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十篇

时间:2023-07-18 17:34:30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互联网+”;电商物流;现状;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为了电商在农村市场的蓬勃发展,并推进城镇化战略以及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国家的大力倡导支持下,农村电商不仅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且也使农村电商经济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同时,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工作,并成为网上购物生活的应用和普及,这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虽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其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应对挑战是当前农村电商服务人员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电子商务的物流发展在许多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而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能不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二次开发。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将发展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农村地区。

(一)网络交易额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飞快,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根据有关部门进行的数据调查,早在2015年,农村地区的电商交易额就已经超过了3500万,同比于2014年增长了将近一倍。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村地区的网络购物市场依然具备较强的活力,并且每年的交易额数据也在稳健增长,通过观察2014年到2016年的农村地区电商网络交易额,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络交易额,正在以飞快的速度逐年攀升[1]。

(二)移动终端网民数量不断增多

在互联网加的环境背景下,农村地区网民的购物方式已经由电脑端不断向手机端发展,这就促使了我国电商网络平台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在2014年,我国农村地区的移动端电商网络用户已经达到了2300万人以上,并且实现了第一次超过网络终端用户的规模。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手机网络用户端的规模呈现出突破性的增长模式。根据目前发展的状态来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支付与购物和物流配送服务,将会在农村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三)农村电商网点的扩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网点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半数的县级地区。而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互联网的电商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纷纷在农村地区布局了相应的电子商务网点,通过打通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一体化,不断实现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网络的全覆盖,而发展到2017年年底时,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所有行政地区村落的电子商务网点覆盖,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购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网点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是提高农村地区物流网点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政府部门大力投资我国农村信息化网点的建设,这就为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在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一半,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网站覆盖率也在不断提升。而我国交通部门所的关于农村地区的网点结构布局,也要求农村地区不断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网点的建设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我国中央财政部门也对扶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进行了专项拨款工作,为当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财政支持[2]。

二、我国“互联网+”时代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

目前在电商物流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基础物流设施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首先,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物流设施相对落后,并且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前期投入不足,相关的物联网软件工程设计以及硬件设施都不够完善。除此之外,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铁路运输物件相对来说规模较大,并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适合物资的中途运输。而公路运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加适合中短途的物资运输。航空运输虽然运输的成本费用较高,但是时效较快,更适合跨省或跨国等长途运输。但是目前我国铁路物资运输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总体来说,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落后。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许多物流企业,区域较为分散,在利用相关基础设施时效率较低,并且还存在网点重复建设的现象,而不同快递公司有时很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向同一地区配送同类型的订单,这就会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输成本[3]。

(二)农村与城市地区发展具有差异性

电商企业在我国的一线城市等其他城市中较为流行,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中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时间较多,再加上交通拥堵的状况,为了能够有效地缩短消费时间,选择电商购物则是一种物美价廉,又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物的方式。因此,电商购物在城市中备受青睐。而在农村地区,农民是消费的主体,农村地区普遍交通较为便利,并且农民的日常生活节奏较慢,具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购物。因此,对于电商购物这种方式的认可程度较低。

(三)品牌差异性

目前在我国的电商购物网络平台中,通常都强调平台的商品是否属于正品,但是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通常正品都打不过物美价廉的当地杂牌。很多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价格体系,不会因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低而受到干扰。品牌产品的生产通常会集中在同一个地区,然后通过相应的配送体系,才能进入农民的视野,通过层层分销,贩卖给农民的价格自然不低。再加上相应的物流成本,便已经超出了农民所能够接受的消费水平。因此,电商购物平台中的正品与农村地区杂牌相比,未必具有优势。

三、解决“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与农村邮政机构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邮政配送区域较为广泛,并且在各个较为偏僻的农村地区都设有基础网点。但是由于中国邮政的配送成本较高,并且速度较慢,导致消费者普遍使用别家快递网站进行购物。而农村地区的顾客则使用邮政服务较多,邮政企业既具有快递服务也具有办理业务的功能,邮政的工人在农村地区都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基础,而邮政快递与农村物流的有效合作,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通过实现邮政机构与电商快递的深度合作,为建立起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4]。

(二)加强政府的引导

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体系发展是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农民与当地的政府和互联网部门之间的参与。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对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点统筹规划,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利用农村地区的地方优势,结合传统行业的集群化布局特点,对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点进行科学布局。同时还可以吸引外来资源,不断开拓电商网点建设的合作渠道。从农村地区的地方产业发展上来看,在进行电商网点布局时,应该结合地区销售行业集群化的特点,对一些建立淘宝或其他电商网点可能性较大的农村区域进行大力的扶持。其次,农村地区在建设电商网点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花费资金较大,因此面临着融资较为困难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电商企业扶持农村地区网点建设的制度,引导电商企业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建设中制定合理的准入门槛,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应用先进的农村地区物流装备

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点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地拓展,适合农村公路的运输方式,在农村地区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村道路车辆运输标准。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可以以新型燃料的汽车作为物流的主体,不断应用在农村地区物流车辆的配置中,并且制定符合农村道路特点的道路规范制度,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势较为复杂的偏远地区,应该应用电动车等其他农产品运输工具,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资金,还能够结合当地的道路特点,实现高效的运输[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电商占比还是相对较小,但是目前随着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商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不断加快,而农村地区电商配送难的问题,已经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电商配送行业的引导,促进农村地区邮政机构与电商配送的合作,推广适用于农村公路的物流装备,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商配送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小丹,呼格吉勒,李珍,杨嫦翔,杨怡敏.融合“互联网+”的农村电商物流新兴业态探析[J].物流科技,2017,40(03):56-59.

[2]刘子杨,赵静.“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7(22):18-19.

