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的博弈十篇

时间:2023-08-16 17:38:27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1

微软在经过了近3个多月的努力后,终于决定放弃收购雅虎。从整个收购的过程看,微软始终在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收购,与微软理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雅虎总是以一种莫名的情感伴随着全部的收购过程。

首先雅虎为了拒绝微软的收购,采取了与竞争对手Google联合的方式。按照微软CEO鲍尔默给雅虎CEO杨致远的信中提及的欲将关键字搜索付费业务外包给Google是微软最终决定放弃收购雅虎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一直走下坡路的雅虎,为了与Google竞争在线广告市场,于去年推出了一再延期的巴拿马新版搜索广告系统(Panama),但其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此番欲将自己的搜索广告外包给Google(雅虎已经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测试,试用Google的搜索广告系统。在测试期结束之后,有多家媒体报道说,测试效果良好,雅虎已经基本上决定将搜索广告外包给Google的AdWords系统)。

如果雅虎最终决定将自己的搜索广告外包给Google的话,其苦心准备的借以挑战Google的巴拿马新版搜索广告系统将有可能被淡化,甚至被完全放弃,从这个角度看,Google可谓是一箭双雕,面上帮助了雅虎,落个好人,同时又灭掉了雅虎的核心竞争力,将在线广告市场的主动权将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许短期内,雅虎会借助这种与Google的合作获取一定的收益增长,但从长期的战略角度看,这将大大削弱雅虎的创新能力,要知道,雅虎之所以有今日日薄西山的窘况,与其创新的乏力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一山不容二虎的简单道理,想来杨致远应该深知肚名吧。其实明摆着,从微软发起收购雅虎的那天起,Google就一直是反对此交易的热衷者,暂时帮助一下雅虎,是为了阻止微软并购雅虎直接威胁到自己一手遮天的互联网业务,但一旦目的达到,Google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即雅虎已经完全失去了创新能力之时),抛弃雅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雅虎淡出互联网的日子就真的不远了。到那时,恐怕就没有微软这样的企业以如此高的价格来为雅虎埋单了。

再来看看微软,从开始发起收购之日起,众多的分析师和媒体就一再鼓吹微软收购雅虎对于微软进军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意义,甚至一再预测微软会提高报价来达到最终收购雅虎的目的。微软的确这么做了,但关键的时刻,微软还是保持了理性,就在雅虎最后提出提高收购价的时刻,微软断然终止了这项交易。将近500亿美元的价格,即使对于微软这样的企业也不是个小的数目,一旦投入进去,何时能够回本很难预测(因为从雅虎最新的财报看,其第一季度净利润仅为5.422亿美元)。经过这3个多月的时间,雅虎其实并未表现出对这起交易的诚意,甚至不惜采用把自己出卖给竞争对手Google的类似于自残的方式来拒绝微软的并购,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了大价钱(新建议溢价达到了70%)并购雅虎,雅虎也不会采取合作的态度,这无疑会加大微软整合雅虎的难度。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2

关键词 博弈理论 图书馆员的特征 图书馆员排班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分类号 G251.6

Use Game Theory to Solve Library Staff Scheduling Problem

He Haizhao, Xu Ying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the variable-sum gam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brarian. In this model librarians are simply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one need work time, another need impartiality.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it will form four kinds of game’s income. The overall revenue and two sides benefit will be the largest in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when both requirements are satisfied.

Keywords Game theory. Characteristic of librarian. Librarian scheduling. 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开放时轮流上班,会因馆员上班时间段不同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公平合理性是影响图书馆员们工作行为与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因为节假日与晚上是所有图书馆员的非意愿上班时段。据调查,现代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与内容已具备良好的吸引力,但许多有才华能力、热爱阅读、乐于奉献与交流的人不愿意成为图书馆员,并不仅仅因为图书馆工作枯燥单调、为他人做嫁衣等,工作时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实际工作中,馆员的排班时间表由该组织的领导做决定,组织领导对组织内成员存在亲疏关系,会直接影响组织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绩效[1]。本文试应用博弈理论解决馆员的排班问题,消除组织领导对组织成员亲疏关系在排班中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持团队凝聚力。

1 研究背景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其他需排班的行业如机场、医院、火车站等对排班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唯有图书馆行业对馆员的排班问题鲜见研究成果,仅有魏红翠的《基于排队论方法的图书馆人员排班问题的优化模型》一文研究了图书馆员排班问题[2]。该文将图书馆员的排班问题用排队理论进行阐述研究,分为读者需求第一及图书馆员时间意愿需求第一两种排队模型,发现图书馆员的排班问题处于两难境地。追求读者需求第一而又考虑馆员的需求,一直为管理者的理想值,因为馆员的工作状态决定服务质量。图书馆员时间意愿需求第一模型是非读者至上型,这种模式与图书馆发展规律相违背,演化的结果是读者疏离图书馆,这与笔者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相符。本文试图在排班过程中根据馆员客观存在竞争的事实,用博弈理论科学地阐释馆员的排班问题,以促使馆员从竞争动机演化成合作动机,主动适应图书馆职业要求特性,使所有馆员的个人时间与工作时间达到平衡、个人时间与他人时间达到平衡,不因组织领导个人因素而影响服务质量。

博弈论又常称为对策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理方法。个人、队组或组织,在确定的环境条件与规则下,可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加以实施,最终取得相应收益的过程。博弈问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详见图1。

根据博弈中各博弈方得益之和,常将博弈问题分为三类: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变和博弈的结果是博弈方总体效益大小的区别,即博弈方之间可以通过相互配合获得更大的各博弈方总体利益[3]。本文建立的博弈模型即变和博弈,整体收益值还能体现是否有利于工作。

图1 博弈问题分类图(按博弈过程分类)

2 基于博弈理论的排班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图书馆中女性馆员约占69.7%,公共图书馆约为64.1%[4]。女性馆员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心思细腻、小气、容易嫉妒、爱攀比等。工作一方面给予她们金钱收益,另一方面给予她们心理收益,即工作的满意度[5]。排班问题中一般不考虑金钱收益问题。为了简化博弈论模型,各博弈方的收益以女性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来衡量。公平度与满意度成正相关关系,自身感觉越公平,满意度就越高[6]。由于图书馆的开放服务特性,存在馆员上班时间段不一样,同一岗位不同时间段工作量不一样的客观现实,馆员认为自身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多源自上班时间段的安排。为了消除上述情况带来的负面作用,图书馆界一直采取倡导职业精神,建立图书馆文化,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等方法加以解决[7]。笔者试利用博弈理论,通过制定规则,消除人为竞争因素,让馆员由同质竞争走向合作,客观上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

本文建立的博弈模型中,认为馆员们是完全理性人,他们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且有准确判断选择能力,也不会“犯错误”。实际工作中,图书馆员们的年龄、家庭环境、学历、职业追求、个人能力、性格、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使她们对上班时间的需求不一样。根据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多年的排班工作经验,排班时馆员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区别对待。一种馆员对上班时间有刚性需求,如孩子年龄小,孩子面临升学,爱人工作时间不固定,家里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等情况引发的客观性需求;一种馆员为公平性刚性需求,她们在意工作安排的公平性,如在非意愿时间段内大家上班时间长短是否一致,晚上上班次数是否一致等。这两种类型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博弈。

博弈模型中,我们将上班时间点刚性需求类型,取名为time类,简称为T类;公平性刚性需求类型,取名为just类,简称J类。公平性刚性需求是一个模糊自身感受值,会随着信息不对称性的高低而增强或者减弱。博弈双方对排班时间表的满意度为各方的收益值。排班时有两种博弈过程,一种是T类与J类同时做出自己的决策,这是静态信息博弈;一种是T类与J类不同时做出自己的上班时间段安排,后者能看到前者的上班时间安排,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是动态信息博弈。排班时,双方进行沟通,如告知对方自己某些时间点需照顾家里而不能来上班,我将非常感激你对我的照顾;或者向对方提议这次排班你照顾我,下次我将照顾你;或者向对方示好并为之付出感情或物质等等,此种为完全信息博弈。排班时无信息交流与沟通,双方互相不知对方的行为与决策,为非完全信息博弈。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各博弈方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博弈方对各方得益都了解的博弈。博弈双方的收益如表1所示。

