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十篇

时间:2023-07-23 09:37:08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1

【关键词】旅游安全系统;组成;构建

景区规划是现代景区开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景区开发建设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不同行业对景区规划的规范制定,对景区完善规划理论、规范规划内容与深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应游客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节假日高峰期,旅游安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从景区规划的初期完善旅游安全系统,加强对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安全系统的理论研究,减少和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尤为必要了。

1.旅游安全系统的定义

自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达目的地再返回常住地的全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伴随着旅游者。旅游安全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与旅游者发生关系的各个旅游部门以及社会环境。

钱学森教授曾把系统的概念描述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旅游安全系统应该表述为:由旅游者和各个旅游部门及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旅游安全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系统。

2.旅游安全系统的组成

旅游安全系统是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系统,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预防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管理保障系统。

2.1 预防系统

预防系统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设置的系统。在旅游安全系统中,预防系统十分重要。一方面,预防系统可以使游客远离危险区域;另一方面,预防系统可以保护景区的重要资源不受外界的侵害。

预防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与预警系统、标识系统、交通保障系统、安全设施系统。

监控与预警系统包括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监控系统是为了全面掌握旅游区的安全情况而设置的系统。预警系统是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游客超量而设置的系统。预警系统一是对可能发生事故及灾害的区域提前发出预测和预警信息,防止或避免其发生;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报警信息,减少事故损失,保卫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其发展[1]。

标识系统主要是指对旅游途中标识牌的规划设计、安装和维护保养。它的最主要目地是引导游客安全有序的进行旅游活动。此外,标识系统在加大对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交通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公路、游步道、客运索道、桥梁、停车场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保养。

安全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对山洪、海潮、水坝泄洪、雷电、地热的安全防护安排,对地表输电线、旅游消防设施、避雷设施等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维护,以及对水上活动安全设施、攻击型野生动物防范设施、照明设施等的安排和维修保养[2]。

2.2 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援系统是为了实施安全救援、迅速解决安全事故而设置的系统。当旅游事故发生时,迅速的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减少损失,挽救生命。

应急救援系统包括核心机构、救援机构和机构,是由旅游接待单位、旅游救援中心、保险、医疗、公安、武警、消防、通讯、交通等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社会联动系统[1]。

2.3 管理保障系统

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保障系统是构建旅游安全系统的关键。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保障系统不仅能保障旅游区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管理保障系统包括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等。

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系统,从而更好的为旅游安全提供保障。

3.景区规划中旅游安全系统的构建

3.1 预防系统的建设

3.1.1 监控与预警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摄像头”便可以实现一天24小时对某一地区的实时监控。景区规划时应该考虑建立一套覆盖景区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景区和整个旅游安全系统的“无缝”连接[3],全面掌握景区治安情况。

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自然灾害预警、环境污染预警和环境容量预警。首先,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景区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将气象、环境、地质、交通、海上救助等部门联网,实时监测地质、潮差、天气、海水水质情况,并将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的各种严重危及旅游安全的灾难与事故。同时根据可能产生危害程度的不同,发出不同级别的警报。其次,在环境污染预警方面,为了控制和缓解污染,确保旅游者身体健康,必须实时监测景区空气质量、气象要素、海水水质、单位面积游客量情况等,对污染物超标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地区发出预警信息。最后,环境容量预警旨在提醒旅游者合理选择相应时期内的旅游目的地,避免旅游地客人的过分集中、人满为患,而造成的对旅游者、旅游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损害与破坏[1]。

3.1.2 标识系统

首先,标识牌应有适宜的布局地点、安放高度和角度,数量要充足,不宜杂,不宜多,不宜滥。布局应合理有序、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在一些道路迂回曲折的景点,容易发生事故和造成污染的地方,一定要设置标识牌,提醒游客注意。

其次,标识牌的内容应简明、准确、科学、完整、醒目。例如,“小心路滑”、“注意防火”、“请保护文物”、“请文明游览”。

最后,标识牌的选材应具有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标识牌的制作材料应该尽量就地取材,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太多的破坏,尤其对于室外标识牌最好采用天然材料诸如石材和木材等,因为天然的标识牌在废弃不用后比较容易被生物降解。

3.1.3 交通保障系统

交通保障系统的规划应满足两条原则,首先,在设计时应避开危险区域及需要保护资源的区域,以减轻环境的压力;其次,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紧邻陡崖的游道,要及时清除上方险石,必要时外加金属网防护。同时还要参考安全水位线,修筑逃生通道,将健身步道与逃生通道相结合。

在为索道选线时,要避开传统的步行登山道路,以保证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不受破坏;在建造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1.4 安全设施系统

在建设安全设施系统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以保护景区游客安全为主;二、不破坏生态系统;三、与景区的旅游容量相适应。例如:在景区中配置与防火要求相适应的消防栓。在重要建筑物内,特别是全木结构的旅游设施,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建在水库与河边、林中的旅游服务设施,要考虑在雷雨季节旅游避雨时的安全。对旅游船舶应按船舶检验标准配备救生设施,严禁超员超载,环保船上必须设立各项安全标志牌,配备齐全各种消防器材,必须按船位配备救生衣(圈),包括专项水上游乐项目都必须配备救生衣(圈),确保旅游者的安全。

3.2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

3.2.1 核心机构

即旅游救援指挥中心,统管旅游救援工作。旅游救援指挥中心的建立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组织全国性的紧急救援中心主管全国旅游安全救援工作;在全国假日办、国家旅游局的基础上,联合公安、消防、武警部队等相关机构[4]。

3.2.2 救援机构

旅游救援机构划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旅游救援机构两大类。主要包括医疗部门、消防部门和公安部门。

3.2.3 机构

机构与旅游安全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与旅游安全系统的建设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包括: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通讯部门等。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影响着所在区域的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数量、性质以及救援工作的质量[1]。

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规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3.3 管理保障系统的建设

能否建立健全的适合本景区的管理保障系统是构建旅游安全系统的关键。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保障系统不仅能保障景区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管理保障系统包括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等。

3.3.1 设立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

在景区规划中设立专门性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景区安全的防范、预警、救援、控制、管理和指挥等工作。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可设立安全保卫管理委员会,直属最高管理层,下设安全保卫委员会办公室,分设计划与发展组、教育组、监察执行组、旅游监察大队等机构[1]。

3.3.2 制定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是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指导下,为保证景区员工和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所制定的符合景区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的章程、程序办法和措施,是景区安全管理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安全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重要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经济责任制等[1]。景区规划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本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3.3.3 构建景区旅游安全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从政策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控制从业人员的行业行为,约束旅游者行为,从而为景区创建安全的旅游环境提供保障。由于各个景区自然环境的不同,旅游安全事故很有可能不在部级和地方级旅游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景区规划应根据景区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本景区的旅游法规,以应对特殊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景区规划应将部级、地方级以及景区自己制定的政策法规三种形式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操作性强并能规范与指导旅游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的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瑜,吴贵明.风景区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及管理体系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2008(4):

26-29.

[2]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8.

