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疗行业现状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6:41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 民营医疗行业 发展现状 基本策略

一、引言

医疗行业是一项知识密集、多学科交叉且资金流动密集的科技型产业,不但涉及机械、商业、电子等行业,更涉及高分子行业,其生产运作比较复杂,门槛也相对较高,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个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自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具备合法地位后,大批民营医疗企业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机遇以外还存在发展阻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基本现状及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法,并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

二、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近年来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营医疗行业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了多种特征。

(一)专科特质

目前,我国民营医疗行业中多呈现专科特性,超过80%的民营医疗企业机构都属于专科医院,其专业领域多集中在男子、女子、口腔、肿瘤、眼科、泌尿科、妇产科、不孕不育及五官科等,这些民营医疗机构目前发展利润较大,且应用技术水平比较成熟。

(二)多层次服务结构

民营医疗机构除了具备专科特质以外,还具有多层次服务特征,包括普通工薪阶层、高端豪华医院及境外人士医院等。多层次服务特征是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分化产生的,对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减少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广告依赖性较强

目前,我国民营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对广告的依赖性较强,发展起步阶段就已经落后于其他公立医疗行业,因此在声誉和可信度积累结果上明显落后于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民营医疗机构为了能在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通过大量广告来宣传自身优势,企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有一些甚至为短期内追求暴利,夸大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以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

(四)集团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集团化、连锁经营的趋势,民营医疗机构也开始实行集团化运作,且其发展趋势已成为连锁化经营。

三、民营医疗行业发展阻碍

(一)税收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行业的税收政策存在多种不同。公立医疗行业中的公立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其在广大居民群众生活中起到保护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药品价格、质量上受政府要求较多,其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对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普及度难以达到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公立医院将不进行纳税制度。而民营医疗行业多属于企业性质,以获取利润为基本目的,根据市场环境来讲,民营医疗行业所提供的产品犹如市场经济消费一样,根据各项法律条款规定,民营医疗机构需要按时缴纳税金。

(二)人才限制

我国现行医生执业规范中提到,三甲医院中的执业资格专家在民营医疗行业中行医属于非法行医,除持有变更执业注册证以外,人才交流的限制也导致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受到极大阻碍。此外,由于民营医疗行业中人才的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难以同公立医院相比导致了人才流失。此外,我国政府严禁退休公立医院职工到民营医院就职,给民营医疗行业人才的招聘和使用造成一定限制。

(三)追求片面经济效益

民营医疗行业中存在追求片面经济效益的现象。医院发展目标不够明确,投资商态度模糊,往往抱着赚钱就撤的心态,其对政府政策和投资环境也失去了信心。此外,有些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想达到“短期投入、长期回报”的目的,出现乱收费、乱抬价等违法行为,影响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信誉。

四、发展民营医疗行业的基本策略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实施分层管理制度,将民营医疗行业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元素,为广大群众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基本需求,同时稳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并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层次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开放医疗人才招聘市场,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资源,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其具有重要联系。对医疗人才就业市场实行开放性制度,取消公立医院下岗职工不能到民营医疗行业就业的限制,将职称评定、户口迁移、学术交流分析等待遇与公立医院职工保持一致,促进我国民营医疗行业稳定发展。

(二)妥善经营管理

构建长远的经营理念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经营与管理,若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发展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将企业利益和经营理念有效结合,规避盲目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目光短浅等行为;实施委托制度,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实体企业,但在管理工作中却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改善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通常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划分为二,聘请专业的运营专家和管理团队为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五、结语

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A。而民营医疗机构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产业结构,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形势,并坚持“质量为根本、信誉为保障”的经营理念。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企业发展探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平台,摒弃传统的经营方式,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实现民营医疗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国恩,官海静,高晨.中国社会办医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06(09):41-46.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2

一、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性

1临床营养支持仍需规范

临床营养支持观念在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但行动未能跟上观念转变的步伐,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事业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面临尴尬的窘境和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特点是应用不足与应用过度并存,主要受限于实施营养支持的医生的主观意识及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没有更好地体现患者的实际需要。营养支持与治疗行为急待规范,包括营养支持对象的选择、营养支持处方的开立、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支持的实施、营养支持的监测、营养支持疗效的评价等。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基本参数如体质指数(BMI),以及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的基本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绝大多数医院均无记录与使用,并且仍然有较多的医疗管理部门、临床医务人员不能认识到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营养知识的要求增加

我国的疾病模式已从以各类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模式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L4J。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类疾病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现代医学模式要求药物治疗、护理与营养三要素缺一不可,强调疾病的整体治疗和综合管理,合理营养对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的转归都有积极的影响。近几年,为配合临床诊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也新增了营养学考点,增加了“合理营养指导”的内容,包括合理营养、特殊人群营养指导、临床营养、人群营养状况评价及干预策略等,这就对医师的要求更加全面,更贴近现代诊疗模式。而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医护人员要对各类疾病患者进行入院和出院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相关营养教育。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对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要求中提到,医生要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与临床营养科进行无缝对接,协作诊疗。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诊疗模式要求医生必须储备营养知识。

3居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营养知识的需求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观念从“吃得饱”变成“吃得好”,但是由于盲目追求“吃得好”而导致膳食不均衡,使许多与营养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迫切需要掌握合理膳食的营养知识。目前,人们已对不合理营养可导致疾病的观念有所领悟,但对于其致病原理则知之甚少,因此临床医生应通过指导病人合理营养,配合药物治疗。