表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该模型在排班决策时双方互相交流沟通,清楚对方的收益值。由于时间具有客观上的唯一排他性,当博弈双方同时做出决策,不可能满足双方需求,但此时双方没有损失,所以收益值都为零;当只满足馆员中一方的要求而未同时满足另一方的要求时会激化排班矛盾,降低双方的收益。如要求被满足方,一方面因为满足要求而有收益值,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模型方式中,双方有过信息交流与沟通,互相清楚收益,所以结果将影响同事之间的工作合作,从而降低满足方的博弈收益值,假设为6。未能满足要求的博弈方,也因为双方排班策略收益清楚,这种结果将激化排班矛盾,所以未能满足要求方的收益值设为-2。当双方需求都不被满足时,女人的心理特质将使双方对排班不满升级,这种决策结果都会减低博弈双方的收益值,假设为-4。

(2)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双方同时进行排班策略选择决策,但双方互相不清楚对方收益。因为时间具有客观方面的唯一排它性,当博弈双方同时做出决策时,不可能同时满足双方需求,但此时双方没有损失,所以收益值都为零。当只满足一方的意愿要求时,因为是同时做出策略,互相不清楚收益,所以没有激化排班矛盾,这样被满足要求的博弈方的收益值没有被降低,假设为7。当博弈的另一方,也即要求未被满足方,因为是同时做出博弈决策,未激化排班矛盾,所以未被满足要求方收益为0。当博弈双方要求都不被满足时,这种方式没有激化排班矛盾,这时双方收益值为不满足情况下的最高收益,设为-2。博弈双方的收益如表2所示。

表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参与者对其他参与人的战略空间和战略组合下的策略与收益没有完全了解,但行动有先后顺序,后动者可以观察到前者的行动,了解前者行动的所有信息。

表3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双方先后进行排班策略选择,但双方的意愿需求互相隐瞒,相互间不完全了解对方的具体收益值。博弈双方中后动的一方虽能了解先动者做出的决策,但因为双方策略未做沟通与调整,先动的一方设定满足自己策略后,后动的一方不满足对方的要求但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不可能实现同时能够满足双方需求,所以收益值都为零。因为是先后做出的策略选择,双方需求没有充分沟通,这种单独满足个人要求的自私行为将激化同事之间的矛盾,从而降低双方的收益值,满足方假设为6,不满足方设为-4。当双方需求都不被满足时会激化排班矛盾,这种决策行为减低了博弈双方的收益值,假设为-4。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博弈模型中的各方先后做出决策,所有博弈方决策时都互相了解各方的收益。

表4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8]

这种方式下,后选择策略的馆员能根据对方的策略进行调整。博弈双方有信息交流沟通,双方收益互相透明,所有人都发挥主观能动性,决策前积极商量调整需求,从而让双方都满足需求。当所有方意愿都被满足后,双方会因为这种决策过程增进双方的团结合作度而获得较高的心理收益,这样提高了收益值,假设为8。因为先后做出的策略选择,双方需求又有沟通,这种单独满足个人要求的自私行为将激化同事之间的矛盾,从而降低双方的收益值。博弈方中被满足方的收益假设为6,不满足方设为-4。当双方需求都不被满足时,这种决策过程将急剧地增加排班矛盾,从而减低了博弈双方的收益值,假设为-4。

博弈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博弈收益改变博弈方的动机。综上所述,管理者制定排班博弈规则后,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使两方进行博弈决策,客观地将她们的竞争动机演化成合作动机,从而达到个体与总体收益值中的最优。

3 博弈理论在排班中的实际应用

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阅览部为例。排班人员组成:共17个人,其中只有1名男性;平均年龄全馆最大,年龄分布段为25岁到53岁;学历层次为全馆最低,60%为大专及以下学历,40%为本科学历;其中有13名馆员是带有安置工作性质的博士后或教授家属。工作内容与情况:保证19个不需刷卡可带包进入的阅览室每周开放80个小时以上;一年内除法定节假日外需天天开放的新报刊阅览室;阅览室内书刊类型复杂且管理方式各异,馆员的日常工作主要为新刊记到、旧刊装订上架,阅览室清洁,复印并收费,图书上架与整架,读者咨询等工作。排班工作难点:(1)图书馆开放时间需要4名馆员同时值班,4个岗位的工作量大小差别很大;(2)阅览部的馆员工作为轮休制,很难见面,客观上沟通交流困难;(3)阅览部的馆员大部分为家属,工作中小矛盾容易被外部环境放大;(4)图书馆无物业管理公司,需要图书馆员带领勤工助学学生负责阅览室的清洁工作,而各阅览室人流量不一样;(5)阅览室管理工作时间段忙闲不均,忙碌的时间段大约是开学后三周、期中考试时两周、期未放假前二周。综上原因,每到新学期预计排班时,部门内乱成了一团,小道消息满天飞。馆员们找部主任要求照顾、找馆领导哭诉;内部分成五六个小团体,部门内人员不团结。

应用博弈理论排班时,部主任先制定排班规则,以利达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双方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最佳情况。如规定某些特殊时间段大家协调不了时采取抓阄的方式做决定;将男同志与部主任这种明显合作意愿强的人分离出来,不让他们成为博弈方。第一次博弈排班时,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家对各岗位工作量的差异性不清楚或者故意隐藏个人私有信息以便混水摸鱼,都不公开自己的时间需求。在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博弈模型成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其中所有人需求都没被满足,收益都很低。第二次博弈排班时,馆员们就分成了两拨,一拨是刚性需求T方,将自身的客观事实理由完全公开,要求获得同事照顾,一拨是无时间要求。博弈过程中先满足T方的馆员,其博弈结果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中,时间T方满足而J方不被满足的收益。因为J方碍于情面,不能明确地向同事表露她们的公平要求。第三次博弈排班时,所有馆员都主动要求参予排班,主动消除信息不对称性,时间刚性需求的T方与事实中存在的J方进行博弈,大家互相合作,很快达到了双方需求都被满足的情况。这样的排班方式实行两年后,阅览部馆员由矛盾的不和谐群体变成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团结群体。究其根源,博弈排班方法科学地促成馆员们由竞争动机演化成为合作动机,发挥了馆员们主观能动性。另外在此过程中还促进了馆员们的沟通协作,提高了个人沟通协作与科学安排时间的能力。博弈式的排班过程中,男馆员的加入更容易满足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况下的T与J方需求。因为,男馆员们的合作动机更强,他们很乐意与女馆员们合作。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所有馆员都为时间刚需方,则要采取重复博弈以达到平衡,每次博弈时只满足一方的需求,下一次博弈满足另外一方的需求,这样总体收益、各方收益也将同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3

[关键词]博弈论;大学生活;经济人

[DOI]10.13939/ki.zgsc.2015.45.214

1 静态博弈: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在纯策略博弈中,通过画下划线的方法可以找到纳什均衡。然而并不是所有纯策略博弈都有纳什均衡。但倘若给参与人的每个策略附加一定概率,构成混合博弈,此时运用混合策略曲线法,结合数学推导,就必然能找到纳什均衡。假设A,B同学分别以“a1,a2”,“b1,b2”的概率选择自习和看电影,其支付矩阵为:

在此图形中,A,B同学混合策略曲线的两端点分别为(0,1),(1,0)和(0,0),(1,1)。两曲线唯一的交点(1/2,3/4)表示A,B同学以(1/2,1/2)和(3/4,1/4)的概率选择自习,看电影时,博弈达到均衡。此时双方均没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动机,期望支付也最大。

2 静态博弈下的古诺模型

一个大学食堂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同学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现假设某大学有两个食堂,第一食堂自主经营,第二食堂对外承包,现研究其在静态博弈下的策略选择问题。

静态博弈要求双方参与人同时采取行动,有古诺模型和伯特兰德模型,这里讨论前者。古诺模型下假定市场只有两个厂商,生产相同产品等等。一,二两个食堂可视为两个寡头厂商,他们提供相同的饭菜。为简单起见,假设成本为0,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24-2Q:

