,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并符合以下条件,

1,主持科研项目的人员须具有博士学位,申请人一般应是工作在东北地区的科技人员,对于在其他地区工作的申请者需每年在东北地区工作9个月以上;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5

一、提高认识,真正把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则是省委为尽快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矛盾,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步伐而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五大连池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则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并决定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契机,全面实施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训5万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和骨干农民5000人,重点培养乡村大学生500人。为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根据我市农业县市特点和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干部群众承受能力较低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市委责成组织部专程赴东北农大进行协商、洽谈,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今年9月,全省县市首家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落户五大连池市,省政协、民盟黑龙江省委、省教育厅、东北农大及黑河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亲自出席签字和揭牌仪式。远程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可以直接在家里、在村上、在乡镇、在市内接受当前最为先进的科技培训,节省了大量经费投入,为深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领导力度,确保“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有关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教育局、人事局、农委等各涉农部门和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各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在实施这一计划过程的具体职责。同时在市委组织部成立了农民培训部,专门负责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受全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承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的委托,按照东农确定的模式、内容和要求,市委组织部派出3个调查组,随机抽样调查了我市6个乡镇12个村及北安、孙吴、嫩江等附近市县各2个村,搜集了大量关于农户收入、种植、养殖和加工项目、家庭成员学历情况及是否有参加学习培训意愿等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东北农业大学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提供了准确依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农村高中毕业都及时了解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为了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能够达到使毕业生回村创业,回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一方面严把政审关,严格履行各项程序,保证生源质量;同时为鼓励农村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习,市委专门制定了5条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一是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每个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农村大学生给予4000元补助。二是对农村无高中或中专学历,但确有一技之长和自学成才的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本人积极要求上进的,由市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培训,经考试及格后获得农业技术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报考参加“村村大学生计划”。三是对毕业后回村参加工作的,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他们列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四是对毕业后回村创业的,根据其所从事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由有关部门和乡村负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协调和扶持。五是对毕业后在本村工作5年的,可根据工作情况调入到市、乡事业单位,或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各乡镇、村及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乡村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已落实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157人,其中参加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学习的30人,我市自行培养的127人。

三、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打好基础

为了将乡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干部群众素质升级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整合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过程的管理。一是将远程教育中心设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多功能餐厅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微机室、农学标本室等实验实习室14个;计算机200余台(套)及鑫诺卫星和亚洲3号卫星接收设备,开通adsl宽带局域网;校内实习基地5处,校外实习基地12处。二是依托远程教育中心这一教育平台,通过调整农村党员电教点和“三个代表”责任区设置,从中确定220多个乡村教学点,配备微机、电视、vcd等设备,并逐步在朝阳乡等偏远乡镇新上卫星接收设备,成立教学分部,形成市、乡、村、教学点四级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根据农村特点,以远程教育为龙头,结合开展“科普之冬”、“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三下乡”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巡回演讲、参观、交流等方式,并辅之以电视讲座等形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有效地开展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了新形势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符合农民致富需求的教育培训格局。四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增强了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选择了我市急需的农村管理与发展、法律和金融会计等专业,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是东北农业大学最新开设的专业,该专业包含了农村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设置了较多农村实用技术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学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既能培养自身管理能力,又能掌握较多的致富项目,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主要选择了农村政策法规、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畜牧养殖知识、劳动力转移有关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十大类培训内容,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意加强组织管理,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东北农大领导、专家多次检查和评估,对中心招收学员、组织培训考试及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满意,认定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各项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为东北农大组织承办我省北部地区学历班和短期班学员的培训。目前我们已利用远程教育形式培训农民1927人,乡村干部745人,招收学历班学员127人,其中“农村管理与发展”专业专科班学员73人,全部是农村干部群众;本科班农林管理专业23人,法律专业15人,金融会计专业16人,共计54人,农村学员比例占70%。

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根据我市前期的运作情况,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增强机遇意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前提。农村人才匮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较低是一个非常现实性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进行培训,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省委提出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省政府拿出资金,组织各大学免费为农村培养大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全面的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

