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十篇

时间:2023-08-03 17:31:31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1

【关键词】绿色通信;低碳经济;实现策略;发展方向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通道

1.低碳经济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人类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造成这种自然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其中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工业化发展,对于自然索取太多,导致了基础能源枯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等,都属于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过度地开采,就会是能源快速地减少,与此同时,人类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也会排放出各种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大气形成了温室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付出了代价,此时,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人类以及世界的万物都无法生存下去,特别是生命组成的重要元素,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等,如果受到严重的污染,就会为整个地球带来生命危机。

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尽量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通过倡导节能降耗,创建低能耗、低污染经济体系。采用各种低碳技术,包括研发电动汽车或者是新能源汽车,以减少能源的排放量。工业的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严格限制工业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已经付诸实施,同时还要做好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以最大程度低恢复自然生态。

2.绿色通信

绿色通信,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概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地渗入到人们的观念意识当中,并将此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中,都已经将发展绿色通信作为工作的焦点,以做到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控制好对于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通过建立起生态平衡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鉴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广泛延伸,“绿色通信”的概念也被逐渐地扩展开来。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主要体现在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并将其作为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控制自然资源的消耗,以提高自然生态的恢复功能,而同时还要注意将各种能源高效利用起来。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生态技术,诸如智能温控技术、高效功放技术等等,以建立起新一代的通信理念。通过对于绿色通信的开通,不但强化了产业链的交叉融洽,而且还要将通信辐射降低,以降低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通道成为了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通信对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重要作用

所谓“低碳经济”,按其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碳”的消耗,而碳,则是煤炭、石油等资源的主要成分。所以,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其含义在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以保护生态环境。所谓“绿色通信”,是指在通信领域提升资源消耗利用率,以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回收可再生资源。可见,绿色通信对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首先,能源方面。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能消耗,且不谈目前手机智能化、大屏化普及,手机耗电量猛增,仅通讯基站的年耗电量就远超50亿度。2010年的统计显示,上一年度我国通信行业的整体耗电量已超过290亿度,从中削减5%,都能够明显缓解目前的电能紧张状况。

其次,环保方面。目前我国电能生产主要以火电厂为主,耗电的同时必然也促进了各种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例,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结论甚至显示由通讯业直接间接排放量甚至已超过航空领域的排放量。另外,通信行业涉及到大量的电子产品,且更新换代频繁,电脑手机等一年甚至要经历两次大换血,由此必将产生大量的废旧产品,随处丢弃必将会严重污染环境,而在绿色通信相关理念下,专业部门能够有计划地回收废旧产品,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最后,其他方面。绿色通信虽然扎根于节能、环保,但其涉及内容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包含降低电磁辐射、融合交叉产业链、提升设备制造标准、促进科研等方方面面,均能从各自领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三、滞后绿色通信实现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在通信产业中节能减排,促进环保,但实际上目前通信提供商的很多工作方式还是与这一理念南辕北辙,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高能耗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按照目前的通信规则,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必须保持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一方面使得设备自身运行过程中的电量消耗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设备长期运行必然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利用空调制冷。

其次,物资消耗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主要的信息传递途径还是纸质媒体,通信企业宣传新设备、新技术、新活动时往往也主要采取分发传单的方式进行,这必然造成大量的物资消耗。

最后,通讯辐射问题难以降低。电子产品运行过程中必将产生辐射,以手机为例,虽然辐射强度低,但工作时靠近人体,很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四、实现绿色通信的主要途径

针对影响绿色通信实现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进行有效解决。

第一,积极进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目前有多种技术能够应用于通信基础设备,降低其能耗,包括供电谐波治理、改良制冷剂技术等,需要我们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新兴的云计算功能,能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传输,利用中央计算机的强大性能缓解中小设备的运行压力,也是需要积极发展的技术。

