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市场研究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6:41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1

1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技术虽然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比相差甚远,然而我国大多数农业机械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其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各种各样的。由于农业技术水平较差,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市场的发展。

1.2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楚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比较大,其前景也非常广阔,但其中很多产品的市场定位都很模糊。部分大型的农业机械主要想靠近大中型农场,但其部分功能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并不能满足大中型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一些小型农业机械,所适用的人群都是农民,但是在价格比较高,农民觉得价格有点偏高,而且在功能设计方面还有所欠缺。

1.3农业机械产品售价偏高

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创新研究和制造成本不断的增加,使得农业机械产品的售价越来越高,导致许多农民和大型农场因为机械设备价格较高而持观望的态度,进而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在对于机械设备价格偏高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的不购买或者利用比较旧的农业机械进行操作,严重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2促进农业机械管理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由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想要农业生产实现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全部机械化操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针对目前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进行解决,促使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1培养创新型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

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行为都将影响着推广工作的质量,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农机推广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之外,还应该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可以快速的转换思路等,把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都当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认真努力的去完成。因此,农机推广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给技术人员做好思想工作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为他们建立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加快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如果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就需要不断的创新研究新技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而使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可以紧密连接在一起,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2.3农业机械产品市场定位准确,明确客户群体

在研究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进行研究与之相对应的农业产品,而且在农业机械产品的功能研究上,不断的创新,使其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在不断创新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才能进一步的满足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并确保企业所生产的设备和对市场的定位都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才能促进农业机械产品的销量持续上升。

2.4优化农机产品制造工艺并降低产品的价格

由于农业机械产品价格偏高,导致农民和大中型农场都是持观望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的价格。首先需要不断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其次,对于农业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工艺方法,需要不断的优化,进而可以提高其生产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在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最后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尽量建立产品直营渠道,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经销商这个环节。通过对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的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在销售过程中降低成本这三个环节,最终降低其产品的销售价格。

结束语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2

1湖北省植保机械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省植保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数量及产品产量不断扩大,但受外在因素影响,目前发展速度迟缓,创新能力不足,职能部门支持力度不够。省内现有植保机械产品的生产企业10家,农用航空植保服务站1家,分布于荆门、武汉、襄阳、随州、荆州等地,其中产品列入《湖北省支持推广的产品目录》的4家,被聘为国家植保机械与清洗机械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2家,被聘为湖北农机学会植保机械分会会员单位的2家,进入我省市场销售植保机械产品的企业直销点或经销商尚难以统计。省内市场,主要还是以中小型植保机械为主,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种:(1)背负式喷雾器:目前在我省占绝对地位,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0%左右,主要有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喷粉机三大类。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劳动强度高,喷雾不均匀,跑、冒、滴、洒、漏严重,呈现淘汰的趋势;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劳动强度低、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力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数量呈现增长普及的趋势;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作业效率虽然高,但是很笨重,不适宜现阶段留守农村的妇女、老人使用,保有量呈现下降趋势。(2)动力喷雾机:我省这类喷雾机主要有喷杆式动力喷雾机、担架式(手推车式)动力喷雾机等几大系列产品。水稻病虫害防治是我省乃至全国的难题,受种植规模及田间作业道路影响,这些植保机械都难以下田作业。就总体而言,省内植保机械市场存在的产品品种单一,制造工艺及质量可靠性都有待提高。喷射部件单一、喷嘴型号不全,整体质量不高,施药量大、雾化不均匀,作业效率低,农药残留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省外大量植保机械产品以低价打入湖北市场,售后服务衔接不上,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问题根源在于:一是市场竞争激烈,经销商优购低端产品进入市场相互杀价,极大影响了产销供货规律,造成企业无利可图,不愿意开发新产品投入生产;二是这些年来,没有相应的政策来支持植保机械,植保机械在现代化农业机械里面属于弱势领域,因与农药配套使用,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国家要求所有植保机械产品均需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检测,通过认证的产品必须具有一致性,虽然是一种保护措施,但是也限制了产品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因为只要有所变更,就得向认证中心汇报,比较麻烦;三是仿制太普遍,由于植保机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简单,容易仿造,因而许多企业不愿意开发新产品,特别是科研型企业最担心这一点,如2012年省内某植保机械公司与相关农业院校花费巨资,聘请专家、设计人员花了近2年的时间研发出一款新型机具,投放市场不到4个月就被其他企业仿制出来,截止2013年底,已发现国内7家企业仿制出该产品。价格透明、技术得不到保护是目前省内植保机械企业的最大困惑。

