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十篇

时间:2023-07-28 17:49:00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1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基于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情景教学的含义,然后分析了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误区,最后分析了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联想,展开讨论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情景教学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生动活泼带有感情色彩的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情景中获得更深入的感受和知识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的含义

情景教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带入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氛围,将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生动想象、富有情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激发。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都在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1]。对于初中生来说,身心正是发育的重要阶段,思维发育比较活跃,个性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一点,从而导致学生在语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写作学习中感到吃力。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误区

1.教学观念陈旧

情景教学是近几年推行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很多初中语文教学老师对情景教学没有深入的了解,在写作课程中不能良好的运用,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学生,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间接的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忽视了学生写作基础能力

随着情景教学的普及,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开始运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但是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基础能力。学生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能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但是在后期自己写作练习时,却不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学生表达情感的句子都是相对简单、没有太多情感的语句,是因为学生自身不具备扎实的写作基础能力,教师在日常授课中,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无法良好的进行学习。

3.缺乏阅读和写作结合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各种题目的写作练习。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可以理解教师所讲的含义,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对事物的描写能力不足,往往写出的文章都是杂乱无章、没有逻辑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缺乏对优秀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在阅读中学习到知识不能为我所用,会导致情景教学的质量提高不上去[2]。

三、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花费太多的精力来集中注意力,会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加入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愚公移山》时,教师在前期备课中,要收集有关文章的视频和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文章的时候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置是为了锻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结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感受到亲切感,能够有想表达的想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充分想象力,将自身的情感的想法融入到写作中[3]。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课,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加利用多媒体设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五官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写作的重点,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基础。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春》时,教师可以带领在观察春天的视频,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们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诗文,然后在课堂上每个人进行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春天的感悟会更加深刻,课堂氛围也会积极活跃。教师可以在这时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对于春天的感想,并写到作文中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注重联想,展开讨论

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开展生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各种相关的情景,在写作时将脑海中想象的情景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进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知识展开广阔的联想,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功底。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学生的情景,在乱糟糟的课堂上,学生都在互相交头接耳说话,就在此时教师推门而入,会发生什么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教师在门外是否听到了教室中的声音?教师将会以怎样的表情和情绪进来?进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们会有怎样的反映?通过种种问问进行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已经能够清晰的联想出事情的场景,然后将自己联想的情景描写出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将情景教学完善的结合到课堂知识传授中,帮助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日后学生的全面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兰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32-233.

[2]刘永祥.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90+89.

[3]李恒.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5-437.

[4]马玲云.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2

[关键词]电影文学赏析;英语教学;辅助手段

随着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改革,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文学赏析已逐步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电影以画面的形式来记录和描述思维,它传递的不仅是语言,还有文化。电影文学赏析不仅能提高英语的语言理解能力、联想力、记忆力,而且,可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探知,能扩大其知识面。电影文学赏析虽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但目前它在大学课堂上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记”的模式,对电影文学赏析这种有效方式重视不够,学生们在欣赏英语电影时,过多地关注故事情节和精彩画面,未能作深入的思考,未能体会外国文化的内涵,此外,很多学校对电影文学赏析不够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极少安排课时进行电影文学赏析,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一、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没能注重电影文学赏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教学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英语语言、文化输入、利用学生的记忆存储激活图示等。教师将电影赏析引入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的听力理解、快速阅读能力以及了解和认知外国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语言交流场景,让他们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提高对语义的推测和理解。然而,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没能积极引进电影文学赏析这一教学手段,依然采用“听、说、读、写、记”这种传统模式,不利于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见面时,学生打招呼的方式还是“How are you?”,但通过仔细的探究发现,在实际语言应用中,很多外国人并非如此打招呼,而是用“Whats up,man?”。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真实语境的交流方式的解读。而观看英文电影则能发现真实的英语国家人的日常口语交流方式。此外,对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还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教学态度去面对,因此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去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等。

(二)学生对于电影文学赏析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

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意识到电影文学赏析对于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并积极将这种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希望通过电影中呈现的故事情节和语言交流场景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外国文化。然而,很多学生对于电影文学赏析的教学目的认识不够,缺乏对语音语调的敏感,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也未能对电影中的情节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而是把这种教学方式当作一种娱乐消遣,他们只关注着电影中的精彩画面和情节发展,对于把自己投入到一个真实的社交语言交流环境中去了解、深思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没有太在意,教师用心经营的电影文学赏析的教学目的未能真正实现。学生没有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感知,将电影中的故事画面和语言材料经记忆存储下来,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很多教师没有将电影文学赏析的目的、作用、重要性告知学生,让他们去了解这种辅助教学手段不仅可激发学习热情,还能帮助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语音语调的把握,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更要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欣赏英文电影,给予他们一定的学习指导,甚至是一些任务,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真正将电影文学赏析的目的、作用以有效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学校对于电影文学深入英语教学课堂的反应冷淡