[3]伍正刚,赵琼.旅游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永定区分校,1208.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2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1号

《浙江省旅游条例》已于2015年9月25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9月25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旅游规划

第三章 旅游促进

第四章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管理

第五章 旅游安全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旅游业发展应当突出地方特色,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行业自律的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组织制定和实施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旅游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旅游监督管理可以采取联合执法或者经法定程序批准的综合执法方式实施。

第六条 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依法成立的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健康、文明、诚信、环保旅游,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第二章 旅游规划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分类、评价,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组织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跨行政区域并且适合整体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或者由相关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商编制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省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旅游专项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和调整海洋功能区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水利、地质灾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上级旅游发展规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备案。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同时报省旅游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生态保护要求,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利益共享的原则。

依法需要经过审批、核准的旅游开发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在批准、核准项目前征求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居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用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参与所在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

第十条 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丰富的旅游度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优越的休闲度假条件,并具有一定的面积、明确的空间边界及核心区域;

(二)具备必要的交通、消防、通信、能源、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区内及周边无多发性不可规避自然灾害威胁;

(三)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影响力,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旅游项目;

(四)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旅游度假区分为部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部级旅游度假区的设立、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设立省级旅游度假区,由旅游度假区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审核后,由省旅游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级旅游度假区经批准设立后,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管理机构,负责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并自批准设立之日起两年内,编制完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经省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审查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省级旅游度假区评价考核机制。旅游度假区经评价考核不合格的,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由省旅游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撤销旅游度假区。

第三章 旅游促进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商务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海洋旅游等旅游业态创新,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促进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文化演艺等旅游新兴产业发展。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促进旅游投资的政策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旅游信贷产品和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经营者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产品,支持成立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扶持特色旅游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旅游企业,鼓励发展旅游专业经营机构,推动组建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倡导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免费开放政府投资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指导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低价开放或者免费开放,鼓励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旅游产品。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形象推广和旅游产业促进。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旅游业发展用地,保障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用地。

鼓励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及工厂和边远海岛等开发旅游项目。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旅游休闲度假体系建设,拓展城市和乡村公共休闲空间,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景区连通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引导,鼓励建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鲜明产业特色、浓郁乡土风情、优美生态环境、完备旅游设施的特色小镇,鼓励创新村集体经营管理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点、民族特色、历史记忆的特色村落,鼓励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兴办民宿和农家乐。

第二十条 宾馆酒店的用水、用气、用电、用热收费标准,按照国家规定与工业企业同价。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交通、食宿、会务等活动和工会组织的职工疗养休养活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民宿、农家乐等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本地旅游形象、重点旅游线路、重点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工作,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应当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标准化主管部门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统计主管部门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评价制度。旅游统计信息应当向社会。

第四章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管理

第二十三条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旅游者合法权益受法律、法规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或者设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旅游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设立服务网点。

从事包价旅游业务的,应当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前款所称包价旅游业务,是指预先安排行程,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导游或者领队等两项以上旅游服务,旅游者以总价支付旅游费用的业务。

第二十五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不得以任何形式诱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旅行社与旅游者在旅游合同中约定安排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的,应当以显著的方式明示;未事先约定安排购物场所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旅行社应旅游者要求并经与旅游者协商一致,在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购物场所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并应当签订补充协议。

第二十六条 旅行社安排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安排的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应当是合法营业并且向社会公众开放的;

(二)向旅游者告知购物场所、付费旅游项目的基本信息,提示可能存在的消费风险;

(三)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的经营者给付旅行社佣金的,双方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入账。

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的经营者有损害旅游者权益行为的,旅行社应当将其列入负面名单管理,并报告旅游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

第二十七条 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一)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场所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

(二)安排的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属于非法营业或者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

(三)安排的购物场所销售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明知或者应知安排的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的经营者有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记录的;

(五)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收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

旅游者与旅行社安排的购物场所和付费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发生消费纠纷,旅行社应当提供必要便利,协助解决消费纠纷。

第二十八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向旅游者告知遵守文明旅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劝阻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可以在旅游合同中约定旅游者严重违反文明旅游行为规范时可以解除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

旅游者违反文明旅游行为规范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由旅游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游客不文明旅游记录系统。

第二十九条 导游、领队应当依法参加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领队证后方可执业。导游证、领队证仅限于本人使用,不得伪造、变造、涂改、出借、出租或者买卖。

景点景区导游应当经设区的市旅游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在核定的区域内持证上岗。

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临时聘用导游的,应当依法全额支付导游服务费用。

第三十条 旅游经营者采用网络经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加贴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标明经营许可、经营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经营其他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应当核实其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标明实际提供者的名称。

网络交易平台为旅游经营者提供交易服务的,应当核实旅游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未经核实,不得提供交易服务。

第三十一条 利用城乡居民自有住宅开办接待旅游者住宿的民宿,具备相应条件的,公安及其消防机构、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发放相关的经营许可。民宿的范围和条件,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有利于民宿发展的原则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景区开放经营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的条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景区开放经营需要经过景区主管部门许可的,由景区主管部门在许可前听取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需要经过许可的,由景区经营者在景区开放经营前听取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 景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景区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破坏、毁损旅游设施或者危害景区环境安全;

(二)在景物上刻划、涂污;

(三)擅自摆摊、圈地、占点;

(四)纠缠、诱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接受付费服务;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旅游安全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安全工作。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履行旅游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旅游假日预报、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等制度,在重大节庆、假日、赛事、会展等旅游者集中活动期间和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期间,组织开展重点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对旅游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第三十六条 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应当依法取得经营许可,并由负责许可的部门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经营水上漂流、滑草、滑道等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旅游项目,法律、法规未规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七条 封闭式景区开放经营前,景区经营者应当向景区主管部门申请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景区主管部门在核定前,应当征求同级旅游主管部门意见。

封闭式景区经营者应当在景区入口处公布经核定的景区最大承载量。

第三十八条 封闭式景区经营者应当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包括门票预约、分时进入、限制进入以及景区内分流疏导、交通调控等流量控制措施。旅游者应当服从景区实施的流量控制措施。

封闭式景区内旅游者数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经营者应当及时公告。景区外待进入旅游者仍有持续增长趋势可能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经营者应当报经景区主管部门向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或者景区周边区域,利用各种信息平台相关警示信息;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等措施,控制前往景区的旅游者数量。

第三十九条 开放式景区的最大承载量,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负责核定和公布。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负责在重大节庆、假日、赛事、会展等旅游者集中活动期间,对旅游者数量进行监测和公告,并通过限制、疏导和分流等措施控制进入开放式景区的旅游者数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旅行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导游、领队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出借导游证、领队证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伪造、变造、涂改、出租或者买卖导游证、领队证的,处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景区景点导游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旅游经营者、网络交易平台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核实旅游经营者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景区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景区主管部门核定擅自开放经营的,由景区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至六个月。

第四十六条 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由旅游主管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实施。

第四十七条 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审核、审查省级旅游度假区设立条件、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及进行评价考核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在重大节庆、假日、赛事、会展等旅游者集中活动期间和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期间,开展重点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的;

(五)其他、、的行为。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3

[提要]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是制约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旺季所带来的客流急剧增长势必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以三亚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对旺季客流增长带来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策略,以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安全防范。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客流增长;安全;三亚

一、前言

旅游目的地是指吸引旅游者来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或度假休闲的地方。旅游目的地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因此做好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淡旺季旅游目的地,其旺季客流的突发性增长对旅游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挑战。

二、旺季客流增长对旅游目的地安全的影响

(一)客流急剧增长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服务是维护旅游安全的第一要素。旅游目的地旺季造成短时期内游客人数的大量增加,这对旅游业从业人员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1)人员供需失衡。一方面在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行业中从业人员的总量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旅游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也远高于其他企业。面对短期内持续高态势增长的游客人数,目的地接待系统的旅游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若未能跟上游客需求增长速度则会加剧从业人员的严重供需失衡。(2)服务质量下降。在旅游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旅游从业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高强度持续疲劳工作。这不仅无法维持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对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自身安全都是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人民网三亚《2016三亚市旅游人才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三亚市逾两千多家旅游企业,旅游业从业人口总规模达到10.5万人,占三亚常住就业人口21.5%;其中三亚旅游从业者中从事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和旅行社人数占75%,会奖旅游、海洋旅游、低空旅游、高尔夫旅游等七个子分类从业人员仅占25%。以旅游酒店为例,三亚市达到规模以上的旅游酒店256家,拥有客房49,909间、拥有床位82,546张,从业人口约为44,656人,平均每间房的服务人员仅为1.1人,而且旺季从业人员流失率达到30%左右,这就造成从业人员在旺季高负荷工作从而引起旅游安全问题。

(二)客流急剧增长对旅游者的影响。目的地游客过度拥挤不仅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也直接影响旅游者安全管理。这包括:(1)热门旅游景区交通拥堵问题。如,海南三亚2017年春节黄金期日均接待游客量达到3.6万人次,通往南山景区西线高速的车排起了长龙,超车插车现象引发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摩擦不断。短期内旅游群的集聚极易造成目的地空间的拥挤、基础设施使用的紧张、旅游设备的争夺等情况,引发旅游者之间的摩擦;(2)造成旅游群的拥挤踩踏。旅游者之间因相互争夺旅游空间、资源等造成矛盾冲突,进而引发拥挤踩踏事件甚至导致群体性冲突、骚乱事件等。如,安全隐患较大的蜈支洲岛为避免拥挤而造成的安全问题,采取了入岛人口限制。

