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汇报十篇

时间:2023-07-24 17:22:28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1

一时间,类似于“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上班陪你在办公室看海,下班陪你在地铁里看瀑布”的各种调侃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然而,网友的幽默和调侃无法掩盖一个残酷的事实:如今城市“看海”绝非个别现象,在每年雨季就如同城市警报一样,不仅给城市敲响了安全警钟,同时也警醒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建设不能只盯着地上建设而忽视地下管廊完善。

而对城市看海的困境,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自去年开始各地纷纷启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有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让地下管廊“智慧”起来。而就在近日,国务院针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台管廊建设出台新政。一系列的举措和行动能否告别“城市看海”的尴尬,从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

城市化造出了“雨岛”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的汇水能力大大减弱。与此同时,的黄土表面逐渐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地面大量硬化使径流系数增大,导致收水面积增加,渗水面积减少。雨水无法渗透,只得靠排水管道外排。

不仪如此,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因此新建了大量立交桥下穿隧道、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地铁等地下建筑物,但设计上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为城市排水埋了后患。遭受强降雨时水流就会在此汇集,形成倒灌,加速内涝的形成。

有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今年以来,我国就已经有近50座城镇遭受了内涝。显然,破除“城市看海”已显得刻不容缓。

以上海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介绍,结合50年气象资料可以看出,上海市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这里有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有今年海洋发生的厄尔尼诺使得水汽来源增加。然而,城市化影响是最根本的原因,超级城市不断扩张,高楼林立,人口密集,汽车保有量增大,曾经的稻田被交通和楼宇代替,失去了自然温度调控,使得城市频频经历极端天气。

城市“看海”愈演愈烈,也再次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及重视。7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既是拉动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又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市安全水下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重‘面子’,也要重‘里子’”。

事实上,在今年“城市看海”的名单中,还有许多新建城区上榜。比如今年6月份南京三次明显降雨过程让南京所有大学成为“河海大学”,郊区的大学城成为了“知识的海洋’,其中还包括江宁新区和机场周边,新区的洪涝反映出城市规划思路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或为城市排水减压

面对城市看海的困境,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自去年开始各地纷纷启动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介绍,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建设的像一块海绵:在下大雨的时候,能下渗、能滞留、能蓄存、能净化水:没有降雨的时候可以把水放出来,可用可排。

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首先应该“弹性储水”,即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的敏感区采取保护,并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够循环用水。城市应像海绵一样在城市各个环节中储存起来,在每一个区域上保护湿地、公园,使城市能够弹性地来应对降雨,弹性地应对水的短缺。

其次,城市中的建筑应能弹性储水并循环利用。仇保兴称,建筑应该能够把大部分降雨在内部吸收、利用、循环,这种“海绵建筑”可使地表净流量减少80%。而将社区跟水景观、人居关系改造结合在一起的“海绵社区”,通过层层过滤肮脏物质减少面源污染、通过碳交易抵消“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等,都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途径。

据悉,在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中,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名单。国家将分3年,对名单中的直辖市每年投资61亿元、省会城市每年投资5亿元、一般城市每年投资4亿元。张建云说,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看海、城市污染和城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而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研宄员严登毕看来,比如绿地建设跟城市硬化地面建设配比关系,要确立合理指标;再比如说国外很多城市绿地往往有一个涝水储水系统,要求地面应该比绿地要高。“在构建海绵城市时要遵循内涝发生的规律,首先要让涝水尽可能少。”

智慧手段挥别“看海”

除了“海绵城市”外,另一个热词是“智慧城市。能否利用智慧的手段挥别“看海”?

仇保兴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海绵城市”的实现。智慧城市手段可以把各种各样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绿色设施和分布式的“海绵设施”协同起来,充分监测水的循环利用和可能出现的水污染,对暴雨预警和水生态、水系统进行充分应用。

“要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起来,应用在城市的公益性、生态低碳和灾害的应对上。”仇保兴说道,“要通过智慧城市,把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绿色设施和分布式的海绵设施协同起来,让城市拥有智慧的排水、智慧的雨水收集、智慧的管道检测、智慧的水循环利用。”

当然,能否利用智慧的手段挥别“看海”?两院院士李德仁则认为,可用数字模型规划基础设施,比如在排水管网上装设传感器、流最计等,再通过网络中心管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从而及时获得问题反馈。例如,一旦管道的哪个位置出现阻塞现象,管理者就能通过呈报数据迅速知晓并予以疏导。

而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品陈锐看来,除了设施,智慧城市中“人”的角色不容忽视。他认为,设施完备并不意味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就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是否部具备了解决结构性问题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此外,各个责任攸关的部门也要合作起来,联防联控,互联互通,实现多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2

关键词:海绵城市;立体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2503

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城镇面积持续扩张及其体量不断增长,给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一方面城市用水量增加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饮用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另一方面城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没有充足淡水补给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补偿日常淡水消耗将成为建设未来城镇生态的关键任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于节约用水、蓄洪排涝、修复城市水环境,特别是改善缺水城市的生态环境、解决居民用水紧张、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在于最大限度提高绿地系统的雨水调蓄、水体净化功能,旨在建造众多“海绵体”。因此,建设公园绿地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周边水系、市政道路设施,在如何利用公园绿地、街头绿化吸纳雨水径流的基础上,为城市街区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为城市景观用水提供补给空间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任务[1]。

1.1 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街区雨洪内涝频发、地表径流污染带来的水资源流失与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发达国家最先按照自然排水方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雨洪管理体系,制定各种技术措施[2~4]。例如:英国建立“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5]管理降雨径流,实现城市水体的良性循环;澳大利亚针对城市水循环建立“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体系[6];新西兰也在城市水体管理理念下,整合已有管理经验,发展建立了“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LIUDD)体系[7]。

我国城市雨洪控制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实施初期注重如何集中利用雨水,近年来雨水控制技术逐渐从利用发展到如何调控雨洪及实现污染水体径流控制。在2013年各级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在中心城区建设下沉式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与蓄洪排涝能力,同时兼顾城区地下水补偿与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虽然在发达城市区进行前期探索,从实施效果看目前城市海绵城市技术的实践主要是构建湿地、潜流湿地对雨水进行局部收集与水体净化,尚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设计,导致城市水资源匮乏。鉴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初期出现诸多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该技术指南从目标、指标、过程、手段、管理方面对我国海绵城市构建进行规范指导(表1)。此外,财政部陆续发出“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后中国多省份都掀起了建立海绵城市热潮,总投资超过数十亿元。

1.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构建海绵城市实质是利用现存各类基础设施,添加各种类型的"海绵体"来提高城市的蓄洪滞洪能力。城市"海绵体"不仅涉及河、湖、池塘等地表水系,也包括公园绿地、建筑物、路面等城市基础设施。在雨水下渗过程中"海绵体"要完成滞蓄、净化、排水与回用功能[8],见表1。对于无法蓄存的雨水可通过市政管网将其排出,从而达到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根治城市内涝的目标[9]。

海d城市建设目标应达到三个生态功能,①降雨过程中能够及时消纳并存贮雨水;②通过海绵体渗滤提升存贮水质;③枯雨期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存贮雨水。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原则,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10]。总体原则是系统性地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分配关系;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具体做法是将城区分割成若干区域,各区域具备雨水立体化截留、消纳功能。

围绕各区域雨水截留消纳功能,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具体细分为截留技术、促渗技术和调蓄技术[11](表2)。其中,截留技术是利用基底材料或者结构的孔道曲折度,延缓雨水在材料孔隙网内径流速度,通过延长雨水汇集路径达到延缓径流目的的技术,例如利用绿色屋顶或者植物群落冠层截留等。地表促渗技术是通过优化地面材料或结构的连通性,让雨水在空隙结构渗透至场地底部,同时利用不同孔隙对下渗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如透水铺装和绿色停车场等。调蓄技术是指对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径流进行净化,当雨水储量达到设施饱和量时,多余雨水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在干旱时储水设施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如生态沟、雨水花园、调蓄池、人工湿地等。 相比于传统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技术,上述3种低影响开发技术,能够更充分地体现绿色建筑的生态性、可持续性、低能耗和低投资特点,在雨水收集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虽然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能够整体优化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但是低影响开发技术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如何利用控制雨水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立体绿化的作用

由于城市人口稠密导致交通堵塞,热岛效应使众多城市面临环境危机。有研究表明,当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时,城市热岛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作用;当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时,热岛面积可减少3/4;当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时,热岛效应将基本被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在城市土地利用率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预留较多空地作为海绵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进行立体绿化是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大面积提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可有效解决城市绿化用地的紧张状况。

与传统地面绿化相比,立体绿化注重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覆盖。例如利用建筑物外墙、屋顶空间进行多层次、各种实际功能的绿化布设。这种做法将传统的二维消纳雨水模式(通过地面径流)转向三维多层(多阶段)消纳雨水方式。不仅延长径流空间,还美化居住环境。立体绿化场所涉及到屋顶花园、高层建筑和立交桥的立面、坑塘洼地湿地草地、下凹式广场、地下管廊系统、河道边坡绿化等。根据低影响开发原则,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并能有效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以屋顶绿化为例,在降雨过程中屋顶水会流入城市街道,最后汇集到排水管网。对屋顶进行绿化后,屋面植被和土壤的吸收和过滤能力增强,使雨水径流放缓。被吸收的水分将在长时间内通过蒸发作用缓释土层含水量,使城市水文循环过程从瞬态排放转向稳态释放。具体表现为在短时间内城市强降雨导致的内涝、洪水被消减。有研究表明在土壤基层厚度为250 mm条件下,其蓄水层(饱和储水)厚度可达100 mm,可以吸纳150~200 mm降雨量。当遭遇100 mm暴雨时,屋面植物、泥土蓄水层可以完全吸收降雨[12]。围绕立体绿化,还可以利用屋顶开发都市农业。这其中,不占用土地与道路,在少量投资前提下施工便捷。其可以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降低建筑物散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滞尘降噪,还可以消化一部分有机生活垃圾,减小垃圾填埋焚烧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此外,屋顶农业同样可以延长雨水到达地面的时间,避免发生城市雨洪灾害。针对屋顶农业发展,还需积极使用立体绿化新材料、新技术。植物根系生长对屋顶防水会产生破坏,必须采用耐根穿刺防水基材。针对立体绿化种植基质使用改良土、有机基质、无机基质。排(蓄)水板材料使用塑料凹凸排(蓄)水板、格栅排水板、塑料纤维丝状排水板、陶粒等排水材料。

由于屋顶存在大量绿色植物,植物茎叶表面气孔可以滞尘、杀菌和吸收低浓度污染物及增加空气中负离子数量。据测算花园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为12.3 g/(m2・年),简单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为8.5 g/(m2・年)。此外,种植媒介(土壤)还可以衰减各种低频声波,植被茎叶则可阻止高频声波传播。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媒介厚度为120 mm时种植屋面的隔音量能高达40 dB。比较浅的种植媒介也能隔离约10 dB的噪音。这样种植屋面系统可形成有效隔音屏障,减少建筑物内部的噪音,特别适合在机场、工厂等噪音大的场所应用。

3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完善市政管渠系统,还应该依靠现有自然水体系统,并尽可能恢复原始生态系统,将雨水径流和消纳存储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城区雨洪,提升水环境保护质量。

在海绵城市具体实施中,立体绿化是城市常规绿化的重要补充。立体绿化不仅能优化景观效果,缓解城市绿化用地紧张,减缓热岛效应,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滞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城市建设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借助地方特色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人工海绵体作用,创建优美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车生泉,谢长坤,陈 丹.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Sponge City, 2015(6).

