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自己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03:09:47

欣赏自己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篇1

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可是我非常喜欢表演,无论是电视、电影、广播里所看到听到的节目,只要是我喜欢的一定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而且总能得到大人们的夸奖,尽管有的时候我很害羞。

那是一次文艺比赛,妈妈给我报了名,我兴奋不已,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我好紧张呀!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一直在拼命练习,争取在比赛时让对手们刮目相看。

我要表演的节目是当时正在热播的小品“功夫”,而且小品中有四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我一个人来扮演,由于人物都有不同的方言,我练习起来难免会有些吃力,所以我每天晚上都练习到很晚,一遍一遍地看光盘,分别模仿每个人不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一会我是大忽悠师傅,一会变成了徒弟,转过身来又是受骗的老范……

比赛那天终于来了!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我和妈妈早早来到了比赛现场,不同年级的选手都在忙碌着。我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便拍着胸脯对妈妈说,“妈妈,您放心吧,我会取得好成绩的!”妈妈捏了捏我的小脸蛋,“妈妈相信你!不管是什么名次,在妈妈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

“下一位有请7号参赛选手!”当主持人用甜甜的嗓音说出我的参赛号码时,我还是脸色发白、紧张地走上台去,“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7号选手云,我要表演的节目是小品《功夫》。”说罢,我故作轻松地演了起来:“有人卖拐请按1,有人卖车请按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请按3,有人卖担架请直接拨110!……”在场的所有观众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也一下子找到了最佳状态,所有的紧张一扫而光,更加地口若悬河起来。

突然间评委老师喊了声“停!”,我惊讶地望过去,评委老师严肃地说道,“该选手已超出规定的3分钟比赛时间,下一位!”我惊呆了,愣在了台上,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为什么不让我讲完呢?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委屈和悲伤,失落的泪水和着汗水流淌下来……这时台下忽然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每个人都对我报以鼓励的微笑,我看到了妈妈赞许的目光--瞬间,我找到了自信!

“谢谢大家!”在观众鼓励的目光中我走下台去。

欣赏自己作文篇2

源自于絮风中飘飘洒洒的细雨。

我也许熬不过夏日炎炎,

不及长江一般滚滚东去。

但我有光滑的石子夹着水草,

清澈的溪水映着轻快的游鱼。

我是平地,

覆盖着煦日里郁郁青青的草衣。

我也许顶不住冬风猎猎,

不如黄山一般翠秀称奇,

但我有淡淡的花香伴着蝴蝶,

初暖的春风随着游人在这里休憩。

我就是我,

一个大千世界中,

普普通通的奇迹。

我普通,

因为我的确不是天生的神童。

我是奇迹,

因为我懂得欣赏自己。

他也许有英俊的外表,但我有精致充实的内心。

他也许有万贯家私,但我有一个普通家庭的乐趣。

他也许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我的人生同样充满意义!

即使我一无所有,我仍可以欣赏自己。

因为一无所有的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人们需要长江,但同样舍不得小溪;

人们需要黄山,但同样离不开平地。

通的奇迹。

学会欣赏自己,

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他日再见长江,我们只需微微一笑;

欣赏自己作文篇3

你也许曾埋怨过自己不是名门出身,你也许曾苦恼过自己命运中的波折,你也许曾叹惋过自己行程中的坎坷。可是,你有没有正视自己?

对于一个生活的强者而言,出身只是一种符号,它和成功没有丝毫瓜葛,你又何必为此而斤斤计较?命运又不是池塘里的水,又岂能无忧无虑、平静无波?行程中如没有顽石的阻挡,又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朵朵?

人生不是徘徊,人生不是等待。一味地埋怨和叹惋,又怎能将青春的金字塔建成?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欣赏自己吧,你会感受到命运的公正无私。欣赏自己,你会体味前进中的幸福快乐。欣赏自己,你会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欣赏自己,你定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欣赏自己作文篇4

欣赏自己,那就不要懦弱。要在自信的同时,不要盲目乐观,要时刻地告诫自己,今后的路还有许多没有走,人生的追求不要就此满足……不要因为挫折而停止奋斗与追求,因为困难在强者面前只不过是“纸老虎”。人不能低下那高贵的头,要相信,胜利就在眼前,请留下那高贵的经验!

