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市场前景十篇

时间:2023-08-08 17:21:19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1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十二五规划对速冻行业如此重视,其实也不难理解。从行业本身来讲,速冻食品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工业之一;而从发展背景来看,我国有丰富的蔬菜、粮食、肉类等很多适宜冷冻加工的食品资源和饮食习惯,这为我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再从行业发展现状而言,随着冷链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安全、营养、方便等方面的追求,使速冻食品的发展前景无限。

方圆对我国速冻食品进行了多年的跟踪了解,认为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一、 营养化

速冻食品无营养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这里有产品本身工艺的先天缺陷,也有消费者的认知偏颇,认为速冻的永远没有新鲜的营养充分。

同时,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由于“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双重营养不良问题,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呈高发状态,给发展营养产业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速冻食品营养化,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趋势。

作为速冻食品企业,一方面要迎合趋势,加强宣传教育,早日消除消费者的认知误解,提高存量市场的消费频率,争取增量消费。

另一方面,产品研发上要在“营养”要素上多下功夫,如关注孕妇、婴幼儿、军用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食品,如富硒、富纤维、高蛋白等富营养素的食品,还可根据居民的膳食营养平衡,开发满足一天所需营养的产品,供三餐食用等。

总之,我国营养产业的潜力巨大,速冻食品若能巧借东风,将实现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

二、 方便化

方便食品是人们快节奏生活的产物,在我国食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消费者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速冻食品的发展和其方便的属性密不可分。但随着人们对方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速冻食品本身在方便性的提升上又没有突破性的举措,需求和产品之间就产生了距离。

方便食品的核心功能就是提供方便,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拿方便面来说,桶装方便面虽然比袋装方便面贵,但就是因为其更为方便,消费者仍然可以接受,并且行业地位仍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同为方便食品,而速冻食品容量小于方便面的核心原因。打破方便性的桎梏,不仅是速冻食品要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整体提升不能不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这对速冻食品企业,是压力更是机遇。谁能在工艺、容器、食用方式等上使速冻食品更接近消费者的胃、帮助消费者节省时间,那么消费者就会更愿意拿钞票向他投票。

三、 丰富化

就产品品种来说,目前市场上速冻食品较多集中在主食特别是面点上,汤圆、水饺、粽子、馄炖几个品种从市场表现上占到行业半数以上份额,即使多了包子、烧卖这样的新品种,各家运作方式也如其口感一样,大同小异,乏善可陈。

反观国际社会,如美国、日本等,速冻食品种类都相当丰富,数以千计。有适合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点心、主食、汤料,有适合三高人群的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品等,既拉高了行业的利润空间,又提升了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好感,同时,行业蛋糕被做大,企业能够在相对良性的竞争环境下发展,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促动。

因此,在丰富化的行业趋势上,速冻食品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一个是产品的纵向丰富化,拉开同类产品的竞争档次,如湾仔码头,从三全、思念地盘中,四两拨千斤的切了高端水饺的市场,让人深受启发;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2

天伦为何敢在此时大举进入看似已尘埃落定、三分天下的速冻食品行业?其产业布局、速冻战略与传统的速冻食品巨头思念、三全有何不同?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四川天伦檀香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衍庆先生。

天伦为什么要做速冻?

有人认为,天伦做速冻食品,主要是因为月饼的季节性太强,无法做到全年无间断地运营。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却不是核心。天伦食品董事长吴衍庆认为,天伦进入速冻领域,是在深刻研究了中国食品业现状及消费者之后做出的决定。

19世纪末,美国新闻界发起了一场伟大的“扒粪运动”。其中,记者辛克莱用《屠宰场》一文深刻地揭露了美国食品业的肮脏现状,直接推动了美国第一部食品法案出台。1927年,美国成立了大名鼎鼎的FDA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而中国市场上,媒体近年也对食品工业发起了消费者“新扒粪运动”。经历了无数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消费者在挑选食品时多少有些胆颤心惊。要问此刻消费者最关心什么?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食品才是健康的,安全的。

关于健康食品,美国人已经从技术层面给出了答案——速冻食品是最健康、安全的工业食品。1928年速冻食品技术发明,1953年后美国进入了速冻食品高速发展期,其增速之快超过任何一种其他食品。目前,在发达国家,速冻食品占食品业整体销量占比已超过60%,为食品加工业之冠。美国年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约60千克,而我国,目前不到10千克。

据此,吴衍庆认为,当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觉醒之后,加上方便性优势,速冻食品必将迎来第二次超常规发展。因此,天伦食品3年前即开始对速冻食品项目进行反复论证,吴衍庆本人更多次赴美日等国深入考察速冻食品市场。

广义的速冻食品包括传统的速冻食品,还有速冻快餐等。仅以成都市场测算,有超过200万目标消费者,以平均每人每天消费30元计算,年市场容量近300亿元。因此,吴衍庆认为,天伦进入速冻领域的时机,不早不晚,恰逢其时。

良好的市场远景,仅仅回答了“天伦为什么要做”速冻食品的问题,而天伦食品的战略决策,是吴衍庆经过反复思考,回答了另外两个问题后才做出的:为什么天伦可以做速冻?天伦要怎么做速冻?

为什么天伦能做好速冻?

吴衍庆有近30年的食品业经历,对食品业生产工艺有深厚的经验。1998年,吴衍庆携天伦月饼来到成都建厂时,其月饼生产线即由他本人设计。该厂投产后,全国各地月饼厂包括稻香村等知名品牌纷纷前去学习。这条生产线的设计理念,即使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堪称先进。

正因这种深厚的行业经验,才使得吴衍庆在其速冻食品项目前期的工厂设计上精益求精,甚至不惜为此多花1.5亿元的硬件投资。“企业的工厂建设,大多数把钱花在面上,花在看得见的地方;而真正考验企业工厂建设好坏的,反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在地下。”吴衍庆自豪地说,“我相信,即使再过20年,这个工厂的设计将仍然是中国食品企业的样板”。

除经验外,天伦食品品牌在西南地区的强大号召力也让吴衍庆坚信天伦能做好速冻食品。天伦月饼在西南市场有近十五年的历史,由于吴衍庆一直坚持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要求,天伦月饼至今无一例质量投诉,天伦月饼也在西南市场成了中高端月饼第一品牌。良好的品牌基础,少有人及的食品业经验,吴衍庆相信只要策略得当,他已找到了“为什么天伦能做好速冻”的答案。

天伦的速冻新战略

速冻食品领域的品牌格局,有龙凤、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等全国性品牌和各区域品牌;产品形态主要以饺子汤圆为主,以馒头等少量规则面点为辅;终端类型主要是超市卖场为主,以连锁便利为辅。

表面上看,在全国性品牌压力下,各区域的速冻食品企业发展都不是很好,但吴衍庆认为,速冻巨头之下仍然有区域品牌巨大的市场机会。

全国品牌之下,空间在哪儿?吴衍庆认为,全国品牌立足于全国市场,为了保证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降低产品管理难度,注定了它们的产品单一性及终端单一性。

在产品上,全国品牌只能选择通用性最强,区域特点不强的进行全国推广和铺货销售;在渠道方面,全国品牌目前只能选择与连锁性超市卖场以及一部分有冷冻设备的终端合作。

而根据吴衍庆的研究,速冻食品并非只有包子水饺汤圆,在美国,速冻食品有上万种。天伦立足于区域市场,利用管理、服务上的便利,将向市场提供面点速食类、烘焙类、速冻类及火锅菜品等四大类产品系列,包括饺子、汤圆、包子、馒头、肉丸、腌腊制品到西餐等数百个品类。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3

真空冷冻干燥的设备系统

真空冷冻干燥方法需要依靠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干燥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实现,分别进行有效处理,根据这些流程运作实现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技术。

首先是冷冻干燥室和低温冷凝室,这两个系统主要是为食品加工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系统要始终保持低温,并拥有物料冰晶升华的热量。低温冷凝室要进行封闭处理,能够与真空泵、制冷机以及热交换器相连,从而获取环境中的除霜热量。真空系统、制冷系统、加热系统以及控制系统,都是真空冷冻干燥的重要作用流程,做好配置,实现加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食品加工的技术应用

加工生产的技术流程。首先要进行前处理,然后预冻,之后速冻,最后升华干燥,成为加工品。具体如下图所示:

其中前处理,主要对食品进行分选、清洗、切分、漂烫以及杀菌。这个过程能够有效预防虫及卵或泥砂的残留。整个过程要避免过度加热,严格包好前处理管,保障冻干食品的高品质。在预冻过程中,先进行预冻,再进行真空处理。如果先抽真空,会导致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在外界的压力下快速逸出,从而增加气泡,出现“沸腾”状态,导致加工失败。所以应先进行预冻,再抽真空。当水分蒸发时,食品内部热量被抽取结成冰,然后饼再汽化,内部有多孔。针对预冻温度的选择,要控制在物料共熔点5℃左右。加工流程需要充分的预冻时间,超过2h。针对其预冻温度降低速度,要控制在每分钟1-4℃为宜,避免其变化过大影响食品的质量,不同物料的预冻速度,应由试验断定。速冻主要是将前处理的食品进行速冻,冻结速度越快,食品内部的结晶越小,对食品结构的破坏也越小。针对升华干燥,应在速冻后立即实行,应保证真空度能够快速达到升华压力,及时提供热量,其热量主要通过辐射实现。

真空冻干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加工技术,能够在多种食品加工中应用,例如水果、速溶饮品、调味料以及海鲜等。这种冻干食品方便、营养丰富、绿色健康,能够在多种场合使用。在国外,这种冻干食品,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在国际市场上,这种加工技术生产的食品,其价格是热风干燥食品的5-6倍,是速冻食品的8-9倍,其产品也正逐渐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这种加工技术在各国的产量,都逐年增加,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大。全球的冻干食品产量已经从25多万t增加到数千万t。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止环境恶化,会更加需要冻干食品,这种加工技术手段,也是食品加工的新热点,会不断推广与应用。

真空冷冻干燥食品加工的注意问题

冻结温度应尽量控制在三相点之下,避免在真空环境下,出现液体沸腾。其会导致食品表面凹凸不平,影响美观与结构。整个过程的供热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例如在升华干燥过程中,要避免供热太快或是受热不均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食品会出现部分液化,在压力减少的情况下,产生喷瓶现状,导致表面不平整。升华干燥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真空度,防止食品水分升华不完全或是水量过高的情况,降低对食品加工的影响。升华温度应尽量保持一致,在速冻中要加快速度,加速冰晶的生成,冰晶越小,对食品的结构影响就越小。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4

中国人可以不穿好衣服,不开好车,不喝好酒,但是一定会吃饺子、汤圆、粽子和面点,而且,会永远地吃下去――这是三全食品公司的商业逻辑。正因如此,它近乎偏执地把99.7%的主营业务都锁定在这四类速冻食品上。

