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十篇

时间:2023-07-17 17:01:39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1

关键词: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广谱性特征

从总体上而言,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这是风险投资产生的根源所在,也是风险投资运作的依据和理由所在。而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多样性和互动性,则进一步表现了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基本特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上特征是一种广谱性特征,而并非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所独有或其所突出的特征。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风险投资的运作也自然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资本形式的相对突出的机制特点。在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多样性前提下,风险投资的运作突出地表现出以下机制的作用:

一、多头博弈机制

从经济学弈论的观点来看,任何市场交易的形成都可以看作是交易双方相互博弈的结果。存在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既给交易的达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各自在交易中尽可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带来一定的博弈空间,可以说,交易双方都会从各自的信息优势出发,在和对方进行彼此的信息沟通中向着尽可能获取更大利益的方向进行相互博弈,这种博弈进行到彼此认为的信息对称状态并彼此接受对方的交易条件(交易条件也是一种信息)时,交易便可达成。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多重交易的交易链条,因此,风险投资的运作存在着很强的博弈性。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在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链条上,涉及不同交易环节的多样性的交易主体,涉及交易主体、交易关系和交易形式的不断变化,它不像一般的交易是一种所谓的双头博弈,而是一种典型的多头博弈。比较而言,多头博弈更为复杂,博弈的难度更大,博弈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更低,因此,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

二、股权弹性机制

在风险投资运作中,作为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或创业家之间的交易而言,股权是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或创业家之间进行交易的核心和基础,他(它)们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归根到底是一种股权交易。但是,这种交易不同于一般的股权交易,其中的主要区别在于这种交易中存在着很大的股权弹性,这种弹性对于双方在风险企业当中的权益具有重要影响。

风险投资运作中的股权弹性机制,首先表现为股权形式的弹性。风险投资运作中的股权形式的弹性又表现为,在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投资于风险企业或创业家时,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或创业家一起对风险企业的股权安排的股权形式较多、可选择性较强。在风险企业的股权安排中,一般都可以采取多种股权形式的动态组合方式来设置股权,都可以采取诸如普通股、优先股、股票期权、认购权等股权形式和交易工具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进行双方的股权及其他权益方面的协调。风险投资运作中的股权形式的弹性机制,增加了风险企业股权安排的灵活性,除了普通股以外,其他的股权形式的运用往往可以对交易双方的权益起到一种延伸、补偿和平衡作用,有利于加强双方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风险企业成长的内部激励机制的形成。

风险投资运作中的股权弹性机制,还表现为股权份额即股权数量上的弹性。在风险投资的运作中,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在与风险企业或创业家共同协商彼此在风险企业的股权时,虽然要评估风险企业的价值,虽然要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交易价格的基点,但是,风险企业的股权安排中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弹性。对于交易双方而言,都共同地趋向于在交易中争取使得自己的权益最大化,但又都共同地面对着一个具有很大弹性的交易价格问题,交易价格(主要体现为以多少数量的风险投资来交换多大的风险企业股权)的弹性来源于对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的困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方法进行怎样的评估,风险企业的价值都难以做到精确计量,尤其是风险企业的潜在价值更难以确定,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家来说,其所拥有的谈判砝码主要是其货币资本注入对风险企业成长的现实支撑,而对于风险企业或创业家来说,其所拥有的谈判砝码主要是风险企业成长的未来前景和潜在价值,这种反差所产生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股权的弹性空间,交易双方都不能预先确定自己应该在交易达成后的风险企业中的股权份额,因此,双方就股权交易的谈判是在股权的这样一种弹性机制作用下进行,能够达成交易的风险企业股权设置是双方权衡现实和未来利弊、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需要指出,风险投资运作中的股权弹性机制的作用度是有限的,不是没有限制的,而且,在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进入阶段的推移,股权弹性呈递减趋势,即风险投资进入的越早,股权弹性越高;进入的越迟,股权弹性越小。

三、外部协同机制

从一般的系统学意义上,协同作用可以表述,协同作用是客观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进化的自组织能力,是系统本身所形成的不断协调各子系统或诸要素彼此间关系,以消除紊乱而同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向一个新的有序方向发展的内在能力。

对于风险投资的运作而言,在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也同样地存在着明显的协同作用,但是,风险投资运作中的协同作用,不同于单个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内部协同,它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协同,这种协同是一种外部协同。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协同,之所以是一种外部协同,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企业个体,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取代或相互替代,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资本权益方面的联系。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也必须相互协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一旦投资于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运作的前途和命运便维系于风险企业成长的前途和命运,风险投资实现增值的任务和目的便转移到并依赖于风险企业的发展壮大上,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便形成了所谓联体成长的格局,它们便在实现风险企业的成长和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目标上取得了一致,它们只有围绕这一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同,因此,风险投资运作中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的协同机制是一种强制性的协同机制。风险投资最终能否得到预期的增值回报,风险企业能否实现预期的成长目标,取决于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能否形成相应的协同机制和协同能力。它们之间协同机制的形成来源于它们之间围绕着风险企业成长目标的相互调适和相互配合,可以说,那些运作成功的风险投资,无一不是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协同的结果,而那些不能进行很好协同甚至经常发生冲突和矛盾的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所形成的伙伴,往往很快就分道扬镳甚至其运作彻底失败。

四、价值变换的灵敏响应机制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的运动过程表现为一个价值发现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如果仔细品味和观察这一过程的话,则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价值变换或变化,其中既有所谓价值形式的变换,比如风险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而公开发行上市时,企业价值由实体价值向虚拟价值的变换等;也有所谓价值载体的变换,比如价值载体由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价值变换,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价值变换等;还有价值形态的变化,比如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等。可以说,风险投资的增值和风险企业的成长是在这一系列的价值变换或变化中实现的。

如果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角度而言,风险投资的运动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由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运作过程。在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风险投资的运作当然是与以上所说的价值变换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过程,甚至风险投资的运作可以看作是对价值变换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从风险投资运作中所涉及的主体即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的角度而言,较之于其他的资本运作或企业运作,风险投资在价值变换中的运作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更加灵敏的响应机制。所谓响应,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对运作环境、运作条件、运作态势、运作空间等所做出的反应和选择。风险投资运作中价值变换的灵敏响应机制主要表现在风险投资所涉及的运作主体对投资、生产经营和风险投资的最终退出,从而对风险投资运作中价值变换工具的选择和利用所做出的及时反应。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运作总是体现出以上所说的灵敏响应机制的作用,成功的风险投资运作也往往是灵敏响应机制作用的结果。

五、要素资源连结和整合机制

如果把风险投资的运作从纵向链条上来看的话,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的运作链条是可以从投资者将自己的资本投资投向风险投资公司开始算起的,中间经历了风险投资公司将风险投资投向风险企业,风险企业的成长,到最后风险投资的退出。这种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或阶段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运作过程,而风险投资运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前一个环节或阶段必须按照顺序向下一个环节或阶段依次递进,这就形成了一个依次连接的链条。那么,风险投资运作中这一长长的链条是靠什么力量连接在一起的呢?这就是风险投资运作中的要素资源的连接和整合机制作用的结果。

风险投资的增值和其他的资本形式一样,其能够实现增值的基本前提条件在于,它必须与其他的要素资源相结合,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形式(风险投资增值的载体一开始并一直是企业)并依托于相应载体在价值增值意义上的成长,因此,风险投资运作在这里就表现为以企业形式而存在的一个风险投资与其他要素资源的相互结合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同要素资源的连接和整合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连接,是不同的要素资源向着一个共同载体和共同目标的聚集;所谓整合,是不同的要素资源围绕一个整体彼此之间所进行的质量与数量的匹配。对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而言,是一个比单个企业运动更加复杂的过程,风险投资的运作不仅涉及多个不同类型的企业(至少有一个风险投资公司和一个风险企业),也往往涉及资本由风险投资公司到风险企业的多次转移,还涉及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之间的动态连接以及风险企业的股权结构的不断变化;不仅涉及不同单个企业的动态连接和整合,也涉及不同单个企业之间的动态连接。风险投资运作中的每一次要素资源方面的变化都会带来一次新的整合,因此,风险投资运作对形成要素资源的连接和整合机制的需求更强,在实际的风险投资运作中,要素资源的连接和整合机制的作用也更为突出。

六、市场多重筛选和过滤机制

风险投资的运作始终是在市场中进行的,风险投资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或每一个阶段都要在市场中进行并接受市场的选择和检验。

从市场选择的角度来看,市场选择是在市场自身所存在的筛选和过滤机制作用下进行的。所谓市场的筛选和过滤机制,是指市场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对要素资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产品和服务等市场要素、市场主体、市场媒介在市场中运动及发生关系的限制性约束机制。市场之所以存在着这样的约束机制,与市场所体现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本质和商品交换的条件性特征直接相关。市场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共同地归结为市场交易关系,但交易的发生或达成是有条件的,一是交易双方所产生的交易内容彼此能够满足对方需要,二是交易价格能够被双方共同接受,市场交易的这种条件性使得市场中的交易过程变成一个寻求交易条件并通过交易条件的过程。由于买者和卖者的多元性,使得买者和卖者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交易伙伴,那么,这种选择过程也就是一个市场的筛选和过滤过程。所谓筛选,是选择和判断能够满足自己要求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及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所谓过滤,是接受能够满足自己要求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并排除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在市场的筛选和过滤机制作用下,市场中的交易双方彼此都如同横在对方面前的一张网,只有相互通过对面的网眼,双方才能通过对方的筛选与过滤,才能通过所谓的市场选择和市场检验。

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其运作过程始终是在市场筛选和过滤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市场筛选和过滤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的重要机制。与其他资本运作和企业运作所不同的是,风险投资的运作环节更多、链条更长、阶段性特征更突出,因此,风险投资运作中的市场筛选和过滤机制表现为一种多重筛选和过滤。从风险投资运作的过程上讲,风险投资运作由前一个环节或阶段向下一个环节或阶段依次递进,在这里即表现为其依次通过一重又一重的市场筛选和过滤并将风险投资运动链条向前延伸的过程,如果中间有一环发生断裂,风险投资的运作即不能往前进行或半途而废。风险投资运作中多重市场筛选和过滤机制的存在,向所有运作风险投资的人们提出的昭示是,在风险投资运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不可掉以轻心。

七、风险叠加与放大机制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2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授权经营集团。如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

2.国有独资公司。如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江苏省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3.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筹组的公司,其特点是共同筹组资金、共担风险。如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北京科技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上市公司分立机构。如联想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公司。

5.大学发起设立公司。如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6.民营及外资发起设立公司。如IDG中国投资公司(基金)、时代在线风险集团。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与管理构架:

企业特点:

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资或控股出资组建;

授权经营、委任企业法人代表或聘任经营管理班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促进当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投资及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可用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赋予组建区域性“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功能;

可用国有风险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可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接受委托,管理及运作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风险创新项目资金”;

根据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可分阶段向风险投资机构增加注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其风险资本金。

管理构架:

授权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出资者职权;

参股、控股公司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决策机构,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监事会是经营监督机构,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经营班子负责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资事务,对董事会负责;

通常设立项目投资部、财务管理部、战略发展部、基金(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工作机构,确保风险投资业务运作畅顺;

风险投资机构与独资、控股、参股公司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风险投资机构可聘任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为进一步改善经营运作及创新发展,定期提供研究咨询。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运作管理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

以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对投资项目以股权管理方式运作。

其管理特点有:

选择投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鼓励发展领域的创新科技项目;

投资项目评审——由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审定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

股权方式投资——以风险资金作股权投入,派出人员进入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组成项目管理团队——由擅长技术与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3至4名员工,跨越不同的功能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投资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以及筹划资本增值退出方案;