(三)客流规模急剧增长对设施设备的影响

1、客流规模急剧增长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客流规模与旅游目的地矛盾产生的一大关键点是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短期供给刚性与游客服务需求即时性之间的不可调和。它导致的问题包括:第一,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使用的拥挤。旅游目的地服务设施接待能力因短时间客流急剧增长难以满足突然增长的服务需求。因此,目的地基础设施使用的拥挤与短缺则不可避免;第二,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管理难度提升。旅游目的地各项基础设施与安全设备的扩建与更新由于淡季的闲置,因此从成本管理的角度以及市场规律来看,满足旺季充足的基础设施难以完成建设。持续涌入目的地的游客则对相对短缺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冲击,这不仅影响设施的安全管理维护,也难以保障游客的使用安全。以三亚市为例,市内交通的不足导致黑车及宰客现象频发,餐饮卫生在大客流量的情况下难以得到保障等。

2、客流规模急剧增长对要素设备的影响。客流规模增长对要素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素设备的短缺。游客人数的激增使目的地的要素设备相对短缺,造成要素设备使用的拥挤紧张。特别是对于景区的特别设备,如游乐区大型游艺设备、景区特色交通工具、涉海娱乐项目设备等高负荷运作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安全隐患。这是引致游客争夺旅游设备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第二,要素设备的维护不周。设备的长期高强度运转加剧设备的损毁,维修保养被占用导致设备安全弹性的丧失,加之设备淘汰更新的不及时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

三、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管理的策略

旅游目的地在旺季客流急剧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从政策上应倡导游客错峰旅游;另一方面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供给能力和旅游管理水平是保障旅游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海南三亚是淡旺季比较明显的旅游目的地,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期间,保障旅游目的地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三亚旅游目的地基础环境建设。加强三亚目的地基础环境建设是缓解旅游旺季的大量游客给三亚旅游供给系统巨大压力的重点;优化三亚旅游安全环境是保障游客人身安全的关键。三亚应不断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等基础环境建设,重点针对城区、景点交通、海鲜排挡、涉海娱乐项目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滨海小镇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民宿建设;以全域旅游为契机,发展美丽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项目,缓解以滨海旅游为主的压力。改善旅游交通路况、定期加强各类旅游景点的安全检查。在完善旅游基础建设的基础上,科学串联三亚各地区旅游景点,建立旅游点快速畅通渠道,形成旅游区域模块,以提升三亚旅游业的供给。

(二)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出台鼓励政策,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是加快三亚旅游环境建设步伐、更好应对游客急剧增长的有效举措。仅靠政府的资金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三亚旅游目的地的各项公共服务建设,而集合民间力量则能快速形成助力。三亚方面可对参与旅游服务建设的私营部门的各项旅游投资提供更加优惠的财政政策,如贷款、免税等;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三亚旅游目的地先期通过旅游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引进中信、华侨城等企业资本注入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这种模式将得以继续推广,在旅游交通、滨海住宿、旅游餐饮、涉海娱乐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一系列政策改革引进知名企业及资本注入,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一方面能保障三亚接待游客的供给能力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将推进三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提升行业人员结构配比和服务质量。旅游从业人员是影响旅游安全的关键因素。三亚方面因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等人员结构问题引致的旅游安全情况较为显著,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规模,三亚方面应加强旅游行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提升三亚旅游行业人员的合理结构配比,严格把关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有效提高三亚旅游行业的接待能力。同时,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杜绝因游客人数增长而引致服务品质标准下降,出现安全管理漏洞等情况。

(四)提升三亚旅游业安全管理水平

1、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旅游企业是旅游活动安全管理的重要主体,其安全管理效能直接决定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旅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是规范旅游行业市场的重要方式,而规范行业市场、加强市场监督与引导是三亚旅游业应对客流规模急剧增长的必然要求。旅游旺季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三亚旅游市场各种乱象与旅游企业各种违规操作也日益浮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三亚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亚方面应严格规范旅游市场,治理旅游企业的违规经营与恶性竞争,监督旅游市场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安全行为,及时排查清除市场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如三亚夜市摊位的安全卫生标准设定、旅行社资质认定、旅游车船公司安全操作、酒店的安全设施配备等等。

2、提升三亚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结构直接关系旅游活动的安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应从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其旅游安全操作行为、强化其旅游安全应急能力等方面重点切入;在安全培训管理、安全资格认证、安全行为监督、安全违规查处等方面严格控制;做到杜绝司机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违章操作现象,杜绝景区内商贩强买强卖;杜绝景区设施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杜绝导游人员的强迫购物,杜绝景区设施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杜绝导游人员的强迫购物、恶意甩团等安全恶意事件。在旅游安全行政管理中,管理部门应奖惩分明,每年评比表彰优秀敬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严厉惩治各类违规操作行为。

四、加强旅游目的地旅游要素安全保障措施

以旅游基本要素为抓手,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安全保障。吃的方面: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定期对五大海鲜广场、主要定点团餐单位、旅游酒店餐厅等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防止欺客宰客现象发生。住的方面:保障各星级酒店宾馆服务及安全质量,重点规范家庭旅馆、酒店式公寓的运营,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加强特色民宿建设,形成独具风格的滨海旅游民俗群,执行民俗服务质量安全的标准化运作。行的方面:加快旅游目的地城区内交通网络建设,发挥现代交通智能系统功能,改善旅游交通环境,鼓励提升旺季网约车的参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的使用,增加运力,强化安全管理。对旅游交通运输公司、游览车司机、网约车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督导管理,保障游客出行安全。

游的方面:优化旅游景区线路,强化在景点接驳、交通串接和跨区域及全区型套票整合及提供旅游交通信息等服务,其次加强旅游景区、道路和交通工具等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的评估、排查。实时观测旅游景区人流情况,对于突发性增长而承载过量的景区进行播报并有效采取分流措施。智能化购票系统的使用能够加快景区入口速度,有效控制游客数量,排出相应的安全隐患。购的方面:(1)联合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应加强对旅行购物保障商店的认证、购物商品的品质保证、购物商店的标价及佣金的核查等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对于特产超市、热带水果批发广场进行定点标价,防止物价虚高和短斤少两的事情发生;(2)杜绝导游强迫购物,防止商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出现虚假商品现象;(3)协助购物商店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处理机制,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娱乐方面:重点强化涉海娱乐设备维护管理,规范安全操作。严格审查与认证旅游企业经营高危旅游活动项目的安全资质,督查旅游企业在游客参加高危旅游活动项目时,是否有为其配备安全装备,提供规范的安全操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路紫.旅游地防灾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J].旅游学刊,1994.4.