因此,当两个食堂均以8元的平均价格供应饭菜时,双方销量均为4000份,此时达到了静态博弈下的纳什均衡。联系实际生活,上外食堂一顿饭菜的平均价格还不足8元,比较符合学生的利益。

其实,上述案例若在动态博弈下,也可根据斯塔克伯格模型找到均衡点。如果一食堂先采取行动,二食堂在一食堂已经制定的产量上选择策略。其他条件不变时,最终会在Q1=6,Q2=3,P=6 处达到纳什均衡。与古诺模型相比,两种都是产量竞争下的垄断模型,不考虑市场价格的影响。但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先行动的参与人不再有反应函数。并且在一食堂先行动的情况下,其产量是二食堂产量的2倍,相比两者同时行动下的产量(Q1=Q2=4),一食堂提高了2000份,而二食堂则降低了1000份。这实际上也与经济学中的“先动优势”遥相呼应。

笔者以案例作为骨架,支撑起全文脉络,易于理解。相关案例更是从大学生活中找寻灵感,贴近实际,适用性强,便于引起读者共鸣。文章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近,步步为营。通过将经济学知识,数学知识,博弈论和大学生活四者有机结合,挖掘出简单生活背后的奥秘,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读者对博弈论的认知和感悟,巧妙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总之,学好博弈论,就不会在面临众多选择之时感到手足无措,就会始终站在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认真思考,做最正确的选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4

关键词:博弈;异质性产品;均衡结果;先动优势

中图分类号: F0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1004305

一、引言

寡头垄断市场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市场结构形式之一,关于其博弈研究的经典模型则为:古诺博弈、斯坦克尔博格博弈和伯川德博弈三大博弈。古诺博弈分析了两个生产同质产品厂商如何以产量作为选择变量进行竞争的问题,而后得出了古诺纳什均衡结果;伯川德博弈则是在与古诺博弈有相同前提条件下,以价格作为选择变量进行竞争的问题。与古诺博弈及伯川德博弈同时进行选择的不同,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提出了“领导者-追随者模型”,以产量为选择变量,两厂商的决策具有先后顺序。以其均衡结果作为理论支撑,斯坦克尔博格博弈进一步提出了“先动优势”,即率先进入市场的厂商可以获得有利于自身的优势。

目前,国内无论从理论推导还是实际应用方面,对这三大博弈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黄龙生(2004)深入研究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古诺博弈的求解方法[1];魏翔(2008)用广义函数中的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来刻画间断需求函数,弥补以往伯川德博弈研究缺乏数学论证的缺陷,证明了原始伯川德博弈的结论是近似的,严格意义上的纳什均衡点是双方都定价于比边际成本略微高一点的位置上,只有市场需求曲线为水平线时,均衡结果才收敛于伯川德博弈[2];胡洁(2006)深入探讨了不完全信息维度下的斯坦克尔博格博弈模型及均衡情况,其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博弈及均衡是多维博弈及均衡的特殊情况[3]。王志刚、朱艺云(2011)以经典的斯坦克尔博格博弈模型为基础,引入成本-利润差曲线,深入考察了成本对厂商先后动的影响机理,确定了厂商先后动的临界成本点和成本区间,并确立了在不同成本结构下高成本厂商的先动和低成本厂商的后动策略理论[4]。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大多集中于探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三大博弈各自的均衡状况,并应用于不同行业的现实问题分析中,鲜有从异质性产品市场的角度出发关于三大博弈的研究及对三大博弈进行对比分析的相关研究。

因此,本文从异质性产品市场的角度出发,在构建异质性产品市场的三大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三个博弈理论的均衡结果,并进一步探究在异质性产品市场下,斯坦克尔博格博弈中先动厂商的均衡利润相较于其他两个博弈的均衡利润是否存在优势。

二、异质性产品市场下的三大博弈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借鉴石磊、寇宗来(2003)的差异化产品下的博弈模型[5],设定相关的前提条件。假设市场中存在厂商A和B,两厂商产品的价格分别是PA、PB,产量为qA、qB,并且没有生产能力的限制。不失一般性,假设厂商A和B成本为零,两厂商生产的异质性产品独立地选择价格或产量,但只可选择其一进行博弈竞争。

该结论表明,无论两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古诺博弈的均衡价格总是小于伯川德博弈的均衡价格。而当厂商A和厂商B生产的产品为替代品时,市场上伯川德博弈比古诺博弈生产更多的产品,并且市场总利润更大。反之,当厂商A和B生产的产品为互补品时,市场上古诺博弈较伯川德博弈生产的产品更多且市场总利润更大。根据该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若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可替代的,那么厂商选择价格作为决策变量,其市场总利润更大;反之,若厂商生产的产品是互补品,那么厂商以产量作为决策变量的博弈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利润和产量。

(二)古诺博弈与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比较

上述结论解释了,无论厂商A和B生产的产品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斯坦克尔伯格博弈中先动厂商的均衡价格总是小于后动厂商及古诺博弈中的单个厂商的价格,但是其均衡产量及利润总是大于古诺博弈中单个厂商的产量及利润,而后动厂商的利润总是小于古诺博弈中的单个厂商的利润。并且,斯坦克尔伯格博弈中市场的总产量大于古诺博弈中市场的总产量。当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可替代时,后动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均小于古诺博弈中单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但斯坦克尔伯格博弈中市场总利润大于古诺博弈中的市场总利润。当厂商生产的产品是互补品时,后动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价格都大于古诺博弈中单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且斯坦克尔伯格博弈中市场总利润小于古诺博弈中的市场总利润。

基于上述结论可知,从单个厂商来看,若厂商有条件作为领导者,那么它选择斯坦克尔博格博弈更有利于其追求“先动优势”。从整个市场来看,产品的可替代性或互补性不影响两大博弈的市场总产量,但会影响两大博弈的市场总利润及单个厂商产品的市场价格。

(三)斯坦克尔伯格博弈与伯川德博弈比较

上述结论表明,当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替代品时,先动厂商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均衡产量大于其在伯川德博弈中的均衡产量,但均衡价格则小于伯川德博弈中的均衡价格;后动厂商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均衡产量和价格均小于其在伯川德博弈中的均衡产量和价格;并且,只有当β>1.6时(即厂商对自己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大于1.6),斯坦克尔博格博弈中市场总产量大于在伯川德博弈下的市场总产量。除此之外,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先动厂商的利润和市场总利润均大于伯川德博弈的单个厂商的利润和市场总利润,但后动厂商的均衡利润则小于伯川德博弈中单个厂商的利润。当厂商生产的产品是互补品时,从价格来看,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先动厂商的均衡价格小于伯川德博弈中的均衡价格,小于后动厂商的均衡价格。与此同时,斯坦克尔伯格博弈下的先动厂商产量、后动厂商产量及市场总产量均大于伯川德博弈的单个厂商产量及总产量。从单个厂商的利润来看,先动厂商的斯坦克尔博格博弈均衡利润大于其伯川德博弈的均衡利润,而后动厂商的斯坦克尔博格博弈均衡利润小于其伯川德博弈的情况。就市场总体利润而言,斯坦克尔博格博弈的均衡市场总利润小于伯川德博弈的均衡市场总利润。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从单个厂商来看,作为领导者的厂商无论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产量最大化,其都将选择进行斯坦克尔博格博弈。从市场来看,产品的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影响两大博弈市场总利润的比较;而两大博弈的市场总产量孰大孰小,不仅取决于产品的替代性或互补性,而且还取决于厂商对自身产品价格的敏感度。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构建异质化产品市场下的古诺博弈、斯坦克尔博格博弈和伯川德博弈,分别比较了三大博弈的均衡结果。同时,解释了产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对三大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肯定了斯坦克尔博格博弈领导厂商的“先动优势”。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如下两点:

第一,当市场的决策者进行决策时,若决策者追求市场总产量最大化,无论产品是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选择斯坦克尔博格博弈将会得到最优结果;若决策者追求市场总利润最大化,当产品是可替代品时选择斯坦克尔博格博弈为最优策略,当产品为互补品时选择古诺博弈是最优策略。

第二,斯坦克尔博格博弈的领导厂商无论在产品是可替代品或互补品的情况下,其均衡利润都是大于古诺博弈及伯川德博弈的均衡结果,即“先动优势”对企业是有益的。因此,若厂商在市场上有作为领头企业的潜在条件,那么其选择与其他厂商进行斯坦克尔博格博弈是该厂商的占优策略。

总之,在实际情况中,也应该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两厂商的成本、改变博弈决策后的菜单成本及非线性生产函数等考虑在内,从而做出更合理、恰当的决策分析。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数理分析,作为我们未来继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黄龙生.不完全信息静态古诺博弈的求解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6):9-12.