2湖北省内植保机械发展的方向

根据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和我省农业种植状况分析,大力发展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植保机械、兼顾小型植保机械,特别是发展能够下水田的植保机械是必然的选择。毕竟我省还在实行小面积种植,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尚未普遍实行。未来我省植保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是:(1)植保机械技术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开展超低量喷雾和变量喷雾技术研究,重点研究超低量喷雾技术的雾化设备及喷雾系统;二是开展防雾滴漂移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雾滴漂移的主要原因和防止雾滴漂移的方法,研发或推广先进的防雾滴漂移的专用喷头或扇形喷头,逐步淘汰锥形雾化喷头;三是加强植保机械制造材料和工艺的研究及慎重选配核心零部件,加强物理、生物等绿色、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环保型植保机械的研究开发。(2)植保机械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一是加强基础部件的研制与开发,尽快实现植保机械的智能化、科技化,将“人背机器的现状改变成机器背人”。重点加强喷雾系统、自走式驱动系统的开发,提高植保机械的作业性能,满足不同农作物不同生长期病虫害防治的需要;二是加强新产品的研发,研制开发与蓄电池配套的小型便携式电动喷雾机;适合水旱两用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研制开发适合我省丘陵山区茶园、果园的自走风送式喷雾机,以及耕地、施药、播种、施肥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式作业机系列产品;三是进行自走式带液压折叠、升降功能的适用于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研制与开发。

3湖北省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省内植保机械生产企业还比较少,没有团队效应,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业务往来,产品系列化程度较低,几乎每家企业都只有一两个主打产品,产品过于单一,无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销售旺季,不能保证系列产品的供应,无法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规格少,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病虫害的防治作业需要;设计及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加工精度低,成本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因技术开发基础薄弱,省内从事植保机械生产的企业对于新产品的开发一直很盲目,处于一种守株待兔的心态,等待着国内外有科研开发能力的企业推出新产品,然后及时想办法购回,加以改进或直接购回散件组装,贴上自己的商标,就算自己的新产品,虽然走了捷径,但是路程走不远。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制约我省植保机械技术提升的主要障碍。

4植保机械推广工作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我省植保机械生产企业仅有数十家左右,但专业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具备自主开发产品能力的更少,盲目仿造现象、恶意竞争杀价现象十分严重,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几乎没有,都还处于中小型企业阶段。由于植保机械的特殊性,推广起来比较困难:生产企业走市场途径推广,只能选择农药、化肥等农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一方面要与省内植保机械生产企业讨价还价,还要与省外进入的产品相互竞争,很多经销商都采取向省内生产企业赊账购回产品,然后免费随农药、化肥当赠品送出去,因省外企业离得远,不赊账,经销商就逼迫省内企业赊账推广,要账成本实在太高;企业若走政策途径推广,从字面理解,植保机械应由植保站推广,但是补贴资金由农机部门下达,植保站就不会帮助企业推广,因为没有资金控制权,感觉很被动;企业若让农机部门推广,少数县市农机部门犹如经销商,感觉植保机械利润小,补贴低,无利可图也不愿意推广。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欲享受国家政策,在基层,没有后门是进不去的。影响我省植保机械产品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2点:(1)在基层某些县市,植保机械得不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享受不到相应的补贴政策,甚至有些负责农机补贴的管理人员搞不懂植保机械是什么机具,植保机械是干什么用的。还有些负责补贴的农机管理人员嫌弃植保机械产品机具小,补贴额度低,本部门得不到更多好处,不愿意操作这项工作。要想争取到植保机械补贴,只有与农机部门熟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去争取还有点希望;单个农户申请补贴,农机补贴操作人员不分机具大小、补贴额度,按固定模式程序办理,申请一百元小额的植保机械和申请5万元大额的拖拉机手续一样操作,繁琐的过程让农户自动退出,宁可买市场上低端产品,也不要补贴产品,从家里到城里找农机部门耗费力气、路费,实在伤不起。补贴申请手续过于繁琐,是制约植保机械推广的一大因素。(2)因利益驱使,潜规则作怪。个别县市有关部门变相指定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大多与管农机补贴业务的沾亲带故,又是专门销售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的,销售利润大,潜规则收入也高,而植保机械这类利润低的小型机械,他们是看不上眼的,而做农资生意的经销商,特别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销商,挠破头皮想推广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植保机械,但是没有关系是争取不到的,理由是不具备农业机械经营资质,若有农机部门或高层关系牵线搭桥,就另当别论,潜规则给省内植保机械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5植保机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对粮食作物植保需要迫切。二是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方案要求,为降低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国家给予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高效植保机械及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植保机械提供了财力支撑。三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各级政府提倡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并投入大量物力财力,用于引导补贴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四是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植保机械产品已经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随着政策的宣传到位,国家反腐倡廉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农户购买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不再是难题。