[2]郑向敏.目的地旅游安全分析[J].创新,2010.2.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4

一、整治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原则,以旅游团队用餐接待单位、景区小餐饮、农家乐餐馆为重点单位,米、面、食用油、鲜肉及肉制品、酒类等重点品种,加强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使旅游景区餐饮食品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旅游接待餐饮服务单位自律意识显著增强,旅游沿线、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切实保障游客餐饮安全。

二、整治范围

全县各旅游景区和车站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餐馆等餐饮单位。

三、整治内容

1、严格规范旅游景区餐饮单位经营行为。开展旅游景区小餐饮、农家乐餐馆全面清理,符合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条件的,督促餐饮业主及时办理相关证照;对业主重视食品安全、具备食品安全基本保障条件的小餐饮可以办理备案手续或发放《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对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食品安全隐患严重的小餐饮要会同景区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2、组织开展旅游餐饮服务食品拉网式排查。联合县旅游局对各旅游景区和车站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餐馆等餐饮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用水卫生等情况。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严格要求餐饮服务单位按操作规范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四季豆);严禁制作加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野菜、野果、野蕈等;严禁制作加工国家保护的等级野生动物;严禁各类旅游景区、景点餐饮服务单位、旅游团队接待单位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以及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防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团队接待单位餐饮服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擅自改变经营地址、许可类别、备注项目,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违法行为;采购和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类及其制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行为;从业人员未经健康检查、使用未经清洗消毒餐用具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力争10月底前完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5、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积极遴选旅游景区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发挥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旅游景区餐饮业健康发展。

6、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认真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应急培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置。要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报送渠道,及时相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信息,通报有关情况。

7、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餐饮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动用各种社会资源,构筑社会共治格局。广泛宣传并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大力支持新闻媒体监督和游客餐饮消费维权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加强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工作。

四、整治安排

整治活动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整治安排四个阶段,时间从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

(一)宣传动员(2月)。联合县旅游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专项整治活动,营造旅游景区餐饮食品整治的良好氛围。会同景区管理机构、旅行社向广大游客餐饮食品安全温馨提示,宣传专项整治活动,动员游客参与到专项整治中来。

(二)自查整改(3月)。组织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对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自纠,深入查找违反餐饮服务操作规范的行为,排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三)整治规范(4月至10月)。联合县旅游局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规范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行为,查办问题突出、损害游客利益的案件。同时组织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和游客“放心餐饮店”评选活动,推动全县旅游景区餐饮安全上新水平。

(四)总结评比(11月至12月)。对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创评单位和游客“放心餐饮店”进行考核、验收、公示;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深化为长效监管机制。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监管责任。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游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县旅游局的沟通协作,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工作,加强对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督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景区经营者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2、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会同县旅游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不断强化餐饮服务单位第一责任人意识,广泛宣传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倡导和推行健康饮食方式,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先进典型,张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动员广大消费者参与餐饮安全监督工作,营造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良好氛围。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5

一、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指导思想

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规划是前提,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的原则,坚持对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诚信经营、游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把确保旅游安全和提升旅游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作为共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调查研究,改善工作方法,为旅客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旅游环境,不断开创军警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工作范围

在率先启动二滩风景区、苏铁自然保护区共建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推广,在20__年前推广到红格风景区、格萨拉风景区、金沙滩漂流基地、攀钢工业旅游沿线,力争在20__年前将我市省、市级以上景区、森林公园、火车站、机场、重要的汽车站和旅游沿线建成文明程度高、旅游环境优、市场秩序好、安全可靠的标志性旅游窗口。

各军种、警种及民兵应急分队参与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要做到黄金周与日常管理兼顾,集中时间主要在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和暑假旅游高峰期,市政府组织的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及参与处理其他突发事件等。

三、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工作目标

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的工作目标是:旅游区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标识、标牌到位、醒目,旅游设施安全措施到位,旅游区治安状况良好,消防安全器材、设施完好。全年无重大游客伤亡事故和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旅游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旅游区规划科学合理,旅游资源开发规范有序,旅游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质量高;旅游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经营服务规范化,有效防止宰客、欺客、骗客行为,全年无重大服务质量投诉;旅游区卫生管理工作到位,具备一定医疗急救条件,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符合行业标准,无游客食物中毒现象发生,游客满意率在90以上;旅游区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度,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四、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工作重点

(一)切实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从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度加强对旅游区及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消防安全防护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搞好巡山护林,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滥捕滥猎等非法行为,有效预防旅游区发生火险、火灾。

(二)搞好旅游设施设备维护。协助旅游区、车站、码头、旅游沿线的管理部门搞好游山道路、索道、及游乐设施等的安全维护与管理。

(三)保持良好的旅游秩序。在旅游高峰期增加警力,加强巡逻执勤,协助旅游区及车站、码头、旅游沿线的管理部门维护好旅游秩序,及时处置旅游区及危害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搞好医疗急救和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宰客、欺客及黑导、黑社等非法行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

(四)确保交通安全顺畅。在旅游高峰期实行各警种、交通部门联动,加强对重点旅游线路、道路交通枢纽和重点旅游区的交通安全管理,排查交通隐患,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顺畅、安全。

(五)搞好抢险救灾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在旅游区及旅游沿线发生自然灾害及重大安全事故时,出警及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将灾害和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五、建立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联动机制

成立__市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__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中共__市委副书记

###__军分区政委

###__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员:__军分区、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武警__支队、武警__消防支队、武警__森林支队、市精神文明办、市规划和建设局、市

安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__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的主要领导任成员市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全市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共建活动中的重大事项,解决共建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成员如下:

办公室主任:###市旅游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办公室副主任:###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__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武警__市支队政治处主任

###武警__市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

###武警__市森林支队政治处主任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__军分区: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旅游区治安巡逻,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旅游秩序;参与处置发生在景区的、灾害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旅游区防火灭火工作。积极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与处置发生在景区的、灾害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旅游区防火灭火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旅游区治安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查处发生在旅游区的治安、刑事案件;维护旅游区及其沿线交通秩序,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加强对景区宾馆、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检查及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加强旅游区公安机构和队伍建设。

武警__市支队: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旅游区治安巡逻,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旅游秩序;参与处置发生在景区的、灾害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旅游区防火灭火工作。

武警__市消防支队:切实加强对旅游景点的消防宣传教育和检查督促,落实各项消防安全责任制,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加强对景区宾馆、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及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武警__市森林支队:加强对驻地森林及自然景区森林生态资源的防护,重点抓好防火灭火工作,处置林区的各种火情;参与林区值勤,协助林业公安打击滥伐、滥捕、滥猎等不法活动;配合公安机关维护景区治安,参与治安巡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指导景区购置防、灭火器材、设备,培训景区义务消防员,向游客宣传林区防火、灭火有关知识;对发生在景区的自然灾害事故,及时组织抢险救灾,维护景区正常秩序。

市规划和建设局:开展风景旅游区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对风景旅游区规划执行情况和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处风景旅游区违规建设和经营开发行为。

市交通局:搞好通往旅游区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加强旅游客运行业管理,重点打击旅游区内无证(牌)非法从事旅游客运行为,重点查处不签订旅游运输合同,不按规定路线、时间行驶或强迫导游擅自改变团队运行计划,不按旅游客运服务质量规范标准和旅游运输合同提供运输服务等各类旅游客运违规行为。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和应急救援组织工作。

市林业局:加强旅游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做好森林防火、督促检查、扑救火灾的指挥工作;及时打击和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市文化局:做好旅游区内文物旅游环境的维护和整治;组织对旅游区文艺演出单位、歌舞娱乐及电子游戏场所、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的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涉旅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

市卫生局:负责搞好旅游区的卫生监督工作,组织卫生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餐饮、食宿无证经营,非法行医等违规行为。

__工商局:负责旅游区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治理;对旅游企业市场主体资格的注册登记、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规范;重点查处旅游区及旅行社无照经营、私授私收回扣、制假售假等扰乱旅游区旅游市场秩序行为以及向旅游者提供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

__质监局:依法对旅游区内旅游商品质量和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旅游区和旅游企业的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及质量管理;重点查处生产假冒、伪劣旅游商品,擅自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的违规行为。

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对旅游区开展军警民共建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对旅游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依法查处旅游从业人员的涉旅违规行为;重点打击无证导游,擅自变更团队运行计划,增减旅游项目,索要回扣、小费,组织游客参与黄、赌、毒活动以及发表有损国

家利益、民族尊严的言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会同公安、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境外驻华机构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市安监局:负责对旅游区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参与调查处理各类旅游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6

一、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优质旅游服务,强化行政能力。

在学习内容上,主要是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努力学习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列》及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努力适应时展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执政水平。分局班子真诚团结,求真务实,把思想统一到工作上来,在分局的重大问题上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制度,并做好会议纪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分局还注重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了风景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完善了游客满意的服务制度与投诉监督机制,切实维护广大游客游览安全;通过学习和培训从而使分局广大干部、职工真正实现了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向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从而使分局内部进一步理清旅游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景区,进一步巩固国家“AAA”级旅游区的质量等级,全面促进旅游事业协调发展。