二、临床营养学建设面临的问题

1不同优先发展方向

由于存在上述不同管理归属问题,以院务部管理为主的营养学科建设具备以治疗膳食优先发展优势,而以医务处管理为主的营养学科建设具备以肠内营养优先发展优势,肠外营养发展则多以指导形式体现。

2人才培养问题

学历教育带来的医师资质问题目前,开设本科营养相关专业的院校,仅有四川I大学华西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两所,并且授予毕业生的学位为理学学士学位。根据国家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该类人员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由此带来不能在医院进行执业医师注册和申请处方权等一系列问题。

3合法行医问题

目前除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营养技术类人员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外,其他医学营养相关专业人员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并进行执业注册者,具有执业合法性。其他医

疗相关专业人员转行或不具备医学背景的公共营养师,因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不具备医院执业合法性。

4医疗服务价格问题

4.1诊疗服务费价格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版医疗服务价格中,仅诊查费、会诊费、辩证施膳指导、健康咨询4个项目与临床营养收费相关;2007版医疗服务价格仅新增肠内高营养治疗收费。2012版医疗服务价格中也仅新增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和围产期健康咨询与指导,且此两项限门诊。而临床营养工作相关的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成分分析、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营养状况监测、肠

内营养制剂配制(现包含于肠内高营养治疗中,未单独列出)、肠外营养制剂配制(现包含于全胃肠外营养深静脉输注、外周静脉营养输注中,未单独列出)等项目未作出独立医疗服务价格规定。临床营养师工作的价值不能从医疗服务价格中得以体现。

4.2肠内、肠外营养制剂收费情况目前,肠内营养制剂分为药字号、健字号、食字号,肠外营养制剂均为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3种字号均有。药字号制剂由药剂科统一管理,属社保报销范围;健字号、食字号由营养科统一管理,属自费项目。由于医院HIS系统设置,具有处方权医师由HIS下达医嘱后,药字号营养制剂均由药剂科发往各临床科室,由临床科室护士执行,收费记入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除会诊费外,药字号制剂收入无从体现,而健字号、食字号营养制剂因属自费项目,患者接受程度较差。

4.3治疗膳食价格问题目前,治疗膳食属自费项目,社保不予报销。

三、思考和建议

1建立统一的学科管理途径根据国家卫生部“卫医政管便函[2009]270号《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医院应逐步规范临床营养科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管理,而非院务保障部门管理。

2完善营养立法保障逐步完善营养立法保障,明确医院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界定临床营养科与其他医疗科室在营养专业方面的分工负责。

3完善学历教育,规范职称、培训完善临床营养医师医学学士学历教育,而非授予理学学士;完善营养医师职称授予体系,而非以营养技师职称一概替代。

4明确合法行医范畴因国家执业医师分四类,对其中三类临床、公共卫生、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授予处方权。但对经临床营养医师培训认证或职称评定后,能否授予营养医师处方权问题还有待规范。

5建立临床营养师审方制度及服务价格标准建议增加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成分分析、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营养状况监测、肠内营养制剂配制、肠外营养制剂配制等项目作独立医疗服务价格规定;建立医用食品管理制度,现有健字号、食字号等肠内营养制剂经申报、批准后,列入医用食品管理;建立临床营养师审方制度,凡肠内、肠外营养药品、医用食品经临床营养师签字认可后方能执行治疗,并列入社保报销。

综上所述,国内临床营养学科建设还存在多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探索。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3

关键词:森工林区 社会医疗保障 模式

一、模式构建背景

森工林区大多处于较为封闭的偏远山区,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职能(包括由企业办理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现象由来已久。2002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建立了森工系统职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森工系统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构建之初在管理主体及运行方式上都有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除伊春林区实行属地化管理,参加伊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其他所属林区均参加了森工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内部设医保经办机构,由林业系统自主管理。

就保险对象而言。目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总人口约为154.7万。其中,职工72.5万人,职工家属82.2万人。现有的森工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只局限在森工系统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部分集体所有制职工这一狭小范围内。参保职工仅为268491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3。同时,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下岗职工、林区广大劳动者都没有被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范畴。就保险内容来说,目前,森工林区开展的社会医疗保险只有森工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大病、特殊疾病补充保险在林区尚未开展,2007年森工林区职工医疗救助制度开始实施,但各林业局尚未普遍开展。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内容,森工林区急需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使林区居民都能病有所医。

二、模式构建目标

森工系统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建立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多层次、不同种类、不同保障水平、不同适应对象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每一位公民都能够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横式构建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鉴于目前森工企业和政府职能划分不明以及筹资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我们认为研究森工林区社会保障模式应该突破普通城镇工业企业的思路和框架。转移到林业系统特殊性的立足点中来。充分考虑森工企业的现状以及“天保工程”的政策扶持。从加快林区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立足于政策设计的诸多技术考虑。建立一个与“天保工程”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的过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长远来看,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林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职能的转变。森工林区社会医疗保障模式应逐步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接轨,其制度功能将融入到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因此,森工系统医疗保障模式的建立应该遵循客观实际,在立足当前的基础上,着眼未来。在模式设计时就预留接口,建立森工林区社会保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的衔接通道,以便将来通过制度对接最终实现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统一。