[2] 魏翔.对伯川德博弈的正式数学证明与扩展运用[J].经济评论,2008,(1):14-19.

[3] 胡洁.不完全信息二维Stackelberg博弈模型及均衡[J].长江大学学报,2006,3(2):487-491.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引发企业危机的诱因愈发多样,而财务危机作为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其预示和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由此,探索企业财务危机的演化机理和演化路径,并以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危机控制策略,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危机的文献已比较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从财务活动本身出发探讨财务危机的形成,而缺乏从系统全局的角度考虑财务危机的演化过程,所以很难从根源上找出企业财务的病因所在,也就无法为企业管理者所用。由此,笔者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企业财务多主体间的演化博弈行为,深入剖析企业财务危机的演化机理,为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危机因素中分类制定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企业财务多主体博弈分析

(一)企业财务多主体的特征分析 企业财务系统主要包括6大子系统,即筹资子系统、投资子系统、采购子系统、生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利润子系统,它们完成了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的财务循环。企业在周而复始的财务循环中,无时无刻不在与股东、供应商、客户、债权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各种财务关系。笔者界定的企业财务主体正是指企业财务及其与企业财务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其中企业为系统的核心,它与其他财务主体通过物质、信息以及资金的流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各种利益点交织而成的复杂巨系统。

根据复杂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企业财务主体的自身特殊性,企业财务主体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企业财务主体具有适应性和智能性,个体会根据环境和其他利益主体来调整自身的状态和行为,使自身发生适应性变化。第二,企业财务主体是有限理性人。现代经济学表明,人的行为是不具有完全理性的,企业财务主体由于在社会地位、占有资源及获取信息能力上的差异性和不对称性,并不具备做出理性决策的条件,主体之间的适应和博弈的决策只能是有限理性的。

(二)企业财务多主体的博弈行为 企业财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每个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复杂的交易和利益冲突。因此,博弈是财务主体生存所面临的基本环境,也是财务主体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个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是围绕着相关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的。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的价值增值系统,它利用和协调价值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特定资源进行投入-产出活动并取得回报,企业财务主体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必然展开经济利益的争夺和博弈。如,在筹资活动中,债权人的总收益是利息,总成本包括贷款本金和机会成本,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必然会围绕利息展开博弈。

(三)企业财务主体的演化博弈机制 传统博弈论中最基本的一个假设前提是参与人为完全理性人,这要求博弈双方都具备完美的判断和预测能力,这种完全理性假设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不成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认为,博弈环境的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都决定了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基于此,John Maynard Smith(1973,1974)等提出了演化博弈论的思想。演化博弈论认为,有限理性主体不能正确地计算自己的收益支付,做出最佳决策的能力有限,决策者大多是通过试错和对较高收益策略进行学习模仿,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均衡状态。因此,演化博弈的过程实际上是采用更高收益的策略的人数比率逐渐上升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样,企业财务系统中的利益主体也都是有限理性决策人,它们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演化博弈。每个财务主体不可能严格按照效用最大化进行决策,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了解博弈的历史,通过学习模仿其他主体来动态调整决策。一组组单个的利益主体在寻求相互适应中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企业财务系统的发展和财务危机的演化。

三、基于多主体博弈的企业财务危机演化动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动力 根据上文分析,企业财务主体的演化博弈是财务系统运行的动力。单个财务主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其他主体,在博弈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修正相互作用的模式。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按照既有的规则,如果适应了其他主体,则不对规则做出修改,如果不能适应,则需要对自身规则进行修改。当多个主体对规则进行修改,则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网络,构成受限生成过程,形成一个新的主体、新规则、新系统,从而产生涌现现象。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企业财务危机正是构成企业财务系统的多个适应性主体在彼此之间的财务利益博弈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地发展、演化,从而使企业财务系统不断分化、涌现的结果。

(二)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关键因素 根据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动力可知,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财务多主体的博弈行为,根据主体的类别不同,可将其分为内部博弈因素和外部博弈因素。

(1)内部博弈因素。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博弈因素主要源自于企业与内部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即与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博弈。首先,股东是企业的发起人,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股东最关注的投入回报是股利和股价。对于企业而言,它倾向于选择留存盈余作为首要的资金来源,因而会相应降低股利支付水平。对于股东而言,它会通过股票的持有和出售引起股价的波动,从而左右企业的股利政策。因此企业与股东之间关于股利的博弈必然导致股价的波动,从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其次,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员工为企业提供专用技能并受企业职业约束,得到固定工资、奖金以及自我实现感。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激励员工,员工为了获取丰厚的报酬而积极工作。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关于报酬的博弈必然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导致销售和产量的下降。

(2)外部博弈因素。企业财务危机的外部博弈因素主要源自于企业与外部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即与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首先,债权人是企业发展的资金提供者。债权人最关注的投入回报是利息。对于企业而言,它更倾向于利用固定的利息成本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大。对于债权人而言,它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必然会考虑企业还贷的风险。因此,企业与银行之间关于利率的博弈必然影响利率的波动,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债务危机。其次,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依赖者。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在于产品的价格和效用。在当前以买方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逐渐认识到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顾客感受会导致顾客不满,引起销售额下降。因此,企业与客户之间关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博弈必然影响产品的销量。再次,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保证,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在于原材料的价格。供应商提高报价能获得高额的利润,但可能因为高价而不被选中,导致失去交易的机会,而降低报价虽然交易的概率提高,但可能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因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必然导致原料价格的波动,增加企业成本风险。最后,政府是公司税收政策和行业监管政策的制订者,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政府的投入回报是税费。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难免会忽略对政府相关规则因素的考虑。企业违规与政府监管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博弈问题,这种博弈也必然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上的操作风险和成本压力。

(三)基于多主体博弈的企业财务危机演化机制 企业财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演化博弈,这种博弈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个财务主体不但需观察企业的决策,由于其有限理性,更多会通过学习模仿同类其他财务主体行为来动态调整自身决策,随着多数财务主体决策的趋同,会最终导致企业相关财务要素随着时间逐渐改变。如,企业与股东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股东选择出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的逐渐下跌;企业与员工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员工不努力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逐渐下降;企业与债权人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债权人选择高利率放贷,从而导致企业贷款利率逐渐升高;企业与客户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客户不愿购买本企业产品,从而导致企业产品销量逐渐下降;企业与供应商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抬高价格,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与政府的演化博弈,可能导致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严,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财务危机因素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在企业与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不断博弈中,随着时间不断演化的过程。财务主体为了自身利益,采用对企业不利决策的人数比率逐渐上升,企业财务危机也就不断深化。

四、企业财务危机演化路径分析

(一)探测阶段 探测阶段是企业财务主体对外部环境的特征变量进行探测,包括宏观环境和其他利益主体行为,然后将探测到的信息传递给财务主体。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企业财务复杂系统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企业财务主体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主体的行为,通过自身的推理和历史经验,做出相应的决策。每一个主体都有自身的属性、决策变量和追求的目标,它们都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相应的策略。由于企业财务主体的有限理性,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学习模仿同类主体的行为,或者做出不利的决策。现实世界中,财务主体决策通常不是由单个个体做出的,而是由一个群体按照某种规则协作完成的,所有决策会按时间序列形成决策流,决策流的执行过程与结果形成危机中的事件流。