虽然电影文学赏析作为一种很好的英语教学辅助手段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一些学校对于电影文学欣赏深入课堂的反应还是不够强烈。随着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在培养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的选择上应更具多样性,电影文学赏析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应该得到学校的更多关注。很多大学课堂上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电影文学赏析需要的多媒体设备不够健全,而学校由于对这种教学手段的反应冷淡,对英语课堂上需要的设施添置不够,对一些陈旧的多媒体设备没及时完善、更新,导致电影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未能得到广泛使用,对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增加知识面,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没能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具体方案及应用(一)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电影文学赏析引进课堂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明显滞后,将电影文学赏析引入大学课堂上能为英语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通过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去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水平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电影文学赏析通过视频影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些故事情节和具体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思考和认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听力、阅读能力以及英语交际能力。针对电影文学赏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在语言输入环节上理解情境,精选出电影中的重要对白和典型的意境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2)帮助学生在语言加工环节克服使用英语过程中的障碍,通过情景展示,来纠正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鼓励学生用英语交际;(3)注重学生在语言输出环节上的自主表达,通过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和背景,扩大知识面。只有教师很好地将电影文学赏析这种教学辅助方法引进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电影中人物情节的分析和思考,对具体场景意境的模仿和记忆,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加强相互之间的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语音语调的改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对电影文学赏析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机制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进电影文学赏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在电影文学赏析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学生同步思考,设计更多的“观前活动”“观时活动”和“观后活动”,将电影文学赏析的重要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表现出来,让学生改掉过去觉得电影在课堂上带来的仅仅是娱乐消遣的错误观点。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对电影中人物、事件的相关分析和对其交际语言进行深刻的斟酌,找到自己在语音语调上的不足,同时也应该认真揣摩每一个对白的意境帮助阅读分析。比如,在观看电影《乱世佳人》的时候,学生可以了解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同时对于黑人在美国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电影中的经典对白,我们也可以学习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英语学习上的不足,促进其语音语调的改进和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要作好相关的观影准备,并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弱点作好相应的任务设置。比如,在讲到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八单元“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当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欣赏Michael Jackson的一首呼唤人类保护地球的视频歌曲Earth Song。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要求学生思考我们的地球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严重后果。这首歌曲所拍摄的实地场景以及Michael Jackson那优美而又发人深省的呼唤和呐喊给人的听觉和视觉产生极其剧烈的冲击,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同学,同学们积极发言发表己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又引入了另一部颇具震撼力的电影“An Inconvenient Truth”。这是一部由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主演的一部有关环保,特别是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的一部纪录片。在观看之前,笔者先介绍了这部电影的主演阿尔·戈尔。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以一种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影片之后,回答三个问题:(1)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全球变暖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3)为遏制全球变暖,保护地球,我们应该怎么做?这种带有学习任务的电影欣赏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又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丰富了思想,大大提高了电影文学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教师,没能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英文电影来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是一种缺憾。

(三)学校加大对于电影文学赏析的关注,提高教学水平

电影文学赏析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已被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但很多学校对这种教学方式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许多调查研究资料显示,电影文学赏析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对口语和听力的促进作用很明显。因此,一些对电影文学赏析教学关注不够的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首先,完善英语课堂上的教学设备,就电影文学赏析而言,要把音响视频呈现给学生,必须为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在多媒体设备陈旧的课堂上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设备,为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应用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其次,教师要积极探讨如何能更好更高效地进行电影文学赏析教学,学校也应给教师电影文学赏析课时进行相关的评估,一定要让教师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电影文学赏析课程的教学计划,并督促教师在课程上设置一些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任务,让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辅助效果。最后,在课时安排上,应增加电影文学赏析的课时,通过相应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电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电影文学赏析教学课程的课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影文学赏析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对于当前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教师对其重视程度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电影文学赏析的教学目的、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学校对它的关注冷淡等问题,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学生对电影文学赏析的正确认识,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英文电影,提高学校和教师对这种辅助教学手段的重视,才能让电影文学赏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世令,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03).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3

【关键词】:语文 能力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83-01

语文教师应该发挥专业优势,自觉地进行学理上的审视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克服困境。而任务分析理论作为先进的教学设计技术,它的引入,对有效地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任务分析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任务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应归功于加涅,20世纪后期有很大的发展。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皮连生教授等人引入,并结合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任务分析理论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即层次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语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为使他们更有效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二是为使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个组、一个人能更好地掌握既定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这样,基于现状的分析,结合任务分析理论与语文教学内容两者内涵,可以运用任务分析理论来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一、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和目标按学习结果类型分类――“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无论课程、教材处于何种情形,了解学生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依任务分析理论来看即为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它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以及决定进行何种任务的后续学习,当然对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的起点能力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语文时需要的内在条件,实质上类似传统说法的“备学生”。而实际上“备学生”与“备课程、教材”是统一的,正是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备课程、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课程内容“教什么”以及教材内容“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因为“关注与学生的契合,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本来含义”。例如,教师在进行《苏州园林》一文教学设计时,分析出学生已具有相关说明文文体的内容知识,具有阅读文本和凭借工具书查阅字词含义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在提示下寻找段落中的关键句、中心句的认知策略。这样也就明确了说明文应该教说明方法、结构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等“教什么”的课程内容,以及应该用文本中关键句、中心句、助读与练习等“用什么教”的教材内容,并由此确定了让学生理解说明文文体知识、掌握生字词等基本技能和“抓住”总分式说明结构,说出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等语文高级技能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后,就知道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借此也就知道了“学生还需要什么”,便可知道“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在课程内容研制缺失情况下往往代替了课程目标,模糊的课程内容直接与教学内容相融了,给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带来很大模糊性。而现代教学论则认定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给教学目标按学习结果类型分类则是任务分析的关键环节。依加涅学习结果类型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何更生博士在其基础上并结合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界定为:文章内容知识和语文常识性知识、语文基本技能、语文高级技能和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