欣赏自己,那就不要轻易放弃。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用那本不完美的身体上的精神与力量塑造一个尽量完美的事业。放弃就只会让你后悔,让你看不到成功的曙光,让你被成功拒之门外,从而留下了那终身的遗憾。

欣赏自己,那就不要说“不行”,让自己接受挑战,让自己的羽翼更丰满、更硬朗。只会躲在安乐窝中的雏鹰不会长大,更不会在高空下翱翔。不要让宝贵的机会在“不行”中流逝,让你找回自信,找回自我良好感,让你在感到不枉此生。

欣赏自己作文篇5

金秋十月,参加了“新作文”有效作文教学研讨暨示范观摹活动,近距离聆听了宋运来老师“习作欣赏课”的教学,于我而言是一件幸事。宋老师以他独有的“宋氏”风格,将一节习作欣赏课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也引发了我对“习作欣赏课”的思考。

说到习作讲评课,大家自然会想到习作评价。面对全班数十本学生习作,老师们往往是“挑灯夜战,苦不堪言”。习作评价真的这样难吗?让我们来欣赏宋老师在《“0”的畅想》习作欣赏课中的“妙招”:

第一招:“拨草寻蛇”。此招要领在于“巧”字

课前40分钟,学生习作才送到宋老师的手中,如果以我们平常的做法,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习作批阅,那只能是“败下阵来”。

宋老师拿到习作,快速地对所有习作进行了浏览,发现习作中的优秀篇章,并作了简单记录。此招可谓是“巧”,不拘泥于形式,整体把握了学生的习作情况,抓住了要点,为“习作欣赏”找出了素材。要用好此招,教师必须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从而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二招:“天目昭辉”。其要领侧重于“准”字

上课伊始,宋老师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习作,在师生点评中引导其他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美。在这样的欣赏过程中,宋老师不但让展示的学生得到了激励,而且让学生们学会了发现习作中的美,欣赏习作中的美。更重要的是,欣赏过程也成为了教师“潜移默化”进行习作指导的过程,可谓“一举三得”。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用好此招,关键不在于教师有多高的“功力”,而是要教会学生准确地发现美、欣赏美的本领。

第三招:“七嘴八舌”。此招在于一个“说”字

“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一听。”

在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把自己习作中美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进行美文分享。同桌或赞美、或建议、或模仿,欣赏的过程,更是孩子们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

第四招:“一文三省”。此招在于一个“明”字

“平时都是老师给你们批改作文。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支红笔,让你也当一回老师。那老师是怎么评价你的作文呢?想知道吗?快速浏览自己的文章,请用红笔在你认为精彩的一段前用‘’标出来。”

“下面自己给自己打个分数。有标题的给自己加10分。有故事经过可得50分。经过中有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对话的得30分,有场面描写的得20分。有故事结尾加20。有一处精彩句子的还可得10分,有几处就加几个10分。”

“说说你在哪个地方得分最多。”

“你对自己还有什么建议?”

“课后你准备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

在课堂中,宋老师引导学生用自我批改的方式,找到自己习作的优劣,当“小老师”,给自己的习作写评语,让学生自己明白习作优在何处,缺在哪里。这样的过程不正是指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的过程吗?

欣赏自己作文篇6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青少年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违背美术欣赏教学规律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课始,教师出示范图后,开始对照范图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分析:(1)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2)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3)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主体的直接参与,主体的审美感受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都是建立在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实际水平基础上的。

策略:(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来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2)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一到两分种,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3)转化教学形式,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欣赏评论。

误区二: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常准备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丰富的欣赏资料,但学生看后却说不好看、看不懂。

分析:(1)应该说初中美术欣赏课适当地增加一些欣赏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①强烈的色彩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②欣赏时注重局部或某个细节的观察。③少年凭第一印象欣赏作品,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④与他们生活接近的作品,大多能够接受。⑤音乐伴奏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2)选好题材、内容是前提,应注意三点:①与少年生活实际相贴近的作品。②与少年的认知水平相接近的,能激发少年兴趣的作品。③艺术作品本身是富有童趣的。

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的资料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题材,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趣味性。(2)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讲故事、看录像等形式进行教学。(3)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精彩地方入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鼓励学生提出欣赏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名家名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增加自己对欣赏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感受。

误区三:在欣赏课上,教师只赏不画(做)。而在绘画、工艺课上却只画(做)不赏。

分析:(1)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2)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3)学生在大量的美术欣赏后,视觉审美能力和品味会得到提高,优秀、丰富的美术图像信息,使学生通过欣赏之后的记忆储存积累逐渐增加。

策略:(1)在专题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2)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适当的随堂欣赏内容。①欣赏导入。②作业时穿插欣赏。③结束时加入欣赏。

误区四:有的老师在介绍画家的作品时,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而涉及作品的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内容较少。