2、加强组织领导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保证。受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和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落实难度较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健全考察考核机制,把其作为履行各级党委“第一责任人责任”的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才能保证“村村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制定扶持政策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基础。农村干部群众生产、工作较为繁忙,经济条件较差,必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安心学习。

4、全面进行管理是落实好“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关键。要使“村村大学生计划”真正达到培养农村发展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必须把好“三关”,全面加强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拔关”。加强对报名者的考核,严格进行政审,使真正想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农村发展事业,愿意到农村进行创业,并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参加到“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二是要把好“学习关”。要注意配合学校,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三是要把好“使用关”。要根据农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帮助扶持他们选项目,谋发展,对其中能力突出、业绩明显、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要注意提拔重用,努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6

一、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根据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安排,超前谋划教育活动实施计划和工作措施,创新活动方式,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突出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党员干部在“”方面教育这个重点,针对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党员实际,开展培训研讨等活动,即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按照“四必谈、四深谈”要求,确保找准问题、理清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正气,使教育活动取得促进发展、转变作风、改善干群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

二、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镇各党组织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型示范点打造改善各部门服务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更好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探索党代表活动方式及作用发挥,创新党代表作用发挥的载体,依托党代表工作室促进群众与党代表之间的联系,沟通、倾听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拓宽党代表作用发挥渠道。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覆盖范围,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进非公企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严把党员“进口”关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肃处究不合格党员,确保不合格党员“出口”通畅。

三、着力开展招才引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装备的竞争,今年将加大人才建设投入力度,启动人才公寓使用、学历补贴发放等,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力度,继续开展“三排三寻”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带领企业有针对性赴相关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拓展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帮助企业研究新产品推进转型升级。计划柔性引进适合我镇企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5名以上,进一步巩固“百博进百企”活动,鼓励更多适合我镇产业特色的博士到我镇相关企业挂职服务,计划聘请10名以上博士到我镇企业挂职服务。要着力引进适合本镇企业需求的基础性人才,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计划招聘适合我镇产业特色的基础性人才15名以上。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进一步发挥人才优惠政策的效应。努力营造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的良好环境,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

四、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引领一方经济发展步伐,决定着上级组织工作任务贯彻执行落实的力度,更决定着党在群众中形象和号召力。把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各项规定和地方各级组织实施细则,改进干部作风和形象。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我镇产业发展特色、以及思想理论等选择相关培训课题,采取封闭式培训,重点培训近3年来培养提拔的镇村干部。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有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展一线、项目一线、维稳一线、农村基层一线锻炼,是他们提升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谈心谈话等活动,在严格考核管理的同时,在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与婚恋等方面提供指导。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强军计划 研究生 培养模式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多次强调,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简称“强军计划”),围绕人才强军战略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托地方重点院校不断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干部,为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但从部队、院校和培养对象的调查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效益,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生源选不准

“强军计划”的报考过程缺少对干部任职经历、实际能力、德才表现的刚性要求。从部队看,存在“舍不得”、“完成任务”等行为。部队在选送干部报考时,一般不推荐营连主官和技术骨干;有些部队没有从单位长远建设角度考虑,只为完成任务,推荐不出合适人选。从报考对象看,动机复杂多样。有些干部只为提升自身学历;有些干部为了离开部队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管理;有些干部为了提升退役后的自身竞争力。

(二)管理不到位

根据《通知》要求,“强军计划”学员管理和教育,由部队和院校共同负责。但从实际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制度机制不完善。送学干部来源较多,《通知》也没有明确由哪一个部门、哪一级组织对送学干部进行管理,造成军队无人管、院校不愿管的局面。二是组织监管不到位。部队工作任务繁重,多数院校一般又远离部队,这使得组织监管不到位,多数送学干部实际上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三是环境多元易放松。从管理严格的部队到宽松自由的地方大学攻读研究生,要完成从管理者到学习者,从军人到学生的角色转换。环境变化和角色转换容易导致送学干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迷失自我,造成失管失控。