由此,弄清了教学目标蕴含的学习结果类型便明确了教学内容是什么,即确定了“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同时也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提供了线索。

二、条件分析――“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品评;赏析;语文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新颖的赏析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诗歌的兴趣,在诗歌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不断升华小学生的语文语言素养。可见,诗歌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去学习它,而在于如何发掘诗歌的精神内涵,感受语言深处的魅力。在传统的诗歌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学习诗歌里面的生字、生词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少具体分析语言的艺术形式和特色,也很少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和关键词。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改变小学语文诗歌的赏析模式,从诗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通过三种赏析分析小学语文诗歌的模式。

一、品评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在每首诗歌中,都有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者“词”。这些关键词是整首诗歌的诗眼,也是诗歌最精华的部分。分析这些“字”或者“词”,可以直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诗歌的内容。

例如,在赏析小学三年级上册诗歌(人教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时候,由于本诗的赏析目标是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本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这一句诗,在这一句中“独”和“异”使用的最好。“独”体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独处异乡的孤独之感。而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是他在长安谋取功名之际,再结合作者的身世,就可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作者使用了两次“异”字,表达了更强烈的思想感情。王维当时还比较年轻,身处长安,举目无亲,长安越是繁华,自己的孤独感越是强烈。“异乡”和“异客”乃是对这种情感的完美表达。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评诗歌的过程中,抓住诗的关键字或者词,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轻松完成对本诗的学习。

二、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首诗都有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抒情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把赏析重点放在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抒情方式上,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赏析小学三年级下册诗歌(人教版)《春望》(杜甫)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赏析的时候,注重分析本诗的写作技巧。诗的前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在诗的开头就描写了春望的所见。“国破”说明往日繁华的长安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乱草丛生的狼藉景象。“城春”是指春天虽然花朵树木都成长起来了,但是由于国家的衰败,它们已经失去了春天的风采。“国破”和“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表现出作者因为国家衰败的感伤之情。同时以乐景来写哀情,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加作者内心的伤感。作者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得生动形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可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深刻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

诗歌作者所描写的诗,都是作者的有感而发。而想真正了解一首诗歌的深刻内涵,必须探究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探求诗歌的深刻寓意。

例如,在品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歌(人教版)《望天门山》(李白)的时候,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李白所描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好景象,必须带领学生了解诗人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社会风气良好,而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诗仙”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狭小天地里面的广阔胸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表现的是作者想冲断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和雄心壮志。所以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深刻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就可以理解作者写诗的真正意图。

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诗歌的关键“字”或者“词”,集中分析关键“字”或者“词”就可以大概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合其他方面的品评,理解诗歌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另外,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抒情方式,看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或者描绘方式,并联系所学过的赏析知识,可以轻松掌握诗歌的赏析模式;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对作者的身世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抒发诗歌情感的重要前提,当然,诗歌也是对作者所处时代的重要反映。提高诗歌赏析能力,不断提升语文美感。

参考文献: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5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97-0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是在最近几年才显现出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伴随着人们对于英语教育的需求而飞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对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并且不断地进步和丰富自身的发展。在目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于丰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情境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理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并对其加以运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育课堂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学习兴趣都有重要的作用。

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MDA即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于其的研究是包含在语言学教学领域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强调了应用的过程的合理性,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以不同语境的行程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对于不同资源的优势整合,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另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中十分强调对于动态媒体的使用,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具备复杂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动态媒体往往具有可视性强的特点,更能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2.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教学资源多模态。正如上文所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多媒体广泛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课堂上所强调的内容,更能够充分的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广泛的实用功能和价值。再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教师的描述对于英语的学习以及英语背后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进行了解分析,由于大多的内容是依靠学生的想象进行的,因而缺乏连贯性与真实性。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根据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通过将多媒体运用到现代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不敬畏学生提供了清晰地思考,也帮助者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范。例如,英语教师在对文章英国文化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播放了相关的英语传统礼仪,不仅能够让学生实例感受英国文化,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英国的民族习惯,更好地去接受学习英语,深化自身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快速记住生词,并且加以运用。

