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十篇

时间:2023-03-30 22:51:15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1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承担和校外培训承担,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推进学生德智休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重人意义。结合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我校“双减”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现就开展的情况作简单的汇报:

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实施对象和具体的方法等内容。

二、结合方案,有序开展工作,我们服务的模式是七年级采用“5+2+2”模式,八、九年级采用“5+1+2”模式。

三、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学科以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以教升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2

选派工作整改落实情况汇报

市委组织部《关于选派工作互学互查情况的反馈函》,肯定***区重视选派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成效,指出***区存在选派干部在村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和对选派工作指导不够有力两方面的不足。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即知即改,强化选派干部日常管理,加大区、街两级指导力度,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严肃对照检查,做到思想自觉。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节开好基层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区选派办对3名选派干部对照检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突出要求选派干部对照检查在村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走读风”、选派日志流于形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问题,要求选派干部对照检查列出具体事例,剖析原因见人见事见思想,整改措施具体细致可行。同时,要求选派干部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对选派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和再认识,从思想上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觉。

二是区街双重出击,杜绝走读风。继续落实固定电话查岗制度,电话查岗时借口下队的选派干部,15分钟内必须以村部办公电话回复区委选派办,否则视为脱岗,并要求书面上报不在村工作的具体原因,对一个月无故脱岗3次以上的,将取消任期评优资格,并告知选派单位,取消当月生活补助。同时,要求街道党工委结合工作实际,不定期对选派干部在岗情况进行实地抽查,杜绝走读风。

三是实地调研指导,抓好帮带帮扶。进一步强调县级领导联系选派村制度、选派单位、帮扶单位联系帮扶选派干部制度,确定区委常委参加并指导选派村专题组织生活会,对选派干部提要求,做点评。要求区发经信委、区农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公司等帮扶单位把帮助、引导选派村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好路子作为切入点,通过组织项目推介等措施,建立选派村加速发展长效机制。要求街道蹲点干部进一步强化“一对一”帮扶,支持选派干部开展工作,督促管理选派干部站好第五批选派工作最后一班岗。要求选派干部认真谋划任期最后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和打算,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区选派办,谋划落实情况将作为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3

为做好五一、端午期间紧盯四风工作,乡党委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四风工作要求,确保形成祥和节俭、风清气正的佳节氛围,现将节日期间落实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及时作出安排。下发通知,第一时间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位机关干部,在乡工作群和各村微信群内广泛宣传。督促大家提高认识,对五一、端午期间的安全和节假日期间的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再作提醒,要在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以外同样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确保“四风” 问题不反弹。

二是纪委切实加强监督。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纪委组成一个检查小组派出5人,多频次、快节奏,在节假日前后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的形式,不定期到饭店及其他有关场所开展暗访检查。并分批次对机关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站所等进行了作风督查。节日期间,我乡认真落实值班岗位职责,确保信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按时到位情况良好,无迟到、早退、缺席和擅自离岗现象,全乡没有发现违纪违反规定的现象。

总之,在节日期间,我乡上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无违纪违规违法现象发生,期间未收到四风方面问题举报,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情况较好。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纪律工作方案的通知》(隆纪通〔2016〕1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水寨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怒江山脉支脉凤溪山和哀牢山中,东北以澜沧江为界与永平县隔江相望,西北接瓦窑镇,东南连瓦渡乡,西南交板桥镇、金鸡乡,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乡政府所在地距城38公里,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下设1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2015年末总人口14287人,农业人口12900人,少数民族281人。有森林面积12.24万亩,覆盖率达80%,耕地面积10611亩,人均0.74亩。全乡经济发展以农林为主,基本没有工业,是全省476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乡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2016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166户3454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扶贫整乡推进

  项目概算总投资15236.8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20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0万元,部门整合11606.4万元(整合比1:5.8)业主投入资金560.8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49.59万元。按建设类别分为:特色产业1571.72万元,基础设施10163.09万元,人居环境1659万元,素质能力40万元,服务体系投资1338万元,生态建设投资445万元,基层党组织建设投资20万元。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两大类,具体投向是:

产业发展600.5万元,占专项资金的30.03%。其中:种植业380.1万元,养殖业220.4万元;

基础设施1399.5万元,占专项资金的69.97%。其中:村内道路建设1349.91万元,入户道路建设49.59万元。

2.目前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1)产业发展:核桃扶壮已实施4000亩;已种植樱花16600棵、种植杨梅9700棵,全部种植完毕;发放种母牛164头,已全部发放完毕,发放种母猪226头。

(2)基础设施: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含弹石路)31条,目前已完成C30砼路浇筑37511平方米,支砌M7.5浆砌石挡墙1830.5立方米,安装涵管389米。

(二)易地扶贫搬迁

水寨乡扶贫易地搬迁规划搬迁977户2914人(含随迁户8户28人,进城安置14户39人),全乡共规划安置点4个,分别是:水寨集镇、棕元大平坦、水沟熊硐、太元石头山。其中:水寨集镇安置点覆盖上江边、新路、水寨、平坡、洼子田、棕元、海棠7个行政村,预计搬迁350户;棕元村大平坦安置点覆盖洼子田、棕元2个行政村,预计搬迁200户;水沟村熊硐安置点覆盖水沟1个行政村,预计搬迁127户;太元石头山安置点覆盖太元、海棠2个行政村及周边其他乡镇的搬迁户预计300户。目前集镇安置点一期已完成宅基地划分94宗,正在建房15栋;太元石头山安置点一期正在建设样板房5栋;棕元大平坦安置点一期已划分宅基地18宗,正在建房9栋;水沟熊硐安置点一期已划分宅基地21宗,正在建房9栋。

三、脱贫攻坚工作自检自查情况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5

落实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情况汇报

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县系列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分析疫情形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切实做到科学防控、依法防控、联动防控、有序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1、思想认识统一,部署落实到位。为切实做好全县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输入和扩散,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联系各自工作职责,做到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想方设法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培育群众参与意识,为全县积极主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2、加强组织领导,贯彻执行有力。县委、政府成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成立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指挥长、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3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至2月10日全县累计召开领导组专题会议10次、指挥部专题会议13次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下设的办公室、综合组、宣传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交通管控组、教育防控组、文化旅游防控组、动物检疫组、物资保障组、维稳组等工作组,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下,工作执行有力,认真吃透职能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没有一丝懈怠,充分履职尽责,工作推进高效。各乡镇及时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双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县级各部门也及时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副组长或成员的应对新型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按照县委政府总体要求和指挥部的统一工作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分别多次召开了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及时通报各个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及全国严峻形势,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缜密细致安排,坚持人员在岗、轮流值守、应对处置,网格化、地毯式推进工作。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统筹协调指挥和率队作战,明确工作分工和职能职责,层层抓实抓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分片包组、村社(组)干部和党员包户,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小湾东镇还成立了镇村两级党员志愿服务队(护村队),扎实有序地推进外来人员返乡人员信息上报,重点人员劝诫外出留观、居家留观,疫情防御和健康科普政策宣传,卫生运动消毒防疫等各项工作。党员佩戴徽章,亮明身份,冲锋在前,工作到哪里党旗就飘到哪里。县级部门按照自身职能职责和指挥部要求,会议多次专题分析研究工作,对延迟企业复工、学校复学、民生超市、县城内市场秩序和疫情防控等逐一研判,把各项重点工作落深落细落小,主动配合指挥部各工作组的工作需要,形成合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计中心从大年夜开始直到现在,全体人员一直在联防联控值守、防御和隔离留观一线奋战,没有休息日。全县人民的共同行动确保了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