[2]Deletic A B, Maksimovic C T.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factors in storm runoff from paved area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1998, 124(9): 869~879.

[3]Gromaire M C, Garnaud S, Saad M, et al.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to the pollution of wet weather flows in combined sewers.[J]. Water Research, 2001, 35(2):521~533.

[4]Jennings D B , Jarnagin S T . Changes in anthropogenic impervious surfaces, precipitation and daily streamflow discharg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a mid-Atlantic subwatershed[J]. Landscape Ecology, 2002, 17(5): 471~489.

[5]Spillett P B, Evans S G, Colquhoun K.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BMPs/SUDS: UK ―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 the UK[C]// World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ngress. 2005:1~12.

[6]Lloyd S, Wong T, Chesterfield C.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A Stormwater Management Perspective [R]. CRC for Catchment Hydmlogy, 2002.

[7]Van M R, Greenaway A, Dixon J E, et al. 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scope, founding principles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Drainage Modeling and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Book of Proceedings. Monash University, 2006: 531.

[8]白メ埃 王媛媛. 风景园林行业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担当[J]. 北京园林, 2015(4):3~6.

[9]王思思. 城乡水危机和海绵城市建设对风景园林专业提出的挑战及对策[J]. 风景园林, 2015(4):111~112.

[10]宋希强, 钟云芳. 面对21世纪的城市立体绿化[J]. 广东园林, 2003(2):34~38.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3

“《指南》得来不易”

《决策》:作为长期倡导海绵城市建设的业内人士,您如何看待《指南》的出台?

刘波:海绵城市的技术理念和产业体系在欧美已经发展了20多年,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环境,并且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海绵城市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理念推广阶段,设计体系、工程技术体系还没有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和市场需求还需要一定时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指南》的是中国城乡建设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展现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光明的前景。相关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也会逐步建立起来,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起到促进作用,粗放型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国外称为低影响开发(LID),即指遇到有降雨时城市社区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技术路线,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决策》:海绵城市对我们传统城乡建设理念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长期处于粗放发展阶段,过度硬化与大拆大建伴随着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在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上,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安排,使城乡水生态环境领域逐渐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城市发展已面临诸多窘境。

城市内涝、城市天坑、热岛效应、雾霾等一些城市病态现象持续出现,给城乡居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降低,碳排放增加,流域治理能力不足,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改善进展缓慢;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普遍降低,多地城市备受雾霾袭扰,引发民众诟病。

在造成严重的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阻碍。所以,《指南》也是经历了反复阵痛而达成的这一成果,得来不易。

《决策》:海绵城市适用于哪些领域?

刘波:海绵城市技术有着广泛的适用领域,是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基础技术,它反映了社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延续性的高度关切,海绵城市技术就是这种关切的表达。

社会应该如何利用雨水资源?如何看待洪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如何处理水、土壤、空气的辩证关系?这些问题都能在海绵城市技术中找到答案。

海绵城市技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社区(汇水区)为单元,包括工业、农业社区,雨水就地蓄留处理,完成地上地下的循环。如果每一个城乡社区都完成了这一使命,那么美丽中国的梦想就实现了。

当然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我估计5-10年初见成效,10-15年大见成效,但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有所作为。

有必要强调的是,在建设生态社区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社区生态功能,要看到社区(汇水区)与湿地、河湖的关系,也要看到大的流域关系,这样我们在社区生态建设时才不至于迷茫,避免投资浪费,达到投资效益。

除了水资源利用外,海绵城市技术在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社区生态、农田水利、高速公路和铁路、大型机场、重金属土壤污染、河道治理、农田水利等领域都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研究表明,海绵城市技术也是治理热岛效应和雾霾的最佳手段。在石油、燃气管道的生态修复治理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破除体制与

部门利益牵绊”

《决策》:海绵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体制上看需要破除哪些障碍?

刘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首先要做好战略规划,包括法律体系、财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与产业体系、人才培养、公众参与等环节综合考虑实施,海绵城市技术才有发展的巨大空间。如果受到体制与部门利益牵绊,任何好的发展路径都会夭折。

所以,我们不能只依靠住建部一家来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全社会都来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海绵城市技术是城乡生态建设的基础技术和方法,也是实现城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基本途径,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仅要在宏观层面解决流域性法律缺位的问题、行政管理分散的“九龙治水”的体制问题、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支持空乏的问题,而且,还要从微观层面解决技术规范和标准问题、流域性的水生态建设规划问题、市场和企业培育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等,最后实现我国生态工业腾飞的战略目标。

《决策》:从试点城市来看,应该怎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刘波:海绵城市技术只代表一种技术体系和方法,而不能代表城市发展的全部内涵。我们要利用海绵城市技术,达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时,我们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遏制城市无限制硬化趋势。为解决我国城市面积成倍扩张,城市地表无限制硬化而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各流域城市政府应以2014年城市硬化面积为基准,每年减少城市硬化面积3-5%,国家应将这一指标纳入各流域城市政府的年度考核体系。同时,对农村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地面硬化情况进行管理,维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是积极实施城市生态修复。从现在起,试点城市要有步骤地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开发、改造城市社区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尽可能恢复城市原有河道、湖塘、沟渠,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雨水渗透率。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普查、检测和修复工作,防止城市地质灾害。

海绵城市技术普及以后,原有城市生活污水量会大大减少,雨水进入污水管道的情况会逐步改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能力与效益均会提高,污水直排进入河道、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三是高度重视水资源战略规划,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支持、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和监督水生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确立水生态规划在城乡规划中的基础地位,充分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注重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培育和引导亲水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科学的流域管理行政体制。充分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流域上下游地区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任何城市开发措施都要照顾到本地区和上下游地区人民的合理诉求,积极参与流域地区的环境与发展对话,制定流域治理行动计划及时间表。

五是构建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将立法先行与政策配套相结合,积极开展水生态法律和政策调研工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支持构建我国完备的水资源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应借助水利改革的契机,率先构建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催生万亿产业机遇”

《决策》: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资,这对产业发展来说将带来哪些机遇?

刘波:海绵城市建设首先带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工程设计界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城乡社区大量的硬化地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实施海绵城市技术以后,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建立起来,需要大量的转型人才,高校要更新教材,设立新的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资本被引导到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大量的企业创新转型,相应的产业技术装备也会跟进,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及经济增长。另外,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带动产业转型,绿色生态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现有2万多个社区,假设每个社区投资5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仅北京市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专家估计,我国城乡生态修复领域的投资,将从最初的几千亿元发展到成熟期的数万亿元,市场规模庞大,生态工业体系将得到完善。

这些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GDP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国家经济呈现健康势头。

《决策》:现在,中央和一些地方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如何看待各地海绵城市的探索和实践?

刘波:2015年1月27日,中国海绵城市技术创新联盟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正式成立,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专家顾问团队和大型海绵城市实验区。今后,类似的技术团队和探索实验将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城市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城乡发展的主旋律。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4

提前选派赴川的第九批“博士服务团”共15名成员,均是灾区灾后重建急需特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其中来自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办特派稽查员孙波,因职位稍高、年龄稍长而任团长,他们分成3个分团,每个分团5人,前往德阳、绵阳、广元三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援助服务。

虽然在不同的城市、分属不同的岗位、分管不同的工作,他们却有着共同的身份――“抗震博士”。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身负重任、不可忽视的群体。

以实干完成使命

7月2日,“博士服务团”成员一起奔赴灾区。他们带着使命而来。“这是特殊时期的一次特殊选派,博士团成员肩负着特殊使命。希望大家切实肩负起智力救灾的特殊责任,帮助灾区走科学重建之路。”临行前,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让每一位“博士服务团”成员心中都有了目标和动力。

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办公室主任徐成光,同刘立栋、黄海群、缪庆、周篁一起被派往德阳市各部门挂职。在德阳,徐成光任德阳市市长助理。考虑到多年从事公路交通管理的特殊工作经历,市领导安排他协助一位副市长分管交通工作。灾后恢复重建,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交通状况如何,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前提。

经过仔细调研,徐成光了解到,德(阳)阿(坝)公路绵茂段(德阳绵竹一阿坝茂县),在四川省公路图上始终处于“将来时”的状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的德阳市和阿坝州成为四川省内唯一不能直接相通的相邻市、州。从德阳的绵竹清平乡到阿坝州的茂县只有不到40公里,却必须绕行都汶路(都江堰市-汶川)或茂北路(茂县-北川)才能到达。阻碍这条路贯通的,是沿途26公里的无人区和全线的复杂地质条件。绵茂公路曾数次论证,从立项至今历时20多年,却一直因技术、资金、人才等种种问题数次搁浅。然而5・12地震后,汶川等地生命线的断裂,凸显了绵茂公路作为生命通道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如此恶劣的地质条件下修一条8.5米宽的普通二级公路,每公里造价高达4000多万,超过东中部高速公路的造价,原本就不富裕的四川,经过地震的洗劫,更加难以承受如此重负。为此,徐成光发挥与部、省两级交通部门沟通顺畅的有利条件,利用各种场合,及时向上级交通部门沟通汇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绵茂公路列入了国家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争取到了每公里1200万元的特殊补助。