此后的事实不断地佐证着这一商业逻辑。最新信息显示,当金融危机阴霾渐去,三全仍是行业老大,它的专注战略再一次赢了。

潜力深挖叠加消费复苏

2010年4月8日,三全食品公布年度财报,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4.47%;实现营业利润8220万元,同比增长33.57%;实现利润总额9371万元,同比增长13.72%;实现净利润8877万元,同比增长11.56%――金融危机没有阻挡住这家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对主业潜力的深挖,相反,随着经济复苏和公司产能的释放,三全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专业研究显示,速冻食品行业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商业历史都表明,一个经济周期见底回升之后,速冻行业增速必将迎来反弹。以三全食品为首的几大速冻食品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印证了该行业自2009 年3季度开始整体走出低谷。

三全食品2009年的成绩单,不仅仅仰赖消费复苏,更仰赖其本身对速冻食品业务的执著和潜力深挖。其中,最可圈可点的是其各类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全食品财报显示,2007年营业费用率为26.07%,2008年第一季度为25.11%。这与其主要竞争对手思念食品10%左右的营业费用率相比,明显偏高。

2009年,三全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为降低销售费用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初见成效。2009财务年度,三全销售费用同比下降了2.61%,管理费用下降了19.52%,财务费用下降了113.36%。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为24.96%,对公司净利润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权力交接未改既定方向

2009年7月,三全公告称,陈泽民因年龄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关注、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陈泽民的长子陈南由总经理调整为董事长,次子陈希由副总经理调整为总经理。

时年66岁的陈泽民被认为是中国速冻食品业创始人,1990年,他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1992年,50岁的陈泽民辞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公职,把小作坊式的三全冷饮部发展成了三全食品厂,卖起了汤圆。十几年时间,三全食品已成为速冻食品行业龙头。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从行业内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看,至2008年,三全、思念、龙凤、湾仔码头这四大速冻食品的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共超过60%,其中,三全公司以25.8%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

在陈泽民主导下,三全食品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的速冻及常温生产线、几万吨低温冷库,是速冻食品行业生产标准的制定者和速冻食品行业物流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与国内的多数民营企业家族一旦发达就实施多元化经营不同,陈氏家族父子三人,从未投资其他业务,而是专心致志地经营速冻食品,从饺子、汤圆、粽子到面点,把南北方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家常食品一网打尽。公司上市后,陈氏家族实际控制的股份总计超过70%。

到此次企业权力交接时,速冻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四大龙头公司在综合实力上各有千秋,而三全又是龙头中的龙头。陈氏家族保持了来之不易的商业战果,虽然有权力更迭,但陈泽民仍以董事身份指导两个儿子,第二代的治理方略仍在乃父的既定大框架之内。

持续偏执

三全食品有个聪明之处,就是不把市场完全喂饱,而是采取“饥饿销售法”。2009年11月以来,由于产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供不应求,三全一方面释放产能,同时控制经销商进货量。这种方式,类似于常言所谓“吃饭要吃七分饱”,一方面防止产能偏离市场造成过剩,消化不动;另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护市场,保持充足的“食欲”。

与此同时,三全加快产能布局,逐步形成了“1+3”格局架构。所谓“1”是指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基地提供标准化产品,销售至全国大部,而华东、西南和华南基地则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2009年5月,三全投资5亿元入川建设西南基地,厂址规划在成都市双流县。三全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南地区是三全食品重要销售市场之一,由于三全食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原一带,长途运输给销售带来诸多不便,也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所以有了在当地投资设厂的计划。根据公司公告,该项目占地约为150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部分不低于3.5亿元,两年内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15年内不撤离项目实施地开发区,实施主体公司的经营期限为20年。

2010年,三全食品又加大了对华南市场的开拓。1月份,公司公告,拟在广东地区以广州全瑞食品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三全食品华南基地,项目用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3亿元。三全介绍,华南基地设计产能每年7万吨,分为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设计产能每年5.17万吨;其中:速冻汤圆1.95万吨,速冻饺子1.43万吨,速冻粽子2700吨,速冻面点1.52万吨;建设周期为2年。待一期项目建成以后,公司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陆续进行二期建设。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拓界合作;案例;发展前景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成为当务之急[1-4]。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调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中国

1案例分析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某市一家以生产草莓、黄白桃、甜糯玉米等为主的速冻果蔬加工企业,夏、秋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为生产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某市一家以生产水饺、面点等为主的速冻加工企业,冬、春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夏、秋两季为生产淡季。

2家企业均是华北地区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2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竞争力降低等等,使得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优势

2.1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行业每年的4—9月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旺季;而速冻果蔬行业则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为淡季,5—11月为旺季。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厂的消耗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富余、人员富余、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行业淡旺季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2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界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产能、设备、人员、资金等,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减少消耗、增加利润的功效。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以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扩大定单范围,泰昌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2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2渠道共享的优势

2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生产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转贴于中国

2.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边际利润的优势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保鲜程度、口感、品质、农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下脚料”大多为外观、鲜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数下脚料可以作为水饺的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中国

3拓界合作的边际创新

2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产生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

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5参考文献

[1] 任湘怡,赵金晶.出去、进来都是商机——长三角农产品企业合作的故事[j].乡镇企业导报,2008(3):21.

[2] 刘小锋,林阿春.农业高校与农业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探讨[j].福建经济,2003(8):30.

[3] 吴春雅,郭锦墉.中小农业企业合作营销伙伴选择选票体系的建议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12):580-584.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食品冷藏链;问题;对策;展望

中图分类号:TS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49-01

食品的流通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从食品的生产、制作到运输各个环节,冷冻储藏不仅可以保障食物不变质,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饮食需求。目前食品的冷藏运输可以通过不同距离的汽车、火车运输,航运和空运也是非常普遍运输形式,它们的共性是在特定的温度下保障食物不变质。在大型货运企业及生鲜超市的经营下,人们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依然需要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一、食品冷藏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冷藏运输是冷藏链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从1980年约3500辆,到2004年已达到约60000多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生产冷藏保温汽车的企业仅10余家,2004年已达到近100家,遍布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生产的品种已达到100种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我国冷藏运输所占的比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保温汽车的运量与采用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之比)约为20%,欧洲各国为60%~80%;四是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品种和技术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350多种,特别是车厢结构,车厢门的形式很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冷冻食品生产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循

当前,商业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水产系统都在各自生产冻食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遵循,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导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3、国产速冻设备质量不高

国内速冻机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体积庞大、笨重、低温性能差、能耗高等问题。目前国内速冻机几乎全部采用轴流风机,与进口样机所采用的低噪声、低能耗、大风量、变频调速离心风机有较大的差距。速冻食品一年四季产品变换几十种,若固定一种风压与风量不能适应不同食品品种的要求。国内一些速冻机件生产厂生产的传送件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主要是外形粗糙、精度较差、使用性能不稳定。

4、冷冻食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济效益低

目前全国约2000余家冷冻食品生产企业,产量稳定在千吨以上的为数不多,比较多的是百吨左右的企业。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将面临全方位的开放,不再存在政府保护措施,外国企业将全面挑战我国冷冻食品行业,因此,加快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加快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行业的发展做长远的准备。

二、我国食品冷藏链发展策略

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生产行为

我国速冻食品加工企业目前隶属部门过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标准滞后,真正形成规模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冷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部分特色冷冻食品也可出口。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应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尽快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行GMP和HACCP,使之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加工过程应遵循3C、3P原则。3C原则是指:冷却(Chilling)、清洁(Clean)、小心(Care)。也就是说,要保证产品的清洁,不受污染;要使产品尽快冷却下来或快速冻结,要使产品尽快地进人所要求的低温状态;在操作的全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产品受任何伤害。3P原则是指:原料(Products)、加工工艺(Processing)、包装(Package)。要求被加工原料一定要用品质新鲜、不受污染的产品;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成品必须具有既符合健康卫生规范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2)贮运过程应遵循3T原则。3T原则是指产品最终质量还取决于在冷藏链中贮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冻结食品的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品温之间存在的关系。冻结食品的品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冻结食品的品温越低,优良品质保持的时间越长。

(3)质量检查要坚持终端原则。水产品的鲜度可以用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等方法来进行。不管冷藏链如何运行,最终质量检查应该是在冷藏链的终端,即应当以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水产品的质量为衡量标准。

(4)建立现代化生产、加工、贮运、解冻、销售等设备保证体系。这是冷藏链的硬件保证条件之一。发展和建设冷藏链应该有合适的冷藏库和专业生产企业,能生产国产的质优价廉的速冻装置、冷藏保温车、冷藏集装箱、冷藏柜、解冻装置、与生产冷冻食品相关的辅助设备。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能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质量、能力和规模。

3、加速速冻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发

设备的改进对于带动食品冷藏链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的建设现状,设计者必须做好充足的分析,从而设计出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便利的冷藏运输设备。现下,我国使用的设备大都具有能源消耗大、冷藏效果不高等不利现下,甚至部分设备都无法满足食品的速冻需求,且具备该类设备生产的厂家每年能够出产的设备数量较少,无法紧跟市场的节奏。

三、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展望

1、食品冷藏链相关技术、设备逐步与国际同步。借鉴他国经验,弥补我国食品冷藏链建设中的不足,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冷藏设备的扶持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冷藏设备的综合性能,打造出一个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产业链,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食品冷藏链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冷藏链的特点是“冷”,灵魂在“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企业、多种制冷温控设备的链条,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有很高专业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在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着重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行。首先政府应统筹规划、大力推动,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和建设不同级别的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形成城乡一体化区域联动。同时深挖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冷库设备,通过对不同季节和储存品种的合理调节,提高现有冷库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应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在保证冷藏链特性的前提下符合节能环保的大局。

总结:食品冷藏链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食品冷藏链的建设可以加速地方特色食品的运输及销售,有效的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的食品产业结构相比,现代化的食品冷藏链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必须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进行新技术的引进及运营理念的借鉴,全面的拓宽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意识的进行相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食品发展接轨。

参考文献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中式快餐;真功夫;市场竞争力;发展战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29

1引言

快餐,即快速被消费的食物。相比较于西式快餐,中式快餐起步较晚,在20世纪初才开始流行。就制作方法来说,中式快餐相对复杂。现在的快餐在菜品种类和制作方法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不断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在提升制作速度的同时也在保证食品的营养,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中式快餐连锁行业的现状分析

21中式快餐连锁的行业背景

现代快餐的概念要追溯到20世纪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落户于我国。我国餐饮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调查,2016年1月到2月,全国餐饮收入为5651亿元,并且呈不断增长之势。全国餐饮市场的增幅也较这一整体数据高出11个百分点。

2008年以来,我国餐饮市场的零售额在不断增加。餐饮企业超过三百万家,上下游从业人数超过1亿人,成为继房地产及汽车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其中,快餐店的数量增长也引人关注,店面扩张的速度十分迅速。2013年我国快餐人均消费为637美元,比起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约六百美元的人均消费来说较低。尽管在人均消费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高,但在消费增长方面却低于我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快餐人均消费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22中式快餐发展情况――以2014―2015年为例