第二,通信产业链各方协作,联合推动绿色通信。绿色通信惠及人人,而单以通信服务提供商一方之力,又难以有效推行,因此还需要产业链各方协作。首先,国家政府可以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限制高能耗技术的应用,强制性要求设备制造方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其次,科研人员应该积极研究新技术,并深化节能环保技术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再次,通信终端制造商有必要联合通信企业,积极开展废旧产品的回收服务,以最大化产品利用率,降低浪费;最后,国家还应发挥其强制力与指引力,一方面积极督促现存企业,一方面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第三,其它措施。首先,我们应该强化绿色通信相关技术的教育指导工作,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绿色通信中来;其次,还应该积极拓展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最后,实行能源协同管理,引入专业性管理人才控制企业能源消耗。

从上面的讨论中不难发现,绿色通信对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具有极高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正面支持节能环保,还能够从侧面促进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实现。但目前通信产业还是无法有效控制其能源、物资消耗及设备辐射量。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管理、技术、产业链、教育指导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丽,皮立华,李文杰.绿色通信的发展历程、发展策略和政策导向分析[J].移动通讯.2012(9).

[2]冯明,王孝明.绿色电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2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永远是首要话题。但是面临如今我国的现实国情,环境的保护也同样不可小觑。为了掌握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双赢节奏,低碳经济就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在此,我们对什么是低碳经济、途径以及它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途径 再生能源

一、什么是低碳经济

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但是经济的快速运转,是以各种能源的利用与消耗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废气污染、温室效应、光化学污染、水污染等等问题愈演愈烈。因此,低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形势,而低碳经济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方式。而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也深刻认识到了我国粗犷型的能源利用无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的根本国情,我国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探究与开展。

二、低碳经济的途径及其可行性

(一)世界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

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可以以一条的全部概括,那就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而且经济发展的越快,能源消耗得就越多。如果先不考虑环境的影响,实现世界工业化之后,全球平均每年将要消耗400亿吨的化石能源,这就代表了地球的全部资源最多只够人类使用几百年的时间。再加上废气对环境的各方面影响,我们的地球将不堪重负,所以新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是解决人类生活发展的根本途径。美国参议院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改造传统高碳行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第二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进企业减碳;第三是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中的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迈向清洁能源型经济。而法国则是大力发展核电这种清洁能源,并与美国和日本构成世界核电工业三强。

(二)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及可行性

李D层说过: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中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根据于此,我们所探究的方法途径有:减少煤矿比重并净化煤矿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建设低碳农业和低碳交通、加强低碳制度法律建设、倡导低碳消费等等。

1.净化煤矿资源

煤炭在我国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我们除了要利用石油、天然气其他资源的同时,要注重于净化煤炭资源。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有关于煤炭的净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加强对煤炭残留的有害物质的处理。对于开发研究方面,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发展生物固碳的科研项目。利用森林、草地、农地、湿地等等用来固碳,甚至利用恢复退化土地的固碳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绿地的覆盖率,加强土地的管理与建设。对于城市方面,还应加强对“城市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比如废弃电子产品部件的回收处理,不但减轻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压力,而且,循环利用了我国的矿产资源。

2.能源结构的优化

为了减少煤炭的使用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利用其他能源。对于我国来说,首先应就地取材,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水利发电工程,以此促进我国的低碳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具有重大成效的,就像是我国长江三峡小浪底的节流利用水利资源的工程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同样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清洁能源是核能,核电资源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所以我国也不能落后,应该加大对于核能资源的研究,并作为国家资源的重要战略。初次之外,我们还应加强对火力发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的研究,提高这类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提高工业效率

据分析, 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不足与发达国家的10%,大多的工业消耗却是超过发达国家的40%左右,这对于正处于工业阶段的我国来说,既是一个严重警告也是一个治理的绝佳机会,如果我们能加大科研力度去提高工业效率,这样不仅是使我们的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更是减少碳排放的重大举措。

4.农业和交通业的低碳发展

对于农业来说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是种植业一是养殖业。种植业的植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养殖业是动物采用呼吸作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将是一个绝妙的搭配,二者的结合可以大大的减少高碳的肥料等等的使用。而且有机饲料和沼气等的使用同样起到了节能减排低碳的作用。