3、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督查督导。为有效防控疫情,从源头歼灭,各乡镇指挥部都下设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督查组,认真对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信息报送、各工作组、各村委会、各站所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查。重点对卫生院、各村居委会、各个卡点值守工作开展情况、人员在岗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县卫健部门则加大专项检查督导力度,一是对疾控中心疫情防控预案的制定、疫情监测信息收报、消杀药械的储备、人员疫情防控培训和人员防护措施进行督导;二是对各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医务人员培训、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措施、信息报送、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救治程序等重点环节进行了检查督导;三是对医疗机构是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预检分诊制度、是否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是否配备必要的诊疗设施和防护用品,发热门诊日志、消毒记录登记、传染病网络直报是否及时规范等进行了重点督查督导。县级相关部门以联防联控为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对职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了必要性的督导,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给基层增添负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6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及工作部署,推进法院司法改革进程,我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按照相关要求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完成了既定改革试点任务目标,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实了员额法官独立办案,裁判文书不再由院庭长签发,“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组建了八个新型审判团队(执行局暂按原模式),按照上级法院要求,停止了未入额法官独立办案,已经定岗为司法辅助人员的干警不再作为合议庭成员参审案件。重新修订了《关于院党组成员审理案件的规定》,推进院领导带头办案。院长、其他院领导、其他业务庭法官(立案、行政、审监)、民事法官(民一庭、民二庭、桑园法庭)按照1:3:5:10比例分案。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书记员的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关考核办法。

二是积极按照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推进建立跨部门的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平台。从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在健全机制、集中管理、清晰流程、明确责任、处置到位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的存放、保管。

    三是稳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制定《吴桥县人民法院

内设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建立以审判工作为中心,设置科学合理、职能划分明确、运行高效顺畅,符合审判机关特点和审判权运行规律的内设机构体系。改革后的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3个减少为5个,分别为政治保障处、综合审判庭、诉讼服务中心、审务监督中心、执行局,新设机构预计年底前到位。

四是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精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五是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完成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序列等级评定工作,开展兼职法警清理,所有兼职法警均已归队。目前,各类人员已在各自岗位履行职责。稳步提升司法人员职业待遇、职业安全、职位稳定等方面保障力度,推行办案终身负责制、错案追究制,充分保障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履行司法职责,其中法官工资套改、绩效考核均已稳步开展落实,基础性绩效已按月精准发放到位。认真落实《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坚决遏制干预司法的行为,对一切干预司法行为如实记录并通报追责。

六是稳步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今年以来,按照上级法院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我院转变家事审判理念,有层次、有创新地部署和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当事人调解、和解比例进一步提高。对家事审判区整体设计、布局突出“以和为贵”、“人和家兴”的家庭美德文化元素,将法的严肃性、刚性和家庭的和谐温馨、柔性有机结合,尽可能为家事审判提供配套硬件支撑。同时,以多部门联动为基石,打造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合理配置家事审判司法资源。在现有人员和编制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了家事审判合议庭。

    七是积极开展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为推进本院的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更加便捷的进行尝试改进,建立了小额诉讼案件速裁机构,推进阶段暂将该机构设在审判管理办公室,机构名称为“小额诉讼速裁合议庭”,简称“速裁庭”,履行职责重点突出简化和便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改革工作中的创新经验

一是充实一线办案力量。法官员额制改革后,十几名未入额法官及过去具有法官法警双重身份的人员不再承办案件,这些干警以前的办案数占全院40%左右,对审执工作造成较大冲击。通过制定《入额法官分案办法》,由院庭长带头办案,全体员额任务均衡,为审执工作的开展和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科学配置新型审判团队。根据本院实际,建立改进专业化新型审判团队,探索1+1+1的团队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合力。

三是加大家事审判软硬件投入。投资30余万元,对家事审判法庭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家事审判场所的温馨氛围。选派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家事审判合议庭。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目前的聘用人员待遇较低,对其工作热情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也对队伍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省以下地方法院财物统管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实施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后,原与行政职级挂钩的住房、医疗、差旅等待遇保障如何落实尚无明确文件依据。建立跨部门的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平台等工作需上级党委或上级法院统一指导协调推进。请上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出台相应制度,进一步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强大保障。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7年10月30日在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邓今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仙桃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14年以来,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以加快落实改革举措、健全完善配套制度为抓手,以强化司法责任、推动创新发展、加强队伍建设为依托,全力搭建司法体制改革①的“四梁八柱”,检察重点改革得以平稳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检察管理新机制

坚持遵循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检察管理和检察权运行新机制,蹄疾步稳地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实。

1.圆满完成检察人员分类管理②。从2015年起,我院陆续推进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检察辅助人员招录机制、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分步完成了检察人员的分类定岗工作,初步形成了各归其类、各司其职、“各行其道”的管理格局。一是科学配置员额③。在省院确定的39%员额上限的前提下,择优选任首批员额检察官46名,保证让高素质的检察人员进入员额;坚持“以案定额”“以职能定额”相结合,综合运用司法办案“大数据”,科学考察各部、局所需要的员额数量,将82.6%的员额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办案力量更加优化。二是严格遴选标准。实行全员选任、综合考评、专业比选的工作方法,在坚持政治标准基础上,注重实绩、突出专业、竞争择优,保证入额检察官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办案能力和职业操守。经过省遴选委员会审核和市人大常委会任命,首批员额检察官已在2016年3月1日集体宣誓,正式履职。目前,第二批4名员额检察官的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中。三是分类定岗其他检察人员。综合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实行双向选择,将38名检察官助理④、29名书记员、2名检察技术人员和6名司法警察,全部分类定岗到位。在政治部、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配备司法行政人员15名,在市纪委派驻我院纪检组配备行政人员3名,有效保持了司法行政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稳定性。

2.稳步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根据省院统一部署,我院人财物上划省级实施统管。一方面,配合做好机构、编制清理上收工作,建立由省检察院配合省编办统一管理、动态调整、按需调配的管理机制。检察长由省委组织部管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由市委管理。检察官选任和公开选拔、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招录、检察人员交流,严格按规定报送上级院及有关部门批准执行。另一方面,及时做好财物的统一上划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方面,2015年省统管以后,在省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经费支出基数逐年调增至3600万元,有效确保了检察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经费统管方面,实行预(决)算、国库收付和涉案财物统一管理。资产上划方面,我院及时将土地、房产、设备等各类资产清理登记,统一划转省院管理。

3.严格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⑤。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要求,根据省院制定下发的8大类10项配套制度,着力构建权责明晰、监督有力、运行高效的检察权运行新机制。一是改革“三级审批”⑥办案模式,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按照“充分放权、应放尽放”的原则,制定实施检察官权力清单⑦,健全完善办案指挥、指令、审核、决定制度,赋予检察官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对案件作出决定的权力,使检察官成为有职有权的办案主体。二是实行“大部制”⑧管理方式,优化检察官办案形式。坚持扁平化管理与专业化建设相结合,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检察权适当分离的要求,将原有16个内设机构整合为“八部一局”⑨,取消原中层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职务序列和行政管理职能,全部让其回归办案一线。同时,依据业务类别、案件类型、难易程度等不同要件,推行独任检察官⑩和检察官办案组⑪两种办案组织形式,建立新型办案团队。三是强化对检察官履职的监督制约,确保放权不放任。根据省检察院关于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规定,严格落实领导直接办案制度,对领导干部办案提出明确的数量要求,鼓励领导干部带头办理重大、复杂、疑难和新类型案件。今年以来,入额院领导共办理各类案件95件。采取“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承办确定机制,发挥流程监控、检察官联席会议、案件评查等辅助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司法办案活动的全程监督,确保办案质量和司法廉洁,防止权力滥用。