同时,在向四川省交通厅汇报并得到认可后,徐成光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国家顶尖的省级交通规划设计单位,每年任务很重,2008年的工程早已排满,而在徐成光的努力下,他们却放下了手中经济效益丰厚的项目,奔着这个危险大、没有收益的绵茂公路来了。

徐成光深知他们经历的危险和面临的困难。2008年11月初,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组建的项目勘察设计专家组,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九鼎山,穿越26公里无人区、渡过23个堰塞湖,以生命为代价踏勘了绵茂公路全程。11月13日,当历经11天生死考验的专家们,像野人一样最终抵达未来的公路终点――茂县时,徐成光早早就等候在那里,与队员们紧紧抱在了一起,大家都说,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徐成光的泪水。“我为他们感动,也为这种重建家园的必胜信念而感动。”现在,绵茂公路一期工程已经即将动工修建。

在灾区,使命感促使“博士服务团”成员们一次次出生入死担当重任,将灾区的工作当作自己的本职,他们说,是灾区干部群众的坚强和信心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而他们在工作中,同样用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感动了灾区的人们,也使许许多多深受感动的人奔向灾区,参与到灾后重建中。

以生命兑现承诺

“语言关、饮食关、气候关”,是四川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博士服务团”成员们没置的一道独特考题。很多人来四川,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灾后重建的紧迫,却让“博士服务团”成员无暇顾及这些生活上的困难,他们一边努力调整、迅速适应,一边投入到工作中。

工作的忙碌加上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博士服务团”好几个成员曾经病倒,但是,即便在病中,他们心里也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工作。2009年3月,刘立栋就曾因药物过敏住院抢救。可是,病中的刘立栋,看到前来看望她的市财政局领导,第一句话还是工作。病还没完全好,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她深知,灾区的工作有多紧张,重建的步伐多么迫切。刘立栋记得,他们德阳“分团”的5个团员是周五上午到的德阳市。而下午,他们就分头到各自挂职的单位开始了解情况了。刘立栋甚至等不及德阳市财政局的领导给她分配车辆、安排人员下去调研,简单听取了领导介绍情况后,马上跟领导争取了一块分管的工作领域,第二天一大早就自己找了一辆车就一头扎到德阳所辖绵竹、什邡两个极重灾区了解情况。手足之情的归属感、尽己所能为灾区多做些事的责任感,使她在开始挂职工作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忙个不停。

一年来,刘立栋多次带领分管科室的同志开展有针对性地调研活动,前往学校、医院、农村等灾后重建的重点部门,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传达解释财政政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她还深入评估中央、省级各项政策执行情况,总结灾后财政社保、教科文恢复重建经验,提出进一步促进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选取什邡、旌阳、中江等有代表性的县、市开展调研,撰写了《德阳市汶川地震灾后相关社保政策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及《德阳市汶川地震灾后教育恢复重建政策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梳理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抚慰金发放率偏低、失业保险金缺口增大、教育恢复重建缺乏标准化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和意见。“日常工作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基层办事规律;大事面前体现水平,展现出挂职干部的能力和风采。”刘立栋用自己高效、公正的办事态度和真诚的情感,赢得了财政局领导、职工发自内心的赞誉。

在什邡,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挂职什邡市任市长助理黄海群,从过完春节就没有怎么休息过了,什邡作为极重灾区。重建任务很重,而负责农房重建的抗震防震的黄海群更是重任在肩,一方面要对农房建设规范问题进行检查,一方面要对农户的科学重建进行耐心指导。3月8

日,忍了一周的腹痛剧烈爆发,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黄海群自己一个人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是急性阑尾炎,再晚一点就穿孔了……为了不给当地挂职部门添麻烦,黄海群就在板房医院里做了手术,刚刚拆线不久,黄海群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组织制订什邡市农房重建技术及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农村建房知识挂图等资料,免费向建房农户发放,在农房重建方面发挥了专业优势。

有人说他们太傻,把命豁出去干。实际上,作为挂职干部,“博士服务团”成员们确实有很多事情不用做,但是,总有着一种情感催促着他们,李源潮曾在“博士服务团”动员大会上勉励大家“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而在灾区,“博士团”成员不仅表现出勇于承担的精神,甚至用生命诠释责任的含义。

以坦然面对未来

在绵阳、在德阳、在广元,15名来自各个领域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服务灾区,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灾区科学重建贡献智慧、破解难题;另一方面依托背靠优势,主动牵线搭桥,协调争取和帮助落实各方援建资金近13亿元,赢得了灾区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师贺旺,挂职极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生于1978年的贺旺,是“博士服务团”里年龄最小的团员,却主持了备受瞩目的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初到北川,强余震不断,连办公场所都找不到,贺旺就睡在板房里,挤在走廊里工作。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贺旺还是主动开展调查研究,不到三个月就拿出了《关于北川县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建议》、《建立北川灾后重建建材特供机制》等专题调研报告。

2008年10月下旬,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工作开始,贺旺与新县城规划工作专家们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开展北川新县城规划前期调研和考察,收集相关资料,构思设计方案。为了让新县城规划更加符合新北川的发展和百姓的意愿,贺旺几乎走访了所有板房区里的北川老县城群众,给他们讲解规划意图,还诚恳地征求意见。2009年元宵节的夜晚,贺旺亲自策划组织了“庆元宵暨北川新县城规划宣传晚会”,在吉娜羌寨篝火广场上,规划专家们向老乡们描绘了新北川的模样,面对面的回答乡亲们关心的问题。晚会鼓舞了北川人重建家园的信心,也让规划师们了解了百姓的心声正是因为充分了解群众诉求,贺旺和中规院的专家们向县委政府提出了率先建设安居住房和拆迁安置房的建议,提出详细的因灾失地农民安置方案和政策建议,为贯彻“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重建理念找到了准确的实施路径。

2008年11月16日,总理视察北川县城新址,贺旺和中规院专家彻夜筹备汇报材料,总理要求北川新县城规划建设要坚持“安全、宜居、繁荣、特色、文明、和谐”的十二字方针,要把北川新县城建成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为了纪念地震一周年,展示北川新县城规划建设成果,坚定干部群众灾后重建信心,贺旺牵头组织用了不到两周到时间设计建造了北川新县城规划建设临时展示厅。2009年5月11日,总书记视察北川新县城建设工地,参观了规划展厅,听取了中规院专家的汇报,充分肯定了新县城规划和建设进展,并鼓励投身重建的建设者们:“参与建设北川新县城,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令人鼓舞的时刻,贺旺肩上的担子却也随之更重了几分日前北川新县城新一轮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征集已经开始,新一轮的拼搏已经开始。

一年来,挂职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水利局副局长苏青、挂职绵阳市任交通局副局长李玉涛、挂职广元市继续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交通局副局长赵长军、挂职广元市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发改委副主任蒋尉等成员,为各地抗震救灾方方面面工作提出了多项科学性建议。挂职德阳市卫生局副局长的缪庆指导制定了一系列灾后卫生防疫方案,为灾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提供技术支持。

一年来,王友前挂职广元市长助理,主要联系监察、审计、财税、人事、国有资产、外事、政法、国防动员等工作,事多面广。但是王友前积极发挥在财政部工作的专业特长,在企业重组上市、中小企业发展、打造融资平台、广元机场复航和解决商贸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上,为企业、部门和市政府领导出谋划策,提出许多中肯建议。为贯彻市委五届九次会议精神,根据市委书记罗强的指示,他还同挂职广元市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礼中、广元市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国资委副主任张旭辉,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广元市资源转化战略研究一七大板块的SWOT分析及对策》,就当地灾后重建、长远发展作出了总体设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罗强批示:“很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份研究报告实属不易。”报告被及时转化为该市振兴发展的战略规划。

周篁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德阳挂职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发改委副主任。温和儒雅如他,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前沿问题的长期关注,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德阳市能源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初步思路,并对《德阳市灾后重建与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第九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同灾区人民一起扛起了恢复重建特殊责任。然而,这令人欣喜和感动的成果背后,却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奉献与牺牲。

到灾区的第一个月,广元的15名成员住在招待所,挤在同一帐篷里办公,仅有一部电话;黄海群至今住在一栋旧居民楼的顶楼,闷热难耐;刘立栋、蒋尉都放下了年幼的孩子……但史无前例的灾情、艰苦的条件更坚定了大家为灾区多做贡献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工作太忙,加之条件有限,我们这一年里基本只能通过电话问候、定期的简报进行交流。”团长孙波觉得这方面有遗憾,欣慰的是大家都理解,对灾区的一片深情,已经足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凝聚在一起。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5

关键词: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海绵城市;雨水渗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进步,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发展城市化建设是每个国家必须经历的阶段,之所以要重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一方面会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还有不利的一方面是会阻碍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城市化建设影响原本的地下渗水功能,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海绵城市的改造,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从而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内涵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步加深,为了更好地保证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能够在我国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最主要的就是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从而可以为国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设越来越普遍,导致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土壤不透水情况,也就是说现代化建设阻碍了原本的入渗通道,以至于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常年累积的雨水径流量以及洪涝积水的与日俱增,足以引起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关注,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城市化建设是否正确。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活动指导,希望通过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能够避免城市化建设对国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在城市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有比较大的弹性来应对灾难,比如在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海绵城市具有更好的能力来储水和净水,这个时候,海绵城市的存在就是有利于城市化建设的体现。当城市需要水资源的时候,海绵城市就可以将之前储蓄的水资源进行释放,以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之所以要根据海绵城市制定建设指南,是由于海绵城市的存在有利于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以保证周围住房居民生活质量能够有所提升。在制定建设指南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证国民和生态发展能够维持一致性,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保全自身,同时还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2.城市绿地土壤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城市绿地与海城市体系建设的相关性