对于交通业来说,我国的车辆耗油排放和发达国家存在着重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改良研制节能汽车的同时要改变交通体制。首先,要鼓励人们改变代步方式,用自行车代步或者步行,这样不但能强健人们的体魄还能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其次,要发展大中型城市的地铁和轻轨行业,减少交通压力,减少碳排放。最后提倡使用污染较少的混合型能源。

5.倡导低碳消费

加大力度宣传低碳,是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使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让人们在日常消费中注意减少对高碳成本物品的使用,间接减少碳的使用,做到节能。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依靠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来实践的,所以要从小做起,从少做起,一步一步做好实践我国的低碳经济,为了我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哲人,孙平,王秀梅.浅谈我国低碳途径,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34(1).

[2]陈涛.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发电技术路线探讨.2010.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3

安徽省沿淮地区是江淮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区域内有淮河、沙颍河、涡河、浍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相对集中,造成水资源相对不足,区域内有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个地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多以采掘业和煤化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较为严重。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煤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偏重重工业的工业发展模式,区域内的城市存在环境污染严重、人文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问题,外资的吸引力不足,区域内的人才流失严重,城市发展较为缓慢,严重影响了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要振兴皖北沿淮地区经济发展,解决这些沿淮地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极为关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之路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改善沿淮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减少煤炭粉尘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地区环境的宜居性。二是促进沿淮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粗放型向效益型方向转化,降低能耗,提高单位能耗产出,走低能耗高效益的工业化之路。三是带动沿淮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走均衡化发展之路,在提高传统工业效益,降低能耗和减排污染的同时,合理布局其他新型工业,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四是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和工业技术的升级,提升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鉴于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对沿淮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以该地区典型城市淮南市为例,探求沿淮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途径,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淮南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2.1自然条件的影响

(1)气候变化影响。

淮南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春夏之交受梅雨影响,降雨较为集中,阴雨连绵。而到秋季则日照变短,快速进入低温时期,秋冬季光照时间少,晴朗天气也较少,多出现阴霭天气。这种天气对发展低碳产业的新型光伏产业不利,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对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也不利,使淮南市很难发展对空气质量要求和气候要求较高的工业产品。光能、太阳能的利用不足,也加大了城市居民的电能消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

(2)水资源制约。

淮南市地处安徽中北部与淮河中游,如表1所示,年降水量较少,且较为集中在夏季,区域内河流不多,水资源较为贫乏,工业用水主要取自淮河,随着淮河污染的不断加重,工业用水资源越来越少,用水成本也越来越高。由于淮南本身煤炭、化工、电力工业的优势,水资源主要使用在这些重化工业方面,优先保障了这些类型的工业发展。沿淮地区工业城市的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都排入淮河,导致清洁水源在本地区十分稀少,淮南市尤为如此。发展低碳产业离不开清洁的水资源,由于水资源的贫乏,也对淮南市发展低碳型产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也对淮南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局、经济转型工作及建设两型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迫切需要解决城市的发展中节能减排与降低碳排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2.2目前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淮南市地域较小,农业生产规模小,因此第一产业占据比例一直很小,主要为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比重大,增长也快。淮南市第二产业除2000年外,在产业机构中的比重都超过50%,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逐年下降趋势。这种产业结构使淮南市成为工业主导型的城市,导致一方面工业生产消耗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有排出大量污染物,消耗大量碳资源又排出了大量的碳,对降低碳排放构成严峻挑战,这种产业结构相对其他产业结构合理的城市而言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多,发展的阻力和挑战也大。

(2)工业结构严重失衡。

从淮南市的工业结构来看,工业结构严重不平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0.5%和14.9%。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4.0:96.0变化为4.1:95.9。从表4可以看出,淮南市是一个以原煤、化工、电力为主导的重工业城市,而恰恰这些工业生产是高耗能型,也是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工业类型。这种工业结构要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难度极大,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对这种类型城市很必要,但面对的困难也是最大的。

2.3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政策创新方面的欠缺

发展低碳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机构,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目前,淮南市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政策扶持很少,也没有成立发展低碳经济领导小组,缺少象合肥市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工业布局。在合肥淮河同城化中,虽然引入合肥的部分电力汽车,但还没有主动在政策方面作出创新扶持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