4.逐步完善检察职业保障体制。建立与人员分类管理相配套、与办案责任制相匹配的职业保障体系,全面激发改革动力。一是建立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完成了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的等级确定和按期晋升工作;提升了高等级检察官职数配备比例,基层检察官的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二是严格落实检察人员薪酬待遇。完成了司法警察职务套改和工资套改工作,员额检察官执行新的工资标准;建立了与办案质效直接挂钩的奖金分配机制,2016年度绩效奖金的核定、发放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三是切实落实检察人员执业保障。检察官依法正确履职具有豁免权,非因法定事由、未经法定程序不得罢免、辞退或调整。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通报问责制度,切实保障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二、全面推进检察重点改革,着力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坚持将制度机制创新与检察重点改革深度融合,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检察监督的新变化,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

1.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⑫。认真落实上级检察机关相关规定,强化检察环节的审查把关和监督制约功能,确保案件证据事实经得起法律检验。一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我院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强化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把关,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范适用不批捕、不起诉、撤回起诉等制度。三年来,共依法不批捕470人、不起诉80人;共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62件次,从源头上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带病”进入审判程序。二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庭审中指控犯罪的主体作用。全面加强公诉人的履职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主动适应庭审对抗性和博弈性明显增强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庭前准备工作,积极与法院就案件管辖、非法证据排除、案件定性等问题交换意见;庭审中注重把握节奏,充分发挥适当人员出庭作证的制度优势,推广多媒体示证系统应用,切实提高公诉人当庭讯问、示证质证和辩论说理的能力。共依法申请16名公安民警、7名鉴定人出庭作证。三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的法律职能。强化诉讼监督实效,主动适应刑事裁判质量不断提升、审判监督难度不断加大的新变化,发挥参与庭审、全程监督的优势,及时调整监督重心和结构,加大对生效裁判文书的复查力度,提高发现、核实和纠正审判活动违法的能力。三年来,共提出抗诉20件35人。

2.圆满完成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⑬。我院牢牢把握公益这个核心,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为重心,全面推进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份,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追缴国家专项资金110余万元,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我院先后查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套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90余万元的窝串案件;查办了我市部分乡镇工作人员,骗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90余万元的窝串案件。依法向对专项资金负有监管职责的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履职、追缴资金。今年3月,我院审查发现,市国土资源局怠于追缴土地出让金和违约金,遂向市国土资源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在市国土资源局仍怠于履职的前提下,依法向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月29日,市法院已依法立案受理。经过全国检察机关近2年的探索实践,今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修法,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写入《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3.不断深化检务公开。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案件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案件法律文书、诉讼程序和重大信息等内容,增强司法办案透明度。三年来,共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3561条、法律文书1698份。大力推进“互联网+检察”模式,着力构建“检察网阵”,积极宣传检察工作。我院连续7年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不断拓展互动交流平台,认真落实检察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去年10月、今年9月,分别就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两个专项法律监督工作召开了新闻会;推进“公众开放日”活动制度化,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我院参观指导,听取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4.大力推动“智慧检务”建设工程。坚持将体制创新与科技应用创新一体推进,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科技含量。升级改版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搭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资源共享的司法办案统一平台,实现了所有案件信息网上录入、办案流程网上运行、办案活动网上监督的新格局;与全市18家行政执法单位共建“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⑭,督促和指导录入行政执法信息3000余条,监督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8件18人,使监督更加高效、精准;加强检察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积极参加全省各级信息化应用“大比武”,先后有26名干警被评为信息化应用能手;侦查部门有4起案件被上级检察机关评为信息化初查精品案件。

三、全面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提升检察改革新成效

近年来,我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正是因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和悉心支持,才让我们一路负重前行、义无反顾,在此,我谨代表市院党组和全体检察干警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是司法理念、体制、方式的重大调整,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虽然目前完成了一些改革任务,但仍有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各类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不够完善。基层院检察官、检察官助理、辅助人员的职业“天花板”较低,如何调动检察官积极性,稳定检察官助理等后备力量,防止综合性业务人才流失,成为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二是购买服务制度不够完善。司法行政管理部门留人难,综合工作面临“事多人少”的局面;检察业务一线力量虽然得到了充实,但“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范围、比例,解决各类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三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大部制后,在处理与上级检察院对口部门的关系上,“一对多”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工作衔接不畅的问题有待解决。省检察院虽然下发了基层检察院检察人员工作职责、各业务部门权限划分的文件,但详细规定较少,职权划分和考核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委“贵阳会议”和省委相关部署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作风、更精准的举措,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改革越往纵深发展,面临的困难就越多。我们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要做战士而不做绅士,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自觉加强与各级人大代表普遍、直接和经常性联系,主动接受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检察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虚心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强化督办落实,不断改进工作。加强改革督促检查,将改革精神落实到每一位检察人员、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推动改革从形式到位向实质到位的转变,努力提高司法效能。大力弘扬只争朝夕、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以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闲不下的使命感,倒排工期,担当履职。

(二)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及时回应干警关切,有针对性做好政策宣讲、思想疏导和情感引导,坚持改革推进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增强全体检察人员对改革的认同感。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加强专业素能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检察人员履职能力,为改革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改革统筹。更加注重司法改革和业务工作的精准对接,确保改革、业务与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抓好标志性改革任务的落地生根,确保配套性改革措施及时跟进、衔接有序、推进有力。更加注重建立健全检察官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联席会议”议案制度,强化业务研究探讨,群策群力推进司法公正。更加注重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的交流沟通,通过巡查监督、信息共享、提前介入、及时建议和纠正违法等方式,形成改革合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司法生产力”。

(四)进一步提升改革成效。秉承“工匠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精耕细作、务实重行、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司法改革的整体成效。坚持建立健全员额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做好员额检察官遴选工作,确保员额管理严格规范;坚持完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健全检察机关办案组织,与时俱进地创新司法办案监督方式,促进新的检察权运行机制成熟成型;坚持提高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发现能力、提高检察建议的监督质量、增强公益诉讼的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公益保护职能作用;坚持发挥好各项改革的融合效应,建立繁案精办、简案快结的诉讼模式,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坚持在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背景下,积极研究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的途径,为上级检察机关新一轮改革部署提供决策参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我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既是对我院司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也是对我们检察工作的悉心推进和有力监督。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审议意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检察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司法保障。

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其目的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公平公正。自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在县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县政府、政协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检察人员编制情况

全院现有政法编93个,工勤编9个,实有在职在编84人,其中,政法编78人,工勤编6人。  

(二)检察人员学历结构情况

研究生学历12人,占总人数的14.29%,其中在职研究生9人,占总人数的10.71%;大学本科学历63名,占总人数的75%;专科5人,占总人数的5.95%;专科以下4人,占比4.76%;  

(三)检察人员年龄结构情况

我院平均年龄:38.5岁。25岁以下:5人,占5.95%;26岁至35岁:39人,占45.43%;36岁至45岁:13人,占15.48%;46岁至55岁:23人,占27.38%;56岁及以上:4人,占4.76%。  

(四)各类检察人员划分情况  

把检察人员划分为员额内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具有检察官资格的58人,首批入额检察官34人(已经调出2人),检察辅助人员33名,司法行政人员13名。  