(三)学习不进取

从实际情况看,部分送学干部没有达到学习强这一核心要求。一是基础薄弱跟不上。送学干部的文化课程遗忘较多、底子较薄,在学习时跟不上节奏、赶不上进度。二是学校投入不足缺平台。部分院校没有从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增强针对性、加大应用性的原则,对课程设置作些局部调整,而是“一锅煮”,并且对送学干部基础薄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动力不足不愿学。送学干部没有就业压力,缺乏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学习成绩对其单位分配、晋职调级没有实质性影响,导致送学干部缺乏学习的外动力;学习内容没有和工作所需紧密结合,导致送学干部缺乏学习的推动力。

(四)人才使用的不好

用好干部是培养干部的目的,也是对送学干部的激励和导向。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的部队对人才培养使用缺乏系统规划,缺乏长远考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强军计划”送学干部毕业回原单位后,不能按专业配备、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往往被安置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岗位,存在“训用不一”,人才浪费情况;有的部队提过高要求,把研究生干部当“全能人才”,过高过急的期望致使部分高学历干部难以适应;有的部队在安排岗位时,没有考虑到一些送学干部毕业后存在年龄偏大、经历相对单一、补短难度大、发展受限的问题

二、意见建议

根据“强军计划”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经过理论分析、实际调研、严格推理、反复论证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眼部队建设需求,切实把好选送入口

按需申请选送指标。现行“强军计划”招生专业、招生数量由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商定后,逐级下达给各旅、团级单位,部队干部在招生计划内报考。可考虑参照新毕业干部补充模式,由各旅、团级单位进行送学数量、专业、院校等测算后,逐级上报至军委、教育部进行审批,再下达正式计划。这样既能紧贴部队实际,又能避免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院校优化培养计划。院校应当按照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在坚持学位标准条件的前提下,制定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以部队应用型研究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培养计划。同时,根据部队特点,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制定适应于部队需要的人才质量标准。

严格选送程序。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基层组织推荐、政治机关审核、专家评审、党委统一衡量、上报、备案的程序遴选推荐送学对象,对送学对象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进行全面考察。

(二)突出军人特殊身份,坚持“三位一体”管理

加强思想引导。利用送学离队前、定期汇报思想、寒暑假返回部队等时机,引导送学干部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读研成才观念,把个人成才愿望与部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管理责任制度。建议建立部队、院校、驻校选培办三位一体管理责任制。院校负责日常管理。院校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还要对送学干部进行思想情况、日常表现的评定,及时通报给选培办和部队;驻校选培办负责教育管理。包括指导送学干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等、积极协调院校和部队等;部队负责跟踪考察。部队建立培养档案,加强与院校、驻校选培办沟通联系,实时跟踪考察培养过程。

根据表现进行奖惩。对在校期间思想、生活等方面表现优秀送学干部进行表彰,在调级、晋职、救济、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考虑。对院校、选培办评价不好、表现较差的,不得办理调级晋职;违反纪律条例的,按规定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三)抓好核心学习强能,提高质量增强效益

切实找准差距,补足短板弱项。在送学干部入校时由院校组织理论测试,摸准每名送学干部的短板弱项。此外,院校与驻校选培办共同协商制定具体补课补差计划。选培办还要监督补课补差计划的落实。

紧贴岗位需求,创新培养模式。要将院校、部队、选培办三者联动起来,形成培养合力。院校要从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增强针对性、加大应用性的原则,对课程设置作些局部调整。部队要指定一名优秀的中高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强军计划”研究生的实践导师,与院校导师一起,指导送学干部进行学习研究。驻校选培办要积极沟通协调院校和部队,制定协作机制,及时向各单位反馈培养意见及培养情况。

坚持奖优罚劣,形成鲜明导向。根据学习的过程和成绩,制定奖惩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每年评价一次,培养结束后总评一次。对总评优秀的,给予送学干部和导师一定的奖励,比如优秀“强军计划”毕业生可提前调级晋职;对学习应付差事,达不到预期培养目标、不能正常毕业的送学干部,给予一定的处罚。