(三)效应阶段 企业财务多主体的整体决策行为会对企业财务系统产生一定的效应和影响,这就是效应阶段的内容。财务主体的整体决策行为形成的危机事件流会改变企业的外部环境,形成宏观意义上的管理风险、股市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原料风险和政策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企业主要财务要素的变动,如工作效率下降、股价下跌、利率上涨、销量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政府监管政策改变等。财务要素的变动最终会引发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包括盈利风险、营运风险和偿债风险,随着风险因子的不断增多增强,企业财务危机也会随之不断恶化。

企业财务危机演化路径的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五、结论

通过分析,可得到以下方面的研究结论:(1)企业财务多主体博弈推动着企业财务系统的动态演化和平衡。企业财务系统中的利益主体作为有限理性决策人,它们之间的博弈属于一种演化博弈。(2)企业财务危机是在企业与其利益主体之间的永恒博弈下,随着时间不断地发展、演化,从而使财务系统不断分化、涌现的结果。(3)企业财务危机的演化路径主要分为探测、执行和效应三个阶段,它们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共同实现了企业财务主体博弈行为到企业财务危机演化的传递。

参考文献: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6

博弈论正式创立于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引入经济学,随后风靡整个经济理论界,并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进入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如今,博弈论不仅是当代社会科学的分析工具,更成为流行用语。 博弈论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博弈论毫无瑕疵。博弈分析许诺其能够明晰理性人的最优行为。因此,我们看到了拥有堪称完美理论形态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m:及其衍生物。倘若拥有“完美”的信息和“完美”理性。纳什均衡就是完美的。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通常不那么“完美”,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不可能那么“理性”。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囚徒困境”,个人的最优策略产生了对所有参与者而言最糟糕的结果。

经典博弈论的视角,是以不偏不倚的旁观者姿态看待博弈双方的。这种超然的中立者态度,会使曾经旨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博弈论陷入纯理论的自娱自乐中。

当博弈论专家的理论模型越来越超出常人的智力范围时,另一个自然科学领域开始注意到博弈论的潜在价值,这就是生物学。《演化与博弈论》这本现在看来完全能够称得上理论坐标的著作所讨论的内容,正是关于应用博弈论构建生物演化分析一般方法的总述。

本书对于社会科学专业人士――且不说那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翻开的第一感觉可能会是一种莫名的疏离。鸟类翅膀形态的演化、雌性掘土蜂的竞争、哺乳动物的性选择,这些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

本书的初衷仅针对生物学家,而非社会科学学者。也许,当年梅纳德,史密斯领导他的团队运用博弈论分析生物演化难题时,也未曾想到他竟然催化了博弈理论的又一次飞跃――演化博弈论。因此,只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才略微触及了一些演化博弈论和文化演化之间相关性的问题。四年之后,萨格登(Robert Sugden)首次全面使用生物学演化博弈方法,分析社会制度的演化,出色地解释了自发秩序的生成机制。而后,在宾默尔(Ken Binmore)、鲍尔斯(Samuel Bowles)、史克姆斯(Brian Skyrms)以及扬(Peyton Young)等人的推动下,演化博弈论迅速成为一股强劲的思潮,“演化”二字成为当前社会理论分析的流行趋势。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梅纳德,史密斯被众多社会科学大师称为“演化博弈论之父”,这就如生物遗传基因突变一样奇妙。但是,如果细究其理论,便会发现生物演化的思想,事实上抓住了人类社会某些内在的本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生物学家放弃了经典博弈理论苛刻的理性要求。放弃了完全理性假设的演化博弈论,允许我们从自身视角出发去看待社会。这种“设身处地”的思考视角。使演化博弈论具有了经典博弈理论没有的亲和力。当生物学家将经典博弈理论的思想精髓应用于生物学研究20年后,经济学家又重新将结合了生物演化思想的博弈理论拿回来,用于分析社会制度的演化。

演化博弈不强调理性要求,不强调最优结果,也不总是追问均衡是什么。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中完美均衡观念无法在演化中找到。“演化稳定均衡”不是终极状态,只代表博弈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演化关注的是博弈的过程,而不是博弈的结果,而演化的过程不能许诺一个完美的结局。通常“演化稳定均衡”会告诉我们多个结果,其中有我们欲求的,也有我们厌恶的。但是,除了我们自己非刻意的个人行为,没有人能为我们决定会得到什么样的结局。这样,演化博弈论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它并不试图测度未来。这难道不正是在描述我们整个社会制度演变的历史吗?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7

关键词: 企业员工;体面劳动;行为博弈理论;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2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1)06-0105-04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劳工组织(ILO)1999年为了应对全球化给劳动领域带来的挑战,在国际劳工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体面劳动”的概念[1],此后,国内外学者对体面劳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体面劳动的内涵[2],体面劳动的测量指标[3],体面劳动在特定国家地区的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4]以及从立法的角度考察体面劳动政策制定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5]。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多集中在从法律角度出发建立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机制,从宏观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体面劳动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弱势群体的体面劳动保障的相关问题。

从学者研究中发现,为了使劳动者劳动更体面,我国已经积极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结合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市场主导化和复杂化的现实状况,国际劳工标准的某些规定不完全适用中国,体面劳动实现过程中还存在“劳资冲突”现象严重、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覆盖面狭窄、职业健康与卫生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以及基层工会力量薄弱等问题。而作为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的劳动状况理应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确保劳动者劳动的体面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指出制度的形成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产生[6]。因此,可以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来研究体面劳动制度的形成过程。但传统的标准博弈理论多基于经济理性的假设前提,认为博弈参与者能够理性的对其他参与者的行动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优的策略选择。但现实中,博弈参与者由于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行为亦会随之改变,理想化的均衡状态难以达到。而行为博弈论则以行为人的有限理性为基础,探讨公平偏好、认知局限性以及学习机制对行为人策略选择的影响,在理想的经济理性和现实的有限理性之间进行折衷以达到博弈均衡的过程[7]。因此,本文借助行为博弈论的思想,以企业和员工作为博弈过程的参与者,来探求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

二、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及要求

体面劳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目标,其着眼点是“所有的劳动者”,其内涵在于最终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的对话协调机制,实现资本和劳动的双赢,具体到一个企业,实现体面劳动之初,关注的范围可以是本企业成员。企业员工的体面劳动保障问题,其内容涉及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享有的与之相关的所有权益,具体如下:一是在宏观层面按照国际劳工标准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其中权利主要包括结社自由、消除强迫劳动和消除就业歧视等;二是与员工工作过程直接相关的权利的保障,包括公平的薪酬制度、合理的休息权、受教育和培训权以及劳动保护权等;三是员工依法享有的社会保障,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保险和福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工作中健康卫生的保障等;四是自由组织和参与工会的权利、集体谈判的权利以及罢工的权利等在内的其他权利的保障。

由于体面劳动保障的推行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三方有不同要求,根据体面劳动保障的具体内容,可以将体面劳动保障的要求归纳见表1。

三、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的博弈模型构建

(一)博弈过程分析

假设存在两个博弈参与者,企业(参与人A)和员工(参与人B),他们是博弈决策主体,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或策略,以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一般地,在博弈过程中,用ai表示第i个参与人在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Ai=ai表示可供i选择的所有行动的集合。在实施体面劳动保障制度过程的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两种行动策略可供选择,即AA={实施,不实施},AB={合作,冲突}。

我们假设企业实施体面劳动保障制度后获得的收益为R1, 此时员工选择合作获得的收益为V1,此时受到企业制度健全的影响,员工选择冲突产生个人收益的损失设为L。R2为企业维持现状所获得的收益,C1表示实施需要额外增加的成本,C2表示不实施(维持现状)时可能增加的随机成本(包括员工工作倦怠、抵触管理制度和主动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V2则表示员工获得的收益。

企业

员工合作θ冲突1-θ实施P不实施1-PA(V1,R1-C1)B(V2,R2-C2)C(-L,R1-C1-C2)D(V2-L,R2-C2)

图1 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策略-收益矩阵

根据图1求解模型不同情况下的均衡解,从而得出相应的分析情况如下:

假定企业的混合战略为(PA1PA2, P代表企业实施体面劳动保障的概率,(1-P)则代表不实施的概率,员工的混合战略为(PB1,PB2)=(θ,1-θ)