2.4经济投入与科技水平的制约因素

诚然,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经济的投入和科技的进步。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提高工业效率和工业生产的绿色效益,需要改进工业生产技术,技术的改造需要资金与科技投入才能实现。目前,淮南市财政收在科技投入和发展低碳经济技术改造方面还较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项目也较少,尤其是有益于低碳经济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主动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老企业过时的设备还在生产,现代化工业生产线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有些企业因为缺少资金想改造也没有钱改造,这些状况制约了淮南市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作中相关主体的角色分析

3.1政府的角色

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建立环保的生态生活环境是政府责任,也是民众的心声。现代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必须积极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也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由市场弊端需要政府来调控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的失灵,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引导市场提供或改善公共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政府调控引导市场走向低碳与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政府需要改进政策体系,激励市场提供有效的环保类产品,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同时政府自身也要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向社会提供低碳类公共产品,保证全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与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中,只有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或者提供相应的补贴,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也只有政府能够通过政策和立法来维护公共利益的实现,减少资源浪费与碳排放的无节制现象发生。如政府可以建立污染排放权,对低碳技术研发进行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或保护知识产权,或政府直接参与低碳技术研发来促进低碳社会的实现。

3.2企业的角色

企业在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工业企业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通过表2也可以看出工业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淮南市的工业企业大部分是重耗能企业,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这类企业的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对淮南市发展低碳经济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每个企业都要担负起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方面的贡献,更要注意在社会责任、社会效益方面作出贡献,也只有兼顾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才能真正惠民,改善民生。减少碳排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需要每一个企业牢牢铭记。

3.3人民群众的角色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每一个群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民群众是低碳经济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支持,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有低碳生活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节约能源消费的习惯,建立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和节俭消费的生活理念。在政府主导低碳经济活动中,群众应该积极参加,以切实的行动参与到低碳经济建设中来,支持政府更好更高效地发展低碳经济,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可以说离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只能是与虎谋皮、不切实际。

4淮南市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途径

4.1政策与制度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制度和政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发展低碳经济,政府也要依法进行引导、依法行政。作为国务院较早批准的较大的城市,淮南市有地方规章的立法权,通过制定与我国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地方规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规范低碳经济的发展。比如,淮南市是以煤炭化工电力为主的工业城市,在制定地方规章时涉及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行业的低碳发展问题,当然也不能仅仅就是这些问题,也有城市其他行业发展、工业结构调整问题。总体来看,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心仍然是这些支柱型工业,毕竟这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经济动力。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进行经济的转型,抛弃主要工业,这不切合实际。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制度内容方面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实行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

对低碳型的企业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实行低税率政策,还以实行免交或退税、减税政策,最大程度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积极扶持企业进行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的各种活动,如对产品生产线的改造、技术的创新和改良、环保技术的引进等等活动给予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政策扶持,对发展低碳经济显著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等等,从而有效地调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还可实行环保退税政策,对企业每年环保进行指标考核,符合指标要求的企业给予额外退税奖励,鼓励企业管控环保问题。

(2)地方规章的引导、制约与激励。

发展地方的低碳经济离不开地方规章的引导、制约和激励。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等水平不同,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也不同,需要发挥地方规章的调整作用。作为沿淮地区的城市,淮南市需要制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的规章来规范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引导高能耗的煤炭、化工、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活动,制定能耗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约束企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为,对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的企业,从制度上进行肯定鼓励,经济上进行扶持奖励,积极帮扶、拓宽企业的发展规模和业务活动。在规章中建立激励机制与奖惩规范,积极发挥规章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引导、激励作用。