(四)完善机制因才制宜,充分发挥人才效益

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机制是人才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学以致用、训用一致的重要体现。

要科学定岗。参照新毕业干部定岗定位核准制度,“强军计划”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后,送学单位要根据送学前拟定的任职岗位和培养使用方向进行定岗定位。政治机关对送学干部到新岗位的工作情况、德才表现要进行跟踪评价,对于岗位适应能力强、才能发挥好的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能适应新岗位工作,能力欠缺的要及时调整。

要精准调配。师以上单位建立人才档案库,跟踪掌握“强军计划”研究生毕业干部的成长路径,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及时分析、评估人才发展情况,做到量才而用。对素质过硬、发展潜力大的,推荐到院校或大机关任职。旅(团)级单位在干部任用时要杜绝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兼顾个人意愿和工作需求,积极给“强军计划”毕业干部压担子、交任务、搭平台,优先推荐到营主官岗位,解决其缺少主官经历的“硬伤”,使其在艰苦环境中历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的通知.2001.11.

[2] 赵韩强等. 国防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12(06):30- 33.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8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先审后离”的原则难以贯彻执行。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都明确指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职务的变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一般人不可能先知道,由于种种原因使“先审后离”的原则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多数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是离任在先,审计在后。离任者己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一方面,审计只能对离任者进行追溯性的审计。审计中,审计对象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都能接受,但涉及到审计处理处罚时往往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认为前任发生的问题要由现任领导承担,总觉得委屈,有替别人受罪的想法,这种“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审计处理处罚带来了很大难度,违背了审计执法监督的客观公正和严肃性,达不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审计结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充分利用和重视,体现在干部管理和监督上,出现了你审计你的,我该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干部监督和审计监督互相脱节,违背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其职能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隐性风险易给组织部门造成被动。

2、临时性和计划性的矛盾。目前领导干部的提拔调任,大多是经组织部门考核,党政班子研究,公示通过后任命,一种情况是,呈批量进行,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集中的局面。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绝大部分是在审计对象已经离任,才通知审计部门进行审计,造成了任务安排上的临时性,影响了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而且有时离任审计限定审计时间,审计结果要的急,致使审计环节难以衔接,很多时候只好暂停手中正在进行的计划性审计工作,先去完成临时交办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果与计划内时间性也很强的审计项目冲突,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审计重点难以把握,审计内容难求深,求准,评价也很难做到全面,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又是一项时间跨度大,工作量大,群众期望值高的综合性审计工作,且多为临时交办的任务,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责任大。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目前审计人员中存在以下状况:其一,在掌握宏观经济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和通晓国家各时期大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更新较慢。其二,在审计项目多,审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就临时搭班,抽到谁是谁,很难保证人员质量,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抓不住要害,分析不够透彻到位。问题揭示肤浅,深度不足,广度不够,评价不够准确恰当,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其三,绝大多数审计人员为财务人员,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或熟知一两项其他业务,而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企业很多的重要业务部门,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客体评价的全面和准确。其四,个别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有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畏惧权贵,明哲保身,大事化小;有的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有的自以为是,不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加强,势必影响审计质量,达不到审计效果。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的对策。

1、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如果离任不审,造成的损失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如果先离后审,就会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往往使审计流于形式,势必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须先离后审,也应明确先离岗,再审计,后任命的组织程序,切实做到审计结果出来以前,不得完成实质接,不得解除应由离任者本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对轮任、免职、辞职、退休的领导干部,可以先审计后离岗,也可以先离岗后审计。对属拟升迁或拟调往重要领导岗位的,应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增加干部的责任感,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审出了问题也能及时下结论和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纸调令到手,拍拍屁股就走”的不良倾向,更重要的是为组织部门考察使用干部提供了一个回旋余地,使审计评价更客观、用人更得当,最大限度地避免干部使用上的重大失误,提高组织部门的威信。也有利于新老干部交接时做到离任者交得清楚,接任者接得明白。对审计来说,能得到被审计单位和离任者的积极配合,使审计结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工作处于主动地位。