2.2 教学方法多模态。就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来看,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对于学生的硬性灌输,忽略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感受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模态分析理论强调摒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体灌输知识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在传统在牛津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教学方法,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另外一个方面,多模态教学方法在牛津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阅读,查阅相关的英语教材以及利用相关的英语教学资料。如,英语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问题,如What does Xi Wang mean?What happen to giant pandas if we do nothing?在设置问题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自我的见解,提高学习的广度以及深度。

2.3 教学内容多模态。就牛津版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来说,尽管已经较强的联系我们平时关注的生活以及相关的英语语言环境,但是并不是特别的深入,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我们努力修复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精良的将学生的语言环境营造成一个英语环境,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多多的增添一些英文原版电影试听教学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视觉效果,而且还能够带动学生一起学习,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提高自身英语听力水平。

3.结论

综上可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能够较为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获取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素养,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就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当代的要求当代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提高对该理论的关注度,从实现教学内容多模态、教学方法多模态、教学资源多模态及课程设置多模态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自身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蓉蓉.多模态虚拟课程――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未来网络课程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4):74-79.

[2] 张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1):52-53.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6

【关键词】 教学环节 情境 兴趣

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上每当教师要求学生读课文,学生就抱怨:“又要读书了,真烦!”说完便有气无力地读起来。老师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室里面鸦雀无声,学生表面看似听得比较认真,但其实早已走神,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很多学生站起来后都默不作声,有的学生干脆直接说不知道,还有的答非所问,有的学生甚至疲倦地伏在桌上睡觉。为什么语文课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局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方面:语文涉及到的均是基础知识,且大多数的知识都需要进行识记、背诵,学生往往只偏重于死记,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就很难掌握,长此以往,这就形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瓶颈。

(2)教师方面: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偏差,盲目追求新的教学形式却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在课堂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觉得厌烦;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课堂上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间接经验的死记硬背;机械地照搬照抄,缺乏创造性地重复练习等。

(3)学生方面: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和记,在课堂中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始终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

要打破这种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创设情境教学。

有人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合理地创设出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可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材及教学环节分析

本文从教材分析入手,对教学环节中情境创设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语文阅读教材分析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同时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得到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倡导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觉得直观有趣,学习情绪倍增,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

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去大多教师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过程的死板、教学方法的陈旧,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读的书不多、理解分析能力不强,因此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全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分析

创设情境可以“还原”教材,再现作者笔下之“境”,让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模拟相似情境,让学生破其门而入。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导入新课、情感朗读、赏析课文、探讨问题这四个环节进行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1、导入新课:语文阅读课能否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去,导入新课是关键。因此恰当的导语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式的导语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对从旧知识转入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情感朗读:优美的旋律配合色彩丰富的图片,从听觉、视觉上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再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赏析课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去模仿,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参与到模仿中,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人物或情节的理解,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4、探讨问题:以小组互动形式对课文进行开放式的探讨,就文中某个情节进行复述并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也能轻松的学习。

教学环节的情境创设案例及分析

导入新课环节的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一开始就以新颖的导入情境把学生引进课堂,便为成功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兴趣被完全激发,思维就会跟着活跃起来,教学便会处于主动状态。

精心设计的导语是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认真考虑导语的设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笔者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教学时,以牵动情感的导语,把作品的情移入学生的心中,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作品。首先,笔者在课堂上投影一幅幅有关贝多芬的图片并配上《命运交响曲》。激昂有力的旋律正是贝多芬内心的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的体现。音乐的播放能够激活课堂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讲述他们所了解的贝多芬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最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出导语,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行新一课的学习。

这个导语设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刚开始上课时的分散的心情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情感朗读环节的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可以把凝固在文学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加以充分的表现,活化为耳可闻、目可睹的视听符号,利用这些信息更直接、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对思维不活跃、经常开小差的学生,其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校正生字、词以及读音,扫除了学生在学习内容时的障碍。再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春”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观看投影片,将一幅幅充满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春景图呈现出来,使学生领略到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用配乐朗读进行训练。最后进行分组朗读、小组评价,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全情投入,朗读效果也很好,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不仅对拼音字词掌握很好,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由此可见,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既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三)、赏析课文环节的创设情境

费孝通先生说:“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表情达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利用语调、语速、眼神、表情和动作等非语言符号,将文章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选用了课文中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以及被丁举人打断腿后到酒店喝酒的几个生活场面,让个别学生按照这几个场面进行表演,接着在赏析课文的时候用富有感情的语调、语速进行解说。特别是孔乙己看到茴香豆不多了,恐怕那群小孩再来吃时说那句“多乎哉,不多也!”的话,笔者有意用缓慢的声调,配合动作,有表情地演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在笑声中加深了认识,增添了学习兴趣。

笔者在分析课文时抓住一个细节画面进行模仿,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具体感性的形象,达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的效果,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对课文情感的认识。

(四)探讨问题环节的创设情境

在课堂探索问题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发言,并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探究。此环节重点在情境再现过程,让学生认识课文中所提及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其明白事理,并增进其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