2014年1月到4月,全国餐饮收入8482亿元,其营业收入由去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从单月运行情况来看,餐饮市场逐渐出现升温之势,总体来说,餐饮行业呈现逐步回升迹象。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餐饮市场经营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到9月全国餐饮收入突破两万亿元,其中线上餐饮收入占了较大一部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两个百分点、五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2015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快餐企业的门店数、餐位数、营业面积与2014年相比分别取得较高增长,在营业额平均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增长上发展十分迅速。自此,中国快餐产业已从初创阶段、成长阶段跃迁到成熟阶段。

3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

31公司简介

真功夫,全名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是中国快餐行业前五强中唯一的本土品牌。1990年由公司创始人潘宇海先生在东莞长安创办,坚持营养还是蒸的好的品牌定位,主营以蒸品为特色的中式快餐。

32真功夫的市场竞争力

321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标准化

1997年,真功夫自主研发电脑程控蒸汽柜,全球率先攻克中餐标准化难题,实现了整个中餐业工业化生产、无须厨师、千份快餐一个品质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真功夫创建了中式快餐三大标准运营体系――后勤生产标准化、烹制设备标准化、餐厅操作标准化。在品质、服务、清洁三个方面,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

322品牌号召力强

由最初的168甜品屋到168蒸品屋再发展成为如今的真功夫,这离不开企业品牌号召力的影响。2009年4月,真功夫荣获由中国烹饪协会快餐专业委员会评选的中国快餐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位居中式快餐品牌之首。在2010年由中国烹饪协会首次的中国快餐50强中,真功夫榜上有名,成为唯一挤进快餐前五强的中式快餐品牌。

323人才培养计划

2010年4月7日,真功夫正式宣布首所中式快餐行业企业大学――真功夫米饭大学正式成立,开餐饮行业之先锋,正式将餐饮培训体系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真功夫还进行校园招聘,只要投递简历,面试通过后即可进行培训上岗。这样一来,企业在充实内部人员的同时又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24服务更加到位

2010年6月,为了达到更好的服务要求,真功夫启动45秒点餐到手的快速服务活动,打破洋快餐上餐速度50秒的最快纪录。

325规模不断扩大

真功夫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11年6月28日,真功夫的第400家店正式_始营业,首次打破中式快餐行业中的单个品牌直营店突破400家的纪录。2012年7月,真功夫荣获中国烹饪协会2011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总排名第十四位,中式快餐排名第一。

33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的SWOT分析

331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的发展优势

(1)品牌定位明确。真功夫餐饮品种多,有营养,味道好。它始终坚持营养还是蒸的好的经营理念,在特定的工艺基础上对食品进行加工,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品的营养成分。

(2)有固定的消费群体。真功夫的消费定位大众消费者,其中也包括为追求生活品质的城市白领提供稳定的高品质食品。快节奏的生活让都市人们更加倾向于去餐厅吃饭,而真功夫的套餐正是工作餐的很好选择。

(3)有相对的人才资源。旗下成立的真功夫米饭大学为其提供全方面发展的餐饮人才。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也吸引了部分人才。凭借着自身魅力,真功夫大家庭成员也越来越多。

(4)服务到位。不管是客服还是店内人员,真功夫都会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以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332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的发展劣势

(1)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消费恐慌。中式快餐品种多、配料多、更新快。这对食材的新鲜度,食品卫生程度要求很高。在高成本的压力之下,多数餐饮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吸引顾客,往往会以牺牲顾客的健康为代价,用假猪肉甚至其他一些劣质肉类以次充好,企图通过加工来欺骗消费者。2016年5月20日,有消费者在太原市北美新天地时尚中心呷哺呷哺小火锅就餐时吃出了疑似蟑螂的异物。2016年6月1日,海关总署通过开展打击冷冻品走私肉行动,查获42万吨僵尸肉,这其中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无疑给快餐乃至食品行业带来了打击,同时,事件造成的消费者消费恐慌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快餐业造成打击。

而早在2010年7月,真功夫被曝出排骨存在质量问题。排骨供应商提供的排骨存在胶粒、胶线、脓包、石头、异味。后来又曝出其供应商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存在作假现象。事件一出,立马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对于真功夫来说,无疑是个打击。如何做好后续工作,挽救真功夫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以及消除消费者的消费恐慌,都关乎到真功夫的发展。

(2)成本高涨,利润下滑。餐厅的营业利润与原料成本、房屋成本、税费等直接挂钩。而就目前形势来看,这对餐饮行业是个不小的打击。

(3)缺乏合适的管理经营人才。人才是企业运营的根本,目前餐饮行业人才缺失是一大难题,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当前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33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的发展机会

(1)标准化程度高

中式快餐最大的特色是种类丰富,上新速度快,这带来的问题就是产量少。例如,每天的菜单会有所不同,上午和下午的菜品不同,这对生产环节转换的速度有较高要求。这些迫使中式快餐企业在做到生产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同时还要建立不同的加工平台,以保证餐饮的正常供给。

真功夫快速扩张离不开其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有力保证。真功夫有着自己的生产线,满足餐厅日常供给。生产设备的专业化加速了产品的加工环节。比如真功夫的微波解冻机和高速螺旋速冻机。前者可以在15分钟内把食材尽快解冻,在最大限度上留住食物的营养成分;后者可以对所有经过冷冻包装的产品进行迅速降温,尽最大可能保证产品的品质安全。

在原料的加工工艺上,真功夫有着统一标准的操作流程。以冷冻肉制品的加工为例,冷冻肉通常要经过解冻、清洗、分切、内分装、速冻、外包装、入库、配送等环节。这些标准的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既保持了食材的新鲜度,同时又有了一定的安全卫生保障。

(2)“互联网+”带动餐饮企业创新

“互联网+”是互联网时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实践成果,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改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发展,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良好广阔的网络平台。在这样一个网络平台上,对真功夫发展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

(3)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饮食的品质。真功夫坚持营养还是蒸的好的经营理念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继而受到欢迎。

34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的发展挑战

(1)电商时代对市场的冲击

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线下实体店的真功夫乃至所有餐饮行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2)餐饮内部行业的竞争

在中式餐饮行业,国内除了真功夫以外,还有许多有名的餐饮,比如永和大王、外婆家、吉野家等;而西式快餐又有肯德基、麦当劳等。在如此多的竞争对手面前,真功夫的竞争压力比较大。

(3)连锁门店的扩张

在国内,很多餐饮企业在拓展其连锁业务时,往往没有认清当前市场的形势,存在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的现象。这往往造成餐饮连锁门店开不久就关门倒闭的现象。真功夫目前连锁门店已达到400多家,在如何经营这么多连锁门店而越做越强这方面,真功夫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4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发展策略分析

41发展策略

一是注重市场细分化和个性化;二是连锁经营推进要谨防冒进;三是管理与人才是关键;四是中西快餐优势互补;五是注重O2O模式的发展。

42具体对策

真功夫在保持营养还是蒸的好的经营理念的同时,要加快对菜品的研发,树立自己的品牌。通过不同种类的菜品吸引顾客群体,满足不同顾客的消费需求。比如可以推出m合白领的工作餐,出租车司机的专门用餐,以及家庭套餐,儿童餐等。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真功夫要更加注重对门店的管理,在店面扩张上要事先做好调查,并考虑到自身实力,不可盲目开店;在融资方面,可在直营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加盟的形式,也可以选择上市融资方式汇集资金;在选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公共关系及政治营销,尽量选择人多的繁华地区;在供应链方面,应与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食材养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保证原材料的供给;在人才方面,真功夫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投资学校培养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在线上餐饮这一方面,应开发出专属的App或选择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餐饮App合作,比如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

西式快餐最大特点就是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这也就要求真功夫提高其自身的标准化程度。

5结论

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节奏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快餐消费的意识不断加强,快餐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作为中国快餐行业前五强中唯一的本土品牌,真功夫在餐饮行业这条路上还需要与时代环境相磨合,以谋求更合适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海涛中式餐饮连锁发展的瓶颈及策略[J].中国食品,2005(3)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8

据了解,“一江两岸”这个富于诗意的名字,源于思念与隔岸的台湾SEMA公司的合作。

2004年,思念经过充分的筹备和策划,协手跨国餐饮管理咨询机构台湾SEMA公司,于9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美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全面展开了它在国内城市的开店工作。

11月8日,由思念主要投资的第一家中式快餐店“一江两岸”在上海市繁华地段的徐家汇开张;12月18日,第二家“一江两岸”又出现在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12月24日,第三家“一江两岸”在南京的开张。

思念董事长李伟说,今年,思念准备把“一江两岸”店开到北京、广州、沈阳等50个城市,进而用3年的时间在国内开店300家。

走一条不同的路

速冻巨头进军快餐,多少让人有些不解。对此,思念董事长李伟侃侃而谈,道破其中原委。思念进军中式快餐,既是对企业自身发展中困境的破解之道,也有在大环境上的审时度势。

近些年来,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制于终端的现象比较严重。思念、三全、龙凤等速冻食品企业,作为国内速冻食品品牌产品,一般将货都铺进国内各大城市商超,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品,但国内有些商超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单方面不正当压制的办法,肆意提高进店的返回拥金。

商超的做法让思念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撤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撤柜,另行开辟终端渠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无形中将加大产品的铺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业其它品牌妥协,仍坚持往商超铺货,那必将是对自己市场份额的蚕食。由于商超这种渠道随时可能有不以思念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发生,于是,思念开始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中式快餐进入思念的视野。

从宏观上讲,思念进入快餐领域也与中式快餐发展的大背景密不可分。中式快餐与连锁经营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和上下游企业链条。并且,随着国人生活步调的加快,快餐业在国内将大有可为。

另外,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对磊的格局尚未形成,市场处于培育发展期,中式快餐行业目前没有纵横全国的巨无霸形成。尽管中式快餐公司数目繁多,但规模偏小,整个市场鱼龙混杂。也正是这种状况蕴含着巨大商机,而中国快餐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引起了国内外各路资本的关注,像菲律宾规模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快乐蜂食品集团已在2004年控股了永和豆浆,而日本吉野家也已将疆土开拓到中国市场。

永和豆浆在国内拥有70余家快餐店,其中自营20家,快乐蜂食品集团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控股,在业内引起很大触动。快乐蜂的举动,刺激着国外资本对中国本土快餐业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在思念看来,在这种时候介入快餐领域是一个契机,所需付出的成本较少。按照思念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快餐业将形成战国时代,诸多资本将群雄逐鹿,催生这个市场的繁荣,并让大家共同分享这种繁荣。而更进一步的竞争,将让根基稳固的快餐企业胜出,成为中式快餐未来发展的龙头。

思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食品研发、制作标准,而其多年来所积累起来的品牌知名度及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支撑其开辟新的战略增长点的条件。

按照商超要求20%的返回拥金计算,思念每销售出去5000万元的速冻产品,就要给商超贡献1000万元。并且,这些费用每年都要向商超交纳。如果拿每年花在商超身上的费用,花在进军快餐行业上,即便开一家店花费50万元,也能开200家店,而这200家店无疑也将是思念速冻食品上佳的销售终端。