6建议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3

一、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生产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它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与老百姓饮食问题有直接影响,更是我国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未来的主要潮流。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其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大型机械的使用量也在逐步增加。除此之外,农业机械管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增产和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如今机械化已经悄然进入了千千万万农民的家中,良好的管理十分必要,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作业效率,还能大大促进农业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

二、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市场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的产品市场中,农业机械产品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市场定位却很模糊,部分的农业机械虽然定位于大中型市场,但其功能上的一些不足性却很难满足大中型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小型的农业机械在客户群体上比较偏向于农民,但是其售价却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同时功能也没有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农业机械产品价格昂贵。由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建造技术还普遍落后,导致农业机械的造价普遍较高,其售价也变得昂贵。而现在我国农民和一些农场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对于一些昂贵的机械产品并不具备购买能力,同时在具有消费需求时,往往会买一些相对便宜的低质量的替代品,这些都对农业机械的销售造成了严重影响,抑制了农业机械的发展。

3.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目前由于我国对于农业机械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技术研发方面始终处于落后状态,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无法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对于农业机械产品研发的人员和经费也不足,导致发展脚步十分缓慢,严重妨碍了农业机械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4.产品服务体系存在缺陷。在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产品服务体系中,农机设备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设备的使用中存在地域局限性,我国东部的农机设备使用率远远高于我国中西部;同时农机产品的推广出现断层现象,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推广制度的不合理导致新局面迟迟无法打开;除此之外,政府部门的服务与农机技术发展不协调,具体表现为基层政府人手不足,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导致无法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良好配套服务,严重抑制了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相关措施

1.找准市场定位,降低市场价格。目前阻碍我国农业机械进一步拓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市场定位不明确,因此相关厂家应该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对应的机械产品开发,从而使得机械产品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还要设置好农业机械产品在市场上的总体布局,以保证市场定位与布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针对目前农业机械产品定价过高的现象,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善。首先相关部门要尽力减少机械产品的研发成本,对研发过程进行良好的管理,优化研发结构,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实用性。同时,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适当的优化,提高制造的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而相关的销售部门,要建立直销的途径,避免中间环节造成的价格波动,从而有效改善产品售价,推动农业机械产品的进一步扩大,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2.加强产品的宣传与发展。对于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要将先进的设备推入农业的生产与应用当中,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自动化生产过程,因此加强对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对于农业机械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的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行业中的情况有及时的了解,掌握目前市场中的先进设备,并及时推广到地区农业发展当中,同时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定期开展培训业务,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农业机械的管理人员也要拓宽推广的途径,构建全面的农业机械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对其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开展教育与培训活动。

3.加快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是改善当前农业机械环境的有效措施,只有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不仅要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还应该聘请高技术人才进行创新研发。除此之外,农业机械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民服务,因此产品的研发过程,要尽可能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而通过产品的创新研究,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推动我国农业化发展的脚步。

4.实施技术推广,实践农机化操作。要发展农业产业,就要优化产业结构,将农业机械技术与农业生产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农机部门要与推广部门一起对农民生产进行充分的调查,从创新的角度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与机械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农机发展解决限制性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械社会化构架。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机械必须全面改善,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潮流。加大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先进设备,进行农机复式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农机生产机械化信息服务,大力开发精准作业、农村可视化与数字化远程、灾害预防与气象预测等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只有让农民自发购买经济环保、先进安全的低碳农机设备,才能达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最终目的。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4

自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我省农业机械化有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以适应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川西北高原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发展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差、农业机械工业与流通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有新成效,努力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的新跨越。

二、明确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内容和发展重点,并保证选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有效。二是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发展农业机械化要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结合。三是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辅以必要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四是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个区域、各种农作物、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我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47万千瓦,年均增长3.5%;农业生产耕整地、播种栽插、收割等主要环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年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强化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推进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实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突出农机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开发标准化、多功能、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具有相应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平原、丘陵、山区、川西北高原、安宁河宽谷地区建立省级综合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育秧、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农作物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旱作节水、农产品烘干、果蔬保鲜等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机械。