4.2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调整途径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淮南市有很大的空间,第一产业农业受制于客观土地资源条件,比例很小且提升发展的空间不大;第二产业工业占据绝对地位,有一定提升的空间;第三产业服务业比例不高,但提升空间很大。笔者认为,对于资源型工业城市,需要改变城市片面依赖资源的发展局面,在资源枯竭前要有意识地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构建自己的第三产业特色,为将来城市发展的转型奠定基础。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淮南市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工业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淮南市开拓山南新区,发展动漫产业园,新建一批文化娱乐设施,扩大商业圈,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也呈现新的面貌。同时淮南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淮南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总体上,与煤化电等重工业相比,淮南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推进。在第二产业方面,作为资源型的城市,除了传统的煤化电重工业外,淮南市也应该积极发展清洁型与低耗能轻工业,使重工业与轻工业比重合理,同时降低工业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型的比重,并对高耗能、高污染型的工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对环境影响逐步降低,最终成为高标准的环保型企业。对一些落后产业,要坚决淘汰关闭,逐步改善全市的工业结构布局和环保水平。

4.3技术创新发展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活动,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推动作用,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的推广。淮南市作为一个能源资源型城市,应鼓励扶持研发新型能源技术,加强科研部门与工业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课题的投入,着重解决能源型企业、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问题。结合这些研发技术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使这些类型企业焕发新的生命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技术研发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凝聚力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为吸引人才做好政策支持,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技术创新发展途径方面,笔者认为除了自身积极研发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以及建立合作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团结协作,更好更快地解决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4.4管理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除了技术创新途径,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政府、企业自身加强有效的管理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可以从宏观方面设立能耗目标管理机制,每年设定碳排放的指标,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逐步持续地降低碳排放量和消耗量。为了实现目标,可以建立奖惩管理制度,化被动为主动,推动各行各业的人们思想转变,积极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消费,企业积极进行低碳生产产品。作为政府还可以从微观上与碳排放量大与碳消耗严重的企业进行合同式能源管理,通过合同明确政府与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与消耗方面的具体权利、义务与责任,使工作目标量化细化,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4.5建立碳固定吸收系统,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农业发展方式;后现代农业;脱石油农业

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都建立在资源的大量消耗及环境严重破坏基础之上,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摒弃这种不合理的增长模式,利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来实加快经济的增长。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以创新和发展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创建更为合理的清洁能源结构。目前我国农业处于现代农业基础之上,其发展的支柱以化肥和农药为主,高能源和高污染的化肥和农药不仅对土壤的有机构成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农药的残留也给农作物和食品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化肥和农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还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入到环境中。所以在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低碳农业经济和脱石油农业经济时代,这就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1.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及人类经济活动增长的问题,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被提出来,而且很快被大家所接受。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保障粮食的供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障社会供给及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为了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其发展开始向以智能和知识集约型的方向转变。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产出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提升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都显示出了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些发展的获得,农业出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和水体受到较重污染、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及农业生产长脆弱、农业科技水平和推广服务功能较低等诸多问题,这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严重的制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2.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选择途径

2.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污染严重,要用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人口并保持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高物质能量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2.2发展后现代农业经济

要农业提高产出,一条途径是增加投入,另一条途径是提高效率。投入量应当与资源供应量相平衡,与环境承受力相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应更强调第二条途径,即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投入增加的依赖即要发展后现代农业。这是克服资源制约,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好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3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将各种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发展生产,最终建立起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体系,是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中国农业的发展尽管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但人均资源短缺和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因此,中国必须正视农业的生态合理化问题。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是通过评价和设计,选定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

2.4发展脱石油农业经济、有机农业经济

土壤包括天然草原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土壤固碳就可以抵消掉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其中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将农业经济系统纳入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可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发展有机农业还可以加快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出口可以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2.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快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开发多功能农业为主。农业供给全社会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同时还具有生态保护和观光休闲等功能。近几年甸子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以自然生态的休闲环境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旅游需求,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良好的结合,同时对于新农村建设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加快城乡统筹的推进都具有关键的意义。

3.结束语

目前我们处于低碳经济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需要加快摆脱对高碳农业的依赖,转变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确保农业经济向环境友好农业、节约型农业发展,加愉快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步伐。 [科]

【参考文献】

[1]李明贤.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锁定与替代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5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存在的低碳经济定义,找到各种定义的共同点,给出低碳经济的定义,从五个方面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说明,整理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定义,分析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异同。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定义 内涵