2、加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性。每年年底前,按程序由组织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计划,与审计部门协商,确定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项目计划,报主管领导审定后,由审计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计划管理,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组织部门应事先似定离任审计计划,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列入年度审计计划的,应提前通知审计部门,以便及早组织审计力量,做好审计准备。审计部门应主动与组织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协商制定年度离任审计计划。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9

让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自我的职业生涯明确、清晰,朝着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方向努力奋斗,公司将会同综合管理中心根据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规划的岗位需求。以下是和大家分享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一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各级管理干部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随着我们xx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务必拥有更多精通工作业务、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敬业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及保证公司可续持发展。为保障公司实现这一目标与远景方向,特制订出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及培养计划如下。

一、实施目的

实行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及培养计划,保证企业发展有充足的管理干部储备,构成后备管理干部的“资源池”,保证后继有人。

二、实施范围

各中心、关联公司及各加油站干部的储备开发及培养。

三、实施时间

年月为实施准备期,年月开始正式实施。

四、实施步骤和办法

1、后备梯队干部培养对象的提报评审

具体详见《关于开展首期后备梯队人才提报评审的通知》执行,加上外部寻访的优秀人才,构成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的人才库。

2、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开发过程

(1)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让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自我的职业生涯明确、清晰,朝着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方向努力奋斗,公司将会同综合管理中心根据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规划的岗位需求,指导他们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指定一名导师(其站长以上管理者)以导师制的方式帮忙及指导他们。

采取导师带徒一带一的模式,即后备干部在中心、事业部指定的负责人为后备干部的导师,对后备干部进行指导和帮带。所培养干部经考核能够胜任新岗位工作的,公司将给予培养的导师奖励与必须肯定。

(2)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培训实施

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要求的基本素质是敬业、诚信、团队、学识、潜力。要求的主要核心潜力:一是创新潜力(即对工作成果永不满足,有不断创新工作的潜力);二是学习成长潜力(即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并使自我和团队快速成长的潜力);三是协同潜力(即协同整合团队有效开展工作的潜力);四是分析决定潜力(即对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系统复杂问题和业务发展趋势有较准确的分析决定潜力);五是贯彻实施潜力(即有较强的将思路和方案付诸实施并获取有效成果的潜力)。所以,各中心与综合管理中心应根据后备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和核心潜力,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计划与指定指导教师,采用网上大学、课室培训、工作中学习、参观学习等形式并组织实施,同时将每个人的培训课程成绩及培训状况存入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的人才库档案内。

(3)不定期组织后备干部面谈、绩效表现沟通,月度组织后备干部座谈会、拓展训练等

为及时掌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思想动向、工作状况等相关状况,相关负责人应不定期与后备干部进行面谈,同时都应做好面谈记录及归档,交综合管理中

心备案;并在每季度,由其直接上级或中心负责人作为第一考察人对后备管理干部开发和培养对象的工作绩效、态度、潜力等进行考核评估,考核时需填写《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考核评估表》。同时做好与指导教师的互动沟通。

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座谈会、拓展训练,座谈会流程:1、汇报一个月或某一时间段的工作资料,2、取得提高的方面,3、所在中心、事业部员工的思想动态,

4、提出工作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提出意见推荐;4、由集团总裁通报企业销售、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下一步工作打算。

(4)制订后备干部培养记录表,记录每个月后备干部培养学习状况、成绩评分,中心、负责人对其的评价意见,指导教师点评等;根据评价意见,结合综合管理中心根据干部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其各项素质的测评,可明确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素质的强项与不足,反馈本人,促进其在培养锻炼中完善提高。

3、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过程

(1)工作实践

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及个人的职业潜力、特质潜力等,视具体状况安排相应的助理、或见习职位或轮岗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在岗工作培养,总结分析所学知识点、技能等,透过工作实践来培养和检验后备管理干部的实际工作潜力和潜质。