[3]周香.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商物流APP信息平台构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8):119-120.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农村电商;浙江;象山县

一、引言

目前,面对市场日益饱和的一二线城市,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新蓝海。浙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的所在地,且所辖县市多拥有丰富的农林渔业资源,其农村电商的发展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因此研究浙江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于发现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象山县农村电商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象山县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构建象山县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为促进浙江乃至全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课题组首先走访了象山农村电商的主管部门――象山县商务局,通过现场访谈的形式调查了解了象山县农村电商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对象山县农村电商重点个体和典型代表的实地调研,总结模式,发现问题。

1. 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

象山县地处长三角南缘,浙江中部沿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水产加工体系)。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象山农村电商发展初见成效。

从2014年起象山县政府相继了《关于推进“电商换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象山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县政府以邮政局依托,发挥村邮站的优势,大力推进村级服务站建设,至2016年4月份共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50个。2015年7月起又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积极启动农村淘宝项目。目前,县运营中心已投入使用,新建村级农村淘宝23个,运营两个月来,已累计为村民代购26000多笔,成交额470余万,村站合伙人工资月收入普遍超5000元。

2. 象山r村电商发展的模式

农村淘宝项目是当前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途径。实践中形成了政府驱动和能人(创业者)驱动两种有效模式。

模式一:政府驱动型

政府是促进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除了提供政策平台的支持之外,象山县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致力于本地电商平台的建设。2015年县财政专项投入78万元扶持打造了淘宝“特色中国・象山馆”平台。该平台通过开展商家技能培训、网上包装促销、线下对接参展等途径,相继推出了以史家糕点、莫家码头、鲲记海鲜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店铺,并创下了5分钟卖出500公斤“红美人”柑橘的佳绩。作为象山县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益服务平台,象山馆在充分发挥本地农特产品突出优势的同时,有效拓宽了象山县生鲜、海干、海味零食等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开通了快车道。与此同时,此外政府还通过对入驻商家进行技能培训、开展线下资源对接会、线上流量支持等方式,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地网商群体,使农村电商不断升温。

模式二:能人驱动型

创业者是实现这一路径的主力军。以创业者为核心的能人驱动是当前象山农村电商发展的另外一种典型模式。2015年8月27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招募宣讲会在象山文化活动中心召开。会后,在400余名参加宣讲会的青年中产生了30名首批“农村淘宝”合伙人。2015年10月以来,在象山县党委、政府和象山县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宣讲会、发放传单、悬挂横幅、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以及后期的层层选拔,象山县第二批农村淘宝服务站人才招募中有32人获得了农村淘宝合伙人资格。其中,高塘岛乡江北村农村淘宝服务站是五个创业青年共同开办的,自2015年9月底开业至今,已累计为村民代购货物数千件,货值逾50万元。目前,他们正在着手虾皮、紫菜、红美人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综上所述,以政府为主导,以商家为主体,在政府和创业者双重力量的推动下,象山县网商规模不断扩大,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农村电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三、象山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上来看,象山县农村电商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基础薄弱。象山县农村电商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整体上基础还比较薄弱、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二是服务平台单一。目前,“特色中国・象山馆”是象山县唯一的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公益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单一,限制了象山县特色产品知名度的扩大和推广。三是农产品及其消费特征的限制。目前,象山县的特色产品主要以农产品和海鲜为主,这对加工、冷藏、保鲜等相关技术有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四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近年来象山县物流布点和网络发展步伐较快,但仍不完善。以象山县西周镇为例,部分物流点位置较偏僻,服务体系不完善,对电商发展存在一定制约。五是网络覆盖率低。目前,象山县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不高,网络信息相对还比较闭塞,直接导致农村人民信息素质缺乏,对网络的认知程度低、农村淘宝的使用范围小。六是电商人才匮乏。农村地区知识型人才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数量,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启示与建议

1. 完善平台建设

平台是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有效解决目前平台建设的单一和不完善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统筹相关部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电商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

2. 提升储运技术

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尽快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三级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物流企业不断改进储运技术,提高储运效率,增强农村电商的市场竞争力。

3. 重视口碑效应

口碑是农村电商长期发展的基础。打造特色农村电商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口碑效应,即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市场监督,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口味、包装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网络平台的宣传、创新和维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4. 解决人才瓶颈

目前,农民网络素质偏低,电商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出台有效措施,为农村基层吸引和留住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定期在农村开设电子商务课堂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网络素质。

5. 促进产业融合

象山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Y源,石浦古城、影视城、松兰山等都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因此将旅游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结合发展,在旅游中注入农产品的元素,以旅游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为象山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8).

[2]崔仁煜.繁荣农村电子商务 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空间[J].农经管理,2016(06).

[3]吕晓昶.互联网+农业――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互联网+金融,2016(05).

[4]程丽丽.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构建――以台州为例[J].农业经济,2013(03).

[5]任鹏.江苏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研究[D].东南大学,2015.

[6]骆巧巧.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7]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商务,2015(05).

[8]蒋照鹏,朱永法.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05).

[9]方丽珍,区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以松阳县为例[J].观察,2015(06).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河南农村;流通体系;市场开发

一、当前河南农村市场发展现状与农村市场开发问题

现今的河南农村市场,由于人口、人均收入和消费额的大幅增长,具有较大需求量,并且增大的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1.当前河南农村市场发展现状

首先,在消费额逐渐增长的同时有着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广大农村丰富的农产品没有与城镇的工业产品很好地实现互通有无、各得所需。其次,与河南的城镇市场进行比较,消费差距相对有所减少。尽管各个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由于各个农村居民的商业类型不同比较起来是参差不齐的,但随着河南农村的物流发展,与城市的差距是有缩小的趋势。第三,实地调查表明:河南农村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河南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停地提高,消费水平也在同时提高,时尚高档的商品也在逐渐地走入河南农村的市场,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势在必行。

2.河南农村市场开发上的问题

根据新型农村的发展方向,采用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来进行市场的营销是一个必然。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网络的硬件、软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等,目前投入并不充分,为此制约了新型的农村市场的发展。其次,河南农村新时代的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缓慢。一方面是受农村基础设施制约,另一方面是河南农村市场竞争无序和征信缺失,对新农村的电商体系建设造成了阻碍。最后,就是河南农村人们的“眼见为实”的消费意识,也大大限制了电子商务开发新农村市场的难度。

二、电子商务运用是开发河南农村市场的一把利器

1.电子商务为开发农村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通过网络上传产品图片、广告语等形象资料,直接和直观地把商品介绍给千千万万的客户,开展网上宣传营销活动,扩大商品的销售量;通过网络及时了解顾客的消费状况和竟争对手的情况,恰到好处地介绍商品的质量、价格、性能等信息;避免山寨品牌,注重选择符合农村薄利多销的消费理念等,给客户一个物美价廉心理感受,从而增加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

2.电子商务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农村的满意度

电子商务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上下游之间进行供应链管理活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就可以完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处理,提高服务满意度。尤其是针对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偏远区,把产品的服务做到细致入微,对农村各地点的配货要及时,增加商品的乡下驻点。