(二)基本保障原则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医疗保险的福利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目前,森工林区正处在企业深化改革时期,职工收入普遍偏低,因此,医疗保险内容的确定只能本着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即为参保人群提供最基本的福利性照顾。针对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我们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理解:对于森工林区绝大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来说,基本医疗应该是有能力提供的;而对于参保的患者来说,基本医疗应该是必需获得的服务;对于医疗保险方来说,基本医疗应该是有能力支付的。从具体的操作上来说,基本医疗的界定主要体现在医保政策规定的基本用药、基本诊疗技术、基本设施和基本服务等方面。但是在不同经济状况或不同时期,基本医疗的标准是不同的,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公平优先原则

福利性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体现了政府和社会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权利的责任。同时作为一种分配关系,福利性是按劳分配的补充,它将积累的资金通过再次分配调节给发生疾病的人,强调了社会公平。同时,社会医疗保险又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应体现一定的效率。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因此,既要体现公平,又要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是制定社会医疗保险各项制度的基本原则。所谓公平(equality)主要体现在:参保人无论年龄、职业、职位、用工形式以及身体状况都按相同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并享受同等保险待遇。所谓效率(emeiency)主要体现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卫生服务等方面。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即要求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也关系到社会公平问题。森工林区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应主要体现在参保与筹资方面。通过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来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性,同时在基金的支付方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模式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遵循发展性的原则。筹资的比例以及筹资的基数要随着生产力的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筹集的基金水平要始终保持一个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状况相一致的“适度区域”。森工林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还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阶段。在其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项政策抉择。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这些政策抉择。预见性地考虑到每项政策抉择的短期与长远影响。合理权衡。才能保证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四、模式构建框架

(一)构建多屡次的森工林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森工系统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虽然其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和模式有别于普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它们所要达到的基本保障功能却是一致的。因此,森工系统的医疗保险模式应克服险种单一、覆盖面窄等弊端。逐步建立以森工系统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林业地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导。商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森工系统医疗保障体系。

(二)鼓励在森工系统建立针对大痛和特殊疾病的补充保险

在现有的财力和物力条件下。森工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这使得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定位较低。超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医疗需求需要采取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予以保障。同时。由于林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差别,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和医疗需要的层次也不相同,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希望获得较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一些患有重病、特殊疾病和慢病的参保职工,自费比例较高,需要进一步减轻个人费用负担。这些都需要在现有的森工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以大病和特殊疾病保险为主的补充保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和保障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试点经验也表明。建立和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是完善我国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客观需要。

(三)建立覆盖林区下岗职工和家属的林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针对当前林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过小的现状,应以渐进方式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从仅限于国有企业以及大集体企业职工,逐步扩大到林区全体职工,并要求覆盖到林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和自由职业者。目前在我国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大背景下,森工系统急需建立针对林区下岗职工和家属的林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林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作为森工系统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将对保障林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权益。维护林区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林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应在现有森工系统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体系下。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模式,由企业和林区居民共同缴费。本着“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以保障林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为主。2007年5月,海林林业"局开始自发探索林业居民(包括所有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的合作医疗,其筹资形式为:林业居民个人缴纳20元。林场补助10元。林业局补助20元。森工林区可以在总结海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整个林区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并在时机成熟时探索森工林区社会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

(四)建立与医疗保险制度配套的职工贫困医疗救助制度

按照制度规定。参保职工在享受医保时。首先要支付起付线以下的“门槛费”,而被卡在“门槛”外的患者更多的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弱势人群。同时,社会医疗保险方案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诊疗目录》。参保职工进行社会统筹之后。在起付线至封顶线之间,使用“甲类药品”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使用“乙类药品”,参保人要先自付一定比例。使用“非药品目录”的药品,参保人要全部自付。对于无力承担自付费用的贫困职工和下岗职工来说。自付部分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特别是一些转诊的患者。在森工系统以外的医院报销的比例非常低,无法有效缓解职工的疾病经济负担,这就降低了职工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目前,森工系统职工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已经开展,但实施力度较小,尚未形成规范的制度和救助措施。需要建立一套与医疗保险制度相配套的职工贫困医疗救助制度。对贫困职工的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以及自费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助,将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纳入社会医疗保障系统中来。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4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现状

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城镇医疗保险体系自改革以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成长居民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获取免费治疗,维持生命权益不受侵害。目前,全国众多省市已经被列入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对城镇医疗体系进行改革。但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发展差异,制度改革过程中势必遇到众多阻碍需要去面对。相关管理单位要端正工作态度,积极解决问题,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问题分析

1.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不明确。我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城镇与乡村划分界限始终没有得到统一方案。但以地域为标准的划分模式是缺乏科学性的。由于城镇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乡村,国家推行“三农”发展政策以后,充分调动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开始有部分城镇居民走入农村,发展养殖、农业观光等服务类型。由于无法准确划分城镇与乡村界限,导致城镇医疗保险事务办理存在众多阻碍。由于我国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只服务于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居民,如果未与相关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所以,我国存在一部分城镇居民,由于医疗保险意识淡薄,且相关单位缺乏办理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使其无法享受政府福利,农民工即是典型发展团体。

2.城镇医疗保险未能实现全国规范化管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省级或者市级、县级单位负责办理员工医疗保险实务,暂未实现全国统一管理模式。当员工由于部分员工无法继续在省市内参加工作时,一旦关系转出,此前所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自然终止,需要在新的工作地重新开户申请。虽然允许医疗关系转出,但办理过程十分复杂,发展周期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性问题。