所谓城市绿地就是指在城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绿地,主要是指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不同类型的绿地。之所以要将绿地进行分类,是由于根据绿地对城市化建设提供的不同作用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以至于能够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城市化建设,可以有效保证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更加合理科学。而重视城市绿地建设主要是由于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也会直接影响海绵城市体系形成是否合理的依据之一。所以,城市绿地建设和海绵城市规划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两者之间也有著相互指导的关系。而在制定海绵城市体系规划的时候,其结果又会对城市绿地建设提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要求。要想城市生态能够保持平衡,最主要的就是搞定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之后,海绵城市的生态体系才能够稳定,以至于可以服务于海绵城市的规划,以保证国民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能够平衡。所以,重视城市绿地建设不仅仅是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更是重视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地的建设成果非常关键,是由于植物的生长依赖于土壤,而土壤的好坏又会直接关系到海绵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因此,提升城市绿地的建设水平,才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进行污染物的分解,从而优化海绵城市的功能。

2.2 城市绿地土壤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不良。正是由于城市绿地中的土壤多是客土,所以说,受到人类的活动影响以及干扰是比较明显的,因此要想保证我国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首先应该重视人类的活动,拒绝长期使用和无序的挖掘,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类活动,才会导致我国城市绿化土壤受到严重的破坏,易导致原本的土层被移走或者直接成为僵土,使得土壤情况不利于种植。再加上过渡挖掘后土壤中的外来垃圾,导致土壤被严重污染,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原本的城市绿地变成无规律、无层次的不可种植和绿化的土壤。土壤受到破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类过分使用机械设备,导致土壤被严重碾压,从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以及结构性,最终变成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渗透能力弱的土壤。

3.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与“海绵”吸水的相关分析

为了更好地检测出土壤物理性质是否适用于绿地建设,首先应该明确土壤容重是否达标,所谓土壤容量,就是指土壤假比重,也就是形容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或重量,之所以要重视土壤容量的测定,是由于土壤容量是衡量土壤物理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由于土壤容量与土壤紧实度直接相关,所以在测定土壤容量的时候,观察土壤紧实度是最直观的方式。其次,就是重视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质地等不同的因素,是由于以上因素都会影响土壤含量,因此,应该重视以上因素的研究,以保证能够明确城市绿地土壤含量的情况,这样一来就能够明确土壤的物理性质如何。

土壤孔隙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也就是土壤所占据土体容积的百分数,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颗粒集合情况,同时还能够表面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的存在空间,所以,明确土壤孔隙能够很好地明确土壤中空间存在情况,有利于给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活动提供更宽广的空间,使得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能够保证植物生长情况和物质交换效率。土壤孔隙的大小和性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分类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知孔隙三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种类的土壤孔隙进行城市绿地的建设。

土壤质地也是衡量土壤物理性质的指标之一。所谓土壤质地就是指土壤中土粒组成的不同比列,对于比例进行综合的考量结果就是土壤质地。城市绿地的土壤质地能够很好地表面土壤的通气性是否良好,与此同时,还能够明确土壤中不同类型土粒的性质。如果通过测定土壤质地知道城市绿地中土壤主要是以砂粒为主,那么即使有利于渗水,也没有足够的有机质能够保持土壤的肥沃度;而如果是土壤中含有粘粒比较多,保水能力比较大,但是会不利于雨水的渗透,这样也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此,重城市绿地土壤质地,保证质地均匀,才能够提升城市绿地有效利用率。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被水饱和时,单位水势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它是土壤质地、孔隙分布、容重特征的函数,其中孔隙分布特征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最大,即饱和导水率大小是由土壤质地、孔隙分布、容重以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是绿地土壤在计算土壤剖面的水通量、排水系统工程和灌溉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调理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改变土壤饱和导水率,以达到符合海绵城市体系建设水文模型的参数。

4.基于海绵城市雨水渗透和滞留的绿地土壤改良思路

针对绿地土壤物理性质退化,各项物理性质指标的严重变差,解决好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土壤质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等物理性质指标的技术问题,才能使绿地土壤对雨水的渗透和滞留在海绵城市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绿地土壤改良已经迫在眉睫,在具体的绿地土壤改良技术上,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对水文的调节技术已有大量的研究,如绿地的汇流面积比、填料类型和填料层厚度的不同,对城市绿地的运行效果有明显影响。通过提高绿化种植土壤的要求,而推动有机废弃物的利用率,如农业废料、畜禽粪便、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绿化植物废弃物等的利用。有机废弃物经无害化发酵形成土壤有机改良材料,将是接下来快速提高绿地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结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出我国城市化建设体系的建设以及管理现状和问题,正是由于目前这种情况不利于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因此,相关部门更应该重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规范。尤其是应对海绵城市的改造,更应该提高重视,上文通过详细论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目前建设的不足之处,正是由于此,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意在指出我国海绵城市改造的最主要方式。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管理和海绵城市改造相互结合,以保证我国的地下渗透能力能够得到改善,以至于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海绵城市的建设效率,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以至于可以保证国民生活质量得到更高的保障。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6

2017年7月3日,雨停了,大朵白云闲散地飘在蓝天上,俯瞰混黄的江水渐渐从长沙城退去。

6月22日以来,湖南省遭遇了一轮强降雨过程。强降雨总量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历时之长,洪峰水位之高、超历史河段之多,均为该地历年罕见。

“水还有十几厘米就进我家门了。”家住湖南怀化市溆浦县的万青(化名)刚从安置点回到家里,为自家种植的果树发愁。大雨吞噬了可能带来几万元收益的果子,他心灰意冷,即便去水中“抢救”,收效也甚微。

“七下八上”,是每年中国最紧张的防汛关键期。虽严防紧守,南方局部还是经历了“看海”。如何破解雨季外洪内涝,成为每年防汛的固定议题。

这轮从北向南又摆回湘中的暴雨,再次提醒人们,是时候将原本属于水的空间归还给水了。长久以来积累的规划、建设“欠账”,仅靠文件、规划图纸和投资很难迅速还清――无论是河道垸塘,还是管网、水库,对于已经成型的村镇县乡和城市而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工程。

能做的,唯有短期,疏通关键结点;长远,通过改扩建弥补不足。

5洞庭湖水倾泻湖南

“去关窗户,第一下都没关上,风太大,就那么一会儿,我整个人都被淋湿了。”雨最大那天,生活在长沙的章颖在办公室关窗户的半分钟时间,是她与这场强降雨最亲密的接触。

万青一家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家离河不远,暴雨来临,河水快速上涨。“镇上通知,让大家撤离,住到安置点去。”万青记不准究竟是6月28日还是29日开始撤离,虽多次经历暴雨和洪水,还是没想到这次的水竟然这么凶,比他记忆里20年之前的那场洪水威力还大,“有的人家里水都进了一楼,三四十厘米高”。

自进入6月,气象部门不断对湖南、湖北等地亮起暴雨预警。湖南长沙终被暴雨锁定,取代了2016年大水倾城的湖北武汉。

洪峰到来时,混黄的江水吞没了著名的橘子洲,仅有树冠露在水面之上,这是此轮大雨形成洪峰后留下的最强印记。

91.64万平方米的橘子洲上,有已开通的长沙地铁2号线站点。人们经由地铁到达这里游览,是真正的穿江而过。

6月下旬,持续降雨使得湘江长沙段水位快速攀升。29日1点30分,橘子洲景区紧急闭园。8个多小时后,湘江长沙段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地铁2号线橘子洲站,开始执行地铁通过不停站。

湖南省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7月3日0时12分,湘江长沙站水位升至39.51米,比1998年高出0.33米,创下有记录以来历史新高。

湖南省6月累计平均降水量407.1毫米。湖南省水文局副局长宁迈进对《湖南日报》称,换算成降水总量,达86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5个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3.5米时)的水量,或者相当于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4倍。

这场持续了11天的强降雨,先是由北向南覆盖了整个湖南省,随后又摆回湘中。其中,三分之二的雨水,集中在6月22日至30日的9天内降下来。

湘水、资水、沅水连续两次发生超警洪水,湘江干流580公里河段全线超过保证水位。湘、资、沅水相继汇入洞庭湖,组合流量最多达每秒81500立方米,为有资料记录以来之最。随之而来的是,洞庭湖3471公里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其中三分之一堤段超保证水位,城陵矶站7月1日超警之后,4日8时达34.6米,且仍呈涨势。

这轮强降雨殃及湖南14个市州118个县(市区)1621个乡镇。湖南省防汛指挥部公布,截至7月3日,经初步核实,全省因洪涝灾害直接导致死亡27人、失踪8人,受灾人口1145.9万人。全省共上报重大险情隐患19处。

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日湖南省境内降雨将呈减弱之势,局地仍有大雨。

由于湘江中下游、资江河下游西洞庭、南洞庭已出现洪峰,超出警戒水位的情况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堤防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浸泡时间长,土壤中含水量饱和。这些都提醒着人们,未来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人水争地

今天的湖南,仅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每到雨季便上演的“看海”戏份,时刻提醒着人们:欠下的账,终究要还。

7月3日凌晨,长沙望城区乌山镇紫鹤塘附近堤坝溃出两个缺口。在当地,这个地方被呼之为垸。抗洪人员连续作业10多个小时,装填沙袋5000余包,封堵溃垸60余米。

打开手机上的电子地图,不断放大,湖南湖北长江流域地区不仅有长江主脉和洞庭湖,还有大量河流、湖泊、沟港等组成的如毛细血管般的水网。

当洪水来袭时,这些“毛细血管”可以分担洪、涝的压力,拱卫武汉、九江、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

紧紧连接着水系的有“垸”,即河湖沟港周围大片平整的田地,或堤坝围着的田地上平整的村镇,这将毛细血管般的水网切割得七零八落。这些田地和村庄是一代代围垦江河、湖泊、湿地得来的。河湖中的小岛都筑堤建“垸”过日子,有些数百年历史的岛村还被称为“洲”。历史渐被遗忘,只有与水争地的农民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