3.电子商务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反过来推动农村市场

电子商务提供了更贴近市场需求服务,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敏捷性和适应性;电子商务还改变了企业竞争态势,使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也能在大范围内提高影响力和营销力,更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在中小企业获得来自农村市场提供的成长正能量的同时,农村市场的开发也获得了巨大的开发空间。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实施的策略

1.加强农村网络建设推广,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意识

网络信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河南的经济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引入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网站建设、维护与更新;要进行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完善农村网络信息功能,发挥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不仅能够使农村人们可以及时地了解外界的商品价格与销售状况,并且可以迅速地联系城市以及国外的商家销售的商品。通过网络的销售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实现电子商务上的虚拟交易,不仅扩大了河南农村人们的信息量,拓宽了销售渠道。要让农村转变习惯沿用传统的参加产品交易会等形式获取定单,让销售员开展面对面的网上推销,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完善河南农村网络信息管理机制,明确商务部门综合执法

完善河南农村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很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建立相应的信息交互平台。通过这一机制,一方面可以做到检查落实监管部门的职责,分配好监管部门的工作,各个监管部门负责各自的任务;另一方面,利于进行综合管理工作,使各监管部门的工作不能太分散,要相辅相成、协调开展。现今的监管部门权利分散,职责权利混淆不清,以至于各部门不能各尽其责。在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的同时,需要根据国家商务部门的要求,各个商务部门必须成立商务执法大队,整合商务执法职能。各地均应认真研究相关政府部门电子商务监管职能的职责和权限的边界,明确商务部门的综合执法。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建立网络信息追踪系统,确保即时查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建立河南农村商业征信体系,依法保护监管农村市场

在发展河南农村电子商务经济的同时,必须依法对商品的销售进行严格的管理,杜绝商业欺诈行为的发生。网络信息能够带来更便捷的发展渠道,但是,也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存在,交易没有保障,为此更要加大网络犯罪的监管力度。在河南农村发展上,要建立商业征信体系,要对农村市场进行法律上的保护,防范农村市场上的的各种不良商业竞争活动。要提高河南农村市场征信意识,宣传以征信求生存、谋发展的商业理念。鉴于城镇出现的信用问题,做好规避防范体系,发现不良即取消了对客户的信用额度等。进而,推动河南农村的经济发展,构建一个安定健康而又飞速发展的河南新农村。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农村网络的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260-03

1概述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网络配送体系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为了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使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的新舞台,实现农民购物便捷。黔东南州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农村传统的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通过对黔东南州农村网络配送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研究,提出农村网络配送体系更好的建设对策。

丁雪峰、高攀、魏芳芳(2016)的研究对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出的发展对策:1)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通过加入,租赁,合作,重建等措施,在农村乡镇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站,重点推进农村物流建设综合示范。最终形成了“物流园一物流配送中心一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节点服务体系。2)促进创新“最后一英里”物流业务模式:推进Z归“货运线+村客运”客货联盟模式,开通农村物流“乡村进城”双向快速通道,努力打造多元整合,覆盖县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3)根据“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模式探索物流业务模式。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分析黔东南州物流配送为例。黔东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势高,经济落后,能够上网查.资料并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人极少。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外面工作,也将原来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即他们也渐渐学会通过互联网上网购物,再加上农村的交通设施也逐步完善,然而农村物流配送逐步走向各个乡镇,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配送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信息鸿沟问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黔东南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应加快完善农村网络配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仓储储存和包装设施,开拓乡村快递物流业务,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网络覆盖到乡村,落实通信速提速降费政策,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成本。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现状

2.1信息基础设施未完善

我国学者杨国军,刘为敏等对农村高成本分布情况和问题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农村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特点,在农村基础上分布能力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向邦豪等对于高成本分配农业高档,困难和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农村配电网,配电,区域配电中心,技术人员和农户设计的物流配电系统,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文章“中国农村连锁市场趋势”中,文章强调了中国农村分销市场的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苏果超市如何在农村物流配送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案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栾国T对农村物流配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中国各省市城乡分布的现状如火如荼,特别是在各乡镇农村分配的各种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回报和社会福利。

目前,黔东南地区的网络信息基本流行,县级以上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和政府网络。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机构等各方面要素在一起,其中网站内容除了县的基本信息外,信息,市场预警,供求信息,价格报价,农业科技,最新品种,种子公司等栏目。有需求的互联网用户可以从上面得到一定数量的信息,这些网络信息是一个大型数据库,信息更新速度快,可以使农民了解很多信息。而黔东南各县已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但这些只能在乡镇实现。

据了解,网络只覆盖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使用的电脑家庭很小,大多数农民正在使用手机在线购物,然后到乡镇接收包裹。在农村地区,45岁以上的妇女没有接受小学教育,对于45岁以上的男子,大多只有几年的学校,一般不完成学业,可以在80年后使用电脑和90,他们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

2.2农村物流配送还在起步阶段

农村网络配送对于黔东南州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黔东南州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50号)以及《黔东南州电子商务发展“北斗计划”实施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5]23号)等精神,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其工作计划是:(1)2016年10月底前,建成16个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村中心村电业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截至2017年12月底,泉州农村电商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泉州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格局。(2)到2017年底,国家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10个以上,各州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鼓励县创建电子商务园区,2017年达10家;努力培养和发展在我县和县电子商务公司注册的100多个;发展2000多家农村店铺;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员工3万多人;创造我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成功,力争农村产品(包括农产品和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旅游产品等)在线销售增长超过30%,实现农产品销售,畅销,促进购买,促进农村发展,加快转型。(3)到2017年底,国家积极努力打造1-2家全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争取阿里巴巴,苏宁,京东平台运营商驻扎在我国农村电力公司,实现我乡村的权力“百花开花,百家争鸣”气氛良好。

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物流仓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贵州省东南州农村信息化建设背后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势高,村庄位于山坡上,即使电信网络相对薄弱,在一些地方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网络设施提供宽带更加薄弱;其次,政府的财政和物质资源有限,缺乏对农业投资的热情,以及贵州东南部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也很少,同时,各级网站管理者忽视了农业信息源和出版物的有效管理,内容很少,特别是供求信息,农村经济和市场信息。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能与匹配物流系统分离。供应链不完善,这是国家电子商务的共同问题,目前,产品包装,处理,运输,仓储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企业和人员培训滞后,物流管理困难而昂贵。他们大多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它们靠近农业生产基地,但物流和分销网络一般只到达县,有些地区延伸到村镇,大多数村庄和城镇,村庄不到达物流公司。物流配送,货物储存设施滞后。