(三)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在川的相关大专院校要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推广机构要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各地要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工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小(微)型农业机械的骨干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尽快提升我省农机工业水平,彻底改变我省农机工业落后面貌,把农机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五)扶持发展农业机械流通业。按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方针加速培育一批农机流通龙头骨干企业,并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区域性骨干企业相结合的新型流通企业集团。要把现代农业机械流通及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各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机械流通行业连锁化进程,支持兴建农业机械有形市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将其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六)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维修业。坚持方便维修、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扶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服务一定区域范围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

(七)完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要区分其公益性和经营性,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要求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以基层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专业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八)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公益性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机制,确保队伍稳定。

(九)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发展经营性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按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大户。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加快电子化信息服务进程,建立高效、灵活的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制度,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

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

(一)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监理人员编制,保证安全监理机构执法必需经费,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

(二)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手段,不断提高农机产品鉴定能力,搞好农业机械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鉴定。依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机产品使用安全。

(三)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共同配合,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经营、维修、作业实施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政策支持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要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研发、示范、鉴定、推广、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应该享受的补贴要确保足额到位。

(二)国家银行金融机构应对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维修、流通、物流等行业,对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购机、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生产、经营、维修农业机械和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用运输等的税收减免政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治理、金土地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涉农项目中要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特别要把农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

(五)做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公安、交通、农机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按各自职责落实好国家对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免收过路过桥费的规定,做好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农办、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科技、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各地要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制定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5

关键词:日光温室;小型农用机械;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6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50

随着农业发展,抚松地区利用温室大棚搞种植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大棚的特殊性,许多农用机械很难在温室大棚中应用。要推广小型农用机械进温室大棚,以提高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1 温室生产中小型农用机械应用的意义

1.1 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都已经用上了农业机械,但是由于温室大棚的特殊性,一些农用机械并不适合。大棚里的生产作业还是原始的生产方式,这样导致虽然建了很多温室大棚但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也很大。如果能研究一些适用于温室大棚的小型农用机械,那么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节省劳动力,促进温室大棚的进一步发展。

1.2 促进收入增加

小型农用机械进入温室大棚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农业机械化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这样可以促进增加收入。通过调查,使用机械的温室大棚的农民收入明显高于没有使用机械的温室大棚。

2 日光温室小型机械应用现状

2.1 研发力度不够,机械类型少

经调查,目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生产小型农用机械类型并不多,而且研发单位投入到这的研发力度不够。现在研发出来的机械并不具有针对性,所以不能够实效有用地运用到温室大棚生产作业中来。

2.2 现有机型售后不到位

现有的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小型农用机械市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的产业链条,因此缺乏对整个市场的调控。

3 温室生产中小型农用机械推广与应用的对策

3.1 加大补贴

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农用机械的补贴,补贴力度也在加大。但是我国农村消费水平低,购买农用机械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大事,要想满足农民的购买欲望,要在日光温室大棚中推广使用小型农用机械,就要加大财政投入。

3.2 加强售后

售后不仅在农用机械方面,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个大问题。售后做好,服务做好,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3.3 加强新机型的研究

机械技术应用于日光温室大棚,能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并且保证棚内作物高产,促进农业协调发展,那么加强新机型的研究就是推广小型机械在日光温室中运用的最重要手段。经调查研究,目前有以下几种机械比较适于日光温室生产,要加强研究。

3.3.1 生产作业型机械

针对日光温室的特殊条件可以研究生产作业型机械。主要有耕地机,以耕地为主,也可以在更换一些零件后进行开沟、深度松土、除草、打药等工作;小型播种机,这种机械可以保证节省种子、节省时间、发芽率高、作物之间间距合理、产量高等;地膜覆盖机,帮助覆盖地膜,工作效率高。

3.3.2 施肥型机械

施肥型机械是一种投资小且成本低的可移动机械,这种机械能够在灌溉时降低成本并提高灌溉质量。

3.3.3 卷帘机械

卷帘机械主要是为日光温室铺草帘、保温被等,这种机械工作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这种机械工作原理是利用减速机实现卷拉覆盖帘。