定期汇报进展——由管理团队定期交流项目管理及进展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研究与跟踪,建立共识。避免局部管理不善而且危及整个项目计划失败;

资本运作退出——通过项目股权转让或推荐项目企业上市,作为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团队实施“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增值退出奖励办法”。以及对因跟踪管理不善的项目人员进行调整直至解聘;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制定包括“廉洁自律”在内的基本管理规定,建立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开拓、求实、严谨、高效”的企业文化。

按培养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建立员工队伍的聘任与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大多拥有双学历或多年企管经验

采用矩阵式聘任体系,按人才的配备要素进入相应的聘用职务系列

公司可按行政管理系列、投资管理系列、财务管理系列、行政辅助系列等聘用划分,每个系列都有近20个档次,并且各系列的档次都有相对应的聘用待遇平衡关系,以体现公司对每位员工的聘任都进入系统全面考虑。公司可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上确定不同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规范、薪酬标准。这样就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任及工作平台,便于员工对本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公司按投资管理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

加强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加速管理层专业化和项目团队职业化建设

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运作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大多经历过采用类似信托投资或金融借贷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意又有务实操作能力的风险投资队伍。而部分从海外回国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专才,对中国国情(含法律、税务、企管等诸因素)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过程,其对在中国的投资风险运作及项目企业的判断控制能力,有待实践中提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若拥有了较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才,拥有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团队,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近三年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警示,中国的风险资本才真正以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风险机构的团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决策及市场运作。因此,真正以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投资经营理念、选择项目指引、企业跟踪管理、资本运作退出、管理团队激励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总结。以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以丰富的投资经历、经验或教训,以内部研讨的方式训练业务管理团队,迅速提升风险投资机构整体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3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授权经营集团。如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

2.国有独资公司。如上海市创业投资公司、江苏省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3.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是由国有企业,高新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筹组的公司,其特点是共同筹组资金、共担风险。如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北京科技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上市公司分立机构。如联想投资公司、红塔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公司。

5.大学发起设立公司。如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大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6.民营及外资发起设立公司。如IDG中国投资公司(基金)、时代在线风险集团。

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与管理构架:

企业特点:

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资或控股出资组建;

授权经营、委任企业法人代表或聘任经营管理班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促进当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投资及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根据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可用全额资本进行投资;

赋予组建区域性“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功能;

可用国有风险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

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可在国内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接受委托,管理及运作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风险创新项目资金”;

根据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可分阶段向风险投资机构增加注入“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壮大其风险资本金。

管理构架:

授权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出资者职权;

参股、控股公司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决策机构,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监事会是经营监督机构,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

经营班子负责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资事务,对董事会负责;

通常设立项目投资部、财务管理部、战略发展部、基金(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工作机构,确保风险投资业务运作畅顺;

风险投资机构与独资、控股、参股公司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风险投资机构可聘任独立的专家委员会,为进一步改善经营运作及创新发展,定期提供研究咨询。

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运作管理模式及内部治理结构:

以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对投资项目以股权管理方式运作。

其管理特点有:

选择投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鼓励发展领域的创新科技项目;

投资项目评审——由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董事会,审定投资项目及投资金额;

股权方式投资——以风险资金作股权投入,派出人员进入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组成项目管理团队——由擅长技术与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3至4名员工,跨越不同的功能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投资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以及筹划资本增值退出方案;

定期汇报进展——由管理团队定期交流项目管理及进展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研究与跟踪,建立共识。避免局部管理不善而且危及整个项目计划失败;

资本运作退出——通过项目股权转让或推荐项目企业上市,作为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管理团队实施“风险投资项目资本增值退出奖励办法”。以及对因跟踪管理不善的项目人员进行调整直至解聘;

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制定包括“廉洁自律”在内的基本管理规定,建立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开拓、求实、严谨、高效”的企业文化。

按培养风险投资家的目标,建立员工队伍的聘任与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大多拥有双学历或多年企管经验

采用矩阵式聘任体系,按人才的配备要素进入相应的聘用职务系列

公司可按行政管理系列、投资管理系列、财务管理系列、行政辅助系列等聘用划分,每个系列都有近20个档次,并且各系列的档次都有相对应的聘用待遇平衡关系,以体现公司对每位员工的聘任都进入系统全面考虑。公司可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上确定不同员工的任职资格、工作规范、薪酬标准。这样就构筑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任及工作平台,便于员工对本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公司按投资管理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

加强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加速管理层专业化和项目团队职业化建设

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运作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大多经历过采用类似信托投资或金融借贷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很难培养出富有创意又有务实操作能力的风险投资队伍。而部分从海外回国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专才,对中国国情(含法律、税务、企管等诸因素)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过程,其对在中国的投资风险运作及项目企业的判断控制能力,有待实践中提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若拥有了较成熟的风险投资人才,拥有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团队,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近三年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警示,中国的风险资本才真正以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风险机构的团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决策及市场运作。因此,真正以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投资经营理念、选择项目指引、企业跟踪管理、资本运作退出、管理团队激励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总结。以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以丰富的投资经历、经验或教训,以内部研讨的方式训练业务管理团队,迅速提升风险投资机构整体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4

关键词:PPP模式;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PPP模式是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参与形式,该模式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并提高时间效率,有效增加投资及提高财务稳健性,实现基础建设项目的长远规划。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PPP模式,目前我国PPP市场已逐步成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规模与影响已经相当明显。但是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自身运营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也容易出现财务风险,亟须加以研究。

一、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概述

(一)PPP模式简介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鼓励政府将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资本,鼓励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建立起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项目设计、建设、采购、设施维护、运营等大部分工作由社会资本承担,同时通过取得建设项目运营期的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来获取回报。从资金角度考虑,PPP模式丰富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所需大量资金来源途径,其独特的资金优势——社会资本与政府财政资金共同承担建设资金压力、共同参与公共基础建设,将未来运营收入进行变现,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当期现金流的压力。与此同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竞争调节机制的优势作用,并不断刺激各地政府提高公共基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内涵

PPP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实现利益共享,但是PPP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集投资和融资为一体的模式,尤其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风险,也会引起一定的财务风险。相比以前的建设项目,PPP模式投资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项目合同复杂、资金要求高以及投资回收期长。这都导致了社会资本作为参与的一方,其投资风险较高。另外,社会资本在运营阶段主要是通过使用者付费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来实现投资收回。而政府则通过控制使用者付费标准和绩效的方式来考核项目收益,并对付费机制进行调节,相对减弱了社会资本在运营过程中管理经营的主动性,并且实际情况可能会与预测值出现较大偏差,导致资金回收困难,加大了资金回收风险。[1]

(三)加强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对于公共基础设施整体而言,PPP模式丰富了资金引入主体,拓宽了资金渠道,这样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带来了特有的风险。PPP模式对社会资本的资金管理有着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PPP模式的参与各方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特别是社会资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以此来规避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因此,社会资本的财务管理时间段应为项目投标阶段至项目运营期结束,并通过建立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的财政风险管理制度,全过程参与,提前谋划,准确预测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2.有助于提升项目运营效率就目前我国大部分PPP项目的运营情况来看,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重建设、轻运营,而实际上实际产生收益的往往是在运营期,这就导致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运营风险和运营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PPP模式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不断增强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积极创新、完善并改革风险管控方法,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财务风险预测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通过科学合理预估建设成本,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项目财务状况实现动态预测监控管理,可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服务,提升项目运营质量水平。[2]3.有助于促进项目管理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就要充分做好可行性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建立科学指标评估体系,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预算管理,控制融资风险;加强财务人员监督职能,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贯穿PPP项目始终,提升运营质量;将财务管理与运营管理相结合,合理应对各种风险,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因此对于项目管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一)政策变动的风险

目前,PPP模式投资项目正在迅速发展,国内的政策环境和规章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一旦国家对PPP模式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将会直接影响PPP项目的模式,相关合作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影响投资项目的预期投资及收益。例如,工期延长、项目成本增加、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链断裂、甚者出现工程失败等情况。作为目前正在不断发展的新型投资模式,政策变动的可能性较大,这也加大了PPP项目的管理难度,直接提高了项目运作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投资与筹资风险

在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项目投资期间未深入调查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没有进行深层考虑,对项目可行性未做科学论证,盲目进行项目投资,可能导致投资成本较高,加大项目投资风险。PPP模式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资金需求量大、单一的融资模式不能满足项目的需求,同时PPP投资项目对投资担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进一步加强了融资风险和融资难度。如果投资项目的资金结构不够科学,资金预测不够准确及时,就可能会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进而对项目造成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3]

(三)资金流动性风险

PPP模式投资项目建设期主要靠社会资本银行贷款,回报机制大多为使用者付费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在建设期,如果项目融资结构不合理、运营管理不科学、运营成本过高,就可能导致项目收入和成本不对等,对项目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另外,PPP模式下要保证项目成功,应充分评估政府的履约信用和履约能力,地方政府出现产业升级、人事变动、预算调整等情况,都可能会增加政府履约风险,从而导致PPP项目在资金流方面遭遇风险。

(四)成本变动风险

由于项目建设周期较长,PPP项目面临的成本变动风险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如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国家政策变动等,都会导致建设成本显著增加。而且,成本变动风险也与项目的人员素质有关,如果参与项目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也会增加相关成本。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存在不足,很可能对潜在的成本变动风险点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没有及时识别并控制成本超支风险,最终增加PPP项目的财务风险。

三、PPP模式投资项目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做出一些政策调控,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例如,2019年税率调整、增值税留底退税;2020年新冠疫情相关减免税政策出台。受PPP模式特征的影响,较长的合作期限会导致企业在长时间均受到此类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的影响,从而对项目运营效益、成本回收、投资收益造成极大的风险。

(二)财务决策失误

现阶段下,PPP项目投资模式的具体形式正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且需要的专业知识面很广,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基础和素养,并且对其实际操作经验有着较为显著的要求。财务决策者必须要有控制风险的意识,以便更好地把控项目投资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各个阶段。在目前PPP项目快速发展、政策法规等都不够成熟的背景环境下,建设运营等相关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和学习,同时在建设项目过程中,投资风险的财务人员参与程度不深,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三)内部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足

一般而言,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就是企业财务管理。而相关目的则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与项目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息息相关。但是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的融入促使项目财务管理有了公益性特征,即项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摒弃以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将公益理念纳入财务管理方案中。这种情况导致了项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制约了项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4]

(四)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

PPP模式下社会资本为风险主要承担者,因此需要社会资本在建设环节和运营环节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要求社会资本方具有良好的内控制度,对其风险有着较为完善的识别、管理与防范体系。然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法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很难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即便有些企业的确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但其内部控制制度却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和所有的重要流程,工作秩序混乱,无法高效实现项目建设。

(五)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采取PPP项目投资模式的财务人员队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涉及面广、知识体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投融资、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PPP项目模式尚未发展成熟,项目中财务人才未经系统化培训,当前能够在PPP项目中对各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和处理的专业人才还非常少,所以PPP投资项目在开展期间有可能会因为专业人才缺失导致出现财务风险。

四、PPP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情况

PPP模式投资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政策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经济因素、不可抗力因素等的影响,为了提高项目质量,需要建立风险识别评估预警系统,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联系,提前对国家宏观政策进行关注和预测,提前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风险对项目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投资项目科学决策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中,应该有制度加以约束,才能使企业更加科学地进行决策分析。企业的内部组织应该建立专业的项目投资决策的机构,机构内部人员应该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沟通,完善沟通机制,使他们对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了然于心,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

(三)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目前,PPP项目投资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PPP项目投资特有的模式要求风控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控制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各阶段的项目投资风险。加强企业对风险控制的意识,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到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来,以提高项目的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结构,保障风险的内部控制可以顺利落实,全面把控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四)优化企业内控制度

在PPP项目建设周期中,任何一方都不应凌驾于控制之上,企业需要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监督制衡机制,充分考虑并构建整体到局部,开始至结尾的控制流程和控制手段。构建内部控制现代化信息系统,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痕迹化。同时,要重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定,要科学制定风险预警指标,提前做好财务风险预防方案和计划,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情况实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全面把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PPP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科学合理制定人才晋升方式,并为员工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平台。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PPP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借鉴国内外各行业先进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提高风险识别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培养和学习,打造一支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业务流程最末端向预测控制型转变的财务人才队伍。[5]

五、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PPP模式运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企业要通过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促使PPP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兆国.PPP模式下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20(4).