(2)培训实施

公司应对后备管理干部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以便较好地获得后备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后备核心干部还应以“T”字型人才要求进行培养,以一至二项专业训练为主,辅之以营销、生产、仓储物流以及人力

资源、财务等方面综合管理课程的培训;同时还需经常地对他们进行公司的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地认同公司企业文化,认同公司的战略目标。

(3)年度评价及考核

后备干部队伍在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的同时,也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需对后备管理干部队伍有组织、规范地进行评价及考核,对不合格人员则进行淘汰,确保公司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的整体质量。

(4)人才输出

在公司规模扩大或业务扩展或出现职位空缺时,则从后备管理干部“资源池”中挑选出一些认同公司文化,爱岗敬业,有潜力、有知识的后备人才进行提拔任用。

五、实施职责

1、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全体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各级管理者有职责进行记录、指导、支持、激励与合理评价下属员工的工作,负有指导下属员工成长的职责。能否发挥下属员工才干和举荐优秀人才,能否举荐和培养出合格的后备管理干部是衡量公司各级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并作为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2、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和培养这一工作事关公司的未来的发展,各中心、加油站需予以高度重视,并支持、协调公司的后备管理干部开发和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公司主要领导及综合管理中心需对后备管理干部的开发和培养做好规划、组织、督察、协调、管理等工作,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入池条件及程序:

1、根据以往的工作表现及业绩确定业务骨干;

2、业务骨干不超过职员数的30%;

3、需填写《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审批表》,审批后成为培养考察对象输入至后备“资源池”内。

培养考察对象的开发过程: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组织实施培训;

3、每季度进行面谈、评价及考核;

4、半年后进行转正考核,考核合格者转为正式后备管理干部,不合格者则延期转正或进行淘汰。

后备干部的开发过程:

1、进行见习或助理岗位或轮岗工作实践;

2、继续实施培训;

3、进行年度评价及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淘汰。

4、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从“资源池”中选。

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二

一、培训思路

以培育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主题,将现代人才测评的新理念——“无领导小组讨论”贯穿于培训全过程,课程设置、培训形式、活动安排、测评方式均围绕“无领导小组讨论”展开。讨论的主题主要围绕“理论武装的必要性”、“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三个方面来设计,同时依据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综合测评学员的德才情景,以此起到夯实理论基储提高政治水平、锤炼党性修养、强化德才素质、推动科学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中青年副处级后备干部58人。原则上40岁以下前学历大专以上。培训学员名单附后。

三、时间地点

1、时间:本期培训班从XX年5月18日(星期二)开始至7月16日(星期五)结束,学制2个月。

2、地点:区委党校办公楼四楼远程教学厅。

四、课程设置

结合“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试资料,按照“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培训目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性教育、全区中心工作分别开设“理论课”、“党性课”、“专业课”,突出提高后备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素质和本事。培训实行单元式教学,突出每个单元主题。整个培训分为5个单元: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本事提升、社会实践和素质测评单元。

五、培训形式

1、采取校内培训和社会实践两段式培训方式。

2、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培训资料,深化培训效果。

(1)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课前10分钟由支委组织);

(2)开展“联帮带”活动;

(3)开设“学员论坛”;[由Www.QunZou.Com整理]

(4)开展文体活动(由支委适时组织);

(5)丰富支部活动(由支委适时组织);

(6)进行团队拓展训练;

(7)编发(学训动态)专刊(由各小组组织编发5期);

(8)安排学员挂职实践并撰写调研论文;

(9)发放学员自学书籍。

3、培训时间2个月左右,其中校内培训15天,社会实践45天。参加社会实践的办法是:由组织部和党校在参考学员校内培训期间的初步表现,及学员的个人特点和专长,并征求学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组织部发文,相应安排到有关区级部门、镇街、开发区(新城、风景区)或全区中心工作、重点项目等岗位,以“领导助理”的身份参加社会实践。学员社会实践结束后,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期间的综合表现团体打分,并将得分情景送交组织部和党校。