3.3.4 开窗通风机械

开窗通风机械能够在人力或电力的控制下,通过传输装置将日光温室的棚顶或窗户打开,它的性能稳定,运行安全和准确,很方便自动控制。

3.3.5 气体调质机械

气体调质机械是能够及时对大棚进行温度和二氧化碳肥料增加的装置。

3.3.6 大棚降温机械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和温室封闭,大棚内的温度可达50℃甚至以上,这样的大棚是不能种植多年生苗木或花卉的。那么降温机在此处就有用场了,它的原理是利用水分蒸发时的湿能转变成潜热的原理进行降温的。温度越高,降温机的降温幅度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何伟宁,赵毅斌,傅旭光.浅析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05(4) .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6

虽然发展自动化的农机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实现这个过程却面临很多的困难。首先,我国一些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功能或者改善整体作业的性能,会对传统机械的结构进行较大规模地改动和重组,机械的复杂性随着功能的增加而呈现递进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械的制造成本和修理难度。在技术方面,我国精准农业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机械与GPS、传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整合还需要以各种硬件的标准化作为前提,而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深入研究[3]。在市场需求方面,可用机械与农产品生产模式之间的配套性较差,而且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机械都是依靠国外进口,独立性相对较弱,对市场上流通的农机产品质量也缺乏保障。

2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改进措施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向节水节肥等精准控制的“节约型”方向发展,走绿色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燃油价格不断提高,用户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节能和环保成为农户选择农机的2项标准。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实现节水节能并降低成本,以满足用户需求、市场走向以及自身发展,而不是对产品功能的富集,同时应该考虑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农民的购买能力以及维修使用过程中的方便程度[4]。

提高农机产品与高科技的兼容能力,可以在降低机手劳动强度与提高操作的舒适程度2个方面着手,加强控制系统涵盖的科技应用,例如内置按钮操作的设置、方向动力控制和驾驶室的优化设计等。农机操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相关仪表器材就可以使用整个系统,并对生产、安全指数有明确的认识。将传统的机械与目前先进的GPS、GIS、机电液一体化以及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地整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是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基于GPS的智能播种、施肥以及旋耕机械设备[5]。消化、引进以及自主创新的结合是我国农机发展的新思路,应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

3结语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7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通过国家行政手段进行农业机械化大力推行的阶段

主要包括1949~1980年,利用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性,对农业机械化建设采取强有力的监控,实现国家投资建设、政策帮扶,历经开创、探索与调整、稳步发展三个时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理论建立与完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开创时期,增添与补充了旧式的农业用具,积极对新型的农业用具进行推广,优先发展了农田排灌机械化,创办了国营性质的机械化农场,试办了国营性质的拖拉机站,并大量创办了农业机械生产工业。在探索与调整时期,阐明了我国农业的根本发展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兴起了农具改革运动,国营拖拉机站下放与再次回收,农业机械化工业体系得到整改,建立起农机修配网。在稳步发展时期,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基本建设目标,进一步增加农机投资,对农机与相关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控,对农业机械产品的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组建了农业保障体系,并改变了农业动力结构。

1.2国家放松农业机械化统管力度,转变农业机械发展机制的阶段主要是指

1981~1994年,由于我国经济改革,促使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管理工作上开始减少投资与管制要求,给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机械的购买与使用上放宽了空间,促使农业机械化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结合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的发展情况,合理的选择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与发展内容,允许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可以自行购买与使用农业机械用具,可以经营农业机械产品;采用了集体农机站与经济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方式,初步形成了“市场+计划”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扩展了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与应用深度,对农机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创新;通过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化工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农机产品,其中以农用运输车、新疆-2为代表的中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等为代表。

1.3通过国家法律法规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政策来优化改革我国农业机械化市场的阶段

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方向,始终围绕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目标,科学合理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工程;规范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办法,加强了农机安全质量与使用安全方面的保障力度;通过农业机械化科研机构与农机技术推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机械化工程组成结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工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加快发展。

2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的形成条件

2.1国家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提出农业机械工程建设(以新疆兵团为例)

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的形成,必须得到国家农业部门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与建设规划,为农业机械工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奠定强大的国家基础。到2015年,新疆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将达到420万kw,主要植棉师基本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建成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0个,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3%,基本建成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

2.2农业机械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

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的研究工作,要建立在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与提高,在农业机械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上也加强了培养力度,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农业机械工程人才开始源源不断的投入到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中,为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线路的形成保障了人才基础。

2.3科学技术的提高带动了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农业机械工程在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的发展过程中,要依靠国家在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的建设进程。科学技术是我国实现高效率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形成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的重要技术保障,为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3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的完善策略

3.1加强国家及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机械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生产工作