3.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规划无序

现阶段,我国农村分布还处于初级阶段,重复覆盖的基础设施和覆盖面有限,没有人能从分布式系统中学习。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的经济,合理科学的日用消费品和农村物料对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需求分布最小化和及时响应。

目前,东南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有着很高的热情,县级以上积极创建电商平台,政府还积极支持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商平台开放本地特色博物馆。

4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加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基于不完善的网络配电系统,要加快网络配电系统的完善:1)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专业的信息传播和中介平台。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农村是否赶上各种农产品的发展趋势,能够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专业信息平台使业务和客户信息以最快的方式相互转移,提高业务和客户信息传递的速度和透明度,中间平台的建设是为了确保资金转移的安全性,只有人们放心该交易为了提高潜在客户的交易潜力。2)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更新网站内容,增加网上交易部分,而不仅仅是信息,也有利于农业流通。政府应重视和增加相关投资,使其能够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根据黔东南农民教育水平低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培训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引导农民使用电子商务开始就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团体,带动农村居民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和就业;指导农村市场,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引导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家庭农场,民间艺术家工匠,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在在线产品和服务营销的使用。支持“数千村庄和数千农村”农场店,供销合作社农业连锁店,农村邮局(站),农村信息基层信息服务站,农业信息服务站等电子商务组织保证使用农产品进入城市,货物进入农民。农村物流服务站作为一个节点,县,乡,村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物流配送网,农村物流配送开放“的最后一公里。

4.2科学制定区域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规划

首先,由政府主导,商务相关部门协调黔东南州和县(市,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市,县设立电子商务协调服务组织,负责为区域标准化和品牌化建O,网络宣传,活动策划,促销等,共同推动电子商务农产品的发展。二是有序推进地方特色建设,大力扶持,避免电子商务平台不同部门同一地区的重复,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重复,浪费资源分散。第三,根据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区域分布的优势,市场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传输信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生产,协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过品种的信息载体,生产信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以提高信息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对称性。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农业”成为农业大跨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网络市场的多元化衍生出新的行业,产业链的延伸以更灵活的方式来捕获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农业市场产业链的延伸,需要更多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参与,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动态,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迅速调整产品线、拓宽销售渠道、制定适宜的促销策略。只有专业电商人才才能实现网络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大跨度发展。

(二)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对滞后亟需大量电商人才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及惠农政策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加强电商人才供给成了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最关键因素。充足的电商人才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网络时代的“新农民”实现创业梦想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商机,为许多人创业提供梦想的平台。电子商务为优质的农产品创造更大市场,“新农民”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低成本的创业梦想,互联网的经营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脱贫致富。

二、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建设现状

(一)农村电商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电商观念接受程度低,专业电商人才缺口较大。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低、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加上农村普遍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电商氛围还不够浓烈,对电子商务的接受普遍还停留在浅表层。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非常专业化、多学科交融的技能,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农村目前缺少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2.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引进效果不明显,流失情况严重。农村生活环境落后、缺乏文化氛围,本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多属于初创型企业,本身技术化程度低,人才管理意识缺乏,对人才能力的发挥有明显的局限性,薪资待遇又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媲,导致优秀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驻扎农村,更难以留住优秀人才。3.缺乏系统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培训效果有限。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渗透,农村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地方电子商务发展[1],注重地方电子商务人才技能的培养。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由于人才需求目标不明确,对培训者能力素质缺乏了解,培训内容、形式等随意性较大,又缺乏评估机制,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4.地方高校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定位。地方高校应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企业发展输送合适人才及技术支持。由于传统的落后观念,高校少有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于服务农村;而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杂性,高校难以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难以实现。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具体包括农村信息服务、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2]。因此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农业生产、农产品种养殖技术,熟悉农产品特性及农产品市场等。具体包括:1.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农村电子商务是将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开拓更大市场,因此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知农产品、懂得相关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生产技术,还要掌握互联网技术应用、美工、品牌开发与运营,网络营销、线上客服等能力,通过网络平台的营运,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线上发展。2.农村电子商务技术人才。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运营的效果,传统电子商务技术包括美工、网站开发、数据分析等通常由专业人员完成的。农村电商要发展,需要专门的产品素材拍摄、处理等美工及网站管理、页面设计等技术人员。为了更好把握市场,预测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推广等,还需要数据分析人员。3.农村电子商务战略管理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发展规划,科学的管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使农产品市场的拓展、产品品类的增加,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物流等各环节要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者掌握品牌管理、农产品管理、营销管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惠农政策等综合素养。

三、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体系构建

根据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的现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需多方力量合作,制定系统而科学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根据当地人才需求具体情况,明确培训内容,多元化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其中制度化是根本,贯穿于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人才结构培养和培训对象选择过程中,而培训的专业化、培养方案的复合化和结构层次化才能满足人才模式多元化需求,人才本土化是人才能更好服务于当地农村的保证。

(一)人才管理体系制度化

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规范而科学的人才管理与引进制度非常的关键。具体包括优秀人才引入相关政策内容、培训制度、人才激励制度、人才晋升制度等。为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驻村,地方政府需制定合适的人才引入福利政策和发展机会,让引入的人才能安心驻扎下来服务地方电子商务发展;对于新农民再就业培训方面,从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等各方面也要明确制度化以保证培训效果[1];为防止人才流失,明确的激励、晋升制度既有满足引入人才的物质需求,也要制定丰裕的精神需求。完善而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是建设稳定又科学的电商人才队伍的根本保障。

(二)人才建设专业化

健全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人才情况直接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专业化。首先,电子商务人才引入制度专业化。农村电子商务起步晚,农村生活、发展机会各方面相对落后,要引入电子商务人才政府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薪资待遇政策,创造适宜的生活、工作的物质与人文环境,从而吸引并留住引进的人才;其次,电子商务人才建设团队专业化。电子商务知识的综合性,需要专业师资才能保证培训效果。地方政府制定培训目标,可以委托地方高校、企业培训团队方式,开展各层面人才的培训活动。最后,进行绩效考核,保证培训活动的效果。