3.医疗机构存在不规范现象。我国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不断对医疗管理体系进行深入改革,但目前尚处在众多机构药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医疗费用普遍呈现上涨趋势,而我国在医疗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公平竞争现象体现更为明显。例如,针对医疗药品定价,虽然成本较低的药品,但由于进入市场销售需要给相关工作人员“提成”,中间费用全部加载到患者身上,导致最终药品销售价格翻倍增长。不仅如此,我国采用单一医疗管理制度无法实现医疗资源平衡发展状态。例如,可以在社区内开设居民健康中心,常见病诊治可以在社区医院进行,当有重大疾病或疑难杂症时,可以转移到专业性医院进行治疗。采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专业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4.相关制度层面的问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改革会遇到众多衔接性问题,这是我国医疗体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国城镇居民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对自身就业方向进行调整,原来需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在外出务工以后,正式纳入城镇医疗保险管理体系。而在城镇务工的居民在回到农村以后,医疗保险也需要从城镇向农村合作医疗转移。对于此部分人员,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良好衔接,存在一部分居民同时享受双重待遇,造成社会保障资源的直接浪费。

二、解决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大跨区医保办理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理不再需要到指定地点,即使离开工作地就医,通过电子信息系统也可以调取参保档案,简化了异地医保迁移的整个发展流程。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执行发展政策,必要在全面实现地域管理界限以后再充分实施相关政策。由于我国城乡发展距离存在较大差异,想要全面实现社会信息化运行状态需要一个较长发展过程。所以医疗衔接改革过程中,应当首先选取发展平衡的城市进行试点,为实现最终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

作为我国政府的典型惠民工程,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对政府责任落实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需要以家庭为缴费单位,政府会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定期加纳医疗保险费用的居民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协议中有明文规定,则员工家属也可以享受医疗服务。对于社会的特殊群体,如低保户、残疾人士、五保户等都需要享受医保优惠政策;如果特殊家庭无力承担医疗保险费用,则此部分资金由政府财政拨款予以支付。

(三)深化医疗机构改革,保障科学改革

在医疗保险政策改革同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速度。想要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发展指标,必须做好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目前,我国相关管理单位已经出台两项政全面推进改革速度,为实现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合理利用优势发展资源,为促进医疗卫生发展速度提供良好条件。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面提供医疗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为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采用医疗定点单位等级评估制度,制定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监管效用。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5

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医疗培训;现状;解决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7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总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当前时期,社会生活质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等医疗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新型医疗人才,不断增强社会服务理念,以培养全科医生带动医院综合医疗实力的增长。但就当前我国主要医疗形势来看,医院专科医生很多,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表现出人才匮乏,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等小型医疗单位,全科医生的数量更少。全科医生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前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发展,全科医生的培养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共同为全科医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将国内医院全科医生培训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报道如下:

1全科医生的培训目标定位

全科医生培训相关课程起步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因此当前阶段对全科医生的培训目标与工作职责定义还没有准确的解释。近年来,全科医生作为医学人才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多在职医生通过了多门科室的专业培训,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医学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自身能力定位不准。当前对于全科医生职业定义拥有自身学科的定义范围,主要是以研究健康问题为职业核心,并且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以及康复护理等阶段都有专业技能组合的复合型人才,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和疾病管控。

根据国内医院对全科医生在职工作的岗位计划分析,全科医生在职岗位主要职责分为:①收集和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资料;②对当前医院辖区内的多发病以及社会重点防控疾病进行会诊;③对本院危重患者进行入院前的急救工作;④对医院辖区内的疾病易感染和易发人群进行健康跟踪;⑤对本院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健康管理;⑥进行医院疾病控制以及疾病防治的延伸服务;⑦对医院辖区进行常见病、多发性疾病知识的防治与治疗知识普及;⑧定期开展医院伤残患者的康复诊疗与观察;⑨配合医院辖区计生委进行计划生育宣传;⑩对疾病和疫情的防控进行团队协商、交流,提供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服务。

2全科医生的认定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系统中的新兴职业,全科医生在待遇方面需要与其他医生拥有相同的经济价值,因此,医院必须对全科医生的职业价值进行充分认可,为全科医生岗位提供合理的经济待遇才能留住全科医生,也才能够开拓更为广泛的渠道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到全科医生的行列之中。对于全科医生价值方面的认定首先体现在待遇问题上,其中包括全科医生的薪资水平、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等诸多综合性因素。只有在全科医生的待遇问题上与其他医生具有相同的发展机会,才能不断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医院需要在全科医生的认定表尊与考核标准方面制定具体的方案,并且将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定纳入医院绩效奖励范畴之内,促进医院以及附属辖区的卫生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全科医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所占比例还很小,全科医生作为新兴医务工作者,是基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作用下形成的,尤其是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基层医院社会职能的发挥就需要聘用全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在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全科医生对医院辖区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当前各类医院中全科医生数量匮乏,很难满足当前医院服务的基本要求。当前时期,医院全科医生方面村扎起的问题组要表现为:基层医院全科医生的医疗素质不高,医疗卫生服务观念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医疗服务;由于全科医生属于新兴医疗职位,在岗位认定与薪资待遇评定方面没有具体的标准,很多基层医院对于全科医生的薪资拟定不合理,使得很多医院无法留住全职医生人才。有调查表明,目前全科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员比例、学历、职称及专业构成比也不尽合理。此外,高等院校培养的全科医生和基层卫生护理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全科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及各地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师资、经费等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4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建议