国家及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对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做好理论指导与实践辅导工作,为农业机械工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路线形成中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体系,落实农业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统一规划安排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工作,通过资金、政策、人才等形式对农业机械工程建设提供帮助。另外,国家要建立专业的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综合整理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的发展情况,对农业机械工程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线提出指导性建议。

3.2结合全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成果,完善该工程研究与管理模式

农业机械工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充分了解与整理各地区农业机械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实地考察与建设进度监督管理,作出合理的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完善农业机械工程研究与管理模式。农业机械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模式,需要对农业机械工程的专业理论进行全面了解、科学应用,使之在实践工作中发挥出最大化作用;对农业机械工程建设进行高效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顺利发展,并借助农业机械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模式,及时为农业机械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合理的意见。

3.3加深农业机械工程领域中人才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农业机械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通过各地区农业机械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的交流、合作,完善农业机械工程的理论、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农业机械工程还要向国外在相关方面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弥补我国农业机械工程的不足。这两点内容,是我国农业机械工程建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今后农业机械工程发展的趋势之一,因此需要各地区农业机械工程建设的理论研究者、实践管理者等通过当前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

4总结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8

近年来,设施农业产业不断向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设施农业装备更加特殊,其小型化、便携式、高频性、周年性等特点对设备的运行维护提出更加细致的要求,例如设施装备护理周期间隔比大田机械短,电动喷药机超过2个月不充电就会引起电池过放而无法正常使用;大田机械的服务作业市场现状也说明了和设施机具存在显著不同[1-2]。开展农机租赁是农业发展非常迫切的一项事业,其合理性以及市场潜力都得到了肯定。总体来说,农机租赁减少了农机、财力的占用,为农户和涉农企业低成本筹措资本和采购新设备提供方便,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利用率[1],为更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供新思路。因此,农机租赁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3]。但如何开展农机租赁业务,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尤其是如何加速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和装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借助互联网+农机租赁模式,在“加速”二字上做文章,借助金融投资来整体运作[4],其市场发展的规模值得期待。

互联网+农机融资租赁模式

现行的农机补贴实行“全额购机”定额补贴政策,不适合规模化的设施小型装备推广。另外,选择银行贷款来批量采购设施小型装备,会面临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多、有效抵押品很难办理、还贷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等问题,结果是温室种植合作社难以获得贷款,或无法承受资金成本和还贷压力[5]。对比上述2种模式,兼具融资、融物功能的农机租赁非常适合农户,尤其适合温室种植户和种植合作社,将“花小钱办大事”变成现实[6],再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加速成本回收,非常适合设施小型装备的推广应用。互联网+农机融资租赁模式能够把农科院所的研发和装备推广后的维护工作结合在一起(图1)。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机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采购资金的来源和装备的后期维护。解决这2个难题后,温室小型装备就会从“烫手山药”变成“金蛋蛋”。

资金的来源

将温室小型农机装备作为有效抵押品,可以促使租赁业务手续相对简便,对种植合作社的信用要求、首付比例、融资额度、抵押物、申请手续、手续费用等方面“门槛”有所降低。租赁的还款方式灵活,尽量做到还款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对匹配,努力做到补贴资金兑现、秋收等关键点进行费用处理,现金流充裕时段归还本金,大大减轻了农户、合作社的还款压力。

装备的后期维护

采用谁受益谁维护的方式,小型装备的所有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收取租赁费用,自己维护;所有者也可以向合作社统一收取租金,统一维护。租赁方可通过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手机APP,上传身份证、土地承办证、农村房屋产权证等资料后,软件平台会审核申请人的资料,申请人在获得资格后,便可以在软件平台上进行农机租赁。

融资模式

单纯的农科院所和合作社做不到设施小型装备高效示范推广的规模化,而融资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温室装备推广而言,融资的目的是重新构建装备产权的平台,邀请第三方来投资生产,农科院所和合作社配合完成。通过市场化的公司主体首先对农科院所的熟化小型装备进行评估,通过审核投资人的资金后,就可以大批购买合作社选定的设备,并将它出租。种植户根据需要随时选定空闲的装备并有偿使用,费用可根据装备受欢迎程度上下浮动,这样可以调节装备的使用频率。这种模式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对于温室小型农机推广来说,租赁方式可以克服目前规模化推广难题,加速其推广进程。还可以将农科院所解放出来,并使得科研成果被市场快速接纳,通过天使投资人加速推进成果规模化应用。

实践探索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GPS黑匣子”用来梳理租赁推广系统的利益关系。装备的供方可以通过手机APP定位远程开关机器,并查看装备的作业状态、用户对装备的评分情况、机器的分布情况等,使公司实体可以在线把控租赁农机小型装备的实际现状,对投资人宏观统计分析也有帮助,也有利于农科院所争取到下一轮的投资。农科院所不仅凭借科技成果造福农业,并获得知识产权收益,而且对进一步的研发起到推动作用。以上分析说明该系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瑞杰,孙鹤,宁旺云.培育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对农业机械化发

展的作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5(07):73-76.