李伟说,即便快餐店销售终端没有挣钱,只要能保证生产上的利润,思念也将受益非浅。而快餐店,要比商超回款快得多。对于思念来说,一旦快餐店数量上去了,它每天带给思念的将是可观的现金流。而思念通过快餐店,可以更直观、迅捷地把握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做出更准确、及时的调整。

“软肋”不软

产品标准化是西式快餐所以能畅行天下的核心因素,也是很多中式快餐品牌过早折戟沉沙,或者惨淡经营的巨大软肋。思念在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信心。

首先,思念在2004年中国最有价值企业500强中排名260位,在国内拥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8年的市场销售经验,使思念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及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对口味的独特要求;其次,思念公司已经全面通过ISO9000及HACCP认证,确保了思念产品的质量卫生水准;再次,思念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产品开发试验室,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这一切意味着“一江两岸”产品标准化问题已经解决一半。剩下的问题就是思念如何开发适销对路的快餐食品。

现在“一江两岸”快餐店消费者可供选择的美食已经达80多种,除面、饭、粥外,还有水饺、云吞、包子、点心、冷或热饮等。就面来说,你不仅可以尝到郑州的牛肉或羊肉烩面,还可以看到台湾的红烧牛肉面、山西的鸡丁刀削面、浙杭的雪菜肉丝面、北京的炸酱面和四川的担担面。其中,70%的美食来自思念自己生产。

在这些快餐店里,你看不到厨师,任何经过培训的员工都可以在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操作间一样的空间里,蒸、煮、炸或热饭菜。耗时最长不超过5分钟。

原来很多中式快餐企业所以败北,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难以解决物流环节的统一配送,但这在“一江两岸”并非大问题。在采购配送方面,思念在全国有19个分公司及2000个左右的经销商,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为其快餐业的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将大大降低“一江两岸”快餐店的采购、物流成本。

思念速冻食品与中式快餐结合,不仅两者从产业链条上匹配不说,思念已经建立起来的研发及物流配送体系,也可以让快餐公司共享资源,可谓一石两鸟。

竞争从选址开始

近年来对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拥有自己的终端已成了梦寐以求的事。开辟餐饮通道无疑延伸了速冻企业的销售通路。

几乎就在思念紧锣密鼓地选址开店的同时,同为速冻食品巨头的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家中式快餐店也在2005年春节前开门迎客。这家挂着“有知有味”招牌的快餐店位于郑州百货大楼内,是三全开在中原的首家旗舰店。他们的目标是2005年在郑州开10家“有知有味”中式快餐连锁店。2006年向外省拓展,用10年时间,在全国陆续开800--1000家快餐店。

虽然同为郑州的速冻食品巨头,思念和三全的策略却颇不相同。思念是异地开花,而三全尽管将快餐店的总店也放在了上海,但其骨子里浓厚的家乡情结,还是让它把首家店开在老家郑州。

12年前,三全公司将速冻食品产业从郑州推向全国。对于当时羽翼未丰的思念来说,要想在巨人身边脱颖而出,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胆识和策略,而熟知思念办事风格的人都知道,思念惯用的方法是,先啃硬骨头,巧助东风占领市场。这一幕从当年思念不惜代价要进沃尔玛卖场可见一斑。而挺进沃尔玛后,思念随后的市场开拓势如破竹,确实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而眼下进军快餐业,思念将店开在远离总部的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考虑。李伟介绍说,无论是徐家汇、江汉路步行街还是南京总统府附近,都是具有标志性的成熟商圈,商家必争。思念将快餐店开到这些地方,更多的是看中这些地方的开放度,以及这种开放度可能带给“一江两岸”快餐店的口碑传播。

思念的选点策略是“重镇布点”、“金角银边”。尽管所选的地方寸土寸金,但在思念看来,店址选择是一项长期投资,其既要贯彻便利顾客的原则,又要有良好的营业额预估前景,当然在初期,思念更看重的是做好形象塑造。

思念将企业营销思想前置,从包括企业选址的初始环节开始为公司此后的营销策略考虑,并将选址上升到公司初期战略扩张的高度去理解,这也是公司下一步确定经营目标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如果定位及产品适合市场需要,思念在快餐店选址上的讲究,无疑与当年首先挺进沃尔玛开拓市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下一步,思念还将与国际快餐品牌或资本结合,以便搭车做大做强快餐业,其出发点也是实现运作的品牌国际化,为下一步进军国外市场做足准备。

而思念首先将店址选择在这些地方,也是思念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一种体现。同时在上海、武汉等地方,正规的企业都要给员工办理保险,否则将可能引来员工投诉。而如果员工对客人照顾不周,也面临着被投诉的风险。所以,在用工上思念按步就班,在员工培训上思念精益求精,不敢来半点马虎,以希求连锁发展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

发展的悬念

思念的发展并非没有悬念。

原来思念出品的饺子,消费者买回家煮,煮熟需要6分钟也好,8分钟也好,没有人在乎太多,但在快餐店里,标准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这便给思念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思念有关负责人的话说,这是思念进军快餐业后遇到的新的烦恼。

将速冻食品速食化,在思念看来,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既要保证快餐店里出品的美食热腾腾,又要保证营养不流失和食物的味道鲜美,在技术或工艺上存在突破的难题。

另外,思念在实际操刀快餐店后,也发现存在热情大于理智、理念重于可操作性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如何把握消费者的需要,推出多少价位的快餐、份量是多少等等,这要求调研工作做得更精准;

上下游厂商的成熟与否对中式快餐业影响也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思念快餐店里的操作设备都是定制的,还没有专业的设备供应商出现,操作设备存在功率大小不合要求的问题;

另外,尽管与境外及台湾、香港等地专业管理顾问公司及经营人才加盟支持,但特许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仍将制约思念快餐业的快速发展;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9

这25年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旧的需求被满足,潜在的需求被引发,新的需求又被创造出来。人们的欲望不断在膨胀,但总能被不断进步的技术和不断涌现的创新所满足。

这25年来,出现的产品何止成千上万。但只有很少数的产品和品牌能够引起一个产业的兴盛,能够真正让人记忆深刻,并对中国市场、对中国消费者以及对不止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营销专家Theodore Levitt在《营销近视症》一文中认为,一个产业能够兴起,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它迎合了顾客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它要求顾客改变消费习惯甚至生活方式去试用一种新产品。当产业渡过了导入期而步入成长期,产业前景一片光明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发现与开拓市场,而是“填补”现有市场。此时,产业中的企业经营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或是忘记了产业兴起的真正原因,忙于抢占市场而无暇顾及产业的发展大计,以至忽视了顾客的需求变化和悄然袭来的产业衰退的阴影。

让我们去找寻那些让市场兴起的真正原因,并记住它。

第一类:新诉求创造新市场

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及时捕捉这种变化,在保留产品基本功能、原始功能的同时,强化或增加新的诉求,来为自己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但如何颠覆消费者对原有产品的理解,建立一种新的产品内涵,并且保证这种新的内涵能够准确阐述消费者的需求理念,则是成败的关键。

让我们留心身边司空见惯的产品和现象,挖掘出新的市场机会吧。

女性内衣:

市场发令枪 扯几尺棉布,夜里挑灯缝制内衣,这是20年前中国妇女的家庭作业之一。1986年,华歌尔,一个来自日本的女性内衣品牌,开始冲击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演化路线图 小背心+短裤文胸美体内衣、情趣内衣

虽然上世纪初期,文胸就已经传入中国,但“小背心+短裤”在较长时间内仍是女性内衣的主流概念。30年代创建的上海古今内衣是中国第一个文胸概念及品牌的倡导者,曾经是当时中国时髦女性追逐的对象。不过,它是由传统的棉布缝制,也没有蕾丝花边等装饰。

1986年,雄心勃勃的华歌尔进入中国,同时带来一个颠覆性的概念:内衣是为女性弥补体型和塑造完美曲线的产品。仅仅用了几年时间,能够弥补体型缺陷和塑造完美曲线的文胸就成为众多女性的必需品,在很多少女眼里,穿戴文胸甚至成了成年的标志。后来,女性内衣又不断出现新的演变。目前演变的方向有两种:一是功能不断完善加强,扮演了创造全身曲线的角色,代表品牌有婷美;一是情趣化设计风格日益彰显,将贴身内衣演化成心情舞台,藉此增添伴侣之间的感情浓度,代表品牌有lovely-kit、欣蒂、正丽。

先驱纪念碑 华歌尔的角色更像一位先烈,1986年时,中国还没有足够的制作新型内衣的布料。如果从日本进口,关税率高达200%以上,产品价格比日本还要高。因此,华歌尔采取了从日本以低价格购买略有残缺的布料,在中国从中挑出无残部分再使用的方法。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损害了其高档品牌的形象。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华歌尔的经营日益艰难。就在黛安芬称雄中国的2001年,华歌尔的中国分公司――北京华歌尔却只能在临时工厂栖身。

竞跑众生相 1998年,欧迪芬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大型“内衣秀”。让商家想不到的是,在表演前半个小时,T型台周围就已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从商场一层到五层,凡是能看到展示会一角的任何位置尽皆站上了人,站在前一排的肯定是男性观众居多,有些人几乎是场场必到。有些大学教授对“内衣秀”的评价是:借商品推销之机,传播性感刺激和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

传播印象派 邻家小妹倪虹洁:“婷美内衣,美体修形,内外皆修,一穿就变。做女人挺好。”

保暖内衣:

市场发令枪1996年,俞兆林在国内率先打出保暖内衣概念。

演化路线图普通内衣保暖内衣“美体+时尚+轻薄+保暖”内衣至少在先秦时期,内衣就已经存在。但它的地位一直都很尴尬,不论是遮体还是保暖,它的作用都有限。但在保暖功能被强化后,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00年,保暖内衣生产厂家已有500家左右。婷美总裁赵强前不久说:目前保暖内衣市场的年销售额有10多亿元。近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除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改进保暖率外,还融入了美体时尚的元素,使保暖内衣走向“美体+时尚+轻薄+保暖”的时代。让它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先驱纪念碑 在最初的一两年,市场总量虽然不大,但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俞兆林的小日子还是过得很滋润的。2000年,随着其他品牌的进入,各种营销战的运用,市场出现爆炸性增长。摆在俞兆林面前的,似乎是无限“钱途”,但噩梦总是在不经意时出现,同年11月,各种文章铺天盖地而来,矛头直指俞兆林保暖内衣的核心技术――一层0.04毫米的超薄透气仿生膜。一夜间,俞兆林内衣成了“塑料大棚”、“白色污染”。 2001年,俞兆林品牌创始人因负债累累不辞而别出走美国。上海兆林实业公司人去楼空,公司账号被查封,公司资产也被抵押一空。2002年7月,俞兆林公司被婷美控股,俞兆林品牌也被改为“新兆林”。

竞跑众生相 “你真的碰到过外星人吗?” 2000年底,拍了“怕冷就穿北极绒”广告的赵本山被内蒙古一名消费者质问。原告认为,广告中赵本山穿着北极绒内衣被外星人冰冻起来毫发无损,而自己穿上北极绒,气温还没降到0摄氏度就已经感觉非常冷,根本起不到广告中所宣传的功效。赵本山被指控消费欺诈。

传播印象派 明星一堆!