4.1结合实情,政府支持我国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以及课程拟定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及其联合会分别组建了全科医生培训班,结合全科医生临床治疗应用的实际经验,对全科医生进行基层医疗服务以及全科医疗服务理念进行教学,对省市辖区内的医院进行全科医生专项培训。由于各地区全科医生服务条件与职责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需要结合本地区医疗条件与全职医生需求空缺来确定全职医生的服务职能,并通过各个医疗合作渠道来增强全科医生的实践服务经验。

4.2培养标准国内医院对在职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为其半年的全科课程学习安排,其中包括对全科医生需要应用的医疗诊断技能的实际经验培训,全科医生应当在医院下去社会服务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因此主要培训方向是对全科医生进行服务于会诊方面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培训,增强医生的服务理念。

4.3加大投入国内全科医生在当前阶段还存在较大的空缺,因此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导向以及资金投入倾斜等方式来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尤其是在国内大中型城市通过与医学类高校合作的方式,来切实加强全科医生的技术支持,以各类大型医院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依托,不断深化对国内全科医生的投入。

5总结

全科医生作为新兴医疗职位,起步较晚,但在当前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扩大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建设服务型医疗体制的过程中,全科医生对于医院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政雄.全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25-26.

[2]顾谖.探索全科医生培养的可行途径[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22:23-23.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年轻人;学生;医疗保险;认知

2008年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这一举措对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发现[1-3]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度较低,参保积极性较差。因此,改善大学生医疗保险认知水平对提高大学生参保积极性及参保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医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的170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和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5所普通本专科高等院校(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医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具体做法为每所高校随机抽取8个班级,被抽班级的所有大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自制调查表,并通过预调查和进行效度及信度检验不断完善,由被调查者自填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删除问卷答案填写不完整或与填写要求不符的等55份,有效问卷1645份,有效率为94%。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⑴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等;⑵医疗保险认知状况:医疗保险关注情况、大学生医保政策知晓情况、医保常识认知情况、对医疗保险的态度及认知途径等;⑶参保情况: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等。1.3资料分析采用EpiData3.1进行调查表资料双份录入校正,EXCEL建库,对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参保情况及认知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按照α=0.05的标准对医保政策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全部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1645人,性别构成为男950人(占57.8%),女695人(占42.2%);户籍为城市619人(占37.6%),农村1026人(占62.4%);学生干部511人(占31.1%),非学生干部1134人(占68.9%);专业构成为:理工类839人(占51.0%),医学类353(占21.5%),管理类265人(占16.1%)、其他188人(占11.4%);汉族1581人(占96.1%)、其他民族64人(占3.9%)。

2.2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645人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898人(占54.6%),参加人身意外保险的有533人(占32.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824人(占50.1%,表1)。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大学生中自愿参加的有655人(占72.9%),非自愿的有243人(占27.1%),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满意的有196人(占21.8%)、觉得一般的有530人(占59.0%)、不满意的有172人(占19.2%)。

2.3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知识认识现状

在调查的1645名大学生中,有652人(占39.6%)关注医保相关信息,而有993人(占60.4%)表示对此不关注。知道目前政府实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的学生有826人(占50.2%),不知道的有819人(占49.8%)。对大学生医保常识问题的调查显示正确回答的有396人(占13.9%),错误回答的有540人(占32.8%),不知道的有709人(占43.1%)。觉得有必要参加医疗保险的1311人(占79.7%),觉得没有必要参加的有169人(占10.3%),无所谓的有165人(占10.0%)。对是否有必要提高对医保认知的调查显示:有1404人(占85.3%)认为十分有必要,有80人(占9.8%)认为没有必要,有161人(占4.9%)觉得无所谓。获取医疗保险信息的途径依次为:学校宣传的1167人(70.9%)、同学间相互告知的535人(占32.5%)、网络的447人(占27.2%)、选择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的404人(占24.6%)。

2.4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可能与大学生医疗保险知识认知情况有关的性别、年级、民族、等15个变量分析影响医疗保险认知情况的因素,结果显示学生干部与否、户籍所在地、是否喜欢运动、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影响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知识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4,5],目前大学生对保险的认知普遍模糊,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较差,大部分学生及家长投保意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而不愿参保。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医保的关注度只有39.6%,知道目前政府实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的只占50.2%,而对于医疗保险常识问题的正答率只有13.9%,可以看出徐州市高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认知状况较差,亟待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参保情况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对自身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关注度很低,参保意识淡薄。获得医保信息的途径调查显示学校宣传是大学生获取医疗保险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85.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医疗保险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学生干部与否、户籍所在地、是否喜欢运动、父母亲职业类型是影响大学生医疗保险认知状况的因素。由于学生干部对学校各方面的政策制度较了解,从而其可能对大学生医保政策了解得更多。喜欢运动的同学一方面可能较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可能对医保政策关注较多;另一方面运动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因此这部分学生去医务室看病的可能性较高,进而可能会影响其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状况。城镇户口的学生医保政策知晓情况高可能由于城镇居民医保早期实施对象是城镇中的居民,而在农村实施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所以城镇户口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能了解得多[6]。由于在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工作的父母一般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所以这部分家庭的大学生可能对医疗保险的认知情况较好。因此,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学校及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整体认知水平,进而调动大学生的参保积极性。总之,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认知状况的改善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以及政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和生“.新医改”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4):43-44.

[2]主桂莲,吴小翎.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问题与对策———以重庆某大学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8):586-588.