二、主要成效

(一)以落实员额制为重点,优化检察官队伍结构素养。  

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落实检察官员额制,使检察官的队伍结构、职业素养得到明显优化和提升。在首批员额制检察官遴选中,我院出台了《平南县人民检察院首批员额内检察官遴选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首批员额内检察官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保了首批员额内检察官遴选顺利进行。一是坚持从严从紧、留有余地,科学制定检察官员额规划。严格按照上级检察院的要求,把检察官员额配置比例控制为编制数的40%,首批入额比例是33.3%,把6.7%的比例规划为今后检察官员额的补充,确保员额检察官梯队发展、良性循环。二是严格入额标准和条件,确保入额检察官素质。我们规定了首批入额检察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及相应的办案能力和办案经验,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等条件,同时对首次选任设置严格程序,即必须经过个人报名、报名审批、个人业绩展示、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院党组研究、自治区检察院党组研究、自治区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审议、公示、确认、提请任命等程序,经过层层遴选,在具有检察官资格的58人中,  确定了34名检察官作为首批入额检察官。三是坚持入额检察官配置到办案一线。检察官必须办案,是实行员额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为此,我们把34名入额检察官(含入额的院领导检察官)全部配置到业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不再配置员额检察官。四是明确分类原则,完成了检察人员分类定岗。根据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现有员额检察官32名、检察辅助人员33名、司法行政人员13名,占队伍编制总数的31.37%、32.35%、12.75%。

(二)以司法责任为核心,落实检察官在执法办案中的主体地位。  

按照高检院《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广西检察机关完善司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积极推进司法办案责任制落实。一是建立具有检察特点的办案组织,实行了独任检察官和检察官办案组两种办案组织形式,对批捕、公诉及诉讼监督中简单案件及一般事项等由独任检察官办理,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以及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立案的侦查等则由检察官办案组办理,确保案件的质量。二是实行非员额检察官不再分配案件独立办案。实行独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部门,案件管理办转案件到相应部门内勤,内勤收案后按顺序分流至员额检察官的统一业务系统内,按办案责任、权限进行案件办理,非员额检察官不再分配案件独立办案。三是建立检察官权力清单,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明确了决定不批捕、不起诉、提起抗诉、职务犯罪案件立案、不立案等职权仍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外,其他均授权主任检察官或检察官行使,检察长或检察委会行使的职权比改革前减少了三分之二,而检察官独立作出决定的案件大幅上升,办案效率明显提升。四是明确界定司法办案责任,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解决“办案者不定案,定案者不办案”问题。

(三)以实现办案组织科学化管理为目标,积极推进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  

根据《广西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指导意见》,制定了《平南县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及人员安排方案》,按照“检察业务”、“业务管理与服务”、“司法行政”等三大功能模块进行整合提升,将原有的16个内设机构整合成为8部1局,其中业务类部门6个,分别为:侦查监督部、公诉部、未成年人检察部、反贪污贿赂局、诉讼监督部、业务管理部;司法行政类部门3个,分别为:政治监察部、检务保障部、警务保障部。院党组结合全院工作需要科学统筹调剂,把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合理配置到各个检察岗位上,发挥了有限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进一步调动全体检察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三、主要做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首批员额检察官遴选、内设机构改革、司法责任制等司法改革基本完成,检察权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检察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平稳有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工作。成立了由党组书记、检察长任组长的司法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把司法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检察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全院干警积极参与的改革格局,并结合我院实际,相继出台了《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员额内检察官遴选工作实施方案》、《内设机构改革及人员安排方案》等多个配套方案,为司法责任制改革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思想工作。通过召开党组会、改革领导小组会、中层干部座谈会、全体干警大会、部门会议、“一对一”谈话谈心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引导全体干警树立合理改革预期,理解、拥护、支持改革,凝聚推进改革的正能量,确保队伍稳定、工作有序、改革有力。  

(三)加强探索实践。我们紧扣中央顶层设计,严格按照分类分步推行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建立健全首批员额检察官遴选、内设机构改革、司法责任制等的改革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分阶段分重点推进,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实践,边改革边完善,确保了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四)加强带头办案。入额的领导干部带头办案,要负责案件办理全过程,亲自完成阅卷、讯问、形成处理意见、撰写法律文书、出庭公诉等各个环节的办案流程工作。截止目前,包括检察长在内的6名入额院领导检察官已办理各类案件59件,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又为全体干警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五)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检察门户网站、平南检察“两微一端”、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检察机关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开展改革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存在问题

(一)人少案多矛盾的问题。目前我院检察干警编制配备与辖区人口比例为万分之0.68,远远低于全区万分之1.3、全国万分之1.8的配备水平。因司法体制改革要严格控制入额检察官比例,导致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入额的检察官少,检察辅助人员配备不足,现行编制状况与案件增长幅度不匹配,案多人少问题更加突出。

(二)分类人员队伍稳定发展的问题。改革后,员额内检察官与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不仅在薪资待遇方面拉开距离,且岗位职责、工作责任等也有不同,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稳定和发展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认真解决。

(三)改革配套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三类检察人员的管理和内部交流机制、业绩评价机制、员额退出机制、与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履职保障制度、检察辅助人员的配置等制度文件还不到位,缺少人事、组织、财政等方面具体改革配套措施。  

(四)原中层干部职务保留的问题。内设机构没有整合前,内设机构的中层干部既是各项具体检察业务工作的指挥员,更是工作的排头兵,但在确定新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后,是否会影响到这些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的职务是否保留、如何安排、如何解决级别等问题,还需相应的配套机制衔接。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继续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改革进展情况,紧紧依靠党委坚强领导和人大监督支持,形成合力推动检察改革,确保上级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任务。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详细梳理、逐一研究、对症施策,细化检察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各归其类、各尽其责、各尽其才。  

(三)有序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做好应对改革期间出现各种问题的准备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确保做到改革期间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7

当前,农业生产正处于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而旱情还在延续,抗旱保苗,救灾救急的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全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抗旱救灾工作犹为重要。因此,区农业局全力落实抗旱工作。面对旱灾,区农业局抗长旱思想不动摇,抗大旱行动不迟缓。

一、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根据区抗旱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成立区农业局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局属各站所,各乡、办事处农科站负责人,负责指导落实各乡农科站抗旱救灾工作,结合各乡、办事处实际情况,实行分片包干、驻点指导、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责任制、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做好灾情调查、及时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对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不同受灾作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补救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确保我区的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目前,抗旱工作领导小组还加强了对各站所的抗旱督促检查,使全体职工的抗旱思想不松懈,抗旱工作不停步。

二、深入基层,有效采取抗旱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

针对区旱情持续恶化的形势,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抗旱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将抗旱救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了研究部署,及时召开了农业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制定《区农业局抗旱保苗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做好农作物的抗旱保苗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是区农业局各职能部门组成工作组,对区的金安、大东、金江等重灾区旱情实地调查和农业抗旱指导。全局分成4个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及抗旱服务工作组,指导各乡(办事处)抗旱工作。要求工作组配合各乡镇全面掌握旱情、水资源底数及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情况,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动员全区群众,堵截沟渠水,利用好现有小水窖,蓄水池,先保人畜饮水,再确保播种用水。