[2]邱婷婷.PPP模式下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8).

[3]汪婷.PPP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及应对探索[J].质量与市场,2020(13).

[4]张斌.论PPP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控[J].财会学习,2020(23).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5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一)投资主体

投资主体反映了创业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创业风险投资主体呈多样化,有私人基金、公司投资、政府机构投资、银行投资、保险机构投资等,主要来源是民间资本和机构投资者。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尚无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缺乏创业风险投资主体。这相对于目前全国300多家,发达省市的一个省市四五十家的水平来说,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甚至滞后于贵州等西部省市。创业风险投资主体缺乏,导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据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71.79%的高新技术企业开业资本来自于个人,16.67%的开业资本来自于政府投资,12.82%的开业资本来自于银行贷款,2.56%的开业资本来自于亲友。个人资本依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投资相对较少。

(二)创业风险投资客体

创业风险投资客体主要是指创业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高市场风险和高技术风险令一般投资者望而生畏,而高新技术企业中潜伏的巨大收益却使其成为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投资的主要对象。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南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3家,占全广西的45%,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3家;北海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2家;玉林市共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非高新技术企业1家。下面我们着重从企业产权制度、所处的成长阶段、产业分布、信用度等方面来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客体加以分析。

1、企业产权制度

明晰的产权制度是创业风险投资的前提。从企业产权制度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制的企业比重最高,达73.47%;三资制、私营制企业比例分列二、三位,比例为12.24%和9.18%;合伙制与个人独资为0%;国有独资类型比例为6.12%;集体制与股份合作制企业比例均未超过5%,分别为1.02%与3.06%。可见产权明晰的有限责任与股份有限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三资型企业与私营企业是次要选择,与全国及典型发达省份的差异性不大,符合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产权制度要求。

2、成长阶段

创业风险投资的投入时间一般集中在风险企业的成长和扩张阶段。表1反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尤其是南宁与北海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大部分集中于成长与扩展阶段,占到了70%的比例;位居其后的为成熟阶段,占总数的25%;起步阶段比重很小,接近3%。同时,正是由于广西73%的高新技术企业处于成长、扩张阶段,因此,对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表2显示,2006年广西85.71%的高新技术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其中缺口为10―100万元的占8.34%,100―500万元的占33.34%,500―1000万元的占20.83%,1000―10000万元的占25%,10000万元以上的占12.49%。

3、产业分布

由于产业的差异性太大,创业风险投资有产业方向上的选择。表3显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分布产业。这与广西大力发展这些产业有很大关联。

4、信用度

信用风险是指客户到期无法偿还借款者的资金而导致的损失。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就是要求被投资者提供担保或资产抵押,或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其进行信用评定,以作为贷款的主要依据。信用度就是任何投资者评定被投资者能否予其投资的程度,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信用等级评定。表4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3.18%进行了信用评级,有56.82%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本没有进行过信用等级评定。其中获得AAA级以上评价级别的企业比重约为14.77%,其中定级为AAA+的企业比重仅有2.27%,而85.23%的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水平被评定为AAA以下。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超过一半高新技术企业根本就没有信用资信记录,使得这些企业在向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融资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大增加。表5显示,信用体制差、风险大等是导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此看来,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创业者与投资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提高企业信用度,就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资金融通的关键。

5、投资客体与企业吸引力

知识产权化、产权股份化、股份资本化反映了高新技术企业创立及获得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逻辑过程。因此,专利作为知识产权化的外在形式,是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是产权股份化的结果。只有技术相对先进、成熟,且市场前景看好的高科技项目企业才能够得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然而,2006年,南宁市申请专利690件,授权318件,占北部湾经济区六市申请总数的55%,授权总数的52%;玉林市申请专利334件,授权167件,分别占六市申请总数的27%,授权总数的27%;北海市申请专利148件,授权72件,分别占六市总数的12%、12%;防城港市申请专利17件,授权16件,分别占六市总数的1.4%、2.6%;钦州市申请专利47件,授权29件,分别占六市总数的6.7%、4.7%;崇左市申请专利22件,授权10件,分别占六市总数的1.7%、1.6%。六市获得专利之比为52:27:12;2.6:4.7:1.6,南宁市为崇左市的32倍,城市之间科技产出能力差距较大。

从科技产出总量来看,2006年,南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49个,占全广西的39%;玉林市共有高新技术产品13个。北海有高新技术产品有14个,其他3个城市被认定的高新技术

产品极少。而2006年广西高新技术产品的专利申请量占全区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还不足20%。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项目来源较低。

(三)中介机构

创业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对解决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存在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降低创业风险投资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整个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的运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广西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介体系仍不健全,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关于“企业最需要的中介服务”的调查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90%的企业对与融资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均表现出较旺盛的需求。其中,资产和资信评估、财务咨询、法律咨询、技术产权交易占了最需要的中介服务的前四位。

无论是私募股权融资、产业投资还是创业风险投资,均需对技术项目、企业前景进行准确评估。但目前对技术项目和创新企业具有技术和市场前景评估能力的高级评估师、有诚信的金融机构技术经纪人等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还很缺乏,使中介供给与需求不能完全对接。在关于企业为何没有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融资的调查中,26.51%的企业认为“产权评估定价困难”是一个主要因素,产权评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产权交易所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些行业中介组织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创业风险投资中的作用。主要职能仍集中在培训、沙龙、项目中介等初级职能方面,在推动创业风险投资融资中的作用仍然有限。据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政府及协会组织各类活动推动风险资金融通开展有较高的期待。企业普遍希望能够通过协会主动向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传递行业信息以增进彼此了解;发挥协会了解行业技术特点的优势,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调查中,认为政府及行业协会组织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档案的占63.64%,应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了解创业风险投资相关知识的占53.57%。

尤其重要的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体系很不健全,缺乏专门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资金融通提供服务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一套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级的理论和方法。企业信用评估只是由一些规模很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按照执业要求部分地承担信用评级职能,且政府主管部门对其刚性约束的手段不多,有时甚至疏于管理,产生评级机构不守信的现象。而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尚未建立信息集中管理和运用的企业征信体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获取投资决策相关信息的成本。

(四)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incubator或innovation Center)又称之为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是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济手段或企业运作形式。孵化器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孵化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相对幼弱的新创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作或健康成长的企业。但随着企业发展到成长期,孵化器自身资金的来源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资金需求。

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已形成投资多元、形式多样、专业性强且适应各类创新创业需要的孵化器集群。南宁高新区不仅兴建了南宁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创业园、中国一东盟企业总部基地等孵化场地,还积极引进区内外资金在高新区工业园区内建设民营科技孵化园。北海高新区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分别是北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孵化基地、北生生物制药科技园孵化基地、银河软件科技园孵化基地。已形成创业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实验中试基地三层次的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

但是孵化器的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对孵化器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如何在更深的层次、更大的规模上进行规范的企业化没有清晰的概念;对如何将孵化服务向创业服务为主的前端和为城市经营服务的后端延伸、拓展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自我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多数都是通信、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精密电子、精细化工等行业;科研产品跟企业生产结合的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科学客观的生产技术和产品技术评价体系等等。

(五)创业风险投资人才

创业风险投资与其说是投资企业,不如说是投资创业者。在美国创业风险投资界多年的经验是:宁愿投给第一流的人和第二流的项目,也不要投给第一流的项目加第二流的人。创业风险投资家选项的标准往往是,所投企业的管理团队、市场、科技含量。没有风险企业家,风险企业的产生无从谈起,创业风险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为打造高水准的科技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为主要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如南宁成立大学科技园及留学人员创业园,北海市还先后建成了海洋产业人才小高地、高新区孵化器人才小高地等4个人才小高地。

(六)创业风险投资“出口”――退出渠道

创业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对被投资企业的最终占有或控制,而是尽快收回投入资金、实现高额增值以回报投资者并进行下一轮新的投资,因而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就成了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退出环节是整个创投循环的关键,能否成功退出决定了创业风险投资的绩效。

据我们了解,由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上市条件的限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功融资企业获取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内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本退出方式比较集中地表现为股份转让,而IPO方式比较少用。一般来讲,IPO退出虽然要求较高,但是获利最丰厚,如果此路不通,自然会影响创业风险投资的投资热情,因为其承担的高风险没有相应的高回报作为补偿。

而作为区域小额资本市场的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虽然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国内先进同行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关系,与全国20多个省市13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但各产权交易所并没有形成共同市场,只停留在信息、经验交流上,业务合作少,仅是一种松散协作。加之目前广西的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信息极不透明,运行机制效率非常低,交易异常冷清,能真正完成交易或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的单位极少。我们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

调查发现,仅有2.25%的企业曾经利用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融资,这主要是由于产权交易所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首先,从设计思路来看,产权交易所的设立是既保证国有产权的有效流转,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只是其业务的延伸和探索,而不是工作重点。

其次,从交易方式来看,目前也未引入做市商制度,除个别产权交易所发展较好外,大多成交很少,市场存在的价值很低。

第三,从交易对象来看,目前为大宗的、一次性的产权转让,不允许进行可拆细、可连续、可标准化的产权交易,市场的流通性不足,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七)创业风险投资政策环境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政策都与国家相同,基本上没有设立地方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及相关发展政策。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分布与成长阶段决定了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与需求。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存在投资主体缺乏、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资客体信用度较低、投资客体来源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市场主体缺乏,市场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运行不畅,市场机制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发展较为滞后。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市场不健全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实现的。完善的市场机制与市场制度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保障,健全的市场是市场机制与市场制度稳定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创业风险投资业的稳步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市场机制与市场制度。

(一)市场不健全

市场定义不同,其所包含的要素也就不同。但不管市场定义如何,市场至少应该包含买方、卖方两个交易主体。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巨大的资金缺口充分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市场卖者是不缺乏的,即供给较为活跃。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却没有一家真正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即市场没有买者,需求缺乏。因此,广西北部湾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主体缺乏,市场不完善。

另外,中介机构缺乏或服务不到位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不完善的重要表现。虽然调查显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90%的企业对与融资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均表现出较旺盛的需求。然而不仅资产和资信评估、财务咨询、法律咨询、技术产权交易等企业最需要的中介服务机构及专门为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融资提供服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缺乏,而且调查表明有64.63%的企业认为存在难以辨别中介机构的资质问题,56.1%的认为费用太高,有43.9%的认为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

(二)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理。市场机制有三个: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是由价格机制派生出来的。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市场主体缺乏,从而导致市场机制无法良好运行,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其实,除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主体缺乏外,创业风险投资客体来源――项目的市场结构也是形成创业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运转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之间的差异化比较明显,即使是相同产业、相同行业之间的项目也具有不同特征,从而造成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与企业达成一致的交易价格比较困难,使价格机制无法起到创业风险投资市场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进而也使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无法良好运行。