湖南湖北“鱼米之乡”的美誉,就来自于大江大湖的天然恩赐,以及围湖围河而来的垸田。其实,明清以前两湖地区垸田远比现在少,荒滩沼泽湿地较多。长江和洞庭湖为主体,与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们勾连一片发达的水系网络,因此,涵水能力要远比现在强。

改变了这一切的是人。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指出,17世纪末,长江中游两湖地区人口在300万到400万之间,18世纪末已经超过3000多万,而且人口增长继续呈加速度,人地关系逐渐紧张。

人口增加,势必要田要地。明朝中期以后,两湖地区洲滩大规模开发,大量湖泊湿地被开垦为田园。“往日受水之区,多为筑垸之地”,“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湖南湖北两地的地方官员早在18世纪中期就发现,大规模围湖造田开始以后,水患灾害开始频发,因而警告“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 6月28日上午,湖南常德诗墙公园洪水退落,整个公园浮出沅江水面。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公园的地面进行全面清洗。

更值得警醒的是,湖北西南山地、湖南南部东部山区18世纪中后期以来大量人口繁衍,过度开发,破坏了山地生态环境。

山区植被破坏,就对降雨失去拦蓄作用,加速河道泥沙淤积,致使长江中游水患更加严重。

于是,在洞庭湖周边地区和江汉平原上,18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逐渐开始禁止修筑垸田。执法严格的时候,地方政府一度还将少量私自修建的垸田泄洪还水。这样的政策,本意是想恢复生态,减少水患。

但围湖造田和山地开发实际上屡禁不止。进入20世纪,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围湖造田建房更趋于严重,不断侵蚀水系,破坏涵水能力。直至90年代,地方政府还在试图阻止村民搬到大堤边居住,尤其是严禁村民在大堤边挖掘水井和鱼塘,然而收效甚微。

最近30年,城市化加剧,转机似乎来临。不过,城市自身的扩张,也缺乏更多生态环境规划的考虑,侵占周边地区的湖泊和沼泽,短期内加剧了内涝。

2016年内涝严重的武汉地区,数据显示,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减少超过200多平方公里。

围湖造田不止,外洪和内涝同样也不止。因此,两湖长江一带的70后、80后,不少人都有洪水、内涝淹到屋前屋后的记忆。

两湖地区民众数百年来不断围湖造田,自然也承担起与洪水斗争的重任。与洪水斗争的社会经验渗透到两湖地区基层政府、社会组织\行当中,筑堤、禁围、疏淤都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的大事。

万青依稀记得长辈们说起从前家家户户是如何热情地填出田地,又是如何修筑河堤,“但我没参加过,现在大家已经不做这些了”。他对《财经》记者说。

上世纪80年代一到冬季,万人动工修建大堤可谓胜景。河中淤泥就是筑堤的材料。筑堤、疏淤都靠着村民肩挑手扛完成,湖南湖北的部分河段,河堤动辄高达四五十米,河道绵延数百公里,枯水期看时,宏伟程度好似一段长城。

夏季,一旦水位超过30多米,达到政府规定警戒水位,大规模防汛机制就会启动。村里的广播不停播放达到警戒水位的通知,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催促村民上堤防汛,每个村民小组还要安排专人负责送饭。水利部门大量储存各种防汛物资,琐碎到手电筒、灯笼等用于村民夜间巡查的物料。县乡两级政府则有检查督导的责任。

一旦防汛模式启动,村民轮班沿着河堤两边进行拉网式巡查:大堤是否漏水,田地里是否从地下冒水。如果河堤边恰好有湖泊、池塘、水井,排查尤其仔细。

一旦发现漏水冒水,就是重大险情,会迅速安排大量劳力“抢险”。洪水季节往往是农忙季,如果村民就近上堤,大家就会到自己家田地里干私活。因此,一般都会安排村民易村巡堤,而且长期固定下来。

最近二三十年,由于经济转型,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适度改变了农村的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田地慢慢出现部分抛荒,农村的围湖造田才真正停止下来。

要想真正减少水患,从更大范围来看,杜绝内涝,除了禁围、疏淤等之外,治本之道是逐步恢复被破坏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水系生态。

1998年大洪水后,湖南湖北灾区很多村镇,村民不再重建家园,落户周边乡镇,或者干脆进城。这也算是一种无奈下的退田还湖和恢复生态。

其实,因为千百年来与水斗的丰富经验,湖南湖北长江中游的部分民众甚至能够接受更加极端的“平垸泄洪”的观念:让洪水淹掉部分村庄和良田,保住更多村庄和城镇。这样的事情,实际上两湖地区的民众过去也都见证过,有些甚至亲身经历过。 “海绵”不够大

去年7月,一轮强降雨击垮武汉的防洪体系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武汉炸垸分洪,将牛山湖的隔堤彻底破开。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的湖水从隔堤被炸开的豁口倾入牛山湖,两湖合二为一后,面积达370多平方公里。

实施破垸分洪及永久性退垸还湖,不只为缓解当时梁子湖严峻汛情的应急之举,也是促进湖区生态修复的谋远之策。

国务院2015年批复的《长江防御洪水方案》提出,要逐步利用洲滩民垸行洪、运用蓄滞洪区分蓄超额洪量。对影响行洪的洲滩民垸,则采用既退人又退耕的“双退”方式,对其他民垸采用退人不退耕的“单退”方式,即平时处于空垸待蓄状态,一般洪水年份仍可进行农业生产,较大洪水年份,则滞蓄洪水。

2016年7月,湖北鄂州市先后对17个民垸破垸分洪,分洪水面58.8平方公里。鄂州市防办主任李从定对当地媒体说:“民垸也一并永久性退垸还湖,群众彻底搬出湖区。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这样做是发展理念的大调整。”

大雨来临时,让水更快更顺利地进入到河道流走,是破解城市内涝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大量上马的疏通排水管网、整治积水点和路段的工程项目,仅能解决短期、极小范围内的问题。与长久欠账相比,仅算还上了一小部分“利息”。

“短期内,治理严重的积水点是解决内涝的办法之一。这需要尽快补上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短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告诉《财经》记者。

海绵城市,近年来由住建部力推,被视为补上历史欠账的一个可行途径。

“海绵城市”就是让整座城市像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在涝时能吸水,旱时能吐水,从而良性循环利用水。这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是尽力还给城市一个水系生态。

“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通过削减雨水径流量、提高管渠系统标准,通过泵站、调蓄、大型排水通道建设等提高排涝除险水平,通过综合措施逐步消除城市易涝点,同时提升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现在很多城市由于排水防涝水平还不够,可能在面对两年一遇的降雨时,就要依靠应急管理,今后的目标是逐步补上这些历史欠账,逐步减少应急措施启用的频次。”王家卓说。

位于洞庭湖西侧的湖南常德市,常被暴雨光顾,入选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本轮强降雨下,常德再遭大水,城区出现了9处积水地段。

常德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对《常德晚报》分析,城区未现大面积内涝,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去年紧急应对城区特大暴雨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穿紫河沿线的部分排水机埠建设、部分路段和主要道路交会处地下管网损坏、排水系统功能恢复问题、新区道路功能设施配套问题等。

该报称,9处积水地段,大部分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项目施工和建设进度有关。

去年7月一场降雨量达130毫米的暴雨,将常德城区多个路段纳入水中,交通陷入混乱,几条通往高速公路的出城口被迫关闭。但常德泰达润景园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财经》记者,暴雨中,该小区的渍水比常德市城区其他小区好多了。

原因是该小区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小区之一,运用了十多项“海绵”技术,有110多个项目,涉及了水系治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绿地等多方面。

按照常德市每年累计降水量约1400毫米计算,示范小区每年的雨水调蓄容积可达4458吨,接近降雨量的80%,可节约每年小区用于公共环境消耗的自来水用水量的99%。

2016年,长沙市政府开始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初步规划目标是,用五年左右时间,使长沙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能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初步将长沙建成为海绵城市。

不过,从试点的情况看,“海绵”能够吸纳的水量仍然有限。

“简单计算一下,它不可能吸住那么多水。理论上讲,下小雨的时候可以收住,下大雨的时候,前面的小雨就已经将城市蓄满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倪广恒对《财经》记者分析。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无论是今年的湖南长沙,还是去年的“看海”主场湖北武汉,甚至北方城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会在雨季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7

关键词:园林;中高职衔接;规划设计;海绵课堂

“海绵城市”这是2015年最为热门的一个词汇,它是城市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产物,同样的道理,随着新课程改革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关系———不断变化的教学状况与越发陈旧教学方法的矛盾,为此,笔者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建设“海绵课堂”的尝试性探索,以期达到职业教育“理论够用,技能够硬”的人才要求。

1“海绵课堂”的建设内涵

1.1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传统课堂”的现状

1.1.1课堂定位的僵硬化。中职阶段,传统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把完成一定量的设计图纸抄绘练习作为课堂合格的“理想状态”,用重复的机械练习切断了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中强调的深度思考和主动创新的思维纽带,从而逐渐消减了中职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继续探索的兴趣,导致大量的优秀课程设计资源因学生内心抗拒性的“饱和状态”而流失,过于“饱和”的内心也同时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使其作品缺乏新意而呈现出明显的抄袭痕迹。如此僵硬化的课堂,使得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时明显不适应高职课堂更为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前途的迷茫。

1.1.2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先理论后实践”这一存在时间间断性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为了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存活的唯一命脉,理论知识的“倾盆而下”造成了学生在真正实践时不知所措的局面。例如,在公园规划设计练习中提到“园林公共厕所应设计在地区主要风向的下风方向”这一理论要点,这一知识点在听讲时极易理解,但是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仍然有85%的同学忽略了这一关键点,从而大大影响了作品的合理性。

1.2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海绵课堂”的本质

海绵课堂的本质就是比喻学生在课堂中如同海绵一样,将如雨水一样的知识点迅速吸收、存蓄、灵活运用,以此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实践过程中将蓄存的知识释放出来,从而让本身死板的理论知识在不断应用中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对于这样的课堂定位,笔者认为应该重新提炼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三者的内在联系性,并以之为基础来重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探索的形式,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作为教师更应主动优先地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优先制定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中职院校学生在创造性方面的潜力,让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包袱”转变为实践的“解渴”财富,为学生轻松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海绵课堂”的建设途径