二是组织全区农业系统100多名干部职工坚持在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病虫害情。根据调查的情况,要求各站(所)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区别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时段,认真抓好田间管理促进抗旱保苗全面指导。建议群众扩大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并配套节水保苗、使用良种、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三是组织农科人员,分赴生产第一线,指导群众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以召开现场培训会、黑板报和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对农户因时、因地、因苗开展了水浇小麦抗旱灌水技术,受旱作物的追肥、病虫害防控、化学除草,旱地麦田镇压保墒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抗旱措施的培训和指导。根据当前农作物受害程度,我局农技人员及时提供技术资料《区农作物抗旱减灾技术措施》、《科技抗旱促春管十大关键技术措施》等,并把资料宣传到人、发放到每家每户,加大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已开展科技抗旱指导达7.5万亩次、培训农民达9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0多份。

三、及时组织就位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保障大春生产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已就位化肥1万吨(尿素0.5万吨、磷肥0.4万吨、钾肥及复合肥0.1万吨),农膜150吨,功夫、农地乐、粉锈宁、敌敌畏等农药30吨;推广水稻良种3万公斤,杂交玉米种供应11万公斤,重点推广保玉7号、海禾号、会单4号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包衣种子占玉米良种的比例达99%,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用好抗旱资金,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到旱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局向省、市、区各级各部门多方争取必要的抗旱补助,用于开展抗旱技术宣传、培训推广经费、病虫害防治、抽水机、柴油、化肥、地膜等应急物资调运使用。根据丽江市农业局《关于下达省级农业抗旱救灾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丽农(计)﹝﹞3号和丽江市财政局丽江市农业局《关于下达农业抗旱救灾及地膜玉米补贴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丽财﹝﹞21号的文件精神,区农业局就首批40万元救灾资金制定了详细的使用方案,1—4月份用25万元,5—6月用15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具体用于种子储备(玉米、豆类、水稻、马铃薯种等),经济作物(种植、补种、地膜等费用),地膜、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补助,保苗、集中育秧、水改旱、购置输水工具、柴油和用电补助等。

五、加强信息报送及宣传报道,营造全民抗旱救灾氛围

一方面由业务股、田间“120”等股室做好灾时旱情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农信通、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全民抗旱救灾的良好氛围,进行了6次电视宣传报道。

六、积极组织抗旱救灾捐款献爱心活动

抗旱期间,区农业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全体职工踊跃捐款救助灾区,共筹款1.6万元,做到人人都为灾区献一份爱心。

七、加大推广科技措施力度和投入,促进春耕生产

按照省市春耕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前旱情,区农业局确定了“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的目标,指导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翻犁绝收农田,适时播种玉米等大春作物。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12.0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1万亩,油料作 物0.58万亩,蔬菜0.6万亩,其他作物0.8万亩。到5月6日,春播农作物面积达到5.46万亩,其中,玉米4.08万亩,豆类0.04万亩,薯类0.95万亩,蔬菜0.37万亩,其他作物0.02万亩。在目前的春耕生产中将重点推广水改旱、地膜玉米栽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中低产田改造、无公害蔬菜和水果产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抗旱措施,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以促进全年粮食不减产,农民保增收,农村保稳定。

八、存在问题和建议

由于农业收入增长的难度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差,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农业生产的重点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农业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希望政府给予更多扶持。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8

11月7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第四季度安全生产月调度会,xx高度重视,召开了党委会议,xxx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办事处深刻汲取近期各地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着力隐患整改”。在县应急管理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的业务指导下,于xx日x次召开各村、社区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及部分企业负责人、交通协管员、劝导员会议及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全面安排部署了冬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利用宣传横幅、微信群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一、 高度重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坚持“一把手、抓到底”的安全工作机制。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办事处党委书记负总责、主任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安全生产格局,xx与各村(社区)、企业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出台了《xxxxx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实施方案》、《xx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村、单位、企业的安全工作职责,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

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1、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及零售方面:镇安排应急办到到xx了解检查企业的生产情况,xx厂因xx应急办已要求企业转型期间做好用电用火安全等安全工作:烟花爆竹零售方面办事处已安排应急办和各村对零售点进行了检查,对3家未配备消防器材、无明显警示标志、与其他商品混存混放的零售点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危险化学品方面办事处已协调公安机关对涉及的几处无证加油点进行了取缔。

2、建设工程方面:针对学习地基下陷安全隐患,镇已协调xx确定治理方案,该工程地基下陷目前已基本治理结束,已上报县应急管理局。同时加强了建筑行业的的安全管理,凡是建设项目各村、社区都和施工方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办事处下发了文件,安排各村、社区进行排查,目前仍在排查中。

3、消防安全方面:针对学习消防安全隐患,镇安排专人进行了办理,积极联系xx消防大队,给物业公司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及时整改。xx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应急预案,机动车乱停乱放已得到治理。建立了微型消防站,配备了灭火器、消防衣、灭火水枪等消防器材,在小区显眼位置张贴了消防警示标志,保护了该小区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对学习安全检查中发现部分灭火器过期、数量配备不足问题已要求企业限期整改:镇组织各村、社区对消防安全十类场所进行了检查,对农村消防重点家庭户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同时提醒群众预防煤气中毒。

4、学校安全管理方面

镇安排应急办和食药所对辖区所有学校、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摸底排查电线线路、消防、楼梯、防护栏、过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各学校、幼儿园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经检查未发现问题。

5、交通运输方面

镇深入贯彻省市县道路交通安全会议精神,吸取各地发生的较大交通安全事故,组织各村社区开展了冬季农村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学习等各村通组道路路面破损、面板悬空等安全隐患办事处及时督促各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整治。同时办事处在恶劣天气下及时预警信息,启动辖区所有劝导员、协管员上路开展违法劝导,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对涉及的学习渡口进行了检查,均已和船工签订安全责任书。

6、特种设备方面

xx镇安排应急办和各村排查辖区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包括电梯、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对学习电梯未按期检验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后,企业已及时进行了整改;学习公司锅炉未定期检验已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及时到有资质机构进行检验。

7、旅游领域安全:镇安排应急办、食药所配合学习对景区各企业进行了检查,对游乐设施、宾馆饭店的供水、供电、卫生、检疫,宾馆的锅炉、电路、电器等消防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安排学习做好消防安全管理,检查中未发现隐患。均已和以上经营场所签订安全责任书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9

大家好!2020年**镇按照省市县河湖长制工作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以“河畅、水清、岸绿”为目标对辖区内的18座水库、一河四港及81条小微水体进行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群众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现将我镇2020年河湖长制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四个到位”,全面构建责任体系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安排部署。我镇根据新一年分工文件,及时调整镇河湖库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镇村两级河库长,明确河湖管护目标,河库长管理职责、主要任务,按照河湖长制分级分类工作责任,各司其职,高度履责,守土负责。二是构建组织体系,增强使命担当。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镇河库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导,高位推动的河湖管理机制,全镇共明确镇级河库长34名,村级河库长12名,河道巡查员56名。三是健全制度措施,推动河湖长制为河湖长治。先后制定镇级河湖长会议制度、镇河湖长制工作督办制度和镇河湖长制考核办法,规范有序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加强12个村(社区)流域的联动联调,构建“共抓共管共治”治理格局,建立多部门参加的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强化组织指导,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四是考核监督到位,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定期对全镇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主动公示镇、村两级河湖长名单,设立举报受理电话,全镇共设立河湖长制公示牌和宣传牌46块,主动压实责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履职尽责实效