(三)市场制度缺乏

市场制度是指对市场微观构造基础和运作机制所做出的一种界定和安排,核心是市场政策制度。市场制度是市场与市场机制良好运行的环境保证。与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及管理办法的缺乏,充分证明了广西创业风险投资业政策的滞后与不完善性。

三、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及利弊分析

(一)日本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

日本最初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成立于1972年,接下来3年成立了8家以银行和证券公司为背景的第一代创业风险投资机构。1982年,日本第一个有限合伙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成立,新的投资组合形式开始出现。日本模式的特点主要是以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为主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和证券业,而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本身不具备独立性,大都是各类大企业集团的附属公司。有关资料显示,日本52%的企业母公司是商业银行,25%的母公司是证券公司。到1998年,依托银行与证券公司创建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达160多家,占日本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全行业的75%。商业银行的融资原则是倾向于流动性与安全性,总是限于投资比较成熟的企业。因此,日本式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与成长上缺乏动力。除了政府的推动外,创业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力度同美国相比,具有明显的薄弱性。

日本创业风险投资是模仿美国发展起来的,但由于产业环境与社会环境跟美国差异较大,导致日本的创业风险投资体制呈现与美国很不同的特点,日本创业风险投资主要是“大公司、大银行”参与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导致整个风险业约有3/4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机构,由于安全性经营的需要,缺乏向高新技术企业等风险企业投资的动力;另一方面日本大多风险投资家出身于银行证券业,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缺乏技术开发方面的经验,不利于为企业增值服务。

另外,政府直接参与创业风险投资是日本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特征。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提供市场保护,减少了风险投资承担的风险,为日本赶超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面对创新的课题,需要探索未知时,政府不仅反应能力、运作效率不如民间机构,而且政府过度干预和直接管理,给风险企业带来束缚,影响了其活力,压制了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同时政府资金大量介入风险投资,也很容易导致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费。

(二)美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

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正式建立。它是第一家公开交易的封闭型投资公司,并由职业金融家管理。随着1974年退休收入保障法的修正,退休基金源源流入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对美国高科技的创新与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美国创业风险投资资本50%以上来自退休养老基金。因此,与日本模式相

比,美国模式是以广泛的资本市场为依托,靠直接融资体系为主来支持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日本相比,美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大都是独立经营的公司,而且资本来源的50%以上靠养老保险基金。以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形式墓集资金与高新技术项目的培育紧密地结合,迅速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

美国风险投资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其成熟的发展模式,美国风险投资是“官助民营”的私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为主体的模式。美国政府对创业风险投资业的扶持并不以直接投资为主,而是用少量资金对民间资本进行引导,主要通过税收和政策法律措施来为创业风险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美国允许养老和保险基金介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既为养老基金开拓了有效的保值增值渠道,也为创业风险投资注入了大量的资金。美国政府这种以间接调控为主的风险投资模式,既有力地支持了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同时又保持了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独立灵活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

(三)天津模式

天津市在创业风险投资业上的成功运作方式被业界称之为“天津模式”。天津市创业投资协会对“天津模式”作了这样的解析:这种模式从营造创业风险投资环境入手,突出民营化、商业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特点,坚持“只投机构,不投项目”、“以小引大”、“参股不控股”的运作模式,实现了政府创投“种子”资金的二次放大,引来了许多国际创投资本、项目及人才。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作为天津市政府创业风险投资的出资载体――天津市创业投资发展中心以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为资本,共与境外及民间机构在津合资设立了7家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用近2.2亿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吸引了境外及民间资金近20亿元,带动相关战略资本近100多亿元,开创了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制度创新先河,成立了国内外首家中外合资的非法人制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塞富成长基金。

“天津模式”在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发展较为滞后的情况下,以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为“种子”资金,充分吸引民间机构及境外资金参与,实行“参股不控股”运作模式,不仅起到了主动建设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主体与制度,放大政府资金的作用;而且能够避免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思路与模式研究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思路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觉主动地建设制度和市场主体,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制度与市场建设,不能靠自发形成,而要主动地进行建设,需要政府及创业风险投资运行过程中各主体共同推进。因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市场经济运转的效率,必须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而政府多重角色的职能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运作的主体、制度变迁的主体。相应地,政府必须从过去以强制性变迁为主导的变迁方式转变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方式,即政府的强制性制度供给要和微观主体的制度需求结合起来。归结到在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问题上,政府应当积极探索实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途径――将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问题置于“市场”层面加以研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市场制度的建设,调动市场机制自发完善与产生力量,以较小代价建立起自律性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1、培育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主体

目前政府参与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主体建设主要由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直接设立创业投资机构,直接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这种模式主要缺陷在于难以建立收益激励与风险约束机制,同时也起不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另一种是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母基金。“引导”主要体现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期”的投资,之所以为母基金,是因为母基金不直接进行创业风险投资,主要通过参股多个民间创业投资基金形成不同创业风险投资子基金,并市场化运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和社会的完美结合,政府不直接干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运作,不仅有效避免了政府过分干预市场运作的缺陷,又对政府资金起到了放大作用。

2、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业市场制度

与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主体相伴随的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为市场主体与市场机制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政策与法律体系是市场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广西应积极建议尽快制定和出台《创业风险投资法》,对从事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各类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尽快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条例》,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运行有法可依,使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在基金筹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保护和权益转让等方面有章可循。此外,作为制度创新,有限合伙公司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应当有暂行条例来规范有限合伙公司的组建和运转。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模式设计

鉴于广西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思路及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模式可以设计为: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以软贷款形式)共同出资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层次创业风险投资引导母基金”,各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母基金可以结合各地区的产业规划,在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选取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并基于“双方自愿”原则共同出资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行业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子基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行业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子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家管理”原则进行运作,日常管理和运作由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承担。可以在本行业或外行业选取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孵化,最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层次创业风险投资引导母基金”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行业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子基金”的运作主要是以“孵化”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这里引入开发性金融是因为它是以弥补市场缺损和制度落后为目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撑,以建设市场来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并通过“铺路”、“搭桥”,带动社会资金,引导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它既不是市场机制的组成部分,也不能简单归入政府机制,兼有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某些特点,是金融资源配置领域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部和联合机制。只要有市场缺损、法人缺损或制度缺损,又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投资领域,或者可以进行制度建设,以整合体制资源取得效益的领域,都是开发性金融大显身手的空间。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通过其大量和广泛的投融资活动,实证了开发性金融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散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非系统风险,过滤政策风险,从而产生示范效应。这样,商业性金融与民间金融就会纷纷跟进广西高新技术企业领域进行投资,从而形成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大企业等为投资主体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格局。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6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运;作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22-01

1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主要原则

1.1 安全性

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的安全性主要是指保险总资产的可实现价值应该大于总负债的价值,即保险投资资金必须能够得到足额返还,不会因不能足额返还而影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

为什么保险资金投资首先应该具备安全性原则呢?这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费,确切地说,这些资金是保险公司对所有被保险人的负债性资金,其主要用途是用于对被保险人风险损失的赔偿或给付。所以,保险资金总量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都要求与损失赔偿和保险给付的总量一致,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偿付能力。

1.2 收益性

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性原则,主要是指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能够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使这种经济效益成为保险总利润的重要来源。这种收益性一方面能降低保险费率从而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然而,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小。资金投资运作的收益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不断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1.3 流动性

流动性通常指的是资产的变现能力。保险资金投资的流动性原则,主要是指当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能随时向被保险人支付合同约定的保险赔偿金。

1.4 分散性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如果几个投资项目的盈利率是独立的或不完全相关时,那么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益风险就会降低。所以保险资金投资的分散性原则实质上就是要求保险企业应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和自身优势,实行多角化投资和经营,使得不同投资项目的盈亏在时间上或数量上相互补充,以弥补某一方面损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用我们在投资操作时常引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2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内容

从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投资政策的制定、资产分配、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选择等几个方面。

2.1 投资政策的制定

投资政策是指根据不同保险资金的可运用期限、支付需求等特点而制定的投资指导原则。为满足保险资金投资的上述原则,对于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我们应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比如:如果保单存续期限较短,则选择投资方式时就要从资金的高流动性方面多加考虑,应选择一些变现力强的投资方式;反之,如果保单存续期较长,则可以考虑选择一些资金占用期间较长且收益性较高的投资方式。

2.2 资产分配

通常资产分配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战略性资产分配,是指在不超过公司可承受的投资风险范围的基础上,将保险资金依据不同特性分配于不同投资形式之中。比如:将保险资金中的25%-35%将运用于债券投资,10%-15%将运用于基金投资,其他的存入银行作为长期存款等。另一种是战术性资产分配,是指在战略性资产分配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再对资金进行时间等方面的具体分配。

2.3 投资组合管理

为了尽可能最大化地满足保险资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等要求,应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如:投资证券时,可通过持有股票多样化来避免持有一种股票的特有风险,也可以在投资组合时采取彼此负相关的办法来降低风险获得收益。

2.4 资产选择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时选择哪些投资产品将直接影响到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动性。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投资产品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通过最优化的资产选择来获取最大化的投资利益。

3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般来说,利率变化、市场波动、投资操作失误以及个人不道德的心理状态等都会给保险资金投资运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3.1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在寿险公司资金投资运作时表现明显。长期性是寿险业务的一大特点,而期限长则预定利率因素最难控制。当投资收持率小于预定利率时,寿险公司的纯保费不能满足赔付的需要,将可能造成企业偿付能力不足而出现财务危机。

3.2 市场风险

当前,保险投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越来越多。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

3.3 信用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中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投资债券时发生的一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

3.4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工作场所安全性,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

3.5 道德风险

也称道德危机,西方经济学家解释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说通俗一点就是“损人利己”。大多时候都是出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的原因而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比如投资经理越权操作造成企业投资损失。

4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是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实现资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手段。

4.1 建立严谨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系

保险公司可以建立有效的投资绩效评估机制,采取非现场检查监督手段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的监管。2010年8月,我国保监会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拟定并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投资市场、品种和比例等方面,对保险资金运用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此项措施有利于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4.2 执行严格、规范的投资决策流程管理

执行严格、规范的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可以过滤、化解大部分投资风险,这是进行组合投资并控制风险的有效保障。

4.3 健全投资风险管控体系

主要通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实施投资组合策略,实行投资多元化并进行投资比例控制等措施来降低资金投资风险。

4.4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为保证资金投资的安全性,需要选择一些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渠道。我国虽然保险投资逐渐走向多元化,但由于经济体制、机制等原因,大部分保险资金还只是运用于银行存款等单一渠道。从资金运用渠道来看,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4.5 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产品的创新力度也会与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息息相关。因为一款好的产品,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减少企业一些潜在的投资风险。如:低市场利率时尽量开发固定预定利率的产品。

4.6 风险规避和转移

即保险公司通过一定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他方,以降低自身风险。实行风险转移,既可以实现一定的投资收益,又可以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如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或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

5 结语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保险资金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投资运作管理尤其是加强投资风险管理是保险投资资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保证。努力健全投资监管体系,规范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建设,不断拓宽投资运作渠道、加大保险创新力度以及进行适当规避等是资金投资管理的具体措施,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蓉,兰虹主编.保险学原理(第三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

[2]彭喜锋.保险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

[3]乔世震,王满主编.财务管理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9).