例如,笔者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抓住“车站买橘”这个场面进行说话训练。首先提出问题:“哪些词描写了父亲买橘子的动作?这个画面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个别学生回答,但回答得不准确,就再让其它同学补充发言,使更多同学能得到说话的机会,经过提问,找出去买橘、买橘回的动作词:走探攀缩倾抱走放爬抱,接着,让同学用这些动作词来复述“车站买橘”这个内容,分小组进行,小组评议,看谁复述得流利、准确、生动。结果,大部分同学能抓住动作词语,准确、流利地复述出来,而有些同学虽然在复述中遗漏了个别动作词,但说话表达得较为流利。最后让小组表演父亲买橘子的场景,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发现表演得好的,给以奖励,对表演得不够好的,要给以帮助。特别是学生在模仿父亲买橘子是蹒跚走路的姿态的时候,引得全班同学发笑。这样学习气氛就更加浓厚了,同学们都争着抢先进行表演,在表演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参与到课文的情景创设,使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从学习中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就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教师也教得轻松。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应从实际出发,教师可以灵活地结合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并逐渐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长期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打破过去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局,有效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7

关键词:教学模式非构思写作;构思阅读;非构思阅读    

一、构思主义下的语文阅读模式的疑虑

教学模式一般认为: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i根据教学模式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语文阅读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相对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就当前语文创新模式主要有:“三主四式”导读训练的教学模式,六步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模式,四分三度跳摘教学模式,四步课型的训练的教学模式,马鞍型教学模式,立体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构思主义下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在老师预设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失去了灵活性,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二、非构思主义语文阅读教学观

马正平教授认为,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生长过程。非构思写作学就是关于这种写作行为活动规律的研究。因此,强调写作行为的自觉性(写作思维操作和写作文化、写作禁忌、写作审美控制),强调写作过程自组织生长性的写作学就是非构思写作。这种理论应用在阅读教学中,也就是非构思阅读。非构思主义阅读(简称非构思阅读)则是一种“自由生长性”阅读。它是指在充分关了注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阅读文化、阅读禁忌)的前提下,面向文本本身,运用一定的阅读思维的操作(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模型,自由生长出一系列的课堂阅读内容的阅读教学行为。

三、非构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思维措辞分析

首先,思路生成分析,其中思维分析主要是运用“重复”与“对比”分析整篇课文的文章结构、文章思路的艺术逻辑、科学逻辑,使学生知道理解文章内容、结构生成的运动方向的内在机制、基本原理;同时,还要运用“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多种“分析”技术)分析文章赋形思维(结构生成)过程中材料思绪的生成、生长规律、思维原理延异质疑:整体感知的结果真的是这样吗?ii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特征是什么,分析作者是怎样进行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的。通过这种思维还原、重现、堆积、强调、厚化作者的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特征。从而引导学生欣赏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之时空美。其次,不断追问:原因、背景、功能分析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所反映的内容和自己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思想、特征作为现象,对它进行原因、背景、功能分析,导引自己从文本走向社会、生活;从“真”或“善”的认识成果与新的情感体验上面,折射心灵时空之美。当然包括对一些言辞的分析。第三,视野拓展。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所反映的内容和自己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思想、特征作为个别、局部,对它进行他相似与自相似分析与综合,导引自己从文本走向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性格命运。

(2)直观内容

主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媒介形式的节奏韵律形式和文本内容体现的思维方式形式两方面,体验形式时空之美;然后再从“真”的认识成果与情感体验和从“善”的认识成果与情感体验两方面,折射心灵时间之美。其具体方法为,通过对课文的写作思维分析,清晰理解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是怎样运用思维操作技术(模型)进行表达的。

(3)措词训练

对语感形成的思维/措辞分析,训练语感该环节重要通过对1—3个句子的措辞写作思维的还原分析,进行科学的语感训练;以及通过对1—3个段落的措辞写作思维的还原分析来进行科学的思路训练。行文措辞拓展训练分析时,先从从课文中找出一句或者两句最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严密性,清晰性的句子,然后去分析这个句子是怎样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展开)的言语措辞(修辞)规律,使学生理解、感悟行文措辞“言之有文”的规律和操作技术。还原出这个句子的“基本语义”(作为句子主干的主谓宾句子结构),它便是这个句子生成过程中的“内部言语”。由于这个书面言语的句子本身已经是“外部言语”,因此,教师就要分析这个句子的“基本语义”(内部言语)是运用怎样的言语措辞原理、机制、模型,进行层层扩展、层层措辞(即陆俭明先生所强调的“词汇和句式的选择”)最后形成读者可理解的的外部言语。

四、结  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的核心部分,非构思阅读教学是一门全新的理论体系,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写作学和美学的基础之上,是生成主义的语文教学观。既认同了科学主义又接受了人文主义,同时也照顾了经验主义,是各种语文观的折中与调和,所以说是科学的,现代的语文观。它有很丰富的内容,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索与耕耘,同时也将它付诸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马正平著《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 系统论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生贵(1970- ),男,壮族,广西天等人,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高师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C2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12-02