一是深入开展清河净水行动。结合每周五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截止今年10月份,全镇共清理河道30余公里,沟渠113条,重点对堰市河堰市村段河道全面清淤整治3.63公里,清理河道淤泥2万多立方米。补充了全镇81条小微水体的地理坐标、水体规模类别和实景照片,进一步完善了全镇小微水体基础信息台账。二是坚持河湖长巡查制度。严格按照湖北省河湖长巡查河湖暂行办法,镇级河湖长每个月巡查不少于一次,村级河湖长每两个星期不少于一次频率,镇村两级河湖长巡查累计700余次,发现各类问题46件,现场结办38件,转交水利、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处理结办6件,责令限期处置完成2件。三是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问题清理整治,根据县河湖长制办公室关于紧急开展河库“四乱”问题清查工作的通知,根据问题责任清单进行详细摸排,重点对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进行全面清理,拆除河沙违法点2处。全面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排污企业2家,新增350方污水沉淀池4个。巡查重点河段采砂场点,持续深入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今年累计联合镇水利站、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开展巡查25次,和县水利局执法大队保持沟通对接,加强联合执法。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逐步深入和全面铺开,现有力量急需补充加强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同时河湖长工作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基层河湖长工作人员尤其是村一级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河湖长制工作宣传手段和方式还不够丰富,普通民众虽比以前政策知晓率高,积极性强,但参与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压实河湖长责任,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在上级的领导支持下修订完善“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加强河湖长制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大河湖长制工作保障力度,加强培训,联合镇水利站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逐步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对水污染环境的治理,长期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整治,重点对沿线企业排污和集镇生活污水和农业源水污染排放问题加强监管。四是加强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尤其是沿河群众参与河道、岸线的管护工作,深化群管群治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河湖清理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五是争取农田水利项目支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力度,每月定期对河道杂草淤泥及漂浮物的集中清理。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河湖长的实时指导下,我镇会进一步加大河湖长制工作力度,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推进,确保我镇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述职人: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篇10

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含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加支村位于永乐镇东南部,距离永乐镇人民政府驻地4公里,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含田、土)总面积1299亩,林地面积4032亩。全村辖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现有197户82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7人,劳动力人口551人,外出务工人数181人,女性人数53人。其中建档立卡21户55人,自主创业55户117人,其中建档立卡9户19人。贫困劳动力就业62人,异地搬迁就业30人,异地搬迁省外就业6人、省内县外4人、县内就业20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户215人(包含1人已过世未清除),低保人口65户262人,特困供养人口5户5人,残疾人口37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到外地务工,以及在外经商创业。

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6户215人,目前已实现全部脱贫退出。

脱贫人口按脱贫年度统计,2014年脱贫3户10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4.7%;2015年脱贫14户68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31.6%;2016年脱贫4户19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8.8%;2017年脱贫11户47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21.9%;2018年脱贫20户62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28.8%;2019年脱贫4户9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4.2%。

脱贫人口按脱贫方式统计,发展生产脱贫50户207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96.7%;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7户66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30.8%;发展教育脱贫脱贫14户68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31.8%;社会保障兜底脱贫7户7人,脱贫人口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3.3%。

全村建档立卡人口人均纯收入13366元,最高56895元,最低6282元,低于13366元的有30户144人,高于13366元的26户71人,以3000元为一个组段(含下限不含上限)分组看,9000元以下有12户59人,其中低于8000元的有5户25人;9000—12000元的有10户47人,12000-15000元的有9户43人,15000-18000元的有8户24人;1800—21000元的有7户20人,21000元以上的10户22人,其中高于30000元以上的有3户5人。纯收入构成中,生产经营性纯收入3034元,占22.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7545元,占5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1800元,占13.5%,比上年降低2.5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3034元,占22.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看,我村一是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产业扶贫成效初显,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提高;三是我县从原来的输血式扶贫逐步转向造血式扶贫,转移性收入占比下降;四是财产性收入占比略有提高,主要是高速公路过境出租房子等收入提高。从趋势看,一是经过2019年我们开展的一宣两问后形成的产业项目申报已陆续批复实施,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督促实施好项目,明年的生产经营性比重还要继续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经过这几年来的技术技能培训,贫困户都至少掌握1-2门技能,且高速公路已正式修建,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将加强与施工方对接,使我村村民能就近务工,工资性收入还有增长空间;三是高速公路过境产生的征拆费用,将使我村50%以上户数获得征拆补偿,财产性收入占比将继续提高,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将加强农户的思想教育,用好这笔资金。

我村已达到出列条件,已于2018年实现贫困村出列。

下步我村每年将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开展动态监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好查漏补缺,坚决防止错退与返贫,巩固脱贫成果。

二、获得财政扶贫资金及各级帮扶情况

(一)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2014年以来,我村共获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0个、财政扶贫资金323.47万元。主要为“稻田养鱼田埂硬化项目,生猪养殖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因户施策、家庭农场”等。2019年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投入西江公司,红利收益3.5万元;“三变资金”稻田养鱼收益3万元,共实现收益6.5万元。贫困户户户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年户均增收0.85万元。

(二)社会扶贫项目。

雷山县西江旅游公司圆梦助学帮助我村家庭困难学生7人,每人1000元资助。浙江上杭区关怀支持,送来春冬衣物50余件;县统计局干部职工捐款捐物一万余元,为受灾户、贫困户送去温暖;“轻松筹”、“滴水筹”爱心接力,为我村2户突发疾病农户筹资累计4万余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情况。

2014年以来,我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共实施完成通村(组)公路硬化8.3公里,步道硬化4.8公里;实施完成人饮提升工程项目,建有人饮蓄水池14个,消防水池2个,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实施完成农村电改项目168户,198户全部实现安全用电,实现城乡电费同网同价;实施完成广播电视通讯改造项目,接入光纤宽带,宽带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户户可以收看中央电视节目;实施村寨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解决村民晚上出行问题;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2014年以来共实施危房改造73户268人,老旧房改造11户41人。异地扶贫搬迁17户71人,老百姓均住上了安全住房。

(四)帮扶力量再加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老百姓找准脱贫致富路子,我村有驻村工作队5人,其中县级1人,镇级2人,村级2人;按文化程度分统计,高中以下3人,大学本科及以上2人。

我村有帮扶干部11人,其中县级8人,镇级3人。

脱贫攻坚期间,按照县委要求,派驻到我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成员5人,其中县级4人,镇级1人。

驻村结对干部按照省委、县委工作要求,坚持吃住在村,真帮真扶,在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政策宣传、工作落实、工作部署等方面做足功课、下足功夫,为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按照要求,摘帽县要做到“四个不摘”,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指挥所成员继续在“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为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发力。

三、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情况

1.在产业选择上。作为发展较落后的乡村地区,我村两委及驻村工作根据扶贫项目的投向,结合我村资源禀赋和传统,精心挑选产业项目,由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去征求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意见,通过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取得共识确定产业项目后,精心编写项目实施方案,我村获得的稻田养鱼、生猪养殖、家庭农场等项目。加支村主导产业主要是生猪养殖,加支村素有养殖黑毛猪的传统,农户每年出栏的黑毛猪达500头以上,2019年,加支村生猪养殖场出栏肥猪300多头,存栏400多头,为配合“非瘟”防控,于年底前全部清场,在县、镇两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下进入复养前期工作,70头后备母猪、100头育肥仔猪即将入场,后期的打算将由合作社发放仔猪给农户,力争使我村年生猪出栏达2000头以上。

2.在产业发展上。一是整合壮大村集体经济扶贫资金及各类资金13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二是60万元“三变资金”发展稻田养鱼田坎硬化项目;三是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一宣两问”积极宣传动员开展笋用竹、青钱柳种植。