(三)培养方案复合化

由于农业领域的复杂性和电子商务技能知识的复合性,高校难以提供各方面知识完整、技能熟练的教学师资,因此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很难培养出懂得农业知识与电子商务技能的有效融合的综合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高校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改变观念,根据当前市场人才需求,调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为农村输送电商人才。另外,为了能培养出直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调动电子商务师资与农业专家的配合,协作培养出能将电子商务技能熟练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复合实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现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多元化。一是政校合作模式。高校依据自己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开展企业相关人员电子商务理论提升培训;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定向招生的人才培养政策,高校为农村地区提供精准的“智力扶贫”;地方行业协会与高校联合,组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短期培训与实践操作,以赛促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电子商务业务技能;二是培训形式多元化,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内容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根据自己所需来学习,从而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和效果。

(五)人才结构层次化

企业发展需要不同教育程度和岗位的人才,人才培训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不能资源浪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基层的电子商务操作人员注重信息化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培训要让其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及方法的培训;基层干部强化电子商务基本理论、行业发展及作用、对社会活动影响的培训,为农村后期宣传提供理论支撑;中层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是企业电子商务规划与决策层,因此培训重点放在系统的理论知识上,同时注重与电子商务示范区交流学习和取经,对以后开展电子商务的工作规划和指导工作有借鉴作用。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有效网销;有效网购;三网工程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电子商务专业团队协同度和匹配度低下,网络资源共享率低,特色农产品“产量短板”,优质农产品价格低廉,生鲜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优质工业品网络消费率不高等问题纷纷凸显出来。为了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充分对市场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寻求解决办法提供参考。

作者通过对安徽等地开展市场调研,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归纳总结,总体上上述诸多问题可以归咎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优质农产品有效开发与高效整合和优质工业品高效率下乡三个层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紧缺,电子商务无法在农村落地生根

1.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输出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通过调查显示:有意向而放弃开展电子商务的人群中,42.31%因为技术难题,29.49%因为缺乏团队。不少人因技术难题,无法从事电子商务。7.5%的网民开了网店,但是因为技术问题,运营效果不明显。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紧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才输出量上远远不足。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对于工业化电子商务发展而言,原本就显得极为紧缺的人才输出,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起来后,人才数量上的紧缺就显得突出;二是人才培养质量低。由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不平衡,课程开设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严重脱轨,岗位群不明确,教师缺乏真实的实战能力等,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严重缩水,绝大部分毕业生难以胜任电子商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出的专业人才中,8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因此,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人才输出相对市场需求而言更是九牛一毛。

2.社会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质量不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各地区农委、商务局、农委、人事局等各大部门纷纷组织开展个体户、农民工的电子商务项目培训,从量上看虽然以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参训人员参差不齐,有初中生、高中生、大专生、也有本科毕业生,有开店人员、有从未从事过网上开店人员、甚至还有从没有进行过网络购物人员,同时培训承办机构五花八门,培训内容不是专业性太强,就是理论太过,类似的一揽子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单一,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层次不分明,培训时间不能保障,导致整体培训质量不高,参训人员无法胜任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因此,由于人才紧缺,没有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注入,农村电子商务无法落地生根,电子商务在农村将缺乏实质性的发展基础。即使“村淘”“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搬到每个农户家中,也只能是一种摆设而已,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转化。虽然偶尔看到一些农产品的网络销业绩报道,但这也只是个案甚至是炒作,而不能成为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常态,更不能将这种个案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同视之。

二、网络“有效网销”难突破,大大降低了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由于农村资源缺乏有效开发与整合,物流w系不健全,农副产品进城难度较大等诸多问题,农民网络“有效网销”很难突破。

从生产、加工、运输与配送环节看,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凸显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特产品产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难以形成优势竞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特产品生产环节缺乏有效整合:①绝大多数农特产品生产属于个体农户家庭式生产,产业规模小,生产网点相对分散,“收购难”问题愈发突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②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散户在种养方面,从种子、肥料、饲料到种养殖过程,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随心而行,产品质量无法保障;③农户的分拣专业水平低,层次分拣意识欠缺,大小不一、好坏不分,导致产品缺乏市场卖相和品质层次感,严重影响网络销售价格。④产品质量监测、监督难以控制,质量溯源体系缺失,消费者没有质量保证。⑤普遍农户缺乏品牌意识,加之产业规模小,农特产品缺乏优势竞争品牌。上述诸多因素导致农特产品无法形成较好的市场附加价值,使优质产品普遍出现“白菜价”,农民增收受限,对电子商务发展兴趣不高。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生鲜农副产品没法有效销售出去

虽然我国物流业在飞速发展,但是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偏远山区、落后地区),生鲜农副产品没法运出去。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运输途中容易腐烂变质,不仅造成巨大损失,优质生鲜产品贬值现象严重,网络消费需求大大缩水,生鲜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无法获得有效发展。

3.电子商务技术受限和监测体系缺失,优质农产品往往在价格战中死于非命,农民参与积极性严重受损

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生俱来的信息相对对称、透明化程度高,整个市场竞争激烈,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不是在个性化、特色化竞争中发财,就是在价格战中死去。而当前受农民的文化水平、电子商务的业务能力、无品牌竞争优势、无质量溯源体系缺失、产业规模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很难突破重围,实现特色化、个性化竞争,留给农民的只有价格战。

另一方面,很多农产品又非某个地区特有生产,同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和成本又不尽相同,从而出现即使是打价格战也往往是一场不公平的价格战,不少真正的优质产品往往死于价格非命。

另外,即使少数农特产品具有地域标签,但是由于质量监测体系缺失,加之在网上真假难辨,网络市场鱼龙混杂现象严重,优质农特产严重失去市场公信度,很难促使网络转化,如霍山石斛,原本享有九仙至尊美誉的优质产品,由于身份显贵、权威监测体系缺失等因素影响,导致高仿品层出不穷,在网上大家都在冠霍山石斛之名,这样一朵中华瑰宝就这样在外地高仿品中慢慢凋零。类似霍山石斛被网络市场所抛弃的案例举不胜举,农村电商发展很难突破。