洗发用品:

市场发令枪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诞生了第一瓶洗发露――蜂花。第一次把国人带出了用肥皂、洗头膏洗发的历史。

演化路线图 洗发露洗护二合一去屑洗发液含维他命B5的洗发液纯天然、植物型洗发液深层清洁、 油护理洗发液。

在中国第一瓶洗发露――蜂花诞生后,随之的美加净、奥妮等几个国产洗发品牌彻底将中国人从简单的“洗头”带入到了多元化的洗发文化。

1988年8月,宝洁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年底推出“能够去头皮屑”的海飞丝洗发水,以其高品质的形象、新颖的包装与国内前所未有的铺天盖地式的广告攻势,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中国洗发水大战从此拉开序幕。1990年宝洁又相继推出了强调洗护二合一的“飘柔”和强调含维他命原B5 的“潘婷”两大洗发水品牌,而且每个品牌又延伸出4~6个品种。经过几年的耕耘后,1991年,宝洁中国公司开始盈利,且销售额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增长。

“飘柔二合一”的出现迅速成为洗发护发的主流产品,取代了传统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地位。对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头发护理的人来说,二合一香波无疑是一个“致命”的诱惑。

在以宝洁为代表的化学产品大行其道时,夏士莲黑芝麻洗发露、依卡露等产品,以其纯天然、植物型的产品诉求,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份额。

先驱纪念碑 作为第一个将中国带入洗发液时代的蜂花,虽然其产品从类别和诉求上远不如众多实力品牌,但蜂花的护发素则多年来稳固地占有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其中价格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瓶400毫升的护发素,“蜂花”一般包装的产品零售价只有5元多。始终面向大众消费群体,不在高端产品市场上与国际强手面对面地交锋也是其目前最重要的经营理念。

相关产品 中国最早出现的洗面奶品牌是奥妮,从此改变了人们用香皂洗脸的生活方式,并带动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奥妮,一个创始之初产值只有100多万的国营小厂,十多年后发展成为产值数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化妆品巨头。

竞跑众生相 《半边天》携手飘柔品牌,推出40集女性纪录片。

2003年10月底,《半边天》和宝洁公司飘柔品牌合力制作的特别系列节目《2003飘柔女性记录,优雅自信之旅》开播。节目分40集,记录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有代表性的现代女性,集中反映她们在事业、生活、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种种历练。利用这个节目,飘柔弘扬了积极向上、优雅自信的生活态度,与自己的产品理念非常契合,反响非常不错。另外,飘柔还每年举办“飘柔之星”评选活动,强调女性的知性和美丽,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选美活动之一。

传播印象派 就是这样自信――飘柔;头屑去无踪――海飞丝。

――Theodore Levitt 1960年

第二类: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创造新商机

包装粮制品

市场发令枪 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还习惯于提着油腻腻的空瓶去粮店打油。1991年,嘉里集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正式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大门。从此,包装粮油制品开始走进中国人的家庭,随之,米、面这样的传统散装大宗食品也以小包装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而且还出现了如饺子粉、八宝粥之类的细分产品。而粮店,这个曾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场所开始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演化路线图 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酱油、醋、香油等小包装米、面嘉里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是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领导者,将中国的食用油市场逐渐从毛油时代带进色拉油和调和油时代。在金龙鱼之后,中粮集团的福临门、鲁花等品牌也纷纷亮相。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种类,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各种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阶段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发展时期。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先驱纪念碑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初试中国市场到如今,嘉里集团和中粮集团一直是并列中国食用油市场的两强,他们各自针对中国人持续提高的对高品质食用油的需求,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产品类别和品牌。随着中国“入世“之后,将会有更多国际食用油品牌进入中国,如白叶初榨橄榄油在中国市场的初战告捷,势必会引起更多国外油脂商对中国的兴趣,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未来将会进入“世界大战”阶段。

竞跑众生相 2004年8月,金龙鱼开始炒作“1∶1∶1”概念。借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李志伟之口,称赞惟有金龙鱼的“1∶1∶1”调和油才符合健康理念。后来发生的事情可能超出了运作此文者的预料。9月7日,中国粮油学会发表了《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郑重声明》,称此文盗用李志伟名义,“给本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强调这篇文章“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竞争者也对这个概念口诛笔伐。

9月10日,北京市工商局广告处以“1∶1∶1”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为由,叫停了金龙鱼的电视广告。9月14日,金龙鱼油生产厂家嘉里粮油集团(中国)总经理伍翔飞表示,他们决定将已经沿用了两年的金龙鱼外包装上的“1∶1∶1”字号去掉。

传播印象派 鲁花花生油,滴滴香浓!

方便食品:

市场发令枪 1958年,日本第一次将方便面投放市场。1970年,中国第一袋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诞生”,制造这包方便面的机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土设备,年产量仅200吨,但它却从此为中国引入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模式,甚至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厨房革命”――“原来吃也可以这么简单!”

演化路线图 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菜肴1992年,在台湾名不见经传的顶新集团在大陆推出“康师傅”方便面,以精美的包装、独特的口味、积极的营销策略,抓住了难得的市场机遇。进入市场不久,就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的龙头位置甚至一度成为方便面的代名词。

历经30多年的“洗礼”,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方便面产销第一大国,无论是在低、中、高端,都有极其丰富的品牌和品种可供消费者选择,年产方便面将近200亿包,约占世界总产量430亿包的40%。

先驱纪念碑 1997年底,冠生园集团公司将属下上海益民食品四厂、上海益民食品七厂等面食制品单位的优质资产,按现代企业制度重组设立。主要生产经营压缩饼干、手擀面、手工拉面、饼干、杏元、蛋卷和方便面产品。

传播印象派 康师傅方便面: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最被中产阶级追捧的小说家村上春树:“2004年,为了生存,我泡面不止;为了泡面,我生存不息。”

速冻食品:

市场发令枪 饺子、包子、汤圆,这些不仅是我国家庭传统的美食,更是被赋予了家庭团聚的深刻含义,加之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不是天天可以享用的。1992年,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开始生产速冻食品,“速冻三全凌汤圆”的问世,三全人大大助力了中国人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

演化路线图 速冻汤圆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冻糕点、速冻春卷、烧卖、春卷等150多个品种

我国速冻食品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最近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冰箱、冰柜成了人们生活必需品,这些都为速冻食品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正式启动了我国速冻食品市场。从1995年起,我国速冻食品的年产量每年以20%的幅度递增,成为上世纪90年展最快的食品加工业,速冻食品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家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中国人对速冻食品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形成。

即便是成绩不菲,但与国际上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速冻食品在美国已多达2700多个品种,从早餐、中餐、晚餐到各式点心、汤料、甜食,还有低盐、低糖、低脂肪等,应有尽有,与其相比,中国的速冻食品品种还显得单一和乏味。作为世界上拥有食品种类最多的国家,是否能够将众多风味独特的小吃加以改造,融它们于速冻食品大家族中,将是中国速冻食品真正成为中国食品业的一轮朝阳的关键。专家提示,主食速冻化,微波炉专用速冻食品等都将是中国速冻食品在未来发展中不错的选择。

速冻食品是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国家越发达,居民消费水平越高,速冻食品的消费量就越大。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速冻食品发展战略论坛上,有专家认为:速冻食品产业发展进入最佳发展期和重要机遇期。我国速冻食品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出现了知名品牌和规模化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在速冻食品走向成熟化的过程中,标准问题可能是一个槛。目前速冻食品并不令人放心,即使在北京市这样管理相对规范的市场上,上半年有关部门抽查发现,市场上速冻食品合格率不到50%。

先驱纪念碑 如今,作为速冻食品业领头羊的三全速冻食品,与思念、龙凤等后来的实力品牌一起,占居着中国速冻食品的榜首位置。

传播印象派 “科迪汤圆,团团圆圆”、“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

瓶装水:

市场发令枪 1996年,在全国乳酸奶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娃哈哈推出了“我的眼里只有你”――纯净水。乐百氏闻风而动,立即跟进推出乐百氏“27层过滤”的纯净水,引导了全国消费者饮用纯净水的新时尚。瓶装水刚刚出现的时候,被许多消费者认为不过是装在瓶中的“凉白开”,觉得花钱买一瓶水有点冤。但其却凭借着方便的饮用方式及生产厂家不断变换的健康炒作点,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饮料市场的新宠。

演化路线图 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

根据业内专家估算,中国瓶装水市场规模约为600万吨、80余亿元,并以每年超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今,中国瓶装水行业内有三千余个品牌,在过去七八年时间里,中国几乎所有稍有实力的食品饮料公司均加入了“水”军团,多年激战后,娃哈哈、乐百氏和农夫山泉成为第一集团军。

在今后几年,伴随外资的逐步介入,以及业内不断发生的收购、兼并事件,瓶装水业将面临重新整合,而放眼大的饮料市场,瓶装水是否还能在品类多元化潮流中岿然不动,将是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先驱纪念碑 从1996年首次推出纯净水到如今已有八年,瓶装水市场一直是娃哈哈优势较大的市场,占据其饮品销售的1/3强。但这些年,娃哈哈提出自己的“十五年发展目标”,提出在壮大主业的同时,逐步向多元化企业进军。但是,是在即有领域做深做细,还是做更多的产品,娃哈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楚的审视。毕竟,目前饮料市场的多品类化已经足够让一个营销人好好花费一番脑筋了。

竞跑众生相 纯净水与天然水之争。

在娃哈哈和乐百氏两个纯净水劲敌大力抢夺中国水市场之时,农夫山泉以完全不同的产品理念横空杀入市场。

2000年4月,推出“小小科学家”活动,广告暗示纯净水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5~6月份公开宣称纯净水对身体健康无益,农夫山泉全面停止生产纯净水;8月,悉尼奥运会之前,“农夫山泉,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专用水”的诉求呼应了纯净水是否有益于健康的话题,暗示农夫山泉必然是有益于健康的,为沸沸扬扬的纯净水和天然水之争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环环相扣的策划,在瓶装水界大大提升了农夫山泉的品牌。相关调查表明,2000年中,全国范围内农夫山泉的知名度迅速提高,纯净水和天然水的消费比例已由事件前的8:2演变为7:3(AC尼尔森零售调研数据),农夫山泉也成为天然水类别中第一提及品牌。

传播印象派 农夫山泉有点甜!