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刘细良(2009)强调低碳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经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金乐琴(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密切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定义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各个定义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定义可概括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地表将变热,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4.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控制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主要途径有四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目前,这四条途径都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瓶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5.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社会发展初期,使用的能源全部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能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称为高碳经济。随着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不断认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反思,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摒弃18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的比较见表1。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辨析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目前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作为操作准则,简称为“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即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2.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目前也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个定义上引申,绿色经济有两种涵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钢铁、造纸等行业,用落后的方式生产是高排放的,因而不是绿色经济;而用清洁技术生产,就属于绿色经济。第二种涵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例如,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活动,可以带来新的利润。

以上两种涵义分别强调了绿色和经济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点是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生态经济。关于生态经济目前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二是生态经济强调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就如生态系统一样是密闭循环的,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以及能量守恒。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各国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仅是一种趋势。

(二)低碳经济等概念的异同

1.低碳经济等概念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根源相同。现代工业社会既是一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现代工业发展引发出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和枯竭、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事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和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都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

理论基础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并不单纯地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交叉边缘性概念,具有综合性特征。外部不经济理论、生态大系统理论、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概念重要的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相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宏观技术手段和微观技术手段。宏观技术手段是构建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产业,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产业链和产业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观技术手段是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最终目标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低碳经济等概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视角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要求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绿色经济强调关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注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操作性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可操作性存在很大差别。低碳经济的涵义最为具体―降低碳排放量,最具有操作性;循环经济提出了“3R”原则,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涵义较为宽泛,没有说明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仅根据涵义不能确定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所属的层次不同。根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各自研究的视角和可操作性,可以将这四个概念进行如下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最不具体,研究的范围最大,为最高层次的概念,包含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次之,包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并列并有一定的交叉,为低层次的概念(见图1)。

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减碳、碳交易市场、碳税、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政策等。循环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等。绿色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绿色GDP、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金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经济、农村生态经济等。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研究的领域与其他三个概念研究的领域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8(3)

2.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4.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5.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6

【关键词】低碳物流、路径及对策

一、低碳物流的提出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低碳物流特别全面、系统的定义,但是可以从低碳经济理论里挖掘其内涵。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低碳物流的内涵: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低碳物流主要评价指标是碳的排放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保持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其核心是物流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低碳消费观念的转变。

二、我国低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低碳物流的理念未深入人心,低碳物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一些国家很重视低碳物流,“低碳物流”的观念深入人心,有的企业客户甚至提出了“非低碳不合作”的要求。而我国从政府到经营者再到消费者对低碳物流普遍认识不足。政府对低碳物流的认识不足就难以对其进行整体规划,难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物流整体发展策略;企业认识不足就不会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节能减排;消费者低碳意识匮乏,就不会通过消费行为来激励企业实施低碳物流。

2、 低碳物流政策及标准尚不完善。虽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建设,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尚未出台有关碳税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监管政策,一方面缺乏对企业的物流低碳化行为的扶持,另一方面缺乏对物流活动低碳化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3、低碳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比较薄弱。低碳物流的实施, 不仅依赖于观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 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的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足,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低、低碳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技术已构成制约我国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4、物流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各部门物流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和缺陷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加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基础。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服务,而在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规划、方案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方面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三、我国实现低碳物流的途径及对策

要实现低碳物流,针对上述问题应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的来解决,以尽快实现我国物流的低碳化。

1、理念的建立与普及。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国民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提供有益的信息进行引导,使低碳生活理念逐渐得到普及。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企业经营者低碳经济的理念,包括提供低碳产品、低碳包装等。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保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低碳化,从而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使其在运输和仓储等活动中主动减少废气排放、噪声污染和交通阻塞等问题,让其意识到只有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舆论迫使相关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管理,同时也使大量消费过的物资通过正确途径返回再处理处,加强物资的循环利用。

2、政策的制定及标准的建立。政府应建立物流行业低碳认证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通过物流产业规划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优惠等的扶持,引导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实施和发展低碳物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金融市场,推行清洁生产机制,使企业利益与节能减排相一致,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