,即员工以θ的概率选择合作,以1-θ的概率选择冲突。在给定θ的前提下,企业选择实施(P-1)和不实施(P=0)

的期望效用分别为:

EA(1,θ)=θ(R1-C1)+(1-θ)(R1-

C1-C2)=R1-C1-(1-θ)C2(1)

EA(0,θ)=θ(R2-C2)+

(1-θ)(R2-C2)=R2-C2(2)

令EA(1,θ)=EA(0,θ),得临界值θ*=(R2-R1+C1)/C2

,根据标准博弈论的思想,当企业员工选择合作的概率θ≥(R2-R1+C1)/C2

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实施体面劳动保障制度,因为此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员工绝对合作,此时{合作,不实施}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相反,当员工选择合作的概率θ<(R2-R1+C1)/C2时,若企业选择不实施,将会给企业带来隐性损失,此时的纳什均衡为{合作,实施}。

同样地,在给定企业以P的概率实施体面劳动保障的前提下,员工选择合作和冲突的期望效用分别为:

EB(1,P)=PV1+(1-P)V2=

P(V1-V2)+V2(3)

EB(0,P)=-PL+(1-P)(V2-L)=

V2-L-PV2(4)

令EA(1,P)=EA(0,P),得临界值P*=-L/V2

,即当企业选择实施的概率为P>-L/V1

时,员工的最优选择是合作,此时的纳什均衡为(合作,实施);当企业选择实施体面劳动保障的概率P<-L/V1

时,员工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工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引发工作冲突,以此表示抗议来争取合法权益,(冲突,实施)就成为此时的纳什均衡。

(二)博弈模型构建

上述的理论分析是建立在企业与员工都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忽略了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根据行为博弈理论的思想,行为参与者受到知识和推理能力的限制,在一次性博弈过程中不用考虑到学习对于博弈结果的影响,然而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参与人的认识和推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策略选择也要随之做出调整[8]。因此,本文在借鉴行为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起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的博弈模型。

1.假定员工为博弈过程的先行者,在企业与员工的博弈过程的开始阶段,员工会以较大的概率选择合作,根据一次性博弈的结果,理性的企业会选择不实施体面劳动保障制度,因为采取此种策略选择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最大。但随着参与人的学习的不断深入,其认识和推理也在发生着变化,加上受到公平心理这一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员工若感受到企业给自己提供的工作与他人相比不够体面、不能达到心理预期,他们将会倾向于做出选择冲突策略选择来表达不满情绪,此时策略组合从{合作,不实施}逐渐向{冲突,不实施}转化,如图2所示,而企业若继续选择维持现状,随之而来的则是员工一系列的抵触方式包括消极怠工、抵触管理制度及主动离职等,这样随着随机成本C2的不断提高,最终结果将大大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理性的企业此时必然会选择实施保障制度,为员工提供与其心理预期高度匹配的体面劳动,促使博弈策略组合向{冲突,实施}转化,同时,理性的员工看到企业的行动,亦会选择继续与企业保持合作的关系,因为此时企业提供的劳动符合员工的心理预期,劳资关系倾向公平化和平等化,纳什均衡最终向{合作,实施}无限趋近。

2.假定企业为博弈过程的先行者。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企业的先决策略为不实施保障制度,短期内员工采取的跟随策略为合作。随着员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若不能确保员工劳动的体面性符合其心理预期,会导致员工消极抵抗情绪的产生,此时,纳什均衡由{合作,不实施}向{冲突,不实施}偏离。但作为体面劳动制度的实施主体,企业应该摒弃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为员工提供体面的劳动。根据行为博弈理论,社会责任是一种社会规范内化过程,外在社会规范内化程度高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亲社会性。因此,社会规范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主动实施体面劳动保障制度,并且行为人均具有学习能力,且学习过程具有延续性,博弈参与者在追求均衡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认知和学习,一些本身社会规范内化程度低的企业也会不断表现出更多符合社会规范期望的行为,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加符合其心理预期的体面劳动,纳什均衡向{冲突,实施}转化,而随着员工的心理预期不断得到满足,最终双方策略选择亦会无限趋近于最优状态即{合作,实施},如图2所示[9]。

根据上述分析得知,企业与员工的博弈过程受到员工对企业提供的体面劳动的心理预期以及企业的社会规范内化程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企业社会规范内化程度,程度越高,企业越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施体面劳动保障制度,反之越低,越可能采取“不实施”这一策略选择;纵坐标表示企业提供的劳动与员工心理预期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员工越有可能采取“合作”这一策略,匹配度越低,员工则会作出“冲突”这一策略选择以示抗争。因此,在企业实施员工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的博弈过程中,有四种不同的策略组合选择,根据前文的分析得知,对于博弈过程的两方参与者来说,不论谁是先行者,博弈的最初策略组合均为策略A,通过重复的多次博弈过程,策略组合A经由路径①转化为策略组合B,再经由路径②转化为策略组合C,最终经由路径③达到纳什均衡{合作,实施}。

四、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一) 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的建立

根据行为博弈理论的思想,现实生活弈参与者并非完全经济理性,决策主体的信息知识的完备性、记忆能力、感受认知能力、处理能力和主体偏好都会影响到其作出的决策选择,因此认为行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博弈参与者在现实中很难按照博弈论的过于科学标准化的分析方式求得纳什均衡,但他们追求“更好的结果”的努力不会停止[7],因此,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起一个体面劳动的保障机制(如图3所示),使博弈能够通过最优路径达到理想的纳什均衡状态。(二)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的运行策略

根据前文分析,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的运行应从环境维度、认知维度和心理维度出发,约束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规范员工的行为,促使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行为的协调一致,实现员工体面劳动。1.环境维度。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能完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维护:第一,针对劳动关系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司法、立法的投入,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确保员工劳动的体面性;第二,针对企业在维护劳动者劳动权利方面的不作为问题,政府逐步建立并完善权责分明、执法公正、运作高效的劳动监察体系,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第三,建立监督和惩罚机制,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其次,提高谈判能力,确保劳资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劳动者就业压力很大,劳资双方地位极不平等,因此,政府要加快市场经济化进程,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确保劳资双方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市场交易,提高劳方的现有谈判能力,争取打破劳资不平等的局面,实现体面劳动。

2.认知维度。首先,企业要牢固树立尊重劳动的思想,落实内部基层工会的建设,支持工会开展工作、积极吸纳工人入会、建立基层工会主席的直选制度并将其收入和维护职工利益取得的效果相挂钩,以此来解决单个劳动者因力量过于单薄而导致的劳资关系不平等的现象。其次,劳动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深对体面劳动的认识,从而增强维权意识。劳动者应该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在就业、劳动保护、报酬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权益,并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自觉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与侵害自身权益的群体和个人作斗争,从根本上确保体面劳动的实现。

3.心理维度。

心理契约是维系员工与组织关系的纽带,对员工来说,它能够影响到工作满意度、对组织的情感投入、工作绩效以及员工的流动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达成效果,而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构建基于情感因素的心理契约,能以较低的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劳资双方必须基于心理契约的理念建立起相互信任合作的劳资关系,最终实现二者共赢。

参考文献:

[1]ILO Decent work,report of the director general[R].Deneva,1999(6).

[2]Florence B,Jose B F,and Guy S.A family of decent work indexes[J] .Internationa1 Labor Review,2003,142(2) :213-238.

[3]Dharam G .Decent work:concept and indicators[J] .Intemational Labor Review,2003,142(2) :l13-146.

[4]Paredes G,Roderick J L,Yves F,and Cedric L.Decent work in santo andr:resualts of a multimethod case study[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7,32(2):172-179.

[5]JeanMichel S.Globalization and decent work policy:reflections upon a new legal approach[J].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2004,143(1/2):185-207.

[6]崔向阳.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J].当代财经,2007,(10):11-15.

[7]袁艺,李宗卉.博弈论的新发展:行为博弈论[J].生产力研究,2009,(2):7-13.

[8]杨胜刚,吴立源.实验经济学的新视野:行为博弈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2-7.

[9]陈欣.责任意识新探:基于行为博弈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版),2009,(6):105-109.