茶饮料:

市场发令枪 1994年,“旭日升”集团推出“旭日升”冰茶,开创了“茶饮料”纪元。1998年,瑞典利乐公司的总经理在汇源集团做演讲,预测未来中国将会展开茶饮料大战,当时全场都哄然大笑,大家有1万个理由认为茶饮料在中国是卖不起来的,因为中国有5000年传统的饮茶历史。但正是依靠着中国人对茶的悠久而良好的认知,又改良了饮用方式,才有了现在的茶饮料大战。

演化路线图 旭日升冰茶三得利乌龙茶绿茶、红茶、大麦茶、铁观音等

1994年,旭日升集团的“旭日升”冰茶当年上市后便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市场回报。中国饮料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巅峰时期的旭日升冰茶,市场份额曾高达70%。1997年,日本品牌三得利的乌龙茶也进入中国,在上海地区进行小规模投放。随后,统一推出“茶饮料”系列,康师傅推出“茶饮料”系列,娃哈哈推出“茶饮料”系列,甚至连一向以经营可乐等碳酸饮料闻名世界的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也在今年推出创新产品“岚风”蜂蜜绿茶,业内人士放言,茶饮料将在我国掀起第三次饮料浪潮,甚至取代饮用水地位。

先驱纪念碑 随着康师傅和统一在茶饮料行业的异军突起,旭日升节节败退。2004年5月,中国驰名商标“旭日升”,由于企业拖欠了上千万元债务,决定将其插草标拍卖。但在拍卖仪式开始前5小时,突然被叫停。

竞跑众生相 巨额聘请广告代言人成为茶饮料产品众厂家的主要策略之一。三得利清茶曾以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作为代言人,体现清茶的轻盈自在;午后红茶则以奥黛丽・赫本作为其绝佳创意的代言,突出其惊世骇俗;娃哈哈龙井茶用冯小刚和周星驰联袂演出,来突出其轻松诙谐的诉求;Kirin生茶以日剧女王松岛菜菜子作为其代言人,来突出其含蓄幽默;统一冰红茶选用人气极旺的孙燕姿作为代言人,突出新新人类的诉求;而康师傅冰红茶和旭日升则如出一辙地分别推出当前走红歌星任贤齐、羽泉充当其代言人,以清朗、健康的形象来打动时尚少男少女的心……这正印证了业界流行的一句话:如果没钱做广告,就别想做茶饮料。

相关产品 2003~2004年,功能性饮料潮开始在中国兴起,它们多以营养元素补充为核心功能,如“红牛”、“脉动”、“激活”等维生素水。它们的出现,无疑又为中国饮料市场增加了新的卖点和活力。

传播印象派 周星驰:“娃哈哈茶饮料,不用沏的龙井茶!”

第三类: 无中生有,供给引发需求

正如矿泉壶的始作俑者孙寅贵所说:“市场规律是无情的,一个生硬创造出来的市场需求能在短期内托起一个产品,也能在短期内把它毁掉”。

四个因素决定这类产品的寿命:引发的是否为虚假需求;产品本身能否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替代者的跟进速度;跟进者是否引发了无序竞争。

矿泉壶:

市场发令枪 1991年,北京百龙公司推出号称能够制作矿泉水的矿泉壶。

演化路线图 能够制作矿泉水的矿泉壶消失据说是受韩国人的启发,湘西汉子孙寅贵创办的北京百龙绿色科技企业总公司推出百龙矿泉壶。水壶,不过是装水的容器,但百龙壶不是一般的装水器皿,而是能够将普通水变成矿泉水的高科技水壶。

随着天磁、富豪、雄宇等品牌的进入,1992年、1993年爆发了被称为“中国第一商战”的矿泉壶大战。广告战、公关战、概念战、技术战、价格战等现在大家都很熟悉的战术都练了一遍。战斗,开创了一个矿泉壶市场;战斗,同时也埋葬了这个市场。各家企业都在各自标榜第一、惟一。好话说尽了,再互相攻击、互相拆台,你告我、我告你,官司不断。最终导致了消费者对矿泉壶失去信任。1995年矿泉壶销售步入衰落期,销量日减,1997年后,矿泉壶成为历史名词。

先驱纪念碑 1996年,百龙矿泉壶开始淡出市场。品牌创始人孙寅贵转战塑钢门窗。事后他感叹:市场规律是无情的,一个硬生生创造出来的市场需求能在短期内托起一个产品,也能在短期内把它毁掉。

竞跑众生相百龙矿泉壶推向市场初期,企业和产品缺乏知名度,又没钱做广告。当时北京电视台《今晚我们相识》栏目很受欢迎。百龙决定以公司的名义集体征婚。为了引发关注,他们甚至计划到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借几名俊男靓女出镜。而通过与当年热播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嫁接,1992年,这种神奇的水壶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就是依靠这些“点子”,百龙开创了市场。

传播印象派 葛优和吕丽萍“因为缺了我”广告。这是《编辑部的故事》的随片广告,葛优和吕丽萍猜拳落败后,百龙矿泉壶嘲笑葛优:“因为缺了我(百龙矿泉壶)”。

VCD:

市场发令枪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磁带录像机。作为一种图像播放设备,录像机虽然存在很多缺欠,但在几十年里,它的替代品一直都没有出现。1993年,抓住国外企业的疏忽,万燕利用成型技术组合出第一台VCD产品。

演化路线图录像机VCDHDV、DVD、EVD等

与录像机相比,VCD具有很多优势:一是画面质量更好,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欲望;二是与录象带相比,碟片更小、更轻、更便宜,同时碟片可以随时复制,而质量却始终如一,不存在多次复制后质量下降的问题。中国市场上,不论是录像带还是碟片,都是盗版的天下,而碟片的特点让它可以被大量低成本复制,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廉价的碟片,而各大VCD机生产企业都在拼命改进纠错功能,保证消费者欣赏高质量的画面。所以VCD成为流行产品,代替录像机也就顺理成章了。

1996年底,日本松下公司的DVD机率先登陆上海,1998年,一些中国企业推出SVCD、CVD,企图与DVD抗衡,但很快就纷纷败北,大家纷纷转产DVD。在国外企业专利大棒的打压下,国内企业又陆续推出HDV、EVD。但最后哪种产品将成为市场主导,目前局势还未明朗。

先驱纪念碑 推出产品后,万燕投入了数千万元广告费教育市场,同时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版权,推出碟片。几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开创了一个市场,但万燕的财源也已经濒临枯竭。1996年,最悲惨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一年全国VCD销量600万台,而“万燕”已萎缩到无货可销。也就在这一年,“万燕”被美菱集团重组,成为美菱万燕公司。万燕电子公司创始人姜万勐无奈长叹:“良机不再,错过机会了。”

竞跑众生相 1997年11月,梅地亚,央视标王争夺,来自广东的两家VCD生产企业上演了一场龙虎斗。101号爱多喊出:“1.84亿”;001号步步高喊出:“1.86亿”;101号喊出“1.98亿”;001号喊出“2亿”;101号喊出:“2.1亿”。001号选择了沉默。事后,步步高的段永平解释:彼此的脾气都很了解,所以没有必要再争。有人统计,此次广告标王拍卖会不过5分钟便结束战斗,参与标王竞拍的企业不超过五家。事后,一些企业不无遗憾地说:标版涨得太快,使我们丧失了竞拍的机会。

传播印象派 入狱的爱多老总胡志标。

新兴休闲食品:

市场发令枪 1985年,天津长城食品厂推出果冻产品。1986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推出了SAA牌果冻。

演化路线图 瓜子、花生、果脯果冻、膨化类及其他新兴休闲食品

从1990年起,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开始大批涌现,家庭果冻作坊遍地开花。1993年进入果冻市场的喜之郎,依靠系列市场运作,迅速崛起。从1998年开始,喜之郎便逐渐垄断市场,在高峰时期,喜之郎曾占有70%的市场份额。目前,其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均已跃居全球第一,年销售额已超过15亿元。1992年,台资企业旺旺正式进军大陆市场,生产雪饼及膨化类休闲食品。之后,上好佳、乐事、奇多也纷纷进入。北京英昊亚太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消费者吃得最多的休闲食品中,膨化类高居榜首,占到36.4%,加上雪饼和果冻,比例已经超过50%。传统休闲食品瓜子、花生、果脯市场空间一再缩小。

竞跑众生相 针对现代年轻情侣热衷用电子贺卡作为交流情感、传情达意的沟通方式,喜之郎与新浪网合作,赞助电子贺卡频道首页背景版、频道推荐卡及该频道所有贺卡加盖“水晶之恋”邮戳,专门推出以“水晶之恋”为主题的情人节电子贺卡,标题都很浪漫动情:“情定今生”、“落日沉醉”、“漫天樱花”、“吻”、“相遇”、“思念”等。

传播印象派 一种颜色的水晶之恋,代表一种爱情“爱的语言”。

浴霸:

市场发令枪 1993年,奥普推出中国第一台浴霸。

演化路线图 灯泡型浴霸PTC材料(具有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发热的新浴霸

1993年,中国人已经可以“随时在家洗个热水澡”了,此时,奥普推出中国第一台浴霸,它告诉消费者,这种集换气、照明、取暖为一体的产品,可以避免在洗澡时煤气中毒、可以避免洗澡时感冒着凉、可以装饰浴室的天花板……十余年后的今天,浴霸已成为一个拥有近400家企业、10多万从业人员,年销售额六七亿元的新兴产业。浴霸也成了卫浴装修的一种最流行的经济组合――它被人们称为卫浴装修必备的第四家具。

先驱纪念碑 奥普公司的数据显示, 2003年奥普卫浴电器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到了3个亿,独占浴霸市场半壁江山,奥普用户达350万户。

竞跑众生相 在重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些市民家中浴霸出了问题,电话打到奥普浴霸售后服务部,维修人员登门后却发现并非自家产品。根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名称中含有“奥普”二字的,国内不低于10家,其中至少五六家生产浴霸。 有些零售商已经放弃经销奥普浴霸,原因是杭州、深圳、台湾、香港都产“奥普”,不晓得该相信哪个。

热水器:

市场发令枪 1979年,我国第一台直排燃气热水器在南京玉环热水器厂问世。热水器的诞生,使人们“随时在家洗个热水澡”的梦想得以成为现实。

演化路线图 直排式热水器后制式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

1983年,神州热水器厂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生产直排式热水器。其后,万家乐以中国第一台后制式热水器的始创者身份轻松登场。与此同时,又一巨头沈乐满在辽宁沈阳扎下营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条件下,这三家企业和玉环一起在热水器舞台上领尽。

直到1992年8月,热水器行业技术创新的巨大威力才开始浮现。当时,万和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超薄水控燃气热水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在四大家族做出反应之前快速崛起。1994年万和乘胜追击,再度开发出超薄型微电脑强排全自动燃气热水器,同年创下产值3亿元,产销量位于全国第三。至此,四大家族四分天下的格局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万家乐、万和、神州三足鼎立的短暂过渡。1995年,由于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挑战,加上媒体对热水器安全事故的频频曝光,神州被挤出三甲之外,从此一蹶不振,三足鼎立又演化为“两万”之争。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三足鼎立,各个品牌相互渗透。

先驱纪念碑 到1998年,玉环热水器在全国市场保有量还不足6%。2004年上半年,天然气即将进入南京百姓家庭,已经沉寂许久的玉环推出热水器以及灶具产品,欲借天然气翻身。

竞跑众生相 所谓直排式产品,就是把燃烧过的废气直接排放在室内,客观上改造了不安全的机会,稍有使用不当就可能出现危险,甚至于当时热水器行业有这么一种荒唐的说法:没有文化就不要使用燃气热水器。

传播印象派 汪明荃及广告词“万家乐!乐万家”。

BP机:

市场发令枪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

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已离不开它。

演化路线图 模拟BP机数字BP机、汉字BP机手机、MSN等其他即时通讯工具

1983年上海用户使用的只是模拟信号BP机,用户只能接受呼叫信号,需致电寻呼台才能查询到回电号码。次年在广州开通的数字寻呼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早期的BP机全是进口产品,品牌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等。后来,国内企业浪潮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出汉字BP机,让用户不用满大街找电话就可以知道呼叫内容。

随着价格的一再降低,到上世纪90年代末,BP机已经是一个普及化程度很高的产品。但作为第一代的即时通讯工具,BP机更像一个过渡的角色,随着手机的普及,BP机逐渐退出市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即时通讯工具,手机、MSN或QQ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先驱纪念碑 BP机最早的品牌拥有者之一的摩托罗拉,借助BP机和模拟手机建立的品牌认知,至今还在目前最主流的即时通讯工具――2G手机领域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

竞跑众生相 国内第一个寻呼信号是从上海华侨商店的一间盥洗室内发出的,最初只有一个寻呼座席,当时是为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而开通的寻呼服务,只有30多个用户。

传播印象派 “有事CALL我!”