3、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不论国家还是高端企业都应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保证技术上的优势,以清洁发展为目标,努力开发新型低碳技术,并进一步将这些新型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中,进而推进低碳物流的实现。例如研究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的洁净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注重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低碳能源。

4、整合现有物流有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较小规模物流企业,发挥规模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减少碳排放量。

5、建立低碳型的物流运作体系。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优化运输路线,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和空转率以降低能耗;利用产业的集群效应,设计合理的配送线路,积极开展集中协作的配送方式;优化物流园区的设施选址和布局,同时使仓储面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规划产业之一,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低碳物流对整个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低碳必是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只有从理念上重视、政策上扶持,低碳物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J].现代物流.2010,(9)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

(三)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最后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8

摘 要 对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共识。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本文论述了目前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及研究背景,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开展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减排 对策

一、前言[1]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经渗透到能源、粮食安全、贸易、金融和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由此,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目前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和研究进展[2]

目前,二氧化碳减排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分离和回收使用化石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封存;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使用能源替代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的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新能源;三是节约用能,提高能源转换率和利用率。从所需时间、实施难易程度、减排效果和经济性等角度来考虑,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

(1)利用油气田对二氧化碳进行地质封存,兼有经济和环境效益,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碳减排手段。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的技术近年来已经受到国际重视。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中产生二氧化碳,目前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的膜分离技术,包括模式转化装置、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燃烧后脱碳的技术核心是氨吸收脱除二氧化碳,难点在平吸附剂的开发。富氧燃烧技术的关键是氧气供应及高技术涡轮机的开发。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从电厂中回收的二氧化碳,运输至埋存地,并注人地质结构中封存起来。回收到的二氧化碳需要压缩至超临界状态,以减小体积,提高运输效率。管道运输是最有效的运输手段。

此外,二氧化碳封存还可以与强化油气开采相结合,提高油气采收率,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油气田封存二氧化碳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减排CO2的手段,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2)优化能源结构,使用能源替代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燃料和无碳燃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日本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生物燃料和核电,以此来降低对石油的需求。计划到2030年,使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所占的比例从50%降到40%。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燃料是减排二氧化碳的最终途径,但目前由于受到技术和成本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短期内无法达到较好的减排效果。

(3)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美国于2005年公布的新能源法案中大力强调节能,宣布将对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建材的居民减免税收。

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CO2减排的一些建议[3]

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碳排放问题,由此引起的气候变暖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CO2减排刻不容缓。依据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状况,及能源生产技术和成本的限制,较为可行的CO2减排的途径有如下四个方面:

(1)调整能源结构,使用其他形式的能源。

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合理渊整能源结构可有效地降低CO2排放。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仍然限于在煤炭和天然气之间进行调整,主要目标是用洁净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煤炭资源和其他能源,缓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2)开发新的煤炭利用技术。

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是由中国能源的可采储量结构决定的。也就是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变的。

(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我国大部分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贮运和中段利用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导致了能源利用率偏低[6]。与炼焦、炼油的较高加工转换率相比,不到40%的发电及电站供热的加工转换率极大影响了我国能源加工转换的总效率。

(4)大力发展植树造林。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吸收CO2。可以把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林业对CO2的减排还有很大的空间。有数据估计[7],至2020年全国新增林地碳吸收可达108t,比目前的水平提高4倍。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可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所面临的碳减排压力。

四、结语

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国际组织也逐渐形成共识:控制CO2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我国目前碳排放形势严峻,但笔者相信,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措施,我国完全可以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走低碳经济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慧明,杨娜.地然经济及碳排放评价方法探究.学术交流.2010(193).

[2]陈晓进.国外二氧化碳减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9(3).

[3]杨蕾,李光明,沈雁文,黄菊文.中国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与碳减排措施.科技资讯.2008(3).

[4]魏一鸣,范英,等.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15~20.

[5]齐超.制度含义及其本质之我见.税务与经济.2009(3).

[6]刘刚,沈镭.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6.25(6):33~40.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9

【关键字】低碳;经济;生活方式;低碳研发技术

【 abstract 】 a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find, understanding the low carbon in the human society, the significance, would cultivate low carbon way of life.