Research on 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Decent Work for Employees Based on Game Theory

YUANG Ling, SHI S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Decent work is the availability of employment in conditions of freedom, equity, human security and dignity, which can be gradually achieved after the game between firms and employees. Environment, perception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needed to consider together during the process. The realization of decent work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regulat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behaviors of government, firms and employees.

Key words:Employees;Decent work; Behavioral game theory ;Protection mechanisms

收稿日期: 2011-09-20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8

科学发展观不是一个学说,它是一个非物质文化进程,是一个文化哲学的命题。

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

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

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科学,这是科学进程。

《博弈圣经》以人为本作为文化的开端,按照文化的次序和文化的进程来理解文化,视其为一个开放、动态的进程,正如《博弈圣经》中所说:"其实人类的文化进程无穷无尽,无终无果。"

人类在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进程中通过哲学的分化所形成的理论一定是正理均赢论,这个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博弈圣经》中说:"凡是与实体能分离的就是性质,凡是与实体同在的就是实体,永不能是某种别的事物的形式,就是偶然。"

科学发展观这个文化战略性命题,在《博弈圣经》中也显示了命题的唯一性。"里面的非物质文化思想,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大自然可以分开为每一个人单独运行,又不会产生竞争性,它可以一次次地重复使用而不会降低效用。"

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起源

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现象,只有高级的文化才孕育出科学发展观。《博弈圣经》中对文化的形成曾这样的陈述:"精神是虚无的,没有个性,在浮浅无知的层面上自我构成,以绝妙的组合与大自然的节奏和谐。感觉、思维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开端,从无到有的状态在影子和气息之间进行着灵魂的运动,这个抽象、混沌的体系不可能找到,这是构成文化的初级阶段。文化只有进程,没有核心,是虚无的精神谎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文化进程的创新战略结构就是国正论里的非绝对对立性。"(国正论:它是一个实体性质的地域似的区间,具有复杂的结构,用情、理、法、力都不容易分割的一个不知大小的抽象体。从中我们可分出正确和期望得到的那一小部分,与反相对、与负相对,又可以判断事物的道理。世界上的万物、事件的结果,都是不平等的、非绝对对立的两块,大的那部分是国,小的那部分是正。"

三、科学发展观用国正论区分才形成科学知识论

概念在文化中的存在,使思维在识别裂变中活动,在相对性的存在现实中,以人为本和万事万物的对应中,分出多少、轻重、好坏、大小等等。人们用对应的国正论和自然哲学思维,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观点,将所有的事物都看成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经过人与对应物,将它区分出大小,给以归类,表现人的文化派别观念,这就是知识的雏形。《博弈圣经》关于观念的定义:"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它会触及所有人的意识活动,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一个人拥有的观念越多,就相当于掌握的工具越多,辅助求知就更加容易。新晨

用人格固有观念作为度量的尺子,文化观念才呈现在人的精神文化中,人的精神文化又在自然中,以人为本是通过文化这个中介进行交流。《博弈圣经》给出交流的定义:"就是共同驱逐自我身中和它者身中之后建立的关系。"。自我固有的一切,都是临时出现,暂时存在,只有改革开放,一直走向更遥远的地方,让所有的人感受不同的文化、理性、自信、道德与博弈。《博弈圣经》中说:"理性是说教,道德是展现。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德途径,都是为了绝对的自信进行国正论的大小之争。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那里的灵魂正将演变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创生。"事物的生一次或死一次都是繁荣未来的一次选择,人们把社会变成多样性的中心,与时代共荣,谋求发展。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9

汉画像石是通过石刻艺术画面,充分展现出汉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汉画像石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当时各种社会生活。在这些汉画像石中,保存了汉代政治思想、科学、军事、艺术以及民间习俗的许多重要资料及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

博弈游戏是汉代主要的娱乐消遣活动,在汉代非常盛行,贵族王室对其迷恋程度已达到“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的程度,汉画像石中就有许多博戏形象。汉画像石上的“博弈图”常为榻上二人对坐,中间置博局和箸枰。箸枰上方刻一只鸟,应为博局的“枭棋”,枭棋是众棋之首,在投箸行棋的过程中,棋子是可以变成枭棋的。根据博的规则,凡已成枭棋,就要竖起来,即所谓的“博立枭棋”。如果棋成枭后,就得到了获胜的关键,往往要高兴地喊起来。博弈图画常以夸张的手法刻画枭棋,表现出博弈的取胜方法。汉代博弈行棋还要饮酒助兴,输者罚酒,当后来转为“意钱”之战时,就称其为了。

在汉画像石中,浮雕有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同时伴有线雕,这些技法在商周青铜器中早已有之,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雕刻中,汉代则将这些手法相结合,这在出土的汉画像石博弈图上表现尤为突出。汉画像石博弈图造像技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除阴线刻外,还包揽了浅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有的在同一画面中,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汉画像石博弈图为了充分表现不同场景不同内容,作者先用中浮雕做出棋台,具体内容分离表现,给人以时空感;人物面部及棋盘均用阴线刻,广袖宽衣,流畅逼真。整幅画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给人较强的艺术感受。作者在内容表现上大胆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有的画面细腻,造型生动。为充分表达对弈的趣味性,作者将下棋者刻划成一胜一负形态,胜者手舞足蹈,面容喜悦,似在称快,负者神情茫然,双手摊开,表现得无可奈何。

作者在表现博弈这一活动时,往往打破正常的视觉关系,把只能从侧面才能看到的棋盘有意立起来,使观看者对棋盘上的战况一览无余,这就在一张画面上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视觉关系,并使看似对立的视觉关系统一于画面所强调的内容上,显示了汉画作者在探索画面视觉关系上所作的探索。汉画像石博弈图的表现手法同当时的帛画、壁画一样,都是采取从古代青铜等器物上发展起来的平置法。这种手法就是将画面形象根据构图需要都组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平面上,它绝少讲究画面形象在三度空间中的关系。它没有形象之间的相互遮掩,亦不强调画面中心与观者视线的角度。博弈图在沿用“平置法”的同时,却又在一些画面中露出了作者力图改变视觉关系的探索,人物形象显示了作者对四维空间的追求,在以人物活动为主的景物上也表现出一种从某一特殊需要出发而改变观者视觉的努力。汉画像石博弈图视觉革命最核心的问题是观察世界方式的改变,是原有物体中新的形式组合,这一点在汉画像石博弈图中已有了肯定的尝试。汉画像石博弈图内容表现直接、平铺直叙,很少有复杂的情节,给人以质朴之感,从结构上追求形式美,充分显示了其个性特征。

汉画像石博弈图的表现手法是以刀,镂刻方法有阴刻、阳刻,以及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石刻画像,必然有其特殊性,但就造型和画面处理上与帛画和壁画有其共同性。汉画像石博弈图表现人物形象简练朴实,从画像上看明显地感到博弈的人物棋艺精湛。画面采取立体表现手法,增加了人物的形象性,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在处理形与神关系方面是自有其匠心。它注重整体的简洁性,并且不以工细或形的准确性为其标准,它在意的是如何表现物象的内在神韵。博弈图并不在乎如何在真实性方面接近实物,它只要物象具备最基本的“形似”,最主要还是物象是否具有一种内在神韵。博弈图大胆的夸张、变形、铺陈,恣意刻绘,结果是把最具形象神韵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因此博弈图造型拙重却显得很有气势。这正是汉代艺术匠师超越简单形式追求内在神韵的结果。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足以使我们骄傲。

汉画像石博弈图是汉代民间艺术的体现,首先画师具备高超的写生技艺和较强的变形能力,能以简练概括的线条,把握整体形象,进而变形夸张,既写实,又不拘泥于写实,既求形似,又求神似。博弈中的人物,变形大胆,动作优美,惟妙惟肖,有极强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娱乐活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从出土的汉画像石博弈图中可看出汉代娱乐的一般情形。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篇10