课堂教学是基于价值取向的目的,是由诸多要素参与的承载多个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复杂的社会育人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是优化实现教学目标之保障。笔者试运用系统理论探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即分析课堂教学要素,统筹规划教学行动,评价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全面育人,规范专业与职业发展。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系统观对于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的课堂教学设计有较强的分析性与平衡性。系统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它聚集合性、整合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和反馈性于一体。集合性指系统组成要素;整合性则指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之和;相关性是要素间关联与互动;目的性为系统特定目标指向;适应性指系统与环境关联与互动;反馈性即系统自我调节、平衡和维持。系统论,为教学设计、制订计划、分析教学、解决问题提供系统工具以及设计系统方法。

教育教学是人类涉及目的性的社会性育人实践,其实质是社会育人的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优化之保障。设计,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预想今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观念性操作构成要素,明确主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行为。设计具有超前性、预测性、差距性、不定性、创造性、想象性等特点,体现其自身的基本内涵。超前性是活动的安排或策划;预测性是解决问题的构想;差距性指设计方案与落实存在差距;不定性指设计多样化和动态过程;创造性和想象性即设计包含设计者的创造成分与主观想象成分。教学设计属于特殊设计,突出系统法。教学设计系统观强调理论融合性、过程分析性、问题解决选择性、工具性、具体性、效果参照性。英语教学设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可见于外语技能教学所遵循的多重原则,即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既要遵循教学系统设计普遍性,又要顾及个体发展需要、专业基础和职业标准,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整体功能最大优化。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系统设计的内容

完整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评价三环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每个教学设计的终点是一个新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设计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一)教学分析环节

即教学设计起点,从学方面构建教学设计理据。教学分析步骤为:确定分析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终结报告。教学分析内容为:一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的当前水平和教学要求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是了解学生问题及其原因,解决“为何教”与教学针对性等问题。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整体来把握这一层次学生存在的学习基础偏低、英语知识系统性差、英语技能水平低、学习动机偏弱、学习策略单一、学习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偏差等普遍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二是学习内容分析,它是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旨在确认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成分间的关系,确保内容的效度。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选用教材、编制教学大纲以及教师教案、课堂教学活动等教学内容,反映学生学习内容结构,同时反映教学互动。基于学科、未来职业和个体需要,学习内容应该把握英语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基础性,重点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技能与研究技能获得。三是学习结果分析,即学习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分析,即适应未来职业标准的要求。加涅将学习结果划分为四类: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动作技能态度。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点在于理智技能和认知策略掌握,前者涉及教学技能操作,后者属于学习过程管理范畴。四是学习者分析,分析内容涵盖学习者的基本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准备状况,体现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学习者分析重点在于学习起点能力分析和学习态度分析等。学习起点能力分析旨在分析原有的学习者英语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基础英语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是确定教学起点、内容和效率的依据。学习态度分析旨在理解学习者对本专业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学习态度分析往往容易被忽略。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全程均有必要融入学生的外语审美和情感体验成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活内在动机和磨炼毅力。教学分析体现现代教学的学习者中心理念以及依据学习规律设计教学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活动终极结果。目标设计应该考虑学科、学习者和社会等因素。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立足于培养基础英语的外语教师,即学生最终获得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外语教育教学技能,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即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日常口语交际技能。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英汉语言对比技能、英汉文化对比技能、基础阶段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基础阶段教学实践与反思技能、外语教学基本技能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侧重于支持根本目标的实现,构建教学合力,形成专业教学特色。从职业实践考虑,要注重人才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全面培养。

2.教学策略设计。它指与教学理念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顺序、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艺术预设。教学策略包含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学载体等要素,构建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英语教学法是设计的重点,单一教法侧重阐释外语交际技能的某一因素,为教学法可选性和复合性之源。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应着眼于整合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式等外语技能教学法,以此来突破先前中学既得的英语口语技能水平。教学顺序主要有加涅的简单到复杂的排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活动安排可借鉴加涅信息加工模式的“九大教学事件”,即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学习回忆、呈现材料、学习指导、诱导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记忆迁移。班级课堂教学可以发挥合作学习、口语交际等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化。教学个性化、情境化、教学研讨法等有助于训练学生创新学习和未来职业实践探究意识。总之,教学策略设计最能集中体现教师教育专业行动能力、特色和教学双主体的能动性。

3.教学媒体设计。即教学媒体选用。汉语语境下的英语教学,英语语境往往空缺,使得媒体是创造教学情境的必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媒体种类与功能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设计成为现实。教学过程因此可能与某种媒体产生联系,媒体选用受情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设计主要应该考虑学习的经验和信息反馈、教师媒体运用与开发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媒体的选用应着眼于帮助学生交际技能的提高与思维训练的开展,调动认知和情感的积极因素,拓展教学时空,沟通课堂内外,优化效果。