六、组织管理

1、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党校具体实施。组建培训班工作机构,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分管副校长全面负责,组织部干部科、干部监督教育科和党校培训科组织实施,党校派3员工作人员跟班管理,同时加大培训过程的宣传工作。

2、学员支委协助管理。培训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经过竞选产生前15名人选,前10名任临时党支部委员,设党支部书记1名(兼班长),副书记2名(兼副班长),学习委员1名,组织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文娱委员1名,体育委员1名;另设5名学习小组长。

3、倡导学员自我管理。培训班划分5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名义开展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培训班开班之初,围绕培训主题制发“无领导小组讨论”练习题目,供学员在学习期间练习使用。在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试中,打破原有小组人员安排,随机组建4个小组参加测试。

七、测评方式

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对学员的学习情景按照“德”、“才”两方面进行量化测评。采取双百分制,“德”和“才”各占100分,学员最终综合得分=“德”的分值×30%+“才”的分值×70%;设加分项目,最高分值6分。总分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一般(79分以下)三等。

1、对德的测评(100分)

(1)出勤分(30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校内集中学习期间遵守出勤纪律情景的考评,包括课堂听课和参加培训班安排的各种学习、交流、考察、讨论、课外活动等的出勤情景。

实行点名考勤和公示制,跟班管理人员在第二天公布前一天的考勤情景。出勤分由跟班管理人员根据学员实际出勤情景作好记录并打分。全勤满分30分,采取扣分制扣完为止。迟到、早退1次或请假半天各扣2分,累计请假3天以上出勤分记零分,旷课半天扣10分。

(2)表现分(35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在校培训综合表现的考核。包括课堂听课纪律、交流研讨发言、协调配合服务、活动参与程度等情景。学员表现分由培训班跟班管理人员和支委成员共同打分,取平均值;支委成员的表现分由党校领导和跟班联络人员共同打分,取其平均值。

(3)实践分(35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期间的综合表现的考核。由学员社会实践部门党委班子团体打分。

2、对才的考评(100分)

(1)测试分(70分)

该项分值是经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对学员素质、本事、水平的综合测评,包括语言表达、分析确定、归纳概括、思维逻辑、局面掌控、临场反应等综合本事。考核方式按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试程序进行,由区委组织部拟定测试题目,区委常委担任评委,参照评审标准打分。培训学员抽签组建4个无领导讨论小组进行测试,并现场公布测试成绩。

(2)考试分(30分)

该项分值是对学员参加统一组织的考试分值。考试方式为申论测试,由区委组织部拟定考试题目,课堂集中限时独立闭卷答题,撰写答题文章,考试结束后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评审答题得分,汇集成册。

3、加分项目(6分)

进入学员论坛的10名学员可加1-3分,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打分;调研论文前10名可加1-3分,由区委组织部和党校打分。累计加分不超过6分。

4、考评成绩的运用

(1)报送区级有关领导参阅。

(2)交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

(3)党校建立学员的学习档案。

(4)凡被测评为“一般”的学员,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八、培训安排表

干部培养工作计划制定三

一、培训对象

县教育局经过公开选拔产生的18名后备干部,其中小学(幼儿园)10人,中学8人。

二、培训原则

按需培训、突出重点、学以致用、提高质量。

三、培训目标

提高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挖掘后备干部潜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本事的教育后备干部队伍。

1、掌握教育法规,熟悉管理艺术,提升管理本事。

2、把握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执行本事。

3、提高教育科研本事,促进自我发展。

四、培训资料

具体培训安排见附件。

五、培训方式

1、读书学习。

2、外出考察。

3、挂职锻炼。

4、高层研修。

5、网络培训。

六、组织领导

1、县教育局成立教育后备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事科,具体负责培训组织、考核等工作。同时,建立学员个性档案,构成后备干部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为全县教育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10