[2] 李社潮,张兆军,姚淑先,等.发展农机租赁服务网络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5(04):31-33.

[3] 王瑞杰.r机租赁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J].农机

化研究,2004(01):35-37.

[4] 王原雪.以融资租赁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发展的对策研究[D].青

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5] 杨中华.P2P涉足农机租赁[N].华夏时报,2014-09-25007.

[6] 朱隽.农机租赁的春天来了吗[N].人民日报,2015-05-10010.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9

关键词:玉米机械;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东北三省、内蒙、河北、山西及津京地区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国40%;二是黄淮平原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25%;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南、贵州地区等地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15%。若按50%机收率计算,全国需要玉米收获机10万台以上。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玉米机收率不到2%,远远低于小麦70%和水稻20%的机收水平。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玉米收获机械研究、生产现状

从60年代开始,我国研制和生产玉米收获机械及摘穗机构至今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从60年代初期开始,到文革开始时被迫中断,期间主要进行了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理论研究工作。没有完成定型生产;第二次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历时十余年,经历从引进、使用、仿制、改进国外机具到自行研制开发生产两个阶段,试制成功玉米收获机械20余种。其中,中国农机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的4YW-2型牵引式卧辊玉米收获机是典型代表,该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首台玉米收获机,填补了国家的空白;第三次从9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热度不减,研制生产单位多达百余家,已生产机具数千台,呈快速发展态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型:

1、单行玉米收获机。该机配套动力为11~14.7KW小四轮拖拉机,采用辊式摘穗机构,可一次完成玉米摘穗、集箱和秸秆粉碎处理作业。代表机型是4YZF-1型、4Y118型等,生产企业有:郑州农具厂、锦州农机厂、河北大厂农机局等。机具市场售价1万元左右。

2、行披挂式或牵引式玉米收获机。该机与36.8~48KW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大部分机型采用辊式摘穗机构,也有部分机型采用板式摘穗机构。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果穗集箱、秸秆粉碎处理作业,部分机具还具有剥皮功能。机具市场售价2~4万元。多行牵引式玉米收获机的代表机型是丰收-2型,由于该机型机组过长,作业前需人工开道,不适应小地块作业,已很少生产使用。多行披挂式玉米收获机代表机型有:天津富康公司生产的4YW-Q型、山东裕丰和国丰机械厂生产的4YW-2型、北京金乐公司生产的4YW-3型等。

3、多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该型号的机具大多采用板式摘穗机构,具有子粒损失小、剥皮效果好、动力匹配合理、机动灵活等优点,适应性和可靠性比其他机型强。该机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剥皮、果穗集箱、秸秆粉碎处理作业。主要代表机型有:藁城联合收获机厂生产的4YZ-2型、邯郸正和机械厂生产的4YJL-3型、山西信联公司生产的4YZ-2型等。机具市场售价10万元以上。

4、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该机可以及时收获青绿秸秆,达到玉米穗茎兼收的目的,目前尚处于试制阶段。代表机型有:河北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4YZ-4型、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和天津富康公司合作研制的4YW-Q型。

单行玉米收获机因为收获行数少、生产效率偏低,而且机具在田间往复行走易压实耕地,所以市场需求不旺,将逐渐被淘汰;多行披挂式玉米收获机价格适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较高,已逐渐被农民机手所接受。特别是多行披挂式不对行玉米收获机更具发展前途,将成为近期玉米收获机械发展方向;多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虽然收获效果较好,但售价较高,将对其推广应用形成制约。因此,生产企业必须尽快降低成本,使其售价降低到8万元以下,才能被市场所接受,但可以肯定,高性能的多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将成为我国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主力机型。

二、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

1、解决粮食自给、保证粮食安全是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贯穿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愈加重视。从长远看,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口粮问题,关键是饲料粮,而玉米就是优质的饲料粮。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从而需要更多的优质玉米。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提高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2、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玉米收获机械不仅可以摘取果穗,还可以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从而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作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解决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难点问题,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外,还可以利用我国玉米种植范围广的有利条件,组织农民机手进行跨区作业,提高机械作业收入,形成更为广阔的跨区机收市场。