三、工业品下乡受阻,农村“有效网购”市场推广很难深入

要能实现工业品全方位下乡,必须改变农民的消费习惯,要实现农民消费习惯的彻底改变,必须解决农民愿意买、放心买、买得起、懂得买等诸多几个问题。虽然全国多地也陆续开创了新模式、新方法力图破解电子商务进村难题。如浙江遂昌赶街模式,在每个村依托商业小店或卫生所建立服务站点,为服务站点免费配备电脑,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解决上网问题。同时,在每个村培训兼职的站点服务员,通过返利模式让年轻人帮村民在赶街网上代购。还有天津乡镇驿站模式、村淘模式、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模式,同时也开始推出旺农贷等农村金融服务项目等。不得不说大家的这些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得起、懂得买等问题。但是大家却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各大电子商务巨头和村名在对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上,根本是存在着交易目不统一问题,各大电子商务巨头进驻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其目的更多是为了瞄准农村电子商务蓝海市场,从农村索取新的流量注入来填补城镇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缓慢的空缺,从其动机和目的性上就决定各大电子商务巨头的竞争焦点是如何以不同的加盟模式吸引各县区、各乡镇、各乡村加盟,以便快速、更大范围地铺开整个农村市场网点,将产品卖到农村市场。而村民的电子商务交易目的更多是如何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很好的卖到城市去,从中获得比线下收购还要高的利益。因此,由于存在目的上的不统一,一方面即使是淘宝农村电子商务其主要精力和投入并非放在如何帮助村民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上,另一方面当村民在农产品销售上看不到希望时,他们对发展电子商务兴趣自然就不是很高,参与度也不深入。从而不仅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进程的难度,更是严重阻碍了工业品下乡的进程,推广很难深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迟缓。

四、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单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各地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了搭上国家政策的快车,都在纷纷争夺投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但是多数园区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单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很好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营服务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传统农业信息互通,没有起到让买家看到好产品、让村民看到好市场的效果,没有相应的农村实体经济与之对接,导致不少电子商务产业园难以为继,最后沦落为一座座空置的“鬼园”。另一方面,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的运作人才和电子商务精英团队,不少电子商务产业园没法胜任引领本地农村电子商务冲出重重技术障碍,走出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的重任。因此往往陷入前期招商理想,后期运营困难的尴尬境界,有的甚至刚建起来就面临关门的窘境。精心的划建设最后变成“政策落实”和“实地运营”两张皮,产业园也仅此昙花一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秀花园”。

因此,要能很好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瓶颈,需要从线上和线下两条线齐头并进,从电子商务人才如何打造,网络“有效销售”如何突破,工业品如何有效下乡,电子商务产业园如何有效整合等问题入手。作者凭借多年的人才培养改革经验,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分析,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中提出了“三网工程”解决策略:线上着手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网络”,线下扎实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服务网络”和“农村优质资源整合网络”。并协同各主管部门,加大对三网的正确引导,有效管控、有机协调,使三网能高效率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进行系统内自我优化,从而构建一个集“三网”于一体的一体化的运营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智勇.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构建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2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5-7-23.

[3]郭佩,闫利叶,王颖.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02)

[4]翟春霞.“互联网+”下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6)

[5]张鸣峰.句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09)

[6]张签名.2015: 电子商务巨头瞄向农村市场[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 (50)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

《行动计划》把电子商务进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与产业联动发展,方便农民就近到产业园区就业,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有效解决城镇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问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望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变革的“助推器”。

一、概述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分析方面,谈海霞等提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受到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配送体系、法律法规、信用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石鲁达等以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例,通过AHP法分析总结指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商平台知名度、农产品品牌化程度等6个因素;曾奕棠指出人才与物流以及产品等7个因素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商企业生鲜产品物流模式可分为:自营物流配送模式;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自营物流与消费者自提或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与消费者自提或第三方配送模式;联盟物流配送模式;“O-S-O”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第五方物流模式(洪涛,2015)。甘小冰等立足生鲜供应链视角,在总结了美、日、韩等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建设以政府组建和管理行业协会为核心,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生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逐年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总计6.49亿人,普及率高达47.9%,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5%。2014年我国涉农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各类涉农电商多达3.1万家,其中近4000家涉农交易类电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农村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但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物流发展总体增长趋势与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也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体保持一致;从历年数据来看中国农产品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数据呈逐年下沉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物流的同比增长速度滞后于社会总物流的同比增长速度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了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何黎明,2012)。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

1、交易平台所需物流运输的限制。中国城市规模较大导致交通不便,最后一公里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物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中国整体冷链企业资源比较分散,冷链企业大小不一,资源各异,长距离配送不仅需要整合大量物流企业资源,而且还要大量投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2、传统经营模式与电商平台交易之间的矛盾。层层分销是目前多数农资产品采用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固定的价格与利润体系,而农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却必须打破这个体系,电商平台较强的宣传性,必然冲击传统营销模式和盈利体系,可能存在渠道冲突的风险。

3、信任机制和标准欠缺。全民电商意识尚未形成。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农民对电子商务信任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都不足。我国农产品流通企业资本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一,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监管缺乏规范化引导机制,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有很大的随意性。行业标准缺失,规范化不够。

4、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现今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运营电子商务的队伍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县域电子商务人才呈现一种短缺的状态。如何建设一支高质量,结构合理的电商人才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

1、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具有集约和调节优化两大功能。建立物流中心优化了农产品的运输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高货车装载率。同时,还使得车辆空时率得到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合理运输,节省物流时间,加快物流速度,减少多余的搬运、装卸、存储环节,提高准时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损失,节省物流费用。运用政府的支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统筹和规划好长远规划和眼前利益。

2、做好企业信誉和农产品质量。在消费者体验和口碑为王的今天,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较大,任何电子商务模式都必须认真做好消费者体验,尤其重视企业信誉与农产品质量对电商模式选择的影响,在企业信誉不是很好时,农产品电商设计模式时可以适当借助政府的公信力提升自己的信誉。农产品质量则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要设计相关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建立可追溯体系严格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减少损失。

3、合理运用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平台。与各地高等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实施“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专门的培训教材,开展知识普及课程,重点加大对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电商知识培训,培养他们使用电商的意识,提高运用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农村网络经纪人,合理引导促进现有经纪人在网上开展农产品交易。

四、结论

电子商务经历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己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从目前所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文献以及专门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结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的一些优化建议,要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有合理科学定位以及要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洪涛等.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5(1).

[2]洪涛.农产品电商创新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08).

[3]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03).