[4]侯旭华.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7

关键词:券商;风险投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079-02

风险投资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智能密集型行业,高投入与高风险的特征在客观上需要有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运作或参与。而从风险投资的整体过程来看,不但有科学的资本运营和资本管理体系,而且有着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这是其最基本的要求。目前,在我国能达到这些要求,承担得起这些智能任务的最佳投资机构莫过于券商了。

一、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的意义

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看,券商在风险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从种子期投资到风险资本退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风险投资也极大地促进了券商的发展和相关业务的创新。由此看来,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意义重大,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

(一)券商获得了新的良好发展机遇

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券商的大力支持,同时,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也是其业务创新的必然要求和业务拓展的必然趋势,将给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和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券商对于风险投资业务的兴趣较高,主要是出于券商拓展业务范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在现阶段,券商参与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对于投资银行业务来讲,风险投资业务既是其业务外延的拓展,又是重大的业务创新。全面参与风险投资业务并能成功驾御风险,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和成熟的标志,也是券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从长远看,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不仅因为其具有资本运营的丰富经验与优势技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也是一种客观要求。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券商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冲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证券交易、发行、承销等业务,向具有综合性的、多元化的投资职能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建立一个具有梯层结构的市场交易体系,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基础,但这一体系的建立决非朝夕之间可以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动地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券商全方位的推动。风险投资离不开券商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的培育。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风险企业,券商拥有一批熟悉资本运营的高级人才,券商良好的辅助企业发展的能力可以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另外,完善的退出机制是一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基础。有了发展的基础,还必须有足够坚实的力量来推动它的发展。

二、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目前的一些政策制约着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但从长远考虑,鼓励和支持券商积极参与风险投资业务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各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融资手段不断丰富,为券商改善资产结构,拓宽其业务创新提供了可能。二是由于风险投资的产生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其本身是一种与产业资本运营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活动。因此,必须由具有实业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和具有资本运营经验的金融机构对其重大决策承担责任。而券商是在资本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肩负着资本市场与各个领域众多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这决定了它们既熟悉资本运营,又对企业项目有着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并掌握着许多风险投资资源,券商可以帮助风险投资家投资的企业上市,实现成功退出,券商这些方面的优势是其他投资机构难以比拟的。另一方面,券商面临着较好的机遇。风险投资有着日趋良好的投资环境,修订前的《证券法》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修订后的《证券法》(2006年1月修订)在此基础上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为日后金融混业经营预留了空间,也使券商参与风险投资成为可能。另外,2005年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以往相比,该《办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对“创业投资”,“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等概念作出法律界定的基础上,从资本私募、委托管理、承诺出资制度、特别股权投资制度、业绩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等九个方面,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了特别法律保护。该《办法》于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创业投资在目前具有一个比较好的融资渠道,它在合理利用民间剩余资金以及补充、完善企业融资渠道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办法》在政策的扶持力度方面较以往大了许多,如规定“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券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这就意味着创业投资公司可以利用贷款进行项目投资,这些也预示着券商参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日趋完善。

三、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的方式

目前,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的方式比较单一,投资规模小,投资范围大多都集中在风险企业的成熟期。在此,笔者从风险投资运作的三个阶段来分析券商的参与方式,从而为其制订发展战略和业务定位提供参考。

(一)筹资阶段

根据国际经验,券商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一是券商目前正在普遍开展的以顾问的方式参与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企业有关风险投资事宜。这需要券商建立比较完善的客户档案库。二是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由券商发起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形成了风险投资稳定的资金来源。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券商要吸收专业投资者和其他中小投资者参与,引导社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及境外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向风险投资。

(二)投资阶段

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在具体运作时,由于缺乏经营经验或对投资环境和状况不甚了解,往往会聘请有经验且声誉卓著的投资机构比如券商,组成经理层参与管理,对风险投资公司(基金)来说,券商的专业技能与广泛的社会背景,有助于它们较之其他机构更易获得成功。当然,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券商可以独立实体、分支机构或部门的形式建立风险投资机构,这些机构在券商的资金支持下寻找具有发展前景的风险企业,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选择并确定风险投资对象,券商应逐步确立对风险企业的甄别筛选标准,同时,与自己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另外,在进行合理的财务安排的基础上,对风险企业给予具体的资本支持,这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多元投资组合体系和严格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这是风险投资机构能够按照预定目标顺利运转并最终达到风险投资目的的根本保证。

(三)退资阶段

对于风险投资,其最佳退出途径是让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公开上市。风险企业上市过程中,券商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所支持的风险企业或项目,条件成熟时在主板或二板市场上市,实力雄厚券商的保荐,是风险企业上市的必要条件。另外,在成熟市场,并购顾问是券商核心业务之一,是券商的主要“资产”所在。在这种形式下,我国券商参与风险投资的业务就是做并购顾问,即帮助企业物色并购对象,议定收购价格,并完成必要的法律手段。

四、券商参与风险投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因素错综复杂,主要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决定了风险投资成三败七的特点。因此,券商在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一是科学选择投资项目。风险投资机构必须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采取内部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项目风险,评估项目潜力,根据投资经理人的水平,选择风险项目最佳组合。二是资金的分期注入。使风险企业在一开始就认识到它所能得到的资金,只能支持到某阶段目标的实现为止。通过资金的分期注入,风险投资家保留了放弃前景暗淡项目的权利,如果风险企业运行一段时间(通常为1年),经考察投资效果和项目开发前景,认为发展趋势不好,且又找不到适当的补救措施,风险投资家就应当机立断,中止投资,尽快处理已有资产和成果,尽可能减少损失。三是采取辛迪加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产生是由于一些项目所需要的风险资本额度比较大,某一家机构独立投资则风险过大,多家机构合作可以分担风险。另外,某一项目如果被多个风险投资家共同认可,则成功的概率可能会更大。四是契约的合理设计。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在再投资期权方式中,券商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风险大大降低,投资效率得到提高。五是有效监控。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运用数学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损失,填写潜在损失估计表,进行风险分析和测定。通过主观的推测和客观的财务比率分析,判定可能的损失,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 武士国,宋立.创业投资:国际经验与中国抉择[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 庄恩岳,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3] 徐宪平.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陈家洪.关于企业涉足风险投资的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7).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8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转变为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与高科技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也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独特的投资活动。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以谋求高收益的特殊商业性活动。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由风险投资人周而复始地进行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不仅投入资金还提供咨询帮助并协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3、它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与股票、基金、国库券等投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可以达到20%左右。但这种高回报率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具备驾驭风险的能力。

4、它的目的是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收回,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风险投资不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而且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与试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二)风险投资的构成要素

风险投资是由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六要素构成的。

1、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投入这些企业。

2、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风险资本家:他们是向其他企业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2)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3)产业附属投资公司: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4)天使投资人: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运营。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3、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4、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的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5、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的投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6、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愿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三)风险投资的发展及意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活能力的高低,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国和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最好的例子是美国,1964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poration简称ARD)的建立,正式标志着风险投资登上历史舞台,美国在其高科技企业的推动下,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神话,引发了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同时也开创了“新经济”时代。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风险投资本身也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最早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受我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风险投资主体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呈多元化格局;从行业发展的环境来看,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介入,为风险投资行业的运作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风险投资运作方式看,国内形成了许多运作模式,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正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研究和以完善和规范风险投资的实际经营运作,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水平,支持了整个工业中最先进的部分,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受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事业,增加我国研究开发资金的来源,弥补政府科技投入的不足,增强了本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发展风险投资,培育了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需要。

二、风险投资财务运作

风险投资一般不控股风险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直接干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依靠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为风险企业提供指导,协助创业家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风险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不是风险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投资的资本收益即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通过转让或出售风险投资家手中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票来实现其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发展要有投资、融资和退出的结合。

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包括筹集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决策、投资管理和风险投资的退出四个过程。

(一)筹集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即风险投资资金,指用于高科技创业,高科技产品或项目开发的高风险资金。筹集风险投资资金是风险投资企业进行运作的第一步,风险资金的筹集方式受风险资金来源主体的影响和制约。筹集的难易、快慢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投资企业的过往业绩在同行业中的声誉和从业经验等因素。风险资本是权益资本,其投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而是投资对象的高增长高收益,因此其筹集方式主要是私募。就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所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而言,风险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私募方式进行,即以私下的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大企业和富有家庭进行筹集,风险投资企业可以先向从前合作过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因为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可以降低由于信息缺乏而导致的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其次,风险投资企业,还得向可能的潜在投资者及其咨询者游说,以尽可能扩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增加稳定性。因为风险投资基金一般都进行长期投资,是作为长期资本的,一旦投资者中途撤出资金将对基金造成很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正处于风险投资的初始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的法规还不健全,公募的筹资方式还不宜,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易形成非法集资。

政府的直接参与也可以大大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政策性资金投入一般包括政府政策性贷款和直接的财政投资。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这种政策性资金投入在风险筹集的资金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它却能起到引导投资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政府在1985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局(SBA),并建立SBIC.它直接受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管辖,并可从后者得到低息贷款。此外,SBIC还享受一些税收上的优惠。1958-1963年,美国约有692个公司注册为SBIC,共筹集私有权益资本4.64亿美元。与此相比,ARD在它建立的头13年共筹集了740万美元。

从其它筹资渠道上看,风险投资家难以通过商业贷款这种金融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筹集到风险资本。因为首先传统商业银行一般仅提供借贷资本,其次,传统商业银行投放资金强调安全性、流动性、风险承受低且大多数还需要抵押或担保。

(二)风险投资决策

风险投资,主要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或企业投资为对象。因此,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是不可少的,有利于对项目的选择。目前,项目投资分析评价指标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贴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另一类是非贴现的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但是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的绝大多数的项目为公司或企业或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更多精品源自3edu教案研制或经营实体,因此在运用这些指标时就要把项目放在一个企业的高度来整体、系统地考虑其相关因素对投资的影响。

对投资进行评价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最基本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投资一个项目,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最终目的是看其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以保证每年的投资收益以及资本退出时的高收益。在实际分析评价中,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其中:税率为所得税率,收入为现销收入,付现成本为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计算营业现金流量的重要意义在于:营业现金为企业的最主要的一项现金流量,只有在短期内,就能产生足够的营业现金流量的项目,才是真正的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才属于风险投资的对象。

1、常用的贴现现金流量分析评价方法有以下三种:

(1)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减去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差额。即把所有现金流入流出都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然后求差额。如净现值为正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如净现值为零,即贴现后的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与预定的贴现率相当;如净现值为负数,即贴现后的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小于预定的贴现率。

现金流出量主要为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投资款,包括初始投资及其分阶段的后续投资款,现金流入量主要为投资后项目自身产生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净现值;

贴现率i应采用风险投资公司规定的最低收益率;

年限n应为从投资之日起至拟定退出之日止;

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净现值为正数且大,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而言项目可行;为零时或稍大于零则需要结合其它情况判断是否值得投资;为负数时通常不可取。与净现值相对的还有是现值指数,只不过是将差数变成比值来确定投资可行度,净现值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益,而现值指数则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率。

(2)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贴现率,或者称为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其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项目自身的投资报酬率,其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数据的准确性。即使下式相等的i:

式中各因素的含义同净现值,其判断标准是项目自身的报酬率要超过风险投资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3)投资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其表示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贴现的投资回收期分析法就是直接利用净现值法的公式,改变其条件而进行计算分析,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个数就是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

使NPV等于零时的N点,即项目的投资全部收回,现金流入等于流出,只要超过N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此期间越短就越符合风险投资的规则,但至于短的标准的回收期的判定则需要或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和总结。

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有两种:

(1)投资回收期法

当原始投资一次投出,每年的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回收期=投资额/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当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等,或原始投资分阶段投出的,按其全部投资与逐步收回的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计算得出,也即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这种方法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净现值的大小,与风险投资所注重的起步快、成长迅速的项目仍有着较大的区别,同时因其未考虑时间价值,导致夸大了投资回收的速度,因此提出的结论只作参考。(2)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由于其使用的是普通的会计收益,而此收益容易受到人为等因素的调节,不如现金流量那样客观;同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等额收益在不同年度价值相等地,实际上会夸大项目的盈利水平,所以有时会导致错误决策。