PDA:

市场发令枪 1992年左右,香港品牌快译通将第一代PDA带入内地;1998年12月,恒基伟业推出全中文手写掌上电脑(PDA)商务通。

演化路线图 PDAPDA手机、手持电脑、电脑辞典

1998年前,虽然有名人、快译通等品牌,但由于PDA产品被人们习惯地当作计算机产品的附属物,市场一直都没有什么起色。直到1998年,恒基伟业把它明确定位为商务人士随身携带的信息处理工具,市场才开始出现变化。

1999年,借助濮存昕《成功的足迹》广告片,恒基伟业反复向消费者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商务通PDA和手机、呼机一样,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产品,市场被迅速引爆。

据赛迪顾问统计,2000年中国PDA的销售量为558.6万台,销售额为42.4亿元。不过好景不长,次年,销售额和销量都出现大幅下滑。直到现在,PDA的寒冬还没过去。曾经是世界第5大掌上电脑供应商、连续四年销量第一的商务通转战行业应用领域,陆续推出公务通、税务通、城际通等产品。后来又开发出智能手机和无线掌上电脑产品。与2000年前后相比,恒基伟业低调了许多。

先驱纪念碑 快译通曾计划抢夺市场老大的地位,但在PDA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2002年底,它与手机生产企业波导合作,进军PDA手机领域。

竞跑众生相 名人与商务通的战争。商务通实施“A计划”大幅降价,名人实施“双剑(技术剑和价格剑)行动”。名人阵营的李亚鹏振呼:“我酷,智能王!”商务通阵营的濮存昕则回应:“比一比谁更酷!”商务通不断强调:“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名人循循善诱:“呼机换了,手机换了,掌上电脑也该换了。” 商务通立即回应:“要换就换商务通606。”

传播印象派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相关链接:营销近视症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技术盲目乐观与自信,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性能优越,就一定会有市场;对于产业的理解十分狭隘,将其等同于某一种具体的产品,而不能从更为本质的层面上理解产品和产业,因此对于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替代品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浑然不觉;忽视顾客的需求及其变化,一味执迷于现有产品的改进,忽视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变革。这就是营销近视症。

简而言之,营销近视症是营销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和推销导向,不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观念;在市场日益成为买方市场、产业增长日益依赖买方有效需求推动的经济体系中,营销近视症在微观层面会使一个企业走向死胡同,在宏观层面会使一个产业陷于停滞甚至灭亡,丧失产业发展的最佳机会。营销近视症的产生从根本上是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产业环境和产业发展规律的错误判断。

产业健忘症是营销短视症的一个重要病因。一个产业能够兴起,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它迎合了顾客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这一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它要求顾客改变消费习惯甚至生活方式去试用一种新产品。当产业渡过了导入期而步入成长期、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发现与开拓市场而是“填补”现有市场之时,产业中的企业经营者不能正确认识或是忘记了产业兴起的真正原因,或是忙于抢占市场而无暇顾及产业的发展大计,以至忽视了悄然袭来的顾客需求变化和产业衰退的阴影。

格兰仕是如何低成本教育消费者的

1.问题:无中生有的产品如何教育市场

一个无中生有的产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大部分先行品牌的做法都是采用高频率的广告轰炸,但这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失之毫厘,就会让自己在市场引爆前弹尽粮绝,为他人做嫁衣,成为先烈。

如何才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消费者在记得产品的同时还要记得品牌?与万燕VCD不同,格兰仕微波炉则“花小钱办大事”,以低成本迅速启动、预热了市场,并享受到了成熟市场的果实。

2.背景:市场需求乏力

1982年,国营南京电子管厂生产出第一台国产微波炉。但整个80年代,我国的微波炉都处于探索阶段。90年代初,国内微波炉的产量已经突破10万台,但基本以出口为主。中国的消费者对它的印象就是“可以热剩饭”,谁又会花费近千元来尝这个鲜呢?

1995年,格兰仕产销量达20万台,也就是在这一年,松下、惠而浦也开始转战国内市场。与这些已经在国内建厂的跨国企业相比,在技术、品牌等方面,格兰仕都不具备优势。在市场需求尚未被有效启动时,竞争者又竞相进入,格兰仕的前景并不被市场看好。

3.方法:低成本教育消费者

1995年,格兰仕投资数万元,以合办栏目的方式,在全国几百家新闻媒体上开辟微波炉知识窗、微波炉菜谱500例专栏,系统介绍微波炉的好处、菜谱以及选购、使用方法等,指导消费者使用微波炉。

这种做法在新闻界产生连锁反应,有关微波炉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

1996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全国十余座大城市举行了“首届微波炉烹饪大赛”,大赛引起了全国各地微波炉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同时组织国内专家编写微波炉系列丛书,免费赠送 100 多万册;精心制作数百万张微波炉知识光碟免费送出,使微波炉概念得以迅速普及。

在这场教育消费者的过程中,格兰仕几乎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微波炉的代名词。

在很多城市居民都接受微波炉的概念后,1996年后的三年里,格兰仕连续发动三次大降价。2000年,格兰仕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76%,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产销规模也由1995年的20万台,上升到2000年的1000万台。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篇10

由于公司市场的逐渐扩大以及对产品利润的不懈要求,庞大的物流、微薄的利润等一系列的因素使得产品的档次逐渐升级,产品的附加值上升很快.这样在总体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出货量有所减少,企业走出了低价倾轧的低层次恶性漩涡.但低档低值的成长历史,则空闲了一些的生产设备和硬件设施,例如生产线、冷库等等;同时由于淡旺季差异明显,淡季时渠道、人员、物流等系统资源出现了一定的闲置,这些一直都是张老板难以抚平的心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咨询,张老板决定上马速冻水饺汤圆项目!

其实这个想法在老板心中已经酝酿了很久,逐渐的也自成体系了.看到市场上高档水饺和汤圆企业思念、毛毛、三全、龙凤等等产品销售稳健,利润丰厚,张老板感觉信心十足,又想到利用自己现有的冷冻链和销售渠道嫁接速冻新项目,即成本较低又回报可观,想到这里张老板兴奋不已。

张老板最初和司马进行交流的时候,却意外的遭到了司马的反对和质疑。司马一股脑的说了大量反对的论据:速冻是一个市场相对成熟、消费意识尚未成熟的行业,消费者培育的周期较长,特别是毛毛等高档水饺更是如此,市场上目前是总体供过于求;同时两者的销售渠道并不完全重合,一套人马运作不太现实,同时也会冲击省会市场的数以前千计的直营体系的维护和配送.弄不好还会丢了西瓜捡芝麻。司马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判若云泥,这令踌躇满志的张老板犹豫之余还略有些不满,他私下认为司马虽当年功勋卓著,但如今贪图安逸、斗志全无,鼠目寸光,并恐惧失败,只配作个打工仔,不足成大事也!

于是张老板不再和司马论证市场前景,转而去和总经理王之论证该项。他以为凡事攻心为上,因为这些知识分子虚荣心特强,直接地布置任务显得有些不尊重这些职业经理人,他们主观上不认可也不会把事情做好。其实在张老板的潜意识里希望上马的已经毅然决定了,只不过是希望几个公司的管理层信心十足并鼎立运作,早日实现利润罢了。令张老板这个几乎完全独资的董事长没有料到的是王之和司马的观点如出一辙,并言之老板要有一年或二年的市场酝酿和无利预赔的心理准备,这期间销售量不会太大而且可能亏损,这又一泼冷水让张老板十分恼怒,他断然认定一定是司马和王之私下缔结意见同盟。于是这些反而激发了多年创业如鱼得水的张老板之创业雄心,他想证明给这两个书呆子看看他们的想法是短视和愚蠢的,也积累了张老板一意孤行的的源动力。

于是张老板干脆绕开这两个人私下运作速冻食品项目,尽管面对着执著的司马和王之的强力“阻挠”。他们两个多次劝说老板速冻行业不是暴利行业,上马要有长期运营的准备,更要制定详细的论证计划和执行方案。但这些张老板不但不认为他们敬业,还嫌他们碍事。于是后来就很少在他们面前高谈阔论招聘多少工人,一天包多少手工水饺,生产多少汤圆,能有多少利润等等畅想了,而对于如何销售、费用的支出更是很少提及。

张老板通过上游供应商的牵线认识了北方一家中型速冻企业的总经理刘健仁,正巧对方不知何故想要跳槽,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对于刘健仁,不知是英雄所见相同而惺惺相惜,还是刘健仁的关于52%的行业毛利等如何赚钱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老板,总之张均在不同场合对其予以高度认可,言之即将上马新项目,招聘了一个业内非常专业获国务院津贴的总经理来领衔操作。

有了新的总经理,又不肯单独运作,这可把冰品事业部的总经理王之和销售总监司马弄懵了,这渠道如何管理和运作。特别是司马蔚泽犯难了,要是渠道共享,自己可就是两个上司,这工作还有的干吗?