[4]王洁,王明宇.我国农业电商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3(18).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 农村电商;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管理系统;江苏宿迁

中图分类号 F323.7;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47-03

2014年、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的江苏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江苏省在充分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并培育了三批“农村电商示范村”。宿迁市在大力倡导“一村一品一店”的同时,带动了绝大多数村民参与电商创业,实现了全市电商交易额突飞猛进,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30%,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的电商利润在不断压缩,这就给农村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宿迁市农村电商经营者的深入调查,找出农村电商示范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培育更具影响力的农村电商龙头企业。

1 宿迁市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迈入新常态,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无力,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要想实现农村收入的增加,就不能依赖于传统的种植。江苏省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有效嫁接。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共有52家单位获得“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的称号,其中宿迁就有11个行政村,占到了全省的21.15%。

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重,辅以走访典型和会议座谈,对宿迁市的电商示范村经营者进行深入调查。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电商经营者的基本情况、电商运营情况、资金需求与来源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展开。

1.1 电商经营者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11家电商示范村,发现11个村中电商经营者平均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36%以上,从事电商产业人员的比重占到了60%以上,因此电商示范村都较好地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地带动了全民创业进而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由于区域比较分散,全面调查较难执行,特采用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选取316家电商经营者作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通过对电商经营者调查发现,电商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平均不足2%。创业者中58.07%的年龄在30岁以下,40岁以上的占到了15.9%左右,创业者呈现低龄化趋势。电商经营者大多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才转型,比如耿车镇的大众村和湖稍村长期经营塑料产业,由于污染严重,宿迁市政府对其全面取缔,在此背景下大众村率先学习沙集镇东风村做起家具电商,湖稍村随后仿而效之。电商可复制性强,11个电商示范村中绝大部分电商经营期限不足3年。

1.2 电商经营情况

1.2.1 运营基本情况。电商示范村由于经营品种天然属性不同,利润率差异较大。沭阳县电商经营主要以花卉及其相关产业为主,成本低廉,年平均利润率在50%~70%之间;但是宿城区的耿车镇的大众村和湖稍村以经营简易家具为主,受经济下行的冲击加之行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不断激烈,该区域的利润率从前2年的25%左右下降至了17%左右。其他电商经营者在2015年利润都出现暂时性回调。

调查还发现,电商经营者多数采用家庭作坊式,规模大的电商企业数量较少。除了第一批的3家电商示范村行业集中度较高之外,多数示范村行业集中度普遍较低。如顺河镇雨露居委会涉及行业众多,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调查表明,多数电商经营者只是单纯复制,加之资金有限、能力水平不足,电商小店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在2016年全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下,其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地下滑。

1.2.2 进货渠道方面。电商示范村大部分都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销售以及物流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进货的渠道主要是厂商、大型电商或者来料加工。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便形成两大格局,大型电商由于自己来料加工,成本很低,利润空间大,大约在20%;而小店由于其进货成本很高,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平均利润在7%~10%之间。部分起步较晚的店铺由于其前期宣传费用过高,几乎是零利润在运行。

1.2.3 人才状况。通过走访部分电商,发现无论是采用私家作坊式运营的小型电商,还是规模以上的电商企业,都缺乏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缺乏自主的获取信息、数据处理和行业分析等能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长足发展。客服处理态度不当,造成退换货时有发生。

1.2.4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电商普遍经营品种较少,一般都采用外部摄影和美工对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单一产品的美工成本颇高;在所调查的300多户中,不足20户是规模以上的,绝大多数的电商都是以小店的形式在运营,小店由于起步晚,产品竞争力处于劣势。因此,多数小店为了更好地进行销售,往往会走捷径,高额的直通车费用侵蚀了微薄的利润,刷单则面临被关闭的风险。

1.2.5 管理情况。在所调研的300多家电商中,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仅仅有5家,由于其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较为完善,能够更清晰地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也较易获得外部融资。其他电商主要采用家庭作坊式,运营数据不完全,加之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足,这些电商想要获得外部资金难上加难。

1.3 资金需求与来源

1.3.1 资金需求。规模以上电商企业由于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升级、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对资金的需求逐年攀升。如宿豫区的360速购实现了互联网+物联网的有效嫁接,将超市线上交易和当地的同城物流配送进行有效整合。但由于前期开发网站的费用较高加之扩张的速度过快,1年开发了50个站点,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巨大,电商因抵押和信用资质等天生缺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现阶段正在逐步吸引风投入股投资。规模以下的小店由于要承担高额的营销费用,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走访发现,规模以下的小店由于规模小、财务数据不完善、抵押品较少等原因,难以从金融机构中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1.3.2 资金来源方面。在调查的300多家农村电商中,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自有资金和前期资本积累,只有13%左右的电商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其中,1家企业获得风投入股、6家企业获得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信贷支持、35家电商获得了商业性银行的信贷支持、6家企业获得政府的补资金,其中债务资金占到了资金总额的96%。调查还发现农村电商的资金来源与电商经营时间有一定的关联。电商经营时限较长的大型电商由于前期积累较多,完全可以满足当前经济形势电商的可持续性发展;而经营时间仅有1~2年的电商,前期主要在家务农或者在外务工,积累资金不占优势,对于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

1.4 政府扶持

宿迁市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一定程度对农村电商发展给予了支持。市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市、区2级政府通过加强网络创业培训、加大初始网络创业项目扶持和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成功带动了网络创业迅猛发展。其措施主要包含提供免费网络培训;每个村部委员会都创立了创业孵化中心,为广大的农村电商经营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和宽带;对网上销售需要特种经营许可证的,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联保、信用、存货质押等多种形式,提供网络创业贷款;培育创业典型、发放创业扶持资金和奖补的方式激励网络创业户,大大提高了群众投身网络开店、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但深入调查电商经营者的情况发现,真正意义上从政府得到扶持的比重较低,农村电商普遍反映政府对于农村电商的“融资难”和“物流慢”两大瓶颈给予支持较少甚至是没有。

2 宿迁市农村电商示范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瓶颈

2.1 同区域同质性严重、可复制性强、恶意竞争泛滥

宿迁市同区域中经营的品种存在高度相似性,一方面电商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发挥了其效用,带动了周边相对贫困的村落参与电商创业,比如宿迁市耿车镇的湖稍村2013年以前以塑料产业经营为主,由于污染严重,政府全面取缔,被迫转型的情况下,湖稍村效仿大众村的简易家具电商运营模式,在2013―2014年的1年中湖稍村鼓励村民参与电商的发展,不到1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电商经营者在全村的占比达到40%以上,村民尝到了电商给其带来的丰厚收益[1-2];另一方面,由于同区域内主营业务相同,加之产品的加工流程简易,可复制性极强,电商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引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在2015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11个电商示范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店歇业状态。网络经营户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故意降价、打压市场现象,盗用图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极坏。