“海绵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调整,课堂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课堂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以完善“海绵体”———学生个体为突破口,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效果,从而推动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高效发展。

2.1“海绵课堂”的建设应可采用优先调研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低干扰途径

中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多积极外向,内心富有想法,虽对学习缺乏耐心,但本身的探索欲望依然较为强烈。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中,教师建议避免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尤其在设计思路和风格上,应更为关注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并做积极引导,旁征博引来达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深化创意的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会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满足感。机器工厂式的园林设计人员早已不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年龄和认识层次相对较低的中职学生来说,优先布置实地调研性质的任务将更为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在“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一节中,可以本市富有特色的街头绿地小组调研为优先教学内容,组织实地调研并形成报告,教师在其中尽量减少知识点或者规范条例的干扰,以监控学生安全为主,将观察的角度彻底还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在高职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中,主动探索和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得以延续。

2.2“海绵课堂”的建设可采用图文资源和城市资源

相结合的全方位途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门需要大量辅助参考资料支撑的课程,因此课堂大量的图文资料成为了一柄“双刃剑”。一味的图文讲解将使得课堂中的“海绵体”———学生很快被“榨干”,即使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极尽所能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中职园林的学生也是无法真正感受园林空间的尺度感、空间感、意境感。笔者尝试将课堂置于城市现有园林中,让学生走出去充分吸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用自己的直观感受和记录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解“户外广场台阶设计”中,对于台阶踏步高度、宽度等规范,通过城市中几个不合理的案例来提醒学生关注设计尺度的概念。而高职园林的学生在图文资源和城市资源相结合的“海绵课堂”中将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以扩大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得渠道。

2.3“海绵课堂”的建设可采用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相结合的可持续途径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循环进步的过程,同一学生在中职和高职不同阶段的专业认识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时刻揣摩和反思个人或小组作品这一思维过程显得尤为宝贵。课程任务中涉及一定量的个人任务,同时结合了园林专业实际工作中的合作特点,加入了适当量的小组任务,这样的驱动方式更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在课程进度中所需要做出的改进之处,以此来提升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另外,在小组合作中“海绵体”之间可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积存的机制,让知识的流动性和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而有利于“海绵课堂”后期的可持续性建设。因此,在“海绵课堂”中,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的项目任务应具有可持续性,中高职院校主动构建一体化的学习机制,使得“海绵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吸收———释放———再吸收———再释放的循环。

3“海绵课堂”的建设展望

3.1引入“海绵课堂”的弹性评价机制

“海绵课堂”的灵活性授课必然与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格格不入,纯粹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的设计课是病态的,是没有生命意义的,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看来,弹性评价机制应兼顾考试与考查,闭卷与实践,更强调“海绵体”在知识吸收环节和知识应用环节的重要性,弱化结果表现,促进“海绵体”进一步的二次知识吸收,避免“一棒打死、一榨即干”的现象发生。

3.2引入“海绵课堂”的经费预算体系

多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会增加课程的成本,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自我提升的成本和课堂教学的成本成为了新的挑战,学校层面应考虑加强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中高职院校教师定期交流学习活动以及校外实训场地的长期合作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应充分利用中高职院校创造的课堂、图书馆、实训室等资源,减少课后的学习成本,将更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投入更高层次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中去。因此,详细而不断完善的经费预算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绵课堂”的发展速度。

3.3引入“海绵课堂”的网络互动模式

“海绵课堂”这一创新型的课堂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来看,必然少不了智慧化的网络构架。作为一门专业设计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中高职衔接从本质上要求中高职学生更应该主动增加与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群体内部的沟通交流频率,无论是中职学生与高职教师沟通,还是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互动讨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对于设计作品的探讨和深化始终贯穿于整个中高职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上一对一指导之外,借助现代化的沟通渠道,通过挖掘网络平台的资源,建立“微博互动”、“微信答疑”、“群聊分享”、“美图共赏”等新型互动学习模式,从而依靠广大师生的力量共同智慧地提高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海绵课堂”的蓄水量。

4结束语

“海绵课堂”是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的创新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海绵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只是一个起点,是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延伸发展打下基础的一次尝试。总而言之,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园林专业教学中应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索“海绵课堂”的建设方式,形成中高职园林教学衔接的创新特色化发展道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也将使得中高职合作院校的关系更为紧密。

参考文献:

[1]董淑秋,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

[2]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

[3]张瑾.注重学生发展过程,贯彻实施全程评价[J].考试周刊,2011.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8

关键词:交通规划;轨道交通;服务层级;城市连绵地区;区域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作为城镇化的高级形式,城市连绵地区引发所在区域资源的重新组合,带来活动效率的大幅提升,形成一些相较其他地区不同的典型特征。在此类地区构建全面、协调的公共交通系统,特别是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本文从城市连绵地区空间形态的分析切入,判断不同背景下出行活动的诉求,继而衍化得到与之对应的“区域轨道一市域轨道一市区轨道”服务层级构建模式。

1、城市连绵地区典型空间特征

城市连绵地区作为大尺度范围内城市群体的拓展与联合,从不同的层面考察,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特征。

1.1、城镇群的多核星云形态

从城市连绵地区整体层面观察,通过合作与竞争,区域范围内密集的活动要素可实现资源配置的集中与分散,促使活动的承载者——城市群体,在向心与离心的双重趋势下,空间上构筑形成以枢纽为主导的多核星云形态。典型案例如美国东北海岸城市连绵地区,纽约作为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存在,华盛顿表现鲜明的政治特色,费城、巴尔的摩等则承担区域的产业职能,见表1。

1.2、都市区的圈层扩散结构

都市区是构成城市连绵地区的基本单元。围绕富有生命力的枢纽城市,相关要素持续同化,城市的规模和尺度不断生长。在东京都市区,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构成其城市核心,都属其他区围绕核心形成内部圈层,市部、郡部和岛部环抱内部圈层组成外部圈层,远郊市、县分布四周形成通勤圈层并与都市区发生通勤联系”。东京都市区圈层人口、产业分布见表2。

1.3、中心城市的强大集聚势能

中心城市作为城市连绵地区的发展极核,处于都市区的内层。历史的发展和传承使得其具备成熟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功能,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专业分工下的规模集聚要求。中心城市通过对外辐射,影响并带动周边地区,体现都市在城市连绵地区范围内的功能定位。一些发展成熟地区受产业转移和优势扩散的影响,中心城市的职能在特定时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但作为发展的高地,都市核心的极化效应毋庸置疑。

2、连绵态势下的多样化出行诉求。

面向多样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特征,围绕“通商、通勤、通行”等核心活动,城市连绵地区存在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2.1、日常化的城际出行

在区域活动主导的组织模式中,城市与城市的依存度提高,城际间的需求联系增强,相互的人员交换和货物流通趋于频繁。

城市连绵地区不仅具备庞大的城际出行量级,其出行结构与其他区域也存在差异。

1)出行目的。日常的商务、公务出行取代传统的探亲、访友成为主导,调查发现,京津冀核心城市北京与天津间的商务出行已接近其出行总量的50%,见图l

2)出行服务。出行者对时效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城市连绵地区的尺度,200~300km距离的活动往往要求单日内实现往返,“即到即走”和“朝发夕归”成为习惯。

3)出行分布。出行者的行为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区或者时间,分布更加随机和分散。但是,通勤联系的城市间则存在明显的早晚高峰现象。

2.2、通勤化的城郊出行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出行是城市连绵地区出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随着都市规模的扩大与产业发展的更迭,大量人口和岗位迁往都市区的,见图2,

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主导产业兴起使中心城市的活力得以持续。在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城市与郊区的联系越发紧密,城、郊间的大量通勤需求成为都市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2.3、丰富的城市内部出行

一般而言。地区的出行活动强度与其经济活力呈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市由于汇聚大量的生产与生活设施,能够为居民出行提供丰富的源动力。此外,伴随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通勤、通学等刚性出行率趋于下降,商务、休闲等弹性出行率趋于上升,见图3。

3、面向城市连绵地区的轨道交通服务层级

由于城市连绵地区空间结构与出行特征的差异化要求,其轨道交通服务层级的构建应服务有别、功能清晰。

3.1、区域轨道交通层级

区域轨道交通作为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的顶层系统,承担核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外部腹地城市间的联系。通过提供高速、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区域轨道交通立足满足城际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交换需求,是区域枢纽城市连绵发展的黏合剂和催化剂。

对城市连绵地区而言,区域轨道交通由于注重通过性的要求,体现为点到点的联系,线路途经城市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对外交通枢纽。。

3.2、市域轨道交通层级

市域轨道交通作为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的中间系统,主要承担中心城市与都市区的联系。

通勤联系方面,通过引导公共交通走廊沿线居住、商业、产业用地的布置,市域轨道交通于城、郊之间形成辐轴式的格局,在提高都市区集约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

协调关系方面。市域轨道交通的存在更多是为填补区域轨道交通与市区轨道交通之间的服务空白,同时还承担着联系并统筹都市区范围内下层级轨道交通网络的职能,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考虑都市区范围的通达性要求,同时出于对相关时间目标的控制,市域轨道交通可以采用“干线+支线”的模式(见图5),消除都市区范围内需求分布的不均匀性,扩大线网的覆盖范围

3.3、市区轨道交通层级

市区轨道交通即传统意义的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的基础系统,其注重并服务中心城市的内部联系。

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追求通畅、便捷,线路多结合建筑体设站以实现交通设施与用地开发一体化,同时,考虑线网形态和服务功能的不同,市区轨道交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骨干线、补充线、联络线:骨干线支撑城市的空间结构,服务客流主要走廊;补充线在骨干线的基础上加强对重要片区的服务覆盖;联络线则分布在相对的片区,主要弥补轨道交通服务的缺失。

此外,一些城市在打造市区轨道交通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动力优异的车型和提高站间距等办法,形成市区范围内“快线+普线”的布局和运营模式(见图6),通过差异化的供给,满足中心城市不同目的、不同群体日益丰富的出行需求。

3.4、不同层级的衔接

城市连绵地区在关注出行需求的差异性、分层构建轨道交通系统的同时,还需注重出行行为的协同性,加强不同轨道交通层级问的衔接,见图7。

区域轨道交通方面,当采用与下层级轨道交通直通共线的衔接方式时。考虑其实施与运营的独立性,建设成本高昂、技术难度较大、线路组织复杂。建议在区域轨道交通枢纽引入市域轨道交通和市区轨道交通。实现与下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的转换衔接。市域轨道交通方面,考虑其与市区轨道交通的技术差异相对较小,运营和管理可以隶属同一部门,建议灵活选用共线运营和车站换乘的衔接方式。同时,考虑通勤出行的需求。

4、结语

城市的连绵发展带来区域生产组织和空间结构的革新。其复杂化与层次化的活动特征要求构建多层级的交通系统与之协调。“区域轨道一市域轨道一市区轨道”的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模式即为应对该要求而提出。实践方面,美国东北海岸、日本沿海、德国莱茵鲁尔等发达国家城市连绵地区已建立起完备的多层级轨道交通服务系统。中国城市的发展在此方面仍存在缺失,需要破除体制与机制的束缚,摆脱当前过分倚重某种单一类型轨道交通服务(如城际铁路或者城市轨道交通)的倾向,在城市连绵地区形成全面、协调、顺应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于峰,张小星.“大都市连绵区”与“城乡互动区”:关于戈特曼与麦吉城市理论的比较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46—59.