关键词:电视节目;节目定位;主持人;试听语言;成功原因

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媒介新资源日益稀缺、市场拓展空间不断压缩的当代语境下,省级卫视想在众多同质化的节目频道中脱颖而出是十分困难的。江苏卫视近两年高举高打,强势突围,从管理体制、市场运作、节目形态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从省级卫视的第二阵营一路蹿升,几乎到了可与“龙头老大”湖南卫视相抗衡的位置。其拳头产品除了创造收视奇迹的《非诚勿扰》,还有近期播出的《老公看你的》。

《老公看你的》是江苏卫视于2010年9月24日晚21:05正式推出的一档幸福夫妻博弈挑战秀节目,同时它同江苏卫视推出的《欢喜冤家》一样,也是一档具有海外渊源的节目。

江苏卫视这档新节目《老公看你的》播出两期后,就超越了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收视率居同时段全国第一。之后收视率一路攀升,在省级卫视收视竞争激烈的周五晚间时段始终名列前茅,引发普遍关注。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的诞生离不开策划与创意,而该节目策划制作上出现的一些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及探讨。下面从《老公看你的》节目本身,来探寻其成功元素的所在。

一、成功定位:情感游戏博弈秀

精准的节目定位是《老公看你的》成功的第一个元素。之所以称为“幸福夫妻博弈挑战秀”,是因为它将自身定位在“情感+游戏博弈+秀”,从而既走出了与传统博弈游戏类节目(强调游戏性、博弈性)完全不同的路子,也与同时期其他卫视推出的博弈游戏类节目(强调娱乐性)有效区隔。“情感娱乐+游戏博弈+秀”的组合类型,第一个关键词是“情感”。江苏卫视自2004年定位为“情感特色”以来,在情感节目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尤其是2006年的《人间》、2007年的《绝对唱响》以及2010年的《非诚勿扰》相继推出,更是掀起了一股“情感节目潮流”。这种资源优势让《老公看你的》在情感“触发点”的挖掘上远远超过一般博弈游戏节目,却又能做到“动情”而不“煽情”,让节目充满可看性;第二个关键词是“秀”,这意味着这档节目将通过设定的规则和情境,来展现真实的情感和人性碰撞。这也正是节目最具吸引力的部分;第三个关键词是“游戏博弈”,这意味着《老公看你的》依然十分注重游戏性和博弈性。游戏性就是指节目的主要着力点和兴奋点集中在游戏上,这是节目的存在前提;博弈性是指节目所设置的丰厚奖品或奖励,以及为奖品或奖励分配而存在的游戏规则和问题设置。

换而言之,游戏博弈类节目的永恒主题“游戏博弈”更适合被看作是该节目借用的载体和故事线索,而串联在这个线索上的情感娱乐元素才是节目的灵魂。观众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人生价值观放进了对节目中形形的夫妻的认同、排斥和关注中。其实,观众一边在观察节目中夫妻的情感互动,一边在调用和反省自己的婚姻感情经验,造成了情感娱乐的效果。

二、角色成功:个性主持人

《老公看你的》主持人搭档很奇特,一个是综艺鬼马李好,一个是性格专家乐嘉,制片人介绍:“这样的组合也是节目内容决定的,因为同时有心理博弈环节和综艺游戏环节。” 既有心理上的博弈,又有游戏的对抗,而“好乐”组合其实是相互补位,都能在节目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档节目虽然是情感主题,但形式又是游戏博弈的节目,李好在这方面有充分的优势。当妻子需要博弈,做出决定的时候,乐嘉就可以发挥专长进行分析;而当丈夫出面游戏、比拼的时候,就是李好最拿手的场面控制和调度。

在《非诚勿扰》中名声大噪的心理专家乐嘉摇身一变,成了《老公看你的》中的信心主判官,他从彬彬绅士变成了“狡猾的狐狸”,灵活多变,调动气氛。乐嘉目前是节目中最大的焦点,他“狡猾”言语对嘉宾的影响,他一改冷静音调,拖长声音那一句“老公看你的!”都成为观众热议话题,甚至有女嘉宾情不自禁地在节目现场抱着他啃。《老公看你的》里面,乐嘉的眼神很多时候像个探照灯,辐射全局、高深莫测。在选手面前,他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亢不卑、不偏不倚;在观众面前,他表现出职业人士的干练和通达,通过自己对人情世事的洞察和见解,赢得了人们的欣赏。他这种与众不同、特色鲜明的主持风格独此一家,无以复制,迅速成为收视的焦点。

负责游戏对抗部分的李好要亲自示范节目中老公面临的每一项挑战,身体力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游戏当中。以往的综艺娱乐节目中鲜有主持人会一如既往的亲身体验游戏项目,李好却全程挑战所有形形、五花八门的高难度游戏项目。这使得他的主持极大的区别于传统的主持人,其定位及功能别具一格。因为他体验过每一个游戏,所以在节目中对于选手来说,他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他对每一个游戏都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所以他给选手的建议更中肯,做游戏部分的主持人也更令观众信服。由于李好对每一个游戏的内容、规则、目的、出彩点都了然于心,主持时便会从容不迫,能很好的控制并驾驭现场。

三、制作成功:精雕细琢视听语言

(一)从拍摄方法来看

《老公看你的》整个游戏过程都是在运动的流程之中进行,嘉宾在博弈台、玻璃房、挑战台之间流动,从而使节目形态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了更为丰富和动感十足的镜头语言。在这样的拍摄中,博弈台、玻璃房、挑战台,甚至观众席都非常自然地成为了不断变化的流动背景展示在观众面前。同时,节目中大量使用快拉、快推、摇、晃的摄法;介绍嘉宾出场时的仰拍和博弈部分总览全局的俯拍等叙事镜头的使用;嘉宾在游戏挑战部分全景和细节特写的频繁交替,都使得镜头更具叙事感和动感,也更为适合当今的年轻收视群体观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对太熟悉的事物产生厌烦感。因此这种频繁流动和变换的拍摄方式更具挑战性和刺激性,增加了游戏的陌生感、距离感和夺宝制胜的愉悦感,节目很自然地呈现出丰富的动感效果,更符合当今的收视需求。

(二)从舞美灯光来看

舞美灯光是《老公看你的》一大看点,华丽的舞台别有洞天。这档节目的硬件投入非常大,整个舞台的搭建成本就花费数百万,这档节目无论从舞美硬件,还是灯光设计,都向国际制作标准靠拢,精良程度在本土电视节目中屈指可数。整个舞台设计分为妻子们的心形博弈台,整张桌面是一块妻子之间游戏用的超大触摸屏,老公则关在特制的隔音玻璃房内,另外还有“台”的精心设计,所有的挑战将在主舞台旁边的挑战舞台进行,让人感觉别有洞天,无论从创意还是舞台规模方面都很有气势。挑战台还有大型的LED大屏幕,根据游戏内容不断变换背景。灯光设计上,以黑色、红色、蓝色三种色彩为基调,在博弈台部分灯光以黑色为基调,营造一种博弈的神秘氛围;乐嘉在主持过程中观众席是背景,观众席上的灯光是红色基调,红色象征危险,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效果;荧光蓝则体现出时尚、年轻的特色。

(三)从音乐音响来看

《老公看你的》现场音乐的恰当运用渲染了现场的气氛,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现场音乐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情节音乐,即针对每个相对固定的环节设置的音乐;另一种是情绪音乐,即根据现场节目进展及时进行的配乐。情节音乐的运用比较固定和简单,无非是主持人出场、夫妻嘉宾出场、博弈部分、游戏挑战部分、挑战成功或失败等几种情况。这些音乐在节目开始录制前就可以准备好,只要音乐能贴近现场气氛即可。例如主持人出场时选择节奏感极强的《Damned If I Do Ya》,展现出一种魅力四射的感觉;淘汰退场时的《THE CLIMB》,完美诠释了退场时的遗憾心情。由于《老公看你的》的所有音乐和音效都是现场同步收音,不像其他综艺节目那样后期再配。所以,能恰如其分地表达现场气氛变化的情绪音乐更体现出节目的编排特色。某期节目中,夫妻二人共同挑战“绝不放手”的游戏,丈夫倒吊抓住妻子的手,两人悬在空中持续一分四十五秒,从艰难的坚持到最终的胜利相拥而泣,《MY HEART WILL GOON》一曲始终伴随,将现场和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