在运用上述的分析评价之后,就可以对项目进行初步的财务判断。当项目的历史财务报告数据及其它资料较为真实,未来财务预测资料较为准确,近年和未来预计收益质量较高,企业自身价值较大,相关投资决策指标都较令人满意且符合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要求时,拟投资项目的初步财务论证可以通过。否则,初步财务论证淘汰,除非其具有战略投资意义或其它特殊情况。因此,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也成为决定投资进入和投资退出营运的重要依据。

(三)投资管理

风险投资家向风险企业投入资金后,将加入其董事会并或多或少地参与对企业的监管。某些风险投资公司倾向于想参与管理,但是没有能力,与企业保持一种松散关系;但绝大多数公司则保持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以上做法通常在双方刚开始的投资协议中已被专门列示,一旦企业违背了这些条款,风险投资公司便可以自动获得控制权,通过其委派的董事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并从此对所作的投资进行密切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协助与建议的方式,为风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1、监督管理

风险投资家必须对风险企业的运行进行密切的监督,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就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损失。为此,风险投资家都派出代表进驻企业进行“贴身”管理。他们要掌握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的最新结果,了解市场同行的最新动向,阅览风险企业每月的财务报表并出席几乎所有的董事会议。具体来说,风险投资家通常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和手段控制或影响风险企业的:

(1)拥有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席位而且都超过半数席位,以掌握控股权。

(2)拥有投票权。风险投资家无论是否持有可转换优先股,都将拥有投票权。

(3)控制新一轮融资。在风险企业有融资要求时,风险投资家有优先注资的权利。风险投资家也可以发挥自己控股的优势,不仅可以自己拒绝继续融资,还能影响其他投资者也拒绝融资。

(4)风险企业出售公司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等重大事件必须经过风险投资企业的同意。

(5)风险投资企业定期视察风险企业,检查产品开发计划书、工资及奖金发放情况、会计报表等。

2、创造价值

风险投资家队伍一般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金融家、法律咨询专家的组合,某些人甚至集以上多种专长于一身,对风险企业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经验丰富,既可以较早地察觉到诸如现金流量不足等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也可以作为企业的重要的咨询顾问,为企业的发展战略、重大经营决策提出重要的建议;而且,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也常有助于发现未来将出现的新机会。他们通常在如下方面对风险企业提供指导与协助:

(1)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扩充人才资源和调整人才结构发挥关键的作用,能为风企业招募重要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风险投资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掌握着较大的人才库,对人才的特长、薪酬了解比较到位。风险投资家可以以合适的代价协助招募合适人选,使风险企业少走弯路。另外,风险企业的管理多不完善,任人唯亲,在人员调整上下不了“狠手”,而风险投资家目光犀利,在企业管理中相对独立,可以相对独立地解雇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带来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风险企业的日常运作管理提供咨询与建议。风险投资家长期从事协助新企业成长的事务,并经历了许多类似的事,他们的丰富经验与建议对新企业十分重要;而且,他们对潜在的机会与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也是风险企业的宝贵资源。

(3)风险投资家为企业走向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提供无可取代的助力。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咨询与建议,并协助其完成。风险投资家通常对行业状况和金融市场都非常熟悉,对于新企业的成长、发展战略联盟、收购、出售、合并等相关事务有丰富经验,并与业内企业集团有广泛而深入的接触,通过把新企业家介绍给相关大企业等方法,为新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合作甚至并购搭起信任的桥梁。

(4)风险投资家协助风险企业把产品导入市场。新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是价值实现的新鲜的血液,这个过程比较艰难。特别是对凭借新技术产品创业的技术专家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由于有熟悉行业和市场的风险投资家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如市场细分策略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等,并通过自身的关系协助风险企业与关键的原料供应商或产品顾客建立并维持稳定关系,这个过程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因为风险投资家与行业内的许多商户都有接触,甚至有时候这些供应商或产品顾客就是风险投资家现在或以前所投资的企业,这无疑极大地方便了风险企业的运营。

(5)风险投资家帮助风险企业建立银行信誉和商业信誉,为风险企业融资拓宽渠道。新企业由于经营时间短、资金势力弱、抵押物少,银行信誉难以建立起来。风险投资家把新企业介绍给银行家、金融机构等,协助其与信贷部门建立信任关系,为风险企业获得更多的或低成本的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由于风险投资家从中作保,风险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赊销、免息挂帐、期货买卖成为可能,风险企业有限的运营资金能产生乘数效应,经营发展的路更宽了。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高额投资回报的吸引和诱惑,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是不会冒着高风险去投资的。这样风险资本市场也就无从发展,风险资金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以何种形式组成的风险投资基金,它都会在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一定时间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风险企业,收回原来的投资。

撤出投资的方式有首次公开上市、合并收购、企业回购和破产清算四种。更多精品源自3edu教案>1、首次公开上市。风险企业通过公开上市将获得最高的市场价值,因此,上市变现是对风险企业投资各方最好的结果,是首选方案。而且,对风险企业的原业主来说,企业可以维持独立性,并且日后可以继续从公开市场上融资;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有关法规限定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持有企业股票,继续参与风险企业的事务直到股票最终售出或分配给投资者。

2、合并收购。风险企业的价值通过谈判决定,一般不如公开上市高,但风险投资家和投资者却可以马上得到现金或具有流动性的有价证券。

3、企业回购。实际上,为了保证风险投资者的利益,回购的定价方式、期限等通常在投资之初就已在投资协议当中商定好了。这种回购是指由风险企业在限定期限内购回风险投资家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对于大多数投资来说,这是一种后备撤出方式,只有当风险投资失败时才使用。

4、破产清算。还有比企业回购更差的情况,即当风险企业连回购的能力都没有了,风险投资者只有通过申请破产清算才能部分保证自己的权利,象征性地收回投资资金。

风险投资家从风险投资企业撤出投资后就可能开始向基金投资者返还本金和分配利润。时间与方式在基金的投资协议中通常都有原则性规定,但是具体由风险投资家灵活掌握。大多数风险基金采用80/20的利润分成方案,即一般合伙人获得20%的净投资利润,有限合伙人获得80%的净投资利润。

三、风险投资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风险投资活动中,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IT创业企业正是适合这一类型的企业,下面就来简单介绍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一)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

一般来说,IT创业企业从开始筹备到上市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种子期、创业期、扩展期与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风险投资给予了不同的支持。

1、种子阶段。在这一阶段,相当于风险投资的筹资阶段,创业的企业家或团队提出创业构想,它们需要资金使其商品化。风险投资通过与创业企业家的了解,会在这一阶段对看好的创业项目投入适当的试探性的资金作为产品的研发费用。这种投资一般称为种子资本。

2、创业阶段。经过种子期,创业企业家的产品成功以后,市场化的过程就开始了,进入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企业需要在这一阶段建立初始的产品销售渠道,建立有关的企业架构,招聘自己的员工,组织生产等。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者会进行第二期的投资,他们提供IT企业维持生存,拓展业务所必需的资金,扶植它们顺利度过生存期。这一阶段对于IT创业企业来说,短的一般要经过6个月时间,长的要经过5-6年。

3、扩展阶段。进入扩展阶段(即投资管理阶段),在这一时期,它们需要比创业时期更多的资金投入,但因为与上市融资还有一定的距离,借贷对企业的负担又太重,所以它们需要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弥补企业短期内不能自给的巨大资金缺口。而风险投资商会提供两种性质的投资,一是运转资本,二是扩展资本。运转资本是面对产品已经上市,但公司还是不能实现盈亏平衡的企业。风险投资商提供给企业所需的资本运作基金,保证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不受资金限制。扩展资本是风险投资在这一阶段提供给IT企业用于快速抢占市场所使用的资本。企业利用这部分资本可以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影响力。

4、成熟阶段。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整体实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公司对资金的要求也不像先前那么迫切,因为企业在收入上已经有一定的保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与赢利能力都较强。这一时期,公司需要的是引入有实力的股东,提高企业知名度,并美化财务报表准备上市。风险投资商在这一阶段,给予IT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限于装点企业所需。它们已经开始进入收割期。

(二)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

风险投资对IT企业的融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的。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常见的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混合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与特点,作为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较,在适应性上有所不同。

股票融资因为属于投资者参与企业经营形式,投资者作为股东进入企业,他除了分红以外并不享有任何其他收益。作为企业来说不必要为其在创业期间支付现金额;所以这种方式能减轻企业负担。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弊病:首先第一点是以股权形式投资企业的股东可以左右企业的经营。尤其当风险投资者股权大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违背原来创业者的思路形式。第二,要是企业的红利收入远远超过一般的利率的话,分红对于企业来说就等于摊薄企业应有的收益。第三点是股权收益在理财上并不具有节税功能。

而相对来说因为IT创业企业只需提供给债权人固定的利息,他对于具有良好红利预期的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增加收入流,还可以节税。不过问题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股权形势更为通用。原因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他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红利会太多,而是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赢利,也因此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节税问题需要考虑。再说,风险投资商本身的目标仅仅是获取利益回套,他们与战略投资者不一样,对于企业的经营问题他们根本不关心,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希望介入。所以对于IT企业来说,股权形式更适合于IT企业在创业阶段使用。而所谓的混合形融资指的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杠杆进行理财。

由于风险投资内在的高度确定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商务活动,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管理过程也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企业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首先必须设置明确的目标以及计划。企业和风险投资倡导者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得到最大收益,就必须精心实施这一步骤。例如,新英格兰电气系统公司设立了一家分支机构—NEES能源公司,在设立过程中,该公司就明确提出企业的风险投资目标是获取商务利润,同时为母公司提供一个如何开办风险投资实体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尔瑞,杜沔。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10-1

[2]李宝山,王建军。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N]。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7.10-24

[3]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8

[4]黄瑞玲。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成长[N]。南京经济学院报。1999-1

[5]唐翰岫。风险投资决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55-67

[6]何树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68-200

[7]任天元。风险投资的运作与评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24-125

[8]谢科范。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第4期

[9]傅会平。纵论风险投资财务运作的特点[J]。财会月刊。2000.18.33-34

[10]张景安。风险投资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64-66

[11]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122-126

[12]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89-91

[13]晓宏、李武。论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担[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第3期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9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转变为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与高科技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也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的一种独特的投资活动。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创企业以谋求高收益的特殊商业性活动。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由风险投资人周而复始地进行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不仅投入资金还提供咨询帮助并协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3、它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与股票、基金、国库券等投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可以达到20%左右。但这种高回报率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具备驾驭风险的能力。

4、它的目的是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收回,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风险投资不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而且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与试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二)风险投资的构成要素

风险投资是由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六要素构成的。

1、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投入这些企业。

2、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风险资本家:他们是向其他企业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2)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3)产业附属投资公司: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4)天使投资人: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运营。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3、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4、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的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5、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的投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6、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愿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三)风险投资的发展及意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活能力的高低,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国和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最好的例子是美国,1964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poration简称ARD)的建立,正式标志着风险投资登上历史舞台,美国在其高科技企业的推动下,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神话,引发了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同时也开创了“新经济”时代。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风险投资本身也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最早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受我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风险投资主体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呈多元化格局;从行业发展的环境来看,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介入,为风险投资行业的运作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风险投资运作方式看,国内形成了许多运作模式,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正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研究和以完善和规范风险投资的实际经营运作,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水平,支持了整个工业中最先进的部分,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受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事业,增加我国研究开发资金的来源,弥补政府科技投入的不足,增强了本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发展风险投资,培育了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需要。