3.在防范产业风险上。一是项目资产归合作社所有,以发包形式,承包到个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定期收取租金,确保收益稳定;二是由合作社将“三变资金”发展稻田养鱼项目量化到各个农户进行田坎硬化,农户根据稻田水源情况放养鱼苗,合作社根据一定比例提取盈利70%给贫困户分红。项目实施后,农户放的鱼更多了,农民得实惠,贫困户也有了分红。三是由合作社把村集体资金入股成长性好的本地国有企业,获得稳定收入进行分红。四是加强农户自己发展产业项目的监管。

四、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数量、运营模式、运营情况

1.发展现状。我村有自然人成立的合作社3个,村级合作社1个。2.运营模式。村级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运营,资金来源主要为农户自筹、上级划拨村集体经济资金、合作社盈利等,上级划拨村集体经济资金量化到贫困户为入股资金,合作社盈利70%分红到贫困户,目前,我村有118户473人入股村级合作社、贫困户56户215人、贫困户入股率100%,村级集体经济100万元,已收益17.5万元,分红3.9万元,受益农户198户783人,贫困户56户215人,贫困户覆盖率100%。3.运营情况。当前村级合作社运营良好,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资金入股西江公司,按年结算股息3.5万元;生猪养殖场首年收取租金3万元;稻田养鱼田坎硬化项目实现红利2.8万余元。

五、各项重点扶贫政策情况

1.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以来,我村共获批财政扶贫资金产业项目20个、财政扶贫资金323.47万元。主要为“稻田养鱼田埂硬化项目,生猪养殖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因户施策、家庭农场”等,覆盖农户197户8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15人,贫困户覆盖率100%,贫困户户户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年户均增收0.85万元。

2.就业创业情况

2014年以来,我村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2019年,加支村转移就业60户181人,其中国外2人,省外91人,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21户55人。自主创业55户11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户19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0户18人。

3.教育发展情况

义务教育建档贫困户学生有23户30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14户18人,都享受国家教育政策保障。2014年以来,我村考取专科以上大学生30人,其中,本科以上11人,高职高专19人,本科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人。

4.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2014年以来我村累计异地扶贫搬迁17户71人,占比8.6%。其中,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房 9户36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房4户 18人;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房4户17人。

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中,县内务工15人,县外8人。实现了一户一就业。

5.住房安全保障。

2014-2017年,全村实施危房改造共计73户。其中,2014年度35户137人;2015年度15户63人;2016年度15户50人;2017年度7户14人,2018年度1户4人。目前我村房屋等级均为B级以上安全用房。

6.保障兜底情况。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展摸底调查,经过群众评议,确定生活困难最低生活保障农户,确保生活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度低保户45户167人。其中:贫困户19户65人、非贫困户26户102人。2019年度低保户45户174人。其中:贫困户22户79人,非贫困户23户95人。按照贵州省兜底保障与贫困户两项制度衔接工作要求,把应该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户全部评议享受,还有部分非贫困户享受低保的原因是家庭人均收入高于脱贫攻标准线3535元,但是又低于低保标准线3876元,或者刚性支出(如教育、医疗支出)较大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后享受到低保政策。

7.其他

全村农户已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一是全面落实贫困户参合参保100%。二是全面落实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签约率达100%。三是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普通人群5000元,贫困人口3000元)各档赔付比例均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先看病再付费,实现“一站式服务”。五是对农村贫困人口7类13种大病患者开展分批次、分病种免费救治,减轻患者看病就医经济负担。

我村大病户共9户9人(贫困户3户3人),慢性病有29人(贫困户12人)。贫困户全面落实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签约率达100%,大病保险已达到100%以上,切实解决农户因看病刚性支出过大导致返贫现象。

2018年1-11月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补助65 人,新农合补助65人、补助资金11.16万元,大病保险补助2人、补助资金0.29万元,医疗救助20人、补助资金0.83万元,实补率比已达90%以上。

2020参合年度已有788人参加合作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100%。

六、防止边缘户、脱贫户致贫、返贫情况

一是通过发展产业脱贫。通过宣传动员,提高农户自身发展内生动力,抓好产业发展,寻找更多收入增长渠道,增加家庭收入。特别是抓好黑毛猪养殖、稻田养鱼、养殖家禽等产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抓好家庭农场骨干产业的后续巩固,尤其是全力推进笋用竹种植、抓好黑毛猪养殖、中药材、林下特色产业发展,以此为带动农户增收;二是在拓宽就业创业上做文章。动员更多的群众参加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班,让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技术专长,确保实现创业就业一人,带富一家的目标;三是在完善公共服务上下功夫。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加支村2019-2020年巩固提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持续优化加支村发展环境,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秀美加支。四落实政策保障兜底。认真排查梳理家庭因突发事件或劳动力衰减等因素导致的困难情况,符合政策的,及时申报给予相关政策支持,避免因工作疏漏,出现去边缘化情况。“多管齐下”有效防止边缘户、脱贫户致贫、返贫。

七、剩余贫困人口(清零)、已脱贫人口、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帮扶、跟踪监测情况

2018年末,我村尚有贫困人口4户9人还未脱贫,已脱贫人口52户206人,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5户65人。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针对未脱贫人口,通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精心研判,制定了一户一脱贫计划,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民政兜底等措施,使4户9人2019年顺利脱贫。对非建档低收入人口,一是经过入户调查,把非建档低收入户确定为边缘户,根据县里对边缘户的扶持政策,落实好教育、医疗扶持,二是给其落实低保保障,助其渡过暂时难关;三是依据边缘户实际,鼓励发展产业,提高非建档低收入户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已脱贫户,一是认真落实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二是加大各种就业技能培训,掌握各种职业技术,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三是继续争取产业扶持,根据我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鼓励引导群众种植笋用竹、青钱柳、茶叶等。

八、脱贫攻坚组织和责任落实情况

组织方面:一是成立村级脱贫攻坚指挥所。由帮扶单位在职副科级领导任第一指挥长,驻村第一书记任指挥长,统筹选派到村的网格员、村支两委同志、县乡两级确定的帮扶责任人,作为村级脱贫攻坚指挥所主要骨干力量;第二运用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力量。责任落实方面:一是村支两委是本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承担本村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二是负责贯彻落实县委、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镇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三是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四是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制定本村脱贫攻坚规划和工作年度计划,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并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村干部人头上。五是建立脱贫攻坚研判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研究解决本村贫困人口情况、致贫原因、产业类型、项目实施、精准施策等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逐项梳理解决。六是统筹管理各村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七是按照贫困村退出标准对申请退出的贫困村进行评估,经审核、公示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做到程序公开、数据准确、档案完整、结果公正。八是加强脱贫攻坚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问责问效。九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抓好党建促脱贫各项工作。十是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强力抓好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专项整治。

九、巩固脱贫攻坚其他工作(含党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履职等情况)。

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全面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思想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足,列出问题清单,核准查实,剖深透析。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改”字贯彻到整改落实的始终,确保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检视问题到位,整改落实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入户走访,体察民情,收集民意,更有效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开展、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促进产业增效。

十、迎接上级巡视巡察、督查检查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根据县级督促反馈我村部分农户家庭室内外环境卫生较差问题,村两委一队强化措施抓整改落实:一是针对一般农户,由驻村网格员入户开展宣传动员;二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明确由帮扶责任人入户做好宣传和整改;三是强化村民小组长在每月度安全防火例行检查中责任,对环境卫生较差户进行现场督促整改;四是开展卫生评比活动,积极引导树立良好卫生习惯,目前已开展3期评议活动。