风景区生态化管理的目标是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之一,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自然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整体的保持,旅游经营管理者、居民、游客之间的和谐共处,旅游经济与其他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都是风景区生态化管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做好景区的生态化管理,对景区旅游经营活动和资源保护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而景区管理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动态工作,直接反映本行业系统文明程度与形象的具体体现。我们把创建省级文明风景区、文明诚信景区和开展服务与环境大建设和行业行风评议活动等工作相结合。强化行政执法,打造和谐景区,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使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原真性得到可持续发展。“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就无法恢复;只有保护得好,才可以永续利用。”分局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严格按照新颁布的《风景名胜管理条例》与《瓯海区宣传贯彻风景名胜区条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实施依法治景和依法管景。严格实施景区“一书”审批制度,对景区违建筑严格查并做好违章建筑统计上报工作,上半年会同土地、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共拆除景区违章建筑6处200多平方米,有效的揭制了景区内违章建筑的蔓延,使景区的各项违章建筑停留在萌芽状态。大力开展保护风景旅游资源有关法规的宣传,努力增强全民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在景区游步道两侧清理防火带,设置保护资源的警示标志。并对景区游览的游客开展有关宣传活动,树立资源保护意识,有效地维护了风景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自然性,使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得到了持续发展。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总负责的安全领导小组,分局的骨干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景区管理站、经营单位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体系,收集安全台账资料等。每月定期地对景区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予以取缔和整改,遇重大节假日及节庆活动,制订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专门成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清理游步道,设置森林防火带,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加强森林防火安全巡逻,悬挂横幅和防火警示牌,分发宣传单,时刻提醒游客注意森林防火安全。上半年,*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另一方面,加强对景区卫生管理工作。景区落实专职环卫清洁工进行管理,加强了对景区及周边村庄环境卫生的管理,对景区内和周边村庄的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并及时处理,并与景区内的相关单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景区环境卫生整洁,为游客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游览环境。

(三)加强对旅游行业单位的管理,优化旅游市场秩序,为继续做好对旅游行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分局加强旅游规章的宣传普及工作,形成了健康发展旅游业的浓厚气氛,在景区长期推出社会承诺制度,旅游行业同业诚信公约,设立旅游咨询、投诉服务点,取缔临时、流动摊位,对景区内各经营户、摊点实行明码标价,统一佩证上岗、亮证经营,并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原则,定期与不定期地会同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齐抓共管,做到从严执法,违法必究,大力整治景区旅游市场,从而优化旅游市场秩序。

三、科学规划,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规划是景区建设发展的前提,分局注重景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上半年委托浙江园林设计院继续对*湖、金坑峡景区控制性详规重新做了修编,对*纸山民俗文化村(水碓坑村)进行规划编制,初稿已完成,待总规审批后马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此规划对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丰富*景区的文化旅游内涵,拓展旅游外延,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景区建设上,分局根据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发新的景区景点,多层次开发旅游产品,加快旅游景点的建设步伐。一是建立健全了*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进入区、市招商引资项目库,认真配合完成*景区服务接待中心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同时与投资商洽谈投资800多万元的*户外拓展项目,二是分局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完善七瀑涧景区与四连碓的各项基础设施,完成了七瀑涧景区入口农家乐外立面改造工程,入口处绿化带改造工程。维修更新了七瀑涧景区九条祭休息停一座,安全警示牌6个,设置了路标、防火标志牌4处。三是分局投资10多万元对水碓坑村部分古民居和造纸作坊进行维修。四是为了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积极落实今年景区的建设项目和立项工作。

四、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大力提高景区知名度,不断拓展客源市场。

上半年来,*景区遵循“稳近拓远、固老培新”的原则,按照“立足温州、兼顾台绍、抢占上海、面向全国”的市场开发定位,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2月份会同*镇政府举办民间“挑灯节”活动,开展花灯展览、花灯评比、花灯游行、猜灯谜、演社戏等活动。3月份与市、区总工会进行宣传,并与签订协议,在清明期间和温州商报、瓯之旅联合推出了采摘游等一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4月份和温州公交集团协商,开通市区至景区的旅游班车,现已正常通车。5月份由温州、台州各大旅行社组织到*采线活动,签定了合作协议30余份,推出了*的旅游品牌,今年初更新了*的旅游网站,丰富了网站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乃至瓯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存在的问题

1、小水电在继续影响和制约着*风景区的发展。

*的废塑料加工取缔后,无疑给瓯海的旅游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小水电的发展又将是*风景旅游事业新的拌脚石,*是山水结合型景区,但现在时常依然让游客游览时所感觉到“孤僻的山崖,伶仃的小溪”,一片苍凉死寂;究其原因是由于*燎原水电站在景区上方截水发电而所致,此小水电始建于七十年代,现日均发电16千度已不是*镇主要用电来源,所以其经济效益已经十分低下,它的存在给*景区所创造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带来极大影响,由于部门对水资源的交叉管理,水电站在节假日期间为了片面追求低下的经济效益不顾原初协议照常发电,造成七瀑涧景区无水无景,令广大游客失望而归。

2、景区上游村庄发展养殖业,几个养猪场排放的污水直接对溪流造成很大的污染,致使景区内水流变黑浑浊发臭,严重污染了的环境也对*漂流项目有很大的影响。

3、经费欠缺,使得景区的建设步伐显得缓慢和无力。*风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其中全国文保四连碓的造纸作坊更是蜚声海内外;但由于景区建设资金的投入依然较少,无法改变原有景区落后的面貌,景区的发展缓慢,与周边风景区的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已渐失优势。特别是宣传促销,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无法按正常进行;*风景区已经在旅游经济迅猛的浪潮中让人感觉到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4职能实施不健全,并存有政出多门,管理难以统一。风景区管理含盖面广,牵涉到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治安、税务、工商、物价、规划、交通、土地等等;由于多头的交叉管理给景区依法施政带来诸多的不便,*分局目前由于没有执法主体,只能委托其他部门进行依法施政,必将导致风景旅游管理力度的不够,景区管理的难以统一。

5、*分局单位目前的性质与现有景区管理运作的体制不协调,极大影响了本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分局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8人,景区合同工15人;由于根据*风景管理的特点,在重大节庆及节假日期间,为了加强管理工作还不定期聘用当地的临时工,来参与景区管理工作;所有的管理费用及工资完全依靠门票的收入来维系,而2007年*风景区所有的门票收入只有65万元,完全不能维持*分局的日常开支费用;职工的工资及福利不能正常发放,极大的影响了全体景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分局工作一直处于举步维艰。

下半年工作计划

*分局将始终围绕着“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深挖*风景特色为主要方向,努力打造*特色旅游牌子;利用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和多样性的开发手段,促使景区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达到最高点;同时分局将采用多样式的宣传方式,以到达最佳的宣传效果,逐步把景区纳入区域旅游网,从而实现使*旅游业成为一项重要的山区支柱产业来发展,更加突出温州大旅游中“温州花园、休闲*”的特殊地位。

一、以科学规划先行,达到永续利用为目的的发展思路。

根据上级主管局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景区的实际的情况,紧紧围绕以规划先行的原则,继续完成*湖、金坑峡景区控制性详规的评审和报批工作;继续做好纸山民俗文化村详细规划并组织好会审和报批工作;并积极做好*乡村旅游(农家乐)的规划编制工作。增加和突出*的旅游特色,积极做好对各景点整合和串联;依据科学的规划,积极挖掘*特色旅游,努力实现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参与性的休闲娱乐型转变。

二、加强内部员工的思想素质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员工主观能动性,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

景区的各方面的服务质量好坏取决于广大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分局将在原有的内部管理基础上,继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继续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这一总体目标,尽量做到在不同时间而输出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强化培训工作,以达到内部管理人员拥有过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知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走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实行奖惩制度,并与景区管理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的方式,积极调动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三、继续围绕安全生产这一项重要的工作,杜绝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是一句真真需要落到实处的口号,分局将始终以安全生产为重要的工作来抓。继续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这一方针,把各项安全指标落实到各科室、各管理站和地段管理人员,并进行层层把关,要求各巡山人员做好每日安全管理日记,努力做到有事情早反映、有隐患早杜绝、有事故早通报、有投诉早处理。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景区内各类安全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制订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以确保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以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的工作为基础,实行向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工作的跨越。