4.教学过程设计。即教学流程的安排。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主要属于技能示范和技能练习类型课,实效功能性强,此为3P教学模式普遍得以青睐的原因,其操作过程反映技能行为习惯获得的一般特点,教学步骤功能区分度高:展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应用(production),既符合教学过程优化基本标准即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又符合教学过程设计基本的原则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媒体优化、遵循心理等,还可以兼容个性化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评价环节

即教学设计试用环节,指对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教学成果推广前的小范围试用,来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以便完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评价的一般过程为:制订评价方案――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评价资料――整理和分析评价资料――报告评价结果。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设计评价包括:评价目标即评价教学设计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及可完善性。评价指标指评价是否对高职高专英语学习需要的学习现状、差距、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学习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对策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起点与习性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符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可行性、可测量性;教学策略设计是否反映英语外语教育技能和口语技能获得实际;教学媒体设计是否促进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学情境构建,调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教学过程设计是否使体现教学分析和展示教学设计效果;形成性练习题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评价练习设计水平与数量,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与质量等。评价标准可以选用定性标准或定量标准,选用观察、征答表和观察表,收集和评价学习成就信息与教学过程信息,制作信息分析表,最后完成报告评价结果。

系统观是对多要素参与的教学设计持全面分析的教学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环节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关注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互动关系,使教学设计有利于师生合作,促进教学相长;重视媒体选用,保障教学信息有效传播;设计评价保障教学整体功能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系统观教学设计整合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开放性良好,为教师职业性思考与策划提供系统方法,有助于高职高专职前教育英语教师建立英语教学过程全面联系的观点,规范职业行为,避免教学认识片面化、操作简单化、缺乏综合观。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2]李诚忠.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刘润清.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王辉.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徐英俊,曲艺.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9

关键词:文学;邂逅;电影;实施方法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可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条件有限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英语电影辅助教学也因此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运用。笔者曾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了解到数量众多的大学生乐于通过影视课堂欣赏学习英语。

虽然影视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必须足为外语教学服务。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是娱乐和放松。影视课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需将英美文学分析方法和影视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素质教育化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鉴于此,笔者作相应探讨:

1.《文学邂逅电影课堂》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首先,传统的朗读文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而看电影难以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若二者结合则优势互补,既使学生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英语水平。其次,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电影体现出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学生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人文和文化差异。再次,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学生不但能提高分析、表达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而且能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为自身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不断提高对电影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2.文学解读方法引入电影课堂

文学作品解读的基础方法,即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象征和预示等方法及批评理论等。

2.1 主题

主题,又称之为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要探索和体现的最基本的,而且是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所表达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既体现创作主体的哲理思考,更透出创作客体的现实社会观点”。主题通过文字、声像等信息材料传递出来,有启发性和冲击力,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对读者富有暗示性。由于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阔,所表达的意义又是多方面的。因此,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电影的主题就是电影的灵魂。艺术上有成就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个无论在哲学上活思想上都引人注目的鲜明的主题……”

2.2象征

“象征是用来体现抽象思想或概念的人、物、数学符号或色彩。”象征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揭示主题的。“一般来说,使用象征,原因有二个。一是作者不愿直说,借象征体来表达,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表现力。二是作者不能直说,因为条件的限制。象征可以为电影带来无尽的深意,成为影片创作者在表达主题,传达深意时的得力帮手。象征是文学表达法的较高级模式”。

2.3 预示

“预示是指作者在对剧中人或物保密的前提下,将剧情发展进程中即将发生的事件(可能是该事件的某种迹象、征兆,也可能是该事件的局部性内幕甚至全部真相),向观众做出预先的提示与说明,让观众心中有一定底数,以此诱导观众对事件中人物(尤其正面主人公)遭遇及其命运耿耿于怀,产生追根究底的浓厚观赏兴趣”。预示是悬念产生的基础,不是无根浮萍或空中楼阁。

通过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切入电影解读,像分析文学作品一样分析电影中的主题、象征、人物、语境和预示等,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从而脱离看电影只是看故事、看热闹的普通观众水平。

3.课程具体实施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通常是一年级为英语基础课,二、三年级为专业理论或实践课,因此笔者只是对高职院校全校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视听说选修课程提出一些策略方案。以一个学期实际开展教学16周,每周2学时,选看的影片应不少于8部。

3.1 电影素材选择

在初级阶段,可选择一些经典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内涵。其次,这些影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第三,还要注意尽量选择那些人物对白清晰、台词难度和语速适中的影片。

3.2 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3.2.1准备阶段

第一步,教师在观看电影之前,讲述分析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理论。在影视课堂中,最常用于分析电影的文学方法包括主题、象征、预示等。教师根据所选用的电影素材,使学生对每一部电影所涉及到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所了解,如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第二步,选择较为著名的电影让学生们课上或课下观赏,并布置任务,准备讨论。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后,可以一部电影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先给学生演示如何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一部电影。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的原则,在接下来的电影分析中可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双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