二、风险投资财务运作

风险投资一般不控股风险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直接干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依靠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为风险企业提供指导,协助创业家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风险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不是风险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投资的资本收益即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通过转让或出售风险投资家手中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票来实现其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发展要有投资、融资和退出的结合。

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包括筹集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决策、投资管理和风险投资的退出四个过程。

(一)筹集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即风险投资资金,指用于高科技创业,高科技产品或项目开发的高风险资金。筹集风险投资资金是风险投资企业进行运作的第一步,风险资金的筹集方式受风险资金来源主体的影响和制约。筹集的难易、快慢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投资企业的过往业绩在同行业中的声誉和从业经验等因素。风险资本是权益资本,其投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而是投资对象的高增长高收益,因此其筹集方式主要是私募。就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所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而言,风险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私募方式进行,即以私下的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大企业和富有家庭进行筹集,风险投资企业可以先向从前合作过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因为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可以降低由于信息缺乏而导致的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其次,风险投资企业,还得向可能的潜在投资者及其咨询者游说,以尽可能扩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增加稳定性。因为风险投资基金一般都进行长期投资,是作为长期资本的,一旦投资者中途撤出资金将对基金造成很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正处于风险投资的初始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的法规还不健全,公募的筹资方式还不宜,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易形成非法集资。

政府的直接参与也可以大大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政策性资金投入一般包括政府政策性贷款和直接的财政投资。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时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这种政策性资金投入在风险筹集的资金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它却能起到引导投资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政府在1985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局(SBA),并建立SBIC.它直接受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管辖,并可从后者得到低息贷款。此外,SBIC还享受一些税收上的优惠。1958-1963年,美国约有692个公司注册为SBIC,共筹集私有权益资本4.64亿美元。与此相比,ARD在它建立的头13年共筹集了740万美元。

从其它筹资渠道上看,风险投资家难以通过商业贷款这种金融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筹集到风险资本。因为首先传统商业银行一般仅提供借贷资本,其次,传统商业银行投放资金强调安全性、流动性、风险承受低且大多数还需要抵押或担保。

(二)风险投资决策

风险投资,主要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或企业投资为对象。因此,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是不可少的,有利于对项目的选择。目前,项目投资分析评价指标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贴现指标,即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另一类是非贴现的指标,即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但是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的绝大多数的项目为公司或企业或是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研制或经营实体,因此在运用这些指标时就要把项目放在一个企业的高度来整体、系统地考虑其相关因素对投资的影响。

对投资进行评价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最基本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投资一个项目,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最终目的是看其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以保证每年的投资收益以及资本退出时的高收益。在实际分析评价中,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折旧=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其中:税率为所得税率,收入为现销收入,付现成本为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计算营业现金流量的重要意义在于:营业现金为企业的最主要的一项现金流量,只有在短期内,就能产生足够的营业现金流量的项目,才是真正的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才属于风险投资的对象。

1、常用的贴现现金流量分析评价方法有以下三种:

(1)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减去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差额。即把所有现金流入流出都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然后求差额。如净现值为正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如净现值为零,即贴现后的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与预定的贴现率相当;如净现值为负数,即贴现后的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就小于预定的贴现率。

现金流出量主要为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投资款,包括初始投资及其分阶段的后续投资款,现金流入量主要为投资后项目自身产生的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净现值;

贴现率i应采用风险投资公司规定的最低收益率;

年限n应为从投资之日起至拟定退出之日止;

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净现值为正数且大,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而言项目可行;为零时或稍大于零则需要结合其它情况判断是否值得投资;为负数时通常不可取。与净现值相对的还有是现值指数,只不过是将差数变成比值来确定投资可行度,净现值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益,而现值指数则反映的是投资的效率。

(2)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贴现率,或者称为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其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项目自身的投资报酬率,其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数据的准确性。即使下式相等的i:

式中各因素的含义同净现值,其判断标准是项目自身的报酬率要超过风险投资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3)投资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其表示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贴现的投资回收期分析法就是直接利用净现值法的公式,改变其条件而进行计算分析,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个数就是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

使NPV等于零时的N点,即项目的投资全部收回,现金流入等于流出,只要超过N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此期间越短就越符合风险投资的规则,但至于短的标准的回收期的判定则需要或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和总结。

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有两种:

(1)投资回收期法

当原始投资一次投出,每年的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回收期=投资额/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当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等,或原始投资分阶段投出的,按其全部投资与逐步收回的现金净流入量相比较计算得出,也即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这种方法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净现值的大小,与风险投资所注重的起步快、成长迅速的项目仍有着较大的区别,同时因其未考虑时间价值,导致夸大了投资回收的速度,因此提出的结论只作参考。

(2)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由于其使用的是普通的会计收益,而此收益容易受到人为等因素的调节,不如现金流量那样客观;同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等额收益在不同年度价值相等地,实际上会夸大项目的盈利水平,所以有时会导致错误决策。

在运用上述的分析评价之后,就可以对项目进行初步的财务判断。当项目的历史财务报告数据及其它资料较为真实,未来财务预测资料较为准确,近年和未来预计收益质量较高,企业自身价值较大,相关投资决策指标都较令人满意且符合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要求时,拟投资项目的初步财务论证可以通过。否则,初步财务论证淘汰,除非其具有战略投资意义或其它特殊情况。因此,对企业或项目价值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也成为决定投资进入和投资退出营运的重要依据。

(三)投资管理

风险投资家向风险企业投入资金后,将加入其董事会并或多或少地参与对企业的监管。某些风险投资公司倾向于想参与管理,但是没有能力,与企业保持一种松散关系;但绝大多数公司则保持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以上做法通常在双方刚开始的投资协议中已被专门列示,一旦企业违背了这些条款,风险投资公司便可以自动获得控制权,通过其委派的董事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并从此对所作的投资进行密切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协助与建议的方式,为风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1、监督管理

风险投资家必须对风险企业的运行进行密切的监督,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就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损失。为此,风险投资家都派出代表进驻企业进行“贴身”管理。他们要掌握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的最新结果,了解市场同行的最新动向,阅览风险企业每月的财务报表并出席几乎所有的董事会议。具体来说,风险投资家通常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和手段控制或影响风险企业的:

(1)拥有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席位而且都超过半数席位,以掌握控股权。

(2)拥有投票权。风险投资家无论是否持有可转换优先股,都将拥有投票权。

(3)控制新一轮融资。在风险企业有融资要求时,风险投资家有优先注资的权利。风险投资家也可以发挥自己控股的优势,不仅可以自己拒绝继续融资,还能影响其他投资者也拒绝融资。

(4)风险企业出售公司股份或与其他公司合并等重大事件必须经过风险投资企业的同意。

(5)风险投资企业定期视察风险企业,检查产品开发计划书、工资及奖金发放情况、会计报表等。

2、创造价值

风险投资家队伍一般是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金融家、法律咨询专家的组合,某些人甚至集以上多种专长于一身,对风险企业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经验丰富,既可以较早地察觉到诸如现金流量不足等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也可以作为企业的重要的咨询顾问,为企业的发展战略、重大经营决策提出重要的建议;而且,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也常有助于发现未来将出现的新机会。他们通常在如下方面对风险企业提供指导与协助:

(1)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扩充人才资源和调整人才结构发挥关键的作用,能为风企业招募重要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风险投资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掌握着较大的人才库,对人才的特长、薪酬了解比较到位。风险投资家可以以合适的代价协助招募合适人选,使风险企业少走弯路。另外,风险企业的管理多不完善,任人唯亲,在人员调整上下不了“狠手”,而风险投资家目光犀利,在企业管理中相对独立,可以相对独立地解雇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带来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风险企业的日常运作管理提供咨询与建议。风险投资家长期从事协助新企业成长的事务,并经历了许多类似的事,他们的丰富经验与建议对新企业十分重要;而且,他们对潜在的机会与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也是风险企业的宝贵资源。

(3)风险投资家为企业走向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提供无可取代的助力。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咨询与建议,并协助其完成。风险投资家通常对行业状况和金融市场都非常熟悉,对于新企业的成长、发展战略联盟、收购、出售、合并等相关事务有丰富经验,并与业内企业集团有广泛而深入的接触,通过把新企业家介绍给相关大企业等方法,为新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合作甚至并购搭起信任的桥梁。

(4)风险投资家协助风险企业把产品导入市场。新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是价值实现的新鲜的血液,这个过程比较艰难。特别是对凭借新技术产品创业的技术专家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由于有熟悉行业和市场的风险投资家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如市场细分策略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等,并通过自身的关系协助风险企业与关键的原料供应商或产品顾客建立并维持稳定关系,这个过程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因为风险投资家与行业内的许多商户都有接触,甚至有时候这些供应商或产品顾客就是风险投资家现在或以前所投资的企业,这无疑极大地方便了风险企业的运营。

(5)风险投资家帮助风险企业建立银行信誉和商业信誉,为风险企业融资拓宽渠道。新企业由于经营时间短、资金势力弱、抵押物少,银行信誉难以建立起来。风险投资家把新企业介绍给银行家、金融机构等,协助其与信贷部门建立信任关系,为风险企业获得更多的或低成本的资金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由于风险投资家从中作保,风险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赊销、免息挂帐、期货买卖成为可能,风险企业有限的运营资金能产生乘数效应,经营发展的路更宽了。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高额投资回报的吸引和诱惑,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家是不会冒着高风险去投资的。这样风险资本市场也就无从发展,风险资金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以何种形式组成的风险投资基金,它都会在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一定时间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风险企业,收回原来的投资。

撤出投资的方式有首次公开上市、合并收购、企业回购和破产清算四种。

1、首次公开上市。风险企业通过公开上市将获得最高的市场价值,因此,上市变现是对风险企业投资各方最好的结果,是首选方案。而且,对风险企业的原业主来说,企业可以维持独立性,并且日后可以继续从公开市场上融资;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有关法规限定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持有企业股票,继续参与风险企业的事务直到股票最终售出或分配给投资者。

2、合并收购。风险企业的价值通过谈判决定,一般不如公开上市高,但风险投资家和投资者却可以马上得到现金或具有流动性的有价证券。

3、企业回购。实际上,为了保证风险投资者的利益,回购的定价方式、期限等通常在投资之初就已在投资协议当中商定好了。这种回购是指由风险企业在限定期限内购回风险投资家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对于大多数投资来说,这是一种后备撤出方式,只有当风险投资失败时才使用。

4、破产清算。还有比企业回购更差的情况,即当风险企业连回购的能力都没有了,风险投资者只有通过申请破产清算才能部分保证自己的权利,象征性地收回投资资金。

风险投资家从风险投资企业撤出投资后就可能开始向基金投资者返还本金和分配利润。时间与方式在基金的投资协议中通常都有原则性规定,但是具体由风险投资家灵活掌握。大多数风险基金采用80/20的利润分成方案,即一般合伙人获得20%的净投资利润,有限合伙人获得80%的净投资利润。

三、风险投资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风险投资活动中,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IT创业企业正是适合这一类型的企业,下面就来简单介绍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在IT创业企业中的应用。

(一)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

一般来说,IT创业企业从开始筹备到上市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种子期、创业期、扩展期与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风险投资给予了不同的支持。

1、种子阶段。在这一阶段,相当于风险投资的筹资阶段,创业的企业家或团队提出创业构想,它们需要资金使其商品化。风险投资通过与创业企业家的了解,会在这一阶段对看好的创业项目投入适当的试探性的资金作为产品的研发费用。这种投资一般称为种子资本。