20*年,我们分局全体上下职工紧紧围绕着以创“AAA”级旅游区为工作中心,工作的重心一直侧重于景区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了景区的安全、卫生及行业管理,并以“AAAA”的标准来创建“AAA”级旅游区,从而为下一步“AAAA”级旅游区的成功创建夯实基础。同时我们将把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区、创建省级文明风景区、文明诚信景区和开展服务与环境大建设和行业行风评议活动等工作相结合,认真抓好景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劲头不消,力度不减,工作不懈。

五、继续加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挖符合现代旅游理念的参与性较强的旅游项目,重点建成和完善一批较成熟的“农家乐”示范旅游点,把*的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和做成精品。

“农家乐”是近年来依托风景区发展起来的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一种观光、休闲旅游的方式,由于起投入低、见效快、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等特点为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土、野、乐、趣”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玩农家乐”为内容的“农家乐”在*风景区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把发展“农家乐”与实施农村扶贫结合起来,与发展其他旅游有机融合起来,与保护农村生态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同时为了加快景区的开发建设,促进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编制好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书,力争在旅游建设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做好各景区(点)的开发工作;建立旅游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资源开发、景点建设和拓展旅游市场业务,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计划如下:

1、在完成“纸山文化古村落”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全面启动开发“水碓坑村”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为了使各项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按照主管局的总体部署,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进程时间表和分工制度,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并按期进行,把它作为一项*风景区的精品旅游工程来抓。

2、保持和保护好特有的*纸山文化亮点,建造四连碓景区的纸文化长廊,让游客深刻领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启动对四连碓景区二期游步道延伸建设。

3、以完善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示范村”下庵村建设为工作重点,使之的规划建设与七瀑涧景区入口工程改建相结合。

在完成农家乐外立面改造的的基础上对下庵村农家乐美食、购物一条街进行道路的铺装和驳坎及绿化;同时为庙后村农家乐的发展做好规划设计。此项工作的开展申请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做好伏笔;同样也为“吃在*、休闲在*”打好基础;同时适当增加农家乐项目,突出“土、野、乐、趣”为特色,力求达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玩农家乐”的特色内容。

4、积极配合主管局完成“*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并加强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

5、继续做好各景区的安全设施的建设和景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建工作。其中以七瀑涧景区安全设施的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对景区内的铁索桥维修、加固和改建工作;7、完成*风景名胜区通景路标、指示牌和景区内全景导游牌、景点指示牌的设置和改建。

6、投入经费对*湖景区石桥村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对七瀑涧景区生态停车场的改造。

六、继续走创*特色旅游品牌的路子,挖掘宣传亮点、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来拓展客源市场。

宣传是拓展客源市场的唯一途径,*的秀美风光加之古朴的民风并深远文化积淀促使其成为世人观瞻的好地方,要打响*纸山文化旅游品牌,就要继续做好*宣传促销文章,确立“以品牌促发展、以活动促宣传”的路子确定以“千年纸乡、山水*”为主题口号。所以,下半年的宣传促销工作仍是分局日常工作的重点,针对*景区实际,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一)印制各类宣传品及纪念品(如台、挂历,旅行帽、包,纪念章等)以便在以后开展各项活动中,提高*知名度;

(二)7月份,采用新闻媒体及信函、面商方式,联谊温州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学生举行一系列活动;

(三)7月下旬在*风景名胜区举办第二届“西雁杯”*峡谷漂流大赛,让参与者体会到运动与休闲的魅力

(四)9月份,到*、*等地区进行宣传;

(五)10月份推出“游*尝农家菜”主题口号举办金秋美食节活动,在温州各大电台和报纸上进行宣传,同时加强与温州各大旅行社合作,让此主题线路推广出去;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7

一、检查时间

9月下旬,市旅游局将对各市区开展旅游安全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检查。

二、检查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防范措施,集中各方面力量,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治,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三、检查整治重点

(一)旅行社

1、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是否规范;

2、旅行社责任险投保情况,是否建议购买意外险并纳入旅游合同;

3、旅行社旅游车辆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制度建立情况;

4、旅行社租使用车辆制度及签订车辆使用合同情况;

5、旅行社安全工作有关规定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二)景区(点)

1、景区点安全工作有关规定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2、景区内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是否规范齐全;

3、景区内防汛、防火、防盗、紧急救援等设施设备是否规范有效;

4、景区内重要安全部位在重点时段是否设置专门的安全人员进行看护等。

5、景区内各项游乐设施是否按期维护、检修,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等。

(三)星级饭店

1、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2、消防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和管理情况;

3、食品卫生制度建立和监管情况。

四、检查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企业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的高度,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旅游安全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旅游安全工作的职责、目标、任务和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做到隐患排查彻底、督促检查到位、整治责任明确、应急措施完善、跟踪督办有力。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8

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以商贸旅游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加快旅游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和管仲文化旅游,努力实现颍上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前后,建成国家5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5星级饭店1家,4星级饭店1家,3星级饭店2家。实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20%以上,占全县GDP的10%以上。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景区品位明显提高,“颍上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立足皖北、辐射周边、全国著名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二、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凝聚和谐发展的合力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发发挥政府的宏观统筹功能,成立县长为主任的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实旅游行政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执法管理队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意识,通力协作、主动配合,共同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力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4、理顺旅游经营体制。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的管理权、开发权和经营权,逐步建立重点景区旅游开发、管理、营销的统一规范模式。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步伐,景区必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严格清产核资,明确法人结构,依法按章纳税,所有税金全部用于旅游事业发展。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同业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充分运用政府扶持和企业自建、收入统筹和景区提成等灵活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发挥规模效应,形成全县一盘棋、旅游大阵容的发展格局。

5、部门联动、合力兴旅。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认真履行职责。发改委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旅游经济分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依据旅游规划并在充分征求旅游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旅游项目进行审核批准;建设、交通、公路、市容等部门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普及与规范,统筹规划建设县内的旅游、交通标识;教育、科技、财政、建设、国土、林业、水利、劳动保障、商务、文化、税务、宗教、体育、环保等部门,要制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和管理;公安、交通、工商、安监、物价、质监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安全、物价、市场秩序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和推介颍上旅游;统计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做好信息统计工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行业旅游协会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职业技能,提升从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6、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快编制《颍上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坚持科学发展,体现人文理念,强化旅游休闲娱乐功能,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做到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宗教场所等有关专业规划有机结合、有效衔接。

7、加大规划实施力度。按照“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突出我县的旅游资源特色,明确产品市场定位,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要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由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责成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对主景区和旅游公路范围内一切建筑设施、居民住宅从严控制;对已建的景区景点要依照规划整合完善,达到和谐融洽;对格调低下、重复雷同的景点要限期整改,提高品位;对有损景区形象,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关停,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运行机制

8、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县财政从二零零九年起安排5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宣传促销、招商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更新、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资源保护及相关奖励等。旅游发展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滚存使用。县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农委、林业局、水务局、交通局、扶贫办等部门项目资金,重点向旅游业倾斜,切实加大旅游业的投入。

9、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旅游景区(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加大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人员奖励力度,对实际投入资金超1000万的旅游开发项目,按照《颍上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执行。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0、优先旅游项目用地。对符合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土部门优先报批、优先供地。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次性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有困难的,可分期付款。利用集体土地、林地、水面等兴办生态旅游项目,且不改变土地性质或现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联营等方式取得使用权或经营权。

11、实施投资优惠政策。兴建旅游饭店、景区、景点、游乐项目、农家乐、公园等新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不含土地)投资额达500万元(含)至10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比照土地净收益的30%标准予以奖励;投资额达1000万元(含)至30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比照土地净收益的40%标准予以奖励;投资额达3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比照土地净收益的50%标准予以奖励;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旅游建设项目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按规定程序认定,兑现奖励。

12、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对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一次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从开业之日起,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实行“前2年全额扶持、后3年减半扶持。”对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一次性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从开业之日起,2年内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全额扶持,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实行“前2年全额扶持、后3年减半扶持。”