3、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我国两茬平作地区,收玉米、种冬小麦农时要求非常紧,农忙时常常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其他一年一熟地区虽然玉米收获期弹性较大,但由于人工收获玉米劳动强度大,也将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根据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需要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脱离土地进入二、三产业,这必将加剧农村劳动力短缺。解决上述问题,只有靠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玉米收获机械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却长期裹足不前。造成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困难的原因既有基础理论、技术和政策的因素,也有研发企业软、硬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我国玉米种植范围广,各个地区的种植习惯很难统一。在玉米收获手工劳作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玉米种植技术,已成为玉米收获机械的桎梏。在多种行距条件下玉米收获机械难以适应,行距过窄或过宽,都将严重影响玉米收获机械摘穗机构的合理配置,从而影响机具的摘穗效果。虽然已研发出能适应多种行距的不对行玉米收获机,但是该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农业机械市场研究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农业机械为生产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下,最为主要的为关键技术,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一些要素的影响,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所以说,实现机械化发展,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优化性,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还能扩展农场发展规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实现的良性循环,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现代化农业是农村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无论在哪种方式下看,使用不同发展模式,不仅能对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还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趋势,根据现代化发展理论,农业机械化是各个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技术化发展趋势,不仅使农业获得更高效益,也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1]。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尤其在农业进程中。将农业机械化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整体趋势上看,我国在解放前期,农业机械化基本没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机械化得以进步和改进,不仅增加了农机设备,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如: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水稻生产的全过程发展也在进步。同时,农业机械的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服务趋势也在提升,农业机械的发展领域从粮食作物开始转变为经济作物,在种植行业、畜牧业等会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其农产品的全面加工。所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减少农业灾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他领域的进步,实现一体化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的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机械结构与供需需求不够平衡,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比如:在耕种环节,实现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在对其收获期间,使用的农业机械化较低,同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实现的农业机械化也较低,所以,需要加强其推广[2]。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

(一)加强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标准,加强配套设施与手段的使用,需要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供政策与法律法规。基于该政策与法律法规,不仅能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能增加农业机械的购买和补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带动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为了加快发展脚步,可以加大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度,保证农业机械都能有效应用到农业中去,保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政府补贴,为其建立基金以及优惠贷款等方式,吸引农民与农业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利用国家调控,对我国的机械设备结构进行调整,保证在逐渐发展与建设中,都能符合当前的战略性需求。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实现免税政策,促进补贴政策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在该趋势下,不仅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还能减少成本,促进农机竞争实力得以提高[3]。

(二)增加财政科技投入

加大财政的支持,促进科技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供较大保障。在该理念下,国家需要依据相关标准的,对科研机构以及相关院校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还可以为其建立合适的科技开发基金,组织一些大型的农业产品得以使用和开发。还需要对一些技术落后现象进行解决,尤其是农业机械新技术、开发规划中产生的问题。对于市场上的短缺产品,要对其重点开发,期间,可以利用政策、科研开发等工作积极推广,还需要将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保证期间的各个部门都能有效参与到农业机械化研究工作中[54]。

(三)加强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加强农业机械化试验基地与示范基地的构建,根据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使用和有效推广,需要为其选择一定基础。工作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其开展重点示范与扶持工作,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得以提升。还可以为其设立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机构,将其作为示范区域,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提供机械化技术,促进推广工作、培训工作以及服务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发展。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项目作用充分发挥。在工作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按照相关规定有效实施,并向农业、农民以及相关组织进行先进农业产品的积极推广[5]。

(四)扩大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保证在相互合作下能够相互交流。期间,要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与质量监督等领域进行交流,基于国外的相互交流和分析,保证农业机械化标准与质量体系得以完善。还需要扩大竞争发展优势,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得以有效利用。还需要扩大发展规模,鼓励一些先进农业企业与厂家先进交流,这样不仅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促进我国的农业进步和发展,促进农业竞争实力得以提升。

四、总结

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发展,推进了国家进程的发展速度。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和发展,农业设备以及科技含量得以增强,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积极发展,还维护了我国农机的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白人朴.关于“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1-5.

[2]张玉平,涂婷,潘婕,等.中部农村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以宜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40-41,27.

[3]邢明.“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75-7677.

[4]卢秉福,韩卫平,朱明,等.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5(1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