欣赏自己作文篇7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 艺术素养 必然选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42-02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较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幼儿园进行了系列的美术欣赏教育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开设美术欣赏课程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美术欣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像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其突出。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像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此外,在美术活动中讨论作品情感,透过作品猜测画家心境和个性特点,给作品起名字等,也有利于儿童想像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相互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例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儿童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欣赏课程实施指导的基本方法――对话法

(一)对话法的概念及特征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二)对话法的实施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教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平等的对话关系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儿童乐于对话的前提。

2.教师自己首先要会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育之前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同时在引导儿童欣赏的过程中又不停地被修正着。因此,教师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

3.要为儿童提供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教师要给儿童提供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他们的眼界。这种欣赏除了美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的欣赏,还要适当地教给学前儿童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使他们在美术欣赏中首先能理解作者的用心,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4.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教师首先应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欣赏,要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的以视觉器官为主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不要操之过急讲得太多,要让儿童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他们的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欣赏自己作文篇8

一、高中学生文学欣赏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所以高中生要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完善自身的素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对效益思想等进行剥削,也能够不断的督促人们谦虚,所以培养高中生的文学欣赏品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并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文学欣赏品质的提高,还能够通过优秀文学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健全自身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中生在学校学习时所接触到的文学欣赏作品都是经过甄选的,在文学作品中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和精神。所以在学习中学生要经常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发展,在提高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及鉴赏能力的提升。想象与鉴赏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学生想象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基础,也是文学素养培养的一大组成部分,所以培养高中生的文学欣赏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及鉴赏能力的提升。文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是经过艺术家的不断创造而形成的,所以文学作品中赋予了很多的情感以及想象力,这些情感和想象的东西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二、高中学生文学欣赏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其教育意义发挥的效果成功与否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必须要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够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理和意味深刻的体会出来,才能够真正的读懂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育的前提是育人,所以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时最重要的就是从做人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带着对作品的欣赏去谈论作品,这样才能够读懂作品的含义,才能够从被动的接受向主动的作品探求而转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其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关系,而其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以及其参考的评价标准等,都能够直观的反馈出其三观价值。因此,在高中生文学欣赏品质的培养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只有学生从美的角度出发去欣赏作品,才能够将作品中的真善美挖掘出来。

高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形成,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所以学生在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时应该由原来的材料积累向道德品质层面上提升,也可以说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与道德是分不开的。

(二)注重学生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如何欣赏,欲望不强烈;对作品的欣赏达不到深层次,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因素除我们自身阅读思维固化之外,还受自身的欣赏习惯、平时的文学阅读量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学生在自身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中要注重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学生要树立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整体感知的欣赏观念。在对文学作品《小狗包弟》进行赏析时,文章用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作为引子,将小狗包弟的故事带了出来,然后对小狗包弟的来历进行介绍,之后通过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突出它的伶俐可爱,与其后来的惨遭厄运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小狗包弟之死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心灵之痛。文章一气呵成,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也倾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通过整体感知的欣赏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其中赋予的感情。

第二,加强联想与想象能力。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要找到文章中的语言刺激,然后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之进行联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以此作为文章欣赏的突破口。

(三)注重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首先要静下心来,要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欣赏环境,让自己在环境中感受到美,之后再进行美的欣赏与感知。例如:在欣赏《荷塘月色》这一作品时,学生首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或者查找一些与荷塘、月色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也可以在夏季的夜晚到荷塘边走一走,将自己置身在这种美的环境之下,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内心中的美激发出来,从而还原阅读本来的欣赏本质。

欣赏自己作文篇9

一、教师应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置于首位

笔者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关注作品的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当前的文化背景及这一背景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这一现象也足以说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迫在眉睫。那么,笔者认为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1.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特征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通过理解各个学科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2.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当形成现代文化心态,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例如:

参观博物馆,重大展览,利用网络资源等,这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此外,还要积极思考、探索,加强交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中学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二、要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常识课和美术欣赏课在一般场合并不分开,统称为“美术欣赏课”。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美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甚至肤浅的层面上,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面对一件作品时,学生会不由自主的用现有经验来判断,而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态度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如: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若以像不像去评判这件作品,而不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与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的联想和分析,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中学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的不安和恐惧的,使人们在法西斯战争阴影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所有这些,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三、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