13、加大旅游奖励力度。建立品牌激励机制,对于新建的2A、3A、4A、5A级旅游景区,分别奖励2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对新建2星、3星、4星、5星级旅游饭店,分别奖励2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对新评定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或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评定的省级旅游乡镇、优秀旅游乡镇和最佳旅游乡镇,分别奖励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对招徕外地游客一年内达5000人次以上的旅行社,每人次奖励2元。县内新评为省十强旅行社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14、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工矿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较高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15、实施旅游品牌战略。进一步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颍上湿地旅游”新品牌,着力推进八里河景区、迪沟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八里河景区要依托湖区优势,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旅游品位,推出互动式、体验式旅游项目,严禁在风景区无序建设,打造“皖风徽韵、梦里水乡”的特色景观;迪沟景区要依托竹音寺、生态园,加强生态湿地保护,挖掘景区自然、人文内涵,打造“竹刹霜钟、梵音袅袅;人水和谐、物我两忘”旅游意境;加快尤家花园及尤氏故居修复开发,再现“将军府邸、皖北名园”的独特魅力;盘活小张庄景区存量资源,展示“皖北名珠”、全球“500佳”的熠熠风采;加快开发耿棚林场、灵台湖、焦岗湖、南照、杨湖淮河风情、双集茶文化、黄坝红色旅游等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八里河、焦岗湖、灵台湖水资源优势,继续举办全国性垂钓大赛,推出钓鱼运动旅游。

16、突出管仲文化特色。加大管仲文化、淮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规划、建设中国管园,恢复管谷村管子故里、孔子拜谒处历史景观,整修扩建管鲍祠、清凉寺、尤氏故居、甘罗墓,配套建设颍上歌舞剧院、颍上体育中心、花鼓灯基地等公益设施,加强管仲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管仲文化和花鼓灯、推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打响管仲文化旅游品牌。

17、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以小张庄为龙头,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着力培育一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利用庭院、池塘、果园、竹林、菜地等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乡村人文资源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以体验“

农家乐”生活为特色的观光、娱乐、休闲、住宿、餐饮等服务的乡村旅游产品。

18、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以增强吸引力、延长旅游时间、促进旅游消费为重点,加强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重点扶持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研发能力较强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集纪念性、观赏性、收藏性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加大颍上剪纸、古城泥人、茂生香草、“管鲍之交”系列商品、八里河特产、焦岗湖水产、黄坝大麻花等旅游商品、土特产品的开发力度。对于生产旅游商品(纪念品、工艺品、礼品、用品、食品)的重点企业给予贷款但保、贴息等政策扶持。合理布局、建设旅游商品市场,定期举办旅游商品展销、评比活动,延长旅游产业链。

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能力

19、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强国、省道与景区(点)连接道路的建设,加快景区(点)道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与规划要重点向景区(点)倾斜,全面改善景区交通条件,形成无障碍的绿色旅游通道和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力争各主要景区与省道或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标准提高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开通主要景点旅游直达公交专线;在县内外高速公路、重要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立旅游宣传标识牌。

20、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县城建设,突出旅游功能,着力建设滨水园林城、管仲文化城、平原旅游城、新型能源城、文明宜居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全国优秀旅游城镇。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要素配置,加快住宿、餐饮、娱乐、停车、通讯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好重点景区(点)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及餐饮、购物场所等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强高星级饭店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社会旅游餐馆,形成以星级饭店为主体,快捷旅馆、重点餐馆为补充的旅游接待体系,提升我县旅游饭店接待能力。在县城及八里河、迪沟等重点景区规划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美食一条街,挖掘、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积极组建旅游行业协会,提升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

八、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客源市场

21、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旅游宣传促销中的主导作用,形成“政企齐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宣传促销机制,树立颍上旅游整体宣传形象。充分利用“管仲故里”、“花鼓灯之乡”,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小张庄和八里河,“国家AAAA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八里河和迪沟,皖北历史名园尤家花园等旅游名片,加大媒体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高品位的、规范统一的对外宣传广告、地域形象标识和宣传标语、标牌,形成较强的品牌竞争力,不断扩展对外宣传的综合效应。进一步整合颍上政务信息网、颍上旅游网等网络资源,积极开发旅游电子商务,大力开展网络宣传促销。加大营销策划创新力度,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加强区域联合与对接,巩固和拓展周边及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22、办好旅游节庆活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定期举办颍上县管仲文化旅游节和民间艺术周展演活动,重点加强旅游推介,展示颍上新形象。积极参加周边省市旅游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充分利用经贸、节庆、会展、招商、体育赛事、文化交流等平台加强旅游宣传,丰富旅游内涵。

23、实施旅游惠民政策。全县各景点可实行定额通票旅游,颍上人民凭个人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可半价或免费旅游;来颍投资创业的创业者、建设者可凭有关证明享受半价或免费旅游,让颍上人民充分享受颍上旅游业的发展成果。

九、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24、严格旅游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机制,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破坏性使用。强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旅游景区的环境整治力度,坚决制止在旅游景区和通往景区路侧可视范围内乱搭、乱建、乱埋、乱排、乱开采行为,严禁破坏沿途景观。高度重视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旅游景区内兴建各类项目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审批手续。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9

××年是我市全面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宏伟目标的第一年,也是四面山观念大更新、体制大创新、投入大增长、局面大开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管委会一般人上下齐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牢牢抓住重庆、江津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实施“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的发展战略,以“五个围绕、五个结合”的方针统揽旅游工作全局,在景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全年入山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

一、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力求观念大更新。

年初,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四面山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四面山、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标志着景区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四面山开发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实现景区跨越式发展,把景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上来,是摆在管委会面前的一大任务。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活动,逐步形成了“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景区围绕旅游建设,管理围绕旅游服务”的旅游战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把发展旅游与促进就业相结合,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与资源保护相结合,与扩大开放相结合,实施渝川黔金三角发展战略,加快四面山作为重庆十大旅游精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路子。同时,也促进了四面山景区全体党员干部观念的大更新。

二、正视矛盾,探索发展,做到体制大创新。

四面山的体制问题,一直是困绕四面山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历史的原因。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视矛盾,探索发展。在去年成立四面山风管委和四面山森管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制,建立了四面山管委会特效机制、特高机构。由市委常委、副书记杨盛华任书记,进一步理顺了景区管理体制,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新模式。并在全市公开选调了名机关工作人员。做到体制大创新,解决了“六对矛盾”,实现了“三个统一”,在重庆市树立了旅游体制创新的典型。

(一)解决“六对矛盾”。

一是解决“上下”矛盾。全市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力量抓,党政合力抓以四面山景区旅游为代表的全市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是解决“条块”矛盾。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是江津市众多旅游景区中“起龙”。市旅游局与四面山风管委实行主要领导一肩挑的领导体制,四面山风管委对景区内的一切资源和事业发展全权负责,从体制上消除条块之间的矛盾。

三是解决“条条”矛盾。新的旅游管理体制赋予了四面山风管委全权管理平方公里景区的职权,风管委直接向市政府负责,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矛盾。

四是解决“开发与保护”矛盾。新的管理体制实现了职责、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使开发和保护都服从于整体规划、眼前利益服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做到了开发旅游与保护资源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是解决“发展与投入”矛盾。四面山风管委成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唯一的合法主体机构,也是唯一的法人。投资商找到风管委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的需要。

六是解决“旅游与农村”矛盾。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将原纯农业的个村划给周边的镇管辖,只保留核心景区个纯林业的村开发旅游,解决了农村工作和旅游发展无法兼顾的难题。

(二)实现“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管理网络。四面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进入江津旅游管理体制层次序列,管理上实现了面上与点上、条条上与块块上的结合。

二是统一管理模式。一人兼任市旅委会办公室主任、市旅游局局长和四面山风管委主任,解决了市旅游局与四面山风管委的矛盾;四面山森林资源管理局属四面山风管委管辖的二级机构,由风管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局长,解决了风管委与市属部门单位的矛盾;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四面山管理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杨盛华同志兼任书记,增强了四面山旅游发展与全市其它重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了市级各部门对四面山旅游发展的支持。科学、高效、优化的管理体制为促进四面山景区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统一管理机制。风管委只对市政府负责,其它任何市级部门、单位都无权干涉,这种大胆放权、大胆创新的体制,营造了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打造品牌景区。