技师学院由原有的技工学校升格而来,归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招生范围包括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办学分为三年制技师、五年制高级工等,旨在培养各级各类实用型高技术技能人才。技师学院学生会干部(图1)是技师学院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其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更高,是技师学院实施“名校、名学生”战略的重要资源,是技工院校强化素养培养后输送给企业的班组长储备人选,要从形成职业人生规划的高度上帮助他们向着“准职业人”的目标和高度去努力,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技师学院相比普通技工学校,它的教学与学生发展层次更完整(涵盖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自身的院校里即实现了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因此选择技师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更有意义。

二、技师学院学生会干部培养现状

1.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目前几年是技工院校办学的大好时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因为招生难、行业同质化竞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所限,技工院校整体生源质量基础薄弱。从目前的生源中选拔学生会干部难度系数增高,通过走访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依然缺乏学习积极性。

(2)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在学生会干部队伍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自我认同度高,工作中服从性较差、缺乏团队精神。

(3)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了解,并因此影响到自我职业规划的设计与执行。

三、学生会干部职业人生规划培养方法实践

职业人生规划简单来说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以高效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做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规划出来的,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行动才更有计划性,就业时才会心中有数,学生会干部的职业人生规划首先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借助科学测评了解自身职业倾向

首先借助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见图2)。旨在让学生会干部了解自身职业倾向。该测试结果(如图3)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测验能帮助被试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从而科学地从知识、能力、技能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角度进行后续的职业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2.明确职业人生规划方法,树立正确规划观

在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以后,学生会干部就要开始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几个标准。

(1)明确怎样的职业人生规划是合理的。首先,结构要完整,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识别与测评定位、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确立目标环节需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目标,这一环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所在,确立目标通常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每一目标都是紧密相连的,前一个目标都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最终服务于人生目标,服务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技工院校学生会干部的规划要涉及多个方面:技能规划、学习规划、沟通交流等。可以以赛促学,通过召开学生职业规划宣讲会和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推进这项工作。

(2)职业规划要符合自身所在技师学院的特点。以笔者学院为例,学院学生会干部主要的职业锻炼路径为“素质阶梯规划、职务阶梯规划、技能学历提升”的层次规划,从而明确学生会干部自身的目标,具体构成如下(见图4)。

3.确立职业规划 明确自身职业素养发展方向

(1)提升领导、组织、决策能力。建立团支书例会制度,每周召开团支书例会,严格团员组织生活制度,强调组织生活纪律,使组织生活制度化。通过调查团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系团总支对系内各团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决策能力。

(2)具有勤奋踏实的素质。在企业看来每个职位都会有许多合适的人来做,但是真正合适做班组长的人,首先必须具备勤奋踏实的素质。

(3)培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这也是求职者要表现出来的素质,在纸上写材料、做企业价值评估可能谁都会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会干部通过Word、Excel、PPT等计算机的办公应用软件来撰写总结、报告,培养计算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综合活动的策划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4)培养细致、认真的质量意识和职业精神。在企业中,哪怕算错0.01也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因此需要我们很专注、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很繁琐,如组织学生会干部进行各班出勤、学生补考成绩的汇总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细致认真的职业精神。

(5)外语知识的储备、培养技术资料查阅能力。外语知识是技工院校学生的软肋,一些大中型企业进口设备很多都是英语操作界面。在某种程度上英语往往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一门课程。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会干部在课余时间查阅英文说明书,在技术资料中提炼重要信息,并定期在学生会内部举办分享会。

(6)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是企业最需要的职业素养,因此,学生会干部要定期举办安全疏散演习讨论并策划安全疏散活动。

(7)实事求是、诚实的品质。实事求是,是企业对职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实事求是则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尤其是学生会干部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遇到问题不推脱,学会承担。

4.推动职业规划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素养

学生会干部首先是学生,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做好专业技能素养提升规划是最基本的目标。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自主学习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试,引导学生会干部根据测评结果,选择适应自己职业倾向的技能强化方向(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