[3]王明慧,赵剑,陶四海,等.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及参保意愿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44-2447.

[4]陈君程,袁萍,张迎,等.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72-474.

[5]王绍华.高校学生医疗体制现状及改革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4,28(5):328-329.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7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状况是否完好,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影像临床诊断结果及治疗、影像医院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保证医疗设备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意义重大。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是贯穿整个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一项工作,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2、医疗设备的维修检查 

医疗设备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设备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3、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3.1、建立一支素质全面地医疗设备维修队伍 

(1)现代医疗设备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很多技术成功,因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好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医疗设备安全防护意识,熟悉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英语学习,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进口医疗设备的需要。 

(2)维修工程师应具有对医疗经济管理、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的检测、评价能力,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参加有关厂家、公司或学会举办的学习班,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深对某种医疗设备的精通程度。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因此建立和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队伍,即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又能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项目维修办公室管理制度,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维修操作流程,维修报告制度,巡检制度、培训制度、安全质量控制及值班制度等。实现制度、职责、流程上墙,予以监督执行。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设备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4、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设备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9

【摘要】目的探讨在《侵权责任法》下临床医生如何防范及处理医疗纠纷。方法运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法规对医疗纠纷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准确运用《侵权责任法》使两起医疗纠纷得到妥善处理。结论《侵权责任法》有助于医疗纠纷的合理解决,也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临床医生医疗纠纷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ian how to deal with medical disputes under the “Tort Liability Law”.

MethodsIn terms of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ort Liability Law, the thesis analyzes two cases of medical dispute.

ResultsTwo medical disputes are properly handled.

ConclusionTort Liability Law can helps to settle the medical dispute reasonably and to bring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medical staff.

【Key words】Tort liability law, Clinician, Medical disputes

【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PRC?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45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据统计,2002~200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分别为10 249、9 079、8 854、9 601、10 248、11 009、13 875件,医疗纠纷的数量不断增长,恶性程度也是逐渐提高??[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并于2010年7月起正式实施,该法的第七章对医疗损害责任作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较之以往法律,较为清晰地界定了医患双方的责任,同样《侵权责任法》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不但能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同时对医疗机构也提出新的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现将我院在《侵权责任法》实施背景下临床医生对医患纠纷防范与处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发生的医疗纠纷,通过《侵权责任法》相关条例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

病例一:李××,20年前由于鞭炮炸伤右眼,在成都某医院诊断“右眼球破裂伤”,立即行“右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术”,术后不久患者右眼失明,无眼痛、头痛等症状。患者未进行进一步诊治。1年前,患者出现右眼胀痛、眼红、流泪,偶伴有同侧头痛,症状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患者来我院检查,诊断“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建议其手术治疗。故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科室相关专家讨论后,拟行“右眼青光眼阀植入术”。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手术主要是减轻症状,术后仍然失明,甚至眼球萎缩,反复眼压无法控制,症状严重者行眼球摘除术。患者及家属表示明白,签字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好转,眼胀痛等症状消失,眼压一直控制在10~20 mmHg之间。出院后4个多月,患者自觉右眼变小,遂来院要求赔偿。我院主诊医生与医教科根据患者病情,并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向患者及家属多次说明患者病情,并出示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签名的手术同意书,患者及家属未有异议,主动撤销投诉。?

病例二:李×,女,9岁,因“声嘶2月,加重伴活动后气紧1周”入院。纤维喉镜检查:喉部充满乳头状新生物,已阻塞喉腔前半部分。诊断:儿童喉乳头状瘤。与患儿家属沟通后,患儿家长自愿选择手术治疗,并签《手术知情同意书》。术中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CO?2激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喉乳头状瘤。术后抗炎等治疗好转出院。1个月后,患儿门诊复查纤维喉镜:双室带、声带黏膜光滑,对称,左声带后半部有水肿状新生物,喉室后部也有新生物。患儿家长认为手术医师疏忽大意,未能完全切除乳头状瘤,要求其免费第二次手术并进行相应赔偿。手术医师向患儿家长出示了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明确指出“儿童喉乳头状瘤生长较快,极易复发,需反复多次手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也指出“为了保护儿童喉功能,术中应保护喉粘膜,不宜片面追求彻底,以免引起并发症”,并且目前认为儿童喉乳头状瘤复发的原因是感染潜伏在儿童喉部的人类乳头状病毒不断被激活所致,因此,儿童喉乳头状瘤术后复发是疾病本身的自然病程。经再次给患儿家长沟通后,患儿家长表示理解,主动撤销投诉。?

2结果?

我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和分析《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严格执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强化职业责任。在上述医疗纠纷发生后,能够正确的运用《侵权责任法》,更好地化解医患矛盾,及时、有效的解决医疗纠纷。?

3讨论?

在《第8届亚洲生命伦理大会会议论文汇编》中郑平安提出:医疗纠纷是指因求医者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发生争执??[2]?。随着对医务人员从业和对医疗市场的规范,医疗卫生法规的不断出台,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改进、引进、推广应用,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而以“武”相见的医疗纠纷频繁地发生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有向刑事案件演变的趋势。?