2、创业阶段。经过种子期,创业企业家的产品成功以后,市场化的过程就开始了,进入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企业需要在这一阶段建立初始的产品销售渠道,建立有关的企业架构,招聘自己的员工,组织生产等。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者会进行第二期的投资,他们提供IT企业维持生存,拓展业务所必需的资金,扶植它们顺利度过生存期。这一阶段对于IT创业企业来说,短的一般要经过6个月时间,长的要经过5-6年。

3、扩展阶段。进入扩展阶段(即投资管理阶段),在这一时期,它们需要比创业时期更多的资金投入,但因为与上市融资还有一定的距离,借贷对企业的负担又太重,所以它们需要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弥补企业短期内不能自给的巨大资金缺口。而风险投资商会提供两种性质的投资,一是运转资本,二是扩展资本。运转资本是面对产品已经上市,但公司还是不能实现盈亏平衡的企业。风险投资商提供给企业所需的资本运作基金,保证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不受资金限制。扩展资本是风险投资在这一阶段提供给IT企业用于快速抢占市场所使用的资本。企业利用这部分资本可以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影响力。

4、成熟阶段。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整体实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公司对资金的要求也不像先前那么迫切,因为企业在收入上已经有一定的保证,产品的市场能力与赢利能力都较强。这一时期,公司需要的是引入有实力的股东,提高企业知名度,并美化财务报表准备上市。风险投资商在这一阶段,给予IT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限于装点企业所需。它们已经开始进入收割期。

(二)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

风险投资对IT企业的融资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的。IT创业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常见的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混合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与特点,作为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较,在适应性上有所不同。

股票融资因为属于投资者参与企业经营形式,投资者作为股东进入企业,他除了分红以外并不享有任何其他收益。作为企业来说不必要为其在创业期间支付现金额;所以这种方式能减轻企业负担。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弊病:首先第一点是以股权形式投资企业的股东可以左右企业的经营。尤其当风险投资者股权大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违背原来创业者的思路形式。第二,要是企业的红利收入远远超过一般的利率的话,分红对于企业来说就等于摊薄企业应有的收益。第三点是股权收益在理财上并不具有节税功能。

而相对来说因为IT创业企业只需提供给债权人固定的利息,他对于具有良好红利预期的企业来说不但可以增加收入流,还可以节税。不过问题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股权形势更为通用。原因是对于一般的IT企业来说,他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红利会太多,而是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赢利,也因此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节税问题需要考虑。再说,风险投资商本身的目标仅仅是获取利益回套,他们与战略投资者不一样,对于企业的经营问题他们根本不关心,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希望介入。所以对于IT企业来说,股权形式更适合于IT企业在创业阶段使用。而所谓的混合形融资指的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杠杆进行理财。

由于风险投资内在的高度确定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商务活动,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管理过程也不同于普通商务活动的管理过程。企业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首先必须设置明确的目标以及计划。企业和风险投资倡导者如果想从风险投资过程中得到最大收益,就必须精心实施这一步骤。例如,新英格兰电气系统公司设立了一家分支机构—NEES能源公司,在设立过程中,该公司就明确提出企业的风险投资目标是获取商务利润,同时为母公司提供一个如何开办风险投资实体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尔瑞,杜沔。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10-1

[2]李宝山,王建军。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N]。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7.10-24

[3]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28

[4]黄瑞玲。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成长[N]。南京经济学院报。1999-1

[5]唐翰岫。风险投资决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55-67

[6]何树平,胡筱舟。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68-200

[7]任天元。风险投资的运作与评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24-125

[8]谢科范。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第4期

[9]傅会平。纵论风险投资财务运作的特点[J]。财会月刊。2000.18.33-34

[10]张景安。风险投资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64-66

[11]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122-126

[12]王明珠。风险投资与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89-91

[13]晓宏、李武。论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担[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第3期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篇10

论文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形成不同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模式,不同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模式,会在风险投资提供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形成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激发风险投资家经营管理的能动性,培育造就职业的风险投资家。

一、世界范围内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模式及其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风险投资的生存环境就有差异,因此各国的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归纳世界各国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以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的美国模式,二是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体的日本模式,三是以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的西欧模式。

在上述三种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模式中,各有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从风险投资的内部架构上来说,不管它采取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首先解决风险资金提供者与风险投资运作者(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产权委托一关系。在这种委托一关系中,应该解决好积极性(激励机制)、成本(约束机制)两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这种组织制度安排还应该保障运行费用较低,并且使者与被者双方在运行成本方面的信息尽量对称。

以下对这三种模式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简要分析:

(一)以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的美国模式.

有限合伙制是风险资本市场的重大技术创新,尤其在激励一与约束机制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从激励机制看:有限合伙制由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ship)和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ship)组成,一般来说,有限合伙人主要包括养老基金、大公司和富有的个人、捐赠基金、投资银行、银行持股公司以及其他非金融公司,他们的投资占总投资的99%但只提供资金,不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普通合伙人为风险投资家,他们只提供极少量的资金份额,约1%,但负责资本的经营。风险投资的成败取决于普通合伙人,他们大多是大公司的资深管理人员,有些是技术方面的专家,有些还创办过风险企业.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和企业一道成长。风险投资家给企业带来比其投资的货币价值大得多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增值投资(value added investment.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的特长和管理经验由于普通合伙人在风险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责任,在利益分配上并没有按照入股比例来分成,而是采取了向其倾斜的方式,每年不仅可获得相当于基金总额2-3%的管理费,还可参与投资收益分配,普通合伙人可取得超过其投资比例的收益(一般可达20%以上):而有限合伙人一般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收益的80%。这种制度安排的作用在于,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对风险投资家的利益激励,获利的大小完全依救于资本的收益水平,这就使他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管理好资金。

第二,从约束机制看:在有限合伙中,有限合伙人对普通合伙人的约束是多方面的.一是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1%,但对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二是在有限合伙制中,可以对有限合伙人的违约作出许多规定.比如,一个风险投资持续年限通常不超过10年,到期即告解散,使得管理者不能永久控制基金,到期必须交回控制权;三是有限合伙制实行报告制度,即管理人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报告基金运作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投资家起到控制作用;四是有限合伙制能有效地约束风险投资家,降低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风险。

第三,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企业不作为纳税主体,有限合伙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各个合伙人分别缴纳,使投资者避免了因为通过中介管理投资而产生的重复征税的问题.这种体制对投资人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护和激励。

在美国,国会和劳工部在法律上确认了有限合伙制企业的合法性,并于1976年修订了《有限合伙法》,1994年修订了《统一合伙法》,使得合伙制组织在法律设计上更为周密、精细和协调,更能恰当地平衡各方的收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i61正是由于有限合伙制在激励与约束方面所独有的特点以及其所具有的法律上的保障,因而美国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参与风险投资总额在1980年达到42.50l0,到1995年达到81.5%,显而易见,有限合伙制构成了美国风险投资的最主要组织形式,是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美国的风险投资业日趋组织化、机构化和专业化,也是美国风险投资业高度发达的标志。

(二)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体的日本模式

在日本,风险资本投资人有52%是各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有25%是证券公司,即风险资本投资人为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公司占整个行业的77% .金融机构附属风险投资公司是日本风险投资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是日本人的投融资习惯和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必然结果。日本的投资行为过于求稳,冒险精神和合作意识不强,使得有限合作制和私人投资方式在日本缺乏生存环境,加之政府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在贷款贴息与担保上,这是形成日本以金融机构附属风险投资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根本原因。为这一模式直接服务的是日本的准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如政府通过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会中央公库等专门为中小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通产省下设的风险投资公司,为风险企业向银行贷款担保,科技厅下设的新技术开发事业集团,对高新技术项目提供5年期无息贷款.由于日本风险投资组织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附属公司和准政府投资公司结合模式,因此其从业人员中,具有科技背景和产业背景的很少,不利于科技项目创业早期的识别与开发,这也是日本风险资本集中于企业后期投资的原因之一。181正因为如此,在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中,风险资本管理人不能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风险资本投资人(主要是金融机构)与风险资本管理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以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的西欧模式

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为政府开办,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投放风险基金,一是贷款担保,二是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直接向风险企业提供补助金。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例如,英国的“技术集团”、法国的“技术创新投资公司”,都属于国有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风险投资公司。

有的国家除设立国有资本的风险投资公司外,还设立另一种鼓励银行给风险企业贷款而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担保的“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例如,法国的“风险投资担保公司”,由政府提供10亿法郎的保险基金。

最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台湾的风险投资公司,台湾推动创业投资业己有16年,其中历经1988" 1989年过度的创业投资热及1990" 1991年市场萧条期,自1993年起,创业投资业又再度活跃,许多创业投资公司所扶植的公司的股票纷纷上市。台湾风险投资公司采用的组织模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创业投资主体基本上属于私营性质,政府为了刺激创业投资的发展,于1994年起允许保险公司、民间银行参与创业投资。创业投资初期,政府规定创业基金必须投资于国内的高科技领域;在创业投资经过一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政府于1993年将投资领域放宽,允许将实收资本的30%投入于一般制造业。这一方面支持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创司有了一定的投资自由度。

上述无论是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体的日本模式、以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休的西欧模式,还是台湾的股份有限公司模式,他们都是以公司制形态来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在组织模式及内部架构上不同于美国的有限合伙制形态,表现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在公司制中,在信息不对称也难以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公司股东是无法有效地控制人的道德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大股东对风险投资家的权力约束,股东亲自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但这又会产生抑制风险投资家积极性的负面作用,同时还会因决策程序复杂而难以满足风险投资活动的效率要求;同时,在公司制中,对投资人是按出资比例分红,没有对具有表决权的可转换优先股、管理股等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中常用的对风险投资家倾斜的激励机制;在公司制中,即使可以通过利润分成来激励风险投资家努力工作,但这种分成很难达到20%的比例。并且,公司制运行成本高,不能降低税赋,这对资本投资人缺乏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风脸投资公司组织模式及其激励和约束机制

我国在投资者结构上,应逐步由政府主导向“民营官助”为主的模式转变。要大力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及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放宽对保险基金、信托投资机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介入风险资本运营的限制,多方面动员民间闲置资金,在扩大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同时,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出资者结构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原有的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机构为主的模式向“民营官助”风险投资机构为主的模式转变.所谓“民营官助”,指的是民间经济主体负责风险投资机构的经营管理,而政府主要通过参与出资、参与发起设立、提供政策优惠等方式对风险投资机构予以支持。这将有助于确立我国风险投资运作的市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行政干预和“软预算约束”问题。

在风险资本组织形式上,目前应以公司制风险投资机构为主,逐步引入有限合伙制基金形式,在风险投资机构内部,注重设计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从美国风险投资运作的经验可知,有限合伙制基金是风险投资机构中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式.但目前,由于有限合伙制得不到我国法律的承认和保护,1997年实施的《合伙企业法》也仅限于普通合伙企业,116咽而尚难成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主导形式,而应以公司制风险投资机构为主,在今后,随着相关法律条件的具备,可逐步发展有限合伙制基金形式.但在公司制风险投资机构中,也需构造出资人对于风险资本运作者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体现在:

(1)出资人除派员参加风险投资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外,作为风险资本运作责任人的高层经理人员,均采用专家聘任制,将资本运作权交给风险投资专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结构.

(2)在风险投资机构高层经理人员的报酬体系中,包括按投资额提取一定比例管理费所转化的工资,投资净收入的比例提成及被投资企业中的股份期权等部分。

(3)将高层经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基金投资控制权的运用挂钩,为此规定:高层经理人员的收入必须向监管机构如实申报,并将其中的一定比例以股权资本方式投入被投资企业,且这些资本的退出有期限限制.

(4)风险投资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得从事任何与本行业竞争性或有关联交易嫌疑的活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