现行的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经笔者调查可大致分自由欣赏式、理论阐述式和欣赏启发式三种。自由欣赏式就是学生自由欣赏作品,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这种方式缺少教师理论指引,因而学生欣赏的无所适从,很难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理论阐述式就是教师就作品理论阐述,学生跟教师欣赏作品。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参与主动性,而欣赏启发性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自己阅读作品,自己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种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自己感受,阅读作品,深入理解的主体参与性,从欣赏中掌握方法,寓教育于欣赏之中,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那么让学生从无序、被动欣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的主体,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分析——比较评价”的过程。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直接的瞬间观察和感受来获得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教师在学生直观前不应对作品加以任何形式的阐述和评论,以免造成定势思维,人云亦云。

其次参与分析,即理性分析阶段,教师让学生去感受作品的外部形式美,接着自然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体裁、题材、造型、明暗、色彩、空间、肌理、风格等方面入手作初期的分析,进而逐渐由表及里的推进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最终引发对艺术形象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思考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自终以宽慰的态度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感知作品,自己分析作品,让学生从分析中掌握方法。经过对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后,为了再次深刻的认识作品,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晰的感觉到美术史发展跳动的脉搏,而对不同体裁、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感到画家各自的风貌。一般来说,经过分析比较后,再次感受作品,学生就会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来促使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作品、丰富相关美术、历史等知识,查阅有关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发表见解前,首先要扭转凡是课本上都是正确的“被动式”观念,让学生清楚教材编著者的观点与思想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和全面的。在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切不可求全责备,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给予肯定。总之,只要教师真正做到心中装着学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实际,积极实践,大胆探索,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一定会在美术欣赏教学领域中大有收获的。

总之,要改变当前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 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欣赏自己作文篇10

【关键词】戏剧欣赏;戏剧批评;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06-02

在我国,戏剧很早就诞生了。广义上的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则指的是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笔者从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的角度对戏剧进行评论,是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

一、戏剧欣赏

所谓的戏剧欣赏指的是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品味,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对戏剧进行解读。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知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对于戏剧欣赏认识也不尽相同,而且人们在欣赏戏剧的时候,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动机,尽管目的和动机有不同,但是^众欣赏戏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快乐,愉悦精神。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将戏剧欣赏的观众分为三个类型,即真心实意喜欢戏剧的观众;为了娱乐和放松自己欣赏戏剧的观众;寻找刺激和灵感,想要从戏剧中收获知识的观众,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观众,基本上就构成了戏剧欣赏观众的主要人群。

但是,笔者在研究戏剧欣赏的时候,曾根据几种不同类型的观众的心理,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在笔者看来,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观众,除了真心实意喜欢戏剧的观众以外,其他两种观众想要放松自己,或者是寻找刺激,实际上在其他地方也能够获得类似的体验,但是他们却纷纷选择了戏剧,也许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是戏剧欣赏得以出现的原因。

那么,在进行戏剧欣赏的时候,该从何处入手,怎样才能获得更为愉悦的体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观众和欣赏者要对戏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认识,比如说观众要了解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这样一出戏剧结束了,观众只是看了一场“热闹”的情况就会相对减少,有助于戏剧文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欣赏戏剧的时候,可能很多观众都会感受到戏剧的许多内容和故事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故事素材甚至与人们的日常所见所闻十分相似,这是因为戏剧是植根于生活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但是观众在欣赏的时候,也应当认识到戏剧与普通的生活略有不同,它是以生活为素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实际生活还是有着细微的区别,如果观众在欣赏戏剧的时候,对于这些知识不了解,他们所能欣赏到的戏剧内容可能也比较肤浅,而且有的观众因为对于戏剧不了解,注意力可能会被分散,难以感受到戏剧真正的内涵。这样一些原本对戏剧感兴趣的观众,可能也会对戏剧失去兴趣,不利于戏剧欣赏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欣赏戏剧的时候,要想让普通观众感受到戏剧之美,首先必须要使他们了解戏剧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站在生活的高度上欣赏戏剧,这样观众容易进入到剧情中,与戏剧故事建立联系,了解戏剧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内容,为欣赏戏剧做好准备。

同时,在欣赏戏剧的时候,还需要认识到不同戏剧种类和流派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对我国的戏剧发展来说,传统的戏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写意”,舞台小,演员的动作、装扮和表达形式都已经被固化,故事虽取材于生活,但是由于表演形式过于“写意”,显得脱离生活,在某些时刻无法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话剧,是新时代的产物,与传统的戏剧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以“再现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故事,表演者的情绪、动作和形态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贴近,真实性强。不同戏剧之间的差异性,丰富了观众的世界,但是也给戏剧欣赏带来了新的难题,比如说,同样一个故事用传统戏曲来表达和用话剧来表达,可能会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观众在欣赏的时候,可能更喜欢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而有些观众可能更喜欢话剧的表演形式,如果观众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戏剧不是很了解,在欣赏的时候难免会有失偏颇,也无法真正欣赏并理解两种戏剧的不同内涵。所以说,在进行戏剧欣赏的时候,对不同种类的戏剧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样观众才能真正感受到不同内容的戏剧的美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此外,在进行戏剧欣赏的时候,观众还应当排除一切的杂念,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戏剧欣赏活动中,感受戏剧散发出来的美,在欣赏一出戏剧的时候要客观,既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通过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欣赏活动,真正感受戏剧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戏剧批评