三、多方协调,破除瓶颈,实现投入大增长。

投入问题一直是制约四面山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积极寻找开发四面山的投资伙伴。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个多月的努力,历时天的艰苦谈判,成功引进了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合作开发四面山。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加盟四面山旅游业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不仅使四面山从困扰多年的经济困境中走了出来,而且使四面山的旅游环境和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改善。新华集团共投入资金万元。其中,按时拨付了首期合同资金万元,为四面山森管局偿还欠款万元。同时,投入万元,硬化望海公路、整修旅游公路公里,便道公里,完成农田水利维修工程余处。新修望乡台、大洪海个停车场建设,四面山游客接待中心、客运中心和旅游商品特色市场建设,大洪海、望乡台、龙潭湖、卧龙沟个旅游环保厕所建设,望乡台和土地岩新修了游步道。新修了山门停车场。规范制作了景区标志标牌,加大旅游导向力度。设置安装了个景区环保垃圾桶。进一步加大区域整合力度,四面山至中山古镇正在启动当中。景区基础实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四面山旅游接待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注重服务,强化管理,开创旅游新局面。

一年来,管委会不断加强四面山旅游软环境建设,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新华集团开发四面山服好务,加强景区旅游秩序、旅游安全管理,开创了四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面山旅游新局面。

⒈狠抓旅游秩序整顿。

近些年来,四面山旅游秩序与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总体是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羊儿客”泛滥,“黑车”、“黑摩托”屡禁不止,拉客宰客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羊儿客”,既扰乱了四面山游客接待市场的秩序,又严重影响整个景区的对外形象。他们追逐围堵车辆、游客,靠给宾旅馆、农家乐拉客收取回扣生存。因此要整顿旅游秩序首先要从整治“羊儿客”和“黑摩托”入手。今年,管委会成立旅游发展科和综合执法大队,旅游执法体制得到进一步规范;今年月以来,我们组织了公安、城管等部门,以联合执法的形式专门对集镇上的“羊儿客”和“黑摩托”进行了专项打击;加强了对车辆停放、乱搭乱建的治理力度,严格车辆、船只管理,保证交通畅通,减少事故的发生。认真处理旅游投诉起;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围追拉客、宰客和乱停乱放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旅游秩序。

⒉搞好旅游安全。

严格实行旅游安全例会制度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景区、景点的特殊情况,会同安委会各成员部门在旅游淡季每月(旺季每半月)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旅游安全隐患的排查,立即制定出措施限期整改,于下次排查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实行追踪责任。“”水上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按照上级督查整改的意见进行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相关安全资料的完善,归范了基础档案资料。在为新华集团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了景区、景点旅游安全、水上安全的监管,严格要求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所有人和经营人负责制,定期汇报旅游安全工作,使其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高效的开发四面山。

⒊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实施旅游服务行业自律。

旅游行业协会是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治组织。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是从根本上规范旅游秩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成立四面山旅游服务行业协会也是历届领导的希望。自管委会成立以来,我们为成立协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做好调查,通过召开业主会议、个别走访等方式,充分调查宾馆、农家乐业主的意愿,对成立旅游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对成立四面山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在政府的领导下,早日成立旅游协会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协会内部管理办法,对协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旅游服务行业自律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为了确保章程和制度的可操作性,还分别召开了次业主会议进行讨论,对章程和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三是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于月下旬召开四面山旅游服务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四面山旅游协会正式成立。旅游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四面山旅游服务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景区形象,为创建景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篇10

为切实推进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市安委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11号)精神,结合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40号)为主体内容,以落实旅游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控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的组织协调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科学治理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工作,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完善旅游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防范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旅游经济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为我县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供坚实的安全工作基础。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旅游局、旅游集团公司指定具体科室,负责行业监管工作;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按照法定要求设立安全管理科室或落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景区(点)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安全组织机构要分别根据自身的职责和管理要求,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健全和完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行业监管,综合联动”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形成“相关部门联合抽查、主管部门重点检查、企业内部全面自查”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四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层层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抓好责任落实。

(二)建立旅游景区(点)安全设施评估体系

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安全设备设施管理,根据我县景区(点)安全管理的着重点,确定安全评估体系6个评定项目:(1)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防护栏、水上拉网等)是否齐全有效;(2)消防、防火等设备(重点是室内旅游点消防设备,森林公园、风景区等防火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有效;(3)闭路监控系统是否设立并正常运行;(4)游览游乐服务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备以及地面防滑处理、无障碍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规程;(5)特殊旅游项目的安全设计、评价、验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6)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设置是否合理。以各个项目的基本情况、现状评估、整改要求等为基本指标,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同时落实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确定整改完成时限。

(三)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旅游饭店消防和食品安全督查考核。一是落实职能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充分运用行业管理职能,坚持做到非星级饭店安全工作与评星挂钩,星级饭店安全工作与星级复评挂钩。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宾馆饭店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年度安全工作教育及培训,是否制定应急安全处置预案或方案,宾馆饭店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监控系统、公共疏散通道、公共聚集场所、服务区域内紧急疏散标志及消防器材等设施设备是否合格和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检查。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食品原料的进货渠道和制作加工规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预防,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加强旅行社安全规范经营。一是规范用车。旅行社必须用正规旅游车队的车,严格禁止使用“黑车”。二是健全“一团一报”制度。旅行社凡组团用车,须向旅游行业部门申报用车计划。三是规范食宿。定点的社会饭店必须具有一定资质,禁止到不具备经营资质的社会饭店食宿。四是严格管理驾驶员。导游员与驾驶员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坚决防止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车,坚决防止旅游交通事故发生。五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无资质运营的旅行社进行非法经营,杜绝扰乱经营秩序和影响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3、深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建设。以创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以旅游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旅游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和安全隐患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自改的主体责任为抓手,逐步健全全县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二是对旅游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针对旅游企业不同类型特点,搞好分类指导和定期督促检查;四是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效果的落实,对安全隐患排查、报送、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并公告处理结果。

(四)健全重大节庆期间旅游安全社会联动机制

积极运用“5·19”、“5·20”旅游日积累的安全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重大节庆期间安全社会联动体系建设。一是细化检查,建立节前安全检查制度。重大节庆前,主动组织协调公安、安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对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指导景区增设安全标示,加固防护设施,对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责任分解,督促整改;二是加强重大节庆期间的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对全县干线公路路况、桥梁的通行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专项检查,对景区重点路段、重要节点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更新缺损标志标牌,保证旅游公路的安全畅通;三是全员发动,提高重大节庆旅游安全保障能力。在通信保障、交通状况、景区设施、应急处置等诸多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完善工作预案,全社会发动,并做到人员的“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确保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组织到位。

(五)推进旅游安全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信息化预警体系,推进旅游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做好旅游安全信息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各旅游景区(点)建立旅游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保护机构和人员,改进安全设施设备。旅游主管部门依据对旅游目的地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估,向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安全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移动通信渠道作用。加强对主要旅游景区安全监测,逐步实施对旅游团队的全程监控,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渠道及时旅游安全提示和预警信息,特别是对旅游设施和旅游区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向旅游者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做出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推进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完善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程序等相关内容;二是建立应急救援人员和完善设备。设立医疗室,有专职医务人员,备日常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等器材和设备;三是落实应急救援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四、工作步骤

县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4月1日-5月15日)。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拟定工作要求。

第二阶段(5月16日-6月30日)。摸清安全现状,梳理工作重点,提出具体措施。

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分解落实责任,实施具体措施,建立工作制度。

第四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总结经验,自查整改,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牵头,旅游局、旅游集团公司安全组织机构认真抓落实,旅游企业和景区(点)全力配合,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强化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确立“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二)认真组织,明确分工。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细化、量化,实施过程要有项目、有行动,做到项目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完成时限落实,确保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