发生医疗纠纷一般包括有三种原因,①医方因素:一些医疗纠纷实际上属于医院的过错,医生在诊疗技术、行为态度等诸多方面行为不当,给患者造成了不良后果,使得患者有了闹事的借口。另外有些医疗纠纷本不是医院的责任,医方为了维护良好的公共形象和口碑,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多半愿意“私了”,目的是息事宁人,这就给“医闹”提供了可乘之机。据统计,在大量的医患纠纷中,鉴定为医疗事故的仅占12?2%,而实际赔偿率为26?83%??[3]?。②患方因素:患者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或者是主观期待与现实存在较大落差,刺激其采取不理智的手段以便于将索赔的金额和要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甚至有些患方与职业医闹联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赔偿;③第三方因素:其中就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在操作上不具有明确的可行性;社会环境、舆论导向的影响与现实存有偏差,这都可能使患方采取极端的方式从而产生医疗纠纷。?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引起医疗纠纷的前两种因素逐渐在减少,相反,因为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的医疗纠纷却在不断的增加。为此,2009 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2010年7 月正式开始实施。《侵权责任法》以单独章节的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医疗损害责任,不仅明确了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也对医患双方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侵权责任法》中第七章共11个条文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规定,把医患之间难解的复杂关系置于法律条文的框架下。这些条文的相关内容与现有的医疗纠纷处理相关规定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文中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一,手术前已经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了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并且患者及家属签字认可,当术后患者及家属不满意治疗效果发生医疗纠纷时,向其出示术前手术同意书等一系列医疗文书时,患者及家属自动放弃赔偿。案例二中手术医师未详细向患儿家长讲明喉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特点等情况,造成患儿家长对疾病认识不够,从而产生医疗纠纷,再次向患儿家长解释疾病相关情况后,患儿家长撤销投诉。这些病例都明确的说明告知义务的重要性。《侵权责任法》已经明确说明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这个告知义务是法律条款明确规定了的。而患者具有知情同意权以及自我决定权,这是特别的人格权。这不仅体现了健康权益,还体现了自我决定的人格利益和人格尊严。医务人员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的标准是:是否已告知患者足以做出正当合理判断所必须掌握的信息,也就是以不产生歧义为标准。如果医方履行了告知义务,但患者拒绝或放弃其知情同意权,如放弃继续诊疗的决定或故意怠慢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等,不能认定医务人员侵害其知情同意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造成了患者身心的损害,虽然之前已经做到了告知义务并征得书面同意, 但并不一定可以免除责任,在有证据证明医务人员有过错之情形下,书面同意的预先免责条款并不能免除其侵权责任的承担。?

《侵权责任法》已经颁布实施,在新的环境下,临床医师在“未尽告知义务,医方承担责任”这样的条文下,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避免医疗纠纷:①为了保证患者作出真正符合其价值观的医疗决定,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充分的医疗信息,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考虑到每位患者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价值观念等主观层面的内容,让医疗信息真正被患者理解,而不被误解;②患者作为决策主体,在告知患者病情时也应注意要区别对待。对于一些病情危重、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和大部分癌症患者可先告知其家属,再根据其家属〖CM(81mm〗意见决定如何告?知??[4]?。?③临床医师必须因人而异,根据病人的不同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情景,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使用容易被感知和理解的语言进行医患交流,才能达到告知的目的和效果??[5]?。④医务人员自身应定期进行知情同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明确告知的目的及意义,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除了“未尽告知义务,医方承担责任”这样的法律条文外,《侵权责任法》还对其他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虽然《侵权责任法》的出台还不能立刻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纠纷赔偿及鉴定机制完全统一规范,但《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已经为单轨制的司法解决体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立法基础,为保障公民的人身健康权利、保障医患双方在诉讼中的公平地位铺平了光明的道路。各地的医疗机构若能认真学习及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严格遵照《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强化职业责任,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 更能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2]郑平安.医患关系:寻求和谐的苦旅[C].第8届亚洲生命伦理大会会议论文,2007:33.?

[3]薛睿,袁士宗,王亚平,等.不同医疗费用患者发生医患纠纷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14-16.?

目前医疗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障;医保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D9

文I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65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也逐步推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随着大学生医保工作的快速发展,在初显成效的同时,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工作滞后、效率低下等。因此完善大学生医保体系,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非常必要。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快捷、系统的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体系如何建立,成为有关部门及各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基于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的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提出建议与思考。

2我国大学生医保建立的历史

纵观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公费医疗阶段,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共存阶段,以及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共存阶段。

2.1公费医疗阶段

1953年1月23日卫生部《关于公费医疗的几项规定》中明确指出:“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范围自1953年起包括乡干部(每乡增加干部3名)及大学及专科学生。”高校在校学生首次纳入公费医疗预防制度的实施范围。

2.2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共同参与阶段

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逐年增长的大学生数量,增加了大学生公费医疗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政策如购买商业保险、建立学生医疗互助基金、取消学校全包的制度代之实行公费医疗费用支出与个人支出适当挂钩等纷纷出现,逐渐形成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共存的状态。

2.3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共存阶段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0月25日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次年3月1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又明确提出“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依据国家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实施方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就医管理措施。

3我国大学生医保工作的现状

3.1大学生医保的工作流程

目前,我国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流程包括:管理前部门、制度的建立;参保时的信息提交、低保审核、医保费缴纳、市民卡制作;参保成功后的医疗报销。各环节中涉及上级医保管理部门、医保定点医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高校各个院系等多方管理部门。