【 keywords 】 low carbon; Economy; Life style;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拥有低碳城市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社会需要人类去研究、开发新的生产方式、生活道路,有了这样的需求才有了人类对低碳城市道路的提出,对低碳城市道路怎么走进行思考。

一、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

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五、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

1、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2、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首先我们要尽量乘坐公共汽车,这样全国每年可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在我们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可以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暂时不用的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这样做除省电外还能将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4、“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为营造美好的环境献一份力

5、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篇10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地位;工程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的道路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为是我们极力予以禁止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是我们发展工业、农业以及实施其他社会行为所倡导的理念。保护环境、平衡生态需要我们从小做起,并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是我们广泛提倡的思想。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经济,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城市和农村的气候安全和全球的生态安全。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林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林业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实现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植树造林、扩大林业面积是我们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做的首要任务。

一、 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低碳经济的理念主要是针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提出的。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煤炭和石油等富含高碳元素的能源的排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保护环境的目地,而不是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通过诸如技术改革、制度革新和能源开发等手段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进一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因为林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不仅能够降低投入,增加效益,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空气的净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机制的实现。首先,森林作为经济、高效且规模庞大的储碳库,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吸收――储存于植物和土层里――经过转化形成氧气予以释放的形式实现固碳、吸碳和汇碳的功能。而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缘于这个巨大的储碳库被大规模破坏,储存在此的大量碳元素被释放出来,使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以2000年为一个时间界限,全球森林面积已从70多亿hm2降低为大约40亿hm2,降低的面积约占人类文明初期的森林面积的一半,这对人类文明的前进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由此不难发现,森林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中投资相对较少、后期经营管理较松、综合效益实现难度低、实际操作能力高的方法。其次,森林对气候的调解和生态的改善也起着杠杆作用。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的修建在西北地区的重要作用是防风固沙,长江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沿海地区的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海风、海浪的侵袭以及暴雨的袭击。对于农田修建的林带不仅降低了风沙的强度,减少了风沙发生的频率,而且改善了农田的局部气候,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对于农田的稳产和高效产出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 林业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林业的重要作用使林业的产业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林业工程的发展领域主要在林木提取物、木材热解和木材制浆等。首先,林木提取物是从林木的根茎、表皮、枝叶和果实中提取诸如香料、松脂和植物多酚等无定型有机物质,并将这些提取物进一步改革、创新,尽可能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鉴于树脂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当中,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塑料制品和涂料等,树脂的提取技术应该进一步得到提高,提取工艺应该更加完善,树脂的应用途径和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树脂的再加工制造技术也有发展的空间。其次,木材热解的主要原理是在无空气或有条件的限制空气进入的状态下,将木材加热分解,使木材中的天然多分子化合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特定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产物,木材热解后得到的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甚至国防等各个领域,如用于纺织和有机合成的间接原料稀木醋液、用于医疗和冶金等领域的木焦油等。目前,活性炭黑的开发和应用有长远的研究价值,且木质活性炭是我国当前林产化工产业中的重要产品,木质活性炭的年产量居世界之首。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活性炭的品种开发和设备更新和完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碳化燃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木炭能源,对于农副产品的二次处理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巨大的意义。再次,木材制浆工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制浆的最大用途是造纸,制浆造纸工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产业。鉴于我国的木材原料供应不足,使得我国的制浆造纸原料长期以非木材纤维原料为主,而此种原料存在着诸多弊端,未来的制浆造纸原料应该以木材纤维原料为主,此种原料造纸有很多优越性,如纸张白度强、杂质少、质量优,制浆后的废液处理技术有保障,环境污染程度低甚至零污染,有利于生态保护。造纸工厂应该积极进行木材造纸技术的研发,促进速生优质的林木品种的培育,改进技术和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语:综上所述,森林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我们应该提高自我意识――保护森林,扩大植树造林面积,禁止滥砍滥伐,将低碳理念植入我心。林业的相关企业也应该寻求更多途径,自我创新,发展林业工程,使林木的价值不仅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将其价值发挥创造到最大,从而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