老板做事往往是独辟蹊径的,所以很多老板成功的时候很辉煌,失败的时候也异常惨烈。对于做事十分讲究效率的张老板,一般来讲不用费神去猜解下步如何分解,因为马上即可见到分晓。果然不久新的速冻事业部总经理到岗了,看到老板给其配置的新本田坐骑并在A市最顶级的酒店设宴接风,大家都意识到老板玩真的了,王之和司马也意识到老板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他有资金,悔当初不如因势利导,弄得老板对他们还颇有成见。

张老板果真按照当初的想法运作新的项目。将原来冰淇淋和速冻分设为两个事业部,分别设两个总经理,销售由司马蔚泽统一运作,渠道共享,仅仅增设了刘总新带来的2个区域经理,生产系统管理层都是刘总从原来单位带来的。这样销售有了,技术层面的也带来了,生产车间重新规划一下,冷库也给其压缩一部分空间,一切就这么顺理成章了!老板在新项目开业剪彩时说的‘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是卓越’慷慨激昂的话一时间在公司内十分流行。

于是项目的大跃进开始了,10月末筹备,11月份就生产,12月1日正式销售。期间司马和刘总很多问题出现分歧,销售任务就是一个主要问题。当初刘总为了劝说老板上马新项目曾夸下海口:12月份产品肯定能上市并能销售400万,当月即实现15%的利润。而刘总要求司马大力度在冰淇淋渠道销售,甚至强令其冰品搭赠速冻产品。同时要求司马重视团购开发,当月实现60万的团购任务,并在本月内进入沃尔玛、家乐福、大福源等所有的KA类超市。司马对这种哥得八赫似的妄想销售法十分气愤,针锋相对的对刘总说:“团购是个积累渐进的销售过程,你让我到哪里这么短的时间内找这么多团购客户。而连质检报告都没有,你让我们怎么开发这些国际卖场?而且这些超市的采购总部都不在A市,一般谈判到批准周期大约在1月甚至更多。”刘总没有想到司马会顶撞自己,扔出一句“想办法,多沟通!”就结束了谈话。

果然如司马预料的那样,刘总到老板那里告了司马一状,言之司马消极怠工,不配合工作。老板找司马谈话时不断告诫司马:“不要用不变的眼光看问题,很多看似无望的事情,作起来有时未必那么艰难。凡事多动动脑子,想想办法。”

司马的沮丧到了极点,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多蹇的苦难生涯才刚刚开始。果真王之也不断发难,和他多次谈话,大意是他也开始支持速冻食品的项目了,但冰淇淋是公司的基础和命脉,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虎头蛇尾,把大量精力用在新项目上;同时他不赞同用更多的冰品渠道,特别是A市以外的分公司和的渠道。令司马无奈的是双方两个老总在酒桌上剑拔弩张,私下里也积怨颇深,小动作不断。比如每周一上午9点双方事业部都开例会,要求司马必须参加,弄得司马不知该参加哪个会议,无奈只好诉诸老板,老板协调后总算解决了。老板最后支持王之沿袭原例会习惯,这又让刘健仁相当不高兴。这一系列的困惑让司马异常苦恼,愁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

借酒消愁之余,有着多年职业经验的司马渐渐沉静下来:既然已无退路,那就只好背水一战,积极面对了。于是司马不顾王之的反对制定了针对冰淇淋事业部销售人员的速冻食品销售考核机制和薪酬机制。他发明了一套很有效的机制,把两项考核充分的结合起来。即原工资体系不变,新上马产品区域经理按任务考核,业务员按件提成,同时年底工资和晋升都参照二者的整体业绩指标。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他还是把业务员增加了几个编制,专门负责特殊渠道如团购和菜市场的开发。通过冰品促销搭赠、速冻食品上市后启动大力度促销、利用多劳多得的提成机制等等手段,新产品上市迅速被分销出去,几乎有F公司冰淇淋陈列的地方就有速冻食品在销售。同时受到刘总和老板的想想办法的启发,司马利用自己的人脉亲自约见了各大国际卖场的采购经理,虽经过几轮谈判,最终还是签订了有着很大力度的促销、节假日等赞助金额的销售合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效率固然不菲,当月即可进店,但成本却大大提高了。还好的是受季节的限制,汤圆还没有上市。

销售人员因为工资有了新的增长点,积极性颇高,再经过司马的大力督促和检查,销售部12月份一路快跑,兢兢业业,但还是仅仅完成130万的销售额,比司马的预期好得多,虽然老板、刘总和王总都对自己不满意。刘总认为自己的队伍过于重视冰淇淋,用心不足是没有完成任务的关键,并暗示我心里有“魔”在发挥作用。而王总更是认为司马过于倾向于速冻食品,荒芜了公司冰柜等陈列设备的核检和监督,并强烈建议取消业务系统的速冻提成机制,认为冰品是成熟市场,销量巨大,一件货无法用金钱还衡量,而速冻一件货物2元的提成使得业务员光拿冰品销售自然走量工资,却费尽心机去推销水饺。老板的对两个老总和工作汇报和市场分析后,没有确切的给司马的工作下结论,但言语之间对司马的速冻食品推广工作的进展很不认可。其实司马知道王总的话有些道理,只不过没有更好办法罢了!刘总是牛皮吹大了不好收场才把包袱仍给自己的,作为下属只好“愤愤然之余欣然”接受了!司马看到老板几乎不再过问冰淇淋的事务,感到这段时间他对速冻食品十分敏感,应该把好刚用到刀刃上,免得费力不讨好。为了激发销售团队的积极性,于是1月份司马设立了四级的销售系统考核奖项,一等奖给予价值4000元的电脑,这更加使得他们精力发生了转移。但随后上市的两个冰淇淋新品却导致事态更加的复杂激化,刘、王和司马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矛盾。由于业务系统将很大精力投入速冻食品的铺市,加上当月上市竞争对手的新品太多,渠道容量有限,所以直接导致冰淇淋新品铺市率偏低,销量也低于历年来的新品铺市销量,这让王总大为不满,厉声指责司马对销售过程监管不力。司马终于忍耐不住了,几乎咆哮的发起火来:“都知道跟我发火,我容易啊!我他妈的四面开工,上蹿下跳的快崩溃了!看不好可以开除我,我还不想干了呢!”

于是司马满腹委屈的向老板申诉了自己的苦衷以及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并向老板强烈建议增加销售人员,将渠道分开,不然自己实在运转不了了。老板这次和颜悦色的安慰他“不要激动,都是为了工作,要大度,渠道可以分开!”之类云云!

于是司马在冰品队伍中挑选了1位表现不错的区域经理调任速冻食品大区经理,从刘总带来的部下中也选了一位任大区经理。一位主管A市,一位主管外埠市场的开发和管理。A市执行直营体系,从冰品渠道物流中抽出4台车配送,招聘10名业代对市场予以深度开发和管理维护。外埠市场视市场的开发情况在当地补充开发人员,一切围绕经销商来运转。

速冻食品进入市场后果然面临着司马和王之的预测之情形,没有忠诚消费者,没有知名度,产品销量十分冷清。因此在无奈下只得参照其他厂家走过的路,不停的免费试吃,不停的打折买赠等等,这些在司马看来都是厚积薄发的手法,老板当初根本没有预料到这些曲折,所以面对一次买100个电饭锅显得十分激动和不悦。在他的世界里现在创业和20年前创业一样是一个思路的:投建生产-销售送货-供不应求-扩大生产,对于付出和成本他是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所以常常发火。

虽然司马对两个部门的销售工作都兢兢业业,但效果确差强人意。冰品销量持续徘徊,与王总号召的突破三亿的挑战目标渐行渐远,所以说王总的不满是有的放矢的;速冻水饺的销量与刘总“精心论证”的销量预测相差悬殊,同时刘总自诩对科特勒的营销管理造诣颇深,号称潜心研究达10年之久,指导销售游刃有余,关键在于司马执行力如何?这一推想开来刘总的不满也是有来头的,但令司马憋屈的是他向谁来发火?向下属,也发过,但他觉得那样不好,有失风度。于是郁闷的司马开始很少发言,凡事不表态就是执行,是非任人点评。但刘总和老板是受不了每月速冻食品销量停留在六七十万的,这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值。终于五一的时候,老板又从一个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一个销售经理,司马正式结束了两个“婆家”管理的尴尬状态,回到了原来冰品事业部的销售具体工作中了。

在这期间,老板几次的高层酒会上都暗示大家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要搞小团队。同时司马也从不同的渠道得知老板对他和王之非常不满,认为之所以速冻项目出现这么多困难,是他和王之阻挠和羁绊的结果。这是司马当初就料到的,事以至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也埋下了今后速冻食品发展不顺利迁怒与他和王之的种子。

从5月份到12月份这段日子里,冰淇淋销售在司马的精耕细作下,势头良好,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虽然赶上了原料大涨价,但总体利润因为销量的增长应该能与去年持平。相反速冻事业部销量一直寥寥寡寡,尽管新来的李东国经理大刀阔斧的做了很多改革,也新增了很多销售人员,最多时编制达到200多人,编制数接近司马几个亿销售额的队伍了。而且因为销量持续低下,面对很多国际卖场下架销售的预警后,本不想多作投入的老板被迫做了做了大量的户外、广播以及电视广告,累计广告支出达300万,几乎为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同时为了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将总的返点提高到了15%,这一系列的急于求成的手段却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后果,年底累计亏损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后来新进的很多不能用的生产设备,老板终于倍感心力交瘁而病倒了。

张老板做事向来不喜欢功亏一篑的,生病期间的反思让他想起了很多事情。他想到了王之和司马蔚泽的反对,销量虽年年上扬,但似乎没有用尽全力,担心他鞭打快牛,这两个人做事过于保守,缺少激情。今年本来他们靠压缩市场预算而可以达到更高的利润,平时也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多出些销量,哪一点不设提成他们就没有积极性。同时很多销量是他们用促销烧出来的,他们要是做得更好本可以把速冻的损失弥补回来,或是当初他们鼎立支持运转新项目也许不会是这个样子,这决不是项目的问题,而是内部管理的问题,是内讧把本来很好的项目给糟蹋了。面对大幅度的亏损和遥遥无期的利润,张老板即心疼钱又觉得脸上无光。思来想去,张老板感觉司马和王之的思路、激情都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了,而且狂妄自大,自以为功高盖主,以为企业离开他们运转不了;相比之下刘健仁和李经理,工作很谨慎,沟通很及时,十分敬业,没有所谓职业人的傲慢和诡辩,每次出差都想到事业部处于创业阶段,住宿、饮食标准压得很低,很少住三星以上级别的酒店,而王之和司马出差则大摆阔气,非四星不住,招待客户标准奢侈过高……想着想着,破局思路在他的脑海里成型了。

元旦刚过,董事会突然宣布冰品事业部总经理王之因为业绩不合格、利润指标未达成,其本人提出辞职后予以批准。后续的通知还有两个事业部合并,由刘健仁担任总经理,李东国提为副总,主管两个事业部的销售工作,司马蔚泽主管两个事业部的具体销售工作,向李东国汇报工作,同时工资被下调到原来的一半。这些安排没有一项是司马能接受的,于是早有准备的他毅然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欣然接受。

送行饯别酒会上大赞他和王之为公司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司马闻之潸然泪下。营销经理人的命运有时也难逃此悲剧之覆辙,注定了在企业里担负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企业南征北战、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但仍不免给人以兔死狗烹的悲剧定位!营销经理人无法以个人之力与资本相抗衡,越来越多地选择黯然神伤默默离开!在资本面前,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显得那么苍白和羸弱。 想起自己在公司兢兢业业的付出和任劳任怨的耕耘,在即将离去的一刹那,司马的心不禁有些酸楚和阵阵隐痛。

快速上马一个新项目,一个销售总监,两个总经理,后来又分开两套人马两个销售总监,然后又完全合并一个总经理一个总监,可悲可笑的是巨额亏损的团队把巨额销量的团队给吞噬了。这一切回想起来象杜撰的离奇演绎的故事一样,但他却真真切切的发生了,容不得半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