具体来说,大学生参加医保后,凭医保卡证明已经被纳入我国的医疗保险范围,一般情况下是按照每学年缴纳保费,参保和待遇享受年度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在校期间按学年连续参保,因毕业、退学离校等原因终止缴费后停止享受保险待遇。学生已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其在门诊治疗的意外伤害费和住院的医疗费用,先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再由商业保险按规定对学生自付的医疗费用进行二次报销。大学生医保的首诊医院是所在学校的校医院,所以如有需要在其他定点医院看病,需要校医院开转诊单,然后到其他医院看病,最后再拿相应的票据到校医院报销。另外,有的地方的大学生医保卡是可以刷卡使用的,有些地区还不可刷卡使用。学生在学校医务室就诊时,因病情需要医保乙类药品治疗的(如头孢他啶、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按医保政策规定需要个人先自行支付10%,之后再按门诊统筹基金71%支付,个人29%的比例规定予以支付。另外,根据规定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费用还需大学生自费处理。

3.2大学生的参保情况

对于大学生的参保情况,许多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南京市有64所高校办理参保手续,高校大学生参保超26万人次,累计发生住院、门诊大病报销的2000人次,占参保人数的7.69%。有学者以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办法,抽取8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1289名大学生中共有838名参加了大学生医保,参保率为65.01%。统计结果显示,女生的参保率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参保率高于高年级,学历层次越高参保率越高,公办学校学生的参保率高于民办学校。17.91%的大学生认为年度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负担较重;43.51%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大学生医疗保险困境的主要因素归结于社会医疗保障法律和制度不完善,26.81的大学生认为是政府投入资金过少,患常见病时有55.39%的学生选择校医院就诊,且对校医院的满意度较低。

还有学者,针对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对辽宁省大连市某高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40.9%认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70.2%认可医疗保险政策。分析得出,导致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利用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医疗保险重要性和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宣传力度不足,以及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4我国大学生医保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的实施现状的研究,我们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4.1大学生医保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公费医疗涉及面太少

目前,享受大学生公费医疗的范围限定为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大学生,将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招收的非计划内招生、自费生及其他代培生排除在外(也有个别学校据自身经济情况另行安排)。此外,由于教育投入有限,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生源无法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险,该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

4.1.2参保过程中工作流程不畅通

首先,普通市民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多的局限性,而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提交的数据信息不规范,整合的数据无法与市医保管理部门要求的数据信息完全对接,不仅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会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低保审核工作不够规范。学生所在地没有及时进行年审、低保证没有进行年检,以及办理低保程序繁琐等现象经常存在,导致学生办理低保存在很多困难。

另外,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缺乏制度规范。一些学校自行设置公费医疗占比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统一监督管理,在校大学生医疗建设难以得到保障。

4.2学校组织的公共商业保险方面

4.2.1商业保险的参保范围较小

参加商业保险通常要求学生在投保前必须身体健康,而身患疾病的学生就被排除在了商业保险之外,使得一些贫困而又非健康的学生无法获得这一健康保障。

4.2.2商业保险保费较高

由于政府和高校对于商业保险并没有相应的财政补助以及其本身的营利性等原因,导致商业保险的保费较高,部分贫困学生无法承担相关的保险费用,从而放弃这一健康保障。

4.2.3商业保险还存在宣传不足、投保程序复杂等问题

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太完善,大学生一般对其保险责任的具体内容、限制条件以及补偿机制并不了解,而且商业保险的投保程序一般较为复杂,使得大学生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人数较少。

4.3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方面

在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社会捐赠的制度保障,一些将捐赠的资金和物品占为己有的现象,使捐赠者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加强对社会捐赠的监管与保障不可忽视。

4.4大学生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4.4.1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学校医疗保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健康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年p而且身体健康,需要受到保障的概率很低,没有必要花费投保的费用,因而拒绝参保。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投保费用过高,或者认为参保过程繁琐,从而不愿意参保。

4.4.2缺乏对相关政策和规定的了解

大学生对于医保的具体政策和规定缺乏认识,对于医保的范围、指定的医院、报销流程等没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报销时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放弃报销。

5对我国大学生医保的思考与建议

5.1明确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

政府要发挥行政职能,各部门协调工作。资金的投入与落实、对大学生身份的审批以及各环节的监督工作等,需要各部门责任到位。政府还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对商业保险的监管。商业保险存在着营利性质,而高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又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与调控,使商业保险的营利性与公益性在高校得到恰当融合。

5.2统一建构大学生医保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方便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节约人力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非常必要。不仅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大量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查询,还可以建立学生在线报名、报销等信息管理功能,使大学生医保工作更加灵活、高效。

5.3简化低保审核规定与程序

据了解,有很多符合低保条件的大学生由于审核程序过于复杂、僵化,从而放弃或者被迫放弃参加低

保。因此,应当简化低保审核规定与程序,提高工作效

率,确保低保制度的充分落实,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学生享受到相应的保障与补偿。

5.4加强对大学生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

大学生的总体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比较稳定,患大病的几率较低。因此对于大学生医保,应当有针对性的制定补偿机制,加大对普通门诊医药费用的补偿,减轻学生的医疗负担。

5.5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和教育

阻碍大学生参与医疗保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宣传不到位。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加大在大学生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相关知识的渠道,加深大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医疗保障政策和规定的了解,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开展网络问卷、竞猜、宣传动画等形式,针对大学生特点加强宣传力度;还可以进行大学生医疗保障相关事例的报道,加强大学生对健康消费的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行使医疗保障权利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曹素玲,钱建琴.高校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4,(6):3542.

[2]李敏,金鑫.南京市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89590.

[3]张航,王虹,周令.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