[2]李晓江.“钻石结构”:试论国家空间战略演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1—8.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9

“棉花水分测试仪/校验仪鉴定装置研制”项目成果鉴定会在京召开

2009年7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棉花水分测试仪/校验仪鉴定装置研制”项目成果鉴定会。该项目是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会上,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并认为:该项目采取了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技术指标优于项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来源:中纤局)

中纤局组织完成2009年6至8月的生丝公证检验监督抽验工作

根据《非棉纤维公证检验监督抽验实施办法》(中纤局综发[2009]68号),中纤局对2009年6至8月的生丝公证检验进行了监督抽验。本次监督抽验涉及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山东、云南、陕西省纤检局(所)和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淮安市纤检所2009年6至8月已完成检验的生丝公证检验样品。中纤局于2009年7月24日对监督抽验样品集中进行了密码编号,监督抽验专家组于7月24日开始对抽验样品进行检验测试,8月2日完成全部检验结果汇总工作。(来源:中纤局)

徐水波总工程师到四川纤检局视察指导工作

2009年7月31日下午,中国纤维检验局徐水波总工程师到四川省纤维检验局视察指导工作,听取该局班子的工作汇报,参观了实验室,并做了重要指示。

徐水波总工对四川纤检局近两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四川纤检的工作提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抓紧抓好“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二是要提高工作质量,按要求、按规范做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三是要有好的思路、好的做法,贯彻落实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纤维检验工作的意见》,纺织品的质量监督力度要加大,结合四川纤维资源的实际状况,围绕四川经济发展做好工作,做好服务;四是要抓人员素质的提高,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徐水波总工还指出,中纤局和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对四川纤检局非常关心,对四川纤检事业的发展高度关注,希望局班子继续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工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使四川纤检的发展再上新台阶。(来源:四川省纤检局)

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副局长视察宁夏纤检局

8月11日至12日,全国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视察了宁夏纺织纤维检验局。

蒲长城副局长对宁夏纺织纤维检验局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宁夏是全国主要的集贩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深加工基地。作为宁夏的特色支柱产业,宁夏羊绒以其精良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宁夏纤检局,一定要坚持按照“人才强检、科技兴检、从严治检”的思路,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造国内一流的羊绒检测中心,使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更好地开展羊绒公检工作,为宁夏羊绒产业的发展做好服务。(来源:宁夏纺织纤维检验局)

监督与服务

追根溯源 捣毁 “黑心棉”窝点

青海省纤维检验局为进一步履行打假职责,将第二批絮用纤维制品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引向深入,根据近期相关案件查办中得到的线索,在中庄大院担水巷捣毁一 “黑心棉”存放窝点。

2009年7月31日,该局执法人员根据线索迅速赶到现场,在中庄大院进行了周密暗访和排查,终于在担水巷220号一民宅出租房内查到大量棉被、棉褥等絮用纤维制品。当时,库房门紧锁,我执法人员及时跟房东沟通,要求协助联系货主,但迟迟不见货主出现。执法人员为加紧办理此案,分析有必要依法进一步采取强制措施后,立即与110报警中心取得了联系,110指挥部非常重视,派出中庄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协助我局查办此案。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劣质棉被、褥等105包,共1355床/件,涉案货值2万余元。随后依据《产品质量法》对该货主进行了行政处罚,并没收了不合格产品。(来源:青海省纤检局)

重庆纤检走进《阳光重庆》

7月27日8:00―9:00,市纤检所所长王茜同志、副所长黄胜同志、调研员刘刚同志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纠风办与重庆广播电合开办的互动性热线节目――《阳光重庆》节目。

该节目的主要话题是“关注纺织产品质量,服务百姓大众生活”。在节目中,特邀嘉宾与主持人一道,通过现场广播报道和热线电话交流互动的方式,就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纺织品、服装如何鉴别质量、如何选购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共同探讨,倾听了群众心声,解答了难点问题。宣传介绍了纤检所的相关信息。节目播出时,广大听众朋友参与热情很高,在短短的时间里,共接听听众有关服装检验、质量甄别等方面的咨询电话10余个,针对这些问题嘉宾现场逐一进行了解答。(来源:重庆市纤检所)

2009年第二季度上海市床上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受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上海市纤维检验所对本市生产、销售的床单、床套、被套、枕、枕套等以纺织原料为主的床上用品产品质量开展了2009年第二季度的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床上用品57批次,经检验,合格49批,不合格8批。其中抽查被芯类产品14批次,经检验,合格10批次,不合格4批次;抽查套件、床单等产品43批次,经检验合格39批次,不合格4批次。57批次产品中,属于上海生产企业的44批次,其中合格37批次,不合格7批次;属于外省市生产企业的13批次,其中合格12批次,不合格1批次。

针对本次床上用品专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要求相关区县质量技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次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组织执法人员对有关企业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来源:上海市纤检所)

泰安所完成春茧公证检验任务

自2009年6月25日至8月10日,泰安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完成了春茧的公证检验任务,在各公检企业的大力配合下,共检验春茧167批,51831包,1060.78吨。

此次公检任务涉及泰安岱岳区、泰安宁阳县、泰安肥城市、泰安东平县、泰安新泰市和济宁曲阜市6个地区。公检期间同志们发扬了一贯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精神,严格遵守公检工作纪律,杜绝了一切影响工作质量因素的干扰,克服了高温酷暑雷雨交加的环境,到企业现场抽样,检验人员连续作战,牺牲休息时间,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连续奋战进行蚕茧检验,体现了我们对春茧公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来源:泰安市纤检所)

维护儿童利益、确保幼儿园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

日前,马鞍山市纤维检验所在马鞍山市雨山湖饭店主持召开幼儿园絮用纤维制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全市53家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局长程波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会议宣传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法律法规规定、“黑心棉”鉴别知识及其危害,深入客观地分析目前我市幼儿园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会议上对使用了不合格絮棉的幼儿园进行了整改前集体辅导,要求新学期开学前及时更换到位,确保幼儿园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

会上还倡导有志于幼教事业的单位牵头,成立马鞍山幼儿园协会,探索在幼儿园系统建立集团采购第三方实施质量监控制度的新途径的设想。(来源:马鞍山市纤检所)

聊城市纤检所加强棉检技术培训

8月21日,在新的棉花年度即将到来之际,聊城市纤检所举办了全市棉花检验技术人员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共为全市培训棉花检验人员150余人,大大充实了棉检人员队伍,对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保证棉花成品质量、纺织品质量将有很大帮助。在培训班开幕式上,市农发行和市发改委的领导同志还就如何帮助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新体制企业如何争取农发行贷款和国家贴息等问题做了重要讲话,指导新体制企业正确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来源:聊城市纤检所)

绵阳市纤检所严查酒店、宾馆“非生活用絮棉制品”

近日,绵阳市纤维检验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各家大小酒店、宾馆使用的棉被、垫絮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部分酒店、宾馆为节约成本,购买“非生活用絮棉制品”供客人使用。执法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存在问题的酒店、宾馆进行了严肃处理,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来源:绵阳市纤检所)

“组合售茧、公检计价”试点工作在浙江省淳安县展开

浙江省湖州市纤检所与浙江省淳安县政府、淳安茧丝绸总公司积极配合,从2009年春茧开始在浙江省淳安县开始实施“组合售茧、公检计价”试点工作。

2009年初,浙江省湖州市纤检所依据中纤局《2009年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点》,深入杭州、嘉兴和湖州等蚕桑主要生产地区,充分调研蚕茧生产加工、质量评定、交易结算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过综合比较,确定在浙江省淳安县进行“组合售茧、公检计价”工作试点。(来源:中纤局)

标准

中国纺织质量标准将在柯桥诞生

今年全国纺织标准和质量研讨会将于9月28日至29日在柯桥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和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纺织服装企业质量标准的相关负责人、纺织检测机构负责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及AATCC(美国染色家与化学家协会)、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内外专家将参加研讨会。

会上,专家们除围绕国际纺织品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和检测技术、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等话题进行主题演讲外,还将举行特色专题研讨小组活动,与会人员可就纺织品检测问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咨询。据了解,会议的研讨内容将上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标准委等有关部门,以作决策参考。(来源:绍兴县报)

竹纤维家纺标准制定会议召开

近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山东潍坊联合举办天竹产业链接会,正式启动竹纤维家纺标准制定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峻等领导出席会议,天竹产业链上下游共100多家企业的代表参会。本次会议主题为“巩固、提升、链接、增长”,旨在促进天竹产业联盟在终端产品开发、标准制定、市场规范、品质提高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来源:中国纺织报)