2.2 高素质人才匮乏

通过走访11个电商示范村,发现在电商运营各个环节中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方面,大多数电商企业尤其是小店普遍都是“家庭作坊式”运营,产品只是简单的模仿加工,加之资本规模较小、思想保守,对产品的创新欲望和能力严重不足;店铺的运营方面,美工、高级摄影师等也存在人才匮乏和成本较高的现象,产品研发速度过慢,由于没有产生规模效应使得产品的成本无形之中被增加了;在客服方面也存在处理方式不善造成信誉等级受损的现象等。

2.3 发展规模和空间受阻

沭阳县的4个电商示范村主要从事花卉及附属品行业,泗洪县的示范村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由于产品的天然优势,其电商经营中不存在仓储问题,但随着周边村落电商发展势头不断涌进,电商经营者发展空间受阻。宿城区、宿豫区和泗阳县的电商示范村主要从事的是加工制造业,不具备农产品的天然优势,网商有意扩大加工制造的规模,但受土地指标制约,矛盾日益凸显。

2.4 农村电商管理成本高

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电商信息系统,只是记录了部分电商的信息,多数小店运营状况数据缺失。农村电商由于设立门槛较低、数量众多,加之分布较为零散,管理极其不易。从相关部分提供的数据发现,每年新设立和因亏损倒闭农村电商的数据更是极不完整。由于没有完善的农村电商信息管理系统,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造成政府不能及时发现电商运营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加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农村电商的全面信息,严重阻碍信贷资金的获取。

2.5 农村电商缺乏有效的资金供给渠道

作为农村电商的主力军,青年人群由于自有资本较少,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以粗放型、自发性为主,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其发放贷款,风投对其态度也极为谨慎。尽管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金融凭借自身海量的数据积累及高效的信息服务帮助部分电商获得资金支持,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众多的小微电商企业依然面临资金瓶颈问题[3]。融资难成为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政府虽然出台了惠民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程序比较烦琐,而且额度有限,解决不了多数企业的实际问题。

3 农村电商示范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促进农村电商转型升级

在农村电商的群体中,参与者众多,且多数都是资金和实力单薄的小店,其市场竞争力很弱,故意降价、扰乱市场、盗用图片等现象屡见不鲜,难以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重塑农村电商形象当务之急必须是规范农村电商的运作,促进农村电商的转型升级。政府应该引导部分规模以上的电商进行创新和整合,培育网络创业大户。宿迁市率先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一店”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要保证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方针,打造电商品牌化。

3.2 加大高素质人才的输送

电商示范村凸显的人才瓶颈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应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高素质人才去农村就业的鼓励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电商示范户”,挑选带头创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进而带动全村创业[4];第三,加强电商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提供更具活力的定向培训服务。

3.3 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管理系统

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农村电商信息系统,农村电商的全部信息主要集中在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手中,政府获取的农村电商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造成相关政策针对性不强、较滞后的状况,因此政府应与第三方电商平合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并完善包含所有农村电商的基本信息及其运营情况的管理系统,使之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加强对网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商品和服务监管,引导农村电商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公安、市场监管、税务、商务、文化等部门在农村电商活动中的监管职能,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

3.4 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农村电商融资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其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只有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疏通农村金融向农村电商融资的渠道,加大农村金融向农村电商融资的力度,才能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及投资理财的通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并逐步实现农村金融的供需匹配问题。为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趋势,建议加速农村电商与农村金融整合,积极在农村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通过扩大内需有效提升农村电商竞争力,不断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电商互惠发展。

3.5 疏导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渠道

加大农村电商的资金供给力度,拓宽供给渠道,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电商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电商一直存在资金供给不畅,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难以对其授信的根结在于其信用风险评估依据不足。只有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才会源源不断。应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网络金融多维度加强农村金融和农村电商有效整合的路径[5]。

4 参考文献

[1]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2] 易义斌,苏宏振,汪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初探:基于揭阳市军埔村电商扶贫的调查[J].中国商论,2015(21):73-75.

[3] 李瑾,崔利国.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20):227-232.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新常态;农业经济转型;高效节约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对新道路、新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以有效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的是,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是在现有基础上的一种“微转型”,需要在参考和借鉴先进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消化与吸收,对于当前已取得一定特色发展成效的农业经济区域应以保持经济稳速发展为前提,从一直以来的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逐渐向追求质量的提升转变。

1新常态概述

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的状态,而新常态就是在经历一阶段非正常状态后再次进入正常状态。经济的新常态就是指我国经济在经历一阶段过快发展之后逐渐恢复到正常发展状态。面对经济的新常态,需要对经济增速、质量及方向进行适当调整,还应当注意对经济发展生态性及效率性的微调,以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农业经济发展而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经历一系列轰轰烈烈地推进之后,逐渐过渡到平稳发展状态,其中,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而新的经济常态要求适当调整和改革农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

2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2.1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在农产品贸易发展中无论是价格还是农产品质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农产品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着基本保障性物品供给的角色,更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已逐步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产品贸易有助于农产品经销成本的降低以及利润的提升。然而,由于电子商务在农村起步较晚,在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将其纳入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范围。当前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总额较低,较城市消费总额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受到农村布局位置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快递公司尚未完成农村网点的布局。由于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偏低,且传统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很大一部分农民还处于无法接受电子商务的阶段,这都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成交总额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农村缺乏开展电子商务的配套管理,相关资金支持也得不到有效保证,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尚未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产品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

2.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较为成功的经验做法就是发展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特色农业经济。以广西农业发展为例,其通过对当地中药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逐渐成为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典范,有效指导了其他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广西已逐步加强了对农业市场布局的构建和完善,成效明显。山西的中草药市场也初具规模,已逐步形成专业市场、边贸市场及民间交易相互协调配合的局面。其中,对于山西中草药而言,很多专业市场是早已经发展成熟的。对于边贸市场而言,山西中草药材的产供销也逐渐实现了相关软硬件的配套建设,出口潜力巨大。山西自古以来采用民间草药对疾病进行防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已不再是自采自用,而是通过各地的草药销售摊点进行各类中草药的买卖,这对于当地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2.3多渠道争取金融支持和帮助

农村经济转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大量商业资本的有力支撑,这就要求不断拓宽资金融资的方式和渠道。但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资本积累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国出台一系列规定提高农村土地资源流转,提高农村建筑用地转让的灵活性,为农民转行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支持,有效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商业银行推出一系列金融贷款产品及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