以电影《小妇人》为例。“《小妇人》(Little Women)是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作品。“《小妇人》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美,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首先,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电影《小妇人》的主题、象征、预示等,以后再看另一部电影就由学生自主的完成,这只是学生基础阶段的分析。如教学,《小妇人》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教师,这加强了小说是说教性的概念,也强化了我们应该从小说中吸取教益这一思想。又如语言运用的差异,在整部小说中,语言与创造力为有趣的反比关系。马奇家哪个女孩运用语言越恰当,哪个就越不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性,象征分别表现在雨伞、燃烧等事物上。

其次,高级阶段的分析。学生在看完影片后,能够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对整部电影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写出影评。如影片《小妇人》,可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故事中,二女儿乔不想作传统女性。在她的愿望和行为中,她对性别的典型期待落空。比如,她想要养家糊口,而这在传统上是留给男人的责任。而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3.2.2欣赏阶段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教学影片做一些简要的说明,补充一些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之类的信息,并向学生明确陈述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观看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专题讨论,要求学生选一种文学切入方式谈论电影。要求学生把讨论的内容写下来,从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如: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阅读技巧和能力是靠广泛的阅读来提高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最优秀的语言写作范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扩展丰富学生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文学作品中有些古旧语言现象正是当代语言中某些习语的渊源所在。在阅读小说时,学生可根据语言线索做出推理和判断,又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词、句的意思。学生首先读文学作品并学习赏析方法,比较电影与文学文本的不同之处,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从而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还会接触、掌握不同的文体风格、题材及修辞方法。

(2)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影视作品在视觉效果的支持下,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学生一边赏析英文电影,一边可以复述影片中经典的台词,并且由于电影有画面、剧情等其他元素的存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判断所听到的内容。

(3)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在电影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其一,在看影片的过程中,可暂停、定格某些画面、场景,让学生描述当时的情形,并推测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其二,模仿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纠正一些不地道的发音习惯。其三,组织小组讨论和专题讨论。课前教师可布置讨论题目,如学生可从已学过的文学的某一角度去切入来谈论电影的主题、象征和预示等等,发表看法,加强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兴趣。影片欣赏结束后,教师还可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讨论观后感、影评等。

(4)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文学方法和理论运用到电影的分析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欣赏完电影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写影评。还可以安排学生翻译影片的精彩片段或台词。这种形式的影评可使学生在查找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容易记忆相应的词汇、词组和句法语项等。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互动式英语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影片独立思考和评判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要。

3.2.3评价阶段

(1)影评。通常看完影片,学生大都乐意谈论电影详情及其感受,这时适当地训练写作能力,比平时布置作文写作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不限定题目组织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对电影的评论作为学习评价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背景、剧情、人物、历史文化以及文学批评理论等各方面自由展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写影评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回忆电影,加深印象。

(2)讨论。学生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讨论的内容可由教师事先布置给学生并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用学过的文学批评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精神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等分析某一部影片。

(作者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段. 浅谈电影中的象征修辞[J]. 电影评介,2010.

[2]罗云.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 中国校外教育,200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10

笔者所在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成立之初至今已经历了十年。在这十年发展过程中,学院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整合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门基础必修课程已成为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唯独高职英语精品课程仍在建设当中。我院的高职英语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项目化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的统一指导选用统一的教材执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学情不一,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充分提高语用能力...于是高职英语课上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越教越疲倦,英语等级通过率越来越低,高职英语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需求分析,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端正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分项教学,让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

2.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理论曾被欧洲学者第一次运用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课程教学,而高职英语课程应该是ESP课程中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课程。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切入点。需求分析旨在搞清楚学习者需要什么,期望什么,缺乏什么,必须或应该学些什么(余小川,2011)。Hutchison和Waters(1987)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类.根据他们的理解.为了目标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学习者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属于目标需求,而学习者为了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而要做的一切则属于学习需求。并且他们在此基础上对目标需求进行了细分,即必学的、欠缺的和想学的知识能力素质。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学的是指直接决定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完成工作的实用英语和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行业英语;学习者目前的英语水平与未来职业岗位中需求的目标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则属于欠缺的;想学的是指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特定情景而感到需要学习的英语。

Dudley-Evans和St. John (1998)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需求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首先是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它从课程设计者的视角出发,用来宏观分析一个社会或某些行业对EOP教学的需求。其次是学习情境分析法(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它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再次是现状情境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这种分析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现有语言基础,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以此为依据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3.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革新前的需求分析

笔者运用Hutchinson和Waters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框架,参考Dudley-Evans和St.John(1998)的目标情景分析法,现状情境分析法以及学习情境分析法,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分院非英语专业为实证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教学反思、企业走访调研、访谈师生等研究方法,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需求、服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高职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初步探索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方向。本章的需求分析主要程序有三:一是通过网络搜索与对实习生进行的走访,分析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英语需求,即行业目标需求分析;二是通过分析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审视高职英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需求,即现状情景需求分析;三是在参考Hutchinson和Waters等提出的需求分析框架基础上对授课对象就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即教学需求分析。

3.1行业目标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