十一、村级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2019年1月26日,镇政府召开了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我村立即开展外来人口排查工作,春节前后,从省外到我村83人,其中本村人回乡76人,外省人到村走亲访友7人,从来源地看,湖北省4人,其中湖北武汉1人,浠水3人,均已列为重点对象上报镇卫生院,由镇卫生院每天派人测量体温,并在全村三个片区入口设立健康监测服务点,村两委一队、热心群众、党员干部共32人积极参加值守防控,其中党员干部9人,按上级防控要求对出入人员进行监测及劝返等工作。因为防控得力,我村没有发生一例疑似或确认病例。

十二、关于“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上级安排,我村于4月初开始全面开展大排查:一是开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和整改,经排查,我村已全部实现一达标两不愁的目标,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住房全部B级及以上。二是开展扶贫产业及项目问题大排查和整改,我村扶贫小额信贷实现零逾期,项目手续齐全,因疫情造成的养殖场停摆,也在县、镇两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下进入复养前期工作,70头后备母猪、100头育肥仔猪即将入场。三是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大排查和整改,主要是排查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问题,对零就业家庭(2户9人)已上报县有关部门。四是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监测筛查和整改,经排查我村没问题。五是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排查和整改。村“两委一队”、结对帮扶干部按照村容寨貌“七整治”的要求,常态化进行检查,齐出村工作经费,安排低保户、护林员和边缘户等人员负责公共部分卫生保洁,由网格员、帮扶干部负责帮助、督促网格内农户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整治。

十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存在的问题。一是乡村公路等级较低;二是群众内生动力还不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退出成果。脱贫退出后我们将继续向上级争取进行产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群众“靠山吃山”的能力。一是全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村级服务等基础设施,不断充实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全力做好做大产业扶贫,积极引导农户加快实施我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笋用竹、青钱柳种植,2019年计划后续产业项目有:笋用竹种植笋用竹615.5亩,计划投入资金约184.65万元,覆盖贫困户56户215人,非贫困户142户603人;新增笋用竹基地改造200亩,计划资金40万元,覆盖贫困户26户111人,非贫困户69户293人;全力推进我村特色黑毛猪养殖及小黄牛养殖、稻田养鱼等产业发展。新增实施稻田养鱼100亩,计划投入资金约60万元,覆盖贫困户56户215人,非贫困户130户525人;蔬菜种植460亩,计划投资92万元,覆盖贫困户56户215人,非贫困户130户525人;新增黑毛猪养殖360头,计划资金40万元,覆盖贫困户3户14人,非贫困户3户12人;青钱柳种植453.1亩,计划资金90.62万元,覆盖贫困户14户53人,非贫困户19户76人;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展休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农村“三变”为抓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壮大村级合作社经营管理职能;四是认真开展“一宣两问”工作。详细了解民生需求和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发展措施,逐步增强我村脱贫验收之后发展新思路;五是加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认真做好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千方百计推荐搬迁户贫困劳动力能就业,真正实现搬得出有就业,有收入脱贫退出稳得住。

持续开展“志智”双扶和讲文明树新风。加强对农民开展法治教育、德育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狠抓“志智”双扶,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传统美德,纠治好逸恶劳、争戴穷帽、不赡养老人、不抚育儿女、坐等政府送钱送物等陋习恶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开展“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鼓励引导群众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确保村干净、户整洁、人精神,以良好的村容寨貌和精神面貌展现脱贫丰硕成果。

十四、脱贫攻坚经验(亮点)

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全村所有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硬化,硬化总里程达4.5公里,完成寨内步道硬化477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农户出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极大改善,脱贫攻坚夯实基础。

二是产业发展逐步扩大。60万元“三变资金”发展生猪养殖、稻田养鱼田坎硬化项目完成实施,带动家庭农场养殖发展种养殖业。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经过重新修缮加支村卫生室,配齐了村医,现在群众有就医需求的可以实现小病不出村的愿望,我们加支村所有自然寨、村民小组均实现了4G网络覆盖,网络光纤进入村寨,每家每户都有数字电视信号,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也全部完成。教育、卫生、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村两委、办公楼建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的政策宣传进村入户,群众感恩入脑入心。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在全村大力开展“感党恩、话脱贫”教育活动,推进扶贫扶志相结合,入户宣讲产业扶持政策、就业培训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兜底保障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的扶贫政策进行重点解读,并主动与群众探讨脱贫致富路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同时,认真听取贫困户对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挖掘脱贫致富典型,积极引导教育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人人都说党的惠民政策好,人人拥护共产党,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村创建小康村寨步伐加快,推动加支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附件:脱贫攻坚有关知识

三个专项整治: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反馈问题

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视察贵州时指出的发展新路: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一任务是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基本任务;两要点是制定村第一书记履职要点、农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要点;三清单是制定市(州)、县(市、区)、乡(镇)党委在脱贫攻坚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任务清单

乡村振兴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

“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要统筹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率一度”:“三率一度”指的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漏评率,脱贫人口错退率和群众认可度

“两委一队三个人”:“两委”指村、支两委,“一队”指驻村工作队,“三个人”指村支书、村主任、村第一书记

“四场硬仗”: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五个专项治理:帮扶工作不扎实、扶贫协作有差距、资金使用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攻坚打法不精准

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三大战略行动: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

两条底线:生态和发展

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可以享受教育资助政策:(1)普通高中“两助三免(补):①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②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③免(补助)学费(根据学校类别进行减免760元/生·年);④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生·年);⑤免(补助)住宿费(500元/生·年);(2)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①一、二年级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②一、二年级学生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③三年免学费(2000元/生·年);④兔(补助)教科书费(400元/生·年);⑤免(补助)住宿费(500元/生·年)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院校可以享受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两助一免(补): (1)国家助学金(平均3000元/生年);(2)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3)免(补助)学费(本科学生标准为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学生标准为3500元/生年)

社会兜底保障的对象:农村居民最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户家庭、重度残疾人

贫困户分类: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特困供养贫困户。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1)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改户4 类重点对象:一级危房每户补助35000元,二级危房每户补助15000元,三级危房每户补助10000元;(2)非4 类重点对象: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两级统筹组织实施。

贫困村退出基本标准:贫困发生率3%以下;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

贫困村退出程序:贫困村申请乡镇审批县级核准签字确认省市级备案

安全住房:经县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评定为A级、B级的为安全住房,不需改造

贫困户退出基本条件:贫困户退出必须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其中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能退出

扶贫项目的实施主体:(1)项目申报单位;(2)村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专业大户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1)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2)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3)各类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4)弥补企业亏损;(5)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6)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7)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9)其他与脱贫攻坚无关的支出

扶贫小额信贷: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贷款利率比照同期基准利率执行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举措:(1)财政支持;(2)金融支持;(3)土地使用政策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人口数

综合贫困发生率: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错退人口、漏评人口三项之和,占申请退出贫困县的2014年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

造林补助标准:(1)人工造林补助为500元/亩;(2)封山育林补助为100元/亩

两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

五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五主五包”责任制:“五主”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包”为省领导包县、市(州)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资助标准:2019年标准为100元/人

医疗保障便民措施: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即时结报。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5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40元

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识别贫困户的程序:农户申请一比对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签字确认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

贫困户退出程序: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签字确认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中标识脱贫

一宣六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帮助抓好产业发展、帮助落实好扶贫政策、帮助抓好劳动力就业、帮助创新基层治理、帮助为民办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