兰溪市毛巾行业有了新质量标准

8月22日下午,由兰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方大标准信息有限公司和兰溪市纺织行业协会起草的兰溪市毛巾行业联盟标准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查。今后,兰溪毛巾行业有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质量标准。

据了解,新制定的毛巾联盟标准结合美国、欧洲等国外采购商的部分要求,以及产品性能、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制定,适合兰溪毛巾企业的生产实际,也更适应毛巾产品的出口。新制定的毛巾行业联盟标准将首先在全市9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推广实施。(来源:兰溪新闻网)

纤检建设

《纺织服装干洗剂(氯代烯烃)残留检测技术研究》通过评审

8月18日,福建省纤维检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纺织服装干洗剂(氯代烯烃)残留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合同书编号:FJQI2008003)评审会议在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召开,会议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来自福建省轻纺设计院、福建省纺织工程学会、福建省计量技术研究院、福建省纺织工业研究所、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等单位的5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意通过评审,并认为项目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希望课题组在今后能扩大检测技术的应用。(来源:福建省纤检所)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陈高原总工程师深入绵阳市调研

8月6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陈高原一行深入绵阳市三台县对纺织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及部分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

陈高原一行深入三台县正在建设的纺织工业园区,听取、参观了园区的规划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其间,陈高原还调研了绵阳佳禧印染有限公司、四川省棉麻集团绵阳纺织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详细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质量把关情况及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给企业带来机遇的汇报。调研中,陈高原指出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给绵阳市纺织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质监部门带来了巨大的责任,特别是绵阳市纤维检验所,更要积极参加、投入到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来。(来源:绵阳市纤检所)

山西省纤检局开展《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培训与讲评活动

为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全体职工在纤维检验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强化自身建设,进入7月份以来,山西省纤检局开展了GB/T 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集中培训学习和实践活动。整个活动由分散学习测试和集中讲课考评两个阶段组成,前后将持续两个月时间。截至目前,此次学习活动已经召开了四次集中讲评,共有14名干部职工走上讲台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全体职工通过本次学习和讲评活动都感到收获颇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来源:山西省纤检局)

东营市纤检所全力迎接09年度仪器化检验

东营市纤维检验所在进入7月份以来,随着经营性公证检验数量的不断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把精力用到了新的业务知识学习上,迎接09棉花年度的到来。全体检验人员学习了HVI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HVI仪器的操作流程,并对HVI仪器的日常维护,管理等部分具体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培训。(来源:东营市纤检所)

江西省纤检局出台十项便民服务措施

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创优发展环境,最近,江西省纤检局出台了十项便民服务措施。这些便民服务措施是:一是建立快速检验绿色通道服务;二是预约走访服务;三是领导接访服务;四是信息查询服务;五是业务咨询服务;六是报告邮寄服务;七是窗口延时服务;八是上门技术服务;九是棉样运输服务;十是连续跟踪服务。通过这十项便民服务措施,提高纤检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服务企业和社会,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监管。(来源:江西省纤检局)

上海市纤验所通过2009年度实验室现场复评审

2009年7月18日至20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评审组对上海市纤维检验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验室现场复评审,评审组四位专家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5个准则和相关标准,通过现场试验(涉及14类检测产品的21项我所原有检测项目与新申请检测项目)、查阅记录、现场提问等方式,对认可准则中的25个要素进行了审核确认,同时对7个领域244项检测能力进行了全覆盖审核。评审组现场评审结论是:上海市纤维检验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技术运作规范合理,检测程序科学规范,现场评审的各类材料准备充分,符合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要求。(来源:上海市纤检所)

行业展会

关注:2009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9月开幕

海绵城市建设汇报篇10

一、引资成果

1-6月,全市有到位资金的内资项目629个,协议引资104.07亿元,到位资金87.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1%,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62.35%。其中引进国内省外资金项目245个,到位资金53.9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61.75%,完成省政府督办目标641480万元的84.02%,占省招商引资局下达目标984680万元的54.74%。到位外资11730万美元,同比增长86.01%。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到位资金19.17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21.96%。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理念进一步更新

按照谭力书记的“三个转变”要求,即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从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人才和环境优势、产业链优势转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锐意进取,创新观念,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第一责任人,直接抓招商,亲自参与项目洽谈,推进项目合作实施,全程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引进和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推行市和县市区、园区、企业联动招商体制,建立了市投资促进局领导和科室定点联系县市区、园区责任制,充分整合了全市资源,调动了全市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各级领导的亲力亲为,招商理念的转变,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我市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心,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进。

(二)建立健全制度,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县市区、园区基本都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招商引资管理体系,推行了“目标责任制”;对重大招商项目,坚持按照“重大项目跟踪制”要求对在立项、规划、用地、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召集各职能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对招商项目落实责任领导和专人跟踪,确保项目合同的履行,促进项目的快速实施。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的做法是:

1、完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加快科技城建设步伐,市投资促进局梳理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文件,汇总形成新的绵阳投资政策修改建议稿提交市政府。

2、健全服务机构,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为给外来投资者提供高效的服务,切实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政务中心为外来企业和投资者做了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真正起到了为外来企业“热心服务、诚心排忧”的作用。

3、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创造高效办事环境。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市政府建立和完善了“一站式”“一章对外”服务制度,推行了承诺服务制、首问责任制、行业规范公示制、公开办事制度和挂牌上岗制及责任追究制度。

4、强化舆论监督作用,大力改善舆论环境。在改善投资环境中,各区市县、园区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优化环境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阻碍、破坏投资环境建设的人和事予以曝光,极大地增强了我市民众开放意识和环境优化意识。

(三)以项目为载体,项目推出和引进良性促进

1、深化项目包装,围绕重点企业和产业链推出项目

重点围绕*、*、*、*等创百亿企业的产业链配套、“九院”、“827”等院所科技产业化、六大产业集群项目等方面进行挖掘包装项目。全年新推出项目167个项目,引资额约219.2亿元,其中亿元项目49个,工业经济六大产业类103个,引资额154.6亿元。

2、力促落户项目投资到位,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汽车整车制造、PDP项目、*堡电站等重点签约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迅速。特别是PDP项目,到位资金18亿元;空调压缩机项目,到位资金1.14亿元;*堡电站项目,今年到位资金6550万元;红岩电站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通过有关部门的过水防洪度汛验收。今年到位资金5400万元;小容量注射剂制药生产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已建成,今年到位资金3300万元。1-6月,全市重点在建项目到位资金已达21.48亿元。

(四)搭建开放平台,多层次招商活动全面开展。

1、组织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中美经济合作洽谈会”。5月中旬,我市组团参加了在蓉召开的“*中美经济合作洽谈会”,前期组织了各县市区、园区以及*、九州等40家企业与40多家美国参会企业进行了提前对接。在对接会上,我市企业同美资企业在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建材、服务业、国际贸易和投资等行业进行了项目对接和洽谈,同参会的美方企业建立了联系,同时与5家美资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组团参加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引进万欣汽配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汽车配件生产项目、重庆民盛丝绸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的蚕丝被及丝绸加工项目。

三是组织参加并配合搞好“绵阳会客厅”城市建设推介会的项目推出和对接,促进了由*公司、民生实业集团和管理团队共同出资组建的*民生物流公司,注册资本一亿元人民币;重庆升厦集团,投资金额达3亿元;星光大道歌城、七0年代休闲会所、百姓源大药房、国美绵阳二店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会客厅”。同时继续做好投资额达5亿元的乐家易管理公司等重点可望来绵落户企业的促进工作。

四是赴江苏、上海、浙江开展集中招商活动初见成效。我市与近20家世界500强的可口可乐、大润发、东芝、GE等企业进行了沟通,与建大、泸仕电子等近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对接,同国内知名上海广电、上海光明乳业等企业进行了交流,顺利洽谈拟投资内外资项目计20余个。已深入接触BOC公司、岷川工贸、昆山精诚达电气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世界500强)及其配套企业部分内迁项目、爱普生公司、亚丰钢铁等东部四省市企业16家,达成意向性投资6项。浙江万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汽车配件加工项目已签约,浙江利华塑业投资3600万元生产项目将近期签约,上海梅林公司投资4000万建二期猪肉罐头扩产项目也将尽快实施。绵阳市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也达成了紧密的合作意向。

2、主动出击,小分队招商活动卓有成效

1-6月,全市先后组织12支小分队,带着有本地特色的项目分别在上海、宁波、温州、*、东莞等地组织当地大型企业座谈,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对接,与东部四省市在谈项目共23个,签订意向性协议5个,投资额11.5亿元人民币,签订正式协议项目2个,投资额1.7亿元人民币。其中,*市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经开区正式签订了安防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协议,投资额为1.2亿元人民币;东莞市天顺祥工贸有限公司与涪城区正式签订了塑钢成型材料项目协议,投资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浙江宁波东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经开区签订了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PDP、LCD设备意向协议;上海国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江油六合汽轮机有限公司合作,主要投资汽轮机叶片和模块等产品,分两期投资8000万元,一期5000万元今年9月份签约,明年6月份生产。

(五)加强交流合作,区域合作和友城交往不断深入

1、通过参加会展等活动,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小分队方式参加了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秘书处主任会等,并考察杨凌农业开发区。

2、密切加强友好城市联系,与云南保山市党政代表团签订友好城市协议,到此,我市已在全国建成友好城市23个。

3、与西宁市招商和经济技术协作局建立了信息互换机制,加强两市在项目、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两市招商引资工作。

4、组织光友公司、南山印染公司等6户企业前往喀什参加了第三届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并利用区域合作平台,积极邀请新疆四川商会来绵考察房地产市场。

(六)强化信息宣传,招商引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1、信息化建设更为完善

信息传输渠道进一步畅通,策划了市投资促进局招商引资网站建设系统方案,加入了省招商引资工作OA平台系统,对部门门户网站进行了更新,进一步完善了局内局域网系统,提高了使用效率。

2、信息统计分析更为深入

严格按照省招商局和统计工作要求,市投资促进局制作了“统计数据质量年”活动实施细则,完成了“统计数据质量年”活动的调研。在统计分析方面增加了以往签约项目当月到位情况的统计分析,以及省外国内项目到位资金的行业统计等,并坚持每月出一期工作动态简报,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