戏剧批评是什么呢?它有着什么样的任务和目的,笔者认为在进行戏剧批评之前,这是人们首先需要弄懂的一个问题。在生活中,部分观众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不够客观和公正,比如说,有的观众在欣赏完一出戏剧之后,由于对戏剧表演者比较喜爱,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高度赞美这出戏剧;还有一部分观众,在欣赏一出戏剧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讨厌戏剧中的某一个角色,而贬低戏剧,认为自己欣赏的戏剧十分无趣。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个人情绪过于浓厚,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批评,这对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壮大是极为不利的。

笔者认为戏剧批评,虽然是“批评”,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对戏剧的不认可,但是正是这种不认可在一步一步地推动我国戏剧事业不断发展和前进,通过戏剧批评指出戏剧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在之后演出同样剧目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当的改进,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也能不断丰富戏剧的内容,促使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和进步。

戏剧批评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出戏剧好或是不好,而是应当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应当有内涵,能够从全局高度去欣赏戏剧,而不是将戏剧批评停留在表面的好恶之上。笔者在研究戏剧欣赏和戏剧批评的时候,曾研读过不少戏剧批评家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批评家,洋洋洒洒,理论知识十分充足,但是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并没有真正批评到点上。有的批评家,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让人茅塞顿开,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认识到了戏剧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这种评价高下立见。在进行戏剧评价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评价不到位,或者是胡乱评价,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批评家在进行批评之前,没有认真地研读剧本,对于戏剧的内容和知识的准备不够到位,致使自己的批评,难以直击戏剧深层次的内涵,只是停留在表面批评之上;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批评家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致使自己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不够客观和公正。

戏剧批评必须要建立在戏剧审美,也就是戏剧欣赏之上,对戏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进行戏剧批评。因此,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观众首先要欣赏批评的对象,对戏剧艺术进行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只有做好了这两部分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序进行。而且,戏剧批评主要是通过戏剧欣赏所得到的一些独特感受和思想,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批评家还需要认识到欣赏和批评之间所存在的特殊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欣赏,厚积而薄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做好戏剧批评工作。

此外,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批评家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批评就是为了能够使其他人更好地认识和欣赏戏剧,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说空话套话,既无法体现戏剧批评的魅力,也无法使观众从批评家的批评中,领悟自己想要的知识,这对于戏剧批评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利的。戏剧批评要想让人服气,使人真正感受到戏剧的内涵,就必须要在批评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如果只是做一名庸俗的鼓吹手,人人都会做,但是这显然不是一名优秀的戏剧批评家的职责所在,这样的批评也无法引起人们的思考,不能真正推动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笔者认为观众必须要抓住一件“核心”事物,那就是思想,没有思想的批评就像是一个“空心人”即使批评的辞藻再华丽可能也无法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无法启迪人的思想。

那么在进行戏剧批评的时候,要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批评家呢?笔者认为无外乎要做好两件事,首先是要有艺术家的修养,其次要有理论家的修养,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修养,将自己融入到戏剧中,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做好戏剧批评。批评家首先得是一位艺术家,他们应当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欣赏和批评戏剧,当然在实际的批评过程中,戏剧批评家的批评难免会带上个人感彩,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情,但是戏剧家的艺术修养,如果足够高,在欣赏戏剧时对表演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有充分的了解,这样的话,他们在批评的时候,有自己的感悟与体验在其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自然就会客观公正。在这种状态之下,批评自然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此外,批评家还需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批评的工作,目的就是要指出一件事物中存在的不足,因此他们必须要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样才能做好批评工作。

总之,戏剧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戏剧欣赏和戏剧批评是由戏剧表演衍生出来的活动,二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观众在欣赏完戏剧,对戏剧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能进行戏剧批评,而戏剧批评也能使观众更加客观公正地欣赏戏剧,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观众要想真正地领会一出戏〉木髓,就必须要注重这两方面的修养,进而提升自己的品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跃春.论网络时代的戏剧批评[J].歌剧,2012(06).

[2] 韩传喜.戏剧批评的危机[J].新世纪剧坛,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